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臥牛說歷史
-
2 # caniforget999
諸葛亮當然是權臣,他在劉備死後盡掌蜀漢軍政大權,連後主劉禪都說“政出葛氏,祭由寡人”,由此可見一斑!這一點,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後,都沒能做到。
諸葛亮雖然掌控蜀漢,但他都後主那真是忠心耿耿。無倫是內政、用人,還是對外征戰、外交,諸葛亮都是親力親為。五次親自率軍北伐,最後病死在五丈原,死時年僅五十三歲,可以說是累死的。
更為難得的是,諸葛亮大權在握,卻一生清廉。他曾在給後主的奏疏中說,自己在成都有私田十五頃,桑樹八百棵,自已從沒有經營私產、積聚財富,家裡也沒有多餘的布帛。等到他去世後,人們發現一切都和他說的一樣。
所以,以諸葛亮這樣的品行,才讓他一千七百多年來,世世代代備受後人敬仰。
-
3 # 小龍女5505
諸葛亮不是權臣,一心輔佐蜀漢萬劉備、劉禪父子兩位君王振興蜀漢,一沒欺君結黨、二不專權亂政,反而忠心耿耿、盡職盡責。司馬懿才是曹魏權臣,專權干政、架空天子、誣殺良將鄧艾和同為輔政重臣的大將軍曹爽。
-
4 # 小眼睛啊董
諸葛亮是權臣,但是忠貞無二,一心為主!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集軍權、相權於一身,大權在握,蜀漢皇帝劉禪都要稱呼“相父”,在世期間一篇《出師表》名揚天下,劉禪對諸葛亮也是畢恭畢敬,諸葛亮要做的事劉禪絕不會說個不字,《出師表》可以視作為諸葛亮的治國綱要,蜀漢基本都是按計劃實施的!
司馬懿算是權臣是在高平陵之變以後,在司馬懿生涯的前期算不上權臣。曹操期間司馬懿出道較晚,只是謀士並未受曹操重用。曹丕期間司馬懿是他的得力干將,但是稱不上權臣,只是比較重用而已,曹丕死後有四大託孤大臣:曹真、陳群、司馬懿、曹休,司馬懿排第三,主導的是曹真。
曹叡時期對司馬懿是即用也提防,要不是曹魏的開國元老基本已經過世,能夠帶兵打仗的不多了,估計也不會重用司馬家,奈何曹叡也短命,留下幼子繼承皇位,四大託孤大臣:曹爽、司馬懿、劉放、孫資,司馬懿排第二。
曹芳時期基本重用的也是曹爽,司馬懿遭打壓厲害最終透過高平陵之變,奪取政權和軍權成為真正的權臣!
所以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權臣,不同的是諸葛亮死後忠臣,司馬懿是奸臣,透過武力手段奪取權力。
-
5 # 蘭陵不算黑
作為蜀漢與曹魏的兩位位極人臣的中流砥柱,臥龍諸葛亮與冢虎司馬懿均可稱之為權臣,但是二者還是有很多的不同之處。不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人品、人品,還是人品,當然其他方面也有不同,我們具體羅列一下。
我們首先說這第一條,人品。
諸葛亮能甩司馬懿一萬條街,當然有一點不同之處是諸葛亮為千里馬,劉備是為伯樂,兩人惺惺相惜,共出生入死,諸葛亮也是為劉備殫精力竭,未出師一席隆中對,已為劉備做好了萬全的戰略規劃,劉備對諸葛亮也是一片冰心。以至於臨死之時,對諸葛亮說如果我這兒子能輔佐,你便輔佐,如果他沒有那個能力,你就自己當老大得了。這是何等的胸襟。諸葛亮也是殫精力竭、鞠躬盡瘁,盡心竭力輔佐庸才劉禪,直至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至於這司馬懿,大概是因他本身就是被曹操強留在身邊做事,總是心有不甘,曹操也是認為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忌諱,也曾正式對曹丕說過要提防此人,但是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護著他,所以曹操司馬懿漸漸對司馬懿放鬆了戒備,待到曹操死後,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曹丕登機後,司馬懿為尚書。直至曹丕死時,託付司馬懿、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此四人,曹丕對太子曹叡說:“有間此三人,慎勿疑之!”此後司馬懿確實一直盡心盡力輔佐新君,直至公元239年,魏明帝病急,《三國志·明帝傳》:召太尉宣王,引入臥內,執其手謂曰“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宣王頓首流涕。大家可以想像,病入膏肓的曹叡艱難地指著一邊的曹芳“宣王勿忘幼子今日相戀之情”芳抱懿頸不放,司馬懿抱著懷裡的曹芳,頓首痛哭流涕。
