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記

    一、“反攻長安”之計

    董卓進軍洛陽,賈詡在董卓軍中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來又升任討虜校尉。王允聯合呂布誅殺董卓後,開始清算董卓餘黨。當時董卓餘黨群龍無首,李傕、郭汜等將領打算逃亡涼州。如果按照這個節奏走下去,那麼關東集團的戰亂雖不會立即終止,但關中起碼能得到到安寧。

    這時賈詡站說來說話了:“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僥倖成功了,就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失敗,再逃走也不遲。”李傕、郭汜等將聽後彷彿找到了救命的稻草——與其坐以待斃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於是收羅舊部急速攻佔長安。

    二、“敗兵取勝”之計

    李郭之亂後,賈詡又輾轉投靠到了張繡的賬下。

    先是張繡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佔”了他的嬸嬸鄒氏,還準備殺掉張繡。張繡降而復叛偷襲宛城,結果曹操戰敗,手下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

    曹操二次征討張繡,不克而還。張繡想要追擊曹操,賈詡不讓,張繡執意要去,結果大敗而歸。等到張繡敗回,賈詡建議抓緊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獲全勝。

    張繡不理解,賈詡解釋:曹操沒有盡全力打我們就撤軍,肯定是“後院起火”了。曹操用兵如神,自然會留下精銳斷後,你去追擊必定失敗。等咱們敗退回來,曹操肯定以為咱們怕了,就不會留後手,他大意“不設防”,我們就追著他屁股使勁揍,一定會有好結果。

  • 2 # 定格影視剪輯

    一句話害死數百萬人的三國第一毒士:賈詡。這是由於公元195年,董卓舊將郭汜、李漼一方挾持公卿,一方挾持皇帝,上演一場慘烈的肉票爭奪戰,牽連而死的百姓數以萬計。昔日孔子曾經批評幫助季氏的冉有和子路:“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李漼和郭汜正如牢籠中的門戶,本來在籠中待斃,是賈詡提醒了李漼和郭汜,打開了牢籠,使得天下大亂,朝廷百姓毀於兵火。賈詡雖然並未親手執刀殺人,卻難辭其咎。

  • 3 # *Y~瑤児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東漢末三國初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被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眼光深遠,很有謀略,但所獻之計往往損人利己,不考慮百姓的死活,為李傕等獻計攻進長安,不僅加速了漢朝的滅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亂,被認為是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投效李傕、張繡,最終歸降曹操。賈詡運用謀略計策,先後幫助曹操戰敗袁紹,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暗助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

    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賈詡在董卓死後,獻計於其舊部李傕、郭汜,助其反攻長安。後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擊敗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即魏文帝)成為世子。

    賈詡眼光深遠,很有謀略,但所獻之計往往損人利己,不考慮百姓的死活,為李傕等獻計攻進長安,不僅加速了漢朝的滅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亂,被認為是三國第一毒士。

  • 4 # 王建國HIST

    賈詡,在易中天品三國中被易中天稱為最聰明的人,是不是最聰明的人我不知道,但是這樣一個進退自如,身處亂世而又出將入相,結局安然無恙的人的確不一般。

    1.遇險自救

    賈詡年少時也有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的氣概,認為自己有張良陳平,一樣的奇謀奇智。

    被舉薦為孝廉西行回鄉的路上,遇到了劫匪,和同行的有十幾人,他自稱是段公的外孫,如果把他放了,他家裡就會重金相謝。段是當時的太尉,長期鎮守邊疆,威震一方。劫匪還真被他嚇住了。劫匪也不傻,賈詡能夠嚇住他們必定也是巧舌如簧,能言善辯,同時又機智過人。

    2.勸說李傕郭汜

    董卓死後,部將們十分害怕,分分逃亡,李傕郭汜也想跑。

    但是賈詡勸他們說,這樣跑了便是大勢已去,隨便一個亭長就能夠把你們殺了,還不如回去重整舊兵,一路西進,擴大隊伍,為董公報仇。

    果然,他們到了長安,趕走了呂布,殺了王允,把持了朝政。

    他們想要重用賈詡,但是賈詡認為這樣並不能保全自己,結果堅決不被封侯。

    3.跟隨張秀破曹操奸計

    張繡後來投靠了段煨,但是卻只是表面禮遇,內心猜忌。不足以保身,便投靠張秀,張秀對他言聽計從,曹操打張繡,佯裝退敗,勸說張繡不要追擊,待到真退時,果斷出擊,大敗曹操。

    4.勸說張繡投奔曹操

    曹超與袁紹僵持,張繡不知該如何站隊。認為袁紹殺了他的兄弟,心胸狹窄,不足以成大業,便勸說張繡投靠曹超,雖然張繡和曹超有殺子之仇,但還是說動力張繡,給曹超巨大的助力。

    5.投奔曹操後也為曹超出了很多的計策,給了曹丕很大的幫助

    賈詡,易中天說他是三國智慧第一,我看也不盡然,賈詡的能耐是在三國亂世之中,到處遊刃有餘,最後安然無恙,這樣確實難能可貴,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但是人與人的追求畢竟不一樣,若單論處身安逸,保全家人性命,賈詡確實第一;但是若論帶兵打仗就不一定了。但是賈詡也不愧毒士之稱。

  • 5 # 路遙lgy

    賈詡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有名的謀士,也是魏國開國的功臣,可以說,賈詡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得以善終的謀士。

    賈詡原來是董卓的部下,並不十分出色,董卓進京都沒帶他,他當時在董卓女婿牛輔手下。

    董卓被殺,牛輔也去世了,王允下令不能饒恕其部下。李傕郭汜打算出走,賈詡就勸他們說,現在朝廷下令不饒恕你們,你們逃到那裡,一個亭長都能殺了你們。不如起兵攻取長安,為董卓報仇,不成再死一樣。

    於是,李傕郭汜領十萬大軍犯長安,致使長安幾年處於戰亂之中,漢獻帝最終逃離長安,長安百姓流離失所,死傷無數。

    賈詡勸導李傕郭汜起兵犯長安,給百姓造成的危害巨大而深遠,賈詡也是因為這件事被稱為“毒士”的。

    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對峙官渡時,袁紹派人找張繡聯合,賈詡卻勸張繡投降曹操。張繡被封楊武將軍,並與曹操結為兒女親家。

    曹操與馬超征戰潼關時,賈詡獻計曹操用書信離間馬超與馬援,使其內亂不合,最終打敗馬超。

    在後來曹操立繼承人的問題上,曹丕請教賈詡。賈詡讓他低調做事不要張揚,以孝道感動曹操。於是,曹丕就在曹操一次出征時,跪在了曹操的馬前,痛哭流涕,禱告盼望曹操早日歸來。

    曹操也曾私下問賈詡立嗣的事,賈詡說,莫不見劉表,袁紹乎?劉表袁紹都是廢長立幼,失去了基業。賈詡是偏向於曹操立曹丕的,而他的意見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所以,後來曹丕繼位,賈詡得以重用。曹丕成立魏國,一樣重用了賈詡。

