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虎他爹
-
2 # 奇門遁甲四柱八字
生產力在提高,科技在進步,兵法謀略也是需要進化的。很多優秀將軍也是在古兵法基礎上進化的。
毛澤東不是也很講究攻心為上,知己知彼麼
-
3 # 坐古談今
誰說的?古代的謀略在抗戰中比比皆是,而且在未來也將被長期應用。
1.古代戰爭和二戰乃至現代戰爭,無論武器還是指揮思想本質上沒有變化
因為,人性、人們所面對的各類問題無論古代、近代、現代還是未來都不會有本質變化,變化的只是工具。例如原始社會是石頭、木製,奴隸社會是青銅,封建社會是鐵製、火器,近代是飛機、大炮、坦克,現代則是導彈、航母等。這些只是武器的變化。
同時,思想戰略上總體也沒有變化。例如二戰時期的最大的軍事指揮變化就是“閃電戰”,但是閃電戰同樣是過去的軍事指揮思想“奇兵”的延展,中國後世有輕騎兵這個兵種。同樣,對“奇兵”的使用思想、輕騎兵的使用思想,同樣也構成了“古代閃電戰”的戰略。只不過,“古代閃電戰”並不是古代戰爭的主體。
2.以具體的戰爭指揮思想為例
例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是糧食、草料、攻城器械、攻城部隊,二戰時期難道不需要嗎?現在的戰爭最主要的是石油、運輸車輛、製造武器的各類東西,這些知識形態變化,有本質變化嗎?
再例如戰前派細作假扮各色人等混入敵對方,培養親信、刺探軍情、擾亂敵方的指揮甚至搞刺殺。古代戰爭培養秦檜、輸送妲己等美女,這些二戰時期沒有嗎?汪精衛等叛徒、抗戰時期日本派往中國的間諜非常多呀,現代戰爭也不少,例如薩達姆地快速倒臺、卡扎菲部下的叛逃等。
再比如具體的“聲東擊西”指揮思想,這個“二戰”(抗戰)時期經常採用,我打A城,偏在B城招搖,這個是抗戰時期共產黨經常採用的方式。再比如二戰時期,“瞞天過海”等計策,美軍的第23特別大隊做的就是迷惑德軍。
綜上所述,古代的謀略永遠不會過時,二戰時期的炮彈齊發和古代的萬箭齊發,只是在形式上不同,在本質上它們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大規模殺傷敵人、震懾地方心理、有利於稍後的進攻等等。
所以,看待歷史切不可死板。
-
4 # 長空印象
謀略不是教條主義,思維隨著戰場轉,持久戰,以空間換時間也拖待變爭取熬到二戰爆發。日本速戰速決最有利,我方當時困難太多,每個士兵五發子彈,以農業貧困國家對抗工業強國,但我方幅原遼闊層層阻擊,在運動戰中消耗敵人,在有利地形堅守消耗敵人。後期敵人戰線太長進入相峙階級,
-
5 # 西風r
戰爭基本理念從沒變過,比如閃電戰,就是孫子兵法兩句話,兵貴神速,動如雷霆,如萬仞之山滾石。再如美國越南戰爭,兵貴勝,不貴久,現代幾乎所有西方先進理論,都可以找到對應。制空權本質是火力覆蓋,大炮和制空本質相同。武器乃手足之延伸,刀,劍,槍,箭,大炮,火槍,坦克,戰機,航母。。都不過是你本身手足之延伸而已。兵器乃拳之力。亙古未變。同樣本質是火力覆蓋,但不一定就必須是制空權,戰機,才可以,各種導彈依然可以完成制空權任務,只要最笨辦法,讓對手戰機無法起飛,就可以完全遏制對手製空權。攻其必救,就是這個道理。美帝北約看似軍力強大,對孫子兵法和中國智慧來說,不過一堆廢銅爛鐵而已。航母艦隊不過魚肉而已。敘利亞之戰,俄羅斯是現代使用古戰術最好的典範。