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饒大條i
-
2 # 樂樂樂樂不思蜀
明朝的四大抗倭名將
1、戚繼光
戚繼光年少時雖然家境貧寒,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後來,戚繼光承襲祖上職位,當上登州衛指揮僉事。不久,戚繼光得到張居正的推薦,成為掌管山東沿海二十五衛所的署都指揮僉事。嘉靖三十四年,戚繼光被任命為浙江都司僉事,前往東南沿海平定倭亂。之後,先後參與了岑港之戰、台州之戰、福建之戰、興化之戰、仙遊之戰等戰役,屢屢得勝。後來倭寇平定後,戚繼光還被調往北方修建長城,地域蒙古族的入侵。
2、胡宗憲
胡宗憲祖上都是錦衣衛出身,早在嘉靖十七年,他便考中進士,前往山東青州府。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鑑於東南沿海地區倭亂日甚,決定挑選一員大將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胡宗憲被選中。胡宗憲到任後,嚴明軍紀,訓練軍隊,使得軍隊面貌煥然一新。之後,胡宗憲培養七俞大猷、戚繼光等年清將領,並將大文人徐文長納入麾下,在對倭戰爭中取得了較大成功,浙江一帶的倭寇基本上被平息。
3、俞大猷
俞大猷的一生幾乎都在作戰。早在抗倭之前,俞大猷便曾參與抗擊蒙古的戰爭。後來,嘉靖皇帝很賞識俞大猷的軍事才能,任命他為寧波、台州等府的參將,自此之後俞大猷便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對倭戰爭。先後參加了浙東戰役、浙西戰役、偽倭戰役、興化戰役、潮州戰役等重要戰役,可謂戰功赫赫。
4、楊文
楊文是浙江台州人,自小便遭受倭寇的侵害,深知倭寇之亂的危害極大。長大後,楊文立志參軍,跟隨譚綸征討倭寇。先後參與了平海衛、仙遊等重要戰役,並攻破了盤踞在臺州的倭寇“苟稷寨”,消除了當地的一大禍害。
-
3 # 愛而無悔931
明朝中期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福建,浙江,山東)倭患頗為嚴重。倭寇在我國沿海地區日益猖狂,簡直到了敢於與明朝正規軍交戰的境地。
其實從明朝初期開始倭寇就經常襲擾我東南地區了。而當時明成祖朱棣正忙於平定漠北的殘餘元朝勢力,大明的幾十萬軍隊全都調往了北線戰場。導致我沿海地區的海防極為薄弱和鬆懈,讓流竄在海上的倭寇有機可乘,時常登陸我國領土殺我子民掠我財寶。
大明的富裕讓日本人唾涎三尺,幾十年間大批倭寇侵犯大明疆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我沿海人民深受倭患之苦。尤其在大明實行了嚴酷的海禁政策後,本意是為了抑制住倭寇的騷擾,不料事得其反。到了大明中期倭寇竟有十多萬人流竄在我東南三省,嚴重威脅到了大明領土主權的安全。
至嘉靖皇帝坐鎮時期,大明對倭寇發動了攻勢。其中著名的三位抗倭名將就是戚繼光,俞大鄭,譚綸。他們三人為抗倭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中功勳著著的當數民族英雄戚繼光了。他是山東登州人,幼年就天資聰慧,且對兵法韜略頗為所長,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戚繼光立志忠君報國,為大明剷除倭患為己任。
十七歲的時候就毅然投身於軍隊,當他來到登州衛任職的時候,看見大明計程車兵都喜於玩樂,軍紀煥散,且長期缺乏訓練和實戰經驗。這樣一支軍隊怎麼可能與兇悍無比的倭寇對陣且能取勝呢?
作為一個朝氣蓬勃,立志建功立業的戚繼光怎麼會在這裡長留呢?他立即辭去了登州衛的軍職。快馬加鞭趕赴正在浙江魯港與倭寵激戰的俞大鄭將軍。並在首戰中獻計大破敵軍,俞將軍看到戚繼光不僅頗具頭腦,且武藝超群作戰勇敢。於是讓他帶領一支三百人的隊伍駐守在龍山所。
不料次日就遇見一支八百人的倭寇在龍山氣勢洶洶地登陸,眼瞅著倭寇一個個手持長刀,目露兇光地衝殺過來。本來就是新兵蛋子的明軍撒腿就跑,儘管戚繼光本人奮勇當先,連續斬殺倭寇的三個小頭目,仍舊收攏不了敗軍,挽回不了不堪的敗局。
龍山之戰後,戚繼光看到了大明軍隊的腐敗,實戰能力差的致命弱點。他意識到要想真正徹底的剷除倭患,保住大明江山就必須得有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悍的軍隊。
於是他就到民風兇悍的義烏與永康兩縣招兵,並以在戰場上殺倭寇可以得賞錢的承諾來吸引豪傑壯士,果然前來面試的人人山人海,戚繼光挑選了體質優良的三千人。進行整編並立即進行嚴酷的軍事化訓練。
幾個月之後,一支紀律嚴明,戰力兇悍的鐵軍,戚家軍誕生了。
在之後的二十三年的時間裡,戚繼光和戚家軍的將士們在浙江橫掃倭寇,打得倭寇聞風喪膽,望風而逃。在整個抗倭戰爭中,戚家軍不畏強敵與重重困難,面對著數倍於己的敵人,依然發揚不怕死的鐵軍精神。戚家軍在抗倭軍隊中是吸引敵人最多,壓力最大,但也是消滅倭寇最多的明軍。他們不朽的功勳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臺州戰役中,戚家軍將士憑著過硬的身體素質,愣是從新河城一夜之間強行軍八十餘里趕赴到台州戰場,挽救了台州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崩潰的敗局。在花街之戰中一舉殲滅倭寇八千多人,殘餘的倭寇大驚失色,倉皇退出台州並逃躥向出海口,準備跑到船上去避難。
不料戚家軍將士越戰越勇,一夜之間與倭寇打了十次遭遇戰,在混戰中消滅了大量殘存之敵,至第二日只有幾百人的倭寇逃躥到了船上。
這一役可把倭寇的瘋狂氣勢徹底打滅了,活下來的倭寇連戚家軍的威名都不敢提。這一戰殲滅倭寇一萬三千五百多人。是抗倭戰爭以明軍所取得的最大勝利,極大的振奮了國人誓死抗擊侵略者的決心。
經過幾十年的鬥爭倭患終於徹底平息下去。戚繼光完成了他: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愛國胸襟。在平定倭患之後他被調到北境護國安邦,為大明的邊防穩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一五八二年的的候戚繼光病逝于山東登州老家。
雖然一代名將離去了,但是他英勇抗擊倭寇的豐功偉績與忠君愛國的胸襟永遠為後人所傳頌與敬仰。英雄己故,威名長留!
