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墨I方之城

    皮島位於位於鴨綠江口東之西北韓灣中,現在屬於北韓的領土,被稱之為椵島。皮島這個名稱還是明末時期的毛文龍給取的,他應該是個文化人,因自己姓毛,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故將該島改稱“皮島”。

    毛文龍佔據皮島其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天啟元年,遼東巡撫王化貞令總兵毛文龍出擊後金的鎮江等地,取了明朝末期少有的軍事勝利“鎮江大捷”,捷報是有了,可是毛文龍卻吃了虧。

    後金受到明軍出擊很恐慌,集中兵力全力抵抗,他們打擊的重點是毛文龍那一支深入後金腹地的軍隊,毛文龍被一路追著跑,沒有辦法逃回關內,只好一路撤到了北韓境內,最後被後金趕到了皮島上。

    毛文龍在皮島上經營很有方略,收攏了殘兵敗將,並且還時不時的上岸搶個劫,打個舍什麼的,明明白白欺負後金沒有海軍這個兵種,而且皮島遠離後金的大本營,又造不成什麼大的威脅,後金政權就默認了毛文龍的存在。

    後金不管毛文龍,明朝是要管的,畢竟毛文龍能夠在後金後方站穩腳跟,好歹算是大明的軍隊,於是就封了毛文龍很多頭銜,還在皮島上設定了鎮江府,連辦公的場所都置辦起了,把身彌島、廣鹿島、石城島、獐子島、鹿島等旅順口以東諸島嶼全部劃給毛文龍管轄,給他升為左都督,掛將軍印,而且還有一把尚方寶劍。

    毛文龍在皮島上過得很滋潤,天高皇帝遠,他想怎樣就怎樣,逐漸就有了軍閥的思想,不怎麼聽朝廷的調令了,比如袁崇煥在寧遠與努爾哈赤對峙的時候,朝廷急令毛文龍上岸率軍出擊後金的大本營盛京,毛文龍推三阻四,要麼不執行,要麼就是陽奉陰違,給關寧前線的明軍造成了被動。

    毛文龍不聽調令,不服管理是有原因的,他在皮島上日子過得很不錯,誰也管不著,時不時的還給朝廷謊報一下戰功,冒領軍功和賞賜,更有甚者,他居然與後金做起了生意,皮島的軍糧是大明朝供應的,毛文龍曾經賣軍糧給後金,還與後金的眉來眼去,公正的說,毛文龍絕對不會投降後金,當然也不會對明朝有多麼的忠誠,他已經成為了一方軍閥。

    軍閥的作風是怎麼對自己有利就怎麼做。一等總兵毛文龍此時在皮島上更像是一個走私犯。

    毛文龍的做法不但沒有對後金起到牽制作用,甚至大大的傷害了明軍的利益,間接的透過走私給後金提供物質,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在寧遠吃過虧的袁崇煥對毛文龍的痛恨就可以理解了。

    袁崇煥後來督師遼東,第一個開刀的就是毛文龍,他到了鎮江,上了皮島,先斬後奏殺了毛文龍,這後來成為了袁崇煥的一條罪狀,擅殺重臣,平心而論,袁崇煥殺毛文龍是沒有錯的,但是殺的時機和善後事宜沒有做好。

    毛文龍此時已經在皮島經營了很多年,樹大根深,鎮江府基本成了毛文龍的私人領地,他已然是個軍閥,手中的實力不容小覷,不是說殺了他就完事兒了,如何把毛龍文手下的那群軍閥武裝掌握住才是關鍵,袁崇煥作為一介書生,沒有魄力和能力掌控。

    毛文龍被殺後,皮島的大部分將士均投降了後金,這是袁崇煥和明朝廷沒有想到的,本來是可以團結的物件,反而成了後金的有生力量,不得不說袁崇煥書生氣太重,毫無政治權謀和手腕,圖了一時痛快。

    如果袁崇煥能夠團結毛文龍,並與之合作夾擊後金,不一定對當時的遼東局勢起關鍵作用,至少能夠確保後金不能毫無後顧之憂的對明作戰。

  • 2 # 羽林輕騎

    明朝有兩座長城,一座是我們都熟知的明長城,一座(個)就是遼東薊遼督師袁崇煥。

    之所以將袁崇煥比作長城,也有兩個方面。

    一是有型的長城,即是他親手建成的長約200公里牢不可破的關寧錦防線,關寧錦防線分兩半,一半是寧遠防線,袁崇煥在這裡擊敗了戰無不勝的努爾哈赤,導致努爾哈赤抑鬱而亡,另一半是寧錦防線,袁崇煥在這裡大敗天聰汗皇太極。經過兩次大戰,關寧錦防線在袁崇煥生前固若金湯,成了清軍不可逾越的障礙。

    另一個則是無形的長城,袁崇煥代表著一種中華民族誓死保家衛國的精神,他本人就是一座精神長城,而以袁崇煥的結局,其悲劇性的英雄地位,也堪與岳飛比肩。

    不過,以今天對袁崇煥的覆盤來看,袁崇煥雖然在關寧錦防線上做得盡善盡美,卻犯了一個戰略上的重大錯誤,這個錯誤是導致他悲劇性結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袁崇煥殺了本不該殺的毛文龍。

    要理解為什麼不該殺毛文龍的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毛文龍是個什麼樣的人。

    毛文龍其人

    毛文龍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的伯父在遼東總兵李成梁手下任百戶,毛文龍進入軍隊就是從為他伯父掌握印信開始,由於他的騎射很厲害,而且擅長使用先進的火器,在軍中一路升遷,先是千戶,之後做到守備。毛文龍一直都非常重視火器,他的部下孔友德成為火器專家孫元化培養的炮兵專家,不能不說受了毛文龍先入為主的影響。

    後來廣寧巡撫王化貞徵召武將,毛文龍前往應徵成了王化貞的練兵遊擊。其時遼東等地相繼陷入後金之手,王化貞就組織了一支200人的武工隊,其中包括4名千總,他將這支武工隊交給毛文龍,毛文龍領著這支精幹的小分隊深入遼東敵後,在白山黑水之間展開了獨立自主的抗金游擊戰,同時,他邊打游擊邊發動群眾,建立遼東敵後根據地。

    毛文龍騎射武藝高強,又擅長火器,正是游擊戰好手,他領著武工隊將敵後游擊戰開展得有聲有色,使得遼東半島2000餘里的沿海地區都成了他的游擊區,期間不斷招降納叛,人員不斷壯大。

    在合適的時機,毛文龍搞出了一個大動靜,奇襲鎮江堡。

    鎮江堡在今日的遼寧丹東,清軍守將是佟養真,佟養真乃是赫赫有名的滿清貴族,他的孫女佟佳氏日後就是康熙帝的生母。毛文龍透過內線得知佟養真有部分兵力出了鎮江堡增援別處後金軍,本堡內兵力空虛,便聯合堡內反正的偽軍進行夜襲,一戰就俘虜佟養真和他的兒子,將他們押送京師處死。

    鎮江堡一仗在政治上有著極大的意義,大漲了明廷上下戰勝後金軍的信心。毛文龍的領導王化貞特別高興,因為他和遼東經略熊廷弼不和,毛文龍的勝仗正好增加他和熊廷弼鬥爭的砝碼,他大力給毛文龍加官進爵,可是,事情總是有兩面性,毛文龍受寵於王化貞,就得罪了熊廷弼,而熊廷弼背後是龐大的東林黨,毛文龍自然也就得罪了東林黨,遠在敵後爬冰臥雪的毛文龍,在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明朝的黨爭,也為他以後為東林黨人攻訐埋下了禍根。

    毛文龍奇襲鎮江堡讓明廷高興,卻讓後金努爾哈赤大為震怒,派四個大貝勒大舉反攻鎮江,在清軍強大壓力下,毛文龍不得不率領游擊隊退出鎮江,渡鴨綠江進入北韓,後金軍尾隨追擊,由於北韓在後金強大壓力之下自身難保,因此給予不了毛文龍實質上的支援,毛文龍率領游擊隊在後金軍圍剿下四處躲避周旋,在後金軍進剿時分散,後金軍離開時又集結,玩起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游擊戰,如此反覆,人員不斷減少,還常常陷於飢餓,後金軍以千金懸賞毛文龍人頭,並以刺客混入游擊隊,毛文龍的游擊隊在北韓的陸地上實在難以立足,不得以進入海上的皮島。

    山窮水盡的毛文龍進入皮島時,手下只有四千名沒有甲冑和兵器的光桿士兵。

    《明史》中記載的皮島是個生存環境很惡劣的地方:“皮島亦謂之東江,在登、萊大海中,綿亙八十里,不生草木,遠南岸,近北岸,北岸海面八十里即抵大清界,其東北海則北韓也。”由於地處鴨綠江以東,因此也稱東江。

    皮島雖然生存環境惡劣,戰略地位卻很重要,他往南可以護衛萊登半島,往北可以進攻遼瀋,往東可以聯絡北韓。

    對毛文龍這支遠在敵後的游擊隊,朝廷也在盡力幫助,先是王化貞授予他總兵頭銜,這是明朝武將的最高級別,而後又給他送來一柄尚方寶劍,如果說他之前的行動都要請示報告,現在則可以自己隨機處置。再後是先後分批送來5萬兩餉銀,“米豆八萬三千石,布二萬匹。”這些軍費雖然遠比不上內陸的軍隊,但是足以解燃眉之急。

    對毛文龍來說,擴軍不是困難的事,因為當時遼東地區饑民遍地,皮島上也有一批先期到達的遼東漢人,俗話說“豎起招軍旗就有吃糧人”,毛文龍開始了大批徵召遼東的百姓來島上的運動,他的口號很簡單:“老鄉,來島上吧,每人每月給糧三鬥。”頓時,大批饑民進入皮島,為毛文龍提供了大量的兵源,只兩三年時間,麾下就聚集起勁兵數萬,雖然裝備簡陋,只是“杖頭插鐵”,但比起之前的戰鬥力強了很多,皮島根據地建立起來了,從天啟二年到崇禎元年短短五年時間,毛文龍麾下由四千光桿士兵發展成“兵越二萬幾千,戰馬三千餘匹,旗幟弓矢一切器械無不整齊。”

    穩固了根據地之後,毛文龍就騰出手來進行軍隊的整編和根據地建設,由於敵後嚴酷的環境,為了維繫軍隊的穩固,他以親戚,宗族、鄉親,姻親為紐帶維繫軍隊關係,部隊按省籍貫編組,他本人也收養了不少養子養孫,最著名的養孫是尚可喜,孔友德和耿仲明,這三位都是能打的悍將,以後為清軍入關立下汗馬功勞,這是後話。

    本是不毛之地的皮島,被毛文龍又開荒又擴軍,愣是建設成了一個模範根據地,這個根據地將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連成一片,“分佈哨船,聯接登州,以為掎角計。”

    毛文龍以皮島為根據地的活動,使身處敵後的遼東地區被盤活了,好多在清為官的漢人也開始心向明朝,北韓對清的態度也硬氣起來。

    毛文龍又主動向敵後開展破襲戰,破壞清軍的後方,《明史》記載,天啟年間,毛文龍主動和清軍展開了數次大的戰鬥:

    天啟四年五月,毛文龍從鴨綠江跨越長白山襲擊清軍;五年六月,襲擊北韓境內的耀州官屯寨清軍;六年五月襲擊鞍山驛,殺清軍千餘人,後又襲擊撤爾河。

    毛文龍的敵後游擊戰終於收到了戰略效果,天啟七年,皇太極對北韓和毛文龍部進行了大規模進剿,使得袁崇煥得以有時間修繕關寧錦防線的“錦州、中左、大凌三城”。

    可是之後不到兩年,毛文龍就被袁崇煥所殺。

    袁崇煥志得意滿,卻壓力大而沒有退路

    袁崇煥取得了大勝清軍的“寧遠”和“寧錦”大捷後,本應該論功行賞,但當時的朝廷正是魏宗賢當權,其他各將領獲賞豐厚,唯獨首功的袁崇煥不僅沒有賞,還被彈劾寧錦戰役時不救錦州之罪,魏忠賢如此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搞黨爭,袁崇煥不得已放下自己一向傲氣的身段向魏宗賢輸誠,並請求為魏宗賢建祠。

    袁崇煥這麼做是想做一番事業,他想透過這樣的方式緩和和魏宗賢的關係,以便將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國戰爭中,但是魏忠賢不為所動,只給他象徵性的加封一級,袁崇煥知道在魏忠賢手下做不了事,也為了避禍,便憤而辭職還鄉。

    這時的袁崇煥,對魏忠賢和他的黨羽深恨到極點。

    但是風水輪流轉,幾個月後天啟皇帝明熹宗駕崩,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這位崇禎皇帝是個想做事的人,他設計除掉了魏忠賢后就立刻啟用袁崇煥,先封袁崇煥為右都御史,一個月後,又封他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這是一個國防部長兼瀋陽軍區司令的高職,而在天啟帝明熹宗手中,袁崇煥只是一個國防部副職的兵部右侍郎,因此,崇禎的封官對袁崇煥來說是個天大的恩蔽,

    也說明此時的袁崇煥得到了崇禎皇帝至高無上的信任和重用。

    崇禎啟用袁崇煥,自然是因為他最關心的對後金戰爭,而新上任的袁崇煥面對崇禎的期許,卻誇下了五年收復失地的海口,覺得失言後,又對崇禎提了額外的條件,總起來說有兩點:

    1、 不能隨意聽朝中其他大臣的意見而影響自己對後金的方略;

    2、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崇禎一一答應,並加封袁崇煥“太子太保,賜蟒衣、銀幣,蔭錦衣千戶。”

    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原因

    袁崇煥雖然在崇禎這裡獲得了莫大的信任和封賞,內心承受的壓力卻很大,他的給事中許譽卿對他說:“皇上是很英明的,你說的5年復遼,他可是當真的,到時候按5年給你定績效,你怎麼辦?”

    《明史.袁崇煥傳》記載,袁崇煥聽了“憮然自失”,有一種相當的失落感,可見他身上擔著的壓力。

    袁崇煥擔著5年復遼的壓力,他就必須保證他的策略能貫徹到前線的所有將領,但是他對能否駕馭住毛文龍心裡沒數,因此他對毛文龍的處理也很猶豫。

    毛文龍是游擊戰起家,又長期孤懸海外,有一股有組織無紀律的遊擊習氣,再加之他本人又是一身江湖氣的武將,很多行為做得出格,袁崇煥對他的反感主要有三個方面:

    1、 虛報軍隊數量,冒領軍餉:

    毛文龍的軍隊總人數為2到4萬不等,但是他為了多要軍餉,把自己的軍隊人數報十餘萬人,耗費朝廷不少軍費。

    2、 虛報戰績,殺民冒功:

    毛文龍虛報作戰兵力,虛構戰鬥場景,虛報斬獲。

    3、 勾結閹黨,拜魏宗賢為父:

    實際上毛文龍和魏忠賢有過交往,但是遠談不上密切,因為當時明代官場為魏宗賢唱讚美詩和建生祠已經成為一股風氣,並沒有發現毛文龍為魏忠賢頌美的證據,也沒有他為魏忠賢建的生祠,所謂認魏忠賢為父也只是風傳,沒有發現確鑿的證據,但魏宗賢的乾兒子不計其數,既然風傳毛文龍認魏宗賢為父,在袁崇煥心中,那就是十之八九的事,而對閹黨,袁崇煥是恨之入骨。

    袁崇煥既反感毛文龍又自感無法駕馭,因此對他的處置,袁崇煥曾考慮過兩種方案:

    1、 將毛文龍撤職並調回山海關和寧遠一線,這個方案最終被放棄;

    2、 透過減少毛文龍軍餉的方式加以控制,但是被毛文龍上疏反駁而無法實施。

    袁崇煥沒有想好怎麼處置毛文龍,但等到他見了毛文龍一面後,他突然定下了殺毛文龍的主意。

    因為兩人見面後,袁崇煥以禮對待毛文龍,而毛文龍卻大大咧咧,當仁不讓。

    袁崇煥是進士出身的文官,以韜略掌軍獲得寧遠、寧錦大捷,而毛文龍是掌印出身的武將,靠前線廝殺建立了皮島根據地,他的手下又都是自己的親信子弟兵,儼然是自成一體的“毛家軍”,因此袁崇煥和毛文龍兩人難以找到契合點,而如果皮島的毛文龍難以節制,袁崇煥擔心會在其他將領中引起連鎖反應,讓他難以駕馭前線將領,影響5年復遼的計劃。

    崇禎二年六月三日,袁崇煥以在旅順雙島閱兵的名義又和毛文龍見了一面,這時,袁崇煥還沒有完全定下殺毛文龍的決心,他先在酒桌上打聽毛文龍的口風,首先是對毛文龍說打算對“毛家軍”進行整軍,建立支部,即“設監司”,毛文龍反對;後又提議“毛家軍”撤出皮島根據地,進入內地休整,毛文龍又反對。

    至此,袁崇煥終於定下殺毛文龍的決心。

    六月五日,乘著所有將校觀看射藝表演的機會,袁崇煥將毛文龍拿獲,當場公佈事先擬好的十二條罪狀,隨後處斬。

    四、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後果

    袁崇煥殺毛文龍後,一切都變得不順,他本人和整個明朝面臨的形勢都惡劣起來。

    首先,袁崇煥本人在崇禎皇帝心裡有了心結。

    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罪狀之一是“冒領軍餉,侵盜軍糧。”他上報崇禎說毛文龍的實際軍隊不到2萬,卻上報10萬,而且空設了1000多名將軍名額,可殺了毛文龍後,反而給皮島駐軍增加餉銀十八萬。

    袁崇煥的心裡是擔心“毛家軍”造反,就以金錢進行籠絡。

    可是崇禎皇帝的心結並不是那麼容易解的,他見袁崇煥把毛文龍的軍隊數量報少了,餉銀還增加了,這個“兵減餉增”的矛盾讓他搞不明白,但是他要倚重袁崇煥,也就難得糊塗一下,只是這個事情在他心裡打了問號。

    “兵減餉增”這件事,讓很多人都覺得不靠譜,如果袁崇煥“兵減餉增”是合理的,就只能說明當時的毛文龍皮島根據地生存環境惡劣,袁崇煥對他公佈的十二大罪狀中很多諸如開馬市,搶掠商船,遠竊人參等行為也都構不成罪,畢竟根據地的生存第一。

    崇禎是個自認為聰明卻疑心很重的人,普通人這麼想,他何嘗不這麼想?

    而失去了毛文龍後,“毛家軍”的心散了,遠不是袁崇煥增加餉銀就可以籠絡住的,其中不斷有人叛逃清軍,即便沒有立即叛逃的,也不在袁崇煥這兒待了,而是投往別處,直接造成抗金力量的損失。

    最典型的就是孔友德和耿仲明,兩人投奔到山東巡撫孫元化手下,孔友德常嘆:“大將軍功名卓卓,尚且不免,我輩死固晚矣。”耿仲明更說:“我與若直几上肉耳,可鬱郁久居此乎?”四年後兩人帶著最精良的大炮投降後金,孔友德的大炮和炮兵技戰術得之於葡萄牙,他的投降直接使得後金的炮兵超過了明軍,扭轉了後金軍武器裝備的劣勢,為此受到皇太極隆重歡迎,被封為王爺,之後孔、耿兩人攻打旅順,尚可喜又投降後金,也被封王,加之後來也是“毛家軍”的皮島總兵沈世魁侄子沈志祥降清,被封為續順公,這四人為後來清軍入關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對明朝和袁崇煥本人而言,殺毛文龍最直接而且最迅速的後果就是破壞了皮島根據地,而此時袁崇煥苦心經營的關寧錦防線,是必須要和皮島根據地的牽制作用相輔相成才能發揮效力,沒有了毛文龍的皮島已經不再是清軍顧忌的皮島,袁崇煥關寧錦防線的作用就減小了一半。

    果然,毛文龍被殺不到三個月,清兵大舉入關,這次清兵並沒有理睬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而是繞道蒙古,攻破長城龍井關和大安口防線,一路攻破遵化,三屯營,薊州(薊縣),最終打到北京,袁崇煥急忙從關寧前線回援北京,和清軍在廣渠門下大戰,袁崇煥和手下大將祖大壽都帶傷奮戰,終將清軍擊退。

    如果毛文龍在,清軍就不敢舉大兵繞道蒙古,因為繞道蒙古的戰線太長,而後方又空虛,一旦毛文龍在清軍後方對各據點和城鎮發起攻擊,清軍主力將回援不及。

    而這次清兵到達北京城下,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要了袁崇煥的命。

    清軍退後,崇禎立刻將袁崇煥逮捕。

    崇禎只是個平庸之輩,因此考慮問題很簡單,坊間一直傳說袁崇煥通敵,而袁崇煥剛殺毛文龍,後金軍就兵臨北京城,這不能不讓崇禎產生聯想,再加之皇太極的反間計,崇禎就坐實了袁崇煥的通敵。

    可見,袁崇煥殺毛文龍,實在是個大錯誤,不但毀了他自己苦心經營固若金湯的關寧錦防線,也毀了他自己的生命,更給大明朝帶來了加速亡國的惡果。

  • 3 # 棍哥觀史

    皮島就是今天北韓的椴島,地處鴨綠江入海口東南方向,與北韓的鐵山半島隔海相望。毛文龍是被後金軍追趕,走投無路時上的島,因為自己姓毛,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之意,命名該島嶼為皮島,作為安生立命的根據地。因為皮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加之毛文龍的個人能力,使之成為明朝遏制後金的重要據點,關於皮島的戰略地位,其實從明、後金、北韓這三方的態度中皆有反應。

    毛文龍經略皮島

    毛文龍是萬曆時期的小軍官,經舅舅山東布政司沈光祚的介紹入了遼東,得到遼東總兵李成梁的提拔,並開始提升個人軟實力,考上了武舉,做了位千總,萬曆三十六年(1608)升為靉陽守備。在此之後,毛文龍就再未升遷,直到天啟元年(1621),後金攻佔了遼陽,遼東巡撫王化貞認為鎮江防守空虛,於是就令毛文龍出兵襲擊,毛文龍不負眾望,一去便取得“鎮江大捷”,繼而一併收復寬奠、湯站、險山等城堡,毛文龍因此役被升為副總兵,隨著後金軍事行動的加深,毛文龍再被提升為平遼總兵。(毛文龍劇照)

    人怕出名豬怕壯,毛文龍震動遼東的同時,也受到後金軍隊的特殊“關照”,集結總兵回攻鎮江。這一次毛文龍以慘敗告終,他率領殘餘逃往北韓,後金軍則一路追進北韓境內。北韓國王李琿接不下這個燙手的山芋,於是就勸毛文龍出海找個島嶼避一避,畢竟後金這個時期是沒有水師的,毛文龍就這樣沿著鴨綠江順流而下漂到了海上,並於天啟二年(1622)十一月行至一個荒島,即皮島。皮島離陸地不遠,北邊就是北韓的鐵山半島,地形比較陡峭,海岸灘塗面積不大,後金沒有水師,即使到了島嶼也無法形成騎兵的機動優勢,是個易守難攻、補給便利、有犄角可依的天然駐軍據點。

