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經典兒歌,如今變成一元錢了,時代發展好快呀!
6
回覆列表
  • 1 # 追夢人1967

    實在創作不出新的東西,就只能把老的東西拿出來改動一下發出去。比如把張三改成李四,把早上改成晚上,把一分錢改成一塊錢。

  • 2 # 山野匹夫

    兒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出自於1963年,那時因為中國經濟落後,物質匱乏,一個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才十幾塊錢,而農民收入更少。當時的父母沒條件也很少給孩子零花錢,所以一分錢在當時的孩子眼裡是個很大數目,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想玩的東西。

    現在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突飛猛進,物質充足而豐富,個人收入早已是60年代的幾百倍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收入的提高,物價也在上漲,貨幣也在貶值。由於一分面值的貨幣在現在市場中已無法買到任何物質,也就失去了貨幣流通使用值價,中國政府於90年代便停止了一分錢的流通使用和發行。

    鑑於現在一塊錢和當時創作(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時期一分錢購物價值類同,我個人認為把(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改成(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塊錢)是符合了時代的需要可行的。必竟現在的孩子也看不到了一分面值的貨幣了,家長們給孩子的零花錢也多數是一塊麵值的嘛。

    另外,(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塊錢)是一首能讓孩子學會拾金不昧思想和行為充滿正能量的好歌,值得社會發揚和傳承下去。

  • 3 # 老穆說語文

    老穆有話說

    老穆認為,這應該是哪位“好事者”故意而為之的吧!

    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所以不能改編。

    (二)“一分錢”,歷經多年,它已不僅僅是“一分錢”了,它更象徵著中國人那種“拾金不昧、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品質。

    撿到一分錢都要交給警察叔叔,更何況是一元錢呢?

    老穆認為,“一分錢”已經具備象徵意義了,它象徵著中國人那種“拾金不昧、、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品質。

    既然已成為一種精神品質,又何故而改編它呢?

    (三)《一分錢》,更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兒時回憶,不容改變。

    老穆小時候,父親就教我唱這首歌了,現在回憶起來,心裡還是暖暖的,充滿了兒時美好的回憶。

    (四)《一分錢》,它更是一段歷史,不容我們忘記!

    《一分錢》這首歌,創作於全國人民都在學雷鋒的初期,大家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爭相做好事,但卻不留名,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風氣。

    這樣一段歷史,我們又怎能忘卻呢?

    【結束語】現在的市面上,我們已經很少能看到一分錢了,但是,《一分錢》的兒歌必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你們覺得呢?

  • 4 # 蘇小妮

    旗幟鮮明地說,我認這樣改的非常不好,不應該改,應該尊重原著!

    幾十年前的兒歌,帶著那個時代的烙印,經歷過的人在聽起來都會覺得特別的親切。一改,就沒了味了。

    其實沒有經歷過的人,特別是現在的小孩子,如果他不懂得什麼叫一分錢,那我們也有義務來告訴他們給們普及什麼是什麼叫一分錢,告訴他們一分錢是什麼樣的概念,並且告訴他們,我們曾經經歷過怎樣的用錢制度,貨幣是怎樣演化的。

    好好的本來可以上一堂延伸課,一改就被改得面目全非。

    雖然說現在一分錢早就退出了流通市場,似乎沒有再存在的必要,但是歷史上的一分錢,曾經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我小時候一分錢可以買到兩顆水果糖,兩分錢就可以買到一塊橡皮,三分錢可以買到一支鉛筆等等,所以在那首兒歌出現的那個年代,一分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看來這個歌不僅僅有教育價值,還可以給孩子普及經濟知識,告訴他們錢幣發展的歷史,比如說100塊錢的出現,頂多也就是20多年的歷史,而在之前,我們最多的面額只是十塊錢。

    當年這個兒歌出來的時候,可能真的是因為有人撿到了一分錢,現在或許有人說,一塊錢掉地上,我也不會撿,越是這樣越是顯出改更不合適,絕對不應該去改它,好好的一首兒歌被糟蹋了。

