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原諒潮汐君

    1、高粱這種作物產量相對水稻、玉米來說產量較低。

    1986年,中國共種植高粱187.55萬公頃,總收穫為538.4萬噸,折算單產為191公斤/畝。而在此前一年的1985年,按照同樣演算法(略),中國的水稻為356.5公斤/畝,小麥為198公斤/畝、玉米為236.4公斤/畝,穀子為101公斤/畝。高粱是單產潛力倒數第二的作物,第一是穀子(慄)。

    2、難吃!

    西方發達國家一般把它列為飼料用糧,這到不是因為高粱所含營養低,它的營養成分和玉米相近。原因是高粱種皮裡含有大量的單寧,含量高達整個種子重量的1.5%。單寧就是生柿子所含的那種東西,它導致高粱味苦澀。單寧的另一個作用是易於和蛋白質結合,生成膠體,膠體極不易消化;這就是吃了高粱面窩頭肚子容易發脹的原因。現在雖不吃高粱了,但很多的《生活小常識》之類的小冊子都勸戒人們:不要吃生柿子,容易誘發膽結石。由於膠體沉澱,喝高粱麵糊糊是不能動筷子的,稍有攪動麵糊就會“瀉”---膠體和水分分離;有經驗的食客都是不停地轉動飯碗,直接用嘴“呼嚕呼嚕”地喝。

    但是…………華夏先民為什麼看中了高粱呢?

    這是由高粱的生物學、農學和窪地的土壤學屬性決定的。  

    高粱非常耐乾旱 

      這對於適應中國北方夏季的高溫乾旱是必要的。為了說明高粱的耐旱,這裡我們引入一個簡單的農學專用名詞:蒸騰係數(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蒸騰係數亦稱需水量。高粱的蒸騰係數是320,也就是說高粱每生成1克幹物質須消耗水分320克;穀子為250,而玉米為370,小麥為520,水稻為680。  在不同的生長髮育期和不同的水、氣環境中,植物的蒸騰係數會隨之改變,因涉及過於專業的知識,不宜深入討論。除了蒸騰係數,“植物形態學”也能說明高粱非常耐旱:高粱的地下根系極為發達,有利於吸收深層水分,在秋季狂風暴雨後常常會看到玉米倒伏,這種現象在高粱就很少見,這就是龐大根系的錨固作用。高粱的莖、葉光滑堅實,表層充滿蠟質,有利於保護水分(高粱莖幹光滑堅實的這個特點,使它擔當了竹子、葦子、藤類的部分功能,成為“泛編織”材料。另外,高粱穗冠分枝很長,使它廣泛被用於扎制掃帚、炊帚等。這些就是‘草橋關民’“精緻生活選擇論”的全部理論依據)。在乾旱過度的情況下,高粱的葉片可以縱向向內捲曲,盡力減少暴露面積;如果幹旱進一步擴大,高粱敏感的氣孔會即時調節整個株體進入休眠狀況,一旦遇水立即恢復生長髮育。關於葉子捲曲,有很多網友透過電視報道,看到了重慶大旱玉米葉捲曲的景象,高粱的整片葉子可以比玉米葉卷得更結實。  

