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涉影新視界

    攝影過了新手期後,我們已經熟練掌握各種引數的運用,例如光圈、快門、ISO、白平衡等等。漸漸的,對自己拍的照片開始不滿意而又無法進步,於是進入了瓶頸期。下面以個人片面的想法說說如何突破瓶頸期。

    一、重新回顧基本知識及照片

    溫故而知新,當我們毫無頭緒時可以從頭開始,重新回顧基礎知識。例如,重新看看構圖的多種方法,各種引數的運用,這時腦海中一定會有新的印象。

    正視自己拍的照片,想想如何拍能提升照片的檔次。例如,想象如果當初改變曝光,改變白平衡,改變拍攝角度是否能讓照片看上去更完美。

    二、多參照大事作品

    從無到有,從複製到創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瓶頸期時我們可以透過書籍,圖片網站來學習大師的作品,例如看看他們的構圖,光線的運用以及後期處理手法等等。

    而後試著模仿大師的拍攝手法,最後衍生出自己的拍攝風格。

    三、換個視角換個角度,換種手法

    有時常用一個焦段會讓人感到麻木,這時我們可以使用不常用的焦段來過得不同的視覺感,這時也可嘗試拍攝不同題材。

    拍攝照片前可多嘗試幾個角度,試著運用幾個不曾多用的角度,例如仰拍,俯拍等等。

    則可嘗試著使用高速快門及慢速快門來獲得不同的視覺效果。

    四、把眼睛當鏡頭,把大腦當處理器

    許多大師的作品並不是隨到隨拍的,許多時候都是提前在腦海中有想法,而後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進行拍攝。

    在出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多多觀察身邊適合拍攝的風景,想象著換個光線會怎樣等等,若有適合的地點,則可下次過來拍攝。

  • 2 # 山和堂

    更亞正/ 人文攝影是最難的,涵括風土人情、文學藝術,也是攝影人的里程碑。初學者可於如下方面練習:1 拍靜物,注重用光、景深及構圖;2 拍人像,注重人物形象及神彩;3 柏風光,注重光向、層次、美感及藝術氣氛。

  • 3 # 阿番ye

    當攝影技術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很多人都容易鑽進一個怪圈,徘徊不前,這也是許多人說的瓶頸。擺脫這種困境的具體方法有:一是加強學習,多看、多分析高手和大師的作品,從中汲取營養和靈感。二是透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三是多拍多練習,使自己的攝影水準由量變到質變,最終達到一個你追求的水準。

  • 4 # 被遺忘的宇智波

    很多時候我們去追求一件事情一件藝術的時候到底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我們會陷入迷茫,彷彿做什麼也不對,就拿攝影來說,本來之前拍的好好的,靈感層出不窮。而現在怎麼拍一張風景照怎麼拍都不好看,角度怎麼調都不對呢?

    這或許可能就是題主所說的那種瓶頸,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可是卻沒有絲毫的長進反而像一張完美的畫卷一樣被墨水越描越黑。

    有人曾經說過當我們在一個崗位上工作幾年後一個人的能力會停滯不前,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一旦我們認為自己能夠較好的勝任工作,我們就會停止在學習這方面知識花時間。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找尋自己為何陷入迷茫的原因,看看自己是不是因為覺得自己能夠很輕鬆的勝任攝影這件事情而懈怠了學習。其次,放平自己的心態,心急是永遠無法解決問題的,就是這樣啦。

  • 5 # 攝影中級班

    玩創意攝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瓶頸期。但絕大多數攝影愛好者的瓶頸期在,學會了各種主流題材的拍攝技巧,而且把每個題材能拍的方式拍了一遍。之後看到啥都覺得已經拍過了,沒啥可拍了,進入了瓶頸期。

    其實這就是教科書式的完成作業的拍法,並沒有實現自我的突破。也就是還沒有實現真正的自我創意。那麼如何來打破僵局,實現突破瓶頸期呢?

