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和谷財經匯
-
2 # 快樂大姐
失地農民應轉產思想,學一些城裡適合自己乾的行業技能,從農民變成工人。這叫角色轉變,也是身份轉變,更是人生轉變。要與時俱進,大膽一些,要有學習的心態和勇氣,再加農民的幹勁,一定能幹出更好的生話!
-
3 # 三農話題哥
關於失地農民的問題各地政府都有不同的探索方式,但是由於各地的農村經濟形勢的差異導致各地出臺的各種針對失地農民的政策也不同。隨著我國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在工業化過程中,尤其是在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農民的農業土地轉化為非農業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個國家都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目前我國的農民失地問題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土地農轉非速度太快,土地徵佔規模過大,失地農民群體越來越多;二是對失地農民補償太低,不足以解決他們的長遠生計;三是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再就業困難。失地農民安置問題依舊是近階段當合國家重點討論和研究的問題。
近年來,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在解決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方面進行了探索。浙江省是在全國率先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地區,其基本做法可歸納為三類:一是生活保障型。保障水平定位在最低生活保障與基本養老保險之間,分檔確定繳費標準和待遇標準,保障資金由個人、所在村和政府分擔。二是社會保險型。將被徵地後需要安置人員所需的社保安置費用一次性劃轉勞動社保部門,統一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三是社會保險與生活保障結合型。退休年齡段實行基本生活保障;勞動年齡段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未到勞動年齡段一次性發給徵地安置補助費。
現在有關部門比較關注的是適當提高對失地農民的補償標準,適當增強徵地過程的透明性,這是必要的,但還不是治本的措施。
治本的措施應該是:第一,改革徵地制度。真正區分不同型別的土地徵用,縮小徵地範圍,允許農民的集體土地在符合國家土地總體利用規劃的情況下,平等地進入市場流轉。
第二,進一步完善有關法律法規。由集體土地變為國有土地的過程應是一個平等的財產權利的交易過程。要儘快制定土地徵用的專門法律法規,增強對農民土地財產權利的法律保護。
第三,建立失地農民再就業培訓機制。失業是失地農民面臨的最大問題。農民失去土地後,客觀上需要從農業轉向其他行業。上世紀90年代以後,各地普遍採取徵地時一次性支付補償金,讓被徵地農民自謀職業。但由於失地農民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偏低,在就業方面明顯處於劣勢地位,自謀職業困難。
因此,政府除合理予以貨幣補償外,還應考慮失地農民的長遠利益,在勞動就業方面給予必要的指導,組織勞務輸出,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各級政府可拿出一部分土地出讓金,專門用於失地農民的定期再就業培訓。第四,要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消除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尤其是醫療和養老保險。
總之,失地農民安置各地有關政府和部門需要一個長期的探索和實踐過程
-
4 # 媛寶媽媽生活錄
失地農民最關心的是兩大問題:出路問題和退路問題。
出路問題,就是就業問題。被徵地農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維持家庭可持續生計的主要來源。要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根本的出路在於就業。而如前所述,目前失地農民就業狀況不容樂觀。在諸多失地農民就業無門的情況下,往往只能靠一次性安置費用來維持生計,而這點安置補助費遠遠不能取代以往土地所具有的“最後的保障”的社會功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限的資金難以為失地農民再造一個可持續的生計。
