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西西

    主要原因是當時追擊劉備的是曹操的虎豹騎,由曹純率領大約只有5000人,而當時這支軍隊為了追擊劉備,一夜行軍300多里,可以說當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他們在長板坡又被趙雲一段玩命衝殺,早已經膽寒,這時候又遇到了一個不要命的,自然沒有人願意出頭。

    其他大將,如許諸、夏侯惇、張遼,等諸多大將都在曹操中軍,當時根本就沒有在現場。而當時的虎豹騎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拖住劉備,為大軍爭取時間,等大軍來到之後再將劉備圍殲。

    於是當許褚張遼等人趕來時,已經失去了圍殲劉備的機會,張飛在樹林佈下疑陣,讓騎兵拖著樹枝四處亂跑,再加上剛剛過去的博望坡和新野兩場火攻,讓曹操和身邊的大將都不敢輕兵冒進,尤其是看到張飛的疑陣,更是讓燒怕了的曹兵以為會不會再有火攻等著他們。 曹操又不想虎豹騎有任何損失,所以就倉皇撤退。

  • 2 # 夜色天王

    樓上看的是羅版三國。

    這完全是一種文筆修飾,就像今天武俠小說,一人殺進皇宮又殺出一樣,就是羅大對張飛武力的渲染。

    前文中,關羽在許昌時曾對曹操說:吾三弟翼德可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呼應。

    再細看當時的背景,曹操在長坂坡追上劉備,可以想到當時交戰的情況肯定是一片混戰。

    劉備棄民而走,曹操能派出的追兵肯定是騎兵。

    步兵不說追不追得上,劉備也是有部隊的,步兵對步兵,那完全是沒個幾個時辰別想分出勝負。

    當時的情況從趙雲在曹軍中殺個七進七出,就能看到戰場的混亂及戰況,那完全就是不分敵我,誰的武力強誰活下來。

    等曹操追到當陽橋上時,趙雲都從魏軍中七進七出了,曹操收攏了人馬,劉備沒收攏人馬嗎?

    尤其是大將張飛在此,關羽不知所蹤。

    不要高估古人資訊的傳遞速度,再加上曹操追擊劉備已有幾日,根本就沒有任何訊息。

    鬼知道關羽在不在附近?

    而且曹操此時的兵馬絕對沒有電視上表現出來的那麼多,怎麼可能幾十萬大軍齊整的追上來,步兵又怎麼可能追的上騎兵?

    這又是文筆修飾,渲染氣氛,突出人物。

    再加上張飛不是傻乎乎的站在橋上,還是讓騎兵騎馬掛著樹枝來回賓士。

    這場景眼不眼熟?

    恭喜你猜對了,曹操走華容道時,有沒有這意境?三次反轉,三次空城計嚇得曹操乖乖入伏。

    後期的空城計,是不是也跟這很像?

    羅大大,這是逮著空城計不要錢的使啊!

    再加上曹操多疑的性格,當時肯定自動腦補諸葛亮在附近埋了伏兵,張飛單挑是為了拖延時間。

    諸葛亮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已經燒的曹操有陰影了。

    再看看附近的景色,有沒有一種感覺?

    此地危險,留不得啊!

    用杯弓蛇影,來形容此刻的曹操,再精準沒有。

    在此刻曹操的眼中,張飛不是張飛,是諸葛亮、關羽、劉備、劉琦、趙雲等一眾人,曹操身邊又無戰將,只能先退。

    反正戰略已達到,沒必要冒險。

  • 3 # 厲無邪

    這個問題其實是有淵源的。

    官渡前夕,曹操解白馬圍以後,認為延津不足以抵抗袁紹,於是率軍徙民西行。這個時候,袁紹的追軍到了,曹操讓百姓先走,自己設伏大敗追軍。而這支追軍的將領是文丑和劉備。

    再說到當陽,劉備帶百姓南逃,曹操率5000騎兵追了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里地。然後,劉備讓張飛斷後。這個時候,他是疲兵,又遠離大部隊。

    是不是和上面的情況剛好反過來了?曹操用計在這種情況賺過劉備一筆,怎麼會不防備劉備賺自己?在他心中,可是一直把劉備當做棋逢對手的。

    結果,劉備是無奈之舉。其實也不怪曹操,誰能想到劉備在荊州經營這麼多年,臨到頭來一點招沒有。

    這裡面還有兩個冷知識,劉備棄民逃跑以後。這批百姓被曹操捕獲。裡面有兩個重要人物,一是徐庶他媽,徐庶因此離開劉備投曹。二是鄧艾,後來滅蜀的那個。

  • 4 # 東方6710

    張飛,字益德,幽州涿郡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他勇武過人,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打敗袁紹,平定北方,揮師南下,劉表病死,劉琮投降。劉備得知後南逃,隨行人員有數十萬老百姓。關羽、諸葛亮前往江夏搬取救兵,趙雲保護老小,張飛斷後。這天走到當陽縣景山腳下,天色以晚,劉備教在此歇息休整。當時是秋末冬初,到了晚上,涼風透骨,軍民飢寒交迫,苦不可言。到了晚上四更時分,曹等從四面八方殺來,喊聲震地,銳不可擋。劉備死戰,無法突圍。正在危急之時,張飛趕到,殺開一條血路,保護劉備衝出重圍。

    隨後張飛帶了二十多個騎兵,追尋趙雲,趕到長坂橋頭。張飛雖說是猛將,卻也是粗中有細。見橋東有一帶樹林,非常茂密,心生一計,命令手下士兵動手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教那些馬匹在樹林裡往來奔跑,衝起滿天塵土,遠遠看去,好似裡邊埋伏著千軍萬馬。

    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曹操帶領眾將一齊趕到,見了這種情形,都不敢近前。張飛連喝三聲:“張飛在此,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操暗暗膽怯,回馬便走,眾軍將一齊潰逃,一時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小結:張飛粗中有細,巧使計謀,又以猛將之勇,把曹操嚇得以為是孔明用計,智退曹兵。曹操疑心大,當然害怕。所以要想戰勝敵人,必須沉著冷靜,有勇有謀,智勇雙全。這正如毛主席所說:"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才是取勝之根本。

  • 5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導語:

    不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有這一段故事。曹操撤退也是出於地形的不利於己的考慮,曹操怕的並不是張飛而是可能出現的伏兵。