-
4 # 百里排湖
戚繼光生於1528年11月12日,字元敬,出生于山東,明朝抗倭名將,著名的軍事家,戚繼光在年幼時期非常聰明,雖然家裡很窮,但戚繼光每天活得是自由自在,特別瀟灑,在1544年,戚繼光繼承了祖上的職務,去登州任指揮使,在1546年,戚繼光的老家山東沿海地區一直遭到倭寇的襲擾。
戚繼光心中也油然而生了精忠報國的決心,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千古名句,1553年,戚繼光在張居正的推薦下,擔任了署都的指揮使,防禦山東的倭寇進犯,1555年,戚繼光又被調到浙江,任命為浙江都司事,主要防守寧波,台州三郡。
在帶兵打仗中,戚繼光編寫了兩部兵書,為《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這兩部兵書是戚繼光平時帶兵交戰時的經驗,戚繼光剛到山東等地防禦倭寇時,發現軍中兵士厭戰,不守紀律,猶如一盤散沙,戰鬥力與倭寇相差很大,於是戚繼光親自到金華,義務等地招募明兵,並開始訓練他們的軍事素養,這就是最早期的戚家軍了。
在浙江地區與倭寇交戰時,因浙江地區沿海,道路崎嶇,部隊難以展開戰鬥隊形,相反,倭寇則善於單兵作戰,單兵近戰的戰鬥力非常強悍,於是戚繼光針對這一情況創作了一套新的戰鬥隊形,在陣法形成後,將其取名為鴛鴦陣,鴛鴦陣以十二人為作戰單位,長短兵器互補,可以針對於不同的地形而靈活轉變。
在經過不斷的演習後,隨後在於倭寇的交戰中,正好抑制了倭寇的近戰,取得了不凡的成果,在倭寇襲擾的同時,南部的韃靼起兵也開始蠢蠢欲動,隨後戚繼光被調往北部防禦韃靼,明朝朝廷為了加強北部防禦,將長城地區分成了九個防禦區,區中分別駐有重兵,成為九邊重鎮,戚繼光為久鎮總指揮。
在戚繼光鎮守邊關時,開始加固長城,根據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策略,在山地比較低的地方把城牆加高,在山勢比較高的地方,修築防禦樓,是永寧,界嶺等區的長城裝置牢固,進可攻退可守,在後世中,金山嶺長城是萬里長城中最精華的部分所在,其障牆,擋馬牆,文字磚被稱為金嶺三絕。
在對抗倭寇的過程中,戚繼光還專門針對倭寇設計了專門的武器來抵抗,戚繼光吸取了倭寇倭刀的長處,將明朝士兵的刀進行了改良,改造後帶有明顯的日本風格,在戚繼光編寫的《練兵實紀》中記載了此刀的鍛造方法,現在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收藏有一把戚氏軍刀。
除了發明了刀之外,戚繼光還發明瞭一種武器,名叫狼筅,這個武器粗有二尺,長有一丈五六尺,在於倭寇交戰中,倭寇不利於近身, 在部隊衝鋒時非常具有殺傷力,被稱為抗倭名器,在此後,戚繼光又給部隊配備了火炮,因射擊時向猛虎做在那裡,因此有稱為虎蹲炮,成立了專門的火器的小隊,名神機營。
除了帶兵打仗,戚繼光的文采也是非常厲害的,當時戚繼光被賦為“偉負文武才如松”的稱號,但即使是這樣,據說戚繼光也是非常怕老婆的,戚繼光的妻子王氏,將門虎女,異於平常女子,關於戚繼光怕老婆這件事,後世也是廣為流傳!
-
5 # 小胖講歷史
眾所周知,戚繼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位英雄。他一生戰功無數,所建立的戚家軍更是讓倭寇聞風喪膽。在戰場上他能夠冷靜無比的分析局勢,指揮千軍萬馬斬殺倭奴。在明朝平定不了的倭寇氾濫,讓戚繼光和他的軍隊打得服服帖帖。但縱然是這樣鐵骨錚錚的漢子和英雄也有懼怕的人。
戚繼光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然而他的祖先同樣有著碩大的功勳。那就是明朝的開國元勳戚祥。戚祥當初跟隨朱元璋,在元朝末年那個民不聊生的時代裡,建立了宏偉的大明朝。也正是因為戚繼光有著這樣的家庭,導致他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教育。這才造就了一個勇有謀,武功了得的抗倭名將。
在當時明朝除去北方的韃虜作亂,在東南沿海的倭寇才是最頭痛的問題。根據記載,明朝對於倭寇來犯的時候沒有任何處理方案。因為他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沒有任何固定的居住地點,突如其來的就對沿海居民進行搶掠。而且他們使用的武器多為長槍、東洋刀,比起明朝官兵使用的武器還更先進。即使明朝的軍隊英勇殺敵,做出了頑強的反抗,但是依舊會捲土重來。
但是戚繼光的出現改善了這種局面,戚繼光上任以後組織起了自己的戚家軍。當時戚家軍全是民間勇武兇猛的人,打起架來是相當的猛烈。同時在武器上戚繼光改革創新設定出了戚家軍刀。同倭寇作戰當中也是演練出了鴛鴦陣,打的倭寇有來無回。
戚繼光平定倭寇之亂以後,就算到了北方預防韃虜,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戚繼光非常的怕自己的夫人。小編認為雖然戚繼光可能是有點懼內,但是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也正是愛情的表現。鐵骨錚錚的漢子怎麼會怕一個女人?更多的是對她的關心和寵愛吧。在外是一個錚錚鐵骨的漢子,在家就要做到小男人的樣子,這對於現在的很多家庭來說是非常和諧的一幕。好了朋友們,小編這篇文章就先說到這裡。如果你們對於倭寇的剋星,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立下戰功無數卻怕一個人這篇文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積極的評論。
-
6 # 咖哩豬排飯
倭寇來犯後 中國與日本並未產生實質外交衝突 因為說到底倭寇不是政府勢力 而且倭寇中有大量的中國人 萬曆年間的中日戰爭才使中方與日方斷絕外交關係 雖然後來德川家康請求與明朝重新通商和解 但被中方拒絕 從此各走一方 最傑出的抗倭將領是戚繼光 而中日戰爭的最傑出將領是李如松
-
7 # 大牛聊
明朝由於推行海禁政策,壓抑了海上的貿易往來,剛開始倭寇基本說的就是日本人,後來也有故意冒充倭寇以反抗海禁政策的海民,長期以往,沿海倭寇猖獗,百姓深受其害,朝廷派兵屢次打擊,但收效甚微。但後來的一個巾幗女將,卻讓這些倭寇栽了跟頭。
抗倭名將自古歷朝就有不少,明朝以戚繼光最為出名,他帶領戚家軍沿海抗倭,在海上打出了一片天,倭寇聽到他的名字就不敢來犯,頗為害怕。不過明朝還有一個不出名的女人,她帶領招募的兵士,直接讓進犯中原的日本人死傷過半。
她就是瓦氏夫人。瓦氏夫人作為少數民族是一個好武之人,熟讀兵法,善使雙刀;她原來不姓瓦,只是因為避開夫家姓所以改變了姓氏,她的丈夫是廣州的一個縣長。
本來夫妻和睦,丈夫和大兒子卻在婚後一段時間被朝廷以罪討伐處死,這對瓦氏夫人無疑是一個打擊,但她沒有消沉,而是繼續撫養了她的孫子,代為處理州縣大小事務,這也是瓦氏夫人初露鋒芒的時期。
在她主政期間,她的才能才得以發揮。她大力興辦教育,推行義學,而且積極發展農業,幫助百姓安居樂業;在政事中,也絲毫不懈怠,各種民情事故都處理的井井有條,在她輔政期間,州縣內一片安寧祥和, 百姓豐衣足食。
這些所作所為被當時的皇帝看在了眼裡,有這樣一個得民心的將領並不是他希望的,在她的孫子岑芝長大之後,剛能夠獨攬大權,這時海南有土匪作亂,皇帝便尋了一個藉口把他派到了前線,岑芝不幸犧牲。
這個苦難的女人,終於熬過來了孫子又戰死了,撫養他的兒子的義務又落到了瓦氏夫人的頭上,由於孩子還小,只能繼續輔政,不僅要照顧孩子,還要料理田州各方民事,好在她從小就聰明也有經驗,所幸不算太難。
