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陵流度
-
2 # 兩世之約i
有,賈詡看穿了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計,曾在曹軍萬箭齊發之時大喊三聲“放火箭”,但是曹操沒有聽到。
程昱曾經在闕澤送詐降書後懷疑孫劉聯盟想搞火攻連環計,但因為他不會看天象,不知道即將颳起東南風,曹操對於他的懷疑就說如果他們要搞火攻會自焚,東南風起時他提醒曹操小心黃蓋戰船,但為時已晚。
入曹營一言不發的徐庶,看透了孫劉聯盟的整套計劃,但他心在漢,沒有告訴曹操。
-
3 # 紅嶺影視周世平
按照正史的記載,將戰船連線起來是曹操自己乾的事情,跟龐統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既然是說龐統獻的連環計,那我們就根據《三國演義》來分析一下。
赤壁之戰中,龐統獻連環計,除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識破之外,也已經被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和荀攸識破了。包括曹操自己也是思慮之後,才採用了鏈鎖戰船的方法。
赤壁之戰時,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荀彧、程昱、荀攸、郭嘉、賈詡,其中郭嘉已經病故,荀彧和賈詡並沒有隨軍出征,所以,這三人不在赤壁,跟他們的關係不大。
程昱和荀攸,作為曹營中,隨曹操出征赤壁的兩大謀士,其能力相比徐庶,有過之而無不及,連徐庶都看出來了,程昱和荀攸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描寫,曹操採納了龐統的連環計之後,用鐵索連了戰船,並鋪上了木板,讓水寨有了“渡江如履平地”的效果。曹操一高興,還專門召集了眾謀士炫耀,意思就是說,你看,你們就想不出這種注意。
程昱馬上就提醒曹操了,“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不可不防。”荀攸也立刻表示同意程昱的看法,“仲德之言甚是。”仲德就是程昱。可見程昱和荀攸已經預見到了,龐統的“連環計”是要用火攻。
這件事,其實曹操自己也看出來了,只是曹操認為當時是隆冬季節,刮的都是西北風,哪有東南風。如果是吳軍放火,只能是自己燒了自己。所以,中了“連環計”是曹操力排眾議的結果,曹軍眾謀臣將領也只能附和了。
曹操和周瑜對天時的預測,最終還是都不如諸葛亮。曹操是沾沾自喜,認為穩操勝券,大事可成;而周瑜因為風向問題,鬱悶到口吐鮮血,不省人事。而諸葛亮卻故意裝神弄鬼,巧借東風,成就了赤壁火攻曹營的勝利,諸葛亮真是個妖人呀。
順便吐槽一下《三國演義》,曹軍可是“八十三萬人馬”,“旱寨三百餘里”,只是燒了水寨,如何燒的了旱寨三百里,曹操又何必敗走華容道。吹牛吹太過,就顯得太假了,太假了。
-
4 # 自由的鷹28185386
連環計是演義故事,赤壁之戰恐怕不存在此故事。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剛好有戰例可以提供所謂連環計的版本給演義。那麼有沒有謀士看穿這個計謀,就成為無本之源的臆想,沒法回答!這裡還有其他幾個虛假故事,那就是借東風,草船借箭,華容道等。對於赤壁之戰的考究,歷來有爭議,有火攻,但陸上依然可以拒守,北方將士善於陸戰,也是不爭的事實。有史料證明當時曹丞相牽掛朝廷內部事宜,不能久留,畢竟穩固朝政,鞏固北方,才是根本,所以自己匆匆退去,留下曹仁等拒守。但畢竟是沒有擊敗江東,而且間接後果是造成後來的三足鼎立時代,所以對於赤壁之戰的演繹,來些編撰也是可以理解。
