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數拖把的女子

    打人一定是他在哪兒看到了,要慢慢改的!哭鬧是小孩子的正常反應,只要不是身體不舒服,哭鬧需要引導,不能任由這樣下去!我孩子典型的是奶奶帶著就容易哭鬧,要什麼不給就不行,因為她哭鬧奶奶就會聽,管用!換我就不行,但凡無理由的哭鬧我都不理,哭一會兒不哭了再說話!跟著我比較好一些!

  • 2 # 遊走的小孩兒

    正常的,孩子想要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此時他的語言交流能力和行為能力跟不上他的心理需求,他又想要控制,但又不能完全控制,還需要大人的幫忙,所以他又不懂得如何表現自己的情緒,只能用哭鬧,只要一點不順他意,就開始“蠻不講理”。

    當孩子發脾氣,先靜下心來想想是什麼原來哭鬧,不要因為孩子的哭聲,弄的心煩意亂,跟孩子發脾氣,給孩子多點耐心。

  • 3 # 廚小瑞Ya涼美食

    一可能是:小孩子有肢體的接觸,有可能是寶寶不安情緒的發洩,二是看看是不是寶寶什麼地方不舒服,如果身體正常,有可能是寶寶在撒嬌喲。也有可能是大人給寶定養成了的習慣,沒有達到寶寶的要求,因為寶寶太小無法用言語表達就以哭來抗議了喲。

  • 4 # LIALIAYA

    小孩這麼小他是不懂什麼的,也不會說很多話,每個寶寶都是善良的,聰明的,在他不會說話的時候,難受的時候,他會用哭鬧錶達,所以每個家長,請你有耐心,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一直在改變,希望不要對孩子造成影響,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 5 # 廖老思

    首先作為父母,我們要知道的是對於一歲半的孩子,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並逐漸增強,以自我為中心,凡事不如意就會哭鬧,甚至透過動手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其次,孩子從一歲之後才會學會一些簡短的短語表達,但是對於長句的表達仍較為困難,當孩子想要某樣東西或者想做某件事情,表達的語言無法被理解,就會產生煩躁情緒,導致哭鬧甚至打人;

    再者說,家長在家對寶寶的態度也十分重要,有些家長經常忽視孩子的要求,甚至是無視拒絕,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且感受不到父母對他的關愛,情緒容易暴躁,而表現出來哭鬧打人的現象。

    孩子哭鬧的原因如上,面對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們嘗試引導並且去理解孩子的需求,檢視孩子是不是餓了,困了,身體哪裡不舒服,或者是想要某種玩具,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進入兩歲左右,物權意識開始萌芽,拿到手的東西就是自己的,不願意分享出去,看到喜歡的玩具會去搶別人的,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攻擊性,打人咬人等等;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度強調打人這件事情,可以告訴孩子當我們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去透過語言表達出來,告訴他怎麼去做,而不說不要怎麼做。

  • 6 # 玩這個很沒意思啊啊啊

    不是有人格障礙,我家孩子2歲了,非常喜歡哭,你只要跟她說不字,她就抓狂,亂扔東西,然後我就吼她,越吼她她就越急。我發現只要她跟她爸爸相處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會好一些,所以1.做家長的儘量控制情緒,不要大聲吼叫。2.這也許就是孩子的某個階段,熬一熬,等她大一點就好了,我小時候脾氣也很壞,也非常好哭,我媽說我孩子 就是隨我了,是個烈火小奶奶,所以我等著她長大一點

  • 7 # 碩寶媽育兒悅讀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你的這個寶寶現在的狀況可能由兩方面原因導致的!

    第一個因素,也是基礎原因,就是身體狀態。你也提到去看大夫,醫生說沒有問題。在這裡我們要先了解一個概念,所有醫院檢查的專案都是有指標的,而指標是根據大多數人的狀況做的一個範圍值。具體到某一個人的時候,指標是參考,而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狀態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

    我猜想你也懷疑過是不是孩子身體狀況出現了問題,所以去看醫生,我肯定的說,你的猜測是正確的,這個寶寶的健康狀況跟正常孩子相比是不好的。導致這個狀況,跟你孕期營養,生產時的缺氧有很大關係。正常情況下,寶寶在六個月以前是不會生病的,一歲以前生病的機會也很小。相對比之下,你家寶寶的這個狀況就是身體缺乏營養,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發育不足。