好景不長,沿海倭寇越來越猖狂,燒殺搶掠民不聊生。瓦氏夫人如此忠烈之人怎會就此任由發展,她主動請戰,散盡了家財來徵收兵士抗倭。雖然她年事已高,但雄心不減,皇帝也不管她是否能打敗,也沒有派兵,只靠她自己招兵買馬。
不過瓦氏夫人名聲在外,在田州及其附近短短時間就招到了幾千兵馬,都願意隨她抗擊倭寇,她便率領這些人,去迎面抗擊想要上岸由此進攻中原的日本浪人。
這些倭寇長期以來都被驅逐習慣了,最後那些抗倭的將士,死的死,傷的傷,他們唯獨只是怕了戚繼光。這次他們看到領頭的還是一個女人,而且年齡也很大了,便沒有放在心上,毫無顧忌的發動進攻,而瓦氏夫人抓住這些要點,設計了出其不意的套路,讓他們死傷大半,狼狽撤退了。
皇帝聽說她的事,親自見了見她,並且賞賜了她,但瓦氏夫人見朝野之上的爾虞我詐,不甚心涼,便告老還鄉了,沒過幾年病逝了。
這便是瓦氏夫人,女人抗倭第一人,她巾幗不讓鬚眉,鬥倭寇,安人心,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8 # 蘆葦少女重拾舊夢
自明朝中期以後,東南沿海的倭亂便日漸嚴重,倭寇十分猖獗,給當地老百姓的財產和安全造成中重大破壞和威脅。明朝政府頁十分重視倭寇,因此不斷排定平定,這期間便湧現出不少抗倭名將。
1.胡宗憲祖上都是錦衣衛出身,早在嘉靖十七年,他便考中進士,前往山東青州府。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鑑於東南沿海地區倭亂日甚,決定挑選一員大將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胡宗憲被選中。胡宗憲到任後,嚴明軍紀,訓練軍隊,使得軍隊面貌煥然一新。之後,胡宗憲培養七俞大猷、戚繼光等年清將領,並將大文人徐文長納入麾下,在對倭戰爭中取得了較大成功,浙江一帶的倭寇基本上被平息。胡宗憲堪稱明朝的抗倭四大名將之一。
2.俞大猷的一生幾乎都在作戰。早在抗倭之前,俞大猷便曾參與抗擊蒙古的戰爭。後來,嘉靖皇帝很賞識俞大猷的軍事才能,任命他為寧波、台州等府的參將,自此之後俞大猷便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對倭戰爭。先後參加了浙東戰役、浙西戰役、偽倭戰役、興化戰役、潮州戰役等重要戰役,可謂戰功赫赫。
3.戚繼光年少時便非常有個性,雖然家境貧寒,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後來,戚繼光承襲祖上職位,當上登州衛指揮僉事。不久,戚繼光得到張居正的推薦,成為掌管山東沿海二十五衛所的署都指揮僉事。嘉靖三十四年,戚繼光被任命為浙江都司僉事,前往東南沿海平定倭亂。之後,先後參與了岑港之戰、台州之戰、福建之戰、興化之戰、仙遊之戰等戰役,屢屢得勝。後來倭寇平定後,戚繼光還被調往北方修建長城,地域蒙古族的入侵。戚繼光堪稱明朝的抗倭四大名將之首。
4.相比上述三人,楊文的名氣稍微遜色一些。楊文是台州人,自小便遭受倭寇的侵害,深知倭寇之亂的危害極大。長大後,楊文立志參軍,跟隨譚綸征討倭寇。先後參與了平海衛、仙遊等重要戰役,並攻破了盤踞在臺州的倭寇“苟稷寨”,消除了當地的一大禍害。因此,楊文堪稱明朝的抗倭四大名將之一。
-
9 # 寒梅花末
十四世紀初葉,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國家內部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在戰爭中失敗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歷史上稱之為“倭寇”。明初開始,倭寇對中國沿海進行侵擾,從遼東、山東到廣東漫長的海岸線上,島寇倭夷,到處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初築海上 16 城,籍民為兵,以防倭寇(《明史紀事本末》卷 55《沿海倭亂》),取得了一些成效。至嘉靖時,倭寇又猖獗起來,並與中國海盜相勾結,對閩、浙沿海地區侵擾如故。在倭寇長期為患之時,明朝軍隊中湧現了以戚繼光為首的多位抗倭名將,他們為抗擊倭寇,保家衛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胡宗憲(1512-1565年),字汝貞,號梅林,明代徽州府績溪縣人。作為生活在明正德至嘉靖時期這一多事之秋的重要歷史人物,胡宗憲受命負責組織與統帥祖國東南沿海的抗倭戰爭,在內外環境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他苦心經營,浴血奮戰,最終完成了抗倭重任,平定了禍患中國數十年的倭寇侵略,肅清了東南海疆。 胡宗憲祖上都是錦衣衛出身,早在嘉靖十七年,他便考中進士,前往山東青州府。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鑑於東南沿海地區倭亂日甚,決定挑選一員大將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胡宗憲被選中。胡宗憲到任後,嚴明軍紀,訓練軍隊,使得軍隊面貌煥然一新。之後,胡宗憲培養七俞大猷、戚繼光等年清將領,並將大文人徐文長納入麾下,在對倭戰爭中取得了較大成功,浙江一帶的倭寇基本上被平息。
俞大猷。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俞大猷的一生幾乎都在作戰。早在抗倭之前,俞大猷便曾參與抗擊蒙古的戰爭。後來,嘉靖皇帝很賞識俞大猷的軍事才能,任命他為寧波、台州等府的參將,自此之後俞大猷便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對倭戰爭。先後參加了浙東戰役、浙西戰役、偽倭戰役、興化戰役、潮州戰役等重要戰役,可謂戰功赫赫。
戚繼光。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戚繼光年少時便非常有個性,雖然家境貧寒,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後來,戚繼光承襲祖上職位,當上登州衛指揮僉事。不久,戚繼光得到張居正的推薦,成為掌管山東沿海二十五衛所的署都指揮僉事。嘉靖三十四年,戚繼光被任命為浙江都司僉事,前往東南沿海平定倭亂。之後,先後參與了岑港之戰、台州之戰、福建之戰、興化之戰、仙遊之戰等戰役,屢屢得勝。後來倭寇平定後,戚繼光還被調往北方修建長城,地域蒙古族的入侵,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戚繼光堪稱明朝的抗倭名將之首。
楊文,字筠江,生於明嘉靖年間,浙江台州府杜橋大汾後洋人。明朝抗倭名將楊文自小便遭受倭寇的侵害,深知倭寇之亂的危害極大。長大後,楊文立志參軍,跟隨譚綸征討倭寇。先後參與了平海衛、仙遊等重要戰役,並攻破了盤踞在臺州的倭寇“苟稷寨”,消除了當地的一大禍害。楊文每次與倭寇對陣,均衝殺在前,深得譚綸的賞識與提攜。後戚繼光調任海門衛參將,與譚綸同守台州,楊文便追隨兩位抗倭英雄征戰沙場,抗擊倭寇;平定寧夏,屢建奇功。
