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個麥子

    歷史上沒有這事,情節也是小說《水滸傳》虛構的。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縣令。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清河縣潘家莊(後改名黃金莊)。史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個孩子。

  • 2 # 辰銘微閱讀

    答:沒有。小說是為了有可讀性,吸引人目光有所戲劇性改編。據史料記載歷史真實武大郎是一個官員,並不是買燒餅的,而其妻子也不是潘金蓮。

  • 3 # 百家講解

    我們看了《水滸傳》這部影片中,相信很多觀眾都被影片所迷惑,被影影片中的精彩劇情所感動,那麼我們瞭解歷史的觀眾應該都知道。原著並不存在這些情節,也並沒有,武大郎被毒死,而歷史原著中,武大郎和潘金蓮感情很好,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糟糕,影片為了演得更加精彩在原著上,又增設了很多精彩的環節,優質的內容,這樣對一部完整的影片,會有一個很好的視覺體驗,那麼在原著中,武大郎和潘金蓮,關係特別的好,甚至說兩夫妻恩愛有加攜手共同走過了一輩子,而我們看《水滸傳》不要過於的相信劇中的情節,有些事兒還是原著上所描述的比較準確,經過權威專家的調查取證得出來的結論。

    因此中少所述筆者提問的問題,在《水滸傳》原著中並不存在。

  • 4 # 野生大學士

    沒有!

    西門慶、潘金蓮、武大郎和武松四個人中,前三者都是虛構的,武松僅見於地方誌,真人真事與《水滸傳》,《金瓶梅》等也相差甚遠。

    之所以兩個小說都有這幾個人物,可能是當時的說書文化相當發達。事先產生了一些小故事和幾個優秀的說書人,大家互相傳抄、借鑑的結果。

    小說情節虛構的很多,但完全憑空虛構的難度太大,最黨見的是地幾個人的事合一個人身上。現實中武大郎這樣集缺點為一身,西門慶潘金蓮3這樣集多種壞為一身的人相當罕見的。古今中外通姦殺夫的故事太多,隨便的,抓幾個來一塊都能寫個故事,當寫很好壞就看作者水平了!

  • 5 # 餃子濤

    當然沒有這段歷史了,這是施耐庵小說杜撰出來的,真正的歷史

    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縣令。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清河縣潘家莊(後改名黃金莊)。歷史上記載,武大郎和潘金蓮二人和睦恩愛,武大郎的配偶潘金蓮,出身名門,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對武大郎一心一意。潘金蓮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的賢妻良母而聞於鄉里。

    武植早年貧苦,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武植做官後,黃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謀個一官半職。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個月,天天好酒好菜,卻始終不見提攜,黃堂感到不滿。

    為發洩心中怨恨,黃堂在回鄉路上四處編造宣揚關於武潘的謠言,並張貼傳單捏造武潘二人的“醜事”。當地惡少西門慶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但黃堂回到家裡後,卻發現家裡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建的。黃堂無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倆人的醜惡形象,早已轟動四方,並被施耐庵寫進了小說《水滸傳》。

  • 6 # 任十三讀史

    如果是按真實的歷史來說,武松不但和武大郎不是親兄弟,甚至不是一個朝代的人。那麼接下來的一切情節也就不成立了。

    歷史上的武松確實是宋朝人,他還是杭州知府高權手下的提轄。後來惹了人命官司,死在大獄。

    而武大郎呢,原名武植,是明朝人。人家可不是個侏儒,也不賣燒餅,反而是朝廷的進士。他的老婆確實叫潘金蓮,是當時山東知府的千金小姐。據說為武大郎生了四個孩子。

    而我們熟悉的那些橋段,什麼潘金蓮通姦西門慶,毒死武大郎,武松血濺鴛鴦樓等等,都是大神施耐庵杜撰出來的。無奈,施耐庵的寫法太高超,《水滸》也太深入人心。常常令我們將小說的情節當成了真實的故事。