    地形限制

    首先我們先說當陽橋,無論多大的橋一次性透過的兵力都是有限的。而通過當陽橋有很大的可能就是持續的的葬送士兵的生命,所以曹操並不佔優勢。

    正史中張飛是先斷的橋然後隔橋大喝,曹操並不清楚河水的深度肯定不敢冒然過河,士兵在渡河過程中就是活靶子,能否成功渡河問題很大。根據記載張飛當時只帶了二十餘人,這麼點人馬無論是誰率領在古代戰場士兵的一次普通衝鋒就可以全殲,所以張飛這一手可謂是空城計的粗略版。

    曹操懼怕的是伏兵

    曹操在當時懼怕的是伏兵而不是張飛及身後的即使兵馬。曹操要是想要繼續追擊那麼大軍勢必要渡河,而如果真的有伏兵那麼渡河的兵馬凶多吉少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渡河。曹操最懼怕的是成功渡河以後伏兵出擊,這樣先頭部隊若是不敵便會無路而退,渡河的部隊和準備渡河的部隊會自亂陣腳。

    曹操採取慌亂撤退的方式實則是迷惑張飛,越是慌亂越是能讓張飛相信自己撤軍了。退兵十里復追之,可以判斷出是否真的有伏兵,張飛若是虛張聲勢必然會撤退這時再渡河追擊大軍安全係數最高;如果不是虛張聲勢張飛必然還在那麼就可判定四周必有伏兵應另作打算,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總結:曹操是一位聰明的軍事家,打仗不僅要依靠絕對優勢的兵力還需要精明的決策減少士兵的犧牲。因此個人認為曹操不懼怕張飛,而是不知道虛實不敢輕易渡河。

  • 6 # 何唐

    我們對於張飛長坂坡前以一人抵千軍萬馬的印象來自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在演義中,張飛隻身一人獨抗曹操大軍,更是嚇死了夏侯傑,這都是演義中的故事,而正史中據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記載: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瞠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可以看出是張飛先把當陽橋弄斷,佔據地理,又命部下出疑兵,之前吃了虧的曹操部隊才沒有繼續追擊,當然有張飛本身勇猛的原因,僅僅是拖住了曹操的部隊,並沒有喝退曹操部隊,當時曹操部隊並非害怕張飛一人,而是害怕張飛還有其他的部隊,畢竟我們想想也知道,所謂的萬人敵是不存在的,佔據人數優勢的曹操部隊也不會怕張飛一人,而是怕張飛有埋伏,張飛可為劉備主力的撤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7 # 張海金

    如果從羅貫中《三國演義》來說的話,曹操是真的怕張飛,我從小說的角度給你分析一下。

    1、當時是趙雲為救阿斗,在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張飛為了接應趙雲,在當陽橋前等著趙雲。

    2、曹操這個人本身就是一個膽小疑心重的人,

    3、曹操怕張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關羽,關羽在白馬坡斬顏良的時候,曹操誇關羽厲害,關羽說我不行,我有個結拜三弟比我厲害的多了,他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反掌觀文。當時曹操很多戰將都打不過顏良,關羽提刀上去一個回合就把顏良給斬了,曹操心想關羽這麼厲害,他三弟比他還厲害。

    4、張飛長相太嚇人,借相聲貫口裡介紹張飛的一段“張飛豹頭環眼,面如潤鐵,黑中透亮,良中透黑,海下扎裡扎煞一部黑鋼髯,猶如鋼針,恰似鐵線,頭戴鑌鐵盔,二龍鬥寶朱纓飄灑,上嵌八寶,雲、羅、傘、蓋、花、罐、魚、長,身穿大葉連環甲,內襯灶龍袍,足蹬虎頭戰靴,胯下馬萬里煙雲獸,掌中丈八蛇矛”,

    用現代話說:一個身高193cm黑不溜秋,頭跟個豹子似的,眼睛很大,滿臉鬍子拉碴,穿著黑衣服,騎著黑馬,手裡拿著一個4.5米長蛇舌頭形的兵器的人,

    先不說曹操害怕是不是真的,真有這麼一個人站在你對面,看見你帶著七八十萬軍隊過來了不害怕,嚷嚷著給決鬥,關鍵是一個很牛X的人說比他還厲害,還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你說你害怕不害怕

  • 8 # 軍令如山

    都說張飛有勇無謀,卻也難得有一回小聰明。劉備等人在去往樊城的途中被曹兵一路追殺,張飛斷後,在當陽橋前抵擋曹兵。張飛一回身,卻意外發現當陽橋後數十米外竟然看不到人影。用今天的話來說,似乎是“重度霧霾”,但僅僅侷限於掩護劉備歇息的這一方。而當陽橋的對面——曹操追來的方向卻是一馬平川,一覽無餘。

    張飛忽然心生一計,何不借助這“重度霧霾”,用它個疑兵之計?於是,張飛就讓20個兵卒在馬尾巴上綁上樹枝來回奔跑,藉以揚起塵土混淆視聽,讓曹操誤以為樹林中有大量伏兵,以此迷惑敵軍不敢靠近。

    很難得,張飛居然也會用計了!那張飛本就生的凶神惡煞一般,他睜圓環眼,隱隱見敵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定是曹操疑心,親自率人來看。張飛厲聲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連問三聲,聲如巨雷。

    曹軍聞之,盡皆戰慄膽寒,不自禁地往後退。曹操急命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本身曹軍見張飛這勢頭已有三分懼怕,又聽曹操這樣說,更加懼怕七分了。

    言語未了,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張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膽碎裂,口吐膽汁倒撞於馬下。曹操見狀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往西奔走。

    問題來了,難道真的是張飛一聲斷喝嚇退了

    曹操百萬雄兵嗎?以我看,非也。張飛佔據了有利的地形,他身後是環繞的河堤,一聲斷喝會碰壁迴響,讓自己的聲音分貝翻倍,而且這種略帶回音的聲音聽起來會顯得格外恐怖。猶如閻羅殿裡的的聲音,略帶陰森。

    其次是張飛的身後,迷霧繚繞,又塵土飛揚,在曹操看來猶如隔世,而這座橋又叫做“當陽橋”:“當者,擋也”“陽”乃為“塵世間”的意思,而“橋”既起到連結作用,又有分界隔離的作用。這種當陽橋似乎就是一座奈何橋,分陰陽,連線陰陽兩岸。