  • 6 # 三塗

    賈詡位列三公,他的生平都與這“毒士”的稱號有關。

    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賈詡與眾不同,說賈詡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

    賈詡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他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賈詡是李郭之亂的鑄就者,但是在李郭都失敗後,自己卻沒有受到一點牽連,相反賈詡經過幾次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

    張繡對賈詡是極其的看重,在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張繡之時,張繡採用賈詡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自此張繡對賈詡更是佩服。

    而在官渡之戰前,賈詡又勸張繡投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獻計曹操,終奪中原霸主的地位。

    赤壁之戰前,賈詡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沒有聽從他的建議,結果赤壁一戰以失敗為最終的結局。

    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從賈詡的生平事蹟,聽取賈詡計策的人都是得到了好的結果,當然李郭二人除外,而沒有聽取賈詡計策的事件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

    而結果也是賈詡早早就已經預見到的,所以這是最大的毒點之一。

    賈詡能被稱為“毒士”也就在情理之中,但是對賈詡的評價不單單只是“毒士”這一條,三國時期的名士,對賈詡大多都是讚賞。

    曹操就曾說:“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陳壽更是將賈詡和荀攸、徐庶放在了一起比較,由此可以看出,賈詡謀士的稱號應該要蓋過毒士的稱號。

  • 7 # 前哨QS

    賈詡號稱“毒士”的原因:

    賈詡涼州系的代表人物,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後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師,死後配享魏文帝廟。

    賈詡原本董卓部將,董卓被殺後,說服李傕、郭汜反攻長安。長安被攻破後被李傕等人大肆破壞百姓和朝廷深受其害。其中就有賈詡的責任。等李傕等人失敗後。賈詡投靠同鄉宛城張繡。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前後兩次擊敗曹操。後在賈詡的勸說下,張繡投降曹操。曹操看上了張繡的嬸孃。張繡大怒。在賈詡的計謀之下,差一點將曹操殺死。後在官渡之戰前在賈詡的建議下。張繡再次投降曹操,賈詡從此成為曹操主要謀士之一。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面對懸殊的實力。曹操最後經烏巢之戰大敗袁紹。賈詡功不可沒。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後來在曹操繼承人,賈詡看準曹丕將會繼位。輔助曹丕,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賈詡能在東漢末年這個亂世中不僅能自保。雖然易主多次,但是每次都能得到信任,說明賈詡對自身定位非常準確。計謀高超,城府至深,還非常低調。深明人性。現在很多腹黑學專家稱之為三國第一謀士。

  • 8 # ACGER

    這裡介紹下這個隱身暗處、號稱開啟三國混亂之門的毒士——賈詡。

    美劇絕命毒師不過是個毒品販子、政府一出手就歇菜了,而真正的毒士是站在官方、搖搖鵝毛扇子就帶動風起雲湧,隻手扶輪就改變歷史軌跡的操盤手。

    姓名:賈詡。

    籍貫:甘肅武威人。

    目標職位:太尉。

    格言:一個成功的謀士,工於謀國只是入門,精於謀身才算合格。

    專業:“縱橫之術”,國際政治專業。

    戰績:一生算無遺策、幾無失手。決策者聽之則勝,不聽則敗壹權謀君給這位大師的戰力評級是“深不可測”,八個字“智勝天下,謀亂乾坤”。

    東漢末年、清流淹沒,宦官橫行、群雄紛起,也伴隨著一顆妖星入世。賈詡的出場,是隨著大殺星董卓的鐵騎進入洛陽城的,作為西涼軍閥李傕、郭祀的帳前謀士,隨著文武百官緩緩進入歷史舞臺時,還不是那麼起眼。隨著時間軸推進,在王允的美人計下,董卓被幹兒子呂布的方天畫戟刺了個透心涼。樹倒猢猻散,李傕、郭祀人心散了、分行李了,打算一逃了之。這時賈詡一看再裝低調不行了,這樣隨大流下去,大家都得滅族。要知道什麼年頭,最不需要的就是隨大流,要逆向思維、反著想啊……

    他把頭從漢服套子裡伸出來,娓娓道來,“將軍這招棋子怕是走錯了,長安方面可是下死令,要把咱西涼系趕盡殺絕。你們沒了槍桿子,來個片警就把你咔嚓了,亡命天涯不是退路,與其被人抓雞子一樣提溜出來點天燈,不如糾集人馬打回去?幹一票,不行再逃命也不晚嘛!”頭腦簡單的李郭二人聽後千恩萬謝,殺入長安,製造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浩劫。

    有人分析,假如賈詡不出那個主意,沒有放上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假如軍閥們四散逃亡,王允扶持漢獻帝執政,東漢再興也不是不能,真是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但歷史沒有假如,身在亂世,所有的道德都要讓位於生存的需要,刀斧加身哪有那麼多的大局。Who care?

    有個網路寫手的小說裡有句話“立場神馬的,很多時候遠離你的現實生活”“你只要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是否符合你的真實需要或利益”,至少賈詡如果聽到這些話,是要連連點頭的!和平年代有仁義道德遮著,但一處亂世,大佬們都衝著權力魔戒殺紅了眼,哪要什麼遮羞布!

    李傕、郭祀二人匪氣很重,自然不是成大事之人,賈詡心裡和明鏡似的。漢獻帝臨朝後,立馬找個理由退出官場。不久,西涼軍閥集團就發生了嚴重的內亂,兩相廝殺、一地雞毛。

    後來,賈先生在他的同鄉段煨那呆了一段,段煨對他好酒好肉好招待,但賈詡看出他實際上是外恭而內忌,趕緊騎驢找馬跳了槽。臨行前,有人問賈詡,“東家對你很敬重,為啥一定要離開呢?”賈詡說:“這哥們多疑,我在這地,禮遇雖厚、信賴不足,他也睡不好、我也睡不好,說不準哪天失眠難熬,犯了急短精,就把我給剁了。”

    賈詡轉身投奔他的一個粉絲——張繡去了。戰亂四起,一個沒有超強謀士的集團是不可能打勝仗的,筆桿子也是戰鬥力啊。張繡一聽自己最敬佩的極品謀士賈詡過來了,心情激盪,帶領子孫出門,十里長街迎偶像,奉為上賓。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張繡。張繡在宛城投降。曹操接手地盤還不熱乎,就開始一手挖人才、一手找美女了,不僅向張繡的得力手下胡車兒發出邀請函,還把張繡的嬸嬸鄒氏啪啪了。這可把張繡搞得很沒面子,身為軍師的賈詡給張繡出了個鬼主意。張繡報告曹操說:我的部隊需要調動一下防區,可戰車不夠,東西裝不下,需要戰士隨身攜帶武器盔甲,從您的營房路過,特此報告您。曹操滿口答應:行啊,行啊,小事一樁。結果,張繡部隊大喇喇地從曹營面前走過,突然殺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把曹軍打成了篩子。戰後統計,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大將典韋被殺,所乘的大宛良馬“絕影”亦中箭而死,可說狼狽至極。