所以說司馬懿人品,真不行,雖然在軍事上,諸葛亮不如司馬懿,但後世評價卻一目瞭然,諸葛亮作為君臣典範,傳承千年,而不過晉朝,晉明帝問起前世如何得天下,王導說來司馬懿手段及司馬昭在高貴鄉所作所為,晉明帝大慚,臉埋於床上:“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
6 # 古今中外多少事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不一樣的。
諸葛亮從出山起,就一直活在聚光燈下,盡心盡力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而且,劉備對他毫無猜疑,上來就拜為軍師,掌握大權。
權臣一般都是指那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算計,最後掌握大權的大臣。
對諸葛亮來說,這些根本就不需要,所以算不上權臣。
反觀司馬懿,因為有野心,有才華,有謀略,所以在曹操眼裡既是一顆可以扎死敵人的釘子,又是一根隨時會扎傷自己的針。
所以曹操、曹丕和曹爽三代君王都不會司馬懿委以重任。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只好隱藏自己的實力,來保住命。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制約自己的東西都漸漸鬆垮了。曹操病逝,軍中無能人,這些都給了司馬懿更進一步的機會和條件。
所以司馬懿開始在對抗諸葛亮北伐時慢慢地不漏聲色的培育自己的勢力,鞏固自己的權力。
由於司馬懿初期一點權力也沒有,做到大都督,完全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算計才當上的,所以司馬懿可以稱之為權臣。
-
7 # 風土揚
諸葛亮是忠臣。
劉備臨死時託孤於諸葛亮,讓阿斗視之若父,諸葛亮若感覺到阿斗不行時,可以取而代之。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備的一番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動了諸葛亮。此後,他始終牢記住劉備的話,為了蜀漢鞠躬盡瘁,盡忠盡職。既使阿斗聽信小人的讒言,做出不利於北伐曹魏、統一天下的事情時,諸葛亮也從沒有想到去取代阿斗,僅僅是清理掉阿斗身邊的奸臣了事。
諸葛一生六次北伐,最後壯志末酬,死在了伐魏的路上。
在人們的心目中,諸葛亮不僅是智慧的象徵,更是忠誠的化身。在民間,諸葛亮的形象也可以說是完美的。司馬懿在曹操在世時,和曹丕的私人關係一直很好。曹操在死之前,曾經提醒過曹丕,要防備司馬懿。
憑司馬懿的過人聰明,他當然能覺出曹丕對他的提防。因此,他除了帶兵打仗時外出,平時都是很低調地躲在家裡。
司馬懿的城府很深,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和諸葛亮對陣時,大多釆取守勢,有時明知乘勝追擊,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時。但他就是下令不準兵士出擊。
在曹操曹丕當政期間,司馬懿沒有想過謀反的事,因為他的實力不濟,既使在武力上成功了。在政治上,朝中的大臣們也不會服他。謀反的各種機會還不成熟,想也是白想。
直到熬死了曹丕後,曹睿繼位,曹睿和曹丕一樣,繼續排擠他們同姓的王族,這才給了司馬懿機會。此時司馬懿真正地掌握了一部分兵權,為後來的政變墊定了基礎。
綜上,諸葛亮是忠臣。諸葛亮和司馬懿是完全不同型別的人,作為臣子,諸葛亮的自主權更大,可以許多重大的事務可以自主。司馬懿的大半生用在了自保上,他的謀反也可以說是曹魏集團長期不信任造成的。因此對於他的謀反行為,後世同情的多,罵他的少。這也告訴我們,想要事業成功,一定要牢牢記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8 # 致敬大師
諸葛亮不是權臣,是忠臣。
司馬懿不是忠臣,是權臣。
區別:
諸葛亮一生輔佐劉備&劉禪父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抵抗魏國的綿竹之戰中戰死沙場。
司馬懿“有雄豪志”,有“狼顧之相”。這是曹操給他的評價,因為曹操本也是這樣的人,彼此彼此。漢朝權臣輩出,如霍光、王莽、董卓等,曹操與董卓曾同事過,曹操掌權後領導過司馬懿,一個比一個雄豪!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專權、兒子曹丕奪權;司馬懿&兒子司馬昭專權、孫子司馬炎奪權。
何為權巨?
五個字:有權勢之臣
八個字:掌權而專橫的大臣
老師:用“權臣”造句,可拆開使用。
學生:司馬懿是魏國權力大到能對最高統治者曹氏皇帝造成威脅的大臣。
老師:好!哪個標誌性事件說明司馬懿是權臣?