    首先,豐富知識,增加閱歷。兩者加在一起,才能有思想上的新高度。拍攝主題高度自然會在瓶頸之上。攝影作為藝術,它不只是影像那麼簡單。尤其是關於人文這類題材的拍攝,只有學識和思想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才能把普通的景象提煉精髓,形成主題。

    當然,這個是需要時間和經歷的。

    其次,大多數攝影愛好者的拍攝過程應該都是這樣的。最先拍攝好看的照片,之後拍攝有意思的照片,接下來拍攝有意義的照片。透過這個軌跡,我們可以試著去改變一下拍攝內容。比如以前總是拍攝靜態的花朵、風景;現在拍攝一下有人的花卉、風景;這樣無形中就給照片增加了變數,增加了有意思、有趣味性的元素。

    再有,閱讀比較好的攝影教程、看優秀攝影作品。從原來熟練拍攝技巧到更注重創意中細節與突破。比如光影的運用,色彩的含義等等。

  • 6 # 狐狸糊塗的狐狸視覺

    按照我的理解,一般只有這兩種人才會問這樣的問題:一是“喜歡參加比賽”的人,二是“拍自選專題”的人(當然也有人二者兼顧)。只有具備這兩種特質的人才會想到提高,才會遇到你所說的“迷茫和瓶頸期”。這兩種人怎麼突破提高,既有通用途徑,也有針對性方法。

    一 通用途徑1 你的閱圖量與你的水平成正比

    一要多看大家、名家作品。你想站得高,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就不多說了。二要多看自己看不懂的作品。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展覽中、在專著裡、或在專業網站上,有一種這樣的照片,照片上的東西你都認得,照片也沒有令人驚豔的技巧,但就是分不清南北,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碰到這種照片,我建議你把它下載下來,慢慢看。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界的開闊和閱歷的增加,你會發現你以前忽略的一些東西,發現越多,進步越大。三要多看自己的作品。回頭看,你會發現,有些以前得意的作品並非完美無缺,有些以前認為的費片也並非一無是處。四要多看對手的作品(這點在針對性方法中詳談)。

    2 你的快門數與你的水平成正比

    我所說的快門數,不是你拿著相機用連拍機關槍一般掃射來提升的拍攝數量,而是透過多拍、多練來提升。攝影是門技術活,只有親自上陣,才能掌握。

    3 你的自身修養與你的水平成正比

    有位攝影大家說過:“攝影很容易,是因為誰都會按快門;攝影又很難,也是因為誰都會按快門”。隨著社會進步,中國的攝影大軍呈幾何倍數增長;隨著科技進步,相機功能日益強大,只要你會按快門,菜鳥也能妙手偶得出佳作。此情此景,我們比什麼,我認為最後比的是個人的自身修養,你的人生觀、你的價值取向都在你的作品中體現無遺,你的自身修養決定你的作品深度、作品高度。妙手偶得出佳作,你能偶得幾回?!說句玩笑話:這得靠人品。不靠譜的!

    二 針對性方法1 喜歡參加攝影比賽的人

    參加比賽,當然想獲獎。攝影之初,我也是一個比賽狂熱份子,和大多數人一樣,屢戰屢敗;但我初心不改,屢敗屢戰,但戰績仍差強人意。後經高人指點迷津、傳經送寶,才略有改觀。我回答你的問題我才告訴你這個秘密,你千萬不要大肆宣揚。這個秘密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多看對手的照片。我所說的這個高人,他是這樣做的:凡是他參加的攝影比賽,比賽結果公示前必先自任評委、自選入圍作品和獲獎作品,再與官方公示結果比較差異。開始的時候,他的自評結果與官方公示結果大相徑庭。但他不洩氣、不懈怠,和官方打了三四次擂臺之後,不斷地分析“官方認可而他不認可”作品的特點,不斷地取他家長、補自身短,在不斷對比中,他不僅摸清了國內攝影比賽的門道,眼光也越來越“毒辣”,他的自評結果與官方公示結果差異也越來越小,準確率最高的一次達到了驚人的61%。現在,他已成為我們這裡遠近聞名的獲獎專業戶。

    2 拍自選專題的人

    如果你是這類人,我不囉嗦,言簡意賅,三個建議。

    一要反思。反思什麼?反思你的作品立意。好作品都是有思想的,你的作品、你的影象有沒有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觀點、一種情懷,有沒有發自內心的感受!攝影的最高境界,我認為就是有獨特立場、獨特態度、獨特觀點、獨特情懷,有你發自內心的獨特感受!

