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遊俠是秦漢社會一個特殊的群體,某個人被稱為“俠”,不靠所操職業,也不靠財富的多寡,而是靠其特殊的行為和所秉持的精神,遺世獨立,睤睨萬物。漢武帝當時為什麼會採取這一舉措呢?
34
回覆列表
  • 1 # 作家雲冗霧

    遊俠是秦漢社會一個特殊的群體,某個人被稱為“俠”,不靠所操職業,也不靠財富的多寡,而是靠其特殊的行為和所秉持的精神,遺世獨立,睤睨萬物。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在秦漢時代,無論貴賤,皆慕俠成風。除了與秦漢民風剽悍,崇尚勇武有關,更重要的還是,遊俠在世人眼中具有很多獨特的品質:他們“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信守然諾,萬死不辭”,他們“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從這些溢美之詞中,我們已經能大致看出遊俠們的行為邏輯和基本特徵:這是一群講誠信,講道德,專門急人所急,打抱不平,在公家政府和法律之外為人們提供私人權益救濟的人。至於救濟的手段,往往無視律法,不加限制,但主要依靠的是私人武力和財富。

    遊俠因具有這些為人稱道的品質,而博得了當時社會各界極大的追捧擁戴。劇孟、郭解等人,所到之處,萬人空巷,無論貴賤,爭相拜見。人們不僅崇拜遊俠,還效仿遊俠,當遊俠有難時,也慨然報答。

    如郭解因為勢力太大,被縣令陷害而遭漢武帝強制移民茂陵時,平時同他往來的人贈送給他的錢財以千萬計,陷害郭解的當地縣令則被人殺死。後來郭解逃亡外地,也處處得到別人的幫助,甚至有人寧可自殺,也不讓官府獲得其線索。就連大將軍衛青,也曾當著漢武帝的面為郭解開脫,使皇帝受到了極大的震動。除了衛大將軍,被遊俠精神所影響的,還有當時的史官們。

    著名遊俠郭解的下場並不好,他被漢武帝滿門抄斬。遊俠們在歷史中的下場也不好,他們逐漸在史書中消失不見,最後僅存於武俠小說中。

  • 2 # 當故事變成事故

    漢高祖劉邦當年就是遊俠出身,他非常敬重江湖上俠客。在西漢初年,朝廷經常招納一些豪俠為官,如西漢時的灌夫、陳遵,賜他們官銜。豪俠們亦往往與官員結交,成為地方官府的吏役,甚至做地方官的爪牙。

    但從漢景帝開始,那種勢力特別強大的豪俠,朝廷視為對皇權和秩序的嚴重威脅,設法打擊,誅殺許多豪俠,漢武帝更是大規模有系統地加以翦除,如郭解、萭章等。

  • 3 # 趙金錘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俠士十步殺一人,快意恩仇,不守法律,是對封建皇權的赤裸裸的挑戰,也是封建社會一大不穩定因素。俠士們急人所急,仗義疏財,劫富濟貧甚至不惜殺身成仁。如此種種,皆是對封建皇權的赤裸裸的挑戰,無論誰做皇帝。肯定都是容不得遊俠豪客代替天罰的!歸根結底:遊俠動了皇帝的乳酪!

  • 4 # 林與曉

    其實很好理解啊,遊俠有一說是戰國墨子的傳承者,在西漢的影響力太大,影響統治秩序。俠以武犯禁,本身武力可觀,強於官府捕快,又易與地方豪強勢力勾結,狼狽為奸,為害一方。即使遊俠忠義,可影響力也讓統治者忌憚,郭解就是例子!

  • 5 # 牆頭觀史

    遊俠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在春秋戰國時,遊俠作為一個特定的“士”的種類登上了歷史舞臺,有四大刺客之稱。在紛亂混雜的戰國,遊俠一時成為各方面趨之如騖的追逐物件。

    遊俠進一步發展就會成為準軍事組織的黑暗勢力,這種勢力與封建王權是針鋒相對的。秦漢以後,各個封建王權都對此嗤之以鼻,必欲逐之而後快,所以漢武帝要殺郭解,而且一定要殺。

  • 6 # 氣質開膛手

    漢高祖劉邦當年就是遊俠出身,他非常敬重江湖上俠客。在西漢初年,朝廷經常招納一些豪俠為官,如西漢時的灌夫、陳遵,賜他們官銜。豪俠們亦往往與官員結交,成為地方官府的吏役,甚至做地方官的爪牙。但從漢景帝開始,那種勢力特別強大的豪俠,朝廷視為對皇權和秩序的嚴重威脅,設法打擊,誅殺許多豪俠,漢武帝更是大規模有系統地加以翦除,如郭解、萭章等。遊俠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在春秋戰國時,遊俠作為一個特定的“士”的種類登上了歷史舞臺,有四大刺客之稱。在紛亂混雜的戰國,遊俠一時成為各方面趨之如騖的追逐物件。遊俠進一步發展就會成為準軍事組織的黑暗勢力,這種勢力與封建王權是針鋒相對的。秦漢以後,各個封建王權都對此嗤之以鼻,必欲逐之而後快,所以漢武帝要殺郭解,而且一定要殺。

