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誰能給梳理一下西晉滅亡至隋朝統一,這100多年間政治局勢,說清先後有哪些地方政權?各統治現今什麼區域?
5
回覆列表
  • 1 # 史海鉤陳

    南方的政權好說,先是東晉,以後就是宋齊梁陳。

    北方就比較麻煩了,一開始大大小小的政權十幾個,之後就是前秦短暫統一,肥水之戰之後,北方再次分裂,姚萇殺了符堅後,建立後秦,同時前秦也存在,與後秦打的不可開交,這個時候,慕容鮮卑建立西燕後燕等幾個政權,北方草原的拓跋鮮卑也建立魏,河西還有涼(好幾個涼),同時還有其他幾個政權。但是打到最後,是被拓跋鮮卑的北魏統一北方,之後就比較清楚了,北魏為了拜託鮮卑貴族集團的制約,遷都洛陽,實行漢化。之後就是六鎮起義(原被忽略的鮮卑族,不滿皇帝的漢化政策),之後就分裂為東魏西魏,沒多久就被權臣篡位,東魏成為了北齊,西魏成立北周,北齊走鮮卑化,搞民族歧視,壓制漢民族。北周搞民族融合。最後的結果是實力強大的北齊,國力每況日下,最後被國力上升的北周所滅,再之後就是楊堅篡位,成立隋,之後統一南方,統一全國。

    南北爭端的大勢基本就是爭奪正統。漢文化也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就是南方世家大族為代表,北方就是戰亂是逃往隴西(河西走廊)的文人代表,北方這一部分最後出了一支很出名的關隴集團,他們在北魏時形成了軍事貴族集團。

  • 2 # 大白白野

    西晉是316年滅亡,隋朝是581年建立,589年消滅陳朝,統一全國的。西晉滅亡到隋朝統一這段時期被稱為南北朝時期。

    西晉滅亡後,司馬睿建立東晉,東晉是317年建立,420年滅亡,東晉也算西晉的延續。

    後世人對隋文帝楊堅評價非常高,他結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是重要的原因。

    南北朝時期和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分裂比較嚴重混亂時期。

    西晉由於八王之亂等原因導致亡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東晉。東晉被權臣劉裕簒權後,南朝又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由於漢族人大批次南遷,南方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相對北方來講,南方比較穩定,政權更迭現象沒有北方頻繁。

    西晉滅亡後,北方陷入混亂局面,通常稱為五胡亂華。匈奴、羯、氐、羌族、鮮卑等紛紛登場建立了政權。

    從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

    北方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等十五個政權,連同西南氐族建立的成漢,總稱十六國。

    在十六國時期,除十六國之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魏、丁靈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帥楊氏建立的仇池國、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個政權,總計先後建立了21個政權。

    在21個政權當中,後趙、前燕、前秦都曾佔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不過時間都很短,在百餘年時間,北方戰亂基本上沒有停息。

    386年鮮卑族拓跋珪重建代國,398年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了北方。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557年西魏恭帝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589年隋朝滅南方陳朝,統一全國。

  • 3 # 棒槌襖襖

    “兩晉五胡十六國,紛紛擾擾三百年”。從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攻滅南朝陳,歷史正好跨越了三個世紀。在這五個甲子的時期內,中華大地出現了幾十個大小政權,爭土奪地,連年混戰,致使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外族統治中原,漢族人民被屠殺殆盡,中華文明懸於一線。

    這幾十個政權按地理位置和時間先後順序列舉如下:

    公元304年,匈奴部落首領劉淵在河東平陽建立漢國政權,隨後陸續攻陷西晉首都洛陽和西都長安,316年西晉滅亡。西晉皇族司馬睿逃往長江以南,在建康建立東晉。東晉政權一直持續到公元420年。

    劉淵的漢國後來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公元326年,前趙權臣羯族人石勒奪取政權,在河北鄴城即天王位,史稱後趙。350年,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子冉閔奪得皇位,大肆屠殺石氏皇族及羯族胡人,建國號為魏,史稱冉魏。

    在此前後,氐族人苻健在長安建立秦國,史稱前秦;鮮卑人慕容皝在遼寧西部地區建立燕國,隨後進軍華北平原,消滅冉魏,在鄴都稱帝,史稱前燕;漢族人張軌在甘肅河西走廊建立涼政權,史稱前涼;羌族人李特在四川成都建立漢政權,史稱成漢;鮮卑拓跋氏在河套地區建立代國。

    公元360年,前秦天王苻堅繼位,經過二十年的東征西討,消滅前燕、前涼、代國,統一中國北方。公元347年,東晉大將軍桓溫西征巴蜀,攻滅李氏成漢政權,四川地區歸入東晉版圖。

    公元383年,躊躇滿志的前秦皇帝苻堅不顧大臣謀士的勸阻,悍然發兵90萬進攻東晉,結果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前秦大軍一觸即潰。前秦帝國隨之土崩瓦解,此前歸附前秦的北方各國後裔紛紛獨立。慕容垂在中山稱帝,史稱後燕;呂光割據河西走廊,史稱後涼;拓跋珪逃回河套地區,在山西平城建立北魏;苻堅的弄兒慕容衝在晉陽稱帝建立西燕;羌族人姚萇在長安建立後秦;匈奴人劉勃勃在陝北建立大夏政權。中國北方又陷入分裂狀態。

    從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權以來,拓跋氏經過三十餘年的征戰,先後攻滅後燕、北燕、後涼、大夏、西秦、仇池、北涼、南涼、西涼等割據王國,於439年再次統一中國北方。

    與此同時,公元420年,長江以南的東晉王朝被劉裕的宋朝所取代。南朝宋致力北伐,先後攻滅山東半島的南燕和陝西關中的後秦,與中國北方的北魏形成對峙狀態,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

    北魏拓跋氏政權在公元494年從平城遷都洛陽,此後因內部權力鬥爭一分為二。高洋於550年在鄴城改東魏為北齊;宇文泰於557年在長安改西魏為北周。577年,北周攻滅北齊,統一北方。581年,楊堅篡奪北周政權,在長安建立了隋朝。

    南朝先後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建都南京的朝代。公元589年,南朝陳為隋朝所滅,中國又重歸一統,自此進入隋唐盛世。

    (註釋:圖1是晉武帝司馬炎,圖2是晉元帝司馬睿,圖3是後趙天王石勒,圖4是前秦國主苻堅,圖5是南朝宋武帝劉裕,圖6是隋文帝楊堅。)

  • 4 # 暗夜思考

    從西晉滅亡到隋朝統一的一段時間,也就是我國的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當時中華大地上的局勢以南朝與北朝長期對峙為主。同時,南北朝又各自有著自己的朝代更迭.......

    南北朝時期由公元42年劉裕代東晉建立第一個南朝政權——劉宋開始,直到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結束。

    南朝

    宋王朝

    宋武帝劉裕原為東晉北府軍的將領,在桓玄之亂後掌握朝廷。

    之後他兩次北伐,收復了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再之後殺死晉安帝,改立晉恭帝。

    公元420年,劉裕踐位,國號為宋,也就是南朝宋,到此,東晉徹底滅亡......

