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銷售狗的茶餘

    對於投資人而言,找沒名氣的新晉導演,肯定不如找成名的大導演,即使失敗,至於有話題性,畢競有比陳導更爛的票房!執著相信大導也是個夢。

    商業大環境下,投資人的選擇肯定有其目標性,也沒有誰包賺。《戰狼2》上演前謝楠不也賣力宣傳、拉票房。

  • 2 # 子素夕顏

    大家都覺得陳凱歌的電影燒錢,票房還不高,就拿這次的《妖貓傳》來說,傳言日本一張宣傳海報上寫著耗資15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9.7億),上映27天現在票房回收才5億多點,照這麼看,這豈不是大虧嗎?但是,誰不知道這只是個噱頭呢?單單是《妖貓傳》肯定投資沒那麼多,主要是那座專門為這部電影建造的“唐城”,說是專門建造,它肯定還是有後期的利用價值的,比如旅遊觀光用,拍攝其它電影也可以用,據說已經有40不影視劇計劃在那裡拍攝!

    投資電影也是有風險的,陳凱歌雖然拍電影屢屢票房撲街,但是這個大導演的招牌還在那裡,一些投資人願意在他身上下賭注也是情理之中,總比一些無名小導演可靠,而且,他們肯定也做好票房如果不理想怎麼辦的準備,這次的《妖貓傳》票房雖然不是特別理想,但是絕對是為那座專門建造的古城打響了第一炮。這座古城今後一定能為投資方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而《妖貓傳》只不過為其做了一個很好的植入廣告。

    因此對於觀眾來說,陳凱歌投資的電影老是撲街,看不明白為什麼投資人還願意給他投資,而他們業內人肯定知道,現在的陳凱歌不會打無準備之戰了!

  • 3 # 普銳克動畫

    這個最真實正確的答案你要問投資人,我回答,只能猜猜猜,以我的推斷,肯定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原因是當前電影加+旅遊賺錢,於是投資者修了一個類似橫店的唐城,然後文化龍袍加身,需要宣傳和推廣,找到市場營銷的痛點何捷徑,還是拍部電影吧,讓影響於無形,於是找來找去,認為陳凱歌不錯,至於原因(自己腦補吧),這是我的腦洞,扯遠了,見諒!!!

  • 4 # 鯨魚電影

    你說的沒錯,回顧10年來陳凱歌拍過的5部電影,票房成績的確不算亮眼。2008年的《梅蘭芳》1億元,2010年的《趙氏孤兒》1.8億元,2012年的《搜尋》1.7億元(唯一票房倒退的一部),2015年的《道士下山》4億元。最新的這部《妖貓傳》,截至目前票房為5.2億元,是他所有電影中票房成績最好的一部,可是橫向比較一下就顯得難以啟齒了,在2017年國內票房總排行榜上,《妖貓傳》排在第36位。

    或許禍根還要追溯到2005年的那部《無極》,它在商業上無疑是成功的,在那個電影市場還不繁盛的2005年,斬獲1.7億元的票房是極受矚目的。可是在惡搞文化冒頭的時候,原本想要嚴肅表達的陳凱歌,卻因《無極》而被眾人調侃、嘲笑,昔日君子氣象的大師一夜之間成了小丑,以至於10年來他都活在那番噩夢般的陰影下。

    大家之所以覺得陳凱歌是一個有點異類的導演,是因為他作品的票房和口碑,與他如今在中國影壇的頂尖地位不成正比,還有人說,他其實只有一部《霸王別姬》算得上好電影(但也有人質疑這部電影不是他導演的,而是他父親導演的)。

    在我看來,陳凱歌的電影票房不好是正常的,因為他的電影不是拍給普羅大眾看的,而是拍給文人,即知識分子看的。他的電影有很強的歷史感,並專注於表達人性,人性是他反思歷史的出發點,他描述的歷史也都是人性化的歷史。他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喜歡用一些民族化的風物意象來創造寓言式的場景,這種深邃的意蘊需要有文化素養跟他比肩的人來產生共鳴,否則就會給人一種“很裝逼”的感覺。

