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學術界看不上他,反之比較關注陳攖寧?
7
回覆列表
  • 1 # 豐富多彩談國學

    南懷瑾很是厲害的,你看看他註釋的儒道佛經典,就能知道。這還只是理論層面,一個人修為如何,主要看他的實際修煉。一個活了九十多歲,出口儒道佛,信手拈來,無所不能,思維清晰。做到這一點,不會太多。陳道長,那是高道,具體修為,我也不知道。其實,這些人,都很厲害,人中龍鳳,難得的大根器者。如果想探尋他們境界,你必須超過他們。修煉領域,只有高層的可以洞察低層次,低層之人無法窺測高於自己。最後一句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2 # 命理師陳一宏

    南懷瑾怎麼樣?我讀過他幾本書,不是很全面,但是我能感覺到他如何?

    首先,南懷瑾年少時,算家境不錯,所以他可以有資本讀比較多的書,他也學了很多很雜的東西。所以他可以講,瞭解了很多。他能把他所見所聽,說給後人知道,這也可以說彌補了社會上發展過程中,很多事物的缺失。大家不知道,我們很多東西,先不管好壞,起碼沒有他傳播開來,就不會有人知道了。不可否認,也有些老人知道,但人家傳播不開,最多就是講給身邊的人聽到。所以,僅憑這點,他也算有一定的功勞了。

    南懷瑾,青年時期,接觸了佛教,甚至閉關學習過,所以他對於佛教的認識,也算有一定的程度,至於達到什麼程度,我不敢判斷。但在這方面,他所講出來很多的東西,也值得大家學習探討。所以,他對於佛教,也是有極大貢獻的。雖然他只是居士身在說法。

    南懷瑾,也接觸過道家,所以也對道家有一定的瞭解,他因為也是讀書人,那麼很多問題,他未必會迷信,總會想得到一個所以然。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積累了很多見解,而且可能很多還是屬於比較正確的。因此,他對於道教,也有一定的貢獻。

    關於諸子百家,不用否定,他依然有學習接觸,並且善於思考。因此,很多講出來的東西,也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個人,能知道那麼多東西,並且有那份心去傳播,就是值得讚揚的。

    不可否認,或許他有些東西,講出來的,也未必準確。可是我們怎麼能去要求一個人無所不能呢?而且人家,也沒說他一定對,是吧?只是說出來給大家參考學習,而已。

    我所看到他的一點書吧,我覺得他只是在提供一個學習的方法,只是做一些引導。除此之外,他的弦外之音,都是要個人學習個人再去深入研究的。

    我曾聽到他說,他也時間有限,所以他不可能做很深的研究。很多的東西,需要眾人努力,非他一人之功。

    學術界,不是很待見他,這個可能因為他說的比較多與宗教有關吧,也認為他是雜家,不是正統的仔細去研究。說他博學可以,說他精通,則未必。這大概就是學術界不待見的原因了。

    不過,我在此說一句,很多學術界的人,有某些問題研究不進去,未必真瞭解,很可能還是參考他說的,才能明白的啦。他說的很多東西道理,學術界裡的人,都一直不知道呢。

    至於陳攖寧,雖然與我同姓,不過我確實不認識他,我就不評價了。

  • 3 # 五百年前5

    對於南師許多人喜歡,也有不屑的,都沒有問題。

    舉佛經來說,都是真義,但是許多人只能一詞半句,或者說覺得荒謬的,也不是少數。但是沒有辦法,真理那麼容易曉得?其實也不是的。但其實真的很容易曉得,就是我們都不曉得。

    高僧圓頓,仙道化羽,我輩都是道聽途說,沒見真章。凡俗者覺得這些都是扯談,也是可以的,因為見不到,更體會不到,全斷為扯談,也無不可。

    但是我們不知不代表這些東西沒有,或者這些都是假的,其實我們的知識非常貧瘠,世間宇宙的事有許多我們瞭解理解不了。比如我們的學習只有七八十分,上到大學,並不是人生的學問都明白了,其他的浩若淵海的學問我們基本是無知的。

    南師的著作實際上大部分都是上課坐在那裡閒聊出來的,包括引經據典的,都是沒有看書背的,是隨口張口就說的,你們去查一下他口述的東西有多少,三教九流的都是閒聊出的,而且真人得之伏首,外人聽之蒙圈,基本是這樣的。

    他的課文講義條理清晰,前言後語都是學問,釋儒道三家都是精義淺說,為什麼淺說,因為我們層次太低了。真經真菩薩真講佛禪,一句話:就是這個。這句那個能通,能一聞得道?沒有的嘛。

    說白了我們都聽不懂,還說他不過如此,是我們不過如此,不是南師不過如此。但是,他終究也只能如此這般,既是如此,我們仍然如此而已。

    佛說渡不了不信之人嘛。很簡單,你們父母也曾經苦口婆心說了半天,但是我們撞到南牆也沒明白,有人的個性一意孤行,誰也沒有辦法。有些人才智就是這般見識,真經目為淺白誤人子弟,為之奈何。

