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幫過?那是某一時期內,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於是產生聯合,當敵人消滅了,對方就成了自己的敵人,消滅敵人罷了。

    710年,中宗李顯去世,韋后想效仿武則天做女皇,而太平公主也有此意,李隆基想做皇帝,於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等人,將李隆基父親李旦抬上皇位,是為唐睿宗。

    李旦重新繼位後,就開始立太子,按嫡長子繼承製度,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於是李隆基就成了太子。

    而李隆基當太子後不久就開始監國,而跟太平公主的矛盾就計劃了,因為按照這樣走下去,李隆基就是皇帝了。

    景雲三年(712年),李旦怕在這樣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亂,又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毅然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改元先天。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

    當時朝堂上的七個宰相,有五個是太平公主的人,所以李隆基基本上是傀儡了。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軟禁父親李旦,做了真正意義上的皇帝。

  • 2 # 伊耆角木

    不存在“幫過”一說,只能算是合作。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當時的合作為了權力,後來的決裂還是為了權力。他們身在帝王家,要麼安心遠離大位富貴終老,要麼就是為奪權拼個魚死網破。

    一、公主掌權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自小深受父母兄長們的寵愛,尤其是母親武則天,對她百般驕縱,養成了太平公主不可一世的性格。眾所周知,武則天對權力的把控能力之強是當時中國無人能比的,太平公主耳濡目染,逐漸也對權力有了極高的興趣。

    由於太平公主長相、性格都與武則天很相似,使武則天對她的恩寵無以復加。在武則天廢掉兩個兒子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的皇位,自己登基稱帝的時候,太平公主在兩個月前嫁給武則天堂侄武攸暨,有了李武兩家的雙重身份,故而沒有像其他李唐宗室一樣受到衝擊。由於是女性,沒有被朝臣寄予“恢復李唐王朝”的期望,反而使武則天與之關係最為融洽,平時多於其探討朝政,也讓太平公主的政治能力不斷提升。太平公主更是為武則天推薦男寵,這對母女的關係可謂親密無間,使得太平公主成為李唐到武週年間的政壇不倒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唐隆政變

    神龍元年,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誅殺武則天男寵張氏兄弟,中宗李顯恢復李唐王朝,太平公主在政變中給予了支援。李顯稱帝后加封弟弟李旦為安國相王,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獲封五千戶,開府,成為當時朝中地位最尊貴的兩人。

    (韋皇后)

    但是,李旦、太平公主二人的存在,卻也擋了別人的道。這兩個人就是皇后韋氏和安樂公主。韋后曾在患難中陪伴李顯十餘年,是故李顯復位後對其百般依從。安樂公主更是夢想著成為皇太女繼承皇位,向自己的祖母武則天看齊。於是,強勢的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矛盾日益凸顯。結果,中宗李顯竟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其子李崇茂繼位,太平公主原本打算讓韋后和李旦共同參政繼續保持平衡,而韋后一黨卻改封李旦為太子太師虛銜,朝中重要職位全被韋后一黨佔據。

    (安樂公主)

    相王李旦生性懦弱,但其子李隆基卻是野心勃勃,早已在皇帝親軍萬騎中發展出一股勢力,聽從自己號令。韋后專權也讓不甘寂寞的太平公主感到了危機。於是,姑侄二人一拍即合,發動政變。唐隆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夜,李隆基聯絡的親信眾將突襲羽林營,殺死韋后親信控制禁軍兵權,各路將領從各門殺入內宮,盡誅韋后、安樂公主等人。三天後,太平公主坐鎮金殿,當堂宣佈皇帝讓位於相王李旦,百官無一敢反對,太平公主親手將小皇帝李重茂拉下皇座,李旦正式復位稱帝。李隆基加封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既參與政務,同時把持宮內外皇帝親軍,權勢日上。太平公主也加封萬戶,達到唐代公主鼎盛。

    三、姑侄矛盾

    (太平公主、李隆基、李旦)

    睿宗李旦復位後,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度應該立長子宋王李成器為太子,但李成器顯然也知道自己無法控制弟弟李隆基,於是順水推舟,自願讓位。睿宗立李隆基為太子。這樣一來,太平公主就成為了李隆基面前的最後一個障礙。

    因為唐隆政變的功勞,太平公主更加肆無忌憚地干涉朝政,李旦沒有主見,遇事往往分別問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意見。時間一久,二人分歧自然越來越大。姑侄二人都是強硬性格不肯讓步,李旦只能在中間打圓場。太平公主日益不滿,開始聯絡朝臣勸李旦更換太子。最後,不堪其擾的李旦乾脆讓位於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李隆基稱帝,改元先天。

    四、最終對決

    李旦雖然讓位,卻依然掌握著國家最高權力,也就是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所以他的退位沒有緩和妹妹和兒子的矛盾,反而因為自己轉到幕後而使兩人正面對決。

    最終,先天二年七月,李隆基得到線人舉報,太平公主將在四日發動政變。李隆基當機立斷,搶先一步在三日那天將公主的黨羽一網打盡。窮途末路的太平公主逃入山寺又回家自盡,勸說兒子放過妹妹的睿宗看到了兒子這番驚人舉動,也徹底交權。從此,李隆基親政,改元開元。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是唐朝、武周那個特殊時代下應勢而生的人。他們生就不甘寂寞,因為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武則天的稱帝讓太平公主不甘做一個普通公主;政局的動盪讓李隆基看到了自己上位的機會。時代造就英雄,而也正是兩個同樣強勢的人在一起,註定了只有一個最後的贏家。沒有李隆基,或許太平公主會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 3 # 草堂夜語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的妹妹,武則天對她寵愛有加,兩個哥哥也對她極其愛護,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和她的性格很像,所以有些事情都和她說,和她商量,但是這都在幕後秘密進行,不會走到臺前讓別人知道。

    在韋皇后因為利慾薰心,謀害設計毒殺了中宗李顯以後,自己把持朝政,禍亂大唐,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及其黨羽,扶持哥哥李旦繼位,是為睿宗。太平公主誅殺韋后有功,權利達到頂峰。李旦也很尊重她,有什麼事也事先詢問它的意見。

    但是人都是有野心的,權利越大野心越大,一人之下,還不夠,還想做萬萬人之上。再加上她親眼目睹了母親武則天的皇帝威儀。內心權利極度膨脹,因而再看到李隆基年輕有為,英明神武,在朝中的勢力越來越大,恐怕若日後登基無法駕馭,不能像母親一樣威儀天下,就想把李隆基的太子位置拿下,換一個比較懦弱一點,自己好駕馭的繼承人做太子,就是有了這樣的想法,太平公主到處散佈太子謠言,給太子身邊安插耳目,監視太子,讓太子李隆基深感驚恐。還想讓哥哥把李隆基的太子換掉!

    但是李旦沒有聽從太平的建議,反而把皇位傳給太子,自己做太上皇。太平感覺無望,進而自己緊鑼密鼓的召集自己親信同黨,密謀毒殺李隆基,自己做皇帝,不幸有人洩露,李隆基聽從大臣建議。先下手為強,殺了個太平公主措手不及,手下被一網打盡!自己也落了個自盡的下場!

