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雨yp
-
2 # 藍藍湖
幫助孩子表達情緒有這樣幾個過程:
1、幫助孩子認識情緒。遇到事情是生氣了,還是傷心了,是焦慮了,鼓勵能夠表達的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大人幫助他分析是什麼樣的情緒。
2、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是憤怒、憂傷還是其他什麼情緒,父母都不要責備孩子。如果還是哭的傷心,可以輕輕抱著孩子,如果還是生氣,可以暫時不理他。
3、幫助孩子管理情緒。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不管你正體驗著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我都能理解,我認同你的感受。但是,怎麼發洩和表達這種情緒呢?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不過表達情緒的行為卻有好壞之分。我們有三個原則: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損壞財物。然後想想,你怎麼表達情緒比較合適。
4、幫助孩子疏導情緒。當孩子回覆到正常狀態後,我們和孩子一起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如果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問孩子怎麼辦,幫助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是父母的問題,父母也要積極改正。讓孩子知道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也是積極主動的態度。
-
3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沒有達到成年人的狀態,因此我們作為家長,需要幫助孩子來正確表達情緒。
首先,就是要幫助讓孩子認識情緒。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情緒失控,我們才能夠幫助他們。比如說,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還是因為和小夥伴鬧了矛盾,要鼓勵孩子說出緣由,才好“對症下藥”。
其次,允許孩子表達,不要生硬粗暴地打斷他。很多家長自己就是不知道如何尊重孩子,總覺得小孩子嘛,無所謂。正是你的無所謂,才有了孩子如今的狀況。
最後,教會孩子有事說事,認識到發火生氣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少一點急躁和輕視。
-
4 # 靈犀呀咿呀
首先,平時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讓他學會用語言表達他的情緒,看到他很開心或者很生氣時候,我們大人可以引導他說“我現在很開心”、“我現在很生氣”!
情緒,一旦被說出來,就已經發洩了大半了!
其次,在他哭或者生氣的這個時候,我們大人要接受他的情緒,和他在他的情緒裡待一會。
第三,接納孩子的情緒之後,我們還可以讓孩子借物發洩自己的情緒,或者轉移他的注意力,都能幫助他有效的表達情緒!
最後,觀察或者詢問孩子,他心裡的需求是什麼!這是根本問題!解決他就好了!
-
5 # 宸宸媽and豆豆爸
這個問題真的要從小開始下手哦,包括孩子剛學會說話的時候,父母或者家裡其他大人,一定不要催促孩子,或者比孩子更著急,孩子剛學會說話,有些詞會重複,或者表達不準確,父母一定不要嫌棄或者不耐煩的替孩子說,鼓勵孩子,等待孩子,給孩子信心去表達自己的意思。
再大一點,孩子開心或者難過的時候,要習慣鼓勵孩子講出來心理的情緒,特別是哭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斥責孩子不許哭,而是要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
-
6 # 糯米麻麻Coco
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開始教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高興,傷心,憤怒,嫉妒等等。比如說孩子哭泣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知道寶寶很傷心,我們可以透過做別的事情把傷心趕走。我家孩子小時候,看了一套《我的感覺》系列兒童情緒管理繪本,從那些繪本里,孩子學到了自己各種各樣情緒的表現以及怎麼樣去處理這些情緒,讓自己更加開心,愉快的跟小朋友,家人相處。
-
7 # 凌兒媽媽
幫助孩子表達情緒,首先應該是接納,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他的感受。接著是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為什麼不開心,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別人的原因。先找到原因然後再分析,最後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孩子還小的時候,自控力往往沒有那麼好。發洩情緒的時候會透過摔東西和打人。假如在這個時候,我們選擇視而不見,那麼孩子就會認為這是正常的。我們應該冷靜的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情緒,可以喊可以叫,但不能傷害別人和自己。
比如一個小男孩,因為發洩情緒,家長沒有理睬和關注。於是打滾哭鬧,令到自己的腦袋撞到門框上。所以當發現孩子鬧情緒的時候,要先接納和關注,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是冷漠的。
-
8 # 搬書回巢
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是兒童情緒管理的部分內容。
可以先從認識情緒開始。
當然,別在孩子哭的時候問他這是哪種情緒哈。
在和孩子玩的時候,問問孩子知道幾種情緒。可能有的孩子會說不知道什麼是情緒,那就告訴他,類似開心、難過這樣的。讓孩子儘可能多的說出自己知道的情緒。
對於情緒,孩子瞭解的越多,他就越能分清自己的情緒,也就越能正確表達。
情緒的分類並不那麼嚴格,大的方向來說,可以分為“喜怒哀樂”四種。
細分下去,還可以有:喜歡、高興、快樂、憤怒、怨恨、悲傷、悲哀、驚歎、驚喜、驚訝、害怕、擔心、思念……
孩子列舉出自己知道的情緒後,家長可以適當補充一些,但考慮到孩子的認知能力,沒必要列舉的太過精細,有些情緒需要孩子自己在生活中慢慢體會和認知。
然後找一些繪本,和孩子分析一下插畫中的人物,這個時候心情如何,是什麼樣的情緒?
