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首先,我們對於“錯誤”的認定是什麼?這一點很重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呈現出來的很多狀態,實際上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一些狀況,然而我們因為不知道,會認為孩子是犯錯誤了,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甚至更嚴重的會打罵。這就需要我們父母需要有分辨的能力。 第二,孩子犯錯誤,我們要看到是偶爾犯錯誤還是習慣性犯錯誤,如果是偶爾犯的錯誤,那麼我們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呢?如果是習慣性犯錯誤,我們又該從哪個方面去檢視錯誤本身後面的真相是什麼呢? 第三,對於孩子來講,如果真的是犯了錯誤,家長不應該將孩子所犯的錯誤擴大化,講給很多人去聽,這樣對孩子非常的不公平和不尊重,另外也不能因為孩子的錯誤給孩子貼上一個永遠都抹不去的標籤。 每一不犯錯的孩子,我們學習是為了能夠看到犯錯誤的孩子的真相,我們的教育,不是為了去追求一個完美的孩子,而是為了讓孩子在錯誤中認清楚自己,有辨識這個社會的能力,有自我成長,自我覺醒,自我改變的能力。
8
回覆列表
  • 1 # 幽冥鍾

    個人認為,錯誤是大人下的定義。成人依據自己的視角界定了錯誤和正確。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小孩子在一定的年齡段是無法區分曲線和直線的,在彼時被稱為拓撲幾何段。如果那時候你一味地要求孩子畫直線,或者學寫字做到橫平豎直,犯錯的恐怕就不是孩子了。

    犯錯,這個詞本身對孩子來講就是不公正的。所以,我們大人首先要學會蹲下來,用孩子的視角來看待孩子的行為。

    我更喜歡成長這個詞,而不是錯誤或者正確。

    用成人的眼光來講,就是把焦點對準孩子的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盯著孩子是對還是錯。更不能因為,在成人看來孩子犯了錯就剝奪孩子練習的機會。

    你怎麼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下次不讓你做了。

    這隻能說是暴露了內心的恐懼。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孩子尋求失敗的原因,啟發孩子找到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給予孩子練習機會,在行動中獲得成長!

  • 2 # 匯愛家盟

    作為父母,在孩子犯錯誤時首先要給予孩子支援和鼓勵。錯誤是學習最好的機會,我們必須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他們才能在錯誤中收穫很多的自信與經驗。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忍不住要插手。但是這種介入的潛臺詞就是“孩子,你不行,我來代替你”。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也就是不給孩子成長的機會,代替孩子做事不讓孩子犯錯的對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都是一種摧殘。任何事,只有開始做了才能做好,而不是必須能做的很好才開始做。經驗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犯錯誤再改正的過程中,可以收穫更多的思考,可以獲得更多的自我肯定,對自身的價值感也是一種非常有力的體現。作為父母,我們輔助孩子成長,而非代替他們成長。

  • 3 # 育兒滋味多

    犯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女兒在一片表揚聲中長大。這使我發現女兒特別不愛聽批評,怕失敗,做事要求完美,期望得到別人誇獎。

    學習了正面管教後,我意識到,壞了,長此以往,女兒將把內心動力寄託在別人身上,形成取悅型人格。

    為了改變女兒心理,我開始注意鼓勵女兒,當她犯錯時,告訴她犯錯是學習的最好方式。

    有意思的是,我時常聽到她和小夥伴玩時會說:我媽媽最喜歡犯錯的孩子。

    以前為了讓女兒愛下圍棋,我私下叮囑與孩子對弈的她爸,故意輸。這麼著下了將近一年,我發現女兒輸了子就一臉不高興,有時還氣得丟子。

    大多數時候,孩子不知道怎麼應對錯誤。在讓孩子知道犯錯是學習的最好方式之後,我們還需要花時間訓練孩子,教她們如何應對。

  • 4 # 幸福雅琪

    錯誤,有些時候看大人如何界定,以前,孩子一犯錯,自己的大腦蓋子總會掀翻,會吼她,有些時候透過懲罰讓孩子停止自己的錯誤,但這只是改變了孩子的外在動機,而對她內在動機沒有任何的改變,學習正面管教後,知道父母們常抱怨的挑戰,其實很多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先覺察自己的原因,沒有抱怨、羞愧、和內疚的擔起自己的那部分責任,再和孩子連線,分析其中原因,解決問題,我們不是完美的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讓孩子和自己都把犯錯誤當成一個學習的機會。