    自己的作品不受大眾待見,陳凱歌不是不知道,但是他自認為是一個“超理想主義者”,就像程蝶衣一樣,他把拍電影當成一種修行。他希望自己能夠誠實地面對電影,這樣才能心安理得,所以有人評價他是“城市的夢幻主義者”和“東方最後的詩人”。

    那就像你說的,既然這樣,為什麼還會有公司給他投錢拍電影呢?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有一個非常優秀的製片人來幫他拉投資,那就是他的妻子陳紅。

    陳紅說她是最懂陳凱歌的人,“如果你對一個人是非常懂的,而且這個人恰好也非常懂你,我覺得這是一種特別難得的幸福。我和凱歌導演就是這樣。”兩人能成為娛樂圈裡攜手走過十幾年的模範夫妻,離不開默契的配合,陳紅讓丈夫的想法得以實施,而陳凱歌就像一個大家長,給她帶來安全感。陳凱歌自己也說:“我本人很幸運,因為我太太就是我的製片人,她一直很支援我。”

    有不少導演抱怨,中國缺乏專業的職業製片人,而陳凱歌和陳紅這種“夫妻店”形式的搭檔,開闢出了一種新的思路。陳凱歌如今能在影壇遊刃有餘,拍自己想拍的電影,而不去考量市場的接受與否,與陳紅的付出是離不開的。

    另一方面,跟陳凱歌進行合作的公司,也像接力一樣,始終會有新的資本注入到他身上。比如北京二十一世紀盛凱影視,就投資了《趙氏孤兒》《搜尋》和《道士下山》,英皇電影投資了《梅蘭芳》和《妖貓傳》,而新麗傳媒投資了他的《道士下山》和《妖貓傳》,同時這兩部電影還都有外國的資本注入,分別是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和日本角川映畫株式會社。因為陳凱歌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拉到國際資本也不算什麼難事。

    之前網上曾經傳出《妖貓傳》投資10億元的訊息,這樣的話目前5億多元的票房就賠慘了,但是據陳凱歌迴應說全部製作費是2.5億元,因為建那座城並不在他們的花銷中,是當地為了拉動旅遊而建造的,跟劇組無關。所以《妖貓傳》已經算是撈回成本了。

    (鯨魚君)

  • 5 # 山上有頭拉磨驢

    不可否認《搜尋》票房是唯一下降的,但是你知道那是什麼情況下嗎?知道是反映社會現實的嗎?

    什麼都噴,看看人家獲得的獎項吧!沒腦子,人云亦云,差評三塊錢一條的事兒,誰還不知道啊!

    再說了,好電影票房差的情況多了去了。

    難道動不動就拯救宇宙拯救世界就牛逼?

    別跪舔太久,忘了起身。

  • 6 # 夢福駒

    是這樣,作品和票房是兩個概念!

    首先,作品質量要好,但是未必觀眾能買賬,品位不同口味不同,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審美觀也會變化!

    然後,票房,這個票房就是大眾的口味,未必每一部作品都符合大眾的口味!

    最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導演是大導演!投資人想賺錢!觀眾就是圖一熱鬧!三者的關係很微妙!

  • 7 # 左手223544352

    凱歌導演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能夠俘獲投資人的心,對於有些人來說,票房能否大賣並不是唯一標準,告訴世界一些不符世俗的東西,很多人會呲之以鼻,只因為民眾以被固化,這樣用心的講訴個體故事來對映萬物普遍性的導演,至少應該被尊重。

  • 8 # michael li

    票房不是證明影片好壞的唯一根據,前任攻略3票房超15億,但是論劇情和製作能跟妖貓傳比嗎?投資人大多數應該是看到了他身上的名導價值和電影陣容,投在他身上最起碼不會有太大的風險。高票房電影是很難提前預見的,國內的知名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票房都沒有說爆發,但是很難看到他們發揮失常。回報與風險並存,低迴報的背後是低風險,你願意有9成機會賺10000,還是1成機會賺30000?我相信大多數會選擇前者。

