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金澎

    這就得從奪門之變說起了。

    朱祁鎮瓦剌之變中被俘虜,整個大明朝廷重臣幾乎在此一事變中全軍覆沒,連英國公張輔這一類的三朝老將軍、老臣都死在了戰場上。

    毫無疑問,朱祁鎮因為偏寵太監王振,幾乎葬送了大明的國祚,實在是千古罪人。如果按照現在的權力體制,朱祁鎮是要上軍事法庭的。

    但是在古代天下是他們朱家的,別人有錯可以剝皮揎草也可以禍滅九族,朱家子孫有錯卻可以被原諒。在也先眼見無法打贏戰爭,進軍北京,又傷亡太大的情況下決定撤軍後,狡猾的也先給明朝埋了一個地雷,那就是釋放了朱祁鎮。

    朱祁鎮回到大明,皇帝當然是不能當了,昏庸亂政喪權辱國,哪裡還有資格當皇帝?無論如何說,北京保衛戰是朱祁鈺坐鎮,沒有瞎指揮亂干預,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之際,威望、人氣均已建立。

    但是朱祁鎮畢竟是昔日的皇帝,也確實回來了,總得給個名分,於是朱祁鈺便尊其為太上皇,軟禁在南宮。

    但是朱祁鈺做的有點過火的就是,自己當一代皇帝也就算了,他還把業已立定為太子的朱祁鎮兒子朱見深給廢了,轉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這件事在朝廷人心向背中確實引起了物議,包括性格耿直的于謙也多番勸諫,有所不滿。

    所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朱祁鈺人算不如天算,朱見濟被封為太子後,才幾個月就去世了,朱祁鈺自認是上蒼的懲罰,一病不起。而在北京保衛戰時主張逃跑被于謙怒斥之後一直不得勢的投機分子徐有貞,瞅準了這個機會,聯絡太監曹吉祥、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劈開南宮的門,放出了朱祁鎮,把他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所以,朱祁鎮復位對於他本人來說,也是一個意外,只不過是被人當做上位的臺階裹挾上位的而已。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朱祁鈺已經無後,只要朱祁鈺一病死,不用發動政變,那個位置也是朱祁鎮的,這才有這些小人鋌而走險,提前扶他上位來換取自己的功名利祿,殘害北京保衛戰的忠良們。

    當然,朱祁鎮坐穩位子後,也醒過味來,知道那幫推舉他上臺的都是禍害國家的小人,還是一個一個的把他們都收拾了。參與奪門之變的人,最後都身遭橫死,下場悽慘。

  • 2 # 史文書苑

    朱祁鎮兵敗被俘後從瓦剌歸來,最終能復位成功,這是必然的結果。

    一,朱祁鎮渴望重新奪回帝位。

    最是無情帝王家。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中的手足相殘已司空見慣。朱祁鎮被俘囚禁在瓦剌七年之久,他的弟弟朱祁鈺在繼承皇位後早已不念手足之情。為了皇位,朱祁鈺希望自己的兄長,這位前皇帝朱祁鎮永遠不要回來。迫於朝廷上下的壓力,朱祁鈺不得已才派人與瓦剌談判,把朱祁鎮接回,尊為太上皇。但是卻把他囚禁在南宮,時時派人監視。

    朱祁鎮在瓦剌已經受盡屈辱,回到京城卻又繼續失去自由。其實朱祁鎮明白,如果不能改變現狀,他終究會死在朱祁鈺手裡。因為他不死,對朱祁鈺的皇位來說,始終是心腹大患。所以朱祁鎮必須反擊,只有重新奪回皇位,他才能逆天改命。

    二,投機者需要朱祁鎮復位。

    土木堡之變後,于謙挺身而出,擁立朱祁鈺登上皇位,又打敗瓦剌大軍,保衛了大明王朝,成為朝廷重臣。但是,于謙的剛直不阿卻為他樹敵無數。其中代表就是徐有貞和石亨。

    徐有貞在土木之役後,面對來勢洶洶的瓦剌大軍,曾提出遷都避禍之策。此意遭到于謙怒斥,更為朱祁鈺不喜,而後不得重用。

    石亨也是京城保衛戰的功臣,但他是個權欲極強之人。他曾舉薦于謙兒子為官,耿直的于謙不為所動,並直接彈劾了石亨,要朱祁鈺將石亨治罪。

    此二人視於謙為仇寇,知道只要是朱祁鈺在位一天,他們就永不會有出頭之日,還會被于謙所不容。

    加上如張軌、曹吉祥等人,這些人都是前朝舊臣,更是權利場中的投機者,為了個人切身利益,迫切期望改朝換代,成為從龍之臣。

    三,朱祁鈺的瘋狂。

    為了防止朱祁鎮與自己爭奪皇位,朱祁鈺費盡心機。

    如:嚴格監視,不許文武百官探望朱祁鎮,切斷他與外界的所有聯絡。哪怕是與朱祁鎮交往稍微密切的宦官,也被朱祁鈺猜疑為有復辟圖謀,並將之處決。

    再如:為廢掉前太子—朱祁鎮之子朱見深,朱祁鈺竟然給內閣大臣送銀子行賄。暗示這些重臣主動提議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以能徹底斷絕朱祁鎮一系爭奪皇位之希望。當然,這件事最終還是辦成了。

    等等。

    可惜的是,朱見濟早早去世,而朱祁鈺只有這一個兒子。於是大臣希望朱祁鈺另立太子,朱祁鈺開始變得猜疑心重以致暴虐無度。終於有大臣提出要朱祁鎮復位,而且有此意見的大臣越來越多。朱祁鈺忍無可忍,幾近瘋狂。抓捕、嚴刑、處決,一時間,朝廷上下人人自危。於是,反對的聲音朱祁鈺的殘酷和暴力慢慢壓制。

    四,奪門之變。

    僅僅兩年後,朱祁鈺病重,反對者終於等到了機會。

    1457年正月十六日夜,徐有貞、石亨、曹吉祥、張軌等人率軍撞開南宮外牆,救出朱祁鎮,隨後共同向皇宮進發。

    東華門外,朱祁鎮表明身份,守門將士開門放行。兵不血刃,朱祁鎮進入皇宮,復辟成功。

    朱祁鈺垂死之際,得知兄長已經取代自己登上皇位。他說了三個字:“好,好,好!”而後死去。

  • 3 # 範鑫悅

    大家都知道,朱祁鎮是皇家的長子,所以在其傳皇位時,本身朱祁鎮就有很大的機率當上皇上,後來在其繼位時,他當上皇帝,後期出去打仗,朱祁鎮出去親征,與蒙古對抗,在後期被俘,大家眾所周知,有戰爭就會出現俘虜,但是一個國家的皇帝都已經被俘虜了,可謂是人心惶惶,但是明朝得知這個訊息之後,沒有慌亂,立刻立了新皇,來鞏固明朝在歷史上的地位,所以朱祁鎮這時內心是非常不情願的,從小養尊處優的生活,突然成了戰敗俘虜,皇位也不復存在了,其內心肯定是非常不甘心的,所以從這件事兒就能看出來,朱祁鎮日後如果回來是肯定要把皇位奪回來。其次,最是無情帝王家,帝王寶座是冰冷刺骨的,如果你想佔據它,你就要比他更為冰冷,所以朱祁鎮重新回到大明朝時,他肯定是不甘心,所以養精蓄銳,在日後又重新登上帝王寶座,其實這些從朱祁鎮回到明朝時就可以看出,他還是有野心的,所以日後他又重新登上寶座,還是有預兆的。

  • 4 # 夢野豔齊

    因為朱祁鎮在朝廷中還存有強大的根基,也因為其弟朱祁鈺在對他的態度上有些過分,失去了人心。

    這件事的背景,大體是這樣的——

    正統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八月戊申為朔日,蒙古族瓦剌部首領也先進攻大同。明英宗朱祁鎮在御駕親征中,於土木堡一地遭伏擊被俘。