退路問題,就是社會保障問題。對農民而言,土地承載著生產資料和社會保障雙重功能。土地一旦被徵用,他們的保障便成了“空中樓閣”。憑他們“賣地”時獲得的那一點微薄的收入,要想一次性解決養老、醫療、失業等方面的保障實在是絕無可能,何況在政策上又有對農民的不平等條款(比如失業保險農民就辦不了),使得許多失地農民“投保無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
5 # 小峰的三農生活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們村就有很多土地被政府佔用蓋工業園了,按規定每年補償多少錢。其實農民現在種地,一年兩季小麥和玉米,去掉化肥.種子.澆地.璇地人工,種兩季就能收一季的錢。至於你說的沒什麼技能那是你不瞭解現在的農民,農村的80-90後是務工主力軍基本上都有個養家的技術。在我們村會幹電焊.管工的人一天工資4,5百塊錢。在工地幹個小工還一天200呢,失去土地一樣生活。一畝地碰到好收成才賣個一千三四,不如在外幹幾天活呢。而且很多人都在地裡種上楊樹了,寧願去外面打工也不種這幾畝地了。現在農村生活也提高了,注重孩子的教育了,德智體全面發展。我相信農村的孩子會越來越好。
-
6 # 1589o274846祁建英
做為一個農民,假若你失去了土地,我相信你一定會後悔的,因為土地是生命之源,國家在今後一個時期一定會有好的政策優先考慮農村的發展。
-
7 # 秋水長天1974
失地農民很多手裡有補償款吧?輕易不要揮霍掉,村裡集體開辦企業或投資的可以入股,自己也可以去學習一門技術,轉為職業工人。
-
8 # 飛哥三農事
我認為土地的發展,終歸會向著集中化發展,以大型機械或更加智慧的裝置來代替人工勞作,以提高農田的收益。當社會發展到那天,農民的素質也一定會得到一定的提高,他們會有更多的本領來維持生活,他們會擁有適合社會現狀的技能。比如現在的網路時代,很多人都可以選擇做網路營銷等。
我想如果有一天農民的土地失去啦,那隻能是被被集中起來,實行集體化管理集體化種植,如果發展的那一天,農民也一定會有別的生活出路,國家不可能會讓老百姓餓著肚皮,而把地收掉,這是不可能做到的。農民的土地,被集中起來由個人或少數人承包,那麼其他人一定會有別的工作崗位,一定會考慮到這些人可以不要這些土地而就能夠有自己的生活途徑。
-
9 # 農村人老趙
農村人沒有土地是兩種情況居多,一是二輪承包.時末出生的人,二是婚進的人。這類人是沒有土地的,但他們也不依賴幾畝薄地來維持生計,農民種田也沒有多大的好處,只有外出找工作才有出路,一般的都是自謀職業維持生活,打工,商業服務,進廠做工等,沒有土地沒有問題,必盡他家裡其他人還有土地,反正餓不死的,象沒有土地的現象我們周邊很多,但他們現在都混得不錯,有房,有車,有愛人,有孩子,生活甜知知的,生活很充實,沒有土地不要怕,車到山前必有路,山不轉人轉,繞道前行,怕就怕好吃賴做,不求上進,整天東跑西逛,不務正業,無事適從,這類人無地肯怕更不行,
無地問題不大,只要自己發奮圖強,有上進心,求發展,沒地怕什麼,幾畝薄地能有多大收入。
-
10 # 涑河居士
首先,您說的失地農民,是指原本屬於自己耕種的土地,如今流轉出去,導致自己沒有土地可耕種。當然,除此原因之外,在當下的中國,不會有其二。
如是,我的回答是,恭喜!把原屬於自己的土地以合適的價格轉讓出去之後,您既可以風雨無阻每年得到流轉費,同時還有每年365天的自由時間,可以去打工增收、可以自創副業,還可以什麼都不做,享受“詩和遠方”的愜意。
之所以這樣說,道理有二:其一,按農家平均每人有一畝三分地來說,按江北的耕種情況來講,一年兩季作物,小麥和玉米,一畝三分地,一年的純收人不過一千元,這還需要你天天耕作除草施肥澆水…
其二,我們公司是流轉土地大戶,流轉土地面積稱得上全省最大,每畝的流轉費是900元,你的一畝三分地,可以得到流轉費1170元。如此算來,此收人與你自己耕種土地所得不分伯仲,關鍵是你土地流轉後一年有大把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哪怕你每年拿出100天的時間去打工,每年可以多收人二萬元。
道理就這麼明瞭簡單。這也是我們這邊的農民紛紛希望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流轉出去的原因。
如是,流轉土地後的農民,何懼之有?何樂不為呢?
