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美的遇見li
-
2 # 減肥哈
我的的意見:
首先,要想正確的認識自我,必須先知道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尋找自我,樹立自我,相信自我。迷惘時不必祈求神靈,憂愁時不必寄情於深邃的夜空,最好的依靠就是自我。應當確信,上帝就是我!
客觀的評價自我,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生活中,太重視自我者往往目中無人,狂妄自大,久而久之釀成大禍。太輕視自我者往往喪失信心,甚至自甘墮落。找準自己在現實環境中的位置。認識到你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自己目標是什麼 ,這樣才能找準自己的位子,給自己準確的定位。具體的就是要能把自己放在大的社會現實環境和歷史條件下認識自身的條件、能力、地位、作用、責任等,也能把自己放在小環境中認識自己的條件、能力、地位、作用和責任,給自己在社會大環境和小環境中恰當的定位。
-
3 # 集友影視一
我曾在《什麼樣的人容易抑鬱》中提到:人們之所以抑鬱,往往是因為喪失了快樂的能力。
而擁有自我,則是快樂能力的根源:
擁有自我的人,清晰自己的長處短處,不論外界如何褒貶,都堅定地相信自己;
擁有自我的人,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想要什麼,所以擁有奮鬥的目標,哪怕被打倒,也總能站起來,繼續前進;
擁有自我的人,明白自己的邊界和底線,所以能夠及時拒絕,避免傷害。
雖然金錢、愛情、事業,也能帶來快樂,但它們都是身外之物,隨時都可能失去。
但獲得金錢的能力、獲得愛情的魅力,以及事業有成的實力則是自己的,一旦擁有,就永遠不會失去。
而這些,都要先擁有自我,才能獲得。
如果你現在並不擁有自我,不用擔心,自我認知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擁有自我第一步:區分“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人:
同學聚會前,他們一直焦慮:收入會不會被嘲笑?衣著會不會被說屌絲?車子會不會顯寒酸?
買東西,他們只關注能不能被人稱讚,自己喜歡與否不重要;
選擇職業,他們只在乎會不會被人高看,自己適合與否不考慮……
這些人對自己的評價,取決於身邊的人對自己的態度。這其實是一種沒有自我的典型表現!
你自己都無法對自己做出客觀正確的評價,如何指望他人來 幫你認知自己呢?
更何況,他人的意見,總是眾說紛紜的。
所以,想要認知自己,首先學會分清“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
現在,拿出一張白紙,列出讓你自豪的、不堪回首的、喜歡做的、不喜歡做的事,以及你一直想要達成的目標。每一種都不論鉅細,越多越好。
然後,寫下每件事情讓你歡喜或厭惡的原因。不要只寫一個,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儘量寫下所有的原因。
完成這個步驟後,你就能很容易地區分“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了——兩種自己,做事動機完全不同:
例如,同樣是想給媽媽買件新衣服,“真正自己”的動機,可能會是“希望她穿的暖和些”、“想用自己賺的錢讓她享福”……完全不求反饋。
而“他人眼中的自己”,動機則會類似 “希望媽媽能覺得我是好兒子”、“希望媽媽穿出去能讓人羨慕”……充滿了對反饋的期待。
不難看出,相對於“真正的自己”,“他人眼中的自己”更加依賴客觀的反饋,這會使他很難獲得滿足感。
而且,由於反饋的主體並不固定,給到的反饋無法保持一致,“他人眼中的自己”還常常會陷入迷茫。
所以,如果過度關注“他人眼中的自己”,而忽略“真正的自己”,就會陷入負面認知,導致他人也會負面地看待自己,進而開始互相負面認知的惡性迴圈。
只有跳出“他人眼中的自己”,更多關注“真實的自己”,才能打破這個死迴圈,讓人生開始變得積極!
只要遇事就做一次這樣的分析,長此以往,你就能熟練區分“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進而可以選擇去重視哪個自己。
擁有自我第二步:劃出自己的邊界,守住自己的底線
底線,就是個人領地的邊界!