  • 7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遊俠的所作所為已經擾亂國家法治,形成勢力又威脅到大漢皇朝的統治。韓非子說:“俠以武犯禁。"蒼茫大地以《史紀.遊俠列傳第六十四》中武帝時的遊俠郭解為例,詳細講解。

    郭解是軹縣人,字翁伯,是善於相面的許負外孫。其父因行俠義事在文帝時被殺。你如果以為郭解既為遊俠,一定長得一定膀闊腰圓,喝酒一定鯨飲狂吞,那我恭喜你答錯了。郭解為人短小精悍,不喝酒。奇葩吧?他少年時即內心殘忍,不痛快時發脾氣親手殺死很多人,為友報仇不惜性命,窩藏亡命,違法犯禁,四出劫掠,私自鑄錢盜墓,不可勝數。他狗屎運極好,遇險常能擺脫或遇大赦。成年後,郭解相當低調,約束自己,以德報怨,不圖回報。行俠之事更甚從前,救人性命也不誇耀。他的青年粉絲們仰慕他的行為,常常替他報仇,但不讓他知道。郭解外甥仗勢欺人,強行灌不勝酒力之人酒,那人大怒,殺之非常大逃亡。郭解姐姐把兒子屍體棄於大道,想以此侮辱郭大俠。郭解派人偵察到兇手住處,告訴兇手:外甥該死。大家聽說此事,更加歸附於他。郭解成了當地武林大哥,他出入之時,大家迴避以表敬意,唯有一人箕居而坐看他,賓客們見此人渺視大俠,打算殺他。郭解說:“在老家不被人尊敬,是我德行不夠。"對縣尉屬吏說:“此人是我急需的,到踐更時免掉他。"每到那人應服差役時均免掉,哪人得知真相,負荊請罪,郭解越發受人追捧。

    雒陽有兩仇家,當地十數名流調停未果,郭解夜間去見,兩家勉強接受。郭大俠夜間悄然離去,把功勞讓給名流豪傑。

    到後來,本縣及鄰縣的青年及賢人豪傑半夜到郭家,把郭家的門客接回自己家中供養。後來為加強中央統治,皇帝往茂陵遷徙豪富,郭家貧,官吏又不敢不遷徙他。衛將軍替他求情,武帝說:一個平民權勢大到將軍替他說話,說明他家不貧,遷!大家竟出一千多萬錢為他送行。軹縣楊季主之子做縣掾,檢舉遷徙郭解,被郭解侄子殺死,楊、郭兩家結仇。郭解入關後,又鬧出動靜。關中豪傑競相與他結交,後來楊季主又被郭解粉絲殺死。楊季主家人上書,又被郭解粉絲殺於闕下。郭解開始了非常大逃亡。先是臨晉,後又在慕他大名、素不相識的臨晉人籍少公幫助下轉逃太原。當官吏追到籍處,素不相識的籍竟自殺護郭解。後來很久,才抓到郭解,郭解成年後久不殺人,軹縣一大舌頭的儒生陪使者閒坐,見有人稱頌郭解賢德,便說:“郭解專以奸犯公法,何謂賢?”郭解門客聽說此事後,殺儒生,割大舌頭。郭解到此時竟不知兇手是誰,官吏上奏郭解無罪,後御史大夫議說說:郭一平頭百姓,行俠義,弄權勢,因芝麻大的事就殺人,他雖然不知道,但他的罪比親自下手還大,應擬以大逆不道罪。於是郭解一家被滅門。

    郭解的影響力太大,一旦天下有變,他振臂一呼,勢必天下群起響應,活脫脫一個高祖在世,直接成為漢王朝的掘墓人;而且即便郭解不想造反,對漢王朝的統治秩序也構成了嚴重衝擊。

    故郭解等遊俠必死,因為漢武當時還有一項掃平匈奴的鴻圖偉業等著實現,攘外必先安內,為此也要先解除內部潛在威脅,免去後顧之憂,望斧正!