    高粱極耐水澇  

    特別是接近成熟期的高粱,由於氣空發育完整,即使被水長期浸泡也不影響正常生長,而玉米當土壤水份超過85%時就不能正常生長,一旦被明水浸泡,玉米就會死亡。高粱、玉米的成熟期恰好就是窪地的積水期。“漂著盆子收高粱”是北方農村的一大景觀。  這裡我有一個家族故事講給大家:這是我奶奶講的。據說民國31年(1942年)秋天大雨不止。我奶奶的一個妯娌,就是我的一個本家奶奶,家裡斷糧已經多日。這一家春天剛喪了男人,留下20多歲的寡婦帶著一個剛剛7、8個月的男孩“熬寡”。這一天大雨剛剛有點止住,看著餓得嗷嗷哭叫的孩子,奶水已經乾涸了,想到北窪地還有一小塊接近成熟的高粱,想收一點回來給孩子打“糊糊”吃。她揹著孩子,借了我家的大盆就去了北窪。  “大盆”是北方一帶家庭所能使用的最大陶盆,可盛水100斤左右。“漂著盆子收高粱”就是把大盆漂浮在水面上形成“盆舟”,人在齊腰深的水裡推著盆前進,把用鐮刀砍下來的高粱穗放在盆裡---“以盆為舟”,這不能不說是北方農民無奈中的創舉。  這天,一直到晚上,我的這位本家奶奶沒有回來。第二天,人們找到窪地,她已經死了。是被駐紮在臨近村莊的鬼子在村頭炮樓上用槍打死的。孩子的身上沒有槍傷,是子彈把大盆打了一個洞,沉“船”淹死的;她當時把孩子和高粱穗混裝在“船”上。我們家族的一支和我家的大盆就這樣完了。  高粱極耐鹽鹼  先說酸鹼度,就是PH值。玉米適合生長的酸鹼度為PH5-8;高粱為PH5-8.8。這個看上去差別似乎並不大,但在耐鹽性方面高粱和玉米之間的差別就變得不可逾越。  高粱可以在含鹽量高達5/1000的水環境中生長髮育,5/1000是個什麼概念呢?這是一個接近海水級別的概念。大連近海的含鹽量為30/1000,遠海的含鹽量為31.3/1000。玉米在含鹽量超過2/1000時就會枯死。     以上分析使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大面積種植高粱是由中國北方的農業生態決定的。這裡沒有選擇,除了高粱,再找不出一種糧食作物能夠在窪地種植;至少,中國的先民沒有找到。按照生長髮育所需的溫度、日照條件類比,很晚才傳入的玉米比起穀子更是高粱的理想替代作物,但窪地的積水和鹽鹼是玉米的種植禁區。

  • 2 # 大吃益驚

    高粱是一種相對來說非常理想的種植作物。

    首先,高粱是C4植物。C4植物相對於C3植物的區別我們就不用多說了,生長的能力要強出太多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沒有原產玉米的國家來說,高粱其實是環境適應性最強的糧食作物,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了。當然,即便引進了玉米之後,玉米也是主要因為其C4植物的特點,而對水稻和小麥產生了壓倒性的優勢,尤其是其在非食用領域,比如作為飼料和生物質汽油原料的時候,更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其次,高粱作為一種糧食作物,生長雖然簡單,但是它的口感實在是不太好。對於高粱這種作物而言,吃起來相對於其他的、我們現在常見的糧食作物,它的苦澀感幾乎是最大的特徵。這是因為高粱含有柿子中也含有的單寧類的物質。

    第三,高粱其實依然在大面積的種植,也是作為一種糧食作物在大面積的生長著,但它的主要用處卻不是吃——而是用來釀造以糧食為原料的酒,也就是中國白酒。高粱是傳統的釀酒的原料,在釀造白酒的時候,其較高的單寧含量也就不再成為缺點了。

  • 3 # 糧油市場報

    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身原因,一個是外界原因。自身原因就是,本身物種所限制,高粱的產量低,口感差,多數情況下作為飼料或者工業加工。外界原因呢,主要是國外高粱價格太便宜,國內高粱價格沒有優勢,種植面積自然低迷!

    我國高粱產地主要聚集在東北!

    另外說一句,我國高粱種植面積也有數千萬畝,只不過主要分佈在東北、內蒙古地區和西北地區,除此之外,其他地區鮮有大範圍分佈。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黑龍江省高粱種植面積52.73萬畝,總產量20.13萬噸;

    吉林省高粱種植面積206.17萬畝,總產量70.41萬噸;

    遼寧省高粱種植面積96.22萬畝,總產量35.04萬噸;

    2016年內蒙古地區種植面積117.14萬畝,總產量28.18萬噸。

    筆者去東北和內蒙古出差的時候,經常吃到高粱米飯,其中就把高粱和大米摻雜在一起蒸熟,口感很好,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而進口高粱價格優勢依舊明顯。