  • 9 # 我是月明星稀

    別的不敢說,說陳凱歌都是爛片的,肯定沒有全部看過陳導的電影。如果說《霸王別姬》是陳父的作品,我們都無法拿出真實證據,都是根據後來陳導電影推測的。但我看過陳導其它兩部電影《荊軻刺秦王》、《黃土地》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荊軻刺秦王》,很接近真正史書記載,各拉演技更是沒得說。

  • 10 # 以理服人有條有理

    無極不是爛片。只是當時大家是做大片看,所以看不懂裡面的含義。呵呵。幾年後某門的出現,大家就都明白了。到了現在人們對於人性有更深刻的看法。

    陳凱歌的電影從來都不是商業化大片,他也象很多外國文藝片導演一樣,想透過電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對於人的刻畫。不過他也不是純粹的文藝片導演,他不介意用動作和特效來拍攝電影,所以商業效果也不錯,他的電影雖然沒有特別高的票房,小賺是沒問題的。也算一個金字招牌。要是真的投資人虧錢了,哪有這麼多投資還往他的電影裡投?

    陳凱歌的電影總有許多說教性質的東西在。這些東西是妨礙電影票房的,很多人會對這個反感。但是也會有很多人喜歡。從梅蘭芳、趙氏孤兒,再到搜尋和道士下山,都是國產裡不錯的電影。今年的妖貓傳也是值得一看的。

  • 11 # 上善

    投資,就一定要賺錢才是賺錢嗎?不是的,投出去,投資人就已經贏了。

    因為,資本就是這樣的玩法。

    越是大牌的導演,越是大製作,投入越高,就意味著這部影視的所有制作成本更高!但每分錢都花在了應該的成本上了嗎?不是的。

    大家常常吐槽,尼瑪這就是砸了多少億多少億的特效?尼瑪就這演員,就片酬多少多少?

    大呼不值!

    當然不值。因為實際的特效投入肯定是遠低於對外宣稱的數字的。實際給的片酬也是低於對外宣稱的。那些數字,都是做賬給稅務機構看的數字,走一遍合法的程式而已。

    比如對外宣稱投資10億,賬面一定會有10億的投入賬本,但實際開銷我們按5億計算。另外5億已經經過這次投資行為由“來歷不明的黑錢”轉變成了“合法收入”。

    我只是舉例罷了,真實情況可能更加黑暗。資本就是洗錢,變成可以流通的合法收入後,投資人就已經達到了目的。

    至於真實花掉5億掙回來的票房,那都是意外之喜。

    至於洗錢過程洗白的那5億,就是落入投資人私人腰包的錢。這筆錢可以光明正大的做成投資虧損。投資嘛,本就是風險行為。我們盡力了,然後虧了,虧了我們認了。沒毛病,沒漏洞。

    好了,大家知道為什麼爛片不斷,小鮮肉水漲船高了吧。

  • 12 # 影視八卦愛好協會

    這就像我們評價一個人的身高,從不是看他蹣跚學步或是垂老之時,而是看他正值青春的年華!

    同上,這種理論放在陳凱歌上也非常適用,陳凱歌的名氣早在當初他拍《黃土地》,《孩子王》以及《霸王別姬》時就奠定了!

    尤其是《霸王別姬》簡直是創造了華語電影20年來第一的奇蹟。

    他拍的電影可以在國際電影節上拿獎拿到手軟,能被電影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當作教材,可以在多年後還能被眾人提起。

    記得小時候就在電視上看到過,中國大陸的三大導演分別是張藝謀,陳凱歌以及馮小剛,現在十幾年過去了,依然沒有人可以撼動他們三人在電影界的地位。

    綜上所述,你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拿著錢讓他拍電影了!

  • 13 # HuTu魚

    我認為答案很簡單,各取所需!無縫對接!