    建安三年,曹操包圍張繡據點,不料後方傳來袁紹突襲許都的訊息,曹操突然撤軍,張繡則乘機追擊。賈詡攔住張繡,說將軍萬萬不可追曹軍,“追必敗”。張繡不聽勸阻,結果,丟盔卸甲灰溜溜地回來了。張繡帶著悔青了的腸子回來,正要緩口氣、消消氣,賈詡卻說將軍趕快再追,“戰必勝”。張繡很信任賈詡,收拾殘兵敗將再追,結果大勝而歸,把賈詡奉若天人。處於政治、軍事鬥爭旋渦之中的謀士,不一定身臨戰場,心中卻有活地圖。賈詡解釋說:“第一次曹操有備撤退,咱去是給別人送分去了。曹操已經打敗你了,思想也就放鬆了,所以第二次你再追就成功了。”

    讓僱主看到你價值的最好辦法,是幫僱主的對手打敗他。《軍火之王》有句話很好,如果自己賣的武器沒有打擊自己的國家,那麼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國際軍火商。

    賈詡一直在各個僱主中選擇,張繡除了頭腦簡單信任自己是優點外,其他在大小諸侯淘汰賽中並不佔優。不過賈詡不僅自己跳,還拉著張繡一起跳。當時,有曹操、袁紹兩個大集團,相比較袁紹家大業大。依照一般人的邏輯,張繡與曹操結下如此深仇,不投靠袁紹還能投靠誰呢?賈詡卻斷然選擇了曹操。一方面,賈詡幾次幫助張繡擊潰了曹操,讓實用主義的曹操看到了招攬價值。另一方面,賈詡的理由是,曹操連仇家都能招攬,天下的賢能自然會趨之若鶩。“我敢斷言將軍去了曹操那裡,他定會好生招待,許以高官厚祿,咱這是幫他打廣告呢!將軍不要猶豫,放心去投靠吧!”事實上選擇公司,選不是那麼紅、但未來發展潛力雄厚的公司,不但“邊際效益”較大,自己也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果然,張繡歸順曹操後,曹操十分寬容,“讓我們兩家揮別過去,迎接新的相逢。”曹操還專門設宴接待,在酒宴空隙從帳內走了出來,拍著賈詡的肩膀說:“多虧先生暗助,能讓天下人都知道我曹操是個守信義的人,這份功勞我先記下了。”格局決定成敗,大氣成就英雄。賈詡看得出曹操的格局在平定天下,決不斤斤計較,大舍大得,是和自己一樣在歷史棋盤上下棋的人,而張繡不過是個小卒子而已。賈詡不僅料事如神,更可以說他是料人如神。賈詡有點像是帶個核彈的職業經理人,他的智商就是那個大殺器。對任何僱主,既是利用的物件,又是被猜忌的危險人物。別人在賈詡這些軍師面前,總感覺自己是透明的,沒有隱私可言,不忌憚不行啊!據說,勾踐滅吳後,專門把大參謀文種給滅了,理由是“你給我出七計滅吳,我只用了三條就成了,剩下四條還在你那。這樣吧,你帶著這幾條去地下幫寡人的先王滅吳國的先王吧!”

    所以,賈先生到曹營後,官做得越大,越是低調,除了上朝商議國事之外,基本上是閉門謝客,各種名目的party會所一概不去,連為子女締結婚姻也不攀附豪門大族。若干年後,他再一次面臨艱難的選擇,曹操的接班人問題來了。一天,曹操問賈詡:我打算立嗣,你看立哪個兒子合適呢?賈詡沉默好久好久,閉口不答。曹操有點不高興,說:“問你話呢,你到是吱一聲啊?”賈詡,“吱”。曹操手握劍柄,鬍鬚亂顫中……賈詡忙說,“對不起啊,我正在想袁紹父子、劉表父子的事呢”。結果,曹操大笑。這段對話,被演講與口才列入必讀課目。注意劃重點了,其中玄機在於分寸拿捏,摻和曹家事搞不好,就會像撩撥毒蛇的腦袋,沒什麼好下場。而賈詡借用袁紹和劉表的故事,暗示曹操廢長立幼而導致滅族的慘痛教訓,我啥都沒說。具體怎麼辦,曹操你自己看吧!這場兒子爭位子的鬥爭,曹植這個七步作詩的才子鋒芒太露,而上蹦下跳的楊修則忘了“疏不間親”的古訓,結果丟了卿卿性命。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為世子。後來,曹丕稱帝,一登基就讓賈詡當上太尉。隨著年輪增長,愈是身經百戰,愈是遊刃有餘,愈是大徹大悟。最終,賈太尉以77歲高齡善終,著實不容易。做到了老子的說,“功遂,身退,天之道”。謀士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歷史上以不同身份演繹他們的精彩。像楊修那種有聰明的太多,如賈詡有智慧的太少,畢竟沒兩下子,誰敢玩這樣的政治遊戲。一個人會神機妙算已相當不易,關鍵還要懂得如何恰當地運用、展示這種智慧。壹權謀君觀賈詡一生,發現他遊走跳槽於各方勢力,但無意於成為擁兵自重的一方諸侯,他的身份永遠在幕後、永遠側身在江湖。

    他不在乎誰的江山,對哪個勢力都沒有真正的感情,冷眼看天下滄桑興衰;他又把施展才華當成一種樂趣,一言可以危邦、片語可以興國;別人想作那棋盤上橫行的車、居中的帥,他則好隨時可以入棋發發力,時而抽身出棋盤,還把自己身後事安排得妥妥當當。從我們開始掰著指頭做算術題開始,就開始了謀算,但真正什麼是會算?我想,不過是短視算得失,長遠算人性,通透算命運,您的高見呢?

  • 9 # 伴讀歷史

    說賈詡是毒士,其實他的毒在於謀己謀主,不謀天下蒼生。他的許多觀點都是從人性優缺點的角度來分析和判斷的並且狠毒不計後果。三國時代最最瞭解對手心理的人一定是他。

    在加入曹操集團之後,他表現得很低調。從正史《三國志》之中我們能看到,他在曹魏集團所獻上的策略僅僅有三個:

    1.是勸曹操不要打荊州,曹操當時認為孫劉兩家都不堪一擊時機已經成熟,最終赤壁慘敗;

    2.曹操在西征馬超的時候給賈詡寫信,當時問賈詡應該如何打。他給曹操建議把韓遂和馬超用離間計分開。曹操按計劃執行,效果確實更好。

    3.曹操孩子比較多而且各有千秋,在立繼承人的事情上一直都確定不下來,當時他請教賈詡繼承人的核實人選應該選誰。但是賈詡在繼承人的事情上也比較少言。曹操追問,賈詡也只簡單的說:‘想一下劉表和袁紹的事情’。曹操聽完之後沒有多想什麼就把丕公子立為繼承人

    雖然僅僅就這三件事,但是能看的出來曹操是非常信任賈詡的。這麼信任一定是有原因的,有對比才有比較才能更加明顯,我們透過他和楊修的事情來對比,為什麼賈詡得到重用,而楊修卻慘死。可能我們會得到為什麼他被稱為毒士的原因。

    這兩個人都有不少故事,能展現各自的智商,但是兩個人本質不同。

    1.首先,賈詡善於解決實際問題。

    賈詡的計劃並不那麼令人敬佩。因為他有一些策略當時特別狠毒,甚至對世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比方當時出計策讓李傕郭汜攻打長安,獻一計而天下亂。但看看賈詡的這個計策,都是針對具體問題,他想做的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幫助他要出謀劃策的人!