  • 4 # 葉無思

    南懷瑾大善知識的水平,不是一般凡夫所能評價,要評價他自已先要明心見性。自已未開悟,卻以大師自居,學術界那些所謂"師大"們,只有花拳繡腿,沒有真知實證,口若懸河有什么用,如上海某一大知名教授,說什麼觀世音這個名字是翻譯錯誤,音只有聞,不能觀,卻不知菩薩能六根互用,不懂佛法的人大談佛法,不懂禪的人卻大淡禪,更有甚者,竟稱臺灣曾教授為"天人師",試問曾教授當得起"天人師"這個稱號嗎?這可是佛的十大聖號之一。打著傳統國學的名號,幹著沽名鉤譽的事,這就是學術界。南師的著作,大都是講課記錄,本人沒當過老師,但知道老師在講課時應照顧全面,學生水平有參差,故老師會全面照顧,故內容多有重複,有時還會引用俗語。有看法當然可以公開討論,但把無知當無畏,甚至故意抹黑,以其一點,攻擊全部,這就不是學術討論,而是菜市場了。本人講話對事不對人。我們期盼當今之世,真正的大師能應世,為指路明燈,為人天耳眼,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南師,當代最偉大思想家,當之無愧。天地為證,日月可監,今人不能評斷,可藏之名山,留給後世,相信歷史自有公斷。

  • 5 # 半五近三

    私以為應當在南懷瑾後面加一先生,以彰顯對南懷瑾先生的尊重。

    看過南懷瑾先生的《易經系傳別講》、《論語別裁》還有《妙法蓮華經淺談》(好像是這個書名,因時間久遠,記的已經不甚清楚。)

    著書立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注重詞語的堆砌,比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屈原的《九章》、《天問》、《離騷》,楚辭流傳,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得益於這些辭賦的詞句優美,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有時候也起到了以辭害意的反作用。

    比如唐朝後期,詩人們一味地追求奇怪之句,讓人讀來雲裡霧裡。更像是一種作者的自娛自樂,可以總結為詰詘聱牙,以李賀為代表。

    還有一種的弊病在於辭賦的本意是為了勸戒別人勤儉,但是因為辭賦中對於富裕生活描述的太美,本是去告誡,反而助長了奢侈之風。

    現當代有朦朧詩派,大多也是詩人只有自己一個讀者。

    第二種就是用最簡單最平常的詞語來描述本意,在這一方面,南懷瑾先生算得上是一位大師。季羨林先生也算得上是一位大師,南懷瑾先生用最平常的語言講解了《易經系傳》,在講解過程中需要平常,卻義理厚重,讀來讓人受益匪淺。

    但是人無完人,南懷瑾先生也有一定的缺點,比如在傳道過程中不能容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的存在,否定出世的修行。

    其實入世與出世,都是一種修行方式。比如有的人讀書時喜歡閉門家中坐,一柱閒信香。有的人喜歡坐看往來客,心念好文章。兩者看書的環境不一樣,但是無論是鬧市觀書還是靜室讀文,目的都是在於求知。

  • 6 # 索南加措

    南師,很多人這樣稱呼他,我亦然。

    評判南師的水平,恐怕當代人少有這樣的資格。做學問的無修證,有修證的不會說,說好的自然是用開放的頭腦與胸懷而受益,說不好的自然是不願修證,又想從這浩瀚的文化中取些利益,這是我身邊所見,沒見過的,不必多說。

  • 7 # 靈臺主人

    千古文人相輕,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學術界幾乎所有的人比較狂妄自大的,尤其當代,並且互相嫉妒,甚至謾罵攻擊,故而名隨謗高,乃自然而然之勢。

    南師受傳統舊教育出身,年長後外出遊歷見聞廣博,而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等行徑類似於過去的外出遊學,若讀過三國當知,劉備、徐庶、諸葛亮等都曾外出遊學,遍訪世間賢能明師,故而收穫頗豐,真正能夠學以致用。惜如今學堂林立,遊學之風不復,大好學子埋頭於課本之間,明師與否絕無自己選擇的權力,即便讀到碩士、博士,綜合各方便也未必能有甚麼質的變化與長進,以此等人來評論南師,自然有失公允。

    且不說南師天賦如何過人,但是深得老一輩學著大德,如袁煥仙等都介於師友之間,大多結為忘年之交,並與峨眉絕頂閉關參閱大藏經,試問換作別的學者幾輩子能夠做到,讀完幾千卷的大藏經。更拋開他的過目不忘本領,讀書如翻書之快,常年通宵給學生弟子輩批改日記、心得,可以做到不吃不睡的神人,凡夫俗子的我們又怎能妄加評論呢?