    在這樣的天然軍事據點下,毛文龍就向朝廷上奏,說明了島嶼情況,認為可以作為收復遼東的前沿陣地,並向朝廷索要30萬兩軍餉,意圖建立海上抗金根據地。天啟皇帝也非常信任這個“鎮江大捷”的軍事將領,毫無折扣的撥調了30萬兩軍餉。有了錢,毛文龍就開始了籌備計劃,他在皮島大肆收撫遼東地區的難民,並在山東半島募兵兩萬,回家鄉浙江一帶又募集了一批抗倭民眾,讓他們訓練火器。毛文龍乾的風生水起,朝廷聽聞後也提供了大力的政治支援,天啟三年,朝廷以皮島為中心設立了東江鎮,旅順口以東的身彌島、廣鹿島、石城島、獐子島、鹿島等皆劃為東江鎮管轄;毛文龍從皮島出兵攻佔金州(今大連中心區)後,朝廷還給毛文加左都督銜、掛將軍印、授尚方劍,這表明毛文龍是歸朝廷直接節制,不受地方巡撫、總兵調派。

    各方勢力對於皮島的態度

    天啟皇帝非常欣賞毛文龍在皮島的游擊戰,後金常擄掠遼東半島沿海一帶,自從有了皮島根據地,明金局面發生變化。不僅沿海一帶的擄掠少了,而且毛文龍時常從海上登陸,騷擾後金佔領的輝發、耀州、鞍山驛、薩爾滸等地,毛文龍採用同樣的方式,進入後金後方,就開始殺金軍,搶牲口,遷移百姓,幹一票就開著船跑,攪的後金後方不可安寧。天啟皇帝時期稱毛文龍為“毛帥”,而當時的朝廷處於閹黨專政的境地,毛文龍為了獲得更好的支援,就巴結魏忠賢,跟大多數閹黨一樣,他也為魏忠賢修生祠,稱呼魏忠賢“乾爹”。到了崇禎時期,閹黨專政被清除,按理說毛文龍是閹黨餘孽,可崇禎帝並沒有對其下手,依然要錢給錢,要糧食給糧食,可見在崇禎帝眼中,毛文龍和他的皮島根據地具有重要地位。(魏忠賢劇照)

    “是後遼民皆捲入海島,接屋甚盛,依作一都會,東南商船,來往如織,近海草木,盡於樵蘇”。——《北韓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

    如果按照今天的分析,皮島是明朝於渤海灣制海權的戰略要地,明朝的造船技術是很發達的,這一點鄭和下西洋足以佐證。而造船和水師的發展正是後金的弱點,他們的鐵騎固然所向披靡,但對於海上卻無能為力。當時遼東的難民多數是透過船舶逃向了島嶼,毛文龍建立根據地後,皮島更是成為明朝收撫難民的最佳場所。雖然皮島的自然資源匱乏,但掌握了制海權,番邦北韓、山東半島的補給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送進島內,這就讓皮島成為後金打不到、困不死的眼中釘。為了免受毛文龍的突然襲擊,後金只能分兵把守要塞,據學者推算,毛文龍的皮島根據地至少牽制了後金兩旗以上的兵力,這著實減少了關寧一線的防守壓力。

    袁崇煥在赴遼之前,向崇禎帝誇下海口,聲稱五年復遼。崇禎帝給予袁崇煥莫大的支援,但他這位薊遼督師受迫於後金的壓力,所掌握的區域一再壓縮。故而也有了控制皮島、掌握制海權,然後由關寧出兵一路,皮島北上出兵一路,形成東西夾擊的戰略思想。這個戰略思想是否能達成,就在於毛文龍是否聽袁崇煥的調派了。所以袁崇煥對於毛文龍的態度就是“能用則用之,不能用則殺之”,他將皮島的戰略地位看的比“毛帥”的命更重要。其實,當時的毛文龍雖然在牽制後金方面功不可沒,但他本人謀略及素質有限,他在皮島吃空餉、徵招商賈、販賣禁物,名義上援助北韓,實際上是妄出邊塞,沒有軍事的時候就以變賣人參、布匹為職事,有戰爭,也是打打游擊,掠奪資源,雖無割據之名,但有割據之實。(袁崇煥劇照)

    袁崇煥為了儘快達成設想戰略,親自前往雙島與毛文龍談判,這次談判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但皆被毛文龍拒絕。首先,袁崇煥要求東江鎮接受薊遼督師衙門的管轄,毛文龍欲求經濟獨立,不想海上的商貿稅費上交都師衙門,於是拒絕;其次,袁崇煥要求毛文龍按照東江鎮原有區域規劃實行管理,不得向西擴充套件勢力,毛文龍拒絕此區域劃分;然後,袁崇煥要求毛文龍出兵丹東一帶,由於毛文龍只擅長遊擊,不擅長攻城拔寨,又擔心自身實力被消耗,故而拒絕;最後,袁崇煥要求毛文龍的部隊接受統一改編,毛文龍擔心吃空餉的事情敗露而再次拒絕,這就應了袁崇煥那句“不可用則殺之”。

    毛文龍被袁崇煥殺了之後,皇太極大喜,利用皮島換帥之機,立即出兵,繞過關寧線,從蒙古南下,越過長城喜峰口一路殺向京師。這就好比一個人壓抑太久後的爆發,毛文龍被殺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首先,北京保衛戰是成功了,但袁崇煥也遭受了質疑,不久後便被崇禎帝下獄處死;皮島的戰略地位沒變,但袁崇煥被殺,兩路夾擊的戰略思想破產,而毛文龍被殺,皮島從此不再安寧,兵變此起彼伏,登萊巡撫視皮島為雞肋,力主撤島。毛文龍舊部割據登州,應了毛文龍那句“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毛文龍舊部的孫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紛紛降清,並且是帶著大明的水師船支,從而使清軍有了海上武裝。崇禎六年(1633),孔有德、耿仲明引清軍攻破旅順;崇禎十年,北韓在皇太極的武力壓制下臣服,皮島也隨之被清軍佔領。

    “中國難於失和,不得已發令兩西,以每結三鬥米加斂於結民,船運以送,其時則謂之毛米。”——《指水拈筆》

    其實就北韓而言,皮島在毛文龍手上時作用還是很大的,北韓為明朝番邦,在後金不斷蠶食遼東的背景下,他們與明朝的交往皆是海路,皮島則成為來往交流的樞紐中轉。在天啟七年(1627)時,後金入侵北韓,毛文龍從皮島出兵給予支援,雖然對戰爭走向影響不大,且存在諸多爭議,但反應了皮島對於北韓是有軍事幫助的,加上番邦的關係,所以北韓不惜每年向皮島資助全國三分之一的糧食。

    所以從明朝、後金、北韓對於毛文龍及皮島的態度可以看出:對於明朝而言,東江根據地是收撫遼東難民的避難所,這種難民可以轉化為抗金陣營的兵員和後勤人員;皮島駐軍對於後金的騷擾達到了牽制兵力的效果,雖然它的軍事打擊能力有限,但就像是一隻蒼蠅,不斷在後金耳邊嗡嗡作響,俗話說打不死你也要噁心死你,皮島就是這個效果;如果袁崇煥的戰略設想成立,它還將成為明朝收復遼東的海上進兵線路,在天啟至崇禎時期,山東的登萊巡撫負責向皮島輸送糧餉,那麼也說明明廷可以走海路向後金後方滲透,皮島及附屬島嶼則可作為運兵的中轉站,戰略地位明顯。(皇太極劇照)

    對於後金而言,皇太極曾表示毛文龍在,他就不敢出遠門,否則“婦孺不保”。在歷史上,毛文龍的“牛毛寨大捷”、“薩爾滸大捷”都存在嚴重的爭議,也缺乏史料支援。但不可否認的是毛文龍經營東江根據地十數年,對於後金的情況比較瞭解,並透過特務行動安插眼線,對於後金軍隊的動向比較敏感,這導致後金的軍事行動受牽制,放不開手腳。所以後金在皮島問題上也留下諸多歷史疑點,最著名的就是與袁崇煥議和,條件便是誅殺毛文龍,這也被相關學者認為是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原因之一;還有就是毛文龍“通敵”的爭議,即後金為了解決皮島問題,頻繁向毛文龍伸出橄欖枝,這些歷史疑點不論實情如何,都能反應後金的重視。在經濟方面,後金雖然不斷擴大統治區域,但卻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故而於天啟七年(1627)發動丁卯之役,意圖截斷難民由北韓入皮島,從而導致的勞動力流失。此戰後金給北韓定下的“七宗罪”中,重點指責北韓接納遼東逃人,並在“平壤之盟”中要求北韓不得接納遼東逃人。

    “奴以十萬之眾蹂躪東江,毛文龍乃能於狂烽正熾之際,奮敵愾迅掃之威。今解到活夷三名,夷級四百七十七顆,達帽二百九十頂。逐一驗視,歷歷皆真。毛帥之功,於是乎不可及矣!”——《明熹宗實錄》

    其實在天啟六年,毛文龍就經諜報系統得知後金侵略北韓的訊息,並將此訊息傳達給北韓方面,但並未引起足夠重視。這也說明毛文龍的軍事諜報系統對於北韓而言,意義重大。且在丁卯之役前一年,毛文龍兵至鞍山驛、薩爾滸,實打實的對北韓形成軍事支援,但該戰役後金和毛文龍皆宣稱自己一方獲勝。北韓收到的訊息是毛文龍全軍覆沒,故而在後來的丁卯之役中,並未與毛文龍形成有效的合作,這說明北韓對於皮島的認知停留在“崇明排金”的國家戰略層面,宗主國必須全力支援,能引以為用最好,不能用則自力更生。到了戰爭後期,北韓一些官員被後金策反,為其嚮導追殺毛文龍,故而也引起了毛文龍部屠殺北韓軍民的事件。事件過後,北韓平安道觀察使金起宗譴責道:“毛將持兵在島中,不敢窺賊左足,而只以日獻偽捷,厚罔天朝。”至此,東江根據地與北韓關係逐漸僵化,對北韓的戰略意義也就隨著逐漸消亡。

    綜上所述,皮島的戰略地位是相對於明、後金及北韓三方關係而言的,明朝固然是獲利最大的一方。如果仔細分析遼東形勢,後金方面擁有兩大王牌,一是自身的八旗鐵騎,二是與蒙古結盟;明朝的兩大王牌便是關寧錦防線,以及毛文龍的東江敵後根據地。在滿清獲得毛文龍舊部海軍和皮島重鎮以後,則形成了對明朝的三路壓制,一是蒙古大青山一線對長城強子嶺、密雲一帶的壓制;二是遼東軍事據點對於山海關乃至宣大一帶的壓制;三是皮島水師對於山東半島的海路壓制。從全域性來看,袁崇煥斬殺毛文龍,進而導致東江根據地陷入兵變以致降清,對於遼東形勢的轉變起到很大作用,故而皮島的戰略意義和牽制作用還是很大的。

    參考資料:《明史》、《明熹宗實錄》、《明季北略》、《李朝實錄》

  • 4 # 萬事之始

    明朝末年名將毛文龍駐紮的皮島位於今北韓平安道鐵山郡栢梁面椵島裡,毛文龍以一人之力打造了威震後金的東江系,成為了後金努爾哈赤、皇太極等人的夢魘,後雖被袁崇煥所殺,但是其在明朝末年所立下的功績始終被遼南地區的人們敬仰!