-
5 # 純鈞LHGR
就算看出來了,也不敢說。
古代資訊並不發達,曹營許多謀士久居北地,對江東氣候不瞭解,這樣的情況肯定是有的。但是,曹操的部下並非全都是北方人,實際上,他收袁術、劉表的殘軍,這些人裡就算沒有特別高明的謀士,但若說連一個懂江東獨特氣候的人都沒有,是不可能的。
荊襄舊部裡,很多人也頗知水戰。火攻取敵,這種事情肯定也有人想得到。
所以,不論《三國演義》裡把這件事描述得多誇張,從現實角度看,不可能沒人識破此計。
但是,曹操為人毒辣。從他橫槊賦詩刺死劉馥來看,他並不是那種喜歡別人給他提意見的人。曹操已然確信連環戰船會為他帶來勝利,這時他正沉浸在腦內小劇場裡,別人說的話,尤其是降卒或是沒名氣的人說的話,他是不可能聽得進去的。畢竟,就連程昱、荀攸說話都不靈,其他人說什麼,都只能招來曹操厭惡,弄不好就得把小命搭上,所以也就沒人進言。
再者,那就是龐統的名人效應了。時言“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伏龍諸葛亮的本事,大家都已見到了,自知其人神機妙算,無可相比。這時又冒出這麼一位鳳雛先生來,正常人也都會想,這位龐鳳雛的本事必不在諸葛亮之下,既然諸葛亮的心思無法捉摸,這位龐統的思路肯定也與常人不同。自己若認為龐統出的是餿主意,反怕被笑自己見識淺薄,不能識其中之妙,就好像學生後輩不敢冒犯學術權威一樣。從這一點來說,龐統的名人效應也壓得眾人閉住了嘴。
所以,從現實角度來揣測,其實曹營裡除了徐庶之外,應該還是有人估計到火燒連壞的戰術的。只是出於種種因素,無法對曹操說。其結局,就是導致了曹軍八十三萬人馬焦頭爛額,大敗而逃。
-
6 # 94310417小云
連環計是龐統獻的惡毒之計,被徐庶看破。他借有事而溜之大吉,過了幾日,戰船相連木板鋪平行如平地,令曹操心花怒放舉燊南揮意蕩平阻隔一統天下,然謀程昱,奇士荀攸皆著岀了禍患乃言,連環計隨好,只恐東吳用
-
7 # 博超講堂
徐庶看出來了火攻計劃。
《三國演義》中,龐統為了協助火攻計能成功,隻身入曹操軍營,向曹操獻連環計,哄騙說辭滴水不漏。曹操採納後,龐統又全身而退。但是曹操軍營中仍然是有人看穿了龐統的計謀的,這個人就是徐庶。
當時龐統從曹操軍營離開後,渡江返回後剛下船上岸,被一旁出現的徐庶從後面拉住,徐庶嚇唬道:“你好大膽。黃蓋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你又來獻連環計,只恐燒不盡絕。你們把出這等毒手來,只好瞞曹操,也須瞞我不得!”
當時,龐統嚇得魂飛魄散,轉頭一看,才認得是徐庶。
徐庶之前是效忠劉備的,曹操則用偽造徐庶母親書信的計謀把徐庶騙離開劉備,徐庶之母得知後,氣得自殺,徐庶也因此發誓絕不為曹操獻一計。於是民間就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歇後語。
所以,徐庶找龐統見面,也只是嚇一下龐統而已,他絕不會去告訴曹操真相的,隨後,龐統報答徐庶看穿而不去揭發的恩情,教了徐庶如何脫身曹操的計謀。
上述劇情,都是羅貫中編出來,增加戲劇效果的故事。既然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編出來的故事,那麼在演義裡,荀彧、程昱無法看穿龐統的連環計,也是正常的事。不然,如果周瑜火攻失敗,曹操勝利,後面的故事怎麼寫?
大家以為呢?
-
8 # 墨色天地
赤壁之戰時,龐統獻連環計時,有謀士提過遭遇火攻時後果,但曹公胸有成竹地哈哈一笑,說此時寒冬時節,都是西北風,如果火攻,周瑜豈不是自己燒自已?因此,可以看出曹營對是否火攻已有所考慮。只是沒有想到冬季竟也破天荒地颳了“足夠”的東南風而慘敗。也足以看出羅夫子對諸葛亮推崇有些病態!