自然界,多數動物都有很強的領地意識。領地,是自己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不容其他同類侵犯的!如有同類試圖越過領地邊界,就必會有一場惡戰——這是對生存空間的搶奪和捍衛。
同樣地,人類也有著自己的領地意識,只是隨著文明的發展,這個“領地”的概念,已經不僅限於物理的空間:
小到個人隱私、個人時間、愛好和意願,大到社會職責、工作回報、福利待遇,再到原生家庭和夫妻家庭……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著隱形的領地和邊界。捍衛底線,其實就是在捍衛自己的生存空間!
可問題是,生活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
他們沒有自己的主見,面對他人的意見,只會本能地順從;
他們似乎很好欺負,即使受了委屈,也很少反抗;
他們可能並不喜歡按照別人的意願做事,可自己又總是沒什麼主意;
於是,他們就陷入了一種“他人的想法不想聽,自己的想法聽不清”的旋渦,怎麼都逃不出來……
這時候,你就需要學會劃定自己的界限。
在利用第一步的方法,辨識出“真正的自己”後,你將得到一個“真正的自己”所傾向或者不傾向於做的事情的列表。這時再列一張表格,總結這些“真正的自己”所共有的特徵。比如:
都不喜歡別人對自己的外貌指指點點,或都不喜歡被強迫;
都傾向於更井井有條地生活,或都更偏好無人打擾的安靜……
這些特徵,其實就是你的“邊界”——是你在今後的生活中,需要努力捍衛、不讓他人擠壓的空間,也是你的快樂可以附庸的自我!所有試圖打破這些邊界的行為,你都應該奮起抵抗。
順從已經成為習慣,沒辦法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不要緊!
在每次做出決定前,拿出一張紙(在腦海中也可以),列出順從對方的好處和壞處。
如果好處你並不在乎,但壞處卻超越了你的“邊界”,那麼你就可以明確地拒絕了!
暫時做不到拒絕他人?也不要緊!
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獎勵計劃”:每拒絕一次他人的越界要求,就給自己獎勵一朵小紅花,沒有成功拒絕,就給自己畫個X。
剛開始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畫X的個數,遠多於小紅花。但時間久了,你就會被紅花的數量所鼓舞,希望獲得更多的紅花。
同時,隨著你分辨越界要求的能力越來越嫻熟,你拒絕的動力也會越來越強烈。
漸漸地,你的紅花就會越來越多啦~
擁有自我第三步:為自己設定人生的目標,並孤注一擲地追尋
雨果曾說:“信仰,是人們所必須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反過來,想要擁有幸福的人,就必須先擁有信仰。
YOU ARE WHAT YOU BELIEVE!
信仰如同一座燈塔,讓我們前進的每一步,都有明確的方向。即使偶有偏差,也能及時迴歸正軌;即使遭遇挫折,也不會輕言放棄。擁有信仰,我們才能在跌倒的地方迅速爬起,重整旗鼓,繼續前進。
信仰不需要多麼宏大,只要能為我們指明未來的方向就可以: 病人可以將活下去作為信仰,學生可以將學業成就作為信仰,白領可以將事業成就作為信仰……
樹立信仰,並不需要多麼高大上的過程。它只需要遵循自己的內心,按照正確的方向,不斷激勵自己觸達更高的目標。
但一定要注意的是:
信仰必須發自最內心的渴望;
2. 信仰必須不能損害他人利益;
3. 永遠不要將他人作為信仰;
信仰本應如同一座燈塔,只有它堅定不移,我們才能找準方向。而他人的態度、觀念、存在與否,都是超出我們的可控範圍的。因此,將他人作為信仰,就如同將燈塔置於浮萍之上,隨波逐流,恐怕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迷茫……
4. 信仰,需要不斷擴大邊際。
信仰總會有達到目標的一天,但我們卻一直需要信仰,來為自己指明方向。所以只有不斷更新信仰,自己才能不斷向前。
做到以上三步,一個人就已經對“自己”有個較為清晰的認知了,在此基礎上,你會發現,“認知自己”,只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
-
4 # 虛和水景
題主所說的認識自己,這是一個非常難的事兒,大多數人平平庸庸過一生。個別的人會遇到伯樂,導師會指點迷津,快馬加鞭走上正途。然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可以通過歷練吧,不經事不長記兒,說的就是經歷和挫折會警醒自我,吃一塹長一智,不斷的總結和思考,即可找到正途。
-
5 # 小天6
認識就是有自知,如果一個人沒有自知之明的話做什麼都不會讓自己和別人都滿意,正所謂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認識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當自己真正去了解自己時不會很全面,所以瞭解自己最好的方法是藉助旁觀者,可以找自己的至親和摯愛,如果他們愛你,會毫不顧忌的指出你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可以讓自己更客觀的去認識自己。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經常要換位思考,凡事都站在其他角度來看待自己,這樣可以及時對自己進行修正,也是認識自己的好辦法。