    如果說寧錦防線是明朝和後金在打一場陣地戰的話,那麼,毛文龍所率領的東江系就是在和後金打一場游擊戰。並且,毛文龍大力保護明朝在遼東、遼南地區的普通民眾,強壯者編入仕伍,老弱者屯田種糧,雖不能使民眾能夠全部安居樂業,但起碼能夠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因此,毛文龍在遼南地區深受百姓愛戴。

    寧錦防線

    在明朝對抗後金的戰略體系中,自然是以寧錦防線為主體的防禦體系為主力,但是這條耗費了明朝幾千萬兩白銀建立起來的防線並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效力,始終處於被動防守的境地。千里防線處處設防,但處處防不勝防。這其中的原因是明朝軍隊缺少主動出擊的戰略,只要是後金軍隊繞過寧錦防線,繞道蒙古,從喜烽口、古北口進入長城,這條防線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這從明朝京城屢次受到威脅的歷史記載中就可以看出這條防線的侷限性。

    寧錦防線在設立之初,確實使得後金軍隊在一時間一籌莫展,努爾哈赤也在這條防線面前鎩羽而歸,甚至丟掉了性命。但是在後金收降了蒙古之後,局勢則為之一變,後金軍隊由過去僅有寧錦防線一條通往明朝京城道路的單選題變成了可以從寧錦防線、山海關、繞道蒙古兩條道路的多選題。長城年久失修,明朝再也拿不出錢來修建第二條能夠和寧錦防線媲美的防線了,因此,在後金收降蒙古後,明朝在面對後金的攻擊時,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另外,寧錦防線還有一個致命的漏洞,那就是覺華島。覺華島離寧錦防線不遠,是明朝軍隊的物資儲存之地,在夏季還好說,畢竟有大海相隔,後金沒有水師,無法對覺華島產生威脅。可是到了冬季,渤海是要結冰的,後金軍隊就可以踏冰而來。如果覺華島有失,失去了物資保障的寧錦防線根本守不了多長時間,就連山海關也岌岌可危。

    毛文龍與東江軍

    反觀毛文龍的東江軍,主力駐紮在皮島,控扼著鴨綠江口,直接威脅著後金的側背,如果後金大軍圍困寧錦防線,毛文龍則出兵鎮江(今丹東)斷了後金的糧道;如果後金驅遼南,則毛文龍可以出兵斷了後金的後路;如果後金走蒙古圍困京師,毛文龍則可以直驅後金老巢。在後金屢次進兵京師的戰役中,後金每次停留的時間都不長,其原因就是害怕毛文龍出兵攻其根本,所以,每當後金在戰事稍有不利,則馬上退兵,就是害怕戰事曠日持久,一旦毛文龍出兵,自己回救不及,就有丟掉老巢的危險。

    如果說寧錦防線是明朝和後金在打一場陣地戰的話,那麼,毛文龍所率領的東江軍就是在和後金打一場游擊戰。並且,毛文龍大力保護明朝在遼東、遼南地區的普通民眾,強壯者編入仕伍,老弱者屯田種糧,雖不能使民眾能夠全部安居樂業,但起碼能夠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因此,毛文龍在遼南地區深受百姓愛戴。

    作為後金的眼中釘、肉中刺,毛文龍的存在就是後金的夢魘,只要是後金出兵進攻松錦一線,毛文龍勢必從後襲擾,甚至打到過後金的老巢赫圖阿拉。為了徹底解除後顧之憂,後金皇太極無所不用其極,收買、策反、反間計等等,不一而足。毛文龍也與後金虛與委蛇,不斷有書信往來。不料,這些舉措卻犯了崇禎皇帝的大忌。公元1629年7月24日,袁崇煥以十二大罪為名,斬了毛文龍,自毀長城。

    毛文龍在明末的影響力

    毛文龍究竟是否謀反,確實是一筆糊塗賬,到今天也沒算明白。 不過,毛文龍在明末對後金的作戰中的重要性確實無庸置疑。毛文龍死後,後金終於解除了後顧之憂,三個月後,後金騎兵約十萬人繞道蒙古,由喜峰口攻破遵化,直逼京城。袁崇煥無奈,只得率關寧鐵騎千里勤王,卻又被疑心病最大的崇禎皇帝猜忌,被殺於京城。

    毛文龍死後,遼南地區又落入後金之手。後金利用大好形勢,抓緊向遼南移民,並且為了快速同化漢人,採取了把漢人變為漢軍旗的做法,這也是遼南地區為什麼滿族多的原因。其實,遼南的滿族人口中是由三部分構成的,一是漢人編入漢軍旗的;二是渤海國的遺民構成;三才是真正的滿族。

    毛文龍雖然死了,但是他在遼南地區卻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在大連金州地區就有著一個叫做毛塋子的地方,這裡面居住的人都是當年毛文龍救助過的遼南災民。在毛文龍死後,人們在這裡給毛文龍立下了一座衣冠冢,並把這座村子命名為毛塋子村。

  • 5 # 史不知味

    皮島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戰略島嶼,毛文龍在皮島上駐軍確實也對後金起到了一定的牽制作用。

    不過,也不用過分誇大毛文龍和皮島的作用,至少明朝的存亡絕不取決於皮島和毛文龍。

    明朝之所以會敗,皇帝至少佔到了百分之八十的責任,次則是文官集團,再次才是武將集團。

    明末武將為什麼會如此惜命?因為他們的生命財產得不到安全保障,打了勝仗要被猜忌,打了敗仗要被收拾。

    於是,武將集團陷入了一個怪圈,想打勝仗,又怕打勝仗,更怕打敗仗,所以最好就是不打仗。

    即便不得不上戰場,也得想盡辦法來保全自己,怎麼保全自己呢?那就是手上必須得有讓皇帝和文官集團忌憚的兵權。

    左良玉明明是擁兵自重,卻仍然受到了朝廷的嘉獎,皇帝也得好好哄他,原因便在於他手握重兵。

    毛文龍到了孤懸海上的皮島之後,實際上已經擁有了極高的獨立程度,已經開始擁兵自重了。

    對於建州來說,毛文龍和皮島是一個威脅,因為毛文龍進可攻打建州的背部,從而牽制建州;他退也可守皮島。

    對於明朝來說,毛文龍和皮島也是一個威脅,因為毛文龍進可為明朝之悍將,揮師攻打建州;退也可以向建州投降,乃至於自立為王。

    所以,毛文龍當時的處境很尷尬,看上去兩邊都想拉攏他,可是實際上雙方都在防著他,都在想辦法除掉他。

    不過,不論毛文龍處境有多尷尬,可他對於建州的牽制作用卻不容忽視,他一旦從後背襲擾建州,建州也會很傷腦筋。

    毛文龍對明朝的態度也在長期的糾結之中陷入了一個曖昧的狀態,他雖然打心底想要效忠明朝,可卻不得不為自己的生命財產感到擔憂。

    明朝一邊想要用他,一邊又防著他或者想要除掉他。

    他一邊想要效忠明朝,一邊又要防著明朝對自己下手。

    雙方陷入了相互不信任的境地,這是毛文龍雖然身處皮島,手握東江軍,但卻沒有發揮十分力的原因所在。

    雖然毛文龍不信任明朝,但是至少他當時還沒有產生背叛明朝的想法,否則的話,袁崇煥可沒機會先斬後奏。

    也正因為明朝對毛文龍的不信任,這才導致了毛文龍和建州之間的私下往來,以及對袁崇煥軍令的陽奉陰違。

    雖然這時候毛文龍還沒想過背叛明朝,但是至少他已經在為自己留後路了,毛文龍的後路也只有兩條,一是自立,二是投向建州。

    袁崇煥督師薊遼之後,一則為了樹立自己的絕對威信,二則為明朝解決毛文龍這個潛在威脅,所以才對毛文龍下了死手。

    袁崇煥以“十二斬罪”誅毛文龍之後,皇帝為什麼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反而還褒獎他?因為皇帝想剷除毛文龍也已經很久了。

    早在袁崇煥對毛文龍下手之前,工科給事中潘士聞就已經上書彈劾毛文龍“糜餉殺降”,尚寶卿和董茂忠就已經上書建議皇帝撤了毛文龍了。

    這些實際上就是皇帝透露給袁崇煥的訊號,所以袁崇煥才敢先斬後奏地殺了毛文龍,袁崇煥自己也說了:“文龍大將,非臣得擅誅,謹席稿待罪。”

    袁崇煥向皇帝認完了錯,又說:“文龍一匹夫,不法至此,以海外易為亂也。”他這句話,可謂是說到了皇帝的心坎裡。

    皇帝也怕袁崇煥會擁兵自重,也想治他的罪,可是想到他手裡的兵權,同時還得繼續倚重他,所以才一直忍著沒動手。

    毛文龍死了之後,因為袁崇煥一句“今不宜更置帥”,所以明朝再沒有派人經營皮島,以至於皮島失去了對建州的牽制作用。

    建州後背再無一點牽制,也就能夠將所有心思放在薊遼了。

    不過,建州雖然幾乎將所有心思放在了薊遼,可實際上一直到老吳打開了山海關,他們才得以進來。

    所以,毛文龍的牽制實際上並非明朝是輸是贏的決定性因素,決定性因素一直掌控在皇帝的手上。

  • 6 # 大國布衣

    毛文龍的死一直是袁崇煥最具爭議性的一個決定,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巡視皮島,閱兵之際突然命人擒拿毛文龍,列數其十二條大罪,直接將他斬首。袁崇煥擅殺毛文龍,成為了他日後被崇禎帝凌遲處死的兩條大罪之一(另一條是私通後金)。

    毛文龍所鎮守的皮島,在今天北韓平安北道鐵山郡海域位於鴨綠江口東之西北韓灣,面積不過20平方公里,現名椵島。北韓王朝時期,皮島是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北韓王朝在這裡設定監牧官專事養馬。天啟二年(1622年)十一月,毛文龍受北韓國王光海君李琿的邀請,率軍進駐皮島,皮島的重要戰略地位開始凸顯出來。

    皮島之名稱還是由毛文龍所改,皮島舊名椵島、稷島、平島,毛文龍來到島上後,因自己姓毛,古云有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就把此島改名為皮島。明朝在皮島設立東江鎮,管轄皮島及其附近島嶼。

    皮島的位置很特殊,正好介於北韓王朝和明朝之間的近海,而與遼東半島相距不遠。皮島主要起到牽制騷擾後金軍隊,聯絡支援北韓和招撫安置遼東難民的作用,毛文龍鎮守皮島,崇禎對他也是寄予厚望,不僅加官至左都督,還賜尚方劍,由他一人節制皮島及周圍島嶼。毛文龍以皮島為根據地,對後金後方重鎮輝發、耀州、薩爾滸等不斷進行襲擾,使得後金不得不分兵防範毛文龍。遼東失陷後,由於北韓與明朝的陸路交通被後金切斷,皮島成了明朝、北韓使臣互相出使的中轉站。同時,大量逃難的遼東百姓亦湧入皮島避難,使得皮島人口激增,人煙繁盛。

    不過,一直以來對於皮島的重大軍事價值始終存在著疑問,《明史》就對毛文龍這個東江總兵和皮島的作用嗤之以鼻。講到毛文龍自率兵偷襲長白山後金軍,結果遭到後金軍圍殲。後金征討北韓期間,擔心毛文龍背後偷襲,又派兵攻打,毛文龍大敗。這可見毛文龍的軍事能力有被誇大之嫌,而皮島的軍事價值並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

    但是《明季北略》這本書則對皮島的軍事價值也有自己的分析,裡面記載毛文龍曾對部下說:“遼東戰略要地,從金州向南直通旅順口,向北到三牛壩,向西通廣寧。現在我們佔據皮島,陸上扼守建州,水上可運糧”。按理說,毛文龍的分析是比較有遠略的,皮島作為聯絡明朝和北韓重要的海上據點,陸上扼守建州,海上可運糧,其戰略價值顯而易見。

