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老沈一
-
2 # 玄坤文史
雍正皇帝登基後,他的兒子們成了皇子,地位自然也就不一樣了,弘曆在幾個兒子中最受器重,所以弘時最初就沒想著去奪嫡,弘晝整天和道士和尚搞一起,弘時雖然不想奪嫡,但是心眼還是很活泛的,拉幾個門人應該也不犯忌諱。
所以在雍正皇帝的恩科上,弘時去賣考題,雖然他這個活動是為了撈錢,但是這些舉子們考中後能不念弘時的情嗎?這個階段弘時考慮的應該是以後像八爺一樣,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在朝中卻很有權勢。
但是賣考題這個事被李紱察覺了,帶著李衛去抄了考場,雍正皇帝知道這事時,最開始他以為是八爺乾的,就故意讓八爺去查,結果八爺查辦這件事後,弘時的把柄就落在了八爺手上,最後張廷璐去頂了罪,雖然這個時候雍正皇帝懷疑弘時,但是他並沒有深究,也因為這個事件弘時和八爺走近了。
原本只想當一個逍遙王爺的弘時,被八爺鼓動上了奪嫡的不歸路,雍正皇帝開始懷疑弘時背叛了自己是在八爺提出“八王議政”的時候,八王議政是八爺出的主意,但是提出來卻是八爺鼓動弘時在雍正皇帝面前提出來的,雍正皇帝肯定就會考慮弘時和這件事有沒有聯絡。
在八爺黨倒臺後,雍正皇帝讓弘時去抄家,弘時和八爺密談,和弘時一塊去的還有圖裡琛,這些情況他回去覆命的時候肯定都會和雍正彙報,搞八王議政的時候,還有一個間接的參與者弘晝,雍正皇帝在事後,專門把弘晝找來,問他弘時在豐臺大營裡幹了什麼,這孩子為了自保,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實際上卻是對雍正皇帝最好的暗示。
如果弘時這個時候迷途知返,那麼他興許還有救,結果他又被八爺鼓動去暗殺弘曆,還是失敗了,又想滅口隆科多,這個時候雍正皇帝已經不再信任弘時了,他的一舉一動均被監視,在李衛回京後,一番哭訴,說康熙爺給雍正皇帝留下一堆爛攤子,雍正皇帝才狠下心要除掉弘時。
因此雍正皇帝是在八爺黨搞“八王議政”的時候就開始懷疑弘時了,而弘曆遭遇暗殺,隆科多險些被滅口,這些事實都讓雍正皇帝確定弘時背叛了自己,李衛的忠心進諫讓雍正皇帝下定決心剷除弘時。
-
3 # 秋媚讀史
九子奪嫡,“孤臣”勝出,八爺一生,不落於人。《雍正王朝》中,胤禩與胤禛的爭鬥,並未隨著皇位的歸屬而告一段落,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這不僅是兩個男人之間的角逐,也是兩個陣營的對壘、兩條路線的爭論,甚至還牽扯到下一代儲位。胤禩將雍正的兒子弘時,綁上自己的戰車。那作為父親的雍正,又是如何得知兒子背叛了?
實際上,雍正對弘時的不信任由來已久。在“科場舞弊案”發生時,弘時一天到晚求著雍正,要殺張廷璐,就已經讓雍正對其有所警惕了。但由於弘時是首次犯錯,雍正也有愛子的私心,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人都是有僥倖心理的,透過投機嚐到一點甜頭,投機心裡就會越來越嚴重。弘時躲過一劫,一看沒啥事,後面做的事也越來越猖狂。
雍正大力推行“新政”,但遇到清流的阻力,結果,弘時不僅不幫雍正,反而胳臂肘往外拐,站到了清流那邊。“新政”是雍正的頭等大事,即便是自己的“恩人”,在這個問題上犯錯了也要清理。弘時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對於雍正,已經約等於背叛了。但雍正依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還是想給機會。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小問題不改變就會越積越多,雍正的縱容反而害了弘時。歧路走到最後,弘時竟然踏上了胤禩的“賊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畢竟是皇子,雖然不得寵,但奪嫡之心還是有的,只要有人鼓勵一下,馬上就會“振作起來”;二、老八想以弘時為牌,打擊雍正。這種老江湖,深刻洞察人性,輕易就能釣到魚。
這叔侄兩雖然走到了一起,但在“八王逼宮”之前,雍正應該是沒有察覺到弘時和胤禩結盟的。
一、胤禩要玩的“遊戲”是一場陰謀,資訊只能在小範圍內共享,一旦洩露出去,後果不堪設想。以他的城府,肯定不會聲張。雍正的情報網確實厲害,但胤禩多年來練就的反間諜能力也不會差,即便去到弘時府邸,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
二、雍正如果知道弘時上了胤禩的“船”,他就不會透過弘時的條陳,更不會允許關外王爺帶兵進京。
雍正真正感覺弘時不對勁,還是“八王逼宮”之後,胤祥提起的,“弘時身上有八哥的影子”。
“八王逼宮”那天,胤祥在上朝之前,被弘晝告知,豐臺大營的兵權被鐵帽子王接管了。於是,他趕緊跑到豐臺搶兵權。在“搶”的過程中,雙方起碼都會出現言語上的摩擦。那幾個關外的提督,肯定會像成文運那樣,先亮出自己的身份,接著說自己如何如何取得的合法性。
因此,胤祥搶到了兵權,也就意味著他知道了弘時與胤禩的勾當。胤祥與雍正是絕對盟友,兩人資訊共享,再加上事關大清江山社稷,所以,他在臨終前給雍正交代了對弘時的看法。
雍正知道不代表確信,他還是對弘時做了進一步的調查,比如,派遣弘時去查抄八爺府,順便安插圖裡琛監視。結果在八爺府上,弘時就已經露餡,私下密會老八,對老八客客氣氣,你當圖裡琛不知道?
在弘時抄家的時候,雍正還特意召見了弘晝。弘晝的回答,雖未明說,但已經暗示了弘時的問題。後來,弘時準備殺隆科多滅口,結果隆科多大難不死,當著雍正的面將弘時給抖了出來。有了這兩條線,雍正再怎麼欺騙自己,也不得不相信弘時已經背叛自己。
秋媚說:沒有帝王命,卻偏要逆天改命,精神可嘉,勇氣過人,但終究棋差一招。弘時一步錯,步步錯,走到後面已經沒有回頭路。
-
4 # 燈下螢火
弘時從出生就註定失去了競爭資格
其實站在弘時的位置仔細想想,真的替他感到不容易。他跟弘曆相比,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弘曆的生母是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而弘時的生母只是一個嬪妃,地位比較低,單指出身就已經把他從皇位繼承人中排除在外了。更為重要的是弘曆從小就受到康熙的喜愛,並把他接到宮中撫養,並親自授課,這是極為罕見的。不排除康熙把皇位傳給雍正,弘曆在其中佔了一定的因素。
叔侄二人志同道合弘時在《雍正王朝》中,儼然變成八王爺胤禩對付雍正的工具。雍正自繼位以來,朝中人人得知寶親王弘曆就是未來的皇帝。這讓弘時心裡十分的不甘心,同為雍正的兒子,憑什麼差距這麼大。而胤禩同樣有這樣的心裡,論能力、朝中勢力自己都要比雍正強百倍,憑什麼皇位是他雍正的!就這樣兩個都不甘心叔侄二人湊到了一起。
弘時成為胤禩手中隱藏的底牌弘時可以說是被胤禩強行拉到自己這邊陣營的。雍正登基之後,一方面大力推行新政,另一方面則舉行自繼位以來的第一次科考。這次科考雍正十分的重視,並親自出考試題目,誰知最後考試題目洩露,雍正差點氣暈過去,怎麼自己做什麼事都不順利。本來山西諾敏案已經讓雍正丟盡了臉面,自己親賜的“天才第一巡撫”牌匾已成為天下人的笑柄。這次又趕上考題洩露,這無疑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即刻就把主考張廷璐關進了大牢。
而八王爺胤禩知道以張廷璐的膽子,絕對不敢做出這種事情,背後肯定另有隱情。於是趁夜色秘密去見了張廷璐,一番威逼利誘之後,張廷璐說出了考試題目的主謀:弘時。胤禩就利用這個把柄,牢牢的把弘時綁在自己這艘船上。並給予承諾,把他推上皇位,而自己則做周公。
弘時正式裸露在雍正的視野中後來胤禩聯合隆科多以及四位鐵帽子王爺精心策劃的“八王議政”,被老十三胤祥輕描淡寫的化解掉後,胤禩徹底失敗。這場風波之後,老十三胤祥身體已接近崩潰,在彌留之際,提議雍正提早確定繼承人,避免“九子奪嫡”的場面再次出現。
在雍正心裡,弘曆早已是自己的繼承人。但胤祥擔心弘曆不能順利即位,此話一出,雍正瞬間明白過來胤祥的意思,原來是自己的其他兒子有奪嫡的心思,不是弘晝就是弘時!在胤祥看來,弘晝很有自知之明,沒有奪嫡的心思,反而是在弘時身上,隱隱約約有胤禩的影子,讓雍正留個心眼。
雍正的權謀之術已爐火純青別人的話雍正可能不信,但這些話從自己這位十三弟嘴中說出,這不得不讓雍正上心了。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計謀,讓三阿哥胤禮帶著弘時、弘曆去從抄“八爺黨”人員的家。弘晝十分的聰明,並且看的明白!抄家一向是朝廷官員的事,這次卻偏偏讓他們三個去,無非就是看看誰和胤禩有牽連!誰帶兵去抄自己親叔叔的家,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除非這個人心裡有鬼,急於想做點什麼。
弘晝的明哲保身之法於是弘晝就整出一個“活死人”的鬧劇,推了這個差事,隨即在雍正面前一味的貶低自己,說自己天生愚鈍,百無一用,就是在修煉十輩子,也望不到您的項背啊。雍正對弘晝推卻差事,不但沒有生氣,而且還誇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為了試探弘晝確實不關心政治,無奪嫡之心,雍正看似隨意拿出一份罵自己的摺子讓弘晝去看,弘晝怎能不知道雍正的心思,趕緊說這些狂犬廢語的話,不屑一看。雍正這才對他放心。
弘時踏上了死亡列車而此時弘時十分的焦慮,就怕胤禩和隆科多把自己抖摟出來。於是親自帶人查抄胤禩的家,以家眷威脅胤禩,並暗地裡準備殺了隆科多。然而“薑還是老的辣”,弘時又被善於心計的胤禩擺了一道,慫恿他去殺了弘曆,徹底把自己推上了絕路。
結語在雍正準備毒殺弘時的時候,說出了從科考舞弊案就開始懷疑弘,只是不確定而已。自己親自出的考題,並且是被自己鎖到櫃子裡的,除了身邊最親近的人之外,外人沒有機會也不敢這樣做。弘時、弘晝無疑是重點懷疑物件,只有他們有這個機會並且敢這麼做。真正知道弘時背叛自己,不是老十三胤祥彌留之際的囑託,而是抄“八爺黨”人員的家!