    三要適當後期。很多人有重前期輕後期的毛病,有的人甚至排斥後期,不知你有沒有?他們常言“我的片子都是直出的,無後期”,以標示自己的前期技巧高超。其實他們可能不知道,他們所說的“直出的片子”,都經過相機自帶的最佳化程式最佳化過了,嚴格意義上說也是被後期過了。只有拍攝RAW格式的原片,才能不被相機自帶的最佳化程式最佳化,但RAW格式的原片,你的電腦讀不出、你的列印裝置印不出,不後期它們只是一堆數碼符號。膠片時代的暗房技術就是後期技術,只是因為現在的數碼後期技術,比以前的膠片暗房技術強大太多,強大到了可以無中生有,甚至令人生畏的地步。

    個人認為:前期是基礎,是發現美;後期是錦上添花,是創造美。打個形象的比喻:前期拍得好、有技巧,後期就是在絲綢上繡花;前期拍得差、少技巧,你後期可能就得在麻袋上繡花了。只有前期、後期都重視技巧,才能完美演繹美!只有前期、後期技巧完美結合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當然前期技巧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不需後期也行)。不會後期,在數碼時代,你不僅會輸在起跑線上,99%的可能會輸得很慘噢!

    四要會編輯。編輯?那是報社、雜誌的事,與我無關。持這個觀點的攝影人不在少數,大有人在。他們很重視拍攝,但不重視編輯,甚至不會編輯。我所說的編輯,是思考怎麼用照片講故事、表達思想?思考怎麼用照片交代拍攝事件的起因、過程、高潮、結尾?思考在哪個情節必須拍攝主打照片體現主題?哪個場景拍攝過渡性照片串聯故事、襯托高潮?思考主打照片和過渡性照片該用什麼不同的拍攝手法

    ......

    等等,這對拍自選專題的人尤為重要。

    如你不會這些專題攝影的構思知識與表達方法,不會掌控宏觀的拍攝節奏,我向你推薦一本圖片編輯方面的專著《攝影師的故事——邁克爾.弗里曼攝影表達與視覺語言》,這本書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我買的是二手舊書,81元)。書中探討了攝影的表達形式在影像故事中的作用與實踐技巧,透過各種精選的案例,剖析構思影像、構思故事的思維方式,解讀人們閱讀圖片的心理變化以及主觀能動性,以及上述各因素將怎樣影響影像的最終呈現方式。你可從中獲取影像表達的常規手法和常規編輯思路,讓自己的作品傳達更多的資訊。這本書就是你拍自選專題的聖經(我是受益非淺,收穫多多)。

    就象中攝協李舸主席說得那樣“攝影是智慧的修行”,希望你能破除迷茫、突破瓶頸、快速成長,做個快樂的攝影人,做個智慧的攝影人。

  • 7 # 小木閒聊

    關於“新手如何突破攝影的瓶頸期”我分享一些我的觀點:

    什麼是瓶頸?瓶頸就是事業發展到了停滯前的狀態。到了這個階段,就像瓶子的頸部一樣,是一個關口。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則會被困在瓶子裡面。一、尋找自身的問題點

    瓶頸期是一個高度,也是一層境界,只不過是階段性的高度,階段性的境界。如果突破不了“瓶頸期”,那麼永遠到不了新高度。要突破並且進入新高度,必須找準自身的問題點。筆者接下來就聊一聊尋找問題點的一些思路。

    是否是技術問題(技術瓶頸)?