    正統十四年八月癸未日,茌皇太后的主持下,明郕王朱祁鈺,即英宗的弟弟即皇帝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第二年改年號為景泰元年。

    景泰元年,即公元1450年,八月丙戌日,朱祁鎮被也先釋放,從蒙古還朝,以太上皇的名義進住南宮。

    天順元年,即公元1457年,春正月壬午日,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奉迎太上皇朱祁鎮恢復了皇位。

    而朱祁鎮這位已失去皇位七年有餘的人,之所以又能在已當政的弟弟朱祁鈺的一再打壓下重登寶座,這中間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的影響並沒有因為他離位了而完全消逝,他的根基還在。這根基,就是他當年在位時的那幫他所倚重的大臣。這些大臣正支撐著朱祁鈺的政局,並對朱祁鈺本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就是說這些大臣並沒有因為他的離位也隨之喪失權利。換句話說,替代他坐上皇帝寶座的其弟朱祁鈺並沒有在自己登基後來個大換班,徹底清除掉他遺留的勢力,他的這些遺留的勢力最終又合起力來,扳倒了不肯在他迴歸後把皇位再回歸給他的朱祁鈺,使他重圓了舊夢。

    再有,這些舊臣不僅是因為過去都得到過朱祁鎮的重用和賞賜而難以相忘,還在於朱祁鎮本人的被外族人俘去,並不是緣於他個人貪圖享樂不務正業,而是為了國家利益,是出於對入侵者征戰,就這一點,自然也在這些舊臣中引發了不失廣泛的同情。這種同情所形成的輿論,也為朱祁鎮復辟奠定了人心的基礎。副都御史徐有貞在武清侯石亨等人密謀擁立朱祁鎮復登皇位時,就說過這樣的話:太上皇當年到土木堡,不是去遊山行獵啊!他被蒙古人拘於塞外,天下人並沒有與他離心離德啊!

    而朱祁鎮享有的太上皇身份,也為他重新登上皇位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一尊號,雖然不具有實際上的什麼權力,但在群臣中還是有一定的認可度,即當朝的大多數的臣子對他還是抱有一種難以消退的尊崇之心。

    而景帝朱祁鈺把他尊為太上皇之後,有些過分的做法,也早已引起當朝眾多大臣的不滿。這種不滿情緒的滋生,使朱祁鈺的個人威望受損,更是眾人最終放棄對朱祁鈺的擁戴而認可朱祁鎮復辟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這中間,朱祁鈺做的幾件事,也確實有悖於傳統的皇家禮儀和民眾的道德觀念,而讓群臣難以接受。一件是,朱祁鎮回國後的第三個月,趕上過生日,禮部尚書出面請群臣前去朝賀,他朱祁鈺不同意。緊跟著,禮部尚書又請求在新年元旦這天,讓百官朝見太上皇於延安門,他又不同意。接下來,身在外地的荊王上表請求來京面見太上皇,以表尊重之意,他仍不同意。這就讓人不能不覺得這個當弟弟的有點不通情達理了,有點心胸過於狹窄了。緊接著,他朱祁鈺又於景泰三年,即公元1452年,五月甲戌日,中止太上皇長子朱見深的皇太子身份,另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這就更引起眾多的大臣的鄙夷。大臣王直就曾當著眾人的面,跺著腳說:這叫什麼事啊!御史鍾同還因這事在儀制郎中章綸面前落淚。而後,這兩人同時被朱祁鈺逮捕下獄,並在朝堂上處以杖刑,致使鍾同當場死於杖下。這件事,更讓眾大臣感到了他的失德和暴戾。

    據有關史料記載,迎接朱祁鎮復位,石享和徐有貞等人是趁景帝患病不能理朝之際進行的。那是在天順元年正月十六日夜至四更之時,他們帶領一千餘名士兵闖進了皇宮長安門,然後,用一棵數十人才能抬動的巨木撞開了被朱祁鈺上了鎖的南宮大門。據說,那大門非常牢固,他們是用那巨木撞毀了部分牆體,才把那大門撞開。朱祁鎮是讓人眾人用乘輿抬出南宮的。當時,那些士兵緊張得竟半天沒能將那乘輿抬動。

    那一天,史稱南宮復辟,也稱奪門之變。那一天,還在病榻上的景帝朱祁鈺聽到從奉天殿傳來的鐘鼓之聲,忙問身邊的人是怎麼回事。他還以為是兵部尚書于謙有事要上奏於他呢!等他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震驚之下,又無奈地連聲說了兩個好字。

  • 5 # 不沉的經遠

    朱祁鎮能復位最主要一個原因,是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夭折,而朱祁鈺自己也突然病重,給了一些野心家機會。而於謙顧全大局不願意反抗也是朱祁鎮復位的重要原因。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人俘虜。由於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僅有兩歲,為了應對危局,于謙等人擁戴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繼位。朱祁鈺對於此時繼承皇位是頗有顧慮的,畢竟這種事情沒有先例,事後自己不會有好結果。而孫太后更是先把朱見深立位太子,才同意朱祁鈺繼位,這也然後朱祁鈺很不安。不過在於謙等人的力推下,朱祁鈺最終還是登基了。

    也正因為如此,朱祁鈺對於接回朱祁鎮並不是很熱心。在朱祁鎮回來以後也是直接將他軟禁在南宮,防止和群臣接觸,就是怕朱祁鎮復位。後來朱祁鈺又廢除了朱見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朝中大臣大多也因為擔心擁立朱祁鈺,會被朱祁鎮記仇,對此事予以預設,理論上來說,其實此時朱祁鎮復位的機會不大。

    不過朱祁鈺運氣不好的是,不久朱見濟就病死了,而自己也很快身患重病。雖然很多大臣主張復立朱見深為太子,但是朱祁鈺一直沒下定決心。武清侯石亨等人見朱祁鈺沒有合法的繼承人,為了搶擁戴之功,於是發動“奪門之變”,率兵攻入南宮,救出了朱祁鎮,並讓他復辟。

    在石亨等人發起兵變時,于謙其實已經得到了報告。但是他擔心如果調兵阻止,那麼狠可能引發內亂。為了大明政局穩定,他雖然知道朱祁鎮復位以後自己不會有好結果,還是選擇了放棄抵抗。

    此時朱祁鈺重病,于謙也不願意引發內亂因此沒有進行抵抗,群臣群龍無首,只能接受朱祁鎮復位的事實。所以朱祁鎮能復位,是多個偶然因素混合的結果。

  • 6 # 四季文史

    為何朱祁鎮兵敗被瓦剌人俘虜,回國後卻還能當皇帝?