    楊秀的智商是為了給別人顯示他的聰明,說白了就是秀。

    2.其次,賈詡的計策對事不對人

    楊修的觀點是,哪怕你曹操是魏王,我就是比你聰明,你必須要承認才行。相比下來,楊修的聰明華而不實,很不成熟。甚至有的事情讓人感覺非常的無聊,比方一人一口酥,你根本無法理解一個成年人還要那麼招搖。

    3.最後,賈詡的聰明並沒有讓他高高在上。相反他謙虛低調待人和善。

    我們可以把當時賈詡在洛陽對獻帝態度和楊修在庭院當中對工匠寫門的事進行比較:獻帝在長安時,只有賈詡對他是心存善意的對待的。這個更像是一種照顧,讓很多人看在眼裡都喜歡這個人。楊修幫工匠解答曹操的疑問的時候,都算不上是錦上添花,只能說是更加招人討厭。

    高智商並不意味著你能成為一個聰明的人。透過比較可以看出,他們兩個人的智商在當時都是很高的,但是賈詡謙虛低調,實事求是針對問題解決問題,他的聰明才智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幫助身邊人解決苦惱的問題,甚至心狠手辣不擇手段;而楊修這個人卻是隻會惹人注意,刷存在感,不懂的收斂的聰明人,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

    賈詡之毒,在於他做事不計其他的下場和後果,只從自己或者獻計之人的利益點出發去考慮,從不考慮別人也就是不考慮天下人。而謀士在於謀己謀人謀天下,賈詡更多的在於謀己謀人,所以被稱為毒士。

  • 10 # 風去了無痕D

    稱賈詡為毒士,最毒的,莫過於指他為了自保,而替涼州四將作的反攻長安之謀吧。這事一出,徹底斷送了漢帝國皇權振興的最後一絲希望,他就如是真正的漢室掘墓人。

    王允殺董卓後,朝廷威儀復振,涼州軍中,校尉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遣使上表,自請其罪,並乞求赦免。

    誰料王允死腦筋,痛斥使者,聲言凡董卓黨羽,將全數誅殺,一概不赦。

    於是,涼州軍中吏士震怖,李傕等四將恐惶之下,欲遣散士卒,各自潛逃回鄉。

    須注意一點,所謂演義中的三囯謀士,因演義是明代人寫的,而明人又承襲宋朝習慣、文武涇渭分明。按照習慣就把賈詡這樣的人,寫成了明朝人眼中的文士。而實際漢代時,文武並未分道,賈詡當時的職務,是軍中的討虜校尉,那是手裡有兵的中高階軍官骨幹之一。

    演義中的賈詡,形象是這樣的。一副純文人模樣。而正史上,東漢是很少有純文人謀士的。

    而討虜校尉賈詡一看,李郭等軍中宿將若是棄軍潛逃,這樣部隊就必會散掉,大勢已去。只待朝廷通緝令一發,自己獨木難支,必亦難逃一死了。

    於是,鼓動李郭等四將說:公等各擁強兵,今若棄軍而走,則如猛虎之失爪牙。介時一鄉中亭長就能將我等縛之付獄,此乃取禍之道啊。朝廷未申董公之罪,便先行誅殺,今又不肯赦免我等,不如聚兵攻長安,為董公報仇。橫豎是一死,搏一把,若事不濟,再逃也不遲。原文如何忘了,意思就是這意思。

    東漢末,邊患多在西陲。而涼州軍本就是久歷戰事的漢軍精銳。而諸將聽賈詡一說,紛紛如夢方醒。於是整合軍馬,進逼長安,擊潰呂布,殺王允。

    從此以後,天下群雄各據州郡,對朝廷再無半分敬畏之心,三國大幕也就由此而正式拉開了

    實際這事也不能怪賈詡,但凡能活著的,誰高興甘心坐而待斃?若王允腦袋靈活些,赦免了眾人,並收之為朝廷爪牙。當時,連曹操,也還氣侯未成,在跟著袁紹混。弄不好一紙詔書封賞過去,遂了他少年時大漢徵西將軍的願望。那曹操,或許真成了大漢徵西將軍,也未可知!

    圖片乃本人所繪,閒著無事,供諸位一笑。

  • 11 # 穿越再現彼岸

    在三國時期的人最艱難的事情就是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正確的選擇,賈詡總是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易中天曾經說過:

    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易中天)

    大家可能都學習過西漢賈誼的《過秦論》,典型的歷史名篇,但賈誼卻沒有得到重任,這個人就是賈詡的祖先。賈詡的祖父擔任過兗州刺史,父親擔任過輕騎將軍,全家遷徙到武威生活,他是典型的官宦世家,是一個官二代。

    賈詡不單單是一個謀士那麼簡單,他著有《鈔孫子兵法》(失傳,也有人說是十一家註釋的《孫子兵法》),並且為《吳起兵法》做註釋。如此看來,賈詡在戰爭中的計謀屢屢能出奇制勝也不足為奇了,人家可是兵法大家。至於“毒士”的稱謂則是小看了賈詡的智商。(賈詡劇照,147-223年,活了77歲)

    關鍵時刻的賈詡。

    在我看來,賈詡的智謀相比於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魯肅、荀彧等人,可以比肩。

    1、力挽狂瀾——西涼軍挾天子以令諸侯

    董卓被呂布殺死之後,西涼軍樹倒獼猴散,一盤散沙。在西涼軍生死存亡之際,賈詡力主李榷、郭汜等西涼軍將領不要解散軍隊,而是殺回長安,有機會挾天子以令諸侯。

    歷史證明,賈詡的計策十分成功,李榷、郭汜等人控制了洛陽周邊,挾持漢獻帝,稱霸東漢中央政府。正是賈詡的計策使得東漢政權分崩離析,一個謀士的能量是無限大的,因此得到了“毒士”。的稱號。

    2、官渡之戰——支援曹操、肯定曹操戰勝袁紹

    官渡之戰發生之前,賈詡建議張繡投降曹操,在賈詡的建議下,張繡兩次擊敗曹操,這讓曹操認識到賈詡的個人能力。

    賈詡在關鍵時刻投降曹操,使得曹操根本就沒法追究張繡曾經殺死他的兒子曹昂、侄子曹安國、大將典韋了,曹操需要實力的加持。

    官渡之戰之時,曹操詢問了很多謀士,賈詡也是其中之一。賈詡分析曹操的個人性格、軍事實力等,稱精明、勇敢、用人、決斷這四方面曹操遠超袁紹,半年之內肯定獲得成功,只是沒有下決心而已。賈詡稱:

    公(曹操)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三國志》)

    果不其然,曹操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這是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的決定性戰役,賈詡站隊正確,計謀準確。

    3、赤壁之戰——堅決反對曹操出征。

    赤壁大戰前夕,曹操也諮詢了賈詡,賈詡稱西北有馬騰、韓遂虎視眈眈,平定江南的時機不對。曹操不聽,結果導致赤壁之戰失敗,匆匆忙忙帥剩餘主力回援許昌。

    赤壁大戰之時,馬騰、韓遂已經派遣間諜進入許昌,曹操用計策穩住了馬騰、韓遂的間諜,使得他們不敢輕易發兵攻打許昌。事實證明,賈詡的推斷是正確的,假如赤壁之戰曹操沒有在短時間內獲得勝利,西北的馬騰必定偷襲許昌,曹操得不償失。(賈詡劇照,一句話讓曹操決定曹丕成為繼任者)

    4、擁立曹丕——間接遏制諸葛亮的北伐

    曹操在立太子這事上舉棋不定,問到賈詡的時候,賈詡卻不正面回答,而是說:

    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三國志》)

    袁紹、劉表都是廢長立幼,導致內部分裂,被曹操獲得機遇,順利消滅這兩個割據勢力。賈詡這是明確告訴曹操,如果不立曹丕,難免迎來內部的紛爭,曹操的勢力會大損。

    果然立曹植,曹魏內鬥,諸葛亮北伐就有很大的成功性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關鍵性歷史事件中都看到賈詡的身影,絕對不是一個毒士那麼簡單的一個人。

    賈詡三戰確立自己的地位。

    賈詡謀劃參與的戰爭並不多,主要有三次戰役,透過這三次戰役就決定了自己在戰爭中的地位。

    第一次為鼓動西涼軍殺回洛陽,成功挾天子以令諸侯,他處於戰爭謀士的地位;

    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在張繡手下做謀士。197年,曹操南征,賈詡建議張繡投降曹操。曹操非常看不起張繡,搶了張繡年輕貌美的小嬸嬸,並企圖奪取張繡的軍權。賈詡建議張繡夜襲曹操,曹操狼狽逃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國、侍衛大將典韋等都被張繡殺死。

    198年,曹操再次征討張繡,因袁紹襲擊曹操的後方而撤軍。張繡想趁機掩殺,賈詡認為不可,張繡不聽,於是率軍追擊,沒想到曹操親自殿後,殺了張繡一個措手不及,大敗而回。此時賈詡讓張繡再次追擊曹操,張繡率軍追擊,大獲全勝。賈詡能夠料敵在先,小戰爭策略精確到位,兩次擊敗曹操,讓人不得不服。

    經過以上三次作戰,賈詡確立了自己在三國謀士的地位,屬於頂級謀士之一。(典韋動漫形象,死於賈詡的計謀之下)

    賈詡的謀身之道。

    賈詡每一時刻都能看清自己的地位和出路,尋找自己最適合最長遠的位置,使得自身和家族能夠趨吉避凶,長遠發展。

    賈詡先後經歷幾位主公,分別是:董卓、牛輔、段煨、張繡、曹操。他帶領自己的家族一步步終於找到了曹操這棵大樹,終於可以安身立命了。

    賈詡在董卓、牛輔時不顯山漏水,董卓一死,他的才能才展現出來。他說動李榷等人反攻長安成功,對於李榷等人來說居功至偉,但是他卻認為這幾個西涼將領不能長久,於是堅決辭去重要的官職,伺機投奔他處。

    賈詡的地位投奔人段煨是他的老鄉,到了段煨之處之後,發現也是不能長久的地方,於是繼續找主人。於是乎,賈詡投奔了張繡,張繡以子侄的禮節對待他,而同鄉段煨也照顧賈詡的家人,終究賈詡的名氣太大,害怕他取而代之,走了反而更好。

    賈詡在官渡之戰前夕,他和張繡把握時機歸順曹操,張繡和曹操結為姻親關係,曹操的後方得以保障,放心開始官渡之戰,時機把握十分到位,和曹操關係的處理也是如此。

    在曹操賬下,賈詡主要是謀士角色,很少直接參與軍事行動,曹操也忌憚他。賈詡拐彎抹角支援曹丕,曹丕登上帝位之後也是感恩圖報,賈詡成為三公之一,而張繡卻被曹丕逼迫自盡。

    賈詡的戰略謀劃、戰爭策略、謀身之道都是非常成功的,看不出有啥“毒”的!

  • 12 # S說文解史S

    說到三國,諸葛亮、關羽、趙雲……,縱觀三國時期,有“心毒”如曹操者,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絕不叫天下人負我”完美的展現了“奸雄”形象。也有這樣一類人,他聰明,但從不耍“小聰明”,他出謀劃策,總能抓住問題核心,他就是有“毒士”之稱的賈詡,關於他,有哪些“眼毒卻心不毒”的事蹟呢?

    1、“眼毒”才能自保

    司徒王允的一招“美人計”,除掉了董卓,想更進一步決定把董卓的餘黨全部除掉,因為彼時賈詡是董卓封的校尉。為自身性命考慮,賈詡向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建議說:“我聽說王允他們準備殺光涼州人,如果我們現在逃走,一個亭長就可以抓住我們,把我們殺掉,不如我們聚攏散兵,奮力一搏,攻入長安或許還有點生機”,李傕郭汜一聽有道理,後來,果真如賈詡所言,攻入長安,王允死,呂布逃走,但是此舉給長安的軍民帶來一場巨大的浩劫。事成後,賈詡沒要任何賞賜,他只是,只是為了活命,才出此下策。

    2、“眼毒”才能制勝

    張繡第一次投降曹操後,因為曹操“霸佔”自己的嬸嬸,還想殺掉自己,萬般無奈之下,張繡降而復叛,結果曹操大敗。曹操第二次來征討張繡,在沒有戰勝的情況下,就主動撤軍之際,沒有聽從賈詡的建議,就去追擊曹操,結果大敗而回,在此情境下,賈詡靈活獻計,建議去追擊追擊,大勝而回。

    3、“眼毒”才能利益最大化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交戰時,雙方都想拉攏張繡,賈詡經過分析。得出如下論斷: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著政治、道義的制高點,跟著他幹,有前途;第二,袁紹兵多,我們去,達到不“錦上添花”的效果,而曹操正在艱難之際,我們過去相當於“雪中送炭”,第三,曹操是幹大事兒的人,不會抓住以前的事兒不放,我們沒有性命之憂。張繡投降曹操後,與曹操一起譜寫了一段“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的千古佳話。

    4、“眼毒”才能客觀審視天下形勢

    曹操平定北方後,發動了“赤壁之戰”,基於當時環境,官渡一戰,打敗了袁紹,軍隊的勢力已經很大,現在又收取了漢水以南的土地,足夠供養軍隊啦,做好安撫百姓的工作,江東不用勞師遠征,就可以平定。曹操依然決定東征,“赤壁一戰”,大敗而歸。