  • 7 # 三味翁童

    書中情節

    在書中,武松之兄武大郎長得又醜又矮,平日以賣炊餅為生,一手將武松帶大。而潘金蓮原本是大戶人家的婢女,因為得罪了主家,所以被罰嫁給了武大郎。而武大郎的身高長相令潘金蓮很是嫌棄,再加上潘金蓮自身的不安分,所以她經常有招蜂引蝶之舉。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潘金蓮認識了鄉里的浪蕩公子西門慶。二人勾搭成奸,私下裡揹著武大郎行苟且之事。日子久了,二人就嫌武大郎礙事,便合謀下藥,毒殺了武大郎。而後來便也有了武松替兄長報仇的故事。那麼,書中情節多是透過道聽途說、鄉間雜談改編而來,那麼真相如何我們還是要探究一下歷史記錄。

    歷史考據

    據河北省清河縣縣誌記載,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經在山東陽穀縣做縣令。有一回,他的一個發小王某,因生活敗落來投奔他。希望武大郎能資助他一把。武大郎本就是樂善好施之人,對投奔自己的兄弟自然是關照有加。但是這中間卻出了個誤會,因為武大郎暗中在王某老家給他建房屋,王某一直都不知情,這日子一久了,也沒拿到資助,就覺得武大郎不仗義,然後憤然離去。這人走了還不算,他忘恩負義地到處中傷詆譭武大郎。而曾被武大郎整治過的鄉中惡少西門慶也藉機跳出來一同抹黑武大郎。由此,武大郎在民間的清官形象被毀於一旦。

    非但如此,就連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蓮也遭受汙衊抹黑,被四處編排種種不堪之言,導致潘金蓮的故居清河縣潘家莊都改名為黃金莊。由此可見,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謠言的威力之大,禍害之廣,令人歎為觀止。

    其實,潘金蓮曾是遠近聞名交口稱讚的大家閨秀。根本不是書中那樣不守婦德,毒殺親夫的形象。而武大郎早年家貧,在潘家染坊打工,後因品行優良、表現突出被潘老爺提拔資助,從而走上仕途,還把女兒也嫁給了他。

    由於《水滸》一書的人物故事多借鑑取材於民間傳說,所以武大郎和潘金蓮在書中反而變成了丑角。實則,二人真的是冤枉,純屬被他人中傷所誤。

  • 8 # 江河湖海洋

    水滸傳中,武大郎確實是被潘金蓮和西門慶王婆密謀毒害致死,電視連續劇中也是這麼拍演的。但歷史不是這樣的,前幾年看過報道說,武大郎家鄉的後人曾開啟過武大郎的棺木,經過考證,武大郎並不是被毒害致死的,而是正常死亡,而且經考證,棺木中的武大身高一米七幾,並不象水滸傳中說的,三寸丁小矮人。可見,水滸傳中非構的武大並不真實,也就沒有潘金蓮毒死武大郎這回事。

  • 9 # 軫念信箱

    水滸傳裡的武氏夫婦

    在水滸傳中,武大郎是一個悲情角色,五短身材面向醜陋,被人笑成三寸丁谷樹皮,年幼父母雙亡,留下了一個尚在襁褓的武二,那些年也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才將武二含辛茹苦的拉扯大。明明武大武二二人一個爹媽生出的親兄弟,卻一個身高不過五尺一個身高八尺彪形大漢,更能證明那些年武大對武二的養育之恩情逾骨肉,看似手足兄弟,實則情同父子。

    施老爺子實在是太鍾情武二這個角色了,水滸中天生神力的英雄好漢有兩個,一個是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另一個就是景陽岡醉酒打虎的武二。武大郎於武二而言,是這個世間最後的一點溫情所在,可是最後這點溫情,也被潘金蓮親手掐滅了。

    武大郎娶了潘金蓮,看似一份天大的便宜,可何嘗不是一份晦氣?德不配位必有餘殃,如此不般配的婚姻怎麼可能天長地久相敬如賓?

    潘金蓮本身的水性楊花心如毒蠍,再加上武大郎在婚姻中不懂風情,特別是武松來到以後他們兄弟二人太過情深義重反而對潘金蓮多加不尊重和輕視,還有勾搭武二不成反被武二屢屢嘲諷不知廉恥,再加上王婆的保媒拉縴,有意慫恿。

    機緣巧合又在情理之中。

    不滿足於現狀忿忿不平的潘金蓮,就算不出軌西門慶也出軌諸葛慶南宮慶,正所謂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不外乎如此。潘金蓮沒有剋制住自己的心裡慾望和生理需求,一步步的走向了沉淪的深淵,最後在王婆的慫恿下,他從一個封建禮教的被壓榨者受害者變成了謀殺親夫的施暴者。