    眾所周知,我國進口的高粱中,美國高粱佔絕大多數,市場認為,但由於今年其總產量下降約三分之一,目前港上自提價為每噸1880-1890元,毛糧價格較去年同期每噸上漲100元左右。

    資料顯示,今年1—9月,我國累計進口高粱424萬噸,而我國高粱總產量還沒有這麼高。

    所以,自身產量和用途的限制加上國外低價同類品的競爭,整體效益沒有優勢,導致我國高粱種植面積整體不高,產量受限。

  • 4 # 平淡1502908

    其實高粱在我們吉林白城這種植是在適合不過的了,它沒有大面積的種植原因是因為太不適合機械化種植了。高粱的種子牙率和牙式都不是太好,所以不適合單粒播種,這樣就得需要用鋤頭人工間苗。農村真正的農忙時候需要人工也是非常昂貴的,而且高粱是一種非常不抗除草劑的一種農作物。雖說現在有了相應的除草劑,但是打除草劑的時候需要相應的溫度和還有苗齡的大小決定。稍微有一個環節出錯誤對高粱的影響都非常的大。在有就是高粱不像玉米和水稻有相應的收割機械,現在的高粱的收割機械應該還是初級階段,田間的損失率太高,所以農民還是基本上都是手工收割。這些因素是決定我們這裡的高粱不能大面積種植主要因素。我是農民,這只是我對高粱不能大面積種植的看法。

  • 5 # 於是非凡1

    高梁分兩種,一種是粘高梁,就是常說的紅高梁,糖分高口感好適合釀酒熬稀飯,但不如大米和小米的口感,現在也就做酒用了,一種是帳子高梁,主要是做蓋房的箔用,米質粗糙難以下嚥現在農村多用葦箔種的人少了,紅高梁產量也不高,要是能矮化桔杆提高產量還有前途,可惜沒有袁老這樣的專家來攻關啊

  • 6 # 二老虎8

    小時候看過一個記錄片《分枝大紅穗高梁》講一個老教授培養了一種高產的高粱品種。印象深刻。當兵時問過一個家裡種高粱的戰友。他說這種高粱雖然高產但是口感特差。特別澀。不用說人不愛吃。拿去喂牲口,連驢都往外吐。

  • 7 # 麗江夜話

    我的家鄉在農村,關於高粱,以前還是有人種的,但不是很多。而現在呢?基本上沒有人種了。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產量極低。高粱的價格,雖然比大米、玉米要高,但產量是硬傷,不划算。

    2.口感差,基本上只能制酒,或者加工成其他產品。

    3.秸稈用處不大,僅能製作幾個掃帚,如果加工成飼料,牲畜也不愛吃。附加值低。

    4.致田地貧瘠,且不利於來年耕種。高粱的根、莖都非常堅硬,就算是隔年也不易腐化,這是非常糟糕的。

    綜上所述,如今種植高粱的很少了。

  • 8 # 2017年寒冷的星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活材料的變化】。過去村裡人種高粱是因為高粱杆是一種很實用的生活材料。農村自建房的“棚頂”都是用高粱杆勒的,高粱杆是自建房的一種【必備原材料】。自己種了高粱,除了吃高粱米飯,秸稈因為有這個神奇的功能秸稈能賣好多錢補貼家用。還有那種青磚青瓦的老式房子,高粱杆還能做煙筒,還能做蒸饃的“鍋篦子”,高粱穗脫粒後還能做我們這土話叫“錘錘”的一種鍋刷,還能做好多好多的生活用具,種高粱的人家基本上都是為了獲取“高粱杆”才種的,可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農村自建房的棚頂(天花板)都用保溫材料了,鍋刷、煙筒、“鍋篦子”什麼的也都能買來了,沒人自制了,高粱米又不好吃,種的人就少了。

  • 9 # 菏葉田田

    高粱粉做的食物,營養價值肯定高於大米。大米能做主糧,主要是有一層殼能長時間儲存,營養價值很垃圾的。大米的營養價值低於小麥,土豆和高粱。沒有打成粉來吃高粱,肯定不好消化。我覺得高粱肯定有辦法,讓它長出多個頭出來,只要想辦法去雜交

