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眾談文史
-
2 # 小柴歷史
在大家印象中朱元璋出生貧苦,以前給地主放過牛,出家當過和尚,而且據畫像上看,長相也不咋地,下巴突出老長了。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是怎樣一步一步的從放牛娃當上皇帝的呢。
朱元璋發跡於元末紅巾軍農民起義中,他好兄弟湯和,混到千戶的時候,他還在寺廟當和尚呢。史料的記載十分簡略而且千篇一律,大致是這樣的幾部曲:一開始,朱元璋的家境極為貧困,靠討乞為生——後來出家為僧——再後來參加紅巾軍——在紅巾軍中表現出能力超群--對義軍貢獻巨大——獲得提拔,職務攀升----獨當一面,成為一方起義領袖。據說是郭子興把他女兒許配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得以發家。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朱元璋的相,臉很長,下巴突出,臉上有麻子,很醜。這麼醜,郭子興怎麼能看得上,你說唐朝以胖為美我信,畢竟人胖了胸大。但是我就是不信朱元璋那個時期是以麻子多為美,所以這種說法不太可靠。
後來朱元璋麾下的謀士,給了他一個平定天下的戰略方針“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在朱元璋攻打徽州、婺州、處州和鄱陽湖大戰及和陳友諒、張士誠多次的交戰中,朱升在軍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謀略,為消滅元朝,統一中原,建立明王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元末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加之連年戰爭,土地荒蕪,戶口銳減,極需休養生合。因此,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就成了當務之急。這個“廣積糧”就是發展民生,恢復經濟。自然老百姓會擁護朱元璋,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建立明朝也就不足為奇。
不足之處請各位賜教
-
3 # 翻開歷史書
朱元璋同志出生貧苦人家,原名叫朱四五,由於家裡人都死完了所以出門到一個叫皇覺寺的地方出家當和尚,然後和尚也不好當就出門要飯了,再然後他的朋友寫了封信給他要他參加起義軍,結果信被發現最終導致沒有辦法才參加革命的,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為什麼會成功,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吧。
1.亂世出英雄,如果不是當時的歷史環境導致,估計老朱同志還在放牛。
2.再亂的世道該放牛的還是在放牛,朱元璋本人的努力是決定因素。他從小就見慣了生死以及是孤家寡人一個,所以他有背水一站的決心和無比強大的內心。
3.朱元璋頭腦靈活,善於用人,比如:劉基,李善長,常遇春等等。
4.運氣也比較好比如和陳友諒的鄱陽湖決戰,陳友諒,犯了重大錯誤。(學曹操同志把船綁起來了)。
最後我想說時勢造英雄,當時的歷史環境加上老朱同志的努力,還有運氣,本身的才能,最終彙集在一起讓朱元璋問鼎了天下。
-
4 # 珞珈山下的老伏生
如果你仔細查閱這段歷史,你一定會和我有一樣的想法,有些時候命好真的很重要。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兩件事兒:
第一,朱元璋是所有起義軍中消滅元朝軍隊最少的;
第二,明朝雖然取代了元朝,但是元朝的滅亡的直接原因卻是內亂。
朱元璋的身世我相信大家都比較瞭解,不過在此處還是需要簡單的說一下,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為了生存,他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後來,他投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由於英勇善戰而受到賞識,官職越來越大,後娶了郭子興的義女,也就是我們說的馬皇后,並在郭子興病逝後接替了其位置。
也就是說,朱元璋逆襲之路的勢力班底是其老丈人的。
接下來,我們來簡單說一下元末起義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元朝治理國家十分“粗獷”,且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對漢人和男人的統治十分高壓,所以,在元朝建立幾十年後,天下便大亂。而最先起義的,是浙江的方國珍。而後,河南的劉福通、湖北的徐壽輝、安徽的郭子興、江蘇的張士誠、湖北的明玉珍紛紛起義,在短短的五六年時間裡,起義軍便迅速佔領了黃河以南的地區。這時候,是公元1356年。
而這時候的朱元璋呢?他剛剛接過了郭子興的班子,然後他摩拳擦掌,準備繼續幹一番大事兒,最終卻發現,自己好像有點難——不對,是特別難。
為什麼這麼說呢?
劉福通已經佔領了山東、江蘇、河南、安徽的大部分地區;
徐壽輝已經佔領了湖北、湖南、江西的大部分地區;
張士誠已經佔領了江浙的部分地區;
明玉珍則跑到了四川雲南。
而朱元璋呢?只有他老丈人的幾萬兵馬,佔據的地盤也只有安徽的和州和滁縣這兩個小地方。
沒地盤可佔了啊!
朱元璋冥思苦想,終於發現江浙地區,在張士誠和徐壽輝地盤的緩衝地帶,還有一小塊地盤還在元朝的手裡,他立刻動手開搶,最終用了大約四年的時間把這塊地盤搶了下來——這也是朱元璋前期唯一和元朝交手的記錄,之後,朱元璋就不斷地和周邊的起義軍首領打,再也沒打過元軍。所以,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第一點,朱元璋是所有起義軍中消滅元朝軍隊最少的。
在朱元璋攻打地盤期間,起義軍中最強的劉福通率領著百萬大軍(號稱)與元朝對壘,所到之處無人是對手,可以說,他已經非常接近成為一個新皇帝了。
可接近不等於已經是了,就在劉福通即將大功告成之時,元朝出了個牛人,叫察罕貼木爾,這個人雖是個平民,但軍事才能極佳,憑藉一己之力打敗了劉福通的百萬大軍,劉福通在逃亡過程中又被張士誠搞死了。換句話說,察罕貼木爾聯手張士誠,把朱元璋最大的對手給打垮了。
那位問了,打垮了劉福通,怎麼沒捎帶著也打垮朱元璋呢?
