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湮滅的足跡
-
2 # 楊杭615
朱元璋曾經頗為感慨地對劉伯溫說:“老先生呀,你可真是我的張子房呀!” 這句話雖然是在告訴劉伯溫,朱元璋很看重他,很信任他,可實際上卻也挖了一個坑,張良被劉邦誇得天花亂墜,但是最終卻只能辭官歸隱,劉伯溫豈能不知? 所以,朱元璋也是在試探劉伯溫,我的話說到這份上了,你劉伯溫到底知不知趣? 劉伯溫當然知趣,1370年的時候,朱元璋封賞開國功臣,劉伯溫得了一個誠意伯的爵位,可是到了1371年他便辭官歸老了。 後來,李善長也辭官了,朱元璋想讓楊憲接李善長的班當丞相,劉伯溫一聽,趕緊去勸朱元璋說:“不行,不行,楊憲雖然有丞相的能力,可是卻沒有丞相的心胸肚量。” 朱元璋聽了似乎也覺得有道理,所以又問汪廣洋能否勝任,劉伯溫又是一頓搖頭,說汪廣洋的肚量更小。 然後朱元璋又問胡惟庸是否勝任,劉伯溫還是搖頭說不行。 朱元璋一看,心想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是你劉伯溫想當丞相?於是,朱元璋開口試探道:“唉,看來也只有老先生最合適當朕的丞相了。” 劉伯溫急忙搖頭:“不可,不可,我這人太嫉惡如仇了,又不喜歡處理繁瑣的政事,讓我當丞相恐怕會辜負了皇上的厚望和恩情。更何況,這天下有才能的人太多了,只要皇上真想找的話自然能夠找到。但是,皇上您說的這幾個人確實不適合丞相一職。” 這便是劉伯溫的知趣之處,也是他的聰明之處,在聽到朱元璋說“吾子房也”四個字後,他便知道朱元璋遲早會為了鞏固朱家的江山而向功臣動手,所以,他也很知趣地學起了張良——明哲保身。 朱元璋要升他的爵位,他不要。 朱元璋要讓他當丞相,他還是不要。 朱元璋一批准他歸老,他便迫不及待地回老家去了。 不過,縱然劉伯溫再怎麼知趣,他最後的結局實際上也談不上好。 劉伯溫辭官歸老之後隱居深山之中,每天喝喝小酒,或者手談幾局,過著悠哉悠哉的小生活,即便是青田縣縣令來拜訪他,他也不見。 後來,他知道自己的行蹤被青田縣令獲知後便又連忙換了一個地方,讓人找不到他。 只是是禍終究躲不過,胡惟庸為了報復劉伯溫,讓人陷害他,說談洋這個地方有帝王之氣,劉伯溫卻想佔據談洋作為自己的墓地,這擺明了是在造反!朱元璋當皇帝之後最忌諱的便是功臣,害怕功臣造反,所以聽了胡惟庸的這個讒言之後便剝奪了劉伯溫的俸祿。 劉伯溫一看便知道朱元璋終究還是懷疑自己了,於是,他急忙入京覲見朱元璋,一邊解釋一邊謝罪,為了消除皇帝的疑心,他只能待在南京,不敢回青田了。 也許是因為太過於擔驚受怕,劉伯溫到南京後沒過多久便病倒了,他突然一病不起,雖然讓朱元璋消除了不少的疑心,可是又懷疑他是在裝病,所以便讓劉伯溫的老冤家胡惟庸帶著御醫去探望他,最後才確定劉伯溫是真的病了,並且病得很重。 於是,朱元璋便讓人將劉伯溫送回青田去了。 1375年5月16日,劉伯溫回到家僅僅過了一個月,便一命嗚呼了。 劉伯溫在臨死之前,究竟留下了一句怎樣的遺言,又是否讓他的後代躲過了殺身之禍? 明史記載,劉伯溫在被朱元璋送回青田之後,病情愈加嚴重,他自知已經時日不多,於是叫來了兒子劉璉和劉璟,然後將手中的一本書遞給了劉璉,氣喘吁吁地對劉璉說了一句話:“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 只見劉伯溫交給劉璉的書的封皮上赫然寫著三個字——天文書! 天下人皆知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象緯之學更是高深莫測,是一個能掐會算的“神人”,劉璉在看到《天文書》的時候心中便恍然了,也許這便是老爹為何如此厲害的原因所在了。 只是,劉伯溫的話卻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劉璉的頭上,這本書你趕緊呈上去交給皇帝,另外,千萬別讓我劉家後人學習書中之術! 劉伯溫知道朱元璋對自己一直心存忌憚,所以在臨死之前拿出了這本書,又讓兒子們和後代不要偷學《天文書》,為的便是讓朱元璋放心,為的便是讓朱元璋在自己死後能夠放過劉氏一門。 劉璉也聽從了劉伯溫的安排,可是,劉伯溫這句遺言終究也沒能保住劉璉和劉璟。 1379年,在劉伯溫死後僅僅過了四年,劉璉便受到了胡惟庸的陷害,最後墜井而亡。 劉璟的下場雖然足夠悲壯,但是也沒好到哪去。 1402年,朱棣靖難成功之後在南京稱帝,這時候,他突然想起了劉伯溫的二兒子劉璟,他知道劉璟此人頗有才能,為人也頗正值,所以想要拉攏劉璟,讓劉璟為己所用。 於是,朱棣派人去青田徵召劉璟入朝為官,不過,劉璟說什麼也不肯答應,只對朱棣派去的人說,我生病了,不去! 朱棣一聽便知道劉璟是在故意推脫,給自己難堪,一邊想著怎樣讓劉璟入京,一邊又想著教訓教訓劉璟,思來想去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直接派人逮捕劉璟,然後強行帶他入京。 劉璟入京後見到了朱棣,也不叫他皇上,仍然稱他為“燕王殿下”,然後對朱棣說:“殿下,即便你將來死了,你在後人的評價也絕對逃不過一個‘篡’字!” 朱棣一氣之下將劉璟扔到了監獄中,劉璟在獄中自盡身亡。 這時候,突然有人跳了出來,為了討朱棣的歡心,竟然建議朱棣對劉璟採取連坐的方式將劉氏一家全部治罪,但是朱棣考慮到劉伯溫對明朝有功,最終沒有這麼做。 所以,劉伯溫的遺言終究沒有能夠讓劉璉和劉璟安安穩穩地過完一生。 劉璉、劉璟一死,劉家便也徹底沒落了。
-
3 # 仁者厚德載物
明太祖朱元璋是雄才大略的一代開國雄主,與漢高祖劉邦很像,都是出身貧苦白手起家,朱元璋曾經把劉伯溫比喻成張良,把李善長比喻成蕭何,實際上就是把自己比喻成劉邦,但朱元璋對待功臣比劉邦更加殘酷,至於這位神機妙算的劉伯溫雖然留下11字遺言,但並沒有幫兒子逃脫殺身之禍。
劉伯溫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而且能掐會算未卜先知,他當然知道朱元璋把自己比喻成張良並非好事,因為曹操也曾經把首席謀士荀彧比喻成張良,但曹操最後還是逼荀彧自殺。
朱元璋因事要責罰明朝的開國丞相李善長,劉伯溫勸說道:“他雖有過失,但功勞很大,威望頗高,能調和諸將。”
朱元璋說:“他三番兩次想要加害於你,你還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我想改任你為丞相。”
劉伯溫叩首說道:“這怎麼行呢?更換丞相如同更換樑柱,必須用粗壯結實的大木,如用細木,房屋就會立即倒坍。”
後來,李善長辭官歸居,朱元璋想任命楊憲為丞相,楊憲平日待劉伯溫很好,可劉伯溫仍極力反對,說:“楊憲具備當丞相的才能,卻沒有做丞相的氣量。為相之人,須保持像水一樣平靜的心情,將義理作為權衡事情的標準,而不能攙雜自己的主觀意見,楊憲就做不到。”
朱元璋又問汪廣洋如何,劉伯溫回答:“他的氣量比楊憲更狹窄。”朱元璋接著問胡惟庸,劉伯溫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駕車的馬,我擔心他會將馬車弄翻。”
朱元璋於是說道:“我的丞相,確實只有先生你最合適了。”
劉伯溫謝絕說:“我太疾惡如仇了,又不耐煩處理繁雜事務,如果勉強承擔這一重任,恐怕要辜負皇上委託。天下何患無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這幾個人確實不適合擔任丞相之職。”
由此可見,劉伯溫不僅不徇私情,而且非常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雖然神機妙算,卻不適合做丞相。
何況朱元璋並不是真的想讓劉伯溫做丞相,皇帝要封一個人做官 ,直接任命就是,哪裡用得著徵求本人的意見,可見朱元璋並不是真正想讓劉伯溫做丞相。
劉伯溫當然知趣,公元1370年的時候,朱元璋封賞開國功臣,劉伯溫得了一個誠意伯的爵位,可是到了1371年60歲的劉伯溫便辭官退休了。
退休以後的劉伯溫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劉伯溫因為在朱元璋面前說過胡惟庸的壞話,被當上了左丞相的胡惟庸所報復而奪去俸祿。
劉伯溫只能入京向朱元璋謝罪,留京不敢歸。
公元1375年正月下旬,劉伯溫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劉伯溫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痛苦的情形。
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伯溫相當的心寒,他知道胡惟庸下毒害自己的幕後元兇就是自己輔佐一生的皇帝朱元璋。
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知道朱元璋要自己死的目的以後,劉伯溫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只是儘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
公元1375年5月16日,劉伯溫包病入膏肓,他臨死前對長子劉鏈和次子劉璟說道:“吾家封爵當中絕,然至五世後,應得武職,從茲可傳繼矣。”
劉鏈、劉璟一聽“吾家封爵中絕”非常害怕,急忙問:“父親還有什麼交代的嗎?”
