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鄉壩生活

    涼芋簡稱:四川涼山州馬鈴薯它的種植技術很苛刻①土地的選擇:選擇不易積水、肥力中上、前作非茄科作物的沙壤土種植為佳,忌連作。

    ②播期選擇:盆州丘陵山區1月下旬播種為宜,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區2月上旬至3月上旬播種為宜。

    ④施肥:施肥以底肥為主,底肥一般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2000公斤,複合肥(n\p\k:15:15:15)50~80公斤,苗期追施尿素5~7.5公斤。

    ⑤田間管理:出苗後及時中耕除草,理溝培土,現蕾至花期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達到深溝、高廂、土厚,溝溝相通,以利排水。

    ⑥適時防治病蟲害:根據田間情況,可噴施藥劑防治病蟲害2~3次。

  • 2 # 象山縣現偉海鮮

    涼芋的的別稱就是我們日常說的涼薯,想要讓涼薯高產需要您注意以下栽培涼薯的要點;如播期選擇、整地直播、苗期管理、立柱整枝、中耕培土、打頂抹芽、抗旱排澇、根據適合的季節時間去採收,正常在種植後 4~5 個月就可以採收了!以下詳細為您介紹:

    一:播期選擇

    涼薯喜高溫,但芽苗怕凍,若未選擇最佳播種期會造成爛種死苗,一般要求平均氣溫達 12℃以上搶晴播種。 

    二:整地直播

    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質疏鬆肥沃的砂壤土栽培。種植前 1 個月施足有機肥,667m2施雞糞1500~2000kg 或 菜 籽 餅 肥 250~300kg 以 及 復 合 肥50kg。用旋耕機或犁耙翻耕 2 次,使基肥較快腐熟,達到土壤細碎土肥均勻,經 20 多天後開始做 1.2m 寬畦,畦面成梯形,畦溝寬 20cm 、溝深 15cm 左右。在雨過後或澆水後使土壤達到溼潤狀態再蓋膜、壓膜,以提高地溫 。 播 種 採 用 直 播 法 , 每 畦 播 8 行 , 株 距15~16cm 。

    667m2 栽 8000~9000 株。為了提早上市可進行催芽,用溫水浸種 ~6h,25~28℃催芽,每天用溫水沖洗 1 遍以免爛種,待 50% 以上種子露白即可直播。為了提高播種工效又可控制規格,菜農一般用打穴器打穴進行播種,每穴放 1 粒種芽,再覆薄土。 

    三:苗期管理

    如何使涼薯苗達到早、全、齊、壯,是實現涼薯高產豐收的關鍵。主要問題是控制好田間土壤溼度,過幹易受凍,過溼易爛種。同時做到查苗補蔸,確保實現一次全苗。當苗高 10cm 時輕施苗肥,一般結合苗期中耕除草進行,在涼薯株邊開小條溝,667m2 施硫酸鉀型三元複合肥 15~20kg,施後覆土,結合培土保蔸促根促早發。涼薯生長全過程因其抗性強無需治蟲防病。 

    四:立柱整枝

    涼薯開始拉蔓時應立柱,柱高 1.2m 左右,柱材用小山竹或棉杆。當藤蔓長至 15~20cm 時每 1~2 株插

    1支小山竹或棉杆,搭成人字架,再用小尼龍絲繩把人字架連結成直線,以免今後大風吹倒。同時人為將主蔓右旋轉繞在小山竹或棉杆上任其攀緣上架,並剪掉側蔓。 

    五:中耕培土

    涼薯在立柱前,應進行中耕除草,立柱後約在 6 月上旬可重施 1 次塊根膨大肥,667m2施硫酸鉀型三元複合肥 25~30kg,雨後或灌溉時撒施於涼薯株間,同時拔除雜草後培土 1 次。 

    六:打頂抹芽

    在涼薯生長過程中,要經過 2~3 次抹腋芽,同時必須打掉花芽,有利於減少養分消耗。當蔓長到 1.1~1.2m高時,就應對主蔓進行打頂,控制地上部生長,使營養集中供應地下塊根生長,達到早熟高產。 