因為命好。
在察罕貼木爾打垮劉福通不久後,元軍內亂,貴族出身的博羅帖木爾由於不滿察罕貼木爾和自己有同樣的地位,居然向其發動進攻,元軍就此內亂。後來,察罕貼木爾竟然被投降自己的田豐和王士誠設計殺死了。從此,元朝的軍隊就失控了,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第二點,元朝的滅亡是因為內亂。
換句話說,朱元璋最大的敵人劉福通、察罕貼木爾都死了,這時候,天下才輪到了朱元璋。
我們當然要承認朱元璋的才能,也要承認他知人善用,提拔了像常遇春、徐達這樣的猛人。
但是,如果沒有察罕貼木爾滅了劉福通,朱元璋的人才跟劉福通的人才數量和質量、實力都差著很多;
如果沒有察罕貼木爾被殺,朱元璋跟滅了劉福通的察罕貼木爾差的更多。
想想吧,一個乞丐(和尚)投軍,居然受到了主帥的賞識,主帥居然把義女嫁給了他,在地盤都被搶光的時候,居然還有一塊地盤留給他,在他有了地盤之後,最大的對手又都失敗了。
所以,朱元璋能夠建立大明,命好是最好的解釋了。
-
5 # 歷史故事販賣機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天下造反勢力多如牛毛。朱元璋餓得當過和尚乞丐,為了吃口飽飯,為了不被殺死,加入起義隊伍,拉起自己的勢力,握住槍桿子,一點點壯大。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不做出頭鳥,等到元朝反應過來,他已強大的無法剿滅了。最後與陳友諒大戰,大破其水軍,攻進元都,趕得皇帝逃到大漠吃土,最後完成天下一統,由乞丐變皇帝,完成最大逆襲,君臨天下,成為了明太祖。
-
6 # 時間的穿越者
大明朝如何建立的。用三句話概括就是官逼民反。順勢而起。驅除韃虜,振興中華。
官逼民反
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起義革命之路,完全是為了生計,討生活,不得不反,不反就得餓死,不被餓死也會被惡霸地主迫害致死。太祖年幼家貧,從小就開始勞動給人放牛,全家辛勤勞動一年,然而溫飽問題依舊解決不了 ,而且太祖父母去世,太祖家貧的竟然無法安葬。沒有辦法為了生存太祖出家做了和尚,然而做了和尚依舊沒法吃不飽飯,飽受飢餓,於是打聽到從小一起的夥伴,湯和、徐達參加了紅巾軍。這時太祖也一起投奔紅巾軍。這一段可以說是官逼民反。
元史記載:官吏斂括 的花樣無奇不有。“所屬始參曰拜見錢,無事白要曰撒花錢,逢節曰追節錢, 生辰曰生日錢,管事而索曰常例錢,送迎曰人情錢,勾追曰齎發錢,論訴曰公事錢。覓得錢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補得職近曰好窠窟” [6] ,甚至連肅政廉訪官吏也是“所至州縣,各帶庫子檢鈔稱銀,殆同市道”。
順勢而起。
加入紅巾軍後,太祖皇帝聰慧異常,大顯身手,戰功赫赫,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並且把馬氏嫁給了太祖,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後來郭子興戰敗身死,太祖順勢接替義軍,開始招降納叛,知人善任,並且得到李善長,劉伯溫、高升等謀士的輔佐,以廣積糧,緩稱王,高築牆作為戰略方針發展壯大自己。隨後在公元1634至1636
朱元璋電視劇劇照
分別擊敗了另外兩家義軍勢力陳友諒和張士誠,奠定了太祖在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領導地位。
驅除韃虜 振興中華
在平定南方勢力後,就開始太祖皇帝定都南京建國,隨後北伐,實現驅除韃虜的戰略,太祖派常遇春,徐達,藍玉等多次北伐清除元朝殘餘勢力,把元朝勢力趕出長城以北,鞏固華夏,開始修養生息。
最終建立264年的大明朝。
-
7 # 影視啊謙
說起朱元璋滅亡元朝而建立明朝,似乎元朝全是朱元璋打下來的。其實並非如此。在同時代的起義軍裡,朱元璋消滅的元朝軍隊是最少的。元朝雖然被明朝取代,但它並非亡於朱元璋,而是1360年代,南北雙方同時同根相煎、同室操戈的結果。
朱元璋的抗元戰績
元末農民起義,始於公元1351年五月的劉福通(其實浙江的方國珍還要早,只是孤軍影響不大罷了)。劉福通以紅巾軍起義於河南穎川,義旗一舉,天下苦元已久,於是紛紛揭杆而起——徐壽輝起於湖北羅田,芝麻李起於江蘇徐州,張士誠起於江蘇泰州,郭子興起於安徽濠州,明玉珍起於湖北隨州……
幾年之後的公元1356年,黃河以南基本上已是漢人天下:劉福通擁韓林兒為帝,擁有安徽、江蘇、河南、山東等大片領土,並不斷向北方和西北進攻。徐壽輝稱帝於武昌,擁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張士誠稱王於蘇州,擁有江蘇、浙江等地。明玉珍則殺入四川、雲南,也將稱帝。這四支隊伍是消滅黃河以南元朝勢力的主力軍。而此時繼承已死的郭子興隊伍的朱元璋,則兵不過區區二、三萬,地仍然局處於安徽中部的滁縣、和州一小塊地方。
朱元璋放眼四望,天下將被瓜分完了。除非自己願意投靠誰,否則得趕緊抓住時機搶地盤。老朱如今有點力量了,可不想再投靠人了,也要在這亂世當中,碰碰大運。可是在亂世中闖,得有地盤和人馬。自己現有的地盤太小了,而且窮得快吃不上飯了,就這窮地方,怎麼擴充人馬呀。然而搶地盤,又向哪兒搶:北面是義軍中勢力最大的劉福通,黑壓壓橫亙在中原,元朝軍隊全靠他擋住,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自己施展的地方。東面沿海一帶,是張士誠的地盤,西面則是徐壽輝,以自己現在這點力量,跟誰搶呀!
朱元璋不愧是有眼光的,他發現元朝的勢力最弱的是在南方,而南方現在還有一塊不大不小的地方在元朝手裡:那就是張士誠和徐壽輝勢力中間的江蘇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長溜地方。這塊地方,人口眾多,物產豐饒,而且其中還有一個虎踞龍盤的歷史名城建康。拿下這塊地方,自己的勢力立刻就能倍增,和人搶天下的資本也就大大增加嘍。
於是朱元璋立即發兵,由採石磯偷渡長江。攻下南京後,又繼續向南進攻。用四年時間,一直打到浙江的金華、衢州。
這就是朱元璋全部的抗元歷史。以後他就一直在南方和徐壽輝(後來是陳友諒)打,和方國珍打,和張士誠打。總之,一直在和漢人打,而再也沒有打過蒙古人。如果說,元朝在黃河以南有100萬軍隊的話,朱元璋抗擊和消滅的至多不過十分之一。
-
8 # 霍古蓼
首先,一個朝代的建立,任何一個個體是無法完成的!是有無數個個體團結在一個領導核心周圍去建立一個新朝代,繼而維繫統治階級的統治,幸運的是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屬於領導核心的人!
在元末,因為元朝氣數已盡,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元朝的滅亡並不是朱元璋單打獨鬥的結果,而是無數次農民起義消耗了元朝的財力物力,朱元璋和他的統治集團在足夠強大之後,包括滅掉陳友諒和張士誠這個階段以後(期間朱,張,陳,三股勢力互相攻伐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地區,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除了有部分農民起義以外,還屬於元的實際統治區域)才開始以徐達、常遇春北伐打擊元朝,給其最後一擊!將元朝順帝趕到了漠北。元朝最終走向滅亡!
朱元璋最終能建立明朝取代元朝,既有當時歷史的必然性也同時具有偶然性。朱元璋本身就具有很多作為領導者的優點(比如知人善任、善於團結隊伍、關鍵時候對局勢的準確判斷、堅毅、隱忍等等)必然性就是在當時眾多的起義軍隊伍裡有的急於稱帝,有的像流匪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有的偏安一隅不思進取,有的對元朝首鼠兩端,在招安與反叛之間來來回回!朱元璋和他的統治集團具有很明確的戰略目標,立足長遠,不在一時一事上爭得失!高築牆,緩稱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然後著力於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先鞏固長江以南,然後再進行北伐!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具有明確目標的,而且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說明他的手下有一群能臣干將,執行力很強,戰略目標長遠等等這些都是必然!