學生:高平凌事變。明帝曹叡死前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即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
老師:很好?權臣通常分兩類,一類指掌握國家軍政大權、威脅統治者的大臣,比如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父子、曹操&曹丕父子、董卓、霍光、王莽、楊堅、高俅、嚴嵩、多爾袞、鰲拜等;二類權臣也可以指權傾朝野、威脅帝王統治的宦官,比如趙高、管霸、蘇康、曹節、王振、汪直、劉瑾、魏中賢等。
-
9 # 小俗事
我認為不是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呢,是在有機會篡位的情況下,撐,撐到了自己六出祁山,功敗垂成客死他鄉的結果。無論多大的權力,一沒欺主,二沒亂政。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也為了保劉禪,一起戰死在了綿竹了。
而司馬懿狼子野心
曹操,曹丕,曹叡
這三個有能力在世的時候,司馬懿是沒有反心的,至少連獨攬朝政都做不到,這個時候他是沒有篡魏的實力的。
等到曹芳繼位之後,司馬懿在擺平了曹爽之後,立刻把持朝政,成了權臣,死後其子孫繼續把持朝政,直到最後篡魏立晉。
而諸葛亮呢
在劉備死後,他就已然大權獨攬,劉禪且不說比之於曹丕曹叡,就是比之於曹髦也差了不少的血性。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庸主,偶爾還做豬隊友的領導,諸葛亮除了嘆口氣之外,便只有繼續北伐。
簡而言之,
司馬懿呢,是在沒機會篡位的情況下,熬,熬到了曹家精銳死絕,大權獨攬掌控朝野的時候。
我認為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最大區別是
諸葛亮一生力矯時弊,以正道自勉,以公德為先,最後個人的事業因悲劇告終,留下千古遺憾。
而司馬懿雖然一生順應時勢,以權謀求存,以私德為先,最後個人的事業因喜劇收場,為子孫開創晉朝江山奠定基礎。但是,把時間軸拉長來看,則可以發現:諸葛亮的事業是悲劇,卻青史流芳,萬載不朽。司馬懿的事業是喜劇,卻惡名遠揚,敗在後人心中。
-
10 # 戰鬥大黃蜂
諸葛亮當然是權臣。忠誠度。中國人最講究“忠孝節義”,為臣也最重忠誠。諸葛亮一輩子為劉備大業謀劃,不僅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還在其去世後,耗盡心力的為沒什麼能力的劉禪鞠躬盡瘁,從來沒有動過非分之想,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忠義二字。反觀司馬懿,謹慎隱忍,知道自己不是曹家父子對手的時候,就安分的守著自己的那點業務,沒有僭越,但是一到了曹芳這裡,他野心膨脹,誅殺大臣,無視皇帝,自己成為了國家的主宰者。就這一條,諸葛亮在人品上就勝了他一籌。
論才華:諸葛亮剛出來的時候,可以說要啥沒啥,當時自己的主公連一個穩定的地盤都沒有,缺兵少將,後來的一切真的是他一點一點操辦起來的,巴蜀那富裕之地也是他輔助打下的,之後又主導了助力蜀漢成就霸業的幾次大戰。再看司馬懿,他身在曹魏,當時可以說是實力雄厚,而且他自己出身又好,生活的還是很舒服的。這麼一比,諸葛亮算是從起點就開始拼搏的人,而司馬懿一直生活在離終點最近的地方,有點渾水摸魚之感。諸葛亮後來能拼下如此基業,這才華應該比司馬懿高出一大截吧。
-
11 # 小鬧39
拿司馬懿之流和諸葛亮比較,說實話,我嚴重懷疑題主有意貶低諸葛亮,雖然我也不喜歡被三國演義嚴重神話了的諸葛亮。
首先可以肯定,諸葛亮在除掉李嚴後,蜀漢軍政大權一把抓,確實已經達到了權臣的所有條件要求。但是,諸葛亮是個另類的權臣,而司馬懿是個徹頭徹尾的權臣。其一,作為權臣司馬懿在各個重要機關單位的重要崗位安插自己家族的人,而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做;其二,作為權臣司馬懿不但這麼想還在對曹爽夷三族後把皇帝當做傀儡,而諸葛亮沒有表現出不臣之心,更沒有這方面的行動;其三,作為權臣司馬懿的家族勢力很強大,而諸葛亮的家族並沒有依附家族勢力。
-
12 # 一似黃粱辭丹鳳
權臣,顧名思義,多指古代那些有權勢的大臣。像趙高、霍光、包括後世的郭子儀、張居正等等,這些都是權臣。
到權臣也分兩種,一中是權勢滔天,謀朝篡位的,一種是面面俱到,但還是臣下的。
我們來看諸葛亮到底屬於哪一種。
事無鉅細的權臣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經對劉嬋這樣說到,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由此可見,諸葛亮對君主的所有的事情都安排的面面俱到,包括選用什麼人為官,應該聽信於誰,該做什麼事情。他把一切權臣做的事情都做了,可以說蜀漢基本上就是諸葛亮的天下,只要他願意,這個國家馬上就可以行諸葛。所以說他是一個權臣。
不篡位的權臣袁子曾經評價諸葛亮:及其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如此即以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
諸葛亮受劉備的臨終囑託,掌管一個國家的所有事情,服侍平庸的君主,雖然專權但不失禮節,執行君主的事情,朝臣們卻不懷疑。那麼就可以以為君主朝臣百姓都對他心裡敬佩。執行法令嚴格,但百姓們卻心悅誠服,消耗國力,下屬們卻不生埋怨。
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確實是權臣不假,但這個權是劉備臨死前給予的,而不是諸葛亮架空的劉禪。劉備臨終前曾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見劉備連一國皇帝的廢立之權都給了諸葛亮。諸葛亮也不負劉備所託,自劉備死後兢兢業業的輔佐劉禪,治理益州,南征北戰。並且從未有廢立、篡逆之心。
所以個人認為,諸葛亮是個權臣,而且是個很大的權臣,但他也是個沒有篡位的權臣。
-
13 # 吾乃八字眉
諸葛亮和司馬懿同樣做為做為一國執掌大權的重臣,區別有哪些呢?
