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天是魯迅誕辰135週年,他被稱為百年來第一刷屏王。真實的魯迅是什麼樣子,是課本上那個憤怒的形象嗎? 他有哪些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呢?
7
回覆列表
  • 1 # 書單

    魯迅!!!

    他是幾十年來中國學生最痛恨的歷史人物前三,是學校教室牆壁上的刷屏之王,是語文課本里永遠的戲霸,是各種書店裡的鎮店之寶。

    同時,他是所有政治領袖各類講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名字之一,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新文學一百多年來的頭號扛把子。

    他還是中國媒體的話題之王,中國文化影視學術界的超級IP,靠罵他出名的人排成串,而靠研究他吃飯的有2萬人之多。

    這麼說吧,只要是中國人,只要有關讀書,你就繞不開這位先生。

    我想說的是,我們對魯迅的遺產太過了解,以至於忘記了真去了解這個人。在生活中,若想要跟一個人做朋友,肯定不能只是仰慕他的文字,你還要知道他的其他方方面面,那才是瞭解一個立體的豐滿的人。

    所以,我想和“書米”們分享的,是真實世界裡的魯迅,是那個雜七雜八的魯迅,是那個好玩兒有趣,七情六慾甚至遠高於一般人的魯迅。

    看完之後,你會不會也像我一樣感嘆一句,哦,原來你居然是這樣的魯迅呀。

    談起魯迅,印象中,他應該是這樣兒的:

    老先生鬚髮直立、橫眉怒目的頭像,簡直是晚近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視覺符號之一。

    可是,至少有不下十個他的朋友回憶說,真實的魯迅並不嚴肅,甚至是一個大逗逼。老先生去朋友家玩兒,興致一好,就在地板上打旋子,同時還樂不可支,嚴重話癆(那畫面太美),要知道,他當時可是五十多歲的人。

    所以,真實的魯迅應該是這樣的吧。

    除了橫眉冷對照,關於魯迅,我們還會想起的,大概就是中學時代背過的那堆頭銜: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前面還要加一個偉大的。同時,加在老先生身上的符號也太多了,鬥士、勇士、先驅、導師……

    天,估計壓得九泉之下的周樹人根本喘不過氣來。

    一、視覺藝術天才

    說魯迅是文字天才,你想來不驚訝,畢竟他小說、雜文、散文乃至學術文章無一不精,我們對魯迅的瞭解大部分也侷限於他在文字領域的造詣。

    可是,我要說的是,魯迅不僅是文字天才,還是視覺藝術天才。

    據說,如今大學書籍裝幀專業的老師都推魯迅為中國書籍裝幀第一人,而平面設計界對老先生的設計作品同樣推崇得無以復加。

    民國初年,魯迅還在北洋政府教育部當科長,就被政府要求去設計中華民國國徽,想像一下,得是什麼樣的公認水準,才會給他這樣的重要任務。

    ▲魯迅和許壽裳、錢稻孫合作設計的中國民國國徽圖樣

    中國最著名學府北京大學延用一百年的經典校徽,也是這位老兄1917年設計出來的。

    同時,“北”和“大”兩個字構成元素完全一致,都是“北”的一部分,沒有割裂感。可以說,這個校徽完全匹配得了北大的地位和理念,也成了中國校徽設計史上的經典之作。

    談到書籍裝幀設計,你更是得服魯迅。

    他一生設計了60多個書籍封面,個個典雅蘊藉,同時又極有時代感。

    比如,《而已集》封面:

    《心的探險》封面:

    他還設計過一隻有自喻用意的貓頭鷹,這些都是中國書籍裝幀史上的經典。

    說到視覺藝術,怎能忽略先生大名鼎鼎的書法呢。

    老先生的書法,不管你懂不懂,都能感覺,就是那個味兒,就是好看。

    在拍賣市場上,魯迅墨寶基本都是天價,可絕不是因人而貴。他的書法融治篆隸,用郭沫若的話說:

    “樸質而不拘攣,灑脫而有法度。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今天的世界,已經進入所謂影像時代,文字的很多功能被視覺元素代替。像魯迅這樣的天才,既精通文字,又精通美術、設計、書法,如果他生在當下,那簡直是要逆天的節奏!

    二、花樣文藝潮男

    世人刻板印象裡,大概魯迅這人,哪怕不是那麼嚴肅,估計平常也至少是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吧,宅著、悶著,寫點文章,練練字兒什麼的。

    那可真搞錯了。魯迅不僅不悶,還極喜歡交遊。甚至可以說,在那個時代,這哥們兒從來都是屹立潮頭的花樣文藝潮男。

    ▼在日本東京弘文學院的畢業照

    老先生雖然穿衣服經常不太注意,可是他的髮型和鬍子,包括他長衫加西褲的搭配在當時可都是潮流打扮。

    ▼瞧這混搭層次

    還不只是衣服,他整體的生活方式都透著悶騷氣質。

    他對收藏的痴狂程度,說出來估計會嚇到你。

    魯迅在教育部當公務員的時候,每週都要去北京琉璃廠,在14年的北京生活中,此君去了琉璃廠480多次,收藏了大量的石刻、版畫、拓片、信箋乃至古錢幣。

    ▲魯迅藏山東漢代畫像石拓本

    終其一生,他收藏了圖書、碑帖3800多冊,外國版畫原拓作品2100多幅,石刻拓片6000多種,共購入古錢幣數百枚(天,想想都眼紅)。

    ▲魯迅所藏南宋端平通寶

    要論日記狂人,魯迅說自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此君從1912年記日記到1936年去世,一共留下700萬字的日記(今天的文藝青年都得汗顏死)。

    在其他生活情趣上, 魯迅同樣“會玩兒”。

    他極討厭傳統戲曲,卻是一個電影狂人。我翻看過魯迅日記,1934年,他一共看了34部電影,1935年,看了30部,他在死去的1936年裡居然也看了17部。

    據許廣平回憶,魯迅還特別愛坐小汽車。大文豪對現代科技充滿了興趣。想像一下,1930年代的上海灘,住在租界的老先生幾乎每一兩週都要坐一臺小汽車去到電影院看一部電影,再坐著小汽車心滿意足地回家,在當時,簡直潮爆了。

    三、撩妹高手

    終於要說到先生最為隱秘的部分了。

    多少道德家要把先生捧上神壇,我總覺得,不過是因為這對他們有各種好處。

    可是,無論是誰,無論他是什麼地位,只要他是人,總不會逃過人生裡看上去最隱晦,可其實又是最重要的幾個東西,比如性、家庭與財產。

    先生從不掩飾自己的七情六慾。在死之前,他留下了著名的遺言:“讓他們怨恨去吧,我一個都不寬恕”。在他所有文章裡,你都能看出,寫下那些文字的,是一個情感非常充沛的人。

    他的情感如此細膩,情商如此之高,對世態人情洞察如此透徹,同時,又有那麼牛逼的文才,那麼多文藝技能包,你說,這樣的人怎能不多情呢?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魯迅,這個身高可能不足1米6的短腿歐巴,雖然一生剋制著自己的情慾,但他的確是一個撩妹高手。