-
5 # 江湖小曉生
雍正有三個成年的皇子是可以競爭繼承人之位的,分別是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這三個人裡,弘曆是雍正最中意的繼承人。
可是從年紀上來說,三阿哥弘時,是他們的哥哥,也是雍正活著的兒子裡年紀最大的一個。他自然也想要奪嫡。因此在劇中,弘時跟八爺黨的人搞在了一起,打算利用八王爺胤禩的力量,為自己奪取繼承權。
後來這件事被雍正給發現了,多方查探以後,雍正決定將弘時給賜死,以免重蹈覆轍,再現九龍奪嫡的慘況。那麼雍正是從哪些事情上看出弘時這個人不行的呢?
第一件事,勸殺張廷璐。弘時自己想要撈錢,所以想辦法和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張廷璐串通,賣了試題給一部分考生,造成了科考舞弊案。
那個時候的科舉考試雖然不被現代人提倡,可這也是寒門子弟唯一的出路,所以國家超級重視,一旦查出來必須要嚴懲,甚至得殺頭。
結果科考副主考李紱發現了其中的貓膩,立刻表示要停止考試,還帶著李衛前來抓了一大批參與作弊的人。
這下子張廷璐算是完蛋了,但是張廷璐有一個很厲害的哥哥,那就是張廷玉。張廷玉是康熙、雍正兩朝老臣,做事十分乾練且穩重,所以雍正也不得不賣他一個面子。
在這種情況下,殺不殺張廷璐完全要看張廷玉的口信。於公張廷玉必須要上書殺掉這個科考舞弊案的罪犯,於私張廷玉不該讓人殺掉自己的親弟弟。
這個時候弘時一個勁兒地攛掇雍正殺掉張廷璐,為什麼?他擔心張廷璐會在牢裡把自己供出來,但凡讓他多活一天,自己都會有被供出來的危險。後來張廷璐果然將弘時參與的事情,告訴了八阿哥胤禩。
弘時一反常態,如此重視這次科考舞弊案,連八阿哥胤禩都察覺到了異樣,更別說老奸巨猾的雍正了,所以此時雍正已經開始盯上自己的這個兒子了。
第二件事,八王議政失敗後,十三阿哥胤祥的一番話。弘時的把柄落在了胤禩手裡,胤禩得知弘時也有奪嫡的想法,但是沒膽子奪嫡。他認為這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地方,於是他開始攛掇弘時加入他們的陣營。
他們想利用整頓旗務的檔口,逼迫雍正實行八王議政。對弘時的承諾那就是將來把他扶上皇位。弘時沒有理由不答應,畢竟誘惑太大,過去他可是沒有任何繼承機會的。
因此當四位旗主王爺入關以後,弘時故意帶著弘晝去豐臺大營,讓旗主王爺們的手下共管了這裡的兵權,而且還故意讓弘晝說漏嘴,把整件事推給弘晝。就算失敗了,倒黴的也是弘晝,而不是弘時本人,實在是太陰險了。
結果事情果然失敗了,胤禩帶著一幫人逼宮的時候,十三阿哥胤祥拖著沉重的身體,重新奪回了兵權,保住了雍正的皇位。
這件事過後,雍正本以為是弘晝有野心,可是一番試探和詢問以後,發現弘晝純粹是被人給利用了,他只是懷疑弘時有這個可能,卻沒有十足的把握。
一直等到十三阿哥胤祥快不行了,雍正前去看他。胤祥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雍正,他認為弘晝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弘時身上有八阿哥胤禩的影子。
胤祥和胤禛那是鐵哥們,兩個人一起共事了多年,因此雍正非常重視胤祥的看法,所以他對弘時正式起了疑心。
第三件事,抄胤禩家的時候,故意和他獨處。八爺黨搞了個八王議政失敗以後,雍正終於怒不可遏,將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給抄了家,全家老小都給發配到了很遠的地方。
而負責抄胤禩家的就是弘時,這個時候雍正已經派圖裡琛跟著弘時,其實就是在暗中監視弘時的一舉一動。
表面上弘時沒有什麼特殊行為,可是他卻在大夥兒不注意的時候,跟八阿哥胤禩私底下呆了一段時間。其實就是為了要回張廷璐的口供。
這些事情都被圖裡琛看在眼裡,因此也就被雍正給知道了。雍正終於開始覺醒,知道這個兒子很可怕。因為發配胤禩家人的決定,就是弘時給下的,他不希望有任何人把自己給供出來,打發的越遠越好,因為路途越遠,死路上的可能性就越高。
第四件事,派人暗害牢中的隆科多。解決了胤禩,那麼知情者就只剩下隆科多了。此時的隆科多已經被關在了大牢之中,因為雍正顧念當初隆科多幫他登基的恩情,又是他名義上的舅舅,所以雍正不忍心殺掉他。
但是弘時心裡著急啊,他非常擔心隆科多會壞了事情,因此派人每天晚上用大石頭壓著隆科多的身體,這樣一來早晚能壓死隆科多,卻也查不出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的死亡。
圖裡琛將雍正帶來大牢以後,隆科多把所有的事情都說了出來,雍正恍然大悟,原來弘時就是那個在背地裡搗鬼的人。
第五件事,派人刺殺弘曆。事情已經到了魚死網破的地步,弘時也只能出殺招了。胤禩和弘時的對話,大大增加了弘時奪嫡的自信,其實胤禩這是把他往火坑裡推。
弘曆當時在江南視察改革情況,在回程的路上,就遭到了弘時派去的人截殺,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提前得知訊息的雍正,立刻派遣圖裡琛前去搭救,最後是圖裡琛與李衛一同護送弘時回京的。從此雍正下定了決心,一定要除掉弘時這個兒子了。
總結:弘時之死,是胤禩留給雍正的重磅炸彈。其實雍正已經落入了胤禩的陷阱裡,因為就算胤禩他們奪嫡失敗了,可他卻攛掇起了弘時與弘曆爭奪大位。
如果弘時贏了,那雍正家沒有一個好下場,而弘時輸了,那雍正也要對弘時下殺手。也就是說這件事是一個死結,不管結局如何,雍正都是個輸,都要面臨父子兄弟相殘的局面。
真夠歹毒的啊,胤禩生前每次都贏不了雍正,在臨死前卻給雍正埋下了這麼一個大雷。結果雍正為了大清的江山,至少賜死了弘時,落得個殺子的罪名。
參考資料:《雍正皇帝》
-
6 # 呆小啾
雍正可是經歷過九子奪嫡的人,弘時做的一些小九九,根本逃不過雍正的法眼,只不過是不忍心向自己兒子計較罷了,而雍正是因為弘時所做的三件大事,才對自己兒子徹底失望的。
第一件事當然就是在雍正元年的科場舞弊案,這也是弘時暴露想要背叛雍正的開始。
作為皇子弘時,他雖然不需要透過科舉來謀取功名,但他想要參與到奪嫡之爭中,就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嫡系官員,畢竟單憑他一個人是不可能坐上皇位的。
所以,弘時把目標看向了科舉考場當中。當時的主考官是張廷璐,雖然張廷璐不是張家的主要人物,只要弘時能跟張廷璐扯上關係,聯合張家,自然雍正也要給他面子。再加上,自己所幫助的進士們,這些朝廷新興力量也會追隨弘時,這樣自然實力就比當時的弘曆大得多了。
不過當時的副考官李紱發現了貓膩,自然事情就暴露了。本來這件事牽扯不到弘時,畢竟雍正看在張家的面子上是不會殺張廷璐的。但弘時卻一反常態很重視這次案件,還讓雍正要殺掉這個搗亂科舉公平制的張廷璐。
這是為啥?因為弘時害怕張廷璐把他供出去,而弘時這樣的行為卻讓廉親王胤禩感覺到異樣,而獄中張廷璐也確實把弘時參與的事情也說給八阿哥聽。
很多人以為弘時沒有因為此次事件受罰,是因為廉親王胤禩為了招攬弘時刻意隱瞞真相。可是你們要知道,雍正可是一國之君,可是經歷過更為複雜的九子奪嫡,就弘時這點小九九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只不過因為他剛剛即位,根基並不穩定,再加上弘時又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他自然不能計較太多,但也正是這件事開始,雍正再也沒有讓弘時參與過政務。
第二件事就是整頓旗務,弘時加入到廉親王胤禩的陣營中,徹底背叛雍正
整頓旗務是雍正在推行新政中的一項舉措,希望讓旗人能夠自食其力,這一項改革其實是有悖於老祖宗制度的,而這也成為廉親王與弘時反對雍正舉措的入手點。
弘時之所以敢明目張膽的反對雍正,是因為廉親王答應以後將他扶上皇位,這種誘惑對於原本毫無機會的弘時而言完全是抵擋不住的。
弘時與廉親王結盟之後,廉親王帶著包括弘時一幫人想讓雍正恢復“八王議政”的制度,從而架空雍正的權力,藉此機會推弘時上位,而自己就能成為攝政王。雖然看上去弘時好像是被利用的樣子,但我們細細考量之後,發現弘時才是真正的高明。
如果八王逼宮成功了,弘時就能坐上皇位,有了大權自然也不用怕廉親王的威脅。就算是失敗了,弘時還能夠說是自己中了廉親王的圈套,是被利用了,再加上雍正對自己兒子的軟弱心,自然也能保全自己。
雖然八王逼宮被怡親王胤祥帶兵阻止了,而弘時也沒受到任何的處罰。雍正在與胤祥談話的時候,十三爺將自己對弘時的看法說了出來,他說弘時有著當年八阿哥胤禩的影子,謀劃極為深厚,弘曆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從雍正和十三爺的談話中就能知道雍正已經知道弘時是本次政變背後搞鬼的人,只不過雍正並沒有實在的證據,也就不了了之之了。
而正在讓雍正對弘時徹底失望的就是第三件事,那就是派人暗殺弘曆。
相信大家都知道,弘曆是未來的乾隆帝,他可是康熙帝和雍正帝早已認定的皇位繼承人,而弘時卻對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動手,這就不怪雍正狠心了。
逼宮政變案過後,對幕後主使最後一個知情人就剩下隆科多,而弘時也對獄中的隆科多進行暗殺。而雍正去看望隆科多的時候,隆科多痛苦懺悔,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弘時的對手,並告訴雍正一切的真相。
而此時弘時都到了一個魚死網破的地步了,廉親王胤禩也讓弘時是時候出殺招了,所以弘時只能對自己的兄弟弘曆下殺手,讓自己能夠在奪嫡之爭中勝出,反正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當時的弘曆在江南視察改革情況,在回京的路上遭到了弘時派去的殺手,不過幸好雍正及時派人相救,而這讓雍正坐實了弘時的所作所為。
雍正徹底對這個兒子失望,哪怕之前不讓他參與政務,這麼明顯的暗示,弘時還是要參與到奪嫡當中,還向自己的親兄弟下殺手,這已經是真正影響到雍正政權和弘曆即位了,雍正不能夠給弘曆未來的接班留下後患,所以雍正決定提前動手。
弘時爭儲之路的這三件大事,雖然都在雍正的眼中發生,只是雍正一次一次對自己的兒子心軟而已,也是因為他希望給弘時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不過,弘時的野心和狠心大大超過了雍正的預期,而弘時最終也因為自己的皇帝夢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
如果弘時能夠老老實實的當一個親王,他雖然不能坐上皇位,但他也能夠擁有無上的地位和權力,好好地輔佐雍正和弘曆,他的人生也是一帆風順的。
你們覺得,弘時在最後時刻會不會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呢?