第一,兩人獲得權位的過程不同。諸葛亮擔任丞相、執掌一國軍政大權的途徑來自於漢昭烈帝劉備臨終時的託孤。司馬懿則是透過軍事政變取得的魏國大權,是徹底的血腥手段獲得。這使得司馬氏為了維護自己的權柄只能血腥鎮壓一切反對勢力,甚至對君主也可以弒殺,因為司馬氏的權柄一旦失去就會被政治清算,只能不斷前進,否則就是滅族之禍。
第二,兩人的個人道德品格不同。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具有極高政治、軍事才能的人,二人的才華似乎無法分出真正的高下,但道德水準來說司馬懿就是完敗了。諸葛亮在死後甚至連政敵李嚴、廖立等人都為其惋惜,巴蜀之地的百姓自發的舉行祭祀活動,魏吳兩國的政要都感到悲傷,都是因為諸葛亮的個人道德有目共睹、無可指摘。反觀司馬懿多次對政敵進行夷族,還進行過屠城,完全依靠血腥手段最終走上高位,對於君主也無忠可言。
第三,兩人面對的政治環境和自身的政治抱負不同。諸葛亮所處的蜀漢政權,採取的是依靠荊楚士族集團壓制益州本土士族勢力的崛起,而荊楚集團在蜀漢失去荊州後已經破落為寒族,諸葛亮的政治抱負與理想也是要恢復兩漢時寒族參與的統治秩序,清理士族門閥崛起帶來的社會問題。司馬懿本身就是士族門閥,魏國也正是在與士族門閥做出政治聯盟後取代東漢的,魏國實際上就是士族門閥崛起的結果。司馬懿及其家族更是希望與其他門閥進一步聯合建立士族政治。
可以說,諸葛亮也是權臣,卻與司馬懿截然不同,這也是二人的歷史評價相差極大的原因。
-
14 # 昌延二
首先要分析什麼是權臣,周公 霍光 王莽 董卓 曹操等等,他們都可以算的上權臣,由於皇帝年齡小,或者還未親政,他們的權利達到了人臣的巔峰,是再進一步,還是歸權給皇帝,他們都做出來自己的選擇,不過結局基本上不太好,是棟樑也是笀刺,身前名聲顯赫,身後事基本上兔死狗烹,沒有那個皇帝可以接受不受控制的臣子,即使逃過一劫,可是政敵對於他的後代基本上也不會留什麼好心思,最後淒涼收場。
諸葛亮和司馬懿,說實話都可以算得上權臣,只不過兩人的做法和方式截然不同,從出生來看,司馬懿出身士族,豪門大戶出來的,諸葛亮呢,雖說是出身琅琊望族,父母早亡,沒有家族地位,古代的等級制度比較嚴格,所以說出仕的機會,司馬懿相較於諸葛亮,估計甩了幾條街。
在那個年代如果想出人頭地,選好主公非常關鍵,一旦順利搭上從龍之功,前程值日可待,諸葛亮本身出仕比較晚,曹操勢力當時已經很龐大,大量的文臣武將,他們階級明確,保皇黨,曹族宗親,門閥士族,東吳呢,門閥力量錯綜複雜,他作為荊襄士族一部分,很難在這種情況下立足,劉備作為他的伯樂,三顧茅廬,可謂是給足了顏面,古代講究視為知己者死,忠其一生,為蜀漢撐起了一片天地,雖說也是權臣,他可以和周公比擬,一心一意為國家,最後病逝五丈原,成為千古傳唱的賢相。用自己的一生來實現自己的夙願,最後真的達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司馬懿呢,士族出身,不說最後篡魏,他們階級等級的不同,所以擴充自身階級的最大利益方式理所應當也是不同的。諸葛亮只能說是寒門的代表,而司馬懿代表計程車族力量,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更替中,階級力量鬥爭,擴大自身階級的話語權和入仕權,爭鬥過程鮮血淋漓,這也雖說他們都是權臣,最大的區別,我認為在這裡,還請各位大佬指正。 (純粹個人意見,如有不實之處,還清原諒)
-
15 # 書硯觀世
一個是忠臣,一個是反叛者,各為其主。諸葛亮效力於蜀國劉備,司馬懿效力於曹魏,兩人都擅長軍事謀略,天文地理等多種學識。
首先諸葛亮不是權臣來的,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了完成劉備,留下的統一大業。諸葛亮便開始了北伐曹魏戰役,六出祁山與曹魏大戰,直到諸葛孔明死,他都沒有權臣反叛劉備,用諸葛孔明的話來說:他對劉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說諸葛亮是忠臣。
而司馬懿是個老謀深算之人,心中早已暗藏二心,於是開始了利用自己在,曹魏大將軍的權利。一步步的想辦法篡奪曹魏政權,成了反叛者,這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區別。
-
16 # 志農胖胖兵
我個人也是個小小的三國迷,當看到您的問題是整理了很多思路,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希望您能滿意。
