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不意馳
-
2 # 戰3文集
一是法國沒有戰略縱深,國土面積相對狹小,對待德國入侵沒有多少反抗的資本和餘地;二是一戰至二戰期間法國曆屆政府實施政策的失敗,跟隨英國奉行綏靖政策,防共產主義強於防納粹主義,禍水東引等,都誤導了國家和人民;三是法國對新軍事思想變革研究不夠,認識不夠。比如執著信奉馬其諾防線的消極防禦思想,對坦克叢集運用、空軍和空降軍的作用都研究和認識不夠,缺乏積極進取和創新意識。四是法國國家精英和上層社會的腐朽和墮落,下層人民的消極和怯懦,缺乏反抗精神等都導致了法國的迅速崩潰;五是戰爭前期,法國社會對納粹主義的殘酷,反社會、反人類的危害性和破壞性認識不夠深刻,輕視和盲目樂觀;德國入侵後,又對納粹主義的強大嚇破了膽,全國甚至是全歐洲都籠罩著失敗主義,導致國家迅速的投降。六是納粹德國最初採取的”不過於傷害法國”的正確政策,都弱化了法國人民的反抗。七是英國的無力、蘇聯的嘲笑、美國的坐視,所謂正義的國家靜等法國的滅亡,無所作為。
-
3 # 北方de孤獨女王
法國在歐洲歷史上一直都是歐陸霸主,陸軍實力也是數一數二的,但是法國命運中的對手始終是德國。1940年5月10日,德國發動了佔領尼德蘭地區和法國黃色計劃和紅色計劃,不到3個月,法國全境淪陷,按常理說,波蘭這樣拿騎兵和德國裝甲兵對抗的國家都撐了一個月,一個如此強大的並且坦克和裝備也不比德國差的法國陸軍居然只撐了3個月,太令人匪夷所思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法國這麼快就淪陷了呢?1.法國盲目相信馬其諾防線
法國和德國的領土是接壤的,這樣會使德國更容易襲擊法國,為此,一戰後的法國國防部馬其諾將軍在法德邊界主持修建了一條馬其諾防線以防止德國的進攻,這條馬其諾防線耗資巨大,傾注了法國的巨大心血,這條防線絕對是固若金湯。但是,馬其諾防線的思想是建立在一戰塹壕戰的思想的基礎上建立的,缺點就是防禦思想落後,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壕溝裡戰鬥的方式已經過時了。法國人對馬其諾防線太自信了,沒有對阿登地區進行防守,給德軍留下了一個大口子,德國人沒有從馬其諾防線正面突破,而是選擇了法國人怎麼也沒有想到的阿登森林,而且還是裝甲部隊通過了阿登森林,於是,德國的裝甲部隊就這樣光明正大地進入了法國,從後側包圍了馬其諾防線,法國耗資巨大的防線一炮未發,沒有發生任何作用就成為了法國的戰利品。
2.法國人無法有效運用裝甲兵法國那時候已經有很優秀的坦克了,而且數量也不少,比如S35中型坦克、CharB1重型坦克,這些都是足以威脅到德軍,但是法國人的坦克主要配合步兵作戰,使坦克的作用大大降低,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法軍將領多是一戰的老將,重視壕溝作戰,不重視坦克,而德國在坦克的方面卻運用得很好。裝甲兵作為新興武器,法國人輸了德國一大截,在武器裝備上即使勝於德國,但是不會用,也是沒有什麼用的。
3.德國的閃電戰首先法國,當時的法國將領缺少有遠見的人,在裝甲兵的運用上,只有戴高樂一個人運用得比較好,戴高樂當時已經50歲了,他指揮新建第四裝甲師在拉昂和阿布維爾戰鬥中重創了德軍,俘虜了600德軍,但是戴高樂取得的這些戰果都無法挽回法國節節敗退的事實,因為他面對的是非凡的德國將領。德國將領中,有3個人是德國裝甲兵的代名詞,那就是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爾。古德里安創立了閃電戰,並第一次運用於波蘭戰役,第二次就是在開闊的法國平原,曼施坦因則是參與了進攻法國計劃的主要人物,隆美爾在法國戰場上指揮德國的第七裝甲師一路披荊斬棘,向法國腹地不斷推進,其戰果是戴高樂不能比擬的,可以說,隆美爾在法國戰場上取得的戰果是巨大的,這一仗也是他指揮的最著名的戰役之一,第七裝甲師也被成為“魔鬼之師”,沒有隆美爾,德國不會在3個月內攻下法國。
-
4 # 使用者111280439416
一戰法國人死傷太多,類似於二戰的蘇聯(和中國),是一個世紀都難以消化的傷痛。直到今天一戰主題的電影主要都是法國電影,包括最近罕見的法國佳片 Au revoir là-haut (天上再見)。我們可以見證當年的法國軍人為國捐軀並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優待。不僅如此,士兵們意識到最終獲得的利益並不多,而且主要都不是給老百姓的。一戰末期和之後幾個歐洲國家都出現了兵變和虛無主義,國家的神聖性(可為之犧牲的性質)大大減小。
即使如此,二戰初期法國戰績不算特差,撐一撐還是可以在大巴黎郊區弄成一戰式的戰壕平衡或斯大林格勒式的坦克大戰。但其實誰都不願意玩命了,特別是法國人從普法戰爭後出生率一直下降,人口補充明顯不如德國,而且法國政府明顯不如納粹能洗腦。經歷過一戰的希特勒的外交工作做的也很好,說服了同樣經歷過一戰的貝當以及大批法國左翼和平人士(包括很多猶太人和同性戀),以一種文明的方式結束了法國戰線,類似劉備勸劉璋。
這就是六週淪陷的部分緣故
-
5 # Andrewyeah
=二戰時法國以為其東南面的馬奇諾防線固若金湯,對德國高枕無憂,更疏以防範,殊不知,德軍從法國北l始進攻,勢如破竹,法國國土全部淪陷,滅國。這也是法國釆取綏靖政策的惡果。