    發現並且找出問題才是最難辦到的。技術問題是最好解決的。反問自己:“構圖有沒有問題?想要表達的主題(不是主體)是否讓讀者一眼便知?非專業人員看了後會不會產生聯想(意境)?是為了自己拍攝而拍攝還是為了觀眾的需求拍攝?”一張好的圖片,它是活的,是會講話的,能傳遞“藝術”的。這恰恰是需要相機背後的腦袋去思考的問題。上面這幾個問題不是直接的問題,只不過一個思路。如果你把它們看作是問題,並且拼命的尋找答案,那麼,你將會永遠困在瓶子裡。在你拿起相機按下快門鍵之前腦海裡必須閃現一遍,否則很難拍出一張能傳遞情感的照片。答案只有自己給自己,別人無法回答。

    2. 藝術上的瓶頸

    當讀者看到一張照片時,他是否會有所“聯想”?如果沒有,那麼你的作品還不具備“藝術性”。要讓一張照片具備“藝術感”,必須得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反差和影調:反差不是構圖的實際元素,而是一種構圖的技巧,其重要性在於它是眼睛和大腦觀看這個世界的方式。影像中的影調範圍和反差之間並沒有關係,這讓人很吃驚,可事實就是如此。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線條、形狀、反差和情感、圖案樣式、平衡性、動態、正/負空間、質感、鏡頭焦距和裁剪。其中單獨聊一下正/負空間。什麼是正/負空間?就是,你眼前場景中的明亮和陰暗區域,以及你的照片中的明亮和陰暗區域,就是所謂的正負空間。

    在筆者看來,一個攝影師的瓶頸期,只要尋找並解決了上面的問題,我相信你將進入下一個新高度了。

    二、影像與文化

    1、為什麼會拍下它(照片)?

    照片是另外一種記錄的方式。如果把一張照片用文字表達出來,絕對不止是三五個字那麼簡單。比如,一張童年時的照片,背後一定是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就是這張影象的文化。它不光是單純的記錄下某一個細節,而是像讀者傳遞某種情感。這就是為什麼要拍下它的答案。

    2、問題與答案共存的照片才是好照片

    舉個例子,藍色天空下的碧綠海水上的軍艦,尾部有一團火光,在不遠處的空中還有亮亮的火光像軍艦飛來,哦,那是清晰可見的炮彈……當我們看到這樣一張照片時,問題:這是幹嘛的?看照片三秒就明白了,原來這是兩軍在海上交戰的照片。像這樣的作品讓人看了立刻明白的,才是一張好照片。

    三、擴充資料

    當遇到瓶頸的時候,光靠反思而不行動也是空談。

    1、興趣。如果你對攝影本身沒有什麼興趣。那麼,恭喜你,該改行了。在興趣濃厚的前提下,走出瓶頸的行動方法有:組團攝影。

    2、方向。在自己沒有明確的攝影方向的時候,可以尋找一位業內的標杆人員,我要像某某攝影師看齊等。

    以上全部內容是關於“新手如何突破攝影的瓶頸期”的回答。

  • 8 # mashow

    嘗試新的風格、新的調色和後期技術、新的場景比如室外、水裡、街上。

    嘗試新的型別模特,打破自己的常規型別模特,比如狂野、性感、冷豔。

    嘗試其他拍攝領域例如人文掃街、微距攝影、長焦攝影。

    在家沒事就多看看攝影史書籍,看看前輩們是怎麼過來的。

    沒什麼所謂的瓶頸,讀到老學到老,一直在進步一直在成長,昨天拍的照片今天就不應該滿意,因為你今天成長了比昨天更好。

  • 9 # 80後小陳大叔

    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已經達到高手階段的攝影師了,在器材的使用、主題的選擇、模特的選擇、攝影場地的選擇、拍攝時與模特或者客戶端溝通等等方面都是有一定的經驗了、已經具備了職業攝影師的基本水準,在這些基礎上再要提高無非就是攝影師自身審美的提高,而審美的提高又包含很多的方面,讀更多的書、看更廣闊的世界、更多的人生經歷、這些都會在攝影師的作品裡得到體現,攝影的世界進來了、玩得好不好就完全看個人的審美水平了。