-
11 # 廣東george
農村的不斷髮展,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使得不少靠近城市地區的農村土地被大量佔用,很多農民因此而失去土地。雖然土地被徵用時都會一次性給予農民經濟補償,但是從長遠來看,失地農民的生活將陷入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作為農民,他們沒有了土地,也就沒有了土地流轉以及農業生產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他們還生活在農村,未來的生存問題令人堪憂。國家對失地農民的生活也非常重視,出臺了一些政策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對於失地農民而言,有這幾項補貼可以領。
1、有償退出承包地補償
今年起國家在不少地區推行了有償退出承包地的政策,在這些試點區域內,如果有農戶選擇永久性放棄土地承包權,那麼國家就會對農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農戶的土地面積越大,補貼金額越高,而且不同地區因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每畝地的補償標準也不一樣,一些地實行的是一畝地4萬元的補償標準,如果農戶有幾十畝地,那麼就能一次性領到百萬補償款了。
2、有償退出宅基地
早在2015年,國家就下發了《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該意見明確規定要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自願有償退出或轉讓宅基地。主要是針對現在很多農村都是一片荒蕪的景象,大量的農戶進城落戶,農村的宅基地資源被浪費。所以國家制定了有償退出宅基地的政策,已經在部分地區試點實行,當然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的重點是自願,必須是進城落戶的農民自願提出,獲得的補償標準最高為每畝8萬元。
3、失地農民養老金補償
對於失地農民而言,隨著老齡化的到來,他們的老年生活令人堪憂。為了保障失地農民的晚年生活,國家對於失地農民發放了失地養老補貼金,也是農村養老保險的一種,只不過失地養老保險是由政府、村集體、村民個人共同繳費,養老金標準一般是當地城鎮低保標準 。按照規定,如果土地被徵收時,男方年滿60週歲,女方年滿55週歲,不用繳納任何費用,就可以享受失地養老金。
對於農村失去土地的農民而言,有這幾項補貼金可以領取。失去了土地,也就是失去了晚年生活的保障,國家給予失地農民的補償金也是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安享晚年。
-
12 # WANG啟源
會越來越有保障。
隨著城鎮化程度的推薦,越來越多的農民將自己的土地拿出來搞建設。對於這些失地農民除了給予一次性土地收購補償外,還給予繳納失地保險進行保障。
對於保政策各地實施有所不同,一般按照不同的年齡段採取不同的繳費比例,按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確定繳費數額,並且逐步提高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
養老保險金待遇:一般分檔保障,對於男性年齡在60週歲以上,女性年齡在55週歲以上的失地農民,地方社會保障部門根據每年養老保險金水平,按15年期限,從政府土地徵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資金用於養老保險費用的支付,個人不負擔繳費。從失地的當月起,開始領取養老保險。
對於男性年齡在45-60週歲之間,女性年齡在40-55週歲之間的失地農民應加入到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專案中。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與失地農民實際年齡之間的差額即為實際繳費年限。每年所需繳納的費用由政府,集體,個人三方共同承擔。政府負擔的部分從政府土地徵用收益中扣除再加專項的財政撥款,集體承擔部分從土地補償費和集體經濟積累中提取,失地農民個人繳納的部分每年定期自我支付。具體比例要合理,政府出資應在50%以上,集體出資應在30%左右,個人出資在20%左右,堅持政府保障為主,個人保障為輔的原則。失地農民達到繳費年限後,可以領取養老保險金。