-
6 # 前線集結地
二戰中的法國失敗的原因
1939年9月之前英法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坐視德軍進入萊茵蘭,吞併奧地利,蘇臺德進一步吞併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淪為其保護國。可以說英法的綏靖政策,為德國成為二次大戰的戰爭策源地積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法國滅亡咎由自取。
德國的機械化部隊的快速突進使法國人搓手不急,在突破了阿登森林之後西歐平原的地形適合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突進,法國人的思想還停留在一戰的戰壕戰法,雖然也有大量坦克部隊,但是過於分散在德國人空中優勢下被各個擊破。在失去了整個法國北部之後,只剩南部農業區的法國人,失去了反擊的能力,只好選擇投降。法國迅速投降減少了國內戰亂,減少了人員傷亡和經濟破壞,在幾個大國中,法國的傷亡都可以說是最小的。法國的投降既儲存自己的實力,也徹底的拉英國下水了,讓英國直面德國的攻擊。投降、反法西斯兩邊下注了,不管誰贏了,反正法蘭西立於不敗之地。最終法國以最小的代價換來了最豐碩的果實,雖然投降亡國但是戰後就立刻復國並且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戰後法國經濟復甦也較快,因為戰爭破壞小,延續著戰前的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少有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國家,同時又徹底反超英國成為世界第五經濟強國。法國人是徹底被一戰打怕了,根本不想再打一場大戰。法國人兩邊押寶,不管誰贏了都能撈一筆。
-
7 # 海中巖haha
因為本土面積太小又沒有大海和敵人隔離起來。說中國軍隊不行的。看看主要參戰國家水平吧。波蘭一個月亡國,法國一個半月投降,英國半個月逃離歐洲,蘇聯三個月丟失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在亞洲,英國2個月丟光泰、緬東南亞在新加坡6萬日軍俘虜了十萬英軍,美國2個月丟光菲律賓和整個西太平洋麥克阿瑟隻身乘飛機逃走。誰比中國軍隊強?英美都是靠著海把本土和日德分開才沒亡國,蘇聯是靠領土面積大沒亡國。法國面積不大,又沒有海隔離,只有亡國了。英國要沒有海也得亡國。中國能堅持八年全面抗戰是和蘇聯一樣有足夠的縱深。法國一個月丟了和中國3個月差不多的失地面積就打不下去了。
-
8 # 喝茶的小嘍嘍
二戰擁有286萬軍隊法國僅堅持抵抗44天就宣佈投降,個人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1.落後的戰術思想,雖然坐擁286萬軍隊,但法軍在二戰前陸軍戰略戰術思想還停留在一戰水平,基本就是進攻炮兵轟完步兵衝,防守就是大量的挖戰壕,勞民傷財的構築戰壕工事進行平面防禦,而德國人則採取閃電戰配合傘兵作戰的立體機械化進攻,東西距離只有1000公里的法國本土戰略縱深太短,一旦第一道防線被突破,德國人一腳油門就可以衝到英吉利海峽,法國人不投降也沒辦法。
2.法國政府的綏靖政策,坐視德國做大企圖禍水東引,在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等問題上無底線縱容德國,在希特勒擴軍備戰的時候,依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養虎為患。等到希特勒進攻波蘭時,依然未對德國做出任何軍事反擊,最終在蘇德簽訂互補侵犯條約後,希特勒暫時沒有後顧之憂,全力攻擊法國,法軍自然便難以招架。
4.1929年全球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下,法國還未完全恢復,二戰前工業產量僅為世界工業總產量的4.5%。而德國在納粹黨進行的國家社會主義改革下,加上美國的資金支援,二戰前工業總產量佔世界工業產量的13.2%,幾乎是法國的三倍。
綜上,二戰中的法國在面對工業實力遠強於自己的德國時,政府決策失誤,軍隊戰術老舊再加上人民都沒有抵抗的意志,堅持了44天就徹底投降
-
9 # 銳度何老師
謹以此文,獻給下面這位朋友。
要不是怕捱揍,這文章還得再拖兩天。
在先前的文章裡我說打仗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兒,需要進行思想上的動員,需要宣傳。簡單的講,要打仗了,士兵需要把命捐給國家,老百姓需要把財產捐給國家。憑啥呀?對不對?這個思想工作必須要做到位,必須要解釋清楚。必須要把全國軍民的殺氣調動起來,不然打不了仗。
當然,在思想動員的同時,也必須進行:物質動員。
我上一篇只講了思想動員,沒講物質動員,這不就差點捱揍嘛。
不過在這裡咱們還得再兜個圈子。
這套詞是初中、高中歷史課就說了的,全國人民誰不知道?這咋還成了高深莫測的獨到見解了呢?你把初中普及教材拿出來背,還說別人不知道,覺得挺高深,是不是有點扯?