唐順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諡襄文。明朝南直隸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官右僉都御史卒。唐宋派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順之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唐順之,嘉靖八年(1529年)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後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於崇明破倭寇於海上。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諡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張元勳(1533年~1590年),字世臣,號東瀛,浙江台州府太平縣(今浙江溫嶺)人。明朝抗倭名將。主要成就有東南抗倭;廣東剿寇,名震嶺南。官至廣東總兵、都督同知、中軍都督。在明朝台州抗倭將領中,張元勳是最有建樹的一名良將,他不僅追隨戚繼光,在浙閩抗倭史上留下精彩的一頁;而且還鎮守一方,在剿平閩粵賊寇方面也是功勳卓著,榮耀百世,其名至今還流傳在閩粵一帶。廣東百姓為紀念他的豐功偉績,特建張公廟來祭拜。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號仰城,明朝名將,遼東總兵李成梁長子。初承父蔭授部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勳衛。因戰功遷署都督僉事,為神機營右副將。後升任山西總兵官。曾指揮過萬曆二十年的平定寧夏哮拜叛亂、聞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萬曆二十五年,出任遼東總兵。萬曆二十六年,在與韃靼騎兵的交戰中陣亡。死後追贈少保、寧遠伯,諡號為忠烈。
主要成就:平定寧夏叛亂、指揮抗倭援朝戰爭。
譚綸,字子理,號二華,江西宜黃縣人,明代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戲曲家,與戚繼光、俞大猷齊名,又與戚繼光並稱“譚、戚”。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譚綸受命任台州知府,當時東南邊疆已經遭受了數年的倭患,朝廷商議訓練地方鄉兵來抵禦倭寇。譚綸在當地招募鄉勇千人,練兵御倭。後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大挫台州地區倭寇。次年,數萬倭寇再擾台州,譚綸親率死士大戰,三戰三捷,使軍威大振,譚綸也因此聲名鵲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譚綸受任福建巡撫,剿滅福建倭寇,收復興化。隆慶二年(1568年),出任薊遼總督,負責京畿防務,自居庸關到山海關,修建防禦臺三千座,加強東北防務。史稱其“歷兵間三十年,計首功二萬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時干城矣”。明神宗即位後,被起用為兵部尚書,累加太子少保。萬曆五年(1577年),譚綸去世,年五十八。追贈太子太保,諡號“襄敏”。
盧鏜,字子鳴,浙江麗水人,明嘉靖年間由世蔭任福建都指揮僉事,少年時愛讀兵書,喜習騎射,深諳軍事。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38歲的盧鏜由世蔭嗣職福建鎮海衛千戶,歷官福建都指揮僉事、都指揮、參將、江浙副總兵、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等職。盧鏜熟知兵法,智勇雙全,在江浙閩沿海奮勇抗倭三十多年,身經數百戰,戰功標青史,俘斬倭寇萬餘人。《明史·俞大猷傳》中稱:“(盧)鏜有將略。倭難初興,諸將悉望風潰敗,獨(盧)鏜與湯克寬敢戰,名亞俞(大猷)、戚(繼光)雲。”嘉靖四十四年(1565),胡宗憲被劾,朝廷以嚴(嵩)黨親信將其逮捕入獄,而盧鏜是因胡宗憲擢用並報功請賞的,又被視為胡宗憲的同黨,朝廷以抗倭督師不力、作戰失利等八大罪狀,盧鏜被逮治下獄,後又免罪遣歸故鄉麗水。盧鏜雖累官至朝廷二品大員,但家計蕭然,清貧如平民,世人無不嘆其清廉。萬曆五年(1577),一代名將盧鏜病逝於麗水城,享年七十三。
-
10 # 辛曉磊0608
戚繼光生於1528年11月12日,字元敬,出生于山東,明朝抗倭名將,著名的軍事家,戚繼光在年幼時期非常聰明,雖然家裡很窮,但戚繼光每天活得是自由自在,特別瀟灑,在1544年,戚繼光繼承了祖上的職務,去登州任指揮使,在1546年,戚繼光的老家山東沿海地區一直遭到倭寇的襲擾。
戚繼光心中也油然而生了精忠報國的決心,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千古名句,1553年,戚繼光在張居正的推薦下,擔任了署都的指揮使,防禦山東的倭寇進犯,1555年,戚繼光又被調到浙江,任命為浙江都司事,主要防守寧波,台州三郡。
在帶兵打仗中,戚繼光編寫了兩部兵書,為《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這兩部兵書是戚繼光平時帶兵交戰時的經驗,戚繼光剛到山東等地防禦倭寇時,發現軍中兵士厭戰,不守紀律,猶如一盤散沙,戰鬥力與倭寇相差很大,於是戚繼光親自到金華,義務等地招募明兵,並開始訓練他們的軍事素養,這就是最早期的戚家軍了。
在浙江地區與倭寇交戰時,因浙江地區沿海,道路崎嶇,部隊難以展開戰鬥隊形,相反,倭寇則善於單兵作戰,單兵近戰的戰鬥力非常強悍,於是戚繼光針對這一情況創作了一套新的戰鬥隊形,在陣法形成後,將其取名為鴛鴦陣,鴛鴦陣以十二人為作戰單位,長短兵器互補,可以針對於不同的地形而靈活轉變。
在經過不斷的演習後,隨後在於倭寇的交戰中,正好抑制了倭寇的近戰,取得了不凡的成果,在倭寇襲擾的同時,南部的韃靼起兵也開始蠢蠢欲動,隨後戚繼光被調往北部防禦韃靼,明朝朝廷為了加強北部防禦,將長城地區分成了九個防禦區,區中分別駐有重兵,成為九邊重鎮,戚繼光為久鎮總指揮。
在戚繼光鎮守邊關時,開始加固長城,根據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策略,在山地比較低的地方把城牆加高,在山勢比較高的地方,修築防禦樓,是永寧,界嶺等區的長城裝置牢固,進可攻退可守,在後世中,金山嶺長城是萬里長城中最精華的部分所在,其障牆,擋馬牆,文字磚被稱為金嶺三絕。
在對抗倭寇的過程中,戚繼光還專門針對倭寇設計了專門的武器來抵抗,戚繼光吸取了倭寇倭刀的長處,將明朝士兵的刀進行了改良,改造後帶有明顯的日本風格,在戚繼光編寫的《練兵實紀》中記載了此刀的鍛造方法,現在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收藏有一把戚氏軍刀。
除了發明了刀之外,戚繼光還發明瞭一種武器,名叫狼筅,這個武器粗有二尺,長有一丈五六尺,在於倭寇交戰中,倭寇不利於近身, 在部隊衝鋒時非常具有殺傷力,被稱為抗倭名器,在此後,戚繼光又給部隊配備了火炮,因射擊時向猛虎做在那裡,因此有稱為虎蹲炮,成立了專門的火器的小隊,名神機營。
除了帶兵打仗,戚繼光的文采也是非常厲害的,當時戚繼光被賦為“偉負文武才如松”的稱號,但即使是這樣,據說戚繼光也是非常怕老婆的,戚繼光的妻子王氏,將門虎女,異於平常女子,關於戚繼光怕老婆這件事,後世也是廣為流傳!