劉伯溫老淚縱橫 ,他知道在劫難逃,但仍然留下最後的遺言:謹記“我的後代切不可再學神算”,劉伯溫留下這句遺言後就含恨死去。
但人算不如天算,劉伯溫雖然神機妙算,但這句遺言終究也沒能保住兒子劉璉和劉璟。
公元1379年,在劉伯溫死後僅僅過了四年,劉璉便受到了丞相胡惟庸的迫害,墜井而亡。
公元 1402年,燕王朱棣造反建文帝靖難成功之後在南京篡位稱帝,朱棣突然想起了劉伯溫的二兒子劉璟,他知道劉璟此人頗有才能,所以想讓劉璟為己所用。
於是,朱棣派人去青田徵召劉璟入朝為官,不過,劉璟以自己生病為藉口說什麼也不肯答應。
朱棣勃然大怒,直接派人逮捕劉璟,然後強行帶他入京。
劉璟入京後見到了朱棣,也不叫他皇上,仍然稱他為“燕王殿下”,然後對朱棣說:“殿下,即便你將來死了,你在後人的評價也絕對逃不過一個‘篡’字!”
朱棣氣得暴跳如雷,將劉璟扔到了監獄中,並下令賜死劉璟。
雖然劉伯溫兩個兒子死於非命,劉伯溫臨死前預言自己後代的命運卻很靈驗。他說:“吾家封爵當中絕,然至五世後,應得武職,從茲可傳繼矣”。
劉鏈的兒子劉廌承襲了“誠意伯”爵位後,因得罪了權貴被革除了爵位。劉家的爵位就此“中絕”。
轉眼劉家繁衍生息經過了五輩後,也就是到了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懷念起劉伯溫的功勳,下聖旨命人查詢劉伯溫的後代。
當時劉伯溫的五世嫡孫因犯事被關進了監獄,朱佑樘一個聖旨把他釋放了,這還不算,還任命他為處州(浙江麗水市)指揮使(正三品武官),從此劉家後代逐漸又恢復了“誠意伯”的爵位。 這正應了劉伯溫的那句“然至五世後,應得武職,從茲可傳繼矣”的預言。
面對在劫難逃的命運,可見即使像劉伯溫這樣神機妙算的智者也無法改變,劉伯溫能算出後代的命運,卻無法改變自己被朱元璋胡惟庸逼死的命運,也無法改變兩個兒子死於非命的命運。
-
4 # 史曉生
朱元璋曾對劉伯溫說:你可真是我的張子房啊!
這裡朱元璋所說的張子房,就是指漢朝時著名的謀臣,開國元勳張良。
朱元璋對劉伯溫講這句話,有兩層意思,其一,劉伯溫在幫助大明建立的過程中,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二,張良在劉邦功成名就之後,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原則,最終得了個善終。朱元璋暗意就是向劉伯溫說這個道理。
這換做一般的人,還真是聽不明白,只聽出老朱這是在誇獎。但劉伯溫聽懂了,不僅聽懂了,還立刻付之於行動。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對跟隨自己多年出生入死的將領進行了封賞,光公爵就封了六個。就連管糧草籌劃的李善長都成了公爵。但是對於功勞顯著的劉伯溫,僅僅只是封了一個伯爵而已。可是劉伯溫不但沒有表示不滿意,還樂呵呵叩謝皇恩。他心裡清楚朱元璋對他的忌憚,於是在洪武四年,劉伯溫主動請辭,說自己身體不行,想告老還鄉,回自己的老家青田養老。朱元璋很高興,心說還是劉伯溫識趣。於是,在幾番假意的推辭後,批准了劉伯溫告老。
回到了老家青田,劉伯溫便隱形韜跡,每日裡惟飲酒弈棋,絕不對人說自己對大明有如何的功勞。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就連青田縣縣令尋訪自己,都推說身體抱恙,不見。
按說,做到這種程度,如此的低調,想必朱元璋會劉伯溫放鬆警惕了吧。那可未必,雖說朱元璋沒有找他的麻煩,但是有人就偏偏不讓他安生。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回鄉後不久,好日子還沒過幾天,便被朝中的丞相胡淮庸彈劾,說劉伯溫的老家宅子是一塊有王氣的地基,劉伯溫自己佔據王氣,意圖不軌。
王氣這東西,虛無縹緲,你說有他就有。還沒法考證,這下,劉伯溫大驚,連忙趕回南京,向朱元璋請罪,同時為表示誠意,又住在了南京,不再回青田。
洪武八年,劉伯溫得了風寒。朱元璋知道後,便派胡淮庸探望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結果越服用越難受,病情逐漸加重。中間他曾在覲見朱元璋的時候,委婉的表達過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兒子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
回鄉後不久,劉伯溫便感知到自己時日無多。便將兒子叫到床前,拿出一本《天文書》,命兒子呈給朱元璋,並留下了遺言:“子孫不可學神算預測之學”!
為什麼說這句話呢?因為他想保自己後世的太平,他深知皇家之事,一個不好,便丟了性命。不讓子孫學習預測之學,也是讓朱元璋放心,並且把書交給朱元璋,也算是一種誠意了。
可劉伯溫千算萬算,也沒想到,自己的後人依舊是慘遭橫禍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璉,因受到胡淮庸案的牽連,在劉伯溫死後僅四年,便被迫害。最後墜井而死。
二兒子劉景,活的時間長,在朱棣登基後,想著劉景是劉伯溫之子,也算是有才能之人。便請劉景來朝為官,結果劉景倒是硬氣,不但不來,還好一通罵朱棣,說朱棣是個篡位者,朱棣大怒,將劉景打入大牢,最後落了個在牢中自盡的下場。
民間均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一代謀臣,當世英豪。千萬條神機妙策,卻沒算到自己的兒子雙雙慘死,可悲可嘆! -
5 # 江水趣談
劉伯溫在臨死前說了這樣一句話:“子孫切不可再學神算預知。”,就是這句遺言,讓他的後代逃過了殺身之禍。
說到劉伯溫,很多人都知道他,他從小就十分聰明,長大了就更加了不得了,更厲害的是他懂一些奇怪的東西,如什麼五行八卦,占卜命理。
就是這麼一個人,據說他第一眼看到朱元璋就覺得此人不簡單,還願意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當時的朱元璋還是一個小人物,能得到一個劉伯溫這樣的謀士,也是非常高興的。
後來朱元璋果然如劉伯溫預料那樣當了皇帝,從一個乞丐到一代帝王,朱元璋簡直是多少人的目標和夢想。
當了皇帝之後呢,這朱元璋其實內心也是有小迷信的,大概是跟劉伯溫接觸久了的原因吧!