    是太平公主先密謀毒殺李隆基在先,李隆基反擊在後,如果太平成功,李隆基必遭殘殺,皇宮爭鬥就是這樣殘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親情可言。一切都是為了皇帝的寶座。所以賜死太平公主他的姑姑也是必然的!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 4 # 前史今談

    主方額廣頤,多陰謀,後常謂“類我”。——《新唐書·列傳第八·諸公主》

    太平公主名為李令月是武則天最小的女兒,年幼時備受兄長和父母的寵愛。《新唐書》記載太平公主長得一個方正的額頭臉盤也大十分的漂亮有氣質,又喜歡爭權奪勢,武則天常說太平公主像她。

    至於為什麼唐玄宗李隆基一定要殺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我認為這是必然的。

    太平公主為人“喜權勢”又多智謀,在武則天被逼退位之時就立下了大功受封“鎮國太平公主”,李隆基的父親復位時太平公主又以擁立之功晉封萬戶,成為了唐朝公主的一個巔峰。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按照正常情況來說李旦死後太子李隆基該繼任皇帝位,但是太平公主卻想要效仿其母做唐朝歷史上的又一個女皇帝,所以兩方勢力便在當時展開了一場明爭暗鬥。

    在這場鬥爭裡太平公主一直佔據著強勢地位,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出自她的門下。

    李隆基對於這位姑姑可是畏懼至極,在宋璟與姚元之兩位賢臣向李旦秘密進言試圖為太子李隆基鋪路之後,李隆基竟然因為太平公主的一句責備上書李旦把這兩位賢臣通通貶謫。李隆基對於太平公主的懼怕可見一斑。

    就連李旦退位給李隆基之後,太平公主依然仗著自己的勢力為所欲為,甚至發展到給李隆基下毒的地步。

    形式危急至此,已經貴為皇帝的李隆基也不再坐以待斃對著自己的姑姑拿起了屠刀......

    要是你是當時的皇帝李隆基,在親姑姑的步步緊逼下你會除掉自己的親姑姑嗎?

  • 5 # Seci8810

    並非是唐玄宗不放過太平公主,而是太平公主一定要與李隆基一較高下,爭奪王位。失敗後自刎身亡。也對得起她母親武則天的一世英名,至少也不苟活。我倒認為如果太平公主不自刎,唐明皇也不會對她怎麼樣,一來她是親姑姑,唐代儒家思想極重,不能對親姑姑直接動手。二來當時政治環境一定是復興李唐了,從上面皇室貴族到升斗百姓都急切希望有一位中興之主帶領他們再次登上‘貞觀之治’。這位陛下必須是太宗直系,這時的唐明皇簡直就是眾望所歸,完全可以秒殺太平公主。所以即使太平公主未死,也會一輩子榮華富貴吧,只是沒有自由。

    換而言之,太平公主也可能正是受不了這樣的結局,也低不下高貴的頭顱,她母親在世時,她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唐明皇登基,她只是一公主,而且完全沒有權利的公主。她是萬萬不想做,正是因為如此,她明知眾望所歸,毫無勝算,也要拼死一博。最後自刎身亡,死得也算壯烈了。相比武則天其它族人,紛紛背叛家族,投靠李唐。真是無骨之人。

  • 6 # 希望星晨58298869

    唐玄宗賜死姑媽太平公主實屬迫不得已!

    1.太平公主是高宗與武則天的最小女兒,很小就受爹媽的寵溺,而且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容貌、氣質與性格很像自己,後來,政治方面的大事也私下與她商量,太平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也有了政治經驗與謀略!

    2.中宗李顯駕崩後,利慾薰心的韋后利用宗族勢力把持朝政,拉幫接派,廣植黨羽,禍及李唐王室,妄圖成為武則天第二;李隆基聯手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勢力,扶持老爸相王李旦登基,作為李旦的兒子,李隆基順理成章地被冊封為太子。

    3.李旦當政,實權掌握在太平公主手上,憑嫻熟的政治手腕在朝中建立了崇高的威信,勢力也越來越大,及至後來,朝中七位宰相就有五位出自太平公主門下。

    4.唯恐果斷堅決的侄兒李隆基成為自己威儀天下的障礙,她多次向哥哥建議更換太子,懦弱的李旦尚在猶豫之中,長袖善舞的太平公主就開始在朝庭散佈對太子不利的謠言,並巧妙安插耳目,監視太子,讓李隆基提心吊膽、誠惶誠恐、惴惴不安!

    5.最後李旦經鄭重考慮還是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太平公主深感無望,趁李隆基立足未穩就悄無聲息地召集自己親信,密謀毒殺李隆基,由於有人洩露了機密,李隆基做出了快速反應,他先發制人,派兵武力解決太平公主勢力,最後賜死了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

    政治從來就是不流血的戰爭!

  • 7 # 熙熙談時尚

    當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後,太平公主散佈言論說:太子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因此不應當被立為太子。宋璟等擁立太子李隆基的人則希望睿宗李旦把太平公主遷出朝野。事情一直到睿宗李旦退位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繼位為唐玄宗,在矛盾升級到最後的時候李隆基反戈一擊,最終太平公主被賜死。

    不過照姑侄鬥法的過程來看,太平公主也曾想毒死李隆基,只不過成王敗寇,她最終失敗也只有被人宰割的份兒

  • 8 # mixixibihe256

    其實太平公主註定是要被誅殺的。

    由於深受武則天的影響,太平公主其實是有當女皇的想法的。在武皇執政時期,太平可是沒少幫她媽幹了一些明的暗的事。正是受到母親的影響,所以激起了太平龐大的政治野心,但是她所有的條件都太不成熟了。尤其是在中國傳統父系宗法制下,封建宗法思想也深入骨髓,不可能傳位給她。那麼問題就來了,你不傳位於我,那我能不能像你(武則天)一樣,自己爭取呢?

    事實當然是不可能了,但是太平可從沒閒著,比如唐隆政變,這次政變的結果是,即位不足一個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復辟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可是大家都知道,李隆基並不是嫡長子,那為何李旦復位後立李隆基為皇太子呢?那就是這場政變後提出的交換條件。因為李隆基不可能自己稱帝,因為還有他爹在呢,對吧。

    可是這樣一來,李旦和李隆基這對父子的關係就變得非常微妙了,因為李旦的皇帝位子是自己的兒子送給他的。說白了,李隆基的話語權更大些。那這麼尷尬的處境怎麼解決?對李隆基的牽制和約束力,這個力量從哪裡來,只能從太平公主那裡來。

    李旦正是利用了太平公主身份貴重,威望高,又屢立大功,又有權力慾望這一些點,而太平本身就有快要爆的權利野心,所以他倆配合得很好,讓李隆基看到的畫面就是:雖然我立過大功,還讓我爹當了皇上,但我也不能太囂張。

    這個時候,如果你是李隆基,你會作何感想?