-
11 # 在廬龍舒人
自明朝中期以後,東南沿海的倭亂便日漸嚴重,倭寇十分猖獗,給當地老百姓的財產和安全造成中重大破壞和威脅。這期間便湧現了4位比較出名的名將。
第一位:胡宗憲
胡宗憲祖上都是錦衣衛出身,早在嘉靖十七年,他便考中進士,前往山東青州府。嘉靖三十三年,明世宗鑑於東南沿海地區倭亂日甚,決定挑選一員大將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胡宗憲被選中。胡宗憲到任後,嚴明軍紀,訓練軍隊,使得軍隊面貌煥然一新。因胡宗憲是跟著嚴嵩的,所以在徐階上臺後被清算了。
第二位:俞大猷
俞大猷的一生幾乎都在作戰。早在抗倭之前,俞大猷便曾參與抗擊蒙古的戰爭。後來,嘉靖皇帝很賞識俞大猷的軍事才能,任命他為寧波、台州等府的參將,自此之後俞大猷便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對倭戰爭。先後參加了浙東戰役、浙西戰役、偽倭戰役、興化戰役、潮州戰役等重要戰役,可謂戰功赫赫。
第三位:戚繼光
戚繼光年少時便非常有個性,雖然家境貧寒,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後來,戚繼光承襲祖上職位,當上登州衛指揮僉事。不久,戚繼光得到張居正的推薦,成為掌管山東沿海二十五衛所的署都指揮僉事。嘉靖三十四年,戚繼光被任命為浙江都司僉事,前往東南沿海平定倭亂。之後,先後參與了岑港之戰、台州之戰、福建之戰、興化之戰、仙遊之戰等戰役,屢屢得勝。後來倭寇平定後,戚繼光還被調往北方修建長城,地域蒙古族的入侵。戚繼光堪稱明朝的抗倭四大名將之首。
第四位:楊文
相比上述三人,楊文的名氣稍微遜色一些。楊文是台州人,自小便遭受倭寇的侵害,深知倭寇之亂的危害極大。長大後,楊文立志參軍,跟隨譚綸征討倭寇。先後參與了平海衛、仙遊等重要戰役,並攻破了盤踞在臺州的倭寇“苟稷寨”,消除了當地的一大禍害。
-
12 # xuxin66995
戚繼光生於1528年11月12日,字元敬,出生于山東,明朝抗倭名將,著名的軍事家,戚繼光在年幼時期非常聰明,雖然家裡很窮,但戚繼光每天活得是自由自在,特別瀟灑,在1544年,戚繼光繼承了祖上的職務,去登州任指揮使,在1546年,戚繼光的老家山東沿海地區一直遭到倭寇的襲擾。
-
13 # 孤竹西園
說到最著名,我認為是瓦氏夫人!
明朝嘉靖年間,小日本倭寇大規模侵犯我國江浙沿海地區,海濱數千裡同時告急。面對倭寇大舉進犯,明朝廷卻束手無策,歷史教科書上的戚英雄率領的10萬中央軍被倭寇打得丟盔棄甲,兵部尚書張經曾總督兩廣軍事,深知廣西狼兵勇敢善戰,上奏:“冠強民弱,非藉兵不可。”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八月下間,朝庭徵調詔令到達廣西田州,58歲的岑氏花在田州、南丹州、歸順州、東蘭州和那地州等地土司武裝點兵總共6853人,戰馬450匹。岑氏花親點隨從女兵40餘名及侄兒岑匡等24名勇猛家將隨身,並於當年十月下旬誓師出征!
岑氏花率領隊伍登船至邕州,再乘大船東下過貴縣,十一月初到達梧州,順江東下至廣東佛山,逆北江、貞水至南雄郡登岸,然後翻越大庾嶺至江西贛州,再以舢板船600艘送至南昌,換乘大船出鄱陽湖,過長江,經安徽,到鎮江,南下大運河至丹陽。之後全軍徒步直奔牛鎮至嘉興,於嘉靖三十四年二月下旬向張經總督報到。
岑氏花率6000多人的廣西土司武裝歷時四個月,跨越數千裡,穿過18個郡到達了沿海抗倭前線。東南沿海人民久聞廣西狼兵驍勇善戰,民心大振。總督大臣張經也在“選將練兵,為搗巢計”,但朝庭官兵屢戰屢敗,士無鬥志,只好“俟(狼)兵至,用之”,把取勝的希望寄託在廣西的援軍。
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初至五月下旬,年近花甲的岑氏花率廣西狼兵在東起上海縣,西至嘉興府,南自金山衛,北至姑蘇城的廣闊戰場上,大小惡戰10餘場。先後參加了柘林之戰、盛墩之戰、嘉善雙溪橋之戰、松江之戰、崑山這戰、陸涇壩之戰、漕河涇之戰等著名戰役,狼兵英勇善戰,銳不可擋。在戰鬥中,岑氏花親使雙刀,躍馬衝陣殺敵,神速如閃電,銳不可當,致使倭寇疲於奔命,死傷累累,倭寇聞風喪膽。狼兵連連告捷,屢建奇功,鼓舞著人民的鬥志。
由於岑氏花率領廣西狼兵英勇殺敵,戰功卓著,得到了嘉靖皇帝的獎賞。傳說朝庭特使接見岑氏花,要著表上奏,問其真實姓名,壯語敘述與漢語對比,是倒置結構,岑氏花口語報奏為“花式岑”了,又廣西壯人漢話不標準,特使上表寫成“瓦氏”,後獲嘉靖帝封為二品夫人《明史》記載雲:“(嘉靖)三十四年,田州土官婦瓦氏以俍兵應調至蘇州剿倭,隸於總兵俞大猷麾下。以殺賊多,詔賞瓦氏及其孫男岑大壽、大祿銀幣,餘令軍門獎賞。”“巾幗英雄第一人”,瓦氏夫人英名從此名震天下了!
