-
1 # 阿兮隨筆
-
2 # 襲馬呦
利用農民的“悲情”打造商人的“商情”,是人禍!打悲情營銷牌,無異於揠苗助長,斷農民後路。比起天災,這種人禍純屬消費購買者的善心,只會讓消費者對農民朋友產生偏解和信任缺失!這是坑農,而非幫助果農!村郎一介布衣,淺談這個問題!
一、事件回顧:最近,山西運城臨猗縣有關部門釋出了一條關於針對“臨猗蘋果滯銷”不當營銷方式的宣告!這份說明爆出有很多電商平臺利用打悲情營銷牌的方式來提高商品營銷,這對當地果業造成嚴重影響!另外,有多個電商平臺被發現都存在利用同一張老人的圖片來營銷水果的情況,並且配圖上有很多“愛心助農”“果農心急如焚”、“欲哭無淚”!
二、悲情營銷存在的問題:我個人認為(1)刻意塑造農民悲情形象,利用博取消費者同情心的方式促進營銷;(2)誇大水果滯銷情況,混淆消費者視聽;(3)一些打著“悲情牌”的圖片屬於可以擺拍,甚至只是以前的圖片!
三、村郎對於電商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行為的看法!看法一:電商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行為是坑農而非幫助果農!就像我開頭說的,電商利用農民的“悲情”只是為了打造他們自己的“商情”,而非抱著幫助果農的目的!所謂的“愛心助農”“果農心急如焚”、“欲哭無淚”只是電商的營銷噱頭!
看法二:電商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行為會嚴重傷害充滿愛心的消費者,因為電商誇大了水果滯銷事實,讓消費者矇在鼓裡!我們知道,這個社會有很多充滿愛心的人士,他們願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當他們看到果農朋友們因為水果賣不出去而眼眶深鎖欲哭無淚時,就願意花錢購買那些滯銷的水果!如果電商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行為不被曝光,那麼消費者就會一直矇在鼓裡而不知道真實情況!這種行為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殘疾人的傷殘來博取社會人士的同情,並藉此圈錢的做法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充滿善心的消費者並沒有責任為農產品滯銷買單,電商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來促進營銷,誇大事實的同時又讓充滿愛心的消費者當了“冤大頭”!
看法三:電商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來促進營銷,純屬於為當地水果產業“揠苗助長”。難道電商打悲情營銷牌就能有效促進水果滯銷的情況嗎?答案是並不能!也許,電商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來促進營銷的事件在沒有曝光前,可以讓一些水果快速銷售出去。但是長久下去並且被曝光,只會抹黑當地的果業形象,就像山西運城臨猗縣有關部門釋出的有關宣告說的那樣,電商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來促進營銷只會對當地果業產生嚴重影響!村郎自己認為,電商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來促進營銷純屬於病態的促銷方式!
看法四:電商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來促進營銷事件被曝光,只會讓消費者對當地的果農信任感缺失!電商歪曲事實,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促進營銷的事件被曝光後,那些曾經抱著幫助果農的消費者肯定一時間會很生氣,就拿我個人來說,我抱著幫你的目的購買水果,到頭來卻發現所謂的“愛心助農”全是電商的營銷噱頭!如果消費者對當地的果農以及果業失去信任,那麼就會減少對當地水果的購買,再加上如今網路這麼發達,消費者不滿的情緒會相互“傳染”。當大部分消費者對當地果業信任感缺失時,當地的果業如何發展?果農如何掙錢養家?電商利用農民“悲情”打悲情營銷牌來促進營銷的行為無疑是為當地果農“挖坑”“斷後路”!
-
3 # 住園村墅
很顯然,這是在坑害農民!一是過度消費了“滯銷大爺”的悲情肖像欺騙消費者,坑害了人們對農民的信任;二是利用了農民的悲情形象卻不賣有保障的農產品,玷汙了農民在人們心目中誠實樸實的形象,實在可恨!
一、就像小時候學過的課文“狼來了”的故事,不良的商家為了促銷,長期利用“滯銷大爺”的肖像打悲情營銷牌,就如同在沒有“狼”的時候多次喊“狼來了”,等到真的“狼”來了,也就是農民的農產品真地滯銷的時候,農民再情真意切得表現得悲苦,也沒有人相信了,最後眼睜睜看著辛辛苦苦種植的農產品爛到地裡,這不是坑農民是什麼?
