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粟葭堂
-
2 # 心快樂
我也是女兒,但是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從生活中看,倒不一定,現在的孩子大部分只管自己吃好,根本不顧及父母。自己能蹦躂動的時候,別太虧待自己,老了約幾個去養老院。
-
3 # 喜歡就珍惜
對這樣的問題我認為,現在是新的時代,男女都一樣,特別是現在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佔多數。男孩和女孩組建一個家庭,都關係到雙方的父母養老問題,因為現在的男孩女孩都打破了舊的傳統觀念,土老的黃曆不適應了。兩個孩子都有敬養雙方父母的責任。不過對雙方父母的養老,的確給兩個孩子增加了不少負擔。只要雙方父母經濟條件好的話,現在就可以上養老保險,等以後老了,幹不動了,有養老保險金,也能給兩個孩子減輕不少負擔。這樣兩個孩子就能更好的去敬養照顧雙方父母了。有女兒方面的家庭也不必擔心後怕了。
-
4 # 須臾成空
此言雖有一點道理,但過於偏激。
一則,現在是男女平等,年輕人家裡一般都是妻子當家,不象爺一輩大男子漢主義,老子說了算。尤其新時代以來,女方在經濟上基本自主,妻管炎比例頗高,只有女兒的家庭,父母反而好過的!
二則,現在獨生子女已成家庭主要結構,一家四個老人,女兒女婿不管也得管,幸福都是一個樣。
三則,一般男孩自顧自,心粗意寬,沒見幾個孝順了父母的?反觀女兒小棉襖,孝順的較多!
四則,是男是女,教育引導好都是父母的幸福,否則都幸福不了。
《紅樓夢》中說: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子誰見了!
-
5 # 天道若龍
這個話說得有點絕對。同樣應該從兩個方面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
一方面是從分析題目本身結構可以看出題目的表述形式與表達的內容之間不存在邏輯關係。A是題目中的前半句與後半句不構成對應的因果關係;B是孩子性別不是父母晚年幸福不幸福的決定因素。
另一方面是對題中涉及內容具體分析:
首先是現在的老年養老不止一種方式。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己過時了。依靠兒子養老只是其中一種方式;
其次,兒女都一樣。現在的社會,男女平等。婦女活躍在各種社會崗位,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人才。早已成為一支重要的力量。婦女的經濟獨立已經不再是問題。業已具有養護父母的能力;
再次,當下的父母晚年幸福不再是完全依賴兒女,而是更多依靠社會提供的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
最後社會現狀的大量事實證明,就是許多隻有女兒的家庭,父母晚年同樣的也會幸福度過的;
當然不排除也可能有例外。
所以才說題目中的這句話說的有點絕對。
-
6 # 薇薇唱情歌
我家就是隻有女兒的家庭,我並不覺得父母晚年不幸福,女兒兒子都是一樣的!
雖然我家是兩個女兒的家庭,但是我從小並沒有感覺到父母的重男輕女思想,雖然我爸爸偶爾會說一句,他這輩子沒有兒子這樣的話,只是他的感嘆,他的確沒有兒子
-
7 # 葉知秋leaf
父母晚年的幸福與子女是否孝順有一定關係,卻和子女的性別沒有關係。
父母晚年的幸福是什麼?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身體健康的晚年生活就是幸福。
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只要能盡到為人子女的責任,讓父母有所依靠,父母的晚年生活就不會很糟糕。
養兒防老已經是過去式了,盡孝道還分性別嗎?孝順的孩子不論是男是女,同樣會孝順。遇上了不孝子孫,兒子女兒又有什麼區別,都一樣指望不上。
陳舊的觀念裡充斥著男尊女卑的思想,總覺得男性擁有各種支配權,似乎有個兒子就有了底氣,可那也得兒子夠爭氣、有孝心才行。兒子要是不爭氣連自己都養活不起,又能拿什麼來養父母?兒子要是個軟柿子,萬事都聽老婆的,老婆容不下公婆,老人的日子能好過?兒子要是沒孝心,金山銀山自己霸著,又跟父母有半毛錢關係?
