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醉狂俠
-
2 # 落思rose
如果現在哪個學生作文時也這樣寫,大概會被罵吧:這就是在湊字,明明一句話可表達清楚卻要囉嗦成兩句,重寫!
但這可是魯迅寫的,這名頭讓你不敢多說什麼,只有仔細去品味它。
這句話出自魯迅散文詩集《野草》首篇《秋夜》,寫作背景是1924年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時期,魯迅想抗爭,又孤獨寂寞冷,無奈無聊困擾著它。因為無奈無聊無趣,所以看到門前的兩棵棗樹,他看了又看,這棵是棗樹,嗯,那棵呢,也是棗樹。這樣的寫法把作家內心的百無聊賴之情懷,含蓄而委婉地刻畫得琳漓盡致,甚至讓人可揣摩到作家,端坐門前,若思若無又煩悶至極的樣子。
還有,文章以刻畫棗樹品質為中心,寫出了棗樹的堅強與忍耐和抗爭,透過它的抗爭,表現對未來勝利的決心和信心。作者要與黑暗現實抗爭,要希望抗爭勝利,僅一棵棗樹是不夠的,僅二棵棗樹也是不夠的。應是,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一家之胡言,貽笑大方矣。
-
3 # 飄逸179115182
魯迅的文章詭異而深遂,若要不加思索的讀是此文不通。但對文學巨匠的文章來講,這裡就有了浮筆,以待好奇的有心人來研究探討。一棵是棗樹是形象內容與現實的諧調統一的完美,另一棵也是棗樹是形象上與上一株形同而含義不同,有棗樹的一切共性卻欠缺了棗果棗葉芳香與不同於同性的認知性。世間沒有完全相同的人與物。當然於這兩棵樹也是如此了?
-
4 # 阿覺
假如你在工廠,一日三歺,名義是兩菜一湯,其實都是水煮青菜加菜水,口裡都淡出鳥來了。可有天尼瑪老闆卻來關心的詢問今天吃什麼二菜一湯?你有點脾氣的肯定當眾這樣回答:一道是滷水大白菜,另一道呢,嗯…也還是大白菜滷水!哈哈哈…!尼瑪,沒點幽默細胞還噴魯大爺!
-
5 # 百家不姓中
別以為這是病句.其實這兩句話包涵的意義十分深刻.魯迅的少年時代是在一個破落的封建禮教家庭度過的.從小思想就受到禁錮.除了接受舊文化教育.生活十分枯燥.把本該天真單純童心給泯滅了..能引起興趣的就這兩棵棗樹.為了消磨時光.魯迅只好把它分成兩個一棵來看來數.這是魯迅的文章的藝術特色o
-
6 # 王老師188834282
看了前面的一些回答,有一種過份“曲徑通幽
”的感覺。強行細讀細解,結果離本意甚遠。現在也來試解一下,以求敎於方家。應該明確的是:《野草》散文集是魯迅先生的一次用現代主義寫法和表達的集大成散文集。手法和表達都是現代派的,它區別於現實主義表達,也區別於浪漫主義表達。而是第三種表達——現代主義表達。這在過往的文學史上從未有過。也是文學革命以還從未有過的表達。但這種表達又與世界其他地方的表達同步。即最先鋒的現代主義表達。准此來看,第一篇《秋夜》就是現代主義的寫作。開篇就說後園有兩株棗樹(這種表達是陳述性的現實主義表達),但先生一反常規用非陳述性的方式來表達:即用“視界推移性的”客觀描繪。眼看到的是棗樹,定格。平推(視界推移),看到的還是棗樹,定格。於是就出現了“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的平移性客覌描繪,只陳述現象,不介入情感評價,主觀認知評價。只是說清楚而已,別無深意。當然也無什麼微言大義。由於我們習慣於神化我們以外的物事。文學寫家的魯迅就自然用顯微鏡來看——這才符合“神”的尺度。於是一句頂一萬句。先生不幸也遭此待遇,其實“曲徑”去“通幽”大可不必。先生歷來就主張“實”精神,實話實說,不必故作神聖。也就是普世化的意思。
此解合符諸位的意思不?敬請指正。
-
7 # 西沙龍
中國人文人最大陋習不斷給名人著作作注,以顯其能,其實已亳無意義,一切向前看,寫出與時具進作品,不能因被現世大眾質疑,盡站在過去人的身上,以圖出名,更可悲可恨的,是以投西方變態心理貶低祖國以換取世界文學獎的。說豬狗不如,傷害了豬狗。
-
8 # 小文安琪
來吧,都別瞎分析了,其實很簡單,一句話:我的院子是代表中國土地,在當時,兩棵棗樹一棵代表共產主義,一棵代表資本主義,所以兩棵棗樹要分開寫。這就是答案,答題要言簡意賅,答案要讓人一目瞭然,哪有其他分析的那麼邪乎!