  • 5 # 豬九戒的爆笑日常

    回家走到小區的門口,看見一位年輕漂亮的母親領著一位可愛3歲左右的小女孩,我想也是剛剛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來。可愛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著,嘴裡奶聲奶氣地唱著一首兒歌,仔細一聽,原來是一首小時候經常聽的一首兒歌“一分錢”。“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我慢慢地邊走邊聽,奶聲奶氣的聲音卻突然停止了,小女孩好奇地抬頭問她的母親:“媽媽,你會唱嗎?”母親二話沒說就小聲唱了起來“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元錢......”

    《一分錢》是我小時候學會的第一首兒歌,也是大家,甚至幾代人都會唱的一首兒歌。

    現在把“一分錢”改成了“一元錢”,看來是跟上了時代的節奏!現在已經很少看到一分錢了,只是很記得一分錢的樣子,現在的孩子就更不知道“一分錢”是什麼樣的了。呵呵......其實這個小小的改動也反映了當今的經濟發展情況。一個需要,隨著物價的快速上漲,貨幣的貶值,現在的“一元錢”還當不了當年的“一分錢”了!

  • 6 # 象牙塔裡講故事

    兒歌《一分錢》的相關背景及歷史意義

    兒歌《一分錢》是著名兒童歌曲作曲家潘振聲先生創作於1963年,創作的背景是毛主席號召全國向雷鋒學習初期,當時潘先生作為上海一所小學少先大隊的督導員,在其辦公室的一個文具盒裡總是裝滿了硬幣,都是孩子們撿來交上來的。潘先生由此創作了傳唱至今的《一分錢》。

    關於《一分錢》還有另一段故事,1999年上海公安博物館領導找到潘振聲先生想要購買《一分錢》的曲譜原稿,作為館藏珍品展覽,對方的開價從一萬元開到了十萬元,潘先生一直笑眯眯的不點頭,對方急了:“你到底想要多少錢?”潘振聲卻表示,孩子們把一分錢都交給警察叔叔,這份手稿我當然也要交給警察,一分錢也不要,讓一分錢的精神代代相傳。後經國家文物局鑑定《一分錢》的曲譜原稿被評為現代革命一級文物,永遠珍藏在上海公安博物館裡。

    篡改歌詞是對歷史缺乏尊重

    兒歌《一分錢》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也有深刻的教育和紀念意義,如今擅自把歌詞篡改,是缺乏對歷史的尊重,也是缺乏對潘振聲先生的尊重。更何況,他之所以成為傳唱的經典,是因為他代表著拾金不昧,做好事不留名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是雷鋒精神的一種體現。

    改成一元錢就可以增加代入感了?

    也看到了部分網友贊同修改的聲音,最主要原因是時代變了,現在流通的人民幣已經幾乎見不到一分錢,小朋友們對一分錢完全沒有概念,改為一元錢,可以讓孩子們有更強的代入感,更好地理解歌詞;當然也有網友打趣:現在物價飛漲,兒歌《一分錢》也該漲為《一元錢》了。

    不能忽視歷史的傳承,更不能忽視精神的傳承

    不得不說,贊同修改歌詞的人只在意形式,而完全忽視了歌曲本該有的意義。如果說時代變了,為了順應現代人的需求,就要把歷史改為現在的樣子,那還能是原來的真相嗎?沒有了歷史,孩子們如何去了解過去,瞭解不了歷史,體會不到文化的內涵,又從何而來文化自信?