    南朝宋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共60年。

    齊王朝

    宋朝數十年後,掌有兵權的蕭道成擁立宋順帝劉準繼位,而朝政實權卻都握在了蕭道成的手中。

    公元479年,蕭道成篡位,建立南朝齊,南朝宋滅亡。

    南朝齊,是南朝四個朝代中時間最短的朝代,僅僅只有24年。

    梁王朝

    南朝齊的最後一個皇帝蕭寶卷,昏庸殘暴、殺害大臣,激起了地方的叛亂。亂事平定後,他又殺了平亂的有功之臣——雍州刺史蕭懿。

    公元501上,蕭懿之弟蕭衍宣佈舉兵,於江陵立蕭寶卷之弟蕭寶融為帝,是為齊和帝。

    之後,齊帝寶卷被將軍王珍國所殺,第二年蕭衍篡位,國號大梁,蕭齊亡。

    蕭梁朝之時,內部爆發了侯景之亂,侯景之亂平定後,梁元帝蕭繹繼位。之後,蕭氏梁朝因內部鬥爭而引北朝西魏入室!西魏大軍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殺,西魏立蕭詧為魁儡,史稱西梁。

    陳王朝

    梁元帝被殺之後,陳霸先與王僧辯立蕭方智為帝,即梁敬帝。陳霸先率軍陸續收復梁朝失地,並於557年篡位建立陳朝。

    公元588年,隋文帝任楊廣為主將,改動南征。陳朝後主無能敗亡,南朝陳滅亡,隋朝統一,南北朝時期的分裂局面結束。

    北朝

    與南朝一樣,北朝在與南朝對峙的同時,也實現了多次的朝代更迭

    北魏興起

    北魏於五胡十六國時期由拓跋鮮卑所建,前身為代國。前秦於淝水之戰崩潰後,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舉兵復國,國號魏,史稱北魏。

    北魏實力強橫,一渡消滅了胡夏、北燕與北涼三國,形成與南朝對峙的局面。

    北魏分裂

    499年,北魏孝文帝去世之後,宣武帝繼位。他沉迷佛教,國政大亂,貴族競相奢侈。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與西魏兩部,到此,北魏滅亡。

    北周與北齊對峙

    之後,北齊繼承了東魏版圖,於550建立北齊;北周繼承西魏版圖,於556年建立北周,自此,由先前東魏與西魏對峙的局面變成了由北齊與北周對峙的局面。

    南北朝滅亡

    公元581年,楊堅代周為帝,即隋文帝,北周滅亡。之後,於588年隋文帝發動滅陳之戰,從而再度統一中國。

  • 5 # 大國藏美

    此文較長,請準備好瓜子板凳和茶水,慢慢看

    東晉十六國到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可以說,從漢末三國,一直到隋統一,這之間幾百年,大的局勢就是諸侯混戰,民不聊生。總體破壞大於建設。

    但北魏以後,華夏民族找到了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這一條出路,中國最終再次走向統一,並塑造了盛唐的大盛世。這方面可以參考本人文字:《從大同到長安“盛唐自北魏來”的路徑覆盤》

    本文思路:

    1.西晉滅亡到隋統一分為兩個階段: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

    2.以中原地區為錨點,按順序敘述,順帶講述周邊的情況

    本時期簡略年表

    我們都知道,西晉滅亡到隋統一,可以分為兩個時間段,一段是東晉和十六國的並立,第二段是南北朝。

    南北朝時,主要政權就2-3個,比較容易說清楚,而東晉十六國這麼多政權,我們需要找一個“錨點”,圍繞這個錨點說事,要不然東一下,西一下,說的亂,聽著也亂。

    這個“錨點”,就是中原地區。

    我們描繪十六國的時候,按照佔領中原的先後順序講,順帶把周邊諸侯講清。

    一、大背景的理解第一節 時代背景

    1.晉王朝分封諸王,諸侯手裡有兵有土地,司馬氏奇葩的內鬥,給了五胡機會

    2.五胡大致還處在奴隸制時代,所以部眾就像財產,酋長、單于經常能夠在被滅國後復國,很大原因是因為這個特性,部族是財產,簡直就像羊群一樣好控制,誰拿著鞭子聽誰的

    3.因為部族制的原因,鮮卑等族群是在很長時間裡是沒有常備軍的

    他們沒有常備軍,對還處在遊牧狀態的鮮卑和高車族來說,如果被突然襲擊,就可能因為來不及徵兵被滅了王庭。北魏就曾趁柔然放牧季節去擄掠人口、牲畜。

    4.軍閥割據政權對地盤的控制是比較虛浮的,大部分時候只能稱為勢力範圍。因為城頭變幻大王旗,少數民族政權在初期往往難以控制廣大的地盤,搶一把之後就帶兵回老巢的現象經常發生。這就出現了史書上記載的,今年攻陷洛陽,明年又攻陷洛陽;今年佔領長安,明年又佔領長安

    所以很難用幾句話概括哪個勢力控制了哪些範圍的土地,只能大致描述

    5.當時中原大亂,漢人除了流散到江南討生活,也到東北、西北躲避戰亂,因此鮮卑氏和涼州獲得了很多漢人人口和技術。

    6.南方和北方一直在拉鋸過程中,南北的分界線經常變動。東晉勢頭最盛時,已經收復了長安、洛陽,可惜由於內部的傾軋,最終功虧一簣。但長期來看,東晉長期控制著淮河以南地區,直到北魏統一北方後,南北朝仍然看不出誰有優勢。

    第二節 中原地區、河套地區,胡人內遷大略及常用地名

    說到東晉十六國,需要先說一下西晉地圖上的一個特別地帶:“河套地區”。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地圖上可以看到,紫藍色底色、黃河“幾”字型圈起來的上半部,叫“河套地區”。

    這片區域的所有部族,大部分地名,後面都會講到。

    河套地區分佈著羌、胡、鮮卑等部族。而河套的東邊,叫“河東”地區,從上到下可以看到盛樂、平城、雁門、太原、幷州、河東幾個地名;河套南邊,可以看到隴西、秦州、雍州、京兆;河套西邊,有西部鮮卑、涼州;河套北邊,是鮮卑拓跋氏,再往北才是高車、匈奴等部族。

    (說句題外話,河東(山西)這個地方,先後是很多王朝的起兵之地,北魏、李唐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唐亡後,五代時期,河東節度使簡直就是造反稱帝的專有名詞,後唐後晉後漢都從山西起兵佔據中原。)

    說這麼多,是因為“十六國”大部分跟這個地區的部族有關係。

    如果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的280多年,是一個大舞臺的話,鮮卑人可以爭一爭這個舞臺的主角。

    而中原地區,基本上是在河套南部和東部的廣大區域,包括現在的山西、河北、河南、陝西等地,那時候叫“兗州、豫州、冀州、雍州、幷州、秦州、徐州”等等。

    十六國時期,控制中原的王朝,先後在長安、洛陽、鄴等城市設立過都城。

    二、十六國編年

    說是十六國,其實有20來個政權割據,逐一來說。

    剛才我們看到了河套周邊地圖,經過東漢和三國的征伐,到西晉時,北部很多少數民族已經遷入內地生活。當然這些人生活的未必如意,骨子裡的血勇還沒散去,起事造反的就比較多了。

    我們常說東晉十六國,其實在西晉還沒有滅亡的時候,十六國時代已經開始了。西晉亡於316年,但是在303年、304年,成漢和劉漢(後改稱趙,史稱前趙)兩個政權就已經造反稱帝了,西晉更是直接滅亡在劉淵手裡。

    從中原講起:

    第三節 “前趙”的建立和西晉的滅亡(304-329年)