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有判斷錯誤的時候。沒關係。甚至不用糾正他。接著讀故事,讀的多了,孩子慢慢就能感同身受了。
這樣的練習多了,孩子就能明確地識別自己的情緒,為表達情緒打下基礎。
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直接說出來,比如“我很憤怒”“我很開心”這樣的;也可以用繪畫、泥塑等方式展現出來。
重要的是,不管孩子表達出來的是什麼情緒,都不要打擊他。這樣下次他才會樂意表達自己的情緒。
可以引導他用好的方式表達和疏解。
其實,明確的表達已經是疏解情緒的辦法之一。當然還可以有其他的輔助手段:比如憤怒時可以選擇擊打類玩具發洩。哭泣、找人傾訴都可以幫助排洩傷心的情緒等等。
-
9 # 堯媽成長記
孩子無需完美的父母,但孩子需要誠實,實事求是的父母!當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委屈、沮喪、不開心的時候,父母就需要教會孩子把這些情緒表達出來,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呢?首先父母不要過於控制孩子,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孩子慢慢的會變得自信起來!心理諮詢師李雪老師說她最欣賞的兒童教育家、《愛和自由》的作者,孫瑞雪老師說:“若想知道自由的價值,看看走地雞就知道了。”無論是動物還是人,文化還是經濟,自由都會帶來最好的發展!
其次要根據孩子自身狀況,順應孩子自然發展,而不是不切實際的、過高的完美期待,長此以往下去,只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最後多給孩子選擇的機會,一些事情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讓孩子有成就感!
-
10 # 一朵悅讀
“表達情緒”,這是人一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關乎心理健康。
朵媽小時候就是一個非常不會表達情緒的孩子,父母對自己只有接近完美的要求,從不接受不好的自己、犯錯誤的自己。所以從小到中學,被人評價為“從來不會生氣”,小時候還覺得這是個優點。後來慢慢發現不對啊,這一方面大家欺負別人還掂量掂量,到我這兒是誰都敢欺負,因為就算欺負了也不會有啥後果;另一方面,有時候我真的很生氣、傷心、氣憤,但是我不會表達,具體地說,不知道怎麼生氣。發現這點的時候,我被自己嚇到了。一個正常人,怎麼能連“生氣”都不會?!
幸好之後的幾年裡,學會了慢慢調節自己,“放過”自己,這才親手把自己帶回到了正常人的群體。那麼對於我的孩子,我會怎麼來避免自己小時候的悲劇呢?下面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1、理解孩子不會表達情緒,第一個原因是他們害怕得不到理解。設想一下,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還搞不明白“情緒”這回事的時候,有時候會特別煩躁,表現出來只有哭泣、狂躁、甚至摔東西,這個時候父母們是怎麼做的呢?如果你只看到了表面,而不想去追尋本質原因,就會導致你也煩躁不安,認為孩子不懂事愛鬧人,甚至以暴制暴來解決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從心底相信自己的孩子,努力去理解他的表面行為下絕對有其他原因導致了這一切。不焦躁、不遷怒,情緒平和地去探究他的內心,找出問題的根源。
2、共情當我們知道了孩子到底因為什麼瞬間變成“小惡魔”的時候,我們會有什麼反應呢?是不屑地表示“就這啊?還值得一哭啊?孩子你太脆弱了!”還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的角度,從他的小小視角,去看待他經歷的自認為天大的事情?這個選擇結果就是你是否懂得“共情”的體現,也是孩子決定了以後要不要在你面前表達自己真實情緒。如果孩子在最親密的父母面前都不敢表達情緒,怎麼可能在其他人面前表達呢?