  • 8 # 相忘江湖71941665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遊俠郭解的描述:以匹夫之細,竊生殺大權,可以影響地方官決定某人是否服徭役,又能替人解決糾紛,儼然成為一種公權力。

    再看看陳寶國版漢武大帝中漢武帝與主父偃的對話。

    主父偃:所謂遊俠,看似一介區區小民,一則習武敢死,,二則行俠仗義,所以成為法外之人。就連一些朝廷的重臣和地方諸候也待其為上賓加以網羅,成為黑惡勢力。權行州域,稱霸地方,一些官府做不到的事情,他們都能做到。他們一旦和官員勾結,便會成為後者強有力的打手,危害猶巨。

    漢武帝:遊俠一類,實為黑惡勢力,代行吏法官權,必須剪滅。

    不光是漢武帝打擊遊俠,秦始皇也打擊遊俠。他統一六國後,把全國10萬遊俠全部遷到國都咸陽,不服從命令的就地誅殺。

  • 9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漢武帝之所以要將遊俠趕盡殺絕,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歸納起來為內因外果。

    首先。來看“外果”。

    遊俠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的動盪時期,他們崇尚無上的自由,無拘無束,甚至跳出了綱紀法度而存活於世,他們具有誠信重諾、言行必果、捨生取義、仗義助人等俠義精神,可以為了毫不相干的人赴湯蹈火,可以為了國之存亡勞苦奔波,正如金庸筆下對俠的定義所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遊俠們因為揚善除惡,具有高強的人格魅力,無論朝廷還是地方百姓都有其忠實的“信徒”。比如說西漢的大將軍衛青就對遊俠很是敬佩和尊重,甚至和他們有直接的來往。而百姓愛戴遊俠的理由很簡單,他們這弱的弱勢群體,急需要這些本領高強、人品好的“高人”來保護。因此,遊俠往往一呼百應,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當地甚至全國都擁有一定的勢力。但也正是因為這樣,遊俠們觸犯了帝王的大忌。為了鞏固中央集權,帝王們對任何地方自發性組織,都不會有絲毫的留情,只能是剷除殆盡而後已。而愛好喜功的漢武帝雖然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眼裡也是揉不下一粒沙的,因此,上臺後對遊俠進行無情的打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來看“內因”。

    漢武帝時期,很多遊俠頗有名氣和聲望,郭解便是其中著名的一個。郭解因為小時候長的又矮又醜,常常被人笑話,他的心中很憤慨、很仇恨,等學了高超的武藝後,親手把那些嘲笑他欺負他的殺了。當年時的他為朋友兩脅插刀,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替朋友排憂解難,為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搶劫,並且還幹了一些私鑄錢幣,盜挖墳墓等不法活動。後來,郭解發現單憑勇敢只能獲得人們的畏懼,不能獲得人們發自內心的尊重,必須以德服人。從此以後,他用恩惠來報答怨恨自己的人,用行俠的思想來感化身邊的人,百姓很喜歡郭解,但漢武帝卻最討厭這樣的人了,想盡一切辦法除掉他。

    後來,郭解的門客殺了人,他當時並不知情,當時朝中的御史大夫公孫弘認為:“郭解以平民身份俠,玩弄權詐之術,因為小事而殺人,郭解自己雖然不知道,這個罪過比他自己殺人還嚴重。判處郭解大逆無道的罪。”就這樣,在漢武帝的授意下,“打虎英雄”公孫弘於是就誅殺了郭解的家族。

    漢武帝誅殺了郭解,引起了遊俠們的不滿,他們為郭解申冤,公然和朝廷及政府作對,為此,漢武帝很是頭疼,認為遊俠沒有一個是好的,都是叼民,於是採取了“一網打盡”的政策,對天下的遊俠進行了血淋淋的屠殺。

  • 10 # 供參考同研討

    遊俠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己有,多是無產無業者憑自己的尚武精神及打鬥搏殺技能,效力於自己的僱主,求得自己的生存及社會榮譽。社會上的豪強集攏俠客,組成武裝力量,以維護、擴張本人本家的利益。到了漢武帝時期,這些由俠客組成的地方豪強武裝力量,己經嚴重幹攏、制肘了中央政府派駐各地官府、官員的施政,危及中央集權的權威和國家的統一。有鑑於此,漢武帝剷除地方豪強武裝。為防地方豪強武裝死灰復燃,就要剷除其成員(俠客)的社會存在,將俠客趕盡殺絕!今天某些人的俠客情懷濃郁,是將武俠題材的影視產品和小說,當成歷史課本了。::

  • 11 # 中學語文王老師

    遊俠雖然行俠仗義,但往往會觸犯法律,可以說,正是因為法律無法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才有了法律之外的解決途徑。不要說漢武帝,任何統治者都不會容忍超越法律之外的人存在,雖然這些人被很多人推崇。