二、不良商家著實可恨,利用了“滯銷大爺”的肖像 ,還不賣有保障的農產品,久而久之,就會給人們留下一種不好的印象,認為銷售滯銷農產品的農民都在欺騙人們的同情心,利用人們的同情賣不良產品,這對全國的農民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重傷害!
所以,希望有關部門嚴厲查處此類坑農害農的不良商家,立即停止此類過度消費農民形象的行為,決不允許此類商家繼續坑害農民!
-
4 # 大鄉
“滯銷大爺”的火爆反折射出了農產品銷售的短板,農產品的生產有很強的週期性,非收穫季節緊缺嚴重,價格畸高,到了收穫季節又供大於求,一時間產品擁擠上市,價格低到幾分錢一斤都無人要。
如果收穫的農產品在短時間內流通不到市場上,“滯銷農產品”無疑會增加農民的各種負擔,一些商家為了將這些滯銷產品賣出去,也是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套路。“悲情戲”或許最能觸動大眾內心最柔弱的部分,人都有憐憫之心,當看到一張滿臉愁容的老大爺和“XX滯銷,幫幫我們!”的文案,很多人都會出於同情而購買。有的還打著“0利潤義務助農”的慈善口號,來“感動”消費者。
但當老大爺的頭像掛在各種產品宣傳圖上,成為被代言的“滯銷大爺”時,大家發現似乎被這種“悲情營銷”套路了,也再難以相信各種滯銷農產品的宣傳了。商家悲情營銷就像一劑強心針,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滯銷問題,當人們對這種同質化的悲情營銷免疫的時候,最後坑的還是種地的農戶。
-
5 # 大道是天道
打“悲情牌”銷售滯銷農產品是在消費網友愛心
江德斌
就在上個月,筆者也購買了兩箱“臨猗滯銷蘋果”,還在朋友圈、同學群等轉發推薦,帶動更多人參與活動幫扶果農。如果不是臨猗縣政府主動揭露“悲情牌”,很多人還被矇在鼓裡,不知道這是不當營銷行為,還會誤以為自己在做善事,花錢購買滯銷蘋果,幫助當地果農脫困。可誰曾想,所謂的“滯銷”是虛構事實,影片、圖片均拍攝於2016年以前,有的還採用“擺拍”方式,刻意營造果農的貧苦形象,以博取網友的同情心。
而且,從媒體調查的情況看,類似打著“悲情牌”搞滯銷農產品營銷的還有很多,甚至不少商家的宣傳圖片都一樣。諸如菠蘿、鮮筍、檸檬、甜瓜、枇杷等,均是同一名“滯銷大爺”的照片,儼然成為一種電商營銷套路,乃是利用資訊不對稱的優勢,藉機消費網友愛心牟利。由於“滯銷大爺”的形象非常符合大眾心目中的悲苦農民,配之圖文並茂的相關解說,猶如一顆“催淚彈”,令人產生傷感情緒,所以傳播效果極好,起到了拉動銷量目的。
時下電商競爭非常激烈,商家為了推廣產品、提高銷量,需要絞盡腦汁搞各種活動,吸引網友購買消費。按照電商平臺和法律規定,商家營銷要遵守相關規則,如實發布商品資訊,保持資訊的真實透明,不得欺騙消費者。可是,打著“悲情牌”兜售滯銷農產品的商家,卻存在故意隱瞞事實、捏造虛假資訊等行為,實則是在搞商業欺詐,且冒用“滯銷大爺”的照片,涉嫌侵犯個人肖像權,需要接受懲罰和賠償。
近年來,各地因受災、產量過大、銷路不暢等因素,造成農產品滯銷的情況時有發生,各地政府、媒體、企業、慈善機構等,均採取過網路宣傳的方式,發動全國愛心網友購買,幫助菜農、果農賣貨解困。這樣的現例項子很多,藉助網路的力量,效果也很好,很快就將滯銷農產品賣掉了。由此,部分電商平臺特意開辦電商扶貧頻道,幫助各地農民上網銷售農產品,以改變舊有的銷售模式,打通農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資訊阻礙,減少滯銷現象。
可是,這樣的幫扶方式,卻被部分商家看上,將其改頭換面,大打“悲情牌”做為促銷利器,則就令幫扶變味成賣慘營銷了。如此,不僅無法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農民、果農,反而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令網友對此類幫扶行為產生質疑,影響到其它正常的幫扶脫困活動。可見,對於此類賣慘式的“李鬼”,平臺、監管部門應採取措施,將其清理掉,以免干擾真正的李逵。
-
6 # 響水大米
網路銷售家鄉農產品多年,對於很多現在網上很多營銷怪象已經見怪不怪了,很多無良商家在農產品營銷有的走偏了,雖然“滯銷大爺”火爆網路。但是受益的卻不這些老人,那麼到底是誰受益了呢?很明顯,網路商家賺取了所有的利潤。
