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山萬丈
-
2 # 萬歲1148858845
中書令貌似奸詐,殊不知說到底也只是玄宗的工具,玄宗要控制胡將就必須恩威並施,既然如此他自己就是慈母,李林甫就是嚴父,一張一弛相得益彰,駕馭安祿山遊刃有餘!最後玄宗卸磨殺驢,鳥盡弓藏,利用嚴懲已經死了的中書令再撫慰一次安祿山
-
3 # 歷史百家爭鳴
安祿山是個胡人,《舊唐書》說他本來不姓胡,也沒有姓氏,安祿山的母親阿史德氏,是突厥巫師,突厥人“鬥戰”一詞的發音是軋犖山,就用它作為安祿山的名字。
安祿山父親早死,母親改嫁安延偃,安祿山以與他的哥哥及後父安延偃生活在一起為恥。約定同安思順等人結為兄弟,就定為姓安,這才叫安祿山。
安祿山首先攀附上了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成為張守珪的義子,後來買通朝廷官員為其說好話,獲得唐玄宗的喜愛,唐玄宗後來在平盧設定節度,任安祿山平盧節度使,從此安祿山可以進京面聖,隆恩愈盛。天寶六載(747年),安祿山提拔為大夫。他經常委派劉駱谷進宮稟奏政務。安祿山和王鉷都是大夫。李林甫擔任宰相,朝臣中沒有誰敢違背宮廷禮儀,安祿山仗著深得唐玄宗寵愛,對李林甫也不怎麼尊敬。我們都知道李林甫口蜜腹劍,他也不動聲色。就命令王鉷好好禮拜,王鉷快步上前彎腰作揖恭敬得很,安祿山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於是對李林甫尊進起來。李林甫每次與安祿山交談,李林甫總摸準了安祿山的心思並先說了出來,安祿山是胡人,哪能理解中原人的察言觀色,以為李林甫是神仙,可以未卜先知,對李林甫更加的尊敬和害怕。每次見到李林甫,即使是隆冬天氣也惶恐得汗流浹背。
李林甫用溫和的語言接待他,帶領他到中書廳就座,用自己的披袍蓋在他的身上,安祿山欣然接受,沒有顧忌,喊李林甫十郎。劉駱谷從宮廷回來向他彙報情況,他先問:“十郎說了些什麼?”有好話就喜得蹦跳,如果只是說“大夫必須好好地查核一下”,他就反手撐著床說:“哎呀,我死定了!
可以說李林甫是抓住了安祿山的三寸,這才讓安祿山如此害怕李林甫。 -
4 # 貓眼觀史
按理說安祿山是不應該懼怕李林甫的,自己身居高位,從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安祿山其實早就要發動叛亂的,宰相張九齡也說過安祿山必反,但是安祿山自己卻說要等到宰相李林甫和唐玄宗去世之後才能謀反,李林甫是被他等死了,奈何唐玄宗壽命長,別到時候唐玄宗沒死自己卻先死了,於是便發動了“安史之亂”。
(口蜜腹劍)
這樣看來安祿山還是比較懼怕李林甫的,其實在一開始安祿山並沒有把李林甫放在眼裡,一個老頭子有什麼好怕的,事情還得從李林甫和心腹王鉷演的一出好戲開始說起。
一:由不屑轉為懼怕李林甫當時已經是宰相,深知安祿山仗著唐玄宗對他的信任和恩寵,就氣宇軒昂,誰也不放在眼裡,但是這哪能逃的過李林甫的法眼,一日在朝堂之上,李林甫特意把王鉷叫過來用命令的口氣說:“你過來,我有點事要問你”!當時王鉷的地位已經不低了,和楊國忠差不多,安路上一臉詫異,看著他們談話間,王鉷對著李林甫連頭也不敢抬一下,一直點頭稱是,不禁讓安祿山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到頭腦,經過這次安祿山便開始注意李林甫了。經過調差發現很多人都對他畢恭畢敬,甚至言聽計從。
二:由懼怕轉為驚恐前面也只是讓安祿山覺得李林甫有點能耐,但是真正讓他害怕的是他們兩數次的交談,據說每次交談的過程中,安祿山嘴巴還沒張開,李林甫就知道他心裡想的是什麼,要的是什麼,甚至還暗示安祿山有謀反的嫌疑,這不由得讓安祿山驚出一身冷汗,跟這樣的人打交道誰不怕?跟有讀心術一樣,根本沒有一點點秘密能瞞得住他,加上做賊心虛,本身就有叛亂的想法,被他一說更怕了,誰知道他背後會不會捅我一刀?