  • 12 # 餘脈Henry

    漢武帝時期的遊俠已經成為民間的一種參與社會管理的勢力。其實這種獨立於政府行政體制之外的參與社會管理的層級,在中國歷史的程序中一直都存在。最早我們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的出現。 這裡的“士”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讀書人,而是一批擁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才。我們從小就聽說過許多關於他們的故事,尤其以信陵君、孟嘗君身邊的“士”為人熟知,例如“雞鳴狗盜”的故事。可見,在士階層剛剛出現的時期,這種身懷專業技能的人就可以不參加勞動而豐衣足食,因為有人願意為他們的能力買單。所以這個階層從誕生以來,就和普通民眾不同,和權力與金錢的關係曖昧卻又不受其擺佈。到了秦統一全國,雖然有一定的限制,但這種現象仍然很普遍。比如我們熟悉的漢高祖劉邦,在其出任泗水亭長之前,不事生產,整天遊蕩於鄉野,為鄉里解決糾紛和爭端;由秦漢以後,儒學進入政治生態併發揮重要作用以後,這個士階層又發生了轉變。由過去的以各種專業技能為主體轉變為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新型“士階層”。他們飽讀詩書,以孔子為尊奉,口不離堯舜禮義。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可見儒家從政的理想,是一步一步、一點一滴做起。所謂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修身就是指儒者應錘鍊自己,讓自己成為君子。而齊家是講,當你成為德行兼備的君子,就應該依靠自己的美德去影響他人——親朋好友,甚至一個鄉,一個城邑的人。這也是漢代遊俠們所秉持的一種原則。 可是西漢武帝時期不再願意遊俠勢力活躍在民間,為了加強集權,於是下令禁止像遊俠等獨立於地方政府之外的社會勢力,加強地方政府對基層社會的控制,漢代以後這種官民合作管理社會的張力越來越小,官府越來越強硬集權,社會越來越羸弱散亂。

    常輔

  • 13 # 九風

    看道評論就知道,中國從古到今都不需要遊俠,因為人們都痛恨遊俠,遊俠也成了地痞流氓的代名詞,所以遊俠也隨著漢武帝的出現而終結,即使後來朝代再出現也不成氣候。遊俠都被說成地痞吶,再出現也只是自取其辱,看了這些才知道有些人雖然可憐,但並不值得幫助。

  • 14 # 沉睡中的魔龍

    現在的人就喜歡故作高深的對古人做些過度解讀,漢武帝什麼人?皇帝啊!皇帝幹嘛的?順我者不一定生,逆我者是一定要亡的,聽到有人裝牛逼,就幹掉他,這不就是皇帝麼,動不動上綱上線,皇帝拉個屎都恨不得從人類進化角度去解讀,裝模作樣!

  • 15 # 中華王爺

    遊俠嗎,道上的,知道那麼幾個。漢高祖老劉,楚霸王,哦,二位之前的之前有個老墨,後來有個哪叱他爹和娘李靖、紅線女,朋友髯須客,後人合稱:風塵三俠。再後來,大宋國太祖也是當過遊俠的《宋太祖千里送京娘》。文丞相雖非遊俠,可謂俠之大者。開明的老朱及那幫兄弟,好象也是大俠吧。反清復明的顧炎武,邊反清邊著文《日知錄》,只為教玄燁做仁君。也算奇俠。清末林覺民、秋瑾鑑湖俠。陝甘出太行,共和立豐碑。

  • 16 # 北巖國學

    暴力機制,影響到了國家的穩定。

    俠之有德者 不多的,更多的人是噬強鬥勇,形成了一個國外之國,跟墨家一樣 遲早會死於公權力,後世的道佛家也有這個傾向。

    漢武帝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民間必須由鄉里有德者把持,不是這些擁有暴力的人把持

  • 17 # 秉燭讀春秋

    漢武帝劉徹把遊俠趕盡殺絕是當時的一個俠者郭解引起的。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俠者釋義為講義氣,有勇氣,肯捨己救人的氣概和行為。而郭解就是這樣的人。比如他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即便為他人解決了紛爭他從不大肆宣揚。還有“信守然諾,萬死不辭”,一但答應人之所託,不管對方如何強勢必達目的。按現代觀點講就是一個講誠信,講道德,專門急人所急,打抱不平,在公家政府和法律之外為人們提供私人權益救濟的人。至於救濟的手段,往往無視律法,不加限制,但主要依靠的是私人武力和財富。

    按說郭解也不是一個大惡之人呢?相反還有點可佩可敬之處呢。可為什麼漢武帝必除之而後快呢?

    這隻能怪郭解生不逢時,誰讓他生在漢武大帝統治的年代呢。

    遊俠在漢朝存在有其歷史原因,自秦漢以來

    由於民風彪悍,世人無論貴賤,皆慕俠成風。而郭解正應歷史潮流而存在,其受追捧程度你都無法想象,秒殺劉德華等四大天王,郭解代表了整個漢朝遊俠的所有特徵。

    郭解所到之處,萬人空巷,無論貴賤,爭相拜見。由於示範效應。當時人們不僅崇拜遊俠,還效仿遊俠,當遊俠有難時,也慨然報答。如郭解因為勢力太大,被縣令陷害而遭漢武帝強制移民茂陵時,平時同他往來的人贈送給他的錢財以千萬計,陷害郭解的當地縣令則被人殺死。後來郭解逃亡外地,也處處得到別人的幫助,甚至有人寧可自殺,也不讓官府獲得其線索。