    所以,我建議你去營養科給寶寶做更詳細的測評(不是光化驗專案,而是做一些行為動作測評),然後制訂一套營養補充計劃,全面均衡的補充。

    第二個因素是寶寶的心理發展特點,在瞭解寶寶身體狀況之後,我們要明白,身體狀況是基礎,會決定心理的發展狀況。一歲半的寶寶已經開始有定自我意識了,會走路之後,他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掌握一些“權利”。而實際上他的能力非常有限,並且語言表達不了。所以當負面情緒到來的時候,他只能用哭鬧的方法來表達。而由於身體原因,神經系統比其他孩子更不容易平靜下來,確實需要媽媽更有耐心去等待和溝通。

    如何應對寶寶的哭鬧呢?推薦幾個我用過的方法,希望有用!

    首頁,我們要明確寶寶的每次哭鬧都是有原因的,沒有無緣無故的哭鬧,只有我們不瞭解的原因,這個原因可能是身體不舒服,也可以是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那麼,我們怎麼能瞭解的呢?那就需要用到“同理心”的方式。

  • 8 # 南飛燕之屋

    除了生理原因比如病痛,睏意等,哭鬧打人普遍背後原因是孩子生長期間的很多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個需求不僅僅是吃喝拉撒等生理需求,更多的是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成長需求,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大人要多思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不是為孩子做的太多了,或者因為擔心阻攔孩子的很多自我探索的機會。有時我們大人給的並不是孩子需要的,所以不會表達的孩子只能透過哭鬧來宣洩自己的不滿。

  • 9 # 多然

    之前見到過一個這樣的孩子,領居家的孩子,爸爸上班,媽媽經常也不愛帶,想出去上班,留給70多歲的太奶奶帶著的。所有孩子都不願意跟這個小朋友玩,孩子家長也害怕,畢竟太奶奶年紀也大了,當著她面過分說孩子也不好,但是誰也不想自己孩子捱打。所以每次看見他們來了,都躲著。

    後來有段時間他愛來我們家玩,每次不聽話的時候,我就好好的耐著性子跟他講道理,引導他,每次稍微表現好一點的時候,都誇他。結果那段時間非常的聽話,也沒有那麼皮了,每次走的時候都不肯走,都是送他到他家門口才行。

    我覺得,有些熊孩子可能只是想要引起關注,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我不知道你們家在孩子做這些行為的時候,是怎麼對待的。但是那個孩子確實可能是因為沒有得到好的引導,孩子媽媽就喜歡打打罵罵的,孩子一點點事就吼,也經常就丟給孩子太奶奶,人年紀大了,也不能老帶著走路什麼的,總是放在車裡坐著推著走。所以他可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希望跟小朋友們玩到一塊去,只是不知道正確的方法。

    正常來講,小孩都會有些大人感覺討厭的行為,比如說扯頭髮、打人、躺地上等,這些行為其實都有一個階段性,只是一些孩子表現的嚴重點,一些表現的輕點,一些只在家裡表現,一些在外人面前也表現出來了。我們家孩子跟我玩的高興的時候,有時候也會一巴掌下來,跟他說了他知道這樣不對,但有時候 還是剋制不住一高興了就來一巴掌,痛的我眼淚都流出來。所以這種時候,我也只能自己忍受著痛還得慢慢去引導。也許過段時間慢慢的就好了,就像之前他愛扯頭髮,現在就不扯了,還會給我順順頭髮再誇我好看。

    你們家孩子多,也許孩子想要引起注意的心態更為嚴重,你回頭想想,會不會有些時候對孩子的反應太敏感了點呢。連同兩個姐姐都不喜歡他,孩子雖然小,但是能感受得到誰喜歡他誰不喜歡他的。也許可能是他感受到了這些對他的不喜歡,反而變本加厲了呢。也許想清楚這些對你有些幫助。

  • 10 # 二妞全職媽媽

    我家寶寶一歲四個月了,我發現他有時候老是打我,還不停地扔東西,我不跟他玩時,他就在那裡生氣跪在地下,怎麼也不起來,他脾氣特別壞,我才知道他是跟我學的,我有時,離得很遠我就把東西放到位置,還有就是我老是說不聽話我打你了,後來我才知道,他想讓你陪陪他,跟他玩,我只要跟他玩事,他的脾氣特別好,一點都不會,打,扔東西,特別乖,總結就是,多陪孩子樂樂,等他高興時,他的這些不好的習慣,很快就會忘記的,孩子小,記憶也特別短,當他有了其他習慣後,之前不好的,就會忘記的