-
7 # 雍親王府
“八爺黨逼宮”這段戲碼,無疑是整部《雍正王朝》之中最為跌宕起伏、也是最激動人心的劇情。這場未遂的“宮廷政變”,不僅讓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一眾“八爺黨”成員盡數倒臺,同時雍正之子弘時的人生命運也發生了徹底的反轉,並就此開始逐步走向了覆亡。
其實在此之前,雍正並不是沒有對弘時產生懷疑,只是雍正不願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做出如此傷天害理、有悖人倫綱常的事情,但隨著事情的真相不斷浮出水明,弘時的本來面目也徹底的暴露了出來,而雍正也只得接受了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最終將弘時賜以了自盡。
弘時辦差態度的轉變,讓雍正感到既喜又驚。康熙去世後,雍正順利登上了皇位,同時確立的還有弘曆接班人的資格。
儘管對於此雍正並沒有表態,但是幾乎所有人對此都是心知肚明的,畢竟弘曆是康熙非常喜歡的皇孫,並且弘曆是被康熙接到皇宮之中親自撫養和教育的,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雍正能夠最終成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進而成功登基,弘曆在康熙面前的優異表現,是給雍正加分不少的。除此之外不得不說的是,在三位雍正皇子,即弘時、弘曆、弘晝之中,弘曆天資最為聰慧,能力也最為出眾。
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弘曆都應該是雍正皇位繼承人的首選目標。
然而,在起初的時候,弘時也有心想要打破這樣的“命運安排”,於是他夥同張廷玉的弟弟、科舉正主考官張廷璐,製造了“科場弊案”。
弘時之所以如此,目的就是要擴充自己的“隊伍”。除了張廷璐被他拉下水,捲入到其中之外,這些透過舞弊而獲利的學子,既會因為弘時給予了他們如此的一份“厚禮”進而對弘時感恩戴德,同時他們也會因為“把柄”掌握在弘時手中,不得不選擇屈服於弘時。如此一來,弘時就相當於有了一定的朝堂政治勢力的基礎。當然,透過“販賣”考題獲得的收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弘時積攢一定的財富。
只不過,隨著副主考李紱在雍正寵臣李衛的幫助下,整個“科場舞弊案”的最終被勘破,張廷璐也因此被雍正議罪處死,而也正是張廷璐始終對此保持了緘默,弘時才“逃過一劫”,沒有被雍正所察覺。
至此開始,弘時選擇了沉默,這其中既有擔心,也有認命,直到八阿哥胤禩找上門來,弘時這才重新點燃了“奪嫡”的熱情。
當然,此時的弘時之所以能夠重燃鬥志的無非是因為兩點。其一,就是八阿哥胤禩將張廷璐的供詞交還給了弘時,使得弘時徹底掙脫了“科場舞弊案”的枷鎖,之後便可對此再無顧忌了。其二,八阿哥胤禩坐擁著整個“八爺黨”,在朝中勢力龐大、影響力深遠,有了胤禩的支援,也讓弘時瞬間感覺有了與弘曆一較高下的資本。
只不過,弘時與弘曆就皇位展開激烈的爭奪,是胤禩非常想要看到的,而他也是要用這樣的方式,挑唆這對兄弟之間的關係,同時藉此報復雍正,讓其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兒子們骨肉相殘、兄弟鬩牆的痛楚。當然,如果是弘時最終能將弘曆徹底打倒,也就意味著雍正此前用以培養弘曆所付出的心血便會全部付諸東流,這對於雍正打擊也將更加的徹底。
毫無疑問,此時的弘時就此成為了胤禩報復雍正的“工具”,而這一切,弘時卻全然無知,只是一改此前的不問世事的態度,開始有目的的討好雍正,並且向雍正討要差事,以爭取更多的表現機會。
而雍正見到自己兒子弘時有著如此變化,內心卻是十分複雜的。
雍正非常希望自己的兒子都能有所長進,關心政務,成為自己的幫手來為自己排憂解難。可雍正在登基之後,一刻也沒有放鬆對於胤禩等人的監視,對於胤禩與弘時秘密交往之事,他也不可能沒有任何的察覺。可這個時候的雍正並不願意往這方面來想,也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如此不顧父子之情,與自己的“政敵”為伍,況且雍正一直也沒有找到確實的證據來證明弘時與胤禩的“勾結”。
於是乎,雍正抱著既喜又驚、既信又疑的態度來看待弘時,直到“逼宮事件”後所有的矛頭都開始指向弘時,這便讓雍正就此徹底認清了弘時的“真面目”。
弘時的陰謀最終敗露,而他也被雍正賜死。實際上,當弘時主動勸諫雍正讓關外的四位“鐵帽子王”帶兵入關整頓旗營兵務的時候,雍正便已經對弘時的懷疑加重了不少,畢竟在雍正看來,以弘時的能力與資質,是想不到這些的,況且在此之前,弘時並不像弘曆那樣,非常頻繁的參與到國家治理與“新政”推行之中。所以,弘時提出這樣的方案,背後一定有人指使,目的自然是極為的險惡。
於是,雍正選擇了將弘曆派往了江南,自己獨自來面對這場有可能發生的變局與風波,當然其目的也是為了保全弘曆,這其中既要保證其安全,同時也是要維護其名聲與威望,可以說,此時的雍正除了弘曆與十三阿哥胤祥,已經是誰也不信了。
在這之後,雍正還安排弘晝與弘時跟隨八阿哥胤禩一同前往豐臺大營慰問諸位“鐵帽子王”,實際上也是對於弘時與弘晝的一種的試探罷了。
就這樣,在胤禩與弘時的“誤導”下,弘晝“誤傳聖旨”,導致雍正失去了豐臺大營的控制權,進而在胤禩等人“逼宮”以及隆科多背叛雍正的情況下,讓雍正陷入到了極為不利的境地。最終,還是十三阿哥胤祥拖著病體重新奪下了豐臺大營的控制權,進而率兵入宮勤王,才使得雍正最終能夠渡過難關。
相比於弘晝此後用不斷“示弱”與“自黑”方式來向雍正證明自己的“清白”,弘時的做法無疑是將自己的真實面目一步步徹底的暴露在雍正面前。
首先,就是弘時在查抄胤禩家時,表現極為“不佳”。
雍正安排三阿哥胤祉以及弘時、弘晝前去查抄胤禩等人的家產,實際上就是要透過觀察這三人的舉動來判斷其是否與“逼宮事件”有關。結果是弘時借“活出喪”拒不前往,胤祉又沒有出現在胤禩府上,只有弘時最為積極,並且還將胤禩家人全部流放,這明顯是在“做賊心虛”,用自己對於胤禩的決絕刻意的在撇清與胤禩的關係,而這樣的小聰明舉動,自然無法騙過雍正。
況且,弘時在查抄過程中還將圖裡琛調派開來,自己與胤禩有過一段單獨的見面和談話,這無疑也更是在說明他與胤禩之間有著許多不可告人的事情。
其次,弘時想要置隆科多於死地。
在“逼供事件”中,隆科多是弘時的堅定支持者,更是將扶保弘時登基作為了他與“八爺黨”合作的條件。可“逼供行動”破產後,弘時卻想要將隆科多神不知鬼不覺的置於死地,以掩蓋自己參與其中的事實。只不過這一切還是為雍正所知了。
再次,便是弘時對於弘曆動了殺心。
就在雍正對於弘時產生了疑心的同時,十三阿哥胤祥的一番話讓雍正徹底警醒,要知道,胤祥除了是雍正最為信賴的兄弟大臣外,他還一直在替雍正辦理一些秘密事務,包括對朝臣以及宗親的監視工作。如果說此前胤祥對於弘時的事情保持沉默,是考慮到雍正的感受,不想讓雍正與弘時之間父子反目的話,那他在臨終前如此交代雍正,無疑也是在說明事情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更體現出了他極度的擔心。
果然,此時的弘時已經在胤禩的挑唆下,想要將弘曆除之而後快。而最終的結果是,劉墨林為保護弘曆而犧牲,弘曆則是安然無恙。至於弘時,也就此徹底站在了雍正的對立面上,為雍正所痛恨和厭惡。
就這樣,雍正徹底看清了弘時,也看到了他的陰狠與無情,而雍正也準備就此“放棄”自己的這個兒子了。一方面,雍正要為弘曆的登基掃除所有的障礙,另一方面,這是雍正不希望弘曆因為這件事情而為難,畢竟,留下弘時就是留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和極大的不安定因素,而除掉弘時又會使他背上“屠弟”的罵名。於是,雍正主動扛下了一切,忍著內心無比的傷感與失落,賜弘時以自盡。
直到這個時候,弘時才真正認清了,這一切都是八阿哥胤禩的陰謀,目的就是要藉著他來報復雍正,即便不能將雍正趕下臺,也要讓雍正承受內心的煎熬,而弘時不過胤禩實施這一報復計劃的“工具”而已。只是當弘時明白一切的時候,已經太晚了,而他也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
8 #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在雍正王朝中,三阿哥弘時的表現可謂是較為突出,說他表現突出,並不是在誇獎他,而是作為貶意,作為雍正皇帝的兒子,三阿哥弘時卻被八叔胤禩蠱惑,加上後來胤禩因為掌握他的把柄,使弘時堅定的站在了八叔胤禩這一邊,選擇與父親雍正皇帝站到對立面。
雍正皇帝一開始時,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弘時已經背叛了自己,但是在後來雍正皇帝賜死弘時的時候,雍正皇帝的言語之間早知道弘時已經背叛了自己,那麼雍正皇帝具體是透過什麼事情知道兒子弘時,已經背叛了自己呢?