現在農產品在網路上的銷售“賣慘”成為銷售的宣傳手段,不僅是“滯銷大爺”的現象,還有農村老農賣自家產品的影象網路比比皆是。大都是拿著一個農民身份證,網路背景是農村破房子,自稱是農家產品,然後卻幹著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那麼“滯銷大爺”現象被踢爆後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一、傷害了消費者的愛心
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小孩多次撒謊狼來了的後果就是人們不再相信小孩的話,真到狼來的時候,沒人去幫助小孩。“滯銷大爺”現象的背後,人們對網路商家的不信任,以後真有滯銷的產品大家也不會輕易奉獻自己的愛心了。
二、阻礙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
掛羊頭、賣狗肉。網上打著當地產品的旗號,卻從其他地區郵寄偽劣產品以次衝好,這對當地農業產品的信譽是毀滅性的的打擊。以後當地老百姓再銷售自己的農產品即使質優價廉也會遭到罵聲一片。
那麼如何鑑別“滯銷大爺”現象呢?這需要我們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多一雙慧眼,多一些分析。網上很多虛假宣傳當地原產地的產品,發貨地和產品的原產地都不同。所以我們多留意一下商家發貨地,就有可能找到狐狸的尾巴。不在上當受騙。同時也請相關部門嚴厲打擊這種虛假宣傳的現象。
雖然“滯銷大爺”現象被踢爆,但是我們還是呼籲網上所有的愛心人士,繼續保持我們的愛心。社會上還有很多苦難的民眾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也呼籲網上哪些無良的商家請不要以農民慘象作為盈利的手段,來博取那些善良人們的愛心,更不要因為虛假的宣傳讓愛心受傷!因為無處不在的愛心,會給寒冷中的人們帶來溫暖,會給身處逆境中的人們帶來希望,會讓在困境中的人們彼此溫暖!用真誠與善良,留住我們的愛心,讓人與人之間沒有冷漠!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更多精彩,歡迎關注 -
7 # 北大屠夫陸步軒
然而,這種愛心助農方式很快被電商、微商盯上,成為其掛羊頭賣狗肉、大發不義之財的手段,於是“滯銷大爺”爆紅網路。網友調侃:“大爺賣什麼,什麼就滯銷!”一開始是蘋果、柑橘、菠蘿、鳳梨……,後來大概覺得水果不好賣,於是改行賣白蘆筍、月季苗、枇杷,甚至賣燈具、文房四寶等,戶籍也從山西開始一路遷移,什麼陝西、山東、廣西、海南、深圳等,真是“流水的滯銷品,鐵打的老大爺!”
如此消費網友的愛心,侮辱公眾的智商,會引發什麼後果呢?移花接木的伎倆首先是損害了產地聲譽、產品的品牌,坑苦了當地的果農,當地農民真需要幫助的時候,人們反而會認為是虛假資訊而拒絕幫助。其次是損害了自己的商業信譽。以悲情牌博得同情,誘使消費者購買了質次價高的商品,一旦露了餡,“狼來了”的童話不會重演;也可能被電商平臺、微信管理方踢出局。第三,虛假宣傳、商業欺詐,違反了國家“反不正當競爭法”,應受到相應的處罰。第四,侵犯了大爺的肖像權,大爺可以依法維權。
-
8 # 西村小白
伴隨著媒體的持續關注,一位神情悲愴的大爺終於成了“網紅”。
最近兩年間,該大爺因其表情適合“悲情”營銷而被出現在各類滯銷產品的宣傳海報中,蘋果滯銷、菠蘿滯銷、檸檬滯銷、大蒜滯銷、橙子滯銷,甚至筆墨紙硯滯銷中都能看到大爺標誌性的表情,網友親切地稱他為滯銷大爺。但是當“啥滯銷賣啥、賣啥啥滯銷”的營銷套路被媒體曝光後,人們不禁感慨:“只有一個滯銷大爺怕是滿足不了一些商家的營銷需求了”,一些“滯銷大媽、滯銷大姐”呼之欲出。
圖:搜尋滯銷大爺得到大爺被代言的各類商品。
“滯銷大爺”究竟是誰不得而知,但是據稱大爺被“綁架”為“滯銷產品”代言卻沒收到任何代言經費,而且商家還有侵權的嫌疑,若是大爺一一起訴,想必定會收穫頗豐,而且證據無需自取,網友早就將圖給截好了。只是在大爺走紅的背後,我們仍需思考,在人們為無所不在的悲情營銷而動容時,商家宣傳的滯銷是不是真的滯銷,受眾的同情心是否也被利用了,真正滯銷的農民是否真正得利?