  • 11 # 禹欣媽媽

    孩子的哭鬧都是有原因的,不會無緣無故的哭,首先排除身體原因,身體不舒服,或者衣服哪裡穿的不合適,孩子小不會表達,說不出來,所以只能用哭鬧的方式提醒父母。

    再一個重要的就是心理原因了,孩子哭鬧有她的需求沒有得到父母的滿足,想做什麼不讓做,或者父母的表情憤怒生氣,焦慮,痛苦,難過,說話發生,冷漠,憤怒,等等這些情緒,也許大人不說,但是孩子能感知的到,更能觀察的到,孩子懂得父母高興還是生氣的表情,也能感知說話語氣是溫柔關愛還是抱怨生氣等等,所以先從大人身上找原因,孩子一定是在情感上沒有得到家人父母的滿足。

  • 12 # 喵喵兜裡有糖

    首先,孩子一般不會存在人格障礙呢。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因為年齡存在著認知上的不足,以及不太會表達自身的情感。

    其次,因為孩子不會表達自身情況,所以可以考慮孩子是不是會因為環境的變化,或是一些讓孩子覺得不舒適的地方?每個孩子都是有這樣的一個階段的過程呢。所以不要有心理壓力呢。

    最後,我們只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學會自我釋放情緒呢,在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也要包容孩子的不足,儘量不要與孩子大聲呵斥,以防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那麼,孩子這樣的情況一般會延續到2歲半前後。所以這個過程相對也是引導孩子的最佳時期。只要在初期引導的好,孩子透過自我認知慢慢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也會潛移默化的改變呢~

  • 13 # 行下愛問

    孩子一歲六個月,總愛打人,是不是有人格障礙?

    第一根據您孩子的月齡他玩玩具不到5分鐘是很正常的。這個月齡的孩子你可以給他準備5/6塊積木教他疊高,搭火車。也可以認識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具。平時寶媽還可以讓他幫忙做一些家務:比如幫助你拿一塊抹布,拿兩塊糖。體能上可以讓他練習雙腿蹭。這個月的寶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家長不要忽略對寶寶的照料,要避免寶寶愛到傷害。在提高自理能力的同時,提高他的認知水平。

    對於寶寶愛動手打人,這是月齡發展的一個特點,寶媽也不要著急正確引導,引導他說出原因,不要生氣不理他,但是也不能一味得滿足他的無理取鬧。這個月的寶寶容易進入第一反抗期,經常出現和家長對著幹的現象,家長要正確地引導,注意寶寶良好個性的培養。

    當寶寶要東西時,家長要稍後再滿足他,培養寶寶等待、寬忍的良好品行。

  • 14 # 手心裡的溫柔w

    個人意見不喜勿噴。侄子也是這般大的時候。大人帶出去和別的小朋友玩,老是打人家的小朋友,為了小孩子打架,大人也跟著受氣。嫂子說起這個事兒了就頭疼。我跟嫂子說了,也許這麼小的孩子講道理是聽不懂,但他知道痛,要是他在打別的小朋友,要不就是家長打他手讓他知道痛,要不就讓別的小朋友家長打他手,讓他知道你打別人家小朋友,小朋友的家長會打回來也會很痛的。結果還真靈,侄子再也沒打過其他小朋友。。。

  • 15 # 靜待花開的媽媽

    人格障礙是一種很常見的精神疾病,是指患者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其人格發生異常。人格障礙有很多種型別,包括表演型人格、強迫型人格、自戀型人格、偏執型人格等。人格障礙的治療因人而異,進行個體化治療。

    人格也叫做個性,是指人的心理特徵的綜合表現,表現為固定的行為模式以及待人處事的習慣。每個人都有一定的人格特點,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當某個人的行為方式明顯偏離正常,而且已經根深蒂固地形成,就稱為人格障礙。人格障礙患者的人格在內容上、質上都是異常的,不僅自身遭受痛苦,還會給他人帶來痛苦和不良影響。那麼,人格障礙的12種類型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瞭解人格障礙的常見型別。