    雖然最後李旦提前禪位,但是還是想牽制兒子,所以繼續拿妹妹太平公主當工具,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控一部分大權,這就導致了太平公主後期權傾天下。

    最後正是因為太平公主權力過大,又有不斷膨脹的政治野心,所以被李隆基毫不留情的斬殺。雖然有一說是太平先發動政變被李隆基得知然後自保,但我覺得這不合理,太平公主之前參與了神龍政變,策劃了唐隆政變,如果她真想要發動政變,不可能那麼疏漏訊息,沒有任何應急對策,這麼快被一網打盡。

    所以歸根結底,就是李隆基的權力受到了威脅,不得不除掉太平公主。

  • 9 # 張睢陽齒

    老李家的婦女個個生猛,你不弄死她,她就弄死你。

    都說婦女能頂半邊天,老李家的女人能頂大半邊天。下面我們看看李家的猛女們:

    猛女一號:唐高祖李淵之女平陽公主。617年,李淵在晉陽造反,平陽公主在長安起兵呼應。她以一介女流之身,親自身入多股義軍營地;收降了關中地區的六萬農民軍,關中地區可說是靠他平定的。公主死後,唐高祖李淵特批以軍禮下葬,以紀念她的功勳。

    猛女二號:大名鼎鼎的武則天,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說了。

    猛女三號:安樂公主,這位姐姐想學她奶奶當女皇;懇求唐中宗封自己為皇太女,卻遭到拒絕。安樂公主竟然和她媽韋皇后一起親手毒死了她父親唐中宗,最後被唐玄宗和太平公主誅殺。

    猛女四號: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常年在母親武則天身邊,學會了她媽媽的陰謀權術、剛硬狠毒。誅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後,太平公主大肆在朝中培植私人勢力,七個宰相五個都出自她的門下。她忌憚李隆基英明果斷,多次在唐睿宗面前進讒言想要廢黜李隆基,均未能如願。

    公元712年,唐睿宗退位做太上皇,李隆基登基。此時天下大事還是由太上皇說了算,三品以上官員任免都得經過睿宗允許。這時太平公主還不死心,竟然想下毒害死李隆基。

    唐玄宗只好先下手為強,派兵幹掉了自己的親姑姑。太平公主被殺後,唐睿宗特別識時務,立即表示“從此天下大事都由皇帝做主,我什麼都不管了”。

  • 10 # 大照片小影片

    不是唐玄宗不想放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而是因為龍椅只有一座。不是你做就是我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不是唐玄宗先下手為強,讓太平公主搶了先的話,他也得死。是的,太平公主幫過唐玄宗,但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太平公主唐玄宗面對的是共同的敵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但是有人不同意了。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覺得如果有人要當女皇的話,那也應該是她,而不是韋皇后。於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把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給幹掉瞭然後李隆基的爸爸李丹繼位。太平公主覺得李丹就是個過渡,還是應該繼承老李家的優良傳統,讓女人當皇帝,但他的侄兒覺得的老李家的這個傳統不應該繼承發揚了。於是他就先下手為強,把太平公主給幹掉了,自己登上了皇位。

  • 11 # 黯辰無痕

    個人覺得純政治原因居多。

    首先說下太平公主這個人吧。論權謀,太平公主僅稍遜於武則天,也是個善於攫取權力的主。論野心,太平公主比武則天有過之而無不及,她是想當武則天第二的人物。

    武則天去世後權力歸於李唐,太平公主見李家江山不穩,多次想方設法打壓,甚至還收買朝中重臣歸於她一派。可惜她比武則天除了差點謀略外,還差天時地利。

    如此有野心的人,李隆基豈能任其發展,並威脅到自己的帝位?但由於太平公主勢力較大,涉及朝堂後宮,加上她與李隆基還有實打實的親戚關係,故而李隆基才在一點點拔出太平公主的勢力後,才賜死於她的。

  • 12 # 密探零零發

    唐朝是一個女強人輩出的朝代,前有女皇武則天,後有差一點就跟隨了武則天步伐的太平公主。武則天和太平公主這對母女真是太相似了,都在大唐的政治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只是太平公主還是有點弱,在武則天死後,立有大功的太平公主,竟然被自己的親侄兒唐玄宗被逼自縊。那麼,為何唐玄宗不放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二。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最寵愛的小女兒,從小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16歲,她下嫁給了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兩人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婚後甜蜜,此時的太平公主潔身自好,賢妻良母。然而,好景不長,薛紹因其長兄謀反而受到牽連,慘死獄中,瞬間太平公主成了小寡婦。隨後,武則天將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太平公主並不喜歡這個武攸暨,兩人貌合神離,各玩各的,太平公主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

    沒有愛情,那就用權力來彌補內心的空虛寂寞冷。此時,武則天已經登基為皇帝,熱衷於權力的太平公主開始參與朝政,走上政治舞臺。太平公主雖然是武家兒媳,但是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擁護者。後來,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兵變,誅殺二了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在誅殺二張中有功,李顯繼位後,她得到了極大的封賞,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治。

    不久之後,李顯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太平公主又聯合自己的侄兒李隆基,清除了韋氏黨羽,擁立相王李旦復位。太平公主屢立大功後,權傾朝野,凡是朝中大事李旦都要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商議。隨後,太平公主懼怕太子李隆基的英明神武,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地位,他決定改立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太子。於是,她不僅監視李隆基,而且向李旦進讒言,廢立太子李隆基,但都沒有奏效。她隨即在朝中發展勢力,結成朋黨,企圖加害李隆基。

    公元712年,李旦突然宣佈退位,將皇位傳給了李隆基,打了太平公主一個措手不及,同時也加劇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太平公主這方蠢蠢欲動,企圖發動政變,拉李隆基下位。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先下手為強,誅殺了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見形勢不對,逃到了寺中。後來,太平公主被李隆基下詔賜死在她自己的家中。太平公主的兒子和黨羽被處死的達數十人,她所有的家產也都被沒收充公,都頭來只是一場空夢罷了。

    太平公主和她的母親武則天都嗜權如命,既享受了權力帶來的快感,也反受其害。特別是太平公主還是太嫩了,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最後成為了失敗者。帝王之家沒親情,唐玄宗李隆基為了坐穩皇位,必須要處死自己姑姑太平公主這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各位,你們說呢?

  • 13 # 人飲水思源人

    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則天的女兒,在武則天的培養下,她對政治的嗅覺異常靈敏,能夠在異常複雜的宮廷鬥爭中獲得利益。太平公主想效仿武則天,架空皇帝已至取代李旦,自立為女皇。唐玄宗當然不想再出現武則天第二,所以對任何想染指皇權的女人不能容忍,必除之而後快。

    太平公主一生參與了兩次改變唐朝命運的政變——神龍政變和唐隆政變。在這兩場政變中太平公主受益良多,比如”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國相王”,開府,封五千戶。”太平公主此次獲得的封賞超過的唐朝所有的公主,成為了維護李唐的大功臣。這還不算什麼,畢竟此時的她還不能左右朝政。

    李顯繼位後,因為皇后韋氏和其女兒安樂公主陰謀奪位,效仿武則天。李旦仁厚,對自己好點的妻子女兒百般疼愛,對他們的要求儘量滿足。可他們心如蛇蠍,帝王家無親情,安樂公主送了一張有毒的餅給李顯很開心的吃下了,畢竟有這麼一個”孝順女兒”。不多久,李顯腹痛難忍,暴斃了。韋后加緊了篡權的行動。

    太平公主看到手的權利岌岌可危了,遂聯合她的侄子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掌握禁軍的李隆基快刀斬亂麻,擒殺了韋后及安樂公主,對參與政變的上官婉兒也不留情面的斬殺了。

    很順利,韋后及其黨羽一併誅殺了。太平公主此次功勞甚大,李旦繼位後,看在太平公主既是自己的妹妹,而每次李旦都要她參與朝政,甚至大臣們有任何事情都要先經過太平公主然後才是皇帝。太平公主取代唐睿宗李旦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連朝臣的升職降職都她說了算,簡直是皇帝第二。