    不管一分錢還是一元錢,它本身就是一種象徵意義,不會因為歷史的發展而逝去,教孩子唱這首歌,既可以是一堂音樂課,也可以成為一堂生動的歷史文化普及課,現在直接粗暴地修改歌詞,是省事兒了,但卻失去了《一分錢》的意義。

  • 7 # 寒石冷月

    兒歌《一分錢》被改成《一元錢》,這就是與時俱進啊,現在哪還有一分錢,想找還不容易呢。但是一元錢,不管是硬幣還是紙幣,畢竟常見。

    說起《一分錢》這首兒歌,像我們70後,印象最深了,從小個個都會唱。那時在課本中學習,也在生活中應用。可以說鮮活地見證了那個時代童心最樸素,最美好的一面。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配合課堂知識學習,雖然那時我們都很窮,可是父母去對孩子撿錢這事很上心,都會告訴孩子,一定要交給老師(我們在鄉下,看不到警察)。

    對一元錢的深刻認知,還是在小學三年級時,當時在學校住宿,每天早晨我們都要打掃校內外衛生。有一天早晨,我在學校外面打掃路面,湊巧就撿到一元錢紙幣。高高興興交到班主任呂老師那裡,呂老師對我大加表揚。然後,很認真地對我說,考慮到這一元錢沒辦法找到失主,老師就獎勵給你,你看你打算拿這一元錢買什麼呢?我想了半天說,我最想買一支鋼筆。於是老師就說,那好吧,放學後,你過了河,去供銷社去買吧,買回來要好好練字。

    帶著這份特別獎勵,我就買鋼筆了,最終選擇了一款黑色的英雄鋼筆,價格是0.8元。在80年那會兒,八毛錢已經買一支很不錯的學生鋼筆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因為撿到錢,交給老師,被表揚,再到被獎勵,讓我對誠實做人有了最初的理解。直到今天,偶爾撿到錢,還會想辦法交還給失主。包括不貪佔別人便宜的思想,都是從唱《一分錢》那首歌中被薰陶出來的。

    一首經典的兒歌,一段難忘的記憶。如今,別說一元錢了,就是五元錢,十元錢,恐怕很多孩子也不知道珍惜,因為已經缺少了那份最難得的教育環境,家長也好,老師也罷,誰還再乎那一元錢呢?自然不會當成教育孩子品質最好的素材。或許時代在進步,但是某些好的傳統,教育的精髓卻在遺失,而遺失的卻是最無價的,這難免讓人心生遺憾。

  • 8 # 教育探微

    我覺得這首兒歌絕對不能把“一分錢”改成“一元錢”。

    儘管有人說,每一個作品的創作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環境,隨著時代的發展,好多東西都已經不合時宜了。如果還按照傳統的思想,不願意去改不合時宜的東西,這不是思想保守嗎?

    還有人說:

    我們小的時候都在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 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

    我們生活的那個年代裡,一分錢面值是在市場中流通的貨幣。

    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價的上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一分錢幾乎不在市場中流通了。一分錢基本上都躺在了家裡邊的儲錢罐裡,或者出現在過年時包的餃子裡。

    現在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最小值是一元錢,連一角錢都不流通了,更何況是一分錢。

    你要現在的孩子唱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他們很難理解,市面上流通都沒有一分錢,到馬路上哪裡去撿一分錢?這樣唱明明是不對的嘛!

    也有很多網友認為,這樣去改一首流傳甚廣,影響了幾代人的兒歌是不是不太好?

    我認為這個質疑是非常正確的。這首兒歌的確不宜把“一分錢”改成“一元錢”。

    因為,這首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孩子天真爛漫,天真無邪那種純真的心靈,傳遞出是拾金不昧的高尚品格,這與錢面值的大小沒有關係。

    “一分錢”隨著兒歌的廣泛傳唱,都已經成了一種拾金不昧的象徵意義,而不是一個特定的人民幣面值。

    如果改成“一元錢”的話,恰恰破壞了這種純真的價值取向,使本來純真的兒歌也漲了價。

    另外,這是一首流傳甚廣的經典,不能夠輕易去改動,不改動也是對經典和文化的尊重。

    如果按照一些網友,與時俱進的思維去改變傳統經典的話,那很多很多的經典都應該去改。大部分紅歌、革命歌曲,都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創作出來的,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還在傳唱,是不是這些歌曲也要進行適當的改編呢?