三:李林甫位高權重,唐玄宗也聽他三分安祿山懼怕李林甫,除了李林甫的洞察人心、口蜜腹劍之外,還有就是強大的基礎支撐,李林甫一直排擠有才之士,身邊全是一些唯他馬首是瞻的人,這些人也不可小覷,加上唐玄宗很多情趣也聽宰相李林甫的,安祿山更怕了,甚至還會因為李林甫的誇獎或者責罵而影響自己的情緒。
以上所述,就是安祿山為何會懼怕李林甫的原因。
-
5 # 歷史的影子
提起安史之亂,我們都知道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原因,也都對這位安祿山有所耳聞,知道他一生驍勇善戰,但是偏偏畏懼一人,甚至怕得不得了,公然對別人說天子都不怕只怕一個人,數九寒天見了這個人,也能害怕到汗流浹背,這個人就是李林甫。
安祿山畏懼李林甫之深,除了公開表示“我安祿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當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害怕李相公”,甚至連造反,都要選在李林甫去世之後。為什麼安祿山對李林甫如同老鼠見貓呢,李林甫和安祿山有什麼關係,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安祿山對李林甫的態度,不算是全然的害怕,應當算是害怕之中帶著敬畏。一方面因為李林甫已經有的權勢,一方面則是因為李林甫本人的一些特質與才能,也讓安祿山不得不忌憚這位城府極深的宰相。
據說安祿山早期還是看不太上李林甫的,大抵覺得自己諂媚皇上的手段已經不錯了,一個權臣而已,自己算是寵臣,外廷的權臣,如何比得上自己這位內宮的寵臣。所以他曾經想要在李林甫面前擺擺譜。
歷史記載,安祿山有一次與李林甫一起上朝,故意讓當時的權臣王鉷過來,卻看到後者對著李林甫無比恭敬,安祿山這才覺得自己要收斂,而李林甫也適時的敲打他,說“皇上雖春秋已高,但宰相不老。”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精明婆婆對拜金女媳婦兒說的,“雖然兒子糊塗看上你了,但是我還能看得清的,你想做什麼我明明白白的”。
我們都知道李林甫是一個奸臣,但是也絕不能否認他的政治才能,他建立的制度體系,甚至說他是當時帝國統御全域性之人,即便是唐玄宗也已經慢慢退居二線,由此可見當時李林甫的重要和他的才能。而歷史記載的安祿山“性巧黠,人多譽之”,他善於偽裝,這位左右逢源的人會不會直接去和李林甫起正面矛盾呢,當然不可能了,在李林甫面前,他刻意收斂自己還差不多。
因為安祿山知道,李林甫的心機是勝於自己的,他的才能也是勝於自己的,他在李林甫面前幾乎是光著的,所有的小心思都能被對方看透,手段可以說是相當老辣。安祿山每次和李林甫談話,總有一種被看透了的糟糕感覺,他心裡想什麼還沒有等說出來,李林甫已經察覺出來並搶先說了出來,這讓安祿山不得不佩服,同時也覺得特別的可怕,所以安祿山每次見李林甫都很緊張害怕,即便是冬天也能流下汗來。
李林甫對於安祿山呢,則是很溫和的,從歷史記載他是如何接待安祿山的就可以看出來,“林甫接以溫言,中書廳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祿山欣荷,無所隱,呼為十郎”,溫和的言語、讓人如沐春風,還拿自己的衣服給安祿山披上,這種殷切的行為,表面看起來周到備至,但是對於安祿山來說無異於酷刑才對。
也因為對李林甫的畏懼,安祿山很怕自己造反的小心思被李林甫看透,所以在李林甫活著的時候,他不敢造反,等到他去世了,這才急匆匆地拉著史思明造反,只可惜時運不齊,造反沒多久自己的眼睛就瞎了,最後死在自己的兒子手中。
-
6 # 81號門
首先我們先解下安祿山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上崛起的,他的崛起又和李林甫有什麼內在聯絡,再說一說安祿山為什麼害怕李林甫。
我們先了解一下安和李的家庭背景和社會地位。
安祿山原本叫扎犖山沒有姓,後來安祿山母親嫁了一個姓安的人,安祿山就姓了安,改名為“祿山”,這在突厥語中是“光明”的意思。用現在的話講安就是草根一個,但安非常努力據說精通六門語言,所以說不管出身怎樣,人都要努力學習一但有機會就能把握住機會。
李林甫身份特殊,他是唐朝的宗室,他的曾祖父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所以李是皇親國戚。