-
9 # 聖剪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下赤壁之戰前曹操手底下著名的謀士,包括程昱、郭嘉、賈詡、荀彧、荀攸等人。當時郭嘉已經病逝,荀彧在曹操出征的時候,一直承擔的是守護後方大本營的角色。
孫劉聯軍想要大張旗鼓的火攻,先是龐統獻上連環計,後有黃蓋詐降,這麼多小動作,演義裡面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就馬上辨認出來了。
我們可以分析曹營下無人提出提防火攻的原因。
首先:就是曹操集團的謀士們,基本都不是江南人士,
本來就缺乏水軍方面的經驗,而且水上使用大規模火攻,赤壁之戰還是中國歷史上的頭一次,估計誰也沒有太往這方面想。
第二:就是太過於輕敵,儘管曹操帳下的幾個謀士都曾經委婉的提醒過他,不能太著急。但,此時的曹操有一種志在必得,泰山壓頂之勢。太急於求勝。
最後:曹操連環大船,心裡自然清楚也是有風險的,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曹軍雖然有龐大的部隊,但是糧草供應不上,瘟疫也帶來了很大的殺傷,導致他們的戰鬥力越來越差。
-
10 # 韜韜有話說
這個本身就是一個團隊協作的問題。在三國中,最愛才者莫過於曹操,而最不信任別人的也是曹操,劉備禮賢下士敢於全權委託諸葛亮處理一切事務,自己韜光養晦,動不動哭泣示弱,孫權將兵權賦予周瑜,不干預表現出極大信任。所以能不能把每個人的作用都發揮出來才是關鍵。
你說沒人看出火攻之危,確實有點小瞧那些智囊了。古代文人,那個不懂天文地理,古代武將,那個不會排軍佈陣,因此,看出危險的不止一個人。
那為什麼不說呢?曹操比較自負多疑,自己文韜武略一代梟雄,自身而言很難完全聽信一個人,更別說採納其理由並不充分的建議。對軍隊來說,令行禁止才是更重要的,曹操不允許下屬質疑其決定也是有道理的,故其下屬寧願服從也不願冒險。雖然陣營中人才太多,如若不能讓曹操心服口服就不能保證自身安全,誰又敢於輕易說話,賣弄聰明的楊修,自作聰明的蔣幹,埋沒聰明的徐庶,還有一直坐冷板凳的司馬懿,都說明曹操對聰明人的提防和忌妒,那些聰明人明白這一點,誰又敢在臨戰時胡說呢!
而諸葛亮和周瑜恰恰看透了曹操這個弱點,才完成了火燒赤壁的壯舉。
大家認同嗎?
-
11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都有好幾個謀事說不妥,如果碰上火攻就麻煩,而曹操本人也有考慮過。
但曹操認為當時的氣候不可能有東風、南風,只要北風,如果周瑜用火攻,也點引火燒身,自找苦吃。
所以曹操才會高枕無憂地把船連成一片。但他卻忘記了天有不測風雲。
-
12 # 四維求索
有!徐元直(徐庶,單福)早就看出來了。只因他是因曹操用用其因協迫,強行拉去的,雖為謀士,但發誓丨終生不為操獻一計″,故並沒告訴曹操。此乃典型地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詮釋。
-
13 # 古靈精怪志
有。
(徐庶:好一個大膽的龐士元!)
原著裡有寫,徐庶看破了龐統的連環計,但是念及劉備舊恩沒有說破。程昱荀攸也有懷疑。
但是在三國謀士裡,徐庶並不算拔尖的,當時曹操陣營裡謀士眾多,為什麼都沒想到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大意,大多數人都沒想到冬天會有東南風。程昱和荀攸是想到了,但是曹操直接否認了這個可能。後來程昱也是最先看出黃蓋詐降的人,可惜已經來不及挽救。
2:曹操愛才,其他謀士一來仰慕鳳雛高名(多虧司馬徽高超的營銷技術),願意聽聽他的高見,二來曹操對待龐統很看重。親自迎接,親自帶他檢視自己的水寨旱寨,完全把龐統當做了自己人。並且多次請教。這種態度。其他謀士也不好懷疑龐統。
(曹老闆得知鳳雛到來,笑的像個250斤的孩子)
(陪龐統登高觀營)
(愛才的眼神.jpg)
三國演義中看似絕妙的連環計苦肉計等,其實並不完美。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曹操南征孫吳真正失敗的願意是瘟疫,水土不服,北方不穩等諸多原因。不是周瑜一把火就能做到的。
-
14 # 人間正道陳德立
徐庶識破了就是不說,借龐統脫身之計傳謠言以馬騰有取許都之意為名去給曹操看守北大門趁機溜之大吉了!程昱識破沒識破龐統的連環計不清楚,反正是提醒了曹老闆,連許攸都對程仲德的建議都非常贊同認可,但被得意忘形的曹操說你們不識天時風向。但不知道賈詡是什麼原因一直是一言不發,只有他自已心中最清楚了!荀彧當時留在許都看守後方的太本營,沒有參加赤壁之戰,那就令當別論了。
-
15 # 造作的楚狂人
所謂的火攻、連環計,其實不是什麼高明的計謀。
江上作戰,又是以少敵多,用弓箭、採取火攻,這可以說是基本常識了。不但諸葛亮、周瑜想得出,就連老將黃蓋都想得出。
《三國演義》中,描寫苦肉計的那一段,就是黃蓋主動找到周瑜,向周瑜建議採取火攻。彼時周瑜還非常驚訝,因為火攻這個計劃他還沒有告訴別人,黃蓋是怎麼知道訊息的?詢問之下,黃蓋說是他自己想到的。這才有了後面周瑜打黃蓋,黃蓋向曹操詐降等一連串的情節。
火攻這一條計策,連黃蓋都想得出,曹操陣營怎麼會想不出?