    因此上,我非常反對把這首兒歌中的“一分錢”改成“一元錢”。

  • 9 # 楊鍋來了

    當再次聽到這個兒歌,我這幾天就特別感覺很慚愧,因為昨天我在火車站候車的時候,可能是那個不小心掉了20元錢在地上。被我撿到了。因為一分錢的兒歌已經搞忘了,否則這20塊錢換成20個一分的我要交給警察,我是不是會得到20次表揚呢?拾金不昧的好青年?

    我理解提出這個問題的申請一方面現在一分錢確實能看到,而且對於年輕人、小孩子可能他看到那個一分錢,他都不知道那個是什麼東西,什麼玩意兒,就算他們知道是錢,他們也不會去撿的。我曾經聽到有小孩子唱這個歌的時候,最後說一句,那麼傻一分錢都要去撿,還要交給警察,那不是很麻煩嗎?

    所以說我覺得提出把一分錢改成一元錢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只有一元錢的話,我不會減兩元錢,我可以考慮,我一定會在原地等上人主的到來,因為我會用其中的一元錢買兩個饅頭吃,要不然我等餓了咋辦?至於感謝費嘛,那就算了,畢竟我覺得這個事情是很光榮的事情。

  • 10 # 輕煙說育兒

    一分錢是時代的印記,現在已經退出流通,孩子們只能在家裡的老收藏裡才能看見。如果改成1毛錢,孩子們倒是都認識,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1毛錢掉在地上,人們都懶得撿起來了。個人覺得一塊錢還是挺妥當的。在孩子們看來,一塊錢可以買一支筆、一塊橡皮、一根棒棒糖或者一本本子。這個錢的價值孩子能夠實實在在地量化出來的。

    我覺得人們不必糾結於是一分錢還是一塊錢,重要的需要傳承這首兒歌所傳達出的拾金不昧的精神。透過兒歌的形式教育孩子們,撿到東西該如何處理。時代雖然在變化,但有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不能丟棄的。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撿到過一筆鉅款“2毛錢”。那時候五分錢可以買一根油條,一小包瓜子。皺巴巴的兩毛錢對我來說就是一筆意外收入,太開心了。不過,身為班級語文課代表的我,一向是老師眼裡的好孩子。這筆錢,是跟小夥伴在操場上的草叢裡發現的,這麼多雙眼睛看著呢,小小的我可是不敢起任何“獨吞”的念頭的,第一反應是交給老師,省得小夥伴惦記。老師收下了兩毛錢,調查一番,看是不是有小朋友掉了。最後沒有找到主人,就拿這兩毛錢給我們大家買了幾支鉛筆,做為獎勵。想起來,好懷念兒時的單純呀!

    一塊錢雖小,但折射出的是人們面對意外之財的價值觀。教育孩子,與時俱進,從小處著眼,沒錯!

  • 11 # Lance課堂

    我覺得這種做法欠妥。

    在我們小的時候,耳熟能詳的一首歌曲就是: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揮揮手,說再見。而如今把兒歌改編成了《一元錢》,這種改編的歌詞,隨便唱唱還可以,如果是編進了兒歌教材,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

    首先,兒歌《一分錢》編寫得非常好,並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雖然現在很少用到一分錢,但這兒的一分錢並不代表真正的一分錢,與具體金額無關,而是代表一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傳遞的是一種正能量。

    其次,把一分錢改成一元錢,從表面上看,有一種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好像現在掉在地上的錢最低都是一元,即便這樣,要不重新改編一首兒歌,也不要在原來經典兒歌中改變關鍵詞,這樣會顯得不倫不類,不能勾起我們對童年的回憶,我不贊同這種做法。

    再次,在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倒有一些內容需要改編,一定要注意前後邏輯關係,編排教材時的難易程度等,而不是把兒歌中的一分改為一元來譁眾取寵,改編教材的目的是留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反對這樣的形式主義。