兒子不孝讓父母晚年不幸的例子比比皆是,父母辛勞一輩子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供他讀書,為他的工作四處奔走,掏出棺材本買車買房給他娶媳婦,婚後再任勞任怨幫忙帶孩子,結果沒換來一句好話,反而被當做是應該的。父母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爸媽”叫的還比較甜,榨乾了父母后就分家過日子,人家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老倆口被隔離在外悽悽慘慘。
對父母不管不問的兒子雖然可氣,給父母帶來災難天生討債鬼屬性的兒子卻更是可惡。三天兩頭問父母要錢,動不動就對父母動粗的兒子新聞上不也常常出現嗎?甚至還有對父母起了殺心的孽子,可憐父母傾其所有卻換來血淋淋的回報。養子如此不如不養,攤上這樣的兒子何來晚年幸福,簡直是人生噩夢。
女兒雖然天生柔弱,可女性天生骨子裡自帶溫柔善良,在孝敬父母方面,女兒不會比兒子做得差,甚至做得更好。
命中註定會享受子女福氣的,自然會有孝心滿滿的好兒女承歡膝下,這和父母的教育培養、子女的生長環境、生活經歷都有一定關係,卻和子女的性別關係不大。
有好兒子是福氣,有好女兒也是福氣。
孝敬父母方面,兒子能做到的事,女兒也能做到,甚至女兒有時候會更細心周到。為人父母想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應該在子女降生那一刻起就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培養一個身心健康、品行正直、積極樂觀、有責任有擔當、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孩子遠比只擁有一個性別為男的兒子強。
孝順的孩子與不孝的孩子都不是天生的,與其指望生一個兒子養老不如培養一個孝順的好孩子來得牢靠。子女的品性往往能反映出一個家庭存在的問題,最初的掌控權其實是在父母身上的,最後演變成無法收拾的局面,父母其實也應該反思,在漫長的養育之路上或許早就邁錯了步子。
有好兒子或者好女兒都是福氣,但老人的晚年幸福也不單單隻靠兒女孝順,把一切都賭在兒女身上也是不對的。老年人也應該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操勞了一輩子,到了晚年更應該好好享受生活,要走出去融入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去尋找除了兒女之外的精神寄託。
有些老人一輩子無兒無女,他們的晚年生活照樣充滿了精彩。所以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活法,靠別人不如靠自己,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讓自己擁有獨立生活的勇氣和能力,這樣就無懼老去。
-
8 # 表情姐愛生活
在我們國家很早以來就有這樣一個觀念:養兒防老。這一觀點在人們的思想中紮根也是比較深的。老有所依是所有父母的期盼。現在的獨生子女也比較多,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也並不在少數。只有女兒的家庭,晚年生活真的會幸福嗎?面對這個問題,可謂是眾說紛紜,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說辭,而且都覺得自己說的非常有道理。
“只有一個閨女,那肯定是幸福呀。不用為了兒子結婚生孩子憂愁,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彩禮和房子車子問題。生個女兒比較省心,生個兒子,那可是要一輩子操心,如果時間能重來,我就要生個女孩。”