    陳凱歌

    能力。藝術能力無需多講,作品、獎項擺在那。

    號召力。陳凱歌畢竟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圈內人脈關係強大,也有很強的票房號召力。

    風格。他的特點是善於剖析歷史傳統,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並且追求美學表達,是一位有很深文學素養和思想深度的電影詩人。

    投資方

    電影題材。《貓妖傳》的背景是我國盛唐時期,大唐的繁盛絢爛與時代隱痛。

    風格匹配。電影需揭開一個被歷史紛亂掩蓋的真相。這個題材表達和美學展現,與陳凱歌無縫對接,不找他找誰呢?

    票房保障。至於票房,不敢說打包票一定賺錢,但起碼請個名導多一重保障。

  • 14 # 言語囈語

    電影投資製作成本大約是,1億投資,3億回收成本。每年我們國家都有幾百部片子上映。最多隻有一半能夠靠票房收回成本。1/5的作品盈利,大多數都是賠錢賺吆喝。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投資人去投資呢?因為電影不單僅靠票房收回成本,還有網路版權,電影的延伸產品等,如果一部電影在票房上沒有收回成本,大多數人都認為這部作品賠錢了。其實不見得。近幾年電影工業的發展趨勢。就是最好的證明,越來越多的人投資電影產業,門檻兒越來越低,都想在裡面分一杯羹。陳凱歌導演的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會搭建一個影視基地。《妖貓傳》也不例外,這次幾乎一比一還原了唐城。電影雖然號稱有9億投資。但其3/5都用在了搭建影視基地方面。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對裡面的實景美學色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也是陳凱歌導演不用3D的原因。真實的實景色彩比什麼科技都具有衝擊力。電影的票房不理想可能在他的意料之中,與其說這是一部電影作品。不如把它看成影視基地旅遊宣傳片。(電影其實還不錯)所以說這部電影不能單靠票房來決定賠錢還是賺錢。可以想象一下,普通遊客去影視基地參觀是需要門票的,還有其他影視劇組的租賃等,這一切都是用錢來決定的。可以說陳凱歌導演是電影加工業最好的結合者。

  • 15 # 深圳文交所藝術品託管

    如果評三大導演的面相,小剛就是一無賴,藝謀就農民,而凱子就像個商人,但形式商人卻總是經歷票房敗北。

    80年代,張藝謀、謝晉等人拍的《小花》《紅高梁》《芙蓉鎮》票房都不錯,而陳愷歌的《孩子王》被禁,《黃土地》《邊走邊唱》票房都比較差勁。

    90年代,玩商業片,《荊軻刺秦王》姜文葛爺齊上陣,票房最後200萬,賠的底朝天。另外鞏俐加張國榮的《風月》被禁。不過《霸王別姬》算是很成功的,足以抵其它兩大片的過。

    21世紀,《無極》《梅蘭芳》《和你一起》的票房勉強與投資持平了,亦算是票房保持不敗了。

    陳凱歌號稱三大導演之一,但功力讓人懷疑,我只能說他就是靠一部《霸王別姬》吃老本,而他的其它片子,拍的不是晦澀、就是充滿個人意志,經常見他裝模作樣的說我的電影要表達什麼?要闡述什麼?又說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無極。

    陳凱歌擇偶觀:從洪晃到伲平再到陳紅,才氣漸消,色氣漸漲,就如陳凱歌一樣。

  • 16 # 泉澗魚遊樂不知

    實話,凱哥電影確實做到每一幀都是桌布級的這點上國內其它導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但是講故事這方面確實很一般,還要喜歡弄點玄虛,想拍出點哲理性的東西,搞的自己多麼高大上。 還有超不喜歡的一點,老覺得他的片子從《無極》開始都有日系風格。

    我是來吐槽的!