偶然性則一是戰勝陳友諒,二是北伐非常順利!這些都加速了明朝的建立和朱元璋稱帝的程序!
-
9 # 歷史代的方剛視角
早期的朱元璋,家庭貧困,貧困到溫飽無法解決,家庭成員生命都保不住,他去了寺院,而且只能去貧窮的河南寺院。但是是錐子放哪裡都是立馬紮出來,是金子總是要晃眼,很快就加入了反元隊伍,很快履立戰功,很快粉絲眾多,很快成為圈子裡有號召力影響力的主角,這樣的人就是梟雄,更重要的是你即是梟雄又是奸雄,情商至高,韌性極強,命運如此之好,18進15,你晉級了,15進10,你晉級了,10進5,你又晉級了,你難道是名牌軍校畢業的嗎?你踩著巨人的肩膀,幾個跳板過後,PK 的已經是☞晉級三強,拋開郭子儀,幹掉劉福通,幹掉陳友諒,這個時候,你偷偷殺掉小明王,自己堂而皇之的取代了小明王的公司,我都不知道怎麼形容你了。歷史沒有走眼,你會用人,善於用人,世界級軍師、風水大師、周易協會主席劉伯溫,八拜結交的八個頂級裝備的金剛俠個個獨當一面,特別是常遇春帶著孩子常瑁赫赫戰功,革命臨近成功就駕鶴西去了,另外大將軍徐達,中流砥柱,國之重器,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後期又出了一個藍玉和你的兒子朱棣,而且像狗神一樣,他們都願意替你賣命,天時地利人和,你什麼都有了,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你連名字都不會寫,不不不,你連名字都沒有,不不不,你全家連名字都沒有。朱八八。朱九四的兒子。真羨慕這個時候的你,我殺紅了眼也會為你去賣命。天下竟然在你開開心心每一天的日子裡,取得了。
最後,說到朱元璋,這個人物還是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一生點評他的話,不算什麼好人物,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和生存問題,與國家為敵,元朝再不好,你推反了他難道你對子民好到哪去了嗎?戰爭帶來的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我一點不也喜歡你,雖然你的前半生讓我羨慕,後半生的人生汙點太大了。最後你殺死所有為你賣命的那些兄弟,開始了新一輪的殺戮……
-
10 # 夢想努力樂觀
元末群雄逐鹿天下,為啥朱元璋能脫穎而出,得天下,建立明朝。元朝制度:元代,全國的職業分為十個等級:官、吏、僧、道、醫、工、匠、娼、儒、丐十級,“九儒十丐”的說法幾乎貫穿了整個元代,可見,儒家思想在元代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統治者廢儒,讀書人棄儒,人們都不讀書了,當時讀書地位太低了。儒學在元代近百年間,幾乎是斷層的。沒了讀書人的幫助怎麼治理天下?對待讀書人這一點清朝就比元朝做的是好的多。元朝是靠馬背上的天下,覺得讀書沒用,還不如養牛馬,很多地方都變成了牧場。元代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可以說漢人在當時地位很低,不公平待遇太多。導致有人造反就一呼百應。朱元璋放過和尚,做過乞丐,知道百姓的疾苦不容易,所以一直對百姓很好,當官的貪汙60兩就殺頭,可見對百姓的重視程度。所以他開始起步時特別會籠絡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很多起義領袖,得了點成績就覺得看不起了,開始享受了,導致事業停止不前。朱元璋不一樣,一直是堅持把“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作為大戰略。緩稱王是最關鍵一環。朱元璋滅掉陳友諒和張士誠後已經有了江南半壁江山,完全可以建立朝廷,但他沒有,而是開始北伐誅元。這方面後來的太平天國就表現的很差,只知道享受。人真的是有心魔,戰勝了自己才能事業更成功。很多人都是控制不住自己,有能力了就馬上想玩得到自己能得到。
朱元璋能能聽取建議,劉伯溫是能臣,對他的建議都很重視,另外他還聽老婆馬大腳的話。這就是虛心使人進步。
元朝制度的缺陷導致治國無方,天下大亂,朱元璋有吃苦的經歷,又有極高的軍事才能,還會拉攏人心,所以把元朝趕回北方去。 -
11 # 愛鏟史的貓
說起朱元璋,知道歷史都知道,但這位明王朝的締造者,他怎麼做到的?
首先,我們從朱元璋的個人經歷來看一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這個名字是未發跡前的名字。朱重八早年間很苦,連父母過世都沒錢安葬,討過飯,當過和尚,可以說朱元璋參加起義是他最不想選的路,但他遊走討飯的過程裡見過太多的悲劇也知道元朝的暴政腐敗,所以他從此一心致力於推翻元朝,這是他成功必備的堅定信念。
其次,制定了正確的方針。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字方針貫穿了朱元璋的起義軍,同時也讓起義軍清醒看到事實,很好地進行鬥爭。
再者,打贏了幾個關鍵戰役。面對陳友諒和張士誠,朱元璋採取切割開獨立突破的方法,在一系列重要的戰役中取得勝利,為後來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最後,朱元璋禮賢下士。身邊聚集了劉伯溫、徐達等文臣武將,這些是朱元璋取得勝利的關鍵。
-
12 # 唯一的知新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說起朱元璋滅亡元朝而建立明朝,似乎元朝全是朱元璋打下來的。其實並非如此。在同時代的起義軍裡,朱元璋消滅的元朝軍隊是最少的。元朝雖然被明朝取代,但它並非亡於朱元璋,而是1360年代,南北雙方同時同根相煎、同室操戈的結果。
朱元璋的抗元戰績
元末農民起義,始於公元1351年五月的劉福通(其實浙江的方國珍還要早,只是孤軍影響不大罷了)。劉福通以紅巾軍起義於河南穎川,義旗一舉,天下苦元已久,於是紛紛揭杆而起——徐壽輝起於湖北羅田,芝麻李起於江蘇徐州,張士誠起於江蘇泰州,郭子興起於安徽濠州,明玉珍起於湖北隨州……
幾年之後的公元1356年,黃河以南基本上已是漢人天下:劉福通擁韓林兒為帝,擁有安徽、江蘇、河南、山東等大片領土,並不斷向北方和西北進攻。徐壽輝稱帝於武昌,擁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張士誠稱王於蘇州,擁有江蘇、浙江等地。明玉珍則殺入四川、雲南,也將稱帝。這四支隊伍是消滅黃河以南元朝勢力的主力軍。而此時繼承已死的郭子興隊伍的朱元璋,則兵不過區區二、三萬,地仍然局處於安徽中部的滁縣、和州一小塊地方。
朱元璋放眼四望,天下將被瓜分完了。除非自己願意投靠誰,否則得趕緊抓住時機搶地盤。老朱如今有點力量了,可不想再投靠人了,也要在這亂世當中,碰碰大運。可是在亂世中闖,得有地盤和人馬。自己現有的地盤太小了,而且窮得快吃不上飯了,就這窮地方,怎麼擴充人馬呀。然而搶地盤,又向哪兒搶:北面是義軍中勢力最大的劉福通,黑壓壓橫亙在中原,元朝軍隊全靠他擋住,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自己施展的地方。東面沿海一帶,是張士誠的地盤,西面則是徐壽輝,以自己現在這點力量,跟誰搶呀!
