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葉落盡秋
-
2 # 棋棋成長記
此問題應該辯證看待。如今,很多家庭由於各種因素將孩子交給老人撫養和教育,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方面:1、老人有較多的經驗,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
2、祖孫的血緣關係,會本能地對孫輩產生慈愛之心。
3、老人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深厚的人生閱歷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資本和權威性。
不利因素有:1、容易形成溺愛。老人對孫輩疼愛過度,處處遷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還有一些老人因過度疼愛孩子而“護短”,致使孩子的弱點長期不能得到矯正。
2、思想觀念陳舊。許多老人缺乏開創性精神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還有一些老人因文化低、思想舊,無意識地給孩子傳授不少封建迷信的東西,無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難度。
3、造成孩子同齡人間社交技能缺乏。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之間的交流會有隔閡,而家庭成分缺失的孩子更傾向於沉默寡言。
-
3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隔代教育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家庭教育質量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非常確切的答案。現實中既有隔代教育把孩子教育的非常優秀的家庭,但更多的是隔代教育結果不盡如人意。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這造成這種巨大的反差的呢?
家庭教育的質量不取決於隔代教育或父母親力親為。家庭教育的結果和質量,不取決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實施,還是父母自己來實施,而是取決於實施者的家庭教育水平。而中國的現實是,多數上一輩的老人文化層次和受教育水平比新一代的父母要低很多,這就導致了多數家庭隔代教育結果的不盡如人意。而那一些長輩受教育層次比較高,家庭教育知識比較豐富的,恰恰就可以培養出比父母自己親力親為更優秀的孩子。
解決家庭教育問題,要放在提升全民的家庭教育水平上。中國人口眾多,社會比較複雜,很多的孩子沒法跟在父母身邊成長,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國家一方面儘量解決,讓孩子跟著父母就近上學,另一方面也要大力的開展全民家庭教育水平和素質的提升上,才能夠有效的提升中國的整體家庭教育水平。
所以,隔代教育並不是影響中國家庭教育的關鍵因素,而家庭教育實施者家庭教育知識匱乏,才是造成中國家庭教育質量整體水平不高的核心因素。
-
4 # 木南橋
贊同。一是爺爺輩的教育理念和現代社會相比相對落後的。爺爺輩的人由於受時代的影響,大多比較勤儉節約,但思想比較保守,缺乏創新思維。二是爺爺輩的人由於受自身身體心理生理的干擾,對孫子的教育往往更多的是讓他們吃好穿好玩好,特別怕孫子吃苦受傷,因此也就忽視了對孩子良好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三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爺爺輩的對孫子的教育往往更多的是深不得淺不得,不能培養出具有獨立個性的孩子。四是受其當代自媒體文化的影響,現在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完全聽爺爺輩的教導。
-
5 # 一米陽光Sunshine
誰帶不是問題,重要是帶的人素質,心態和精神面貌。
當今社會,尤其是職場媽媽,有上輩幫忙照看孩子,真心幫了個大忙。如果想避免由隔代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父母一定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與孩子有效相處,並且多主動學習,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
6 # 本顆奮鬥
解決隔代教育問題的方法
1、兩代人統一思想認識
由於出生與成長的環境和時代有著顯著的差異,兩代人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自然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比如,年輕一代可能更注重寶寶智力培養、個性發展,他們往往會更多地向寶寶傳遞知識,給他更多自由,讓他自由探索;而祖輩們則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會給寶寶更多的約束。在教育寶寶的事情上,兩代人要儘量平心靜氣多一些溝通,只有統一認識,才能避免在寶寶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這種分歧要挾父母或者祖輩,引發更多的問題。父母們最好儘量多向祖輩請教,多一些溫和的溝通,而祖輩們最好利用各種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
2、尋找合適的平衡點
祖輩在養育寶寶時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愛得適度。父輩也是如此,要權衡自由與規則之間的界限,不能給了自由而缺乏規則。否則,沒有規則的環境並不能幫助寶寶獲得更好的發展,相反,一個缺乏規則的環境反而會帶給寶寶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輩和父輩之間很容易爭搶寶寶的愛,出現親子嫉妒的現象。寶寶本質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依附於任何人。因此,無論祖輩還是父輩都要冷靜地看待寶寶,積極創造機會,讓寶寶有更多的機會盡可能多接觸家庭裡其他的成員,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3、承擔必要的責任
年輕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儘量多抽時間與寶寶在一起,不要以忙為藉口,把對寶寶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如果父母長期忽視寶寶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這種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影響,比如,寶寶可能變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環境和人群缺乏信任,並且,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他也可能出現更多的問題行為,讓父母頭痛不已。
-
7 # 芊悅育兒經
隔代教育確實是當今很多家庭的無奈之選,曾經網上有這樣一句話,能很好的表達出這一部分家庭對孩子的心聲:“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養不活你。”我們真的需要反思,隔代教育換來的是什麼呢?