    就在他逃亡途中,他的手下做了一件殺人的事,徹底激怒了漢武帝劉徹。

    郭解雖然保持低調,往往越這樣他的名聲更響亮,劉徹起初不以為然,也有點樂享其成的意思。畢竟遊俠填補了法律空缺。但接下來的事引起了劉徹的警覺。

    當郭解避禍其間,朝中大臣皆上書言郭解冤枉,“手下殺人並非他殺人”。就連當時大將軍衛青也為郭解開脫責任。劉徹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漢武帝何等英明,曾發出“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強音,曾把匈奴人趕到了漠北。日月豈能讓星星奪其光輝,漢武帝心裡道:“別看你郭解翻騰,殺你就好比捏死個螞蟻一樣”。說白了郭解觸怒了劉徹的權威惹來殺身之禍,其他遊俠被其連累。

    漢武帝於是殺郭解並滿門抄斬,為防止其他遊俠做大做強,對所有的遊俠趕盡殺絕。

  • 18 # 鐵馬冰河wu

    謝謝邀請!自古以來,有句家喻戶曉的民諺“寧為太平雞犬,不為亂世百姓”。嚮往和平安寧的平靜生活是人們的共同期盼。亂世中的百姓命如草芥自不必說,即便能苟活著也甚是艱難。普通百姓只求安寧祥和,沒有刀兵之災以及能三餐溫飽 ,並無其他過高奢望。然而,對那些膽子大,性氣高,喜歡冒險的豪俠之輩來說則正好相反。所謂“亂世出英雄”,“渾水好摸魚” 。越是動盪不安、遍地兵燹的亂世,那些敢於刀頭舔血、亂中取利的豪傑人物反而越有出頭的機會。假若一個人天性心雄膽大,有勇有謀,任俠仗義,喜歡打抱不平,卻偏偏生逢所謂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他反而沒有機會出人頭地。抑或是終身淪落蓬蒿中,與販夫走卒、流氓青皮為伍。

    司馬遷在其震古爍今的歷史鉅著《史記》中花費不少篇幅與筆墨記錄了一位豪俠人物郭解的生平事蹟。郭解既非建功立業的王侯將相,也非著書立說的文人墨客,更不是富甲天下的大土豪。用今天的話說,他只是一個帶有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頭頭,一個遊走在正邪之間的狠角色。太史公司馬遷為這樣一位極具草根色彩的江湖人物樹碑立傳,且秉持中立態度,既不諱言也不偽飾,無疑是需要極大勇氣與高瞻遠矚的超前意識的。

    郭解,西漢武帝時代之人。他和司馬遷大約是同時代的人。從司馬遷對他的瞭解程度來看,兩人或許有過接觸。司馬遷疑似認識江湖人物郭解,可見無官無職的他在當時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之大。《史記.遊俠列傳》中郭解是當仁不讓的絕對主角。司馬遷對郭解的生平事蹟描寫的細緻入微,有血有肉,呼之欲出 。可見太史公對他的瞭解和重視程度。將沒有職位的一介平民記入信史,太史公此舉可謂史無前例且驚世駭俗。

    郭解是軹城人。軹城大約在今天河南濟源縣東南的軹城鎮一帶。巧合的是,歷史上另一位比郭解更早,更享鼎鼎大名的刺客聶政也是軹城人。 軹城是個民風剽悍,好勇尚武的地方。郭解的祖父是當地一位有名的相士,父親則是個“惹事不嫌大”的猛男 。郭父喜歡行俠仗義,勇於打抱不平,對不平事、不平人出手狠辣,在地方上很有威望。 這樣的人在地方官的眼裡無疑是個影響穩定的“刺頭”。果然,在漢文帝執政時期,郭解的爹被地方官羅織罪狀以擾亂治安為由誅殺。

    郭解繼承了他爹的強悍基因,自幼就膽子奇大,調皮頑劣,且力大善於搏擊,鄉人畏之如虎。

    《史記·遊俠傳》中記載,郭解身材矮小,貌不驚人 。他不喝酒,不賭博,不是常人眼裡的豪傑人物形象。相貌平平常常的郭解做起事來可一點也不平常。他年輕時就是一個快意恩仇、恩怨必報的狠角。 屬於那種一言不合,就敢拔刀相向,為朋友義氣“該出手時就出手”的義烈血性漢子。當然,作奸犯科的事他也沒少幹。他包庇窩藏身負命案的兇徒、搶劫他人財物、私鑄銅錢、手頭羞澀時甚至幹些盜墓掘墳“摸金校尉”的勾當。 然而,他為人又很仗義,朋友有難,他慷慨相助,出錢出力,絕無二話。為友人復仇,他甚至不惜以命相博;在熙熙攘攘的鬧市中,他敢於揮刃直取仇人首級 。眾人畏其悍勇,竟瑟縮不敢向前······這樣的事例多到數不勝數。郭解的大名舉國皆知,人們佩服他心雄膽大、有仁有義,許多人都投到了他的門下。

