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甘肅生鮮

    馬鈴薯有哪些病害,以及怎麼防治請參考如下:

    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第一生產大國,種植面積和產量約佔世界的1/4。馬鈴薯是中國第5大糧食作物,同時兼具糧用、菜用、飼用和經濟生產用等多種功能。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粗糧需求量的增加,馬鈴薯加工技術的提高,馬鈴薯的種植規模、面積不斷擴大。但馬鈴薯晚疫病、蚜蟲等十多種病蟲害的危害也逐年加重,成為限制馬鈴薯高產、豐產的主要因素之一,嚴重影響著其產量和質量乃至整個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一)馬鈴薯病害

    1.馬鈴薯晚疫病,植株被晚疫病侵襲時,首先在葉尖或葉緣出現病斑,病斑外圍有黃綠色症狀,潮溼時迅速擴大,腐敗發黑,病斑邊緣不清,出現特殊的腐敗氣味,葉邊緣出現一圈白色黴狀物,在葉子背面長有白黴,形成黴輪(診斷可採用保溼培養法,將病葉置於培養皿或碗內溼沙上保溼一夜,第二天如果病斑邊緣產生白黴就是晚疫病,如果出現黑色黴層則是早疫病。晚疫病多發生在開花後)。天氣乾燥時,病斑乾枯呈褐色,葉背無白黴。莖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黑色條斑,潮溼時表面則產生白色黴層。塊莖發病時表皮變褐色不規則斑點,稍凹陷,組織變硬,切開後內部薯肉呈鏽褐色。一旦轉入塊莖,塊莖立即腐爛。

    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2)選用無病種薯。留種塊莖在入窖前和出窖後進行催芽前嚴格挑選,剔除有病塊莖。經催芽後凡不發芽或發芽慢,出現病症的全部剔除;切塊播種或整薯播種時嚴格檢查,剔除病薯爛薯。

    (3)藥劑防治。目前採用的藥劑在晚疫病上防治最好的是瑞毒黴。田間發病時最好發現中心病株及時選用525%抑快淨1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可收到較好效果。

    2.馬鈴薯早疫病,又稱夏疫病、輪紋病和乾枯病。是馬鈴薯上常見的一種病害,在中國和世界各馬鈴薯產區分佈較為普遍。一般多在生長後期發病,對產量影響不大,如在開花期受害,引起葉片提前乾枯,降低產量,嚴重者甚至個別地塊全田無收。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葉柄、莖和薯塊。下部老葉先發病,產生褐色、凹陷的小斑點,與健部分界明顯,周圍有細窄的黃色圈,後擴大成橢圓形病斑,大小3~4毫米,有清晰的同心輪紋。溼度大時,病斑上生出黑褐色黴層。嚴重時,整個病斑相互連線,但受葉脈限制成三角形或不規則形,最後穿孔,葉片變黃,乾枯,脫落。莖、葉柄受害多發生於分枝處,病斑褐色,線條形,稍凹陷,擴大後呈灰褐色長橢圓形斑,有輪紋。嚴重時,莖、葉枯死。塊莖受害,產生黯褐色,稍凹陷,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明顯,皮下呈淺褐色海綿狀幹腐。

    (一)馬鈴薯病害

    1.馬鈴薯晚疫病,植株被晚疫病侵襲時,首先在葉尖或葉緣出現病斑,病斑外圍有黃綠色症狀,潮溼時迅速擴大,腐敗發黑,病斑邊緣不清,出現特殊的腐敗氣味,葉邊緣出現一圈白色黴狀物,在葉子背面長有白黴,形成黴輪(診斷可採用保溼培養法,將病葉置於培養皿或碗內溼沙上保溼一夜,第二天如果病斑邊緣產生白黴就是晚疫病,如果出現黑色黴層則是早疫病。晚疫病多發生在開花後)。天氣乾燥時,病斑乾枯呈褐色,葉背無白黴。莖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黑色條斑,潮溼時表面則產生白色黴層。塊莖發病時表皮變褐色不規則斑點,稍凹陷,組織變硬,切開後內部薯肉呈鏽褐色。一旦轉入塊莖,塊莖立即腐爛。

    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2)選用無病種薯。留種塊莖在入窖前和出窖後進行催芽前嚴格挑選,剔除有病塊莖。經催芽後凡不發芽或發芽慢,出現病症的全部剔除;切塊播種或整薯播種時嚴格檢查,剔除病薯爛薯。

    (3)藥劑防治。目前採用的藥劑在晚疫病上防治最好的是瑞毒黴。田間發病時最好發現中心病株及時選用525%抑快淨1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可收到較好效果。

    2.馬鈴薯早疫病,又稱夏疫病、輪紋病和乾枯病。是馬鈴薯上常見的一種病害,在中國和世界各馬鈴薯產區分佈較為普遍。一般多在生長後期發病,對產量影響不大,如在開花期受害,引起葉片提前乾枯,降低產量,嚴重者甚至個別地塊全田無收。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葉柄、莖和薯塊。下部老葉先發病,產生褐色、凹陷的小斑點,與健部分界明顯,周圍有細窄的黃色圈,後擴大成橢圓形病斑,大小3~4毫米,有清晰的同心輪紋。溼度大時,病斑上生出黑褐色黴層。嚴重時,整個病斑相互連線,但受葉脈限制成三角形或不規則形,最後穿孔,葉片變黃,乾枯,脫落。莖、葉柄受害多發生於分枝處,病斑褐色,線條形,稍凹陷,擴大後呈灰褐色長橢圓形斑,有輪紋。嚴重時,莖、葉枯死。塊莖受害,產生黯褐色,稍凹陷,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明顯,皮下呈淺褐色海綿狀幹腐。

    防治措施:

    (1)建立種薯繁育基地,生產脫毒微型薯,

    (2)嚴禁從病區調種,以防病害擴大蔓延。留種最好留健康小薯,播前淘汰病爛薯,儘量做到整薯播種,如果大薯需要切塊,切刀必須用0.2%昇汞水或75%酒精液消毒,切一刀消一次毒。

    (3)藥劑防治。播前用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2x10:的土黴索液或100萬單位的硫酸鏈黴素500倍液浸泡種薯2小時,然後晾乾播種。植株發病初期,可用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噴施,間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視病情而定。

    4.馬鈴薯病毒病包括普通花葉病、卷葉病、條斑花葉病和紡錘塊莖病等。普通花葉病表現的症狀有輕花葉、壞死性葉斑、矮化、植株由下向上枯死、塊莖變小等。卷葉病表現為葉片邊緣向上翻卷,嚴重時呈筒狀,但不皺縮,葉質厚而脆,呈皮革狀,易折斷,重病植株矮小,個別早死。條斑花葉病,病初葉片呈斑駁花葉或有枯斑,後期葉脈壞死,葉片完全壞死並萎蔫但不脫落。紡錘塊莖病植株正常或矮化,分枝少,葉與莖夾角小,頂葉直立,葉緣波狀或向上卷,葉片小,色深綠,僵硬彎脆。塊莖變長,一頭尖,呈紡錘狀,表面光滑,但有時龜裂。

    防治措施:

    (1)推廣種植脫毒種薯是防治馬鈴薯病毒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早期觀察,在植株出苗15天后若表現出上述症狀者及時拔出病株並燒燬。