首先,老人體力和精力不支, 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老人帶孩子,照顧孩子的吃飽穿暖、孩子生病會帶去看醫生,這些都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只是如果希望老人能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生活習慣,真的很難。而一旦孩子沒有養成生活上的好習慣,那他就一定會養成生活的壞習慣。比如:由於老人寵溺孩子,會在孩子想要動手幫忙做一些事的時候,老人會嫌棄孩子做不好而拒絕,甚至無微不至的包辦孩子的生活起居;或者老人因為體力不支,會為了阻止孩子出門到處亂跑自己跟不上,有擔心安全問題,會建議孩子去看電視或玩手機,導致孩子迷上無節制的電子產品,耽誤了學習或玩耍的時間。
其次,老人因為缺乏科學的育兒方法,導致孩子的學習力、情商等等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和培養。
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力都需要家長的刻意培養才能形成,而不是孩子大了就能自然形成的。有句話說的好:“我們無法將自己不會的教給孩子,除非學習。”老人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學習先進的科學育兒理念,有怎麼能幫我們培養好孩子的學習能力呢?孩子學習跟不上,對於貧困的家庭,想要在今後的激烈社會競爭中脫影而出,那真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再次,隔代教育,父母陪伴的缺失,親子關係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父母陪伴的缺失,孩子很可能會體會不到家得歸屬感,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也會有父母而轉移到老人身上。一個缺少父母關愛和陪伴的孩子,看到其他孩子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無形中就會感到內心裡有落差,會認為自己不重要、自我價值感低,很容易就形成了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就很容易早戀,在家裡得不到的關愛,他就很容易向外求。而他在小時候安全感得不到滿足,他將會用一生去追求安全感,也會因此衍生很多的心理問題和人際交往的矛盾衝突。
其實孩子的陪伴不是以時間為衡量的標準的,如果家長能給到孩子高品質的陪伴,每天半個小時的時間足矣。
-
8 # 數學teacher
個人的意見是贊同!隔代親,大家都懂的道理!
1.老人會溺愛孩子,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不僅不及時糾正,還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棒,導致孩子非常任性!
2.有些話,父母可以說,但是如果是老人說,可能孩子不聽,或者是不願意遵守!