-
9 # 味冷
目前網路上的一種觀點認為,作家寫文章的時候都沒想那麼多,所以分析文章背景,涵義都是後人腦補。但是,作家不是心理學家,作家不經意的一寫,很可能是當時的複雜的潛意識活動的反應,作家自己意識不到,未必別人讀不出來。偵探小說裡,嫌疑人一個is到was的口誤可能意味著一個重大的破案線索,嫌疑人意識不到,偵探讀出來了。女朋友發“在嗎”?回“在”,可能就分了。回“在吶在吶”,可能就成了。你回覆的時候想到背景和涵義嗎?你女朋友可讀出來了(*^▽^*)
-
10 # 謙遜若愚
突出了棗樹的獨立性,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內心孤獨寂寥的心情。……
下面我們來賞析一下:我家母雞下了兩顆蛋,一顆是雞蛋,另一顆也是雞蛋。
這個就是湊字數,敢在作文寫鐵定零分!
-
11 # 北行南客知行錄
兩棵棗樹本都是門前樹,我家門前兩棵棗樹,暗喻兄弟一起有共同的家的回憶。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暗喻兄弟雖出同門,但卻已經各自獨立。大背景是兄弟失和。
-
12 # 留戀夏天的魚
那年先生在書房寫著稿子 在我的後院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 一株是棗樹 還有一顆
先生本要寫 還有一顆是梨樹 這個時候旁邊不知道誰故意還是無意 哼了一聲 輕輕的卻很刺 先生的肩膀也被擠了一下
先生左右看了看 身旁簇擁著的兩個妹子 都撅著小嘴 一貫溫柔的眼神 露出一絲絲哀怨
先生輕笑著接著寫 還有一顆也是棗樹 左右皆釋然
-
13 # 鏤鋄蘊鐜鍶鑁
這樣的問題也要拿到這裡來討論,可見現在的中國人的文學作品閱讀理解能力已經低階到何等地步了!?這個句子的意思不是和我們平時說話的意思一樣嗎?比如說“我有兩個孩子,都是女兒”,或者說“我有兩個孩子,都是兒子”,也可以說“我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小的也是女兒”以此類推下去可以正確的表達很多敘述物件阿!比如說“這兩個貓熊都在吃竹子”本身沒有毛病吧?也可以說“這兩個貓熊一個在吃竹子,另一個也在吃竹子”。中國文學作品有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處,為什麼會有人覺得是“病句”想不通呢?
-
14 # 一蓑煙雨CW
因為魯迅是大師,所以歷年以來一些好事者過分解讀,就像我們小時候凡語文課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逐字逐句推敲作者意圖,到頭來把一篇文章搞得支離破碎,意境全無!希望今後能讓我們的孩子輕輕鬆鬆的學課文。
-
15 # 馬振廷1
這就是新文學放虛屁的弊端,門邊兩棵棗,完事啦。其它呢,字多收費多吧。加些無用字。早就向錢看不講道德了,。這就是進化論吧??