1. “滯銷疑雲”。“滯銷大爺”被消費的背後,“滯銷”本身就是一個令人生疑的問題,例如在商家宣傳中,“臨猗蘋果滯銷”的斤數三月為三十萬斤、一百萬斤,到了四月的一些宣傳中則變成了一千萬斤和四千萬斤,以至於臨猗相關部門都出來闢謠稱商家誇大宣傳,可以料想,如果沒有相關闢謠,這些宣傳無疑會給當地農林等對口單位造成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如果任其發展,消費者買了從外地運到該地的蘋果則更會讓情況雪上加霜。因為據當地調查,一些電商渲染的“醜、裂口、麻點、果繡”等“原生態”水果都是客商選剩下的,且佔比很小,這些虛假宣傳欺騙的只是不明真相的消費者。
2. 販賣愛心。這年頭,有同情心的“吃瓜群眾”變成了營銷戰場上被獵習的物件,“滯銷大爺”正是濫用了人們的同情心來換錢,久而久之,這種對同情與信任的透支必然造成社會的冷漠,真正有人需要幫助時,人們卻變的麻木不仁了。而且,以“慈善”的方式解決市場問題並非明智之舉,我採訪過一個“第一書記”,他掛職的第一年,村民山藥滯銷,於是他聯絡一家電視臺幫忙賣山藥,結果村民山藥很快被銷售一空,村民獲得收益,“第一書記”也有了業績。第二年村民擴大了種植範圍,但是這次電視臺不想繼續賣山藥了,“第一書記”也期滿回了原單位,村民的山藥就滯銷了,這樣靠外力和愛心能解決眼前問題,但是沒有做好市場,不對接消費者便難以解決根本的問題。
3. 農民是否得益?商家費力吆喝“滯銷產品”,那農民是否真正得益呢?我看未必如此,去年今日某地蒜薹滯銷,蒜農貼錢讓消費者白去地裡提蒜薹,媒體也不斷宣傳,蒜薹的銷量是增加了,但是幾家冷庫和幾家大的蔬菜收購商還是八毛錢一斤從農民手中收的蒜薹(蒜農僱人提蒜薹需要一元一斤),蒜農每斤還虧兩毛錢,最後某媒體和收購商都賺到錢了,蒜農還是賠錢的,當然,當地也組織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幫助蒜農,但是仍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今年五月,蒜薹同樣出現了不同規模的滯銷問題。因此,利用“滯銷大爺”欺騙消費者的同情心,獲利的不是代言的大爺,也不是農民,而是一些藉機低買高賣的商家,滯銷問題仍沒有根本解決。
也期待大家的看法。
-
9 # 703099102
一鍵代償觀點:從短期利益來看是助農,長期利益來看則是坑農。
相信下面圖片中的這位“滯銷”大爺的網路配圖大家應該都看到過,不管是蘋果滯銷、菠蘿滯銷、白菜滯銷。總之,凡是任何滯銷的農產品都會有這位愁容滿面的大爺出現在一些電商店鋪的主頁面上。
不可否認,這張營銷圖片在一開始出現的時候,確實帶動了不少當地農產品的銷量,這對於山貨走出農村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正是因為這張圖片的“營銷效果”太好了,所以就被其他非助農商家拿來利用了,而一旦這種滿世界的悲情營銷出現在螢幕上,那麼必然會適得其反,反而連累了那些真的需要幫助的農民。
營銷只是一種藝術宣傳手段我們必須清楚一點,任何營銷行為都不可能和廠家的產品宣傳一樣。因為,營銷更注重的是客戶看到產品圖片後的直觀感覺。只要這個感覺好了,那麼就會引起消費行為。