    太平公主察覺到太子李隆基才智過人,認為他是自己權利道路上的絆腳石,欲除之。李旦只想在他們三人中保持政治平衡,可惜事與願違。太平公主在李隆基身邊佈滿了眼線,朝中五個宰相都是太平公主提拔的。她還經常在李旦面前說李隆基的壞話,要李旦廢除李隆基的太子。

    李旦無法處理這種關係,遂禪讓於李隆基,自己當太上皇。

    魏知古告發太平公主發動叛亂,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領羽林軍突入武德殿,另派竇懷貞、蕭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舉兵響應。

    最終的結果是太平公主鬥爭失敗,她的兒子及黨羽數十人盡被處死。唐玄宗李隆基賜白綾於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遂自縊身亡。

  • 14 # 品點歷史

    因為太平公主也不是個善茬,在唐玄宗繼位後,這對姑侄的鬥爭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如果玄宗不殺她,那太平公主又將會是下一個武則天。

    贏在起跑線上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的幼女,女皇武則天所生,史籍上對她的確切出生年月記載不祥。武則天和高宗所生的兩個女兒中,由於大女兒剛出生不久,為了陷害王皇后,被武則天掐死,因而對

    自己惟一的親生女兒太平公主備加的疼愛。

    史書記載,太平公主長得“豐碩,方額廣頤,多權略”,大概就是一個豐滿的美人吧,不僅如此,太平公主腦子也好使,精通權謀。武則天認為她很像自己,於是臺蘋果公主更加疼愛。

    高宗永淳年間以前,親王的實封戶為八百,最多的也不過一千,公主出嫁則為三百戶。然而太平公主的“湯沐邑”則高達到一千二百戶,聖歷初年更加到三千戶,“貴比親王”。儀鳳年間,吐蕃請求以太平公主和親,被武則天拒絕。幾年後,公主下嫁給薛紹。但薛紹在武則天垂拱年間被誣告與諸王謀反被處死,後又嫁給武攸暨,也就是武則天侄子為妻。《大明宮祠》中說她曾與武承嗣結婚,是不符合史實的。薛紹死後,太平公主本想嫁給武承嗣,但恰好這時武承嗣有病,太平公主罷婚,未能如願,並沒有與武承嗣結婚。

    武則天死後,太平公主成為朝中實權派人物

    太平公主是唐代很有政治野心的一位公主,早在武則天在位時期,隨著其地位和權勢的不斷上升,就常和武則天一起謀議政事,並幫助中宗復位。武則天知道,在她死後,太子李顯、相王李旦與諸武氏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太平公主作為李顯、李旦的兄妹,她的丈夫武攸暨又是武則天的侄兒,其身份地位作為兩派之間的調停人最合適不過了。

    《資治通鑑》記載,聖歷二年,“太后春秋高,慮身後諸武與太子不相容。壬寅,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武攸暨等為誓文,高天地於明堂,銘之鐵券,藏於史館”。

    意思是說,武則天晚年時,考慮到他死後李氏和武氏之間肯定是水火不相容的,於是,讓太子李顯、太平公主和武攸暨等人發誓,不會相互攻擊,並用鐵券刻上,表示永世不忘。不過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武則天一死,下面這些小輩有仇的報仇,有冤的報怨,馬上開打起來,早把什麼鐵券誓文忘到腦後了。

    不管怎麼說,武則天死後,太平公主朝政局勢中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這也為她日後干政打下了基礎。

    太平公主的政治生涯

    太平公主的一生其實並不太平,她的政治活動,大體與唐代三次大的宮廷政變相聯絡,可分為三個階段:一、謀誅二張,復位中宗;二、聯合玄宗殺韋后與安樂公主;三、玄宗滅太平。

    1、謀誅二張

    二張即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兩人是高宗時宰相張行成的族孫,由於長的英俊瀟灑,被武則天招入宮中,充當面首(男寵)。二人出於山東名門,有著很強的政治活動能力,仗著受寵於武則天,橫行宮中,干涉朝政,嚴重地危及了李武政權集團的利益。《舊唐書》卷 《張行成附二張

    傳》載:

    “中宗為皇太子,太子男重潤及女弟永泰郡主竊言二張專權,易之訴於則天,付太子自鞠問處置,太子並自縊殺之。”

    作為皇太子的長子,只因私下裡說二張專權,就被處死。在此事中武承嗣的長子繼魏王武延基,即永泰郡主的丈夫,連同永泰郡主一同被處死。可見當時二張的勢力已超過李武集團。長安二年,與太平公主一黨的司禮丞高戩受二張誣奏被貶。在此形勢下,太平公主與其夫武攸暨、宰相張柬之等於神龍元年正月,在東都洛陽利用禁軍發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進而逼武則天退位,中宗復辟,復國號為唐。太平公主也因誅殺二張有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賞賜五千戶。更重要的是她在李武集團中的地位進一步抬高。

    2、聯合玄宗殺韋后與安樂公主。

    中宗李顯復位之後,胸無大志,政治上十分的昏聵,政事為皇后——— 韋后所掌,史稱“韋后干政”。韋后不僅與武三思淫亂後宮,而且與其女兒安樂公主及中宗昭容上官婉兒一起,依勢用勢,賣官鬻爵,歷史上有名的“墨敕斜封”即處於此時,不管什麼人,只要交錢30萬,就給予皇帝的墨敕,斜封副中書,稱為"斜封官",當時正員之外,用員外、同正、試、攝、檢校、判、知等五花八門頭銜,封授的官員多達幾千人。經過韋后這麼一折騰,唐代的財力日益消耗,政治混亂不堪。

    神龍二年七月,李重俊被立為太子,這與一心想當皇太女,夢想繼承皇位的安樂公主發生了矛盾。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崇訓經常凌辱太子,這使得太子忍無可忍,倉促間發動政變,殺死了武三思、武崇訓,但由於力量有限,自己也兵敗被殺。

    太子被殺後,能夠對韋后干政構成威脅的只有太平公主一人了。而此時作為中宗妹妹的太平公主,對韋后的專橫也很不滿,對安樂公主索要皇太女的野心更加忌恨,往往溢於言表。兩派各樹黨羽,互相詆譭,紛爭不已。太子宮變失敗後,韋后、安樂公主又誣陷太平公主和相王與太子合謀,此事在中宗的干預之下,二人才免於災禍,由是太平公主與韋后、安樂的矛盾也進一步加深。

    景雲二年,韋后毒殺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又密謀誅殺心腹之患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一心想走武則天的路,當第二個女皇。相王的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預得此訊息,決定興兵靖難,拯救父親與自己。但認為自己的力量有限,就派人與其姑母(太平公主)取得聯絡,以徵得她的支援。而此時的太平公主也在考慮自己的安危處境,二人一拍即合,結成聯盟。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之後,景雲二年六月庚子夜,發動政變,殺韋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四天後,由太平公主出面說國家將有大亂,要立年長的人為君,於是要少帝李重茂退位,立相王李旦為帝,是為睿宗。接著,太平公主以姑母的身份入宮對少帝說:“天下事歸相王,此非兒所坐”。在這件事情上,太平公主表現的非常有魄力,相王李旦能坐上皇位,太平公主居功至偉。

