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秘密
-
2 # 範港漁民村民
根據對清宮檔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宮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規律的,除國朝大典外,一般的情況是:
1.上午5:00——7:00左右起床、請安、早讀;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5.下午2:30——5:00看書學習、吟詩繪畫或由妃嬪陪同看戲、聽樂等娛樂;
6.下午5:00—9:00晚點或酒膳,做佛事,然後就寢。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后,母親為皇太后,她們同住在慈寧宮,太妃、太嬪住在旁邊的壽康宮、壽安宮。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齊後,首先要向她們一一“請安”,以表示對長者的孝道與尊崇。除了康熙以外,清朝皇帝都是住在養心殿。皇帝每天早晨“請安”,要出吉祥門,乘坐兩人抬的轎子,經西二長街、出啟祥門。乾隆當了太上皇,嘉慶皇帝請安的內容便多了一項。
皇帝請安完畢,就開始早讀。早讀內容是前朝歷代皇帝的《聖訓》和《實錄》。所謂《聖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歷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學習先祖的聖訓,無論嚴冬酷暑,從不間斷。經過長年累月地學習和領會之後,他們再調整、制定出自己的統治策略。
早上七點到九點半是皇帝吃早飯的時間。皇帝吃飯稱“傳膳”、“進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襲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一天早晚兩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點時進行,晚膳在下午一點到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要早一個小時。兩次正餐後,各加一頓小吃。如果臨時需要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過來。
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是皇帝上朝理政、辦理公務的時間。皇帝處理政務一般分為日常的和特殊的兩種。一年一度的批准死刑、接見外國使臣等,是屬於日常的政務;重要的典禮像登極大典、大朝會、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屬於特殊的政務。
我們先看看皇帝如何處理日常政務:
皇帝在吃早飯時,太監會把請求召見的王公大臣們的牌子遞上來,叫做“膳牌”,由皇帝決定飯後召見誰。飯後,皇帝開始批閱大臣奏章、召見大臣議事。有時召見一個人、有時幾個人。多的時候,一天要召見四五起,每天召見的次數也不等。
皇帝在召見大臣的時候,要詢問各方面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然後下發諭旨。清代雖然設有許多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例如議政處、內閣、軍機處等,但這些機構並沒有決定權,朝中政事都由皇帝一人說了算。
皇帝處理政務的另一種方式是御門聽政。這有些像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上朝。清朝初期規定,皇帝逢五視朝,政務繁忙的順治、康熙皇帝幾乎是每天聽政。御門聽政的時間多在黎明,許多重大決策,如康熙十二年討伐吳三桂叛亂的決策;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的反擊沙俄侵略中國的雅克薩戰役決策等等,都是在御門聽政時做出的。自嘉慶以後,皇帝漸漸懶惰,很少勤政。咸豐之後,御門聽政便廢棄了。同治、光緒兩朝,皇帝都是幼年繼位,皇太后垂簾聽政,處理政務便變成另一種方式了。
每天上午11點到下午2點30分,是皇帝休息吃晚飯時間,根據《國朝宮室》記載,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兩點時吃晚飯,然後批閱各部和地方大員的奏章,接著就開始學習。
在下午2點30分到5點這段時間裡面,皇帝除了辦公以外,主要是看書學習、吟詩作畫,或者是由妃嬪陪同看戲、聽音樂等等其他娛樂活動。
晚上七點到九點皇帝要祀拜神靈,然後上床睡覺。
撒滿教是滿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在入關前,努爾哈赤就設堂子、立神竿定期祭神,入關後,順治皇帝訂立了早、晚祭神的制度。早晨祭釋迦牟尼,關聖帝神位,晚上祭蒙古神,滿族愛新覺羅氏的創始女神等神位,另外還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等等。清代尊崇黃教,但也不排斥其他的傳統宗教。為此,清宮中有專門供奉佛、道的場所四十餘座,分佈於宮中各處。
祭拜活動完畢以後,皇帝稍微休息後就回寢宮就寢。那麼皇帝住在哪裡呢?
人們可能關心的是皇帝上床後的另一件大事:皇帝的性生活。皇后及其妃嬪、貴人們住東西六宮,常在、答應沒有自己的住房,跟著妃嬪居住。
清朝入關以後,仍沿用明朝的規定,乾清宮西暖閣為皇帝的寢宮。但是清朝皇帝住到乾清宮的只有兩個,順治和康熙,雍正以後各代皇帝,都住在養心殿後殿。皇帝的皇后和嬪妃們就分別住在東西六宮。
按照皇室家規,幼年即位的皇帝年滿十五歲,就到了成婚年齡,大婚典禮後,新婚夫妻在坤寧宮東暖閣洞房同住三天,然後各回自己的寢宮。例如清代晚期的光緒皇帝大婚後,皇帝住在養心殿後寢宮,皇后隆裕住在東西六宮的鐘粹宮。
按照規矩平時皇帝不能到妃嬪宮裡過夜,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妃嬪來陪他睡覺,只能把她們召到皇帝的寢宮裡來,叫做“召幸”。當晚召幸誰,由皇帝在晚膳的時候翻“牌”決定。因“牌”的頂端塗有綠色,所以也叫“綠頭牌”。
清宮中的綠頭牌除了召幸妃子,還有其他多種用途。
被召幸的嬪妃,當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寢宮,但也不能整夜住在皇帝寢宮,所以就在寢宮的附近,設有臨時住處。如養心殿後寢宮東、西側的體順堂、燕喜堂及其東西圍房,都是妃嬪暫住的地方。
除日常生活和處理政務以外,清代皇帝還要主持一些特殊的大型活動,如萬壽、大婚、喪葬以及外出巡視等等。
皇帝的生日稱作萬壽節,每逢萬壽都有祝壽活動。清代萬壽節最隆重的是皇帝的旬壽,即滿十年的生日,如康熙六十歲生日、乾隆七十歲生日、八十歲生日及嘉慶五十歲生日,都有隆重的旬壽慶典。
清朝皇帝與以往歷代皇帝相比,他們的生活空間大得多,如康熙皇帝曾三次親征葛爾丹,多次赴五臺山、東巡、南巡;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遍遊蘇杭勝景。
為了不忘滿洲尚武精神,康熙、乾隆皇帝幾乎年年都舉行木蘭秋獮的狩獵活動,同時召見蒙古王公。但是到了清朝後期,出巡和圍獵活動基本上就停止了。
-
3 # 視界不一樣的世界
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時,相當於北京時間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時就會在午門外等候,即北京時間03:00時至05:00。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但康熙、雍正、乾隆這幾代英主卻是天天坐朝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時,相當於北京時間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時就會在午門外等候,即北京時間03:00時至05:00。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但康熙、雍正、乾隆這幾代英主卻是天天坐朝
-
4 # 一段歷史一懷舊
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時,相當於北京時間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時就會在午門外等候,即北京時間03:00時至05:00,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
早膳在上午八九點時進行,晚膳在下午一點到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要早一個小時。兩次正餐後,各加一頓小吃。如果臨時需要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過來。