    首先,魯迅先生深諳高冷幽默範兒對小女生的致命吸引力。

    新文化運動時的他,正處三十六七歲男人的黃金年齡。在高等女子師範授課,開講前一臉嚴肅,講課時卻段子不離口。學識極好,口才極好,一股紹興口音居然也徒增魅力,可是講完之後復歸高冷,不理學生,一溜煙就跑。

    這種高冷範兒就是許廣平向他寫信的撩撥起點。雙方你來我往,書信不斷,成為日後有名的《兩地書》。

    可是,魯迅許廣平的書信不同於徐志摩,不同於郭沫若,也不同於同時代的多數著名情書。他從不感情氾濫,至多使用一兩個愛稱,比如暱稱許廣平為“小鬼”“害馬”,當然,他也不講什麼大道理。

    後人有分析認為,魯迅給許廣平的書信過於硬。我倒不這麼看。一來,書信裡親暱的話有些應該做過處理,二來,魯迅的那種書信裡的方方面面的話癆和偶爾的撩撥對於比他小18歲的許廣平來說恰恰是合適的,符合當時雙方的地位和年齡差距。

    在這段感情中,你會發現看上去主動熱情的是許廣平,但其實魯迅牽著那條線,他是真正的主動方。

    考慮到年齡,自己已有的包辦婚姻以及師生戀這樣的關係,魯迅其實一直保持克制,但在剋制中暗埋草蛇灰線。

    魯迅一生風流韻事並不多,有傳聞的幾個中最著名的,當屬蕭紅。我以為,不管有意無意,魯迅和蕭紅之間應當有某種情愫。因為,他對蕭紅實在太偏愛了。

    當時的魯迅,是聲名赫赫的大文豪,而蕭紅不過是一個剛剛發表了幾篇短篇小說的文壇新人。相比較與許廣平的關係,魯迅此時和蕭紅其實更加難處,因為差距過大,反而容易拘泥於客套,無法深交。但你看,魯迅愣是把蕭紅變成了大朋友與小朋友的關係,甚至有某種曖昧感。

    這是目前可考的,魯迅蕭紅交往比較確鑿的一個對話場景,我覺得很有意思,魯迅不大會順著女生,但又很詳細地告訴你他的觀察。其實等於是說,我有仔細看你,看你的衣服,其實就是對你的身體有興趣,這裡面有了曖昧的意味。

    還有一個比較確鑿的對話場景也比較經典。

    仔細想想,當時的場景應當蠻有趣,三個人的關係中一定藏著某種張力。總的來說,魯迅在情慾上是一個比較節制乃至壓抑的人。他生性風流,諳熟撩妹術,但又不大使用這些技能包。在今天看來,其實是個很有魅力的禁慾系大叔。

    四、賺錢養家小能手

    除去撩妹術,我還有一個特別有興趣的部分,那就是魯迅的生存術。講實話,這是我更佩服他的地方。

    魯迅其實並非什麼高學歷出身,家庭背景還可以,但家道到他父親時已經衰落。他是家中長子,還得負擔老母親、朱安(包辦婚姻的妻子)的生活,早期混北京的時候,他還得照顧二弟周作人,以及後來的三弟周建人。

    ▲周氏三兄弟,左起:周建人、周樹人、周作人

    我們千萬不要覺得,魯迅就是一個落魄潦倒的文藝男,或者各種敗家養不活自己到處諂媚求榮的醜惡文人。

    魯迅從來不是徐志摩,不是郭沫若,不是蕭軍。老先生這輩子一直把自己和家族的生存立命扛在肩頭,他長袖善舞,善於透過各種交際兌換資源,應當說,自從他到了北京之後,周家一直就物質上寬裕體面,到其後期更是物質優渥,地位優越。

    我們可以看看他這輩子掙了多少錢。

    按照一份權威研究的說法,前期即北京時期,魯迅以公務員為主要職業,到處寫稿賺稿費,到大學做兼職教授。換算一下,他在這段時期的平均月收入,相當於2009年物價水平的2萬元。

    中期即廈門廣州時期,魯迅辭去公務員職業任專職教授,平均月收入相當於2009年的3萬元。

    後期即上海時期,他沒有任何公職,是完全的自由撰稿人。這一階段,僅靠稿酬,月收入大約相當於2009年的4萬多。

    ▲魯迅在北京購置的四合院

    我們不要忘記的是,魯迅在幾十年中還收藏了那麼多寶貝,同時還購置了很多圖書,資助了很多青年。以上這些,都沒計算到魯迅財產中。

    總之,在民國時期,魯迅及其一家都是中產階級以上的生活水平。而這些,對於不太願意跟當時的官商同流的魯迅來說,幾乎都是他辛辛苦苦一個銅板一個銅板掙來的。他做了大量的兼職,一輩子寫了無數稿件,利用各種人際關係(最典型的如同鄉蔡元培),為自己及家人謀出路。

    說魯迅是賺錢養家小能手都說輕了,他應當算是賺錢養家的高手。重點是,魯迅對自己的家人從不苛刻,在與弟弟鬧翻之後,他把自己在北京八道灣購買的四合院留給了周作人(一套北京二環四合院,天,得多值錢那)。

    行文至此,魯迅,那個大名如雷貫耳但好像從未走近的古怪文豪,那個56歲就因為肺病早逝死後卻影響無數人的老先生,你大概沒那麼陌生了吧。

    視覺藝術天才、花樣文藝潮男、撩妹高手和賺錢養家小能手。每寫一部分,我都要查好幾遍資料,寫著寫著,中途總是特別想笑,想樂。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到了最後,居然寫哭了……

    那麼多的飛蟲、煙火、雪花還有北京的棗樹、紹興的風箏、上海的黃包車向我密集湧來,那個矮小瘦弱,一邊咳嗽一邊吹著濃煙在燈下寫東西的先生,80年過去了,你還好嗎?