  • 10 # 騎著板凳養豬

    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不知道拍攝什麼是好。找不著了,自己想去拍攝什麼。並且在拍攝的同時,老也進入不了拍攝的感覺,那時我都曾經想放棄了攝影。偶爾去公園裡散步,突然看見一個,活蹦亂跳的松鼠。他特別的頑皮,一會拼命的奔跑,一會又站了起來,東瞧瞧西望望,可愛及了。此時我突然,又萌發了想去拍攝的感覺。我採用了,長焦的辦法來對松鼠進行拍攝。這樣一來,即不打擾松鼠,又不影響松鼠的自由自在。所以,我在攝影的過程中,就和松鼠做為了朋友。尤其是松鼠,在那調皮的樣子,有時感覺松鼠,還有點憨態可掬。只要我感覺角度理想,馬上按動快門。在剛拍攝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的廢片,這也是我對焦問題。經過後來的幾次拍攝,多少對松鼠的習性,有了點了解。下面我把,我拍攝的松鼠,給各位大仙們看看,請各位大仙,多多的指導。

  • 11 # 大海lzd

    有的人能度過,有的人度不過,有的人終生難度,不是懂得那一點點攝影知識就可以的,需要智慧 ,大智慧,

    提個問題,在相機中,曝光組合的實質是啥,就是光圈,速度在相機中起啥作用,這個問題弄不明白,不管你獲過啥獎,都沒用,永遠也出不了瓶子

  • 12 # 盧人影像

    既然是攝影高手,那麼攝影技術是沒有問題了。

    什麼是“瓶頸”?“瓶頸”一般用來形容攝影發展中遇到的停滯不前的狀態。這個階段就像瓶子的頸部一樣是一個關口,再往上便是出口,但是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也有可能一直被困在瓶頸處。瓶頸期專指處於瓶頸的這一段時間。

    藝無止境。一個攝影師,在原來的成就上,要想突破“瓶頸“,再攀登新的高峰,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就要在文化修養方面尋求突破。考驗一個攝影師,不是看他有多麼高檔的裝置,也不是看他有多麼高超的攝影技術,而是看他的文化底蘊。所以為了尋求突破,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幫助。

    一是多看一些國內外攝影大師的作品和著作,會從中得到意外的啟迪。

    二是多學習文學、音樂、書畫等姊妹藝術,會受到不同的啟發。

    三是重新考慮一下自己攝影的定位,看看自己在攝影的哪方面更加擅長,或者專注於某一個領域,或者某一個題材,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更加擅長的方面。

    我舉一個例子,齊白石的衰年變法。

    齊白石而在晚年的時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挑戰了當時繪畫界的主流風氣。直接奠定了齊白石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他生活的年代,是傳統繪畫保守主義者的時代。而齊白石先生勇於從自己的內心出發,真正的將自己的生活所得、內心感悟融入於繪畫之中。對於傳統繪畫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不同的意見,稱之為“衰年變法”。齊白石"衰年變法“在成功,不僅對於中國畫壇產生了衝擊,對於保守派勢力發起了挑戰,還直接影響了中國後來繪畫的發展脈絡。

    齊白石是學八大山人的,後來也是到了瓶頸期,他就尋求突破。

    齊白石變法後,其繪畫表現出一種樸實的風格,融入了世俗的審美,這成為打破中國傳統繪畫僵局,尤其是傳統工筆繪畫一味表現高雅和陽春白雪,脫離實際的桎梏的一個契機。

    中國繪畫開始融入新的血液,雖然這在當時保守勢力看來是不可容忍的,但是在藝術上講繪畫推向了新的境界。

    所以要像齊白石先生那樣,勇於創新,藝術貴在創新,只有這樣,攝影才能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 13 # 雙下巴金金醬

    攝影高手如何度過自己的瓶頸期?