    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時被俘,後由於大明政治風雲突變,導致朱祁鎮變成“燙手山芋”。雙方議和後英宗終回中原,但此時的大明王朝已是另外一番景象。英宗最後之所以能夠成功復辟,主要得益於一些舊臣和老臣的協助。從三個維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土木堡之變”讓大明一度陷入困局。

    時值漠西蒙古(瓦剌)在太師也先的帶領下,屢犯我大明邊境,為了解決邊患危機,公元1449年,大明王朝明英宗朱祁鎮也仿祖上之行為,親率大軍向西北出征瓦剌。

    明英宗主力部隊不下五十萬,按理說能夠順利攻克瓦剌遊牧民族,但由於瓦剌精心設定了諸多埋伏,等明朝大軍接到密報時,已為時已晚。戰鬥中明朝部隊損失過半,這其中就有京師二十萬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這就是明朝發生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大明兵敗,英宗被俘。此後瓦剌曾多次利用明英宗對大明獅子大開口。面對種種壓力和嚴峻的形勢,于謙的力排眾議,才未能讓“靖康之恥”重演。于謙建議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軍心漸穩。于謙的迅速整頓朝綱,讓瓦剌為之驚愕,瓦剌也認為如此下去必將招致屠殺之禍,於是決定將明英宗雙手送還。

    二、風水輪流轉,明年皇帝到我家。

    但令朱祁鎮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明朝已然是另外一番景象。

    瓦剌太師也先要求守城者開門,于謙等大臣已經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這一度讓明英宗陷入尷尬境地。

    也許朱祁鎮心裡也在納悶,為什麼我前腳被俘你們後腳就立新主,不思報仇也就罷了,現在我平安歸來,你們居然把我拒之門外,這是何故呢。原來,自明英宗被俘以後,民族英雄于謙認為國不可一日無君,朝綱也必須立即重塑,否則勢必有蠻夷乘火打劫。於是于謙等重臣這才將郕王扶上王位。

    話分兩頭,為了大明不會報復性屠殺,明英宗又被重新接回瓦剌好生供養,雖然沒做皇帝,但在異族,甚至仍然受到皇帝的待遇,偶爾還有美女會送到英宗帳下。

    一年以後,大明和瓦剌進入了談判議和階段。明朝派去的使者最終也將明英宗朱祁鎮帶回大明。此時開啟城門的是弟弟朱祁鈺。也許是迫於輿論壓力,朱祁鈺不得不開啟城門,畢竟是自己的王兄,但心有不甘的是自己的帝王之位要如何保全呢。

    三、“奪門之變”英宗成功復辟。

    所謂打天下易、守天下難。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以後,朱祁鈺在關鍵時刻被擁立為明代宗,這邊屁股還沒坐熱乎,那邊王兄又無恙歸來,好容易到手的江山,又交還給王兄嗎?不,一山不容二虎、一國豈有二君,朱祁鈺從一開始就沒有這麼想過,到手的江山豈能再度回讓。

    自朱祁鈺接過王位以來,他廢除朱祁鎮兒子朱見深太子之位,轉而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見其野心之大。這邊開城門迎接王兄的同時,那邊隨即將朱祁鎮囚於南宮,尊為太上皇,同時還派錦衣衛嚴加看管,就連門鎖也被灌鉛。就這樣,朱祁鎮被兄弟軟禁在南宮長達七年之久。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地百轉千回。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他自立的太子夭折,國家面臨無人接替的危險境地。此時,親近朱祁鎮一派貴族官員、明代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南宮復辟),廢黜朱祁鈺,朱祁鎮又重新奪回帝位。

    朱祁鎮復辟的時候,朱祁鈺正準備梳洗臨朝,可突然聽到鐘聲、鼓聲齊響,他還以為是于謙謀反。等侍衛來報說太上皇已經復辟的訊息以後,朱祁鈺連說了三聲好,便不再言語,朱祁鈺心知大勢已去。朱祁鎮奪回王位以後,朱祁鈺又被廢為郕王,不幸的是,朱祁鈺月頭被廢,月底就一命嗚呼了,不免讓人唏噓。

  • 7 # 秋原歷史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人俘虜,明朝在孫太后的同意下,于謙擁立朱祁鈺登基當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景泰帝。

    1457年,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的策劃下,朱祁鎮經過奪門之變成功復辟重新當了皇帝!朱祁鎮回國後沒有被廢為庶人,而被尊為太上皇,這是他復辟成功的前提!

    當時明朝已經有了朱祁鈺,為什麼英宗朱祁鎮回去後還能當皇帝?

    一、宦官王振侍寵專權,坑害英宗朱祁鎮

    王振並沒有出眾的才華,過人的本事,但是他也擁有別人沒有的長處,那就是能猜透主子的心思,然後投其所好,取得主子歡心!

    王振青年時多次考試都名落孫山,偶然的機會他選擇淨身自宮,入宮為太監。進宮後,被分到了太子府,主要的工作就是陪太子朱祁鎮玩耍,他使出渾身解數,變換各種花樣討朱祁鎮開心,因此朱祁鎮很依賴王振,管王振叫“王伴伴”,以至於朱祁鎮哭鬧時也要王振親自去哄哄,他才能安靜下來,這一點,他的生母都不及王振。

    明宣宗死後,王振的情感投資終於得到了回報,太子朱祁鎮即位,王振自然跟著升官,做到掌印太監。官職做到了太監裡面最高的級別,但是王振並不滿足這些,他還想建立軍功!

    1449年6月,瓦剌藉機入侵漠北邊境,大同的戰報傳到北京後,其他大臣都憂心忡忡,但是,王振卻心裡暗自竊喜,因為他覺得這是他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王振不斷的煽動英宗,希望英宗能御駕親征,效仿太祖皇帝,建功立業,英宗最終同意了王振的建議。而事實是,英宗和王振一樣都不懂軍事指揮,更別提前線打仗了!

    兵部的人明白,此時瓦剌人兵鋒強勁,不適合出兵與其正面較量,但是英宗和王振一心只想著“御駕親征”,別的一概不考慮。

    1449年7月16日,英宗讓朱祁鈺監國,王振率領25萬大軍,從北京出發,開始“御駕親征”。說到底,王振僅僅是一個讀過幾年書的太監,又不懂軍事。但是,他又是把持這一切的軍政要務,所有人不得不去聽他的指揮。

    最終,英宗“御駕親征”失敗,致使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王振被士兵殺死,許多能征善戰的老臣戰死,明朝精銳部隊喪失殆盡,太祖皇帝留下的家底差不多在這一仗為之一空。

    二、被遙尊為太上皇,保住了皇族身份,有復辟的機會!

    英宗被俘後,明朝的首都北部門戶大開,大同到山海關一線防守盡失,明朝隨時有滅亡的危險,而此時,明朝內部並不知道英宗是死是活的訊息,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孫太后的主持下,于謙擁立朱祁鈺當了皇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並在于謙的組織下,取得了勝利。

    而朱祁鈺這邊在帝位穩定之後,他便開始一步步的試探朝中大臣的口風。因為,他想廢掉朱見深(朱祁鎮的兒子),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雖然大臣有反對的,但是胳膊拗不過大腿,朱祁鈺最後還是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朱祁鈺唯一的兒子沒多久就病死了,這讓朱祁鈺徹底失去了希望,而此時的他也病入膏肓,朝中大臣也開始為自己準備下一步的打算。

    一年後,瓦刺覺得明朝內部已經有了皇帝,朱祁鎮不能作為威脅大明的籌碼,於是放英宗回去了。回到北京的朱祁鎮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並隔斷他與外界的聯絡。

    朱祁鎮比較幸運的是沒有被朱祁鈺設計害死,並且還保留了太上皇的身份,這一點對他來說是復辟的關鍵。一旦朱祁鎮被廢為庶人,他就永遠失去了皇族身份,沒有皇族身份的他,不可能去繼承皇位,那麼一切都將和他無關!

    三、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投機分子的擁立

    石亨親眼看到朱祁鈺已經病的不輕,沒有幾天時日,他靈機一動,想立一個不世之功,並且,他也不想讓王文動人奪得這樣的立功機會。由於考慮到,朱祁鈺已經生病,太子又早早的死去,現階段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迎回太上皇,才能保住一切,建立奇功。

    1457年1月,在石亨的主導下,宮中太監曹吉祥暗中聯絡孫太后,以及聯絡了一直升遷無望的徐有貞,經過仔細謀劃,決定在1月16日晚上營救朱祁鎮。當晚,他們撞開了南宮的牆壁,營救出了朱祁鎮,趁著大臣上早朝的時候,宣佈太上皇復辟,就這樣朱祁鎮重新登上帝位!