  • 5 # Winnie媽是生活家

    首先,我不願意說孩子犯錯,我只會說我的孩子在做各種的探索、嘗試和挑戰,孩子的有些行為會給自己、父母、他人甚至環境帶來不好的影響。

    其次,每一次的不當行為都是挑戰。我們做父母的只需關注孩子的行為,及時阻止危險的或者會有嚴重後果的行為,而一些孩子可以承擔或者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的行為,我認為都是很好的機會,是孩子成長和父母成長的機會。每次孩子即將有“犯錯行時,我都會心情激動、瞪大眼睛、豎起耳朵,然後內心“微笑”的看著孩子體驗後果。然後,在孩子需要時給予共情、擁抱和幫助。所以這每一次“錯誤行為”又是我與孩子產生深度聯結的機會。

    同樣,為人父母的我們也一樣會出錯,想想我們出錯時,孩子的反應,就會覺得孩子比我們包容的多。

  • 6 # 多彩未來教育

    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犯錯中成長起來的,直至生命終了,我們一直都在不斷的犯錯,由此看來錯誤並不可怕,相反錯誤是教育的機會點,是成長的指路標。孩子犯錯是必然的,從孩子的錯誤中,我們知道了現階段我的孩子遇到了什麼問題?我的孩子可能會需要哪些幫助?我更知道了該從何處下手來幫助孩子?錯誤也是我和孩子連線的切入點,我們有了可以一起探討的話題,我可以透過錯誤更好的瞭解孩子的觀點,觀察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瞭解孩子的能力,總之,人生就是一個在錯誤中不斷修正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過程,錯誤為我們指明瞭方向!

  • 7 # 欣欣零零

    從小就被貼著“乖孩子”標籤長大的我,凡事力求完美,不輕易允許自己犯錯誤。一旦犯了錯誤就會焦慮,煩躁。同樣的,在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是不允許孩子犯錯誤的,當孩子做錯某件事時,不論事情是大是小,我的第一反應是緊張,焦慮,緊接著就試圖要矯正它。然而事與願違,孩子往往不接受。所以經常會因此引發親子衝突。自從接觸了正面管教,知道錯誤是學習的機會這樣的理念後,重新梳理了思路,每當自己或孩子犯錯誤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哦,我又有個學習的機會了”。很神奇,當我的思路轉變時,事情往往都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 8 # 90後媽媽米米

    在我看來,孩子犯錯誤是壞事情,更是好事情!

    看到孩子犯錯誤,作為父母,或多或少有些自責,覺得自己家孩子沒有別人家孩子好,甚至覺得他怎麼能犯這麼低階的錯誤!理所當然覺得犯錯就是個壞事情,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麻煩!

    覺得是好事情,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更何況是孩子!孩子犯錯誤了,說明孩子學習的機會就來了,孩子更好的機會就來了!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看待犯錯的心態,處理犯錯事情的能力!況且,很多時候,我們的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需要不斷實踐,磨練達到!

  • 9 # 紅色小雛菊

    1. 允許孩子錯誤。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完美的人。父母和孩子們在一個重要方面是相同的:他們永遠不會不犯錯誤。錯誤是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父母允許孩子錯誤,是對自我的接納,也是對孩子的接納。當保有這樣的心態,孩子犯錯時,父母可以帶著覺察的心,和孩子平靜相處。

    2. 分辨是父母的錯誤還是孩子的錯誤。父母會經常把以為對的理念或者需求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有時候孩子只是不聽大人的話,我們便把這種不聽話稱為“錯誤”。比如孩子晚睡,不想這會寫作業之類的,這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尊重孩子的選擇,父母允許孩子以他自己的方式來做事。

    3. 學會平靜地和錯誤相處。每個錯誤的背後,都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和釋放。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儘量控制情緒,做到心平氣和。先和孩子建立情感聯結,關心孩子此刻的感受,用心傾聽孩子。

    4. 在錯誤中學習,犯錯了不是批評、懲罰,嘗試用啟發式的問題,比如“什麼”,“怎樣”來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 10 # 李璇父母充電學院