這套臺詞是幾十年前初中教材裡就說了的,十幾億人的公開教材,背出來,居然能找到見解獨到的感覺,也是沒誰了。這些教材的組織,可以追溯到文革以前。那時候我們都仇視萬惡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所以在寫教材的時候,噁心你一下是免不了的。
英法對德宣戰之後並沒有展開積極的進攻,這種事肯定是有著非常複雜的原因。後世也肯定有各種說法。我們的教材只不過是在眾多的說法中,選了一個我們大家都很喜歡的那個:英國、法國帝國主義很陰險、很軟弱、很笨蛋......最後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這種說法也不能說不對,它只是:片面。是眾多因素中,不太重要的那個。
我認為二戰初期,英法的失敗,主要原因還是:準備不足!思想動員還沒完成,物質動員更沒有完成。
什麼叫宣而不戰?就是主觀上:想打。客觀上:打不了。全國軍民在精神上,還沒準備好赴湯蹈火的跟德國決一死戰,在物資、武器裝備上,更沒有做好準備。
我們很多人是忽視了“宣戰”這個詞對於一個國家的力度。以為英法和德國鬧著玩呢。宣戰,是議會透過的,是國會授權的,是國王、總統、首相、總理正式宣佈的。不是哪個領導一拍腦門就定下來,過兩天尋思不合適,就能取消的。宣戰具備法律效力,我們中國是幾千年的家天下,談法律效力又麻煩了,這塊咱們就不展開了。總之,在法治國家,法律通過了的東西,是必須要執行的。宣戰,就是肯定打,必須打,只能打,而且要打到分出輸贏。
當時美國還在悶聲發財,世界第一的國家是英國,法國自認是歐洲老大,宣戰對他們來講也是面子、尊嚴問題。不可能跟德國撩個閒,宣完戰,假裝忘了。
英法對德國宣戰,意思是咱們要打了,分個死活的那種。但是,你等一年,我準備準備。
這麼說可能覺得無厘頭,但在當年,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一戰結束,如果從凡爾賽條約簽署算,到二戰開始,中間只有20年。一戰,大家打的還是傳統的塹壕戰,20年以後,大家依舊是慣性思維,以為戰爭還是像以前那樣打,也很正常。
英法以為德國人還是會像20年前那樣,排著整齊的佇列,走著正步,來到德法邊境,挖溝、互相對射......按照這樣的思維,英法的宣戰其實並沒什麼奇怪的。他們預計依靠現有的兵力可以抵抗一陣子,然後自己再按部就班的進行戰爭動員:精神動員和物質動員。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希特勒用閃電戰,直接切入了法國的腹地,沒給法國人動員的時間,沒給法國人準備的時間。
二戰,法國淪為了笑柄。但在一戰,法軍打的是相當的英勇,不怕死。英國陸軍的戰鬥力不行,在西線扛住德軍的是法軍。能扛住德軍碾壓,法軍這實力菜嗎?二戰的法軍給人的印象就是:懵。像羊群一樣,德軍連抓俘虜都嫌麻煩。一戰與二戰的法軍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其實就差在一戰的法軍準備充分,二戰的法軍準備不充分,精神和物質的準備都不充分。
談精神準備,小時候打過架的朋友應該更容易理解。你去堵人,往往都會勝利。別人來堵你,你也往往會捱揍,對不對?這裡面差的就是精神準備。在沒精神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就被好幾個人堵屋裡,那就完了。要說提前準備好,刀槍劍戟都帶上,晚上去堵別人,那就來勁了......道理都是一樣。
法國人還以為半年後,大家在德法邊境的戰壕裡見面呢,結果德國人開著坦克到巴黎了,全懵了。精神上就沒準備好,物質上也是一樣。
對於一個國家來講,打仗,日子不過了,這事兒好辦。但是,如果加上和平時期,日子還得過,把兩種情況綜合到一起,那就麻煩了。
打仗,需要1億發炮彈。現在是和平時期,你能直接就造出來1億發炮彈在那存著嗎?真打起來了,這好說。打不起來呢?過期了,這1億發炮彈是不是就浪費了?這1億發炮彈的錢能修多少路、蓋多少樓?