    張飛這邊,深不可測迷霧重重,猶如陰面,而曹操那邊一馬平川,日月昭然如同陽間。曹操又多疑慮內心陰暗狡詐,他看不清對面的虛實,不敢冒進,又加上張飛如閻羅王在世,曹操就更加膽寒。恰逢身邊的夏侯傑破膽而亡,令曹操更加篤定地認為“死神來了”,所以倉皇退兵。

    綜上所述,與其說是張飛的威武,倒不是說是那座橋的詭異,為何橋的兩段不一般“光景”竟然還分出了“陰陽”?張飛佔據了有利地形,可謂佔了地利,又加橋這詭異,也算是天意庇佑吧。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9 # 小高讀書

    先說張飛,號稱“萬人敵”,本身威望在江湖上就非常高。就是平時在開闊地帶比武,借他的名聲也少有人敢單挑。況且,當陽橋橋面狹窄,張飛佔據地利,勝算的機率更小。另外,張飛看起來五大三粗,其實粗中有細,萬一真有埋伏,豈不羊入虎口。當時,關羽的接應已經趕來,對付一虎就夠懸,如再來一虎,如何應對?

    再說曹操。曹操一路追趕,武器糧草又多,將士早已疲乏不堪,本該歇腳修整的時刻,突然大敵當前,勝算幾何,曹公心中有數。另外,曹操是善於使詐之人,自然對敵方也顧慮重重,真中了圈套將前功盡棄。那時雖然可以一波弓箭遠端打探虛實,但曹操並未這樣做,跟他惜才的胸懷有關。當年劉備、關羽在帳下,下屬多次勸他殺之而夠快,曹操也知日後是勁敵,但最終還是放虎歸山,就憑此一點,一代梟雄當之無愧。

    所以,性格、時機、能力才是對曹操的判斷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 10 # 中孚鑑

    張飛是三國蜀漢名將,他和關羽都是當時萬人敵的勇將,當然在《三國演義》中,他以聞名,有猛張飛之稱。其和關羽、趙雲、馬超、黃忠並稱為蜀漢五虎將。同時他和關羽追隨劉備較早,都是深受劉備信任和倚重的人。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的勇猛有很多地方都是可以體現出來的,比較著名的故事情節就是在長坂坡當陽橋匹馬單槍嚇退曹軍。讓曹操和曹軍落荒而逃。

    那張飛匹馬單槍嚇退曹軍,是真的害怕張飛那?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能在橋上匹馬單槍嚇退曹軍,那說明曹軍多少是有點害怕張飛的。當然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張飛是當時勇將,這一點毋庸置疑。而重要的是當初關羽在曹營時,那時曹操和袁紹相爭,在現場上,袁紹賬下大將顏良、文丑分別一度讓曹營諸將粟然。

    但還好的是那時關羽在曹營,關羽出陣後很快的就分別斬殺了勇武的顏良、文丑。這讓曹操更加欽佩關羽的武藝,同樣的曹營諸將也深服關羽的武藝絕倫。

    然而這時關羽卻說他的武藝不算什麼,他三弟張飛比他還要厲害,是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曹操聽後就記在心裡了,並且還告誡他的手下以後碰到張飛萬加倍小心,而且還把張飛的名字寫在衣服上。可見曹操、曹營諸將在沒有見過張飛時就已經心生忌憚了。換而言之,這多少是有些怕張飛的。

    其次,在張飛匹馬單槍出現橋上時,張飛自報姓名,再加上他性烈如火、聲音如雷,這就更讓曹軍顧忌的。而重要的是當知道他是張飛時,曹操和他的將軍就想起了曾經關羽之言。所以這時誰也不敢輕易出戰。

    直到之後張飛把曹操部將夏侯傑驚的肝膽碎裂摔下馬而死。這讓曹操更加吃驚,想不到打都沒打,就能把夏侯傑嚇死,太可怕了,於是他就倉促逃走。作為主帥的他逃走,他的屬下自然而然的潰敗了。

    最後,曹軍雖然懼怕張飛之勇,但是那時曹操軍畢竟多,而張飛就算再勇猛,不過是匹馬單槍獨身,所謂雙拳難敵四手,曹軍也沒有什麼可怕的,畢竟他們人多。當然曹操怕的是曾經關羽說的張飛我有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能力。

    而至於曹軍為什麼會退逃,是因為當時張飛讓人在橋後的林中策馬來回狂奔,人雖然少,但氣勢弄的卻很大,讓曹操覺得張飛只不過是一個誘餌,而橋後可能是大量的伏兵,若衝上去了,可能就會被伏兵襲擊。故而曹軍不敢輕易追趕。

    當然,《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說,作為小說,他的寫作方士就有文學藝術的需求。張飛能單槍匹馬嚇退曹軍,就是為了突出張飛的勇猛、性格和膽識。

  • 11 # 最強大的我們

    都是以氣勢壓迫敵人。讓敵人怪怪的撤退,其實自己沒有多少實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要達到這幾點,首先一點是當時的情況。

    諸葛亮跟張飛都是大敵兵臨城下。情況可以說是相當危急。按照正常人的邏輯,認為這個時候如果沒兵會非常慌亂。而諸葛亮跟張飛卻淡定自若。還悠哉悠哉的。在敵軍面前。張飛會比諸葛亮更有氣勢些。這時候敵軍就會懷疑是否有埋伏。因為他們也剛到此地,對地形及不熟悉。

    生怕中了敵人的圈套。他們做事相對謹慎。走一步看一步,不會輕易去冒險。這也是諸葛亮深知司馬懿的性格。而且當時敵軍都是深入,生怕自己受到兩面夾擊。

  • 12 # 穩健獲利

    我認為可能不是真的害怕張飛,而是另有原因。首先我們要看到曹操經過一晝夜的急行軍,已經人困馬乏,急需休整。曹操當時的狀態就算是再去打鬥也是勝算不高的,因為人困馬乏,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

    然後劉備方面張飛是以逸待勞,並且把當陽橋給拆毀。首先就佔據了體力和地理上的優勢。而且三國演義中張飛還故意弄好多兵在後面的樹林子裡面,造成煙霧騰騰,給人以大軍有所埋伏的情況。

    曹操亂世之奸雄也,熟讀兵書,就算沒有張飛在前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為經過一晝夜的急行軍,勞累不堪,人困馬乏,曹操也十有八九會讓軍隊暫時先休整。更何況遇到了一個猛張飛。所以當時被張飛一聲斷呵而他的驚慌失措大敗而去,其實不能這麼說。應該是曹操藉著這麼一個由頭而進行軍事上的撤退而已。但後人卻添油加醋把它描寫成曹操是因為張飛的一聲斷荷而嚇跑了,這是很有可能錯誤的。