據說他還問過劉伯溫這大明朝的命數呢!還有聽劉伯溫說過有龍脈的地方就有帝王命格的人降世,這麼一聽朱元璋就急了,還讓劉伯溫去砍龍脈。
當然這些真真假假是沒人知道的,畢竟大家又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朱元璋這個人當了皇帝之後就有點殺雞儆猴的意思,比如他覺得哪個人手握兵權,哪個人權勢大,他就心裡不放心,還專門挑了幾個人當出頭鳥。
可劉伯溫也是挺冤的,當時朱元璋的肅清行動開始後,劉伯溫也成了名單上的一個,本來都已經臥病在床了也沒有被放過。但他應該早就猜到自己的下場,所以才會給後代留一條路,本來他的家族就沒什麼背景,如果不學一些算卦什麼的,自然不會被朱元璋放在眼裡了。
-
6 # 鑫旭線上
相信大家稍微對歷史有過了解的人都會知道劉伯溫這個人,他是一個其才智和能力能夠和諸葛亮相比肩的人,也是大明王朝房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得力助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位優秀的軍師究竟有多厲害吧。
劉伯溫這個人從小就非常的聰明,被身邊的人譽為了“神童”,他的父親覺得自己的孩子既然這麼聰明,那麼一定要好好的培養,不能把這份天才給埋沒了。於是便帶著劉伯溫進入了當地的學府,並竭盡全力的去培養他。
而劉伯溫也是沒有讓自己的父親失望,他憑藉著自己的過人智慧,很快就在學府眾多學生當中脫穎而出,並且由於其表現過於優異,所以就深受到老師的喜愛。據說他對任何的知識都有著超乎常人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一般看過兩遍的詩書他就可以完整地背誦下來。
可以說,一般的學生比較搞不懂的詩句,他僅僅只是看一遍就能夠完全領會到詩句當中最深層的意思,一般的學生背好幾遍都背不下來的詩句,他僅僅只是讀兩遍就能完整的背下來除此之外,他還有著極其聰慧的頭腦,總是會在老師和同學面前發表一些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也正是因為他的出眾,所以劉伯溫在很小的年紀就高中,成為了一名朝廷裡的官員。
但是,上面所描述的這些,也僅僅只是劉伯溫的開始而已,從劉伯溫被譽為神童到做官,也僅僅只是他輝煌人生當中的一個起點,劉伯溫真正巔峰的時期還是在他跟了朱元璋打天下以後,也正是在他跟隨朱元璋的這一段時期,才是他才華的真正展示。
由於劉伯溫頭腦聰明又滿腹學問,所以在朱元璋的身邊就很受到器重,被稱為了“軍師”。劉伯溫因為極其的擅長推理天象所以時常會解決掉朱元璋的許多問題,都說伴君如伴虎,朱元璋其實並不是一個那麼好相處的人,由於他小時候的經歷,所以長大後他慢慢養成了一種做什麼事都能狠下心來的性格,他也會經常發脾氣,性格也相對而言比較暴躁。
有不少無辜的百姓或者是官兵都會因為一點誤會,從而遭受到朱元璋的無情殺害,但是,對此大家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雷厲風行和心狠的性格。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每次朱元璋要犯錯的時候,劉伯溫都會在一旁及時的提醒和勸誡他,也正是因為這個,所以朱元璋才會省去不少的麻煩。
劉伯溫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曾經多次透過巧妙的設計而救下了那些無辜受害的人,因此,他在朱元璋和各地人民百姓的心目中有很好的形象,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愛。但也因為這點,卻也讓劉伯溫陷入了一個比較不好的處境。
正是因為劉伯溫幫助了許多人,所以朱元璋也將他視為了一個巨大的威脅。在一次劉伯溫遭受到了風寒之際,朱元璋便藉此機會故意讓前去治病的大夫下錯藥,最終導致劉伯溫的病情逐漸加重。
劉伯溫神機妙算,知道朱元璋這是想要除掉自己,於是便從此憂心忡忡了起來。他所擔心的倒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擔心自己的子孫後代會有危險,為了幫助自己的孩子們躲過這場災害,劉伯溫在臨死之前為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一個遺囑,這個遺囑雖然僅僅只有11個字,卻也成功的救下了他子孫後代的命,那這個遺囑是什麼呢?
原來,劉伯溫在死之前告訴了自己的孩子未來切不可學習神算預知,留下了11字遺言,即
“劉家後代切不可再學神算”
。因為一旦自己的子孫後代沒有自己可以預知未來的能力,那麼對朱元璋而言就沒有任何的威脅,自然而然就會放過他們。
不得不說,劉伯溫真的是一個知天命的人,也難怪他會這麼在後世受到這麼高的評價。他通過了朱元璋要除掉自己這件事上就洞察天機,得知朱元璋日後一定不會放過自己的子孫後代,於是便在死後告誡自己的子孫日後一定不可修習預知之術,這樣一來,劉伯溫的子孫後代便對朱元璋失去了威脅,從而朱元璋也會念及舊情不再對這些人下手。
只是現如今關於劉伯溫以及朱元璋之間,有大量野史在內,這件事也並沒有正式記載。
貓眼觀史
-
7 # 沉醉古詩文
劉伯溫的遺言現在已經做不到具體考證了,總之的意思是是不許後代再學神學象緯推衍之術。
劉伯溫就是以以神學算命之術立下大功的,他為什麼會不許他的後代學習推演之術呢,我們先來看看劉伯溫的生平。
民間將劉伯溫與諸葛亮相提並論,稱為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諸葛亮在民間的地位可以說非常之高,百姓將劉伯溫放在與諸葛亮同等的地位上,足以看出當時對他的重視程度和景仰。
民間如此,當時的皇帝朱元璋亦是如此。朱元璋常常將劉伯溫比作自己的張良。張良是有漢一代重要的功臣,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劉伯溫卻從這句話裡聽出了別的意思。
1370年的時候,朱元璋封賞開國功臣,劉伯溫得了一個誠意伯的爵位。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劉伯溫以邀天之功卻只得到一個伯爵的地位其實是很不公平的,這裡邊也含著朱元璋對他的暗示。
大凡武夫出身的開國皇帝,在建功立業之後總是要驅逐功臣的。有些和平一點,如杯酒解兵權,有些爆烈一點就是狡兔死走狗烹,劉伯溫明顯的感覺到朱元璋的這層意思,因此在得到這個伯爵後的第2年就辭官隱居了。
然而劉伯溫隱居不久便被朝中的丞相胡淮庸彈劾,說劉伯溫給自己選的墓地是一塊有王氣聚集的地方,劉伯溫沒有把這塊地方貢獻出來,而是打算自己佔據,圖謀不軌,包藏禍心。
皇帝對這些東西當然很重視,劉伯溫也不得不親赴京城向朱元璋解釋在去,到京城的第2年就病重去世。去世之前,他的兩個兒子在他的床前,劉伯溫對著他們說出了這些遺言。
劉氏後人切忌再學象緯了。
兩個兒子後來的結果怎麼樣呢?其實都是死於非命的。
他的第2個兒子劉璟活得比大哥要久一些。
只是劉璟也並非趨炎附勢之人。明成祖朱棣造反成功篡位登基以後,想要他來輔佐自己,劉璟面對著朱棣並不稱臣,而管朱棣叫殿下,也就是說他不承認朱棣的皇帝身份,他還告訴朱棣,在未來,他逃脫不了一個篡位的罪名。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成祖即位,召璟,稱疾不至。逮入京,猶稱殿下。且雲:“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
朱棣聽到這句話也沒有多說,知道這個人絕對不會為自己所用,就立刻處死了他。可惜一代名臣劉伯溫兩個後代卻都不得善終。劉伯溫可能在死前就已經預見到了這個結局,才會對他們說出這句話,然而父親的名聲太大,終究還是害了他們。
-
8 # 老唐133672562
劉伯溫給後人留下了:劉氏後人切忌再學象緯了的遺言,是人類象緯學說的無盡損失,是自然學說和社會哲學的毀滅性災難,如能發揚光大將是對人類社會難以估計的貢獻。緯象學說實際是通天徹地的高深莫測的多學科綜合性知識,之所以被埋汰,是封建王朝統治者害怕象劉伯溫這樣的能人志士奪了他們的皇權,故爾對劉伯溫這樣的能人百般迫害,正是應了天機不可洩漏這句古語。槍打出頭鳥,人隨大流才可善始善終。
-
9 # 老泰迪講歷史
我是老泰迪,我來回答!