    不是攝影高手,但是也遇過瓶頸期。在瓶頸期的時候人會很焦慮。

    瓶頸期的主要症狀

    不知道自己該怎麼繼續拍下去,看自己之前的作品永遠覺得不好,但是又不知道哪裡不好,覺得自己的拍攝角度單一、拍出來情緒不對,後期不知道要怎麼調色,覺得自己以前調的都不好看等等。

    怎麼克服心態要好。首先遇到瓶頸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平靜的心態。因為其實瓶頸代表了你在某個階段的學習到了上限,只有突破這個上限才能繼續向上走,所以一定程度來說也是對你這個階段學習的一個肯定。另一方面,無論學習什麼東西都一定有瓶頸,所以不要急,別人有辦法突破你也一定可以突破。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心無旁騖的去尋找解決方法。觀察和模仿。遇到瓶頸,很多時候都來自於我們日益增長的審美和落後的實操技術之間的矛盾,所以這個時候多看一些大師的作品,看一些你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然後總結他們的布光、色彩搭配、拍攝角度、情緒表現、後期色彩。最重要的就是去模仿,日復一日的模仿,經過一段時間的模仿,你就會發現自己會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新的思路了。多交流。攝影也比較忌諱閉門造車,多將自己的作品發給其他攝影朋友看,因為有些問題自己看不出來,可以透過交流來快速認清自己的不足。也可以組織群拍活動,一起交流一些經驗。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人像攝影精選 分享ps後期技術 | 分享攝影教程 | 分享拍攝心得

  • 14 # 東方踏雪

    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已經達到高手階段的攝影師了,在器材的使用、主題的選擇、模特的選擇、攝影場地的選擇、拍攝時與模特或者客戶端溝通等等方面都是有一定的經驗了、已經具備了職業攝影師的基本水準,在這些基礎上再要提高無非就是攝影師自身審美的提高,而審美的提高又包含很多的方面,讀更多的書、看更廣闊的世界、更多的人生經歷、這些都會在攝影師的作品裡得到體現,攝影的世界進來了、玩得好不好就完全看個人的審美水平了。

  • 15 # 世界未來屬於我大中華

    無論是作為一個專業攝影師還是業餘愛好者,如果您已有一段時間的拍攝經驗,都應該不斷高自己的攝影水平。

    1、只用定焦鏡頭拍攝

    不得不說,變焦鏡頭的出現大大方便了我們的拍攝工作,透過允許我們在不同焦段之間自由變換,外出拍攝也不再是一種需要攜帶大量鏡頭的體力勞動。儘管鑑於這種顯而易見的優勢,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都趨向於在購買器材時選擇變焦鏡頭,但傳統的定焦鏡頭卻依然擁有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其中之一,就是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加勤奮,或是迫使我們走進被攝物去進行更加仔細的觀察,或是來回移動以尋找到最佳的拍攝角度。因此,下次當你再去外出拍攝時,我們建議你只攜帶一隻定焦鏡頭,然後試著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放慢自己的腳步,嘗試一種“慢節奏”攝影的方式來更加仔細的審視自己與自己的作品。

    2、在最糟糕的條件下進行拍攝

    這話說起來有些矛盾,畢竟作為攝影師我們應該在儘可能最好的條件,特別是光線條件下進行拍攝。但如果是為了磨鍊攝影技術,在最糟糕的條件下進行拍攝還是一種很好的手段。它不僅能夠幫助訓練我們處理不同條件的能力,而且還有助於促使我們開啟思路、展現出更多創意。要知道,對於專業攝影工作來說,並不是每次拍攝條件都能夠十全十美的。例如如果你鍾情於風光攝影的話,你可以嘗試多在陰天或多雲的條件下進行拍攝。

    3、儲存卡只留少部分空間

    數字攝影時代的一大優勢是讓我們不再需要考慮浪費膠片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我們的儲存卡都擁有足夠的空間來滿足我們一整天甚至更長時間的拍攝需求,而不用去在乎拍攝過程中我們按了多少次快門。然而,這種便利也會成為我們懶惰的理由,按快門不再是一種需要謹慎對待的動作。試想一下,如果你一天只能拍攝24張照片的話,你還會如此草率地摁下快門嗎?只用有限的儲存空間來拍攝特定數量的照片,能夠迫使我們去認真思考每張照片的構圖、光線和對焦。當然,或許一種更為嚴苛的訓練是使用膠片進行拍攝,這樣一來我們甚至無法透過刪除照片的方式來獲得額外的拍攝張數。