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是皇帝上朝理政、辦理公務的時間。皇帝處理政務一般分為日常的和特殊的兩種。一年一度的批准死刑、接見外國使臣等,是屬於日常的政務;重要的典禮像登極大典、大朝會、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屬於特殊的政務。
-
5 # 楊某人雜家派
更正一點,清朝皇帝除了康熙每日一朝,其他皇帝都不會天天上朝,基本是十日一朝或五日一朝,其他時間皇帝想見誰就直接召入宮中商議國家大事就可以了。天天上朝其實沒有必要,康熙每天御門聽政也不見得效率有多高。你想想,上百號官員一齊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皇帝根本聽不過來,還不如單獨召見某位軍機大臣集中精力就某件國事好好討論來得效果更好。康熙天天上朝更多的是彰顯自己的勤政。
如果上朝,就是對官員的一次體力精力上的考驗。
清朝一般五點上朝,官員當然不可能五點才起床,必須要提前上路。提前多長時間呢,算一算從起床到開始上朝中間所需的時間就可以了。
漢族官員都住在宣武門外,距離紫禁城那是相當遠,官員住的遠的要穿過當時的大半個北京城。那時候可沒地鐵,都是騎馬坐轎,那速度可想而知。
而且並不是一路暢通直達太和殿,必須先在東華門外候著,東華門有下馬碑,不論多大的官都要下馬下轎。等待時辰一到宮門開啟,這時候一般就是五點。所以上朝那天官員必須要兩三點起床才能保證不遲到。
出於防火考慮,從東華門到太和殿一路上不能點燈,五點那時候天還沒亮,官員們都是抹黑上路。因為無燈照明,還發生過有人在雨夜趨朝時因路滑失足跌入御河溺死的。
經過在黑暗中的摸索前行,狼狽不堪的官員們終於到了太和殿。此刻,會有一個太監用力鳴鞭三下,這是提示大臣,皇帝即將駕到,須保持肅靜了。此時,才是上朝的開始。官員們少不了要三跪九叩,一番折騰。朝會之後官員們才能吃早飯。這一整個一套下來,一般人還真撐不下來。
-
6 # 悟道而已
清朝皇帝,都是睡到自然醒,除了初一或十五,這兩日是皇規,早晨6點開朝,10點退朝,每逢這兩日,幾乎處理朝中事物3-5天,實在解決不了,民生問題就會召集中樞院來商討解決,軍事問題就會召開軍機院,折算下來,清朝從乾隆皇帝後,每月有5-10天的休閒時間,也許幾百年後,我們所處的時代也會被後人視為古代,來這樣或者更甚的評判我們
-
7 # 安慶卒子
清朝的大臣一般在寅時(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就會在午門外等候,皇帝卯時(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起床上朝。
五更天相當於清晨的5點到7點,至少我知道在清朝的早朝時間是這樣的(因為清朝的歷任皇帝大都比較勤奮),都要五更上朝,那時皇帝和大臣確實比較辛苦,有的家住的遠的擔心遲到甚至要半夜爬起來。其實早朝制度也不是絕對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親政和勤勉。
-
8 # 禾子大人說歷史
五更天,相當於清晨的5點到7點。清朝的歷任皇帝大都比較勤奮,都要五更上朝。那時皇帝和大臣確實比較辛苦,有的家住的遠的擔心遲到甚至要半夜爬起來。其實早朝制度也不是絕對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親政和勤勉。最著名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23年沒有上朝,雖然他不來,但是政務還要辦,大臣們還是要來的,只不過時間可能不會那麼早了。齊如山先生《北平懷舊》中,有一章節提到清朝官員上朝的情形。說皇帝每日凌晨三點上朝辦公,召見的第一撥兒人是軍機大臣,名曰“叫起兒”。第一起後,才召見其它的大臣。所有官員都在宣武門外,每天夜間起來進前門上朝,因此夜間一點鐘前門就打開了,其它的門則天亮才開。王公親貴由神武門進宮,其餘各官員都由東華門進出,東華門外有標準性建築物“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不僅有止車門與下馬碑之規矩,古代官員上朝時還不準點燈。據相關史料瞭解到,為的是方便夤夜出入和消弭火患。
首先,清朝大臣們在凌晨兩三點就要從家裡出發了。上朝。清朝是一個極度專政的朝代,一旦皇帝不勤快,哪天不上朝可能國家都不能好好運轉了,所以這就要求皇帝很早就要起來辦公。清朝自雍正朝之後,皇帝第一批次會見的大臣通常是軍機處的長官。之後開始召見其他重要大臣,一般這時間是凌晨4點左右,在5點到6點左右其他的官員就要上朝了。所以清朝大臣們住的遠些的就要凌晨兩三點就出發了。大臣們到了紫禁城外,還不能立刻進宮,他們要在東華門候著。到了東華門的“下馬碑”,不管是多大的官,都得下馬,下轎,步行,。時辰一到,大門開放,守候已久的京官們依次進入。這時候相當於凌晨五點多,按照規矩,除了當天需要提前送達各式公文和報告的官員以外,其他大臣從東華門到隆宗門是不準點燈的。官員們到了太和殿後,會有一個太監用力鳴鞭三下,這是提示大臣,皇帝即將駕到,須保持肅靜了。皇帝駕到,朝會開始。除了個別地位極高的親王重臣,其他人基本是在大殿之外的。如果是御門聽政,只有皇帝一人端坐乾清門內,其他官員按照品級分列在乾清門兩側。朝會中一系列的的禮儀規矩,怎麼說話、怎麼著衣、舉手投足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更不能大聲說話、咳嗽、吐痰等等,如果有不合規矩的行為發生,隨時都有言官會記錄下來,事後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
9 # 歷史帶鹽人
在許多的清朝宮鬥劇裡,皇帝通常都是高高在上,後宮佳麗三千,錦繡江山萬里,每日好像都過著一種閒來無事往後宮轉轉,處理一下家務事的生活。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清朝的皇帝、大臣們的作息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清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大清一朝,雖然後面的幾王一代不如一代,但大清一朝未出過昏君。清朝的皇帝們都是比較勤勉的,這是史學界所公認的。康熙皇帝為後代子孫的作息做了許多明確的規定。
據儲存完整清朝的《起居注》,日常的皇帝作息都比較有規律。日常,凌晨5點,皇帝就要起床了。放到現在,這個時間點估計許多人還要被窩裡,如此,皇帝似乎比現在的人還要“苦逼”。凌晨5點到7點,皇帝要完成梳洗、請安和早讀。
梳洗完畢後,皇帝要按例帶領妃嬪們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住所請安,聽聽長輩的訓示,表達尊敬以及孝道。之後的時間,皇帝就要安排早讀。前任歷代皇帝的《聖訓》和《實錄》是每日的必修課,不斷吸取前人經驗,總結治國之道。
清朝皇帝一天兩次用膳。第一次時間為早晨的7點到9點半,主要菜式有八個,另外加一些小品;晚膳是在下午的一兩點的。除非召見,皇帝是一個人同桌吃飯的。9:30之後,皇帝要正式進入工作狀態:在乾清門聽政,養心殿理政。一般,在乾清門主要召見的是各大部門的主管,聽取他們的彙報及接受奏摺。清朝前幾任皇帝,如康熙、雍正等,硃批都不用別人代筆,所以他們經常工作到深夜。據記載,雍正皇帝每天基本要工作14小時,每年也只有生日、過年才會允許自己多睡一會的。後世評價雍正皇帝為古代帝王界的最佳“勞模”。
下午時間,會相對自由一點。如無事,皇帝可自行按照喜好安排一些娛樂節目,如琴棋書畫、聽戲等。晚上的7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規定皇帝要祭拜蒙古神、滿清愛新覺羅氏的創始女神。這一作息是順治帝訂立的制度。大清皇宮中,有專門祭拜神靈的場所四十多處。
之後就是就寢時間。晚上侍寢的妃子是在中午晚膳時,敬事房會遞上方便侍寢的妃子,皇帝自行選擇。時間一到,太監就會提醒皇帝。太監們將被子裹著的嬪妃送入退出。當然,嬪妃只是侍寢,但不允許與皇帝同睡至天亮的。身邊的太監,甚至會在門外伺候,詳細記錄,並可提醒皇帝注意節制。
皇帝作息都有如此嚴格的規定,大臣們也有相關的規定。
首先是地方官員,自春秋時期起,國家大臣的上朝時間逐漸定型為卯時,也就是早晨的五點到七點。在地方上,官員不需要參加早朝,但仍需簽到,並由主官點卯,聽取主官的工作安排。下午,四點可下班。不參加早朝、點卯的官員,也要在早晨八點到崗。
清朝,除了康熙皇帝每日一朝,其他皇帝基本是十日一朝或者五日一朝。按照清律,皇帝是卯時上朝的,也就是5:00到7:00。大明時期,大臣就必須午夜起身,穿越皇城到午門。到了清代,北京城的內城給滿人居住,所以稍微住的遠一點的,要到達清宮,要發費大量的時間,京官上班絕對是一件體力活。到達紫荊城外,必須還要在東華門候著,還不能馬上進入。要等凌晨5點的鐘聲響起,官員才可以入內。影視劇裡,常常有百官朝聖的場面。但實際上,早朝並沒有那麼多的官員,一般大約40人。
看了清朝皇帝、官員的作息,假如穿越了你願意回去做皇帝當官員嗎?