    人格障礙的型別。人格障礙包括強迫型人格、偏執型人格、依賴型人格、自戀型人格、迴避型人格、表演性人格、分裂樣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衝動型人格障礙等。

    強迫型人格。強迫型人格是很常見的人格障礙型別,典型表現是過分追求完美。強迫型人格患者總是有一種不安全感,經常會處於緊張或者焦慮狀態。這類人群常常思慮過多,很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一旦感覺別人在懷疑自己,就會覺得非常不安。這類人行為循規蹈矩、小心翼翼,害怕變通,給人刻板、僵硬的影響。

    偏執型人格。偏執型人格也叫做妄想型人格,也是常見的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常表現為感覺過度敏感,對很多瑣事耿耿於懷,思想和行為都非常固執死板,容易嫉妒他人的成就。

    依賴型人格。依賴型人格也叫做虛弱人格,典型表現是缺乏自信和獨立,他們常常輕視自己,感覺無助無能。這種型別的人無法正確認識自己,不喜歡競爭,害怕交易,容易產生焦慮、抑鬱。

    人格障礙的12種類型除了上文介紹的強迫型人格、偏執型人格、依賴型人格等,還有自戀型人格、迴避型人格、表演性人格等。人格障礙的病因主要有生物學因素、心理發育影響、環境因素等。人格障礙常常從童年時期就形成,可持續一生。人格障礙是很難徹底改變的,但是可以透過治療儘量改善,提高生活質量。

    才一歲多的孩子,不考慮人格障礙問題,談不上!但如果不好好引導,教育方式不對,發展下去,就有可能會出現人格障礙!這個時期孩子還小,對於自己的心情和需要不懂得如何表達,所以會透過哭鬧和手勢來發洩或者引起大人關注。家長應該幫助引導孩子學會以更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告訴他光哭鬧和打人是不對的,解決不了問題。

  • 16 # 山園靜梅

    一歲六個月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應該加以適當的引導。

    1.孩子在哭鬧時讓他自行冷靜

    孩子在沒有人身安全的情況下,不能孩子一哭立馬去哄,這樣孩子會形成一種依賴感,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一哭就可以得到滿足。在他哭的時候假裝沒有看到,讓他自己冷靜一會兒,沒有圍觀群眾的話他一會兒就不哭了,時間長了他就知道哭是沒有用的。

    2.引導孩子互相體諒

    孩子打人時可以故意裝著很痛的情況,也不是要動手打他。哪一會兒他摔跤疼的哭了,你就趁機對他說你打媽媽時媽媽也是很疼的,你也不想讓媽媽那麼疼對不對,相信孩子會聽懂的,媽媽溫柔的話語能化解孩子心中的疑慮,以身作則,不要隨意打罵孩子。

  • 17 # 愛運動的柚子

    孩子總愛哭鬧,發脾氣有小情緒是很正常的。切記不可上升到人格問題上面來。

    孩子鬧情緒這是他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因此當孩子開始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立刻制止,而是幫助孩子找到原因,理解他們的同時也要教他們如何表達調節負面情緒。在這裡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有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無理取鬧時會馬上限制孩子,但是這可能會加重孩子的無理取鬧,而如果一開始你能夠先去接納孩子當下的情緒,讓孩子覺得你跟他是站在一邊的,那麼對於後面你的教導和解釋,孩子就會更加u容易接受。如果孩子情緒比較激動,想哭或者想摔東西。我們可以先抱抱孩子,去安撫他的心情,再大一點的孩子我們也可以嘗試共性“你知道嗎?媽媽以前也發生過這件事,也曾經因為這種事情而難過沮喪”這樣說可以拉近你們的親子關係,孩子也會因此而知道原來爸爸媽媽以前也會這樣,他們肯定能夠理解自己。

    第二;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孩子會做出一些衝動性的行為,肯定有他的原因,她當下為什麼會摔東西呢?他是想表達什麼呢?有時候我們理解的和孩子內心想的可能會有偏差。所以我們這時就需要慢慢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也會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尊重,同時呢,也是在幫助他們梳理事情發生的原委,鼓勵他感知管理自己的情緒,同時也透過這樣的行為強化和鍛鍊孩子的表達方式。