-
6 # 發財樹284658346
生病時你才知道真正關心你的人極少,
貧窮時你才知道肯出手幫你的人是誰。
所以想識自己很簡單作死的透支自己的身體,
無度的揮霍自己的錢才。那麼恭喜你,你終於明白到自己是一位狐獨與無能的人。
-
7 # yiyi不倒翁
能力大小看做事是否成功
品行如何看你身邊的朋友
修養如何,看你說話後人們的反應
威望如何看別人對你的態度
心態如何看你一慣的表情
-
8 # 小蠻腰視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要認識自己,就看自己怎麼為社會所接受。簡言之:換位思維。站在法律與公德和貢獻方面來看自己。
-
9 # 楚淮子
天天站在大鏡子面前,時間長了肯定對自已就熟悉了,長期堅持就認識自已了。當然了,我說的這是表象認識。如果你想正確評價自已,對自已的內在修養、他人評價、社會價值的認識,就需要你融進社會,發揮個人能量,對社會作出貢獻,社會對你的認可度,就是你認識自已的度量衡……但願我們每個人都得高分!
-
10 # 城南小陌逢春
這麼富有哲學的問題,看來只有我能替你解惑了。
其實我們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認識自己,不斷調整自己的這樣一個過程中,然而很多人卻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你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是一個喜歡思考的人,思考可以使人變得有思想力,這種抽象力,能使你更懂得人生的意義,讓你在面對生活和人生的時候更從容淡定。每一次經歷事情,之後覆盤總結自己,都是一次認識自己的機會,你可以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總結,找尋出哪些不足之處,以便以後遇到類似情況可以更好的處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用一生去認識自己。
-
11 # 王文傑天天有喜
如果一個人要認識自己是什麼樣的一個人,首先要會做人。先把人做好,做事才能做成功,不管你和任何人做事,要以誠相待,憑良心做事,懂的感恩。特別是一個男人,要懂的什麼是頂天立地,自己說的話,自己做的事,要自己永於承擔,有道是大丈夫能缺能升。
-
12 # 忘憂堂文化
一、怎樣才能認識自己?
把目光從外面收回來,向內看,就能認識自己。
許多人覺得要擁有很多外在的東西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和意義。比如: 財產、身份、職位、學歷、名譽、伴侶、親朋、信仰、知識……只有拼命抓住這些,才有存在感、安全感。其實仔細的想想,身份是你?財產是你?還是伴侶是你?這些只是你的符號、標籤、助燃劑,而真正的生命之火只能在你自己的內心當中開始燃燒。釋放出自己內在的光明,才能照亮外在的一切,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只追求外在形式而不向內尋找,只會讓自己在不滿足和空虛之間飽受煎熬。沒得到,不滿足痛苦;得到以後,陷入空虛無聊還是痛苦。很多人一生彷徨原因就是這樣,因為捨本逐末。
二、如何向內找才能使人生有意義,不虛度光陰?
1、誠實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凡事不欺騙自己,做真實的人。
2、為人處事以不傷害為原則。
3、修德,心存感恩,眼裡有他人。
4、安守本分,不忘初心。
5、勤奮、自律、謙虛。
時時保持覺察,修正自己。德是承載一切財富、健康、幸福的根本。沒有德,外在的一切都不會長久。
德厚必然惠及他人,財富美名不請自來。成就了他人,自己的人生就有了意義。
-
13 # 阿尚青子自由寫作人
人怎麼才能認識自己?(原問題)
我從不願意上綱上線地確定偌大的話題,就直接說吧。縱使你能認識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你很難做到真實地認識自己。因為即使就這個世界,基本上每個人也很難做到客觀、公正、科學地認識。
對你好的人就是好嗎?一件事情是否能夠保持永遠原來的樣子?借不到錢的男友,女友想離開他就理直氣壯?父母對子女有幾分慷慨,又有幾分是無私?工作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工作需要你,還是你需要工作呢?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很難找到答案的。
因為就問題本身而言,我們總要試圖找到一個終極的答案,但問題本身來說,也是不斷髮展變化著的,並且具體到每一個更細緻的問題,都會受到時間地點和時代大背景的限定。
那麼,就我們自己呢?