朱元璋不愧是有眼光的,他發現元朝的勢力最弱的是在南方,而南方現在還有一塊不大不小的地方在元朝手裡:那就是張士誠和徐壽輝勢力中間的江蘇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長溜地方。這塊地方,人口眾多,物產豐饒,而且其中還有一個虎踞龍盤的歷史名城建康。拿下這塊地方,自己的勢力立刻就能倍增,和人搶天下的資本也就大大增加嘍。
於是朱元璋立即發兵,由採石磯偷渡長江。攻下南京後,又繼續向南進攻。用四年時間,一直打到浙江的金華、衢州。
這就是朱元璋全部的抗元歷史。以後他就一直在南方和徐壽輝(後來是陳友諒)打,和方國珍打,和張士誠打。總之,一直在和漢人打,而再也沒有打過蒙古人。如果說,元朝在黃河以南有100萬軍話,朱元璋抗擊和消滅的至多不過十分之一,這是我讀歷史書集的感唔,不當之處,請朋友評論,指點,我虛心接受。相互關注,共同進步!
-
13 # 文史並蒂
從頭到尾就是一條原則:先當孫子後當爺。
放牛、當和尚、討飯這段經歷就不用說了,按照現在的話來說,職業生涯還沒有開始呢,就從投奔郭子興參加義軍開始說。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表現的中規中矩,替郭子興各種衝鋒陷陣,即便是遭到郭子興以及兒子的猜忌和不公平對待,也沒有怨言,等到羽翼成熟,挑選了二十四個得力干將自立門戶。
自立門戶後,朱元璋打滁州、克和縣,勢力急速壯大,也得到了李善長的鼎力相助,但是名義上還是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的副帥,誰要先打朱元璋肯定要先先對付郭天敘,畢竟人家只是個副職。
之後再浙西混了六年,還是堅持不出頭,“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被執行的非常徹底。
打下應天之後,手下兵強馬壯,實力已經排名非常靠前了,但是還是打死不做出頭鳥,元朝派人過來勸降,朱元璋說好啊,好啊,收下對方的金銀財寶後,回頭就開始招兵買馬,打元軍比以前更加賣力。應付了元軍,又轉頭忽悠東南的張士誠、西面的陳友諒,擺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姿態。
都是起義軍,誰不知道誰的底細,張士誠和陳友諒壓根不理他,沒辦法他才定下了先打陳友諒後幹張士誠的方針,都把這兩家都收拾了,整個富庶的江南都在他手裡了,這個時候才慢慢悠悠的稱王稱帝,而此時他地盤最大,手下更是人才濟濟,李善長、劉伯溫、宋濂、常遇春、徐達、李文忠、湯和等等,個個都能獨當一面,這個是時候,元朝與起義軍已經相互消耗的差不多了,朱元璋只需要跳出來,完成秋風掃落葉就可以了。
-
14 # 松青追夢人
少未聞書香,貧苦放牛郎。家亡入皇覺,雲遊豫皖江。從戎濠州旅,行伍紅巾裝。智勇冠三軍,聚義攬豪強。開府據應天,積糧高築牆。兩淮滅士誠,鄱陽平友諒。北伐取大都,海宇復華邦。傳奇帝業路,莫過朱元璋。
公元1328年秋天,朱元璋出生在安徽鳳陽一個貧苦農民家裡。家有兄弟姐妹共8個,朱元璋最小,乳名重八。
因為家貧,童年的朱重八沒有上過私塾。他常和小夥伴們去村子旁邊的皇覺寺玩耍。寺內的住持見他聰明伶俐,討人喜愛,便教他識文斷字。朱重八聰明過人,過目不忘,日復一日,也認識了一些文字。幾年之後,迫於生計,朱重八不得不到村中地主劉大秀家放牛。
公元1344年,朱重八的家鄉遭遇連年災難,大旱、蝗災、瘟疫接連而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村子裡死了好多人,他的父母先 後染病身亡。不能獨立謀生的朱重八沒有辦法,他只好進入皇覺寺當了和尚。
公元1351年,農民領袖劉福通在潁州起兵反元,隨後全國各地義軍四起,紛紛響應。身居佛門的朱重八決心加入了農民起義的隊伍。
朱重八加入郭子興的部隊後,被郭子興重新取名元璋,他作戰非常勇敢,每次衝鋒陷陣總是衝在前面。同時又因為朱元璋識得一些字,深受元帥郭子興的器重,每次作戰,總讓他伴隨左右。不久,他就被提拔為親兵九夫長。後來,朱元璋又成了郭子興的女婿。
公元1353年春天,徵得郭子興的應允,朱元璋回到家鄉,豎起紅巾軍大旗,募集兵馬。半個月的工夫朱元璋就拉起了幾百人的隊伍。這些人,後來一直跟隨朱 元璋出生入死,衝鋒陷陣,成了起義隊伍中的中堅力量。其中包括徐達、湯和等人,這些人能文能武,為朱元璋登上皇位出了大力。
朱元璋招募英才,率兵而歸。郭子興十分高興,於是提拔他擔任鎮撫總管,令所募英才歸他統率。朱元璋手握兵權,再也不願侷促濠州,經與徐達密議,徵得郭子興的應允,即帶著徐達、湯和等人南下定遠,開闢新天地。
朱元璋佔據定遠後,威聲大振,有不少義軍主動歸附,朱元璋的力量不斷壯大。公元1355年,郭子興患病身亡,劉福通農民起義軍建立的宋政權任命朱元璋為 義軍的副元帥。不久,兩位副帥相繼戰死,朱元璋又被提升為大元帥。至此,郭子興親手締造的起義軍隊伍全部歸朱元璋調動指揮了。
公元1356年春,朱元璋親率軍隊攻佔金陵之後,改金陵為應天府。朱元璋充分利用有利形勢,以應天府為中心,先後迅速攻克鎮江、長興、常州、寧國、江陰、常熟、池州、徽州、揚州、衢州等地,成為稱雄一方的霸主。
公元1357年,朱元璋接受名儒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他還按照朱升的策略,不斷擴充兵力,加強訓練,提高將士作戰的水平。同時,朱元璋 在戰事頻繁的空隙中,抓緊糧食生產,抽出一些將士,利用戰爭的空閒時間開荒種田。幾年的時間,這些措施不僅解決了軍隊戰時糧食困難的問題,而且還有了大量 的剩餘,這樣就大大減輕了勢力範圍內農民的負擔,軍民皆大歡喜,使朱元璋的起義軍得到了百姓的擁護。經過數年積蓄力量,開拓疆土,朱元璋建立起了一支強大 的軍隊。
鄱陽湖決戰當時,雄踞東方的張士誠佔據了以蘇州為中心的太湖流域和長江三角洲的廣大富庶地區。獨霸西方的徐壽輝以武昌為中心,控制了湖廣、江西的大片肥田沃土。隨著朱元璋軍事實力的不斷強大,他與各個義軍割據政權的矛盾也日益尖銳,決戰隨時會展開。
公元1360年,徐壽輝的部將陳友諒在江州將徐壽輝殺死,並稱帝,定國號為漢。陳友諒同張士誠合謀共同舉兵,進攻應天,企圖順江而下一舉消滅朱元璋的隊 伍。
公元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之間的一次戰爭。陳友諒稱帝建漢後,不斷與朱元璋交兵,但多次失敗。至正二十三年三月,朱元璋領兵北救韓林兒於安豐。四月,陳友諒乘機統兵六十萬圍洪都。朱元璋侄朱文正死守洪都八十五天。七月,朱元璋率師二十萬來援,陳友諒遂退至鄱陽湖迎戰。當時,雙方兵力懸殊。但陳友諒集鉅艦為陣,行動不便;朱元璋多用小船,行動自如。朱軍乘風縱火,陳友諒軍心大亂,眾多將領敗死,陳友諒退守鞋山。朱元璋派兵封鎖湖口,斷陳友諒歸路。八月下旬,陳友諒率眾突圍,中箭身死,全軍潰敗。
這場戰役持續了一個多月,最終朱元璋取得了鄱陽湖決戰的重大勝利。鄱陽湖之役後,朱元璋的領土已擴大到長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區,地廣兵多,局面打開了。