    第三;學會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誰都會有自己的負面情緒。大人有時候也需要適當的發洩,小孩子還不明白正確的處理方法,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告訴他該怎麼去做,或者給他做一個示範,比如你告訴孩子你這樣的行為會讓我誤會,我不知道你想要什麼,你生氣了就要大聲的說出來,告訴媽媽你心情不好。

    第四;讓孩子理解你的意圖,孩子是做錯了,但是這是因為她年紀還小,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她喜歡什麼就想要什麼,當然我們家長是從長遠的角度來進行考慮,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讓孩子的身體健康等等而制定了一些規則,但有的時候孩子即使答應了也做不到,這個時候家長們要更加好好地安撫孩子,讓孩子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要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讓孩子真正理解你的用意,並告訴他不能透過撒潑打滾的方式來打破規則。

    孩子喜歡攻擊他人;有許多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都是從電視電影中從父母同伴那兒學來的,為此父母應該做好表率,帶頭說文明語言,並且要慎重選擇影視節目,引導孩子玩文明健康的遊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併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最後;就是家長想讓孩子改變自己的不良攻擊行為,應當給孩子一個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心靈在這種環境中得到充分的舒展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舒展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愛和尊重,這樣孩子其實有了不良情緒也能夠得到及時的調整。孩子出現攻擊行為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並且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然後再跟孩子溝通,找出他欺負同學的原因。只有知道了為什麼,才能知道從何下手。
  • 18 # 教育勵志外星人

    問題出在你也不怎麼喜歡他,沒有弄清楚根本原因之前不可以給孩子下結論,也不可以隨便評價孩子,儘量找出他在哪方面有情緒?

    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找找看:

    情緒一

    他從出生後你就抱著他入眠,這讓他從出生後就沒有習慣跟你分開的感覺,一旦跟你有分開他會感覺失落,無法控制自己不安的情緒,但是又不太會用討喜的撒嬌方式來重新獲得你曾經抱著他入眠的安定感,所以,他才不得不使用哭鬧和打人的辦法!

    情緒二

    或許哭鬧和打人,讓他再次獲得了你對他百般呵護,對他百般寵溺的感覺,他是感覺舒坦了,可是你隨著他漸漸長大而做不到了,不像在他嬰兒時期那般溫柔體貼入微了,甚至不怎麼喜歡他了,你的這個心理變化讓他恐慌,讓他不安,讓他無所適從,他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繼續獲得跟你連體嬰的感覺,或者說重新獲得你的呵護和寵溺,讓你喜歡他愛護他就像他躺在你懷抱裡入眠那樣安定下來的感受!

    情緒三

    一歲六個月的寶寶,已經懂得看臉色來判斷自己是否招人喜歡,你說他兩個姐姐也表現出不怎麼喜歡他,這更是,加重了他不安的情緒!

    寶寶天生敏感,人們喜歡他還是討厭他,他會迅速感應到,立刻啟動防禦機制,來捍衛自己寶貝疙瘩的位置,起碼他在剛出生的時候是如此地位,既然享受過,那就不容失去,霸佔著最好,努力尋求方式方法!

    他現在需要一個新的方式方法,來獲得你的認可,你們才能重新開始彼此相愛的情景,這是他迫切需要的,也是你希望他改掉哭鬧和打人的關鍵時刻!

    那麼,怎麼做?

    1.檢查一下你的態度是否友好

    當他哭鬧和打人之前,你的態度是否讓他感覺到被愛被尊重?你的說話語氣是不是很溫和,很溫暖,有種讓寶寶一聽到你的聲音就很快安定下來的魔力!

    他是長大了一點,但他依然需要你全身心愛他呵護他,而不是敷衍他,比如他說媽媽我要喝水,而你在玩手機在看電視或者忙別的來不及搭理他!

    他要的是你能看見他的需求,能感受到他的情緒低落或平穩,他渴望你的高質量回應和陪伴,在此基礎上建立安全感!

    2.先處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去處理他的事情

    他哭鬧和打人之前,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這個很關鍵,你要先處理好自己的心情,讓你的心情平和!