    皮島作為當時遼東近海重要的海上根據地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毛文龍鎮守皮島多年,雖因其貪婪好財剋扣軍餉、濫殺俘虜、公然走私,結果遭袁崇煥列數其十二大罪矯詔殺害,但皮島也因此陷入了混亂,發生了多次兵變,朝廷已經失去了對皮島的控制,皮島的軍事價值也變的不那麼重要。崇禎十年(1637)年發生了後金入侵北韓的“丙子胡亂”,清太宗皇太極派兵聯合北韓攻打皮島,爆發了致數萬軍民死亡的“皮島海戰”,皮島淪陷,此後直到明朝滅亡也再無力實現對皮島的控制。

  • 7 # 劇透歷史

    說到毛文龍,就不得不讓人想起袁崇煥。崇禎皇帝凌遲袁崇煥,其中的一個理由就是袁崇煥擅殺毛文龍。

    毛文龍是浙江杭州人士,家境富裕,其父本是商人,後來覺得還是當官更有前途,於是花錢買了個監生的身份,算是轉換了門第,但不等再買官他就死了。毛文龍依附舅家沈氏。

    沈氏是杭州的名門望族,也曾按照儒家正統教育給毛文龍開蒙,但他從小就不喜歡四書五經,喜歡軍書兵法,從小想當大將軍。

    正好毛文龍有個叔叔毛得春在遼東當百戶,還過繼了他為嗣子,他便去投奔新父親了,從此步入軍旅,憑軍功一路往上升遷。而他軍事生涯中的第一個輝煌,則是鎮江大捷。

    當時毛文龍任職都司,奉命援助被後金攻擊的北韓,回來發現遼東已失陷,他便從海路逃回,後率領一百多人夜襲鎮江(今遼寧省丹東市),取得勝利,史上稱為“鎮江大捷”。

    一百來人的隊伍,肯定不見得能斬獲多少,但這是明朝與後金爆發戰爭後第一次收回失地,意義重大。毛文龍之名由此進入朝廷高官的耳中。

    毛文龍很會做人,抱上了遼東巡撫王化貞的大腿,後來明朝政府準備在皮島設定東江鎮,毛文龍憑著軍功,再加上王化貞的舉薦,順利出任了總兵官,幾年後官職加到了左都督,成為一方實權人物。

    那麼問題來了,皮島在哪兒?明朝為什麼要在那裡駐軍?

    翻看地圖,皮島在現在的北韓椴島一帶,又叫東江,在登、萊沿岸的大海中,面積很小,僅有八十里,北岸與後金的地界只相隔七八十里的海面,東北海屬於北韓,處於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的樞紐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明朝政府在此駐軍,是因為後金沒有海上武裝,無法清剿皮島。因而可以將皮島建設為“敵後根據地”,這就如同安了顆釘子在敵人的大後方,希望有一天能以此為基礎收復遼東。

    此後,孤懸海中的皮島就成了明朝與北韓的一箇中轉地,不願投降後金的遼東民眾也紛紛逃過來,這兒簡直如同戰火中的世外桃源,十分祥和。

    皮島屯軍的意義,在於對後金的軍事牽制作用十分明顯。

    如何牽制呢?方式很簡單,打游擊。只要後金一出兵,皮島駐軍就渡海殺到後金的地盤,廝殺一番再跑回島上,後金士兵只能望海興嘆,毫無辦法。但這有個問題,要是後金留了足夠的軍隊駐紮本部,再想遊擊就有困難了。

    所以如果純從軍事對抗上來看,皮島對後金的威脅並不大,只要後金不傾巢而出,皮島就不敢主動攻擊後金。

    但牽制作用是有的,皇太極曾說過,只要有毛文龍在,他就不敢出遠門,否則留守的婦孺不保。不過說是這麼說,也沒看他真怕了毛文龍,該出征還出徵。

    而毛文龍本人,後期安於島上的安逸,享受“土皇帝”的生活,不怎麼出兵打後金了。軍需倒是要得勤,一次又一次跟朝廷要錢要糧。大家都知道,明朝晚期窮,缺餉缺糧都成了常態,但毛文龍的供應相對來說是比較足的。

    為何如此好運?一方面是因為朝廷重視皮島,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有個堅定的支持者袁可立,是登萊巡撫,幫了他很多次,曾上疏朝廷“預籌毛帥之接濟”。言下之意是別的先不管,先準備好毛文龍這邊的。

    袁可立會這麼幫毛文龍,並不是出於私心,而是有大局觀。可惜毛文龍不是個值得託付重任的人,在袁可立的支援下,他日益驕橫,虛報軍功,為人又缺少謀略,小辮子一抓一大把,被人彈劾。

    朝廷責備袁可立一直護著毛文龍,命他核查毛文龍的軍功和軍餉,毛文龍說不清楚,竟對袁可立懷恨在心。袁可立兩頭受氣,苦不堪言,他的政敵利用了這件事惡意攻擊,最終導致他下臺。

    然後毛文龍要軍需就沒那麼方便了,但他不急,因為另有發財之路。只要不打仗,就在島上開展貿易活動,例如招攬商賈、倒賣人參、布匹等等。

    袁崇煥出任薊遼督師後,急於構建由他一手統管的遼東軍務,像毛文龍這樣不受控制的將領,是他首要處置的物件,於是設計拿下了毛文龍果斷處斬。

    毛文龍的被斬,引發了極壞的連鎖效應,危害最直接的就是他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相繼投向了皇太極,而且還帶去了明軍的“黑科技”——紅衣大炮!從此,八旗軍在所向披靡的野戰外,又具備了無堅不摧的攻堅能力。

    毛文龍之死,等於是拔除了八旗進軍中原的最後一個後顧之憂!此前,在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兩代人的經營下,後金已經相繼平定了漠南蒙古、李氏北韓,只剩下一個皮島沒辦法登陸作戰。

    袁崇煥的失誤,在於缺乏足夠的“統一戰線”心胸,因為毛文龍再怎麼樣也是自己人,也是給後金製造麻煩的人,留著地理位置突出的皮島,多多少少都能讓出遠門的八旗軍有所顧忌。

    事實上,毛文龍死後,除山海關寧遠防線以外的遼東地區,很快就成了後金的“鐵板一塊”,於是就有了皇太極繞道蒙古,圍著北京城轉圈圈的大迂迴作戰。結果導致崇禎震怒,成了壓死袁崇煥的最後一根稻草。

  • 8 # 洛克笑笑

    1622年明朝將領毛文龍的入駐使這個小島被推上了歷史的風口浪尖。傳說是毛文龍上島後因自己姓毛,故而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而將該島改稱“皮島”。

    皮島本名椵島,又名平島、稷島,位於北緯39°33′、東經124°38′的鴨綠江口東之西北韓灣中,今屬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安北道鐵山郡栢梁面椵島裡。皮島面積約為19.2平方公里,由於地處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的樞紐處而顯得戰略地位敏感。

    由於島上盛產良馬,早在王氏高麗王朝時代就曾在島上設立牧場,李氏北韓王朝建立後延續王氏高麗王朝的舊制在島上置監牧官,但除了朝廷設定的監牧官之外島上基本無常住人口。

    毛文龍,字振南,一名毛伯龍。萬曆四年正月十一(公元1576年2月10日)毛文龍出生於浙江杭州府錢塘縣忠孝巷。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毛文龍過繼給遼東鞍山的伯父毛得春為嗣子,於是隻身北上。臨行前時任順天府尹的沈光祚向寧遠伯李成梁舉薦了自己這位外甥,此後毛文龍就在李成梁帳下當差。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正式起兵反明,時任都司的毛文龍奉命率兵援助北韓。天啟元年(1621年)夏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襲擊後金要塞鎮江(今遼寧省丹東市),生擒後金遊擊佟養真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松年等,隨後派陳忠等襲雙山,擒斬後金遊擊繆一真等,此戰史稱“鎮江大捷”。

    鎮江大捷後寬奠、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一時間“數百里之內,望風歸附”,“歸順之民,繩繩而來”,一時間全遼震動。這自然也引起了後金方面的反應:在後金的軍事壓力之下毛文龍逃入北韓境內。這年十二月後金軍越過結冰的鴨綠江,進入北韓境內追殺毛文龍,毛文龍在林畔(今北韓宣川)被打敗,隻身逃到安州。

    北韓國王李琿擔心毛文龍在北韓會將後金禍水引入北韓,但又不敢驅逐作為宗主國明王朝將領的毛文龍,於是只得勸毛文龍遠離北韓本土,而選擇某處島嶼作為棲身之處。毛文龍考慮到後金軍不習水戰的緣故,於是在天啟二年(1622年)十一月登上皮島,隨後他就以此為據點招撫遼東難民並牽制後金軍隊。  後金崛起之初所面臨的地緣格局是相當不利的:

    擋在後金崛起道路正面的是明王朝,而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和親明的李氏北韓王朝猶如兩把尖刀威脅著後金的側翼。

    後金無論往哪個方向發展都可能遭遇另外兩方勢力從後方側翼的襲擊,然而這種理論上的狀態卻並沒出現——在後金向蒙古地區擴張的過程中以科爾沁部為代表的不願再受察哈爾統治的東蒙古各部紛紛倒向後金,一時間林丹汗忙於蒙古各部的內部紛爭尚且自顧不暇,根本不可能對明朝和北韓提供實質性的支援,而北韓和明帝國的軍隊在與後金的持續交鋒中逐漸喪失了野戰能力。

    在這樣的局面下儘管明朝、察哈爾部、北韓三方皆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可誰也沒足夠的實力遏制牽制後金的發展勢頭。然而毛文龍的出現扭轉了局勢——儘管以毛文龍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後金對抗,但他以皮島作為基地對尚不具備海上力量的後金而言:簡直就是心腹大患。

    毛文龍可以隨時派兵登陸對後金治下的地區進行騷擾,然而當後金軍發起追擊時他已撤回皮島的大本營,而不具備海上力量的後金又無法追擊,對此只能是有苦難言。

    受到後金威脅的蒙古察哈爾部和李氏北韓王朝儘管這時都無力與後金抗衡,但暗中為毛文龍提供武器、糧餉等方面的支援還是能做到的,所以毛文龍不擔心後勤補給。這樣一來後金就陷入了一個無限迴圈的困境之中:要入關滅明就必須先消除來自蒙古和北韓的側翼威脅,然而如果要勞師襲遠去征討蒙古和北韓,那麼皮島的毛文龍就會趁機抄掠後金的後方。

    可如果後金要剿滅毛文龍,那麼一則苦於自己缺乏海上力量,二則只要蒙古和北韓還是毛文龍的支持者就不可能從真正意義上遏制毛文龍的發展,甚至像毛文龍這類力量還隨時可能會在蒙古和北韓的支援下漫無邊際地發展起來。

    這實際上相當於間接實現了明朝、蒙古察哈爾、北韓以及像毛文龍這種地方勢力對後金的多方牽制,儘管像毛文龍這種地方勢力在這種多方博弈的格局下是實力最弱的,但他恰好處於各方博弈的節點上。

    遺憾的是毛文龍在給後金製造出一個無限迴圈的困境的同時也給明王朝製造了一個困境——這時的毛文龍儘管還是明朝將領,可實際上他的軍隊是他從無到有新建起來的,是自成體系的,是不受明王朝中央政府節制的,是一支地地道道的地方勢力。這就對明王朝如何處理與這種地方勢力的關係提出了考驗——其實明王朝面對這種地方勢力無非不過兩種選擇:要麼予以預設,使其成為牽制後金的力量;要麼將其收編,使其作為自己直接控制下的部隊。