-
10 # 大林看影視
根據對清宮檔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宮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規律的,除國朝大典外,一般的情況是:
1.上午5:00——7:00左右起床、請安、早讀;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5.下午2:30——5:00看書學習、吟詩繪畫或由妃嬪陪同看戲、聽樂等娛樂;
6.下午5:00—9:00晚點或酒膳,做佛事,然後就寢。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后,母親為皇太后,她們同住在慈寧宮,太妃、太嬪住在旁邊的壽康宮、壽安宮。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齊後,首先要向她們一一“請安”,以表示對長者的孝道與尊崇。除了康熙以外,清朝皇帝都是住在養心殿。皇帝每天早晨“請安”,要出吉祥門,乘坐兩人抬的轎子,經西二長街、出啟祥門。乾隆當了太上皇,嘉慶皇帝請安的內容便多了一項。
皇帝請安完畢,就開始早讀。早讀內容是前朝歷代皇帝的《聖訓》和《實錄》。所謂《聖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歷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學習先祖的聖訓,無論嚴冬酷暑,從不間斷。經過長年累月地學習和領會之後,他們再調整、制定出自己的統治策略。
早上七點到九點半是皇帝吃早飯的時間。皇帝吃飯稱“傳膳”、“進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襲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一天早晚兩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點時進行,晚膳在下午一點到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要早一個小時。兩次正餐後,各加一頓小吃。如果臨時需要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過來。
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是皇帝上朝理政、辦理公務的時間。皇帝處理政務一般分為日常的和特殊的兩種。一年一度的批准死刑、接見外國使臣等,是屬於日常的政務;重要的典禮像登極大典、大朝會、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屬於特殊的政務。
我們先看看皇帝如何處理日常政務:
皇帝在吃早飯時,太監會把請求召見的王公大臣們的牌子遞上來,叫做“膳牌”,由皇帝決定飯後召見誰。飯後,皇帝開始批閱大臣奏章、召見大臣議事。有時召見一個人、有時幾個人。多的時候,一天要召見四五起,每天召見的次數也不等。
皇帝在召見大臣的時候,要詢問各方面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然後下發諭旨。清代雖然設有許多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例如議政處、內閣、軍機處等,但這些機構並沒有決定權,朝中政事都由皇帝一人說了算。
皇帝處理政務的另一種方式是御門聽政。這有些像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上朝。清朝初期規定,皇帝逢五視朝,政務繁忙的順治、康熙皇帝幾乎是每天聽政。御門聽政的時間多在黎明,許多重大決策,如康熙十二年討伐吳三桂叛亂的決策;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的反擊沙俄侵略中國的雅克薩戰役決策等等,都是在御門聽政時做出的。自嘉慶以後,皇帝漸漸懶惰,很少勤政。咸豐之後,御門聽政便廢棄了。同治、光緒兩朝,皇帝都是幼年繼位,皇太后垂簾聽政,處理政務便變成另一種方式了。
每天上午11點到下午2點30分,是皇帝休息吃晚飯時間,根據《國朝宮室》記載,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兩點時吃晚飯,然後批閱各部和地方大員的奏章,接著就開始學習。
在下午2點30分到5點這段時間裡面,皇帝除了辦公以外,主要是看書學習、吟詩作畫,或者是由妃嬪陪同看戲、聽音樂等等其他娛樂活動。
晚上七點到九點皇帝要祀拜神靈,然後上床睡覺。
撒滿教是滿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在入關前,努爾哈赤就設堂子、立神竿定期祭神,入關後,順治皇帝訂立了早、晚祭神的制度。早晨祭釋迦牟尼,關聖帝神位,晚上祭蒙古神,滿族愛新覺羅氏的創始女神等神位,另外還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等等。清代尊崇黃教,但也不排斥其他的傳統宗教。為此,清宮中有專門供奉佛、道的場所四十餘座,分佈於宮中各處。
祭拜活動完畢以後,皇帝稍微休息後就回寢宮就寢。那麼皇帝住在哪裡呢?