  • 12 # 饕餮思文

    看到兒歌漲價的時候,我差點兒笑出聲。後來一看,兒歌真的漲價了。《一分錢》被改成《一元錢》。

    兒歌漲價,分成了兩派:支援派,和反對派。

    (1)支援派認為:

    改了歌詞,就失去了經典的感覺。如果現在小孩兒聽不懂一分錢是什麼意思,可以解釋給孩子聽,告訴他們這是要"拾金不昧"。

    (2)支援派認為:

    一是孩子們沒見過一份錢,再說了,現在地上掉了一毛錢都沒有人撿,更別說一分錢了。一元錢,與時俱進,也方便孩子理解。

    這其實代表了幾代人不同的態度

    其實,歌詞亂改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了,只不過,那時候,小孩子不懂事,都是胡亂唱的。但現在,為了與時俱進,改成這樣,也能達到告訴孩子們"拾金不昧"的效果。

    但如果不改歌詞,就可以多給孩子解釋一下:"當年,一分錢可以買一根冰棒,一分錢相當於現在的一塊錢。"

    其實,有時候,與時俱進並不是什麼好事兒,這歌詞改寫事兒小。大的是失去經典傳承的精神。

    其實,每到這個時候,我特想問問有閒工夫改歌詞,為什麼不合理設計一下上課的課程?

    咱們國家缺的是改歌詞嗎?是學習,科學的學習。

    就拿語文來說:中國孩子的作文,愛搞模板,搞統一標準。孩子們沒有創新能力,邏輯思維也很差。

    發散思維也被禁錮,改這個比圍著歌詞轉強吧。

    大家怎麼看?

  • 13 # 佩玉的爸爸

    最早知道這個訊息是在一個讀書群裡面,有人發了一個這樣的對話。

    黃金漲價忍了,水果漲價忍了,豬肉也認了,但是兒歌居然也漲價了,從一分漲到一塊錢了。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主要是一分錢對於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來家,他們見都沒有見到,並且在真正的,生活實際中,一分錢的使用已經不存在了,大多數即使有定價,只不過是透過電子貨幣的方式來支付。

    但現在常用的貨幣基本上也是一元錢了,因此對於兒歌與時俱進來講也是可以的,畢竟兒歌的核心在於宣傳一種道德,並不是糾結於字面的含義。

    因此我覺得這個歌曲的改變,沒有太多的毛病,也就是說他的本質沒有變就可以了,仍然是教會我們拾金不昧。不要以為這是一個成就腐朽的思想,其實這是一個最好的道德標準,畢竟丟了東西之後。並不是撿到回家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換位思考,能夠給我們更多的體會。

    拾金不昧的背後,其實是一種人格的體現,是一種社會秩序良好的體現。

  • 14 # 美萌兔媽

    我特地百度了一下,這首歌出自國家一級作曲家潘振聲潘老爺子之手,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兒童歌曲,這首《一分錢》是老爺子的代表作,所以還有了“一分錢爺爺”的雅號。這首兒歌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句話,但是也凝聚著創作者的心血。作品表現了孩子們的那份天真和無邪,單純和質樸。

    這首兒歌因為經典,所以影響了幾代人,也傳承了好幾代人。我記得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會唱這首兒歌,不僅會唱,還會像兒歌裡說的那樣做,撿了錢, 就會交給警察叔叔,沒有警察叔叔,就交給老師。我撿到最多的一次2.03元,全部交給了老師,老師給我好一頓表揚。那時候,父母的工資每個人每個月也只有不到30元。2元當時能買好多好吃的,甚至我們還有同學一次撿了10元,但無一例外,我們都選擇上交給老師。我們當時都特別單純,就知道撿了錢要上交,做人要拾金不昧。不能不說有這首兒歌至少一半的功勞,它就像一顆種子,種在了每個孩子的心田。

    一分錢改成一元錢,從表面看,好像是物價上漲,一分錢看不見了,基本上已經退出了流通,為了與時俱進,改為一元錢,好像沒有什麼錯。可是這樣改完,既不順溜又不押韻,還很拗口。一分錢只是代表一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和多少錢沒有關係,和物價更沒有關係。