兩人一天一地但歷史總是這麼奇怪總能牽扯到一起這得說一說李林甫向唐玄宗的兩項建議。
一,唐玄宗熱衷與對外擴張導至唐朝初期制定的軍事制度以不能滿足當時的戰爭需要,即府兵制(是一種兵農合一即平時務農,農閒訓練,遇戰事就上陣打戰。戰後將帥歸朝,土兵回府,士兵和將帥沒有太多的情感聯絡戰力不強。)被募兵會門(由國家按期發軍餉招老百姓參軍即出現職業軍人符合當時戰爭需要)所取代。那麼募兵制是誰提出來的呢就是當時宰相李林甫並,在全國設九個節度使。這就為後來安祿手握重兵提供了平臺。
第二就是唐朝的第一項制度叫作“出將入相”
唐朝前期熱衷於對外擴張於是規定文官可以擔任武將,立下卓越戰功的高階將領可以入朝擔任宰相,出將入相的制度保證了文官武將之間的相互轉化。但李林甫對唐玄宗建議應該多用那些寒門出身的人和胡人擔任武將,寒門沒有政治背景,不會內外勾結,胡人作戰勇猛能打。唐玄宗採納了他的建議,從此唐朝湧現了大批少數民族出身的名將,比如高句麗人高仙芝等名將。這個建議為安祿山升遷提供了政策保障,好像是為安祿山量身打造似的,安即是寒門也是胡人兩樣都佔了。
因李林甫在擔任宰相時期著重提拔寒門子弟和胡人,所以安祿山出現在李林甫的視線中,所以李林甫看安祿山也覺得特別順眼,你看這小子,濃眉大眼,憨態可掬,毫無背景,大頭兵出身,靠軍功上位,應該特別好控制。於是,在李林甫的庇護下,安祿山官運亨通。正是李林甫擔件宰相期間安祿山從平盧節度使,發展為身廉平盧,范陽和河東三個藩鎮的節度使。當然李林甫也不是毫無防備。為了制服安祿山,李林甫是用心思的。安祿山原本對李林甫是不太恭敬的,後來安祿山為御史大夫,按規矩要進宮朝見皇帝。李就故意安排安祿山和同為御史大夫的王鈺一起進宮。安和王鈺之前就認識安覺得王鈺很了不起,對他很尊敬。進宮以後李林甫嚴肅地召喚王鈺上前行禮,王趕緊跑步上去,彎腰作揖,非常恭敬。安祿山看到王鈺這麼害怕李林甫,心裡也很恐懼,也趕緊跟著彎腰。後來李經常約安談工作,每次交談時,李總能摸準安的心思,安以為李是神仙,對李就更加敬畏。有一年冬天,安和李交談時緊張的汗流浹背。安回別駐地後仍然害怕李。經常派親信去打聽訊息。親信回來安就會問:“李說了此什麼”?如李說好話,安就會跳起來。如李對安有責備,安就會愁眉不展,自言自語“哎呀,我死定了”。安對李的害怕可能就像我們學生時代害怕班主任一樣發自內心。也有人說因辦安祿山害怕李林甫所以安祿山在天主十二年(735年)李林甫病逝後才敢發動叛亂。以上有不足之處望大家見諒。非常感謝!
-
7 # 縱論天下歷史
據說安祿山每次進京的時候,總說斜著眼不停地在觀察左右,甚至要把周圍都看過好幾遍,才肯進殿去。由此可見,安祿山其實打從心底裡就一直在覬覦著大唐的錦繡河山。
安祿山仗著唐玄宗對自己的無比恩寵,自以為無人能出其右。當初見李林甫的時候,他很沒把李林甫的那個老頭放在眼裡。李林甫不動聲色。當時大夫王鉷在朝堂上和楊國忠齊名,身兼二十多職,混得風生水起。李林甫就把王鉷叫過來問話,王鉷對李林甫態度甚是恭敬。這讓安祿山很是意外和驚恐,從此以後,他見到李林甫就再也不敢放肆了。
而在此之後,李林甫和安祿山的每次對話,彷彿李林甫都可以摸透他的心思,這更讓安祿山驚懼不已。安祿山把滿朝文武都不放在眼裡,唯獨對李林甫是畢恭畢敬。據說在和李林甫對話的時候,哪怕是數九寒冬,安祿山也會大汗淋漓。安祿山甚至直言:他這一生誰都不怕,就怕李林甫。而李林甫自己也知道,安祿山對他的忌憚,所以兩個人就這樣互相掣肘牽制。
-
8 # 我的乾坤
剛開始安祿山因為手握兵權,又得唐玄宗信任,並未將文弱的李林甫放在眼裡。但後來卻對李林甫極為忌憚,這是因為:
1、他們見面後,透過交流,李林甫很懂得揣摩別人的心思。安祿山心中有什麼想法,他都能點破。這怎麼能不讓安祿山恐懼呢,他最怕別人知道他要造反的心思與計劃;
2、李林甫既然懂得揣摩別人的心思,自然也包括唐玄宗,因此深得聖眷。同樣都是玄宗皇帝信任之臣,可李林甫在長安,安祿山是邊將。如果李林甫要扳倒安祿山,並非難事;
3、李林甫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在晉升過程中解決了很多難題,如稅制改革等。唐玄宗前期也是一位明君,能在他手底下為相19年,沒有實際能力肯定不好混,也混不久;
4、後期李林甫勢力已經遍佈朝野。官員出將入相是隋唐的政治特點,但李林甫為了專權,建議用不識字的胡人擔任邊帥。而宰相需要政治才幹和文才,這就斬斷了邊將拜相的可能,為李林甫專權和培植個人勢力提供了條件。
基於以上原因,自視甚高,手握重兵的安祿山後來對李林甫非常害怕忌憚。
-
9 # 趙公