阿勒頗機場之戰,完美的圍三缺一。中國古代兵法,可以說頂級智慧,比如鴛鴦陣,只要升級鴛鴦陣武器,就可以再沒有重大兵源素質,武器的情況下,完爆航母艦隊。再比如岳飛大破鐵副圖,其實就是升級下武器,阿拉伯打履帶大破以色列坦克洪流。大破北約制空權,就是要攻擊其後勤斷其糧道,讓其戰機無法加油,無法起降,彈藥無法補給,航母艦隊同理。攻擊糧道,突襲烏巢,斷絞殺後勤,10萬精銳不戰而敗。集中優勢導彈戰機,斷其一指,徹底摧毀敵國航母編隊,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打殲滅戰。其實也不用這麼搞,斷運輸線就夠了,巴丹戰役,英美聯軍聽說後勤斷了,13萬美英軍毫不猶豫的投降了,這戰鬥精神確實佩服,對方才8萬還是進攻方,在中國智慧面前,北約美日軍事聯盟如魚肉,而吾為刀俎。拿來一堆廢銅爛鐵何用?游擊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兵家之經典。朝鮮大破美軍,陸軍現代勾練槍大破蘇修鋼鐵洪流,美帝破鋼鐵洪流用空軍,中國用陸軍打履帶,在用重炮,可以說兩種軍事智慧,解決一種問題,但是要符合國情,美帝飛機好,就用飛機。中國陸軍厲害,就用反坦克蛋。導彈雨就是古代秦之箭陣。有本質區別嗎?如果北約美日在某大國周邊開戰,任何域外軍事集團都無法奪得制空權,按照西方制空權軍事理論,沒有制空權,戰爭是無法進行的,所以不可能取得制空權的美日,也不可能取得勝利。所以美日在軍事理論上已經戰敗了。也就是說如果真的爆發戰爭,域外軍事集團會被全殲消滅,按照西方軍事理論,沒有制空權就是輸了
-
6 # 翯常明已改啟明
謀略能不能用,要看領導戰爭者的水平,不能生搬硬套。31年,9.18事件爆發,國民黨有機會趁日軍立足未穩,在東北的軍隊人數少,打起反擊,倚仗人多的優勢把日本人打回去。但上層領導沒有這麼做,而是給了日本人6年的時間,瘋狂掠奪東北的資源,一點點壯大實力,形成尾大不掉的勢力。好在當時日本的石油勘探技術不是太高,沒有在大慶發現石油,不得不南下尋找資源,冒險發動太平洋戰爭,促使美國參戰。如果當時發現了,不用發動太平洋戰爭,結果如何,真的很難預料。但從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開始,日本已經明顯的表現出人力資源,物資資源匱乏的形式了,以成了強弩之末,戰敗只是時間的問題了。還好天佑中華,沒有讓日本人在黑龍江發現大慶油田。
-
7 # 新型冠狀病貓
抗戰其實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一個工業化國家,一個擁有現代化軍隊和軍械的現代政治體制國家去入侵一個近乎農業國家,普通成年人與小孩對攻,打不贏是日本人太蠢。
題主所說的謀略在抗戰中沒起作用,不過是題主因為小學沒畢業,沒搞清楚謀略和戰術的區別,先說謀略,抗戰中最有名的謀略,莫過於打持久戰和槍口一致對外,如古時的合縱連橫,遠交近攻,這些把持著大方向的策略就是謀略。再如諸葛亮的“三分天下”是謀略,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也是謀略,謀略的產物便是戰略目標。
再說說戰術,戰術只是為戰略服務的,為了完成既定的戰略方針,施用相應的戰術,能以更小的代價,更短的時間達到目標。