就好比是我們平時買泡麵一樣,可以說我們都是看包裝圖片才買的。因為我們拆開外包裝以後,裡面的實物和外包裝宣傳簡直是大相徑庭。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泡麵使用透明包裝,那麼銷量絕對會銳減。同樣,在這個助農營銷事件中商家同樣是利用了客戶這種消費心理。
營銷更應該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之上當然,商家使用什麼營銷手段那是商家的自由,只要不違反廣告法就行。但是,與此同時當一個營銷手段被廣泛利用時則又會帶來新的問題。那就是,因為涉及的商家太多了,所以就會出現“品控問題”。
就拿這個滯銷大爺的事情來說吧,可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選擇購買這家農產品真的就是出於助農愛心。說現實一點,誰家樓下沒個超市,幹嘛非得等上幾天網購蘋果梨。
當人們的愛心被一些無良商家消費殆盡,那麼最後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基層的農民,到那時,就算有再多的農產品滯銷,可能也無法引起大眾的助農行為了。
-
10 # 徐元林
這是典型“網際網路+農業”式坑農,具有普遍性!我堅持認為網際網路+農業的推動下的農電商,定會朝炒作、務虛方向走,干擾和破壞正常的秩序,引發系統性問題。
農產品滯銷,是農業商品生產的必然產物,還需要正確看待,大可不必驚慌失措,更不可上綱上線亂了陣腳 ,更不可亂找“資訊不對稱,供大於求”藉口,推諉責任和義務。
從2010年開始的明顯的滯銷現象,愈演愈烈,說明農業的商品化程度越來越高,是好現象,只需要加以合理引導,而不是鼓動和誘導。
電商解決不了農產品滯銷問題,也解決不了農業比較效益提高受阻問題。之所以提出電商助農,是時代需要,也是電商自身需要鍍金和染色漂紅,糾正長時間以來對於電商“不務正業”的偏頗認識,使之根紅苗正,或許這也是電商積極參與“助農”初衷,這急於求成其中就容易誕生網際網路思維下的瞎忽悠坑農現象。
-
11 # 農田行者張寶印
農產品滯銷近幾年有愈演愈烈之勢.電商助力滯銷農產品銷售在某些地方確實緩解了部分農戶的壓力,減少了農戶的損失,這是好事.
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目前有很多的電商平臺濫用了廣大群眾的善良,利用“滯銷大爺”大打悲情牌進行商業炒作.這樣一來從原始的助農服務變味商業炒作,這是不可取的.甚至有些媒體故意披著“農產品滯銷,你我共助農戶度難關”的外衣過度炒作,乃至故意抹黑渲染一個區域的農產品質量、自然災害等,給當地農戶和農產品品牌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讓本來賣的很好的農產品炒成了真正的滯銷產品,這是應當受到譴責的.
希望廣大電商平臺端正目標,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客觀公正地宣傳,真正為農戶做好服務,不要好心幹成了壞事!
-
12 # 桂農通
被濫用的“滯銷大爺”火爆網路,這到底是助農還是坑農?