    七:抗旱排澇

    認真做好後期水分管理,土壤發白時必須抗旱,否則影響塊根膨大。早上或傍晚灌半溝水,嚴禁漫灌。如遇下大雨應及時排水,若出現田中漬水,易導致涼薯皮色成褐色或爛塊根,影響商品產量、品質及效益。 

    八:適時採收

    因涼薯屬地膜覆蓋栽培,一般早熟栽培涼薯都是有搶佔市場的目的,因此,種後 4~5 個月即可先後採收,比常規露地栽培提前上市,獲得高效益。根據市場行情,一般在涼薯單個重量達到 450~500g進行採收。如果市場行情差時,可晚些上市。

    在生產過程中,經過調查發現,做好苗期促長及中後期的調控是涼薯豐收高產的關鍵,涼薯栽培中施用有機肥,要根據莖塊作物生長特點使用“前促、中控、後轉”技術,誘導塊莖微器官早形成,即前期促進植株營養生長,加強植株抵抗力,中期控制植株的徒長,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後期補充營養,使結澱粉重量增加,可明顯提高薯塊質量。嚴格按技術規程操作,作物都會增產 30% 以上。 

    希望以上對您有幫助,根據以上原來方法去栽培,加油!

  • 3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 芋頭別稱青芋、芋艿、毛芋等,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芋的地下肉質球莖,原產於印度,後由東南亞、華南地區及日本等地引進,中國以珠江流域及臺灣省種植最多,長江流域次之,其他省市也有種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芋頭高產種植技術吧!

    芋頭別稱青芋、芋艿、毛芋等,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芋的地下肉質球莖,原產於印度,後由東南亞、華南地區及日本等地引進,中國以珠江流域及臺灣省種植最多,長江流域次之,其他省市也有種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芋頭高產種植技術吧!

    芋頭的種植條件

    1、溫度:芋頭需要高溫多溼的環境條件,晝夜溫差較大有利於球莖的形成,球莖形成期白天28~30℃、夜間18~20℃最適宜。

    2、水分:芋頭無論是水芋或是旱芋都喜歡溼潤的自然環境條件,旱芋生長期要求土壤溼潤,水芋生長期要求有一定水層。

    3、光照:芋頭較耐弱光,對光照強度要求不是很嚴格,在散射光下生長良好,球莖的形成和膨大要求短日照條件。

    4、土壤:水芋需選擇水田、低窪地或水溝栽培。旱芋雖可在旱地生長,但仍保持沼澤植物的生態型,宜選擇潮溼地帶種植。

    芋頭的品種選擇

    1、紅芽芋:紅芽芋株高90~100釐米,葉片闊卵形,葉柄淡紫色。母芋較大,近圓形,每株子芋7~10個,子芋肥大,皮厚,褐色,肉白色,芽鮮紅色,單株產量0.85~1公斤。含澱粉較多,品質優。鮮芋食用,也可乾製。中熟。生長期210~240天,種植期2~3月,9~10月採收,畝產1500~1700公斤。

    2、白芽芋:白芽芋的發芽為白色,葉柄為綠色,葉脈淺綠色,葉柄黃綠色,近葉處稍帶紫暈。母芋圓球形或橢圓形,稍彎,子芋橢圓形或長圓形,頂芽黃白色,每株結子芋15~20個。單株產量500~750克,球莖含水分較多,肉質細品質好,較早熟耐儲藏。畝產1250公斤,高產可達1500公斤以上。

    3、九頭芋:九頭芋株高80~90釐米。葉片闊卵形,葉柄綠色。母芋與子芋叢生,子芋稍多,球莖倒卵形,褐色,肉白色。單株產量1.5公斤,肉質滑,味淡。蔬食和曬乾作藥用。晚熟,生長期270~300天。種植期2~3月,11~12月採收,畝產2500~3000公斤。九頭芋的口味略優於白芋、紅芋。

    4、檳榔芋:檳榔芋株高80~150釐米。葉片闊卵形,葉柄從下至上由綠逐漸過渡為咖啡紅,直至葉芯。球莖長橢圓形,深褐色,肉白色,有咖啡色斑紋。單株產量2.5~3公斤。耐溼性較其他品種差,耐貯性較好。晚熟,生長期240~280天。種植期2~3月,11月至翌年1月收穫,畝產3000公斤左右。