    你可以不愛,但是你不能殺害。

    武二歸來之日,便是潘金蓮命喪黃泉之時。習慣了錢能通神的西門慶,以為打點了官府就可以令武二上告無門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可是他太低估武家兄弟的感情了。所以最後潘金蓮西門慶這對姦夫淫婦命喪黃泉,武松也落了一個充軍發配的囚徒之路。

    這是水滸傳中非常精彩的情節之一,一直以來也是為人津津樂道,而作為毒殺丈夫出軌西門慶的潘金蓮,則是數百年來一直忍受各種罵名,人物形象可以說是差到極點,而武大郎也被嘲笑三寸丁、窩囊廢。

    武氏夫婦被抹黑了?

    而近年來有這樣的一個說法,說歷史上武大郎和潘金蓮夫婦是確有其人的,是明朝初期人,和施耐庵的年代大致相同。不過武大郎不是三寸丁,而是身高一米八以上的高大猛男,還是明初永樂年間的進士,並擔任山東陽穀縣的縣令;而潘金蓮也不是毒殺丈夫的心狠手辣的淫婦,而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兩人相敬如賓琴瑟和鳴,子孫滿堂。

    據說武大郎的名叫武植,原是山西人為逃避戰亂跑到了河北清河縣,在清河縣潘家莊(後改名為黃金莊)一潘姓大戶家裡打工,由於高大威武幹活勤快,勤學奮進,所以被潘大戶賞識,不僅格外器重,資助他參加科舉,更是將自己漂亮的女兒潘金蓮嫁給他,在此期間在結石了一位王公子(另一說是黃公子),兩人稱兄道弟,一起習文習武。

    勤學奮進的武植,進京趕考中了進士,而後在山東陽穀縣做縣令,身為一方父母官,武植體察民情為民做主,因此在民眾心中評價很高。而曾經和他一起稱兄道弟的王公子,由於能力和努力均不如武植,所以人過中年以後難免坐吃山空,於是他想憑藉以前的關係投奔武植,想找他借點錢已解燃眉之需。

    清河武植祠

    可是,武植並沒有借給他,知道這個人吃喝嫖賭大手大腳,給了也是浪費,於是不生響的將他老家的茅屋給翻蓋了一番,但是這位王公子尚不知道,以為武植飛黃騰達之後忘恩負義,沒辦法他只好悻悻而去,一路上氣急敗壞的他變對武植大肆詆譭,說他五短身材相貌醜陋,妻子潘氏水性楊花紅杏出牆,可當他到了清河老家以後,看到新蓋的房子才明白武植的一番苦心。

    可惜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再想闢謠的可就千難萬難了。

    這件事在他的造謠下,壞事傳千里,後來就傳到施耐庵的耳中,靈機一動,一個精彩的故事便在水滸傳中橫空出世。

    1994年,在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主持下,對武大郎墓進行挖掘,發現真實的武大郎身高在1.8米以上,和施耐庵的《水滸傳》小說中對武大郎的身材描述大相徑庭。1996年,對武植墓進行重新修繕,並撰寫碑文如下: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而後,武植墓已列入河北省清河縣文化景點之一。

    真相是哪般?

    在上述的那個所謂的明朝永樂年間的進士武植,就是施耐庵小說裡的武大郎的歷史原型中,有兩個致命的錯誤。

    第一,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士,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便已去世,而大明王朝第一次開科舉就是洪武四年,而且根據武氏後人流傳的故事中,武植氏永樂年間的進士,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又是在生前很多年就已經成稿,施耐庵根本不可能拿晚他幾十年才考上進士的武植寫進書裡。

    施耐庵

    所以,施耐庵聽聞武植朋友詆譭,最後寫進小說一事,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兒,

    第二,在大明朝官方記載的明朝洪武到永樂年間的進士錄中,並沒有武植這個名字。在陽穀縣的縣誌中,明朝洪武永樂年間歷代縣令也沒有姓武的。因此,武植到底是不是進士或者歷史上是不是確有其人都在兩可之間。

    因此,清河縣的武植,根本不可能是施耐庵《水滸傳》中打虎英雄武松的親哥哥,武大郎的歷史原型。

    那為何這麼巧合呢?