人們可能關心的是皇帝上床後的另一件大事:皇帝的性生活。皇后及其妃嬪、貴人們住東西六宮,常在、答應沒有自己的住房,跟著妃嬪居住。
清朝入關以後,仍沿用明朝的規定,乾清宮西暖閣為皇帝的寢宮。但是清朝皇帝住到乾清宮的只有兩個,順治和康熙,雍正以後各代皇帝,都住在養心殿後殿。皇帝的皇后和嬪妃們就分別住在東西六宮。
按照皇室家規,幼年即位的皇帝年滿十五歲,就到了成婚年齡,大婚典禮後,新婚夫妻在坤寧宮東暖閣洞房同住三天,然後各回自己的寢宮。例如清代晚期的光緒皇帝大婚後,皇帝住在養心殿後寢宮,皇后隆裕住在東西六宮的鐘粹宮。
按照規矩平時皇帝不能到妃嬪宮裡過夜,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妃嬪來陪他睡覺,只能把她們召到皇帝的寢宮裡來,叫做“召幸”。當晚召幸誰,由皇帝在晚膳的時候翻“牌”決定。因“牌”的頂端塗有綠色,所以也叫“綠頭牌”。
清宮中的綠頭牌除了召幸妃子,還有其他多種用途。
被召幸的嬪妃,當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寢宮,但也不能整夜住在皇帝寢宮,所以就在寢宮的附近,設有臨時住處。如養心殿後寢宮東、西側的體順堂、燕喜堂及其東西圍房,都是妃嬪暫住的地方。
除日常生活和處理政務以外,清代皇帝還要主持一些特殊的大型活動,如萬壽、大婚、喪葬以及外出巡視等等。
皇帝的生日稱作萬壽節,每逢萬壽都有祝壽活動。清代萬壽節最隆重的是皇帝的旬壽,即滿十年的生日,如康熙六十歲生日、乾隆七十歲生日、八十歲生日及嘉慶五十歲生日,都有隆重的旬壽慶典。
清朝皇帝與以往歷代皇帝相比,他們的生活空間大得多,如康熙皇帝曾三次親征葛爾丹,多次赴五臺山、東巡、南巡;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遍遊蘇杭勝景。
為了不忘滿洲尚武精神,康熙、乾隆皇帝幾乎年年都舉行木蘭秋獮的狩獵活動,同時召見蒙古王公。但是到了清朝後期,出巡和圍獵活動基本上就停止了。
-
11 # 老照片
依據光緒朝《大清會典事例·禮部》,清代朝會主要有三種:大朝(元旦、冬至、萬壽三大節舉行) 、常朝(每月逢五舉行,皇帝若不御殿,則大臣坐班)、御門聽政。其中後前兩種偏向於禮儀性質,後面一種側重於處理政務,也是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皇帝和文武大臣“上早朝”。御門聽政制度在順治初年就已經確立,但是在康熙朝進一步發展完善。
(乾清門)
康熙朝御門聽政的地點設在乾清門,夏天氣候炎熱就改在瀛臺。御門聽政的時間,最初春夏二季訂為卯正(即晨六時),秋冬二季為辰初(晨七時)。康熙二十一年後有所變化。為了照顧年老體弱的大臣,御門聽政的時間就改為春夏二季為七時一刻,秋冬二季為八時一刻。此後又進一步照顧大臣上朝,規定:遇有重大節日和異常天氣,大臣沒有大事可以不用上朝;年紀超過六十歲的大臣可以隔兩三天上一次朝。但是康熙帝因為已經習慣於透過這種方式處理國事,所以仍堅持每天聽政。
(奏摺)
但是後來奏摺制度興起,尤其是軍機處的設立,御門聽政制度也轉向了禮儀性。皇帝更多透過召見軍機大臣、部院堂官等方式處理政務。
-
12 # 天道幽茫
新年好!這個問題問得好,一般皇帝早朝是在卯時早朝的,也就是現在的早晨5點到7點。但是大臣們往往很早就要做準備,起床出府了。總不能要皇帝等你吧!在古時候大臣們要是遲到,可不只是扣錢這麼簡單。輕則被扣考績,重則會被皇帝隔職,一點也馬虎不得。
正是上朝堂是卯時,若無大事,半個一個時辰就散了,散朝也早,若有事情商議,那就沒有定數了,要商議完了才能走,有時候朝中重要大臣,有事情沒處理完,都要在宮裡吃飯,留宿。
大臣們無奈,只能是各自消遣,只要保證自己在三更天,大概是寅時起來就可以,離皇宮近一點的,可以起得晚一點,遠的可就要起早一點了。不然總是遲到會被御史彈劾,予以處分的。
一般一天有一次早朝,若是朝廷太平,也有幾天一次的。在我國曆史上,清朝的雍正可以算是最勤政的。他除了早朝還有午朝,一天兩班輪流,只在午間休息一下,下午繼續議事,做他的大臣可是最累的。
當然也可以請假,或是有公休。就是所說的因病告假,或是休沐,又或是回家探親,或是守孝假期。所以,在古代當官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
13 # 生活中的胖子
說起上朝,大家一般都會想起電視劇中,皇帝在龍椅坐下,讓太監說: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大臣們開始稟報一些事情,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些都是電視劇中編寫的。
清朝的皇帝一般在4到5點鐘就起床了,一般在古代孝字當頭,起床之後先去向長輩問安,每個皇帝的起床時間也可能不一樣,問安之後開始上早課,早課之後開始用膳,清朝時期是非常重視文化教育的。清朝皇帝的用餐一般分為早餐和晚餐,其他時間可以吃些小吃,如果想吃別的,在讓人上。
用完早膳之後,開始處理政事了,清朝比較出名的是“御門聽政”。地點是在乾清門的門洞裡。大臣在門洞外向皇帝彙報國情了。 御門聽政是簡單的例行彙報工作,比較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單獨召見大臣來處理的。清朝也設定了很多幫助皇帝處理政事的機構,但是決策權在皇帝身上。 另一重要政務就是批閱奏章了,清朝的皇帝很多都是工作狂,像康熙,雍正,都批閱奏章到深夜。
到下午2點,這個是皇帝第二次的用餐時間,其中還包括午休。 下午時間皇帝比較自由了,如果不處理政事,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下午5點,皇帝的娛樂時間結束了,這時候如果皇帝餓了可以吃點小吃。晚上就到了禮拜祭神的時間了,清宮內建有很多的佛堂,皇帝定期還會舉行大型的祭典。
晚上8點左右,如果皇帝不批閱奏章,可以休息了。 或者去自己妃子的宮殿。 皇帝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清朝的大臣們就比較辛苦了,午夜人們還在沉睡中的時候,他們該起床了,需要穿著整齊,在凌晨3點時候,大臣們基本都到午門外了,等待宮門開啟,大臣們開始走到乾清宮的門洞外,準備覲見皇帝,彙報政事了。 清朝的大臣還是比較辛苦的, 如果遇到勤快的皇帝,就更辛苦了。
冬天的時候,大臣們上朝也是最辛苦的,凌晨是一天最冷的時候,想想就冷。
-
14 # 歷史紅塵
大清朝當官就別想睡懶覺,這可是在大清律法中有明文規定的,四更天起床,五更天之前務必要趕到金鑾殿等候,要說三點多鐘起床也不為過。
這在現如今的我們看來是難以想象的一件事兒,週末12點那是常態,平時加班熬夜,睡眠嚴重不足,為何古人的精氣神又如此旺盛呢?其實看似比我們更衰的古人,遠沒有我們現如今忙碌,當然這是管理階層的特殊福利。
皇帝的作息時間表一
根據大清檔案記載發現:古代的皇帝可並不好當,從5:00起床開始,忙碌的一天就此觸發啟動按鈕,從5:00~7:00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內,務必會完成起床洗漱,給太皇太后請安,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晨讀!看來這和我們上學的那不刻苦勁兒也沒什麼兩樣嗎?瞬間喪失了對我國中小學生打抱不平的念頭。
二
上午7點開始用膳,一頓早餐要整整持續兩個半小時,皇帝的早餐果然非同尋常,至於吃什麼,那就不是我們常人所能理解的存在了,用過膳之後就要上朝處理政務,一般是從9:30~11:00,就這一個半小時的工作時間,比我們正常人可幸福多了。
三
11:00~2:30.基本就算是皇帝的晚飯午休時間了,儘管皇帝晚上也吃飯,但那已經屬於宵夜或者是晚點的範疇了,下午繼續一個半小時的工作,但這工作性質也是偏娛樂興趣的,看書學習亦或者是吟詩作賦,為了保證不單調,也避免涼了眾多妃子們的心,皇帝下午還是要陪同各位夫人,看看戲,聽聽曲兒的,這是不是才是你最想做皇帝的真實想法呢?
四
從下午5點開始,皇帝的夜生活正式開啟,喝點小酒,再用點小膳,順便到佛堂裡面做做佛事,提升一下思想覺悟也未嘗不可。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就寢環節,具體選擇怎麼完成這一過程,當然也有嚴格的規矩制度,就是為了避免縱慾過度,從而耽誤朝政,切記不要想入非非哦!