    太平公主也因擁戴之功,又加封了五千戶,這是她的封地總共有1萬戶了。這是至大唐開國以來,首次加以如此高的實封。而睿宗對這位胞妹更是尊重,視為輔弼,讓她干預朝政,商議軍國大事。由是太平公主勢焰熏天。每次宰相奏事的時候,睿宗先問有沒有同太平公主商量過,然後才問有沒有同太子商量過,最後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自宰相以下,幾乎所有人都唯太平公主馬首是瞻。

    太平公主在這時已達到了她一生政治權利的顛峰,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一場災難正悄悄的向她逼近。

    3、玄宗滅太平

    太平公主並非安分之徒,她的野心並不比韋后小,也夢想著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得權之後,利慾薰心,積極準備力量,結黨營私,意圖篡權。李隆基雖被立為太子,但處理政事時候,卻經常受到太平公主的掣肘。

    但是李隆基也絕不是令人擺佈,在與李隆基的較量中,太平公主愈加感到自己的這個外甥不是個平庸之輩,對李隆基越來越害怕。由於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個兒子,於是,太平公主散佈流言說“太子非長不立”,請更立太子。不僅如此,她還在太子的東宮安排了耳目。

    《舊唐書·后妃·玄宗元獻皇后》載:“時太平用事,尤忌東宮,宮中左右持兩端,而潛附太平者,必陰伺察,事雖纖芥,皆聞於上。”

    這使得李隆基深深感到了太平公主對自己的威脅,但苦於力量有限,還不能反抗。景雲二年二月,睿宗聽從宰相姚崇、宋璟的建議,使太子監國,為避免一山二虎,激化二者的矛盾,議把太平公主遷往東都。

    此事遭到太平公主的強烈反對,太平公主甚至將車駕開進光華門,把宰相叫過來,說要廢掉太子。於是,睿宗與李隆基不得不作出讓步,只將公主遷於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並以離間姑侄之罪,把姚崇、宋璟分別貶為楚州、申州刺使。五月,李隆基在太平公主黨羽的強大壓力之下,主動建議召太平公主回京師。這進一步加劇了二者之間的鬥爭,助長了太平公主的囂張氣焰。

    公元712年,睿宗傳位李隆基,改元先天,是為唐玄宗。此後太平公主加速了自己的政治活動,並企圖派私黨與宮人元氏在玄宗常吃的赤箭粉中下毒,未能成功,進而決定於次年七月舉兵叛亂,奪取皇位。就在她們緊鑼密鼓的準備時,唐玄宗也在暗中積極的積蓄力量,以對抗太平公主。

    在探知太平公主的謀亂日期後,玄宗提前發難,利用羽林軍的力量,先殺太平公主的黨羽——— 羽林軍將領常元楷、李慈,然後捕殺宰相蕭至忠、岑羲等,一舉消滅了太平公主一黨的核心力量。

    太平公主本人,在平叛之時住在宮外,聞變逃脫,逃入南山,終因大勢已去,無力迴天,三月後出山,被處死在家中。諸子亦被處死數十人,只有薛崇簡正直善良,曾多次苦諫其母而被鞭打,被玄宗特免,官復原職,並賜姓“李氏”。在唐代歷史上,存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太平公主政治勢力,至此土崩瓦解。曾煊赫一時的太平公主,落得了被殺的結局,結束了她並不太平的一生。

  • 15 # 御指點江山

    一天傍晚,一個和尚看到周圍沒人,就去一座豪宅的門。豪宅的主人問他是誰,他說我是兵部侍郎崔日用派來的,我叫普潤。

    豪宅的主人就是當時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他正疑惑一向與韋后等人關係密切的崔日用為什麼會找他時,普潤又開始說話了,他說:“安樂公主等人想要殺害李旦和太平公主,你們要早做打算。”

    作為韋后一夥的崔日用對韋后根本沒有信心,還不如賣個人情給李旦和太平公主。而李隆基在得知訊息後,使命感油然而生,大唐帝國的命運就在他手上了。可是這件事還不能對父親李旦說,因為他的性格太仁厚了,想來想去,不如去找姑姑太平公主來幫助自己。

    姑侄間的合作

    太平公主也一向不喜歡韋后等人,更重要的是太平公主勢力強,城府深,非常適合作為拍檔,根據《新唐書》中的記載:

    主方額廣頤,多陰謀,後常謂"類我"。而主內與謀,外檢畏,終後世無它訾。

    連武則天都很佩服太平公主的謀略,並時常找她商量對策。那年輕的李隆基自然沒有理由不與她合作。

    當太平公主看到這位只知道打球的庶出侄子後,心裡也非常高興,他認為沒有什麼影響力的李隆基一定很好控制。兩人一拍即合,太平公主負責幕後工作,李隆基負責組織兵力,然後發動了唐隆之變,殺死韋后和安樂公主等人後,成功地讓李旦即位了。

    之後,李旦為了感謝太平公主,他將太平公主的實封增加到了一萬戶,並且她的丈夫和孩子都有實封。要知道一個唐朝親王最多也就一千戶。這樣一來,太平公主就成為了當時大唐的首富。

    然而,隨著權力的增長,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關係發生了變化。

    姑侄關係出現裂痕

    本來李旦不願意即位,以他的性格,做一個王爺就很滿足了,據《資治通鑑》記載:

    太平公主傳少帝命,請讓位於相王,相王固辭。

    李隆基知道後,心情非常著急,他的野心隨即便暴露了出來,《資治通鑑》中記載了他對劉幽求說的話:

    王性恬淡,不以代事嬰懷。雖有天下,猶讓於人,況親兄之子,安肯代之乎!

    李隆基這是在向劉幽求暗示,我父親性格恬淡,他肯定不會即位,那不如讓我來。然而可惜的是,劉幽求聽不懂李隆基的話外音,最終,李旦還是坐上了皇位。

    此時李隆基心想,既然皇位與我暫時無緣,那太子之位總應該是我的吧,畢竟唐隆之變中自己的功勞最大。很快,李隆基發現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李旦即位後,便要立嫡長子李成器為太子。誰知李成器知道後嚇得趕緊拒絕了,劉幽求等人也提議立李隆基為太子,李旦只得聽從民意。

    這時有一個人不滿意了,這個人就是太平公主,這次合作後,她看清了侄子的真面目,如果李隆基當上了太子,那她的掌權之路一定會受阻,於是她向李隆基發起了挑戰,據《資治通鑑》記載:

    數為流言,雲:“太子非長,不當立。”……太子左右,亦往往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

    還有一件事讓李隆基特別不能忍受,那就是他那好脾氣的父親每次聽宰相奏事的時候,他都要問一下:“這事兒和太平公主商量了嗎?”然後再問:“和太子商量過了嗎?”李旦不敢得罪任何人,可李隆基實在不願意受太平公主的壓制。

    然後李隆基開始對太平公主進行了反擊,姑侄之間的權力鬥爭越來越激烈。公元712年的一天,信心滿滿的太平公主決定反戈一擊。

    太平公主之死

    公元712年的一天,一顆彗星出現在了西邊的天空。第二天,太平公主便派術士對李旦說,彗星的出現意味著太子將要即位了,陛下應該早做打算。

    誰知接下來的舉動讓太平公主大跌眼鏡,因為李旦聽完術士的話後,他決定順應天象,將皇位讓給李隆基。

    本來太平公主在與李隆基的鬥爭中一直佔上風,但是,忽然之間,一切又都顛倒過來了。

    然而讓李隆基沒想到的是,李旦名義上是退休了,可他還掌握著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重大問題的決策權。這樣一來,一直覺得對不起妹妹的李旦便繼續扶持太平公主,公主的勢力權傾朝野。