有一部分人是非常想要女兒的,他們認為生個女兒比較省心,而且也不用那麼大的經濟壓力。將來女兒出嫁,彩禮錢房子和車子都不用自己操心,還能有個小棉襖為自己養老送終,那可真的是再幸福不過了。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們家姊妹六個沒有男孩, 以前被別人看不起,沒少遭白眼。當我們長大成人之後就不一樣了,不僅會幫媽媽做家務,而且還誰經常噓寒問暖,即使工作了也會經常打電話。經常回家看父母。鄰居羨慕得不了,又改口說:真是養了六個孝順的女兒,這輩子值了。
然而隨著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了,我們姊妹幾個又要工作還要照顧孩子,還要照顧公公婆婆慢慢的回家的時間越來越少,慢慢的父母卻沒有了幸福感,別人說得好聽,但是與現實真實情況又有了很多的差距,很多時候, 老兩口坐在院子裡,一坐就是一整天,相互間也說不上幾句話。
雖然我們姊妹幾個會經常給他們買東西,但是對他們老兩口來說,吃的穿的都不缺,就缺少點心理的安慰,那就是希望經常看看女兒們,回味一下以前的那種歡樂的氛圍。
以前我們也接他們去小住一段時間,但他們覺得會給我們帶去很多的麻煩,尤其自己又是農村人,多有不便,在以後我們接他們時,就拒絕了,只給我們說,常回家看看就好。
有一年我回家看父母鄰居告訴我一件事讓我心酸的不行。鄰居告訴我父親經常說:“生個女兒又有什麼好的?過年過節,家裡連個人都沒有,就算是我們現在生病了,如果不打電話告訴她們,指不定人沒了,都沒人發現呢。”我聽到這話,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突然發現,生個閨女好像也不是自己想的那麼好。
後來我們姊妹幾個商量好經常回家看看父母,還好我們都沒有遠嫁,姊妹幾個可以互相有個照應,替換著回家看看父母,前幾年老父親去世了,我們姊妹商量好把老媽接到小妹妹家,因為小妹家小孩在外地當兵比較清靜。
其實當年生女兒的老年人,現在有些老人反應,自己已經開始慢慢的後悔了,後悔的理由也是出奇的相同,大致就是以下三點。
1.女兒終究要嫁走,老人晚年太孤單
生個女兒,將來女兒終究是要嫁給別人的,是要離開自己父母的家庭遠走他鄉的。
一開始的時候,小棉襖沒有出嫁,家裡還是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可是等到小棉襖嫁走的時候,家裡突然變得冷清起來,沒有了小棉襖在旁邊說說笑笑,老人的晚年生活會變得非常孤單。
畢竟女兒不能常年住在自己孃家,陪伴自己的父母。
2.女婿終究非親兒,養老問題惹人愁
如果生了兒子,那麼養老問題,兒子是會負一部分責任的,但如果是生個女孩,養老問題就會變得複雜很多。
女婿有自己的父母,如果還要照顧自己的岳父岳母,很有可能導致女婿心裡面的不平衡,女婿終究不是親生兒子,養老問題也是惹人愁。
3.擔心女兒受欺負,女兒遠嫁太“折磨”
如果是生個女兒,雖然經濟壓力減小了,平時女兒也比較聽話,比較省心,但是還得時時刻刻擔心女兒的幸福
自己從小養大的寶貝女兒,最終要讓別人“接走”,這又讓父母如何放心地下。每天在家中,不自覺的就會擔心女兒是否委屈,操心的事情其實並不少。
中國老人最怕的就是精神上的空虛。不過話也說回來,生女兒從小養到大確實是比較省心,但女兒出嫁以後父母也擔心會受到婆家的欺負,生個小男孩,經濟壓力確實是比較大,為了兒子,也是要操一輩子的心。不過現在有些家庭兒子結婚以後分家獨居的更是佔大多數。就算是有兒子的父母老了以後同樣會進養老院。不管是生男孩也好,生女孩也罷,以一切隨緣的態度來面對,不帶有任何目的性的期盼孩子的性別。父母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孩子長大以後心裡能裝得下父母孝順父母,走到哪裡都是值得的,若是從小沒有教養。就算生再多的兒子老了以後還是有可能會進養老院。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樹立正確的生子觀。只要家長自己能夠把孩子教育得當,無論是生男孩還是生女孩,孩子都會十分孝順,也會優秀成才的。
-
9 # 昕宇0712
你說的那是過去!我認為現在的女兒,一般的都是媽媽的小棉襖,有女兒是當爹媽的福氣!在醫院裡照顧老年父母的大多都是女兒多!我相信晚年肯定也錯不了!
-
10 # 情感呢喃
只有女兒的家庭,父母晚年不會幸福?