    (3)消滅傳毒昆蟲,蚜蟲是病毒傳播的主要介體。在蚜蟲發生初期,噴施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4000~5000倍液,每隔7天噴施一次。

  • 2 # 信陽新縣王家

    在中國的不同地方,人們對馬鈴薯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藥、山藥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孝、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蘭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還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稱它土豆、洋芋和山藥蛋的最普遍。馬鈴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點,對土壤和氣候條件的要求不高,從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中國的種植,從南到,從東到西,到處都有。

    馬鈴薯常見病害為馬鈴薯晚疫病、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環腐病:

    1、馬鈴薯晚疫病:又稱疫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受害葉初在葉尖或葉緣處生水漬狀暗綠色斑點,潮溼時病斑迅速擴充套件,病健交界處不明顯,葉背病斑邊緣生一圈白色黴層,嚴重時病葉萎蔫變褐枯死,甚至整株葉片枯焦。受害莖上生長長短不一稍凹陷的褐色條斑。塊莖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凹陷病斑。切視病薯,病斑下皮層變為紅褐色。乾燥時病斑乾硬,潮溼時病薯變褐腐爛,有腐敗氣味,流行年份,損失嚴重。

    2、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為害葉、葉柄和塊莖。受害葉剩黑褐色、近圓形具明顯同心輪紋的壞死病斑,嚴重時病葉變褐枯死。葉柄和莖杆受害,多發生於分枝處,病斑長圓形,黑褐色,有輪紋。薯塊發病,表生近圓形暗褐色病斑。潮溼時,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黴層。

    3、馬鈴薯環腐病:馬鈴薯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但田間多在現蕾期始發病。播種病薯,可造成芽枯和死苗或形成病苗。植株發病後,初期地上部逐漸萎蔫,葉片向內捲曲,似缺水狀,後植株慢慢枯死。有時病株莖部葉片葉尖和葉緣變褐,上生黃綠相間的斑駁,病情加重造成全葉變褐枯死,甚至全株枯死。病株莖部維管束變色較淺。塊莖發病,輕者外觀無症狀,切開病薯,維管束變為淡黃色或乳黃色,重病薯塊外皮發軟,粗糙,易剝離,維管束變色較深,故稱環腐病。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不從病區調運病薯,播種時剔除病薯。

    2、選用無病種薯並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刀切傳病,儘可能進行小薯整薯播種。

    3、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地勢高、肥沃、疏鬆的沙壤地種植,施足有機底肥,增施磷鉀肥,在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消除病殘體並集中燒燬,同時清除病薯,帶出田外深埋。

    4、藥劑防治:選用低毒高效的藥劑進行防治。

    馬鈴薯的病害除以上介紹的幾種外,還有很多,生產中應根據田間病害發生、發展及針對不同病害選用不同的藥劑及防治方法,將病害造成的危害減小到最低限度

  • 3 # 小雪的農村故事

    1、馬鈴薯晚疫病:又稱疫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受害葉初在葉尖或葉緣處生水漬狀暗綠色斑點,潮溼時病斑迅速擴充套件,病健交界處不明顯,葉背病斑邊緣生一圈白色黴層,嚴重時病葉萎蔫變褐枯死,甚至整株葉片枯焦。受害莖上生長長短不一稍凹陷的褐色條斑。塊莖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凹陷病斑。切視病薯,病斑下皮層變為紅褐色。乾燥時病斑乾硬,潮溼時病薯變褐腐爛,有腐敗氣味,流行年份,損失嚴重。

    2、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為害葉、葉柄和塊莖。受害葉剩黑褐色、近圓形具明顯同心輪紋的壞死病斑,嚴重時病葉變褐枯死。葉柄和莖杆受害,多發生於分枝處,病斑長圓形,黑褐色,有輪紋。薯塊發病,表生近圓形暗褐色病斑。潮溼時,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黴層。

    3、馬鈴薯環腐病:馬鈴薯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但田間多在現蕾期始發病。播種病薯,可造成芽枯和死苗或形成病苗。植株發病後,初期地上部逐漸萎蔫,葉片向內捲曲,似缺水狀,後植株慢慢枯死。有時病株莖部葉片葉尖和葉緣變褐,上生黃綠相間的斑駁,病情加重造成全葉變褐枯死,甚至全株枯死。病株莖部維管束變色較淺。塊莖發病,輕者外觀無症狀,切開病薯,維管束變為淡黃色或乳黃色,重病薯塊外皮發軟,粗糙,易剝離,維管束變色較深,故稱環腐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不從病區調運病薯,播種時剔除病薯。

    2、選用無病種薯並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刀切傳病,儘可能進行小薯整薯播種。

    3、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地勢高、肥沃、疏鬆的沙壤地種植,施足有機底肥,增施磷鉀肥,在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消除病殘體並集中燒燬,同時清除病薯,帶出田外深埋。

    4、藥劑防治:選用低毒高效的藥劑進行防治。

    馬鈴薯的病害除以上介紹的幾種外,還有很多,生產中應根據田間病害發生、發展及針對不同病害選用不同的藥劑及防治方法,將病害造成的危害減小到最低限度。

  • 4 # 我是南方w

    1、馬鈴薯晚疫病:又稱疫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受害葉初在葉尖或葉緣處生水漬狀暗綠色斑點,潮溼時病斑迅速擴充套件,病健交界處不明顯,葉背病斑邊緣生一圈白色黴層,嚴重時病葉萎蔫變褐枯死,甚至整株葉片枯焦。受害莖上生長長短不一稍凹陷的褐色條斑。塊莖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凹陷病斑。切視病薯,病斑下皮層變為紅褐色。乾燥時病斑乾硬,潮溼時病薯變褐腐爛,有腐敗氣味,流行年份,損失嚴重。

    2、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為害葉、葉柄和塊莖。受害葉剩黑褐色、近圓形具明顯同心輪紋的壞死病斑,嚴重時病葉變褐枯死。葉柄和莖杆受害,多發生於分枝處,病斑長圓形,黑褐色,有輪紋。薯塊發病,表生近圓形暗褐色病斑。潮溼時,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黴層。

    3、馬鈴薯環腐病:馬鈴薯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但田間多在現蕾期始發病。播種病薯,可造成芽枯和死苗或形成病苗。植株發病後,初期地上部逐漸萎蔫,葉片向內捲曲,似缺水狀,後植株慢慢枯死。有時病株莖部葉片葉尖和葉緣變褐,上生黃綠相間的斑駁,病情加重造成全葉變褐枯死,甚至全株枯死。病株莖部維管束變色較淺。塊莖發病,輕者外觀無症狀,切開病薯,維管束變為淡黃色或乳黃色,重病薯塊外皮發軟,粗糙,易剝離,維管束變色較深,故稱環腐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不從病區調運病薯,播種時剔除病薯。

    2、選用無病種薯並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刀切傳病,儘可能進行小薯整薯播種。

    3、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地勢高、肥沃、疏鬆的沙壤地種植,施足有機底肥,增施磷鉀肥,在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消除病殘體並集中燒燬,同時清除病薯,帶出田外深埋。