    李隆基的忍耐是有限的,與其受氣,不如在發動一次宮廷鬥爭。本來他是沒有勝算的,但是太平公主輕敵了,李旦被控制住後,就交出了所有的權力,太平公主則跑到了終南山上的一所寺廟裡呆了三天。

    三天後,不願意當縮頭烏龜的太平公主跑回了家,她發現李隆基的人已經等候她多時了,並送上了一條白綾。

    就這樣,太平公主自盡了,去世時還不到50歲。

    結語:武則天去世後,太平公主就沒有了束縛,李顯與李旦兩位皇帝都非常寵愛她。可她並不滿足,她想向武則天一樣,成為女皇。

    但是成為女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有才能,環境因素也是不可少的。如果她能安分地做一名大唐首富,就不會是這個結局了。

  • 16 # 任克說

    如果你是皇帝,你會願意你的江山被人窺視嗎?你會介意身邊那個想奪走皇位的人嗎?

    對於李隆基而言,太平公主就是那個想要搶江山的人。儘管兩人曾是合作伙伴,但是在利益的面前,兩人最終拆夥。

    太平公主

    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曾經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在武則天還是皇帝時,太平公主實在是和女皇實在是太像了,無論是野心還是政治天賦,母女兩簡直是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因此哪怕武則天給了太平公主無上的寵愛,但女皇依舊不願太平公主沾手權力;她害怕會培養出另外一個自己。

    因此,武則天在世之時,太平公主手上沒有一點的權力,直到弟弟李顯當了皇帝,太平公主的政治慾望才得到滿足。

    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遭遇差不多,女皇在世時,因為父親李旦的“求生欲”,他的政治野心完全沒有施展之地。直到伯父李顯當了皇帝,他和父親李旦的生活才好了起來,擁有野心的李隆基也成功的在李顯的朝堂中擁有了一定的勢力。

    可以說,在唐中宗李顯當皇帝的這6年時間,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積攢了大量的勢力,他們的政治野心也得以實現

    後來,在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想要篡權奪位當女皇帝時,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為了他們的政治野心選擇了聯手,這個時候兩人的關係還是非常的好。姑姑和侄子的聯盟成功的將韋皇后的女皇夢擊碎,並將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扶上了王位。

    李隆基畫像

    在李旦的新王朝下,李隆基成為了太子,太平公主也得到了極高的權力和地位。

    哪怕李旦才是真正的皇帝,但是實際上掌握政治權利的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每當李旦遇到處理不了的政事時,他都會派人去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做決定。只要有一個人沒有發表意見,李旦都會再三去請示。

    一山不容二虎,姑侄兩都想成為朝堂上的唯一,這是矛盾的開始

    明知道一件事情有兩個人做決定必定會讓兩個人產生分歧,畢竟在利益面前誰都想分得更多。就這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在李旦有意無意的“挑撥”下,變得越發大,終姑侄兩的合作只能以拆夥告終。

    唐玄宗

    太平公主本身就是一個極其有野心和慾望的女人,她想成為“女皇的慾望”在權力的餵養之下越發的膨脹。這也就意味著,她和同樣想成為皇帝的李隆基之間遲早會有一戰。

    公元705年,太平公主藉由“隕星墜落”的天象想要將李隆基趕出朝堂。但是令太平公主沒有想到的是,李旦在這次的行動中堅定的站在了兒子這邊,他不僅沒有將李隆基趕出朝堂,還將王位傳到了兒子手中。

    太平公主反而因為這件事,失去了成為皇帝的可能,最終她在慾望支配之下,開始暗中策劃謀反。

    鄭爽版太平公主

    其實就算太平公主不謀反,李隆基也未必會讓著她,畢竟在李旦當政的這些年,太平公主的勢力已經發展到可以威脅皇帝的地步了。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想要發動政變成就她的女皇夢,但是早有察覺的李隆基先發制人,太平公主黨都被李隆基挨個收拾了。因為太平公主帶來的陰影,李隆基甚至在繼位的前二十年幾乎都不敢任用外戚。

    其實在政治利息的背後哪有放不放過之說,如果真是太平公主當上女皇,她也必定不會放過李隆基的,有些東西就是這樣殘酷。

  • 17 # 逆流的魚L

    唐玄宗就是放過姑姑,太平公主也不會放過唐玄宗。他們兩個是權力之爭,沒有平局。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和唐高宗的女兒,也是唯一長大成人的女兒,因此倍受武則天夫婦喜愛。因此太平公主在唐朝的公主待遇上超越了其他人,因此太平公主性格上比較驕橫,再加上她的母親是唯一的女皇帝,因此增強了她對政治的興趣,培養了她的權力慾望。

    太平公主後來嫁給武家子弟,但是她一直支援李家。

    後來神龍政變發生,太平公主支援誅殺二張,協同迫使母親退位。因此他的兄長唐中宗十分高興,給他加號“鎮國太平公主”,並得到開府的權力,由此太平公主成為唐朝的一股政治勢力。

    太平公主的權力迅速發展,和韋后安樂公主的勢力形成對立,勢同水火。

    後來韋后安樂公主毒死唐中宗,立李重茂為帝。

    太平公主則與侄子李隆基聯手等發動了誅殺韋后的行動,徹底清除了韋氏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哥哥李旦復位。由此太平公主被晉封萬戶,同時參與朝政,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李旦處理朝政要和自己的妹妹商量,如果太平公主沒有上朝,李旦要派人前往詢問處理方針。遇到問題要先問太平公主是否知道同意,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或升遷或降免,全憑太平公主一句話。她的黨羽遍佈全朝,權傾朝野,唐朝的皇帝似乎變成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的權勢引起了李旦之子李隆基的不滿,而太平公主對李隆基在誅滅韋氏時的果斷也很忌憚。因為李隆基阻礙了她長期掌權,當李旦復位要立太子時,他堅決反對立李隆基,主張立長子李成器,因為李成器看上去軟弱。

    不過李成器主動退出了太子競爭,支援立李隆基。

    李隆基對太平公主的掣肘阻撓很是不滿,但是太平公主權傾朝野他此時根本無力對抗。

    太平公主對李隆基被立為太子也不高興,她千方百計要除掉李隆基。派人監視李隆基安插耳目尋找機會。

    同時一再聯絡大臣試圖廢掉李隆基。太平公主甚至於派遣主管天文曆法的官員表示天現異象,顯示太子應當繼位。希望用這種方法除掉李隆基。

    沒想到弄巧成拙,李旦是個無心權勢的人,早就對這個皇位坐的不耐煩,於是抓住這個機會退位給兒子。

    太平公主沒想到她想殺李隆基的毒計居然使得李隆基提前登基。因此決定採取進一步發動兵變廢掉李隆基。

    而李隆基也對姑姑的一再迫害不滿,他不能再忍耐了,於是集合了自己的舊部發動兵變,率軍攻入皇宮,擒殺太平公主的黨羽,誅滅太平公主的親信。

    太平公主大勢已去逃入深山,三天後無路可退被抓最後被李隆基賜死,至此,李隆基才算真正掌握了唐朝政權。

  • 18 # 國史春秋

    武則天死後,唐朝的宮廷爭鬥又上升到另一個階段,先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對付“韋后集團”,而後是姑侄二人對撕。公元713年,也就是“韋后集團”灰飛煙滅的三年後,太平公主自縊而逝,一切塵埃落定,大唐迎來開元盛世。因此,從武則天去世後,幾個核心人物又爭鬥了八年,其中太平公主、李隆基之爭耗時三年。那麼李隆基為何不放過自己的姑姑呢?