兩淮之戰至正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朱元璋以張士誠軍犯界等為藉口,命徐達、常遇春率以步舟師水陸並進,渡過長江,進攻淮東。二十一日,疏通河道,擊潰張士誠軍一部,進抵海安,克海安後進圍泰州新城,敗張士誠援軍,擒其元帥王成。張士誠為分朱元璋進攻淮東的兵勢,以舟師400艘,駐泊在長江北岸範蔡港,另以小舟在孤山附近水域巡弋,企圖誘徐達調部回防長江水寨,然後乘機反攻。朱元璋不為所擾,仍將主力置於海安,泰州一帶,使張士誠無機可乘。閏十月二十六日,徐達攻克泰州,擒其守將嚴再興,並乘勝進逼興化、高郵。張士誠為調動朱元璋軍,減輕江北的壓力,分別向宜興、安吉、江陰等地發起進攻。朱元璋派精銳馳援宜興、自率一部到江陰指揮,徐達渡江後,在宜興城下擊敗張士誠軍,俘3000餘人,並於十二月回師江北,繼續攻高郵。張士誠派徐義率部往援,徐義率軍屯駐太倉畏敵不進。至正二十六年正月,張士誠水陸並進,以水師進駐君山,以步騎兵出馱沙企圖攻江陰。朱元璋親自率軍馳援,軍至鎮江,知張士誠已撤走,遂派康茂才率水師追擊,又以一部設伏於江陰山麓之中,康茂才率軍,追至浮於門,與張士誠海舟500艘相遇,張士誠軍乘潮攻朱元璋軍,康茂才督軍力戰,擊敗張士誠軍,其兵多棄舟登岸,被伏兵殺之殆盡。二月,朱元璋軍攻佔高郵,徐達留常遇春守泰州等地,自率精兵向縱深發展。四月,徐達兵至淮安,乘夜襲敗徐義軍,並乘勝進抵淮安城,守將梅思祖降。爾後朱元璋軍長驅直入,相繼攻克興化、通州、濠州、徐州等地,從而佔領了全部淮東。張士誠成了朱元璋的價下囚。
南征北伐不久,朱元璋率領他的軍隊又制伏了浙東的方國珍,並乘勝南進,攻克廣東、廣西。此時,除四川、雲南外的整個南部中國都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隨後,朱元璋調集精銳部隊實施北伐,同元朝政權展 開最後的大決戰。這時的元朝政權在紅巾軍連續的沉重打擊下,加之內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已是搖搖欲墜,不堪一擊。
公元1367年, 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率兵北伐,到次年農曆四月間,北伐軍實現了對元朝大都的包圍。在北伐軍橫掃中原,直逼大都的時候,元軍卻因皇位的爭奪而忙於內戰。潼 關失守,元順帝才慌忙調集正內戰不休的隊伍,南下迎戰。但疲憊的元軍哪裡還有戰鬥力,逢戰必敗。元順帝眼見大勢已去,只得帶著后妃、太子狼狽逃往上都。
公元1368年農曆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改元洪武,國號大明。冊立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仍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大封文武百官,給功臣名將加官晉 爵。農曆八月,徐達統領大軍攻進大都,元朝政權宣告敗亡。接著,徐達、常遇春攻佔了北方諸省。1371年,朱元璋又遣水陸兩軍,平定了四川,1382年平 定了雲南。1387年,元朝丞相納哈出降遼東。至此,除漠北、新疆外,全國已基本在朱元璋的統治之下。天下一統歸於大明。
-
15 # 左史右經
世人熟知,朱元璋是乞丐皇帝,做過和尚而能讓朱元璋建立王朝,滅掉強大的元朝最主要原因是遇到了四個貴人。
朱元璋是今安徽鳳陽人,出身低微,小名重八,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在寺裡剃度為僧,勉強度日。
他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郭子興,而郭子興更對朱元璋推心置腹,朱元璋更是藉助郭子興這個平臺才能在世人面前大放異彩。
1351年朱元璋25歲,在得知濠州正在招募義軍,他決定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朱元璋入伍後,作戰勇敢,而且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受到義軍首領郭子興的賞識,於是把朱元璋調到帥府當差。朱元璋精明能幹,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
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有抱負,深感此子前途遠大,於是便把養女馬氏(也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大腳馬皇后-馬秀英)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上下改稱他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至此朱元璋一躍成為成為義軍領袖郭子興的女婿,也奠定了他走向成功最關鍵的一步。
朱元璋擁有了自己的勢力後,他的少年夥伴也都陸續加入,這時定遠的一對兄弟馮國用,馮國勝勸朱元璋要攻取金陵,然後再派軍征戰四方,收服民心,便可奪取天下。這樣朱元璋便有了進取金陵的雄心。朱元璋率領這支親手建立起來的隊伍,迅速攻佔滁州。在郭子興郭天敘死後,朱元璋成為元帥。
而第二個就是李善長,給了朱元璋很多的建議和謀略,朱元璋更是稱李善長是再世蕭何,可見其地位。
他首先檢驗他們的能力,然後會向朱元璋推薦其中最有才華和能力的人,再替朱元璋對他們以禮相待,讓他們都忠於國家為國效力,假如有人管理的事務和做事情的能力等事情產生矛盾,誰也不讓誰,李善長就去調解他們。
後來朱元璋當上了吳王,他把右相國的位置給了李善長,李善長對史例很瞭解,裁決果斷,又很會寫文書和辭令。朱元璋平日裡發的告示,都是他起草和書寫參與的,朱元璋幾乎每次親征,他居營自守,狀況相似於劉邦和蕭何二人。
第三位貴人則是朱升,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戰略思想就是朱生提出來的,而也成為了主要的指導思想。
第一步:高築牆。朱元璋在和州積極籌謀軍隊,並且善於安撫民心,短短几年就獲得了十萬兵力。然而,雖有兵力,可是佔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面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制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併朱元璋。這樣一來,朱元璋暫時面臨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第二步:廣積糧。朱元璋聽從劉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的建議,一步一步地積累力量。由於軍隊中糧食幾乎是最重要的,而朱元璋軍隊中的糧食一開始都是打仗強行徵收的,與他安撫民心的的願望不一致。當時強徵是迫不得已,但如今已有一席之地,欲奪天下,必先獲民心。於是,朱元璋大力推行軍隊屯田,讓諸將都參與勞作,同時大修水利、減輕百姓賦稅,並且大力整治官吏不良之風,不出幾年,軍糧十分充足。而且朱元璋廣泛招攏謀士,表達出自己建立新王朝的決心。
第三步:緩稱王。朱元璋以應天府為根據地,當時還有幾股強大的軍事力量,在長江上游有陳友諒,長江下游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他們都幾乎各自稱王,朱元璋決定採取逐一擊破的方法,首先擊敗陳友諒這個大敵,之後逐漸消滅張士誠、方國珍等,最後擊敗蒙古人,統一全國,建立大明王朝!