    首先會看孩子的“錯誤”具體是什麼?埃裡克森人生八階段將0--18歲的孩子很清楚的分期後得出:每個年齡都有相對應的社會情感需求,而這些原本在成長期屬於正常的行為,由於父母的不知,或社會的約定俗成,很容易被當成是“錯誤”。由此家長可能會針對此“錯誤”再產生系列錯誤,從而導致孩子真的去犯錯誤。

    當孩子真的犯了錯誤後,可以先關注解決問題。比如說昨天我的孩子去上軟筆書法課。在快要結束時收拾物品將墨汁碰翻,雪白的宣紙、整潔的桌面瞬間一片漆黑,並且傾灑出的墨汁眼看還有留到地面的趨勢。孩子抬頭看我,我看到她眼睛中的不安與緊張,臉上的歉意與自責。我只是看著她平和地說:需要幫忙嗎?她急忙回答:“不用不用,我馬上收拾好了”...一兩分鐘後清潔的桌面呈現,彷彿剛才什麼都不曾發生一般。(其實浪費了兩張宣紙)。在回家的路上,我隨意的口吻問她:“想一想、剛才情景在腦海中回顧一下,怎樣做就不會發生”。她認真地思考片刻:“.媽媽,我想起來了,剛才急著回家,沒有把墨汁瓶蓋蓋緊就去拿紙了,結果紙太大,碰翻了...,下次我會蓋緊瓶蓋,拿紙的時候也觀察一下週圍環境”我回答她:“你知道怎樣做最好,下次試試看”。

    錯誤是學習的絕好機會。培養孩子去一步步前進是為人父母的使命。

    孩子犯了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從錯誤中學習,糟糕的是家長把這個錯誤上綱上線,批評指責……

  • 11 # 笑笑甜Tessie育兒

    “父母即是孩子”,

    這是我自創的觀點,不知大家是否認同。下面我將就如何看待孩子犯錯一事談談我作為一名國際學校教師的看法。

    首先,我們來劃重點:“作為父母,你如何看待孩子犯錯誤一事?

    那麼,我們先來看”作為父母“,你和孩子保持的是什麼樣的一種關係呢?是朋友的關係,還是長輩與小輩的權威關係?你對孩子又抱有哪些期望呢? 是希望孩子一點不犯錯誤?還是希望覺得犯錯誤只要不觸碰原則,沒太大關係?也請家長和讀者們先在心裡問一問和回答這些問題,以便我們一起來互通有無以下的觀點。

    第二句”孩子犯錯誤,你怎麼看待?“

    我們再試著想一想,什麼的行為算作是錯誤,以及你怎麼從你的價值觀來推斷孩子的行為一定是錯的,還是隻是你覺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好的,接下來,我們來總結以下想法:

    第一:看待孩子的行為是否錯誤,只是家長在評判。不理智!

    如果家長是控制型的,那麼孩子所做的事情沒有完全按照家長的想法執行,那麼孩子出現的鬆散,消極,對抗等行為,都會被家長認為是錯誤行為,並且會採取他們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如懲罰,責備等,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讓管教方式越來越無效,家長也會越來越焦慮,這也是當下家長焦慮的主要源頭。

    如果家長是力爭優秀型的,那麼也往往會因為給孩子樹立過高的目標,對孩子期望值也過高。隨之而來的是,如果孩子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和期望,也會被認為是不夠努力,不懂得思考等錯誤行為。

    如果家長是安逸型的,則會因為管教方式的嬌縱,自由,放任等,最終引發孩子對父母索取無度,蠻橫,霸道,也會被認為是錯誤的行為。但其實,這時家長應該深刻反省自身,是不是自己的性格和養育方式出現偏差而導致這些問題和所謂的錯誤行為。

    如果家長是取悅型的,那麼如果你想在不瞭解什麼能讓孩子高興的情況下,就想當然的討好孩子,安撫孩子乖乖睡覺或者刷牙,如果不能產生效果父母就會發脾氣,並且批評孩子的行為是錯誤的,那麼一切適得其反。

    所以,從第一點來看,我們每個做家長的都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同時想想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先的情況,我應該如何幫助他,我又該如何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來引導他。