-
14 # 517817872510天長地久
一句話:倭寇對明軍採用的是“非對稱作戰”,而豐臣秀吉的日本聯軍跟明軍是正規軍之間的戰爭。
如果多看當時的史料就知道,不少“倭寇”其實是沿海地區的中國人,類似“海盜”,也像是今天的某些恐怖組織。他們既瞭解沿海地區的防禦狀況,也與地方勢力有著暗中勾結,時不時的瞅準空子就幹兩票。由於有日本人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他們還採用了一些日本的裝備和作戰方式。
所以對明軍來說,跟這幫人作戰有幾大難點:其一,自己在明,倭寇在暗,他打你容易,你找他就特別費功夫;其二,正規軍打仗總有些底線,要顧及自己的百姓,而倭寇們沒有底線,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三,倭寇跟地方不少勢力有勾結,更加劇了作戰的難度;其四,倭寇不時採用日本裝備和作用方式,明軍對此並不熟悉,剛開始就很容易吃暗虧。
但是隨著抗倭戰爭的進展,加上天才將領戚繼光等人的努力,倭寇的這些優勢都被逐漸克服,慢慢也就被剿滅了。
而跟豐臣秀吉的戰爭,完全是正規軍之間的硬碰硬,拼的是國家實力,那個時候的日本,無論是國力還是軍隊的技戰術水平,跟大明軍隊都不在一個層次上,失敗是必然的。萬曆皇帝儘管不上朝,但他對朝中局勢還是深度掌握的,他不上朝只是不想理那幫大臣,涉及到皇家利益的大事,他還是在管的,也正是如此才沒有讓日本人鑽了空子。
-
15 #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是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
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
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向左轉|向右轉 -
16 # 雜言彙編
1、戚繼光。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2、俞大猷。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
3、唐順之。唐順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諡襄文。明朝南直隸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官右僉都御史卒。唐宋派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順之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
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俞大猷雖然戰功累累,卻經常被彈劾而遭到免官,仍舊全力打擊倭寇。
唐順之,嘉靖八年(1529年)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後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於崇明破倭寇於海上。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諡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
-
17 # 天涯沽酒客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曾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著有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各種奏疏傳世。同時他改造了城防設施,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極大地提升了明軍戰鬥力。
-
18 # 鄭州左員外
俞大猷是明朝著名的抗擊倭寇的大將軍,這個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倭寇作戰。當時,他帶領“俞家軍”立下了威望,讓敵人一聽到俞大猷的名字就嚇得逃跑了。歲月是世界上最鋒利的武器,在時間的摧殘下,堅硬而堅固的東西將會逐漸被歲月夷為平地。即使是這樣一個軍功傑出將軍也無法抵禦多年的摧殘,到了今天很少有人認識這個人。即使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但是俞大猷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很少有人會去探索。
首先要說的是,俞大猷絕對是一個熱血的人。俞大猷還沒有參加武術考試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軍事武術了。首先他學習易學,然後他學會透過易學,提高自己武術力量。嘉靖十四年的時候,俞大猷參加了武舉,並獲得了舉人,被授予千戶後,守著宮門。在任職期間,倭寇開始騷擾沿海人民,俞大猷上書給上司要求清除倭寇。俞大猷的上書不僅沒有得到上書的同意,他還被解僱了。後來蒙古入侵山西,皇帝下令招募天下勇士。此刻俞大猷正在野外,馬上就向國家提交了一封推薦信一樣,請求去抵抗蒙古。如果是一般人,得到朝廷的不甘對待,一般都會心灰意冷,再也不想涉足政府,但是俞大猷卻在聽到外族人入侵時,提交了自我推薦書,絕對是一個鐵血漢子。
俞大猷不是一個衝動的人,雖然渾身是熱血,但難得的是,他也有非常冷靜的頭腦。俞大猷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武夫,他非常瞭解武術的策略,許多次叛亂都用智計戰敗敵人。公元1547年,譚元清在新興和恩平一帶多次叛亂。當時,總督歐陽必進調令俞大猷前往鎮壓,俞大猷也是有勇有謀。他沒有急著帶兵前去,在研究了叛亂的內部情況後,他首先讓人們各自守衛自己的地方,然後帶著他的幾個隨從親自去拜訪各個領導人。他去拜訪首領並不是胡說八道,先是跟他們說明自己軍隊的厲害,然後讓人們看到他的武功。在叛亂的成員中,有一個叫蘇青蛇的人,他能夠對抗老虎,俞大猷用他自己的武術殺死了他,首領們看到他這麼厲害,都不敢跟他作對了,俞大猷就這樣招募了許多首領,最終,不需要一兵一卒叛亂就被平息了。
不僅是軍事成就,俞大猷在官方管理領域也有偉大的想法。嘉靖二十八的時候,邛崍五指山的黎民那燕串通感恩、昌化黎民諸部共同反叛。俞大猷被授予參將的稱號,並再次接受了壓制叛亂的命令。俞大猷在廣西參加了這次遠征,斬首了五千多人,招募了三千多人,贏得了這場戰爭的重大勝利。
-
19 # 盛夏一抹清涼
導讀
公元十三至十六世紀,日本正處於極度混亂的戰國時期。狹小的國土上分裂出十好幾個國家,混戰不斷。
有很多日本人出於生計,漂洋過海,來到我國和朝鮮沿海地區當海盜,時人稱為倭寇。
倭人為寇,是為倭寇。
雖是海盜,但他們的目標卻是我國的陸上城市。而且嘉靖年間,有個出了名的漢奸將倭寇整合,成了聲勢很大、危害極深的海盜組織。
在與東南沿海地區的倭寇以及對朝鮮援助的過程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抗倭將領。
還東南沿海安寧的戚繼光倭寇入侵我國沿海地區,始於十三世紀,當時正值大明立國,朱元璋同志需要對付北元,後來的建文忙著削藩,朱棣也要打蒙古,就都沒有搭理這些倭寇。
戚繼光是世襲的登州衛指揮僉事,本身也是一位相當優秀的將領。但是初到浙江的戚繼光卻被現實深深的教育了。
當地計程車兵已經成了老兵油子,即便是新招募計程車兵也缺少那股子狠勁。為此戚繼光開始尋找兵源地,最後選定了義烏。
戚繼光深通兵法之道,為了對付倭寇,編練了一套陣法,名為鴛鴦陣。
鴛鴦陣陣形以12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此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除此以外,戚繼光的軍隊還裝備了數目可觀的火炮,戚家軍的實力在明朝軍隊範圍內也僅次於李成梁的遼東鐵騎。
戚繼光憑藉著優秀計程車兵,集兵家之大成的陣法,超越對方的火器,以及自己的戰術指揮,戚家軍所向披靡。
自嘉靖三十八年至嘉靖四十五年,戚繼光所率部隊共經歷大小十三次戰役,自身傷亡比例僅為30:1,而倭寇幾被全殲。