這句話沒有任何的道理,事實卻是相反的,有女兒的家庭,父母晚年會更幸福。首先我說這話並不是因為我有女兒,相反,我沒有女兒,我有兒子,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我的身邊有很多真實的案例,並且不只一個。
有人說養兒防老,如果我們這麼認為,並且一直是這麼期待的話我想會讓很多人失望的,有太多的案例證明,生兒子不但不會防老,而且有可能會變成啃老。很多獨生子女,家裡只有一個兒子的,從小嬌生慣養,可是,在他的心裡,會認為這是父母應該做的,這是他們的義務,他們有義務無條件的去幫助他。很多老人的老年生活其實過的並不幸福,甚至老了還要為孩子的事操心。
而相反的是,家裡有女孩子的,父母老了反而會加倍的照顧,女人的心思總是細膩的,他們不像男孩子不懂得照顧人,不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
所以,在養老的問題上,有女孩子的家庭是佔優勢的,我這麼說並不是說生兒子不好,只是說相對於男孩子來說,女孩子更懂得去照顧人。
當然了,不管是生男孩子還是生女孩子,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好孩子,希望孩子自己過的更好,等我們老了,也並不希望成為孩子的累贅,作為子女的我們,也應該多去想想老人的感受,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最後,也希望全天下的老人都能夠身體健康,平行安安,安享晚年。
-
11 # 小貓心靈屋
兒子女兒都一樣,孩子教育的好,人品也好都會受益,女兒會懷胎十月,更能理解父母的辛苦,會更孝順,反之兒子陪伴在身邊,沒孝心啃老更令人頭痛
-
12 # 上善若水127260441
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覺得這是傳統的重男輕女的老觀念在作怪。
當然了,在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裡邊,養兒防老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也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
在傳統的老觀念裡邊,兒子是自家人,兒媳也是自家人,而女兒一旦嫁出去了,便冠了別人家的姓氏,成了外人。人老了的時候,和兒子一起生活,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日子苦些累些,也是看到了家族的傳承,認為這一生是成功的,有成就的。而一旦沒有兒子,生活在女兒家,就算生活再富裕,女兒女婿再孝順,也會覺得自己是別人家裡的客人,是無根的漂萍,自己的人生極為不圓滿,甚至沒臉去見祖先。
這種思想實在太可怕了,現在的年輕人根本無法理解。從情感上講,都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和付出是一樣的,孩子對父母的愛和回報當然也是相同的。從法律上講,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享受了同樣的權利,就應該盡同樣的義務。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事。
隨著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民綜合素質的提升,這種重男輕女的老觀念已逐漸淡去。尤其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讓無數人真切實際地看到了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在年老的時候生活在女兒家同樣幸福快樂!
事實證明,無論兒子女兒,只要你把他(她)培養的足夠優秀,他(她)都是你光耀門楣的驕傲,都是你人生最大的成就,都是你的幸福!
做過父母就會知道: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看見自己的孩子們都快樂幸福的生活!