    4、藥劑防治:選用低毒高效的藥劑進行防治。

    馬鈴薯的病害除以上介紹的幾種外,還有很多,生產中應根據田間病害發生、發展及針對不同病害選用不同的藥劑及防治方法,將病害造成的危害減小到最低限度。

  • 5 # 風衫雲糖

    感謝華姐說三農的問題,透過查閱資料和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馬鈴薯的病害較多,目前比較普遍的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環腐病、黑脛病、病毒病等其中以馬鈴薯的病毒病最為嚴重,是影響馬鈴薯產量的主要因素。現將其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馬鈴薯晚疫病。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選用無病種薯;三是藥物防治。發病初期噴灑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續2~3次。馬鈴薯苗期和開花初期噴1000倍植物動力2003可明顯減輕病害的為害。總之應以推廣抗病品種,選用無病種薯為基礎,並結合預防,消滅中心病株,加強藥劑防治和改進栽培技術進行綜合防治。

    2、馬鈴薯早疫病。一是與非茄科作物輪作倒茬;二是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藥物防治。發病初期噴1:1:150的波爾多液、80%代森鋅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根據發病情況5~7天噴灑一次,共噴3~4次進行防治。

    3、馬鈴薯環腐病。環腐病主要是種薯帶菌傳播,帶菌種薯是初侵染來源,切塊是傳播的主要途徑。實驗表明,一般切一刀病薯可傳染20個以上的健康薯,最多可以傳到60個,經田間調查,發病株率可達到68.97%。防治應採取選用抗病品種、田間拔除病株與選用低毒農藥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處理。田間發生病害可噴灑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或2%春雷黴素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4、馬鈴薯黑脛病。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建立無病留種田;三是主要採取以農業措施為主的防治原則。發病防治方法同環腐病。

  • 6 # 廣西老男人

    一直以來,以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為代表的馬鈴薯病害,嚴重影響著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成為馬鈴薯病蟲害防治的重點和難點。在栽植馬鈴薯過程中除了這些病害,還有其他哪些病蟲害?

    馬鈴薯晚疫病

    危害表現: 受害葉片的葉尖、葉緣會出現暗綠色小病斑,邊緣有灰綠色暈環,邊緣分界不明顯。溼度大時,外緣會出現一圈白黴。

    出現一圈白黴

    天氣乾燥時,病部會變褐乾枯,質脆易裂。

    變褐乾枯

    病害嚴重時,病斑擴充套件到葉脈、葉柄和莖部,病葉枯死脫落。

    病葉枯死脫落

    被侵染的塊莖最初出現褐色小斑點,以後擴大為凹陷的暗褐色不規則病斑。

    防治措施:

    選擇保護性藥劑和治療性藥劑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間隔期。

    保護性藥劑:

    丙森鋅、代森聯、代森錳鋅、噻唑鋅、王銅、氫氧化銅。

    治療性藥劑:

    氟菌·霜黴威、霜脲·錳鋅、烯醯嗎啉、氟啶胺等。

    馬鈴薯早疫病

    危害表現:病害可發生在葉片上,也可侵染塊莖。

    葉片病害

    後期症狀

    葉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具同心輪紋。

    溼度大時,病斑上生出黑色黴層病徵。

    塊莖染病,產生暗褐色稍凹陷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現褐色海綿狀幹腐。

    塊莖染病

    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增施有機肥;

    (2)生長期加強肥水管理,適量增施鉀肥,適時噴施葉面肥;雨後及時清溝排漬降溼,促進植株健康。

    (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如丙森鋅或代森錳鋅等藥劑1~2次。

    發病較重時,用啶醯菌胺、烯醯·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藥劑防治,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馬鈴薯枯萎病

    危害特徵:發病初期上部出現萎蔫。

    地上部出現萎蔫

    剖開病莖,薯塊維管束變褐,溼度大時,病部常產生白色至粉紅色菌絲。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苯甲·丙環唑,苯醯菌胺,惡菌靈,萎鏽靈等。

    馬鈴薯青枯病

    危害症狀:發病初期,下部葉片先萎蔫後全株下垂,開始早晚恢復,持續4~5天后,全株莖葉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綠色,葉片不凋落。

    全株莖葉全部萎蔫死亡

    葉脈變褐,莖出現褐色條紋,橫剖可見維管束變褐,溼度大時,切面有菌液溢位。

    褐色條紋

    防治方法:

    (1)與非茄科蔬菜輪作3年以上,最好與禾本科進行水旱輪作;採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選擇健康種薯。

    (2)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中生菌素;噻唑鋅,三氯異氰尿酸或絡氨銅灌根,每株灌藥液0.3~0.5L,視病情隔5~7天灌1次。

    馬鈴薯粉痂病

    危害症狀:主要危害塊莖和根部。

    初出現針頭大的病斑,後病斑膨大,形成大小不一的皰斑,皰斑會破裂,反捲,能看到橘紅色的皮下組織。

    病塊

    防治方法:

    (1)與非茄科蔬菜輪作3年。

    (2)種薯處理:用鹽酸溶液或福爾馬林浸種,再用塑膠布蓋嚴悶2小時,再進行播種。

    馬鈴薯瘡痂病

    危害特徵:主要侵染塊莖。

    侵染塊莖

    塊莖染病先在表皮產生淺棕褐色的小突起,逐漸擴大,木栓化,表面粗糙。

    後期,在病斑表面形成凸起或凹陷型瘡痂狀硬斑塊。

    病斑僅限於表皮,不深入薯內。

    防治方法:

    (1)與非茄科作物輪作2年以上。

    (2)播前曬種催芽,淘汰病爛薯,可有效減輕病害的發生。

    (3)發病初期,可選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絡氨銅,水合黴素,或噻菌銅。

    馬鈴薯白絹病

    危害表現:主要危害塊莖。

    薯塊上密生白色絲狀菌絲,並有棕褐色圓形菜籽狀小菌核,切開病薯皮下組織變褐。

    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

    甲基硫菌靈;三唑酮,或腐黴利等拌土撒施於莖基部,隔7~10天1次。

    或甲基立枯磷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天1次。

    馬鈴薯炭疽病

    危害症狀:主要危害葉片。

    褐色壞死斑

    在葉片上形成近圓形或不定形的赤褐色至褐色壞死斑,後轉變為灰褐色,邊緣明顯,相互匯合形成大的壞死斑。

    為害嚴重時也可侵染塊莖,引起植株萎蔫和塊莖腐爛。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

    (2)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

    (3)加強田間肥水管理,避免高溫高溼條件出現。

    (4)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

    嘧菌酯,苯醚甲環唑,或溴菌腈+丙森鋅,春雷黴素.氫氧化銅等。

    馬鈴薯軟腐病

    危害表現:主要危害葉、莖及塊莖。

    害葉、莖及塊莖

    葉染病近地面老葉先發病,病部呈不規則暗褐色病斑,溼度大時腐爛。

    莖部染病多始於傷口,再向莖幹蔓延,後莖內髓組織腐爛,具惡臭,病莖上部枝葉萎蔫下垂,葉變黃。

    塊莖染病

    塊莖染病多由皮層傷口引起,初呈水浸狀,後薯塊組織崩解,發出惡臭。

    防治方法:

    (1)準備貯藏的塊莖應於成熟後收穫;收穫前5-7天停止澆水,以保證土壤乾燥;收穫時要避免擦傷薯皮;晾乾薯皮後再裝運。

    (2)貯藏的薯塊應於通風蔭涼處存放2-3天,使薯塊溫度降至貯藏環境溫度;貯藏前進行薯窖滅菌。

    (3)發病初期,噴琥膠肥酸銅或絡氨銅,或噻菌酮,或氫氧化銅等。

    馬鈴薯環腐病

    危害表現: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兩種型別。

    枯斑型:

    葉尖和葉緣及葉脈呈綠色,葉肉為黃綠或灰綠色,具明顯斑駁,且葉尖乾枯或向內縱卷,病情向上擴充套件,致全株枯死。

    萎蔫型:

    葉緣稍內卷,似缺水狀,病情向下擴充套件,全株葉片開始褪綠,內卷下垂,終致植株倒伏枯死。

    塊莖發病切開可見維管束變為乳黃色至黑褐色,皮層內現環形或弧形壞死部,故稱環腐。

    防治方法:

    (1)與非茄科蔬菜輪作2年。

    (2)播種前淘汰病薯。出窖、催芽、切塊過程中發現病薯及時清除。切塊的切刀用酒精消毒,杜絕種薯帶病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3)選用抗病品種

    如克新1號、克疫、烏盟601、高原4號等,對環腐病都有較好抗性。

    (4)栽培管理

    施用磷酸鈣作種肥,在開花後期,加強田間檢查,拔除病株及時處理,防治田間地下害蟲,減少傳染機會。

    (5)藥劑防治

    播種前用3%中生菌素拌種,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殺秧後全天噴霧氫氧化銅,可以較好保護地下薯塊。

  • 7 # 菜刀傳奇

    1、馬鈴薯晚疫病:又稱疫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受害葉初在葉尖或葉緣處生水漬狀暗綠色斑點,潮溼時病斑迅速擴充套件,病健交界處不明顯,葉背病斑邊緣生一圈白色黴層,嚴重時病葉萎蔫變褐枯死,甚至整株葉片枯焦。受害莖上生長長短不一稍凹陷的褐色條斑。塊莖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凹陷病斑。切視病薯,病斑下皮層變為紅褐色。乾燥時病斑乾硬,潮溼時病薯變褐腐爛,有腐敗氣味,流行年份,損失嚴重。

    2、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為害葉、葉柄和塊莖。受害葉剩黑褐色、近圓形具明顯同心輪紋的壞死病斑,嚴重時病葉變褐枯死。葉柄和莖杆受害,多發生於分枝處,病斑長圓形,黑褐色,有輪紋。薯塊發病,表生近圓形暗褐色病斑。潮溼時,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黴層。

    3、馬鈴薯環腐病:馬鈴薯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但田間多在現蕾期始發病。播種病薯,可造成芽枯和死苗或形成病苗。植株發病後,初期地上部逐漸萎蔫,葉片向內捲曲,似缺水狀,後植株慢慢枯死。有時病株莖部葉片葉尖和葉緣變褐,上生黃綠相間的斑駁,病情加重造成全葉變褐枯死,甚至全株枯死。病株莖部維管束變色較淺。塊莖發病,輕者外觀無症狀,切開病薯,維管束變為淡黃色或乳黃色,重病薯塊外皮發軟,粗糙,易剝離,維管束變色較深,故稱環腐病。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不從病區調運病薯,播種時剔除病薯。

    2、選用無病種薯並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刀切傳病,儘可能進行小薯整薯播種。

    3、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地勢高、肥沃、疏鬆的沙壤地種植,施足有機底肥,增施磷鉀肥,在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消除病殘體並集中燒燬,同時清除病薯,帶出田外深埋。

    4、藥劑防治:選用低毒高效的藥劑進行防治。

    馬鈴薯的病害除以上介紹的幾種外,還有很多,生產中應根據田間病害發生、發展及針對不同病害選用不同的藥劑及防治方法,將病害造成的危害減小到最低限度。

  • 8 # 程老師的農業夢

    1、馬鈴薯病害比較多,有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粉痂病,環腐病,病毒病等。

    2、徹底根除做不到,只能想辦法降低病害發生

  • 9 # 尋豆兒的vlog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塊莖,多從下部老葉開始。

    葉片受害:初期有一些零星的褐色小斑點,後擴大,呈不規則形,同心輪紋,周圍有狹窄的褪色環暈;潮溼時斑面出現黑黴;嚴重時,連合成黑色斑塊,葉片乾枯脫落。

    塊莖受害:塊莖表面出現暗褐色近圓形至不定形、稍凹陷、病斑,邊緣明顯,病斑下薯肉組織變成褐色幹腐。

    防治方法

    ①選種早熟耐病品種;與非茄科作物輪作2年以上;選擇地勢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種植;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長勢;合理密植,保持通風透氣;及時清除田間病殘枝,減少病源。

    ②發病初期,可選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代森鋅;肟菌?戊唑醇,或嘧菌酯。

    02.馬鈴薯晚疫病馬鈴薯晚疫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多從下部葉片葉尖或葉緣開始。

    葉片受害:葉尖或葉緣產生水漬狀、綠褐色小斑點,邊緣有灰綠色暈環;溼度大時外緣出現—圈白黴,葉背更明顯;乾燥時病部變褐乾枯,如薄紙狀,質脆易裂。

    塊莖受害:表面出現黑褐色大斑塊,皮下薯肉亦呈紅褐色,逐漸擴大腐爛。葉柄受害:形成褐色條斑;潮溼時有白色黴層;嚴重時葉片萎垂、捲曲,全株黑腐。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耐病品種;選擇地勢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種植;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長勢;合理密植,保持通風透氣;及時清除田間病殘枝;建立無病留種地,或脫毒種薯,減少病源。

    ②發病初期,可選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代森鋅;代森錳鋅,或氟啶胺。

    03.馬鈴薯軟腐病

    馬鈴薯軟腐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主要發生在生長後期、貯藏期對薯塊為害嚴重。

    莖塊受害:初在表皮上出現水浸狀小斑,後擴大,並向內擴散,呈現多水的軟腐,腐爛組織變褐;溼度大時,表面有絮狀菌絲體,間夾小黑色球狀物。

    葉片受害:下部老葉先發病,出現不規則暗褐色病斑,溼度大時腐爛。莖受害:髓組織腐爛,病莖上部枝葉萎蔫下垂,葉片變黃。

    防治方法

    ①栽培時加強管理,保持通風透光和降低田間溼度;避免大水漫灌;及時拔除病株,並用石灰消毒。

    ②收穫前5~7天停止澆水;貯藏前薯窖滅菌;選擇成熟無傷的馬鈴薯在陰涼處存放2~3天準備貯藏;貯藏期間保持通風。

  • 10 # 牧豆人

    馬鈴薯與玉米、小麥、水稻合稱世界四大糧食作物,它位居第四。它對於中國糧食安全有著重要作用,它的產量也是中國糧食方面的定心丸。但是現在天氣條件多變,馬鈴薯病害出現頻率也隨之提高,有些病害只是降低當季產量,有些病害卻對連續幾季產量造成危害。下面我給大家回答馬鈴薯主要病害有哪些這個問題。