第四位貴人就是劉伯溫,而劉伯溫的能力是在朱生和李善長之上的,而所謂“天下三分諸葛亮,江山一統劉伯溫”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所有的大事小事可以說都是問過劉伯溫的。
劉伯溫是一個十分具有謀略的謀士,其能力在李善長與朱升之上。朱元璋把他請到應天后,將他奉為了座上賓,委任他為自己的謀臣,並委以重任。
劉伯溫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了“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的策略,被朱元璋採納。後更是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並建議朱元璋一方面暗自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另一方面又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的民心。
朱元璋藉助郭子興這個平臺,發展壯大,後遇李善長、朱升、劉伯溫三位謀士,藉助這三個人的謀略打敗陳友亮、張士誠,方國珍等,最後消滅蒙古人,復興中華。可以說這四個貴人是朱元璋統一天下不可或缺的四個。
-
16 # 冰鎮的哈密瓜
朱元璋出身貧苦,兒時給地主放牛。過著吃不飽穿不暖,隨時被餓死的日子。兒時的朱元璋就有當皇帝的夢想,而正因如此他一步步的建立了大明王朝!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朱元璋自幼父母雙亡,淪為乞丐,後又遁入空門。他走投無路,參加了義軍,從此南征北戰。
然後他憑藉著自己過人的膽識讓元帥對他刮目相看,最後還娶了元帥之女,在軍隊中他樹立了很大的威信,這為他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其次朱元璋廣納人才,有了胡惟庸、劉伯溫、唐勝宗等人的協助,他變得強大起來。朱元璋很有雄心和抱負,在朱元璋當上將領之後他就開是廣納人才,最著名的就是胡惟庸、劉伯溫等大臣了,在他們的幫助下,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平定了陳士誠,朱元璋一步步的稱霸天下、開疆擴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偉業,這都與他的才謀分不開。
-
17 # 時光山人
朱元璋,從一個掙扎在死亡線上的窮小子,成長為一個主宰明王朝的大皇帝,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從25歲投奔義軍,到40歲登基稱帝,我們可以將其奮鬥的15年曆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招攬自己的隊伍從加入義軍到攻佔應天之前這段時間,朱元璋所做的工作主要是招兵買馬,招攬自己的隊伍。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到濠州城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起義軍隊伍,邁出人人生的關鍵一步。朱元璋作戰勇敢,又富於謀略,很快就被郭子興認為義子,並將養女馬氏嫁給了他。
當時的濠州城有郭子興、孫德崖、趙君用等五位大帥和數萬義軍人馬。城內各部之間矛盾重重,爭鬥不斷。朱元璋覺得困於濠州孤城非長久之計,必須要向外線發展,並且要有自己的兵馬。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到家鄉鳳陽募兵,小時候的玩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紛紛投奔,募得七百多人。年底,朱元璋從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二十四人跟隨他離開濠州,經略定遠。這二十四人史稱“淮西二十四將”,是朱元璋之後征戰依靠的基本力量。
在進攻滁州途中,朱元璋結識了謀士李善長,在李善長的建言下,朱元璋整肅軍紀、保境安民,隊伍面貌為之一新。佔領滁州後,朱元璋的人馬由24人發展到三萬人;而且這期間,朱文正、李文忠、沐英、常遇春等戰將陸續加入;而後廖永安、俞通海巢湖水師的歸附,使得朱元璋具備了南下渡江作戰的實力。
短短四年間,朱元璋已從一個小兵成為三萬大軍的主帥,兵強馬壯,人才濟濟。
第二階段,建立自己的根據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趁元軍與張士誠交戰之際,攻佔了應天(今南京)。南京虎踞龍盤,地理位置優越。自此,朱元璋以南京為根據地,貫徹“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步步為營,穩固發展。
佔據南京的朱元璋四面受敵,地盤狹小,東、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陳友諒,北面是小明王的義軍。朱元璋接受謀士劉伯溫的建議,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以避免兩線作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與西面的陳友諒大軍在鄱陽湖決戰,陳友諒被擊敗。陳友諒是當時實力最強的對手,擊敗陳友諒後朱元璋便可輕鬆對付其他割據勢力。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消滅了東面張士誠和東南的方國珍。
朱元璋以南京為根據,穩固發展,採用先難後易的戰術各個擊破,逐步消滅江南地區的割據勢力。
第三階段,成立自己的帝國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率軍25萬北伐中原,進擊元大都。第二年正月,朱元璋正式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王朝,改元洪武。北伐軍按照朱元璋的部署,取山東,下河南,攻潼關,各路大軍逼近大都,元順帝北逃。至此,元朝在中原地區的統治結束。
戰略得當。朱元璋一直謹遵“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注重發展自己的實力,不急於稱王稱霸。在自己弱小之時,能夠韜光養晦,與各方勢力結盟,甚至於向元廷求和。
位置優越。南京地處各方勢力的包圍之中,雖然危險重重,卻幸運的避免了元朝軍隊的直接打擊,給了朱元璋以發展壯大的時機。朱元璋的統御才能。朱元璋作戰勇敢、謀略得當,使他在郭子興的義軍中嶄露頭角;朱元璋志向遠大、軍紀嚴明,使他成為了諸將願意追隨的大帥;朱元璋善待儒士、虛懷納諫,使他成為謀士們願意效勞的明主。元朝看似強大,卻空有其表;群雄看似強大,卻安於一隅。只有朱元璋,出身雖然低微,但他有志向、有勇氣、能吃苦,能納諫,所以最後取得了成功。
-
18 # 半畝園書生
元朝末年,蒙古統治者內部貪汙腐化,權力鬥爭爭奪激烈,外部,欺壓漢民族,漢人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地爆發了方國珍,劉福通,郭子興張士誠,陳友諒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其中,劉福通領導的北方紅巾軍規模最大,成為起義軍主力。
起義前,劉福通等人進行了長期的秘密宣傳工作,1351年,他利用元政府徵發17萬民工治理黃河的機會,發動起義。他們裹上紅色的頭巾作為標誌,所以叫紅巾軍。紅巾軍在攻下潁州(安徽阜陽)南陽後,起義隊伍很快發展到幾十萬人,1355年,劉福通在亳州正式建立北方紅巾軍政權宋,立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帝,又號“小明王”。1357年,劉福通分兵三路北伐,東路軍直逼大都,中路軍出長城,攻佔上都,燒燬宮殿,一直打到遼東,西路軍攻入陝西,甘肅,寧夏。劉福通也趁機攻佔了汴梁(河南開封),但是由於北伐大軍內訌和相互仇殺,北伐失敗,形勢逆轉,劉福通在汴梁被元軍包圍,後逃到安豐,又被投降元朝的張士誠襲擊,劉福通戰死,“小明王“韓林兒被另一支紅巾軍救到滁州。