導語:劉伯溫臨死前確實留下了遺言,是不是11字我們無從考證,大意大概是“子孫切記不可再去學神算”,可惜的是劉伯溫雖留下對後代的警戒,但到底也是沒能幫後代逃過殺身之禍。
命不久矣,留下遺言大家都知道劉伯溫神機妙算一輩子,連朱元璋都將其比喻成”劉邦身旁的張良“,但在朱元璋登基後,其對劉伯溫的態度似不如以往,這一點讓劉伯溫心裡明白:”自己這探知天意的本領用在亂世可成就一番大業,但是和平年代,我的這些神機妙算只會威脅到當權者的地位!皇帝是在暗示我些什麼。“隨即辭官歸隱,沒想到歸隱沒多久,朝中就有人在朱元璋面前誹謗劉伯溫。而在劉伯溫重病之時,朱元璋也只是派胡惟庸帶著太醫抓藥給劉伯溫服,然而服下後劉伯溫更加不舒服,這情況反映到朱元璋那裡後,朱元璋也只是說了幾句安慰的話,這點讓劉伯溫非常的心寒。
沒過多久,劉伯溫自知命不久矣,趕緊召集自己的兩位孩子說:”你們一定不要學我那神機妙算的本領!切記!切記!“劉伯溫的意思就是,現在是和平盛世了,無論你們有沒有預知天命的本領,都請不要學!都請不要精通!皇帝知道你們的能力一定會重用你們,但皇帝只能同患難,不能共享福!
人算不如天算但人算不如天算,劉伯溫死後,兩個兒子竟也相繼死去。
劉伯溫的長子劉鏈因擅長天文謀略,而被朱元璋賞識,大家都認為劉鏈以後一定會超越他的父親劉伯溫,大家對他無不客氣,他也成了朱元璋手下的紅人。但自古以來毛頭小子的畢露鋒芒永遠會帶來周邊人的羨慕,甚至是嫉妒之心。此時的胡惟庸擔心劉鏈影響到自己的朝中地位,起了殺心,劉鏈是個正直的人自然是鬥不過老狐狸胡惟庸,而劉伯溫大兒子劉鏈的結局也以投井身亡告終!
緊接著是劉伯溫的二兒子劉璟,劉鏈死後,劉璟被朱元璋召入宮,劉璟深知”伴君如伴虎“,於是將位置讓給了哥哥的兒子,可能是看在劉伯溫的面子,或者看在劉鏈之死,朱元璋並沒有計較。
但誰知沒過多久,朱棣篡位登基,朱棣心裡知道劉伯溫的厲害,於是召其二兒子劉璟入宮,劉璟自然是死活不肯入宮,朱棣怒了,派人將其抓進宮,誰知劉璟認為其為篡位逆子死活不肯下跪,這一場景也激怒了朱棣內心裡最後一道防線,大手一揮,殺!
至此,劉伯溫兩個兒子全死於朝廷之手!
結語:劉伯溫是否能夠預知天命我們無從而知,而留下遺言也可能是正史,也可能是野史,但老泰迪想說的是自古伴君如伴虎,”能力大“在亂世吃香,但不代表在和平年代皇帝不會忌憚,自古以來開國皇帝只能”同患難“,不能”同享福“!
-
10 # 夜曲vlog小陸
劉伯溫有勇有謀,能掐會算,朱元璋說他是自己的子房。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難道劉伯溫什麼都可預知?並且出版了書籍為證。但真真假假,誰又知道呢?我也表示懷疑的態度。但我不懷疑的是,在大明開國時期,真真實實的劉伯溫確實功勞很大。歷朝歷代都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執政後,朱元璋開始猜忌大臣,就如同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一樣,功臣總是難以管理和制約的。此時,“去做一個挖藕的老農,保全自己,一家人平平安安地過日子?”遵從內心的聲音,於是洪武四年(1371年),劉伯溫告退回鄉,無官一身輕了。誰知一下子輕鬆下來,機體開始出毛病,劉伯溫也如此。知道劉伯溫病了,朱元璋派御醫給劉伯溫是一通的望聞問切,最後沉思一陣,說是風寒,無妨大礙,吃幾服藥就好了。御醫去外間,與胡惟庸低語幾句,然後胡惟庸臨走,囑咐一定要一天兩次,按時服用,一共三天的藥量,且不可停。兒子想把藥方子給撕了。劉伯溫大怒,連連咳嗽了幾聲,說咱們全家老小不想活了嗎?這是皇上給的藥,不喝就是忤逆犯上,不喝也得喝。此時,劉伯溫明白了,即使退休也不能躲過災難,自己這次是死定了。這次,劉伯溫想了很多,想到了執政時,朱元璋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徒富民,抑豪強。多麼的豪邁啊!而現在伴君如伴虎,自古與帝王只能共甘苦不能共享富貴。一著不慎,還有可能被滅九族,殃及到子孫後代。劉伯溫病重期間,叫來兒子,開始安排後事,告訴兒子莫悲傷,人總有一死。而且與兒子談了好久,要他如何低調為人,保世代平安。最後,劉伯溫說,過幾年,功臣估計都難以逃過被殺的命運。兒子一聽倒吸了一口涼氣。劉伯溫說莫急,我們家族註定會平平安安的,現在就安於在家為民。但是百年後,我們家還會出名人。劉伯溫兒子心想,父親太厲害了,正要開口讓父親抓緊教授自己這方面的知識。劉伯溫告訴了兒子如何躲避殺身之禍的萬全之計,並留下11字遺言,那就是“子孫切不可再學神算預知!”劉伯溫兒子謹記父親的囑咐,老老實實的做人,果真平安一生。洪武八年(1375年),告老還鄉四年後,劉伯溫去世,享年六十五歲。朱元璋執政後期,宰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陳寧、藍玉等人均被其收拾。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識時務者為俊傑,劉伯溫起碼死在了自家的炕上,而劉伯溫告誡子孫要低調做人,認真做事,千萬記住那11字箴言,得以讓子孫世世代代平平安安。到底劉伯溫死前是不是給兒子留下了上面這這11字遺言,誰也不知道。這可能是後世杜撰的,真實性無法知曉。但這些大多是存在於野史,所以大家不必認真,信則有不信則無,只不過是茶餘飯後博大家一樂,權當聽一個傳說故事吧。
-
11 # 聽訟者
公元前1311年農曆6月15日,是劉伯溫歸大限之日,傳說中有“金瓜童子”相伴,下凡65年後,重回天界。
乘著臨終前的迴光返照,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把兒子劉璉叫到跟前,將他畢生的輝煌著作整理成一份書目單。
”源易緣“在這份書單上看到,全集有26本,包括後來留傳百世的《燒餅歌》、《郁離子》、《春秋明經》等。
“我死後,你要將這些書送到南京去,還要告訴子孫後代,千萬不要看這些神秘的書。”
(一)
劉伯溫確是一位智謀超群的“神秘人物”。
劉伯溫在民間傳說當中是一位神機妙算的人物,他遊西湖,見異雲起而預卜朱元璋興於金陵;劉伯溫置酒指乾象,他就斷言謂“天命有所攸歸”。
胡大海著急了:此人架子大,不想再去請了。可有人對他說,葉琛和章溢請不請無所謂,隱士劉伯溫一定要請!