    生日快樂,魯迅先生。

    20個領域的20本經典入門書

    7本一晚上就能讀完的經典書

    7本適合上下班路上讀的書

    30歲前,你最好不要錯過的7本書

    過了30歲,我推薦你讀讀這7本書

  • 2 # 白雪姐姐

    要說魯迅那真的是一位名人,他的思想傳播了許多人。

    他的文筆以風采,足以說明他是一個敢想,敢說,敢幹的非常正直的人。 他批評起來惡的勢力鏗鏘有力。〝喪了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字字帶著血腥味兒,在備受一些人愛戴的同時,也招來了一些人的痛恨。但是儘管如此,對你的就是對的,事實勝於雄辯,我行我素,毫無遮掩這風格,無論過去與現在不是多數人所能做到的。 由此,魯迅的形象才能夠在他逝世後的100多年得以延續,不能忘記。​

  • 3 # 玉雕界

     魯迅爺爺,周福清科舉作弊,案發後,魯迅家族迅速由官宦名門,淪為受盡歧視的底層。

      案發後,魯迅家族到處打點,散盡家財,他爹因此積鬱成疾。

      魯迅弟兄也被送去親戚家,受盡白眼寄人籬下。。。塑造了魯迅偏激的性格

  • 4 # 五湖居士32924025

    魯迅之偉大,就在於他不畏獨裁專制極權,敢於為民主、人權和正義吶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這種高尚精神之寫照。但願今人能夠真正理解魯迅,以他為楷模,敢於講真話、做實事,揭穿謊言和欺騙,用真理與人性之光溫暖彼此,照亮前程。

  • 5 # 棲身你的岸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作為民族英雄,因文結緣於許廣平,這位決非“美女”的的中國新女性,她致力於婦女社會活動,同時與魯迅的愛情經歷一樣都被家庭綁架,漸生相惜之感。後來許廣平還成了魯迅的學生,最終兩人的感情也修成正果。

    魯迅曾檢視那段沒有年代的歷史,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他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但輕瞥現代的愛情一看,也沒有時間的沉澱,沒有奮不顧身的執著,沒風雨同舟的共度,仔細看了一眼,才看到歪歪扭扭地還寫著兩個字:交易!此文獻給房子,車子,票子重壓下的人們,荒誕戲謔是這個時代生存的兩大秘技。

  • 6 # 季青31568101

    魯迅所有的文章,都是對黑暗的鞭撻,對光明的吶喊。對勞動者的同情,對愚昩的深究。對舊勢的揭露,對無知的嘲諷。在革命和反動的兩力中,他對革命無私,對反動無畏。如無膽略,也無魯迅,洳無立場,也無毛主席的稱頌。一切否定,都是徒勞的。

  • 7 # 使用者何生華

    魯迅先生是我崇拜的人。我第一次見到魯迅先生,是在我小時候撿到他的單行本《九月一日》,我見到這個單行本,覺得如獲至寶,除了得到魯迅先生的文學陶冶之外,我還找了幾個同學,問他們是否讀過《九月一日》,他們的回答總是不知道,我暗自慶幸,我撿到的魯迅先生的孤本,於是,我就把這本小冊子收藏起來。

  • 8 # 作家老狼

    寫魯迅,寫了十六萬字,選了篇發上來,魯迅的外號知多少呢?

    魯迅的外號知多少

    生活中的魯迅風趣幽默,經常給別人起外號,別人也給他起了不少外號。他認為“綽號”能高度概括和刻畫一個人的品性和特徵。實際上,魯迅不但是敢於面對自己,更勇於深刻的剖析自己。我們不妨看看別人給周樹人起的外號,都有著怎樣真實貼切、深刻入骨的描述,不同時期的魯迅又有著怎樣的思想和內涵。

     一、雨傘

      魯迅原名樟壽,號豫山。在紹興話裡豫山和雨傘同音,也正因為這個,魯迅經常受到小夥伴們的取笑,被稱之為“雨傘”,魯迅自己覺得不好聽,就和父母商議改為豫才。這就是魯迅最早的一個外號吧,我們從中可見到小時候的魯迅,不但是自尊心很強,而且極具天賦。

      二、胡羊尾巴

      魯迅是在六歲入塾從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誦《鑑略》,當時的一些小夥伴卻送他美稱“胡羊尾巴”,意思是小而靈活也。這其實是恭維的話語,因為魯迅小時候的家景很好,但他沒有在別人詼諧幽默中迷失自己,更沒有以“公子哥兒”的身份自居。這個時候的魯迅是天真無邪的,在快樂的成長著。

      三、家幹

      十二歲,魯迅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鑑讀,這個時候的魯迅已經知道替母親分憂了,經常去變賣家當給父親買藥,下地幹農活,被同學們稱讚為“家幹”,就是很能幹的意思,魯迅後來採用“何家幹”的筆名,可能就是為了紀念這段時光吧。一次先生出上聯“獨角獸”,他以“比目魚”對之,頓時語驚四座。他還把好哭鼻子的女生叫“四條”,意指眼淚鼻涕一塊流,真是生動頑皮之極了。

      四、貓頭鷹

      魯迅十八歲的時候,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為周樹人。因為不修邊幅,加上經常冷然靜坐,酷似枝頭兀立的貓頭鷹,因此,他的同學錢玄同送其綽號“貓頭鷹”。在錢玄同《憶魯迅》中寫到這個綽號的來源:“玄同形容他神似貓頭鷹,這正是他不言不笑時凝寂的寫真。”魯迅也給錢玄同起過“爬來爬去”的綽號,似乎也有禮尚往來的意思,從中可見純真的同學之誼,更可見魯迅思想敏捷、善於判斷、出擊迅速的作風,一個很獨特的魯迅已經清晰的出現在我們面前了。

      五、富士山

      1902年,二十二歲的魯迅去日本留學,他為了表示與封建統治階級鬥爭到底的決心,毅然剪掉了辮子。魯迅在《藤野先生》中描述,“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結果他有個風趣的同學叫王立才,把這“標緻”的諢名奉送給了魯迅先生,“富士山”的綽號就在同學當中廣泛流傳了。其實魯迅就是一座活火山,這個綽號和他的革命精神真是貼切。

      六、周木瓜

      1909年魯迅回國,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教書,因新任學監夏震武無禮於教師,因夏氏不明時務,木然逞強,魯迅等一般教師皆呼夏為“木瓜”。後來夏辭職後,魯迅、許壽裳等同志二十餘人曾為紀念合影一張。當時的參與者張宗祥稱此次行動為“木瓜之役”。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周木瓜偶遇別的木瓜是什麼樣子呢,淡然是一番擁抱,一陣歡笑,這些快樂都屬於浙江師範學堂的木瓜們。

      七、假辯子

      1910年魯迅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這時候的魯迅已經三十歲了。也是因為辮子的問題,清王朝到處捕殺所謂的“亂黨”,剪了辮子的人都會被當作“亂黨”看待,弄不好就有殺頭的危險。魯迅因為沒有辮子,便在瓜皮帽下裝了一條假辮子,一些學生紛紛效仿,他的“假辮子”的綽號,也從此在學生們中間傳開了。從這件小事,可見魯迅的思想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很大,還有見他勇於鬥爭和善於鬥爭的革命精神。

      八、方老五

      紹興會館是魯迅常去的地方,劉半農、沈尹默、錢玄同、馬幼漁等人也經常去。劉半農挖苦魯迅說是像《儒林外史》裡的成老爹,總是說哪一天到方家去會到方老五,結果這些人一傳出去,就成了在紹興會館見到魯迅,說成是見到方老五了,魯迅的二弟和三弟,自然就成了方老六、方老七了。魯迅後來把《端午節》中的自傳性人物命名為方玄綽,就是源於“方老五”的綽號。魯迅很率真,方老五的綽號雖為笑談、誤傳,但可見魯迅的故里紹興,樸實的民風,深厚的文化底蘊。