當然這只是一個計劃表,具體皇帝怎麼執行,當然是看心情嘍,皇帝如此,那麼作為底下的王公公大臣,他們又有怎樣的生活規劃呢?相比較而言,就沒有皇帝那樣劃分明確了,但是大致的時間還是能夠確定,首先每天早上5點之前在金鑾殿等候上朝,這也是亙古不變的鐵律,但是皇帝也會體察民情,設定了一定的彈性空間,就現如今交通如此發達,早上遲到也時常有之。
好在當時沒有堵車的習慣,但是靠一匹馬嘚吧嘚吧上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點起床已是常態,話說大明朝有位官員就是因為上早朝,月黑風高直接掉河裡淹死了,後來也會將上調時間更改到7點甚至8點,當然對於有些年邁的大臣,兩三天來一次,皇帝也是不會說什麼的。
相比較於皇帝,大臣當然生活的更愜意一點,但是就沒有皇帝那麼多的權利和頂級待遇了,有利也必然有弊。 -
15 # 只讀帖不評論
藉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瞅瞅清朝皇帝早朝的一些冷知識和有趣現象。
首先,清朝皇帝勤政歸勤政,但並不是真的像電視劇裡面演的天天上朝,清朝的皇帝實際上是十日一朝。皇帝處理政務,要接見的是軍機大臣,至於早朝則是大範圍的面對四品以上的官員進行議政。也就是說,至少你要是四品的官員才能參加皇帝的早朝,當然對於在北京的京官是四品,但是對於地方上來的則要求是三品,三品官主要是布政司,按察司,而知府是五品,所以知府通常是無法面君的。所以,對於人數較多的早朝是不會天天有的,就像現在的老師開班會,一週開個一兩次已經很多了,一般有重要事情,還是主要找班幹部,課代表這些主要骨幹開個小會。清朝時期設立的軍機處就相當於是班級課代表會議,屬於精英骨幹會議,所以軍機處才是最高的決策機構,軍機處的議政才是真材實料的在處理問題,而早朝麼,這麼說吧:開著好看的。
其次,清朝的時候,上朝的地方並不是在宮殿裡面,別看現在的清宮戲裡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都在屋裡面議事,其實真正的早朝相當於四品以上的全體大會,屋裡面是擱不下那麼多人的。對於人數較多的早朝是在乾清門召開,皇帝親自御門聽政,皇帝在乾清門的洞裡坐著,大臣則在廣場上待著。北京的冬天很冷,有時候零下30幾度,皇帝手持一個小火爐,穿著貂裘大衣,寒流和涼風颼颼迎面而來,冷的半死,但是沒辦法,也得忍著。而到了夏天,那個悶熱啊,太監打個大大的華蓋罩著,幾個丫鬟在旁邊扇著扇子,額頭大汗岑岑而下,好生不酸爽!電視劇裡面皇帝處理朝政通常都是在養心殿,那也只是為了好看罷了,如果是見見軍機大臣,開個小會還可以,真正的早朝大會沒有那麼爽的。
最後,清朝皇帝的上朝時間特別的早,天還沒亮,大概四點多鐘就得起床。而且對於大會式的早朝,皇帝從四點起來以後,天黑乎乎的就開始準備去開會,一直上朝上到日頭西斜,天色暗黑下來,上一整天。當然,皇帝睡的也特別早,古代並沒有什麼電腦、酒吧之類的,一般天一黑他們就睡了,大概八點半、九點左右肯定就就寢了。清朝時期,滿清皇族對於皇帝的培養、督促也比較嚴厲,特別是在皇帝還是青少年時期的時候,對於作息時間方面尤為要求嚴格,這真正的是做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非常的養生!
俗話說,早睡早起身體倍兒棒!所以我們看清朝前期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相對以往各代帝王,壽命都比較高的,康熙是中國古代在位最久的皇帝,而乾隆則是壽命最高的皇帝,我們可以看到這幾代英主,有時候天天坐朝,處理政事也是一茬接一茬,真來勁!但並非天天開大會,天天開小會倒是真有其事,相對來講,清朝的皇帝都是比較勤勉的,一個個都是工作狂。關於這點,我們下次論述。
-
16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大清朝當官就別想睡懶覺,這可是在大清律法中有明文規定的,四更天起床,五更天之前務必要趕到金鑾殿等候,要說三點多鐘起床也不為過。這在現如今的我們看來是難以想象的一件事兒,週末12點那是常態,平時加班熬夜,睡眠嚴重不足,為何古人的精氣神又如此旺盛呢?其實看似比我們更衰的古人,遠沒有我們現如今忙碌,當然這是管理階層的特殊福利。
根據大清檔案記載發現:古代的皇帝可並不好當,從5:00起床開始,忙碌的一天就此觸發啟動按鈕,從5:00~7:00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內,務必會完成起床洗漱,給太皇太后請安,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晨讀!看來這和我們上學的那不刻苦勁兒也沒什麼兩樣嗎?瞬間喪失了對我國中小學生打抱不平的念頭。
清朝皇帝除了康熙每日一朝,其他皇帝都不會天天上朝,基本是十日一朝或五日一朝,其他時間皇帝想見誰就直接召入宮中商議國家大事就可以了。天天上朝其實沒有必要,康熙每天御門聽政也不見得效率有多高。你想想,上百號官員一齊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皇帝根本聽不過來,還不如單獨召見某位軍機大臣集中精力就某件國事好好討論來得效果更好。康熙天天上朝更多的是彰顯自己的勤政。
經過在黑暗中的摸索前行,狼狽不堪的官員們終於到了太和殿。此刻,會有一個太監用力鳴鞭三下,這是提示大臣,皇帝即將駕到,須保持肅靜了。此時,才是上朝的開始。官員們少不了要三跪九叩,一番折騰。朝會之後官員們才能吃早飯。這一整個一套下來,一般人還真撐不下來。
-
17 # 老蟲
清朝的皇帝一般在每天早上5:00起床,然後洗漱,吃早飯,接著就開始處理朝政。而大臣們都住在紫禁城外,他們還要早於皇帝,到達乾清宮或者養心殿,那就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因此,電視上所說的大臣們,通常3:00起床,也是很正常的,總不能讓皇帝坐在大殿上等大臣吧。
清朝的皇帝,大多都比明朝的皇帝要勤奮的多,他們也比較守時。尤其是康、雍、乾三朝,他們距離明朝滅亡並不太遠,因此,他們也就格外的勤奮。
一般情況下,皇帝在每天5:00起床,進行洗漱、禮佛,然後向皇太后請安。接著就到養心殿西暖閣,或者乾清宮西暖閣,閱讀祖宗聖訓,然後開始進早餐。
在吃早餐的時候,還要審閱王公大臣要求召見的“膳牌”。飯後便開始批閱奏章,照見諸臣。召見大臣是,皇帝升寶座,眾臣依次行禮奏事。如果上午有尚未批完的奏摺,和未辦完的事情,則會留到下午繼續辦理。