朱元璋“三請劉伯溫而不得”,派人對劉說了一句:劍當獻天子,斬不順命者。
智者劉伯溫當然不吃眼前虧:是金子總要發光的。
(二)
劉伯溫還是個被後世神話的人物,他以精通術數聞名,預言百發百中。
但也因此讓生性多疑的君王朱元璋對他放心不下。
這讓劉伯溫難以釋懷。
加上劉伯溫性格直率,說話直接,朱元璋對“出神入化,無所不知”的人,也起了疑心。
特別是一次關於任命誰做宰相的人選的談話,後來決定了劉伯溫的命運。
朱元璋嚴肅的問:如果換掉李善長,誰可以做丞相?
劉回答:這要出陛下決定。
朱元璋接連再問:楊憲如何?汪廣洋如何?胡惟庸如何?
劉伯溫一一否定。
朱元璋又亮出了殺著:莫非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擔當了?
劉伯溫答:我並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嫉惡如仇,請皇上慢慢挑選吧!
然後又加了一句:目前諸人,臣誠未見其可也。)
君臣自此決裂,危險自此產生。
(三)
在交待完大兒子劉璉後,劉伯溫接著對小兒子說:我想給皇上寫封信,皇上日後必然思念我。
“皇上日後也會找你們,到時你就把這段話讀給他聽。
這是一段什麼樣的話?
“源易緣”在相關資料中查到了這段話:為政寬猛如迴圈當今之務,正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諸形勝要害之地,應與京師聲勢聯絡。
就像劉伯溫受到排濟,臨走前給頭腦發熱的朱元璋一番建議:首都建鳳陽,絕對不行;別輕易出兵徵北元。
劉伯溫又一次被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1377年,劉璉將父親的遺願寫信給南京。
朱元璋拿到書信和這套全集後,掉下幾滴眼淚說:劉伯溫太忠誠了。可讓劉璉來做官。
劉伯溫死後的15年,朱元璋又對劉伯溫的小兒子劉璟說:“我經常思念劉伯溫。他在這裡,滿朝都是黨,他卻一個也不從。”
劉伯溫死後,他的家族再沒有再出現,特別優秀、功勳卓著的人。
但是,劉伯溫給子孫後代積攢下一個十幾世都用不完的家底。
《易經》上不是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嘛!
這已足夠了。在明朝200多年,劉伯溫一家族,不算太輝煌,但也不算很差。
-
12 # 智者說歷史
無奈的劉伯溫。
劉基劉伯溫,在歷史上那可是響噹噹的大人物,可以說,沒有他,朱元璋能不能順利奪取江山都是個未知數,在神機妙算方面,人們把他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由此可見實力非凡。
1、劉伯溫的11字遺言是啥?
“子孫切不可再學神算預知。”這就是一代大師劉伯溫留給自己的後代子孫最後的遺言,目的非常清楚,那就是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深刻體會到了神算預知這一行業對家庭的危害太大了,弄不好就會株連九族。他一聲輔佐朱元璋推到了殘暴的元朝,建立了大統一的漢民族政權,正是因為他具有測知未來的超能力,朱元璋還是對他防備又加,從對他的人事安排上也可以看出來。1370年的時候,朱元璋封賞開國功臣,劉伯溫得了一個誠意伯的爵位。古代的爵位按照等級的先後順序分為公侯伯子男。劉伯溫以邀天之功卻只得到一個伯爵的地位,其實是朱元璋對劉伯溫的一種暗示,劉伯溫是何等聰明的人,他也看清了朱元璋的意圖,因此他很知趣地在得到這個伯爵後的第2年就辭官隱居了。2、劉伯溫的後代。
在劉伯溫留下11字遺言撒手人寰後,他的兩個兒子還是沒能按照劉伯溫的美好願望幸福的生活,劉伯溫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劉鏈,二兒子叫劉璟。在劉伯溫死後,大兒子很快就捲入了胡惟庸一案,活活被淹死在井裡,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起兵北京,成功奪得帝位,因為劉伯溫的名氣太大了,所以朱棣也想讓劉伯溫的兒子劉璟來輔佐自己成就霸業,無奈這個劉璟根本看不上他,他不但不輔佐朱棣,還當眾揭露了朱棣謀反的真相,惹得朱棣龍顏大怒,可憐的劉璟因此也丟了性命。雖然後來劉伯溫的後代又逐漸被朝廷重用,那都是後事了。
-
13 # 李飛叨
有嗎劉伯溫臨終留下一本書和九個字,的確是他給後人的護身符。這本書名為《天文書》,九個字是: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他告訴兒子劉璉,儘快把這本書呈送給皇帝,自己家的後人千萬不要學習其中的內容。但後來他的兩個兒子都死於非命,劉伯溫留下的這個護身符,明顯失效了!
劉伯溫這個人大家可能都基本瞭解,他精通儒學、天文、風水和算學等知識,可謂十分淵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劉伯溫用他的知識起到了巨大作用,並且驚豔了很多人。而他所代表的浙西官員集團,又成為朱元璋制衡淮右官僚集團的力量,劉伯溫在明初,可謂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朱元璋對於浙西集團和淮右集團的態度,是讓他們形成平衡,使皇權效益最大化,所以對兩派都是又打又拉,這就是劉伯溫處於十分尷尬的地位,所以歸隱之心日盛。在洪武四年,他終於如願以償回到了故鄉,過上了隱居生活。
安穩的日子沒過幾年,劉伯溫又奉召回到了南京,並在洪武八年的元旦參加了早朝,給皇帝送上了拍馬屁的賀歲詩。那之後沒多久,劉伯溫就病倒了,朱元璋知道之後,派丞相胡惟庸帶著太醫去給他看病,劉伯溫吃了太醫的處方藥之後,肚子裡感覺到劇痛,他懷疑是胡惟庸指使太醫下毒。
劉伯溫將這件事告訴了朱元璋,但朱元璋卻並不在意,這讓劉伯溫感到大事不妙。到了當年的三月,劉伯溫請求歸鄉,朱元璋特意派人護送,到了家鄉沒多久,劉伯溫就病故了。他臨死前,拿出《天文書》,對長子劉璉說: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
分析整個過程,我們就能明白劉伯溫此舉的用意。他認為自己之所以病重,是因為胡惟庸下毒所致,而朱元璋對此不理不睬,那就意味著是朱元璋授意胡惟庸毒殺他。在推斷下去,朱元璋為什麼要殺他?肯定是他所表現出來的知識,以及天文、算學等方面的知識讓朱元璋很不放心,必欲除之而後快!
既然如此,唯一能讓後人安全的做法,就是把神秘的《天文書》獻給皇帝,並禁止後人學習,這樣就可以使多疑並且迷信的朱元璋放心,兩個兒子的性命也就有了保障!
劉伯溫被稱為神算,但從這件事上看卻是大謬不然啊!