      九、大白象

      1923年,許廣平考入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國文系,成為了魯迅的學生,他們之間從相識到相知,信件來往頻繁。據許廣平說,這是魯迅的老朋友林語堂給魯迅起的綽號,林語堂曾經說魯迅是“一頭令人擔憂的白象”。大白象這個綽號可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啊,許廣平解釋說,大多數的象都是灰色的,白象非常少,所以白色的象就顯得難能可貴,顯得很特別,因特別而擔憂。其實,“白象”在英語是形容一件不能丟棄,送也沒人要,而又保養昂貴的沒有大用途的物品。魯迅的這個綽號,真是寓意深遠啊!在魯迅和許廣平的這些情書裡,魯迅一般有“嫩弟弟”、“小白象”等稱呼,最後乾脆戲虐成了外號,連周海嬰出生以後也被喚作小紅象了。

      十、魯瘋子

      1927年,四十七歲的魯迅任廣州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魯迅當時有個外號就是“魯瘋子”,他因此還起了一個筆名叫“風子”,在《魯迅全集〈兩地書〉》中有記載,這個外號是許廣平起的。當時魯迅與許廣平兩地分離,一個“瘋”字,道盡了魯迅的痴情,不知道其中包含了多少無盡的思念和牽掛。魯迅長孫孔令飛也說魯迅很風趣幽默,曾經講了一段魯迅相思樹下鬥豬的趣事,就因為一頭豬跑來吃相思樹的葉子,打擾了他思念許廣平,魯迅就跟豬“搏鬥”了一番。孔令飛還說,照片上的魯迅多很嚴肅,其實魯迅很愛笑,有時笑起來菸斗都拿不住。

      魯迅於1936年在上海去世,晚年的魯迅也很調皮,小孩子氣。再回頭看看魯迅不同時期的外號,不僅僅是令我們敬仰,見證的卻是一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文化。我們只有一個魯迅,魯迅精神永存!

  • 9 # 珍茗79021281

    先生是新文化的先行者!先生犀利的語言,深刻的洞察力,不阿的性格,憂國憂民的情懷堪稱一代大師!漢奸狗奴才們黑不了他的!

  • 10 # abc鶴羽衣居士

    魯迅先生是我此生最敬仰的作家,有幸拜讀過他寫的狂人日記和吶喊等。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他寫的祥林嫂,在文章裡把一個孤苦無依受盡欺凌壓榨的女人刻畫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顯露出魯迅先生悲天憫人,對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勞苦大眾深切的同情和憐惜。而他高超的創作能力也是一般的文人墨客所望塵莫及的,他往往把諷刺和譏嘲應運的得心應手,喜怒哀樂不形於色,但幾經品味看似平淡無奇中卻蓄藏著洶湧暗潮。令讀者不知不覺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也許就是文章的最高境界。魯訊先生二十一歲時去日本仙台留學學醫,正是意氣風發壯志凌雲的年紀。心懷解救蒼生扶危救困的意志背井離鄉,遠去異國他鄉是要怎樣的決心和勇氣?從魯迅先生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先生是一個情感極為豐富而細膩的人。他在留學日本的七年時間裡,難道就沒有遇到過一位才色雙絕溫婉可人的紅顏知己嗎?人的一生中二十幾歲正是年富力強精力最旺盛的時候,而魯迅先生又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也有一般人的七情六慾,而且又是離鄉背井孤旅天涯,是如何的寂寞惆悵?幸好常去老師家裡做客。也許在老師家裡相遇了一位純真甜美善解人意的少女,兩個人一見傾心。每當櫻花盛開時,兩個人柤伴相依在燦若雲霞的櫻花林中留戀忘返,而少女在櫻花林中一邊笑一邊奔跑,烏黑濃密的長髮和衣裙在風中飄搖。這一景象永遠的刻在了魯迅的心裡,據說在魯訊臨終時在貼身的衣服口袋裡裝著一幅版畫,上面是一個長髮飄飄的美少女,在風中奔跑。

  • 11 # 秋高氣爽菊花豔1

    《魯迅理髮奇聞》要問魯迅有哪些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今天講一個魯迅理髮的真實奇特故事。眾所周知,魯迅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提到魯迅二字,當時個個都知道。但不少人,只聞其名,未見其人。民國初年,魯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當科長,由於時務繁忙,兩個多月沒理髮,一天篷頭垢面的魯迅,走進一家當時有名的長春理髮店。座下待理。理髮人眾多,理髮師根本不把這個陌生的老頭子放在眼裡。比魯迅先到或後來的都己理了,就是未叫到魯迅,魯迅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到最後才理到他。但也只是匆匆地胡亂得亂剪一通,草草了事。結束後魯迅什麼話也未說,只是從口袋中胡亂抓了一把錢,放到桌上,匆匆而去。這一做,驚呆了理髮師,這是從開店多少年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當時一數錢,多出理髮款的數倍。理髮師左思右想也不明其意。後經過打聽,才知道是當時的教育部科長,大文豪魯迅。理髮師感到十分後悔,當時自己狗眼看人低,沒把魯迅當回事,愧對老先生,併發誓,等待下次魯迅再來理髮,一定好好款待。贏得更多的賞錢。結果不假,又過了月餘,魯迅再次來到理髮店,這次可不同上次了,一進門,理髮師滿臉笑迎,便放開眾人,立即把魯迅扶上首位,細心服待,足足忙乎了一個多小時。理髮師心想,這次老先生將要賞給我更多的賞錢。那知,理完髮,魯迅問道理髮款多少錢?理髮師答,三文。魯迅從口袋中掏出錢,細心地左數右數,不多不少,笑著交給理髮師。這一動作,又出乎了理髮師的想象。理髮師不解其意地笑道,老先生,請問我上次服務不周到,您為何給我那麼多錢?這次服務周全,又為什麼分文不賞?魯迅笑道,這是為人處事之道,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你上次胡亂地給我亂剪一通,我也就胡亂地給你錢,你這次規規距距地給我理髮,我也要規規距距地給你錢。一句話說得理髮師滿臉通紅。從此以後,只要魯迅理髮,再也不敢怠慢了。這個故事一則看到了理髮師勢利眼,二則發現了魯迅高明之處,比花錢打廣告,包裝自己更實惠。說明了世態炎涼,社會冷暖,人心的本性。閱後使人深思。

  • 12 # 老虎他爹

    魯迅是1949年以來被研究最多之人,魯迅研究是顯學,上世紀80年代就能給博士頭銜了,可說沒有什麼秘密了,但受只能說好不能說壞的氛圍影響,對魯迅的一些 生活細節說的很少。

    首先,魯迅很有錢嗎?

    受陳明遠一些文章影響,今天很多人都說魯迅很有錢。其實魯迅一生收入不高,他在北洋政府教育部時,固然收入不錯(沒月300多大洋),但職務不高。袁世凱請曹汝霖當部長,許以月薪2000大洋,曹仍抱怨比自己當律師掙得少(見《九十老人自述》)。胡適給軍閥寫一篇文章,即有5000大洋,此外,胡適一度掌握庚款下的部分資金髮放,與他們相比,魯迅收入不算太高。

    更麻煩的是,這些錢經常拖欠,魯迅編雜誌寫稿,常是義務勞動,據許廣平記,魯迅晚年穿的還是留學時穿的褲子。

    其次,魯迅為什麼老去日本醫院?