-
13 # 六月麥田Y
“養兒防老”也是舊式的養老觀念,人一旦進入老年就會漸漸失去勞動能力,只能依靠後代來為自己養老。封建時期,如果就謀生能力來說,男性確實優於女性,兒子越多,養老也就越有保障,父母的幸福感也就越強。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社會,那些封建觀念早就過時了,男女平等,男性和女性有同等受教育的權利。巾幗不讓鬚眉,各行各業各類女性精英層出不窮,女性和男性擁有著相同的謀生能力,相對於男性的粗獷豪放,女性在生活中更柔韌細膩一些,能從細節上更體貼和關心父母。
現在的父母到了晚年,也因為社會保障制度的愈加完善,在經濟上已經不怎麼依靠子女了。父母晚年的幸福,與子女的性別毫無關係,衣食無憂,子女孝順,才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
14 # 晴天小琴
我覺得父母的晚年生活與子女是否孝順才有關係,跟子女的性別沒有關係。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只要盡到為人子女的責任,讓父母有所依靠,父母的晚年生活就不會糟糕。就拿我的家人來說吧,我的爸媽就我和我妹兩個女兒,然後我覺得他們現在過得也挺瀟灑的,沒有那麼多憂心煩惱的事。那我老公這邊,我公公婆婆他們就是兩個兒子,然後也是操碎了心,不過好歹現在兩個兒子都結婚了,但是呢,他們還是在外面拼命的工作。主要是也是因為兒子能力沒有多大吧,也是挺讓父母受累的。
-
15 # 媛寶媽媽生活錄
只有女兒的家庭,晚年生活真的會幸福嗎?面對這個問題,可謂是眾說紛紜,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說辭,而且都覺得自己說的非常有道理。
“只有一個閨女,那肯定是幸福呀。不用為了兒子結婚生孩子憂愁,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彩禮和房子車子問題。生個女兒比較省心,生個兒子,那可是要一輩子操心,我媽媽生兩女兒,我自己也生兩女兒,覺得挺好,兩個小棉襖。”
-
16 # 木林森說情感
父母晚年會不會幸福,跟是不是隻有女兒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取決於父母當初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投入了多少。
一.只有女兒的家庭,父母晚年也可以過得很幸福。
同事張姐,父親是基層公務員,母親是小學老師,都很和藹可親,家裡還有個妹妹。她們姐妹倆大學畢業後都留在了父母所在的小城市工作、成家。我們這個地方屬於三四線的小縣城,城市不大,開車繞著整個市裡轉差不多2個小時能繞完。所以,他們姐妹倆和父母的家離得都很近,開車也就10來分鐘。母親退休後在家,擔心她們單位食堂飯菜不好,會經常提前做好中午飯,讓她們回去吃飯。週末更是早早做好準備,讓她們帶著老公孩子去家裡吃飯。
而她們姐倆和老公們也特別的孝順,沒事了就過去幫忙幹家務,一起做飯,收拾屋子,陪著老人聊天,有時間了帶著去附近旅遊,平時要換季了總會記著提前給買新衣服,逢年過節的經常給老人們零花錢。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的,特別幸福溫暖。老兩口的日子過得特別舒心,幸福。
所以,只有女兒的家庭,父母晚年也可以過得很幸福。
二.有兒子的家庭,父母晚年也可能很淒涼。
老家村裡的鄰居王大媽老兩口,今年60多了,沒有退休金也沒有多少積蓄,現在歲數越來越大了,只能靠打點零工勉強維持生活。家裡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只有二兒子上了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外省,另外兩個兒子因為上學少都留在了村裡,但是都跟王大媽老兩口分開住,單過自己的小日子了。
那兩個兒子,總藉口說當初老兩口供老二上大學花家裡的錢了,他們倆沒讀多少書,也沒花家裡多少錢,所以現在他們的養老問題應該找老二,一直拒絕給老兩口養老。平時從來不過問老兩口的日常生活,逢年過節的更不會回家來看望,更別說以後指望他們來照顧了。二兒子倒是孝順,工作後一直會定期的給家裡打錢回去,剛開始那幾年也提出過讓老兩口過去跟他們一起生活,他們也去老二的家裡看過一次,家裡很小,勉強夠他們一家三口住。老兩口也明白,這個兒子雖然在外面工作,可是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壓力,這個兒子也不容易呀,他們心理也過意不去,平時總是省吃儉用,將二兒子寄回來的錢大部分攢到年底,然後想各種辦法又給了二兒子的孩子。
所以,有兒子的家庭,父母晚年也可能很淒涼。
三.父母晚年的幸福取決於當初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投入了多少。
父母的晚年幸福最大的決定因素是當初對子女的教育投入了多少,尤其是家庭教育投入了多少。
人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個時期的教育是特別關鍵的。這個階段父母如果能夠做到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會孩子處理好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後最後沒有達到所謂的功成名就,相信他們也會孝順善待自己的父母,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
所以,父母晚年的幸福取決於當初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投入了多少。
因此,父母晚年會不會幸福,跟是不是隻有女兒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取決於父母當初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投入了多少。
-
17 # 蓬蓽夕陽
對於這是題目的質疑我不認可。老人晚年幸福與否不取決於贍養者是兒子還是女兒,而是取決於贍養者的孝心如何。孝心強的贍養義務盡的周到仔細認真,老人就幸福;孝心差的贍養義務盡不到位,甚至不盡贍養義務,則老人就要遭罪!