在正式回答您的問題之前,首先我們來講一講“權臣”的含義,這樣方便我展開後續的解釋。權臣,顧名思義我特指是權利很大的臣子,諸葛亮,司馬懿,作為三國時期最耀眼的謀士,手中的權利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諸葛亮作為劉備臨死前的託孤大臣,更是可以用權傾朝野來形容。所以說諸葛亮是“權臣”我認為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對“冤家”的不同,先說說司馬懿吧,司馬懿是屬於典型的綿裡藏針,善於藏劍,而且隱晦頗深的人,雖然出身名門,但身世多踹。為了避免曹操猜忌,躲避出仕,曾自殘雙腿,直到五十多歲,曹操去世,曹丕繼位他才出仕,同時又相繼消滅魏國朝堂的政敵家族,從而權傾朝野!這也給司馬家後期做大,打下了堅實基礎。可見司馬懿這樣的權臣是屬於什麼性質了,司馬懿曾說,他一生只出一次劍,但是這把劍,他卻磨了三十年。可見司馬懿是這種權臣當朝,更多的是為了個人或者說家族的利益。
諸葛亮則不同,劉備三顧茅廬,他少年出仕,在劉備“創業”的最危難時期跟隨他南征北戰,前期確立連孫抗曹的戰略,為劉備爭取了難得喘息和翻身的時間,後又用計智取荊州,進而奪取漢中之地,為後續的蜀國促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打下了堅實基礎。
劉備在攻打東吳的戰爭中,被陸遜打敗火燒連營二十萬軍隊,而劉備也落了個鬱鬱而終的結局,在臨死前託孤諸葛亮,成了繼位劉禪的“乾爸爸”,但從後續的情節發展來看,諸葛亮雖然當時已經權傾朝野,但從未做過任何僭越之事,相反為了蜀國大出中原,他殫精竭慮,從一篇流傳至今的名篇《出師表》中,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秉性姿態。他把士為知己者死,可以說展現的淋漓盡致。諸葛亮一生為劉氏一門,鞠躬盡瘁,最後死在了北伐的路上,一代相星,也就此隕落。
而諸葛亮死後,他的後代並沒有在蜀國朝堂上爭權奪勢,反而隨著諸葛亮的離去慢慢的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中和以上的幾點,我認為諸葛亮本人確是“權臣”,但從個人的所做出的貢獻和後事的經歷,包括子孫後代的表現,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區別簡單表述,可以總結為,前者為公而後者為私。
-
17 # 最菜兵哥哥
在中國的歷史上,說到諸葛亮,可能是被人說好話最多的一個。什麼才華橫溢、機智過人、忠心敬業、鞠躬盡瘁啥的,反正是什麼好聽,你就說他什麼,保證沒啥毛病。 阿元不知道這些人拼命誇諸葛亮,都快把諸葛亮誇禿露(白字)皮了,是咋想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些人要不就是看《三國演義》看的,要不就是沒有用心研究三國的歷史。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把三國研究上幾遍,你會發現,諸葛亮壓根就沒有那麼偉大,甚至可以說他是個權臣。也就是光想著咋攬權了,沒咋真正為劉禪,為蜀國去著想。 說諸葛亮是權臣的第一個理由當然是,諸葛亮的手伸得賊老長,太能攬權了。 這一點劉備一死,諸葛亮就表現出來了。劉備託孤的時候,還委託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嚴。《資治通鑑》上是這麼說了:“漢主病篤,命丞相亮輔太子,以尚書令李嚴為副。”這種情況就跟清順治皇帝死的時候,委託鰲拜與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一起輔政差不多,只不過有個主次的關係。諸葛亮為主,李嚴為副。但諸葛亮是咋整的呢,劉備剛剛嚥氣,他就把李嚴給排除在中央政府之外了,“丞相亮奉喪還成都,以李嚴為中都護,留鎮永安。”也就是說,把個原來的中央政府秘書長(尚書令)、輔政副大臣,安了箇中央軍事總監(中都護)的名義,就給撂在永安這麼個小地方了。而且一擱就是好幾年,再沒有進入過中央政府。對於這種做法,除了說諸葛亮是有意排擠李嚴,想大權獨攬之外,阿元找不著任何理由。 在歷史上,人們說到權臣的時候,都可能會想到清初的鰲拜。而諸葛亮把其它的輔政大臣趕出中央,整得是啥權都沒有,是不是和鰲拜沒啥區別呢?這樣的人不是權臣又是啥呢? 而且咋說諸葛亮還不如人家鰲拜呢。鰲拜開始的時候,還是和其他三個輔政大臣一起工作了好幾年呢。後來因為野心太大,才經過了殘酷的政治鬥爭,把那三個一一除掉的。你諸葛亮呢,劉備的屍體還有熱乎氣呢,蜀國的權力已經完全掌握,這不是權臣又是個啥呢? 而諸葛亮攬權的另一個表現是,事無大小,啥啥都要插上一腳。對於這種做法,你當然可以說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大權獨攬的表現。對別人不放心人啊,把權力交給別人更不放心,咋整呢?自個兒幹吧。當時有個主任秘書叫楊顒的,勸過諸葛亮:“國家有制度,官員誰幹啥是有分工的,你咋能越級指揮呢?