    據魯迅日記,魯迅先後與30多名日本醫生、護士接觸過,因為他自己在日本學過醫,而當時中國日醫價格便宜,且受德國影響,全科為主,而不是歐美提倡的專科,比較親切、方便。符合魯迅當時收入情況。

    其三,魯迅是革命家嗎?

    這是後來馮雪峰等人神話的結果,魯迅給延安拍電報、送火腿之類,可能都非魯迅創意。魯迅加入左聯,一是他晚年確實傾向革命,二是被創造社圍剿,自己有危機感,怕成為落伍者,成為局外人,三是左聯名義上奉他為盟主。魯迅與左聯產生過許多摩擦,魯迅對只談革命的文學不太認可,他堅決拉郁達夫入左聯,但鬱還是被開除,鬱也發聲明說主動離開左聯。

    其四,魯迅脾氣暴躁嗎?

    魯迅和郁達夫、許壽裳、蔡元培等人保持了終生友誼,但和胡適、錢玄同、林語堂發生糾紛,特別是與周作人之間產生矛盾,這中間可能有性格問題。

    魯迅和許廣平談戀愛時,一次喝醉了酒,曾將許腦袋按在桌上,當時他剛和周作人鬧翻,臨時租在磚塔衚衕俞芳姐妹的院子裡,酒桌上還用拳頭打了俞芳的拳頭,俞芳遂避席。上世紀80年代,曾有學者採訪俞芳,以當時氛圍,俞芳自然只說魯迅好的東西。

    其五,魯迅對不起原配嗎?

    魯迅與原配朱安有過性行為,據郁達夫說,魯迅為控制性欲,冬天只穿單褲。當時留學生面對舊式婚姻多采取魯迅式態度,魯迅所為並不過分,胡適四處留情,也難說是道德典範。這是特殊時代下的特殊困境,無可奈何。

    其六,魯迅是文壇盟主嗎?

    魯迅成名晚於周作人,周作人一度領袖文壇,一是他外語好,翻譯上貢獻大,二是他閱讀量大,對世界文學更瞭解。他是京派開山之祖,沈從文是第四代,林徽因等人是第三代,廢名等人是第二代。周作人扶持過很多人,但他性格疏懶,不願參與組織工作。魯迅編雜誌、推新人、提口號,或有爭文壇地位的意思。

    魯迅的文章當然很好,但耽於對罵,嚴肅創作不多,小說中好壞參半,盟主是左聯賞的,當時真正有學問的人這麼看的,恐怕不多。

  • 13 # 平原公子

    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清末的時候,魯迅先生曾經是光復會的“大龍頭之一”,甚至差點當了刺客。

    1903年,江浙大學問家的陶成章在日本東京會見王嘉偉、蔣尊簋、魏蘭、魯迅、龔寶銓等人,次年初又經陶、魏回上海與蔡元培商議,至同年11月,以龔寶銓組織的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為基礎,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光復會。蔡元培任會長(陶成章任副會長)。日後,章太炎、秋瑾、徐錫麟、張恭、徐順達、趙聲、柳亞子、陳去病、熊成基等人陸續加入。

    有意思的是——當時魯迅先生在會中地位頗高,陶成章對他非常愛重,乃至封他做“大龍頭”,甚至計劃派他去參加刺殺行動,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和《狂人日記》中也隱約提到了這段經歷,拿他自己的話說——“我是做過強盜的人。”

    光復會領袖陶成章的理想最大,陶成章在1900年前曾效法唐代駱賓王討伐武則天之例,北上京城,“以手刃那拉氏自誓,又親赴奉天,並遊歷蒙古東西盟,察看地形,以為進行之計”,想要釜底抽薪,一舉除掉滿清的根本。他還曾經計劃派出魯迅參與刺殺行動,雖然當年的魯迅還是“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熱血青年,但面臨刺殺任務的時候,他猶豫了一下,提出了讓陶成章照顧好他的家人,陶成章聽後,便取消了計劃,認為;“心繫身後家人者,必無決絕之念。”

  • 14 # 劉婧謠

    魯迅可是噴子的祖師爺啊,可惜就會噴。一個對國家對民族沒有榮譽感的人註定不得好死,就像今天的那些慕洋犬公知一樣,相比之下,辜鴻銘比他厲害多了,現在越來越看不起那些所謂的民國讀文科的大師了,整天瞎逼逼,還是讀理科的大師厲害,少說話多做事。

  • 15 # 火之行星

    魯迅是個頗具爭議的人!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個旗手,是白話文的創始人,是一個民國時期的文人!他年少喪父,家道中落,埋下了他對封建王權和國民顯貴的痛恨!培養了他極端的性格和思維方式。再家年輕時在日本學習,受到日本工業文化的影響,頗有親日的情感。直到魯迅死於日本西醫的誤診,918事變,128事變都未能改變魯迅親日的態度!他致死“漢字不廢,國家必亡”的觀念都沒有改變!但歷史給了魯迅一個響亮的耳光,告訴他中華民族五千年連綿不絕的燦爛文明又走向了世界的巔峰!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文明的引導下,又走在了獨立自主,繁榮富強的道路上!

  • 16 # 我本農

    天才和英雄一樣,是民族的驕傲和象徵,還望那些慕洋犬們少費些唾沫口舌!他們就象高山大川,長存於宇宙和歷史長河之中,非普通人力所能撼動!

  • 17 # 一群野狼不孤獨

    魯迅在日本時,有次在浴室洗澡,看到的女人,嚇得趕快蹲下還用手捂住。當時的日本的社會是男女可以同浴室洗澡的。據說後來他曾經給許廣平說過。

  • 18 # 俺是河南滴

    魯迅(1881-1936)

    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翻譯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

    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後從事文藝等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 旗手。

    1918-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援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反動當局所通輯,南下到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月到當時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四一二"事變以後,憤而辭去中山大學的一切職務。其間,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響,徹底放棄了進化論幻想。1927年10月到達上海。

    1930年起,魯迅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進步組織,不顧國民黨政府的種種迫害,積極參加革命文藝運動運動。1936年初"左聯"解散後,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1927-1936,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這些作品收錄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和支援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蒐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化遺產,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 文學史綱要》、《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

    魯迅在中山大學

    1926年秋,原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的郭沫若隨軍北伐,中共廣東區委員書記陳延年提議中山大學中共組織,要求校方邀請正在廈門大學的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魯迅接到邀請電後,覆電同意赴粵。中山大學、中共廣東區委學委副書記畢磊和中山大學黨支部書記徐文雅受命公開出面與魯迅聯絡。