    馬鈴薯主要病害馬鈴薯晚疫病是使馬鈴薯遭受毀滅性打擊的病毒性病害,它能夠透過空氣去傳播。主要症狀是葉、莖和塊莖三個部位出現暗綠色病斑。溼度大的情況下,這些病斑迅速擴大,葉片好像被水浸泡一樣。隨著時間推移,發病部位開始乾枯,塊莖有暗紫色斑點。晚疫病最嚴重可以使一整株馬鈴薯好像被水浸泡,外表皮顏色好像被燒焦一樣。馬鈴薯青枯病也是對一大塊馬鈴薯種植地具有毀滅性打擊的病害之一,它是由於青枯假單胞菌引起的細菌性病害。青枯假單胞菌一般在土壤中的病殘體進行越冬,等到合適條件開始活躍,可以透過雨水等多種接觸方式傳播。它的症狀是看起來沒有什麼特殊的葉子突然枯萎,後面一直株馬鈴薯都腐爛。馬鈴薯環腐病是很常見的一種病害,在中國馬鈴薯分佈範圍廣,它主要在花期出現。症狀是葉脈形狀變得斑駁,隨著時間推移,葉子變得萎蔫發黃。而且這種病原菌在馬鈴薯體內傳播速度很快,經常看到帶有綠色葉子的馬鈴薯植株已經枯萎而死。以上就是馬鈴薯的部分主要病害,另外還有像癌腫病、卷葉病等,我就不一一列舉出來。我繼續回答第二個問題,怎麼徹底防治。

    其實徹底防治在現在這種技術來看,是不可能實現的。它是種植戶心中的願望,由於受到技術限制,沒有實現的可能性。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一開始進行防治。下面我來給大家回答馬鈴薯病害防治方法。

  • 11 # 健健說農業

    1 蚜蟲及防治技術

    蚜蟲可以直接在葉片背面和頂部進行食用,並排出粘物阻塞氣孔,造成馬鈴薯植株生長受損。另外還可會在食用葉片時,傳播病毒,造成大規模植株退化。蚜蟲本身繁殖能力較強且速度快,造成危害較大。防治蚜蟲需要先選擇種馬鈴薯的田地,儘可能選擇海拔較高,溫度較低的地區,風速較大的地區,這些地區不容易出現大規模蚜蟲,可以減少傷害。結合當地實際狀況,觀察蚜蟲的遷移規律,儘可能避開蚜蟲遷移高峰期。還可以使用藥物毒殺的方式,如70%滅蚜松,3%的甲拌磷顆粒劑等,在馬鈴薯播種時使用。藥劑噴霧如5%的來福靈、2.5%功夫乳油等都可以防治蚜蟲。

    2 蠐螬及防治技術

    蠐螬是金龜子的幼蟲,主要對馬鈴薯的地下莖、塊莖以及根部產生危害。會吃掉大半塊莖,撕咬根部等,很容易造成植株死亡。蠐螬呈圓筒形,身體約3cm,為白色或淡黃色,喜溼。冬季幼蟲會潛伏到深層土壤中過冬。防治蠐螬可以在種植時,先使用敵敵畏乳油適量加水,攪拌到種薯中,等到晾乾之後再進行播種。使用辛硫酸乳劑加水澆灌幼苗,對防治蠐螬也有很大作用。還可以使用1∶100的辛硫磷毒餌撒施地面的方式毒殺蠐螬,或者在施肥時,使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與肥料混合的方式混施。人工捕捉幼蟲,翻耕等方式也可以防治蠐螬。

    3 螻蛄及防治技術

    螻蛄的成蟲和若蟲都會對馬鈴薯造成威脅,一般在白天休息,夜間活動,咬食植株根部,容易造成地下莖雜亂,地上莖枯萎,幼苗死亡。秋季還會咬食塊莖,造成塊莖成孔,受到感染。防治螻蛄可以使用拌毒餌的方式,使用麥麩和純敵百蟲攪拌成毒餌,撒到田野中。還可以使用4%敵百蟲粉劑攪拌土壤撒入田間的方式滅螻蛄。在苗期噴灑敵敵畏乳油加適量的水也可以防治。

    4 地老虎

    地老虎的幼蟲也是會威脅馬鈴薯植株。白天地老虎的幼蟲會在幼苗的根部附近進行潛伏,一直到夜間才悄然咬食馬鈴薯幼苗,一直到幼苗死亡,把幼苗拖入洞中。地老虎對馬鈴薯的幼苗帶來較嚴重的傷害,低齡的幼蟲也會咬食葉片。幼蟲和蛹還可以在洞中過冬,常年危害農作物。體長約4cm,背部呈現淡黃色,表面粗糙,尾部黃褐色。成蟲喜糖蜜,並且具有趨光性。防治地老虎可以在秋季翻地深犁地,將地老虎的洞穴翻上來,在冬季凍死大量的幼蟲或蛹。根據地老虎的趨光性和喜糖蜜特徵,可以使用黑光燈和糖蜜等對地老虎進行誘殺。還可以使用1%敵百蟲粉劑適當的加入細土在溝內撒入,達到毒殺害蟲的目的。

    5 馬鈴薯瓢蟲

    馬鈴薯瓢蟲的成蟲是紅褐色,鞘翅部分有28個排列整齊的黑色斑點,一般躲在石縫、房簷下等地過冬。幼蟲中部肥大,身上有排列整齊的刺。防治馬鈴薯瓢蟲可以在越冬或產卵期使用藥物毒殺,有機磷製劑如50%的甲胺磷、20%的氰胺磷乳油、40%的辛硫磷等,取適量加水,對田間進行噴施,可有效毒殺馬鈴薯瓢蟲。還可以找到馬鈴薯瓢蟲越冬場所,採用火燒的方式消滅馬鈴薯瓢蟲。

  • 12 # 王七妹

    馬鈴薯,是我們餐桌上很常見的一種蔬菜。在中國的種植範圍也非常廣。就拿我們河北保定這裡來說吧,每年從我們這裡批發賣出去的馬鈴薯就不少,我們村裡就有,很多人都承包了地來種植馬鈴薯。不過我們這裡不這麼叫它,我們這裡都稱呼它為土豆。

    馬鈴薯在栽培程序中會呈現變形、裂口、空心、黑心等現象,有些地塊還呈現了植株長勢很旺盛,但所結薯塊較小甚至沒有薯塊的現象,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產值,使栽培戶的遭受經濟損失。

    土豆的種植過程對我們農民來說,是一個漫長且揪心的過程。因為你稍不注意或遭遇點什麼天災之類的事情,地裡的土豆就會病蟲害或減產,進而給我們的生活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下面我就說一說土豆,也就是馬鈴薯在我們日常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病害都有哪些?我們該怎樣防治?

    土豆的疫病分為兩種,一種是早疫病,一種是晚疫病。它的兩個疫病都是特別難以治療的,可以說嚴重的時候能夠讓土豆產量大幅度下降,可以說是影響土豆培育的一個最大的病症。早疫病比較簡單,如果它發現之後及時治療就好了,而晚疫病就不一樣了。它會先從土豆葉的邊緣,變成那種褐色的硬塊兒,然後在一點一點的蔓延,直至侵害整個土豆。這些被侵害過的葉子的反面會有白色的斑點症狀,可以很好地確認

    1、馬鈴薯晚疫病,馬鈴薯在開花期遇到潮溼、溫暖天氣,病害最容易流行。

    症狀是什麼?在葉片上開始發生水浸狀黃化小斑點,中心呈暗褐色以至黑色。葉背面的病斑有一圈白黴,嚴重時植物株大部分葉片枯死,變黑脫落。塊莖感染晚疫病後,在薯塊的表皮上呈現一片稍微窪陷的暗色病斑,如果切開薯塊,可以看到一層深入到皮層的褐色幹東西。