卻說連環計,也不是什麼完美的計策。可以說對曹操有利有弊,因為它確實解決了北方人不慣於乘船的毛病,有點現代航空母艦的味道。
龐統這一條計謀,不但被曹營中的徐庶一針見血的點破,就連曹操自己心裡都一清二楚。
彼時荀攸、程昱就對曹操提出疑問,如此將船連為一體,如果著火,該當如何?可見曹操身邊不乏有識之士。
曹操亦想到了這一層,可他仍然照龐統的建議做了,頭鐵嗎?不。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季節。
當時正是冬季,江上吹西北風,曹操戰船在江北,根本不必擔心敵人火攻。曹操當時也得意得說:如果是夏天,他當然會防備一手,可現在,如果東吳採取火攻,燒的豈不是他們自己?眾謀士聽了皆歎服。
曹操這話有問題嗎?一點沒有。風向,是周瑜計劃當中最重要的一環,缺了這一條,萬事白搭。正如孔明所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如果不考慮風向,所謂的火攻、連環計,就像是個玩笑。
這一點怎麼解決?周瑜解決不了,氣到吐血;龐統也解決不了,他只管向曹操獻計。怎麼解決?小說中直接給主角開掛,諸葛亮向天借東風,神乎其神,真給他借到了。
歷史上這件事的真實性值得懷疑,就算是孔明真的懂得氣象學,提前預知,這也未免太巧。所有事情發生在同一天,機率有多大?
至少我們從《三國演義》的描寫來看,曹操失敗,根本就不是輸給了什麼高明的計策,而是輸了一手“借東風”。火攻、連環計,都是建立在冬季吹東南風這樣極小機率的事件上才能成功的,根本不算高明。
若沒有孔明的神力,這幾條計策真的沒用,最後的勝利者會是曹操。
當然這只是小說的情節,真正的赤壁之戰是怎樣的,我們不得而知。
-
16 #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在曹操手下辦事,首先說話要有技巧,否則就會像楊修一樣。
曹操平定了北方,狂得沒邊,荀攸,賈詡,的話,根本聽不進去。
曹操赤壁之敗,是敗給了馬屁精蔣幹,人!得意忘形的時候,誰都願意聽好聽的。
-
17 # 無成有終
徐庶:元直我表示不服!《三國演義》中龐統第一次出場,是赤壁之戰的時候,當時他奉周瑜之令,前往曹操營中獻計,讓曹操將所有的船連在了一起,方便孫劉聯軍進行火攻,登船離去時被徐庶抓住手臂,道破他來曹營的真實目的。龐統大驚,一看原來是老友徐庶,此橋段非常精彩,也因為此次見面,龐統才遇到了明主劉備。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統一河北的袁紹“簡精卒十萬,騎萬匹,將攻許”,曹操不得已率領精兵北上官渡。“官渡之戰”就此拉開序幕,而這時劉備正依附於袁紹的帳下,他當即請求南下聯合劉表,兩面夾擊曹操,袁紹同意。曹操聽說了此事,派兵攻打劉表,劉表讓劉備於新野駐紮抵禦曹操。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後,非常器重他。建安九年(204年),劉備乘曹操出兵河北攻鄴城之機,出兵掠地,北至葉縣附近。留守許昌的曹魏大將夏侯惇帶于禁、李典等出兵抵禦。因劉表拒絕出兵相助,劉備兵弱將少難擋曹軍。在這危機關頭,徐庶建議放火燒寨,佯裝退兵,然後派關羽、張飛、趙雲等領兵埋伏以待曹軍追兵。夏侯惇不知其中有詐,不顧李典的勸阻,同於禁率輕騎追擊劉備。劉備埋伏的軍隊同時發起進攻,將曹軍團團圍困,曹軍傷亡慘重。劉備反敗為勝,有驚無險,這才從容收兵,返回新野。徐庶卓越的軍事才能,令劉備盛讚他有王佐之才,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正是因為劉備的知遇之恩,徐庶在離開時舉薦了諸葛亮,也因曹操假借徐庶老母病危,騙徐庶去了許昌,徐母不恥曹操種種作為,上吊自盡,徐庶懷恨在心,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計,出一謀。也就有了後來徐庶抓住龐統的那一幕,雖然知道孫劉的計謀也沒有戳破的原因。
-
18 # sunjin6278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國演義》是有宿命論思想的,相信天命,因此,赤壁之戰的結局自然應該是上天掌握著的,要順從天意。