這裡面存在兩個問題。其一是我們所認識的自己和自己本身有很大的反差,說明我們是變化著的。我們時時刻刻在變化,有人會自豪地說:我能從153斤體重變到135斤,是我注重鍛鍊和減肥的結果。其實,縱然他在體檢表格體重一欄填寫:135斤時,也是錯誤的。第一,那是毛重——穿衣服的重量,不是淨重。其二,一個人在飯前飯後,夏季和秋冬季節體重肯定是不一樣的。就鍛鍊來說,晨練後和晚飯後鍛鍊體重也有很大差別。
所以,以此為例,我們的膚色呢?我們的顏容呢?我們的氣息呢?更難準確判定的是,我們的思想呢?我們的認知呢?
說白嘍,就是時時刻刻在變。並且,同樣一個人,一年當中假使經歷了不同的事情,會導致他對事物的認知很可能截然不同。
另一個問題是,也可以說另一個變數是,我們的認知在變化。即使客觀事物永恆不變,我們的思維導致我們的認知發生了變化,請不要嘲笑自己當初的幼稚,每個人都曾有幼稚的階段。不是我們成熟了,就是我們不良了、世故了。這是大環境導致個人小氣候的結果,當然也有自身因素在同一環境變化下的個體差異。
總而言之,我們的認知在不斷變化。曾經想到這樣一個話題,那就是:人總在不同程度地擺脫桎梏。同時,又不停地從一個桎梏鑽入另一個桎梏,或者從小的桎梏進入大的桎梏。
這是進步,當然也可以說是擺脫不了的悲哀。但是我們總在如此呢,如果有可能,我們可以像人類俯視螞蟻一樣看自己,也可以站得更高一些。事實上我們的眼光總在不停地升高呢。即使最愚鈍的人也會如此,那麼,我們又成了不停地賽跑,是我們覺悟的速度快,還是我們衰老的速度快。覺悟快的人,可以明智地過剩餘的人生,衰老快的人,等到覺悟了也就沒時間實踐了。
我們總是有侷限性的,既有社會的侷限性,也有自身的侷限性,當然,身體健康、遺傳基因、生長環境、受教育程度、個人經歷、性格特點和處事方式等等都是我們受侷限的原因。
當我們感覺到受侷限的時候,我們又受了侷限的侷限。
難度來了,認識自己,就是用一個產量去衡量另一個產量。可以說自打有人類開始,認識自己的程序就從未停止過,雖然很難。
之所以羅裡吧嗦地闡述上述的一些,你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做好自己的前提,為了避免不過盲人摸象的一生,你應該從我闡述的諸多方面給自己打分——儘管很難量化。那就是身體健康、遺傳基因、生長環境、受教育程度、個人經歷、性格特點和處事方式等等,還有,你的三觀是如何的,你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又怎樣。
有可能的話,你可以充分了解你想成為的人的時代背景。
認識自己最大的難度是,你是距離你最近的人,當然也就成了最遠的人,也可以這樣說,你有時候是自己最親密的伴侶,往往還是最憎惡的敵人。因為有燈下黑一說,俗語道:人活一輩看不到脊背。
認識自己,這裡存在一個關鍵問題,之所以難於認識自己是因為,人最容易不放過的是自己,最容易放縱的還是自己。往往有時候,人容易把自己當做工具,而不是把身體當成理想的載體,卻把身體做成了思想的奴隸。
所以,看一個人的體型就完全能夠看得出他的精神面貌,他的追求,他的審美,他的自律,他的覺悟,他的行動力。一個人的體型,是類似一塊兒稀鬆無形的肥肉,還是緊緻有型的胴體?很難想象,連自己體型都約束不了的人,還能做到其他什麼?