    孩子們不理解,家長和老師可以解釋給孩子們聽,可以給孩子們講述過去的歷史,可以教導孩子們兒歌背後的深意,哪怕是一分錢,也不能佔為己有。

    物價可以漲,兒歌不能“漲價”。歷史應該被銘記,經典不能被篡改。

  • 15 # 豌豆媽媽育兒

    《一分錢》改成《一元錢》這件事情應該是個段子,因為目前並沒有相關的事實證明這句被改的歌詞出自哪裡,所以很有可能是網路流行的段子。

    《一分錢》的由來

    據瞭解,這首兒歌出自已故的國家一級作曲家、著名音樂家潘振聲之手。因為這首兒歌太有名了,潘振聲還有個雅號“一分錢爺爺”,可見這首歌當時有多火。

    當時響應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全國都在學雷鋒。潘振聲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喇叭》節目來信邀請寫一首歌。當時他在一所小學當大隊輔導員,辦公桌上有一個文具盒,裡面放滿了孩子們撿到交上來的硬幣。那時孩子們排隊回家,交警就在校外維持交通秩序,孩子們經常走出校門很遠了,還回頭和交警揮手喊道,“叔叔再見!叔叔再見!”

    他把這兩個場景融合起來寫了這首歌。

    所以說這首歌其實是有時代意義的。如果隨意的改動歌詞裡的詞語,看似是與時俱進,但是意義已經沒有了,所以我並不贊成隨意更改歌詞。

    更改歌詞帶來的影響

    1.《一分錢》已經成為兒歌經典,盲目的更改歌詞,破壞的是我們心中的經典。這就像翻牌《紅樓夢》一樣,再怎樣都不能超越最早的那一版本,反而讓人看著就像醜態百出,特別不舒服,這就是經典不可被超越的感覺!

    2.《一分錢》兒歌代表的是一個時代——雷鋒時代。這首歌歌頌的是孩子們拾金不昧的精神,它是具有時代背景意義的,我們孩子在傳唱的時候,我們應該以此來教育孩子。還可以給還提普及一下及歷史兒。正因為1分錢雖然很小,才仍顯孩子拾金不昧。換成1元錢,表現出來的韻味就不一樣了。

    3.兒歌的內容和物價上漲沒有多大關係。很多人支援更改歌詞,原因是物價上漲,一分錢已經看不見。

    這不應該成為更改歌詞的原因,拾金不昧的精神不是因為錢多錢少來衡量的。更改歌詞表面看來是在與時俱進,實則聽起來就更像段子,就像前幾年流行的“畫李白”和“元芳你怎麼看”,聽起來更像是一種幽默的玩笑,但是不應該成為更改的原因。

    所以說歌詞當然是不能改,改掉的歌詞就沒有了本身的教育意義!

  • 16 # 三鹿集團大中華區總裁

    兒歌是一種傳承,是一個時代的文化,不管將來多少年後,可能大家都沒見過一分錢,也沒用過,可能不知道一分錢是啥意思,那個時候如果講起一分錢的典故就跟我們解讀唐詩宋詞一樣有意義。為了與時俱進,你怎麼不把教科書裡的文言文都改成白話文呢。

  • 17 # 手機使用者張和新

    這首兒歌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在那個艱苦奮鬥的年代,一分錢也是有價值的,同時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鼓勵頌揚路不拾遺的高尚品德。這首歌曾激勵了50後60後人們的成長。

    拿到現在的商品社會,一分錢丟在地上早沒人撿了,不僅是因為它不值錢了,而是當今的人們早就把勤儉持家艱苦奮鬥的精神丟棄了,老一輩的傳統文化美德成為新一代人的笑柄,如今有人把《一分錢》改成《一元錢》,真實的反映了這一點。這是人們價值觀人生觀發生了變化,與現在人們有更多錢了,以及物價上漲,錢幣貶值,沒有絲毫關係。