3.老人隨著年齡的老去,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會越來越弱,在孩子教育上或許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
9 # 小花說心理
極其認真負責任的是說,影響。
孩子三歲之前需要的愛是父母的陪伴和愛,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他/她對父母的需要。
通俗的說,有沒有發現身邊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一輩子最愛的就是親手帶大他/她的重要他人,而不一定是生物學上的親生父母。
身邊有沒有一些朋友,一輩子跟父母不親暱,就是三歲之前與父母的長期分離。
心理學上說,親子養育,父母與孩子的分離,最多不能超過14天。請注意是最多。
至於你說的隔代養育,你覺得呢?孩子的創傷有多大,他/她不會表達不代表他/她不知道。
潛移默化進了潛意識,很多問題的,比如:語言發育,運動發育,心理發育,哎,養育孩子不是那麼容易的。
-
10 # 雪梅二姐
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特別慣孩子,這樣對孩子肯定是不好的,如果老人能做到不過分溺愛,該教育就教育應該沒問題
-
11 # 往事隨風1381386374110
不贊同,我姐和姐丈,沒念多少學,兒子也不怎麼聽話,孫女孫子生下就丟給我姐和姐夫帶,那我兩個侄孫女孫子全考上大學,天天就是我姐送兩小孫上學。
-
12 # 坑123zb
並不贊同,影響孩子家庭教育的從來都是整個家庭的氛圍決定的,並不是隔代育兒造成的,現在來看一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素質遠高於他們的爸媽,隔代育兒反而有好處。
-
13 # 開心坊41531
非常認真的告訴你,絕對會影響下一代。
孩子作為父母天然的連結,當然是由自己的親生父母帶。如果給爺爺奶奶長輩來帶,中間隔了一輩兒,孩子就失去和父母的連結了,長大以後他老是有父母沒有愛他這種缺憾,這根樹根和樹枝沒有連在一起一樣。這樣的孩子遲早是要枯萎的。此外老人帶孩子會溺愛,會寵愛,老人帶得多的孩子,大多是責任心不強,混世小魔王比較多。
-
14 # 瑜伽行者長弓
1、隔代養育的問題是很多媽媽糾結過的點,從心理學上說確實任何人無法替代母親的角色,長期母嬰分離會對孩子心理發育造成一定缺失,兒童心理學中有詳細講解,推薦李雪或孫瑞雪《愛與自由》同名書,都寫得很好,是親密育兒派媽媽們的啟蒙書,喜馬拉雅上也有音訊。
2、從教育理念上來說,大多數老人的教育方式太過傳統,學習能力也不及年輕人,日益開放及國際化的經濟環境,父母輩畢竟會相對落後些,不容易給孩子開放化的環境;
3、如果可以選擇,建議度過0-3歲敏感期再與孩子分開,太多心理學研究證明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底色塑造期,特別需要父母的引導和陪伴;
4、如果父母本身糾結焦慮且沒有精力財力,交給性情溫和的老人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畢竟再親的血緣關係也抵不過一顆投入且溫暖的心,愛,是孩子的養料,你沒有,就找一個可以給的人。
-
15 # 小雷人教書法
教育質量我覺得和哪一代人教育並沒有多大關係,真正決定一個孩子的教育質量的應該是教育者本身的修養問題。一個有著正確三觀的人教育出的一定是高質量的孩子,反之則不然。
我是做兒童美術教育的,接觸了太多太多的家長和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我就能夠明顯感覺到每個孩子的因為喜歡或者三觀都時刻被影響這。
教育的那個人或者家庭如果有著比較好的教育觀,他們的孩子一定的三觀一定是很好的。反之,當我發現這個孩子有某些方面的問題時,再去觀察他的家人或者家庭,就發現,問題的根本往往出現在大人身上,而並非孩子。孩子只是那個被影響者。
所以說,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不管是否隔代),只要我們是作為教育者本人,那麼我們就應該多學習,多總結,在實際行動上做好榜樣,和隔代教育無關。
-
16 # 雨媽育娃
我贊同這個觀點,孩子做錯事情,我家嫂子在批評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哭了,婆婆見了立馬把孫子抱在懷裡安慰,每次都這樣,孩子的壞毛病一直都改不過來。這件事一直都在我心裡留下很大的陰影,所以不管日子再苦再難,我都堅持自己帶孩子,正面管教,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擁有健康的價值觀。
-
17 # 歡顏773
隔代教育確實會影響到孩子,主要是爺爺奶奶們太溺愛了,總愛把孩子捧在手心裡,他(她)們帶出來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些自私,自大!