這並非危言聳聽。
有理想的人很注重健康,有抱負的人足夠自律。如果你仔細研究過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自律十三條,就會明白它的排列順序是什麼原因,節制—寡言—秩序—決心—簡樸—勤勉—誠懇—正直—適度—清潔—鎮靜—貞潔—謙虛。
節制,就是高度自律。具體到食不過飽,飲酒不醉,為什麼放到第一位?因為吃是人最原始的最大的慾望,從一個人的吃相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全部,修養、道德、童年成長環境、是否自律。能夠做到對食慾的恰當合理控制,看似小事兒,實在不簡單。所以,認識自己,從食慾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也從食慾開始。
然後,簡單些吧,你就從這十三條逐條來衡量自己。看看自己做得究竟怎麼樣。從而很容易認識到自己。
另外補充一下,你的快樂在哪裡?你最喜歡做什麼?你很容易接近什麼?你又很反感什麼樣的人?反感什麼樣的事兒?並且附帶找到你最好的三個朋友,你把他們的上述情況都寫下來,作為參考,你就很容易認識到自己了。
我想問一句,你認識自己又是為了幹什麼呢?
-
14 # 酒店ing
偶爾翻閱雜誌,看到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說過這樣一段話:
什麼是“自己”呢?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當自己的人性撞上一些別的什麼,被反彈回來,讓我們感知到了,我們才會瞭解自己。
所以,要去找那些很強、很可怕、水準很高的東西互相碰撞,然後才能知道“自己”是什麼。
看到這番話,影片脫口秀《邏輯思維》主講人羅振宇極為欣賞,他借題發揮說:“我就存在於我的行動中,我的行動不斷產生結果,我再從這些結果中感知自己的存在,同時實現自我的提升。我和我的行動是一體的。”
羅振宇還揶揄地寫道:“前些年流行一句話:‘腳步不要太快,要經常停一停,等你的靈魂趕上來。’我特別想反問:‘如果你的腳步停下來,你和世界的關係停止了,你確信自己還有靈魂嗎?’”
這真是一個思想觀念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放棄了自己的思考,活在一些流行段子裡。比如羅振宇先生,剛剛發現了山本耀司的一個新段子,立刻就把一個曾經流行的老段子挑落馬下。
可惜的是,山本耀司的這段話也不是什麼新的想法,他所講的,不過是撿了一點存在主義的牙慧而已。
問題在於,這樣過時的牙慧,一旦在青年人當中發酵,像羅振宇先生那樣奉為圭臬,不知又會讓多少人誤入歧途。
人真的是在一個接一個的行動中,才能認識自己嗎?其實不然,古往今來,有太多的人在不知停歇的追逐掠奪中,稀裡糊塗丟了自己的生命。
權且舉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例子吧。清朝的年羹堯是一個個性極強的人,一生爭強好勝,向權勢的高峰發出一次又一次挑戰。
年羹堯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
年羹堯多年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
正當他紅得發紫之際,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繩自盡。
年羹堯失勢來自於他的驕縱。赴京途中,他令都統範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跪道迎送。到京時,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就是在雍正面前,他的態度也有些傲慢。
年羹堯的頭好硬啊,他一生尋找很強、很可怕、水準很高的東西去撞。然而,他最終也沒有真正認識自己,以至於在皇帝面前撞得粉碎。
在一個勝者王侯敗者寇的社會里,羅振宇的說法也許很有市場,然而,一個人像氣球一樣不斷膨脹,其結果就是砰然破碎,忽然成了一片雲霧。
就像使徒雅各所說的那樣:“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作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人類學家有一個說法,一個民族一旦亡國500年,必定會被其他民族同化。華人移居到美國,到了第三代,就很難從身上聞到中國文化的氣味了。
但猶太人亡國2000多年,分散世界各地,卻難以被當地的民族和文化同化。直至上世紀四十年代,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返回以色列,重新建立自己的國家。
猶太人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奇蹟,在於他們對自己的身份有一個亙古不變的認識---神的選民。
一個民族是這樣,一個人也是如此,不認識神,便不會認識自己。
人生於這個世界,當然應該努力進取,有所作為,但更重要的是,一個人應該能透過肉眼所見,看到永恆的方向。
方向不對,跑得再遠,也只是枉費勞力;賺得全世界,卻搭上自己生命,又有何益呢?