任何一個國家,它在和平時期都不能玩命的按照戰爭的標準去生產武器。除非向希特勒那樣,準備先動手了。打仗需要1億發炮彈,和平時期只生產1千萬發。剩下的錢去發展經濟,過日子。一個國家和平時期的軍費是1萬億,真打起來,那就得是10萬億,100萬億。就像總有人喊打日本捐1000。別鬧了,哪有那麼便宜......你捐那1000是不打仗的前提下。
和平時期,大家過日子。軍隊的大炮、坦克、飛機、炮彈、子彈......都是在極低的水平維持。所以一旦要打仗,問題就來了:現有的裝備遠遠不夠打仗的需要。就像總有人罵大清朝甲午年打敗仗。實際上只要你不是主動發起戰爭的國家,如德國和日本,是被動接受戰爭的國家,如大清朝、英國、法國、俄國、美國,他們在開戰初期都面臨裝備不足的困境。這是:必然。
和平時期,有拖拉機廠,有摩托車廠,這叫平時經濟。也不能說和平時期全社會都在那卯足勁生產炮彈,對不對?如果到了打仗的時候,尤其是生死存亡的大戰,原有的兵工廠,產能肯定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拖拉機廠改一下,生產坦克。摩托車廠改一下,生產飛機。這就是戰時經濟。
而把平時經濟轉換到戰時經濟,明顯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把原來正常過日子的國家轉變成一個兵工廠、大兵營,這裡面得有多少工作量?把平時經濟轉換到戰時經濟,需要多長的時間?英法在對德宣戰之前,還處於平時經濟,而德國是早就轉入到了戰時經濟。希特勒生產迫擊炮的時候,法國還在生產手風琴呢。英法宣戰之後其實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不是這邊一說開戰,那邊300萬齊裝滿員、裝備精良的英法聯軍就衝上去了,差遠了。
英法首先需要個統一的計劃,怎樣把全國都調動起來,合理安排。然後做什麼?錢,大量的錢。得組織起來天量的錢,啟動兵工廠,啟動部隊。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不響,也得先來萬兩。其他的民間工廠向兵工廠轉換,生產軍需品,從步槍、子彈到水壺你都得有。醫院得建多少家?急救藥得準備多少?那邊徵兵,這邊兵營你蓋不蓋?那邊生產飛機,這邊機場你建不建?發明一種新武器,得從工廠打地基開始才能到最後出成品......這些物質動員,需要時間。
然後一邊就是“思想動員”,怎樣把懈怠的老百姓鼓舞成熱血沸騰的軍人,這也需要時間。
英法,當時都沒做好打仗的準備。準備不充分,就得等。這一等,就壞了......
確實是希特勒的閃電戰擊敗了英法聯軍。但如果英法準備充分,在希特勒入侵波蘭的時候,能拿出300萬達到作戰標準的部隊,在西線發起進攻,那希特勒的閃電戰就沒有發揮的空間。
二戰,德國是最先完成戰爭準備的。他們自己也有調研,說現在開戰對德國最為有利,再過幾年,其他國家就追上來了。像蘇聯最初被德國打的很慘,主要原因也是他還沒做好準備。等到在斯大林格勒擋住了德軍前進,爭取到了時間,他後方的工廠進入戰時軌道,坦克、大炮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後方動員起來的年輕戰士組織起來,德國也就完了。美國也是一樣,初期打的很艱難,在太平洋捉襟見肘。後來動員起來,一天下水一條軍艦,日本也就沒法打了。 -
10 # 百花爭豔只為你
主要是思想的落後。
二戰的法軍還在用一戰的戰術——“塹壕戰”,而對手德軍卻是新戰術——“閃電戰”。法軍高層以一戰的將軍們為主,青年將領幾乎沒有,造成了法軍指揮的思想落後,不採納年青軍官建議。而德軍高層最高參謀部裡面有大量年青軍官,其希特勒思想激進,且聽取不同意見,德軍老將大多數與時俱進,不那麼死板。
法軍以為德軍會從瑪奇若防線進攻,在此部署大量兵力,但是德軍裝甲部隊從阿登森林進攻法國,打了法國一個措手不及,導致法軍一觸即潰。最終德軍攻入了不設防的巴黎,法國宣佈無條件投降。
-
11 # 寒星針
如果把法國想象成一個人,可能會更形象的理解他的做法,簡單說就是懷著僥倖心理,等靠要。等待盟友支援,依靠馬奇諾防線和盟友阻擋德軍,要軍事援助。
一戰的巨大損失嚇壞了整個歐洲,對和平的期盼成了大多數人的追求。一戰西線三大戰事: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主戰場都在法國境內,打碎的是法國的瓶瓶罐罐。
法國人也不例外的怕了。所以,他們在《凡爾賽和約》中拼命的削弱德國,拆分德國領土,拆解德國軍隊,索取鉅額賠償,目的只有一個,讓德國永世不得翻身。
在最初的十幾年,法國的目的確實達到了,於是他們放鬆了警惕。
讓法國不再緊盯德國的另一個原因是,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波及到了法國。一個直接的後果是,減緩了軍工產業的支援和發展,而德國卻一直未停止在軍事領域的研究與創新。
法軍不少將領的軍事思想還停留在一戰,思維固化、戰術教條,特別注重火力掩護下的固定防禦,野戰條件下的部隊機動卻被忽視,馬奇諾防線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法軍過於依賴這條防線,戰略戰術都是圍繞這條防線製成,等德軍繞過防線,他們完全沒有備用方案去應對。