    5、“眼毒”才能瞅準人性

    赤壁之戰後,曹操征戰西涼,戰爭初期,上演了“曹操割須棄袍、許褚赤裸鬥馬超”的故事,一度喪失戰場的主動權,隨著戰爭的推進,曹操慢慢掌握了戰場的主導權,而馬超韓遂打算割地求和,賈詡藉機獻出“離間計”(戰場與韓遂廖家嘮家常、塗改給韓遂的書信),西涼集團馬超懷疑韓遂勾結曹操,在他們相互猜疑的時,曹操反戈一擊,迅速平定關中。

    6、“眼毒”才能站好隊

    對於曹操的“冊立儲君”問題,一方面,他建議曹丕採取“揚長避短”的策略,多在盡孝心和做好臣子方面下功夫,抓住這個點,完勝曹植;另一方面,以袁紹、劉表“廢長立幼”的事例建議曹操,曹丕最終取得勝利,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

    賈詡是三國裡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人,究其原因,與其“眼毒而心不毒”不無關係,無論在誰帳下效力,給出的建議都是那麼中肯。

    參考文獻

    《三國志》陳壽

    《三國演義》羅貫中

  • 13 # 維摩詰de花雨滿天

    賈詡確實是深藏不露的人。賈詡先後效力於董卓、張繡、曹操等人,曾助李傕、郭汜禍亂長安,勸張繡降曹,後助張繡破曹,最終還是歸順了曹操,又助他大破馬超、韓遂。

    如此反覆無節操,城府很深的人,有“三姓家奴”之稱的呂布也不過如此。大家很關注在賈詡軍事方面的謀略,忽略了他慧眼識人的才能,而且這一方面在他一生中尤為重要,也就是所謂的“站隊”。曹魏立嗣之爭是賈詡選擇“站隊”的一筆亮點,當時長子曹昂在宛城戰死,曹操在次子曹丕和四子曹植間猶豫不決,曹植與楊修交好,楊修曾有“答教十條”送他,大概相當於今天的作文模板,所以曹植風頭一度壓過曹丕,後來曹丕求教賈詡,賈詡略施手段就打破了僵局,並用袁紹、劉表廢長立幼的事暗示曹操,再經過曹丕一番經營,最終有驚無險地被立為嗣子。此次事件中,賈詡居功至偉,後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師,死後配享魏文帝廟。

    在曹丕求教之前,賈詡一直低調做人做事,深居簡出,但是曹丕登門求教時,他毫不猶豫出門迎接。他不是曹操舊臣,所以很忌諱為人處事太過於顯眼,也不願過多結交群臣,但對於有潛力的曹丕,賈詡意識到機會來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能獲得曹丕的信任將更有前景,所以他鼎力相助,輔助他奪得嗣子之位,識人眼光極高。這也是他後來配享魏文帝廟的關鍵一招。

    真正的“毒士”在於悄無聲息處運用計謀,害人而人不知。賈詡貌似忠良,但在整垮曹植這件事上,實在是做的不露聲色。

  • 14 # 壹都歷史

    我個人感覺這個“毒士”,有點冤枉他了,也有點小看他了。從他的一生來看,根本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他的人生經歷大致如此。

    “反攻長安”

    公元192年,董卓被殺,牛輔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餘黨。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此計為眾人採納。於是李傕等散發“王允欲洗盪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眾。李傕與樊稠、李蒙等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後由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涼州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種佛、周奐、崔烈、王頎等被殺。李傕又殺黃琬、宋翼、王宏和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安定之後,李傕本來想給賈詡封官。但賈詡卻說:“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但也就是這一計,他被稱為“毒士”。

    “敗兵取勝”

    李郭之亂後,賈詡又轉投到了張繡的賬下。先是張繡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佔”了他的嬸嬸,還準備殺掉張繡。張繡降而復叛偷襲宛城,結果曹操戰敗,手下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曹操二次征討張繡,結果又吃了敗仗。張繡想要追擊曹操,賈詡不讓,張繡執意要去,結果大敗而歸。等到張繡敗回,賈詡建議抓緊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獲全勝。張繡不理解,賈詡解釋:曹操沒有盡全力打我們就撤軍,肯定是“後院起火”了。曹操用兵如神,自然會留下精銳斷後,你去追擊必定失敗。等咱們敗退回來,曹操肯定以為咱們怕了,就不會留後手,他大意“不設防”,我們就追著他屁股使勁揍,一定會有好結果。

    “勸張歸曹”

    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袁紹開始積極拉攏張繡。但如何正確地“站隊”,張繡十分謹慎。張繡的本意是投向袁紹,當時袁紹兵多將廣、糧草充裕、實力最強。賈詡不同意,並直接指出:袁紹不能容人,連他兄弟袁術都容不下,何況你一個外姓人。賈詡想要投靠的是曹操,但張繡顧慮重重——畢竟之前投降過一次,已經失去了信譽;而且曹操與他還有“殺子之仇”。賈詡列舉了三大理由,一步步打消了張繡的疑慮:第一點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第二點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第三點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繡聽從賈詡的意見,率眾歸降。事實證明賈詡是正確的。張繡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追究並予以重用,還留下了一段“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的千古佳話。

    “挑撥離間”

    赤壁之戰後,曹操短期內無力再征討南方,於是決定向涼州拓展。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聯合抗曹。曹操一步步佔領了重要的渡口、關隘,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韓遂、馬超聯軍與曹操相持日久,進退維谷,只好割地求和,賈詡藉機獻出了“挑撥離間”之計。韓遂作為聯軍代表與曹操商談停戰事宜,二人會面時,在馬上不談軍事,只說當年哥倆在京城的舊事。等會面結束,馬超等問韓遂:你們聊的那麼起勁,都說啥了?韓遂老實回答:也沒說啥!馬超等人開始對韓遂十分懷疑,擔心他與曹操私下聯絡。過了幾天,曹操給韓遂書信,馬超等人疑心愈來愈大。曹操趁此時與相互猜疑的聯軍約定決戰,果然大獲全勝,一舉平定關中。

    “支援曹丕”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他其實早就看好了曹丕,但為防變成楊修第二,便開始了暗中相助之路。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

    是不是沒人知道為什麼,因為袁紹和劉表都是廢長立幼,暗示曹操不要這麼做,就立曹丕。

    那其實這樣看下來,他也確實沒幹什麼缺德事。就出世之謀稍微血腥了點,但他也只是為了自保。我又為什麼說小看他了呢?那張良我們知道,被稱為“謀聖”。就連諸葛孔明都只敢自比於管仲,樂毅。別人卻認為他可以比之張良。你想想他得有多厲害。同時,他是在三國亂世中僅有的善終的幾位。而張良也是。所以說小看了他。

  • 15 # 歷史吃瓜客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誠不知您所言這個“毒士”這個毒字是“心毒”還是“眼毒”,小弟細品了一下,貌似賈詡心也毒,眼也讀,所以想回答一下。