而戚繼光也因為驅逐倭寇而被尊為民族英雄。
歸宿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立下功勞後,被調往蒙古,鎮守北部邊疆。戚繼光鎮守的薊門固若金湯,韃靼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率兵增援,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梁將其擊退。
公元1582年(萬曆十年),戚繼光的靠山,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
公元1585年(萬曆十三年),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後病死。
援朝名將李如松16世紀末,日本國內結束了戰國時期,豐臣秀吉成為當時的最高官員。而日本因為國內的自然環境等硬體一直都對大陸有著病態的渴望。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亞洲;欲征服亞洲,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朝鮮。
1592年,懷揣著對夢想的渴望,日本方面開始進攻朝鮮,朝鮮的國防軍明顯不是對手,情況萬分危急。
面對朝鮮的求援和有可能的日本的威脅,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決定出兵。第一次的援兵因為輕敵直接慘敗,萬曆毫不含糊派出了第二支援兵,萬曆下令集結了當時大明王朝最精銳的部隊,包括排第一的遼東鐵騎和第二的戚家軍,真正的大陣仗。
這次明朝共集結了四萬人,兵部侍郎宋應昌是最高領導,李如松負責具體的作戰。
他們的對手是跟隨豐臣秀吉從日本戰國時代走出來的日本國內名將,分別是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島津義弘、福島正則、小早川隆景、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羽柴秀勝。
1592年12月,四萬大軍集結完畢,明軍渡過鴨綠江,戰爭一觸即發。
平壤血戰
1593年正月,李如鬆開始進攻平壤。李如松採用了圍三缺一的打法,讓開東門給日軍逃生,而東門外,是一條河。
攻城前,李如松先用火炮開路,而明軍也攜帶了大量的重武器,包括各式火炮和大將軍炮,如機關槍(明代的)、加農炮(還是明代的)。在經過炮擊後,開始了登城作戰。
而明軍在經過三輪的攻擊後,登上了城牆,並用大將軍炮轟開了一座城門,甚至主將李如松也在激戰中受傷落馬,換馬後再戰,勝利的天平開始嚮明軍傾斜。
明軍攻入城後又開始了巷戰,並將盤踞在據點內的日軍全部消滅,只剩指揮官小西行長帶領數千人逃出。
小西行長戰敗之後,各地的日軍紛紛逃竄,而李如松也開始著手進攻漢城。
漢城的收復比較容易,因為李如松燒燬了日軍的糧食基地,等於是斷了日軍的糧道,日軍被迫從漢城退出。
第一次的援朝戰爭以明朝將日軍趕到海邊為止,但是後續的談判不盡如人意,日軍復又增兵,明朝也不含糊,同樣派出了援軍。戰至最後,以明朝的勝利而告終。
歸宿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出任遼東總兵。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李如松在與蒙古部落的交戰中陣亡,年五十。朝廷追贈少保、寧遠伯,賜諡“忠烈”,併為其立祠。
而之所以戚繼光李如松等人在對陣倭寇時如有神助,無非是一千多年的文化積澱使得出身將門世家的兩人自小就接受了良好軍事教育,超出尋常人。
其次,先進的科技提供了強大的助力,戚繼光和李如松所使用的火器都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甚至部分是國際領先水平,這也是他們的底氣所在。
-
20 # 筆削春秋話史家
明朝抵抗倭寇最著名的將領是誰?具體如何?
明朝中後期,東南沿海倭寇猖獗,有很多著名的抗倭將領,比如戚繼光,俞大猷,任環,傅應嘉,瓦氏夫人,左寶貴等等。但是要是說最著名的是誰,大家心裡肯定選擇戚繼光。
明朝倭寇的由來倭寇,我在百度百科上邊查了一下名詞解釋,是這樣說的:
倭寇(わこう),是指13世紀到16世紀左右侵略朝鮮、中國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中日走私貿易,因中國古籍稱日本為倭國,故稱倭寇。14世紀初,日本處於南北朝分裂時期,諸侯割據,混戰不止,在長期戰亂中,南朝失敗的封建主組織浪人、武士、商人去中國東南沿海和朝鮮地區搶劫、燒殺和武裝走私。但是在嘉靖之後,倭寇的組成慢慢發生了變化,中國海盜和倭寇共同對明朝進行劫掠。
戚繼光抗倭歷程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
嘉靖二十五年(1546),戚繼光負責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當時倭寇已經在東南沿海燒殺搶掠,戚繼光卻不能參與,於是他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
七年後,也就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戚繼光在張居正的舉薦之下,,擔任都指揮僉事一職,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
《明史·戚繼光傳》:用薦擢署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兩年後,戚繼光再次被調任,任浙江都司僉事,主管防守寧波、紹興、台州三郡。
《明史·戚繼光傳》:改僉浙江都司,充參將,分部寧、紹、臺三郡。重要戰役
岑港之戰: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進犯樂清、瑞安、臨海等地,戚繼光、俞大猷等率領軍隊前去支援,但是因為道路隔絕,沒能及時趕到,但是朝廷也沒有治他們的罪,後來汪直餘黨在岑港作亂,戚繼光和俞大猷兩軍會合,前去攻打,但是很長時間沒攻下來,朝廷罷免了他們的官職,讓他們戴罪立功,後來汪直餘黨抵擋不住戚繼光和俞大猷的進攻,打算逃跑。
《明史·戚繼光傳》:三十六年,倭犯樂清、瑞安、臨海,繼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尋會俞大猷兵,圍汪直餘黨於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辦賊。已而倭遁。次年,倭寇造好大船,準備連夜逃跑,但是戚繼光、俞大猷連夜發起進攻,擊沉了倭寇的大船,餘黨向閩南逃竄。
《明史·俞大猷傳》:乃自岑港移柯梅,造舟成,泛海去。大猷等橫擊之,沈其一舟,餘賊遂揚帆而南。倭寇從岑港逃跑後,又到台州燒殺搶掠,這時候朝廷後人彈劾戚繼光,說他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要治他的罪,但是戚繼光因為平叛汪直餘黨有功,朝廷沒有治罪,反而讓他官復原職,讓戚繼光守衛守臺、金、嚴三郡。
《明史·戚繼光傳》:他倭復焚掠台州。給事中羅嘉賓等劾繼光無功,且通番。方按問,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臺、金、嚴三郡。戚繼光赴任之後,發展兵丁的戰鬥力已經很一般,於是大力招募民風彪悍的地方民眾,大概有三千多人,這支部隊,戚繼光親自訓練,稱為“戚家軍”。戚繼光又根據南方的沼澤水地,制定出了專門的戰術戰法,又給他的部隊配備火器、兵械、戰艦等裝備,戚家軍的名號揚名天下。
台州之戰: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領“戚家軍”駐守桃渚,在龍山大破倭寇,戚繼光一路追殺至雁門嶺。倭寇不敵,一直逃走,,沒想到他們趁台州兵力空虛由來偷襲,戚繼光一馬當先手刃倭寇首領,剩餘的倭寇群龍無首,最後大多在瓜陵江淹死了。而圻頭倭寇竟又來侵犯臺州,戚繼光馬不停蹄,再次率軍於仙居將其全殲。台州大捷後,戚繼光被朝廷表揚,官升三等。
《明史·戚繼光傳》: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頭。繼光急趨寧海,扼桃渚,敗之龍山,追至雁門嶺。賊遁去,乘虛襲台州。繼光手殲其魁,蹙餘賊瓜陵江盡死。而圻頭倭復趨台州,繼光邀擊之仙居,道無脫者。此後,閩、廣一帶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帶作亂,總督胡宗憲無法平定,於是讓戚繼光來增援,戚繼光率軍於上坊巢將其擊破,倭寇奔走建寧,戚繼光引軍回浙江。