3、接納接納,顧名思義,無論孩子在我們大人看來,多麼玻璃心、多麼“矯情”、多麼“公主病”,接納他一時的不完美,接納他一時的小小脆弱。相信他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從而能用對待他們美好一面時的情緒來面對他們的不美好。這樣孩子就有了足夠的安全感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知道,無論他們是多麼“惡劣”,父母都依舊愛他們,依舊能接納這個不好的自己。
也許表達情緒是一件需要訓練的事情,但是,把心靈建設好,才會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去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因此,孩子會不會表達情緒,不是“教”的問題,而是父母自己的問題。
-
11 # 源源和皮皮媽咪
不管是好情緒還是壞情緒,都是需要表達的。讓孩子透過正確的方式表達和發洩情緒,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重要。
孩子有開心的事情時,很想有人一起分享這份喜悅,這時父母就應該成為孩子的情緒分享者。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也許就是開心用語言和你表達,也許是想和你來個擁抱,也許是想吃塊巧克力讓心情更甜蜜,你只需要真心的替孩子高興就行。
孩子感到沮喪有壞情緒時,我覺得最好是讓孩子表達出來,不要讓孩子隱忍。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我們可以關心的問孩子發生了什麼,問問孩子自己想怎麼辦,避免孩子出現極端的想法。
同時,我們大人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時也應該注意給孩子造成的影響,不要暴喜暴怒。
-
12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對於小孩子而言,他們一開始都是自然而然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就會發生了分化或是改變,有些孩子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會出現“秩序錯亂”。
要孩子學會表達情緒的前提條件是認知情緒。只有認識自我,才能更好地控制情緒。作為父母,需要幫助他們辨認出現的情緒,告訴他們喜怒哀樂是什麼樣子,並告訴他們人人都會具有好情緒和不良情緒;
然後,孩子們需要接納自己的情緒。對於不好的情緒,父母要教會他們合理地“消化”,透過正確的方式方法,排解自己心中的鬱結,不要升級為“壞情緒”的“導火索”;
最後,才是正確地表達情緒。這一點,是因人而異,選擇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比如一起做親子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明白如何正確地表達情緒,又不會對他人造成困擾或帶來不快。父母在一旁做好引導和疏導工作,幫助孩子跨過“情緒過渡期”。
-
13 # 笑容悠然
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情緒往往是非常直接的,想哭的時候哭,想笑的時候笑,不滿意的時候就發脾氣。
當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家長都會非常煩躁,希望自己家的寶寶少發脾氣,那麼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少發脾氣呢。
第一步,家長一定要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去做壓抑孩子的事情,少一些生硬刻板的規則,多一些靈活變通,少一些訓斥懲罰孩子,多一些鼓勵表揚,這樣孩子脾氣就會少得多。
第二步,就是要理解孩子發脾氣。孩子發脾氣是正常的,一定是有原因的。當理解了孩子之後,自然就會接納孩子,心裡安靜下來,不去火上澆油的發脾氣鎮住他。
第三步,要先處理情緒,後處理事情。可以先用轉移注意力,幫助發洩,等辦法幫助孩子解決他的情緒,逗孩子開心,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等孩子的情緒好轉之後,再去處理事情,去跟孩子滲透合理的認知,去和他商量如何解決問題。
-
14 # 我和她的故事
現在市面上很多繪本,都是有關孩子怎樣管理自己的情緒的,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這樣的書籍,對孩子的情緒表達很重要。
但是家長首先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遇到事情處理的方法,孩子也會借鑑到。
跟孩子假設 一些可能會引起孩子不良情緒的情境,跟孩子探討需要怎樣解決,怎樣跟別人表達 自己的想法,假設的多了,當自己真正的遇到 的時候,孩子也不會那麼的急躁。
-
15 # 一夕一晨
1.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在生活中和孩子一起玩定義情緒,給情緒貼標籤,給孩子引入托馬斯系列情緒管理繪本等,幫助孩子清晰認識什麼的情況下小火車有什麼樣的情緒,小火車又是怎麼排解的,慢慢幫助孩子學習和認識情緒。