曹敗孫劉勝,這是天命所歸,是人力所不能改變的,自然孫劉陣營所施的火攻連環計,曹操陣營那麼多謀士,都被天意迷其心智,竟沒人能看得出來。為什麼都看不破呢?正如曹操所說,隆冬季節,哪來的東南風?這是基礎。北兵不習水戰,在大江之上,波浪顛簸戰船,讓本不服水土的曹兵暈船嘔吐,更加重了瘟疫疾病的流行。面對此情此景,曹操太憂心了,急於想找到解決之法。正在焦困之時,聞名天下的名士襄陽龐統來訪,“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傳言可是如雷貫耳,愛才的曹操百求不得,現在竟不請自到,阿瞞自然大喜過望。龐統趁機獻上連環計,如雪中送炭,曹操自然相信無疑。不說天迷心智,就是當時有謀士看出,也不好反駁,因龐士元太盛名了。即使看破,天意也不會讓曹阿瞞相信的,果不其然,“一句隆冬季節,哪來的東南風?”就讓老曹給頂了回去。
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說關公的話,也更像是在說徐庶吧。說曹操陣營的謀士都沒看破火攻連環計,也許有點兒偏頗,當時身在曹營的徐庶徐元直就看出來了。不過因曹操賺徐庶,逼死其母,徐庶恨透了曹操,發誓終生不為曹操出一謀獻一策,這個徐庶可算曹操陣營的人吧?正因為徐庶與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徐庶能看出,依然不影響赤壁之戰火攻連環計的正常實施,也可能是上天覺得徐庶不足慮,才沒有迷失他的心智吧?
-
19 # 偉煒717
火攻的計策不用謀士提醒,曹操本人都想得到,但為什麼把船又連線上呢,沒有做特別的防範呢?因為當時季節風向是往對面刮的,東吳使用火攻也是燒自己,所以曹操敗在就是敗在不懂當時的氣候變化,就是周瑜不也一開始沒想到風向的問題嗎?所以才會有諸葛亮借東風的橋段啊?
-
20 # 哎呀不得勁
三國演義就是講天時地利人和的故事。魏蜀吳恰好各代表一個。魏很多人都考慮到了一旦受到火攻的危險,但是需要特定風向。所以幾乎不容易出現東風的季節讓諸葛亮借了東風
回覆列表
肯定有謀士看出來火攻這個計策,以《三國演義》為基礎的話,這個人是徐庶。
龐統獻連環計,讓曹操把戰船用鐵鏈鎖起來,中間用木板平鋪以避免戰船搖晃。
徐庶和龐統關於連環計和火攻交談的故事詳細記載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結尾和第四十八回開始。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結尾處描寫:龐統使完連環計,正要走,剛到江邊被一人攔住,說龐統用了連環計並且要用火攻。
操然之。統拜別,至江邊,正欲下船,忽見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統曰:“你好大膽!黃蓋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你又來獻連環計:只恐燒不盡絕!你們把出這等毒手來,只好瞞曹操,也須瞞我不得!”諕得龐統魂飛魄散。正是:
莫道東南能制勝,誰雲西北獨無人?
畢竟此人是誰,且看下文分解。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開頭處說明了徐庶的身份。
卻說龐統聞言,吃了一驚,急回視其人,原來卻是徐庶。統見是故人,心下方定。回顧左右無人,乃曰:“你若說破我計,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庶笑曰:“此間八十三萬人馬,性命如何?”統曰:“元直真欲破我計耶?”庶曰:“吾感劉皇叔厚恩,未嘗忘報。曹操送死吾母,吾已說過終身不設一謀,今安肯破兄良策?只是我亦隨軍在此,兵敗之後,玉石不分,豈能免難?君當教我脫身之術,我即緘口遠避矣。”統笑曰:“元直如此高見遠識,諒此有何難哉!”庶曰:“願先生賜教。”統去徐庶耳邊略說數句。庶大喜,拜謝。龐統別卻徐庶,下船自回江東。
徐庶和龐統兩人絮叨了一番,龐統回江東,徐庶藉口西涼造反,提前離開赤壁之戰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