11:00~14:00, 是皇上的午休時間。午休完畢後,就要吃晚飯。古代一般都是兩餐制,皇帝也不例外。
飯後,皇帝一般會繼續批閱奏章,如果當天奏章批閱完畢,他們也會看書學習或者娛樂,清朝的皇帝十分重視文化學習。
清宮中有規定,皇子從6歲起進入上書房學習,由皇帝親選學時淵博的翰林或大學士,擔任教師,學習四書、五經、史記、漢書、策問、詩賦,以及漢蒙滿三種文字,還要學習弓箭騎射。
據說,清朝皇子們的學習時間,從早上5點到下午3點,無論冬夏,無論嚴寒,從不間歇。這從康雍乾三帝中就可以看出,他們三人的文學造詣非常高。這於他們每天堅持鑽研經史,是離不開的。
一般來說,早朝之後和晚飯之後,是皇帝的娛樂消遣時間。清宮內娛樂活動很多,琴棋書畫,花鳥魚蟲,文完風箏樣樣俱全。根據每位皇帝的個人喜好不同,娛樂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演戲,宮內每逢初一、十五,過年、過節,必有大戲。皇帝和皇后的生辰,也要演戲,而且一演就是十幾天的連場大戲。
皇帝平時想看戲,也可以隨時傳喚,演些小的曲目。清宮內還有專門管理戲班的機構——昇平署。還有一座三層高的特製大戲臺——暢音閣。還有淑芳齋小戲臺,倦勤齋小戲臺等等。
除了唱戲,大大小小的園林,也是皇帝的娛樂場所。皇宮內的御園,有慈寧宮花園,建福宮花園,寧壽宮花園和御花園。宮外還有許多離宮別院,比如毗鄰紫禁城的西苑,西郊的圓明園、清漪園等。
17:00~19:00, 皇帝會吃些酒膳,然後沐浴入寢。皇帝說是飯菜十分講究,不僅要色香味俱全,還要葷素搭配,鹹甜皆有,湯飯並用,營養極其豐富。
清朝皇帝中,順治、康熙二帝,以乾清宮西暖閣為寢宮,自雍正以後,歷代皇帝都住在養心殿後殿。
按照清朝家規,皇帝平時不能到嬪妃宮中過夜。需要哪位后妃侍寢,只能將她們召到皇帝的寢宮。晚上召幸誰,則由皇帝在晚膳時翻牌而定。
被召幸的后妃,當晚不能再回自己的寢宮,但也不能整夜陪侍皇帝。她要在另一件暖閣的寢床上就寢。
在皇帝入寢時,為了防止遇刺,東、西兩間臥室中的兩個龍床,要同時放下帷幔。除了隨身侍奉的太監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靠近寢宮。
清朝皇帝的日常生活,都記錄在《起居注》和《內起居注》中。
-
18 # 電視劇裡看歷史
有權任性這不假,那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他豈不是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這,,當然是不能的
滿清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頗有爭議的王朝,一方面滿清政府前兩百年勵精圖治,將中國人口幾乎翻了兩番,而且滿清的民族政策也不錯,穩固了西藏、新疆等傳統漢人王朝難以控制二弟地區,大大擴張了中原王朝疆域;但是另一方面,滿清後百年頑固不化,喪權辱國,幾乎斷送了中華文明,這是它最大的錯誤
不過能將領土從東北擴張到全國,滿清皇帝要是天天睡懶覺,這也不現實根據學者對清宮檔案的解讀,滿清皇帝可能是歷代最辛苦的帝王。滿清皇帝比一般人起的還早,而且一天只吃兩頓,一般上午5:00——7:00左右起床、請安、早讀,上午7:00——9:30早膳,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下午2:30——5:00看書學習、吟詩繪畫或由妃嬪陪同看戲、聽樂等娛樂,下午5:00—9:00晚點或酒膳,做佛事,然後就寢。由此可見,當皇帝也不容易啊
-
19 # 拯大人
根據史料當中的記載,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其中最令人熟悉的應該就是康熙皇帝了,正說謂“康熙盛世”。然而這個問題提到的是,皇帝的上朝時間,那就從康熙皇帝著手說起吧。
史料當中曾記載過這麼一段話:“康熙時期春夏二季訂為卯正(即晨六時),秋冬二季為辰初(晨七時)。”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春夏兩個季節上早朝的時間是在早上6點的時候,下半年秋冬因天氣的原因就推遲到了早上7點。
然而在康熙21年後,上早朝的時候又發生了些許的變化,史料當中說,康熙為了照顧那些體弱多病的大臣,再一次將上早朝的時間推遲了一個小時。即春夏是8點,秋冬是9點。
然而這一切的規定是為了那些大臣所考慮,身為皇帝康熙是不能這樣的。每天5點的時候, 康熙就要起床了,起床過後,會有下人給康熙梳洗換裝。
隨後,康熙便帶著妃嬪等來到自己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寢宮內,給她們請安。在此期間,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還會對皇帝進行銷燬,康熙還不能反駁,這是一種孝道的表現。
這一切的都結束過後,皇帝便要開始早讀,早讀就是聽聽之前先帝是如何治理國家,將清朝給發揚光大的。讓皇帝聽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其學習治國之道,從而舉一反三。
當這所有的一切都完成之後,康熙便要開始起駕去上早朝了。早朝的時間不會低於兩個小時,最後當早朝結束後。康熙便要對那些呈上來的奏摺進行批閱,批閱奏摺是一向大工程,可誰叫你是一國之君呢,這點事情還是要做的。
相對於皇帝上早朝的時間來說,這些大臣就沒這麼輕鬆了。有些大臣為了能夠趕上早朝,通常凌晨3點的時候,就要起床開始準備工作了。這個起床的時間點是根據離京城地方遠近來決定的。如果你就住在紫禁城外的話,那肯定提前一兩個小時就可以,住得遠的話,就要提前3-4個小時了。
而那些路途十分遙遠的,雖然不要參加早朝,但需要在指定的地方進行簽到,隨後在此地上班,一般來說下午4點的時候就能下班回家了。
幸好的是,除了康熙皇帝每天都要上朝以外,其他的皇帝幾乎都是每隔半個月上朝一次。
如果有什麼非常重要或者是著急的事情,直接讓人稟告皇帝,皇帝要是召見就直接跟皇帝商議,要是不召見將奏摺呈上來就可以。
-
20 # 鄉野村夫曾彪
是的,早朝是需要很早就進行,皇帝起床後洗洗涮涮,吃點東西就需要開始早朝了。那麼作為臣子的,肯定不能讓皇帝等你,對吧。所以住的近的可以晚點起床,離的遠的需要很早就起床了。3點起床出發的也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皇帝不會天天那麼早起床早朝的。臣子也不用天天那麼早趕過去。要天天這麼幹誰受得了,就像現在你在上班,讓你偶然加個班可以,天天加班你就不幹了都!