第一,利用了網路難辯真偽而昧著良心做生意。這種行為,有點以前人們所說的發國難財的味道了。
一是利用了個別地方農產品滯銷的事實,貌似幫貧劫富打著幫農民賣東西的旗號,發自己的私人財;
二是利用了新興起的電商網路平臺互相看不到真實情況,無法實時分析所售農產品的真實好壞,誇大其詞借“滯銷大爺”之名推銷農產品。
主導者這種行為,屬於典型的損人利己行為,只看眼前不顧長遠,只顧自我不管他人,能賺一筆算一筆,能發一時算一時,想明白了後實在令人深惡痛絕。
第二,利用了廣大消費者對“滯銷大爺”的同情心。幫貧扶弱,尊老愛幼,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滯銷大爺”事件的主導者,利用了消費者普通都對老人的尊重敬重心理,把根本不相關的農產品牽強附會強加進來進行推銷,結果消費者收貨後,才發現短斤少兩有之,產品損壞腐爛者有之,貨不對文有之……
這種促銷行為無異於“殺雞取卵”,時間一久,廣大消費者慢慢的麻木了,失去同情心,對一切的農產品宣傳銷售持懷疑態度,受害的還是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
第三,利用了中國人互幫互助的善良與良知。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善良、最有愛心的民族。在農村裡,往往一家有難百家來幫,一村有難百村來扶,農村裡常見的農忙互助小組就是典型的體現。
近年來,各地也一度出現了個別大宗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各地政府部門也組織過機關幹部購買“愛心香蕉”“愛心西瓜”“愛心蘋果”的行動。這些愛心行動,都是有組織有計劃有公開進行的,而且一呼百應,確實對當地農產品銷售帶來了一定作用,這才是真正的幫扶。
個別人利用了中國人這種“氾濫”的愛心,拿“滯銷大爺”來炒作,為自己謀私利,長遠來說損人害已,得不償失。
中國那麼大人口那麼多,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會有。但我們不能因為一粒老鼠屎就搞壞一鍋湯,而是要人人都站出來,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與消費秩序。
-
13 # 科壇春秋精選
會帶來信用危機,未來大家都不太會相信這種悲情營銷,就像現在捐助貧困家庭都需要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這種利用人性的善良來獲取利益是非常卑鄙可恥的。
-
14 # 大山人生活隨筆
利用滯銷大爺打悲情牌,我覺得這是坑農的行為,這是商家慣用的伎倆,目的就是利用人們的同情心,換取高額利潤。剛開始是水果的悲情牌,現在逐漸發展到各個領域,都在用這個悲情牌。這樣下去的後果,讓人們不在相信這些滯銷的東西,極大的打擊了農民的積極性。我勸用這個牌子的廠商,應該設身處地的為農民想一想,不要挖他們的牆角,幹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
-
15 # 古梁鏞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先來一張原圖!
滯銷大爺最近在網上紅了,從最開始的山西臨沂蘋果,到目前的雲南大蒜!
期間滯銷大爺幫助果農銷售過檸檬,萵筍,菠蘿蜜,櫻桃,毛邊紙,辣椒麵,鍋巴......
看看,用郭德綱的話來說,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只不過這個大爺也太全能了,不僅搞農業,還幹輕工業!
當下的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非常的快,快到沒有時間給自己的父母打電話,快到有時候都不能回家過年。
正所謂子欲孝而親不在!很多人在看到這位大爺的時候,多數會想起自己年邁的老父親。不管老一輩是農民還是工人或者其他,他們都是老人。都是父輩!而對父輩的感情虧欠。會轉嫁到其他老人身上。正所謂睹物思人。看到別的老人會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家的老人!
就如曾經有個新聞。一個80多歲的老奶奶,每天都在一個地方擺攤賣鞋墊。然後有人寫了一篇文章,拍了照片。老太太在網路上被大家所熟知,引發了一眾孝子的思鄉之情,有個女的,甚至專門去到老奶奶的攤位,放下一千多塊錢。拿了兩雙鞋墊哭著跑開了!
或許這個女人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亦或者是奶奶,外祖母!不可否認的是,這喚起了國人的孝義之心!
而滯銷大爺,很明顯被商家利用,甚至濫用了!
小哥有朋友做物流的,就說前段時間買蘋果的人非常非常的多。而其蘋果價格並不低,並且蘋果也為去年的存貨,因為新的蘋果馬上上市了嘛!
所以大爺大顯神威,助商家狂銷蘋果數萬噸!
大爺沒有錯,他就是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一個為兒女操勞了大半輩子的父輩,而商家卻利用大爺的形象,利用大家的同情,利用大家對父輩的愧疚。來大打感情牌,高價處理尾貨!
所以很明顯,商家就是商家!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得益於滯銷大爺的悲情形象,確實幫助很多人銷售了自己的產品,從某一方面來說,也是刺激了消費,幫助了農戶!
所以很明顯。雖然滯銷大爺被濫用,但是確實達到了助農的目的!
-
16 # 劉權林
肯定是坑農,信任一旦消失,想要重建就難了,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
我們想起了一個美國銷售農產品的故事。
美國墨西哥州高原地區,有一個蘋果園經營者叫楊格,馬上就要採摘銷售了,高原卻突然下了一場冰雹,蘋果被砸得“遍體鱗傷”,很難賣出去了。楊格很難過,他來到果園,無奈的撿起一個蘋果,擦了擦,咬了一口,卻發現蘋果變得格外脆甜!於是楊格立即命令員工採摘蘋果,運送出去,並在蘋果箱上寫上一句:“這蘋果雖然個個帶有疤痕,但這是高原地區的蘋果特有的標記,這種蘋果,果肉緊實味道甘甜。”大家半信半疑地吃了起來,果然是又脆又甜,很快蘋果大部分都賣了出去。
如果要幫農的話,為什麼不像故事中楊格那樣思考一下,既擴大了銷售,也仍然保持了誠信呢?