    如何防治?選擇抗病的品種種植。嚴格挑選沒有感染病的種薯。在田間及時檢查發現拔除感染疫的病株。每隔5—10天用1:2:40的波爾多液噴灑一次。種植的種塊用2—3PPM的赤黴素溶液浸泡510分鐘或者用0.05—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6—48小時,或者用0.5%的生石灰水浸1—2小時,效果都很好。

    2、馬鈴薯癌腫病,病原菌是集壺菌屬真菌。

    症狀是什麼?馬鈴薯的塊莖、匍匐莖和根系都可以感染疫病,患病部位細胞增,長出殖腫大畸形粉紅色或者黃褐色的病瘤,逐漸變成黑色腐爛。,莖尖、腋芽感染病後,長出形似花椰菜花蕾狀的小癌瘤,先為綠色,以後變為黑色腐爛。葉片、莖稈及花梗背面長出許多叢生小葉。

    如何防治?選擇抗病的品種種植。嚴格挑選沒有感染病的種薯。可以用15%粉鏽寧可溼粉劑1000倍溶液浸種,或者用400—500克藥劑拌細土1000公斤,播種時覆蓋在種薯上。

    3、馬鈴薯環腐病

    症狀是什麼?被害植株的葉片從上而下逐漸萎焉下垂,直至整個植株枯死。

    如何防治?採用整薯種植或者切刀進行消毒,防止傳染。合理輪作。選擇健壯薯塊育苗移栽。

    4、馬鈴薯軟腐病

    症狀是什麼?植株感染病後,葉片和莖稈出現暗綠色或者褐色病斑軟化腐爛,變成空洞,然後倒伏。病菌擴大到塊莖後,表皮產生褐色病斑,皮層軟化腐爛,流出惡臭的粘液。

    如何防治?嚴格挑選沒有感染病的種薯。合理輪作。及時拔除病株,窩內用石灰消毒。

  • 13 # 邊緣的荳子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病毒病:病毒病能透過種薯傳播,是馬鈴薯品種退化的主要原因。病毒為害主要有兩種:一是皺縮花葉;二是卷葉。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及進行脫毒處理。選用無病毒種薯,田間作業時,注意儘量減少人為傳播,及時噴藥防治蚜蟲,可用40%樂果乳劑800-1000倍液噴殺。

    晚疫病:又稱馬鈴薯瘟,是生產上的主要病害。病菌可浸染葉片、莖及薯塊。葉片多從尖端或葉緣開始發病。病斑黑褐色,水漬狀,邊緣不明顯,潮溼時,葉背病斑邊緣上生一圈白黴,嚴重時植株一片焦黑,發出特殊的腐敗臭味。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及無病種薯,種植前進行種薯消毒,藥劑(福爾馬林)、溫湯消毒均可。及時拔去中心病株和進行中耕除草。

    在當地發病前開始噴波爾多液預防。或用80%代森鋅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

    環腐病:一般在開花期前後開始表現症狀,病株枝,莖縮短,葉色褪黃凋萎,葉脈間變黃,產生黑褐色斑塊,葉緣略向上捲曲。防治方法:選用無病種薯,留種和切薯前徹底淘汰病薯,切塊時要注意刀的消毒。發現病株時及時消除。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實行輪作,選用抗病品種。

    瘡痂病:瘡痂病菌是一種線菌,只侵害薯塊。發病初期在薯塊上產生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小點,表面粗糙,呈瘡痂狀硬斑,一般只在薯塊皮部發病。溫度高時發病較重。防治方法同環腐病。

  • 14 # 田園先鋒

    1,馬鈴薯細菌性病害,被稱為馬鈴薯“黑腳瘟”的病害就是馬鈴薯細菌性病害中最常見的一種。馬鈴薯黑腳瘟病又叫馬鈴薯黑脛病。常有馬鈴薯種子傳播,帶毒的馬鈴薯塊,在田間定植之後,馬鈴薯植株矮小發黃,葉片上翹,病菌在馬鈴薯的的徑基部發病,逐漸侵染整個馬鈴薯塊,病菌可隨水,風雨,昆蟲等進行傳播。在防治上除了要進行對切刀消毒,選擇抗病的品種,在馬鈴薯種植生長期,發現馬鈴薯黑脛病病棵之後,應及時的將馬鈴薯整株清除,定在原地撒一些石灰進行消毒,挺及時的,對沒有發病的植株進行整株噴灑藥物進行預防。

    2,馬鈴薯真菌性病害,馬鈴薯早疫病與晚疫病都屬於真菌性病害,這幾年對馬鈴薯造成危害很大。馬鈴薯早晚疫病,容易發生在馬鈴薯開花期前後。馬鈴薯出苗至開花前主要發生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早疫病對馬鈴薯的葉片,葉柄造成嚴重的危害,受病嚴重的葉片,出現乾枯脫落,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

    馬鈴薯晚疫病發病較晚,開花之後容易感染,可感染馬鈴薯的整棵植株,包括莖塊。馬鈴薯晚疫病也叫馬鈴薯瘟。最初由馬鈴薯葉尖侵入,葉片上出現綠褐色水漬狀斑點,空氣潮溼,在斑點上有白色黴狀物。病情發生嚴重,馬鈴薯發黑,有腐爛的惡臭味。

    3,馬鈴薯病毒病。馬鈴薯病毒病,有花葉型,壞死斑型和卷葉型,這三種馬鈴薯病毒病,可單發生,也會複合發生。病毒病可出現葉片捲曲,整株矮化,葉片皺縮,枯死,萎蔫等,受病的馬鈴薯薯塊,膨大期嚴重受損,馬鈴薯塊小,品質差。

    4,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馬鈴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主要以預防為主。在馬鈴薯苗期應用70%甲基託布津600倍液+蕓薹素內酯+0.3%磷酸二氫鉀,進行整株噴灑,用於防病和促進馬鈴薯增強抗病能力。馬鈴薯開花之後,為預防馬鈴薯晚疫病,可用80%絡合態代森錳鋅6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馬鈴薯病毒病有蚜蟲傳播,要提前防治,可用5%啶蟲脒800倍液+植病靈+有機矽農藥增效劑,在蚜蟲發生初期進行噴灑。在馬鈴薯選擇種子方面,最好選用脫毒馬鈴薯,可明顯減輕馬鈴薯病毒病的發生

  • 15 # 戶外老宋

    一、中國馬鈴薯病蟲害常年發生面積約660萬hm2次,其中病害發生400萬hm2次,蟲害發生260萬hm2次。發生較重的病蟲害主要有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二十八星瓢蟲、地下害蟲等。

    二 、馬鈴薯病害

    馬鈴薯病害主要有馬鈴薯晚疫病、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黑脛病,以及其他土傳病害等,常年發生約400萬hm2。2012年、2013年馬鈴薯晚疫病偏重至大發生,病害發生面積分別擴大到482.5萬hm2、456.3萬hm2。隨著對馬鈴薯晚疫病等病害防治的重視,2012年、2013年防治面積也分別達到489.7萬hm2、518.9萬hm2,有效遏制了馬鈴薯晚疫病等病害的發生為害。

    1 、馬鈴薯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主要發生在中國北方的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陝西、寧夏、黑龍江、吉林等省(自治區),以及南方的貴州、四川、重慶、雲南等省(直轄市),常年發生205萬hm2,表現出發生範圍廣、危害程度重,發生地區間、品種間、年度間不平衡,以及受氣候因素影響大等特點。2012年、2013年該病害偏重至大發生,全國分別發生面積265.13萬hm2、256.5萬hm2,分別佔播種面積的47.24%和46.71%。一般年份病株率為5%~20%,重發年份病株率為20%~50%,高的達80%~100%,個別田塊出現全田死秧現象。