雍正皇帝是在怡親王胤祥臨終之前,怡親王胤祥囑託的話中知道的,怡親王胤祥在八阿哥胤禩他們逼宮之前,身體就已經不好了,在八阿哥胤禩他們逼宮時,怡親王胤祥聽到八阿哥胤禩逼宮的訊息後,由於急火攻心,使得他口吐鮮血,不過為了幫助他的四哥雍正皇帝,怡親王胤祥還是強打精神去幫助四哥雍正皇帝,好在最後,雍正皇帝扭轉了不利局面,反敗為勝,使得怡親王胤祥的心終於可以落地了,不過此時怡親王胤祥的身體,已經不行了,去世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怡親王胤祥在臨終前,與雍正皇帝的交談中,提到了擔心弘曆是否能夠順利繼位的問題,還對雍正皇帝說道咱們這一輩的奪嫡教訓,不能忘啊,雍正皇帝問怡親王胤祥,你說的是誰?怡親王胤祥回答雍正皇帝,目前看來弘晝沒有這個心思,雍正皇帝是個聰明人,一聽到這話,就立馬猜到了是弘時,從口中說出了弘時,怡親王胤祥聽完雍正皇帝的話後,說道但願弘時不會的話,但是皇上要留個心眼,怡親王胤祥接著說道,我總覺得弘時的身上有八哥胤禩的影子,說完這句話後,怡親王胤祥就過世了。
自己最鍾愛的弟弟怡親王胤祥去世了,雍正皇帝悲傷不已,在怡親王胤祥去世後,雍正皇帝身邊的侍衛張五哥自願為怡親王胤祥守陵,雍正皇帝對於張五哥的行為感動不已,賜予了張五哥一件黃馬褂,雍正皇帝在與張五哥交談了一會後,張五哥拿著雍正皇帝賜予他的黃馬褂,踏上了為怡親王胤祥守陵的路途去了。
經過怡親王胤祥的提醒,這時的雍正皇帝便開始對弘時產生了警惕,也開始調查起了弘時,雍正皇帝命弘時帶著處置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以及十阿哥胤俄的詔書與三阿哥胤祉和五阿哥弘晝會合,一同前往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以及十阿哥胤俄的住處,進行抄家,在弘時拿著聖旨走後,,雍正皇帝看著弘時的背影,那個眼神及其的兇狠,頗有深意。
不過弘晝並沒有去,他為自己辦了個喪儀,不過很快弘晝的假喪儀被弘晝的三大爺胤祉和三哥弘時所識破,被識破後的弘晝沒有任何的慌亂,反而十分淡定的說到,有個相士給他算過,他最近有血光之災,接下來的七天他都不能出門,因此不能前去,氣得弘時衝他說道,這個是父親的旨意,難不成你要抗旨嗎?弘晝回答道,我會寫摺子向父親說明原因的,他老人家不會怪我的,他老人家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兒子有血光之災吧,氣得弘時啞口無言,於是便離開了弘晝的府中。
三阿哥弘時先是來到八阿哥胤禩的府中,圖裡琛早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圖裡琛見到三阿哥弘時後,恭敬行了一個禮,圖裡琛起身之後便做自己的事了,弘時先是囑咐圖裡琛和手下們,不許驚擾八阿哥胤禩的家眷,等候他發落,另外還交待將所有的財產全部抄沒,登記在冊之後呈報上去,書房和簽押房由他親自處置,御批和書信整理好後,全都交給他,書信的內容要是膽敢偷看一個字,今天就別想回去了,三阿哥弘時在交待這些後,下令開始抄家。
八阿哥胤禩在見到三阿哥弘時後,態度十分謙和,二人之間的談話氛圍,也相對比較輕鬆,之後二人在書房中,進行了談話,八阿哥胤禩誇讚三阿哥弘時的此番行為做得十分正確,八阿哥胤禩還說自己這輩子吃虧就吃虧在這一個賢上,什麼德望到頭來都是一文不值,成大事者就得六親不認和心狠手辣,就像你現在這樣,不過你還是稍微欠點火候。
八阿哥胤禩還對弘時說道,你們兄弟三人當中最精明的要屬弘晝,你不要不以為然,弘晝從小到現在所做出的事情,雖然大多數荒誕不羈,但是沒有一樣是違背祖宗家法的,比如這次,他搞出的給自己辦喪儀,看似荒誕實則是高明,這一點是你比不上的。
不過你不要擔心,他不會威脅到你的皇位,不過弘曆論起心狠手辣和受寵程度來說,遠比你要強得多,另外你的父親雍正皇帝,由於長期的勤於政事,身體早已經吃不消,說不定哪天就會去世,因此你不能等,你要下手為強,否則到那個時候,你就爭不過弘曆了。
之後弘時就開始對弘曆有所行動,好在這個時候,雍正皇帝在之前的江南科考舞弊一案對弘時已經有所懷疑,只是沒有證據,之後怡親王胤祥臨終之前的忠告,加上獄中隆科多的話,證實了以上的事情都是弘時所做。再加上此時的弘曆身在江南,以弘時的性格也必然會對弘曆下手,也就有了後來命圖裡琛去江南找李衛保護弘曆的舉動。
好在最終弘曆最終平安得救,弘時也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雍正皇帝在弘時後來之後,密詔他來到自己的面前,揭發了弘時過往的罪行,最後弘時被父親雍正皇帝用毒酒賜死,臨死之前的弘時,後悔聽了八叔胤禩的話,去背叛父親和謀奪皇位,可是再後悔也晚了。
-
9 # 香姐逛歷史
弘時是雍正的第三個兒子,也是乾隆帝(弘曆)的哥哥,母親是齊妃李氏。當時他上面的兩個哥哥早就死了,因此弘時也算雍正實際意義上的長子。按照傳統來說應該立長子,也就是弘時為太子。可是雍正帝對弘曆十分喜愛,甚至剛坐上皇位不久就宣佈立弘曆為太子,引起朝臣議論。
弘曆極其聰慧,五歲就能背詩歌,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十歲那年第一次見到祖父康熙,就深受康熙帝的欣賞。在此之後,康熙經常將弘曆接進宮學習,閒暇之餘自己也會對其進行教導。雍正帝因此也對弘曆感到十分自豪。在電視劇《雍正王朝》,其中描寫了雍正帝處死弘時這一情節。是弘時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僱刺客進行刺殺,卻被雍正帝發現了
雍正帝如何知道的兒子弘時背叛了自己?弘時對於科舉考試製度的“公然”違背,與張廷璐一同將試題洩露出去以謀取私利,另一方面則是效仿八叔的籠絡手段,然而卻過於招搖導致了敗露。
弘時幫助八叔、旗主王爺們接管郊區的豐臺大營,幸得老十三出面解決了這一隱患,但弘時轉頭就將罪責推給了一同前往豐臺大營的弘晝。雍正初年大力推行新政,這導致了旗主、百官的不滿,也成了八爺藉機挑事的藉口,然而弘時為了八叔的承諾卻選擇了背叛父親雍正。
弘時自然也知曉八叔與父親關係不好,在此情況下,與八叔胤禩聯手無異於自投死路,然而那份誘惑使得弘時做過了火。在胤禩被查處之後,作為負責人之一的弘時也發揮了自己的狠辣,統統發配邊疆。此外,為了不暴露自己,弘時還暗自對已經下獄的隆科多下黑手,目的便是保全自己,這些都使得雍正十分忌憚。
當然,最觸及雍正底線的應當是對寶親王弘曆的下毒手,這是經歷了九子奪嫡之後,雍正最為忌憚的。弘時現如今的瘋狂,在其本人看來乃弘曆存在的緣故,雍正看望隆科多意外得知了弘曆將身處險境,隨即派遣了圖裡琛、李衛等前往江南保護弘曆,其中劉墨林為就弘曆而身死,可想而知有多危險。
弘時到底犯了什麼大忌?一、覬覦皇位
弘時作為雍正的兒子,雍正是十分器重這個孩子,朝中有大事兒、要職,都會讓其參與和任職,而且弘時比弘曆年長,按年齡和寵愛程度,他自認為自己會是大清將來的君主。朝中文武百官多有依附於他,甚至暗中肯定,弘時就是將來的大清之主,誰來都不好使,朝中擁護他的聲音是此起彼伏。
然而,弘時萬萬沒想到,老爹雍正雖然器重他,卻沒有打算立他為帝。弘曆年齡雖然比弘時小,但是他深得康熙喜愛,弘曆自幼天資聰慧,常常被康熙帶到身邊,老爺子就想著以後坐鎮天下皇帝,就得是弘曆,雍正看著自己老爹的用意,他當然是心領神會,畢竟為大清選擇未來君主,是慎重再三的事情,他也有意培養弘曆才能,最後敲定弘曆會是大清皇帝。
本來立儲這事兒雍正是秘密進行,但是還是被弘時給發現,弘時利用自己已有的勢力,打擊自己的親弟弟。側面告訴雍正我就是想當大清之主。
二、手足相殘
雍正登基那是經歷過九子奪嫡的,為了當皇帝康熙的孩子不惜手足相殘,這以後弘曆順利成為大清之主,弘時活著肯定會阻撓弘曆為政。雍正不想愛子弘曆揹負殺兄的惡名,乾脆自己動手解決弘時算了,弘時嗝兒屁了,就沒人跟弘曆叫板了。
雍正到底有沒有殺死自己的兒子弘時?一、影視劇中弘時是怎麼離世的?