-
17 # 南方plus客戶端
還真是有假的。山西臨猗縣政府日前釋出了一則針對“臨猗蘋果滯銷”不當營銷方式的宣告。宣告稱,多個電商釋出“臨猗蘋果滯銷”的營銷策劃,內容有諸多誇大失實之處,給當地果業品牌形象造成嚴重影響。
我滴個乖乖,這樣也行?
經濟學通常假設人們是理性人,不過神經營銷學相信,適當的花樣會紊亂你的判斷力。比如,在價格上標註“原價和折後價”,商場將注意力放在建築格調、音樂煽動性上,產品包裝會抓住你的眼球。也有足夠的例子證明,把果農生鮮綴上滯銷符號,配上老果農圖片,也可以輕易賺到你的眼淚。
套路越來越深。剛開始是純粹的悲情牌,後來是刻意的擺拍,再到後來,為了營造果農的貧困形象,商家要尋找素材,甚至刻意打造水果的“醜”,比如所呈現的都是有果鏽疤痕、麻點、黑點、龜裂的次等果。種種方式,就在於以視覺和文字營造真實,騙倒主管你意志力的大腦前額皮質。
情感營銷用得好,自然事半功倍,比如總是戳到你心裡的泰國廣告,甚至在社交媒體形成了傳播潮。但如果運用不當,就有可能一損俱損,不僅傷害自己,還有可能傷害他人——比如羅爾事件,每當受質疑並被佐證,抬升的是整個社會的信任成本,以至於形成“狼來了”的信任陷阱。最終,投機的人賺得盆滿缽滿,有需要的人卻很難得到幫助。
社會信任資源是有限度的,要慎用、要用好。山西臨猗縣的擔憂正在於此,當出現了一顆“老鼠屎”,波及的往往是行業和地區好不容易樹立的“口碑”。很難不保證在經歷了一次或幾次騙局之後,消費者會不產生刻板印象,比如總覺得有關該地的商家不老實,甚至會想當然覺得,這地方的果子果然不好吃!
“情感營銷”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營銷手段仍然如此單一,也頗能說明我國農產品營銷背後的問題。特別是生鮮水果,具有保鮮期短、不便儲存等種種缺點,應該如何更好地賣出去?其實,恰當的情感融入無可厚非,但情感的方位可以有很多種。近幾年來,有的農戶主打“高階”,有的農戶以“綠色”為賣點,結果也可以賣得很好,說明了它不必然只有“賺眼淚”一條路子。
另一方面,“情感營銷”用得越少,也越能說明生鮮水果的渠道營銷走上正路。以往,一些“滯銷”事件的發生,根本原因在於冷鏈技術發展不足,銷售渠道過於依賴“下鄉收購”,果農具有相當的被動性。顯然,要實現鄉村振興,提高老百姓收入,就得在他們關心的問題上下功夫。
衷心希望,這樣的事情能夠越來越少了!
【校對】楊遠雲
-
18 # 大農圈1、農產品真的滯銷了嗎?