2.認同並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情緒上來的時候,你給他講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只有當他平靜下來,再給孩子有效溝通,他才容易聽得進去,而孩子只是需要我們的理解。
3.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孩子往往在生氣或受挫折的時候發脾氣,生氣本身沒有好壞,但發脾氣的行為卻是有好壞的。讓孩子學會用語言或合適的行為來發洩,做到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也不破壞東西。
4.幫助孩子疏導情緒。不小心把哥哥送的奧特曼弄壞了,孩子很沮喪。我只得安慰他,並給他說,來吧,我們先給奧特曼檢查一下。孩子一邊檢查,一邊思考:“媽媽,我們可以修補好嗎?”我說:“當然可以啦。我們給奧特曼纏好繃帶,讓他休養一陣兒吧。”透過這個過程,孩子的情緒已經得到排解了。因此,要多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幫助孩子學會表達和管理情緒,這對孩子以後從容處理複雜人際關係,適應社會環境都有益處。
-
16 # Gloria聊情感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出現自我意識,意識到“我”的存在,開始會有一些明顯的情緒,但也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感覺,更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會出現哭鬧、打人、扔東西等宣洩的方式。
如果孩子出現這些症狀,那說明媽媽應該趕緊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
1.透過繪本學習。有很多情緒管理類的繪本,比如《我很難過》系列,一共七本,包括《我想念你》、《我很害怕》等等,裡面對情緒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這樣、該怎麼處理做了很可愛的故事編排,對孩子來說,學起來輕鬆簡單。
2.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和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媽媽現在很開心,開心得要叫起來。媽媽現在很難過,想自己呆一會。孩子便可以學會原來情緒是可以像媽媽這樣表達的。
3.指引孩子多觀察周圍人的情緒。別家的孩子哭了,為什麼哭了?要是你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麼辦?加強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
4.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會說的孩子比較容易能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多多和孩子說話多多教孩子學會說話也是非常重要的
-
17 # 妞兒媽媽
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等她平靜下來以後,在陪她一起把剛剛發生,讓她很不爽的事情經歷複述一遍,幼兒不會表達的話大人可以複述,然後問她感受?當時是開心還是憤怒?耐心聽他說不做評價和教育,繼續往下說,如果到了讓她特別憤怒的地方或者特別傷心的場景,可以暫停,當他平靜後,再從這個暴怒點陪她多複述,和他一起找有沒有好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孩子認識自己生氣的點和原因,同時又找到解決辦法,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他就可能學會怎麼處理了。
-
18 # 父母世界
小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處理他們的憤怒,所以很多時候他們都會大喊大叫、一怒不可收拾,即便作為父母,我們可能也常常情緒失控,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放鬆。
替他表達他的情緒,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的一個絕佳途徑
當孩子2~3歲時,他發怒的時候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是在發脾氣。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生氣”這種情緒。向孩子解釋發怒這件事就像火山爆發一樣,火山在爆發前會有一些徵兆,比如火山口會有氣體冒出,氣體會冒出一段時候後火山才會爆發。憤怒也是一樣,憤怒是不良情緒積壓到一起才爆發,所以我們在孩子情緒爆發前就應該予以舒緩。