    後來,連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對他都有所耳聞。

    按說,郭解所犯的事早夠得上砍腦袋之罪了。可郭解是個人精,做事精細,點滴不漏。二來他交遊甚廣,耳目眾多,所以能手眼通天 。風聲一緊,他不是一道煙逃得無影無蹤,就是恰巧遇到皇帝大赦天下。他運氣奇佳, 所以屢次逃過了法律的懲處。

    隨著年紀漸長,郭解的性子也變得沉穩和善了許多,不像年輕時那麼血氣方剛,有仇必報了。他開始學會以德報怨,樂於做救貧濟苦的善事,也很少嚴厲責怪他人的過失,也不再動輒替人出頭了。郭大俠待人寬厚、樂善好施的名氣不脛而走,聚集在他周圍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勢力也越來越大。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郭解雖不再親自去手刃仇人、拳打惡棍,平時他只救人而不炫耀自己的功績,但骨子裡與生俱來的戾狠之氣仍舊紮根於心,時不時因為一點小小的爭端就血脈賁張、激憤不能自抑。

    隨著名氣日盛,他自己不好親自動手與人爭鬥,但鄉里頑劣不法少年視他為偶像,以能為他做事為榮耀。這些惡少年們經常暗中替他刺殺仇家,卻從不讓他本人知道。

    憑心而論,郭解這類江湖聞名的人物,大多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窮兇極惡、殺人不眨眼的惡棍。人在江湖廝混,不講“義”字,是混不了多久的。郭解狠則狠矣,然而,卻義字當頭,亦正亦邪。 否則,哪來那麼大的威望與名聲?哪有那麼多人願為他赴湯蹈火?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更令郭解名聲大噪、聲譽鵲起。郭解的外甥與人喝酒,那人不勝酒力,郭解外甥非得強迫那人飲盡,二人為此起了爭執。那漢子怒火攻心,拔刀將郭解外甥刺死後逃跑藏匿了起來。郭解派徒弟四下打聽兇手下落 。他的勢力確實很大,兇手眼看藏不住了,只好回去面見郭解,並將此事來龍去脈一五一十詳細告訴了他。得知真相後,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郭解對那人說:“你殺他沒有錯,都是我家孩子仗勢欺人、無理取鬧,換作我也會如此 。你走吧” !這事傳開後,人們仰慕郭解明白是非,寬宏大量,不以勢壓人,甚至不惜得罪親人 。於是他再次名噪天下,仰慕、追隨他的人更是多似過江之鯽。人們都以不認識郭解為恥。

    在當時,人們之間有了爭訟、糾紛、仇怨,縣令都斷不了的事,只要郭解出面調停,無不迎刃而解,化干戈為玉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為人也越來越謙和忍讓 。人們只要有求於他,他無不盡心盡力,儘量辦好。實在辦不到的,他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對方滿意。縣官遇到難辦的事也找他諮詢,當地人只知有郭解而不知有縣令 。他的風頭一時無人能比。《史記》記載,前來投效他的人常常在郭家門前排上幾十輛車駕等候。一些犯了法的人,只要郭解出面庇護,地方官也只能乾瞪眼,徒喚奈何。

    郭解強大的氣場和無與倫比的號召、組織能力,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和擔憂。剛好武帝在陝西興平縣修建茂陵,他下令全國凡家資在三百萬以上的富豪都要遷到茂陵聚居。地方官乘機將郭解的大名也報了上去。郭解雖然活得風光、體面,卻不是那種只知聚斂之輩,因此他的家財沒那麼多。然而,地方官對他頗為忌憚,極力主張將他家遷走,以拔除這個潛在的威脅。就在事情似乎已成定局、無可挽回之時,歷史上享有盛名的抗擊匈奴的名將衛青出人意料地站出來為郭解說話 。他對漢武帝說:“郭解家並不富裕,論家財他遠遠不夠遷徙茂陵的資格”。武帝暗想“一個平頭百姓卻有能力讓位高權重的大將軍替他說情,那他家裡一定不會窮”。皇帝的話一言九鼎 。身為大將軍的衛青也無法說服他 。郭解一家最終還是被強行遷往陝西興平守茂陵去了。

    臨行前,軹城當地的大戶們為給郭解擺酒送行,隨便就湊了一千多萬錢贈給郭解。無職無權的“屌絲”比當官的還排場風光,這確實是千百年來罕見的奇觀。郭解家是被迫遷徙走了,可他留下來眾多的徒子徒孫卻憤憤不平,這些憤青一直暗中尋找機會,想為他討個說法。