就象一個家庭,這主子又教奴僕種地,又管女傭人做飯,還要教公雞早晨咋叫,狗咋去咬小偷,牛咋拉車啥的,你說你累不累啊!而且你也幹不過來啊?老人不是說過嗎?‘坐在那裡探討國家大事,稱為三公;站起來執行三公的決策,稱為士大夫。’象丙吉見看著大街上有死人,連問都不問;象陳平當宰相的時候,不知道全國糧食的數目和價格,而說:‘因為有人管這事。’他們都知道,羅馬不是一個人建的,活也不是人個人能幹的。而象你這樣,應該負責國家大事,卻啥啥都親自過問,你這不是找死嗎?“諸葛亮表示感謝。但人家諸葛亮表示感謝,卻不表示人家就接受了。在五丈原和司馬懿對陣的時候,司馬懿諸葛亮派來的使者,諸葛亮都乾點啥啊?使者說:“我們丞相一早便起床,很晚才就寢,二十板以上的軍法處分,都要親自裁決,飯量不過數升。”司馬懿就說了,“諸葛亮食少事煩,怎麼能活得長久!”(《資治通鑑》亮遣使者至懿軍,懿問其寢食及事之煩簡,不問戎事。使者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已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至數升。”懿告人曰:“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這種對於分權不放心的心態,不僅給給諸葛亮撈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美名,還拖垮了他的身體。就象司馬懿說得那樣,“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他還真的就活不長。 說諸葛亮是個權臣的另一個理由是,你讀《三國志》裡邊的《諸葛亮傳》和《後主傳》的時候,你會有個奇怪的感覺,這能是中國古代發生的事嗎?啥事都是諸葛亮在整,劉禪啥啥都沒幹。這咋和現代的君主立憲制咋這麼象呢?咱說這君主立憲制是民主進步的象徵,但如果發生在三國時代,你不會覺得奇怪嗎?它不說明諸葛亮是大權獨攬,啥事都說了算嗎?這樣的人不是個權臣,又是啥呢? 而諸葛亮控制劉禪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先帝劉備。自個的孩子小啊,也看不出有多大出息,只能是把孩子委託給諸葛亮和李嚴了。就這麼個事,諸葛亮是見天地掛在嘴皮上,動不動就把劉備這頂大帽子拿出來嚇人。在諸葛亮的大作《出師表》裡,一共用了十三個先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這些是給自個臉上貼金的。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藉著劉備的嘴來教訓劉禪的。 你說劉禪面對著手握大權,整天把先帝掛在嘴巴上的諸葛亮,除了點頭說同意之外,還能咋整呢? 而且諸葛亮也沒把劉禪放在眼裡,要去打魏國了,這麼大的事,他既不請示,也不彙報,自個就定了。臨著要走了,才想起來要告訴劉禪一聲,才整出個《出師表》。在《三國志》裡,在《資治通鑑》中,阿元沒有找到一個字,說了諸葛亮要去打魏國的時候,和事前和劉禪打過招呼的。在《資治通鑑》中,阿元找到了這麼一段:“三月,蜀丞相亮率諸軍北駐漢中,使長史張裔、參軍蔣琬統留府事。臨發,上疏曰。”(這也是《三國志》裡的內容。)他曰的就是《出師表》。這《出師表》大家夥兒基本上都看過,沒看過的可以找來看看,裡邊沒有一個字說到是請示工作的,通篇都是對劉禪的教訓和往自個兒臉上貼金。最後的一段是這麼說的:“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看著沒有,今當遠離,也就說我要走了。這咋也不能算是個請示報告吧,最多算是個通知。
-
18 # 禾呈言似川十甫下有寸
諸葛亮自然是權臣,不過與司馬懿有很大區別,司馬懿在魏國朝廷上有很多對手,如曹真,曹休,但是司馬懿一個一個擊敗了他們,並且在曹睿駕崩之前,前幾任皇帝不可能讓司馬懿牽著鼻子走,司馬懿在曹睿死後,打敗其他權臣,一下奪過政權,這時候才能稱之為權臣,內有心腹照料,司馬懿自己就能領兵打仗了。而諸葛亮不同,諸葛亮自劉備去世,幾乎對內政沒有插手,主管外交軍事,而劉禪雖看似無能,卻在國內穩操全域性,至少沒有出現吳魏兩國的混亂局勢,可見劉禪的內政功夫,而諸葛亮領兵打仗,雖看似控制全兵,全由諸葛亮說了算,但所有將領還是效忠於劉禪,就是諸葛亮發生兵變,劉禪一鎖國門,外邊將領一起亂子,諸葛亮不可能成功,當然諸葛亮非常忠心,不可能背叛。
所以諸葛亮這個權臣,可比司馬懿的權小多了。
-
19 # 風月追狂
公元223年,劉備在死之前,最擔心的是什麼,他在託孤的時候就說,你的才能勝曹丕十倍,我的兒子你能輔佐就輔佐,輔佐不了,你就當漢中王吧!劉備說這樣的話,內心是怎麼想的嗎?意思非常明瞭,想我戎馬生涯幾十年佔有這麼個一席之地,到後來都是你諸葛亮的,苦呀!