    第二,孩子真的犯錯誤的了,請冷靜思考並改變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鏡子,所以孩子犯錯誤,也是你性格中的某個缺失。那麼孩子犯錯誤其實是在聲嘶力竭地告訴你:我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了,我無所歸屬。

    基於正面管教中提到的”四個錯誤觀念和錯誤行為目的“,在此做簡單的描述,

    1.尋求過度關注——錯誤觀念:只有在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歸屬感。

    2.尋求權利——錯誤觀念:只有當我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對我發號施令時,我才有歸屬感。

    3.報復——錯誤觀念:我得不到歸屬,但我至少能同樣讓你受到傷害。

    4.自暴自棄——錯誤觀念:不可能有所歸屬,我放棄。

    所以在孩子犯錯誤時,請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先暫停,並且給自己和孩子時間,冷靜思考,你可以在孩子哭鬧,發脾氣時給他一個擁抱,讓他有所歸屬,並且輕聲的告訴他,我永遠愛你。同時如果能夠判斷出孩子是因為哪個錯誤行為目的而產生不良行為,那麼,你就已經在家長學習的成功路上又近了一步。

    最後,作為老師,也希望每個家長真正的愛孩子,把握每個犯錯誤的機會,與孩子溝通交流,加深對孩子內心的瞭解,並且理解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行為,理解並相信,是對孩子教育的最好成全!

    感恩閱讀,願我們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最合適的父母。

  • 12 # 施小施VIP

    首先,弄明白孩子因何犯錯,再找機會和孩子溝通,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慢慢地,孩子學會了做人與做事,也能夠健康自信地成長了。

    失敗是成功之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犯錯”,反而可以不斷進步,可以成長和完善自我。也許,“鼓勵孩子犯錯”的觀點會受到許多父母的反對,其實,鼓勵只是一種手段,培養孩子的“悟性”才是真正的目的。

    孩子犯錯並不是一件壞事,某種程度上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孩子犯錯是因為他的無知,父母剛好可以抓住這樣的契機好好地教育他,這種教育對他將來踏上社會後不犯同樣的錯誤絕對是有幫助的。

  • 13 # PD育兒指導師sammi

    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換句話,沒有錯誤,就沒有提升空間。

    航空公司,永遠不會指責飛機師的任何錯誤(失誤),所以飛機其實是最安全的。一旦有錯誤發生,大家只會坦誠的分析問題,尋找解決辦法。沒有人需要為錯誤承擔後果,每個人都能積極貢獻。

    試想,如果在家裡也一樣,孩子不會因為犯錯被吼罵、指責、甚至承擔後果。那孩子就能帶著開啟的心,與父母坦誠某個過失或是行為不當。這樣父母才有機會了解孩子的需求,以達到合作前進。

  • 14 # 寧夏166910035

    犯錯是每個人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過程,所謂的挫折教育,也就是讓孩子在經歷和體驗中成長。只是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犯錯誤,我們想讓孩子透過這次教訓學會什麼?

    01首先應該讓孩子學會面對錯誤的態度

    面對錯誤,如果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一開始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暴躁、生氣、焦慮,那麼這種情緒一樣也會傳給孩子,當他以後再面對挫折的時候,他處理問題的態度也會是以上的種種,可想而知,這樣的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永遠都學不會冷靜地處理問題。所以父母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靜,耐心地溝通詢問情況,用一種平常從容地態度面對問題。

    02其次要讓孩子知道如何行之有效地處理問題

    善於提問,透過“為什麼、怎麼辦”的問答方式引導孩子對錯誤引起的問題逐一思考和解決。比如孩子被老師投訴喜歡搶同學的文具或玩具之類的問題,聽到這樣的投訴,家長父母的第一反應大多會是“老羞成怒”型,可是記住在這種壞情緒自行消化掉之後,不帶任何情緒地再來詢問孩子第一個問題“寶貝,聽老師說你今天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爭執了,是怎麼回事?”,瞭解了事情的經過之後,客觀地描述犯錯的後果,說出你的感受和不滿以及老師同學有可能對此後果產生的看法。再問“那這個事情該怎麼辦呢?”通常孩子在你心平氣和的詢問下一定會主動提出他的補救方案。那麼我們這時也可以適時地給孩子一些忠肯的建議,使補救方案更合情合理。讓孩子在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反省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03最後讓孩子更信賴父母