    施耐庵寫的《水滸傳》中有武大郎和潘金蓮,而在武氏後人的嘴中,他們的祖宗有一位武植的祖宗,永樂年間的進士,官至陽穀縣縣令,也有一妻子潘氏名為金蓮。

    其實,在我看來,世間上並沒有那麼多的巧合。

    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現存最早版本是出版於1520年前後,由郭勳門客整理,而連同樣記載著武大潘金蓮的金瓶梅也是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為何直到20世紀才有人自詡武氏後人去闢謠,為何武植墓荒廢了幾百年才到1996年才重修?

    還記得前兩年的那條新聞,開發商意外挖到隋煬帝楊廣的墓,結果開發商名字叫做楊勇作為噱頭,整的沸沸揚揚作為飯後談資嗎?

    還記得,這些年名人故里之爭那可是鬧的不可開交,你方唱完我方上場。

    所以在我看來,歷史上的這位明初武植只不過是一個噱頭罷了,《水滸傳》本身就是施耐庵的一部小說而已,武大郎只是個人杜撰出來的一個人物形象而已,應該不存在歷史原型。

  • 10 # 剪影為樂

    武大郎被潘金蓮毒害,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呢?

    明代,確實有武大郎、潘金蓮以及西門慶這三人的傳說。但歷史上真實的三人,和我們所熟悉的《水滸傳》中的三人,卻截然不同。

    首先,武大郎非但不矮,還是個軒昂的七尺男兒。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貧。武植之墓,早已被人發掘,經科學測驗,身高起碼在一米八以上!如今,一米八幾的身高,是讓人羨慕的。在幾百年前的人們平均身高比現在矮一大截,可想而知,武大郎的身高在當時多麼令人仰視了!

    真實的武大郎,不會做燒餅,只是一位“唯有讀書高”的讀書人。他自幼聰敏,寒窗苦讀多年,終於中了進士,當上縣令。所以,武大郎不是賣燒餅小矮人,而是身材高大的官人。而且,他在任期間興利除弊,清正廉明,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蒙冤的不僅有武大郎,還有潘金蓮。事實上,真實的潘金蓮,是個好姑娘。出身名門,大家閨秀,知書達理,且對武大郎一心一意。早在武大郎還未中進士前,潘金蓮就不顧家人反對,偷偷接濟他。後來,武大郎金榜題名,這段良緣自然也有了一個圓滿結局。

    既然武大郎高大英俊,頗有才華,潘金蓮又賢良淑惠,那怎麼會成了《水滸傳》的那等模樣?這一切,都與交友不慎有關。

    武大郎家貧時,曾受過好友黃堂的接濟。後來,黃堂的房子被燒,無奈之下投靠已經當了縣令的武大郎。這黃堂心想:曾資助武大郎,都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而如今,升官發財的他卻忘恩負義。

    誰知,住在武大郎府上的那幾天,人家倒是好酒好菜招待著,但關於資助的事兒,卻絕口不提。黃堂心裡憋著一口氣,不給自己找份差事也就算了,連重建房子的錢也不肯資助,這算什麼好兄弟?於是,黃堂就展開報復了。

    黃堂在回去的路上,黃堂四處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醜事”,最後覺得用嘴說還不過癮,於是寫在紙上,四處張貼。果然,這麼一來,武大郎和潘金蓮頓時成了焦點人物。

    此時,西門慶也適時出場了。西門慶本是一個流氓,唯恐天下不亂,見黃堂抹黑武大郎後,決定給黃堂出主意。最後,西門慶還“犧牲”自己,讓自己成了謠言裡的“男小三”,與諸位女人譜出一段段荒唐之曲。當然,這僅是西門慶的一廂情願。現實中,西門慶是小流氓,女人很反感這個人!

    而當事人武大郎卻還矇在鼓裡。但黃堂這位始作俑者回到家裡後,卻發現家裡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來建的!這下,愧疚之心,如黃河決堤,滔滔不絕。武植本想給黃堂一個驚喜,哪知還沒開始“喜”,就已經夠“驚”了!

    可造謠容易,滅謠難。謠言一傳十,十傳百,最後連施耐庵這位大才子都信以為真,於是寫進了《水滸傳》。這麼一來,武大郎和潘金蓮怎麼也翻不了身了!