    綜上所述:

    雖然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成為瓦剌人的階下囚。但是,他被尊為太上皇,回國後仍然是皇族身份,而朱祁鈺又因為失去了繼承人,朝中的投機分子見大勢已去,便擁立朱祁鎮復辟。正因如此,他才能夠重新當上皇帝!

  • 8 # 大史官

    前有電視劇《女醫明妃傳》,今有《大明風華》的熱播,著實讓明英宗朱祁鎮火了,也讓大家對朱祁鎮兩次登上皇位有了更多的瞭解。也不得不承認朱祁鎮是歷史上最幸運的俘虜,想想當年宋朝的徽欽二帝,朱祁鎮居然毫髮無損,更奇葩的是還和瓦剌格格結婚生子,到最後被接回國後不久居然再次登上了皇位。同樣是俘虜,為何朱祁鎮沒有被害,安全回國後卻能做皇帝呢?

    當年蒙古部落被朱棣打的毫無反擊之力,但是到了朱祁鎮登基後,蒙古部落逐漸強盛起來,領頭的就是瓦剌,他們時常南下掠奪大明邊境,本來這事交給邊關守將就能夠解決的,但朱祁鎮年輕氣盛居然御駕親征,不巧的是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虜。這可把瓦剌高興壞了,於是每次到大明邊關打劫都帶著朱祁鎮,作為長期肉票瓦剌人怎麼可能捨得殺了。

    但是,後來明朝大臣擁立朱祁鈺為帝來抵抗瓦剌,朱祁鎮沒用了,留著還浪費糧食,後來大明議和,瓦剌就做了個順水人情將朱祁鎮送回燕京。如此一來大明就有了兩個皇帝,於是朱祁鎮被軟禁在南宮,尊為太上皇。然而,朱祁鈺本就無緣皇位,如今朱祁鎮回來了,讓他覺得自己根基不穩,對大明沒有掌控力,於是廢了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不幸的是,朱見濟不久卻病逝了,朱祁鈺也一病不起。

    在朱祁鎮被囚禁南宮中7年之後,眼看大明江山後繼無人,一些親朱祁鎮的大臣們劈開南宮的門救出朱祁鎮,發動了奪門之變,大臣們的擁戴下,朱祁鎮再次當上了大明的皇帝。這對朱祁鎮來說絕對是個意外,也很好的詮釋了什麼是“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9 # 河東一粟

    明《玉堂叢語》記載:“正統間,文貞(楊士奇)為西楊,文敏(楊榮)為東楊,因居第別之。文定(楊溥)郡望,每書南郡,世遂稱南楊。西楊有相才,東楊有相業,南楊有相度。故論我朝賢相,必曰三楊。”

    這是一個在歷史上兩次稱帝的人,實事求是地說,朱祁鎮在九歲繼位,在當時內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和張太后的輔助下,當時國家發展可以說是蒸蒸日上,一派繁榮景象,在這位少皇帝十四歲開始,輔佐他的“三楊”開始陸續辭世,直到他十九歲,“三楊”中的楊溥也去世後,太監王振就走上前臺,太后在世的時候還拿朱元璋祖製出來訓斥王振不要干預朝政,可是他們都熬不過年輕的王振,這個靠自宮進宮伺候太子朱祁鎮的人終於要展示他的抱負了,可是奇怪的是皇帝朱祁鎮對他言聽計從。

    失去帝位的“土木之變”

    北元殘部一直對大明是稱臣朝拜,作為天朝的歷代皇帝都要對他們進行賞賜,因為賞賜都是按照人頭進行,為了騙取賞賜,作為太師的也先就虛增人數,多的時候就達到3000人,而當時主管的太監王振對此不滿,就下令減少賞賜數量,也先及其不滿,就藉口帶兵襲擾明朝邊境。按說王振也是為了朝廷利益,做法沒錯。但是他看到這些稱臣的朝貢者膽敢如此,就鼓動皇帝出兵,並且要御駕親征,於是這個皇帝在王振的鼓動下熱血噴張,在無兵的情況,胡亂就近湊了二十萬人就出徵了,在走的時候,還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同父異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為監國。由於王振在出兵之後遇到大雨以及糧草問題,朱祁鎮要退兵,卻還要滿足王振的面子要求繞道王振的老家蔚州,就這樣一來二去的耽誤了時間,被聞訊追來的也先 包圍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最終全軍覆滅王振被殺,朱祁鎮被俘。

    朝廷聞訊大亂的時候,于謙為首的大臣們建議孫太后擁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第二年朱祁鈺改元年為景泰,此時,所有人都認為朱祁鎮完了。

    在此期間,明朝在於謙的帶領下,在軍事上多次和也先對抗,作為前皇帝的朱祁鎮在此期間受盡屈辱。

    返回都城的先皇帝

    在朱祁鎮被也先做為人質的一年裡,這個作威作福多年的皇帝,終於體驗到了傳說中被擄的宋“徽欽二帝”過的生不如死的日子,他的此次被俘虜的日子被朝臣稱為“北狩”,當也先在他身上沒有沾到便宜的時候,於是提出了議和,景泰帝收到訊息,就象徵性地派了楊善等人前往查探,誰知道楊善乘機將太上皇接回來。

    那朱祁鈺也不願意讓位,僥倖活命的朱祁鎮就被軟禁在南宮,這個時間是----七年!

    幸運之神再此幸臨

    本來被軟禁南宮,自己的孩子朱見深被弟弟的孩子朱見濟代為太子,這個“前皇帝”已是萬念俱灰,可是,這個太子朱見濟卻因病死了,緊接著,朱祁鈺也病入膏肓。

    就在這個時候,王振的親信曹吉祥以及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開始密謀幫前皇帝朱祁鎮復位,他們利用早朝的機會,簇擁著朱祁鎮來到朝堂,宣佈復辟!百官對曾經的皇帝沒有牴觸力,於是跪拜萬歲!這個過程,在歷史上被叫做“奪門”之變。所謂奪門之變,過程基本是這樣的:石亨、徐有貞率兵千人,控制了長安門,東華門,這些人將南宮大門撞開,攙扶著朱祁鎮趕到奉天殿,這個百官入朝的地方,當守衛堵門不讓進入的時候,朱祁鎮大喊“朕太上皇帝也”!於是成功進入!

    令人覺得好笑的是,前皇帝這樣強行登基,他的弟弟現皇帝還在當皇帝,當復辟“帝”,清理完于謙一干人之後,才宣佈朱祁鈺廢為郕王。從正月十七到二月初一,這個大明朝是兩位皇帝同時在位,千古一絕。

    朱祁鎮之所以能夠重新稱帝,是因為支援他的一干人沒有在於謙當權期間得到紅利,但是他們卻擁有權力和機會,這也是這位皇帝的造化吧!另外,奪門之變雖然冤殺了于謙,但是確實解決了當時由於朱祁鈺病危造成無人繼位的政治危機,這一點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 10 # 根芥微塵

    英宗能夠在外被擄一年和回朝被軟禁於南宮七年,在1457年再次成功登基,經歷可謂傳奇。

    這個傳奇的締造,有幾方面原因:

    首先是景帝即景泰帝朱祁鈺自己的太子朱見濟於1453年早夭薨逝,然後景帝自己染病漸重。

    這為英宗復辟提供了可乘之機。

    如果不是這種客觀條件,要想把在位之君拉下馬,即使英宗是曾經的嫡系正宗,在一干老臣中的心目中威勢尚存,可能性也不是太大。

    《明史·景帝紀》對此有明確記載。1457年,景帝朱祁鈺染病駐蹕南郊齋宮,大臣請立太子,言外之意就是請復立英宗的太子朱見深,景帝當然不答應。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於是開啟被幽閉封禁的南宮,擁立英宗復辟登基:

    其次,還得益於“奪門之變”擁立之人如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的盤算、謀劃和行動。

    我個人以為,當時景帝對英宗的忌憚頗深,對南宮的防範極嚴,不大可能給英宗提供與外臣暗通款曲的機會。

    因此,所謂的“奪門之變”只不過是石亨等人為了自己的前程官運而進行的“非常之舉”,他們故意撇開當時聲望隆盛、炙手可熱的于謙,不過是出於自己的小算盤罷了:

    眼看景帝病重,也並無孤子可託,大臣請立太子又不被允許,與其把安排儲君的大權交給於謙等人,還不如撿個現成的皇帝去復辟,自己和一干小夥伴就能成為“擁立大臣”,自然有條件享受潑天富貴。

    據《明史·石亨傳》載: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帝將郊,宿齋宮,疾作不能行禮,召亨代。亨受命榻前,見帝病甚,遂與張軏、曹吉祥等謀迎立上皇。

    與此可以相互印證的說法是《明史·徐有貞傳》中的說法:

    第三,還有孫太后的默許點頭,這樣“復辟”才會“名正言順”。

    當初,“英宗北狩”,孫太后下詔立朱見深為皇太子。後來,景帝立朱見濟為太子、廢見深太子之位,孫太后明擺了不同意,但也無可奈何。這時,有機會,讓皇權重回嫡系一脈,孫太后自然同意。同時,作為宮內的最高名義權威,只有得到了太后的同意才算“師出有名”。

    “石亨等謀奪門,先密白太后。許之。”(《明史·后妃傳》)

    最後,還離不開“太上皇”朱祁鎮的“不得已而為之”。

    雖然沒有明確的史料來支撐朱祁鎮早有預謀的論斷,但從他復辟後對於謙等人的手段來看,他絕對不願自甘下塵,他對朱祁鈺剝奪朱見深太子之位和嚴密封鎖南宮、防範自己,肯定心裡是不爽的。

    故而,一旦有機會再次翻身,他絕對不會拒絕放過——一旦嘗試過至尊皇權的滋味,傻子才會拒絕天賜良機。

    也正如景帝朱祁鈺一般,當初于謙等人勸進,他直接拒絕;當上皇帝之後,再也不願撒手了,以前說好的歸還江山於見深也不再算數,直接廢掉他了事。

    這就是專制皇權的致命誘惑,也是古代帝王“臥榻情結”的具體表現。

    相關連結:

    成語: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 11 # 秋雨魯北說歷史

    明朝歷史上明英宗朱祁鎮可以算的上是一位傳奇的皇帝了,他兩次登上皇位。第二次是登上皇位是透過發動奪門之變取得的,當然不發動兵變他也是皇位的有利爭奪者。

    土木堡之變後景泰皇帝朱祁鈺登基

    土木堡之戰明軍慘敗明英宗朱祁鎮成了蒙古也先的俘虜,面對皇帝被俘的不利局面為固守北京,孫太后將郕王朱祁鈺扶上了皇位史稱景泰皇帝。此時的明英宗朱祁鎮就被動的成為了太上皇,然而時局如此他沒有選擇的權力。

    以于謙為首的固守派最終將也先打敗成功的守住了北京,而明英宗朱祁鎮也就成了沒有用的俘虜。為了和明朝搞好關係,明英宗朱祁鎮就被也先送回了明朝。景泰帝朱祁鈺當然不願意接受明英宗,可形勢逼迫他不得不將明英宗迎回。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他將明英宗朱祁鎮軟禁在了南宮,讓他老老實實的做太上皇。

    為鞏固皇位景泰帝廢黜了太子朱見深

    景泰三年朱祁鈺將大哥朱祁鎮的太子朱見深廢黜,並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推上了太子位。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見深到了6歲就去世了,景泰帝為此備受打擊太子之位就這樣空了下來。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大將石亨卻決定聯合徐有貞、曹吉祥發動宮變復辟明英宗朱祁鎮。其實從當時的形勢看即便是不發功宮變朱祁鎮也很有機會拿到皇位,畢竟朱祁鈺已經病入膏肓而他身後無人承繼皇位。兵變成功後的朱祁鎮拿到了皇位並將郕王朱祁鈺軟禁起來,不久朱祁鈺就病逝了。

    景泰帝朱祁鈺去世後也經歷了諸多的波折

    首先是朱祁鈺死後被葬在北京西山,成為唯一一個沒有死後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其次朱祁鈺被朱祁鎮以“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的評價被奪去了帝號。

    當然這一切都是勝者王侯敗者賊的反攻清算,直到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景泰帝朱祁鈺才最終被平反。朱見深雖然曾被景泰帝廢黜了太子之位,但他並沒有計較自己叔叔的這一行為,還是最終下召恢復了景泰帝的稱號也讓他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承認。

    朱祁鎮失去皇位是自己的錯誤決策導致的,再奪帝位也是順時勢所為,只能說天道輪迴,而他也成為了明朝幾百年中最獨特的一位皇帝。

  • 12 # 江南飈

    這就是“人還在,心不死”。

    朱祁鎮9歲登基,沒有治國理政能力,只是個懵懂少年,所以朝中大臣請求太皇太后張氏垂簾聽政,張太后否決了這項請求,軍國大事還是由張太后決斷。張太后是個很有政治遠見的人,當時宣德皇帝死後,對於皇位繼承人朝廷還有分歧,張太后把朱祁鎮找來,對大臣們說,這就是皇太子就是皇位繼承人。於是朱祁鎮才能順利登機。

    張太后對朱祁鎮身邊的王振十分提防,經常予以敲打,防止這傢伙干政弄權,所以王振一直比較老實。對於自己的親戚朋友張太后一概不用,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高尚品的,這樣一來有效的防止了外戚干政。也為文武百官樹立了榜樣,有助於三楊整頓吏治。

    在張太后的主持下,重用了前朝老臣,特別是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臣被重用,發揮了很大作用,史稱“三楊”。朱祁鎮還是很有點福氣的,上有張太后掌握大局,下有三楊輔佐,整個明朝出現了“三陽開泰”的好兆頭,由於這三楊的治國理這個水平較高,所以明朝的內政、外交、國防、經濟、政治、民生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很好的改進,大明王朝煥發出欣欣向榮的生機,國家政治基本穩定,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安定,國家的錢糧賦稅有了保障,經濟實力得到充實,當時的人們對三楊的功績都交口稱讚。但是,這對於朱祁鎮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得到鍛鍊,缺乏起碼的治理國家的能力,更沒有積累處理軍國大事的經驗。凡事都是雙刃劍,有好的一面——能臣治國理政,國家太平;也有壞的一面——限制了皇帝的成長和進步。所以,在正統五年到正統十一年,張太后和三楊先後去世之後,朱祁鎮的無能和無知就完全暴露出來了。正統是朱祁鎮的年號。

    隨著張太后和三楊的先後去世朱祁鎮就開始重用太監王振,這等於是把張太后封禁的妖怪給放出來了。於是王振就千方百計的討好朱祁鎮,還慫恿朱祁鎮御駕親征去打擊瓦剌。朱祁鎮此時已經長成一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了,追慕先賢,很想建功立業,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個生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不知干戈為何物的皇帝,竟敢出兵和蒙古鐵騎對決簡直就是笑話。朝中大臣對此看得很清楚,於是紛紛勸諫,朱祁鎮一意孤行,拒不接受。為了說服他母親朱祁鎮冊立他兩歲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命令郕王朱祁鈺監國。