    一天夜裡,郭解的一位遠房侄兒將那個一直力主將郭家遷走的小官一劍給刺死了。這下可捅了馬蜂窩 。官員家屬上書告狀,漢武帝下令緝拿郭解叔侄。幸好早有人通風報信,郭解將家屬安排妥當後,再次踏上了亡命天涯的路途。

    四處逃亡的日子苦不堪言。好在他名聲在外,每到一地,只要報上姓名,就有仰慕他的人提供免費食宿,併為他尋覓避難之所。甚至還有守城官員因“誤放”郭解而畏罪自殺。他就這樣顛沛流離、東躲西藏了很久。後來,緝捕官兵還是循著蛛絲馬跡抓住了他。

    一代豪強郭解終於歸案,並鋃鐺入獄。然而審了許久卻始終無法定罪。因為能置郭解於死地的命案大多發生在皇帝大赦之前。所以他的案子一直拖著,久久無法定罪。正在辦案官員一籌莫展之際,郭解的一個門徒突然將一位和他一直有隙的儒生殺死了,還割掉了那人的舌頭。此事正好授人以柄 。審案官乾脆將別人犯的命案一股腦全算在郭解頭上。負責此案的大臣公孫弘對武帝說:“郭解不過是個平頭百姓,卻以行俠仗義的權謀手段籠絡、蠱惑百姓,為一點小事就傷生害命,這次的殺人事件他雖不知情,但性質卻比他親自殺人更為嚴重,影響也更為惡劣 。應該以大逆不道之罪論處”!武帝深以為然,點頭應準。

    一生行走於黑白之間、膽大心細、豪氣貫雲、名動江湖的大俠郭解最終落得個滿門抄斬的悲催下場。

    郭解這樣的人,假如生逢亂世,或許也會成為大漢開國君臣那樣叱吒風雲的人物。然而,這樣的人在太平盛世之時卻有可能成為社會秩序的隱患。當然,他也有急公好義、扶危濟困的光彩一面。類似郭解這樣的遊俠之輩,雖對社會秩序的平衡有一定破壞作用,但也有一些微妙的制約作用 。他們在官府勢力不能觸及的角落裡行使著管理權和仲裁權,維護著較為公正的遊戲規則。所以太史公認為不能全面抹殺他俠肝義膽的一面。然而,公孫弘不喜歡他,漢武帝更不會容忍他,儒家正統衛道士更不會允許他的特立獨行,我行我素,蔑視官法。郭解這類豪俠的存在,影響了皇家至高無上的威權與秩序,他的某些作為更有違綱常倫理,所以必欲除之而後快。

    郭解等遊俠人物的悲劇性命運在於,他們生活在中國歷史上相對強盛,祥和安寧的漢武帝時代 。也就是所謂太平盛世時代 。而這樣的時代是不會容忍並造就他這樣的江湖英雄的。與其說這是他個人命運使然,不如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籠罩之下個性突出之人的必然結果。

    插圖源自網路

  • 19 # A專案市場專員小鄭

    類似遊俠的組織,有兩方面意義,一正一負。有人曾評論,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刺客的泛濫,致使當政者不敢胡作非為,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刺殺,造反成本較低;在君權集中以後,這種組織對君權已經社會穩定起比較大的破壞作用。趕盡殺絕是歷史的必然,在沒有徹底大一統之前,政府對地方的統治力弱,因此給這些組織提供了土壤,在大一統以後,這些土壤逐漸消失,這些組織也漸漸削弱,殘留下的,在統治者看來,就是社會的最大不穩定因素,也是阻止自己肆意妄為的最大阻力。

  • 20 # 社會生活博覽

    也許是受武俠小說的影響,中國人都很喜歡古代的一些俠客,他們大多武功高強智勇雙全,做的也常常是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事情,好像是正義的化身,因此也被人們寄予了一些希望和寄託。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美好,俠客們的行為大多隻為一己私慾,而且常常被人利用,他們無視理法,只以個人的價值取向行事,在講究法度的社會中,他們顯然是一個另類。

    在中國歷史上,俠客的影子幾乎沒有斷絕過,但若說俠客最盛行的時代,那還是從東周到秦漢時期。那時候的俠客也是一個社會群體,有著很大的影響力,甚至能左右政治的走向,他們上可以刺殺國君,下可以發動販夫走卒,有時能形成很大的氣候,秦始皇就差點死在荊軻手上,而春秋戰國時期,有些國君就是被一些所謂的遊俠刺殺的,所以這樣的人顯然是不被講規矩有法度的社會所容許的。

    漢武帝之所以要消滅遊俠這個群體,既是治國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件事同時也是時代賦予他的責任,其直接的原因是因為一個叫郭解的人引發的。