    實際上也不是李隆基不放過太平公主,而是太平公主咄咄逼人,不停的在李隆基背後搗亂、下絆子,搞得李隆基心情鬱悶,如芒在背。李隆基都當上皇帝了,太平公主仍然死纏爛打,不依不饒。試問,如此難纏的姑姑誰能受得了!所以李隆基想要坐穩皇位,必須將搗亂分子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

    我們先看看太平公主都是怎麼給李隆基下絆子的。

    眾所周知,“韋后集團”覆滅之後,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不久,睿宗在朝臣們的建義下立三子李隆基為皇太子。為什麼“餡餅”繞開長子李成器而砸到李三郎頭上呢?原因很簡單,李隆基在誅滅“韋后集團”時表現搶眼,能者居之,眾望所歸。

    但是太平公主節外生枝,非要鼓動李成器去和李隆基去掙太子之位。因為李成器為人樸實憨厚,太平公主表面上是替他抱打不平,實際上為便於日後操控。但是李成器有自知之明,他想起當年李建成的下場脖子就發涼,心想我還多活幾年了吧!於是便拒絕了太平公主的一番“好意”。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次太平公主打起了大臣們的主意。一日,太平公主早早來到光範門。當退朝的大臣們熙熙攘攘出來的時候,她直接迎了上去,然後逼停宰相宋璟,讓他奏請睿宗廢黜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宋璟知道太平公主葫蘆裡埋的什麼藥,但為人剛直,不願附和。於是太平公主又碰了一鼻子灰。

    要說太平公主真有點百折不撓的秉性,既然用人扳不倒李隆基,那就是藉助“上天”的力量吧!畢竟唐朝時候篤信天象之說。恰好當時慧星現於西方,太平公主覺得機會來了,於是便請一星相家面聖,當然臺詞提前都背好了。星相家見到睿宗後故做神秘說:“陛下聖明,據微臣夜觀天象,慧星現於西方是推陳出新之兆,恐怕太子要登基了!”

    星相家的意思是很含蓄地說李隆基要奪位了。而睿宗是一個很有主見人,其實他早就不想做這個“勞心掌櫃”了,於是聽了星相家之言後,決定順應天意,傳位於李隆基。太平公主本想是讓李旦打壓李隆基,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反成全了李隆基。

    按理說事以至此,太平公主應該知難而退了,但是服輸不是她的性格。想來想去,她又心生一計。李旦傳位她不反對,知道反對也沒用,所以她又勸說李旦要保留一部分權力。這樣一來,李隆基就不是一個“完整”的皇帝,於她還有機會。而李旦出於平衡太平公主同李隆基的關係,充當雙方的滅火器,遂同意。於是三品以上官員任免及重大刑獄事件還由自己決斷,另外每隔五日還要朝會大臣。

    李隆基本以為“修成正果”了,沒想到只吃到半個果子,被吊著的滋味想必很難受。當然他也知道是姑媽從中作梗的緣故,所以恨透了那個搬弄是非的女人。事後證明,李隆基果然被父親掐住了脖子。就在他當上“皇帝”不久,李旦便萌生了一個讓他巡邊的念頭,而且是從隴西巡到遼東,沒有一年半載時間根本走不完這一圈兒。

    李旦之所以這麼做,其實也很無奈,因為他不願看到妹妹同兒子刀兵相見。可是現實的問題是如果把李隆基支走,那麼誰能鎮住這個能折騰的妹妹呢?說不定到時這個妹妹連他哥哥也不認了。所以,李旦思前想後,猶豫不決。

    但此時最受煎熬的肯定是李隆基,因為他的頭頂如同懸著一把利劍,隨時都有落下的可能。原因很簡單,如果自己真的去巡邊,估計再次歸來時早已“物是人非”了,那裡還有自己的位置。而對於太平公主來說,這是解決姑侄矛盾的最好方法,畢竟她還不願意走到骨肉相殘的那一步。所以太平公主選擇了等待。

    那麼,李隆基能等嗎?顯然不能。為了防止夜長夢多,不讓太平公主美夢成真,他只能提前下手。這就是李隆基不放過太平公主的原因。

    寫在最後

    太平公是主武則天的幼女,是武則天看著長大,而她差不多一直不離母親左右,看著母親走完一生。所以相比較幾個遭遇悽慘的哥哥而言,她簡直就是在蜜罐兒里長大。同時受母親耳濡目染影響,她也被薰陶成一個“權勢迷”。

    李顯復位之後,對太平公主頗為照顧,還允許她開府納僚,培植自己的勢力。此舉對於太平公主來說是如魚得水,錦上添花。因此,她才能在剷除韋后時同李隆基的合作從容不迫、遊刃有餘。

    長江後浪推前浪,韋后之後,太平公主獨孤求敗,成了大唐最耀眼的女人。所以她很自信,認為論威望,論權勢,大唐主人非己莫屬。而當她沉靜在自我陶醉時,李隆基卻向她潑了一盆涼水。

    原來,早在武三思被殺時,太平公主就將上官婉兒接納到自己的陣營。雖然上官婉兒是一個“腳踩兩隻船”的女人,但是她在關鍵時刻會跳到最穩當的一條船上。所以韋后一夥即將覆滅時,上官婉兒又踏上了太平公主之這條大船。

    如果從最終的結果看,上官婉兒倒像是太平公主安插在韋后身邊的一個間諜,而實際上這個女人的內心特別複雜。而李隆基對上官婉兒久生厭惡,於讓她陪韋后一起“上路”。

    李隆基此舉,既打了太平公主的臉,也算給她一個警告:女人還是“安分守己”的好。可是太平公主已經收不住了。一是壓制不住內心的慾望,因為有母親作榜樣;二是與睿宗李旦的縱容有關,因為當時只省下兄妹二人,李旦有意嬌貫、袒護對方;三是還有一幫忠實擁躉,比如五位宰相,及兩位羽林將軍等等;所以她認為搞定李隆基不是問題。

    但是,韋后集團被剷除後繼位的是李旦,而李旦又打算傳位於兒子李隆基,所以李隆基便成了太平公主實現夢想的最大障礙。因此,太平公主的悲劇是走不出母親樹起的光環。

    當然,我們只是認為太平公主之死是與李隆基鬥爭失敗的結果,未免有些流於表面。因為最終的結果是在太平公主一方失敗後,睿宗皇帝交出了所有權力,成為了真正的太上皇,而李隆基也成為了一個完全掌控權力的皇帝。所以,我們也可以將太平公主之死視作是李隆基逼父親徹底讓位的擋箭牌,因為沒有太平公主這個由頭,李隆基還真無從下手。

  • 19 # 文青聊史

    不是唐玄宗不放過太平公主,是太平公主不肯放過唐玄宗,最後那是實在被太平公主給逼的沒有辦法了,這才只好痛下殺手。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小女兒,從小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再加上武則天和李治的寵愛,太平公主可謂是風光無限。