  • 18 # 鐵塔

    小作文898 兒歌也挺跟風的

    說到兒歌,每個人都會唱的就是《小燕子》,都記得是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歲歲到這裡。前段時間我聽郭小建的自媒體講了一期,最初的《小燕子》的歌詞不是穿花衣,而是小燕子,穿黑衣,年年歲歲到這裡,後來變成了穿花衣,為了迎接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

    另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也有它的發展趨勢,剛才在微信空間裡,突然看到了撐爆眼球的歌詞,撿到了一元錢,我記得我們小時候的歌詞是,撿到的是一分錢,沒想到過了幾十年,居然變成了一元錢。沒想到作者也會與時俱進,跟風跟得挺緊的。

    我的童年基本上都沒看到過錢的模樣,我聽說早年我們家丟失了三分錢,我的大哥和大姐捱了幾次毒打。那時候的一個雞蛋的價格是一分錢,現在一個雞蛋的價格是一塊多錢。

    原來我每天早上去街上吃熱乾麵,再加一個雞蛋,最近去吃熱乾麵,老闆沒有茶雞蛋了,開始我沒覺得有什麼變化,我說老闆你的茶雞蛋賣得怪快呢,老闆聽後嘴咧著,笑著說,嗯嗯。

    第二天早上又去,還沒看到老闆的茶雞蛋,我說昨天我來晚了,茶雞蛋賣完了,今天早上我來的早,咋又賣完了?老闆看吃飯的人不多,壓低聲音給我說,現在雞蛋漲到一塊多了,沒法賣了。哦,我咋說現在吃一碗熱乾麵頂不了一晌了。是不是熱乾麵也要漲價了?

    我是唱著兒歌一分錢長大的,變老的。從一分錢,漲到五分錢,又漲到五毛錢,現在漲到一塊錢了,兒歌也挺跟風的[呲牙][呲牙][呲牙]。兒歌也走進了新時代。

    說兒歌從一分錢漲到五分錢,我也有一個深刻的記憶。當年我小妹小學畢業的時候,語文考了全鎮第一,其中作文題目是,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我小妹就把路上撿到五分錢,交給老師的經過,寫得活龍活現。最後一句奪得全鎮語文的桂冠。別的同學又寫撿錢包的,撿書本的,撿東撿西的,都不真實,最後都在爭相傳說撿到五分錢這篇作文,真實,一氣呵成,感情真摯,最後有好事者,把卷子找出來,一看,原來是楊校長的閨女寫的文章。真是有文化底蘊的家庭。

    開學那天,女兒開車去上班,我坐副駕駛位置。路上女兒說起了《小燕子》這首歌詞的變化,問我知道不?我感到很好奇,我說我才在自媒體上聽到過,我問你怎麼知道的,她說她在學習的過程中,看到的。

    要想把握時代的脈搏,要想與時俱進,看來還是要不斷學習,不斷努力,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一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是多麼的重要。奉勸諸位,多學習,多開闊眼界,總是好的。

    2019.9.6老楊說

  • 19 # 平淡是福141434252

    改歌詞的人不瞭解當時的社會現狀,純屬瞎搞,他是現代社會的有錢的無知的人,如果按他的搞法,是不是以前哪個時代的歌詞都該改一改,愚昧至極。

  • 20 # 愛尚電子asdz

    一分錢是人民幣最小單位,預含顆粒歸公的意思,現在改成一元錢也無可厚非,畢竟一分錢幾乎不用了,成了罕見之物,看來兒歌也要隨之更改了!

    拾金不昧自古是中國人民的優良品質,無論是一分錢還是一元錢都是教育孩子要拾金不昧,做雷鋒式好少年,只要不離初衷,都會得到大家稱讚。

    物價上漲是每個國家發展的必然規律,現在改成一元錢還是很恰當的,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導安排什麼做什麼,卻被領導說成不幹活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