戰術上也未能與時俱進,法國軍中過分強調資歷與身份地位,加之派系林立,即使有好戰術也得不到推廣應用。戴高樂曾提出建立使用裝甲部隊,也強調了坦克與飛機配合作戰的重要性,沒有引起重視,德軍用空地協同作戰的閃電戰戰術讓英法聯軍吃盡了苦頭。
坐視盟友滅亡,終釀苦酒。法國作為國際聯盟的兩位帶頭大哥之一,縱容德國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坐視盟友波蘭被滅,僥倖的認為德軍會一路向東打到蘇聯;等德軍滅掉荷蘭、盧森堡、比利時,法國的盟友和羽翼已被剪除乾淨。
實力壯大的德軍,又沒了掣肘,在法比邊境以碾壓之勢擊敗英法聯軍時,法國並沒有做好縱深防禦的準備。德軍機械部隊在法軍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兵臨巴黎城下,而後只用了一個來月的時間,就佔領法國大部分領土,殘餘法軍在貝當元帥的帶領下向德國投降,法國完了。
法國從上到下,從心理到實際行動上,都沒做好備戰準備。他們懷著僥倖心理,覺得戰爭離他們很遠,覺得德國不敢、也不能打過來,覺得還會按照他們的戰略設計禦敵於國門之外,用中國的一句古話來說,就是德國好戰必危,法國忘戰必亡。
-
12 # 狼煙火燎
二戰法國被德國滅了,根本原因還是英法一直採取綏靖政策,從希特勒一開始對外擴張野心出現,收回匈牙利、蘇臺德地區、甚至波蘭、捷克時候,英法始終抱著禍水東引,讓德國去死磕死敵蘇聯的幻想,讓德國的野心越來越膨脹,也讓德國有了將幻想變成現實的可能。但是即便如此,誰也沒有想到德國能夠39天內就將法國閃擊滅亡,而且對抗的是還世界最強大的英法聯軍,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德國的閃電戰戰術了,英法聯軍的戰術思想還保留在一戰陣地戰、壕溝戰,而德國古德里安建立的閃電戰已經在波蘭得到實戰檢驗,這種利用坦克快速機動,分割包圍,並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術從一開始就打了英法聯軍一個措手不及,即使在2年後德軍進攻蘇聯,前期同樣是所向披靡,閃電戰是德國陸軍二戰的法寶,在裝備明顯落後於英法聯軍情況下,39天攻陷法國,這是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法國軍隊陣地防禦思路僵化,閃電戰下的法軍在選擇撤退時,德軍的坦克就像飆車一樣的尾隨而至,法軍計劃中的組建第二道防線,往往還沒開始組建德軍已經衝過去了,法國的撤退最後變成了潰退,如此戰術下,大部分的法軍更是一頭霧水,都不知道該怎麼打仗了!
第二,德軍準備充足。從希特勒上臺以來,德國就進入了擴軍備戰的步伐。對內德國工業化式的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這也是德國黑科技在二戰爆發的原因所在,而且德國的工業化早已完成,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工廠開足馬力的生產者各種裝備。對外軍事擴張,希特勒上臺不久就不再承認一戰簽訂的限制條約,軍隊迅速擴充,侵入匈牙利,蘇臺德地區有整編大量軍隊,單單從蘇臺德就得到了40個師,加上德軍國內不斷招兵擴充,德軍在數量上已經可以和歐洲其他國家對抗了!
第三,社會思想高度統一。一戰的失敗,是的德意志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打擊,而且大部分的德國軍人都認為德國並沒有失敗,只是國內的政黨之爭造成德國的失敗,真個一戰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計程車兵踏上過德國本土,因此德國人不服氣!希特勒上臺後迎合德意志民族主義,並宣稱德國才是一戰受害者,致力於改變德國國家地位。對外希特勒不斷的收復失地,收復匈牙利、蘇臺德地區,以及瓜分波蘭等等,德國軍隊和人民已經對希特勒到了狂熱崇拜的地步,希特勒的指示具有上下一致的執行力!而英法一直採取綏靖政策,尤其對德國入侵波蘭時,英法宣而不戰,這已經說明了這兩個列強國家內對德國的態度極度不統一,而且英法人民對於抵抗德國不熱衷,一直到不列顛空戰時,大量的英國人還抱著求和甚至投降保全的思想,此消彼漲哪有不敗自理!
第四,德國戰略思路得當,出其不意,英法聯軍矛盾重重。曼斯坦因向希特勒建議主力從阿登森林突防得到了批准,打了英法聯軍一個措手不及。而防禦在比利時英法聯軍思路卻不統一,法國將領要求回防抵禦德軍侵略,英國將領認為應該從海上撤退,兩者爭執不下,但既沒有從海上撤退也沒有回防,就這麼被德軍閃電戰包了餃子,才有了恥辱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這次大撤退雖然希特勒有著致命的失誤,但是卻讓德軍士氣高漲,法軍士氣低落,此消彼漲之下潰敗就成為常態了!