    魯迅是1926年8月離開北京到廈門大學,沒多久,他感到廈門和仍受軍閥統治的北京一樣“不乾淨”,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地方,因此,欣然接受了中山大學的邀請。他給許廣平的信說到“造一條戰線,更向舊社會進攻。”魯迅和許廣平相識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從通訊到交流思想中萌發友誼,在1925年正式確立了愛情關係。許廣平本是廣州人,在北京女師大畢業後回廣州任教,後被迫辭職,進了被稱為“左派學校”的中山大學任助教。魯迅接到許廣平的信,告以右派勢力在廣州也很囂張,進步勢力遭到排擠。魯迅在船上的回信是:“小小的顛簸自然是有的,不過這在海上就算不得顛簸;海上的風濤要比這險惡得多。”

    1927年1月18日魯迅到達廣州後,就任中大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訊息傳開後,來訪者絡繹不絕,他開始與各方面人物接觸。畢磊以中大學生代表身份上門拜訪將中共刊物《嚮導》、《人民週刊》和共青團刊物《少年先鋒》送給他,魯迅熱情地接待了進步學生。魯迅拒絕了學校當局的歡迎會,卻在1月25日下午在畢磊的陪同下,出席了中大學生會為他舉行的歡迎會,受到熱烈的歡迎。中大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朱家驊也以學校當局身份上臺致歡迎詞,說了幾句奉承的話。魯迅在演講中說:“剛才朱先生說我革命家、是戰士,我認為是其實不是的。朱先生那一套我不承認。”“如果我是革命家、是戰士,就不應該到廣東來了,應在北京或廈門與惡勢九鬥爭,我為什麼要來這裡呢?因為這裡是‘革命的策源地’,聽說廣東是可怕的地方,並且赤化了!”魯迅說他在廣東只見到街上不少標語,並沒有看見什麼可怕的東西,又語氣雙關地說:“按照我的眼睛看來,廣東比起舊社會,沒有什麼特別的情形。我覺得像紅布標語中寫的白字那樣,‘紅中夾白’,我感到對革命有點不放心!”

    魯迅在廣州度過了農曆新年,領略了南國風光,觀賞了除夕花市,對國民黨達官貴人的宴請請帖,一律寫下“概不赴宴”退回。對報上借他來穗之題發表的各種文章,一概保持沉默,別有用心的記者邀他對廣州的缺點加以“激烈的攻擊”,魯迅冷淡地答以“還未熟悉本地的情形,而且已經革命,覺得無甚可以攻擊之處”,由此又招來“老朽”之類的謾罵。魯迅並未還手,他將全部精力貫注到準備開課的教學事務上,表示要對中山大學“盡一點力”,把“中大的文科辦得像樣”,出考試題,編排工作時間表,發通知書、計分、放榜,樣樣自己動手,忙個不停。還曾應香港進步青年邀請,赴港發表了《無聲的中國》和《老調子已經唱完》的兩場演講,許廣平擔任了他的廣州話翻譯。對於廣州的政治形勢,他已看出“深綠和深紅”的複雜性,他在冷眼觀察,用許廣平的話來說,“他是要找尋敵人的,他是要看見壓迫的降臨的,他是要撫摩創口的血痕的。等著終竟到來的機會”。在此期間,他在中大社會科學研究會發表演講,說出了擔憂:“廣州的人民並無沒力量,所以這裡可以做革命的策源地,也可以做反革命的策源地……”

    3月1日,中山大學舉行開學典禮。魯迅應邀即席發表了《讀書與革命》的講話,他說:“對於軍閥,已有黃埔軍官學校的同學去攻擊他,打倒他了。但對於一切舊制度、宗法社會的舊習慣、封建社會的舊思想,還沒有人向他們開火!”“中山大學的青年學生,應該以讀書得來的東西為武器,向他們進攻--這是中大青年的責任。”3月間,他與陳延年還有一次秘密會唔。

    4月8日,他應邀到了黃埔軍校,發表了《革命時代的文學》的演講,說:“中國現在的社會情狀,只有實地的革命戰爭,一首詩嚇不走孫傳芳,一炮就把孫傳芳轟走了”,他“彷彿覺得大炮的聲音或比文學的聲音要好聽得多似的”。 魯迅對廣州的飲食、文化市場常有接觸,頗有好感。他給友人的信中提到廣州的“食物雖較貴而質料殊佳”。據《魯迅日記》和《魯迅書信集》列出他在廣州的9個月光顧過的茶室酒樓就有 20多家。 為了給愛讀新書的進步青年提供條件,他和孫伏園在廣州芳草街租了幾間空房,開了一間北新書屋。從3月25日到8月15日,這裡自成了魯迅和愛好文學的青年見面、談論文學的一個去處。魯迅辭去中山大學職務不久,書店也停業了,剩書廉價讓給共和書局。移交時,魯迅動手包裝、搬運,自掏腰包付清停業結欠的80元。然後,還興致勃勃地請那幾位幫忙的青年去“妙奇香”茶樓吃飯。這位導師兼“老闆”親自提壺酌酒,談笑風生,場面熱鬧,旁人還以為是祝捷宴。

    北伐節節取勝,4月10日,魯迅在白雲樓寓所聽到廣州民眾上街遊行,慶祝北伐軍攻克上海南京的歡呼聲,寫下了《慶祝寧滬克復的那一邊》一文,他敏銳地提到“慶祝,謳歌,陶醉著革命的人們多,好自然是好的,但有時也會使革命精神轉成浮滑”。他直言告誡,要防止“革命精神從浮滑,稀薄,以至於消亡,再下去是復舊”。魯迅的預言,為兩天後的上海“四·一二政變和5天后廣州“四·一五”政變所證實。事變中,中山大學遭到大搜捕。下午,魯迅冒著狂風暴雨,趕回中大出席各系主任參加的緊急會議。在會中他提議,要求當局不要再來繼續搜查,還要設法營救被捕學生。朱家驊壓制說:“這裡是‘黨校’,凡在這裡做事的人,都應服從黨國的決定,不能再有異議。”魯迅單刀直入:“試問朱先生,被抓去的學生都犯了什麼罪?”朱家驊支吾說:“不清楚”。魯迅語鋒犀利地責問,“既然不清楚,為什麼要在座的諸位都要服從他們的決定呢?”會議作不出決定,魯迅憤怒退席。他奔走營救學生,捐款慰問被捕學生。然而,中山大學圖書館前貼出開除數百名學生學籍和教職員公職的佈告。魯迅以辭去中山大學一切職務表示抗議。學校當局還想利用他的聲望裝飾門面,都被魯迅拒絕。中大當局拉不來魯迅,翻臉將接近過魯迅的人都說成“魯迅派”或“語絲派”,用盡手段孤立魯迅。魯迅看穿了反動派羅織罪名的伎倆,堅持繼續留在廣州從事創作和翻譯,他說:“倘我一出中山大學即離廣州,我想是要被排進去的。”來訪的青年朋友懇切地勸他到別的地方去,魯迅說:“他們不是造謠說我已逃走了,逃到漢口去了嗎?現在到處都是烏鴉一般黑,我就不走,也不能走。倘一走,豈不正好給他們造謠?”他在白雲樓內的燈光下編完《唐宋傳奇集》,在題記中悼念被殺害的革命青年。