    即使他哭鬧你也能平和對待,仔細觀察他的情緒從哪兒來?比如,不讓爬高就哭鬧嗎?你就找個繪本給他講一講書籍裡的小朋友是如何保護自己不爬高,不去危險之處!講書的時候,抱著他,讓他坐在你懷抱裡,他會聽的很認真,也能記住你說的內容,培養他的認知能力。

    3.和他一起玩捉迷藏

    一歲六個月寶寶喜歡自己玩,也喜歡有人陪伴他,和他一起玩捉迷藏,他們會很開心,從中找到安定感,從而誕生融入集體的美好體驗,慢慢學會離開黏人的模式進入新空間。

    4.讓他學會請求

    教他學會請求說:姐姐,陪我一起玩捉迷藏,好嗎?

    再進一步引導他說:姐姐陪我玩一會兒唄,姐姐寫作業的時候我乖乖看書,不打擾姐姐!

    即使寶寶不會說這麼長的句子或者是金口未開,但並不影響我們培養他與人溝通的能力,和與人相處的能力,這些都要提早引導和教育,讓他心智處於智慧成長中,而不是處於自我哭鬧狀態中。

    愛哭鬧和打人的孩子對我們的要求更高一些,需要我們的共情能力升級,對於他們的情緒能夠體察入微罷了!

  • 19 # 日月君辰

    寶媽不要太緊張,孩子才1歲6個月,沒辦法像我們大人一樣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又開始萌芽,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不懂表達的他就只能透過哭鬧來吸引你的注意力,這個時候我們要更有耐心一點,多給孩子語言刺激,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慢慢教他如何表達。打人行為的產生有可能是孩子在模仿我們不經意的動作,當1歲6個月的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我們可以選擇忽視他,不要表現出很緊張,很嚴重的感覺,我們要淡化這種行為帶來的後果,可能孩子打人他還覺得好玩呢,我們越緊張越會強化他這個行為,我們可以引導他,可以教他怎麼做,比如把他的手輕輕的放在我們的手上,告訴他哪個是輕哪個是重,重的話就很疼,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力道,多些耐心與信心,不要單純的認為他是在打人,或者給自己太多的負面想法,放輕鬆點,多學習一些孩子成長階段的知識,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哈,加油[微笑]

  • 20 # 我是大女人

    看了你的貼文,我真的好心痛,為你的寶寶,也為你。

    我完全相信,寶寶是在你的期待中降生的,但是是什麼讓你們母子走到了這個地步呢?

    一、

    寶寶是不是因為小時候多災多難的原因,讓你們對他產生了過多的關注和疼愛,所以他接受不了家人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

    二、

    是不是你們在養育的過程中,總是想著他身體不好或者脾氣不好,所以有意無意的嬌慣,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如“要抖著才能入睡”。

    三、

    是不是寶寶在與姐姐們的相處過程中,你們總是覺得他小,老讓姐姐們讓著他,以至於他的性格有些霸道專橫。

    四、

    是不是孩子不會正確表達情緒,你們也沒有對他進行過相關的引導。

    五、

    六、

    寶寶感受到你對他的不喜或者厭惡,你一次次在他前面轉身離開,他心中充滿了不安,他害怕你不要他,但又因為年齡小或者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不知道怎樣來表達這種不安和恐懼,所以只能透過哭鬧的形式,希望喚回你的注意,讓你轉身抱抱他,安慰他。

    七、

    親愛的,相信自己,也相信寶寶,你們都會好起來的,沒有什麼是愛戰勝不了的。多給他一些耐心和愛,在他哭鬧的時候,嘗試把他抱進懷裡(注意不要讓他傷害到你和他自己),一邊拍著他的背,一邊溫柔而堅定的告訴他“你愛他”,然後等他自己慢慢平靜下來。但要注意,不是滿足他的任何要求,只是告訴他,你愛他。

    八、

    多注意引導寶寶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不知道,可以看我的影片,裡面給大家推薦了很多有愛和情緒管理方面的優質繪本。

    親,你是一個媽媽,那是你辛辛苦苦十月懷胎,走了一遭鬼門關生下的,不要讓負面情緒毀了你和孩子。孩子也沒有故意折磨大人一說,他們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可以追溯到根源的。靜下心來,好好的觀察觀察,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如果你還是調整不過來自己的情緒,我建議你找個好一點的心理醫生諮詢一下吧。不要誤會,我只是覺得你有可能會有些許的產後憂鬱症。

    祝你和寶寶快快樂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菠菜抽薹的原因與防治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