    從這個上而言:袁崇煥殺毛文龍實際上是選擇了後者。當然袁崇煥的這一選擇站在他的立場上是出於遼東戰局統一事權的考量,但也帶來了負面效果——不僅喪失了皮島這一牽制後金的基地,而且毛文龍旗下的這支地方勢力更是在後來直接倒向了後金——後來的清王朝一共冊封了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吳三桂四個漢人藩王,而除吳三桂以外的其他三人均來自毛文龍集團。

  • 9 # 這個歷史很正

    皮島是位於鴨綠江出海口附近的一個小島,雖然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北韓,但是在明朝時期屬於明朝管轄的勢力範圍,現今皮島屬於北韓的椴島。

    在明朝後期,明朝總兵官毛文龍鎮守在皮島在大後方牽制金兵,其實說是牽制其實就是趁著金國不備的時候,然後登陸上岸趁機劫掠一番,因為在明朝後期,明朝軍隊在陸地上對戰金國的騎兵基本上是勝少敗多,而毛文龍又不是那種能夠力挽狂瀾的將領,所以只能夠在皮島上牽制金兵。

    其實,歷史上的毛文龍這個人有很多問題,要不然袁崇煥也不會誘殺毛文龍了。

    在皮島這個一畝三分地上,毛文龍幾乎就是當地的土皇帝,而且當時的毛文龍還擁有節制北韓國的權力,先不說毛文龍對待北韓的態度如何。

    僅僅是毛文龍吃空餉嚴重,貪良冒功,甚至還有殺人冒功的行為,這種事就著實有些過分,而且毛文龍當時麾下的軍隊大多都是一群利益之徒。

    比如毛文龍的手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人,這些人後來可都是投降了滿清,並且在清朝入關作戰以後都成為了清朝的封王的人物,權勢煊赫一時。

    在真正歷史上,毛文龍其實也比更沒有什麼實打實的戰績,並且在天啟年間的時候,當時朝廷要求毛文龍在金國後方出兵協助袁崇煥,但是毛文龍卻始終不發一兵,並且一直頂在明王朝第一線的也是袁崇煥的防線。

    事實上,毛文龍的皮島起到的作用也就是“牽制”而已,等到金兵回師作戰的時候,毛文龍就龜縮在了他的皮島上,一邊伸手向朝廷要錢要糧,一邊又做著自己的土皇帝,還能夠欺負一下北韓皇室,好不自在。

  • 10 # 史海泛舟擺渡人

    毛文龍駐守的皮島,位於今天的鴨綠江入海口附近。因為皮島的地理位置特殊,每當皇太極想要南下入侵寧錦的時候,毛文龍就從背後襲擊皇太極。在毛文龍遇害之前,皇太極不敢借道蒙古襲擊京城,主要就是忌憚毛文龍的威脅。而在毛文龍遇害後,毛文龍手下的將領紛紛投靠皇太極,皇太極借道蒙古奇襲京城,險些就顛覆了明朝的統治。

    毛文龍的作用巨大

    毛文龍本來是遼東地區的一員驍將,因為戰功卓著被封為東江鎮總兵,駐紮在鴨綠江出海口附近的皮島。皇太極攻佔遼東之後,皮島成為了一座海外孤島。毛文龍在皮島苦心經營多年,將皮島改造成了一座大型軍事基地。

    由於皮島位於後金的後方,只要皇太極想要進攻明朝,毛文龍就派遣軍隊進攻後金的後方。皇太極對毛文龍十分忌憚,明朝朝廷也非常依仗毛文龍。毛文龍被封為一品官職,授予了尚方寶劍,地位不在袁崇煥之下。

    毛文龍遇害後

    毛文龍在皮島經營多年,悍然是皮島的土皇帝。崇禎皇帝繼位後,袁崇煥為了收回皮島的控制權,以閱兵的名義登陸皮島參觀。袁崇煥先暗示毛文龍要急流勇退,然而毛文龍在皮島經營多年,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大本營,當面拒絕了袁崇煥的建議。

    之後袁崇煥將毛文龍誘到營帳裡面,頒佈了毛文龍的十二條罪過,用尚方寶劍將毛文龍就地斬首。實際上毛文龍和袁崇煥互不統屬,袁崇煥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下,擅殺一個資歷和官職都強於自己的大將,這種行為已經是觸犯了死罪。(崇禎皇帝殺袁崇煥的時候,其中一條罪就是擅殺毛文龍)

    毛文龍遇害的影響

    毛文龍遇害之後,皮島將領都對袁崇煥憤恨不已,很多人都投降了後金。由於皮島對後金的威懾能力下降,皇太極在毛文龍遇害的同年,率領大軍借道蒙古奇襲北京。袁崇煥率領關寧鐵騎回師援救,在北京城下擊退了皇太極。

    皇太極退兵之後,崇禎皇帝不滿袁崇煥擅殺毛文龍,最終以袁崇煥勾結後金、擅殺大將的罪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毛文龍和袁崇煥都是明朝後期的名將,袁崇煥為了一己私利擅殺毛文龍,也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這種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總結

    毛文龍為明朝開闢皮島軍事基地,避免了後金長驅直入進攻北京。即使袁崇煥公佈的毛文龍的十二條罪狀確有其事,毛文龍也不應該被殺死。畢竟在後金虎視眈眈的情況下,毛文龍這樣一個大將存在,對於明朝來說肯定是百利而無一害。更何況袁崇煥有尚方寶劍,毛文龍也有尚方寶劍,毛文龍的官職比袁崇煥還要高,袁崇煥無論如何也沒有殺毛文龍的權利。

  • 11 # HuiNanHistory

    皮島在今北韓西北韓灣內,島嶼面積並不是很大,但屬於地理要衝位置,處於北韓半島、遼東半島的海陸樞紐,所以毛文龍佔據此島時,能夠從北韓那裡獲得軍事補給,並對後金的後方形成一定程度的牽制。

    天命六年(1621),後金攻克遼瀋,當時有大量遼民逃到北韓的義州或相沿海域各島嶼。因此,廣寧巡撫王華貞派遣屬下練兵遊擊毛文龍,責令其沿海陸驅逐駐守皮島、鹿島等島嶼上的女真人,並收集所有逃難散居於諸島嶼的遼民。隨後,毛文龍駐守在北韓彌串堡,襲取鎮江城,此役被稱作“鎮江大捷”,據史載,毛文龍“擒(佟)養真及子送年等賊黨六十人,收兵萬人,舊額兵八百人,南衛震動”。

    毛文龍的行動自然給努爾哈赤帶來極大的震驚,後金很快就組織兵力攻取毛文龍。天命六年十一月,努爾哈赤派五千人的軍隊,“渡鎮江,入北韓地,欲剿毛文龍。兵至鎮江,連夜入北韓境內”,“文龍僅以身免”。與此同時,努爾哈赤還不斷去信北韓,索要毛文龍。

    在這一背景下,1622年毛文龍躲入皮島,他以皮島為大本營,建立起能夠連線皮島、北韓及遼東的東江鎮,“遼民來投者日眾,前後數十萬口”,“皆捲入島中,接屋甚盛,作一都會,南京商船,來往如織”,形成從海岸線牽制後金軍隊的割據力量。這就是毛文龍據守皮島的過程。

    毛文龍佔據皮島期間,利用時機不斷騷擾後金,例如“天啟二年八月,毛文龍遣部將陳忠等克櫻桃堝、渦站”“九月,屬將張盤收復金州”等等,這些行動在客觀上無疑給後金帶來困擾和牽制。不過,在毛文龍死後,這種困擾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 12 # 豬痴豬

    皮島是東江鎮的總部所在,東江鎮還佔據了廣鹿長山等為數眾多的島嶼。但是這些島嶼都是初期防禦性質的,後金水軍極差,這些島比較安全,但是這些島嶼對後金的牽制力不大。東江鎮對後金牽制力最大的是其控制的陸地區域。主要有三大塊,一是北韓義州至鐵山,這裡是東江鎮的後方物資基地,後金雖然幾次攻陷義州和鐵山,但一直無法把毛文龍趕走。第二是寬奠地區,這裡是山區,不利於後金騎兵作戰,從這裡向北可以威脅建州,撫順,瀋陽,向西可以威脅遼陽。寧錦大戰時寬奠的明軍曾經遊擊至瀋陽近郊,但這個方向後金力量較強,東江的實際控制區沒有拓展出山區。第三塊是遼南,最早只是旅順和金州,後來慢慢向北發展,收復了復州和蓋州等地。遼南是東江鎮的主力所在,最強時曾達到海州,離遼陽已經很近了。在天啟末年明朝一度打算把東江鎮移鎮蓋州,全力支援東江鎮從遼南進攻後金。但主持此事的閻鳴泰是閹黨,崇禎繼位後迅速倒臺,東江鎮的反攻被袁崇煥瓦解了

  • 13 # 善莫大焉18

    天啟二年(1622年)九月,毛文龍的部隊攻克滿浦、昌城。 天啟二年(1622年)十月,毛文龍部攻克永寧等堡。 天啟二年(1622年)十月,毛文龍與後金軍在涼馬佃大戰,雙方都付出了重大傷亡。 天啟三年(1623年)春,後金反攻旅順毛文龍部被擊潰。 天啟三年(1623年)毛文龍不斷派人深入後金,進行“煽惑”,致使大批遼民“叛去”,投向明朝。後金的許多貝勒大臣都認為:“毛文龍之患,當速滅耳!文龍一日不滅,則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寧。” 天啟四年(1624年)四月,毛文龍沿鴨綠江秘密北上,進入長白山區,在高嶺、沙松牌大戰中大敗後金,後金僅軍官就有16人被俘。 天啟四年(1624年)七月,毛文龍又於把骨寨、骨皮宏、分水嶺三場大戰,三戰三勝。 天啟五年(1625年),海州(遼寧海城)所屬張屯的漢人秘密聯絡明將毛文龍派兵,襲擊本屯的滿人(《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4,8頁),同時在這一年,鎮江、鳳城、岫巖、長島、雙山、平頂山、海州、鞍山、首山、彰義等十餘處掀起了反抗後金的武裝鬥爭。 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攻寧遠時毛文龍襲擊永寧,後金被迫回師。 天啟六年(1626年)寧遠之戰後努兒哈赤於四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毛文龍隨即進攻鞍山,因後方吃緊努爾哈赤被迫回師。 天啟七年(1627年)正月至四月,後金以空虛瀋陽為代價精銳盡出,以重兵對毛文龍的東江鎮和北韓發動了“丁卯之役”,毛文龍奮起反抗,在鐵山、瓶山、昌城、鴨綠江取得“五戰而五勝”,但終因袁大人兩次抗命、拒絕策應、最終敷衍了事而貽誤了抄襲瀋陽的戰機,致使關寧軍在四個月的時間裡未能有效策應北韓和東江鎮,導致北韓和後金結為“兄弟之盟”,毛帥被北韓驅逐而退守皮島。