-
18 # 瞎逼缽羅
八零後應該不會有這種感覺吧!老一輩的傳統都是生兒防老的,沒辦法讓他們改變的,只有行動能改變他們的,對父母好點,
-
19 # 辣妹小龍蝦
眾所周知,老一輩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沒生兒子就是一個遺憾,因為他們覺得養女不防老,不能傳宗接代等古板想法;我們家裡經常幾姐妹老表堂姐什麼的也經常會因為生男生女,只有女兒的老一輩,只有兒子的老一輩來進行比較;
就拿身邊的人說,我家對面一對老夫妻,七十多歲,生了4個女兒,老頭年輕是赤腳醫生,後來來鎮上開了個小診所,四個女兒,除了老二做了老師,其他三個都是和他學醫,學打針護理,簡單的看病開藥,四個女婿都是他挑選的,老大女婿搞研究、老二女婿老師(現在學校領導了)、老三女婿海軍軍官(現在上海)、老四女婿高中老師,老四女婿老頭子最瞧不上,因為只有他混的不好,總說花了他多少多少錢,其他三個總給他送錢送水果,逢人說錢花不完、水果堆那爛了吃不贏,這個女兒家住幾個月,那個女兒家玩幾個月,都知道老頭骨子裡非常希望有個兒子,至於他幸不幸福我不知道,但至少他很滿足他現在的一切,如果他有個兒子,他那幾個女兒肯定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生活,可能會把大部分金錢和精力放到他兒子身上了,種種可能,至少他們現在生活衣食無憂、不用處理婆媳關係、女兒女婿都很孝順!
我們一條街另一戶人家,老夫妻六十多歲,年輕時開飯館做了幾十年,掙了不少錢,兩個兒子,現在都四十歲的樣子,大兒子送出去當兵回來花了不少錢搞了個單位,二兒子大學畢業後面開出租車(現在不知道做什麼),娶媳婦市裡買房都是老頭老太太掏錢,然後帶孫子孫女,關鍵是後來,老大吸毒、老二賭博,現在好像都戒了沒聽說了!
這就是典型的只有女兒、只有兒子的家庭。其實,兒子、女兒只有教育的好、孝順都一樣,無論男孩、女孩,孩子大了總有一天要走出社會,不可能天天圍在父母身邊。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沒生兒子就是一個遺憾,因為他們覺得“養女不防老”,但事實證明,只要家長教育的好,女兒也能像兒子一樣孝順,一樣能夠給你養老。畢竟倘若兒子是個“混不吝”、是個“啃老族”,還指不定誰給誰養老呢。只要教育的好,只有女兒的家庭,父母一樣很幸福!
-
20 # 悅讀吧辛哥陪你
這個不一定,只有男孩的家庭,父母晚年就一定幸福嗎?父母晚年幸福與否和只有男孩女孩,沒有一毛錢的關係。這要看你遇到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境遇。
回覆列表
有人說“只有女兒的家庭,父母晚年不會幸福”對此你怎麼看?
這是一個比較偏激的看法。
舊時候的封建思想是“重男輕女”,認為養兒才能防老,女兒遲早會嫁出去的,只有兒子才能自始至終成為家裡的頂樑柱。
但現實呈現出來的現象則是女兒對父母大多數是很孝順的。
俗話說女兒是貼心小棉襖,不僅僅對於父親來說是這樣,對於母親亦然。
如今女性地位越來越高,在家庭中,許多男同胞都是聽女同胞的,所以女兒女婿也會更加孝敬父母。
再加上教育的提升,女性文化水平也越來越高,自然懂得百善孝為先。
所以說只有女兒的家庭,父母的晚年不會幸福這個言論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