-
14 # 人間和煙火
公元1375年5月16日,明朝軍師劉伯溫突然去世。臨終前,劉伯溫用微弱的聲音對跪在床前的長子劉蓮和次子劉靜說:“吾家封爵當中絕,然至五世後,應得武職,從茲可傳繼矣。”劉蓮和劉璟連忙問:“我們得怎麼樣處事?”劉伯溫傷心得流下了一滴眼淚。為了幫助兒子避免成為被殺頭的境遇,劉伯溫說:兒子,記住“劉氏後代切不可再學神算。”劉伯溫說完這最後一句話後永遠閉上了眼睛。
這個神機妙算的劉伯溫彷彿是眾神在降生在凡間的,準確地預測他未來的運氣,擁有上帝的意志,但最終卻輸給了人肉。古代皇帝從來沒有解決過長生不老的問題,劉伯溫也沒有什麼能夠避免這個凡夫肉體長生不老。當我們感到迷惑的時候,不禁想知道,他最後的十一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他在朱元璋和各地人民心目中有著非常好的形象,受到大家的重視和愛戴。不過,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皇帝其實就像一隻老虎,和皇帝在一起有很大的風險。有時皇帝的厭惡可能是由一些臣子言行引起的。他身邊的朝臣必須謹慎行事。劉伯溫雖然才華橫溢,卻能洞察天地,朱元璋不得不提防。後來,劉基不小心受到了風寒,朱元璋特地派人幫忙安排御醫去看病。毫無準備的劉伯溫聽了醫生的安排,但沒想到他的病情會更嚴重。
-
15 # 甜冪影視劇
說起劉伯溫,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這個名字的。劉伯溫何許人也,伯溫是字,名叫劉基,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人,也稱做劉青田。相傳劉伯溫臨終前,給子孫留了十一個字的遺言,幫助子孫躲過了殺身之禍。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勳。劉伯溫是元至順間進士,博通經史,尤其精通象緯之學,被人拿來和諸葛亮想比。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將劉伯溫請到南京,委任他為謀士。劉伯溫分析天下局勢,建議朱元璋各個擊破,先後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
劉伯溫建議朱元璋,一方面脫離小明王韓林兒,另一方面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的民心。朱元璋登基當皇帝后,劉伯溫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洪武八年,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知道後,派胡惟庸帶著御醫去探望。御醫給劉伯溫開了藥,劉伯溫服用後,病情反而加重。
後來劉伯溫抱病覲見朱元璋,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藥之後病情更重的情況。但是朱元璋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讓劉伯溫別多想的安慰話。劉伯溫徹底心寒,向朱元璋辭官返鄉,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護送下,劉伯溫回到故鄉。
回到故鄉後,劉伯溫拒絕了所有醫生,也拒絕服用任何藥劑,只維持正常的飲食。
數日之後,劉伯溫自知時日無多,給兩個兒子託付後事。其中一件就是,劉伯溫交給兒子劉鏈一本天文書,讓其呈給朱元璋。劉伯溫還留下十一字遺言:劉家後代切不可再學神算。因為後代子孫不學神算,對朱元璋的天下就沒有了威脅,朱元璋自然就會放過他們。
-
16 # 歷史逸事
劉伯溫一生的傳說數不勝數,他在民間就像是傳說的化身。劉伯溫活著,他就是百姓心中的活神仙,劉伯溫死了,他也仍舊活在百姓的傳說裡。
都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幫助朱元璋打下了天下,是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謀臣”。
關於劉伯溫臨死前的十一字遺言,具體原話版本眾多,無從考證,但是,最主要的意思就是:劉家的後代不允許再學天機神學。
或許天機學的弊端,劉伯溫終其一生終於領悟。
但人算終究躲不過天算,絕大部分未來的預測,也需要付出代價,一個人一生能夠利用的運氣和福祉就那麼多,天機神學也算是人生開掛秘籍,開掛必定要遭天譴。
我們看看劉伯溫死後子孫後代的命運,就可以發現!
劉伯溫的兩個孩子,並沒有因為父親的臨終遺言而安穩保命,最終都是死於非命,有種說法就是劉伯溫告訴孩子不要學天機學太晚了。
劉伯溫長子劉鏈,早年接受父親薰陶,雖然沒有刻意練習,不得不承認祖傳基因的強大。長子劉鏈和他的父親劉伯溫也有一拼,精通天文謀略,得到朱元璋賞識,還任命他當江西參政。
畢竟他父親的厲害,有目共睹,假以時日,相信劉鏈即使不能超過他的父親,也可以與他的父親比肩,但是這一切卻遭到胡惟庸的羨慕嫉妒,認為將來他必定會威脅到自己的朝中地位,最終他被胡惟庸逼的跳井而死。
劉伯溫的二子劉璟,當時朱元璋想讓他繼承他哥哥的位置,但是他謙讓給了哥哥的兒子。
劉伯溫死後的第23年頭上,即1398年,朱元璋也死了。
接下來明朝出現了動盪,“靖難之役”爆發了。
經過四年的戰鬥,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打跑了侄子朱允炆,成了大明江山的新主人。
此時朱棣命劉璟進宮輔佐他,劉璟假託有病拒不奉詔。朱棣只好強行把他捉進了宮。劉璟像他父親一樣耿直,絕不低頭稱朱棣為陛下。
當時劉璟還說了一句驚人的預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意思是朱棣千秋萬代,都將會揹負篡位自立的惡名。
劉璟憤怒情況下忘了父親的叮囑――不要推測未來,結果朱棣大怒賜死了劉璟。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就這樣先後死於非命。為什麼劉伯溫不能夠保佑兒子逃過劫難呢?我覺得是劉伯溫當初幫助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洩露天機太多了,做了一些有違天意的事,比如在全國各地斬龍脈,為朱元璋推測大明國運等等……
上天為了懲罰劉伯溫,於是報復在他的兒子身上。雖然他能算到,但無力改變一切,其結果和諸葛亮的兒子們十分相似,諸葛亮的兒子和孫子都戰死了。
這有點因果報應的嫌疑,可是現實就是這樣。所以有時候“難得糊塗”也是一種處世之道。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這個道理。劉伯溫就是太聰明瞭,惹得朱元璋一直對他防備,最終還連累了後代。
-
17 # 國魄
11個字保佑後代千秋,一代神運算元劉伯溫,機關算盡即使算得到天子,算得到死期,但卻終究敗給了未來,知曉天機,只能幸運一時,卻仍舊擺脫不了生死輪迴,不得不說是人間莫大的悲哀!1375年的5月16號,,一代大軍師劉伯溫與世長辭,他的一生不可謂不傳奇。
神機妙算彷彿天神下凡,準確預測他今後的運勢,擁有神的意志,卻最終敗給了人的肉體,古代帝王歷來沒有解決的長生不老問題,劉伯溫也同樣無法規避,關於劉伯溫之死,我們為此感到惋惜的同時,也不禁好奇,當時他的十一字遺言,究竟代表著什麼?
《明史·劉基傳》記載,1375年陰曆4月15日,劉伯溫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於是把長子劉鏈和次子劉景喚到病榻前,準備交待後事。他對兒子說:“劉氏後代切不可再學神算”。這大概就是所謂的11字遺言吧。他還用手指著堆在床頭的所有著述對劉鏈說:“我死後,把這些書都運到南京去,你還要告誡劉家的所有子孫後代,千萬不要看這些書,更不要學習象緯之法”。
劉伯溫嚴禁子孫後代學習詭譎莫測的玄學,疑似談洋事件給他造成了難以釋懷的傷害,令他刻骨銘心。他以精通術數名噪天下,最終卻難以把握自己的命運,也算栽在術數上,這也算是對他人生最大的嘲諷吧, 令他耿耿於懷又無可奈何 。於是不許子孫後代學神算,或許是不願自己的絕學遺禍子孫吧,這也是他逃不過的宿命。
囑咐完長子,他又對小兒子劉景說:“為政寬猛如迴圈,當今之務,正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諸形勝要害之地,應與京師聲勢聯絡。我想給皇上寫封信,但現在胡惟庸在,就是寫了也沒用。待胡惟庸下臺後,皇上必思念我,會找你們,你就把我這段話說給他聽”。
劉伯溫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也非神仙,從他晚年的事蹟就可以看出,他也只是個普通凡人。劉伯溫告老還鄉後隱姓埋名,從來不與官員來往。有官員化妝成農夫與他相見,後來官員表明身份後,劉伯溫嚇得連忙離開;劉伯溫被胡惟庸誣陷要佔龍脈祖墓的時候,他馬上就回到南京城留在朱元璋身邊,一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二是為了保全性命!所以劉伯溫其實被神化的成分很多,他的後代從孫子開始沒有踏入仕途,不過卻繼承了他的“誠意伯”爵位,生活倒也不會過得太清苦。
-
18 # 歷史畫中人
劉伯溫臨死前留下了11字的什麼遺言,幫後代逃過了殺身之禍?