    在武則天登基以後因為覺得太平公主無論是相貌還是性格都跟自己相似,所以著手讓太平公主參與朝政。

    雖說這條仕途之路是武則天給她安排的,但實際上太平公主是李家的擁護者,在朝堂之上多次頂撞武氏勢力。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發動政變用以逼迫武則天退位並將權力歸還給李家,在此次事件中太平公主站到了武則天的對立面。

    從而武則天退位之後太平公主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反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在朝野中的權勢地位比之前更甚。

    在李顯登基後朝堂勢力並沒有恢復平靜,在剛消滅了以武則天為首的武氏外戚勢力之後,以李顯皇后韋氏為首的外戚勢力又悄然升起。

    在韋皇后和其女兒安樂公主在朝中亂權的時候,獨獨畏懼太平公主勢力,從而韋皇后多次想剷除太平公主。

    在多次插手朝政之後韋皇后便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便是有武則天這個前車之鑑,那麼自己也可以登基做皇帝。

    得到這個訊息後的太平公主十分恐慌,因為韋皇后一旦得逞那麼自己的勢力必然會遭到清除,於是太平公主就想先下手為強。

    於是太平公主便和李隆基聯手發動了剷除韋氏外戚勢力的唐隆政變,政變成功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被擁立為帝,李隆基因為有功而被封為太子。

    可以說李隆基能夠成為太子並登基為帝,這其中少不了太平公主的功勞,但最後為何李隆基突然恩將仇報將太平公主賜死家中呢?

    其實李隆基並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皇帝,至於為什麼將太平公主給賜死,這隻能說是太平公主太過分了,讓李隆基不得不這麼做。

    在李旦登基之後由於太平公主在此次事件中居功首位,所以她的權勢再次得到提升,從武則天時期到現在,太平公主儼然成為了朝廷第一大勢力。

    但太平公主對此還是不滿足,她還想要控制太子從而長期穩固住自己的地位,起初他並沒有把李隆基放在心上,理由是他還年輕。

    可在不久之後太平公主便發現了李隆基的才華,如果讓李隆基順利登基的話那麼她必然不能再掌控朝政。

    於是太平公主便開始想盡辦法讓李旦廢除李隆基這個太子,轉而立一個懦弱的人,這樣才可方便太平公主的控制。

    太平公主先是在民間散佈流言蜚語,說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並非嫡長子,按照規矩不能立李隆基為太子。

    在李旦平息了流言之後太平公主又在李隆基的宮內插滿了眼線,凡是李隆基有一點舉動,都會被太平公主發現並且狀告到李旦處。

    這就讓李隆基十分的恐慌,畢竟此時的李隆基還只是一個太子,論扳手腕的話還是扳不過太平公主的。

    但太平公主接下來的操作就讓人看不懂了,為了讓李旦儘快廢黜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太平公主專門收買了一個術士向李旦進言。

    其內容無非是天降異象應該新立皇帝,這也算是間接的向李旦表示他的地位受到了打擊。

    因為古代大多數帝王都是非常討厭自己兒子逼自己退位的,如果是其他帝王的話或許真的就把李隆基給廢除了,但這個皇帝是李旦。

    李旦在聽了術士之言之後也是同意這樣的做法,當即願意自己退位做太上皇,讓李隆基登基做新帝,也算是贏了天降異象。

    這下太平公主算是真的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就想想反對李旦這個做法也師出無名,畢竟這個異象還是從自己口中說出。

    就這樣原本應該需要多等幾年的李隆基就提前登基了,這裡面太平公主絕對是居功首位。

    在李隆基登基之後太平公主也沒有放棄自己對於權力的嚮往,如果說之前都是私下裡對付李隆基,那麼在他登基之後一切就都擺在了明面上。

    只能說太平公主不愧是武則天的女兒,在掌握大權之後竟然想謀害李隆基從而自己攝政變成第二個武則天。

    但不巧的是在事發之前就被李隆基知曉,他也明白如果再憐惜舊情不出手的話,那麼倒在地上的就是自己了,於是派兵鎮壓太平公主。

    此時的太平公主瞬間從位極人臣變成階下囚,太平公主本人被李隆基賜死在家中,其所有親信以及孩子都遭到誅殺,最終只留下薛崇簡這個屢次阻止太平公主的兒子。

    這便是李隆基為什麼非要處決自己曾經的盟友太平公主了,如果在唐隆政變後太平公主選擇收手,那結果必然不會如此悲慘。

    只能說這事怨不得李隆基,是太平公主本人在權力的誘惑下從而走向了極端,李隆基不先動手的話,或許倒下的還真就是他了。

  • 20 # 左遷右侍郎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唐朝是一個繁華的朝代,但是也是一個宮廷鬥爭極為嚴重的朝代。這樣一個特殊的朝代,出現了中國的女皇武則天,武則天的幼女便是太平公主,從關係上論,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姑。在唐朝的歷史之中,是一位風華絕代的美人,他曾經與李隆基聯手,除掉了韋后一黨,也正是因為有了太平公主的幫助,朝廷局勢才穩定下來,就在武則天死後,唐玄宗沒有放過自己的這位姑姑是什麼原因呢?

    一、太平公主有夢想

    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對權力怎可能沒有慾望,唐玄宗做事情也並不想那麼絕,並沒有完全的想要殺死自己的姑姑。如果太平公主能夠安安分分的在宮裡待著當一個養尊處優之人,就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太平公主如他的母親一樣,是一個有夢想而且有雄心之人。

    他在得知了李隆基真實的目的之後,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藉助自己的勢力牽絆李隆基。另一方面,他開始用自己的地位向朝廷當中的臣子施壓,並且要求他們請求廢除太子之位。暗地裡又拉攏了皇長子,並且在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並不是一個能名正言順繼承皇位的人。

    當時睿宗李旦繼位以後,他參與過多年的宮廷鬥爭,也知道何其的慘,所以在他當了皇帝兩年之後,就將皇位給了自己的兒子。既然李隆基已經當上了皇帝,本以為兩個人的關係能夠有所緩和,畢竟是有著血緣關係的,但是沒想到關係卻越發的不好。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太平公主對於權力實在是太過於執著了。

    二、貪婪無度

    在宮廷鬥爭之中,太平公主都有參與,並且為了李家的政權盡心盡力,而在這其中也表現出了他的出色能力。就在李旦登基之後,有很多政務方面的事情都會詢問太平公主,她的地位越來越高。堪稱朝廷之中宰相的位置,而有什麼樣的要求,皇帝也會盡量滿足。所穿的所住的都是最為奢華的地方,皇帝對他非常的崇敬,連朝臣都會上趕著巴結。

    可是他還是不甘心這樣,因為他留的是武則天的學他的思想當中,認為自己可以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所以人變得越來越貪婪。她也想當皇帝,又或者是說她想要掌控權力,打起了操控太子的主意。

    太平公主這一生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原本她幫助李氏重新多得政權,可以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終究還是隨了他母親的性格,在思想方面也想要成為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人,在暗地裡做了不少的事情。認為李隆基並非一個好控制之人,便私下裡使絆子防止他當上太子。所以李隆基並非想要將姑姑殺死,而是太平公主做的太過分了。如果能夠真正的明白自己的位置在哪裡,不參與前朝的政事,不至於落得個皇帝剛登基,她就身死的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太祖趙匡胤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