關於弘時的部分我只在《甄嬛傳》中看過,其中弘時因為想要救出被禁足的皇額娘而向雍正求情,但他卻不止是為皇后求情而是帶上了被雍正幽禁的兄弟,這讓雍正非常震怒他認為自己的兒子是斷然不會說出這樣的話,所以就將弘時趕去做八爺的兒子。所以說影視劇中弘時犯了錯雍正並沒有要殺他而是將他也一併幽禁了。
二、真實歷史中弘時是怎麼離世的?
在歷史上雍正最偏愛的皇子就是弘時曾兩次帶他去宗廟祭拜列祖列宗,但按照祖制這應該是皇長子陪同皇帝前往,雖然雍正的皇長子離世但按照順序來說在世的皇長子就是弘時但雍正卻沒有讓他一同前往這讓弘時心中有些不滿,經過幾次這樣的事情後弘時與雍正父子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而弘時也開始偏向八爺黨,雍正極為震怒將其消除宗籍幽禁最後弘時抑鬱而終。
三、為什麼會出現雍正殺弘時的言語?
其實這與弘時之死的謎團有關,在現代流傳的關於雍正時期的記載來看,很多部分都刻意地抹去了關於弘時的記載,也就是說應該是有人強行刪除了關於弘時的一切資訊,那為什麼這樣做呢?關於這個疑問他們就開始懷疑到了弘時的死因,畢竟弘時是皇子誰敢殺?再加上雍正上位的鐵血手腕,所以他們就開始編造雍正殺弘時的故事。
結語人的命運似乎就是註定好的,弘時沒有這個實力爭奪皇位,其實他心裡也是非常清楚的。從最初他的表現就看得出來,八阿哥挑撥他奪嫡,可弘時卻認為弘曆很優秀,是當仁不讓的選擇。但是八阿哥胤禩有自己的辦法挑撥,漸漸將弘時帶偏了。其實弘時心裡一直有一個心魔,這個心魔平時被人壓在心底,關鍵時刻就暴露了出來。
-
10 # 歷史趣聞008
你問的是小說,我就按二月河的小說回答,雍正並不是發現了發現弘時背叛,在說弘時也沒有背叛
都是出生帝王家,弟兄們又多,自己又得不到皇帝喜歡,自己想出來賭一把,贏了那可是單車變跑車,話說回來了,你雍正皇位不也是自己爭取來的,當老子的都這樣,弘時只是跟著學而已
既然要賭誰不想贏啊,但是贏的方法就2種,第一收穫天下士子之心,也就是弘時第一次出來做事,賣考題夥同主考賣考題,誰知文人代表李紱副主考官比較正直,第二就是結交權臣,有一個重點需要提一下,那就是弘時的孃舅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隆科多,九門提督掌管著京城治安,沒有這樣親戚在後面撐著,你想出來鬥一鬥可能嗎?
關鍵讓弘時下決心的還是還是八爺黨的鼓動,所以才有了八王逼宮,故事發生到這裡,事情就發生了變化,這就開始逼宮了,威脅到皇權那可是不成功便成仁,
結果我們都知道被十三爺化解了,十三也在臨死之前特別說一句話,我看弘時比起老八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話雖然沒有要了弘時的命,但是在雍正心裡也是起到很大作用,最後讓雍正下決心的還是兄弟相殘,弘時派人暗殺弘曆,被李衛給破壞了,一個父親能忍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
縱觀弘時一生只在做一件事,走他父親的路,想逆襲改變,本身也沒有錯
-
11 # 歷史學習者
正所謂,知子莫如父。在雍正帝賜死他兒子弘時的那天已經明明白白的告訴他的兒子;自打科場舞弊案那次你做的孽,朕要殺了主考官張廷璐,你在旁邊卻不言一聲,想你能悔改,你卻豬狗不如,如今又要加害你的弟弟弘曆,你還有何臉面活在這個世上?
愛新覺羅·弘時對於雍正皇帝之位皇三子弘時,史書有過詳細記載,雍正皇帝登基時他已經成人,如果他的父皇雍正皇帝不喜歡他,他也不會跟著雍正帝住在金碧輝煌的皇宮內。
愛新覺羅·弘時(1704年—1727年),滿族,1704年出生,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異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出生,生母是齊妃李氏。
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過繼給允禩。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抑鬱而終,年僅二十四歲。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弘時嫡福晉姓董鄂氏,是尚書席爾達的女兒。有兩個妾,一是鍾氏(鍾達的女兒),一是田氏;有一子永珅(鍾氏所生),4歲夭折。《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雍正帝如何知道的兒子弘時背叛了自己?弘時對於科舉考試製度的“公然”違背,與張廷璐一同將試題洩露出去以謀取私利,另一方面則是效仿八叔的籠絡手段,然而卻過於招搖導致了敗露。
弘時幫助八叔、旗主王爺們接管郊區的豐臺大營,幸得老十三出面解決了這一隱患,但弘時轉頭就將罪責推給了一同前往豐臺大營的弘晝。雍正初年大力推行新政,這導致了旗主、百官的不滿,也成了八爺藉機挑事的藉口,然而弘時為了八叔的承諾卻選擇了背叛父親雍正。
弘時自然也知曉八叔與父親關係不好,在此情況下,與八叔胤禩聯手無異於自投死路,然而那份誘惑使得弘時做過了火。在胤禩被查處之後,作為負責人之一的弘時也發揮了自己的狠辣,統統發配邊疆。此外,為了不暴露自己,弘時還暗自對已經下獄的隆科多下黑手,目的便是保全自己,這些都使得雍正十分忌憚。
當然,最觸及雍正底線的應當是對寶親王弘曆的下毒手,這是經歷了九子奪嫡之後,雍正最為忌憚的。弘時現如今的瘋狂,在其本人看來乃弘曆存在的緣故,雍正看望隆科多意外得知了弘曆將身處險境,隨即派遣了圖裡琛、李衛等前往江南保護弘曆,其中劉墨林為就弘曆而身死,可想而知有多危險。
弘時陰謀敗露,而他也被雍正賜死。實際上,當弘時主動勸諫雍正讓關外的四位“鐵帽子王”帶兵入關整頓旗營兵務的時候,雍正便已經對弘時的懷疑加重了不少,畢竟在雍正看來,以弘時的能力與資質,是想不到這些的,況且在此之前,弘時並不像弘曆那樣,非常頻繁的參與到國家治理與“新政”推行之中。所以,弘時提出這樣的方案,背後一定有人指使,目的自然是極為的險惡。
於是,雍正選擇了將弘曆派往了江南,自己獨自來面對這場有可能發生的變局與風波,當然其目的也是為了保全弘曆,這其中既要保證其安全,同時也是要維護其名聲與威望,可以說,此時的雍正除了弘曆與十三阿哥胤祥,已經是誰也不信了。
在這之後,雍正還安排弘晝與弘時跟隨八阿哥胤禩一同前往豐臺大營慰問諸位“鐵帽子王”,實際上也是對於弘時與弘晝的一種的試探罷了。
就這樣,在胤禩與弘時的“誤導”下,弘晝“誤傳聖旨”,導致雍正失去了豐臺大營的控制權,進而在胤禩等人“逼宮”以及隆科多背叛雍正的情況下,讓雍正陷入到了極為不利的境地。最終,還是十三阿哥胤祥拖著病體重新奪下了豐臺大營的控制權,進而率兵入宮勤王,才使得雍正最終能夠渡過難關。
結語:
儘管很多東西不能流於史書工筆,但根據雍正帝其後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這一情況,似可判斷早在雍正帝繼位前,弘時對於允禩等人,即抱有同情,甚至是支援的態度。雍正當然不可能喜歡一個支援自己政敵的兒子。再加上雍正帝后來命弘曆兩次代表自己祭祀景陵,更是說明了弘時已經被排除在了皇權繼承者之外。這對父子的關係由此更加惡化,雙方逐漸從家庭矛盾轉變成了政治矛盾。在這種情況下,雍正自然要將弘時處理掉,以便為弘曆留下一個穩定的基業。
但畢竟血濃於水,雍正也並未將其賜死,而是命為允禩之子,黜宗室,交與允裪養贍。只是弘時不能忍受失落,一年後自己鬱鬱而終。
-
12 # 日小堯茗居
只怕老天留給“朕”的時間不多了!這是雍正帝在探望怡親王胤祥時說的。
西北軍事基本穩定,羅布藏丹增跑到了西藏躲了起來,據報:羅布藏丹增有與策零阿拉布坦勾結的跡象,不過有嶽鍾麒帶著五萬大軍駐紮在天山腳下,把著西北大門,量他一時半會緩不過勁來。
這是雍正八年,大年剛過,有報說怡親王胤祥的身子骨越來越差,這使雍正帝十分焦急,自打登基以來,怡親王胤祥就沒有閒著,雍正帝真怕失去他的這位十三弟。
雍正帝對兒子弘時的不解透過一系列的努力,雍正帝的新政進行的比較順利,首先李衛把浙江治理的風調雨順,雍正帝正琢磨把他調到身邊來,因為李衛是雍正帝信任的人。
田文靜在河南搞的“士紳當差納糧”也基本鋪開局面,不過河南生員罷考一事讓雍正帝十分放心不下,所以派“寶親王弘曆”前去檢視,順便到江南走走,體察一下民風。
最讓雍正帝不得其解的是:寶親王弘曆在回京的途中遭到了暗算,幸虧提前有了預防才躲過了一次劫難。
這就成了雍正帝的一塊心病,是誰幹的,竟然敢對寶親王弘曆下手,看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整頓旗務也是雍正帝推行新政其中一項重大舉措,推行旗人自食其力,這是雍正帝的一項有悖祖制的大膽改革。
過去;八爺黨是對雍正帝的新政“暗裡”阻撓,但是在“整頓旗務”這件事上是明火執仗的反對。
寶親王弘曆被追殺,聯想到整頓旗務的那次朝堂之上八阿哥及其一黨突然的發難,要搞“八旗議政”,這不是公開向他這位“皇帝”挑戰“皇權”嗎?虧了那次“怡親王胤祥”的救駕才平息了一場宮廷政變。
莫非這事與“弘時”有關聯?想到這,雍正帝不敢往下想了,因為雍正帝就有弘時、弘曆、弘晝,這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如今都開府建衙,只是“弘曆”已經封了“寶親王”,他們當中有什麼?