  • 17 # 顏公子看劇

    對於用《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來吐槽一位第五代導演中的傑出代表,我覺得有點過了,你可以看不懂,不接受陳凱歌導演想表達的主題,但這樣明目張膽的戲謔陳導的作品,確實顯得對藝術家不夠尊重,有些不負責任。

    《無極》雖然在國內市場受到了貶諷和嘲笑,但金球獎給了它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充分說明它還是有足夠的藝術價值。而陳凱歌導演從1984年執導第一部影片《黃土地》開始,就蜚聲國際,他在海外的影響力巨大,之後的《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等作品更是讓他在國際影壇上拿獎拿到手軟。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戛納電影節評委會是不會無緣無故把金棕櫚頒給一個默默無聞的中國導演的。

    本來作為一個文學素養深厚,有思想深度的導演,拍出的作品可能會文學藝術氣息重一些,用衡量商業電影的標準票房成績去衡量陳凱歌導演的作品,似乎不是太公平,不過即便如此,《趙氏孤兒》、《道士下山》、《妖貓傳》的成績也還算理想。跟那些根本不入流的爛片相比,投資陳凱歌導演拍電影還是相對比較靠譜的一件事。

    中國電影不可能全是《戰狼2》和《泰囧》這種現象級影片,票房都得10個億起步,中國也不能都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商業片,像陳凱歌這種有文化,有情懷,又能拍出質量上乘作品的導演,我們真的應該對他寬容一些。

  • 18 # 好運來738946319753

    這個問題真的是一件特別讓人尷尬的問題,但是我們有沒有發現不光是陳凱歌,包括張藝謀和馮小剛,他們所拍攝的影片的票房成績,其實都不怎麼高,反倒是超過10億的影片,往往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甚至,口碑相對來說並不如這第五代三大導演,得口碑好的人所創,照的高票房。

    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是電影市場所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是要一部電影還是要高票房,其實很多人都覺得好的票房一定會體現在好的電影上,也就是說好電影一定會賣出好票房,但事實往往並不如此,電影和娛樂電影其實是有個本質的區別的,就是電影拍攝的有的事並不會賺錢的,但是它所體現出來的藝術以及,美的享受其實是專業人士看的,而其他的娛樂大片雖然說沒有那麼多的,技巧,以及沒有那麼多的高深的含義,但是卻是大眾所喜歡的,在大眾喜歡和專家所喜歡之間出現的難以平衡的,協調,就是為什麼這些大師們拍攝的電影我們都知道是好電影,但確實票房不高

    陳凱歌一樣也一樣,從無極之後,陳凱歌的電影其實就等於是被陷入了魔咒一般,每一個的票房都不怎麼高,無論是搜尋梅蘭芳,還有道士下山,包括前期拍攝的,妖貓傳,票房整體表現都不盡如人意,要麼賺五點幾億的票房,其實於前期投入的成本比較起來,可能都不到一半,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妖貓傳的成本主要在於唐王城的建立,但是淘寶曾作為一個影視城的建立,其實它的收益後續會是長期的,所以這道不能算在妖貓傳的體例裡面,但是就其來說,無聊矛盾,還是無法收回成本,所以對於陳凱歌來說拍的,幾部電影幾乎都不賺錢。而這些願意投給他錢的人,更加是注重它的品牌,以及她所拍攝的影片所帶來的後續的附加價值,比邦唐王朝,後續作為一個影視城的存在,會帶來更多的收益。

  • 19 # 0又土又木0

    投資人早些年也沒看過你文章啊,以前各種氣功大師那錢掙得,不要都不行。。。。投資人只是有某方面的掙錢特長,但不代表投資人不缺心眼啊。你看股市現在都啥樣了,依舊無數投資人買,什麼時候都不缺傻子。。。

  • 20 # 明日107310655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陳凱歌不是搞電影的,是搞旅遊房地產的。因為他的好多影片都要求實景,也就是說要造影視城,為當地旅遊業發展和地產公司以及稅收帶來的利潤真的沒法計算。那麼投資人是不是有影視旅遊城的分成也就不好說了,或許投資人的收入不只是票房,也包括了其他一部分。我們也只能瞎猜猜。妖貓傳,無極,荊軻等等據說都造城了。現代類影片就玩不起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汽車不怕用就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