2016年,我們團隊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萬崖村做調研時,發現當地2000畝的芹菜滯銷。價格每斤3毛錢,連農民的成本價都達不到。客商還在一直壓價。後來我們利用自己的平臺義務幫助當地做芹菜推廣,我們沒有提到滯銷,而是把當地冷涼蔬菜的優良生態環境和品質透過網際網路告訴大家。並啟動我們平臺的大資料雲計算功能,成功的把芹菜資訊推送給全國的蔬菜批發市場、大型商超和代辦。三天後,當地芹菜最高價賣到了1.2元,平均價6毛,帶動整個西吉縣的芹菜銷售,據官方統計為當地增收2.51個億。後來我們才知道,滯銷的原因是當地代辦想故意壓低收購價造成的。
2、打著悲情牌的營銷只是掩耳盜鈴很多地方確實存在農產品滯銷了,比如用這個大爺的照片,打悲情營銷牌,來賣農產品。讓一些企業或者愛心人士,來購買。這樣的事情每年都有發生,我自己也購買過。可這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嗎?對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來講,就是掩耳盜鈴。
3、鐵打的大爺流水的滯銷面對一些打著悲情牌幫助農戶的行為來說,後面這種簡直就是不人道。去年聽說陝西眉縣有幾戶的李子滯銷,我們平臺本來想一起幫助解決問題。誰知道聯絡到發滯銷資訊的平臺,答曰:你可以幫著聯絡客戶,把資源給我們就ok了。當我們提出去農戶家瞭解情況時,對方直接拒絕,我們要農戶的聯絡方式他們也不給,說是農戶委託他們全權負責。
還有一些地方的農產品,明明就是今年整個市場行情不好,不能賣高價。也給我們打電話求助,到了當地一瞭解才知道,不是滯銷,根本就是想賣高價。
我也是農村出身,深深的知道農民的不容易,他們在農產品生產的整個產業鏈上是最沒有話語權的。所以就更很這些打著滯銷幌子,騙人的人。這樣無恥的手段,不僅幫不了農民,甚至破壞了整個市場的平衡,一旦發現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嚴查,淨化農村流通市場。
-
19 # 長興懶女人
我也衝著這個大爺買了山西的蘋果2大箱,說實話蘋果味道一般,看相不好,顏色很暗沉,而且過兩三天就壞了,跟其他平臺的蘋果不能比,但是價格卻差不多,不算便宜,本來也就是衝著助農去的,看了如今那麼多的假大爺,也只有自己暗自笑了。這個世界套路太深,真假難辨,真心累,我還是回鄉下種田去吧....
-
20 # 九鬥學生心理
買過幾次,但是不會再買了!
買過蘋果(又小又幹巴,和超市買一樣的價格,品質一天一地)、買過土豆、洋蔥、橙子,基本上套路都是相同的。都是價格和超市一樣,但是品質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在營銷的套路上,也都是農民可憐,收入少,全靠幾畝地等等。而實際上,很多時候滯銷和盲目擴張有極大的關係,很多滯銷的產品也有不少完全是經銷商手裡的殘次品的庫存。
不可否認,一定有人真心的在幫助農民伯伯銷售他們手裡的產品,可在操作上,明明是滯銷產品(品質不是很好的產品),售價卻和增加流通環節之後的超市價格基本一致?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
滯銷產品,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或者趕緊止損,應該以比市場便宜的價格售出,增加物流、人工、包裝之後的價格也不應該比超市的價格要貴才對。
我相信很多人感受和我都基本一致,29.9元,39.8元,49.8元買過幾次,內心的那一點點“善意”就不再那麼容易被感動。今年又看到鋪天蓋地的大蒜滯銷,反正是不打算再“助農”了。
回覆列表
被濫用的“滯銷大爺”火爆網路,這到底是助農還是坑農?
“滯銷大爺”這個詞,太精準了。不得不說,從2016年以來,這位滿臉悲苦的農村老大爺,就成了各網商平臺上各種“滯銷”農產品的代言人,人氣火爆。
細看各網路平臺商家,無一例外,均打著“愛心助農”的旗號宣傳銷售,其中最為知名的“愛心助農”大營銷,要數山西臨猗“4000萬斤蘋果滯銷”最為全網轟動,一度引發大v轉發潮,各路愛心小夥伴們紛紛下單,為助農吃“愛心蘋果”。但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近日,山西臨猗縣政府終於忍無可忍,站出來發聲了。宣告中稱:
多個電商釋出“臨猗蘋果滯銷”的營銷策劃,利用打“悲情牌”營銷臨猗蘋果,給當地果業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影響,並且營銷內容有諸多誇大失實之處。看明白了嗎?愛心老鐵們扎心了,臉被打的啪啪的,原來這根本不是什麼助農,是赤裸裸的“悲情營銷”,是利用廣大群眾憫農之心發財的銷售策略,換言之,他們銷售的這些農產品,圖中的農民大爺一毛錢關係也沒有。這不只是坑農,還專坑有愛心想助農的消費者!
人民日報記者對“滯銷大爺”事件進行了全網各平臺負責任的調查,發現很多打著果園直髮的“愛心求助”店鋪,與產地也不沾邊,也不認識什麼大爺,只是單純覺得這大爺的頭像很拉人氣,能賣動貨,所以大膽選用。所賣這些農產品求證當地,也與事實嚴重不符,屬於虛假誇大資訊,誤導引誘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