“口有蜜,腹有劍”的李林甫能夠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剝開安祿山的偽裝,戳穿他的謊言,揭露他的野心。因此安祿山只怕李林甫。
奸相李林甫。李林甫是唐玄宗時期的丞相,靠著巴結權貴,一路升遷,平步青雲。可以說為了能夠升官兒,李林甫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收買後宮的妃子觀察唐玄宗的態度,讓自己在朝堂上說的每一句話都能符合唐玄宗的意思。
李林甫最擅長的就是玩弄權術,他欺上瞞下,十分迎合唐玄宗的心意。但對於自己的政敵,他表面上甜言蜜語,背後卻各種網羅罪名,製造陰謀陷害他們,因此被人稱為“口有蜜,腹有劍。”
安祿山的剋星。唐玄宗天寶九年,唐玄宗封安祿山為東平郡王,開創了唐朝將帥封王的先例。此時朝中大臣都紛紛前來巴結已經位極人臣的安祿山,唯獨宰相李林甫能夠壓制安祿山。李林甫批判安祿山的每一句話都令他如坐針氈,如芒在背。
每當有人從朝廷回來,安祿山都要向他打聽李林甫說了什麼。如果李林甫說了他的好話,安祿山就歡呼雀躍、得意忘形。如果回來的人轉述:“宰相讓你檢點一些。”安祿山就會瞬間頭昏眼花,癱倒在床上說“我死定了”。
李林甫打壓安祿山的原因。中國有一句很諷刺的話:“我討厭和我一樣的人。”李林甫為相十九年,巴結權貴,任用奸佞,排斥忠良;安祿山不斷的討好唐玄宗和楊貴妃獲得升遷。這兩個人自然是水火不能相容的。
李林甫打壓安祿山只是出於一己私慾,不想看到另一個小人因為受到皇帝的信任而平步青雲,進而危及自己的地位。而且安祿山和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走得很近,兩個人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由於楊貴妃的得寵,李林甫也想拉近和楊國忠的關係,對於安祿山,他自然將其認為是自己的政敵,李林甫趁著自己佔優勢的時候打壓安祿山也不足為其了。
李林甫死後,不學無術的楊國忠接替了宰相的位置。此時有人說安祿山必反,但唐玄宗根本不相信。最終安祿山范陽起兵的訊息傳到了長安城,安史之亂的烽火徹底燒碎了大唐繁榮盛世的美夢。
-
10 # 濤說精彩歷史
李林甫是典型的“有才無德”,安祿山當然怕。即一個能力極強、排除異己、“口蜜腹劍“的小人,硬軟兼施背後害人,擱誰誰都怕。
(李林甫▲)
1、奸詐之外,李林甫能力極強,典型的“有才無德”。
李林甫是唐皇室遠親,出身顯貴;
他從政履歷完整,經驗豐富,歷任千牛直長、太子中允、太子諭德、國子司業、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
他親自參制度、法律建設,如著名《唐六典》,李林甫是編修主持者,註文即署名“李林甫奉敕撰”約有三分之一。
他對武將控制嚴格。邊境吃緊,李林甫一手給武將放權,一手又極盡防備。為了加強對節度使的控制 ,李林甫還在開元二十六年(738)和天寶十載(751)分別遙領陡右節度使、河西節度使和朔方節度使。
最後,奸相、能臣李林甫,擔任唐玄宗宰相達19年之久,要知道,唐玄宗前後任用26名宰相,最會權術的也是李林甫;他蔽塞言路,排斥他人,雙手充滿血腥。
李林甫為鞏固地位暴力清洗政敵,從天寶元年至天寶六載短短六年時間內,李林甫所排擠陷害的大臣就有兵部侍郎盧絢、鋒州刺史嚴挺之、戶部尚書裴寬、刑部尚書裴敦復、江淮租庸轉運使韋堅、隴右及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左相李適之、鄉郡太守王琚、隴右及河西節度使王忠嗣(皇甫惟明的繼任者)、戶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楊慎矜等。2、說了這麼多,也就明白安祿山為什麼怕奸相李林甫了。
有德有才的君子人人愛;背後陰人,無德無才的小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李林甫這樣,有才無德小人,前一秒嘴裡蜜一樣的誇你,後一秒就送你上西天。
據《新唐書》記載,李林甫每次與安祿山交談,都能猜透他的心思並搶先說出。這讓安祿山驚懼不已,即使數九寒冬也會惶恐得汗流浹背,不敢有絲毫隱瞞。
即是說,安祿山自揣李林甫的狡猾有甚於己,故多所忌憚,每次使者從長安過來,他都會問:“十郎說了些什麼?”聽到美言則心中歡喜。聽到惡言則非常害怕,他會拍著床榻,憂愁懼怕地說:“哎呀,我死定了!”