抗戰中,並非沒有使用謀略和戰術,只是因為實力的差距過大,戰略戰術的效果不好或者難以奏效,抗戰中用的比較成功的謀略是持久戰和合縱外交,以中國的大量人口和廣袤的土地來換取時間和空間,並團結國內外所以的抗戰力量與日軍周旋,付出了巨大犧牲,卻也勝利得完成了既定的戰略目標,中國人沒有丟掉老祖宗的智慧
-
8 # 財經地平線
在絕對優勢面前,任何謀略都是扯淡,以少勝多的例子少所以才是經典,不知道都多少弱者被強者絕對碾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能夠逆轉的少之又少,所以發展絕對優勢才是硬道理
-
9 # BTGG策神艸將T上
嗯,事實是有的,還不少(硬體導致執行效果難以達及,但總說仍是有不少的):
天爐戰法(多次長沙會戰),奇襲百靈廟(傅),臺兒莊口袋戰(血海求勝♛),七捷萬家嶺♛,上高南潯之戰(),平型關小捷(避實擊虛典例),四行倉庫守禦戰,蘭封會戰(戰術的成功戰役的失敗), 武漢大會戰[日方戰術的巔峰△]中條山之戰[日方對中華古代謀略的運用成功△]蘆溝之戰-山東之戰-淞滬會戰[都主要是日方戰略戰術的成功運用],智勇喜峰口,決戰崑崙關,喋血孤雁城,常德爭奪戰,上壋之戰,高安之戰;長城抗戰,(抗聯)東北遊襲戰,皖南事變之伏擊戰[這個△內戰性質]。
馳援仁安羌,騰保滇西戰役,松山之戰,緬北大反攻(遠征軍抗日);
☞諾門坎對攻戰(蘇聯對日的戰術成功)。。
(三下江南、四渡赤水、遼瀋戰役的誘援打圍、孟良崮奇正攻堅 這些不算)
-
10 # yanke92507
謀略兩個層面,戰略層面伐交,戰術層面戰前瞞,戰中騙!弱國無外交,不是東條腦子讓門擠了中國亡國不是慫人聽聞。抗戰前期蘇聯的援助和後期美國的援助不是富翁搞慈善,而是中國不亡符合對方的利益。瞞和騙在古代資訊雙盲的情況下容易實施,現代戰爭中基本上都是靠國家工業生產能力,兵器質量數量和兵員素質決定,這幾方面我們和日本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
11 # 小霸王29263015
謀略?這個問題好啊,你看看古代用謀略的,都是什麼戰爭?都是內戰是吧,實力相當,誰腦袋好用誰贏,跟外族打哪來什麼謀略,都是硬磕,在絕對實力面前謀略沒用,再有就是感覺中國講述歷史不講怎麼練兵,感覺就是是戰神出來指揮部隊就可以勝利一樣,在實力相當謀略有用,差距大,騎兵對步兵你就得靠誰訓練的好了,敢戰不退騎兵也不好使
-
12 # 香瓜真好吃
謀略的前提是人有戰鬥意志,戰鬥意志的前提是有戰鬥的膽量。說個俗詞兒就是要有亮劍精神。抗戰時候蔣光頭的團隊都在忙些什麼?他的大量謀略都用在剿滅國內其他勢力上了。甚至有利用日本剷除異己的心思。
-
13 # 雲腳低
是用的太多了!大的謀略是以空間換時間,拖死你。中的謀略是集中優勢兵力,IO個小孩打1個大人,氣死你。再小的就是游擊戰術,我家我熟,隨時隨地可藏可露,敵人不熟,到處亂翻亂找,搬傢俱,累死你。雖是術,也是基於戰爭形勢的一種謀,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等等。這也是實力不對等的情形下最智慧的謀略。不見兵書,都永載史冊,也是在國力不對等的情況下,無奈之舉。把敵人放在家裡打,老婆孩子齊上陣,客廳廚房到處跑,打碎傢俱傷了家人,房子搞不好還得重建,誰傻啊!沒辦法嗎。實力實力!實力一強,門口一站,對方再牛比也不敢到你家鬧事!來馬路上招呼,太極對綜合,誰怕誰!