若想真正認識自己,目光不應僅僅矚目於這個世界。生命本該擁有更廣闊的空間,十字架是人在整個宇宙中的座標系。
衡量一個人的生命價值,不是以財富和權勢為標準,而是看他能否彰顯來自永恆的愛和榮美。
我想對羅振宇先生說,腳步走得快也好,走得慢也罷,如果不認識神,你靈魂的歸宿在哪裡?
-
15 # 領個使用者
人怎麼才能認識自己。
那麼先得去認識別人,在你眼中看到的別人,你認為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只有認識了別人,理解了別人,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就像小說裡的楊過,一心追尋殺父仇人,但是別人說是郭靖的時候,他也會懷疑。
然後在華山之巔,透過洪七公的考驗,學會了誠信,透過對武林大會的出手,學會了俠義,透過一次次地解救郭靖,學會了善惡是非。
人怎麼才能認識自己,也許一生都在認識自己的路上,等到你回頭看。
人生一定要回頭看,看自己變了麼,責任還有麼?
等到某個時刻,不需要別人的評價,你就已經認識了自己。
什麼是自己呢,也許就像楚漢驕雄裡劉邦最後說的,你看天上的那一片雲,心境不同,就會想象雲是各種東西。
但云就是雲,你就是你。
到了人生的最後,也許回頭看,你才是你。
-
16 # 旅遊達人老嶽
謝謝悟空小秘書邀請!題主好,大家好,我是老嶽。“怎麼才能認清自己?”對於這個話題我是這麼認為的;人最大的迷惘,就是情無所依,心無所安。總是從上一個困惑進入下一個迷茫。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不能夠認清自己的內心。每一個人的心,都是老老實實的就在那裡,清澈純淨,之所以後來亂七八糟,是因為心外的干擾太強大,天下萬物,世事亂像,萬般誘惑,一隻小小的心,實在是很難保其本色,不墜入紅塵。
但是,人作為超級靈長類,最大的智慧就是超越自我,在很多很多迷惑中,為自己的心找到出口,這樣的人生才通透、才舒暢,才不枉此生。如何認清自己的內心呢?首先你要明白,你困惑的是什麼?迷茫的是什麼?你要扒拉開,一層一層的問自己,觸到哪裡會痛?解開哪裡會喜?讓你痛的往往是想得未得,或者原有卻失,如果這些未得到的和失去的,不是關係生死大事,就不要太計較了。已然如此,痛也枉然。
說到底,人所糾結的就三件事,無非是名、利、情。
求不得大名,就求小名,小名也求不得,那就心安理得,天下的人,活到最後,都是以平凡收場,你又有什麼特殊的資質而非要揚名呢?求不得大利就求小利,小利也求不得,就求生,活著的人,總比去了的好,最終有錢的沒錢的,說不準誰先看不見太陽。
求不得大情,就求小情,小情也求不得,就保留好自己的私情,真心愛過就好,那些得到的,未必真的幸福到老。
到太平間裡走一遭,去醫院裡看一看,大街上那些缺胳膊少腿的,那些貧困的只留一口氣的,你會發現你那些所謂的煩惱,都是多餘的。好好活著,健康、平安,有家人、有愛人,有朋友、有知己,吃得飽、穿的暖,足已。想那麼多,就是給自己添堵。
榮華富貴都是夢,虛榮到老一場空。想透了,我們的內心就清澈了!親愛的朋友,你說是不是這麼個理呢?農夫老嶽:2020.04.06.