第五,德法兩國緊密相連,都是工業化完善的大國,交通道路極具發達。這也方便了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推進,而且法國面積也不是很大,沒有像蘇聯一個的縱深,這就給德軍快速佔領法國提供先天的自然條件。
總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吧,反正法國 39天被滅了,人類又最擅長的是總結經驗,因此法國失敗就變成必然了!
-
13 # 考古者說
法國是歐洲大陸上一個相當有實力的大國,自古以來一直就是。就綜合實力而論,在歷史上的各個時期,法國可以說一直笑傲,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後來的工業領域和其他領域,以及重要的軍事領域上都是這樣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人的敗退卻快的出乎所有人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所有參戰國一樣,法國社會各個方面也受了嚴重破壞。據統計,按經濟損失來算,一戰之中法國的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法郎。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對外貿易,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戰爭之後法國人認識到了巨大的損失,開始著手恢復國民經濟。不得不說法國人搞經濟還是有一套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法國工業經濟的平均增長率達到了8.2%,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當時世界上的重要強國,比如同時期英國的3.4%,美國的4.6%。這樣的發展速度,奠定了當時法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也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虐太慘,法國人專心致志,投入巨大的精力來發展軍事勢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法國軍隊裝備先進,機械化水平高,擁有著94個師 ,約300萬軍隊,還擁有3000多輛坦克和16,000多架飛機。憑藉著如此強大的硬體實力,法國人甚至喊出了“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口號。
但是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軍隊,以極其迅速的閃電戰方式,繞過馬奇諾防線侵入法國,到6月22日法國被當政府正式與納粹德國簽訂停戰協議,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號稱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迅速陷落。
法國迅速陷落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就是法國人一直保有的非常保守的思想,無論是外交思想還是軍事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法國作為戰勝國,雖然在努力恢復國家實力上下了一番功夫,但是與一戰的戰敗國德國相比是遠遠不夠的。德國戰敗之後為了迅速恢復國家實力,大力發展及經濟,研發製造的新式武器,提高軍備力量。而法國人更多的是安穩於和平的現狀。即使是在納粹德國開始顯露兇相之後,仍然對其採取放縱的態度,繼續推行綏靖政策,營造盲目的安全感。
在軍事上,法國仍然保持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地防禦的戰術思想,馬奇諾防線的修築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證,繼續沿用著堡壘陣地以及步兵裝備相結合的防禦戰略政策。比較先進的武器全部裝配在馬奇諾防線上,而放棄了為適應新的戰爭模式而產生的坦克飛機等裝備做主戰武器的思路。
還有經濟上的重創。第二次世界大戰迅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1929年爆發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
1929年的經濟危機給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工業產值下降,下崗率激增,這些都是隨之而來的。尤其是對於傳統工業部門來說,這種打擊更為沉重。就法國而言,僅僅是1931年到1932年期間,整個法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70%左右。到1935年,整個法國的工業體系,生產總值全部跌入谷底,甚至恢復到一展前的數值。嚴重的經濟危機使法國經濟倒退了將近20年,以至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法國沒能得到足夠的經濟支援。
還有就是綏靖政策使得法國失去了盟友。在國際外交法則中通用的一條原則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想要讓自己的國家為其他國家而犧牲,這永遠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除非有利益的牽扯。
所以在希特勒在東歐肆虐的時候,法國人選擇了推行綏靖政策,用別國的利益換來自己的一時和平。所以在納粹德國進攻法國的時候,法國幾乎成為了孤家寡人。除了英國派出了一些部隊,但在危急時刻還是為儲存力量,將軍隊撤出法國。
當然以上這些原因都是從非常淺的層次的概述法國在二戰開始初期短時間內迅速崩潰的原因。如果進一步分析,還有許多的內容等待我們發掘。
-
14 # 曾雲金飛馬
二戰時期,法國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卻在面對納粹德國的進攻後,僅用30來天就宣告投降,不禁令人慨嘆,德國軍力的強大,法國人戰力之弱。但法國之敗有其深刻的原因,我認為原因如下:
一,法國維希政府內部沒有形成統一思想,誓言抵抗,主和的聲音大於主戰。因一戰過後,法國是戰勝國,每年德國都會有一戰賠償款歸於法國,而法國不願意再刀兵相對。法國人民普通厭倦了戰爭,都想安逸安穩地生活。
二,德國因一戰不是戰敗,而因內部原因倒致失敗,割讓土地,每年賠款,從上到下全民都窩著一股火無法發瀉,又倍感屈辱。而希特勒上臺後,喚起了德國人民推翻一戰協議統一歐洲的雄心,又大力發展軍事實力,當古德里安的閃擊戰理論出現在看過古德里安的機械化演習後,更契合了希特勒要強盛軍力,稱霸歐洲的野心,希特勒極其興奮地說,這就是我要的。希特勒大力支援,舉財力物力生產裝甲坦克,裝甲運兵車和飛機,短短几年間就形成極強的戰鬥力。而反觀法國,對軍事新理念新理論不理不睬,妄自以為馬其諾防線為天下最堅固的防線,只要穩守防線,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可德國人卻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繞過馬其諾到了身後,差點包圓幾十萬人,才倒致於敦克爾刻大撤退,退過英法海峽,而馬其諾防線也是整個法國的心理防線,馬其諾一丟,法國人就都知道,完了。
三,法國的地形地貌地勢特點,註定德國一旦突破馬其諾,其它地區也無險可守,就是有可守之地,而德國機械化部隊之速度非法步兵可比,因而法軍隊只能節節而退。最後也只有法第一軍拼命一戰,保證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兵員渡過海峽。
四,法國之敗,也是其採取的保守改策之敗,如果在希特勒不遵守一戰協議擴充軍備之始,英法聯軍攻其不備,必能戰勝,而待到德國軍力擴實了,已經在你軍力之上,你也只能望而興嘆,悔之晚矣!