諸葛亮是一個明白人,聽後汗流浹背磕頭如搗蒜。請問劉備死後,誰能撼動諸葛亮的位子,劉禪雖然是第一領導人,諸葛亮讓他下去,是分分鐘鐘的事。南征北伐牢牢地掌管著軍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有他劉家的份。
劉備說馬謖不可用,他便要用,魏延是劉備的人,他便不重用此人。劉禪沒有培養出一個人來平衡諸葛亮的勢力。而諸葛亮培養的人都是他一手提拔的,朝中不臣不站在他一邊的他都打壓。整個蜀漢政權他說得算,權傾朝野。
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明知不可為而為止。如果劉備在世會讓他一次次北伐嗎?休養生息是立國之本,就像我們現在的國家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最後才繁榮富強,沒有哪一個國家因為年年戰爭不斷,使他們的國家繁榮昌盛。戰爭只能拖垮一個國家,這個道理難道諸葛亮不明白。其一,諸葛亮不願意丟下手中的權力,其二,諸葛亮想滾固自己的勢力。當然諸葛亮不會讓劉禪禪位給他,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不就留下劉備臨死所說的話嗎?這樣傻事諸葛不會做的,如果蜀國政權比較長,諸葛亮的後人有沒有這樣的想法。
司馬懿沒有諸葛亮運氣好,同樣是託孤大臣,曹丕用了平衡術,國家權力分散,權勢相互制衡,到了後來,司馬家族一家獨大。那也是司馬家族常年征戰的原因,最後牢牢地掌控軍權。其形式都一樣誰掌握軍權,誰就能取代帝王之家。諸葛亮沒有私心,不能代表諸葛亮的後人沒有私心,司馬懿沒有私心,司馬懿的後人不還是取魏代晉。
人的心態都是一樣的,沒有那個人看到一桌子美食,沒有嘴饞的時候,蜀漢政權太短,才沒有形成格局變化,蜀漢後期劉禪不重用姜維就是這個道理,因為諸葛後人已經在朝中形成勢力,劉禪需要一個有勢力的人來平衡諸葛家族的勢力,姜維是諸葛亮一手提拔上來的,如果諸葛家族的人和姜維聯合,劉家江山提前易手不是不可能的。最後劉禪不戰就投降,因為他知道蜀漢政權已經架空了。
-
20 # 觀微影品歷史
在三國曆史中後期,諸葛亮和司馬懿是跳不過去、必然要提起的二個重要人
物。諸葛亮VS司馬懿,諸葛亮是輸家而司馬懿是贏家,此二個都是權臣也是
忠臣,但結局卻完全不同,諸葛亮成為忠臣的代表,而司馬懿的歷史形象猶如
一個小丑。
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其一生鞠躬盡庫、死而後
已 .然而,諸葛亮同樣也是一名權臣,劉備死後蜀國政事不論大大,全部由
諸葛亮決定,這說明諸墓亮的地位實際上就是如同皇帝,而且超過一般丞相職
權,諸葛亮還有教導監督劉禪的權力。在後主劉撣選婦一事上可以看出,諸葛
亮不權是政軍大權在握,而且連劉撣後言之事也要插手。
劉禪喜歡美女,所以想要增加後宮妃子人數,當他把想法告訴此事負責人董允
之時,董允以‘古者天子后妃之 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為由
上書拒絕了。據《三國志》記載,“後主憚之” , 董允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黃門
侍郎,劉禪作為一個皇帝怎會怕他呢?原來董允的老爸董和與諸葛亮關係非常
好,正因為董允有這樣的關係在,才有膽量拒絕皇帝的命令。從這一點側面反
應出,諸葛亮是不喜歡也不允許劉禪增加妃子人數。
由此可見,諸葛亮是忠臣,但同時也是權臣。權臣指有權勢之臣,多指專橫的
掌權大臣,在這一點上,諸葛亮是滿足條件的,在他掌握蜀國大權之時,國家
方針完全由他掌控。與諸葛亮相比,司馬懿權臣的印象反而淺許多。
司馬懿真正掌握魏國軍政大權,是在"高平陵政變’ 之後才開始的。 在此之
後,司馬懿最多隻做為輔政大臣,雖然也有權勢,但相比曹氏宗親一直處於弱
勢。高平陵政變是發生在公元249年正月,而司馬都是公元251年八月去世,
所以司馬多真正作為權臣的生涯時間很短,權臣的烙印非常淺,司馬懿諸葛亮都是權臣,這個好理解,但此二人都能稱忠臣嗎?諸葛亮當然沒
問題,關鍵在於司馬懿。司馬懿其實稱得上是忠臣,因為他的言行舉止都符合