(安祿山▲)
因此如《讀書商語》王志堅認為:“李林甫在.安祿山必不敢叛 ”,不無道理。
再後來,不學無術的楊國忠憑藉楊貴妃上位,害死李林甫;但他只是善於斂財的流氓罷了,安祿山的確不怕。即便楊國忠預見了謀反,玄宗也以為他排擠安祿山,並不相信;若換做李林甫,有多種陰招,在萌芽之中剿除安祿山、史思明。
-
11 # 小南讀
安祿山很害怕李林甫,甚至直到李林甫死後才敢造反。這個說法本身就是有些偷換概念,安祿山初始可能有些害怕李林甫,但若要說連皇帝以及文武百官都不怕,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在唐初之時,朝廷對番將是有一定地提防的,包括在玄宗中前期也是如此,而在李林甫掌權之後,為了防範從邊關返朝文武兼備的大將入朝為相,和他爭權,便向玄宗建議說:蕃將熟習邊疆它異族的生活、習俗,又勇猛善戰,可以使朝廷及早完成統一大業,可以任用他們擔任邊關大帥。玄宗聽從了他的意見,開始放手任用番將。
這樣一來,原本就很受寵信的安祿山就更受到無比的恩榮,高官厚祿重權源源不斷。而安祿山心裡也清楚自身能有這些恩寵是和李林甫有很大關係的,對李林甫更是恭敬。李林甫見這個極為倨傲的人能對他如此恭敬,心中自然是得意萬分。一來二去,李林甫和安祿山的關係慢慢地就便的十分親密。
所以,就安祿山來說,對李林甫恭敬是有好處的,而以安祿山的恩榮以及權勢,李林甫也不敢輕易去得罪他。
至於有說法說安祿山直到李林甫死了才敢造反,這明顯是給李林甫這等奸臣臉上貼金,李林甫只是政治手腕高,他迫害的名將邊將數都數不過來,可以說安史之亂能夠危害那麼大,賊兵能長驅直入長安,玄宗要負有主要責任,而李林甫也脫不了干係。
安祿山其實不是怕李林甫,而是怕玄宗,安祿山看著玄宗和李林甫年事已高,想用歲月耗死他們再造反,哪知李林甫耗死了,玄宗卻命硬的很,直到安祿山身上生了瘡,生怕反過來被玄宗耗死了,為了夢寐以求的大唐江山,安祿山也想在臨死前坐一坐這頭一把交椅,結果大業未成還是被玄宗耗死了。
-
12 # 成都地產柏原崇
將李林甫和楊國忠相提並論是對前者的侮辱。而安祿山畏懼李林甫的原因正是由於李林甫掌控的能量比他更為龐大,尤其是在宮廷中,對於皇帝而言能施加相當的影響力。
首先李林甫的上臺是擠掉了張九齡,而在這之後由於唐玄宗越來越關心自己的家事,沉迷佛道,因此從736至756年的任期內,李林甫幾乎是獨裁者的身份了。
我們只要看看李林甫幹了些啥事,幹掉了哪些對手,而和繼任的楊國忠一對比就能發現兩者的差距了。很簡單,看三點,財,政,軍。
李林甫在任期內修訂了法律,促進了唐朝兵制改革和行政改革。在政治權力上,作為首輔宰相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並且使得其代表的貴族集團政治利益得以鞏固,代表士大夫集團利益的最後兩個主要老人宋璟和張九齡已然死去,官僚中的儒家學者被精心地排斥而不能擔任任何有真正權勢的職位。
在財政上面,玄宗朝貴族支配上一直由一個家族掌控。從713至733年,隋皇室的一個後裔楊崇禮長期任太府寺卿,到了他90歲退隱的時候,他的兒子楊慎矜和楊慎分別擔任太府寺卿和司農寺卿,這兩個,前者掌管一切錢帛的收入,後者掌管一切糧食收入。而楊慎矜深深地陷入了李林甫那一派。
李林甫第二個有力的政敵是李適之集團,代表人物有韋堅,皇甫惟明,在楊慎矜的幫助下,利用誣陷太子密謀的手段剝奪了皇甫惟明和韋堅的實權,李適之也主動退出了權力中心。
李林甫善於拍馬屁,而楊慎矜又大手大腳提供錢財給皇帝的私人奢侈生活之用。而在這兩人關係走向對立後,李林甫又幹掉了楊慎矜,扶持另一個財政上的黨羽王珙上臺。
李林甫還設法把一個邊境大佬王忠嗣搞得調了職,接替其原職的正是後來鼎鼎有名的哥舒翰。
而在軍權上,李林甫掌控朔方節度使一職,後來在安祿山,楊國忠,陳希烈,哥舒翰的共同敵視下,李林甫不得不為阿布思,也就是他的朔方節度副使的叛亂負責。
可以看出,李林甫是個頗有能力的梟雄政治家,在唐帝國的各個領域都有強大的影響力,因此安祿山並不願主動與之作對。而楊國忠就不一樣了,他甚至比李林甫更有野心,只是他的能力僅限於拍馬屁,而李林甫除了馬屁也擅長權術和政務。