對於男性45週歲以下,女性40週歲以下的失地農民,當地社會保障部門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勞動力再就業,應從集體獲得的土地補償費中,提出一部分就業培訓專用資金,使失地農民掌握新的勞動技能,增加就業機會,加快就業程序。當這部分失地農民自謀職業後,應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專案,憑藉失地農民身份證明,享受一定的養老保險繳費的優惠待遇。同時也應特別注意農村低保人員失地後的養老保險安排,對於失地低保人員,社會保障部門應不分年齡差別,對其實施城鎮最低生活保障。
失地養老保險制度將失地農民全部納入社保,將從根本上解決被徵地農民的長期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
因此,失地農民會越來越有保障。
-
13 # 秦長興
城鎮化,農民如果失地,可能導致失業。
就象船長沒船開,司機沒車開,飛行員沒飛機開。
如果沒有種地以外的技術,可能面臨住樓了失業了、沒地了沒錢了、生活還不如以前的狀況。
如何讓失地農民有事幹、有錢賺、有保障是關鍵。建議如下幾點:
一是科學規劃。城鎮化在合法合情合理規劃下,考慮土地的統籌設計,是否可透過就近置換等創新辦法,保證農耕地的用途,從根本上保證農民還有地種。
二是職業培訓。對失地農民,各級政府部門,建議切實根據農民的興趣、年齡、特點,分類分批搞好職業培訓,引導就近就業,引導他們從種地轉型相關三農行業。
三是自我轉型。農民在思維上認清城鎮化趨向,自我調整,廣開思路,透過積極自我轉型,應對城鎮化。本地一些農民在轉型中,在商業、農產品產業化、服務三農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
四是自我提升。農民要破除老思維,發揮自己的特長,學習一技之長,透過自媒體、網路、就近參觀、職業培訓等,不斷提升。透過合作、眾籌等辦法,抱團發展,也是一個辦法吧。
五是全員保障。對失地農民,各方要在醫療、看病、保險、養老、生活、創業、就業、子女上學等各方面加以保障,切實搞好基礎條件建設,保證他們能享受城鎮化的中國紅利。
讓失地後的農民,生活越來越好,的確是需要上下各方的大力推動,你準備做什麼?怎麼做呢?
-
14 # 鉅鹿阿爽
大家好我是阿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以後農民的地會越來越少,隨著生活不斷的變化,修路佔地,擴建佔地,有的人也不願種地,有的還把地承包出去,沒有地的人可以給別人做點小活,也可以去正兒八經的上班,不用想著種地了,也可以經營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
15 # 小伍的人生
農民如果完全是靠土地為生的話,那他們失去土地就等於斷了他們的命脈,現在的農民至少都是五十左右的了,離開土地他們還能做什麼?要是有其它方面的出路他們也許早就不做地了。失去土地後家庭條件不好的去當個保安,打點雜工,家庭條件好點的在家養養雞鴨,帶帶孫子,各家有各家的活法,就看他們自己的想法了。
-
16 # 黃土地甄選
在中國,因為土改政策,承包單幹使土地都在農民手中,現在對大多數農民務工或者進城,多數土地撂荒,不能在土地上見生產。
當前,很多政策都在鼓勵農民流轉承包土地,形成家庭農場。
還有一種模式就是村集體流轉承包土地,這種成本相對較高,加上勞動力成本,村集體不是大規模化發展,藉助現代化耕種,都是很難成功的。
-
17 # 濃濃的香土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失去地以後,我感覺農民會過的很窮,現在國家不是說要注重三農嗎,說不讓農民種地了,把地收回去,做農村合作社,一畝地給你1000塊錢,1000塊錢能幹什麼,把把地承包了以後,我們就給他們打工,想想那麼多人給他打工,工資肯定給你壓的很低,還是自己種地比較合適,最起碼收成好的時候還是可以的,就說我們山東種大蒜,行情好的情況下一畝地也能賣到四五千,大蒜裡面再套上辣椒賣的價格也不低,所以農民最好不要失去自己的土地。
-
18 # 宗元三農堂
非常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失地農民是我國目前一種特有的人群,也就是這些農民的土地被徵用以後丟失了土地的使用權,或者是土地的經營權,喪失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基本的物質保障。畢竟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擁有一畝三分地就可以保障一年的溫飽問題。但對於失地農民以後是怎麼生活呢?