-
14 # 樊賢
打仗其實說白了。就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戰鬥,大到國家有木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有木有戰略眼光。小到士兵的文化水平還有子彈是不是夠。。這些才是戰爭。。。在絕對實力面前。謀略或者方法作用不會很大。。
至於說謀略。那是戰略問題。戰術上比如。。蘇聯的大縱身戰略,
美國現在的非接觸戰術。。
其實都是利用國家實力。然後發揮這些實力。這才是謀略的本質。。
-
15 # 淵底蛟龍1
名將戰神是可遇不可求的,抗戰時期真的一個沒有,像孫武,吳起,李牧,韓信,李靖這種級別的,能不能出來是看國家民族造化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才叫名將。就拿張巡這個級別的悍將吧,相當於抗戰時期一個縣長帶個千人規模的保安團死守一個縣城,殲敵五個個師團10萬日軍以上,頂多也就算悍將,連名將都算不上。
-
16 # 雨霖鈴54
我就不信,松滬會戰的開始,就是謀略打敗了小日本,他們的機械化部隊,在華北平原橫衝直闖,可是到了江南丘陵地帶,就大大的失去了威力,還有我們的持久戰,以時間換空間,決而不戰等等!
-
17 # 戀溪123
怎麼沒有用上,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被日本用的霖離盡至,國民黨也用,但是頂不住叛徒多,國民黨抗戰失敗,和解放戰爭失敗全是因為事不機密,命令還沒到部隊就以經到了日軍,或解放軍高階將領手裡
-
18 # UFO101
在抗戰劇中沒少演個鏡頭,日軍將軍手裡拿著孫子兵法,可見孫子兵法在日軍高階將領中非常推崇。孫子兵法在黃埔軍校也是核心課程,在許多鏡頭中蔣介石與黃埔將領以引用孫子兵法內容來說明戰局策略。謀略再好,也得需要實力,天下武功為快不破,天下武力以力降實惠,沒有強大的實力,計謀就會淪為花拳秀腿。
-
19 # 仰望星空70276294
孫子說:以前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首先創造自己不可戰勝的條件,並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使自己不被戰勝,其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敵人能否被戰勝,在於敵人是否給我們以可乘之機。
-
20 # 江北陸遜
最近太忙,沒有太多時間來回答問題,上來看看也以學習為主。不過看了本文的一些答案,不得不感覺失望。
謀略謀略,實際上一則是謀,二則是略;謀是妙算,略是戰略,是實施。謀略又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戰略層面的;二是戰術層面的。
從各位的答案中,能夠感覺到很多人其實是分不清戰略和戰術,也分不清《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其實孫子兵法更多的是從戰略層面著眼,而三十六計更多的是強調戰術。
抗戰中用到了謀略沒有?當然,而且全部是古代謀略在現代戰爭中的對映。
孫子兵法首先強調的是妙算,《計篇》是《孫子兵法》第一篇,“計”本義是計算、估計,強調戰前的戰略謀劃。
作為《孫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視為孫子卓越軍事思想的高度濃縮和精闢概括,它從宏觀上對決定戰爭勝負的政治、軍事等各項基本條件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並對戰爭的發展程序和最終結局進行預測,尤其強呼叫兵前的周密謀劃對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
實際上就是比較雙方的人口、科技、組織能力、資源(糧食和其他戰略資源)等等,來做出戰與不戰,進攻還是防守的戰略決策。在此基礎上,孫子強調了“慎戰”的概念。
這是不是古代謀略?