-
17 # 一隻治癒小兔子
這個世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求仁得仁,求而不得是一種常態
這個世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熠熠生輝,平凡普通是一種狀態
這個世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激情澎湃,平淡如水是一種生活
人生的意義,從來都不是別人所賦予的,它是你骨子裡的召喚和躁動
人認識自己,從來都不是某事某刻,而是一天天平淡生活裡的尋找和蛻變
一面迷茫,一面尋找前段時間,看到高校畢業學子寫信給高曉松表達了自身對於工作對於人生的困惑,很有感觸
高校畢業一年,社會大學將將要修滿一年學分的我,這一年的心路歷程,也無非是慌慌張張、跌跌撞撞
以前總感覺學校也充滿了複雜和勾心鬥角,但進入社會,才恍然發現,高校啊,始終是象牙塔,孕育了幻想,也隔離了現實,我們太天馬行空,以至於直面社會的時候,無法適從
初入社會的太多時候,不知如何是好,常常三觀被打破又重塑,常常尋找意義卻又一場空,階段性迷茫,持續性慌張
但高曉松確實也點出了慌張正是青春的常態,因為青春,選擇無限,因為選擇,無限可能,我們不畏懼向前,我們不停止尋找,這不正是人生的意義麼?
一面學習,一面成長持續性學習是走向自我認知的一條途徑
無可置否,認知自我是大多數我們缺失的一堂重要課程
在學校,學了文化、學了技能、學了專業,但僅限於模組式的填壓,系統性的梳理和認知能力是我,或我們缺少的
高校教育,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工作者,但不一定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成為自己,認知自己,不是天生就擁有的一種能力,它需要我們不斷的自我學習,從歷史和未來中,尋找到存在的意義
詩詞歌賦,名家傳記,中外名著……學習,讓我們懂得自我的渺小
所有我們掙扎的、踟躕的、堅持的、委屈的、不捨的、放不下的、求而不得的……他們都經歷過、失去過,追求過,甚至更甚
這個世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求仁得仁,求而不得是一種常態
這個世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激情澎湃,平淡如水是一種生活
這個世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熠熠生輝,平凡普通是一種狀態
所有的歷史都告訴我們,人,生兒不同,因為不同,人各有命,你是你命運的主宰,別停下
高速變化的時代與個人意義的尋找,讓我們學會更多元的思考,開展更開放的對話
我喜歡十三邀第三季片頭詞的文案:在寬闊的世界中,做一個不狹隘的人
持續性的學習,讓我們從萬千世界認識自己,做一個寬闊的人
一面放下,一面拾起掀開浮華的表象,探索樸素的本真
拋開世俗的裹挾,尋找自我的聲音
要先學會放下,放下,既是拾起
要學會剋制,剋制,既是放肆
別執著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本來沒有意義,它是每一個特別的你賦予了它與眾不同的意義
各種各樣的存在,醫生、護士、環衛工人、城管執法人員、演員、歌手、藝人……身份不同,有的光鮮、有的普通;本質相同,成就自己,成就社會
千萬種可能,不去探索,你怎麼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種?
千萬種人生,不去開拓,你怎麼知道自己不能綻放花火?
千萬種意義,不去賦予,你怎麼知道自己不能所求皆應?
我很貪心,我不怕失敗,我要尋找,我要綻放!
我們終究會認識自己,所以別怕在路上流連……
就算終其一生你都沒有認識到自己,也沒關係,你已經走過了獨屬於你自己的傳奇或簡單人生
-
18 # 小馬哥心理學
“認識你自己”是刻在德爾菲神廟上的神諭,蘇格拉底也是用這句話,將哲學拉回到“人”的身上。那麼我們怎樣認識自己呢?
我們可以從兩大方面認識自己,即身體的我和心理的我。
身體的我好說,只要我們去找一家好點的醫院來一次全身體檢,就可以知道自己哪裡不舒服,哪裡出現了病灶。
心理的我,則是心理學上一直研究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的方面來認識自己。
1、氣質心理學上的氣質不同於我們日常所說的或優雅、或猥瑣的氣質,而是指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
氣質很難改變,也無好壞之分。
有關氣質最常用的理論,就是體液說了。體液說由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現代延用了他所提出的氣質名稱。
(1)膽汁質:情緒強烈,爆發快、平息快,精力旺盛,爭強好勝,生機勃勃,為人粗枝大葉,魯莽冒失等。
(2)多血質:情感豐富,外露但不穩定,活潑好動,樂觀靈活,善於交往,缺乏耐心,見異思遷等。
(3)粘液質:情緒平穩,思維靈活性較差,但細緻周到,穩重踏實,沉默寡言,交往適度被動但交情深厚等。
(4)抑鬱質:情緒體驗深刻,細膩持久,多愁善感,思維敏銳,想象豐富,不善交際,孤僻膽小,優柔寡斷等。
我們的氣質很少單一的,更多的是四種成分都有,只是多少不一樣,具體的可以使用氣質量表進行測量哦!