而且早朝的時間有限,不像你坐班一樣,一干幹一天,早朝就類似於開早會,要沒有什麼大事,一會會時間就過去了。半個時辰,一個時辰這樣短時間的會是屬於很正常的。
開完早會(早朝)然後每個人就可以去工作了。或者回家去。有的皇帝十日一早朝,有的5日一早朝,基本上來說,沒有什麼大事就不用開大會,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天天需要早朝。不需要的。像明朝有皇帝幾十年都不上早朝的。說到這位皇帝你應該猜到是誰了。對,他就是萬曆皇帝
回覆列表
根據對清宮檔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宮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規律的,除國朝大典外,一般的情況是:
1.上午 5:00——7:00左右起床、請安、早讀;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5.下午2:30——5:00看書學習、吟詩繪畫或由妃嬪陪同看戲、聽樂等娛樂;
6.下午5:00—9:00晚點或酒膳,做佛事,然後就寢。
具體來講: 首先我們說說清朝皇帝的衣著服飾。皇帝的衣著服飾不僅為防暑禦寒,而且是地位、權力的象徵,神聖與威嚴的體現。
到了乾隆年間,冠服制度得到完善,既保留了滿族服飾中披領、馬蹄袖的風俗,又沿襲中國曆代皇帝“崇尚黃色、衣紋雲龍”的傳統。在黃色龍袍上還有象徵皇權的十二個圖形,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火等等。把天下最美好的比喻和讚美都用在皇帝的衣服上,用來表示皇權神授、皇帝德慧完美。 皇帝的衣服的圖案和顏色,除皇帝以外任何人都不能用,否則就要殺頭的。
清代的皇帝穿衣服戴帽子,是有嚴格的制度所規定的,而且這種制度和季節是分不開的。
皇帝按季節穿衣服,它分別是皮、棉、夾、單、紗多種質地、式樣、顏色規格,文飾他都有嚴格的規定。
大典祭祀和朝政時穿禮服,即朝服和袞服;年節喜慶的日子穿吉服,又稱龍袍;平時穿常服又稱便服,打獵穿行服;帽子要與衣服配套,分別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每種服飾,又有皮、棉、夾、單、紗等冬天夏天的分別。
皇帝的衣服不但種類很多,而且更換頻繁。在清宮內不但設有四執庫,專門存放皇帝的服飾,而且每天還有一批太監,專門管理皇帝的服飾和穿戴。不僅如此,還建立一種檔案叫《穿戴檔》,詳細記錄皇帝每天服飾的穿戴情況。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后,母親為皇太后,她們同住在慈寧宮,太妃、太嬪住在旁邊的壽康宮、壽安宮。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齊後,首先要向她們一一“請安”,以表示對長者的孝道與尊崇。
除了康熙以外,清朝皇帝都是住在養心殿。皇帝每天早晨“請安”,要出吉祥門,乘坐兩人抬的轎子,經西二長街、出啟祥門。乾隆當了太上皇,嘉慶皇帝請安的內容便多了一項。 清代晚期的慈禧當太后時,三度垂簾聽政,長達四十八年。她所居住的宮殿,一反祖上的規定,仍住西六宮的長春宮、儲秀宮等處。當時的皇帝光緒請安的路線也只好隨著改變。 皇帝請安完畢,就開始早讀。早讀內容是前朝歷代皇帝的《聖訓》和《實錄》。所謂《聖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歷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 雍正皇帝曾經說過:清聖祖康熙60餘年的治國方略,是後代千秋萬世都要學的,所以我就讓人以聖祖的《實錄》為經,《聖訓》為緯,按編年和分類兩種格式把這些治國方略編纂起來。
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學習先祖的聖訓,無論嚴冬酷暑,從不間斷。經過長年累月地學習和領會之後,他們再調整、制定出自己的統治策略。 早上七點到九點半是皇帝吃早飯的時間。皇帝吃飯稱“傳膳”、“進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襲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 一天早晚兩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點時進行,晚膳在下午一點到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要早一個小時。兩次正餐後,各加一頓小吃。如果臨時需要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過來。 按照清宮的飲膳制度--也就是膳食制度,皇帝飲食有日常膳和各種宴會之分,日常膳是由御膳房負責,各種宴會由光祿寺和禮部精膳清吏司、宮內的御茶膳房共同承辦。皇帝的御茶膳房下面設官員、廚師雜工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有120多人,兩處還有太監一百五、六十人。 御膳的食譜每天由內務府大臣劃定,每月整合一冊。所以,在清宮檔案裡留下了大量的膳單和《膳底檔》等豐富的資料。在做御膳時,內務府大臣還要負責監督,每道菜的配料都有規定,不許任意增減更換;膳食主次有別,不能影響主料的原味。 皇帝平時吃飯的地點,大多在寢宮和辦事場所。傳膳時,由御膳房太監負責把三張膳桌拼在一起,鋪上桌單,手捧紅色漆盒的太監們排著隊進來,將各種菜餚、飯點、湯羹等迅速端上飯桌。 皇帝就坐後,傳膳太監先檢視每道飯菜中的試毒牌變色不變色,再親口嚐嚐,然後皇帝才開始吃。試毒牌是一種銀製的半寸寬三寸長的小牌子,古人認為如果飯裡有毒,牌子是會變色的。 如果沒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飯。皇帝吃的飯菜,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鍋、粥、湯等。 除了平時的御膳,過年、過節皇帝還要舉辦宴會。在乾清宮舉行的內廷宴是清代皇帝與他的家眷、親王、皇子等舉行的團圓家宴。皇帝為其他少數民族首領或地方大員舉辦的宴會,叫外朝宴,主要是禮儀性的,地點多在保和殿。此外,還有千叟宴等宴會。 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是皇帝上朝理政、辦理公務的時間。皇帝處理政務一般分為日常的和特殊的兩種。一年一度的批准死刑、接見外國使臣等,是屬於日常的政務;重要的典禮像登極大典、大朝會、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屬於特殊的政務。 我們先看看皇帝如何處理日常政務。 皇帝在吃早飯時,太監會把請求召見的王公大臣們的牌子遞上來,叫做“膳牌”,由皇帝決定飯後召見誰。飯後,皇帝開始批閱大臣奏章、召見大臣議事。有時召見一個人、有時幾個人。多的時候,一天要召見四五起,每天召見的次數也不等。 皇帝在召見大臣的時候,要詢問各方面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然後下發諭旨。清代雖然設有許多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例如議政處、內閣、軍機處等,但這些機構並沒有決定權,朝中政事都由皇帝一人說了算。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勤於理政,硃批諭旨不用別人代筆。雍正皇帝批一個摺子動輒數十字甚至數百字,乾隆對臣下奏摺也是“詳細覽閱,不遺一字”。勤政的皇帝,常常會批閱奏摺一直到深夜。 皇帝處理政務的另一種方式是御門聽政。這有些像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上朝。清朝初期規定,皇帝逢五視朝,政務繁忙的順治、康熙皇帝幾乎是每天聽政。