  • 11 # 三夢遊水

    受《水滸傳》和《金瓶梅》的影響,潘金蓮毒害武大郎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兩人甚至已經成為反面夫妻和某類反面人物的典型,遭到世人的嘲笑和唾棄。然而,幾百年來形成的觀念真的是正確的嗎?武大郎和潘金蓮真的像書中寫的那麼不堪嗎?其實,千百年來,我們一直矇在鼓裡,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一對羨煞旁人的美滿夫妻,應該得到我們的頌揚和祝福。

    1.歷史上確有武大郎和潘金蓮

    武大郎原型是明朝陽穀縣縣令武植,據史料記載,此人身高至少1.8以上,相貌堂堂,聰穎過人,為官清廉,與小說中“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上身長下身則短”的描寫完全不同,也並非以賣炊餅為生。此外,他雖然小時候家境不好,但成家後家道也還可以,並不貧窮。武植的妻子潘氏是當時知州的女兒,從小飽讀詩書,知書達禮,屬於地地道道的大家閨秀。她嫁給武植以後,兩人非常恩愛,共育有四子,相夫教子,是武植的賢內助,沒有任何不良的傳聞,在當時被傳為美談。

    3.後人為二人的形象正名

    《水滸傳》問世後,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傳言愈加廣泛,已經嚴重影響了二人的形象。為此,施耐庵後人為了表達歉意,送了兩幅畫給武大郎後人,畫上題了一首詩:“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此外,1996年修繕了武植墓,樹立的墓誌銘也為他們夫妻二人的行為正了名。

    對於我們今天的讀者而言,在欣賞《水滸傳》和《金瓶梅》時,我們應該一分為二的去看武大郎和潘金蓮,對於書中塑造的形象,我們需要譴責,而對於歷史上真實的武植和潘氏,我們則應該給予頌揚,畢竟小說是虛構的,我們不能把書中的人物與現實混為一談。

  • 12 # 小韭菜影視

    歷史上的確有潘金蓮和武大郎這兩個人

    但是在歷史上,武大郎這個人卻不是像那樣矮小的。武大郎的真名叫武植,因為在家裡是老大的原因,所以就大家都叫他大郎。是明朝的人物,山西人,因為當時天災人禍逃到了山東來避難。武植也就是武大郎這個人,他從小就很有天賦,而且很刻苦努力。自己本身也喜歡詩詞歌賦,在很多年以後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進士,後來就成為了縣令。當時他逃難的時候,一個姓潘的知州資助了他,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個姓潘的值周沒有看走眼。在武大郎考上進士之後呢,就把自己的女兒潘金蓮嫁給了武大郎。

    因為潘金蓮確實也是一個知書達禮的人,並且很賢惠。在十里八鄉都是有名的人,兩個人非常的恩愛。而且兩人一起孕育了四個孩子,他們的可謂是家庭非常的幸福和美滿。

  • 13 # 藍天沃土成愛民

    首先應該明白一點,《水滸傳》是小說,非要把小說中人物和歷史人物對號入坐是一種無聊的表現,且不說歷史上是否真有武大郎其人,就算是真有其人,既然社會民眾都是透過小說才瞭解了這段故事,那麼,人們認識的武大就完全脫離了真實的武大郎,是另一個武大郎了,現在的讀者就設有必要再去鑽故紙堆,為所謂追求真實去再重塑一個新的武大郎了!近幾年來,有些人無聊之極,搞什麼為武大郎“翻案”,真讓人不齒!說推心置腹的實在話:只要你們“考證文章”影響力不超過歷史名著《水滸傳》,武大郎在人們心中形象就改變不了。所以,武大還是矮小軟弱窩囊的武大,武二還是高大剛強的英雄武二!