    當父母以包容接納地心態對待孩子的錯誤時,孩子會更加信賴我們。如果我們在事件中和善後處理時發現和欣賞孩子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則更能打動孩子的心,讓孩子積極地解決問題。

    當孩子不必害怕因為犯錯而受到責備和懲罰時,他們的注意力就會放在以後如何避免犯錯上,就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健康地成長。

  • 15 # 家庭教育講師銘媽

    以前,我對待錯誤的態度是,不允許,一旦有了錯誤,我就會生氣,特別的追求完美,我也沒有察覺過,我對錯誤的模式到底是什麼,雖然我也知道,吃一塹長一智,但是,似乎,我對犯錯誤的包容度特別低,所以,在生活中,會有些掌控,會去積極思考如何避免錯誤,這種方法,不管是對學習,還是在職場,是一種追求進步的表現,但是,對於孩子,可能不是如此。

    學了正面管教以後,正面管教裡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錯誤是成長的好機會!!!

    雖然,知道了,也覺得它很對,但是,知道到做到,依然很難,需要一個過程,在正面管教裡,有這樣一個工具卡我們一起來踐行吧!

    現在作為正面管教講師的我,已經能做到,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及時察覺自己,雖然還做不到,像正面管教創始人那樣,面對一個錯誤的時候,哇又多了一次成長機會,但至少,我不再指責,我接受了錯誤,這也是一種進步,育兒是一場漫長的修行,路漫漫其修遠兮,邊走邊學,帶著察覺,育兒育己!

  • 16 # 一個二寶媽的真實日常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探索這個陌生的世界,就會不斷地犯錯誤,孩子犯了錯誤不可怕,重要的是孩子犯了錯誤以後,家長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的錯誤可以分有意識的錯誤和無意識的錯誤。

    有意識的錯誤是孩子明明知道這樣做是不正確的,但是孩子為了某些目的,例如,故意吸引成人的注意、故意對成人的某些做法或者要求作出反面的迴應等。這時候,家長如果意識到孩子是為了反抗自己的某項指示,先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需要跟孩子道歉,錯誤的行為很快就會改正;如果孩子單純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力,那麼只要不是會產生危險性後果的,家長基本可以不予理睬,孩子一般也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無意識的錯誤是主要是因為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這種錯誤家長需要給予充分的理解並幫助孩子一起正確的面對錯誤,改正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孩子犯了錯誤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指責孩子,首先對孩子犯的錯誤表示理解,並透過引導式的對話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錯在哪裡,有什麼樣的危害,只有孩子主動意識到了,他才會積極改正。二是,孩子同一個錯誤可能會犯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家長更要保持耐心,孩子改正錯誤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陪伴孩子,給孩子鼓勵,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給出必要的支援,急於求成有時會讓孩子不自信,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慢慢等待。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當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時,一定要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制止錯誤的繼續,再開展後面的糾正工作。

    所以,孩子犯了錯誤,不要著急,先分析原因,根據錯誤的型別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對孩子的錯誤要保持平和的心態,積極引導,給予支援。

  • 17 # 倆姐妹的不完美媽媽

    孩子小的時候,犯錯誤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作父母的能夠理解包容孩子犯錯。當孩子一天天長大的時候,有時候孩子的所謂的成熟讓家長錯覺孩子已經長大,慢慢不再包容孩子犯錯,特別是有些在成年人眼中看來的低階錯誤和反覆犯的錯誤。所以,當孩子再犯錯誤時,家長不再包容原諒,責備漫罵隨之而來,孩子委屈而無辜變得縮手縮腳。

    冷靜下來自省的時候,內疚和怪責又充斥自己內心,告誡自己下一次不可再如此。彷彿一個怪圈,週而復始的陷入迴圈,這種感覺像是惡夢。所以,為什麼不冷靜看待孩子的每一次犯錯呢?!每一個錯誤後面隱藏的密碼是什麼?運用正面管教的錯誤目的表去破解孩子的錯誤,從而避免孩子重複犯錯,也將孩子犯錯輕鬆對待,亦同時教會孩子犯錯不可怕,學會在錯誤當中尋找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