如果孩子遭到了別的小朋友的嘲笑悶悶不樂,你可以這麼和他說:“寶貝,你生氣是因為別人嘲笑你對嗎?”當他坐在飯桌前嘟著嘴的時候,你可以問他:“你不高興是因為不想吃蔬菜嗎?”總之,你得替他表達他的情緒,這是讓他認識自己情緒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同時,你還可以告訴他“生氣”時身體的一些變化,比如他會感覺臉熱。你還讓他自己明白在什麼情況下讓他容易生氣,比如他哥哥制止他做某件他想做的事情時他會很生氣。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寶貝學會承認自己就是很不開心,讓他認識到“氣憤”這種情緒。
如果孩子正在氣頭上,先讓他學會自己冷靜一下
告訴孩子,如果人在生氣的時候,通常很多問題都想不清楚,生氣的時候做的事情,也通常不理智。因此,如果孩子生氣了,先讓他學會自己冷靜一下,什麼也不做,自己先消化一下自己的情緒。比如,當孩子在吃晚餐的時候,你把電視關了他很生氣,你可以讓他先離開飯桌,先冷靜一下,等自己冷靜下來以後再回到飯桌上繼續晚餐。
如果是什麼事情讓孩子大發脾氣,你最好讓他離開使他大怒的現場,帶著他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待著。你需要做的是,告訴他“你需要安靜一會兒”,而不是讓他在現場繼續怒不可遏。比如,孩子在搭一個新的積木,卻總是不能按照說明書上的指示成功地完成搭建,你可以讓他暫時放下手裡的積木,去幹點別的事情。當然,你也要避免用憤怒的語言和他對話,這樣他會更加生氣。實際上,你可以做很多事暫時緩解一下他的情緒,比如放一首他喜歡的曲子,給他念一本繪本,讓他安靜下來,或者帶他到戶外玩一圈。
如果孩子在做一項對他有點難度的事情,多次嘗試卻老是做不好時,他很容易產生挫敗的情緒。你可以告訴他,如果他很生氣就跺跺腳,使勁跺腳,把憤怒發洩出去。當然,你也可以讓他透過“跑”“跳”等方式,發洩自己的壞情緒。
另外一種發洩壞情緒的方式就是深呼吸,告訴孩子,如果他感覺很生氣,可以深深地吸一口氣,再緩緩地吐出一口氣。這個動作,可以讓他更快地平靜下來。即使2歲的孩子,有爸爸媽媽的示範,他也可以學會深呼吸了。
在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生氣的原因前,父母可以先試著幫他總結
如果孩子生氣了,你可以問問他到底是什麼讓他生氣,怎麼樣他就不會這麼生氣了。如果他的要求是合理的,你下次可以儘量避免讓他生氣的事情再發生。如果以孩子的發展程度還不足以明確指出讓他生氣的原因,你可以試著幫他總結,比如:“是不是你很不喜歡黑色,一穿黑色的褲子就生氣?”試著幫他分析原因。久而久之,他也會慢慢學會表達什麼事情是自己不喜歡的。
試一試和孩子一起用“幽默”解決問題
“幽默”有著神奇的力量,在孩子生氣的時候,你的“幽默”可能讓孩子臉色立馬“陰轉晴”呢。比如,孩子的冰淇淋掉地上了,他可能立馬哇哇大哭,這個時候,你可以用詼諧的肢體動作和誇張的語言對他說:“嘎嘎嘎,寶貝一定是看到路上的螞蟻也想吃冰淇淋了。”然後自己裝作小螞蟻的樣子,津津有味地假裝吃著地上的冰淇淋,孩子一定會被你的行為逗樂。當然,你用幽默化解不愉快的事情,這也會讓孩子學會用“幽默”解決問題。你們倆如果開著車被堵在路上,你可以說:“哇,假如上週給你買的那輛小汽車會飛多好,我們就駕著那輛車嗖嗖地飛過去了。”這種用幽默化解難題的機會很多,如果父母能用這種態度對待生活,孩子也容易變得開朗幽默哦。
3招助你神奇化解孩子情緒失控
如果父母生氣的時候大喊大叫,孩子必然也會如此,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如果父母自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一味地要求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對孩子而言似乎很難。
對孩子的大喊大叫進行制止,你可以進行這樣的一個步驟:
第一步:提醒。當他大喊大叫時,你提醒他,不能尖叫、大喊。
第二步:當他還沒有停止時,你可以警告他。如果在用這麼大音量說話,你將取消他的甜點。當然,“禁止大喊大叫”的原則父母也很有可能違反,尤其在看到孩子大喊大叫時。如果你沒控制好自己,記得對孩子道歉:“媽媽對你的行為很不滿意,但是媽媽剛才對你大喊大叫是不對的。”
第三步:當你很生氣的時候,你也可以用教他的方法使自己冷靜下來,比如對他說:“我現在非常生氣,所以不想再和你談論這個問題,我需要冷靜一下,等自己不生氣了再和你討論。”這樣做的目的,一是避免自己用“大喊大叫”的方式來處理問題,二是也讓孩子從你身上學會在生氣時如何管理自己的憤怒情緒。
-
19 # 喆如媽媽
表達情緒其中就包括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父母首先要懂得情緒是沒有對錯的!因此,不要刻意迴避消極情緒。例如:在孩子生氣的時候,說:“媽媽看到你跺腳,你看起來很生氣!”而不是採取迴避的態度,馬上讓孩子停止跺腳的行為。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不是不想表達情緒,而是沒有詞彙可以表達。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起感覺和詞彙的連線。可以看繪本,或者孩子哭的時候告訴他這叫做傷心。
-
20 # 麼小二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孩子每一天都在變化,每一天都是新的他。
更何況,在我看來,孩子是在生活實踐中慢慢地去學會情緒表達。這是一個會越來越好的事情,不是誰天生就會。而這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都是一件看似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的事情。