  • 10 # 沙河夜談

    高粱並不是一種優秀的糧食作物,低產、高粱米口感差營養低,優點就是適應性好,易種植,耐旱耐澇耐鹽鹼。在過去高粱也是作為一種補充的糧食作物來種植的,多數種在山坡澇窪地鹽鹼地上,因為這些土地種植其他作物基本沒有收成,只有高粱米能有收成,現在我們的農業越來越發達,灌溉逐漸完善,多數農田都得到了灌溉,鹽鹼地也經過改造成為良田,可以種植經濟價值更高的作物,高粱當然就越來越少的種植了。

    所以說高粱越來越少恰恰是因為我們的農業越來越發達的體現

  • 11 # 1303653

    高粱面不好吃,味澀難以下嚥,吃了大便困難,高粱是高產作物,人民公社化時我們那裡政府強迫種植高粱,為的是讓農民填飽肚子,回想起來至今我都會淚流滿面,我們上初中前常年吃的高粱面,我的一個侄子從小時候就是吃高粱面長大的,改革開放頭一年,土地分到家,農民生活改善了,記得老母親蒸白饃饃,剛出鍋,侄子放學進門,奶奶順手抓了一個白饃給他,他竟然愣了起來,背過雙手直往後退,奶奶問你咋了?他說:我不要這個,我要吃黒饃饃!這一幕我時時刻刻都會在腦海中顯現。今天日子過好了,有人浪費糧食,我看見就覺著心疼。

  • 12 # 沽上漁翁

    我在內蒙插隊時,主要口糧就是高粱、玉米和小米。其實笨高粱很好吃,悶出來高粱米飯,肉肉頭頭挺香挺好吃,主要是低產。不好吃的是那種高產的多穗高粱,口感發柴,吃到嘴裡如同咀嚼鋸末似的。這種高粱除了交公糧之外,一般都做大牲畜的精飼料。

  • 13 # 飄逸的尚

    高粱的產量不低,優秀的品種產量要高於優秀的玉米、小麥和水稻。單從各種營養物質含量來說,高粱的蛋白質、糖含量還是很高的,要高於玉米。

    但高粱的缺點也明顯,主要有四個缺點:

    其一,高粱缺乏賴氨酸和色氨酸;

    其二,高粱的澱粉和蛋白質間存在很強的結合鍵,致使酶很難進入分解,也就是難消化!

    其三,高粱含丹寧較多,苦澀,適口性差!

    最後,高粱易受鳥害,特別是麻雀。因其籽粒小,皮薄,且穗外露,對鳥類來說,適口性非常好,理所當然的成為各種鳥類的口糧!為改善人畜適口性,近年有些高甜品種高粱推廣,也當然更適合鳥類了!小規模種植會顆粒無收!

    正式是這些原因導致其在種植面積上遠不及玉米!

    高粱也有很多優點,其既抗旱又耐澇,還耐短日照、耐瘠薄!適合作為飼料!更適合釀酒!

  • 14 # 我有一條狗叫卡爾

    這個問題城市裡的小夥伴沒發言權,小時候家裡有十幾畝地,夏天偶爾會和豆子套種一些高粱,每年都種,但我從來沒吃過那玩意兒,種高粱的目的是獲得高粱杆,就是編簸箕的那種,或者刷碗的那東西,誰吃高粱啊,家裡喂牛都是玉米,喂牛都不吃。還那麼多人分析來分析去,歸根結底就是不好吃沒營養,我爺爺吃過高粱面的煎餅,那也是在三年困難時期,太難吃了!