-
16 # 惜福藍姐
從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廟,
廟裡有和尚,
和尚給你講:
故事。
說的什麼那?……
從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廟,……
……☕☕☕✌✌✌
-
17 # 日光影子1
看看回答就知道魯迅先生不但得罪了他那個時代的人,還以文字的力量繼續得罪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為啥好多人利用回答問題的機會搞臭魯迅先生呢?因為就是因為曾經的那把匕首還是那麼鋒利,直至要害戳痛戳傷了他筆下借屍還魂的那些人!
一棵……另一棵……,和一張接著一張麻木的面孔,一代接著一代麻木的面孔,想表達的一樣!一種無藥可救的痛心疾首!
孔乙己、阿Q、祥林嫂、華老栓、丁舉人、趙太爺、康大叔……他們都還活著,只是換了一身行頭而已!
-
18 # 沈圖2
其一,反映出魯迅的心情是空寂又百無聊賴的。所以,有閒心,慢慢地看,看到了一棵樹,再看另一棵樹。就像電影在搖慢鏡頭,先入鏡一顆,再慢慢搖向另一棵。換一種心境,絕不會如此寫法。其二,魯迅對周圍缺少變化的環境不滿意。兩顆樹是一樣的,而魯迅卻期待著不一樣。所以,先看到一顆棗樹,希望第二棵是另外的樹,因此,放下一棵,再看第二棵,當然結果和願望不同。但總不死心,總想看到變化。總之,魯迅的這段名句,如此表達,恰當的表述了作者對現實不滿,無奈,但仍不放棄希望的複雜情感。
-
19 # 平安是福1430455
總而言之魯迅是超凡脫俗的人,他的思維不同凡響,萬人皆醉我獨醒。魯迅的文學功夫也是別人望塵莫及的,無論是嬉笑怒罵,都讓人感到非常出氣,說到心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體現了他的部分思想和性格。我覺得,不喜歡魯迅的人,都是一些思想單純淺薄之人,因為沒有能力理解,所以就不喜歡,甚至討厭。阿貴醒醒。
-
20 # 層城鵷雛
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的散文名篇《秋夜》,原文第一段是這樣寫的“在我的後院,可以看到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另外一株還是棗樹。”題主估計連原文都沒有讀過,就在這裡瞎引用,肯定是居心不良,故意抹黑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這兩句話起了強調作用,無限放大了作者的孤獨。“一株是棗樹,另一株還是棗樹”表明作者向牆外看了兩次,兩次觀看都沒有在圍牆外面找到出路,表明了社會無盡的黑暗和毫無出路的迷惘。
魯迅先生是思想家,每一篇文章都蘊含了深刻的含義,淺薄無知的人根本就看不懂文章當時的語境及其烘托的氣氛。怪不得人們說這個社會越來越沒有文化了,文學是人類的靈魂,靈魂都丟失了,只剩下了麻木不仁的思想和四肢發達的軀體。
這使我想起了老子《道德經》裡的一段話,“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下等智慧的人聽到“道”之後,就會大笑,嘲笑作者無知亂講。誰更無知一目瞭然,下士的嘲笑與不屑恰恰顯示了自己的愚昧。
魯迅先生經常被人抹黑,而且文章也被剔出了語文課本,因為魯迅筆下的人物統統復活了,孔乙己們復活了,“資本家的乏走狗”們復活了,假洋鬼子們復活了,他們害怕了,所以要極力詆譭魯迅,批判魯迅。
這個社會有點悲哀,我不知道一直詆譭自己的“民族魂”能有什麼好處,魯迅先生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其光輝人格,幾個跳樑小醜豈能抹殺得了!
回覆列表
說實在的,也就是魯迅寫的,要是換成一般的學生這樣寫,老師肯定判定這是病句!魯迅是我國近代三大文豪之一,魯迅比起其他兩個文豪郭沫若和沈德鴻,我覺得單純文采上要遜色一點,畢竟魯迅屬於半路出家,棄醫從文,魯迅主要以諷刺的雜文為主,雖然魯迅也有小說集和散文集,但是批判諷刺的雜文最為有名,當然也正是因為魯迅是半路從文,所以他的文章就沒有那些純文人條條框框,所以寫起來比較隨性,像這一顆是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應該就是他的隨性之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