  • 13 # 晴空遠望史

    不是。主要是曹操因為自己孤軍深入,突然遭遇張飛,張飛勇猛,是萬人敵,張飛身後塵土飛揚,他對諸葛亮用兵非常忌憚,怕中埋伏。還有身邊夏侯傑受驚摔倒馬下而死,一時軍心大亂所致。這可以分析事件前後的歷史就可以看出答案。

    一、當陽橋張飛退曹兵的背景

    1、曹操南征第一敗

    按照《三國演義》曹操南征從公元207年就開始了,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日夜操演軍馬。207年秋天,曹操派夏侯惇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蘭、韓浩等為副將,領兵十萬,殺奔新野征討劉備。

    博望坡是曹軍進軍新野必經之路,劉備與諸葛亮在博望坡精心排兵佈陣。夏侯惇與于禁引兵至博望坡,不料中了諸葛亮的火攻埋伏,曹軍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夏侯惇兵敗突出包圍而逃。諸葛亮出山第一仗在博望坡用火攻打敗曹軍,著實令曹操非常震驚。史書有詩為贊:“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2、曹操南征劉表

    經過207年兵敗,曹操對劉備頗為忌憚。208年聽聞劉表病重垂危,曹操怕劉備趁勢奪了荊州。曹操採納荀彧的建議,率領輕騎趕赴宛、葉,新繼位的荊州牧劉琮年幼無主見,經不住曹操大軍威懾和蔡瑁(劉琮的親舅舅)勸說,劉琮率眾投降了,曹操輕易得到荊州。

    劉琮投降曹操並沒有通知劉備,等劉備知道訊息,曹操已經大軍壓境。劉備無奈率軍向南逃往江陵。江陵是荊州的糧草後勤軍備重地,曹操聽聞劉備逃往江陵,他深知糧草的重要性,立刻率五千精騎以一天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追擊劉備。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

    劉備拖帶著妻兒老小和大量的老百姓,行動遲緩,被曹操追上,劉備和自己的妻兒都被追失散。幸虧趙雲殺進曹營七進七出才救得劉備兒子阿斗生還,劉備兩個夫人也投井自盡了。為掩護趙雲撤退,張飛帶了不到百人為趙雲斷後,就上演了當陽橋張飛單槍匹馬拒曹軍精彩的一幕。

    二、張飛單槍匹馬當陽橋退敵

    1、張飛當陽橋佈陣

    張飛簡單向趙雲瞭解曹軍情況,送走趙雲,自己帶了不到百人迎著曹軍拒敵。張飛粗中有細,藝高人膽大,讓士兵馬尾拴上幹樹枝來回跑動,揚起灰塵作為疑兵,自己單槍匹馬橫立當陽橋頭,單等曹軍來到。大家看看,這是不是也有點像空城計。

    《張飛傳》記載: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瞠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2、曹操當陽橋頭遭遇猛張飛

    曹操率眾將領輕騎直追劉備,突然在當陽橋上遭遇張飛阻截。曹操對張飛很熟悉,深知張飛勇猛,一是親自目睹過張飛與劉備關羽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風采;再者關羽也向他介紹過張飛的厲害,關羽說自己都比不上張飛,張飛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入探囊取物一般。所以突然遇到張飛,曹操就猛地一驚,又看到張飛身後煙塵四起,懷疑有埋伏,心想才見識趙雲厲害,又遇到萬人敵張飛,真是讓人頭疼,於是告誡身邊將領小心應對。

    曹操身邊知名的大將文聘、曹仁、張遼、張郃等人都在場,他們也都深知張飛的威名和厲害,也深知自己的陣營的第一猛將徐晃與張飛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所以都心裡在掂量自己與張飛的實力對比。

    張飛看到曹操陣營怯戰畏懼,就大吼三聲:“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曹操身邊將領夏侯傑,也可因為能長途奔襲勞累,也可能因為張飛威猛聲厲,突然摔下馬而死,曹操身邊人看到這個場景,一時軍心大亂,裹帶著曹操倉皇撤退。

    綜上所述:曹操倉皇撤退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張飛確實威猛;二是諸葛亮用兵如神,的確不敢輕視,被火燒博望的陰影一直籠罩在心頭,深怕有埋伏;三是曹操生性多疑,張飛佔據有利地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自己力量無法展開,擠在一起風險特別大,一旦遭遇埋伏,後果不堪設想;四是夏侯傑摔死,給了疲憊將士帶來了很大的震撼,畏怯而逃。但筆者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曹操生性多疑,怕遭埋伏是他撤退的主要原因。

    這個歷史事件給我們的啟示:遇事不亂,粗中有細,妥善應對也可以轉危為安;再者,遇事情況不明,不爭一時之強,謹慎退守,也是一種穩妥的策略。

  • 14 # 赤旗插遍天下

    此事發生在建安十三年的當陽之戰,張飛並沒有嚇走曹操,歷史上曹操並沒有在場的記載,更別說倉皇撤退了。不過曹操計程車兵的確被張飛嚇的不敢妄動。

    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可以看到劉備被曹軍突襲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只能倉皇逃命,命令張飛斷後掩護其撤退。突襲劉備並不是普通的曹軍,而是曹操的精銳虎豹騎,此部隊隨曹操南皮斬袁譚,北上徵三郡,破踏頓。立下赫赫戰功,有問題、有困難,曹操就用這支部隊解決。

    虎豹騎由曹純所督,虎豹騎的最普通的的兵士,放到現在的軍隊制度應是中尉連長級別。曹魏的“神行太保”夏侯淵,行軍的速度是三日五百(裡),六日一千(裡)。虎豹騎是一日三百餘里!可見曹操對劉備有多麼的重視!見面就用王炸!爭取讓劉備被他曹操永遠踩在腳下。

    曹純傳: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魏書曰: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太祖難其帥。純以選為督,撫循甚得人心。

    那麼為何這群精銳驍騎在張飛面前震懾住了?我認為是疑兵之計,此計策要有一個前提,實行計策的人要有很大威懾力。就如三國演義中空城計一樣,諸葛亮要對司馬懿要有很大威懾力。

    因此推理出一個結論:張飛在某次戰鬥中對曹操軍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在大膽一些的說張飛在當陽之戰前對陣曹操軍隊的戰鬥中表現非常勇猛,讓曹軍將士想起來就怕他三分。