由此,我們的引導就很重要了。首要做的是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當你真正接納了孩子的情緒,才能夠談得上如何去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孩子只有在完全放鬆、徹底安全的前提下,能夠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情緒,告訴你為什麼會那樣做,甚至只是哭鬧不止。
當情緒發洩完畢,我們再去引導。給出更合適孩子的方法,或者就是靜靜抱著孩子。接納和擁抱孩子的情緒,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自然而然就知道如何去處理。而不是當情緒出現的時候覺得無能為力和恐慌。
由此,提供一個安全的情感基地,接納孩子的情緒,比引導更重要。
回覆列表
情緒自我調節(或叫控制情緒)是一項需要不斷學習和練習的技能。有研究說,六歲左右的孩子情緒自我調節的能力已經大相徑庭了。所以,人生前幾年是學習積極調解情緒的關鍵期。而父母則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消極地採用沉默、嘲諷、懲罰甚至打罵可能會暫時壓住孩子的情緒,但代價是孩子並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和疏導情緒。而正面積極地處理負面情緒可以促進孩子克服困難並實現重要的人生目標。
一、教給孩子感受和行為
情緒的正常存在無關乎年齡。孩子有負面的情緒或感受是再正常不過的,大人首先應該承認孩子各種感情存在的合理性。大人和孩子都應該明白,可能造成問題的是某些行為而非感受本身。我們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任何“感受”都是可以的,但“行為”並不都是可以。
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憤怒的孩子說“我恨我弟弟!”一個大人回答“不,你不恨。你知道你愛弟弟。”也許這樣說會更有幫助:“我能看出來你現在感到多麼生氣和傷心(同理心承認孩子的感受)。我不能讓你踢你弟弟(但錯誤的行為應該明確禁止),但也許我們能找到一種辦法,幫助你以一種不傷害任何人的方式表達你的感受。”
二、胡蘿蔔+大棒=“笑臉圖”+“反省椅”+“沒收箱”
情緒管理繪本《媽媽,我真的很生氣》提供了一個短期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書中的內容和實際情況,我制訂了“胡蘿蔔加大棒”即正面獎勵和適度懲罰並用的政策。
繪本里的笑臉圖
我們參考了書中的獎勵方法,量身定製了“笑臉圖”,其實和我們小時候學校裡的小紅花並無本質差異。我把六個小笑臉作為一輪獎勵,每次都和小q提前商量好獎勵的內容。初期是以新玩具和食物作為目標,比如我們第一次是樂高公主;慢慢地我們嘗試了非物質的獎勵,比如第二次我們獎勵的內容就是去她最喜歡的天文館,這些也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三、幫助孩子選擇正確的對待感受的方法
雖然上面提到的獎勵和懲罰措施好用有效,但總歸只是短期方法,所以,大概過了兩個月的時間,當問題逐步解決好轉,我們就慢慢地不再提畫小笑臉。一開始還擔心她會主動要求畫笑臉,但實際情況出乎意料,她已經習慣了良好行為的規律,所以很快就淡化過渡了。
長期來看,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利用正面的表達手段來化解負面情緒。育兒書上介紹的正面的表達手段可以有很多種,比如畫畫和音樂一類的藝術治療,或者是與大自然接觸等。我實踐的比較有效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利用語言。語言是最簡單有效而又威力無窮的工具。小q表達憤怒時有時自然地想動手,每次她這樣做,我們都會提醒她同一句話:“用語言表達”。一開始她不會準確表達,會喊叫,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從動手到動口叫,再到自己會說“我生氣了”,她情緒表達的能力在逐步提升。作為大人,我們也要學會將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讓孩子瞭解學習不同的感受以及語言的表達。
《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書中的憤怒選擇輪
二是給孩子提供有限制的對待憤怒的可行方法。這是從尼爾森正面管教理論中習得的。我們做了一個“憤怒選擇輪”,上面圖示幾種宣洩情緒的方法,比如捏橡皮泥、踩樹葉、打沙袋、砸木樁、假扮遊戲等等。小q很享受掌握主動選擇權的過程,每次都把處理情緒轉化成遊戲,設定這種積極的暫停,難題很快就解決了。
結語: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明顯感受到,大人眼裡所謂的孩子們的“不良行為”其實只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感受罷了。負面情緒很正常,家長首先應該以身作則,並利用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教會他們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