賢王胤祥說出了心裡話聽說十三弟怡親王胤祥恐怕不行了,雍正帝來到了怡親王府,看到昔日叱吒風雲的十三弟已經骨瘦如柴,想到自己已經五十三歲,不禁動容。
(雍正王朝劇及二月河作品有感)
眼看著十三弟胤祥就要撒手人寰,這位曾經對自己有擎天保駕之功的十三弟,雍正帝能說什麼,只能安慰胤祥好好調養。
雍正告訴胤祥,已經拿定主意,相信弘曆會把自己剩下來的事幹好,意思在明白不過,就是定下來由弘曆接班了!
不過胤祥的一句話讓自己這位當哥哥的雍正帝吃驚:胤祥說,皇上四哥,弘曆要是不能順利繼位呢?
可不能讓咱們這一輩人奪嫡的教訓再發生了!
這就說明怡親王胤祥知道其中的某一個秘密,雍正帝明白了,趕緊問:他是誰?胤祥吃力的說道;我也是隱隱約約的有些擔心,我觀察,弘晝他不會,只是弘時,總感覺在他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但願他不會!
胤祥瞪大眼睛看著雍正帝又加了一句:皇上要多留個心眼!雍正帝更加吃驚了,難道自己經歷過的兄弟相殘又要發生在下一代身上?雍正帝心理有數了,不過雍正帝還是傷感的對十三弟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不知上天會不會給“朕”更多的時間哪! 雍正帝需要一點時間。
在怡親王府出來,雍正帝想到了自己奪嫡的經歷,又想到了“弘時”近幾年的所作所為,已經坐實了弘時與八爺黨的勾結與追殺弘曆等,雍正帝決定不能給弘曆的接班留下後患,雍正帝要對弘時採取措施了!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
13 # 江東汪郎
謝@日堯居k古史 相邀!
弘時不是背叛雍正,而是在自己八叔胤禩的鼓動下,這個少年掩藏不住那顆騷動的內心,對皇位垂涎欲滴,開始重複自己父輩們的老路。
雍正帝胤禛是政治博弈的高手。他自己經歷了手足相殘後才得到皇位,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重蹈覆轍。
弘曆(即未來的乾隆)是他欽定的皇位繼承人,按道理他的其他兩個兒子弘時、弘晝不應該對皇位有任何的想法,偏偏這種事情就發生了。雍正發現自己的兒子暗地裡參與奪嫡,是在弘曆體察一下民情回京的途中遭到了暗算才有所警覺,何況弘曆的一番哭述更是坐實了弘時有奪嫡的心思!
雍正在想到整頓旗務的朝堂上,老八胤禩和他身後的勢力突然發難,要搞“八旗議政”,挑戰皇權,讓他想到了老八黨扶持的背後應該就是弘晝、弘時中的一個,此時弘時已經讓他暗中警惕!
讓他最終對弘時產生殺心的還是他的終身追隨者,怡親王胤祥的一句話。雍正在怡親王府探視病重的老十三胤祥時,老十三的一句話讓雍正帝吃驚:弘晝不會,只是弘時,總感覺在他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但願他不會。皇上要多留個心眼!
雍正帝胤禛是什麼人,我認為他是滿清入關後智商、情商都是最高的一位,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經歷過的又在下一代身上輪迴。
聯想到弘時的所作所為,雍正已經下定了決心,為了國祚必須防患於未然,所以他才向自己的十三弟說了一句:不知上天會不會給朕更多的時間吶!
正是雍正的這個決心,弘時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
14 # 炒米視角
炒米帶你領略下故事背後的真實歷史。
《雍正王朝》到了下半截,基本上將史實的時間脈絡打亂了,譬如弘時根本沒活到雍正8年,而是雍正5年8月就死了;生造了“恩科洩題案”;忽略了將弘時過繼給允禩;生造了雍正為了給弘曆鋪路,逼死弘時;弘晝的”活出喪”其實是發生在弘時死後的次年,等等。
所以很多事件之間沒有必然聯絡,而只是為了符合電視劇邏輯而光用其表,並無機理。
所以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重頭戲,就是”胤祥遺言”,是必然不存在的。而且也是不可能存在的。胤祥在雍正繼位後,參與了很多軍國大事沒錯,很多政策的背後都有胤祥的影子。然而唯獨議儲是萬萬不能的。
首先,不存在事實基礎,弘時死在胤祥前面;但這裡畢竟是電視劇邏輯,假設了弘時在雍正八年還活著了,還幹了很多汙濁不堪的事情;
其次,就算仍然存在“奪嫡”的可能性,胤祥也不能說,這裡最大的忌諱就是自古立儲雖然名為國本天下事,然則實乃皇傢俬事。因為議儲站隊,血流成河的事情數不勝數。而雍正最忌諱的也基於此,不然就沒有“秘密建儲制度”的誕生。胤祥瀕死之人,雖不為自己考慮,至少也要為後人考慮。而更荒唐的是雍正也絕對不會表明弘曆就是自己的接班人,做得再明顯,也絕對不會說。否則秘密建儲制度就是一個笑話。
但真實歷史更精彩!且聽炒米給你分析!實際上,在處理弘時的事情上,的確有為弘曆鋪路之嫌。不過手段比《雍正王朝》裡父親逼死兒子更精彩。雍正對弘時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趕出紫禁城;
第二,過繼給允禩為子;
第三,削除宗籍。
看似處理手法很簡單,但是比電視劇逼死兒子的劇情更符合倫理!
因為弘時已經娶妻生子了,雍正又不立太子,所以弘時不宜再住在紫禁城了,所以要將你搬出紫禁城;但弘曆和弘晝還是可以繼續住的,因為他們還沒生孩子。
將弘時過繼給允禩,表面是雍正更恩寵允禩,你看,你老婆生不出孩子,只有一個妾室生了一個弘旺,朕兒子多,分你一個。但對於弘時而言,自己突然就不是雍正的兒子了,不是雍正的兒子,自己就沒資格參與儲位競爭了,這才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而透過處理允禩,實現對弘時的連帶處理,至少表面看起來,弘時是受允禩連累,才被削除宗籍的。弘時你看你“父親”犯事了,你受株連了,這要怪你怪允禩,不要怪朕哦!
什麼叫處理複雜人事關係的技術手段?比起電視劇裡給弘時潑髒水,弄個將死之人苦口婆心,來講事實必然性,是不是更精彩? -
15 # 羽菱君
歷史上的弘時遠沒有他在《雍正王朝》裡的表現突出,雍正四年就被削去宗籍,又被遣去同被削宗籍的胤禩當兒子,第二年就死了。電視劇裡講他爭儲的事件屬於杜撰,最終因為雍正發現他的事蹟敗露,親手殺了他。在《雍正王朝》裡講述弘時介入奪嫡之爭的主要有三件事,但每一件都是大事。第二件事是整頓旗務,弘時受老八胤禩的指使徹底背叛雍正。
“整頓旗務”是弘時與八爺黨結盟後策劃的一場政變。廉親王企圖透過恢復“八王議政”的制度架空雍正權力,藉機廢掉雍正後推上弘時,自己效仿周成王之周公,順治朝之多爾袞,行攝政之權。弘時在這場政變中充當的雖然是傀儡和利用工具的角色,但卻是他為了皇位徹底背叛雍正,與雍正決裂的一次對弈。他被胤禩利用的同時其實他也是在利用胤禩,從他在整個政變表現出來的過程看,他對自己的謀劃相當高明,進可一舉獲得皇位,退也可稱自己是中了胤禩的圈套和詭計以保全自己。因此老十三才說他有老八的影子,雍正也說弘曆不是他的對手。這場政變平息之後,雍正對弘時更加另眼相看,為了進一步試探他,牽出與八爺黨的背後關聯,命他查抄廉親王府,抄老八的家。弘時抄家時內倨外恭,並擅自將胤禩府上家奴流放雲貴,為的就是能繼承八爺黨的勢力。但卻在老八的煽動下,做出了第三件事。
第三件事就是暗殺弘曆。這是弘時爭取繼承皇位主動權的最後一搏,也把自己送上了背叛雍正的不歸路。雍正去刑部看望隆科多,隆科多痛哭懺悔,並告訴雍正弘曆有危險。雍正即刻派圖裡琛、李衛等保護身在江南體察風情的弘曆,弘曆僥倖脫儉,劉墨林卻不幸身亡。李衛回京述職時,雍正坐實了此事系弘時所為,對弘時在這件事上表現出來的狠心,讓雍正感到心寒和後怕。他能殺弘曆就意味著必要之時也能弒君,這比之老八跟他奪嫡時的作為有過之而無不及。雍正對弘時是有防備的,但只是不讓他繼續參與政務,他萬沒想到弘時會直接對弘曆動手,經歷過奪嫡風波的他根本就想不到弘時會比他們更加狠毒,這是“玄武門之變”的重演。因此在李衛說先帝爺康熙過於仁慈的暗示下,加上老十三去世前的擔憂,為了能貫徹自己新政的弘曆順利繼位,雍正決定提前動手殺了弘時。
弘時爭儲之路雖然表現出來的只有這三件事,但每一件都是觸動雍正政權的大事。像劇中雍正這樣善斷的帝王,他從一開始就知道弘時的作為,只是在開始自己皇位根基不牢的情況下不敢輕舉妄動,也是為了給弘時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他對弘時是有防備的,從他聽弘時提出整頓旗務時他的反應就知道,馬上就問他是誰教他說的,但他也低估了弘時的野心和狠心,當他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馬上就變防備為剷除,徹底的終結了又一輪的奪嫡之爭。弘時最終為了自己的皇帝夢付出了行動的同時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圖片來源於網路)
-
16 # 福垊
電視劇說是雍正帝他舅透露的訊息,因為這又是一場奪嫡陰謀!稻草王李衛,做了兩次壓垮人的稻草,一個是年羹堯,一個是弘時,留個懸念。先說奪嫡的主角——弘時、弘曆。
弘曆被定為接班人,弘時不服:我年齡比你大,個子比你高,體重比你重。哥重量級的高人大哥。哥都當爹了,你還是小童男。關鍵哥的媽比你媽高貴的多,位列第三。你媽可曾連庶福晉都不如的藩邸格格。不是公主,而是婢妾,整個一女僕。憑什麼?如果宰了那小屁孩,豈不是完璧歸趙!更何況,我爹偏心,我叔好,八賢王的八叔都支援我!