北方紅巾軍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在元末農民起義中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們最有力的打擊了元朝的有生力量才為後來朱元璋最後滅亡元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朱元璋是韓宋國的將領之一,祖籍江蘇沛縣,後遷到濠州鍾離太平鄉孤莊村,家境貧寒,1344淮北大旱,發生蝗災,莊稼顆粒無收,其父母和哥哥相繼病死,死後連一片掩埋屍首的墳地也沒有,後來虧得鄰居劉繼祖給了一小塊地,才把三個親人掩埋,災荒,瘟疫弄得他家破人亡,走投無路,最後只有進皇覺寺當和尚,混一口飯吃,進寺後由於寺裡也吃不飽飯,便和其他和尚去化緣,實際是要飯,飽嘗風霜之苦,世態炎涼。三年後朱元璋又回到皇覺寺,此時紅巾軍起義爆發,一天在郭子興部隊裡當軍官的湯和給他捎來一封信,邀他前去投軍,正在朱元璋猶豫不決時,同房師兄告訴他,湯和來信的事被人知道官軍要來抓他,迫不得已,朱元璋只好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後,很欣賞他的才幹,把好友的女兒馬氏嫁給他,用他做自己的衛士,以後又任命他為軍官,逐漸擢升到重要地位,韓宋國建立後,郭子興即行歸附。郭子興不久病逝,韓宋國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當都元帥,朱元璋為副都元帥,渡長江南征,朱元璋這時野心勃勃,決定排除他的恩主之子,在進攻集慶(江蘇南京)時,朱元璋的好友陳野先叛變,殺了郭天敘然後朱元璋又把陳野先殺掉,韓宋政權無法做深入追究,只好任命朱元璋為都元帥兼江南行省平章事,1356年朱元璋攻陷集慶後,改名應天府。當時全國都在對蒙古人戰鬥,只朱元璋不然,他的作戰目標不是蒙古,而是其他起義農民軍,擴大自己的地盤。他採納謀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發展生產,擴充軍隊,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此外他還禮賢下士,招攬人才,先後將劉基,葉琛,章溢,宋濂被請到應天,恩禮有加,成為自己的謀士。
自投軍七年來,朱元璋已由一個小卒發展成為稱雄一方的霸主,開始了平定其他紅巾軍成立的割據政權和消滅元軍殘餘勢力建立政權的程序。
1363年,朱元璋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決戰,陳友諒被流箭射死,第二年,陳友諒所建漢國滅亡。
1366年,朱元璋先是平定了東南地區的元軍,後又消滅了張士誠所建的吳國,張士誠被殺。
1367年,朱元璋平定了盤踞在浙江沿海的方國珍,方國珍及所部投降,同時削平了元軍佔領的兩廣地區。
朱元璋在平定南方的同時,命徐達常遇春率主力部隊走北路,北伐中原,北路大軍勢如破竹,先後攻克沂州,東平,濟寧,萊陽,直到進入濟南,北路大軍佔領了山東全境。
朱元璋南征北戰兩路大軍,都按計劃取得節節勝利,推翻元朝指日可待。中書右丞相李善長率領百官奏請朱元璋正式建國稱帝,1368年(太祖洪武元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奉天殿登上皇帝寶座,建國號大明,年號為洪武。明王朝的建立,在全國具有重大政治影響。鼓舞了北伐將領,隨後,北伐大軍進取河南,在河南塔兒灣,同元軍展開一場大戰,史稱“塔兒灣大捷”,元軍大將擴廓帖木爾敗逃,元河南行省平章,梁王阿魯溫投降,北伐中原取得勝利。
1368年4月,朱元璋為了佈置進一步攻克元大都的戰略路線,從應天來到汴梁,並召徐達,常遇春確定北伐大都方案。7月,徐達,常遇春率幾十萬大軍北伐大都,徐達沿運河北上,以馬,步,舟三路齊發,沿途中,元丞相也速望風而逃,打敗元平章,擒獲知院哈剌孫。徐達兵至通州,在通州,北伐軍採取設伏兵,誘敵深入的戰術,擒獲元將卜顏帖木爾,徐達把元大都的主力部隊全部消滅,7月27日,佔據了通州這個戰略要地,史稱“通州大捷”。元順帝聞通州陷落,十分震驚和恐懼,28日夜,元順帝攜太子,諸妃倉皇出健德門(今北京德勝門)北逃上都(今內蒙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
8月2日,徐達數十萬大軍陳師齊化門(今北京朝陽門),命將士填壕登城而入,處死了執監國淮王帖木爾不花等多名大臣,搜繳了玉印,玉璽,命封府庫圖書珍寶以及故宮諸殿,用兵守護。大都城的陷落,宣告了元朝統治的滅亡,朱元璋改大都為北平,意在平定北方,仍以應天為南京。攻佔大都後,徐達,常遇春又率兵掃平秦晉,平定了在四川明升統治的大夏。1381年蒙古在中國版圖上最後一塊土地雲南,被朱元璋征服,鎮守雲南蒙古親王把匝剌瓦爾密,在逃亡中自殺,蒙古人至此全部被逐出中國,結束了蒙古的統治。
-
19 # 小歌說娛
當時背景
元朝末年統治者十分殘暴,徵調農民和士兵十幾萬人治理黃河水患。元政府還下令變更鈔法,鑄造“至正通寶”錢,並大量發行新“中統元寶交鈔”,但導致物價迅速上漲。而當時“治河”和“變鈔”導致了紅巾軍的起義。
朱元璋的崛起說起朱元璋,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朱元璋從小小的放牛娃,入皇覺寺,加紅巾軍,攻佔應天,滅陳漢(當時陳友諒建立的漢朝),統江南,建大明。朱元璋可謂是真正的傳奇人物。
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兩岸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初九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餓死;二十二日母親餓死。不到半月,家裡就只剩下朱元璋和他二哥,之後朱元璋和他二哥兩人抬著家人屍體到處走,希望找到一個地方可以安葬。但是天下之大,到處都是土地,卻沒有一塊是屬於他們的。幸好有好心人給了他們一塊地可以安葬父母。“魂悠悠而覓父母有無,志落魄而倘佯。”
之後,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
不久,當地鬧饑荒,寺裡得不到施捨,住持只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朱元璋邊走邊乞討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災頻繁,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紛紛鋌而走險。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恰在此時,他的師兄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於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歲。
朱元璋入伍後,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於是便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在浙西駐紮6年 ,奉行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 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這三條戰略是朱元璋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游有陳友諒,下游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器量小;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佔領應天后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才發現橋是石橋而非木橋,方知受騙中計。但為時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奮起攻擊,陳友諒大敗。 朱元璋收太平,佔領信州、安慶。陳友諒敗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慶,於是朱元璋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陳友諒逃往武昌, 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公元1367年,朱元璋率領部隊打下了平江府,張士誠戰敗後自盡,後來又滅掉了浙江的方國珍。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以應天府為京都,建立國號大明。然後進行了北伐和西征,在同年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開始北伐,攻佔了元朝的大都,元順帝北逃,徹底結束了蒙古在中原的統治,中國再次迴歸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之下。後來朱元璋又消滅了四川的明升和雲南的梁王。後來又曾經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將元朝在北部的實力又徹底打敗,天下至此便初步安定下來了。