    但是明朝精銳部隊不在京師,調動不及,就把京師附近的軍隊集結起來,拼湊了二十多萬軍隊,號稱五十萬就出徵了。但是天公不作美,大雨連綿行軍到大同附近,糧草接濟不上,而且屍橫遍野,軍心動搖,皇帝害怕了,準備撤軍。王振覺得太丟臉,不想撤,於是建議改道蔚州,那裡是王振的老家,如果皇帝從蔚州過那他就太揚眉吐氣了,大臣反對因為那裡離大同很近。但是皇帝要成全王振。出發後,王振又擔心大軍踐踏他老家人的莊家,又建議按原路返回。大軍行進到懷來一帶時,輜重沒跟上,於是皇帝下令就地駐紮等待輜重。結果,就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等來了瓦剌的追擊部隊,也先假意和談,發起突襲,擊敗明軍俘虜了朱祁鎮。王振被樊忠殺掉。

    訊息傳回北京,朝廷大亂,有人要遷都,于謙堅決反對。這時候的明朝需要一個可以做出判斷的皇帝,兩歲的朱見深肯定不行,於是在於謙的堅持下郕王朱祁鈺登基了。於是打響了北京保衛戰,而且勝利了。

    這其實給了朱祁鎮一個生還的機會,也先被明軍多次打敗,便願意送還朱祁鎮。朱祁鈺還是很不高興的。於是派楊善去打探訊息,結果他把朱祁鎮迎回來了。朱祁鈺立即軟禁朱祁鎮於南宮,將宮門鎖閉鎖裡灌鉛。朱祁鈺為了把皇位傳下去,就廢掉了太子朱見深而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結果朱見濟夭亡。

    朱祁鎮的無能讓一些武將和太監春風得意,他的下臺導致一批武將和太監被于謙為首的抗戰派文官壓制,往日的威風和貪腐的財路都沒有了,使他們很不舒服,對朱祁鈺和于謙都很不滿,密謀造反。

    景泰八年朱祁鈺突然病重,於是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王振門下太監曹吉祥等人於正月十七發動政變,擁立太上皇朱祁鎮復辟。史稱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實際是朝廷派系鬥爭的結果。朱祁鈺重用的人在朱祁鈺手下被壓制,于謙等人清正廉潔,很不受這些人待見,他們希望恢復舊的統治秩序和往日的榮光,於是發動政變。朱祁鈺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于謙等人沒有有效清除前朝佞臣,導致局面失控。于謙等人被殺。

  • 13 # 花開半夏春已逝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親率二十餘萬明朝精銳盡出,討伐犯邊的瓦剌也先大軍。但就在這場本該是勝負可知的戰役之中,有著當時世界上最為精銳,裝備了大規模火器的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這樣的軍隊的明軍,卻遭遇了滑鐵盧一般的潰敗。

    此戰之中由於所託非人,明英宗朱祁鎮將決策權委於王振。而改變行軍路線,糧草運輸不及終於讓明軍在土木堡完敗。不僅二十餘萬精銳損失殆盡,而且連英國公張輔、戶部尚書在內66位大臣都以身殉國,至於明英宗朱祁鎮本人也被俘虜。

    好在,兩城守將堅守不開,才不致於局勢潰爛。而瓦剌在經過三天的攻打紫荊關後,兵鋒已至京畿之地。時勢造英雄,此時的大明朝堂之上,徐有貞更是提出南遷避禍,但于謙卻站了出來,敢議南遷者當斬!

    大明王朝也迅速的確定了主戰的策略,郕王朱祁鈺成為新君。一場北京保衛戰也由此展開,在各地勤王軍相繼 到達、于謙用人不疑、調撥有度之下,大明王朝終於轉危為安。瓦剌也先也在明軍的追擊之下,狼狽而逃。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已經被尊為太上皇的朱祁鎮。

    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朱祁鎮作為太上皇、俘虜,都在瓦剌生活。

    而在一年多後,由於備受明軍打擊,瓦剌希冀能夠放歸朱祁鎮。在於謙的勸說之下,明代宗朱祁鈺才選擇派人前往瓦剌,朱祁鎮也由此迴歸。但此時的大明,皇帝早已是朱祁鈺,他也隨即被幽禁南宮,開始了長達七年的幽禁生活。

    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鈺病重。此時的朝堂之上人心思變,最終在獲得孫太后首肯,曹吉祥、徐有貞、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鎮時隔八年再登皇位。而關於為何一個被俘之人、丟盡了大明榮光之罪人,還能再度為君,其實原因不難解釋。

    第一:朱祁鈺的病重、無合法繼承人

    作為時任皇帝,朱祁鈺在景泰八年,只不過30歲。但是人生無常,就是壯年的朱祁鈺彼時已經連祭天都已經難以履行,病入膏肓來形容並不為過。最為致命的一點就是,朱祁鈺僅有的一子,朱見濟也是早夭。

    因此能夠承祚的也只能是兄長朱祁鎮一支,朱祁鎮、朱見深;另外一隻便是爺爺朱高熾一隻,當時王文便主張立襄王之子。

    但是冊立襄王之子,存在的問題是有違嫡長子繼承製、宗法制,畢竟身為大宗朱祁鎮一脈仍有子嗣,以小宗僭越大宗,顯然是有違禮法的。

    這一點,即便是于謙一眾大臣,也都支援冊立廢太子朱見深為繼承人便是明證。

    “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當立章皇帝子孫。”

    第二:朱見深年幼

    景泰八年,廢太子、現沂王朱見深年不過11歲,並不能親自署理政務。反觀而朱祁鎮則青春鼎盛,顯然就時局而言,對於投機者徐有貞、石亨、曹吉祥而言,甚至對於孫太后而言,朱祁鎮毫無疑問都是最優選擇。

    第三:根深蒂固的正統論

    在封建社會,正統論可謂是最基本的準則。得位要正,承祚要正,身份要正,雖然朱祁鎮被瓦剌人所俘虜,更有漢奸行徑,在為人上被人不恥,但對於禮法傳統而言,這並不能影響朱祁鎮的正統地位,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生在羅馬的人一直存在。

  • 14 # 會跳高的豬

    不請自來。要說明朝諸位皇帝中,經歷最為傳奇的一個,那麼非明英宗朱祁鎮莫屬。

    朱祁鎮傳奇在哪裡?傳奇在他同時是明朝的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位(1457—1464年)皇帝,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要從“土木堡之變”說起。

    ▲土木堡之變

    明正統十四年,即1449年,北方瓦剌屢次入侵邊境,明英宗朱祁鎮,年少氣盛,“御駕親征”,率五十萬大軍,經山西大同北上,計劃與瓦剌軍在邊境決戰。

    結果,當明軍一抵達大同,就接到了太監郭敬的密報,稱瓦剌已經做好準備,兵鋒太盛,建議“御駕”即刻返京。可惜,為時已晚,英宗大軍在班師途中屢遭瓦剌襲擊,山西大同、宣府等要地接連失守,明軍戰敗投降,傷亡過半,明英宗被俘。

    因為英宗所率軍隊幾乎都是全國精銳,此一役傷亡過半,留在京師的老弱士卒不到十萬,京師人心浮動,謠言日盛。假如瓦剌此時長驅直入,則帝國處於危旦!

    兵部侍郎于謙力排眾議,調集各路軍隊守備京師,人心漸定。進而為了應對瓦剌以英宗為人質要挾的緊張形式,于謙等人以“國不可一日無君”,擁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即為景泰帝,並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

    ▲太上皇回朝

    自景泰帝即位後,即下令邊境諸將,不得私自與瓦剌接觸,即便是用太上皇的名義,也不用搭理。於是瓦剌惱羞成怒,揮師攻打北京,最終被明軍擊敗,退走大漠。

    瓦剌無法從英宗身上得到好處,攻打北京又不成,於是只能南下求和,以放英宗回朝來換得和平。瓦剌是願意放人了,可是景泰帝和諸位大臣卻並不高興。因為此時距土木堡之變已經一年有餘,明朝這邊景泰帝早已即位,全朝上下都已經適應了新皇帝的作風。

    這個時候,前皇帝突然回來,國不可二主,怎麼辦?