寶親王弘曆很危險,也很幸運。舅爺隆科多向雍正帝透露了小寶很危險。雍正當即派稻草王李衛、圖裡琛、劉墨林等火速救未來的乾隆。劉墨林犧牲了,弘曆安全了,弘時曝露了。
回京後,雍正問李衛:阿衛,你怎麼看?李衛說:"聖祖爺什麼都好,就是太仁慈,明知八爺九爺十爺都不是東西,還一個一個親王貝勒的封,把麻煩都留給主子您啦。"雍正一咬牙,一跺腳,對弘時說:“為了給弘曆(乾隆)留下一個安定的基業,朕不能留你”。弘時的人生從此戛然而止。對於年羹堯,李衛對雍正說:“帝出三江口,嘉湖作場”,年羹堯玩完。稻草王真是名不虛傳啊。
真實的歷史比電視劇還精彩,結局也不同弘時不是雍正殺的,但不公正的待遇和懲治,基本使年僅24歲弘時逼死了。
弘時,時運不濟啊!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沒說立誰,但去祭拜康熙(景陵)讓13歲的弘曆去,而不讓20來歲的弘時去,好強的訊號!也許是個意外,弘時自我安慰。可第二年,還是弘曆,他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於是做了他八叔的粉絲,想得是讓他八叔給給力。雖然老八爭位失敗,但還沒清算,親隨故舊,暗流湧動。兩個失意的男人也就成了忘年交。而這時,雍正已經開始清算老八及其鐵粉們,把兒子都勾走了。再不情願,都不是晚上睡不好覺,而是白天都上不成班——弄得好是太上皇,弄不好是地下鬼!
弘時你不是世上只有八叔好嗎?我要你八叔當你爸,不是娶你媽,是送你給他當兒!別坑你親爹,坑你養父吧!然後雍正噼裡啪啦一陣,老八之輩,也就阿其瑪,塞思黑了。弘時,死的心都有,不用你賜,光氣都能氣死,更何況還逼個不停。雍正五年,弘時死,而他的兒子在雍正三年都夭折了。下場就是除宗籍、無封。為什麼他一手好牌——四個二、雙鬼,卻敗了呢?性格太直,脾氣不好,沒有城府,還爭強好勝。這就如同四個二帶對鬼,炸了別人一下,卻讓自己敗得一無所有。
-
17 # 達摩說
本回答不涉及歷史和小說,只針對電視劇《雍正王朝》,特此宣告。
在《雍正王朝》中,弘曆為康熙所賞識,而在雍正繼位之初,雖未被封為太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絕對是欽定的繼承人。
對此,弘時怎能不知?但其實他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了這點,而且很識相地主動退出了皇位的爭奪。後來,他參與了科考舞弊案,最終因張廷璐被處死而不了了之。可以說,直到這時弘時的罪過僅僅是洩露考題、夾帶考生,在封建社會以皇子之尊,犯下這樣的錯誤,再怎麼嚴厲也犯不上為雍正所忌憚。但這時八爺胤禩出來鼓動他,要讓他跟弘曆鬥一鬥,說白了他是想拿弘時當槍使,目的是想自己奪權。
於是,在八王議政架空雍正的陰謀中,弘時開始與胤禩合謀,引關外王爺入京整頓旗務與政務,縱容旗主王爺奪取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而隆科多也主張扶立弘時。在老十三臨危救主,一舉粉碎八爺黨後,弘時的陰謀逐漸浮出水面。
老十三臨終前,提出了弘時的問題,暗示雍正應提前做出防範,避免再次出現他們這一代的奪嫡慘劇。與此同時,老八胤禩被抄家時再次挑撥弘時,而弘時企圖殺隆科多滅口未成,最後決定破釜沉舟,暗殺弘曆。
暗殺行動在圖裡琛和李衛的干涉下失敗了,這個時候弘時與弘曆以及雍正的矛盾徹底公開化了。李衛在面聖時有意無意說道:“聖祖爺千般都好,就是太仁慈,看著八爺他們心術不正,還一個個親王貝勒的加封,把難題全都留給了主子。”這句話似乎點醒了雍正,讓他下定決心除掉弘時,為弘曆繼位掃清障礙。
最後,就在當年康熙臨終召見雍正的那間密室裡,他在和弘時吃完了最後一頓飯後,終於痛下殺手。
門內的弘時,慘笑之聲劃破天際,雍正忍受著心如刀絞般地痛,連一個孤零零的背影都不願留給弘時。推開門,雍正感到天旋地轉,再也忍不住,鮮血從喉嚨中湧出。
最是無情帝王家,雍正說到底還是一位父親,但卻怎麼也做不好一位父親。
-
18 # 紅雨說歷史
雍正發現弘時是從十三爺胤祥臨死的時候開始的。十三爺在臨死的時候提醒雍正說要小心弘時,因為他身上有八爺胤祀的影子。這時候雍正開始慢慢的抽絲剝繭的調查弘時。
其實弘時在一開始的時候,屬於逐漸培養自己勢力範圍時候,並沒有露出多大的尾巴。即使科考舞弊案,張廷璐也守口如瓶,沒有把幕後黑手弘時供出來。張廷玉其實大概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但是因為弘時是皇上的兒子,張廷玉可以說是心內滴血的把自己的弟弟送上了斷頭臺。
但是科考舞弊案的時候,弘時被八爺硬是抓住了小辮子,並且鼓搗上了一條奪嫡不歸路。豐臺大營假傳聖旨,八爺逼宮,他都親自參與其中。八爺黨失敗後,他甚至親口出賣了八爺胤禩,去抄了八爺的家。抄家期間,他又被八爺影響,下決心除掉弘曆,並暗中派人秘密將隆科多滅口。
結果暗殺弘曆時,劉墨林為救弘曆死去,暗殺失敗,並且後續滅口的被李衛擒拿,問出來龍去脈。雍正去看隆科多時,隆科多又供出弘時要於無形中殺死自己。這樣弘時的劣跡,幾乎完全被雍正知道。雍正在毒殺弘時的時候,歷數弘時從科考舞弊案到暗殺弘曆罪行,並且到了不得不殺的地步。
-
19 # 布夫舟
弘時只是想爭皇位。自古以來,封建王朝的皇位爭奪本來就是血腥殘忍的。比如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帶著自己的部將誅殺了當時的太子李建成以及齊王李元吉,逼迫自己的父親唐高祖李淵退位,這才做了皇帝。
弘時做得的很多事情在那個時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雍正自己爭奪皇帝也是花了非常多的心思,雍正做的很多事情也不是光明磊落的。比如雍正本是太子黨的一員,後來他自己有了奪嫡的心思。他留著鄭春華,便是提防這太子。後來他的奴僕還把太子寫給任伯安的書信交給了八爺,這才導致了太子胤礽二度被廢。
由於雍正的兒子很少,只有弘曆、弘時、弘宙三個人,皇位的的爭奪沒有康熙的時候那麼激烈。弘曆本身才能遠遠在其餘二人之人,加上還有康熙的親自撫養,在很多人心中,他就是預設的繼位人。加上雍正繼位以後,國事非常繁忙,本來他年紀本來就不大,所以他不是特別著急的為接班人謀劃。雍正只是藉著各種機會不斷的歷練弘曆,以增長其才能。
不過這種局面終於在八爺策劃的八王議政打破。八王逼宮雖然以雍正的勝利而告終,但是實際上兩邊的人都是元氣大傷的。十三爺本來就身體不好,這件事情之後便奄奄一息了。雍正去看他的時候,老十三在臨死之前提醒了雍正,讓他早點選好接班人,不要重蹈他們的覆轍。特別是老十三提醒雍正,他說弘時的身上有八爺的影子。
這才讓雍正發現原來弘曆繼位也是有風險的。雍正為了讓弘曆順利繼位,他對弘時、弘晝都花了一番心思,去試探他們有沒有心思想做皇帝。
弘晝自然無心於皇位,並且也懂得明哲保身。他順利在雍正這裡過了關,只可惜自作聰明的弘時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雖然雍正滿口仁義,有些時候他是非常有私心的。比如科舉舞弊案,雍正對張廷玉的兄弟張廷璐痛下殺人。但是實際上以張廷璐的級別,他是不可能弄出這麼大規模的舞弊案。八爺能看出來張廷璐背後有人指使,難道雍正就看不出來嗎?雍正其實知道這是他兒子弘時乾的,但是他沒有深究。
以雍正的能力,當他不相信自己的兒子之時,想找點過失還是非常容易的。雍正先是試探弘晝,畢竟當時弘晝在場, 雍正想從弘晝嘴裡套出話來。不過弘晝雖然無心於皇位,但是也是非常聰明機智的。他並沒有直接說出弘時,不過雍正從他的言語已經懷疑到弘時了。
後來雍正連夜帶著圖裡琛去了監獄看望隆科多,可以說隆科多是八王議政的參與者之一。很多機密的事情,他是知道。雍正軟硬兼施,這才從隆科多的那裡得知了八王議政是有弘時參與的。
畢竟虎毒不食子,雍正對怎麼處理弘時是猶豫過的。不過李衛的一番話無意之中堅定了雍正殺弘時的想法。畢竟雍正自己多年受累於兄弟相殘,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20 # 宋安之
從老八從弘時府裡出來那刻雍正就知道了,只不過雍正愛子心切,不願意承認罷了。後來發現弘時越來越過分,還想殺親弟弟弘曆,雍正見事與願違,乾脆面對了這個事實,狠心賜死了兒子弘時。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粘杆處是一個神秘存在。在康熙時期匆匆出現了一次,由李三兒公子統領,在新立太子之時曾與其他大臣聯名推薦了八阿哥胤禩,搞的康熙大為震驚。雍正時期再出現之時,已經是由圖裡琛統領,圖裡琛身為欽差負責山西諾敏案時曾亮出過這個身份。
這樣的神秘存在,他的作用是什麼呢?
粘杆處身為一個特務機構,自然是刺探情報,還有幫助皇帝幹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比如說殺人滅口之類的。
康熙時期殘酷的九子奪嫡到了雍正年間雖然結束了,但是下一場更殘酷的奪嫡已經開始了。那就是雍正帝的兒子弘時、弘曆、弘晝的奪嫡之爭,這場殘酷的奪嫡以皇三子弘時被賜死,皇四子弘曆勝出而結束。
弘時被賜死的原因就是背叛父親和派人刺殺弟弟弘曆。
那麼弘時背叛父親雍正是被多會發現的呢?