御門聽政的時間多在黎明,許多重大決策,如康熙十二年討伐吳三桂叛亂的決策;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的反擊沙俄侵略中國的雅克薩戰役決策等等,都是在御門聽政時做出的。 自嘉慶以後,皇帝漸漸懶惰,很少勤政。咸豐之後,御門聽政便廢棄了。同治、光緒兩朝,皇帝都是幼年繼位,皇太后垂簾聽政,處理政務便變成另一種方式了。 清代晚期共有三次垂簾聽政:第一次是同治元年到同治十二年二月同治大婚親政為止,計十一年零兩個月。 第二次是同治皇帝病逝,慈禧指定同治皇帝的堂弟載湉繼承皇位,就是後來的光緒。那年光緒只有四歲。兩宮皇太后又以新帝年幼的名義而再次垂簾聽政。 第三次是光緒二十四年,因光緒實行“維新變法”,慈禧太后將光緒軟禁起來,再度出面“垂簾”,直到光緒三十四年慈禧太后病逝為止。三次垂簾歷時四十八年之久。當時清朝的權力中心,逐步轉移到慈禧手裡。 每天上午11點到下午2點30分,是皇帝休息吃晚飯時間,根據《國朝宮室》記載,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兩點時吃晚飯,然後批閱各部和地方大員的奏章,接著就開始學習。 在下午2點30分到5點這段時間裡面,皇帝除了辦公以外,主要是看書學習、吟詩作畫,或者是由妃嬪陪同看戲、聽音樂等等其他娛樂活動。 清代皇室非常重視皇子的教育。他們從六歲起開始讀書,由皇帝親定學識淵博的翰林、大學士擔任師傅,學習四書五經、史記、漢書詩賦、滿蒙漢三種文字及弓箭騎射。每天學習從不間斷。幼年即位的皇帝更是要受到精心的栽培和嚴格的訓練。 順治和康熙皇帝從小就勤於攻讀漢文書籍。康熙八歲登基時,學的是明代宮廷遺留的經書、詩文。乾隆十一歲在上書房讀書,嘉慶、道光兩朝還有尚書房。到了咸豐時代,因為他的兒子載淳沒有入學就做了小皇帝,起初在弘德殿讀書,後到毓慶宮系統學習。光緒、宣統也都是入學前即位,他們都在毓慶宮學習。 皇帝親政後,除了處理朝政、批閱奏章、還要繼續學習,學習的內容主要是經史、詩文書畫兼有天文、數學、音樂、醫藥、物理等一些自然科學內容。康熙皇帝從小讀書必會讀到半夜,不僅熟讀儒家經典,而且注重學習天文地理、數學、醫學等自然科學。 康熙皇帝任用學有專長的西方傳教士徐日升、張誠、白晉等人為老師,輪流到養心殿、弘德殿給他授課。 清朝前期的幾位皇帝,比較勤奮刻苦,所以學習頗有成效,都具備很深的漢文化修養。 順治皇帝能書善畫,曾畫《牧牛圖》賜給國史院大學士,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就是他親手書寫的。雍正、乾隆皇帝都寫得一手好書法,所謂“康乾盛世”,和這幾位皇帝具備較高文化素質有很大關係。 皇帝在每天辦公和學習之餘,也安排娛樂活動。清宮中的娛樂活動內容有琴棋書畫、花鳥魚蟲、欣賞文物古玩、放風箏等等。由於每位皇帝的愛好不同,娛樂內容也不盡相同。 康熙喜愛音樂、研究樂律,還學習外國音樂。乾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喜歡收藏文物、品鑑古董。清代皇帝最普遍的娛樂活動是看戲,清宮內曾經建造了許多戲臺,至今保留完好的有“暢音閣”大戲臺、御花園漱芳齋院內戲臺、長春宮院內戲臺以及倦勤齋小戲臺、漱芳齋小戲臺等。 在清代,宮廷戲班主要是由太監組成的,負責和有關演出事務的清宮演戲機構那個名稱,各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叫法。順治時期它叫教坊司,到了雍正時候就改為和聲署,乾隆時期叫南府,後來到道光七年,道光皇帝就把“南府”改成稱為“昇平署”。乾隆皇帝既喜歡看戲,也喜歡研究戲劇音樂。清朝晚期的光緒溥儀也喜愛看京劇,特別是慈禧太后,那可算得上超級戲迷了。那時候除了她喜歡看宮廷演戲外,到光緒三十年以後,她還經常請民間戲班進宮演出,而且主要是看當時民間戲班的名角到宮廷演戲。 晚上七點到九點皇帝要祀拜神靈,然後上床睡覺。 撒滿教是滿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在入關前,努爾哈赤就設堂子、立神竿定期祭神,入關後,順治皇帝訂立了早、晚祭神的制度。早晨祭釋迦牟尼,關聖帝神位,晚上祭蒙古神,滿族愛新覺羅氏的創始女神等神位,另外還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等等。 清代尊崇黃教,但也不排斥其他的傳統宗教。為此,清宮中有專門供奉佛、道的場所四十餘座,分佈於宮中各處。 皇帝每天早晚進佛堂燒香,每月初一還要讀佛經,併到各殿神佛前拈香。在內庭各主要宮殿裡設有佛像、佛龕,皇帝們不僅信佛,拜佛,而且雍正、乾隆等皇帝對佛學都有很深的造詣,寫下了許多佛學體會的文章。 祭祀在清代皇帝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清朝的國家大事。祭祀是包括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祭壇祭神和祭祖等活動,一年達80多次。按規格分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樣。 清朝初年規定:祭祀天、地、祈谷、太廟、社稷為大祀,其中的祭祀天地、太廟和社稷,皇帝要親自參加,全年約十餘次。皇帝如果不能參加大祀,也可以讓他所器重的皇子或親王代祭。所以人們往往從皇帝選誰來代祭、判斷此人是否為皇帝所依重。 祭拜活動完畢以後,皇帝稍微休息後就回寢宮就寢。那麼皇帝住在哪裡呢? 人們可能關心的是皇帝上床後的另一件大事:皇帝的性生活。皇后及其妃嬪、貴人們住東西六宮,常在、答應沒有自己的住房,跟著妃嬪居住。 清朝入關以後,仍沿用明朝的規定,乾清宮西暖閣為皇帝的寢宮。但是清朝皇帝住到乾清宮的只有兩個,順治和康熙,雍正以後各代皇帝,都住在養心殿後殿。皇帝的皇后和嬪妃們就分別住在東西六宮。 按照皇室家規,幼年即位的皇帝年滿十五歲,就到了成婚年齡,大婚典禮後,新婚夫妻在坤寧宮東暖閣洞房同住三天,然後各回自己的寢宮。例如清代晚期的光緒皇帝大婚後,皇帝住在養心殿後寢宮,皇后隆裕住在東西六宮的鐘粹宮。 按照規矩平時皇帝不能到妃嬪宮裡過夜,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妃嬪來陪他睡覺,只能把她們召到皇帝的寢宮裡來,叫做“召幸”。當晚召幸誰,由皇帝在晚膳的時候翻“牌”決定。因“牌”的頂端塗有綠色,所以也叫“綠頭牌”。 清宮中的綠頭牌除了召幸妃子,還有其他多種用途。 被召幸的嬪妃,當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寢宮,但也不能整夜住在皇帝寢宮,所以就在寢宮的附近,設有臨時住處。如養心殿後寢宮東、西側的體順堂、燕喜堂及其東西圍房,都是妃嬪暫住的地方。 除日常生活和處理政務以外,清代皇帝還要主持一些特殊的大型活動,如萬壽、大婚、喪葬以及外出巡視等等。 皇帝的生日稱作萬壽節,每逢萬壽都有祝壽活動。清代萬壽節最隆重的是皇帝的旬壽,即滿十年的生日,如康熙六十歲生日、乾隆七十歲生日、八十歲生日及嘉慶五十歲生日,都有隆重的旬壽慶典。 清朝皇帝與以往歷代皇帝相比,他們的生活空間大得多,如康熙皇帝曾三次親征葛爾丹,多次赴五臺山、東巡、南巡;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遍遊蘇杭勝景。 為了不忘滿洲尚武精神,康熙、乾隆皇帝幾乎年年都舉行木蘭秋獮的狩獵活動,同時召見蒙古王公。但是到了清朝後期,出巡和圍獵活動基本上就停止了。 從同治以後,皇帝基本上就不出遠門了。光緒皇帝在戊戌維新失敗後則更是失去了人身自由。 1908年溥儀繼承帝位時只有三歲,三年之後——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1924年馮玉祥將遜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中國的皇帝生活,從此永遠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