而實際上李林甫死後,安祿山的勢力更強大了,其派系成為了鄂爾多斯到滿洲的北部邊境軍隊的掌控者,楊國忠是不會讓這樣的釘子存活的。
中央政府高官搞地方大將,從來都是場可怕的賭博,安祿山不會坐以待斃,結局是安史之亂爆發了。
-
13 # 驍騎歷史觀
安祿山唐玄宗都不怕,為什麼唯獨怕李林甫?因為安祿山能當上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李林甫有莫大的功勞!當然安祿山絕不是因為感激之情,才對李林甫有所敬畏。
奸相李林甫,這個人出了名的嫉賢妒能。他害怕漢將在邊關立了大功會威脅到他的地位,就建議唐玄宗啟用胡人做邊將,因為胡人善騎射,為感謝皇上的提拔會更加為大唐效力。唐玄宗聽後便同意了,安祿山算是正式進入仕途。
安祿山這個人別看是個300斤的大胖子,能說會道。經常賄賂巴結朝中官員,這招有沒有用不要緊,關鍵是混了個臉熟,官員對他的印象還都很不錯。再加上安祿山掌握著多種少數民族的語言,方便溝通和交流,唐玄宗也就提拔了安祿山。這一提拔不要緊,安祿山的野心可是越來越大了,大到羽翼豐滿的時候甚至想吞併整個唐朝。
不過,只要朝中有一個人還在,安祿山始終不敢謀反,這個人就是李林甫。安祿山心中已經有了想謀反的念頭,但是時機尚未成熟之前,始終不敢動手。他需要放鬆唐玄宗對他的警惕,經常在唐玄宗和楊貴妃面前說好話,拍馬屁的功夫無人能及。就在安祿山滿朝上下放煙霧彈的時候,李林甫在一旁看的是清清楚楚。
李林甫在安祿山安排了不少眼線和耳目,每次安祿山想和李林甫說話的時候,李林甫總能搶先一步把他想說的話一字不漏地說出來。一回兩回下來,安祿山被嚇得後背發涼,不知道李林甫是何方神聖,竟然讀得懂他的心思。
以後再次見到李林甫的時候畢恭畢敬,就像耗子見了貓一樣乖巧,生怕李林甫把他想謀反的心思說出來。李林甫呢,在安祿山面前有時候高高在上,有時候關懷備至。這忽冷忽熱的態度讓安祿山更不敢有半點差池,這種貓玩耗子的心態可是把安祿山拿捏地死死的。有時還會把袍子脫下來給安祿山取暖,對他那叫一個恩威並施。安祿山呢,也就更不敢在李林甫面前造次了。
-
14 # 毛筍56561098
毛筍應邀答題:
[李林甫]出生不詳,卒於752年。唐宗室,小字哥奴。結交玄宗(李隆甚)寵妃惠妃、武三思女及宦官高力士。官至首輔。
李林甫性狡猾,喜怒不形於式,人莫知其心;常以甜言蜜語取悅於人,而暗藏殺機,世謂其"口有蜜,腹有劍"。成語"口蜜腹劍"出典於此。小人得志,媚上欺下,迎合聖意,以固其寵,妒賢忌能,以保其位。並屢興大獄,誅逐異己,以張其勢。在職十九年中,國家政事日益敗壞。為杜絕節度使入相,他建議邊戎將領多由少數民族將領承當,使邊戎將領權力日益擴大,以致釀成"安史之亂"的國家大禍。
[安祿山]出生不詳,卒於757年。父康國人,母突厥人。原名軋犖山,居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後母嫁安國人安延偃,遂改姓安,更名祿山。通六蕃語。以驍勇善戰,被幽州節度使張守圭賞識,養為假子。後以戰功任平盧兵馬使,後官至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擁兵十五萬。
安祿山善揣人意,巧於事人,凡朝庭使者至平盧,皆厚賂之,人緣極好,人多誇之,深得楊貴妃(楊玉環)歡心,將其收為"養子",自由出入禁宮,或與貴妃對食,甚至躺在貴妃懷中撒嬌,頗有醜聲聞於外。其實此時安祿山已包藏禍心。因忌懼李林甫而不敢妄為。他深知李林甫權傾朝野,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狠角色。如此時舉兵,非但不成功,還要遭到殺身之禍,所以隱而不發。
公元752年,李林甫死。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見李林甫已死,認為時機以到,以討楊國忠(楊貴妃堂兄)為名,遂於范陽發動叛亂,舉兵南下,攻城掠地,勢如破竹。天下大亂。
後郭子儀如何乎叛、如何六軍不發、如何殺楊國忠、楊玉環、太子李亨(肅宗)如何私自即皇帝位於靈武(屬今寧夏)尊玄宗為上皇天帝等。我已在前面應邀回答過。(故略)
-
15 # 滄海一粟7528