總之,法國敗了,敗有他的原因,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一直在不停上演。願世界少些殺戮,多些和平,給人們些希望吧!
-
15 # 平頭兔
當時的法國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可惜化為了笑談。
我們來分析一下歐洲第一陸軍和最強防線是怎麼崩潰的這麼快的:
第一.政治原因:
雖然一戰法國打敗了德國,但是英美為了不讓法國過分強大,處處遏制法國。魯爾危機、道威斯計劃、萊茵被佔事件等等法國想打擊德國的計劃都被英美攪黃了。法國內政也及其不穩定,4年換了n個內閣,對外政策也頻繁更換。
而德國目標很明確,國內民眾也是齊心協力搞建設,對法仇視心理也隨著法國搞的哪些事件越來越高。
第二.軍事方面:
首先就是思想的陳舊,閃電戰和裝甲理論的開創者是英國的李德哈特和富勒,但是英法都把坦克當玩具,配給步兵分散使用。馬奇諾防線雖好,卻沒有把北邊完全聯合起來。軍中上下層都不想打仗,軍心疲憊。人員大多都是臨時征戰的農民,這個比例超過60%,經驗不足,甚至對武器熟練度都不高。
再看德國,德軍剛剛從波蘭、挪威浴血奮戰而來,戰鬥經驗自然要好於法軍。坦克上,法軍的坦克其實質量要遠遠好於德軍,但是因為戰術失誤導致損失慘重。空軍上,法軍的空軍裝備落後同德軍梅塞施密特、斯圖卡、HE有著很大的差距,加之剛開戰就喪失了制空權,因此失敗難免。
再者戰法上,法軍企圖利用馬其諾防線逼迫德軍前往比利時決戰,但卻忽略了馬奇諾與比利時的結合部,阿登森林。而且由於軍隊都佈置在一線,後方沒有縱深,導致德軍一旦突破一個戰線,法軍就在難以建立起有力的防禦體系。如此都被德軍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如果不是希特勒腦子抽抽了,妄想用空軍打擊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沒有出動陸軍。那麼法國能不能復國都難說,更別說反擊德軍。
-
16 # 麥田軍事觀察
法國快速戰敗屬於多方面原因造成,不是一兩個問題,一戰之後,法國就是對戰爭態度,以至於軍事戰略出了很大的問題,集中精力花費的大價錢,在建造馬其諾防線,沒有重點打造一直現代化的軍事力量,到開戰前法國的陸軍與空軍都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一九三九年九月德國進攻波蘭之後,德國與法國之間進入戰爭狀態,但是在這個時候,法國沒有什麼進攻之心,所謂靜坐戰爭,不是吹出來的。由於思想上,已經跟不上形勢,讓德國人找到了弱點,穿過阿登地區,對這種情況法國人完全沒有預料。
法國犯下的任務錯誤太多,而且在實力上,法國也佔便宜,所以到了6月時,法國沒有考慮繼續作戰,結束戰爭成了優先的事,不可避免法國人只能接受投降這一結果了。
-
17 # 風雪二頭
二戰時法國淪為“歐洲紙老虎”,號稱擁有“歐洲第一陸軍”一戳就破!而且還是敗給了自己曾經的手下敗將(德國),臉丟到了月球。
法國敗給德國,主要因為六大因素。
首先國際地位日落西山。眾所周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曾戰勝德國,雖然法國以勝利者姿態走到最後,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損失,法國希望獲得大多數的賠償款來削弱德國,但是在合約問題上法國的發言權分量不夠,為防止法國過於強大,在英美兩國的參與下,法國只獲得了52%戰爭賠償,想以此削弱德國的戰略目的就此打了水漂。2.一戰後法國外交與戰略各走東西,背道而馳。
為了防止德國東山再起,法國組織成立“小協約國”,以便東西兩線夾擊德國,這樣的外交策略,法國就需要組建一支快速反應部隊,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但是法國卻將大量的資金物資投入到了“馬奇諾防線”,主要目的在於防守,輕敵導致忽略了阿登森林的佈防。
3.經濟不合理運用。
法國的戰前經濟也並不是太差,比利時曾佔領德國魯爾區,導致法郎貶值,整體經濟也還樂觀影響不大,出現四年的經濟危機,相對別國來說,對法國的影響較弱,但是穩定的經濟發展並沒有給法國國防帶來強大。
4.軍事發展落後,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將大量的金錢物資投入到“馬奇諾防線”,沒有擁有現代化軍事部隊,思維還停留在一戰上,德國在波蘭戰役中的陸空集合的“閃電戰術”出現時,法國還生於安樂中,並沒有作出相應的部署與戰術防禦,還有就是一戰中坦克的價值並沒有得到法國的重視。