  • 18 # 安然與米多

    我一直認為孩子犯錯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孩子還處在探索期,各種事物和事情可能都會想要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不正確的操作方式或者導致一些不好的結果。

    還記得米多3歲的孩子不小心摔了手機,在看到手機被摔下來的那一刻,一邊不停地說“對不起,對不起”,一邊將手機撿起來請我看看是否已經摔壞了,看到螢幕已經碎了的那一刻,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仔細觀察下,孩子對於犯錯都是不願意的,只是無心之舉,或者根本不知道這是個錯誤,所以我允許我的孩子犯錯,但是不能在一個錯誤上犯幾次。

  • 19 # 丹丹老師聊育兒

    小時候的我,被貼上了“乖孩子”的標籤,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為了維持這個標籤,我做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生怕一點點瑕疵,更害怕“犯錯”。“犯錯”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所以如果一件事情,我不能確定自己能做得很好時,我不敢輕易去嘗試;也導致我在比我優秀的人面前,我甚至不敢說話,因為害怕“犯錯”。這種狀態,讓我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直到有一天,在正面管教的課堂上,我學習到“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類似的話雖然也看過,但是正面管教的體驗式學習才讓我有了真正的感觸。從那時開始,我漸漸開始嘗試接受錯誤,把每一次錯誤當成是學習的機會

    對待孩子犯錯,也是如此。

    有一天,我從買回來了一些黃豆,準備裝到儲物罐裡。2歲多的菡菡看到後,突發奇想,要把黃豆裝在礦泉水瓶裡。我拿了一小杯黃豆給她,讓她去嘗試。我還沒來得及教她,她就把一杯黃豆往小小的瓶口裡倒,只聽到“嘩啦啦“的聲音,豆子滿地打滾。菡菡一臉懵,不知所措。我趕緊走過去,蹲下來,跟菡菡說:”不小心把黃豆灑在地上了是吧?沒關係,我們一起來看看,怎樣倒不會灑在地上。“於是一邊說一邊示範。菡菡也開始自己嘗試。最後終於把黃豆都裝進瓶子裡了。同時我也沒忘記鼓勵她:”對,就是這樣,菡菡可以自己把黃豆放進瓶子裡了,你真棒!“

    如果我的反應是指責、說教、批評、羞辱:

    “你看你乾的好事!豆子全灑在地上了!”

    “我說過不能這樣玩,你偏要,看看,都灑了吧!”

    “這麼大了這點事都做不好,你笨不笨啊!”

    如果你是孩子,你能學會的是什麼呢?

    犯錯後不讓大人知道——撒謊?

    不敢嘗試——膽小?

    否定自己的能力——自卑?

    當我們換了一種處理方法,她有可能學到的是:

    1.錯誤並不可怕,而是學習的好機會——我要勇於嘗試。

    2. 自信,相信自己能行——我是有能力的。

    聰明如你,相信你會知道以後該如何去做。

  • 20 # 萌心18

    “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這是阿德勒老先生8個基本概念之中的很重要的一條。想起我們小時候,經常是非常害怕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父母們通常會把我們的犯錯誤和他們的臉面掛在一起,這會讓他們很沒有面子,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懲罰、責難、羞辱我們,這些反應都直接增加了我們內心的恐懼和擔心,同時極大地降低了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因此我們害怕犯錯誤。於是我們採取了退縮、逃避、自卑、討好,這些與發展孩子有價值的生活技能是背道而馳的。

    很喜歡正面管教裡那種聲音“你犯了一個錯誤,太好了!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面對孩子的錯誤時,第一個反應是恐懼,接下來就是羞辱、挖苦孩子,認為“若想要讓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今天在聽一個老師帶讀《孩子 挑戰》這本書,老師講到尊重這個核心時提到“允許孩子犯錯”, 我的腦海裡蹦出個怪念頭“要把這個當成一個遊戲來玩會出現什麼結果呢?”我非常想嘗試一下,這個當下有些小小的激動,等我好好策劃一下,來一段時間的表演秀,會帶來什麼樣的不一樣呢?踐行非常重要,在生活中學習、應用、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好聽的歌曲給大家推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