    “前趙”,是匈奴人劉淵建立的。這個王朝前期追認阿斗劉禪做祖宗,稱為漢,後期改國號為趙,延續時間是304年-329年。

    匈奴被漢人打怕了,好多人改姓劉。

    匈奴趁董卓之亂,入寇中原擄掠,被曹操打服後分成5部。劉淵他爹是左部領導。

    後來劉淵繼承了家業,趁八王之亂晉國自己內鬥的時候起事造反,三番四次進攻洛陽、長安,先後經歷12年,俘虜了2個西晉皇帝,終於在316年滅亡了西晉。

    這段歷史在西晉正史上,被稱作“永嘉之亂”。

    劉淵起兵的地方,在呂梁離石,然後佔據了第一張河套地圖上的平陽郡、河東郡地區。後來他們的主要領地在關中,因為河南地區被劉淵手下的叛將石勒佔領了。

    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八月,匈奴左賢王劉元海反於離石,自號大單于。

    劉淵造反後,自稱漢王,年號“元熙”,以晉惠帝永興元年為元熙元年。

    晉永嘉三年(308年),劉淵稱帝,310年,劉淵死去。

    311年,劉淵的兒子劉聰派石勒等人領兵佔領洛陽,俘虜晉懷帝。

    316年,劉聰佔領長安,俘虜晉愍帝。西晉滅亡了。匈奴人佔據了關中地區。

    318年,劉聰死後,發生叛亂,劉聰的兒子沒有佔住皇位。劉淵的另一個兒子劉曜繼承了皇位。

    319年,劉曜稱帝后,老巢山西被石勒佔據,他乾脆跑到長安建都,把國號改成趙。歷史上稱為前趙。

    直到329年,被石勒殺死。

    第四節 石勒的“後趙”政權和石虎的殘暴(319-351)

    石勒是羯族人。和劉淵不同的是,石勒沒有部族財產繼承,靠給別人當長工為生,後來被賣給人當奴隸。後來石勒投靠劉淵,成為一方諸侯。

    319年,石勒在劉聰死後,勢力已經超過了其他大將,但是劉曜因為姓劉,取得了主動,先稱帝。還要封石勒為趙王。石勒不開心,自己稱帝當了趙皇帝。昏頭的劉曜,也把國號改成趙。這就出現了歷史上的“兩趙並立和相爭”。

    石勒稱帝后,佔據了中原大部分地區,包括山西、河南、河北,南部將邊界拓展到淮河一線,後來滅了前趙後還佔據了關中。

    333年,石勒死後,兒子石弘文鄒鄒,第二年就被權臣石虎殺了。石虎是石勒父親的養子,很多史書上都稱他為“季龍”或“石季龍”。石虎殺了皇帝后,自稱趙王。直到10多年後才稱帝。

    349年,石虎稱帝,幾個月後就去世了。石虎和他的兒子們,殘忍嗜殺,骨肉相殘,魚肉百姓,使得後趙內訌嚴重,起義蜂起。

    350年,冉閔佔據鄴城,殺了後趙皇帝。

    351年,後趙宗室石袛在襄國被殺,後趙滅亡。

    第五節 前涼和成漢

    前涼政權(301-376年)

    安定張氏自301年開始當涼州刺史,後來就佔據涼州,割據自守。並先後屈服於前趙、後趙。最終被前秦所滅。

    前涼張氏始終沒有稱帝,一直奉東晉為正朔,張家7代涼州牧都積極爭取東晉的冊封。這個跟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政權很像。

    成漢政權(303-347年)

    成漢是農民起義建國的政權,前期國號是蜀,338年改國號為漢。石虎還曾經想跟成漢結盟去攻擊東晉。結果347年,成漢就被東晉大將桓溫收拾掉了。

    晉惠帝“永寧元年(301年)。。。冬十月,流人李特反於蜀”,太安元年(302年)五月“太尉、河間王顒遣將衙博擊李特於蜀,為特所敗。特遂陷梓潼、巴西,害廣漢太守張微,自號大將軍。”太安二年(303年)三月,李特被殺,四月,“特子雄復據益州”。十一月,“李雄自郫城攻益州刺史羅尚,尚委城而遁,雄盡有成都之地。”永興二年(305年)四月,李雄僣即帝位,國號蜀。第六節 “殺胡令”和短暫的冉魏王朝(350-352年)

    冉閔,是漢人,都是苦哈哈在農民起義軍裡混生活的。後來拜石虎為幹爺爺,改叫石閔。

    石虎死後,冉閔手握軍權,趁機佔據鄴城,稱帝,國號魏。

    為恢復漢人統治,冉閔釋出“殺胡令”,對胡人持有兵器者,可斬首。軍閥戰亂、流民起義,又混雜了種族仇殺,中原徹底亂成一鍋粥。

    這樣的命令顯然與當時實際情況相悖,中原政權大量軍人、將領都是胡人,政府官員也有很多胡人,冉魏內部陷入混亂。後來冉閔還把扶持他起兵的李農滅門。

    352年,東部鮮卑的慕容氏攻入中原,冉閔被殺,冉魏滅亡。

    第七節 鮮卑慕容氏和他們的前、後、西、南燕前燕(337-370)、後燕(384-407)、西燕(384-394年)、南燕(398-410)

    在前面河套地區的地圖上,我們看到,在“幾”字上方,是中部鮮卑,主要是拓跋氏;幾字西方,是西部鮮卑;中部鮮卑東邊,遼寧一帶,是東部鮮卑,主要有段氏、宇文氏、慕容氏。

    前燕(337-370年)

    《十六國春秋別傳》裡說,鮮卑慕容氏

    魏初率其諸部入居遼西,從司馬宣王討公孫淵有功,拜率義王,始建國於棘城之北。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慕容廆(gui)稱為鮮卑慕容氏的王。這時候,慕容部還接受晉朝冊封,爵位是“遼東郡公”。

    到了慕容廆的兒子慕容皝(字元真)時,就自稱燕王(晉鹹康三年,337年)了。

    341年,東晉正式冊封慕容元真為燕王,《晉書 卷一九零》還有慕容元真的列傳。慕容元真打敗了東部鮮卑的宇文部、段部和自家慕容氏不服的人,還打敗了高句麗,打退了石虎的進攻,守住了遼東基本盤。

    348年,慕容皝去世,帶領慕容氏佔據中原的慕容儁繼承了王位。

    350年,慕容儁趁後趙內亂,進兵中原,到352年攻佔中原,建國稱帝。都城在鄴城。

    360年,慕容儁去世,慕容暐繼位,直到370年,燕國被前秦所滅。

    苻堅沒有對慕容家趕盡殺絕,後來慕容氏趁苻堅戰敗,建立了西燕、後燕、南燕

    後燕(384-407年)慕容垂

    384年,慕容暐的叔叔慕容垂,趁苻堅在淝水戰敗,起事建立“後燕”,後燕也佔據了中原地區。後來後燕跟鮮卑拓跋氏爭霸中原失敗,到407年,漢族勢力馮氏發動政變,扶持傀儡,建立北燕,後燕滅亡。

    436年,馮氏被北魏掃平,仍然做了北魏高官。馮氏的一位女子嫁給北魏的第五位皇帝拓跋濬,就是赫赫有名、發起漢化改革的馮太后。

    西燕(384-394年)慕容泓

    慕容暐的兄弟慕容泓在山西長子起事,佔據長安建立了西燕政權,存在了10年。後來被慕容垂兼併。

    南燕(398-410年)慕容德

    397年,後燕與鮮卑拓跋氏的北魏爭霸中原失敗,被打散。中原被北魏奪取,山東地區成了後燕的飛地。

    398年,慕容暐的叔叔慕容德乘機在山東地區建立了南燕政權。後來被東晉劉裕所滅。劉裕後來建立了南朝宋。

    鮮卑慕容氏屢敗屢戰,執著於建國,他家的故事被金庸寫進了武俠小說。

    第八節 北方的第一次統一,苻堅的前秦(351-394年)