自古以來,中國百姓總是很崇拜智慧型英雄人物,民間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雖然傳說中的劉伯溫料事如神,但是,很多事情還是出乎他的預料。
本想獲得皇帝庇護,結果被人暗害
劉伯溫聽說有人上奏皇帝,誣陷劉伯溫想造反。
為了表明自己對皇上忠心耿耿,劉伯溫特地從老家來到京城,向皇上稟報自己的一言一行,並一再向皇上表明自己對皇上一片忠心,目的是希望獲得皇上的信任與保護。
拜見皇上後,還沒來得及回到家鄉,劉伯溫感染風寒,發燒嚴重、咳嗽不止。
有人報告朱元璋,劉伯溫生病了。朱元璋安排胡惟庸帶領御醫去為劉伯溫治病。
胡惟庸心胸狹隘,向來嫉妒且排擠劉伯溫;這一點,劉伯溫很清楚。因為是皇帝派來的御醫,劉伯溫沒有多加防備。
劉伯溫叫兒子按照御醫開出的藥方,到藥店抓了中藥,回到住處煎好服用。本來只是風寒,可是服藥後,發生了嚴重問題,劉伯溫的肚子中好像堆滿了石塊一樣,這些石塊堵塞、下墜,令劉伯溫無比痛苦。
劉伯溫意識到,很可能是胡惟庸命令御醫在藥方中配了毒藥,看來胡惟庸是要害死劉伯溫了。
劉伯溫首先想到要去向皇上稟報,以期獲得朱元璋的保護。
朱元璋若無其事,劉伯溫回鄉等死
拖著沉重的身軀,劉伯溫來到皇宮覲見皇上。他小心翼翼地描述了胡惟庸和御醫給自己治病的過程,以及帶來的嚴重後果。
皇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只是無關疼癢地勸他:安心治病,會好起來的。
朱元璋安排禁軍護送劉伯溫回到浙江青田縣南田鄉,也就是現在的浙江溫州市文成縣。
劉伯溫每天只是喝一些水、吃很少的米飯,所有藥物全部停止服用。知道自己最近幾天可能就要離開人間了,睡在床上的劉伯溫思考如何給兩個兒子交代後事。
臨終遺言11個字,只希望子孫平平安安
兩個兒子都在病床邊,劉伯溫對小兒子劉璟說:如果有機會當官,一定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嚴於律己,用高尚的道德感化百姓;制度規矩一定要簡單明瞭,讓百姓清楚明白、容易遵守、容易做到。這樣一來,大明王朝將會萬年不衰。
教導小兒子後,劉伯溫躺在床上,回想自己一生走過的路,思緒萬千。
從父母撫養自己開始,再到跟隨朱元璋打江山,又想到自己對子女的教育培養,劉伯溫感覺縱然自己很多時候都能料事如神,可是終究沒有逃脫被胡惟庸下藥致病的悲慘結局,也沒有獲得朱元璋出手相助的庇護。
儘管為朱元璋盡心盡力,到底還是被懷疑、被排斥、被打壓、直至被傷害。兩行老淚順著劉伯溫那一雙凹陷的臉頰滾落而下。劉伯溫感慨:即使如神一樣的預測,也扛不住命運的搖擺。
如果未來兒孫還學習自己這樣喜歡預測未來,那麼他們將會十分悲慘,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天賦、他們只是普通的凡夫俗子。
自己一輩子有如神助,結果就是這樣悲涼;如果兒孫們學習神算,很可能沒有學到真諦,最後還會身死人手。
為了讓兒孫能夠避免殺身之禍,千萬不能讓他們重蹈自己的覆轍。
想到這裡,劉伯溫叫大兒子劉璉,把箱底的那一本天文書拿出來,鄭重其事告訴劉璉:我死後、安葬完畢,你立即把這本書送到京城、呈獻給皇上,千萬不能耽誤。
劉伯溫要兩個兒子向自己靠近一些,然後,一字一頓地告訴他們:
“劉家後代切不可再學神算”
說完最後一個字,劉伯溫閉上深陷的眼睛,盍然長逝。時間定格在農曆1375年四月十六,劉伯溫走完了充滿傳奇的65個夏秋冬春。有了11個字的臨終遺言,劉伯溫的兒孫們是否都能避免殺身之禍呢?
大兒子劉璉之死
劉伯溫大兒子劉璉喜愛學問,性格偏向柔弱。
1377年,朱元璋念及劉伯溫曾經立下的功勳,授予劉璉考功監丞,兼任監察御史。劉璉對皇上忠心耿耿,不斷將胡惟庸部下的胡作非為稟報皇上,招來胡惟庸等人的仇視。
1378年,朱元璋將劉璉派遣到江西去磨練,任命他擔任江西的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希望提高他的能力,將來回到中央擔任更大的職務。在江西,劉璉陷入胡惟庸黨羽的包圍之中。他們要求劉璉參與胡惟庸集團。劉璉不願意。胡惟庸黨羽買通了劉璉的守門人和侍從,他們串通起來,準備暗害劉璉。
一天傍晚,劉璉帶著兩名侍衛從外面步行回家。路上,看見一口大井。大井就在路邊。
劉璉剛剛走到大井旁邊,突然,兩名侍衛從兩邊一人拉著劉璉一隻胳膊,一起用力,將劉璉直接投進大井中。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劉璉,就這樣被胡惟庸的黨羽拋下井中,淹死了,歿年31歲。
江西巡撫向朝廷上奏,劉璉自己不慎墜井而死。接到江西巡撫的上奏,朱元璋驚訝不已,惋惜連連,於當年九月親自寫了一篇祭文,悼念劉璉;朱元璋特地派遣使臣到江西祭奠劉璉的亡靈。
小兒子劉璟之死
劉伯溫小兒子劉璟熱愛兵法。
1381年,就是洪武十四年,溫處(現在溫州市)的葉丁香、吳達三起兵反叛,朱元璋命令唐勝宗率兵平叛,讓劉璟隨軍擔任參謀。這一次參戰,劉璟嶄露頭角,獻出奇計,很快徹底打敗了叛軍。勝利回到京城後,唐勝宗向朝廷上報了劉璟的功勞。朱元璋大加讚賞:劉璟真不愧是劉伯溫的兒子啊!