    是哪一場戰鬥呢?因為三國志魏書基本是為尊者諱,敗仗能不寫儘量不寫。再加上三國志蜀書前期有大量記載空白,動輒以“失其行事”的理由搪塞,所以我不敢確定是那場戰鬥。

    不過還是從史書中隻字片語能分析出來一些參考一下。

    建安七子中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有這麼一段:“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陳述曹操殺死名士邊讓導致自己的地盤被奪取,所以有了所謂“地奪於呂布”這句話,但“躬破于徐方”是怎麼回事?翻遍三國志魏書是沒有相應的記載。

    很顯然被隱瞞了,故躬破于徐方,地奪於呂布很顯然是時間上的前後關係。曹操被丟失兗州是在194年那麼“躬破于徐方”也是在194年。也就是說194年曹操在徐州是吃了敗仗。

    曹操此次徵徐州大肆殺戮,只有一支援軍,就是劉備,曹操在撤出徐州戰場時,劉備駐紮小沛,很明顯這場戰鬥和曹操交手就是劉備。

    可能是因為後院著火的影響曹操不願在戰鬥,被劉備趁機突襲,就像二十多年後的當然一樣。而這場戰鬥張飛可能表現勇猛,讓當時曹軍士兵留下心裡陰影,在曹軍就下傳說,導致十多年後這群多年後升遷為虎豹騎計程車兵久久不能忘記。

    若是那尋常人在刀口上舔血虎豹騎豈會理他?直接衝殺過去,畢竟過了這關就是劉備,就是拜將封侯的機會,榮華富貴的日子。他們豈能輕言放棄?但是他們碰見張飛,張飛先用疑兵之計減緩了虎豹騎的腳步,然後吼出那驚世一聲!

    張飛的潛臺詞很明顯:你們還記得張爺爺我嗎?

    他們又想起了那個徐州那個修羅,狡詐的殺神。甚至想起當年的同伴身體被張飛的蛇矛擊穿的場景,主宰那個徐州那片戰場,同伴的慘叫、哭泣的聲音令他很愉悅,同伴身上鮮血對來他來說像美酒一樣甘甜,當時的虎豹騎處境完全可以參考白馬之戰關羽斬顏良。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關羽的表現叫做陷陣,張飛就叫做摧鋒,想想那張文遠在合肥突襲孫權,導致東吳軍隊士氣大損,讓孫權大敗而歸從此孫權患有張遼恐懼症。江東幼兒一聽張遼大名便止啼。張遼都如此何況是有“熊虎之將”萬人敵名號的張飛該有麼?就這樣天下的精銳驍騎士氣沒了,因為他們銳氣鋒芒折了、斷了。

    自從三國後關羽張飛就是猛將代言詞。

    最明白這種境界的人是羅貫中先生,他三國演義加了一段趙子龍七進七出救阿斗的精彩戲份,與後面張飛斷水據橋一動一靜,相得益彰。也是側面用趙雲的七進七出來的勇猛暗喻張飛的據水斷橋的殺神威名是怎麼來的,是踏平屍山血海裡走出來的。

  • 1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張飛據水斷橋這事得兩說,一是三國演義說,二是三國正史說,這事在三國演義和三國正史上的說法是不一樣的,不過得記住,三國演義是小說,是虛構的,但因為太過出名,以至於掩蓋了真實的歷史。

    一、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據水斷橋

    先說三國演義,看待任何歷史事件都不能斷章取義,要聯絡前後情況來看待問題,三國演義中,張飛據水斷橋發生在趙子龍七進七出救阿斗之後,也就是說先有趙子龍在數萬曹軍中七進七出,斬殺了五十多員將領,孤身衝出曹軍數萬大軍的重圍,安全救出了阿斗,然後張飛為趙子龍斷後,守在當陽橋。

    張飛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是沒有弄斷橋的,只是一個人騎著馬在橋上,否則趙子龍帶著阿斗也不可能逃過去,曹軍趕到岸邊時,都不敢上前挑戰張飛,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曹將先後趕到,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是曹將覺得張飛身後有埋伏,所以不敢上。

    其實並不是這樣,問題的關鍵在那座橋,三國時期的橋已經很少見了,那個時候能修橋也是非常簡陋的,當時橋下的河叫沮漳河,是長江的一個重要支流,直接匯入長江,張飛一個人騎著馬站在橋上,橋本來就不寬,如果曹軍想和張飛交手,基本上也只能一對一單挑,人多了根本施展不開,何況還有馬,既然是一對一,當然就沒人敢和張飛單挑了。

    張飛據水斷橋

    曹軍中有很多人認識張飛的,當年三英戰呂布的時候,曹操也在,像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樂進都見識過張飛是如何與呂布打成平手的,張飛一個人都能跟呂布打成平手,劉關張三人能擊敗呂布,但是曹營六將才能擊敗呂布,這樣一比,曹營六將才能比得上劉關張三人,要是單挑的話,曹營將領其實是不佔優勢的。

    而張遼、張郃、許褚等人,在關羽投靠曹操期間,也沒少聽關羽說張飛如何如何厲害,就算沒見過張飛,怎麼也見過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吧,多少對張飛有些顧忌,再加上趙雲剛剛大鬧一場,曹將也都身心疲憊,因此不敢單挑張飛。

    張飛

    後來曹操親自率軍趕到,看到這種情況,知道是張飛守在橋上後,馬上想起關羽跟自己說過的話,關羽斬顏良後曾經跟曹操說過:我三弟張飛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容量。曹操聽說後,還把張飛的名字記在自己的袍子衣襟下,以便今後遇到張飛可以避開,或者收為自己所用。

    顯然曹操是把張飛當成和關羽一樣可以在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的將領,曹操還做了一件傻事,把當年關羽和他說的話又當著曹營諸將的面說了一次,曹操的本意是提醒眾將不要輕敵,但起到的作用卻是把曹營諸將嚇到更加不敢上前挑戰張飛了,連主帥都這麼說了,你叫曹營諸將敢上嗎?