    苻堅家是西戎的酋長,後來內附中原,先後投靠過石虎和東晉。苻堅的爺爺自稱秦王。

    在石虎死後,後趙奔潰,351年,苻堅的叔叔苻健乘機佔據關中,352年佔據長安,建立前秦。

    後來,苻堅透過政變當上了前秦皇帝,開始了統一北方的程序。前面提到的張家前涼、慕容氏前燕,統統被苻堅打服,進入前秦的勢力範圍。包括後來建立北魏的拓跋鮮卑,也都加入了類似部落聯盟的前秦帝國。

    376年,苻堅打服了鮮卑拓跋氏的代國,統一了北方。像對待鮮卑慕容氏一樣,苻堅沒有對鮮卑拓跋氏趕盡殺絕,他們仍然保留著部族武裝。

    因為統一時間實在太短,各個部族和漢族武裝仍然保留著自己的軍隊和地盤,在苻堅出了問題之後,表面統一的北方馬上再次分崩離析。

    苻堅南下之前,他的臣子勸他說:

    “陛下寵育鮮卑、羌、羯,佈滿畿甸,太子獨與弱卒留守京師,臣懼變生肘腋。”

    後來就發生了淝水之戰,前秦崩盤。

    後來,慕容垂復國,建立後燕。羌族的姚氏趁機佔據關中,建立後秦。

    東晉則趁機收復了中原的大量土地,邊界從淮河一線向北推進到徐州一線。

    第九節 羌族的逆襲,姚萇和姚興的後秦(384-417年)

    姚氏,羌也,居南安赤亭。姚氏先後歸順前趙劉曜、後趙石虎,後趙滅亡後,姚氏接受了晉國的冊封。東晉殷浩北伐時,跟姚氏關係沒處理好,姚襄臨陣反戈,叛了東晉。四處不討好之後,姚氏被苻堅擊敗,姚萇降了苻堅。

    苻堅要大舉伐晉,

    朝臣皆以為不可,獨姚萇與冠軍垂力勸之行,遂以萇為龍驤將軍,督梁、益諸軍,謂之曰:“昔朕以龍驤建業,未嘗輕以授人。卿其勉之!”

    結果一語成讖。苻堅在淝水之戰失敗後,384年,慕容泓起事,姚萇跟著慕容泓造了反。不久,姚萇就自立為秦王,殺死了苻堅和苻堅的老婆孩子。

    晉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萇在長安稱帝。姚萇臨死前,把有威脅的大將都殺了。姚萇的兒子姚興即位,大興佛教。姚興死後,東晉趁姚氏皇帝幼小,北伐攻破長安,滅亡後秦。

    後秦前期佔據了整個河套地區和關中、寧夏大部。後來鮮卑拓跋氏興起,佔領了中原地區大部分土地,把後秦壓縮到關中、河南。在北魏和東晉的雙重擠壓下,後秦滅亡。這個時段,是東晉北伐最接近成功的時機。可惜桓溫、劉裕的內亂,給了鮮卑拓跋氏統一中原的機會。

    乘亂而起的鮮卑乞伏氏西秦(385-431年)

    西秦是鮮卑酋長乞伏國仁在苻堅敗亡後趁亂而起的,385年在隴西稱大單于。過了5年,就被姚氏的後秦給滅了。但是他們這些部族,依然持有部族武裝,到409年,再次建國,攻佔了南涼的土地,稱秦王,直到被佔據河套的夏國所滅。為了跟前秦、後秦區別,歷史上把鮮卑這支秦國稱作西秦。

    第十節 不甘寂寞的河西走廊和西域 後涼 南涼 北涼 西涼後涼(386-403年)南涼(397-414年)北涼(397-439年)西涼(400-421年)

    苻堅敗亡後,草頭王一個接一個。

    前秦崩潰,氐族勢力佔據西域和河西走廊,建立了後涼政權,後來被後秦攻滅。

    呂光帶領10萬大軍掃平西域,凱旋歸來,發現國亡了

    382年,苻堅派呂光經營西域,結果等呂光掃平西域,苻堅敗亡了。呂光就乾脆自立,他先是自稱涼州牧,後來乾脆自立年號。但是甘肅境內,前涼張氏的勢力還在,他帶領的軍隊是苻堅派給他攻略西域的,也不是自己培養起來的,很多人對他不服,一直叛亂不斷。

    396年,呂光自號天王,以大涼為國號。

    呂光死後,最終得到王位的呂隆,是一個殘暴的君主,後秦看到機會,打敗了後涼,呂氏沒有能力與南涼、北涼爭戰,乾脆帶著百官到長安去投了後秦。

    397年,呂光派弟弟呂延帶兵攻打西秦,結果呂延輕敵被殺。呂光怪罪呂延的部將沮渠氏,殺了沮渠氏兩個首領。沮渠氏乾脆起兵自立,建立了北涼。一開始他們還推了一個叫段業的出來當涼王,後來沮渠氏自立為涼王,不斷對外用兵,421年滅掉西涼,統一了涼州。後來直到439年,北涼被北魏攻滅。北魏爭霸中原成功後,積極統一北方,北涼因為跟北魏的姻親關係處理不當,被北魏抓住了藉口,乘機掃平。

    呂氏殘暴,各族乘勢而起

    397年,在沮渠氏南邊的西部鮮卑拓跋氏(還記得第一張地圖裡,河套西邊的西部鮮卑嗎?),也自立建國,他們也自稱涼王。史稱南涼。南涼自誕生就在西秦虎口下,土地貧瘠,糧食部族,414年帶兵出去打糧時,被西秦偷襲攻滅。

    呂氏對西域失去控制,400年,敦煌當地大族,李廣的後裔李暠 自稱涼公,自立政權。李氏作為漢族政權,自立之初,還聯絡東晉,奉表稱臣。最終在和沮渠氏的互相爭戰中,失利被滅國。

    後來李唐立國後,認了李暠這一支李氏當祖宗。

    第十一節 赫連氏的夏國(407-431年),以殘暴留名史冊的統萬城和大夏龍雀

    赫連氏是匈奴族,原姓劉。早期,匈奴這一支加入了鮮卑拓跋氏的部族聯盟,後來拓跋氏的代國被苻堅攻滅,黃河以西的部族被苻堅分給了赫連勃勃他爹劉衛辰。可惜鮮卑拓跋氏出了猛人拓跋珪,劉衛辰最終被拓跋氏殺死,屍體丟到河裡餵了魚。

    劉衛辰死後,赫連勃勃投奔姚興,獲得了2萬多部族,在朔方、五原立足。

    赫連氏發揮兩面三刀的祖傳習性,在407年自立,自稱天王,國號夏。

    417年,東晉攻滅後秦後,赫連勃勃出兵爭奪長安,打敗了東晉,佔據關中。

    赫連氏和前面的石虎、姚氏、呂氏,是這一時期出了名的殘暴冷血君主,常以殺人、傷人取樂。

    赫連勃勃死後,鮮卑拓跋氏的第二個猛人拓跋燾,開始了統一北方的最後程序。426年,北魏奪取了長安。赫連氏只能向西發展,在路上順便滅了西秦。但是北魏優勢太大,他們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431年,夏國滅亡。

    三、南北朝的北朝第十二節 北魏的統一北方

    鮮卑氏是一個包含匈奴、高車等族群的部落聯盟,從來不是單一血統的民族。

    為了獲得人口,他們不介意聯姻、擄掠、聯盟。

    後來鮮卑分裂成三部,圍繞著黃河、長城一線,在寧夏 蒙古 東北地區生活。

    386年開始,鮮卑拓跋氏先後出了幾個能人猛人。

    先是拓跋珪,趁苻堅的前秦崩潰,在北方建國,然後遷都平城(現在的大同),收納漢族勢力,整合力量,爭霸中原。

    然後在拓跋燾時期,北魏徹底統一了北方。

    民族大融合和文化融合的轉機

    經過石虎、赫連勃勃等殘忍的統治者的殘殺,和冉閔盲目的殺胡令挑起的種族衝突,北方胡漢一度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鮮卑拓跋氏,因為一向是部落聯盟,以前就吸納匈奴等族群,比較容易接受漢人的加入,這也成為他們統一北方的重要支撐因素。

    漢化改革改了什麼?