-
18 # 早教老師Jenny
贊同。
現在的社會,由於父母都比較忙,所以很多家庭由祖輩撫養。
一方面是減輕了父母的負擔,讓大人可以安心上班。
另一方面比起請保姆的各種不放心,祖輩對孫輩的疼愛,關心自不必說。所以隔代育兒值得肯定的方面並不少。
但是,我們知道,祖輩在教育孩子上面容易有以下方面不足:
一. 溺愛:以前我家住七樓時,我平時自己帶2歲的孩子下去玩,都是要求他走樓梯的,後來,有一天,孩子跟我說,平時不想跟媽媽出去,想叫爺爺帶他下去玩。原來,爺爺會揹他上七樓,有時想讓他自己走,只要撒一下嬌,老人馬上答應了。
還有新聞說到有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喜歡喝可樂,後來發展到不喝可樂就不吃飯,雖然父母知道不對,可是經常不在家,也管不了。結果這個孩子一口牙全沒了。
二. 只能負責吃飽穿暖,無法關注孩子心理活動。
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小孩不小心摔跤了,老人家趕緊扶著孩子,並且跺腳說:都是這地把你摔的,回頭爺爺(奶奶)打他。這樣就會給孩子感覺摔跤不是自己的原因。無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三. 包辦
衣來伸手,飯來裝口。很多家裡的小少爺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因為老人不捨得讓孩子做一點點家務,一來怕不乾淨,二來怕再收拾很麻煩。所以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孩子成績很好,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祖輩一般不捨得用孩子。
綜上,由於年輕人接受新事物多,而且現在不少學校都有父母學校,祖輩的觀念有一些已經過時,但又聽不見年輕人的勸告,也會造成孩子在父母面前一個樣,在爺爺奶奶面前一個樣,不同的教育觀,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所以我贊同隔代育兒影響孩子的家庭教育質量,如果有可能儘量讓父母其中一個人全職帶到3歲,等孩子上幼兒園很多問題就解決了。而且現在很多行業像微商都可以在家辦公。老人帶孩子也會力不從心,自己帶的話孩子會更親,也會把壓力變成動力。
-
19 # 尹漫
隔代不隔代的,咱先放一邊不說。
就說平輩人,跟你年齡相仿的兩個人,你們的觀念不同,那你們的想法可能也會不一樣。
對待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與處理方式也會不同。
其實我覺得隔代並沒有什麼。
只要觀念相同,大家的想法基本能達到一致,也可以能夠有效的很好的溝通,那基本沒什麼問題的。[靈光一閃]
-
20 # 三塊五毛錢的大餅臉
這是真的。
就比如今天我的寶寶便秘了,她才七個月,脾胃發育不良,吃了輔食,三天沒拉,今天一直使勁,每次使勁,拉一點點。便秘大家都知道,水喝少了或者蔬菜水果吃的少。我給婆婆說水喝少了。她說不吃鹽怎麼喝的下去水。我的觀點是我的寶寶一直母乳餵養不會使用奶瓶。所以喝水少。七個月額寶寶能吃鹽嗎?我和她吵了一架。
所以說真的很影響。老一輩育兒理念不適應現在了。
回覆列表
贊同,隔代教育會影響孩子的家庭教育質量。
現在有些年輕人迫於生活壓力,將孩子交給老人照顧。老人能發揮餘熱,年輕人能減輕負擔,看著兩全其美,那孩子怎麼辦?現在的孩子教育不止是吃飽穿暖那麼簡單了。
老人看孫子孫女,那是越看越喜歡,誰家的也不如自己的。自己的孫子孫女要是和別的小朋友發生了矛盾,老人心裡一定認為是對方的錯,因為他們的孫子孫女是不會犯錯的,他們可以無限地溺愛孩子。有人說我小時候父母從來都不會嬌慣我,那是你,不是你的孩子。所以老人教育孩子,多數都以順從孩子的意願為主。這樣就容易使孩子養成自私、驕橫的性格。
學習上就不用多說了。現在很多孩子課下都需要輔導的,很多老人沒有那麼強的能力,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
如果有一絲可能,我建議現在的父母還是要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和孩子一同成長,這樣最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長。如果實在沒有條件,也要多關心孩子的教育,多溝通,不要撒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