    7月16日,魯迅在許廣平陪同下,到知用中學作《讀書雜談》講演,他告誡中學生,必須“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7月23日,在廣州市教育局主辦的夏期學術演講會上,他作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的演講。他說到司馬懿加罪對手的手法,掉轉話鋒,說譬如反對革命的軍閥,在革命勢力大起來時,掛起青天白日旗,還要做總理紀念週,真的“三民主義”信徒不去就要被說成反對“三民主義”模樣,巧妙地抨擊了反革命兩面派。 9月27日,魯迅和許廣平登上“山東”號輪船,離開廣州去上海。

    在廣州,魯迅度過8個月零9天,他在複雜的環境中筆耕不輟,編輯了舊作《野草》、《朝花夕拾》,續譯《小約翰》,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鑄劍》,編錄《唐宋傳奇集》等,寫了計劃中的《中國文學史》自古文字起源至漢司馬遷的10篇。更寫了一批雜文,輯成《而已集》,記錄著他在廣州期間的足跡和思想轉變的過程,《而已集》的題辭,可以看作是他對自己在廣州的這段經歷史意義的小結: 這半年我又看見了許多血和許多淚, 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 淚揩了,血消了; 屠伯們逍遙復逍遙, 用鋼刀的,用軟刀的; 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 連“雜感”也被“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時, 我於是只有“而已”而已!

    魯迅的幼時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1881年九月二十五日(農曆八月初三)

    出生地: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口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

    祖父周福清(1837一1904),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欲縣知事,此時正在北京任內閣中書。

    父親周伯宜(1860一1896),秀才,閒居在家。

    母親魯瑞(1857一1943)思想頗為開通,出身於紹共近郊安橋頭一戶官宦人家,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

    家庭:

    在紹興,周家算得上一門望族,做官經商且都不說,單是人丁的繁衍,就相當可觀,所以到魯迅出世的時候,周家已經分居三處,彼此照應,儼然是大戶了。魯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過江西一個縣的知縣老爺,後來又到北京當上內閣中書,成為標準的京官。紹興城並不大,像周介孚這樣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贏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門上那一?quot;欽點""翰林"的橫匾,正明白無誤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魯迅真是幸運,他的人生長途的起點,就設在這樣一處似乎距樂園相當近便的地方。

    這就使魯迅獲得了一系列窮家小戶的孩子所無法享受的條件。家裡四五十畝水田,就是周介率不從北京匯一文錢回來,日常生計總是綽綽有餘,足以將貧困從他身邊趕得 遠遠的。周家是講究讀書的,周介率甚至有過讓兒孫一起考取翰林,在門上懸一?quot;祖 孫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額的雄心,那種書香人家的氣氛,自然相當濃厚,魯迅家中 有兩隻大書箱,從《十三經注疏》和《四史》,到《王陽明全集》和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從《古文析義》和《唐詩叩彈集》,到科舉專用的《經策統纂》,甚至《三國演 義》和《封神榜》那樣的小說,都擠擠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裡有書,眾多親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書甚豐,而且不單是那些枯燥難懂的正經書,更有許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歡的好玩的書,從畫著插圖的《花鏡》,到描寫少男少女的《紅樓夢》,幾乎什麼都有。

    一次,一位親戚甚至允許魯迅到一間堆滿雜書的小屋於裡自由翻揀,他推開那房門的一 剎那間,臉上的表情會是多麼驚喜!從六歲開始,魯迅就開蒙讀書,先是隨本家親戚學,後來又被送到紹興城內最有名的一家三味書屋去讀經書,《論語》、《孟子》……甚至連古舊難懂的訓詁書《爾雅直音》,也在塾師的指導下讀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說, 一定不覺得這樣讀書有什麼快樂,但是,一個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著書香門第的薰陶,有傅學的老師指點,能夠日日讀書,還能用壓歲錢自己買喜歡的書來讀,這實在是那個時代的小孩子能夠享受的最好的條件了。

    中國是個講究父權的國家,獨多那種粗暴專橫,將子女認為私產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裡,倘遇上這樣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會被糟蹋得暗淡無光。魯迅的運氣如何呢?周介孚雖然脾氣暴躁,有時候要打罵孩子,但在教魯迅讀書這件事上,卻顯 得相當開通。那時一般人家的孩子,開蒙總是直接就讀四書五經,叫一個六歲的孩子天 天去唸"學而時習之",他會多麼痛苦?周介孚卻不這樣,他讓魯迅先讀歷史,從《鑑 略》開始,然後是《詩經》,再然後是《西遊記》,都是選小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書。即使讀唐詩,也是先選白居易那些比較淺直的詩,然後再讀李自和杜甫,這就大大減輕了魯迅開蒙的苦悶。祖母更是特別疼愛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讓魯迅躺在大桂樹下的小板桌上,搖著芭蕉扇,在習習的涼風中給他講故事,什麼貓是老虎的師父啦,什麼許仙救白蛇啦,魯迅直到晚年,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興味和愜意。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神態一本正經,卻比祖父更為溫和。他家教雖嚴,卻從不打小孩子。魯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會》中,記過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魯迅那樣快樂的時刻,偏偏逼他去背書。可實際上,周伯宜平時對兒子們的讀書,監督得並不緊。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很寬容。 有一次魯迅和弟弟偷偷買回來一本《花經》,被周伯宜發現了,他們又害怕又絕望,因 為這是屬於閒書,一般人家都不許小孩子看的:"糟了,這下子肯定要沒收了!"誰料周伯宜翻了幾頁,一聲不響地還給了他們,使他們喜出望外,從此放心大膽地買閒書,再不用提心吊膽,像做賊似的。至於母親魯瑞,對他的摯愛就更不必說了,幾個孩子當 中,她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從人情來講,父母總是愛子女的,可由於中國人祖傳的陋習,這種父母之愛竟常常會演化成對幼小心靈的嚴酷的摧殘。當然不能說魯迅就沒有遭過這 樣的摧殘,他後來會寫《五猖會》,就說明內心也有深刻的傷痕。但總的來說,他還是相當幸運的,至少在童年,他經常都是沐浴在溫和寬厚的長輩之愛中。

    魯迅的中文藏書

    王稼句

    魯迅先生讀些什麼書,又買些什麼書,向為讀書人所關心,孫犁老人說,他當年就是根據魯迅日記中的“書賬”,去找讀,去採買,以豐富自己的庋藏。我除了魯迅的“書賬”之外,經常讀讀的,是《魯迅手跡和藏書目錄》,這是北京魯迅博物館在1957年7月編印的內部資料,共三冊,第一冊是手跡目錄,第二冊是中文藏書目錄,第三冊是外文藏書目錄。我讀的,當然是第二冊與第三冊。第三冊,不過是看看魯迅在於美術方面的興趣。日本印的畫冊非常精美,魯迅是著意收羅的,如頗為著名的《世界美術全集》、《世界裸體美術全集》、《玩具叢書》、《鄉土玩具集》等,但由於我不識日文,只能是揣摸著讀讀而已。於第二冊的中文藏書目錄,倒是認真去讀的。這份目錄分三個部分,即線裝、平裝、期刊。據編者統計,線裝書有930種,7579冊,又未訂之散頁490頁;平裝書有797種,965冊;期刊有218種。