福建之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大大舉侵犯福建,先後攻陷壽寧、政和、寧德等地,廣東方面的倭寇也跟著行動,攻陷玄鍾所,並進犯龍巖、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朝廷命令戚繼光率兵前去進攻,在橫嶼大破倭寇,斬首兩千二百餘級。戚繼光乘勝追擊,一直追殺到福清,搗毀了倭寇的大本營,倭寇剩餘的人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又朝著興華奔逃,戚繼光馬不停蹄,一路追殺,又搗毀倭寇據點六十餘營,斬首無數。
《明史·戚繼光傳》:閩中連告急,宗憲復檄繼光剿之。先擊橫嶼賊。人持草一束,填壕進。大破其巢,斬首二千六百。乘勝至福清,搗敗牛田賊,覆其巢,餘賊走興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賊柵。連克六十營,斬首千數百級。平定福建之後,戚繼光回浙江,再回去的路上,又遇到少量的倭寇從東營澳上來,於是戚繼光直接殺了過去,消滅了他們,至此,閩廣一帶的倭寇幾乎被戚繼光殺光。
興化之戰:戚繼光回到浙江之後,新來的倭寇休養生息,伺機侵略,等他們發展起來之後,用計策奪取了興化城,倭寇佔據興化,周圍的將領率軍來攻,都打不下來,反而失敗,並且丟失了平海衛,這是戚繼光受命前來,會同俞大猷,譚綸圍攻平海衛,一舉告破,斬首兩千餘級,戚繼光等率兵追擊,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斬殺三千多人。戚繼光因為戰功卓著,被朝廷任命為都督同知,世廕千戶,代替俞大猷為總兵。
仙遊之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仍然不甘心之前的失敗,於是再次集結一萬多人,攻打仙遊,圍攻了三天都沒有打下來,戚繼光趕來解圍,率軍追擊,倭寇逃到漳浦蔡丕嶺,戚繼光在此處與倭寇短兵相接,連俘帶殺一百多人,剩下的倭寇用搶奪來的漁船,逃到海上,隨後侵擾福寧,戚繼光再次領兵追殺,將倭寇擊敗。
同一年,倭寇會同海盜吳平劫掠潮州,雖然武平被俞大猷擊敗,並被收服,但是吳平本性難改,夥同流散倭寇一萬多人,
先後在走馬溪、泊浦澳登陸,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戚繼光即刻率軍前來圍剿,吳平得知後放棄之前據守的梅嶺,集合大船一百多艘,逃入南澳,並修築大寨防禦。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俞大猷率領水軍,戚繼光率領步兵,二人合力圍剿吳平,吳平破敗,孤身逃往鳳凰山。
《明史·戚繼光傳》:尋與大猷擊走吳平於南澳,遂擊平餘孽之未下者。 《明史·俞大猷傳》:大猷將水兵,繼光將陸兵,夾擊平南澳,大破之。平僅以身免,奔據饒平鳳凰山。這就是戚繼光抗倭的主要事蹟,之後他被調往北方,防抗韃靼。
戚繼光結局:
因為戚繼光是被張居正舉薦的,所以他在朝廷內被人歸為張居正一派,在張居正死後,戚繼光被有心之人參劾,被朝廷調往廣東,萬曆十三年(1585年),戚繼光再次被參劾,最終被罷免官職,病死在家鄉。
戚繼光是一名職業軍人,他再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之中,寫了兩本軍事著作,即《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這是他幾十年帶兵打仗的經驗總結,在軍事學上有很高的地位。
鄭觀應: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識。如春秋時之孫武、李牧,漢之韓信、馬援、班超、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儀、李光弼,宋之宗澤、岳飛,明之戚繼光,俞大猷等諸名將,無不通書史,曉兵法,知地利,精器械,與今之泰西各國講求將才者無異。黎東方:鄭和、于謙、張居正、戚繼光、鄭成功,都是千古不朽的豪傑。
回覆列表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代抵抗倭寇的將領,保護明朝的海疆,最後的下場不是很好。
提起海禁的政策,很多人會想到清朝時期。但是海禁政策真正開始實施是在明朝的末年,主要是由於當時日本的倭寇不斷的侵犯明朝的海岸線,掠奪糧食,以及其他的物資。給明朝的東南沿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抵抗完倭寇之後,明朝就開始實施了海禁的政策,這個政策可以有效的維護明朝海岸線的和平,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斷絕了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聯絡,也是有利有弊的。在抵抗倭寇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戚繼光,相信大家非常想了解戚繼光,下面就帶領大家認識一下吧。 戚繼光是明朝時期抵抗倭寇的著名將領,當時戚繼光是在東南沿海用很長的時間才趕走了那些危害人民的倭寇。後來戚繼光更是在北方,抵抗蒙古的侵犯很長時間,可以說,當時明朝的安定以及和平,戚繼光是做出很大的貢獻的。戚繼光不僅僅是一名出色的將領,並且他還製作了很多先進的武器,以及制定了許多先進的戰術,同時還發明瞭許多的先進的作戰武器。明代長城上面也有戚繼光改造過的身影。但是為什麼就是這樣一位出色的,軍事家和發明家,他的下場卻是非常慘的呢? 首先,在萬曆皇帝的時候,當時的首輔張居正去世了,張居正的逝世給明朝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戚繼光能夠在外面取得如此大的功績,也是來源於張居正的支援,在張居正的去世之後,戚繼光也就失去了靠山,所以就落了一個很慘的下場。 雖然在張居正去世之後,戚繼光被調任為廣東總兵。但是實際上,戚繼光是被降職了,雖然當時的大臣都建議皇帝能夠保留戚繼光的位置,但是萬曆皇帝是非常不願意的,萬曆皇帝對於張居正也是非常忌憚的。就這樣,有著非常多功勞的戚繼光退休了,但是,這並不是代表著事情結束,對於戚繼光來說這才剛剛開始。在戚繼光退休之後,他的弟弟突然去世,戚繼光的弟弟戚繼美也是一名將領,他經常跟著戚繼光到處去打仗。後來不久,戚繼光的弟妹也去世了,但是不久之後,戚繼美的孩子也突然病逝了。這一切並沒有結束,在戚繼光的弟弟一家都去世之後,戚繼光的妻子也帶著他的財產離開了戚繼光。其實這與戚繼光是非常有關的,主要還是由於當時戚繼光在外找了幾個小妾。才導致他們夫妻關係破裂,可以想象,戚繼光這個時候是非常難過的。 戚繼光的家庭,背景並不是非常好,生活也是比較貧苦的,但是他努力學習,而且非常喜歡讀書,並沒有像同齡人那樣安於現狀,結婚生子。後來隨著航海技術的不斷髮展,一些新的航路被開被,再加上明朝統治者的無能統治,導致國家非常混亂。海上鄰國的倭寇,看著明朝的情況,便趁機來侵擾東南沿海,想搶佔地盤,獲得更多的資源。他們在侵擾的時候,並不是說針對某一個點進行進攻的,而是搶了一個地方就換另一個地方,以至於當時的東南沿海各個城市都受到了倭寇的侵襲。 而戚繼光,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出名了,他的武藝非常高超,而且抵抗倭寇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當時的戚繼光上司也決定提拔戚繼光。後來戚繼光在軍隊裡大展自己的身手,製作了許多先進的武器以及制定很多先進的戰術,為明朝抵抗倭寇,穩定國家局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是,戚繼光晚年時期的下場並不是很好,相信這主要還是因為他的靠山張居正的逝世給了他很大的影響。相信另外一點也是皇帝可能要打壓功臣,防止權力過大,威脅到皇帝的統治。以上就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的關於戚繼光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