  • 14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說到皮島,便不得不涉及明末清初的一個重要人物毛文龍。皮島,本來是一個寂寞無人知的小島,北韓在島上曾設立牧場養馬,但除了Wrangler之外,並沒有百姓在此居住,島上可能有椵樹,所以北韓人稱之為椵島。明末,具體而言是1621年前後,當時的滿清還叫做後金,在現今的丹東這個地方,有一座他們的要塞叫做鎮江,後金的佟家(最早叛明加入八旗的家族,康熙他媽即出自其家族)負責鎮守此處。當時擔任都司一職的明將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對此處發起襲擊,一舉拿下,獲得鎮江大捷。整個後金境內震動,努爾哈赤動員重兵攻打毛文龍,致使毛無法回本部,只能向東撤入北韓。北韓此時是明朝的藩屬,實際上也就是盟國,所以接受了毛文龍的部隊,但努爾哈赤並未就此止步,後金騎兵在這年冬天從結冰的鴨綠江江面殺入北韓,在今北韓宣川這個地方再度打敗毛文龍——如此一來北韓國王便害怕了,擔心毛文龍如果繼續停留下去,北韓將被後金所滅,於是他給毛文龍出了個主意,那就是去海上島嶼,錢糧我們給你運來,而且後金水上不行,也不用擔心安全。於是,在天啟二年(1622年)十一月,毛文龍登上椵島。他姓毛,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便將該島改稱“皮島”。稍後,明朝便在皮島之上設立了東江鎮,毛文龍“累加至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設軍鎮皮島如內地”。明朝為什麼如此看重毛文龍的皮島?因為皮島雖小,卻能起到對後金入關的牽制作用,而且明朝還可以利用此處聯絡支援北韓以及招撫安置遼東難民,可謂以一制三。明朝與北韓的往來,在遼東淪陷之後完全依賴於此島——天啟六年、七年,明使兩度出使北韓,皆在皮島停留。而遼東戰亂造成的大批難民,也需要皮島作為逃亡的中樞站,史載:“是後遼民皆捲入海島,接屋甚盛,依作一都會,東南商船,來往如織,近海草木,盡於樵蘇”。 當時明朝從山東半島的登、萊二州運來糧餉,北韓也拿出大批糧食來支援,據說花費最高時達一年開支的三分之一(這個有點誇張,疑有誤)。最重要的,還是牽制作用。有皮島在,後金就無法放心大膽地西進,一旦後金主力向西進發,皮島明軍就會出動襲擾後金後方輝發、耀州、鞍山驛、薩爾滸等地。但可惜,最終明軍內部的權力鬥爭葬送了這一局面。袁崇煥殺死毛文龍後,雖然拿出大批錢糧試圖穩定皮島軍心,但實際上已無可能。隨後毛文龍舊將劉興治發動兵變,殺死親袁的副總兵陳繼盛。明朝派黃龍來主持島事,發生第二次兵變,殺死劉興治,並擊退乘亂來襲的後金軍隊。隨後第三度兵變,黃龍又被軟禁。直至尚可喜率兵援朝,這才恢復。最終,皇太極發動侵朝戰爭,北韓被打敗,只能成為清軍的爪牙,合兵攻打皮島,島上數萬明軍民,差不多都死難於此。僅有一百多人倖存,後來被北韓安置到國內。而皮島本身,隨後便歸於北韓。

    最後說一句,皮島雖然是個無法自給自足的小島,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直到上世紀50年代的北韓戰爭仍有所體現,當時的“聯合國軍”曾組織一支“白馬游擊隊”,駐紮在此以牽制入朝作戰的志願軍。1951年11月,華人民志願軍渡海攻克此島,並長期駐守,直到1958年才撤離。

  • 15 # 指動濟南

    熟悉明清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末時被袁崇煥所殺的東江總兵毛文龍,就率軍駐紮在皮島上,因地理位置特殊,對後金起到了很大的牽制作用。那麼,這個皮島是如何的什麼地方?當時是怎麼牽制後金大軍的呢?

    1、皮島舊屬金州衛,今為北韓領海

    明朝初年,為加強海防,朱元璋在遼東關島設定金州衛、復州衛、海州衛、蓋州衛。其中的金州衛的衛所在金州,其東西南三面臨海,南有南關島、雙島、三山島,東有蓮花島,東南有金線島,再往東有皮島、長行島,西南有鐵山島,東北有蕭家島。

    皮島位於鴨綠江口,處遼東、北韓、登萊二州中間地帶。《明史》載,皮島又叫東江,臨登萊大海,長80裡,不生草木,北岸與後金界隔80裡海面,東北海就是北韓。“島上兵本河東民,自天啟元年河東失,民多逃島中。文龍籠絡其民為兵,分佈哨船,聯接登州,以為掎角計”。

    2、皮島是如何成為毛文龍根據地的

    《明史》對毛文龍以皮島為根據地的記載較簡單,《明季北略》則較詳細:

    毛文龍先在遼東總兵李成梁部下,任內丁千總。在武舉考試中,名列第六,升任百戶長、遼陽千總,3年後升任為遼陽守備。明熹宗朱由校繼位後,袁應泰命其督造火藥,兩個月完成,加遊擊銜。遼東巡撫王化貞愛惜毛文龍之才,特招為練兵遊擊。

    隨後,王化貞命毛文龍率千總張板等4人、兵200人、海舟4艘、500石軍糧到遼東募兵。毛文龍在廣鹿島募兵2000人,留守備蘇其民駐紮、撫民700人;在店島,留千總張繼善、任光先駐紮、撫民200人;在石城島,留張扳和何國用駐紮、撫民400家。

    上述各島的島官,原本降清,如今見到明軍到來,腰板硬了,又重新以後金為敵。毛文龍又先後收復鹿島、長山島、小長山島、色利島、章子留島、海洋島、王家島、至彌串堡。所到之處駐軍撫民,歸者甚眾。

    至彌串堡本屬北韓,200裡處就是鴨綠江。過江就是鎮江城,城市原本屬於中國,萬曆庚申年間被後金攻佔。毛文龍率兵97人趁夜色濃厚突襲,攻下鎮江城,“獻俘王化貞並捷奏”,被授於廣寧都司兼副總兵,駐守鎮江。

    後金發兵5萬要奪回鎮江城,毛文龍到北韓借兵抵抗,最終因兵力懸殊戰敗,退出鎮江城。毛文龍與部下商量,在附近找個海島駐紮,專門截殺後金軍。千總李景先是遼人,熟悉各島情況,說:“皮島最合適。”

    毛文龍率兵北行500裡上島,島上空無一人,遍地蛇、虎,全部射殺,自後就駐兵皮島,流民爭先歸附,島上聚焦有上萬人。皮島因此就成為毛文龍的根據地後,後來被升格為東江鎮,毛文龍任東江總兵。

    3、皮島對後金軍有什麼牽制作用

    《明史》對毛文龍這個東江總兵、皮島的作用嗤之以鼻。記載道:毛文龍曾從鴨綠江一線進軍長白山偷襲後金,被擊敗,“眾盡殲”。後派兵從義州西渡江,上島屯田,被後金守將襲擊,“斬五百餘級,島中糧悉被焚”。還曾出兵襲擊後金營寨等均大敗而歸。

    後金兵徵北韓,擔心毛文龍背後偷襲,派兵攻打,毛文龍大敗,撤回皮島自守。《明史》稱,毛文龍的皮島雖能牽制後金,但他無大謀,每戰必敗,浪費軍餉無數,只顧經商掙錢,販賣禁用物資,靠人參、布匹發財,皮島實在是沒有什麼軍事作用。

    但是《明季北略》是另外一番說法:

    毛文龍曾對部下說:“遼東戰略要地,從金州向南直通旅順口,向北到三牛壩,向西通廣寧。現在我們佔據皮島,陸上扼守建州,水上可運糧”。在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前曾說,我以97人奪鎮江,皮島募集流民90餘萬,各島為犄角,接受北韓糧餉救濟,與商人誠信交易,屯田冶鐵,“斬將復城”,六七年來只受國家銀150萬兩,米90餘萬石……

    皮島到底對後金有牽制作用嗎?其實一個戰役就說明了一切:

    崇禎元年,皇太極派和碩貝勒莽古爾泰、貝勒濟爾哈朗、副總兵劉興祚率2萬大軍進攻東江,毛文龍率8000人迎戰,後金大敗,劉興祚投降,是後金立國投降明朝的最高級別將領。劉興祚歸正後向毛文龍獻計,其兄等在薩爾滸城,可裡應外合偷襲破城。

    薩爾滸城位於後金的大後方,是屯積糧草的重鎮。毛文龍派耿仲明、曲承恩等千里奔襲,晝伏夜出,抵達薩爾滸派細作入城,與劉興祚之弟劉興賢、劉興治等裡應外合,攻破城池。耿仲明入城後,“斬級三千,擒生六十九人”後勝利還師。

    史載:後金攻取明朝城池,多依細作內應,攻城後屠城。毛文龍的皮島軍在薩爾滸“還治其人之身”。後金於是產生了“密通書崇煥,訂前約,圖文龍”,袁崇煥也中計最終斬殺了毛文龍。

  • 16 # 憨虎QL

    皮島在鴨綠江口西北韓灣中,只要一提到明末清初的歷史,就繞不開毛文龍和他的東江鎮。袁崇煥斬殺毛文龍的十二條罪狀裡,說毛“全無戰功,卻報首功”“掩敗為功”“開鎮八年,不能復遼東寸土”,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爭議都很大。八年裡,毛文龍到底做了些什麼呢?

    一是頻繁的軍事打擊。自1621年7月20日鎮江堡(今遼寧丹東)之役後金大敗後,毛文龍就成了後金的心腹大患。同年年底,阿敏率軍深入北韓境內攻打毛文龍;1623年夏,毛文龍軍收復旅順金州等遼南城市,後金不得不屢次發兵攻打;1624年8月,後金又再次發兵進剿毛文龍在鴨綠江江心島上的屯田。但毛文龍依據皮島地理優勢,以大海為天然屏障,以鴨綠江“兩不管”地帶為活動空間,使得後金始終有力發不出來。努爾哈赤屢次招降毛文龍,就是出於軍事打擊失敗的緣故。

  • 17 # 毛劍傑

    皮島,又名平島,稷島,位於鴨綠江口東之西北韓灣中。島嶼不大,卻是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之間的要衝樞紐。在明末明與後金的遼東爭奪戰中,皮島一度是一個很關鍵的戰略據點,這個戰略據點的主事者,就是毛文龍。

    毛文龍,1576年2月10日(萬曆四年正月十一日)生於杭州忠孝巷,祖上本為山西鹽商,後來把生意做到了杭州,於是全家都定居在了杭州。

    明代社會風氣普遍重文輕武,廟堂與民間都一樣,所以武人很難出頭。毛文龍偏偏從小不喜歡讀四書五經,卻喜歡研究兵法。成年後也沒有透過科舉尋求出路,而是在萬曆三十三年(1605)隻身北上,入京拜訪了母舅沈光祚,沈光祚把他推給了寧遠伯李成梁,毛文龍就這樣開始了在遼東的軍事生涯。

    應該是在萬曆三十六年(1608)以後,毛文龍以都司之職率兵援助北韓,逗留在遼東一帶,遼東失陷後,從海路逃回,乘守備空虛殺死後金鎮江守將,向巡撫王化貞做了報告。

    這時王化貞正得勢,毛文龍也跟著升官,從總兵官到左都督,掛將印,賜尚方寶劍,像內地一樣在皮島上設立軍鎮。這時的皮島,又名東江鎮,史載,其全長八十里,不生長草木,它遠離海岸,卻靠近北岸,北岸與後金界只相隔八十里海面。

    皮島位於後金後方。毛文龍居於皮島,以此為根據地招募遼東難民,在從鐵山、義州到寬甸一帶進行團田,建立敵後抗金根據地,糧草自己解決了,軍餉出去搶。毛文龍主要的策略就是游擊戰。

    努爾哈赤時期的後金,還習慣於對民眾盤剝和掠奪。這就造成了遼東居民對後金政權的不滿。於是毛文龍發動遼民,一起參與到游擊戰中來,不僅接納流離失所的百姓,挑選精壯男子補充隊伍,其他人送到北韓後方,甚至從海上轉運送去山東、浙江等地。有毛文龍在後方搞游擊戰,女真兵就不能全力向南進攻。