    2、 馬鈴薯早疫病

    馬鈴薯早疫病主要發生在寧夏、甘肅、陝西、河北、貴州、內蒙古、山東、黑龍江等省(自治區),近年來全國發生面積約90萬hm2,防治面積約75萬hm2。上述省(自治區)發生面積佔種植面積的比率均超過10%。其中,寧夏主產區馬鈴薯早疫病發生18萬hm2,佔種植面積的65%;甘肅省發生25萬hm2,佔種植面積的35%以上;其他省(自治區)發生面積比在10%~25%。南方地區馬鈴薯早疫病發生輕於北方,重慶、雲南、四川等地發生面積比一般為5%~10%。

    3 、馬鈴薯病毒病

    馬鈴薯病毒病在中國主要產區均有發生,主要發生在內蒙古、甘肅、吉林、河北、貴州、廣西、山西、雲南、重慶等地。近年來,由於脫毒品種的推廣種植,馬鈴薯病毒病發生有減輕趨勢,但在部分地區發生為害仍然較重[4,9]。據各地調查,一般年份病株率0~10%。2011年,內蒙古部分地區馬鈴薯病毒病病株率達到50%以上,吉林、甘肅、河北等省部分地區馬鈴薯病毒病病株率也在10%~30%之間。其中,內蒙古達茂旗、商都、固陽、四王子旗、武川,甘肅甘谷、武山,吉林安圖、敦化等地區域性病株率達50%~80%,為害較重。

    4、 馬鈴薯土傳病害

    馬鈴薯土傳病害主要包括馬鈴薯環腐病、黑脛病、青枯病、幹腐病、瘡痂病等。全國年均發生約43.7萬hm2。北方產區重於南方產區。隨著主產區近年來馬鈴薯的連作,土傳病害發生逐年加重。據各地調查,馬鈴薯黑脛病一般病株率在10%以下,2014—2015年山東滕州、寧夏隆德部分田塊病株率分別達10%~30%、30%~50%;馬鈴薯瘡痂病一般病株率0~30%,2014—2015年黑龍江加格達奇、遼寧建平,內蒙古達茂旗、固陽和武川嚴重田塊病株率達30%~50%。

    三、馬鈴薯害蟲

    馬鈴薯害蟲主要有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蚜蟲、豆芫菁,以及地下害蟲等,常年發生230萬hm2(圖2),對馬鈴薯生產的為害不及病害。

    1、 二十八星瓢蟲

    近年來,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總體中等發生,區域性地區偏重發生。2008—2014年全國發生面積34.3~46.7萬hm2。近3年平均發生面積46.2萬hm2。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世代重疊嚴重,主要發生在北方產區的陝西、甘肅、河北、山西、寧夏等省(自治區)。2012年區域性地區發生較重,山西、陝西、河北馬鈴薯被害株率一般30%~60%,嚴重田塊達80%~100%,百株蟲量50~700頭。7月10—16日山西大同調查,發生較重的山區馬鈴薯田受害株率在32%~45%,百株蟲量400~700頭,單株最高16頭;8月上旬呂梁調查,一般被害株率30%~40%,嚴重的達60%~80%,平均百株蟲量200多頭,單株最多有蟲17頭,個別田塊被害株率100%,葉片呈網紋狀,發生較重。2014年中等發生,河北圍場一般百株蟲量3~10頭;陝西榆林、安康、商洛等地調查,平均被害株率7%~45%,百株蟲量2~15頭,低於2012年、2013年。

    2、 蚜蟲

    2011年以來,馬鈴薯蚜蟲總體中等發生,全國發生55.2萬~70.1萬hm2,平均60.6萬hm2。主要發生在甘肅、寧夏、河北、貴州、山東、雲南等省(自治區)。北方產區發生盛期在6—8月;南方發生盛期在4—6月。2012年寧夏6月中下旬、7月底至8月初出現為害高峰,百株蚜量分別為1 040~1 224頭、1 214~1 402頭,有蚜株率分別為85%~88%、100%。

    3 、地下害蟲

    馬鈴薯地下害蟲為害近年來由於馬鈴薯重茬種植及施用未腐熟有機肥等原因,為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全國發生面積自2008年的44.7萬hm2發展到近4年平均發生105.1萬hm2,2011發生面積達113.1萬hm2(圖3)。主要發生種類有蠐螬、螻蛄、地老虎、金針蟲等。2012年河北康寶、沽源等地調查有蟲4~12頭/m2,山西呂梁收穫期調查,薯塊一般被害率5%~20%。

  • 16 # 苗家九柱

    馬鈴薯常見病害為馬鈴薯晚疫病、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環腐病:

    1、馬鈴薯晚疫病:又稱疫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受害葉初在葉尖或葉緣處生水漬狀暗綠色斑點,潮溼時病斑迅速擴充套件,病健交界處不明顯,葉背病斑邊緣生一圈白色黴層,嚴重時病葉萎蔫變褐枯死,甚至整株葉片枯焦。受害莖上生長長短不一稍凹陷的褐色條斑。塊莖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凹陷病斑。切視病薯,病斑下皮層變為紅褐色。乾燥時病斑乾硬,潮溼時病薯變褐腐爛,有腐敗氣味,流行年份,損失嚴重。

    2、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為害葉、葉柄和塊莖。受害葉剩黑褐色、近圓形具明顯同心輪紋的壞死病斑,嚴重時病葉變褐枯死。葉柄和莖杆受害,多發生於分枝處,病斑長圓形,黑褐色,有輪紋。薯塊發病,表生近圓形暗褐色病斑。潮溼時,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黴層。

    3、馬鈴薯環腐病:馬鈴薯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但田間多在現蕾期始發病。播種病薯,可造成芽枯和死苗或形成病苗。植株發病後,初期地上部逐漸萎蔫,葉片向內捲曲,似缺水狀,後植株慢慢枯死。有時病株莖部葉片葉尖和葉緣變褐,上生黃綠相間的斑駁,病情加重造成全葉變褐枯死,甚至全株枯死。病株莖部維管束變色較淺。塊莖發病,輕者外觀無症狀,切開病薯,維管束變為淡黃色或乳黃色,重病薯塊外皮發軟,粗糙,易剝離,維管束變色較深,故稱環腐病。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不從病區調運病薯,播種時剔除病薯。

    2、選用無病種薯並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刀切傳病,儘可能進行小薯整薯播種。

    3、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地勢高、肥沃、疏鬆的沙壤地種植,施足有機底肥,增施磷鉀肥,在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消除病殘體並集中燒燬,同時清除病薯,帶出田外深埋。