    曹操

    再加上張飛嗓門超大,聲音洪亮,連吼三聲:

    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這一叫不打緊,把曹操身邊的夏侯傑給嚇著了,一不小心掉落馬下,三國演義並沒有說夏侯傑是被嚇死的,只是說夏侯傑被嚇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肝膽碎裂只個形容詞而已,並不是說真的肝膽碎裂,那也不現實,只是說夏侯傑掉落馬下,死沒死並不知道,但肯定傷著了。

    曹操原本在長坂橋已經大破劉備,搶了劉備的輜重和百姓,目的基本已經完成了,不想為了一個張飛讓手下去拼命,連趙雲、關羽都不願意投降自己,張飛肯定也不願意投降,既然如此,還不如撤退,曹操已經有撤退打算,結果又遇到夏侯傑掉下馬,所以曹操也失態了,冠簪盡落,披髮奔逃,意思是說曹操頭上固定頭髮的冠簪掉了,頭髮沒有東西固定,就是披頭散髮地逃走了。

    夏侯傑

    這就是三國演義中,張飛據水斷橋喝退曹軍,曹操冠簪盡落、披髮奔逃的故事。

    二、三國正史上的張飛據水斷橋

    正史上顯然跟三國演義不一樣,正史上張飛不是一人一騎站在橋上的,而是率領二十名騎兵守在岸邊的,同時還弄斷了橋。

    《三國志 張飛傳》: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最關鍵的就是張飛弄斷、拆毀了橋,所謂的斷橋就是這個意思,據水斷橋的意思就是:守住河岸、拆毀河橋。然後張飛也有對曹軍大喊:我就是張翼德,誰來決一死戰!

    好吧,橋都斷了,曹軍要怎麼攻打張飛?

    張飛的任務是為劉備斷後的,明顯早就想好了計劃,想要追擊劉備,要麼從橋上過去,要麼有船渡過去,現在橋斷了,曹軍倉促也還沒有準備船,曹軍要怎麼攻打張飛呢?有人說,曹軍不能射箭嗎?當然可以射箭了,然後張飛是傻子,他不會躲開嗎?射箭根本傷不了張飛啊。

    曹操

    再說了,正史中的張飛是萬人敵,是三國曆史上唯二的萬人敵,另一個是關羽,三國曆史就他倆是萬人敵,不僅武力了得,而且懂得兵法,一般曹將根本不是對手,現在橋又斷了,再加上在長坂一戰,曹操獲得了劉備大量的物資,連同十萬百姓也被曹操俘虜,劉備已經實力大損,曹操南下追擊劉備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劉備進入江陵城,現在曹操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劉備是向江夏方向逃走了,曹軍追到沮漳河邊時,發現橋斷了,也就沒有追了。

    另外,正史上曹操沒有到過張飛所在的河邊,因為曹操是主帥,在正史中主帥是不可能衝到前線上去的,曹操在後方指揮作戰,根本就沒有看到過張飛,所以正史上也不可能被張飛嚇得逃走,即使真遇到了,曹操也不會怕張飛,別被三國演義誤導了。

  • 16 # 歷史笑春風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就是劉備長坂坡之敗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原本是劉備有數的大敗戰場,變成了劉備手下戰將們表現武勇的舞臺。先有趙雲七進七出曹軍陣營,後是張飛獨自在當陽橋斷後。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劉備雖敗猶榮。

    當然,這些情節都是小說的描寫,在現實中不一定存在。不過,既然是歷史小說,一是不能偏離歷史史實太遠,二是說的要符合邏輯。那麼,張飛在當陽橋頭獨自斷後,三聲大吼,嚇得曹操倉皇逃走,能夠自圓其說嗎?如果曹操逃走,是真的因為害怕張飛嗎?

    我們先看事件的發生過程。劉備在得知曹操南下的訊息,還沒有準備迎敵,就又得到了劉琮投降的訊息。劉備一下子就陷入了前有曹軍,後無依靠的險境。劉備無奈之下,只得率軍南下,脫離曹軍的接觸。可是有無數百姓也要和劉備南撤,劉備在無奈之下,只得攜帶著十幾萬百姓一起南撤。

    劉備南撤的目標是長江上的戰略要地江陵。這裡地勢險要,城池堅固,還儲存有大批的物資。如果劉備佔有此地,加上十幾萬百姓,還可以繼續和曹操抗衡。

    可是,曹操一接受了劉琮的投降,馬上就問劉備的去向。當曹操得知劉備的企圖後,馬上挑選了五千鐵騎,一天一夜趕了三百多里,在當陽長坂追上了劉備。猝不及防的劉備被曹軍打得大敗,只得帶領一部分部屬逃走。

    在劉備的大將中,趙雲卻沒有隨著大家逃走,他反而殺進曹營。這是因為趙雲肩負著保護劉備家小的責任。趙雲在曹營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終於救出了甘夫人和後主劉禪。

    而張飛在知道趙雲的去向後,就帶了二十多騎兵來接應趙雲。書中描寫,張飛來到當陽橋上,他心生一計。讓手下的騎兵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橋東的樹林中往來馳騁,衝起塵土,以為疑兵。而自己單槍匹馬站在橋上。

    當趙雲來到的時候,背後跟著大批的曹軍人馬。張飛讓過趙雲,單槍匹馬擋住了曹軍。這個時候,十分詭異的情況發生了。那就是,大批的曹軍人馬都停了下來,沒有依然膽敢上前挑戰。

    張飛在和諸葛亮共處的時日多了,也學會了用計。他讓手下人馬在樹林中故作疑兵,使得曹軍人馬不敢輕易渡河去攻打張飛。可是如果要正面和張飛作戰,曹營中人是沒有人敢去嘗試的。

    這是因為張飛獨自堵在橋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想和張飛交手,就必須一個一個的上。曹營的人都知道張飛的武勇,誰敢前去挑戰?即便是有人想去挑戰,可是想一想自己一日一夜奔波三百多里,又跟趙雲糾纏半宿,早已經人困馬乏。面對以逸待勞的張飛,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送了性命。因此,誰也不願意前去以命相拼。

    於是,大家誰都不上前挑戰,只等曹操到來定奪。就在張飛和曹軍的大隊人馬對峙的時候,曹操也趕到了。曹操仔細觀看了這個形勢,也不禁心中起疑。這是因為張飛的疑兵之計起了作用。在這個情況下,讓曹操進退兩難。

    曹操對張飛很瞭解,知道張飛是一個粗人,他根本就不相信張飛會用計。所以橋東樹林中塵土沖天,肯定是有人馬埋伏。那麼,要是有人馬埋伏,就有人用計,那麼這樣用計的人就只有一個,就是那個一直沒有見到露面的諸葛亮。