    芋頭的種植技術

    1、整地施肥:芋頭對土壤適應性廣,以肥沃深厚、保水力強的粘質土為宜。地整好後按80~100釐米行距開溝,溝寬50釐米,深35釐米,然後進行溝內施肥。芋頭需肥量大,生長期長,首先要施足底肥,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公斤、48%硫酸鉀複合肥60公斤,按行距開溝施入。

    2、播種方法:選無病蟲、無傷口的種芋攤曬3~4天后密排於室內,上蓋8~10釐米厚的溼沙催芽,室溫保持在20~25℃。20~30天后芽長3~4釐米、5釐米地溫穩定在10℃時栽植。在畦上開兩條排種溝,溝距30釐米、深7釐米,溝中澆足水後排種芋,株距33~40釐米,每畝4500~5000株。

    3、澆水管理:芋頭出苗前不澆水,中後期保持土壤溼潤,雨季注意排水。出苗後80天,結合澆水在植株旁邊打孔施肥。芋頭忌土壤乾燥,遇旱則黃葉、枯葉,但土壤過溼積水也不利根系生長。苗期應使土壤底墒足,切忌就澆水。幼苗期土壤見幹見溼,遇雨則應注意排水。

    4、中耕培土:芋頭幼苗期結合追肥要進行中耕滅草暖地,幼苗結束時中耕並使栽培溝成為平地,以後以20來天培土一次,厚7釐米,共兩次。培土的目的在於抑制子芋、孫芋的頂芽萌發及生長,減少養分消耗,使芋頭充分膨大和發生大量不定根,增加植株的抗旱能力。

    5、適時採收:芋頭成熟後要及時採收,長江流域早播的早熟品種多在9月上旬到10月上旬採收,遲播的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採收,中晚熟品種多在9月底到11月上旬採收。因市場需要可以適當提前或延遲採收,但是一般應在重霜前收完,以防止芋頭受凍害。

    6、留種方法:芋頭選生長整齊一致的豐產地留種,並選擇具有該品種特徵的植株作種株,留種球莖應到地上部分枯黃,子芋已充分長足時的晴天採收。種芋大小與型別有關,屬於多子芋類以25~50克為宜,最小也應在15克以上,屬於魁芋型別應在25克以上。

    芋頭的病蟲防治

    1、芋疫病:以防為主,發病前於5月中旬開始用藥,可選用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錳鋅,分別加入疫霜靈、甲霜靈、安克等交替使用,7~10天噴一次。施藥時應掌握好天氣,選擇雨前噴藥,同時噴灑藥液要均勻,葉背、葉面、葉柄都要噴到。

    2、軟腐病:加強肥水管理,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帶走,同時在病穴周圍撒石灰。可用農用鏈黴素、百菌清灌根,施用時可在施肥前、培土後、割仔芋後各施一次。同時在常年發病重的地域每次用藥都應加農用鏈黴素,嚴防地下害蟲及控制水分。

    3、芋汙班病:芋汙班病可用百菌清、甲基硫菌靈於發病初期開始防治,隔7~10天再噴施一次。

    4、蚜蟲:蚜蟲以成蟲、若蟲在葉背或嫩葉上吸汁液,可用樂果、吡蟲啉類農藥噴殺。

    5、斜紋夜蛾:一般用功夫或樂斯本、吡蟲啉、銳勁特在幼蟲3齡前噴殺。

    6、地下害蟲:結合兩次施重肥可選用辛硫磷、米樂爾或敵百蟲進行防治。

    7、紅蜘蛛:噴施1500倍的久效磷或800倍40%氧化樂果或800倍三氯殺蟎醇。

  • 4 # 農人趙來福

    首先,講一下適宜涼芋生長的條件!

    (1)涼芋對溫度的要求!