    郭解應當是漢武帝時期最有名的有遊俠身份的人了,這個人不是達官權臣,也不是世襲貴族,甚至都算不上是個有錢人家,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記載了他的名字和主要經歷,這個人個子雖然矮小卻精明強悍,打小就殘忍狠毒,只要心中看誰不順眼就動手殺人,被他親手殺死的人有很多,這個人不單自己做了很多壞事,還招攬亡命徒搶劫財物,私鑄錢幣,掘墳盜墓,可謂是幹盡了壞事,司馬遷為這個人立傳,不知是何居心,也可見古人的價值觀可能和現代人很不相同。可能是這個人對朋友很講義氣,所以在他的朋友圈子裡,朋友們都說他不錯,但是他的朋友也都是一些亡命之徒,或者說是一些黑道中人,他們互相庇護,不過是更方便幹壞事罷了。由於朋友眾多互相包庇加上上下打點,郭解每次犯科殺人以後,總是能遇到大赦,在遇到危難之時,也總是會得到機會脫身,所以這個人雖然惡貫滿盈,但是名氣卻越來越大。

    郭解年輕的時候就發了不少黑道中財,有了錢之後他改變了做法,開始收買人心,所以也有以恩報怨經常施捨的行為,樹立起行俠仗義的名聲,是一種典型的黑老大發家之後常做的行徑,但是他的行為蠱惑了當時很多年輕人的仰慕和效仿。

    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漢武帝要將各郡國的富豪人家遷徙到茂陵附近居住,基本條件是家資滿三百萬者。郭解上了遷移的名單,但他不想搬家,認為自己手可通天,就想讓人把名字從名單上劃掉,但是漢武帝很重視這個事,有一天大將軍衛青竟然對漢武帝求情說:“郭解家中貧困,不符合遷徙的標準。”漢武帝聽了很震驚,就說:“一個平民百姓,能夠讓大將軍替他求情,證明他家並不窮。”於是還是把郭解一家遷徙了。

    最初提議遷徙郭解的是軹縣楊季主的兒子,時任軹縣縣掾,郭解的侄子就把這個楊縣掾的頭砍了。從此楊、郭兩家結了怨。由於郭解的勢力非常龐大,到了茂陵以後,郭家又把楊季主殺了。楊季主的家人上書告狀,告狀的人竟又被人殺死在宮門口。漢武帝知道後就下令捉拿郭解,但郭解早就得到訊息跑路了。

    也許當時的人很容易被名聲所迷惑,有人在聊天時說了一些郭解做壞事的話,他的朋友竟然把那人殺掉了,還割掉了人家的舌頭,但是郭解並不知道這件事。御史大夫公孫弘議論說:“郭解是一個平民,但是他專意行俠,玩弄權術,因為小事而殺人,郭解自己雖然不知道,這個罪比他自己殺人還要嚴重。應該判處郭解大逆不道的罪。”漢武帝同意了,殺了郭解並將其滅族。

    按理說,這刑罰有點兒過重,可是,漢武帝為什麼要和一個平民較勁並施以重手呢?這就是公孫弘所說,牽扯到郭解的這些案子,“比他自己殺人還要嚴重。”具體有三個原因。

    漢武帝除掉郭解,首先是郭解做的壞事多,這就是防止他的勢力坐大,更加的危害社會,郭解的勢力不僅僅侷限於軹縣,洛陽以及周邊郡國有了糾紛,當地人調解不了,就來找郭解調解。郭解出面,當事人並不是內心滿意,但畏懼於郭解的名聲,卻又不得不違心的接受。

    郭解能讓大將軍衛青為他求情,也說明他的手能夠伸到了很高的地方,漢武帝除掉他也是防止上下勾結,解除對政權的威脅。

    漢朝到了武帝時期,劉氏政權已經進入穩定階段,對於郭解這樣的人,在其反社會無法度的性質之外,還有可能被別有用心之人所利用。郭解殺人搶劫、藏匿亡命徒、盜挖墳墓、私鑄錢幣,每一項都是對政權和社會的危害。這些事情其實還都是小事,他上通高官,下有擁躉才是真正的危險,因為若他有野心異志,或者被人利用,將會對政權或皇帝本人形成極大威脅。

    漢武帝殺掉郭解其實還有殺雞儆猴的原因,因為國家如果要健康穩定的發展,就要講究法度維護法紀,絕不容許有像郭解這樣無視法度的人存在。所以漢武帝殺掉郭解也是為了防止形成遊俠們任意妄為的社會風氣,不讓殺人者心存僥倖,幻想逃脫懲罰。

    郭解被殺以後,凡是有類似郭解這樣的以遊俠的身份標榜自己,無法度任意妄為,做過的壞事都被從嚴處理,遊俠這一身份也在官方被認為是危害社會的不良群體,其勢力和影響力都被嚴重削弱,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也就減輕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暖暖的胃道#如何做出美味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