李林甫口蜜腹劍,安祿山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可以說二人將強盛一時的大唐帝國送入了衰落的深淵。
安祿山深得玄宗皇帝信任,可以說他出了唐玄宗他把誰都不放在眼裡,就是太子李亨也不列外,哪怕是同樣深受唐玄宗寵信的楊國忠他也不放在眼裡。但他對李林甫卻十分畏懼。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想讓壞害怕你的方式就是比壞人更壞,這句話用在李林甫與安祿山之間就非常合適。安祿山為獲得唐玄宗的信任極盡阿諛諂媚之能事,但這方面的功夫他遠不及李林甫。唐玄宗對李林甫的信任遠超安祿山,如果李林甫要收拾安祿山,安祿山很難全身而退。
二是李林甫確實有兩把刷子。李林甫能夠走上相位,除了阿諛奉承外政務能力應該比較強,而且黨羽遍佈朝野,安祿山的反叛之心早已有之,很可能已經被李林甫逮到了什麼把柄。李林甫雖然壞,也談不上對唐玄宗的忠心,但安祿山要反叛他是不會同意的,因為如果安祿山造反成功,李林甫的位置也難以保證。李林甫的政治影響力遠超楊國忠,假設安祿山在李林甫還未死的時候發動叛亂,李林甫絕對有能力調集軍隊滅了他。
-
16 # 往仁
林九郎,啊呸,玄宗一朝大部分宰相都只能幹幾年就被免了,唯獨李林甫能一干十幾年,為啥?因為李大人善於揣摩玄宗心思,不僅揣摩他還收買玄宗的身邊人,這樣的情報工作難道不叫知己知彼麼?安祿山的防範能有玄宗高?史書記載,安祿山每次見李林甫都汗流浹背,為啥,每次心思都能被猜個八九成。你要說李林甫次次都能猜中八九成那如果不是玄學就只能是情報做的太到位。李林甫不死安祿山絕不會反,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相比之下楊國忠就盡顯無賴手段了,簡直低能
-
17 # 布夫舟
唐玄宗曾經這樣問過身邊的高力士:
“自天寶十年之後,朕數有疑,卿總無言,何以為意?”高力士回答到:
“自陛下威權假於宰相,法令不行,臣不敢言。”唐玄宗聽到高力士這樣說,好久都沒有做出回答。從這段對話就能夠看出來,高力士知道唐玄宗晚年宰相李林甫權力專權,唐玄宗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
為什麼李林甫專權,名聲不好,而唐玄宗還要任用他長達19年之久呢?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李林甫能夠滿足唐玄宗集權的需要。
李林甫這個人辦事能力強,“中外遷除,皆有法度”,並且他還對唐玄宗忠心耿耿,可以說是一味的迎合唐玄宗,所以李林甫深受唐玄宗的信任。
過去人們常常將安史之亂歸咎於李林甫重用安祿山,實際上安史之亂是李林甫死後三年發生的,其爆發和李林甫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在李林甫活著的時候,安祿山是非常懼怕他的。據記載李林甫每次見安祿山的時候,都知道安祿山的意思,因而安祿山將其奉若神明。
不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李林甫作為宰相,在當時權力非常之大。安祿山雖然非常受唐玄宗的重用,不過在當時還是實力有限。
唐朝天寶年間,當時總兵力大概有50萬人。安祿山有平盧、范陽、河東三鎮,兵力為20萬人。哥舒翰統領河西、隴右,總兵力15萬人。安思順統領朔方,兵力為6.5萬人。高仙芝、封常清統領安西、北庭,總兵力5萬人。
這些人互相獨立,誰都不具備絕對優勢。如果西北五鎮聯合起來,兵力高達26萬人,實力是能夠和安祿山匹敵的。作為東部邊將的安祿山,一直和西部邊將王忠嗣、哥舒翰等人關係不好。
更何況在當時安祿山與太子李亨關係不好,所以客觀上來講他和李林甫是有共同敵人的。在當時,李林甫也是需要拉攏安祿山,用以對抗西部藩鎮太子的勢力。
安祿山實際上一直都不願意久居李林甫之下。從曳白案,到安祿山逼反李林甫的親信阿布思,都說明這一點。
從這裡就能夠看出唐玄宗獨特的用人之道,安祿山雖然仕途順利,身兼三鎮節度使,但是他無論跟太子、宰相、還是西部邊將,關係都是不好的。安祿山之所以沒有被對手消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唐玄宗的信任。