    4、藥劑防治:選用低毒高效的藥劑進行防治。

    馬鈴薯的病害除以上介紹的幾種外,還有很多,生產中應根據田間病害發生、發展及針對不同病害選用不同的藥劑及防治方法,將病害造成的危害減小到最低限度。

  • 17 # 遺忘者

    1.馬鈴薯晚疫病,植株被晚疫病侵襲時,首先在葉尖或葉緣出現病斑,病斑外圍有黃綠色症狀,潮溼時迅速擴大,腐敗發黑,病斑邊緣不清,出現特殊的腐敗氣味,葉邊緣出現一圈白色黴狀物,在葉子背面長有白黴,形成黴輪(診斷可採用保溼培養法,將病葉置於培養皿或碗內溼沙上保溼一夜,第二天如果病斑邊緣產生白黴就是晚疫病,如果出現黑色黴層則是早疫病。晚疫病多發生在開花後)。天氣乾燥時,病斑乾枯呈褐色,葉背無白黴。莖部受害,初呈稍凹陷的黑色條斑,潮溼時表面則產生白色黴層。塊莖發病時表皮變褐色不規則斑點,稍凹陷,組織變硬,切開後內部薯肉呈鏽褐色。一旦轉入塊莖,塊莖立即腐爛。

    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2)選用無病種薯。留種塊莖在入窖前和出窖後進行催芽前嚴格挑選,剔除有病塊莖。經催芽後凡不發芽或發芽慢,出現病症的全部剔除;切塊播種或整薯播種時嚴格檢查,剔除病薯爛薯。

    (3)藥劑防治。目前採用的藥劑在晚疫病上防治最好的是瑞毒黴。田間發病時最好發現中心病株及時選用525%抑快淨1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可收到較好效果。

    2.馬鈴薯早疫病,又稱夏疫病、輪紋病和乾枯病。是馬鈴薯上常見的一種病害,在中國和世界各馬鈴薯產區分佈較為普遍。一般多在生長後期發病,對產量影響不大,如在開花期受害,引起葉片提前乾枯,降低產量,嚴重者甚至個別地塊全田無收。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葉柄、莖和薯塊。下部老葉先發病,產生褐色、凹陷的小斑點,與健部分界明顯,周圍有細窄的黃色圈,後擴大成橢圓形病斑,大小3~4毫米,有清晰的同心輪紋。溼度大時,病斑上生出黑褐色黴層。嚴重時,整個病斑相互連線,但受葉脈限制成三角形或不規則形,最後穿孔,葉片變黃,乾枯,脫落。莖、葉柄受害多發生於分枝處,病斑褐色,線條形,稍凹陷,擴大後呈灰褐色長橢圓形斑,有輪紋。嚴重時,莖、葉枯死。塊莖受害,產生黯褐色,稍凹陷,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明顯,皮下呈淺褐色海綿狀幹腐。

    防治措施:

    (1)種植早熟抗病品種,適時提早收穫。

    (3)合理儲運。收穫充分成熟的薯塊,儘量減少收穫和運輸中的損傷

    3:馬鈴薯病毒病包括普通花葉病、卷葉病、條斑花葉病和紡錘塊莖病等。普通花葉病表現的症狀有輕花葉、壞死性葉斑、矮化、植株由下向上枯死、塊莖變小等。卷葉病表現為葉片邊緣向上翻卷,嚴重時呈筒狀,但不皺縮,葉質厚而脆,呈皮革狀,易折斷,重病植株矮小,個別早死。條斑花葉病,病初葉片呈斑駁花葉或有枯斑,後期葉脈壞死,葉片完全壞死並萎蔫但不脫落。紡錘塊莖病植株正常或矮化,分枝少,葉與莖夾角小,頂葉直立,葉緣波狀或向上卷,葉片小,色深綠,僵硬彎脆。塊莖變長,一頭尖,呈紡錘狀,表面光滑,但有時龜裂

  • 18 # 湘女朱丫頭

    馬鈴薯就是我們常見的土豆、洋芋、山藥蛋,各地的叫法不一樣。馬鈴薯可以作為糧食使用,有和胃、健脾、益氣的功效,可以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還有解毒、消炎之功效,特別是中老年人,經常吃馬鈴薯可以預防中風。所以種植馬鈴薯有很好的經濟效益,那麼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晚疫病病害特徵:晚疫病又叫火風,是真菌性病害。主要發生在葉、葉柄、莖和塊莖上,病斑由葉尖的暗褐色大斑擴散至全葉,並侵入到葉柄及莖部,導致整個植株呈溼腐狀。最終薯塊染病形成病斑,薯肉變褐色、軟腐。防治方法:一旦發現病害,可以使用錳鋅·氟嗎林粉劑、退菌特、防毒礬兌水噴霧。病毒病病害特徵:馬鈴薯病毒病又名馬鈴薯退化病,主要表現為葉片向上捲曲、皺縮、有枯斑,此病毒危害嚴重,會導致植株矮小,畸形,土豆減產。防治方法:此病害以蚜蟲傳播為主,種子出苗前後可用病毒A可溼性粉劑兌水噴霧。環腐病病害特徵:環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維管束病害。其病害會導致植株萎蔫,地下塊莖維管束髮生環狀腐爛,導致死株、爛薯、產量降低和品質差。防治方法:採用控制種薯傳病和選用抗病品種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粉痂病病害特徵:此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和薯塊,多發生在雨季,薯塊表面由黑褐色的斑點破裂形成小坑,根部由小疙瘩裂開為坑斑。防治方法:可用苯菌靈可溼性粉劑兌水噴霧。幹腐病病害特徵:主要危害薯塊,發病時薯塊表面由下凹的褐色斑點發展為薯塊內部有黑色的乾枯物質,嚴重時導致薯塊幹腐。防治方法:初期可採用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兌水噴霧。軟腐病病害特徵:此病害是由土地過於潮溼引起,由葉片開始發病,然後發展到整個植株,導致發黃或者腐爛發臭。防治方法:可用百菌通可溼性粉劑兌水噴霧;嚴重的最好及時移除植株,避免擴散。黑脛病病害特徵:又叫馬鈴薯黑腳瘟病,由馬鈴薯種子傳播,帶毒的馬鈴薯塊種植後會導致徑基部發病,然後整個馬鈴薯塊帶病菌。防治方法:及時清除整個發病的植株,並撒生石灰消毒。癌腫病病害特徵:其病原菌是集壺菌屬真菌。馬鈴薯的塊莖和根部感染疫病後會出粉紅色或者黃褐色的病瘤,最後變成黑色、腐爛。防治方法:選擇抗病品質的種子;可用粉鏽寧可溼粉劑溶液浸種;

    以上列舉了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會出現的一些病害,除了化學藥劑防治以外,農業預防也是最關鍵的環節。一般從選擇抗病品種,無病種薯進行消毒處理,土壤消毒,加強水肥管理等方面來積極預防,可以大大減輕病害帶來的傷害。

  • 19 # 塊兒大大

    土豆病害中早晚疫和褐斑病是比較好治的,不多說。

    難治的就是土傳病害:瘡痂病、粉痂病、黑痣病和青枯病,很多人說這是世界難題!但不是不能治!當然我們不能期望發病後治病,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植物保護的方針!

    土傳病害種子處理是第一步:用天路殺菌王400--500倍液浸種或噴淋種植都可以,晾乾後就可以播種了。第二步就是在現蕾期灌根一畝用殺菌王200克滴灌或噴根,重點疫區連續灌2次,間隔10--15天。

    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預防土傳病害。

    如果防控不好發生了土傳病,要及時用天路殺菌王一畝300--400克的量灌根,連灌2次間隔3--5天也能控制病害的擴散,還能修復果面,病情輕的話,經過用藥修復果面後不影響商品屬性。

    總之土豆土傳病害藥預防先行,防治結合,一旦發病要早用藥早治療,不至於損失太大。

    不知道這樣說對您有多大幫助?只要有一句話對你生產有益就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平里什麼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