    到北燕馮氏的一位女子進入北魏王室,當上了太后和太皇太后,她推動了北魏的漢化改革。這個改革,當然不單純是不許說胡語,不許穿胡族衣服。還包括接受中原的文官制度,把部族制的軍隊組織形式改成了常備軍。改革土地制度,建立了後來唐朝土地制度的雛形,使得人口和糧食得到了制度化的保障。

    迅猛的漢化改革,刺激了保守的胡人貴族,出現了歷史學上說的“歷史的反動”,北魏分裂了。

    第十三節 東魏和北齊 西魏和北周,北方的再度統一

    534年,北魏孝武帝不堪忍受權臣高氏的控制和羞辱,逃出鄴城,投奔宇文泰,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後來,高氏子弟高洋篡奪了東魏的政權,改國號魏齊。

    宇文泰的兒子逼迫西魏皇帝禪讓,建立了北周。

    宇文泰團結了一批出將入相的漢族和胡族將領,透過聯姻等方式建立了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

    這個利益集團,最終產生了統一全國的隋帝國。

    隋代北周和統一全國

    北齊雖然佔領了中原最繁華的區域,但是高家子孫實在太敗家,讓北周逆襲成功,被北周滅掉。

    北周外戚楊堅逼迫宇文氏禪讓,建立了隋帝國,最終統一全國。

    四、東晉和南朝第十四節 東晉(317-420年)

    在中原打成一鍋粥的時候,早在307年,司馬睿就聽從王導的建議,移鎮建康。311年,司馬睿已經在江南建立了小朝廷,只是北邊還有皇帝,他沒有直接稱帝。一直到317年,西晉被劉氏滅亡,司馬睿才正式稱帝。

    王導對司馬睿稱帝起到了決定性的決策支撐作用,因此,東晉長期存在“王與馬 共天下”的說法,王家不僅有在朝做官的,還有在外領兵的類似藩鎮。

    司馬氏在東晉,長期受權臣擺佈,而這幫大臣,已經習慣了聲色犬馬,沒有雄心光復河山。

    縱觀東晉的歷史,就是權臣當道,謀反當下酒菜的歷史。

    王氏和桓溫、桓玄,幾次兵變,屢屢攻入建康,皇帝就像擦屁股紙,用完就扔。

    “縫縫補補又三年”,就這麼一直耗著,到420年,劉裕實在忍不下去了,直接廢了晉帝,自己做了皇帝。

    第十五節 宋、齊、梁、陳

    劉裕代晉後,仍然沒有解決藩鎮和軍閥問題。各個軍閥乘機而起,短短100多年,南方就經歷了4個朝代。這幾個王朝中,劉裕開拓的土地最大,劉宋的疆域達到了南朝最頂峰。

    梁武帝蕭衍死的最慘。

  • 6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以後,藉此機會大殺曹氏宗族,削弱了曹氏的力量,架空了曹魏皇帝,魏國政權由此被司馬氏掌控。司馬炎時代取代了曹奐,建立西晉,但司馬炎統治下的西晉政治日趨腐敗,公開賣官,後宮佳麗數萬。

    當然這些並不是西晉滅亡的主要原因,根源出現在分封制上,司馬炎把司馬氏內的大量宗族冊封為諸侯王,由此直接導致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這場動亂嚴重動搖了剛剛統一的西晉,導致北方遊牧民族崛起。

    先是經歷了“五胡亂華”這一動盪過程,以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主要的遊牧民族在北方發動反對漢人統治的叛亂,使得西晉王朝逐步喪失在中原的統治。氐族領袖李雄建立成漢(後被桓溫消滅),匈奴人劉淵建立前趙(被石勒建立的後趙消滅)。

    前趙軍隊相繼貢獻洛陽和長安,標誌著西晉滅亡,由此引發衣冠南渡。晉朝王室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東晉建立,南方由此基本上暫時穩定了局勢。北方在經過五胡亂華以後,開始進入十六國時代。

    先是成漢被桓溫消滅,前趙發生內亂,被石勒的後趙取代。後趙後來被那位頒發“殺胡令”的冉閔滅亡,冉閔短暫建立了一個叫做“冉魏”的政權,但時間不長,冉閔後來被前燕所殺。後趙的動盪促使前秦苻健的崛起。

    這時候還有以“涼”為國號的: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還有以“燕”為國號的:前燕、後燕、南燕、北燕。

    涼主要是在涼州地區建立起來的不同政權,而前燕、後燕、南燕都是鮮卑慕容及其後代建立的政權,北燕是透過政變從後燕裡剝離出來的一個政權,由高雲、馮跋建立。

    其中前秦的崛起,滅亡了前涼和前燕,以及一個代國,統一了北方。在淝水之戰中前秦和東晉作戰失敗,苻堅該沒有鞏固下來的前秦統治頓時分崩離析。冒出了後燕、西燕、後涼,南涼和北涼、西秦和後秦,這時候的前秦還沒有滅亡。

    但統治已經分崩離析,前秦後來被西秦滅亡,先是西燕被後燕消滅,南涼被西秦消滅,西秦後來被大夏國消滅,後涼被後秦消滅,後秦、南燕又在東晉劉裕北伐時滅亡。而這時候十六國基本上進入晚期,開始向南北朝過渡。

    前秦苻堅的解體還讓另一個政權崛起,那就是北魏,它的前身就是那個被消滅的由拓跋氏建立起來的代國,拓跋珪後來改代為魏,建立了北魏。這個北魏的崛起使得北方再度進入了統一,它消滅了大夏國、北燕、北涼和柔然這些割據政權,讓歷史進入南北朝時代,北魏屬於北朝。

    而南方的東晉被劉裕取代,建立南朝第一個朝代劉宋,十六國也就此宣告結束,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代。南朝分別出現有: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

    南北朝的歷史比十六國時期要清晰,十六國時代是混亂不堪,一會兒冒出一個政權,或者並行存在。但南北朝都是按照先後次第的順序出現。先說南朝,劉裕取代東晉建立了劉宋,這個劉宋王朝到了晚期時也是腐敗不堪。

    於是出現了一個叫做蕭道成的權臣,後來逼迫劉宋末代君主宋順帝禪讓,建立了南齊,但僅僅二十三年以後,雍州刺史蕭衍就起兵造反,取代南齊建立了南梁,這個蕭衍實質上是南齊宗室。最後南齊又被南陳取代。

    南朝的歷史還是很好理解的,而北朝也很好理解。北魏維持了一百多年的統治後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其中東魏被權臣高歡把持,這個高歡後來開創了那個以淫亂揚名歷史的北齊,而西魏被宇文泰把持,後來建立了北周。

    北齊後來被北周取代,因此在南北朝的最後只剩下北周和南陳南北對峙,而在北周國內這時候出現了一個權臣叫做楊堅,北周宣帝宇文贇病死以後,繼位的周靜帝宇文衍尚還年幼。身為上柱國、大司馬以及右丞相於一身的楊堅順利的把持了朝政。

    在消滅宇文家族諸王勢力後,北周靜帝禪位於楊堅,隋朝建立。後來隋朝發兵攻打南陳,由此自西晉以來第一次完成了中國的統一。中國歷史進入隋唐時代。

    實際上梳理西晉到隋唐這段歷史並不難,只要記住十六國是同時或者先後出現在北方的政權,而南方主要是東晉,前秦統一北方之前有兩個主要政權是前趙、成漢和前涼,其它政權都是前秦瓦解後冒出來的。