    全盛時期,毛文龍一度曾收復了遼東半島南端的金州、復州和旅順,完成了對後金的海上封鎖,加重了後金內部糧食緊張的狀況。毛文龍牽制住後金八旗兵,孫承宗和袁崇煥才有時間和精力修築寧遠、錦州等重要軍事要塞。

    毛文龍後來之被袁崇煥所殺,他自己未嘗沒有取死之道:毛為人驕縱,殺民冒功,貪汙錢糧,隱然桀驁不馴的藩鎮態勢。但必須要說,袁崇煥殺毛文龍也未嘗沒有私心——試圖完全掌控皮島軍政。崇禎帝當然接到袁的奏章之後大吃一驚,但這時毛已死,又要用到袁,所以也就順水推舟給予肯定了,但在後來以漢奸罪處死袁崇煥時,其中一條罪名就是“擅殺大將”。

    袁崇煥斬毛文龍後三個月後,就發生了後金兵臨北京城下的“己巳之變”——後金約十萬精兵繞道內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北京。戰後,崇禎中反間計,將袁崇煥逮捕下獄,凌遲處死。

  • 18 # 九州文萃

    皮島,位於鴨綠江口東之西北韓灣中。面積不足20平方公里,但位於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的樞紐處,位置衝要,故在17世紀時被中國明朝軍隊佔據15年,作為牽制後金的基地。今屬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安北道鐵山郡栢梁面椵島裡。皮島在明代屬金州衛(今屬北韓)。

    從地圖可以看出,皮島就在鴨綠江口,與北韓半島只一水之隔,水面距離只不過相當於過一條長江而已,北岸便是北韓的宣川、鐵山。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元年(1621年)五月, 廣寧巡撫王化貞派手下的練兵遊擊毛文龍率兵丁二百餘人前往遼東沿海地區, 招遼人以恢復疆土 ,遂佔據了遼東沿海諸島,繼而進逼遼南沿海各地,一度牽制了後金對遼西的進攻, 並威脅著後金的後方,使後金陷入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 。

    天啟元年,毛文龍從海路突然襲擊後金佔領的鎮江(今遼寧省丹東市),殺死後金的守將,獲得了鎮江大捷,並且趁勢收復了數百里的土地,引起整個後金震動。後金集結重兵攻擊毛文龍,毛文龍寡不敵眾,越過鴨綠江,退入北韓境內,後來就到了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之間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駐軍,繼續抗擊後金。這個島就是皮島。

    最初的皮島,其實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根本沒有人居住,毛文龍一下子就看到了皮島重要的地理位置:處於後金的側後方,可以有效的牽制後金軍隊攻打關內,威脅後金的大後方,並且後金軍隊不善水戰,完全可以讓皮島成為威脅後金的一個釘子。

    於是毛文龍開始開發這個荒島,因為毛文龍姓毛,根據“毛之不存,皮將焉附”這句話,將這個島取名為皮島。毛文龍收集大量逃難的難民,練兵,駐軍,隊伍發展到幾萬人,這個曾經荒無人煙的小島一時間變得人口繁盛,成為了後金最大的威脅。但凡後金對明朝用兵,毛文龍就進軍襲擾後金的大後方,以致於後金軍隊無力南下,幾次想要剿滅毛文龍都以失敗告終。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皮島的存在,後金和明朝的戰鬥陷入僵持。

    明朝也看到了皮島的重要性,於是以皮島為中心設立東江鎮,由毛文龍管理,並且賜予尚方寶劍,皮島成為明朝在遼東牽制後金軍隊最重要的籌碼之一。

    以上說的是毛文龍早期抗擊後金(清)戰爭中體現出的積極因素和不朽的戰果。但設鎮東江,駐防皮島也有一些不利的、消極的因素。

    天啟年間 ,後金在遼東沿海的防守十分薄弱。歷史給明朝在遼東沿海的發展提供了絕好的時機 。而明朝尤其在後期(崇禎年間)卻未能調撥足夠的兵力和餉銀 ,使沿海防線從根本上難以發揮其戰略作用。而設鎮皮島, 將沿海戰略中心東移千里之外, 既失於本土後援,又不利於守土,其戰略反攻目標又不具有確定性。同時 ,沿海戰線又拉得過長, 未能集中兵力形成區域優勢。而東江一旅 , 遠離本土, 缺乏監控和聯絡, 其軍事行動隨意且冒險, 在戰略上帶有極大的盲目性。這樣, 明朝牽制後金的側翼戰略不僅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反而又在東江的不斷內亂中(袁崇煥誅殺毛文龍後)最終破滅。表面上看 ,設鎮皮島似乎是對三方佈置的發展,但最終所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 在後期抗清戰爭中表現出的戰略侷限性總歸還是大於其戰略價值 。

  • 19 # 歷史寶藏

    講到明清史,就不得不說起明清易代那些事兒。

    說起明清易代那些事兒,就不得不將目光放到遼東這片土地,這裡是滿清與明朝反覆爭奪較量的地方。

    而這一系列的較量中,毛文龍和袁崇煥絕對是兩個焦點人物。

    袁崇煥像

    毛文龍被袁崇煥先斬後奏之事,大家都不陌生,先不去說毛文龍此人的人品以及軍事才能與實際功績。

    先來看看皮島的地理位置。

    這個小島位於北韓西北登、萊沿岸的大海上,距離北韓很近,島東西狹長,不生草木,但是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於其離後金界僅八十餘里。

    後金在向西南方向寧遠一線入侵明朝時,皮島就成為牽制後金的一個重要威脅。

    廣寧諸將領

    後金若攻皮島,則又受到寧遠等地明軍的牽制。

    因此後金視皮島為一大威脅。

    毛文龍是不是出島登陸遼東,騷擾後金腹背。

    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毛文龍攻佔後金櫻桃窩等地。同年九月,毛文龍攻佔滿浦、昌城等地。同年十月,毛文龍部下北上奇襲後金,“建州兵奔竄,永寧等堡俱下”。

    一度讓後金甚是頭疼。

    因此可以看出,皮島此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能有效牽制後金對明的入侵。

    故而袁崇煥斬了毛文龍後,並沒有另擇將領守護皮島,發揮其軍事作用。

    後金的一個掣肘之患就這樣消除了,明朝自己內鬥,自毀長城,後金喜不自勝。

    這也是後來後金鐵騎入關的一個重要因素。

  • 20 # 道中道道而道

    皮島舊屬金州衛,今屬北韓

    明朝初年,為加強海防,朱元璋在遼東關島設定金州衛、復州衛、海州衛、蓋州衛。其中的金州衛的衛所在金州,其東西南三面臨海,南有南關島、雙島、三山島,東有蓮花島,東南有金線島,再往東有皮島、長行島,西南有鐵山島,東北有蕭家島。

    皮島位於鴨綠江口,處遼東、北韓、登萊二州中間地帶。《明史》載,皮島又叫東江,臨登萊大海,長80裡,不生草木,北岸與後金界隔80裡海面,東北海就是北韓。“島上兵本河東民,自天啟元年河東失,民多逃島中。文龍籠絡其民為兵,分佈哨船,聯接登州,以為掎角計”

    《明史》對毛文龍以皮島為根據地的記載較簡單,《明季北略》則較詳細:

    毛文龍先在遼東總兵李成梁部下,任內丁千總。在武舉考試中,名列第六,升任百戶長、遼陽千總,3年後升任為遼陽守備。明熹宗朱由校繼位後,袁應泰命其督造火藥,兩個月完成,加遊擊銜。遼東巡撫王化貞愛惜毛文龍之才,特招為練兵遊擊。

    隨後,王化貞命毛文龍率千總張板等4人、兵200人、海舟4艘、500石軍糧到遼東募兵。毛文龍在廣鹿島募兵2000人,留守備蘇其民駐紮、撫民700人;在店島,留千總張繼善、任光先駐紮、撫民200人;在石城島,留張扳和何國用駐紮、撫民400家。

    上述各島的島官,原本降清,如今見到明軍到來,腰板硬了,又重新以後金為敵。毛文龍又先後收復鹿島、長山島、小長山島、色利島、章子留島、海洋島、王家島、至彌串堡。所到之處駐軍撫民,歸者甚眾。

    至彌串堡本屬北韓,200裡處就是鴨綠江。過江就是鎮江城,城市原本屬於中國,萬曆庚申年間被後金攻佔。毛文龍率兵97人趁夜色濃厚突襲,攻下鎮江城,“獻俘王化貞並捷奏”,被授於廣寧都司兼副總兵,駐守鎮江。

    後金發兵5萬要奪回鎮江城,毛文龍到北韓借兵抵抗,最終因兵力懸殊戰敗,退出鎮江城。毛文龍與部下商量,在附近找個海島駐紮,專門截殺後金軍。千總李景先是遼人,熟悉各島情況,說:“皮島最合適。”

    袁崇煥對毛文龍極為不滿

    毛文龍率兵北行500裡上島,島上空無一人,遍地蛇、虎,全部射殺,自後就駐兵皮島,流民爭先歸附,島上聚焦有上萬人。皮島因此就成為毛文龍的根據地後,後來被升格為東江鎮,毛文龍任東江總兵。

    皮島對後金軍有什麼牽制作用

    《明史》對毛文龍這個東江總兵、皮島的作用嗤之以鼻。記載道:毛文龍曾從鴨綠江一線進軍長白山偷襲後金,被擊敗,“眾盡殲”。後派兵從義州西渡江,上島屯田,被後金守將襲擊,“斬五百餘級,島中糧悉被焚”。還曾出兵襲擊後金營寨等均大敗而歸。

    後金兵徵北韓,擔心毛文龍背後偷襲,派兵攻打,毛文龍大敗,撤回皮島自守。《明史》稱,毛文龍的皮島雖能牽制後金,但他無大謀,每戰必敗,浪費軍餉無數,只顧經商掙錢,販賣禁用物資,靠人參、布匹發財,皮島實在是沒有什麼軍事作用。

    但是《明季北略》是另外一番說法:

    毛文龍曾對部下說:“遼東戰略要地,從金州向南直通旅順口,向北到三牛壩,向西通廣寧。現在我們佔據皮島,陸上扼守建州,水上可運糧”。在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前曾說,我以97人奪鎮江,皮島募集流民90餘萬,各島為犄角,接受北韓糧餉救濟,與商人誠信交易,屯田冶鐵,“斬將復城”,六七年來只受國家銀150萬兩,米90餘萬石……

    皮島到底對後金有牽制作用嗎?其實一個戰役就說明了一切:

    崇禎元年,皇太極派和碩貝勒莽古爾泰、貝勒濟爾哈朗、副總兵劉興祚率2萬大軍進攻東江,毛文龍率8000人迎戰,後金大敗,劉興祚投降,是後金立國投降明朝的最高級別將領。劉興祚歸正後向毛文龍獻計,其兄等在薩爾滸城,可裡應外合偷襲破城。

    薩爾滸城位於後金的大後方,是屯積糧草的重鎮。毛文龍派耿仲明、曲承恩等千里奔襲,晝伏夜出,抵達薩爾滸派細作入城,與劉興祚之弟劉興賢、劉興治等裡應外合,攻破城池。耿仲明入城後,“斬級三千,擒生六十九人”後勝利還師。

    史載:後金攻取明朝城池,多依細作內應,攻城後屠城。毛文龍的皮島軍在薩爾滸“還治其人之身”。後金於是產生了“密通書崇煥,訂前約,圖文龍”,袁崇煥也中計最終斬殺了毛文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童年的記憶,你能想到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