籠統來說,八王議政時雍正就已經懷疑上了弘時,後來隨著老十三臨終的勸告,還有弘晝刻意迴避說弘時做了什麼,真相已經漸漸的浮出水面。到了弘時意圖殺隆科多滅口被雍正發現以後算是落了實錘。
其實深入來看老八胤禩在八王議政前夕,前往弘時府上密謀出來以後,雍正就應該知道了弘時的背叛,畢竟別忘記了粘杆處的存在。
但雍正並沒有在意,或者說愛子心切不忍心懲罰不忍心承認面對罷了,但到了最後發現弘時是條毒蛇,為了奪嫡不擇手段,只能狠心將其賜死了。
在回顧一下雍正賜死弘時關於科場舞弊案的那些話,雍正說到雍正二年的科場舞弊案就發現了弘時不對勁了,沒想到弘時不只是將張廷璐推出去當替死鬼,還狠心的建議雍正將張廷璐抄家滅族。但當時雍正出於愛子的私心就沒有追究。
說到這裡我們也可以整理出一個大概的輪廓,其實雍正登基後接手了粘杆處,情報來源還是很多很隱秘的,監視的物件都有兒子弘時,其他諸如老八胤禩這個政敵肯定少不了監視。由此知道了雍正二年科場舞弊是弘時所為,而八王議政本就是一場釣魚執法,期間老八發動了那些大臣去見了誰,肯定被雍正密切監視著,自然知道老八去弘時府上密謀了,那麼弘時的背叛自然清楚。
這時候的雍正開始像晚年的康熙一般,陷入兒子奪嫡的無奈之中,但總是愛子心切,所以並沒有第一時間懲罰弘時,以為他也就這點水平了。但八王議政以後,老十三臨終時提醒雍正弘時身上有著老八的影子,讓他小心。雍正不由想起殘酷的九子奪嫡,由此對於弘時開始重視起來,先是故意派弘時負責抄家老八等人,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雍正當時看弘時的陰冷眼神,弘時身邊當時跟著負責粘杆處的圖裡琛,他跟老八私底下見面雍正肯定知道了。之後雍正又問皇五子弘晝八王議政時弘時在豐臺大營到底說了什麼,弘晝假裝糊塗說忘了,這種欲蓋彌彰更是使雍正知道了弘時的不對勁。最後沒想到弘時竟然喪心病狂的刺殺弟弟弘曆,加上李衛說現如今鬧成這般,就是因為康熙當年對兒子們太放縱了。雍正這位失望的父親再也忍不住了,最後狠心賜死了弘時。
所以說雍正早就知道兒子弘時的背叛,其中神秘的只是出場了兩次的粘杆處功不可沒。而這位失望的父親,在八王議政釣魚執法以後,發現兒子弘時已經是無可救藥了,只能狠狠心將其賜死了。
不得不說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的導演歷史功底還是很不錯的,對於各種說不清的歷史還是有著自己的見解的。比如真實歷史上弘時之死,今天還在爭議是弘時自己鬱鬱而終,還是被賜死,為什麼被賜死的呢。導演已經以劇情來展現了自己的另一種角度另一種看法了。
相關內容
- 《雍正王朝》中,弘時被清除,父子徹底反目,雍正帝有沒有責任呢?
- 《雍正王朝》張廷玉與李衛都是雍正帝鐵桿,他們感情與雍正有何不同之處?
- 《雍正王朝》中,為何年羹堯竟敢收買雍正帝身邊人做密探?
- 《雍正王朝》中奪嫡當晚,為何雍正帝憑鄔思道幾句話就放過他讓他走?
- 《雍正王朝》八王逼宮時,弘晝是如何抉擇的,他是想幫雍正還是弘時?
-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與私生女喬引娣巧遇可能嗎?
- 你是怎麼看待《雍正王朝》中康熙帝臨終前送給雍正帝“戒急用忍”四個字的?
- 《雍正王朝》雍正帝是如何知道兒子弘時倒向“八爺黨”的?
- 《雍正王朝》中太后烏雅氏是怎麼死的?與雍正帝有關係嗎?
- 《雍正王朝》裡鄔思道離開了雍正帝,為什麼會到雍正帝身邊的人為他們出謀劃策?
“雍正帝如何知道的兒子弘時背叛了自己?”
這件事,是按照電視劇或者小說的邏輯說,還是按照歷史事實來說——這是個問題。
如果按照前者,其實作品裡已經交代的很清楚了,毋庸多言。
那就探討一下實際情況怎麼發生的吧。
第一,雍正的三兒子弘時,不是死於雍正八年,而是雍正五年。《清皇室四譜》載:“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少年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
這說的是弘時,“死”,沒詳述,被雍正處死當無可懷疑。
第二,弘時被處死,是因為暗殺弘曆,就是後來的乾隆嗎,或者,還有其他重大罪行,請皇室檔案並無明確記載。上述《四譜》中,說到了弘時“少年放縱,形式不謹”,按照此等說法,應該罪不至死,就是說,大概到不了謀害親兄弟的嚴重地步。可是,弘時又確實被處死了。
難道真如坊間流傳的,這源於雍正的“刻薄寡恩,喜怒不時”麼?
未必。
第三,從乾隆登基後的態度來看,應該沒發生過弘時設計謀殺他的事情。雍正暴亡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子時。
乾隆於雍正十三年十月即位。即位後,他馬上下諭旨說:“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研究者幾無人認為乾隆這是邀買人心之舉,而確是發自內心。
如果發生過弘時謀殺弘曆的事情,乾隆一是不會如此“念兄弟之誼”;二是即便做做樣子,也不會登基立馬下旨這麼快。
第四,莊親王允祿等給乾隆的奏復,大概是揭開謎底的一把鑰匙。《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其曰——
“查:雍正四年二月ニ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廷,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去黃帶,交與允裪,令其約束養贍。欽此。
臣等查三阿哥從前原因阿其那(允禩)獲罪株連,與本身獲罪撤去黃帶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皇上篤念兄弟之誼,欲仍收入譜牒。於情理允宜。應欽遵諭旨,將三阿哥仍載入玉蝶。俟命下之日,交與宗人府辦理可也。謹遵請旨。依議。”
這是說,雍正四年二月,雍正初置允禩等人之前,已將弘時過繼給允禩;削宗籍,撤去其黃帶,是因為受允禩牽連,而非弘時自己的罪過。
第五,還可以按照這一線索繼續往前捋,可知,在初置允禩等人時,雍正曾對弘時“網開一面”。雍正對自己的皇兄皇弟允禩和允禟處置極其嚴厲,毫不留情。連允禩的親生兒子弘旺亦被“發往熱河充軍”,實際上是被長期監禁,直到乾隆登基後才重獲自由。
但對弘時,雍正當時並未嚴厲處置,而是將其叫親叔叔允裪“養贍”。
弘時當時已有三位妻子,並有子女。
第六,弘時被冷落及至被處死,或許與其立於允禩等人一邊有關,但更根本的,是他對弘曆繼承大統形成威脅。清史研究奠基人孟森認為,弘時之死,源於其對父王處置允禩等人不滿。他說:“世宗處兄弟之酷,諸子皆不謂然。弘時不謹而有所流露,高宗謹而待時始發也。”
他說,弘時兄弟幾個,對父王處置允禩等都有看法,但是清高宗乾隆謹慎,不到時候不說話,而弘時吃了不謹慎的虧。
這倒是與雍正說弘時“性情放縱,行事不謹”對上了號。
可是,這即便是一個原因,也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雍正還是不想因為弘時,干擾到弘曆即位這件大事。
第七,雍正早早就擬好了即位密詔,而且有意培養弘曆,這是從他登基就確定好的事情。雍正元年八月,他登基不久,就把總理事務王大臣、滿漢文武大臣、九卿等,召入乾清宮西暖閣,當面宣佈要秘密立儲。
他在面諭中說:“今朕儲子尙幼,建儲一事,必須祥慎,此時安可舉行?”
他說:“向日朕在藩邸時,坦懷接物,無猜無疑,飲食起居,不加防範,此身厲害,聽之於命,蓋未任天下之重也。今躬膺聖祖付託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為長久之慮乎?”
其實,說白了,一是,雍正這是吸取了康熙在立儲問題上猶豫不決而造成激烈宮斗的教訓;二是,也是為防止允禩允禟等人有破釜沉舟之舉。
立儲幾乎是公開的,但立的何人,卻只有雍正一人知道。
弘時是雍正三子,前二子均早亡,他成為實際上的皇長子,而且,他的母親李氏,又是雍正最早兩個福晉之一,很受寵愛。
但後來,雍正經常派與小他八歲的十三歲弟弟弘曆參加各種重要活動,大概這很使弘時不安,於是幹出一些爭儲的事情。
第八,康熙早就看上了弘曆,雍正立他為儲,力保他即位,不惜除掉自己的親生兒子,這可能才是這件事的根本原因。康熙五十九年,康熙為剛成年的皇孫們再次進行冊封。這年弘時十七歲,是雍正府中唯一的成年皇孫。但是,弘時在這次卻沒得到任何封賜。
這說明,康熙並不看好這個皇孫。
而在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二日,離康熙帝的六十九歲壽辰還差六天,他到圓明園賞花,在百餘名“弘”字輩的皇孫中,一眼看上了“雍親王家老二”弘曆。
在康熙生日,即“萬壽節”後沒幾天,康熙帝再次來到圓明園,要走了弘曆的生辰八字。
清宮檔案記載,康熙在弘曆生辰八字冊頁上批道:“此命貴富天然,這是不用說的。唯幼歲總見浮災。”
大概正因如此,康熙將弘曆接入皇宮,在自己身邊養育。由這種待遇的,只有原來皇太子允礽的二子弘皙有過這樣一段時光。
乾隆後來寫過《紀恩堂記》,反駁了因為皇族喜歡他才傳位給雍正的說法。這一點,絕大多數研究者都贊成。
但雍正也一定從父王那裡感受到了弘曆更適合即位這一點。
於是,他便早早立儲,而且不惜把所有可能妨礙弘曆即位的人物、勢力,如允禩、允禟、其他兄弟,包括弘時,全都除掉。
雍正元年末,弘時一個當縣官的師傅貪腐被查辦,雍正諭旨裡,還明顯把弘時切割出來了,說明當時,儘管不立其為儲,但也並無更多惡感。然後,一年左右時間,雍正就把弘時過繼給允禩了,說明此時,他已感覺弘時有爭儲之意。再下一步,就乾脆除掉了弘時。
對於皇權及繼承權的護衛和爭鬥,就是這麼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