    曹操的軍隊已經吃過諸葛亮兩次大虧了。諸葛亮的兩把火,燒得曹軍大敗虧輸。那麼在這裡,諸葛亮又會使出什麼計謀,這是曹操心中疑慮的。

    同樣的,在當年關羽白馬斬顏良的時候,說起張飛的話,也讓曹操膽戰心驚。當時關羽單刀匹馬衝入袁紹軍中,輕而易舉的就斬了顏良回來。當曹操誇獎關羽的時候,關羽卻說自己何足掛齒,自己的兄弟張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這讓曹操不得不防備。因此,曹操一見張飛,就趕快讓撤去傘蓋,以免被張飛發現自己的行蹤。

    張飛看到曹軍一直對峙,也十分煩躁,他對曹軍大喝起來。這個時候,曹操已經在心裡決定撤退。不過曹操不能在部下面前示弱,他就在張飛大喝的時候,對部下說對張飛不可輕敵。這話已經十分清楚了,他的一眾將領都心領神會。

    誰知道,沒有等曹操發話,他的部下因為恐懼過甚,自己先崩潰了。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當然也是率先逃命。這是因為關羽所說的那句話對他影響太大。曹操還真怕張飛利用曹軍混亂追殺過來,來一個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要了自己的性命。這是因為他手下的將領都早已人困馬乏,根本擋不住張飛的鋒芒。

    結語:

    《三國演義》中,曹操被張飛的三聲大喝嚇得抱頭鼠竄。這不但是因為張飛的神勇,這裡還暗含著諸葛亮計謀對曹軍的影響,還暗含著關羽對曹軍的影響。

    正是諸葛亮兩番施展妙計,大敗曹軍,才使得曹軍上下心中留下了陰影。也正是關羽在白馬斬顏良的英姿震懾了曹軍。關羽為張飛做的評價,使得曹軍對張飛心生懼怕。就是在這些影響的疊加下,造成了張飛三聲斷喝,就嚇退了曹軍。

  • 17 # 愛尚文史

    漢末三國時期,有兩位將領在長坂坡之戰中封神。一個是七進七出的趙子龍,另一個是怒喝曹軍的張翼德。然而!長坂坡之戰是劉備集團建立以來,敗得最慘的幾場戰役之一。其丟妻棄子狼狽奔逃,兩個女兒皆落入了曹純之手,飽受曹魏將士的摧殘。只有後主劉禪被趙雲救回。

    因此,這裡面就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既然張飛有萬人之敵,能怒喝嚇退曹軍,那麼劉備軍豈能被五千長途跋涉的曹軍打得丟妻棄子。既然有嚇退曹軍的本事,焉能不救劉備的兩個女兒脫離魔爪?所以這個問題誰要說靠武力嚇退,那基本是瞎扯淡。其中勢必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接下來!分別從演義與正史分析張飛喝退曹軍的主要原因!

    ——先說演義劇情

    根據演義的劇情,張飛還至當陽橋,目的是一槍戳死“投降”曹營的趙子龍。由於他平時喜歡刑殺士卒,眾士兵大多不願跟隨,跟他到當陽橋的只有二十騎馬。張飛見此橋的地勢特殊,橋東一帶樹木叢生,是設定疑兵的最佳位置。

    於是乎!猛張飛繡花——粗人辦細事的情況就出現了。張飛令二十親隨將柳條砍下拴在馬腿上,來回在樹林裡馳騁,造出千軍萬馬之勢。——張飛的用意,即明擺著告訴曹操樹林裡有伏軍,從而引起曹操的懷疑。

    不過曹操老謀深算,身邊亦有張遼、張郃、李典、曹仁等智將跟隨。單單一個普通的疑兵之計,恐怕很難唬住他們。因此張飛又做了一個二次明示,即單槍匹馬立於橋頭,假裝胸有成竹,故意引誘曹軍過橋廝殺。

    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虛虛實實,用兵之道。二者皆實是為實力,二者皆虛則為賭博,類似於空城計的套路。曹操見樹林中塵土飛揚,先自起了疑心。再見張飛胸有成竹立於橋頭,一副不怕死的樣子,很容易誤以為林中的伏軍為實。故不敢輕舉妄動。

    加之魏將夏侯霸(非夏侯淵之子夏侯霸,同名而已。毛本改為夏侯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被張飛三聲怒吼,嚇得肝膽俱裂,倒撞落馬。致使曹軍陣型大亂。從而形成了四面慌逃的局面。

    因此!按照演義的說法,是因為張飛計謀運用得當,成功唬住了曹軍。然而曹軍將士亦非等閒之輩,退走不多時,張遼便看出了端倪,勸服曹操調轉馬頭追趕。張飛雖然粗中有細,卻細得非常有限,其斬斷橋樑的舉動,反而提前暴露了疑兵計謀。迫使劉備不得不放棄江陵的原路線,走小路往沔陽路而逃。

    ——再看正史中的情況

    在《三國志》中,前邊的劇情大體相同。由於劉琮舉荊州投降曹操,沒有提前告知劉備,劉備打探到曹軍情況的時候,已經來不及組織抵抗,於是慌忙逃往江陵。江陵是荊州的第一軍事重鎮,如果讓其成功入駐了江陵,那麼等待曹軍的,將會是一場惡戰。所以曹操連夜挑選了五千精騎,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餘里,於當陽長坂坡追上劉備。因此曹操方的總兵力只有五千,而且是一支長途跋涉的孤軍。

    劉備軍卻仍然被打的大敗,其拋妻棄子,僅率數十人得以倖免。說明無論張飛還是趙雲,他們都沒有力敵萬人的能力,否則劉備軍不至於慘敗。劉備於是讓張飛率二十騎斷後。張飛行至當陽長板橋,遂“據水斷橋”迫使曹軍未再追趕。

    曹軍為什麼不再追趕?

    第一、張飛據水斷橋,橋已然被拆毀,曹魏的五千騎兵又豈能涉水過河呢?