  • 14 # 胡鑫知

    當然是沒有的!因為武松雖然存在於地方誌記載,但其兄嫂是《水滸》的虛構人物,並不真實存在。

    不過,像毒殺親夫這樣類似的事件在作者所處時代肯定是有的,因為文學也是現實的反映。

  • 15 # 不二文學

    元明之際,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亂世裡的知識分子,是悲哀的,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處施展。《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就是這樣的一位。亂世使他迷惘,於是,乾脆就杜撰出一個理想世界,渴望在虛妄裡找到自己的歸宿,避世也好,醒世也罷,總有幾分逃避的意味。

    《水滸傳》就是施耐庵心中的理想世界。在水泊梁山的那個世界裡,人們沒有等級,人們沒有高下,人們沒有悲苦,108個俠肝義膽的人物,聚攏在一起,粗布麻衣,吃肉喝酒,稱兄道弟,笑語歡聲,平凡平等,替天行道。開始的時候,彷彿烏托邦的存在。可是隨著故事的推進,施耐庵發現,原來美好的表象下,充滿了虛妄,充斥著背叛,宋江就是那個罪人。恍然大悟,原來,世間根本不存在美好,就像現實中的一樣。這就是施耐庵的輪迴,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痛苦。

    《水滸傳》只不過是假託了一個真實的時代,真實的歷史事件,但是書中的許多人物,以及大量的人物故事,事實上都是杜撰的,有許多是施耐庵自己經歷的一些事情,他悉數編進了小說裡。比如武松打虎,就是作者曾親見一個人打狗,於是他做了藝術的處理,升級成栩栩如生的武松打虎。

    小說不是正史,不要混同!

  • 16 # 自由史話

    《水滸傳》中,武松之兄武大郎被潘金蓮毒害,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 我們當年學歷史的時候,我們歷史老師都說過關於四大名著的問題,基本上四大名著都有歷史原型,只要找到這個歷史原型,要弄清書中人物的歷史背景以及生年就很容易了。

    西遊記是根據玄奘取經來的,三國就是人盡皆知的漢末的故事了,紅樓夢的故事虛構成分最多,不過有紅學研究者得出來,書中的奇女子可能是曹雪芹沒有落魄之前的家族女子,至於水滸傳呢?我記得歷史老師說過,歷史上的宋江起義的故事,並且宋朝的農民起義也是很著名的,宋江最後好像被張叔夜殺死。

    至於書裡面的武松、武大郎、潘金蓮就不是主要人物了,留下來的記載文獻更少,這些年有去過西湖旅遊的人應該看見那裡有一座墳墓,上書宋義士武松之墓,據此可以得出武松確有此人,並且是宋朝的,至於他和武大郎到底有沒有關係,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至於武大郎和潘金蓮,我歷來聽人有說過夫妻兩個是確有此人,並且還是一對神仙眷侶,武大郎原名武植,是明朝年間河北人士,歷任縣令等職位,有一妻子姓潘,小字金蓮,聽人說夫妻有子嗣流傳下來,並且兩人一個相貌端正,一個溫良嫻熟,毫無書中的異樣。

    當然這些也是近些年來為古人翻案,得出來的資料,至於是不是真的,我目前還沒有聽說過有武大郎的後人出來釋出宣告,並且歷史學家也得出來如此資料。近來傳說武植是水滸傳武大郎的原型,不過武植墓是荒廢了幾百年才在1996年重修,墓誌銘內容也是根據後人流傳的故事寫作。且這些故事對照歷史是有問題,例如傳說武植是永樂(1403-1424年)年間的進士,但施耐庵在洪武四年(1371年)已經過世。另他的水滸傳是在生前很多年就已經寫成初稿,不可能拿晚他幾十年才考上進士的武植寫進書裡。其次,明朝洪武到永樂年間的進士,也沒有名叫武植的。

    這些東西,我本人是不相信的,這個內容就和我們初中歷史老師說李鴻章一樣,說他們學歷史的時候,李鴻章就是漢奸一個,到我們學歷史了。他的評價就有了變化,以至於現在安徽還有紀念李鴻章的享堂一類的。

    如果是在文革有人敢說這個嗎?

    所以近些年的歷史翻案,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歷史真相除非有確鑿證據,否則就是有些人渾水摸魚空說無憑,

  • 17 # 歷史凌玉龍

    這個是肯定沒有的,如果你瞭解歷史的話就知道,《水滸傳》這本書不是歷史教材,而是一個小說,包括在正史上面不存在宋江這些人物,整個《水滸傳》那些內容呢大部分都是假的,所以潘金蓮和武松這些人一樣不存在。只是因為這個小說流傳度廣,所以呢很多人把裡面的一些內容當真的了。