總結元朝失民心,朝廷內亂。朱元璋雄才大略,手下人才濟濟,治軍有方,審時度勢。所以朱元璋能滅掉大元是實力,也是氣運。
回覆列表
朱元璋是如何建立明朝,滅掉強大的元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漢族,原名重八,後更名興宗,字國瑞,生於濠州鍾離之東鄉(今安徽鳳陽),中國明朝開國皇帝,俗稱洪武帝、朱洪武。25歲時參加紅巾軍反抗元朝,1368年在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於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1380年朱元璋誅殺丞相胡惟庸,廢丞相,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1398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其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摘自360百科)
說起朱元璋,咱們得先從他的名字說起。話說這位,原名叫朱重八,為啥要叫重八呢,咱們還是得從他的家族說起。他爺爺呢,叫朱初一,朱重八的父親,原名朱五四,朱元璋的媽媽,叫陳二孃;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他本人排行老三,所以叫朱重八,這下知道重八的來歷了吧,人家是有家族傳統的。其實這個也不能怪重八兄,他不是當時唯一有這種以數字冠名的人。就連大家比較熟悉的張士誠同志,他本門也是以數字冠之,叫張九四。
朱家三代為啥要這樣取名呢?據清朝人俞樾的《春在堂隨筆》第五卷中曰:“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意思是元朝禁止老百姓取正式名字,只讓他們按排行或者父母的年齡編個號。也就是說,在元朝,如果你想擁有一個正式的名字,那麼就努力吧,努力做官,只要做官了,也就能夠有個光鮮的名字了。這也難怪了,元朝統治的時候,統治者把治下人分了四個等級,第一等級:蒙古人,誰讓人家打下的江山呢!第二等:色目人,也就是西北的幾個識時務的少數民族。第三等:漢人。可見漢人的地位之低下,還想取個好名字,想多了。第四等:蠻人。提起蠻人大家想到的可能是未經開化的野蠻民族,其實不然,當時元朝給蠻人的定義是長江以南的人,其中有漢人,也有西南少數民族。為啥稱他們為蠻人呢,因為這些人不咋服管教。
我們都知道,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馬背上的民族啊,要是讓他們放牧打獵那他們個頂個的是好手,但要是他們從馬背上下來種田那就有些不現實了。那麼問題來了:中國自古就是農業立國啊,連田都不會種,那麼怎麼統治一個國家呢?但是這在當時好像不是個為題,蒙古人不會種田,漢人會啊,於是乎,漢人們都努力的投入了農業大生產的熱潮中去了,元朝也這樣順順當當的走了四五十。元朝末年,政治腐敗,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化,上不體下,民不聊生。那麼問題又來了:廣大漢人們要怎麼活下去?
重八是個苦孩子啊!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又趕上蝗災,緊接著,瘟疫肆行,而重八的父母及加家人就是在這一場場災難面前倒下了,據說其父母死後,竟然連塊葬身的地方都沒有!可憐重八年紀尚小,親人盡失,為了果腹,無奈之下便剃度出家去了。然而當時的和尚也缺吃少穿,重八在寺廟裡的日子也不咋好過,據說他在寺裡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整天忙得團團轉,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日子一長,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氣。一天,他掃地,被伽藍神座絆了一下,於是他就順手打了伽藍神幾掃帚。還有一次,老和尚見大殿上的蠟燭讓老鼠咬壞了,就當眾訓斥了朱元璋。朱元璋心想,伽藍神連自己面前的東西都管不住,還怎麼管殿宇?更害得自己受罵,越想越氣。於是,朱元璋就找支筆,在伽藍神的背後寫了“發配三千里”幾個字。才當了五十多天的和尚,重八便不得不離開寺廟,外出化緣去了,這一路的辛酸苦辣無法言表。總之,重八是吃盡了苦,但是這次化緣之旅也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前面我們說了,元末,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為了活下去,廣大勞苦人民走了歷朝歷代的老路子:造反!元順帝至元十一年(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區)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接著,徐壽輝起於蘄州(今湖北蘄春西南),李二、彭大、趙均用起于徐州。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響應,形成了滔天大勢。第二年,即至正十二年(1352年)正月十一日,定遠(今安徽定遠)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於定遠、鍾離一帶,數萬百姓起而響應。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二月二十七日,起義軍攻下濠州後,郭子興自稱元帥。隨後,郭子興據濠州(今安徽鳳陽)而堅守,號令彰明。而此時的朱元璋(注意,此時不便再稱重八)在遊歷幾年後,找了個機會加入了人郭子興的起義隊伍,開始了他的傳奇一生。
朱元璋入伍後,作戰勇猛,機智靈活,可能當和尚時又學了點文化,於是很受郭元帥的賞識,慢慢成為了老郭的心腹。而朱元璋又心思靈活,每次受到尚賜,總是把功勞風給大家,於是乎大家也都很服他。老郭更是把自己好友之女,自己的養女嫁給了朱元璋,此女便是後來的馬皇后,馬皇后對朱元璋一片真心,甚至有救命之恩,後來,朱元璋打下天下後,對身邊的人各種猜疑,但是對馬皇后卻是信任不疑,此處暫不言表。
我們現在還是來說說朱元璋的名字問題,上面說了,在元朝的統治下,朱元璋落得個家破人亡,於是乎,朱元璋對元朝的恨意也是綿綿不絕啊,於是就有了朱元璋這個名字的由來了。朱,為“誅”,元,指大元朝,璋,一種尖銳玉器,由此,可看出朱元璋對元朝的恨是多麼濃烈。
既然對元朝有恨,而此時的朱元璋又得勢,那麼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該跟元朝好好的幹一仗了吧?可是天不遂人願,此時起義大軍中起了權利爭奪的鬥爭,而郭子興這時也對老朱有了一心,老朱尋思著,還是得靠自己啊,於是便跑回了自己老家募兵,發展自己的勢力。於是老朱便有了自己的家底,也開始開創自己的事業了。於是便有了後來跟郭家父子的權勢鬥爭,於是便有了跟各路諸侯的一教高下,最終在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諸多豪強後,老朱一統了南方。此時,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於是老朱便獎率三軍,被定中原。終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