    要說對權力,那是人人嚮往的,即使是兄弟也不例外。英宗回朝後被景泰帝安排在南宮軟禁,甚至連宮門都要鎖住,食物都是現吃現送,南宮附近的樹木都被砍掉,以防止有人秘密聯絡。

    就這樣英宗在南宮驚恐地度過了整整七年的軟禁生涯!

    ▲奪門之變

    人都是有私心的,隨著景泰帝的皇位越坐越穩,他開始想著廢除原先的太子朱見深(英宗之子),換成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這不免引起非議。結果朱見濟夭折,太子之位空置。

    時間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臥床不起。一時之間,人心惶惶。皇帝病重,太子空置,不知道明朝的未來有誰來掌控。

    這時候有人想起了軟禁在南宮的太上皇朱祁鎮,開始密謀擁立其復位。在眾臣的幫助下,時隔八年之後,朱祁鎮終於再次登上皇位,重新成為了大明皇帝。明英宗從被俘虜,被奪位,被強封太上皇,到被軟禁南宮,最終復位再次為帝的經歷到此也基本告一段落了。

    從他的經歷中,我們不免可以看出種種巧合,或者天意,還有當時的一些人,一些事,都是他能夠東山再起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以下幾點:

    ●運氣

    有時候一個人的運氣是很重要的,而朱祁鎮就是一個先期運氣差,後期運氣好到爆表的人。首先,瓦刺為了離間、威脅明朝君臣而沒有殺他,這是最大的運氣,倘若那時候死了,那就一了百了了。其次景泰帝是其親弟弟,英宗回朝後,弟弟雖然將他軟禁了起來,卻沒有殺他,這為他今後的復辟留下了基礎。最後,景泰帝立的太子朱見濟居然早年夭折,帝國無太子,給了朱祁鎮可乘之機。這些都是運氣,都是天意!

    ●人事

    英宗能夠復位,離不開許多人的支援。比如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太監曹吉祥等等,這些人為英宗的復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景泰帝本來好好的身體,突然病重,一下子給了英宗及支援他的大臣機會;當朝太后的默許,也許朱祁鎮是當時最適合當皇帝的人了吧。

    ●性格

    明英宗與景泰帝最區別的一點是,他比景泰帝要狠,這也是他最終能夠復辟成功的原因之一。景泰帝明明能在英宗回朝後秘密幹掉他的,可惜他顧及親情,七年來始終沒有下手。而明英宗復辟後,僅僅一年,景泰帝就去世了(或許有很大疑問),一些當初擁立景泰帝的大臣都被處理掉了。俗話說得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最後,當然,朱祁鎮兵敗被俘,回國後還能當皇帝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名正言順,因為他本來就是皇帝,現在景泰帝病重,太子空置,在帝國迷茫之期重登帝位,在古代士族看來,似乎名正言順,無可反駁,只是苦了于謙等一眾忠誠良將。

    世事皆可變,如夢似幻。景泰帝可能從來沒有想到會這樣結局,明英宗可能也從來不會認為自己還有鹹魚翻身的一天!

  • 15 # 脂肪故事

    風刀霜劍刁斗寒,胡地風雨愁煞人!一入南宮深似海,未料雲散見青天!明英宗朱祁鎮的復辟,堪稱封建王朝史上的異數,那場發生在563年前的宮廷政變,殘忍而完美的展現了宮廷華衣之下的黑暗、利益、出賣、貪婪和堅忍!

    |楔子:胡天六月即飛雪,北望河山又一年!土木堡之戰後,在明朝大臣于謙的強硬的力主抵抗之下,明朝和瓦刺進入了戰略僵持階段。其間,雙方依舊互通訊息、時有往來,卻沒有人關注被囚禁在蒙古荒原上的朱祁鎮!

    草原的牧草綠了,又黃了,羊群如白雲,雪山倚天如寶劍。一年又一年,朱祁鎮認命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會變成野地裡的一具無名屍首,變成牧草的肥料,默默無聞的死去!

    歷史經常會在你絕望的時候給予你莫大的驚喜!還有舒適,比你落入深淵之後,卻能夠再次看到蕩蕩青天來更讓人驚喜!

    也先的階下之囚朱祁鎮永遠不會想到,十年後,他會重新回到坐到那張代表至高皇權的龍椅之上,所有推失去的榮光都會歸來!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深夜,英宗舊臣發動“奪門之變”,他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兩登帝位的皇帝。

    那麼,作為一國棄子的朱祁鎮,是如何實現復辟的呢?

    一、在土木堡傾國之戰中打敗明軍的也先,沒有殺掉朱祁鎮,是所有這一切的前提

    1449年,明英宗聽信大太監王振之議,集二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北元,被因糧草不濟被也先於懷來城外的土木堡圍殺,王振身死,而大軍精銳盡喪、英國公張輔、戶部尚書在內66位大臣都以身殉國,英宗也成為俘虜!

    國不可一日無主!無主則亂!危險之時,于謙挺身而出,擁立朱祁鈺登基為帝,又號令勤王,迅速穩定了局勢!至於朱祁鎮,大臣們的意見是:鞭長莫及、迴天無力、愛莫能助,死了就死了吧!所有大臣都默默地接受了這個現實。皇帝朱祁鎮成為一國棄子!

    然而,也先始終沒有殺掉朱祁鎮這顆大明的棄子!為什麼呢?

    明英宗奇貨可居。明朝曾與也先約定,以財物贖回英宗。也先見錢眼開,毀諾背信,意圖以此再次勒索大明,故沒有立即殺掉英宗。

    也先意圖以英宗為質,折辱大明抵抗士氣,瓦解大明的抵抗意志,一舉攻下北京。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殺掉一國之君是極為不詳之事,也先始終心存顧慮。

    至於民間穿鑿附會的什麼英宗安寢之處有龍盤繞、也先意圖殺掉英宗之時有天雷震怒,不足信也!

    小結:也先沒有殺掉明英宗,既是利益使然,也是北元殘部始終無力南下中原、硬實力不足所致!

    二、明代宗朱祁鈺對權力與政治缺乏最底層的認知,讓朱祁鎮避過了復辟道路上最大的風險

    明代宗朱祁鈺是個好皇帝。他是太祖朱元璋之孫、宣宗次子。正統十四年在於謙、孫太后的支援下被擁立為帝!

    在於謙等大臣的努力下,大敗挾土木堡大勝餘威的瓦刺精銳,大明得一時之安!代宗重用能臣、勵精圖治,明朝的軍事民事趨於安定,實力漸漸恢復,漸呈中興之相!如果歷史的長河就這樣靜靜流淌,朱祁鈺會成為一個青史大書的好皇帝!然而,朱祁鎮回來了!

    也先放朱祁鎮南歸,絕不是良心發現,一是沒有油水可榨,二是意圖以此舉造成大明內亂,瓦刺趁亂得利!

    朱祁鈺登基時,已尊英宗為太上皇!也先給他出了一道天大的難題!然後朱祁鈺犯糊塗了!他沒有殺掉朱祁鎮,而是將其囚禁於南宮。

    “朱祁鈺,你是個好人”,這絕不是對他的稱讚!那張通往龍椅的路,是用白骨和鮮血鋪就的,那條路上,絕沒有什麼溫情,有的只是陰謀算計、父子成仇、夫妻反目!“斧聲燭影”“玄武之變”,所有阻擋帝位的親情,都被無情地踐踏在腳下!

    於是,太上皇朱祁鎮,就這樣安安穩穩的在南宮過了七年!