  • 8 # 雁下蘆洲白

    問這樣問題的,試問有幾人能達到他這樣的成就。儒釋道皆有涉及,還能進行深入的解讀,並傳播開來。現在還有幾位這樣的大師呢。他可不是普通的學者那麼簡單,普通的學者是專,而他是涉獵廣博,攜身行走的經典。現在這樣的人,還仍然健在的又有幾位呢。。。

  • 9 # 無知先生

    送你一句話: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不管南懷瑾先生的水平如何,比你高那是肯定的!既然人家學問、見識、水平比你高,那你要不要認真地學習?如果你不學,那人家的水平高低如何對你來說有啥意義?

    所以,一定要靜下心來,把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認認真真整本書給啃下來,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還是佛家,自己去讀,去深入瞭解,自己才能對南老的境界有自己的體悟和判斷!

    就好比一條河,鴨子說水淺,松鼠說水深,那為何不自己下水一試呢?

  • 10 # 王德軍的家國情懷

    曾經有朋友看到網上對南先生的質疑也曾就此問題問過我,我回答說,南先生當年閉關讀《金剛經》,曾一夜就其三十二品寫了三十二首詩,且不說這些詩意境尚佳,單就其效率而言,讓那些噴子們試試,即可知其水平。 我還是以先生對我的影響來進一步闡明觀點吧。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圖書館借了一本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我們整個辦公室的人都看了這本書,而且其中的一個還專門做了個影片節目向整個單位介紹它。可是,恐怕誰也沒想到,這本書對其他同事的影響是一時的,對我,卻是一世。

    首先,南先生在開篇所講的對於迷信的態度就深深吸引了我——原來,看問題竟然可以有這樣的角度:不透徹理解就妄自非議這本身就是迷信!然哉?然也!

    南先生對中國三家文化主流的比喻也很生動:儒家像糧食店,道家像藥店,而釋家就像百貨店,各有千秋,各有特色,缺一不可。

    最妙的是先生“以經解經”的解讀方法和《論語》是一篇有著內在聯絡的大文章的觀點也讓我有著高度的認同,隨著先生的解讀,各種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紛紜而至,各種詩詞名句信手拈來,使我如墜龍王寶殿,眼花繚亂,欲罷不能。以經解經也成了我以後學習傳統文化的方法並一直陪伴著我。那時候,我寫下了一句“一遇南師蓋便傾”來表達我的仰慕之情。

    我買下了市面上能見到的所有跟南懷瑾老師有關的書籍,金針渡我,徜徉其中,不覺已十又五載矣!

    期間我又是在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中午,後來自認為是我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將這本書借給了閒來無事,想讀讀書消遣的我的新領導,結果十分鐘以後,他從辦公室出來,拍案而呼:這才是教授,這才是學問!並問我:這本書你讀了幾遍?我說讀了三遍,他說著遠遠不夠,我們要讀三十遍才行!於是他讓我也替他買了所有能見到的南先生的書。更沒想到在後來他創業的時候仍對此念念不忘,約我一起在企業嘗試傳統文化的傳播,自此,我一生的志業就此奠定,一本書的緣分,竟然成為我一生的志業發端。時也?命也?不管怎樣,我現在仍然以此書相伴,《論語別裁》,我最重要的所見!

  • 11 # 小白的日常a

    我一直都特別推崇南懷瑾先生,遇到了這種題就不請自來了。要說南懷瑾先生的水平怎麼樣,那我只能說他是一個真正的大師。

    南懷瑾先生1918年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2012年9月29日下午四時,南懷瑾先生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詩人,著名國學大師。

    我第一次與南懷瑾先生思想交流是先生的《易經雜說》這本書中,那時候我還是高二,書也是和學校老師借的。當時我剛看到這本書時就愛上了他,書很小一本,看起來樸實無華,但是翻開書後卻達到了真正的愛不釋手。我們每天上課,中午回到宿舍後,我會把書拿出來,看上半個小時,細細揣摩後才心滿意足的睡去。書中的思想我在每天一點點的吸收,而我對南先生的敬佩之情也在與日俱增。當時的我並沒有對書的作者感興趣,只是對書感興趣,甚至我都沒有刻意的去了解了一下南懷瑾這個人。

    但是,突然某天我的一個同學和我聊起了南先生圓寂後竟然有舍利子留下。當時聽到這個訊息的我大驚,對就是大驚這個詞。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現代竟然有人能留下舍利子這種傳說中的東西。就是這個時候我開始深入瞭解了南先生。發現南先生不僅有《易經雜說》這本書,還有《老子他說》,《論語別裁》啊這些書,還有一些是對佛經的解釋。當我看過這些書後,我對南先生佩服的更是五體投地了。

    所以,當我看到關於南懷瑾先生的一些問題都會答一答的。

  • 12 # 赤誠子

    南懷瑾可以稱之為國學大師!