  • 15 # 孤獨的良心

    這麼說吧,以前國家經濟差,大量的人口都在農村,為了生存各種能種地的地方都給利用上了。以前我爺爺就是把山地和渠道邊上種滿了高粱,高粱可以吃,高粱杆可以用來扎掃把。後來農村大量的人外流,一些差一點的地都沒人種,更別說去山地和渠道邊上了。後來我爺爺去世,老一輩人扎的高粱掃把因為重而且貴,加上掃地的時候掉碎屑,不再適合後來新蓋的樓房,高粱掃把有一斤多重,一個要賣二十多,因為一個老人要扎一天才差不多做一個,競爭不過市場上幾塊錢一個的掃把,慢慢的就沒人種了

  • 16 # 李彬文

    沒有大家說的那麼複雜。根本問題就是高梁從抪種,中耕、收穫,秸稈處理等環節的機械化操作的程度較低,而且也不普及。栽培的過程比較麻煩。而玉米、小麥是世界上機械化操作程度最高的農作物。另外高梁蟲害也比玉米多。如最常見的高梁蚜蟲等。

    同等水肥條件下,雜交高梁產量不比玉米低。高梁價格也比玉米高。營養成分不顯上下。用途也廣,譬如制酒高梁就比玉米好。

  • 17 # 人在江湖209791576

    高粱作為糧食,屬於粗糧,吃的人不多,只是在過去,人們能夠裹腹就是一種幸福,況且,高粱杆能夠在農村蓋房時成為很好的建築材料,於是每年都會有人種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過去做酒,高粱是重要的原料,酒廠每年都要購買高粱,因此,儘管高粱產量低,還是有人種植,尤其是東北,地廣人稀,種植高粱也不需要很大的投入,東北就成為高粱的最大產地。如今,農民從事種植業的越來越少了,像高粱這種作物又不像經濟作物那樣來錢,尤其是,酒廠生產的酒多是用酒精勾兌的,高粱吃的人又少,市場越來越小,自然就沒有人種植了。

  • 18 # 使用者名稱道法自然

    在七八十年代一般中原地區家家都要種一些,高粱種植效益不高畝產很低,以前農民種植高粱雖然效益不高但一定要種,因為高粱杆用途很廣蓋草房需要把高粱稈織成簸蓋在樑上,上面砙上小麥杆,用編制的簸晾曬東西,還可以墊在床上在鋪上竹蓆,高粱杆上部分連著穗的部分可以把高粱弄掉後做成掃把,也可以做成刷鍋的炊把,上部分的除去穗還可以編制盛饅頭的籃子,和鍋蓋,等等,,,由於現在人住的都是樓房或者瓦房,也不用高粱做的很多工具了加上種植效率低容易倒伏收個困難,口感差所以就很少有人種了。

  • 19 # xiayuan-wang

    高粱是一種比較耐旱的產量也比較高的糧食作物, 常見於北方和西部山區, 多磨成粉做成饃或者餅食用, 色澤深口感不佳, 在糧食日益充足的今天自然被水稻等經濟作物取代成為人們日常口糧,需求少種植自然下降。

  • 20 # 新農大視野

    現在種高粱的越來越少了,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高粱的產量低,而且又不好吃。高粱雖然是糧食作物,和別的糧食相比實在是不好吃,,但絕對是健身減脂的好食物,它裡面含有單寧類的物質,吃起來有點苦澀的味道,一些地方把高粱用作飼料,以前的老一輩的生活條件不好,很難吃到白麵的,那時候種的高粱多,都以高粱為主食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年輕人都不喜歡吃這個味道,偶爾吃一頓可以的,不能像玉米白麵似的天天吃。以前的高粱秸稈是農村建房的建築材料,現在人都用不上了,高粱穗還可以做掃把,現在用這樣的掃把少了,都換成了塑膠的了。記得以前媽媽就種過高粱,一到快成熟的時候,最容易招到小鳥的襲擊,這些小鳥太厲害了,成群結隊的來吃。種了一小片的高粱還不夠鳥吃的呢!於是媽媽就做了個稻草人放在地裡,來嚇唬小鳥,這樣能少被吃點。

    二、高粱的價格太低了。主要是國外的高粱價格太低了,都從國外買進,因為外面的高粱便宜,所以導致我們這裡的價格漲不上去,種的人就特別少了,在城市裡,隨便的找個工作,都比在家裡種高粱強,收益太低了。

    最主要的問題是經濟效益不行,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種一點自己用,現在的年輕人都下不了這份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加拿大還適合移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