首先,失地農民是給予一定的土地補償的,可以利用這些補償款經營一些小專案自主創業。對於農民失去土地的主要是被單位或者國家徵用進行了開發,或者是被用作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在這方面賠償的標準相比較偏遠地方的土地要值錢的多。這樣農民拿著這部分土地補償款作為第一自己的啟動資金,可以做一些加工類的專案自主創業。畢竟現在糧食價格低迷,即便是擁有土地一年也不能夠賺多少錢,何況土地面積又非常的少。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憑著自己的本事創業只要堅持就能夠有更大的回報。
其次,失地農民如果年富力強沒有能力去創業,可以外出打工賺錢,或者是找一個企業購買社會養老保險金。對於年輕的農民可以外出打工,賺錢比種地賺錢要多得多。如果說找一個固定的工作單位,用人單位會給交上社會養老保險,能夠解決以後養老的問題。其實這種方法比種地還要強,只是在打工期間非常的辛苦,但至少比種地要輕鬆一些,收入也更高一些。
第三,對於失地農民年齡比較大的人群,或者是勞動能力比較差的人群,他們有一定的福利和農村養老保險的購買選擇。現在對於失地農民的優惠政策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首先能夠保障這些溼地農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一般是給予一定的福利待遇,比如基本生活費的補償,還有他們可以選擇一定的農村養老保險繳納金額由財政代繳。如果說選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自己再交納一部分,這樣能夠解決養老的問題。
總之,對於失地農民失去了土地,感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其實現在種植糧食確實都不賺錢,價格非常的低迷,還不如外出打工賺的錢多。對農民可以在失去土地以後自己創業或者是外出打工賺錢,當然還要購買社會的養老保險,這樣解決了以後的養老問題。現在我國正在鼓勵城鄉一體化,鼓勵種植大戶或者涉農企業到農村租賃土地,實行農業的產業化運營,使得農民從土地上徹底的解放並參加社會化大生產。這些因素也都說明了失地農民和有土地比較少的農民,基本上是生活水平差不多的,尤其是失地農民提前的踏入了社會化大生產,比其他的農民更有優先性和選擇性。
-
19 # 半醒學徒
以前我們家家戶戶每個人都分有田地,我就有。但現在就我們村很多人基本都是出去打工掙錢了,留在家的基本都是年紀比較大的,,只有少數青中年人在家裡承包田地大面積種植或養殖之類的。我一親戚就在家種了200多畝水稻,收益還可以!
現在農村也逐漸城鎮化,而且現在年輕人沒有田地種,也不會種,以後子女肯定更是不會,的確是問題。但話說回來,路是人走出來的,到那一步自然有出路。
目前沒種田地的除了老年人,基本都是出去打工或者上班,有的學有一技之長,有的自己做生意,差不多都在尋找長久維持生活之計。基本很少有人想過以後回老家繼續種莊稼種田地。至於農民工子女更是不會回老家種莊稼,除非有年輕人想回家發展農業,大規模種植養殖的,那得另說。另外現在農村人對子女教育非常重視。都努力讓子女好好讀書,出去找份穩定工作或者事業。
-
20 # 頌讚視界
我正是一個失地農民,我認為只要自己有能力掙錢或者幹別的打工做點小買賣都一樣,因為種田的特別辛苦、像我們這些50多歲的人根本就幹不動了只能看著。再一個現在國家政策好我們這裡的每人交25,000到時候就可以領養老金,為什麼這麼少呢?因每個人國家補貼了許多的錢。
回覆列表
失地農民,正常應該有一定的保障和土地分紅。不能正常從事務農,就得考慮就近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打工,或者有經商頭腦,自己乾點實在的小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