    首先,心毒。大家都知道董卓堪稱殘暴的代名詞,賈詡就是他的人。在董卓死之後,李傕、郭汜等準備化整為零各自逃命。賈詡告訴他們,你們如果單獨跑,一個亭長就能抓住您們;如果收拾殘兵捲土重來猶未可知。

    這一下可好了,李郭重整旗鼓又回來奪了長安,後來他們兩個有打起來了,一個劫帝、後,一個劫公卿,漢朝中央政權徹底亂套了。天下大亂苦的是百姓,賈詡竟然給這一幫人出謀劃策,所以說他心毒。

    其次,眼毒。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讓張繡拒絕袁紹投降曹操。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因為當時袁紹地盤實力遠比曹操強,兩個人正在打仗,如果投降了一個失敗者,那不敢想;二是,這可是張繡第二次投降曹操,第一次投降後復反,在那次戰鬥中曹操長子、愛侄、典韋都死了。

    在這種情況下,賈詡還是建議張繡投降曹操,其因有三: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而袁紹人多瞧不上張繡,曹操人少正需要人;曹操心胸大,必不記前仇。最後,張繡投降曹操果然結局不錯,他賈詡也得以施展更多的才華。

    總之,我覺得賈詡心毒,眼光也毒。不知您所說的是哪一個。

  • 16 # 劃過天空的拖鞋

    大家好,我是拖鞋,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關於“毒士”賈詡,幾天前我寫過一篇文章,不得不說,賈詡“毒士”的稱號真可謂是名副其實。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蓋天下者不賞,聲名震主者身亡”自古權臣謀士在亂世難以獨善其身,然而在三國亂世之中,有一個人謀害了曹操兩個兒子,卻官至曹魏太尉,得以重任,不得不說此人真是三國第一謀士!此人就是“毒士”賈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賈詡是如何在亂世中運籌帷幄,最終獨善其身。

    賈詡,字文和,西涼人士。董卓入洛陽時,在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手下做官。董卓兵後,牛輔也被殺,此時西涼軍大亂,將領分紛紛落荒而逃,賈詡對校尉李傕、郭汜、張濟說:“長安城的人恨透了我們西涼軍,要把我們都殺死,如果我們四下逃竄,一個亭長就能把我們抓獲,不如我們召集舊部,為太師報仇,攻打長安,即使失敗,再引軍回西涼也不遲。”李傕、郭汜等人紛紛採取賈詡的計謀,最終佔領長安。值得一提的是,賈詡看透李傕、郭汜等人有勇無謀,難得善終,於是拒絕了一切封賞,並極力保護長安官員,為日後自己的存亡做出了關鍵的決定。

    隨後,賈詡找準時機,離開了李、郭二人,輾轉在軍閥張繡手下做了謀士,而李傕、郭汜也相繼被部將所殺。一次,曹操引進攻打劉表,張繡引進馳援,曹軍退去,張繡想乘勝追擊,賈詡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果然大敗而回,此時賈詡說:“趕快再去追擊,這次必勝。”張繡引兵去追擊,大勝而回。張繡不解,追問賈詡,賈詡說:“曹操謹慎,退兵時必定親自斷後,小心謹慎,所以將軍追擊失敗了,擊退將軍後,曹操必定放鬆警惕,留部將斷後,而這些部將又怎是將軍您的對手。”從此,張繡對其言聽計從。隨後張繡聽從賈詡計謀,向曹操投誠,而就是這一次,賈詡間接的謀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張繡歸順曹操後,曹操非常信任,張繡趁曹操放鬆警惕之時,起兵謀反,曹操深陷重圍,最後在部將的掩護下隻身逃跑,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全部遇難。

    看到這,想必各位看官認為曹操必定不會饒了賈詡,而接下來,賈詡的一翻操作又讓自己安然無恙。

    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與袁紹對峙,張繡因為殺害了曹操的長子,想要投奔袁紹,這時賈詡對他說:“我們一定要投奔曹操,第一袁紹強盛,我們去歸順他,他不會看重我們,曹操兵少,得到我們必然高興會重用我們。第二,正是因為世人都知道我們和曹操有仇,曹操如果加害我們,那麼天下人會認為曹操沒有容人之度,那麼天下人誰還會投奔曹操,曹操一定會彰顯他的仁德,來收攏天下人之心。”果然,曹操對張繡賜以高官厚祿。可見,賈詡深知人心,而曹操呢?或許真的是心懷寬廣,又或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但接下來,賈詡在曹操陣營充分發揮自己的謀略,官渡之戰、破荊州、戰馬超屢建奇功,深受曹操的信任。

    曹操晚年的時候,對於曹丕和曹植誰該繼承自己衣缽的問題猶豫不決,而曹丕和曹植也各自扶植自己的勢力,曹丕問賈詡如何能夠鞏固自己的地位,賈詡說:“寬宏大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做好一個兒子該做的事,這就可以了。”曹丕聽後深居簡出,低調行事。而曹操向賈詡問及誰能繼承自己衣缽時,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再問時,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恍然大悟,打消了廢長立幼的想法。而曹丕繼位後,不斷打壓曹植,導致曹植鬱鬱寡歡,最終英年早逝。倘若曹植繼位,以曹植的性格,必不會加害曹丕,仔細想來,曹植之死與賈詡也或多或少有著關係。此後,賈詡擢升太尉,最後得以善終,而子嗣也世襲其封侯,可謂是一門顯貴。

    最後,說一件有趣的事,曹丕能夠繼任,正是因為曹操認為廢長立幼乃是取亂之道。各位看官細品,曹操長子本是曹昂啊,先是曹昂,再是曹植,不得不說“毒士”賈詡真乃曹丕的貴人也!

  • 17 # 愛你在深秋季節

    一、反攻長安

    董卓進軍洛陽,賈詡在董卓軍中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來又升任討虜校尉。王允聯合呂布誅殺董卓後,開始清算董卓餘黨。當時董卓餘黨群龍無首,李傕、郭汜等將領打算逃亡涼州。

    這時賈詡站說來說話了:“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僥倖成功了,就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失敗,再逃走也不遲。”李傕、郭汜等將聽後彷彿找到了救命的稻草——與其坐以待斃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於是收羅舊部急速攻佔長安。

    二、敗兵取勝

    李郭之亂後,賈詡又輾轉投靠到了張繡的賬下。先是張繡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佔”了他的嬸嬸鄒氏,還準備殺掉張繡。張繡降而復叛偷襲宛城,結果曹操戰敗,手下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

    曹操二次征討張繡,不克而還。張繡想要追擊曹操,賈詡不讓,張繡執意要去,結果大敗而歸。等到張繡敗回,賈詡建議抓緊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獲全勝。張繡不理解,賈詡解釋:曹操沒有盡全力打我們就撤軍,肯定是“後院起火”了。曹操用兵如神,自然會留下精銳斷後,你去追擊必定失敗。等咱們敗退回來,曹操肯定以為咱們怕了,就不會留後手,他大意“不設防”,我們就追著他屁股使勁揍,一定會有好結果。