  • 18 # 厭長廊

    其實想知道有沒有這件事,研究水滸傳之前應該先知道研究一個人在歷史上有沒有這件事要從幾個形象出發。一個人應該從歷史形象和民間形象兩個形象研究,四大名著中水滸傳就是民間形象,眾所周知民間形象都有誇張以訛傳訛的手法流傳下來的,更何況是小說中,小說中這樣寫是為了著重表現出武大郎之弟弟武松的善惡分明,為了哥哥的仇,一怒殺人最後被逼上梁山的個人英雄主義,也不排除當時作者寫小說時聽從別人流傳下來的說法,這就是說的民間形象也就是演義形象,這是不靠譜的。而真正的歷史形象是武大郎本名武植,出生於清河縣的一個貧寒的小家庭,但他從小聰穎過人,文武雙全。中年考中進士,任山東陽穀縣令妻子潘金蓮是潘知州家的千金。潘金蓮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夫妻二人恩愛和睦,相敬如賓,膝下有四個孩子。武大郎的碑銘是證明二人清白的最有力證據:“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 。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1946年鬧饑荒,附近村民掏了武大郎的墓,但是此墓裡的陪葬品早已被人盜去,僅剩下一口楠木棺材和兩具屍體。據其中三位老人闡述,棺材內屍骨身材高大,推斷其中男性屍骨約在1.75米以上,但武大郎為什麼落得了這麼個形象呢?說起來也是交友不慎的原因。據河北省清河縣縣誌描述:武植少時有一個王姓同盟兄弟(具體名字不詳)之前曾資助過武植,因家境敗落曾在武大郎任縣令期間前去投奔,武植平時就樂善好施,喜歡幫助人,如今昔日兄弟前來投奔,便好生款待,但作為縣令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他,王某見武大郎久日沒有資助自己的動靜,便懷恨在心,憤然離去,這一走,武植的形象就徹底被抹黑了。王某在回鄉的途中越來越氣不過,心生惡意,在途徑的地區散佈謠言,編輯一些誹謗武植的事情村村說唱、鄉鄉貼上恨不得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仇恨武大郎。無獨有偶,曾被武植懲治過的鄉里惡少西門慶也火上澆油,把武大郎的父母官形象推向了無底深淵,以至於沿途傳遍了有關武大郎的粗俗的言辭。不僅如此,就連武植之妻潘金蓮也未能倖免,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被傳成“淫穢、惡毒”的代名詞。令人想不到的是,等王某回到家中才發現,武植早已經派人把銀兩送到了家中,並幫他修建房屋,購置良田。這時候他才知道大郎並非知恩不報,只是不想讓兄弟沒面子,便偷偷地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可是所過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等後悔的時候已經晚了。再加上後來一些文人墨客的“渲染”,這惡種便一傳再傳。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形象。

  • 19 # 西風悍馬

    據《清河縣誌》主編表述,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清河縣誌》首次修志以來,先後經歷了7次重修,其中都沒有關於武潘的任何記載。只是因為當地民間傳說甚多,在新編《清河縣誌》時,才以民間文學的形式收錄了武大與潘金蓮的故事。[2]

    歷史事件

    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貧。武植之墓,早已被人發掘,他身高七尺,經科學測驗,身高起碼在一米八以上,是一位讀書人。考上進士,後當上縣令。他在任期間興利除弊,清正廉明。[3]

    武大郎的配偶潘金蓮,出身名門,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對武大郎一心一意。潘金蓮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的賢妻良母而聞於鄉里。[4] [4]

    武植早年貧苦,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武植做官後,黃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謀個一官半職。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個月,天天好酒好菜,卻始終不見提攜,黃堂感到不滿。

    為發洩心中怨恨,黃堂在回鄉路上四處編造宣揚關於武潘的謠言,並張貼傳單捏造武潘二人的“醜事”。當地惡少西門慶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但黃堂回到家裡後,卻發現家裡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建的。黃堂無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倆人的醜惡形象,早已轟動四方,並被施耐庵寫進了小說《水滸傳》。[1]

    這一事件,見於施耐庵後人的道歉詩中,也在武大郎本人的墓誌銘中得到了證明。[1]

    1996年立的武植墓誌銘如下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

  • 20 # 歐邁倫

    這個應該是存在的,不然咋寫這樣的故事呢?你覺得呢,還有你為什麼要說武松的哥哥,他的名字你不知道嗎?他叫武大郎,記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邦夫人,戚夫人真的可憐嗎,呂后為何對她實施人彘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