    三、南門之變,在冰冷的利益抉擇前,朱祁鈺成為了利益集團的棄子

    景泰八年即1457年的正月十六深夜,大將石亨、太監曹吉祥、大臣徐有貞等率兵馬夜闖南宮,將被軟禁的朱祁鎮救出,前往奉天殿,重新坐上了那張龍椅!此時天已微亮,前來上朝的群臣驚愕少時,接受了這個現實!

    他們的選擇,牆頭霜草,輕如鴻毛!

    南門之變為何如此輕而易舉?

    1、誰也沒有想到居然會有石亨、徐有貞、曹吉祥這樣甘冒滅族大罪、孤注一擲的投機分子,內宮根本沒有防備。

    2、此時朱祁鈺病重,而毫無節操的大臣們,在利益與身家性命面前,毫不猶豫地拋棄了朱祁鈺。

    3、朱祁鎮原本就是皇帝,帝威猶在,群臣在情感上也能夠接受。

    於是,原本等著一杯鳩酒,或是一丈白綾的明英宗,每天都在等著生命終結的日子,卻迎來了意料之外的復辟!得到“太上皇復位”訊息的朱祁鈺道:好!好!好!重新回到床上,面向牆壁又再睡下。

    是啊,不久之後,他將永遠沉睡下去!

    四、正月十六的這場“南門之變”,只有短短的幾個時辰,卻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也讓明朝的歷史流向另外一條長河

    1、明英宗復辟之後,以謀逆罪斬于謙、王文等,棄於市,籍其家。一代明臣于謙的人生軌跡,就這樣畫上了一個句號。一個原本可以在明朝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心以家國為念的能臣,就這樣窩囊地死去!憾甚!於少保錯了嗎?沒有!他只是皇權帝位爭奪中的無辜者而已!

    2、英宗復辟之後,廢朱祁鈺為郕王。有意思的是,朱祁鈺登基前的爵位就是郕王。大約一個月之後,二月十九日,朱祁鈺離奇去世,走完了短短的三十年人生!以親王禮葬西山,諡曰戾!朱祁鈺有錯嗎?還是那句話:他是個好人,卻不是一個好皇帝!

    3、復辟有功的石亨、徐元玉、許彬、、曹吉祥等人,因功得榮華富貴!驟得高位,人心膨脹,在朝中橫行霸道,甚至發生了差一點動搖國本的曹石之變。大明朝政日漸不修陷於混亂,派別黨爭日趨激烈,明朝的統治危機由此加劇!

    結語:一襲黃袍輕如許,兄弟鬩牆究可哀!朱祁鎮的復辟,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心、照亮了宮廷,照得人慌亂不安。

    這場宮廷之變,有個小細節讓人思之心寒:正準備上朝的朱祁鈺聽聞宮前鐘鼓之聲,應驚問:莫不是于謙謀反篡位?

    皇位倒為輕,痛哉於少保!帝王心術,寒涼至此!

    大約六百三十五年後的正月,北京有雪,雪覆萬物以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權謀算計,皆無所尋!惟留故宮紅牆黃瓦,殿堂靜穆,立於雪中,萬籟俱寂!

  • 16 # 麒麟閣論史

    引言

    在土木堡大戰中,明朝被瓦剌打的慘敗,皇帝朱祁鎮也被俘虜。以後人眼光來看,土木堡的失敗是源於朱祁鎮重用太監王振,甚至差點導致明朝滅亡,這樣的人結束俘虜生涯後,為什麼還能當皇帝,難道繼續讓他禍亂國家?

    朱祁鎮在被瓦剌所俘以後,在朝臣中威望還是比較高的。

    當時人對朱祁鎮的評價與後人對他的評價是不一樣的。後人對朱祁鎮更多是否定的,因其信任王振,導致太監勢力膨脹,出現了明朝的第一位權監;政局腐敗、對外戰爭慘敗,在他重新當上皇帝以後,又冤殺了于謙。

    而當時人們是這樣看朱祁鎮的。

    明朝楊瑄的《復辟錄》中記載:“太上皇帝昔者出狩,非以遊畋,為赤子故耳。今天下無離心,謀必在此”

    這段話是奪門之變的策劃者徐有貞在事變前為了堅定他人造反的決心而說的,旨在說明朱祁鎮在天下臣民中的威信還在,因為土木堡之變時朱祁鎮率領軍隊去和瓦剌作戰,不是窮兵黷武,不是太監王振的慫恿,而是為了抗擊瓦剌,保衛邊疆人民的生產生活。雖結局雖然慘敗,但是百姓能理解他的苦心,所以朱祁鎮在天下臣民中的威望非常高。

    有人會有疑問,這並不是明朝的官方史料,是民間私人撰寫的史料,不能令人信服。那我們再從正史當中的記載窺測一下當時人們對朱祁鎮的看法。

    明代宗朱祁鈺即皇帝位以後,朱祁鎮被尊為太上皇身陷瓦剌。朱祁鈺是不希望朱祁鎮回來的,大臣並沒有看朱祁鈺的臉色,比如當時的吏部尚書王直等人,鐵了心要迎回朱祁鎮。在沒有政策,缺乏財力、人力、物力支援的情況下,經過禮部侍郎李實、右都御史楊善的努力最終迎回了朱祁鎮。如果說這只是個別人的努力,我們還可以看一下朱祁鎮被迎回時禮部制定的禮儀:由禮部官員和錦衣衛到居庸關迎候;回到北京城附近的時候,百官要在土城迎接;在京城由皇帝謁見。禮儀是非常之隆重,此等規格,我感覺更像是迎接一位取得勝利的將軍,當然這種做法後來被朱祁鈺否定了。但我們仍可以看出明英宗當時在朝臣心目中的地位,在朝廷的威望。不以朱祁鎮被俘為恥,反而認為應該以盛大的禮節去歡迎他。

    此後,禮部尚書胡濙向朱祁鈺上書:要求在朱祁鎮的生日、元旦等節日百官去朝賀。胡濙歷經六朝,在朝廷的影響力非常大,他的態度代表著很大一部分人的態度。我想朝臣對朱祁鎮這樣尊敬,一是因為他們曾經是朱祁鎮的臣子,二是受到“尊君思想”的影響。

    如果說朱祁鎮在朝臣心目中的地位隨著他被幽禁會越來越低,但一旦朝政出現危機,可能就成為人們新的希望。

    景泰末期朝政的混亂呼喚著朱祁鎮的復出

    隨著朱祁鈺的病重,自己唯一的兒子朱見濟夭折。皇位出現了繼承危機,大臣分成幾派,一是主張擁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且是最主要的一派;還有傳言擁立襄王,後來證明是謠言;另外還有一派是主張重新擁立朱祁鎮的,比如孫太后、李賢、石亨、徐有貞、曹吉祥、張輒,這一派勢力在朝中勢力相對較弱,且大多是隱藏。在當時這種局面之下,能當上皇帝的只能是朱祁鎮,因為朱見深是朱祁鎮的兒子,且當時年齡較小(10歲),不能處理朝政。

    我們還可以從奪門之變的過程看到朱祁鎮在當時的威望,當徐有貞等人開啟南宮,簇擁著朱祁鎮走到東華門進入大內時,守衛不開門,朱祁鎮只說了一句:“我是上皇,請開門”,守衛人就打開了城門。朱祁鎮的一句話甚似千軍萬馬。在進入奉天殿時,朝臣看到朱祁鎮,立刻拜服在地,包括之前那些主張擁立朱見深的人。這就說明朱祁鎮是當時最合乎當皇帝的人,假如真像後人對他的評價那樣,在當時是不可能當上皇帝。

    結語

    對一個人的認識要經過長時間的積澱,當時的人受到環境、立場、資訊、思想觀念的限制,可能對一個人的認識不夠全面、客觀,經過大浪濤沙,歷史會呈現出它本來的面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想白到發光,有哪些超好用的美白精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