    三、勸張歸曹

    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袁紹開始積極拉攏張繡。但如何正確地“站隊”,張繡十分謹慎。張繡的本意是投向袁紹,當時袁紹兵多將廣、糧草充裕、實力最強。賈詡不同意,並直接指出:袁紹心胸狹隘,連他兄弟袁術都容不下,何況你一個外姓人。

    賈詡想要投靠的是曹操,但張繡顧慮重重——畢竟之前投降過一次,已經失去了信譽;而且曹操與他還有“殺子之仇”“奪妻之恨”。

    賈詡列舉了三大理由,一步步打消了張繡的疑慮:

    1、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政治、道義的制高點,跟著他幹,就相當於跟著皇帝幹,名正言順。

    2、袁紹現在還十分強盛,我們帶這麼點人“入夥”,他肯定瞧不上眼;曹操實力弱,我們主動去投靠,肯定會另眼高看。

    3、曹操志向遠大,不管是出於收買人心還是鞏固實力的需求,都會對我們不計前嫌。

    事實證明賈詡是正確的。張繡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追究並予以重用,還留下了一段“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的千古佳話。

    四、挑撥離間

    赤壁之戰後,曹操短期內無力再征討南方,於是決定向涼州拓展。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聯合抗曹。

    在此期間雖然也曾發生過著名的“曹操割須棄袍”“許褚赤膊鬥馬超”等小插曲,但曹操還是一步步佔領了重要的渡口、關隘,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韓遂、馬超聯軍與曹操相持日久,進退維谷,只好割地求和,賈詡藉機獻出了“挑撥離間”之計。

    韓遂作為聯軍代表與曹操商談停戰事宜,二人會面時,在馬上不談軍事,只說當年哥倆在京城一起“調皮搗蛋”“撒尿和泥”的舊事。等會面結束,馬超等問韓遂:你們聊的那麼起勁,都說啥了?韓遂老實回答:也沒說啥!馬超等人開始對韓遂十分懷疑,擔心他與曹操私下聯絡。

    過了幾天,曹操給韓遂書信,信中故意在多個言詞上塗塗抹抹,改來改去,就像是韓遂改動一樣,馬超等人疑心愈來愈大。曹操趁此時與相互猜疑的聯軍約定決戰,果然大獲全勝,一舉平定關中。

    縱觀賈詡的一生,曾經輾轉效忠於多個主人,無論在誰賬下都屢獻奇計,算無遺策,是個“愛崗敬業”的好員工,唯一的汙點便是獻計攻取長安,殺戮過重。

  • 18 # 壹零壹肆

    賈詡,字文和,武威人,據說是張良、陳平一類的人物,實際上也堪稱三國時代一等一的奇才、怪才和鬼才。

    說賈詡是“毒士”,也是有依據的。我認為主要有兩件事。

    李傕郭汜長安之亂

    董卓被王允和呂布刺殺後,李傕和郭汜準備解散隊伍逃回老家。賈詡卻把他們攔住,勸他們重新集結隊伍,殺回長安,為董卓報仇。賈詡說:“事情成了,你們可以奉國家以正天下;事情不成,你們再走不遲!”李傕和郭汜一聽有道理,就殺了回去,結果是國家、皇帝和人民再次遭災。不過賈詡倒是有自知之明。李傕和郭汜要給他封侯,賈詡拒不接受。李傕和郭汜又要拜他為尚書僕射,賈詡又拒絕了。結果李傕和郭汜又敬重他又害怕他。賈詡自己呢,大約也覺得罪孽深重,便利用自己的影響,儘可能地遏制李傕和郭汜,制止了他們不少罪行,保護了不少大臣,也算是將功補過吧!

    張繡反叛曹操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正月曹操南征,盤踞在宛城的張繡向曹操投降。

    但是曹操做了兩件不該做的事。一是強納張繡的嬸嬸為妾,這讓張繡感到屈辱;二是拉攏張繡的貼身部將胡車兒,這使張繡感到威脅。

    於是,張繡就準備反叛曹操,賈詡就幫他設計。當時張繡採納賈詡的計策,對曹操說部隊要移動一下,又說軍車少,載重多,請求允許讓軍士們把鎧甲都穿在身上,武器都拿在手中。曹操沒有懷疑,照準。結果張繡的部隊路過曹營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打得曹操措手不及,落荒而逃。曹操的長子曹昂、猛將典韋,還有侄子曹安民,均在戰鬥中身亡,曹操自己也中了箭傷,差一點就死於非命。

    總結

    賈詡雖然字“文和”,但他做的事卻更像是“亂武”。

  • 19 # 老袁侃歷史

    賈詡是三國時期曹操重要謀士之一,為了自己活命,他的計謀往往生靈塗炭,致使數萬無辜百姓喪失。因此,賈詡也被後人稱為“三國第一毒士人”。

    李郭之亂的重要推手,導致長安生靈塗炭

    初平三年(192年),王允用計使呂布殺了董卓,準備清算董卓餘黨。當時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打算各自逃亡。賈詡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們,並勸他們帶兵攻打長安。李傕、郭汜等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絡西涼諸將,率軍圍攻長安。攻下長安後,更是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

    “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李郭之亂導致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司徒王允等被殺,東漢朝廷為之一空,李傕、郭汜等人更是把持朝堂,大肆屠殺官民百姓,長安一片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獻計張繡,導致曹昂被殺,曹操狼狽出逃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張繡,張繡率眾投降。因曹操納了張繡嬸嬸鄒夫人,張繡因此懷恨曹操。曹操聽說後準備殺掉張繡。結果被張繡察覺,用賈詡計,偷襲曹操,曹操狼狽出逃,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

    繡降,用賈詡計,乞徙軍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繡又曰:“車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繡,皆聽之。繡乃嚴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備,故敗。審時度勢,投靠曹操,終成曹魏一代謀士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戰前,雖然此時袁紹勢強,但賈詡極力勸張繡投降曹操。他對張繡說,袁紹不能容人,並指出曹操有三大優勢:一是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二是此時勢力較弱,更願意接納四方豪傑;三是有霸王之志,不會計較個人私怨。於是,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

    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繡從之,率眾歸太祖。

    賈詡歸降曹操後,被曹操封為都亭侯,成為曹魏重要謀士。“表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

    巧使離間計,致使馬超、韓遂不和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征討關中,馬超、韓遂為首的關中聯軍據守潼關抗曹。馬超在多次受挫後,想與曹操議和,曹操使用賈詡的反間計,離間馬超、韓遂,促使他們內部矛盾激化。曹操坐收漁翁之利,趁機向關中聯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太祖後與韓遂、馬超戰於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並求任子。詡以為可偽許之。又問詡計策,詡曰:"離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詡謀。卒破遂、超,詡本謀也。

    作為三國第一毒士,賈詡雖然多從自身利益考慮,但其觀事準確,眼光犀利,切中要害,深得曹操和曹丕的信任,成為曹魏開國功臣,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之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賽季科爾說勇士基本沒戲了,下個賽季勇士會重回西部強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