    涼芋為喜溫喜光的一種蔬菜,在其生長期對溫度的要求較高,一般在發芽期的時候,就要求溫度在三十度左右,地上部分及開花結莢期適宜的溫度要在為二十七度左右,但是其塊根的生長髮育對溫度的適應性就比較廣泛了,可在較低溫度條件下膨大生長,也可在高溫條件中茁壯成長,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溫度低於十五度時,它的生長髮育才會受抑制。

    (2)涼芋對土壤的要求!

    涼芋作為塊根類植物對土壤的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只有在適宜的土壤條件下,方能獲得高產與優質的果實,涼芋喜歡生長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裡,不適於在黏重、通透條件較差的土壤上種植,由於涼芋的根系強大且吸收力很強,所以較耐乾旱。

    (3)涼芋對水肥的要求!

    涼芋對水分的要求和其他平常種植的蔬菜差不多,一般要在出苗前澆少量水一次,讓土壤保持百分之六十的溼潤度助其出苗,在出苗後可以追施淡肥水一次,促進生長,之後每隔半個月再施肥水一次,直到涼芋開花,在涼芋的開花期是不需要澆水的,需要施複合磷鉀肥加微量元素肥輔助轉為生殖生長,但是在膨大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來保持根含水量和運輸葉製造的養分,所以只要土壤出現乾燥的情況,就要馬上澆水。

    其次講一下,涼芋高產所要具備的條件!

    (1)涼芋高產對土壤的選擇!

    由於涼芋的食用部分是其地下的塊根,所以最好是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乾燥的沙質壤土為種植好,因為這樣的土質適合涼芋塊根的膨大生長,如果種植在土層淺薄,沙粒過大或者粘性土壤中,會為涼芋的塊根生長帶來阻力,出現果實畸形或者長不大的現象。

    (2)涼芋高產對肥料的需求!

    要想涼芋高產就要精細整地,施足基肥,在前茬收穫後,要深耕土地三十釐米以上,每畝施入草木灰六百公斤,豬糞一千二百公斤,在播種前二十天左右將土塊打碎耙平,做成行距一米二的高畦,畦溝要深二十五釐米左右,方便日後的灌溉與排水。

    (3)涼芋高產對播種時間的要求!

    由於涼芋的生長週期比較長,所以北方地區應儘早播種,播種時行株距要間隔在三十釐米以上,每穴播種子3粒,播種後再蓋上草木灰,每畝用種量約為2.5公斤左右,由於涼芋種子種皮堅實,所以播種前要用30℃的溫水浸泡3小時以上,然後置於二十七度左右的溫度下催芽,待芽初出時即可進行播種。

    (4)涼芋的高產要注重間苗的及時與施肥的合理!

    在涼芋出苗後要及時的進行間苗,合理施肥,涼芋種植後大約在15天左右開始出苗,在第一對基生葉出現後就要進行間苗、補苗,每穴留苗1~2株,最後定苗1株,苗期要及時鬆土除草和追肥,每松一次土,澆一次人糞尿,促其早發,在塊根膨大期要重施一次追肥,如遇天旱,要注意及時的澆水。

    (5)想要涼芋高產要及時的整枝,搭架!

    當涼芋苗長到30釐米高時,就要準備搭架了,將相鄰的涼芋苗紮在一起讓藤慢慢的開始爬架,當藤蔓長到1米多高時就要把頂打掉,以免消耗養分,而且每節出現的側枝和花序也要及時的摘除,只保留葉片,以進行光合作用,否則會影響涼芋塊根的膨大,降低產量及品質。

    (6)涼芋高產離不開適時的採收!

    涼芋播種大約4個月後,塊根便已膨大,此刻也可以進行採收,但這時產量並不是很高,因此為求豐產,建議延遲1個月採收,但是若採收過遲,又會影響其品質的下降,因此要做到適時採收。

    綜上所述,建議如下:

    (1)涼芋高產種植要選擇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地,並且要精細整地,施足基肥,起高壟。

    (2)根據當地氣溫選擇適時的播種時間,在出苗後要及時的進行間苗和加強水肥的管理。

    (3)苗高到三十釐米以上時,要及時的搭架,為涼芋的健康生長創造條件。

    (4)對涼芋進行適時的採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純美文沒人讀,美文創作如何找熱點提高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