    南懷瑾算說是學貫三教,儒釋道他都有深入研究。也遇到過明師,學過密法。本身又悟性不凡,所以他的水平還是可以的。

    照他自己所說,自己很早就已經“開悟”,後入世弘法。他傳播最廣的應該就是“打禪七”的影片了,對初學還是很有幫助的。

    說實話宗教界普遍還是不太認可他徹悟,只認可他初悟。因為他學的很雜,並沒有一門深入,而且他又不是宗教界的人,所以並不被完全認可。

    我並沒有深入去看南懷瑾的書,也沒見過他本人,所以對他的證量就不做評價了。

    但就個人影響力來說,他算是很成功了,起碼對教法對文化的普及他是有功的。

    畢竟能做到他那一步,在當時那個年代已經很不容易了。

    當然陳攖寧那是道教協會會長,當世的“仙學鉅子”,親身實驗外丹與內丹研究,被稱為當代的“太上老君”,可以看出他有多高的造詣,而且他對道教的現代化轉變做出了巨大貢獻。

  • 13 # 華龍戰略研究

    你說的那個人我沒聽說過,不過南師就厲害了,所有真正修習傳統文化的離不開南師的指點,特別是初學者。

    反而有些功高我慢,自詡為所謂專家的人認為南師只是一位雜家。這就是心裡有什麼看人是什麼。很多大學裡的教授自己並不真學佛學道學儒,只是為了研究批判寫論文而已。所以他們的論斷不足以採納,沒有修行道從何來?又有什麼資格去議論呢?外行評論內行豈不是笑話?

  • 14 # 愛人敬人

    看過南懷瑾先生的《打禪七》和其它一些著作,本人覺得他老人家還是很有修為。肯與人分享,並敢於去佛教神秘化,是位高人。正如六祖所言:在家也能修,出家不持戒還不如居士。南懷瑾先生是在家修行居士的模範。

  • 15 # 雲外清天

    有人說南師學的雜 其實他的所學都是圍繞修行實修這條主線 之所以要學貫儒道釋 因為重要的方向問題 技術問題 要反覆廣泛參證 向老師向經典 南師最大的貢獻就是打開了一個寶庫的大門

  • 16 # 白Two

    南師對我一生影響巨大,所有著作我均有收藏,其中《論語別裁》、《老子他說》、《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孟子傍通》、《金剛經》、《藥師經》以及《歷史的經驗》這八本書對我影響巨大。

    因為南師,我的國學功底大增,以經注經的方法,讓我在之後讀了《史記》與《資治通鑑》繁文豎版,我重新修習了“三百千千”,對《易經》的理解從完全看不懂,到基本能識其義,對佛家經典有了入門級別的認知。如果沒有南師的書籍,作為一個現代人,我根本無法與古代經典知識進行有效溝通,根本無法借鑑過去,成長自己。

    有人講,南師算不上是國學大師,但那些能稱得上是國學大師的其他人,在弘揚國學方面作做的貢獻未必能有南師大,尤其在普通人中間的影響,南師就象一盞明燈,照亮著很多人通往國學經典的道路。

    在我心目中,南師一直都是一個傳奇的人物!如果你想更多的學習國學,南師,可以為當世億萬人之師,且當之無愧!

  • 17 # 男人哈哈

    南師講過要謹言慎行,自己不通還要亂講是作孽,修行人不能做到像他那樣去自如就請閉嘴,能自以為隨時可以走了再來評論他,每日三省吾身:傳不習乎?難得一個圓融的老師啊,做人處事都講過了,多看看他的書吧,很多人都喜歡先查評論瞭解人,帶著預設讀書永遠是人家的東西,對自己沒好處。

  • 18 # 我是一片雲84963184

    南師水平如何?借用一句流行話,理解的人不需說,不理解的人說了也沒有用……!

    說南老大師級基本都是實修的實證的人……!

    說南老等等如何的人基本是所謂國學專家都是玩文字遊戲的……!

  • 19 # 悟在吾心

    大師的水平怎樣,已不是我們這些後輩可以隨意置喙的了!大師能把傳統文化中各家流派,集眾家之長,且加以融會貫通,僅這一項就不是你我平常人能比擬的了!至於大師所領悟到的至理更是令常人望塵莫及了!

  • 20 # 雲靈尋道

    八千年的中華文明文化如一條大河奔流不息,在吸收新鮮水源時,有不少水流也在蒸發散失!儒釋道是中國二千年之內的文化顯學,但許多經義已被纂改,成為政治統治工具。南師之作用在於承前啟後,讓傳承於士大夫的傳統文化也流向普通人群心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是背些經典章句賣弄自己,而是身體力行的悟道!南師是個好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經收到了offer,但那個崗位(只招一個人)還在不斷的招人,我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