    4、拍攝“命題作文”

    要知道由著自己的興趣來拍攝照片,與接收客戶委託拍攝特定主體的照片是完全不同的事。因此,透過邀請他人給自己安排拍攝任務的方式也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提升攝影技術。不單是因為這種方式要求我們具備把握客戶想法的能力,而且還要求我們必須要完美地完成客戶拍攝清單上的全部內容。我們可以透過讓家人或朋友指派任務的方式來進行這項訓練,把它當成是真正的工作去對待,要記住他們是客戶,並且他們完全沒必要稱讚你的作品。

    5、嘗試膠片攝影

    大多數情況下,膠片攝影是一種在按下快門後無法立即看到結果的攝影方式。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知道自己作品的好壞呢?答案是隻有當我們將照片沖印出來後才能知道。毫無疑問,數碼攝影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攝影的門檻並方便了人們拍攝照片,但如果你真的希望檢測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位合格的攝影師,使用膠片進行拍攝絕對是終極測試。除了上面所提到過的有限拍攝張數限制,由於無法直接預覽拍攝成果,我們必須要在拍攝時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直覺、雙眼、技巧以及技術等能力來拍攝出更好的作品。

    6、限時拍攝

    另一個有助於你提升拍攝效率的好方法是自己限定時間進行拍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可以讓你更加自覺地有效管理時間,並更加有組織性。在這之前,你首先需要制定一個拍攝主題(例如在一小時內拍攝一個特定的市場),經過訓練後,你的拍攝速度和質量將會大幅提高。

    7、嘗試新鮮事物

    如果你已經是一位有著較為豐富經驗的拍攝者,或許會遇到發現自己所拍攝的照片開始變得千篇一律的現象,或是被稱之為“瓶頸期”的階段。每到此時你或許應該提醒自己,與其每天重複同樣的事情,不如多去嘗試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如果你是一位婚禮攝影師,就試著去拍攝風景;如果是一位街頭攝影師,嘗試去拍攝體育主題。這種方式不但會讓你學會更多新技術,而且你或許也能夠從中尋找到新的樂趣。

    8、放棄後期迴歸原始

    毫無疑問,在數碼時代,後期已經成為一個完整攝影工作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少則對畫面進行裁切、矯正,多則可能需要對畫面中的每個部分進行單獨的潤飾和色彩矯正。但是,如果你真的有意於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攝影技術,那麼我建議你需要的是學會“拍攝”一張好照片而不是“創造”一張。事實上,一張好照片是幾乎不需要進行後期處理的。所以說,何不嘗試在完全不用後期的情況下拍攝自己的作品呢?這種方式將會檢測出你是否是一位合格的攝影師。

    9.感覺這點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博採眾長,勤思善學,國內外優秀的攝影作品,都是攝影師付出心血汗水得來的,大師的經驗是我們提高自己的最好的教材,不可多得,這方面是沒有捷徑的。

  • 16 # 騎摩托逛古城

    是的,瓶頸期是每位攝影師或愛好者都要經歷的。如果踏不過去,也許就永遠困在所謂的瓶頸期內~照片永遠都不會有突破。

    愛好攝影十來年,玩過的器材也不少。我認為新手就談不上所謂瓶頸期,因為新手甚至連相機說明書都沒看過,最基本的各個檔位都不知道幹嘛用的,何來瓶頸?壓根就沒上來過~

    下面要說的主要是有幾年攝影經驗,並且快門次數不低於1萬的朋友們(我大概是10萬次以後才到瓶頸期,笨~

  • 17 # 小魚大魚看世界

    突破瓶頸這個要看你是哪個方面的瓶頸,每個人其實都會遇到瓶頸只是我們如何去理解和去突出這種局面,咱們聊聊作為攝影師遇到常見的瓶頸期如何化解。技術層面

    技術方面的瓶頸其實是最好解決的,現在網際網路這麼發達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技術是不能透過搜尋尋找到的,而且技術方面的瓶頸只要平時多學習多練習就可以很快得到解決。