    我未將它與魯迅日記中的“書賬”對照過,但可以肯定地說,這是魯迅中文藏書的大部。

    在魯迅的中文藏書中,線裝古籍佔了很大比例,經史子集的常見書,基本完備,其中尤以雜史、雜家、藝術、小說、總集為多,另外有80多部完整的叢書,有《漢魏叢書》、《儒學警悟》、《顧氏文房小說》、《說郛》、《津逮叢書》、《稗海》、《雅雨堂叢書》、《知不足齋叢書》、《十萬卷樓叢書》、《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觀古堂匯刻書》、《雙梅景叢書》、《涵芬樓秘笈》、《四部叢刊》、《紀錄彙編》等雜叢類叢書60餘部;有《石林遺著》、《少室山房筆叢》、《巾箱小品》、《張南山先生全集》、《觀古堂所著書》等自著類叢書20餘部;又有《紹興先正遺書》、《台州叢書》等郡邑類叢書。從中可以看出,魯迅的藏書以實用為目的,大都是當時流行的版本,沒有什麼宋版元槧。景宋女士在《北行觀感》之四《藏書一瞥》裡這樣寫道:“國學方面各種類書、叢書也佔了一些地位,但似乎並沒有什麼難得的海內孤本,不知是原來沒有呢?還是偶有一二亦不能保。或則因為魯迅先生平時對於善本、珍本的購買力未必很多,而他的記憶強和圖書館的徘徊恐怕對於他更易藉助。”然而在他感興趣的方面,想要去研究的題目,版本則蒐羅得較多,比如阮籍,他便有明刻本《阮嗣宗集》三種,另有張溥評本《阮步兵集》等;再如嵇康,魯迅曾做過《嵇康集》的校點,藏有明人汪士賢校刊本《嵇中散集》兩部,其中一部有魯迅用石硃筆做的校勘,另外還有一部《四部叢刊初編》本的《嵇中散集》,上面有臺靜農過錄的石硃筆校勘批註。

    魯迅於自藏線裝書,十分愛惜,有的在第一冊加蓋一印外,一般沒有其他藏書印記,魯迅的用印有“魯迅”、“會稽周氏”、“會稽周氏收藏”、“周氏”,一般也不作題跋眉批。凡有缺本的,他還補抄成全帙,如《羅氏群書》共有十冊,其中缺了兩冊,魯迅便手抄兩冊補全,並手抄全書目錄一頁,置於卷首。

    至於平裝本的中文書,魯迅花錢買的不多,不少是出版社和著譯者的贈送。當時與他有關係的,如北新書局、良友圖書印刷公司等,都將一些新印的書贈送給他。著譯者贈送的,包括像胡適、林語堂、顧頡剛、章衣萍等人,也都將自己的書題字簽名送給魯迅,如今瀏覽,確乎能略略感受到那時文壇氣候的冷暖。

    在那次應《京報副刊》徵求“青年必讀書”時,魯迅說:“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其實“中國書”,特別是古典的“中國書”,魯迅藏得最多,讀得也是最多,這篇《青年必讀書》,不過是他借題發揮的一篇雜感而已。

    魯迅曾拒絕諾貝爾獎提名

    魯迅是第一位受外國人關注並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獲提名的中國作家。

    1927年,來自諾貝爾故鄉的探測學家斯文海定到我國考察時,在上海瞭解了魯迅的文學成就以及他在中國文學上的巨大影響。這位愛好文學的瑞典人,與劉半農商量,準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劉半農託魯迅的好友臺靜農去信徵詢魯迅的意見。魯迅婉言謝絕了。他回信說:

    靜農兄弟:

    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請你轉告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可笑。

    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的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以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魯迅寫這封信的時間正是中國新文學經過風風火火的10年之後,其時中國文壇上出現了許多卓有成就的作家,當然包括魯迅本人。但魯迅是一個清醒的理性主義者,儘管新文學在最初十年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他仍能看出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差距,對中國新文學的實績作出了客觀的評價。

    我們從魯迅的這封信中,可以看出魯迅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態度:其一,魯迅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是高水平的獎項,在沒有實力競爭的時候僥倖得到它,名實不符,不利於文學紮紮實實的發展,反而會掩蓋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其二,魯迅以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為標尺,意識到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之間的距離。強調這種距離,不是妄自菲薄,而是為了使中國文學能更好地向前發展。其三,魯迅對諾貝爾文學獎保持一種平常心態。魯迅看到世界優秀作家極多,而諾貝爾文學獎不可能把每位作家納入自己的體系之中。僧多粥少,不必為此計較。

    我想,魯迅先生60多年前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態度,也是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

    鑑於過去我們對魯迅與諾貝爾文學獎的關係有些誤解,我們想在此多說幾句。

    一個典型的觀點曾經影響了一部分人,他們認為魯迅獲得了提名,但遭魯迅拒絕,因為他不願為當時的國民黨反動派政府增添光彩。這種將事件政治化的解釋,雖然具有激進色彩,拔高了魯迅,但與實際情況不相符。

    首先,瞭解諾貝爾文學獎操作程式就會知道,提名和獲獎兩者之間不能劃等號,從提名到獲獎有許多路要走,有的由提名到獲獎中間長達二十餘年,有的作家每年都獲得提名,但終其一生亦未能獲得評委的垂青。很少有一次獲得提名便獲得透過的。

    其次,假設一下,如果1927年魯迅先生沒有拒絕提名的話,能否在這一年摘取桂冠呢?可以看看1927年的評獎經歷。這一年,評獎競爭非常激烈,進入候選人名單被淘汰的作家,竟有36人之多,這其中還包括托馬斯·曼和高爾基這樣屢獲提名的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同時,法國一批有影響的學者推薦了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柏格森。這種推薦的號召力是不言自明的。如果把魯迅和這些作家相比,他創作的數量或許還略嫌輕了些。

  • 19 # 木子白丁

    魯迅先生在那個時代就是中國文學界的一面旗幟,他的文章就是匕首和投槍。某些人不要找一些無中生有的事來誣衊和詆譭先生,只有憎恨者才使用下三爛的手法,所有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顧的。尊重歷史尊重偉人是炎黃子孫的美德。

  • 20 # 夜雨20288896

    魯迅現在我猜肯定非常懊惱:“我特麼的以前寫那些文章的時候,怎麼就沒有想這麼多?原來我的文章不但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陰暗,更起到為黑暗中靈魂點亮燈塔的效果呀?我原來這麼偉大,要不是某些狗屁文人大加挖掘,我真的不知道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部分大齡單身女,很賢惠,做得一手好飯,生活工作井井有條,但為什麼就是沒男生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