    第二、劉備麾下不是沒有兵馬,而是曹軍來得突然,其兵力分散在外。如今曹操已經深入荊州腹地,若劉備的兵力聚合,後果將不堪設想。

    第三、曹操的五千騎兵遠離後隊軍馬,孤軍深入,若不退走必然全軍覆沒。因為長坂坡之戰首將關羽至始至終都沒有出現。劉備讓關羽去調集軍馬,結果在漢津接住劉備,足足萬餘兵馬。

    第四、曹操為了阻止劉備入駐江陵,率五千騎兵狂奔一日一夜三百餘里,將士們長途跋涉,亦經歷長坂坡大戰,已成疲憊之師。

    綜上所述,無論演義中,還是現實中,長坂坡一戰曹操退軍,皆非忌憚張飛的個人勇武。

  • 18 # 初心如舊

    按照《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記載,是有這麼一回事。建安十三(208)年,曹操大軍南下,佔領襄陽之後,劉備逃往江南。曹操組織騎兵隊伍,不分日夜,連續猛追,一天一夜後,當陽長板,墜上劉備一行。劉備猛然聽說,曹軍已經追到,丟下老婆、兒子,先跑掉了,留下張飛帶二十騎兵,擔任斷後掩護任務。張飛憑藉河水,拆斷小橋,面對追來的曹軍,毫不畏懼,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怒聲大喝道 : “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追來的曹軍,沒有一個人應戰,劉備因此脫離危險境地。 看歷史記述 :

    【 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 這段故事除了張飛拆橋、大喝語句、叫戰次數,略有差別外,基本與《三國演義》沒多大差異。需要說明幾點 : 第一,《三國演義》中,羅先生不是虛構,是有依據的;第二,這支騎兵,是曹操親自帶隊;第三,張飛確實隔河喝退了曹兵,劉備也因為張飛掩護,才順利逃掉。

    不過,也有一些疑問 : 比如,曹操帶隊,不代表曹操帶頭衝鋒,一直在前,也不一定就在與張飛對峙現場。因為一天一夜的連續奔波,十分累人。當時,曹操已經54歲,數千人的騎兵疾馳,又長達二十多個小時,必然拉開距離、零零散散,曹操作為最高領導,沒必要和年輕騎兵賽跑;再比如,《三國演義》中,張飛是曹兵退走後,才拆斷小橋,記載卻說是“據水斷橋”,那麼一座小橋,拆不拆區別不大,如果拆掉,再隔岸大喝,就有點掩耳盜鈴。再笨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裝腔作勢,忽悠人,何況是曹操?所以,史料記載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而《三國演義》的描述,十分細膩,幾乎沒有明顯漏洞。比如,張飛令二十名騎兵,馬尾綁上樹梢,來回賓士,揚起塵土,那一帶正有一片樹林……給曹操無限想象空間;比如,最先追上的文聘,由於與張飛是友軍,被劉備當場臭罵,羞愧難當,不好意思再為難,自動退走;比如,曹操到現場,聽張飛自報家門,想起關羽那句:“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耳”!曹操曾讓將軍們當場記在衣襟下,提醒眾將 :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再比如,湊巧和曹操並馬、就在身旁的夏侯傑,被一聲大喝,驚得掉下馬,腦漿崩裂……等等。 為啥這夏侯傑如此不堪?

    這其實也好解釋,試想 : 一天一夜連軸轉,沒睡、沒吃(甚至沒喝)飢餓、疲乏,迷迷糊糊,人家丞相親臨陣前,夏侯傑能不硬撐著嗎?湊到人群裡,正在窮補瞌睡,長時間奔襲後,可能馬鞍已歪歪扭扭,本就湊合,張飛突然大喝,夏侯傑失魂落魄,驚悸萬狀,栽落馬下,這是一個符合邏輯、瞬間連貫的過程,既能講得通,也是基本可信的。

    迴歸提問,曹操是真的怕了嗎?從上面的情節分析,曹操的“怕”,只是分段、暫時暈腦現象。在張飛怒吼、夏侯傑落馬的剎那,曹操正想是否避開?夏侯傑突然失態,打斷了思路。下意識的應激反應,促使曹操不由得勒轉馬頭,加上一鞭,這時,腦子裡就只一個“跑”。在張遼拉住馬韁,說了橋頭已無張飛蹤影,而且,還拆了橋,曹操已經清醒。立即下令,全軍反身追擊,不得延誤。不過,隨後又被借到援軍的關羽,半路截出,反殺回來,不但沒有追上劉備,還受了些損失。

  • 19 # 青史回聲

    所以只有一個原因:作者羅貫中先生將其誇張化了。

    因為《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通俗小說,而不是一本史書。如果真要寫成一本史書,如同《三國志》,那麼恐怕也不會口口相傳,藝術總歸需要加工的,文學同樣如此。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其主流是尊劉貶曹,雖然有失公允,但是小說嘛,總需要有一個反派襯托主角,很不幸,曹操就是最大的反派。雖然曹操實力很強,但架不住羅貫中去黑他,所以也就有了這一出猛張飛單槍匹馬嚇退曹操大軍。

  • 20 # 歷史都付笑談中

    曹操並非真的害怕,他只是中了張飛的疑兵之計。

    故事背景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軍南下荊州。此時,荊州牧劉表已經病逝,蔡氏家族擁立劉表幼子劉琮繼位,並秘密向曹軍投降。

    劉備此時身為客將,寄居劉表帳下。劉琮等人投降,劉備一開始並不知情,等劉備反應過來時,曹操大軍已經到了宛城,劉備來不及抵抗,遂攜民渡江,向江陵撤退。

    江陵錢糧充沛,曹操害怕劉備佔據江陵,於是精選虎豹騎日夜追擊,在長坂追上劉備。這場奔襲戰,曹操打得很果斷,疾馳300裡後迅速投入戰鬥,一舉擊潰劉備部眾。這一仗,可以說劉備敗的很慘。但是,趙雲救出後主、張飛拒水斷橋,這兩人表現亮眼。

    拒水斷橋

    張飛很聰明,他知道自己一個人打不過那麼多的曹軍,就想到了一個疑兵之計。他派部下砍了樹枝,綁在馬尾巴上,然後在林中奔跑,揚起了漫天塵土,就好像有千軍萬馬一樣,其實他手下一共就幾十個人……

    然後,張飛一個人立於橋頭,頗有一夫當關的氣魄。

    曹操多疑,看到張飛身後塵土飛揚,張飛一個人有恃無恐的樣子,感覺這是張飛設的計謀,於是不敢前進。

    看到曹操不敢前進,張飛明白曹操心疑了,於是施展絕學獅子吼,在橋頭大喝,震得曹軍曹將腦袋嗡嗡的。在張飛的虛張聲勢下,曹操果斷撤退,張飛此舉,給劉備爭取了逃跑時間,也留下了自己威猛的形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隔代育兒影響孩子的家庭教育質量,你贊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