    當你在遇到關於技術方面的問題只要去搜索一下,看看教程相信就可以得到緩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的越多技術就越棒,這方面問題是瓶頸中最好解決的。

    理念方面

    攝影要用大腦每一個攝影師對事物的看待方式都不一樣,同樣的場景不同的攝影師有不同的拍攝方法也有不同的表現方式,這種拍攝的差距其實是最難追趕的。

    遇到這方面的瓶頸我覺得也是非常正常的事,這說明自己已經提高了一個層次對那些簡單的技術方面的知識已經不再強烈追求了,而是追尋一張照片背後反應的一個事一個瞬間。

    關於這方面的瓶頸差距只有透過多看優秀攝影師作品,多學習別人拍攝的想法,不行就去模仿拍個一模一樣的,在拍攝中感受與眾不同的視角思考為什麼別人會用這樣的拍攝方式去表現,當自己逐漸摸索出竅門也就走出了瓶頸期。

  • 18 # 張福錄

    我到目前的想法是成為攝影師真的很難,主要是難在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的界限很難界定,但我知道,我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因此,我覺得要突破瓶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多學多練,理論聯絡實際,實踐出真知。二是要多看多學,透過各種渠道看片,看影評,真正來學習,不是走馬觀花的刷屏。三是多觀察,多種攝影手段和方法的摸索,不侷限於與單一的風光攝影或人物攝影,嘗試多種攝影方法,如微距、延時攝影等。這樣一點點突破瓶頸,得到提高。

  • 19 # 綿陽攝影師Cc

    首先恭喜,碰到瓶頸期是好事,最起碼說明你對自己的現階段作品不滿意了。

    做攝影以來,我有三個瓶頸期,但每次的解決無非是三點。

    一、不停的拍,使勁怕,使勁跑,摔倒了起來更使勁的跑。

    二、開啟眼界,攝影很抱歉,千萬不要把攝影眼光只放在攝影上了,你需要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熱愛這個世界,去換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它,試著用不同的心情理解它。

    三、多交流,你需要能和你一起構圖的,不一定幫助很多,很多是一字之師,不一樣交流的有結果,溝通本身你自己也在整理和在發現。

    最後,享受攝影!

  • 20 # 攝影人董姐

    這是每個攝影師都會遇到的問題。覺得沒東西好拍了,拍什麼都不滿意了,會感覺很迷惘,慢慢地也就不太願意再拿相機。這個時候,就應該停下來了。

    不要去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玩攝影,能對自己先前拍的東西不滿意,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接下來第一步,要從原先的拍攝思維中抽身出來。沉下心學習。去看看畫展,看看影展,學習構圖,影調,色調等表現手法。“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好的作品看多了,藝術素養慢慢也就上去了。

    也可以看看電影,比如畫面感很強的《那山那人那狗》,相信會對攝影人有啟發。

    可以讀讀書。很多好的意境類攝影作品靈感來自於中國的古詩詞,比如小東江的作品就帶有山水意境之美。也可以瞭解下中國傳統文化,會對拍攝古建築有幫助。

    也可以聽聽音樂。

    總之,不跳出來只能打轉,跳出來天高地遠,你會發現,原來有那麼多東西能拍。

    下面分享幾張大師作品。第一張是張桐勝老師拍的《取水有道》,根據老子思想創作的一幅作品,詮釋天地之間萬物都應該順應自然。後面幾張都是梅生老師作品:圖二,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和雲彩詮釋“君命天授”;圖三,取自元朝馬至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圖四,陸游叉頭鳳中的“滿園春色宮牆柳”寫照。這些作品因為有了中國文化作鋪墊,才顯得厚重有張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費出書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