5.法國內閣政治內訌。
在戰爭來臨前,法國政黨分裂,不同政黨期間很難妥協,在德國武裝佔領萊茵非軍事區後,才迫使法國內閣將目光向外,但是即便是戰爭已經來臨之際,法國政黨仍然在內訌與爭論,早已沒有大革命時期的團結對外的精神。
6.思想上出現分歧。
普法戰爭後,法國出現兩種思維,一種是民族復仇,二就是學習普軍,在這兩種思維的影響下,法國出現了“進攻為上”的理論,一戰過後,法軍以損失慘重獲得勝利也沒有獲得滿意的賠償款,隨即就出現了新思想“防守為上”,軍中上下層思想落後,都寄希望於和平,不想打仗,軍心不穩。
-
18 # 鍋蓋頭司令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雙方面的,法國的敗是一方面,德國的勝是另外一方面。我們都知道德國一戰前有個總參謀長叫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他制定過施裡芬計劃,以炮兵強大的火力引導步兵作戰,六個星期搞定西線,然後揮師東進。施裡芬計劃實際上就是早期的閃擊戰思維,快速出擊,以強大火力迅速打垮敵人,只不過那個時候最猛的武器就是炮兵。後來的一戰和二戰讓我們看到了,德國確實是這麼打的,軍隊建設也圍繞著這個計劃建設的,所以德國早就有準備。
德國早有準備,加上德軍的強大讓很多國家迅速被全境佔領,東面的蘇聯如果不是縱深夠大也可能被德軍打了個貫穿,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損失的面積已經不少於法國了。所以說法國的敗,德軍的充足準備佔一方面。
再說法國,法國一戰損失慘重,所以法國從民眾到國家領導層有一種極端的不安全感,後來就傾盡一年的國防開支修了一條龐大的工程,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橫在法德邊境上,地下空間非常大,列車都能在裡面跑,簡直如一座地下城鎮,地面上有各種各樣的武器,重機槍啊,火炮啊數不勝數,幾十萬大軍駐紮在這裡,即便沒有補給也能獨立作戰幾個月。
馬奇諾防線的宏大讓法國極端的不安全感變成了極端的安逸,在法國和比利時邊境法國沒有修防線,因為法國覺得即便是德國人打過來也有比利時作為緩衝擋一擋,利用這段時間進行調兵。可是德國人的打法是閃擊戰飛機加坦克快速推進,法國人估計的是步兵行進速度,因為這個時候坦克誕生才沒多久,在很多國家軍隊裡,坦克叢集的快速突擊作戰的意識還沒有形成,所以法國作戰思想落後也是合情合理的。因為進攻以前,德國軍隊裡也曾為了該不該用坦克作為主要作戰力量使用進行過大辯論,一些年紀大的將軍認為它只適合當作移動的火炮用。
法國軍隊的作戰思想落後於德軍,加上過度依賴馬奇諾防線,讓法軍在德軍面前顯得異常脆弱,飛機坦克成為戰爭主力使戰爭更需要機動性,可是一條龐大的防線把幾十萬大軍死死地釘在這動彈不得。德軍的順利和法軍的無力更讓雙方軍隊計程車氣一個更高漲一個更低落。
-
19 # 史憶小史官
當時的法軍實力仍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只不過它運氣不好,因為當時的德國正處於它整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所謂鋒芒畢露,德國不但是科學文化軍事成指數倍上升,還在心中埋藏著對英法,尤其是法國的憎恨!
一、由於綏靖政治的腐敗和沒落,所以導致了法國軍隊戰鬥力不強,指揮不統一,領導者對於是否抵抗抱有消極和僥倖心理,所以導致了戰爭的進一步擴大和戰果的惡化。坐視德國日漸壯大!二、 德國坦克艱難翻越山脈時,說好的英國空襲根本不來,幾百架英國重型戰機就是不出動,還推說是議會效率低,法國軍民欲哭無淚。地面交戰時,英軍率先撤退,把法軍光溜溜晾在那裡,側翼完全暴露給德軍,法軍不得不撤,德軍抓住機會一路挺進,法軍潰敗。真是的被盟軍一路坑慘!三、德國法西斯人數多,就是納粹,納粹親衛隊具有很強的戰鬥力,當時的實力完全凌駕於法軍之上,而且德國國內形勢統一,以納粹核心為骨幹的軍隊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超強戰鬥力!結合以上分析,法國二戰敗的這麼快不是沒有原因的!
-
20 # 抬首問易
1.戰爭方面-總結性,備周則怠
2.精神思想方面-法國人沒有抗爭到底的思想,失去防線後直接就是投降,這是另一個致命的弱點。
回覆列表
法國用了幾十年時間,作了一場一戰模式的二戰準備,馬斯諾防線只是其中一個表現。再加上一戰的部分戰場在法國境內,法國在戰後經濟恢復的並不如意,被德國瞬殺也不奇怪了。
回答馬列主義的那個,和當年的法國一樣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