    它們都處於前秦和北魏之間,十六國曆史混亂主要出現在這裡,因為政權更迭太頻繁了。北魏統一後就好梳理多了,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魏,後又被北周和北齊取代,而南方東晉被權臣劉裕取代,以先後次第的順序結束於南陳,最後南北朝統一於隋朝。

    就這麼簡單。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 7 # 亭安讀書

    簡單來梳理一下局勢:西晉滅亡,中華大地在經歷三國亂世之後的短暫統一之後,又再次進入分裂局面,呈現南北對立局面。南方在隋滅陳之前,一直都是漢民族政權;北方由滅掉西晉的胡族佔據,經歷亂戰直到北魏統一北方最終隋生於北方。

    以此來看,應當分南北來看這段局勢,又從政權演變的幾個不同階段,進行南北對比,可以更加容易理解南北局勢轉變,簡單概括之:

    【1】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

    南方江左王朝:西晉滅亡後,司馬睿在王導等士族的幫助下,建立了門閥與皇權“共天下”的漢族政權東晉王朝,國祚歷時一百多年。

    與此同時的北方:永嘉之亂,胡族勢力滅掉漢族政權西晉,各勢力互相征戰,紛紛建立大大小小的政權,這段歷史又稱五胡十六國時期。其中北方經歷過一次統一局面,即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權。前秦曾經在東晉中期發動前秦對東晉的戰爭,最終前秦在淝水之戰中失敗,導致北方再次陷入混亂。

    南方東晉王朝逐漸衰落,門閥政治和司馬氏走入末期,北方鮮卑族建立北魏政權逐漸強盛。

    【2】南北朝的開始,北朝北魏和南朝劉宋

    南北朝的開端是南北方各自形成統一局面,北方的統一局面是由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權完成的,鮮卑拓跋氏逐漸在五胡十六國之中崛起,先後覆滅其他北方政權後,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北魏在基本實現北方統一局面時,便開啟了北朝。而在南方南朝的開端,則是東晉的滅亡,由劉裕建立起劉宋政權,這是南朝的開端。

    北朝也並非北魏一個政權正寢而終,也逐漸分裂成東西兩部分;而南朝並未呈現分裂,而是王朝的延續。

    【3】南北朝的朝代演變

    南北朝分別是兩種不同的朝代演變方式,北朝由統一分裂成東西兩朝,而南朝則是歷經四個朝代的相繼代替。

    北方北魏統一局面持續將近百年,但經歷六鎮等國內起義後,逐漸走向衰落,最終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後分別由權臣篡魏建立北齊和北周。北齊和北周與南方南朝局勢呈現三國鼎立局面。北齊和北周之間互相攻伐,最終北周勝出,北齊滅亡。

    南朝部分,劉裕建立劉宋政權後,為南朝國勢最強之時,國土也為南朝之最。劉宋存在五十九年,被南齊取代,南齊又被南梁取代,南梁又被最後的南陳取代。南朝歷經宋、齊、梁、陳四朝共計一百六十九年。

    北周權臣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禪讓稱帝,建立隋朝,最終覆滅南朝陳政權,結束了南北朝局面,隋朝實現了南北的統一局面。

  • 8 # 大東北的小豆包

    不是100多年,而是僅300多年。

    我只是梳理一下主要脈絡,細節請自行腦補吧。

    3世紀中葉,司馬懿搞了曹魏的大將軍曹爽,而後司馬氏掌握曹魏的大權,在司馬昭時期魏國滅亡了蜀國,此後司馬炎正是篡魏建立西晉,隨後司馬炎滅亡東吳,實現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天下一統。

    司馬炎統一天下

    在司馬炎大肆分封,幾乎將秦漢以來珠江沒落的分封制恢復,結果司馬氏諸王各擁重兵,司馬炎死後,傻兒子司馬衷和壞蛋老婆賈南風統治下的西晉很快陷入司馬氏諸王的爭霸戰,結果已經內遷到山西的匈奴趁機起兵,掀起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匈奴人劉淵起兵後,以恢復漢室江山為名,匈奴人與漢朝通婚,漢朝滅亡後,他們以漢朝後裔自居,劉源死後他的兒子劉聰,不在自認為漢朝後裔,改國號為趙,這是歷史上的前趙,前趙滅亡了西晉。

    匈奴人滅亡了西晉王朝

    西晉滅亡後,南方的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方士族的支援下建立了東晉,東都建康,也就是南京。

    前趙後期,臣服於前趙的石勒開始獨立,石勒是羯族人,後來石勒建立後趙,並幹掉了前趙,統一了北方,石勒死後,後趙的皇位被他的侄子石虎佔據,開始了及其殘暴的統治。石虎死後,後趙動盪,石氏皇族自相殘殺,此時冉閔趁機崛起,釋出了殺胡令,並建立冉魏政權。

    冉閔控制的地盤不大,而且很快被來自遼西的慕容鮮卑建立的前燕國攻滅,前燕進入中原,統治了黃河以東的河北、山東、河南的大部分地區,而與此同時,氐人的苻氏建立的前秦,也挺進關中,在此期間前秦與前燕几乎瓜分了北方,而與南方的東晉進行對峙。

    冉閔殺胡令時代的形勢圖

    前秦的苻堅大帝統治時期,前秦像開掛一樣,在王猛的輔佐下,居然幹掉了前燕等國,一統北方,而後附苻堅在率軍80多萬試圖滅亡東晉一統天下的時候,遭遇到東晉的北府兵,前秦一敗塗地,退回北方,而北方很快再次陷入分裂。

    前秦遭遇到很多的背叛,羌人的後秦最後幹掉了苻堅,而同時慕容鮮卑的後燕、西燕也先後立國,而在再山西北部,拓跋鮮卑的北魏重新復國。在後秦的北方,來自匈奴人赫連勃勃也建立了夏國。

    前秦淝水之戰前一統北方

    後燕的慕容垂死後,即位的慕容寶打不過北魏,逃回了遼西,留在山東南部和河南地區的慕容鮮卑建立南燕國,此時東晉的劉裕發動了北伐,劉裕先後攻滅了南燕和後秦,甚至將關中、中原很多地區收復,不過劉裕急於回南方篡權,最終北伐功虧一簣,北方地區被新崛起的拓跋鮮卑建立的魏國統一。而劉裕也篡權成功,建立宋國,從此北魏和宋國對峙。

    北魏的都城起先位於平城,也就是大同,後來崇拜漢文化的魏孝文帝拓跋弘,將都城遷到洛陽,並進行了徹底的漢文化改革,五胡亂華以來的北方蠻族,開始自上而下的接受漢文化,並逐漸融於到漢民族之中,而且北魏的漢化改革,還將國家的正統從南方逐漸轉移到北方。

    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的形勢圖

    北魏中期,統治集團內部利益分配不均。發生了六鎮兵變,繼而出現爾朱榮等軍閥,後來爾朱榮被殺後,追隨著爾朱榮的軍事集團發生分裂,直接導致北魏的分裂,北魏分為西魏和東魏,而後來西魏被宇文氏搞成了北周、而東魏被高氏搞成了北齊。

    此時南方宋國被蕭氏齊國取代,而蕭齊後來又被梁國取代。南方的梁國時期,北齊的叛將侯景投降梁國,不過侯景後來又趁勢反叛,結果將梁國搞得稀里嘩啦,最後雖然平定梁國,但是梁國已經是日暮西山,最後被大將陳霸先篡奪江山,建立南北朝時期最後一個朝代,南陳。