忠臣的標準。司馬懿從出士到去世,從來沒有說過要篡奪曹魏大權的話,在史
書上也沒有記載,也沒有說過類似曹操如有運氣當週文王足矣!"的話。 再
者,司馬懿在政治上勸諫魏帝不要大興宮殿,在軍事上平孟達拒西蜀,在經濟
上搞軍屯、修水利、推廣民屯,這些都是在穩定發展魏國,對曹氏政權是有極
大的好處。從司馬懿的言語和行為上看,司馬懿不僅是能忠,而且也是忠臣。
如果司馬懿有算奪曹魏政權之心,他就不會勸課魏帝真華生活、興修言殿.同
時他也沒必要與曹真、曹爽等曹氏宗氏互鬥。因為曹氏宗親行為越霸道,生活
越奢華,才會更容易失去權力。司馬懿為了魏國民政的發展,不惜得罪曹氏貴
族,這完全是大忠臣的表現。因為長期以來,司馬乾根本不是曹氏宗親的對
手,所以才有曹洪對司馬懿說如殺了你,皇帝會不會處罰我二十軍根呢的
狂妄之語。
諸葛亮對於蜀國有功也有過,功是幫助劉備建立蜀國、平定南中、北伐曹魏;
他的過是北伐曹魏。諸葛亮的功當然非常重大,但他的過也相當重,主要是表
現在不顧蜀國弱小,屢次北伐,造成蜀國內部消耗嚴重,百姓生活艱苦。反觀
司馬懿,好象只有功沒有過,特別是對魏國民眾而言。
在軍事上,司馬懿平定孟達、智抵西蜀,對魏國的穩定有重大的貢獻:平定遼
東也是大功一件。特別是抵抗諸葛亮-事上,司馬懿的表現非常值得肯定。司
馬懿是一一個文官,軍事才能與征戰沙場多年的曹真等人無法相比,所以面對諸
葛亮的進攻;司馬懿遵守了魏國對蜀國的一貫方針 ,就是據危而守、拖死蜀
國。
在經濟上,司馬懿的貢獻也相當大,興修水利,推廣電田,重視民生。諸葛亮
北伐的結局其實是早已註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魏國強大而蜀國弱小。從人
口、經濟、軍事等方方面面,蜀國都無法與魏國相比,諸葛亮知道,而司馬懿
也知道陣前對仗,他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所以以拖為主 ,直至拖死諸葛亮。
司馬懿生前對魏國有大貢獻,而死後又要求簡葬,以平常衣服殮葬,不樹不
墳,不設明器。司馬懿雖然最後掌握了曹魏大權,但他的名望還是很高的。司
馬懿死後,田丘儉、文欽討伐把持朝政的司馬師,檄文中對司馬懿依然很尊
重,稱其"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
按道理而言,諸葛亮能流芳千古,司馬懿就算不能和諸葛亮一樣,但他的形象
也不至於成為-個小丑啊?原因何在。司馬懿的小丑形象主要是表現在"空城
計、火熄上方谷"等典故之中。
其實司馬懿的名望,最開始並不差,他的形象之所以崩塌,完全因為他的後
人,跟司馬懿本身關係並不大。司馬懿的後人第一是算了曹魏的政權,第二是
在永嘉之禍後開始了五胡亂華時代,由此司馬懿的名氣就開始被毀敗。司馬懿
是晉朝的奠基者,所以不得不為後人背鍋,而五胡亂華對漢人而言太過沉重,
是一段不願意提起的歷史。由此司馬懿的形象也就越來越負面。
所以,儘管都是忠臣權臣,諸葛亮成為流芳千古的資相 ,而司馬都因為後人的
關係被描寫成為了個小丑,這也是他的悲衰!
回覆列表
諸葛亮是三國最大的權臣,哪怕高平陵之變的司馬懿也要差點。
諸葛亮完全能篡位,取代劉禪。
司馬懿還得靠兒子、孫子才行。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區別,還用說?、
諸葛亮死,無論多大的權力,一沒欺主,二沒亂政。
以至於東晉皇帝士族們擔心桓溫篡位,愣是用“諸葛亮故事”來提醒桓溫:你要學武侯啊,你看人家多大的本事,還老老實實當臣子呢。
諸葛誕、諸葛恪倆二五仔,這可都是諸葛家的人,諸葛瞻、諸葛尚皆為蜀漢而死,這是風水問題,還是諸葛亮本人的問題?
孫吳不說,孫權自己都功臣耗死了。司馬懿篡權的時候,幾個曹魏老臣、二代們出來說話了?
諸葛瞻、諸葛尚投降,絕對會被司馬昭重用,也許沒權,但富貴不愁,可父子倆怎麼做的?張飛的孫子張遵,趙雲之子趙廣倆人也是殉國而死。
再看看曹魏、東吳,還說蜀漢是被吹起來的?蜀漢被吹,那是因為有情有義的人太多了,同時代無情無義的人更多,方能顯示蜀漢這幫人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