從此以後,朱元璋每一年都會下詔,將劉璟召入朝廷,親自接見。朱元璋對劉璟非常非同一般。朱元璋駕崩後,劉璟仍然盡心盡力為明朝獻計獻策,可是,屢屢不被採納。劉璟鬱郁不得志、無力迴天,只得放棄做官,回到故鄉南田,過上隱居生活。
1402年,朱棣登基當上皇帝,詢問舊臣中哪些有才能的人沒有得到重用。有人推薦劉璟。朱棣下詔要求劉璟進入京城,可是,被劉璟拒絕了。惱羞成怒的明成祖朱棣,派人將劉璟捉拿進京。
但是,劉璟對朱棣說:“人臣事主,死而不貳!”劉璟倔強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不僅不接受官職,而且堅決不呼明成祖“萬歲”,只是稱呼朱棣為“殿下”。不願當官就算了,劉璟居然還膽敢指責明成祖朱棣。
劉璟大聲對朱棣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劉璟犯下”忤逆聖旨、冒犯皇威“的大罪,立即被關進牢獄。在獄中,劉璟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活在世上沒有價值,就用自己長長的髮辮,緊緊纏住脖子,最終窒息而死。劉璟歿年52歲。
劉伯溫跟隨朱元璋行軍打仗,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可是,到最後沒有料到自己被胡惟庸暗害致死,或者料到胡惟庸暗害,但是,沒有算到如何可以避免。
劉伯溫臨終留下11字遺言,希望兒孫能夠逃過殺身之禍,可是,兩個兒子最後都沒有善終。劉伯溫及其兒子的結局,令人歎為觀止。
總結:劉伯溫很擔憂自己的子孫後代的安危,為了幫助自己的孩子們躲過這場災害,他在死之前跟自己的兒子著重說了11個字,他的後代對朱元璋沒有了任何威脅之力,自然而然就放過了他們。
-
19 # 一貳一橙
朱元璋稱帝后,大肆屠殺桀驁不馴的功臣宿將,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太子朱標和皇孫朱允炆鋪路,以及穩定大明局勢。
而劉伯溫,作為功臣之一,朱元璋的“先生”,諸葛亮式的人物,自然也逃不過朱元璋那雙無情的眼睛了。
劉伯溫臨死前,特意寫下十一字遺言,讓兒子在他嚥氣之後,第一時間去南京找朱元璋劉伯溫的《燒餅歌》十分出名,被譽為“中國歷史七大預言神書之一”,其中準確地預料到了後世數千年之事。相傳朱元璋當時正在吃燒餅,並有意考驗一下劉伯溫,就把咬了半口的燒餅蓋在碗裡,讓前來開會的劉伯溫猜,結果劉伯溫一猜即中。
朱元璋大驚,於是又請教了劉伯溫後世之事,並把這些對答總結起來,著成《燒餅歌》一書。雖然朱元璋不能確定劉伯溫的預言到底是不是準確的,但諸葛亮的《馬前課》、李淳風的《推背圖》,這些都是前代有名的預言書籍,而且大多都應驗了。朱元璋知道這世上確實會有這樣,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奇人異士,況且劉先生在建國之路上也很少有不中的,所以朱元璋選擇了相信劉伯溫。
雖然劉伯溫說出了今後數千年的運勢,但卻沒有當代的事情,這就讓多疑的朱元璋懷疑:劉伯溫是不是留了一手,故意不說出當今之事,至少推演一下往後十年的事,讓咱也可以體驗體驗啊!劉伯溫絕對是藏了一些東西,可能是對咱不利,也可能是對劉伯溫自己不利,所以他不敢說。朱元璋對劉伯溫的忌憚算是埋下了,之後劉伯溫回家養老,朱元璋特意讓丞相胡惟庸去給他送藥,是越吃越壞。而劉伯溫在洪武八年,拖著病體去和朱元璋求情,卻只得到了朱元璋一句“先生多慮了”的話,劉伯溫心灰意冷,回家後不到幾天就去世了。臨死前把兒子招到床前,留下十一字遺囑:子孫切不可再學神算預言。說完劉伯溫就嚥氣了。
劉伯溫去世後,長子劉璉在家中處理父親的喪事,次子劉璟飛馬入南京,除了報告父親的死訊之外,還把父親的十一字遺言呈給朱元璋查閱。朱元璋一看,心知肚明,劉先生這是在表白心跡啊!他知道咱是為了什麼要殺他,他也十分從容地去了。現在他留下這遺言,就是要告訴咱:不需要擔心那些預言了,因為他沒把自己的預知本事傳下去,劉家的後代不會洞察天機,自然也就不用擔心會被別人所利用,或者自己懷有不軌之心了。
朱元璋看完遺言,內心百感交集,畢竟劉伯溫對大明也是有功的,和自己又是知己之交。再三思慮之下,朱元璋就讓劉伯溫長子劉璉承襲誠意伯爵位,增加俸祿,在劉璉去世後,朱元璋還讓劉璟繼續承襲爵位,恩寵甚於劉璉。
可以說劉伯溫是成於天機,敗於天機,臨死前留下的遺言,也算是保護了子孫厚待的周全了。天機不可洩露,窺視天道命理之人,雖然能流芳百世,但卻絕對不容於當朝,或英年早逝,或禍害子孫,無一例外。
-
20 # 歷史小跟班
明代第一謀臣劉伯溫博通經史尤其擅長象緯玄學,神機妙算輔佐朱元璋奪取天下成就帝業。民間因此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
雖然劉伯溫行事低調,深諳自保之道,但由於他神奇的預言能力還是受到了朱元璋深深的忌憚。面對朱元璋的殘酷好殺,大肆誅殺功臣,臨終前他留下了11個字的遺言護佑子孫躲過了殺身之難。
明朝建立後,開國功臣們都盼著高官厚祿,唯獨劉伯溫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於是心生退意,辭官還鄉了。
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胡惟庸密報朱元璋,說劉伯溫居住的地方有龍氣升騰,恐怕劉伯溫有不臣之心。朱元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命人叫劉伯溫進京請罪。
時年劉伯溫已經64歲高齡,一路舟車勞頓,染上了風寒。朱元璋命胡惟庸帶太醫給他瞧病開藥。可劉伯溫吃了藥不僅病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一個月後甚至無法下床,到了彌留之際。
面對這種情況,朱元璋終於大發慈悲放劉伯溫回家了。回家以後劉伯溫拒絕服藥,一心只想等死。
臨終前他從床櫃中拿出一本天文秘書,叮囑兒子交給朱元璋,並再三囑咐“子孫切不可再學神算預知”。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雖然只是一個故事傳說,但其實也不怪朱元璋。畢竟自古以來有預言能力的人和事物都是深受帝王忌憚的,比如《推背圖》在歷朝歷代都是禁書。面對神奇的劉伯溫,猜忌心頗重的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放任不管,能殺了自然最好,可以永絕後患。面對這樣的帝王,劉伯溫要子孫不可再學“神算預知”五一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回覆列表
“劉家後代切不可再學神算”,這是劉伯溫給兒子留下的遺言。他為何這樣說,原因跟他自己的死因有很大關係。
說起劉伯溫我們都耳熟能詳,他是明朝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劉伯溫神機妙算 尤其精通象緯之學,因此也常被人拿來和諸葛亮相比。他是明朝的開國元勳,是明朝開國最大的功臣之一。
然而劉伯溫的死古往今來卻一直是個謎團,史書上的記載也非常模糊。其實分析史實不難發現劉伯溫真正的死因。
1. 劉伯溫作為明朝開國最大的功臣之一。在朱元璋登基封功臣時,卻只被封了一個伯爵。在古代爵位分五等,分別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官職大小也是公 > 侯 > 伯 > 子 > 男。可見伯爵官職並不高。而一直做後勤工作的李善長卻被封為公爵。從這一點已經可以看出朱元璋並對劉伯溫是有所防備的,還是把他當外人了,所以並沒有給他太高的官職,而李善長功勞不如劉基大 但因其本分又是朱元璋老鄉就被授予了一品官職,這不免讓劉伯溫有些心寒。
2. 在劉伯溫生病後,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去送藥,並告知“疾病磨人,勿苦之!”,意思就是病痛太折磨人的,千萬不要再讓劉伯溫再受苦了。誰都知道胡惟庸是劉伯溫的死對頭,他巴不得劉伯溫早點病死才好。而朱元璋偏偏讓他給劉伯溫送藥,可見朱元璋暗藏深意啊。劉伯溫喝完胡惟庸送的藥果然不僅病情沒有好轉,反而惡化了。劉伯溫徹底心灰意冷,自知時日不多,在長子劉鏈的陪同下回了老家。
伴君如伴虎,在經受多重打擊之後劉伯溫終於徹底明白了這個道理。他不想自己的兒子也受牽連,於是告訴兒子不要學習神算之學,也是為了讓兒子學會低調。越是鋒芒畢露越容易受小人暗算。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劉伯溫死之後劉鏈還是遭胡惟庸迫害身亡。年僅32歲。僥倖的是劉伯溫的小兒子在拒絕朱元璋的封官進爵後得到朱元璋的讚賞,被授予閣門使。
儘管如此,劉伯溫這位次子的最終的結局也並不好。在朱元璋死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劉璟作為忠臣堅決維護當時的皇帝朱允炆,並獻上十六策來討伐朱棣。最終朱棣還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得知朱允炆葬身火海後,劉璟辭官而去。後來朱棣廣納賢才召納劉璟,劉璟稱病不見,朱棣一氣之下將他打入大牢。在大牢了此終身。
劉伯溫一家一生正直、不畏強權但最終卻都落得一下慘死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