    東、西魏和梁國

    北方的北周最終幹掉了北齊統一了北方,而正值壯年的北周武帝宇文邕英年早逝,兒子宇文贇即位,後來自己的岳父老丈人隨國公楊堅篡位建立的隋朝。

    隋文帝楊堅時期,隋朝國力強盛,公元589年由次子楊廣統軍滅亡了南陳國,一統了天下,此時距離公元304年劉淵起兵反晉,歷經了285年,而如果要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東漢陷入戰亂開始,中間了除了西晉幾十年的短暫了同意,中國幾乎歷經了400年的分裂。

    隋朝楊廣攻滅南陳前形勢圖

  • 9 # 心無止境ghyo

    西晉滅亡後司馬氏皇族司馬睿在建康(今天的南京)稱帝,建立東晉政權。北方則陷入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之手,北方開始長達一百多年的戰亂,五胡相繼建立十幾個政權,但由於民族矛盾這些政權都統治不長久,五胡亂華的歷史可謂慘烈,五胡之間以及胡人和漢人之間互相攻打,有時採取種族滅絕政策,比如殺胡令。

  • 10 # 一品鏟史官

    悅讀文史,我是子彧。

    從大的方面來說,這個階段就是指的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這兩個時代,這段時間實際上從約從311年(晉懷帝被殺)到589年(隋統一華夏),大約持續了接近300年。

    從政權的傳遞來說,南方政權是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北方政權是前十六國(漢、前趙、後趙、前燕、前涼)-前秦-後十六國(後秦、前燕後燕南燕、四涼國、胡夏、代國)-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

    時間對應來說,南方東晉對應北方政權前十六國+前秦+後十六國+北魏前期;南朝劉宋對應北方北魏;南朝齊+梁對應北魏後期+東魏西魏;南朝陳對應北周北齊。

    從文化和政治層面來說,南方政權在無力重新統一華夏的背景下,因為士族門閥和正統的自我麻醉之下越走越遠;而北方各民族從武力入侵,到探索學習如何統治中原,最終實現成功逆襲一統中原。

    一、門閥世族綁架下的東晉和北方的遊牧民族嘗試入主中原(4世紀初到5世紀初)

    這個階段,東晉的疆域侷限在秦嶺淮河以南,少數時候還不具有四川之地。五胡十六國政權除了四川地區的成漢,都地處廣大的北方地區,根據前秦的短暫統一可以將他們分為前和後兩部分:前秦之前,有前趙、後趙、前燕、西秦、前涼,然後整個北方在4世紀下半葉統一於前秦的麾下;前秦瓦解之後,北方又出現了慕容氏的後燕、南燕和北燕(後燕殘餘政權)、後秦、胡夏、南涼、北涼、西涼、後涼政權。

    十六國是最亂的,因此可以根據地域進行區別,隴西西域地區是前涼(全部)、南涼、北涼、西涼、後涼(四個政權各分一點)、還有西秦;

    這是亂世的第一個階段,西晉因為八王之亂和各路政治勢力的不顧後果的爭奪而喪失了統治中原的能力,恰好強大起來的五胡進入漢地,與漢族不斷的發生著衝突。社會矛盾尖銳,不斷有人衝擊著中原的統治秩序,終於釀成了五胡亂華和東晉的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之後,由於西晉皇室的近支幾乎不存,世族們擁立了西晉皇室的遠支司馬睿。新上位的東晉皇室既沒有政治上的合法性,也沒有強大的軍力做後盾,幾乎憑藉著世族王氏的首倡和江東士族們的擁立而上位。因此,東晉皇室一開始就像是世族們擁立的代理人而已,世族們掌握著政府的實權。因此,整個東晉都貫穿著皇室與世族們爭奪政權、世族們相互爭權奪利的鬥爭。所謂北伐只能在各種權力相互妥協的的空隙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其餘時候不過是空喊口號而已。

    與武力偏弱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東晉政治文化界對於“正統”這一概念的強烈需求。以習鑿齒《漢晉春秋》為代表,東晉士大夫們竭盡全力證明自己才是華夏正統政權,而強大的北方政權都不是。為了證明這一問題,習鑿齒甚至認為,晉司馬氏的正統承自於東漢而不是禪讓政權的曹魏。到了東晉後期,對於正統的爭論最終演變為無力改變現狀計程車大夫們的自我麻醉。

    而肆掠北方的五胡(匈奴、羯族、氐族、鮮卑、羌族)雖然趕跑了中華正統,雖然已經具備了強大的武力,卻沒有統治廣大農耕地區的經驗和文化實力。因此,可以說,他們在實踐中嘗試著入主中原。

    第一個成功嘗試的是漢/前趙(匈奴/劉氏)政權和後趙(羯族/石氏)政權,相對於後來入主中原的前秦和北魏,他們的手段更加強大,但政治手段顯得稚嫩。在沒有成熟的中央政治制度和中央/地方政權構架和軍政權力制衡的策略引導之下,皇室成員爭相角逐最高權力,地方軍閥數不勝數,中國北方陷入混亂是必然的。

    在混亂之後,前秦苻堅吸取了相當的教訓,他在武力統一中國北方的同時,不斷的從中國的傳統政治中吸取營養,最終形成了前秦以武力統一北方人口和土地、以寬仁的聖王之法融化北方各民族的精神的局面。然而,苻堅太過於急躁,而且沒有解決好中央與地方、儒法並用的尺度。前秦政權雖然名義上統一了北方,卻沒有時間整合和發展,這樣的政權沒有什麼容錯率,最終因淝水之戰一戰之敗而土崩瓦解,北方地區再一次陷入巨大的混亂。

    第一階段,門閥政治綁架下的東晉日漸沉淪,逐漸放棄了統一中原的行動;而北方少數民族做了多次嘗試,在血與火中學習著怎麼統治這一片廣袤的土地。

    二、意圖重振旗鼓的劉宋和成功統一北方的北魏

    第二階段是南朝劉宋和北方北魏的對峙時期。南方的劉宋脫胎於東晉,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北方的北魏在吸收了前趙、前秦的統治經驗之後,也在中國北部和蒙古高原南部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強大的新生政權,因此,這兩個南北朝時期最強大的政權碰撞在了一起,最終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雙方的分界線,從東部的青州北部,沿著黃河以南向西延伸,西部接著秦嶺以北為界,長安、洛陽等重鎮都在北魏控制之下。

    在亂世的第二階段,因為雙方的勢均力敵,反而是這300年亂世中相對穩定的一個時代。

    東晉的最後20年,後來建立劉宋的劉裕開始成為政權的實際控制人。面對這個被孫恩盧循起義掏空的門閥世族政權,劉裕用了兩個方面的策略,讓新生的劉宋政權重振旗鼓:

    人才和選舉方面,劉裕“申明舊制,依舊策試”,恢復了孝廉和秀才的策試製度,把東晉士族門閥賴以生存的仕途晉升之權收歸中央。同時鐵腕打擊了一批豪強和門閥,拔擢了一批寒門之子,為盛世打下了人才基礎。這一點也體現在軍隊方面,劉裕以北府軍為班底,提拔了一起中下層出身的將領,如王鎮惡、朱齡石、檀道濟等,這些都成為後來劉宋的中流砥柱。

    第二個是土地改革,即著名的“義熙土斷”。土斷的主要目的是整理戶籍、流民入冊;丈量土地,劃定郡縣,流寓並省。這項措施擴大了自耕農的範圍,將豪門大族掌握下的人口重新歸於政府,因此起到了擴大政府賦稅收入同時限制豪族的目的。