胡適周佛海陳布雷組織的低調俱樂部就是比較了中日之間的種種情況,極力反對與日本開戰,或者苟活,極端者如周佛海就和汪精衛一起投降日本,當了漢奸。
其次,孫子兵法中,第二篇《作戰篇》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作”是“製造”“興起”之意。“作戰”這裡不是指戰爭,而是指戰爭前的準備和籌劃,屬於“未戰而廟算”的範疇。
那麼兵員徵調、資源儲備、戰略部署、戰爭動員等等,屬不屬於謀略?比如我之所以詬病老蔣的治國能力,其中之一就是他面對嚴峻的形式,沒有真正的富國強兵,搞的所謂“黃金十年(1927~1937)”,日本虎視眈眈,按理來說,應該積極籌備重工業,加強軍事工業,做好石油鋼材等的戰略儲備,可常公的黃金十年,重點還在於輕工業,紡織、印染等等,重點在於學英國人美國人搞金融,結果與日本一開戰,飛機大炮無一能造;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一支仿製德國毛瑟步槍的“中正式”。這也是謀略的應用。
戰略層面的講了這麼多,我們來講講戰術層面的。
孫子兵法中有“九地”之說,即所謂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等。
所謂“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搶佔戰略要地,“爭地”是不是謀略?諾曼底登入,諾曼底是不是“爭地”?盟軍要搞諾曼底登入,卻在加萊等地大布疑陣,這屬於典型的聲東擊西,瞞天過海之計,這屬不屬於謀略的戰術應用?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示形,更是用的不能再多了。假目標什麼的,不是古代謀略的典型應用。
至於什麼美人計、間諜,哪一樣不是《孫子兵法》中用間篇所涵蓋的?
還有,希特勒的“閃電戰”,不就是“兵貴神速”的典型應用?
兵者,詭道也,沒有任何一場戰爭,能比二戰等近代戰爭更能體現謀略的存在了。
回覆列表
首先,現代技術大大改變了傳統的時空概念,近代以來,不斷有人想套用古代謀略來應付現代戰爭,結果均以失敗告終。
鴉片戰爭時,面對西洋人“船堅炮利”,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火燒赤壁”中的火燒法,林則徐專門組織了一批氣功大師,據說可以在水上行走,但演習中發現,他們的水平遠遠達不到預期,但林認為管家多養一個士兵,民間就減少了一個刁民,所以也沒將大師隊解散。
此後關天培、琦善都採用過火攻法,結果搞錯了風向,火船反而衝向廣州城,給清朝水軍造成巨大損失。
英法聯軍攻打鎮江等地時,沿途清軍官兵都不約而同採取了“火攻法”,皆以失敗告終。
此外還採取過“破釜沉舟法”,將炮臺的大門封死,逼迫士兵苦戰到底,結果被英艦一炮擊中,所有人全部陣亡,損失巨大。
還採取過“堅壁清野法”,用幾個月花巨資建了長堤,認為足以抵擋英軍,結果幾炮就被打垮。
在現代武器面前,傳統的防守技術已無效,此外由於現代武器巨大的殺傷力,已不再採用傳統作戰的密集隊形,而是使用散兵線,發揮士兵個體的能動性,所以古人常用的圍三缺一、鐵桶陣很難產生效果。
其次,謀略要建立在士兵的基本素質之上。
抗戰中,普通中國士兵教育程度太低,認米尺要用一週,會瞄準射擊得用一個月,且不知道如何使用壓制武器,機槍多擺在防守陣型的中間,而非兩邊。由於培訓體系有缺陷,多數基層軍官沒有軍校背景,射擊水平差之外,遇敵亦不成熟,日軍往往故意先在遠處放幾槍,則中國軍隊立刻開火,直到子彈消耗殆盡,日軍才發起進攻,所以很容易突破。
其三,對古代謀略不必誇張。
戰爭是一刀一槍搏殺出來的,謀略很重要,但演義小說往往加以渲染,誇大了謀略的作用。如果沒有勇氣、武器和團隊合作,謀略是很難落實的,在抗戰中,中央軍往往會有一些戰術動作,而地方軍就不行,體現出兩者訓練、裝備之間的差距。
當時日軍軍官多是中年人,戰術較保守,缺乏想象力,但士兵基本能貫徹主官的想法,而中國軍隊主官有想法,基層也實現不了。
其四,與指揮官的水平相關。
此前中國戰亂不斷,軍官升遷太快,高官普遍缺乏指揮大戰役的經驗。民國許多名將是從基層士兵做起的,因為打仗英勇得到升遷,40歲就已經成為將官,不再接受培訓,這樣他們往往被自己的經驗所限制,過於重視勇敢,忽視了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