2、性格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性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它與社會道德評價相聯絡。
性格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慢慢養成的,是有好壞之分的。如,好的性格有果敢的、善良的、樂於助人的等;壞的性格有自負的、暴躁的、自私的等。
透過櫥窗分析法,我們可以更加全面的的瞭解自己。
另外霍蘭德提出了人格——職業匹配理論,把人的性格分為實際型、調查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傳統型。想知道自己是什麼型別的可以用霍蘭德職業興趣量表進行測量哦!
3、能力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保證活動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是與眾不同的,即使是雙胞胎,在氣質上也會有差異。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所接觸的人、事件都造就了現在獨一無二的我們。
能力的產生、發展都與人類的社會活動分不開。由於人的複雜多樣性,每個人的能力都不盡相同。
能力有很多種,如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我們常說的思維力、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智力等都屬於一般能力;像舞蹈家對身體的控制、音樂家對韻律節奏的感知、畫家對色彩的鑑別都屬於特殊能力。能夠模仿他人言行、活動的能力叫模仿能力;衝破常規,靈活運用知識,創造出新的東西的能力被稱為創造能力。模仿是創造的前提。比如初學畫畫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臨摹,當臨摹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創造自己的畫作。流體能力是對資訊加工以及解決問題時表現出的能力,比如演繹推理的能力等,是天生的能力。晶體能力是獲得知識的能力,它取決於我們後天的學習和社會文化,晶體能力在我們這一生中是一直髮展的。認知能力即智力,操作能力即我們動手的能力,社交能力即我們運用適當交往技巧增進與他人之間心理關係的能力。看,這麼多種能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能力是可以透過訓練獲得的,即使我們的流體能力天生被限制了,但我們可以透過努力提升我們的晶體智力呀。
人這一生都是發展的,幼兒有幼兒的心理,成年人有成年人的心理,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心理。我們不斷的變化,認識我們自己也是一個長遠的的過程,但是有些東西很難改變,如氣質。但有些東西瞬息萬變,如性格。就像體檢要一年一次,心理的探索也需要時常進行呀!
-
19 # 影人14影人
你要認識形勢才去認識自己,這樣你才有方向。盲目的走是沒用的,搞不好走的還是冤枉路?
認識了目標,就往前走,別回頭,一直走到你自己真正認識自己才停止腳步。你就過的舒服,過的逍遙,過的你想要的東西。也不會再去認識自己,認識的卻是慾望在等著你,才有追求,有奔頭。
從鐵欄杆望月,也是一番風味。。。人也是如此,別呆在欄杆裡面,那是虛無的。
-
20 # 心理諮詢師歐陽
你好,關於如何去認識自己,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去認識自己,認識自我的方法有透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在與他人的接觸、交流和比較中認識自我,從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中認識自己。
認識自我的基本原則角色獲得、相互支援、學會特殊的自我表現策略。
一、透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要認識自己,我們必須要做一個有心人,經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表現,總結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找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自我觀察是我們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自我觀察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a.自身外表和體質狀況的觀察,包括外貌、風度和健康狀況等方面的觀察。
b.自我形象的觀察,主要是對自己在所生活的集體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舉止表現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的觀察。
c.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觀察,包括對自己的政治態度、道德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的觀察。
二、透過他人瞭解自己。大文豪蘇軾寫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認識自己有時候的確比較難,一般來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周圍的人對我們的態度和評價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我們要尊重他人的態度與評價,冷靜地分析。對他人的態度與評價我們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
回覆列表
人就是這樣,總覺得自己是最好的。
其實遇到困難和經歷過挫折以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承受的極限。
每經歷一次挫折你就會發現和明白很多。
也會更明確的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