    透過劉裕嚴厲的改革,新生的劉宋(東晉後期)政權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東晉歷次北伐都沒能取得太大的戰果,到了劉裕手裡,竟然先後滅掉了南燕和後秦,此時的劉宋版圖比起大一統,不過缺少了幽並之地和隴西而已。

    不過,劉宋最終沒有能夠重整華夏,反而逐漸衰落下去,因為他的對手是同樣強大的北魏。

    此時,北方遊牧民族對於中原統治方式的探索已經持續了近100年,他們已經不再純粹是五胡亂華時只懂得武力征服的草原部落了。

    北魏在吸收了前趙和前秦統治中原的經驗以後,採取了類似“二元”制度的方式統治華夏北部,既不像匈奴劉氏入主時那麼原始的統治手段,又避免了前秦因過於理想化的聖王之法。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北魏成功的統一了華夏的北部,還從逐漸衰弱的劉宋手中奪取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和關中一帶。

    終究,劉宋和北魏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誰也奈何不了誰。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迎來了他們各自的挑戰。

    劉宋對於門閥士族的改革並不徹底,逐漸形成了“士族做高官、寒人掌機要”的局面,士族繼續腐化而清高、更加的逃避現實,寒門有權力而沒有社會地位,心中的不滿逐漸積累,最終將南朝社會逼入了畸形的邊緣。而畸形的社會不僅滅亡了劉宋,更導致了社會的變質。

    北魏的主要挑戰是漢化和胡化的矛盾。廣袤的華夏北部給北魏提供了強大國力的同時,也帶來了無盡的煩惱。雖然有100多年的探索,但一不小心還是會越線,孝文帝過度的漢化改革方案迎來了胡化的反撲。

    三、 漸行漸遠、畸形發展的南朝齊梁政權和重新分裂的北朝東西魏(公元5世紀末到6世紀中葉)

    劉宋和北魏分別度過他們的輝煌時代後,南北朝都分別陷入了新一輪的混亂,亂世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這一階段,南朝劉宋滅亡後,相繼由蕭齊和蕭梁統治,但疆土卻向著長江逐漸移動,內部的混亂和戰爭也越來越頻繁。北朝北魏趁著南邊衰弱趁機向南擴充疆土,但內部問題為逐漸突出,終於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在長安和洛陽之間(大約沿著黃河分界),幾乎平分北方。

    南朝首先混亂了起來,這種混亂不只是政權的更迭和頻繁的戰爭,更多的是人心和精神的混亂,具體表現為社會矛盾尖銳、社會秩序畸形,在畸形的社會形態下,催生出了許多畸形的人格。

    簡單的舉個例子,從南朝劉宋的宋武帝劉駿開始,奇葩皇帝輩出,劉宋皇帝劉子業、劉彧、劉準,南齊皇帝蕭昭業、蕭寶卷,包括南梁蕭衍後期,要麼驕奢荒淫,要麼殘暴狂背。可以說,這一時期的大部分皇帝,不僅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更顯示出了人格方面的精神變態。

    戰爭的陰雲和權力的不安始終籠罩在每一位統治者的心理,而他們在這樣的日子中,逐漸走向了心理變態,用暴虐和淫亂來發洩他們的壓力。

    在內部混亂和寒人掌機要的政治局面下,梁武帝蕭衍試圖做出改革的嘗試,然而他改革的方向竟然是去除典籤制度,加強皇族權力,這無疑走了司馬炎的老路子。失望之下的蕭衍徹底沉淪於佛教的世界裡自我安慰。

    於是,南朝不僅土地人口日漸萎縮,而且距離東晉那樣的名義上的正統也逐漸難以維繫。而華夏的統一,也就距離南朝越來越遠了。

    北魏的統治也並不輕鬆。在中國北部的統治雖然相對穩固,但北魏也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北方的軍功集團和南方的大族塢堡,讓北魏難以應付;關於漢化和胡化,北魏的施政方針一直在搖擺,遍佈的佛教石窟和崔浩等漢人重臣的遭遇說明了這種矛盾。

    年輕的北魏孝文帝和他的祖母馮太后決心徹底改變這一切。著名的孝文帝改革涉及到北魏軍政的方方面面。首先是整頓吏治、實行三長制,均田制度、新的戶調製度,完成這一切之後,孝文帝進行聲勢浩大的遷都,而後,孝文帝改革官制、變語言文化姓氏。

    孝文帝改革的結果有兩個,第一,徹底完成了北方少數民族部落的國家化,從此北方政權的統治制度並不比歷代帝國落後;第二,幾乎消滅了鮮卑這個民族,包括貴族和文化。

    前者標誌著北方政權對中原統治方式的探索取得了成功,北方政權從此具備了逐鹿中原的實力和制度基礎;而後者則招致了鮮卑貴族的不滿,最終導致了他們的的軍事反撲。

    這場軍事反撲導致了北魏數十年的亂世。534-535年,北魏終於徹底滅亡於這些軍事貴族的反撲,最終分裂為高氏和宇文氏控制下的東魏和西魏。

    南方在不能徹底改革門閥制度的情況下,蕭衍改革失敗後,南朝已經徹底沒有希望。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後看似國家正規化,卻因內部原因而分裂了。華夏再一次陷入了巨大的亂世之中。

    四、 浴火重生的北周和偏離軌道的北齊南陳(公元6世紀中葉到6世紀末)

    時間發展到6世紀中葉,天下陷入了北周、北齊和南梁(南陳)的天下三分的局面。北方政權在孝文帝改革之後,已經具備了制度基礎;而南方政權卻在東晉的制度框架下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南朝梁在蕭衍之世就已經陷入了混亂,接替南梁的陳氏政權已經無法恢復到南梁的疆域,只剩下江南一地苟延殘喘,更毋論華夏正統。

    而現在,擺在東西魏的掌權者高歡和宇文泰面前的問題是,到底是堅持孝文帝改革的成果還是回到鮮卑化的時代。如果一味的堅持改革後的制度,有可能繼續因為不適應而導致鮮卑貴族的繼續不滿,他們本身也出自於鮮卑軍事貴族,那麼這樣做肯定不行;但如果回到鮮卑化,無疑是社會的倒退。

    於是,高歡選擇了回到鮮卑化的時代,而宇文泰卻選擇了表面上恢復鮮卑化(姓氏的鮮卑化)來贏得鮮卑貴族的支援,並尊崇《周禮》(天子六軍,也是表面化的工作),但實際上吸收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果並加以強化(租用庸調製和均田制是支撐府兵制的根本)。

    北齊缺陷入了制度的消化不良,南朝的社會困境出現在北齊。北齊一朝,從高歡到高洋,再到高演、高湛、高瑋,人格分裂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一樣的暴虐淫亂,一樣的精神病態,活脫脫就是一個劉宋後期的翻版。

    這樣一來,雖然北齊最初強於北周,但北周卻成功的浴火重生。

    從只知道武力入侵的前趙、後趙,到不斷的探索學習如何統治中原的前秦,到最終的完全國家化的北魏,再到消化改革成果的北周,五胡花了接近300年的時間。

    從門閥擁立綁架下的東晉確立了門閥制度,再到意圖重振河山的劉宋,再到衰弱的齊梁,南方統治者在畸形的社會形態下逐漸精神扭曲,再到南陳的徹底沒落。

    而這樣的形勢下,盛世已然在招手了。在楊堅最終將名義上的鮮卑化姓氏改回漢姓之後,一個全新的帝國出現在華夏版圖上。這個脫胎於北周版圖的隋帝國,吸收了北魏、北周的改革成果,繼承了北魏軍事貴族的勇武,最終奠定了盛世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睡到半夜,突然聽到客廳有人走動,但家裡就你一個人,此刻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