-
18 # 名字多長決定最靚的仔
趙公曰
“口有蜜,腹有劍”的李林甫能夠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剝開安祿山的偽裝,戳穿他的謊言,揭露他的野心。因此安祿山只怕李林甫。
奸相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期的丞相,靠著巴結權貴,一路升遷,平步青雲。可以說為了能夠升官兒,李林甫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收買後宮的妃子觀察唐玄宗的態度,讓自己在朝堂上說的每一句話都能符合唐玄宗的意思。
李林甫最擅長的就是玩弄權術,他欺上瞞下,十分迎合唐玄宗的心意。但對於自己的政敵,他表面上甜言蜜語,背後卻各種網羅罪名,製造陰謀陷害他們,因此被人稱為“口有蜜,腹有劍。”
安祿山的剋星。
唐玄宗天寶九年,唐玄宗封安祿山為東平郡王,開創了唐朝將帥封王的先例。此時朝中大臣都紛紛前來巴結已經位極人臣的安祿山,唯獨宰相李林甫能夠壓制安祿山。李林甫批判安祿山的每一句話都令他如坐針氈,如芒在背。
每當有人從朝廷回來,安祿山都要向他打聽李林甫說了什麼。如果李林甫說了他的好話,安祿山就歡呼雀躍、得意忘形。如果回來的人轉述:“宰相讓你檢點一些。”安祿山就會瞬間頭昏眼花,癱倒在床上說“我死定了”。
李林甫打壓安祿山的原因。
中國有一句很諷刺的話:“我討厭和我一樣的人。”李林甫為相十九年,巴結權貴,任用奸佞,排斥忠良;安祿山不斷的討好唐玄宗和楊貴妃獲得升遷。這兩個人自然是水火不能相容的。
李林甫打壓安祿山只是出於一己私慾,不想看到另一個小人因為受到皇帝的信任而平步青雲,進而危及自己的地位。而且安祿山和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走得很近,兩個人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由於楊貴妃的得寵,李林甫也想拉近和楊國忠的關係,對於安祿山,他自然將其認為是自己的政敵,李林甫趁著自己佔優勢的時候打壓安祿山也不足為其了。
李林甫死後,不學無術的楊國忠接替了宰相的位置。此時有人說安祿山必反,但唐玄宗根本不相信。最終安祿山范陽起兵的訊息傳到了長安城,安史之亂的烽火徹底燒碎了大唐繁榮盛世的美夢。
趙公曰
198粉絲 · 1870贊
搜尋
安史之亂有多嚇人
安祿山怎麼死的
張作霖手下十大虎將
李隆基晚年後悔
薛仁貴怎麼死的
安祿山為什麼謀反
-
19 # 文史園地
李林甫,是唐代玄宗皇帝時期的宰相。是唐朝由勝轉衰的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物之一。李林甫這人,有幾個很顯著的特徵。
立仗馬
一、文化程度不高。根據記載,李林甫從小精通音律,也就是很會填詞作賦。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文化水平不低。李林甫的文化水平確實比普通百姓好一點,但和他之前的幾任宰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有一次,他看到“杕杜”兩個,其中他不認識杕字,就問吏部侍郎韋陟說:“‘杖杜”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韋陟不好意思指明,只能低頭不語,因此後人就以“杖杜宰相”嘲笑他。還有一次,李林甫的表兄弟姜度生了個兒子。李林甫去表示慶賀,在賀詞上寫道“聞有弄獐之喜”。“弄獐”原因為“弄璋”。意思是將來這個孩子持玉做官。結果李林甫寫了“弄獐”的錯別字,別人知道後,後人又稱他為“弄獐宰相”。
二、比賽言路。一次,李林甫對諫官們說:你們沒看到那些立仗馬嗎?他們不亂叫,就能吃到上好的飼料,如果他敢亂叫,就會被趕出去。之後他們要是再也不亂叫了,也不可能再被重新任用了。所以從此以後,再也不敢有人在皇帝面前進言了。
三、忌妒賢能、李林甫對於那些才能和名望比自己高的人,都會用盡一切手段將他們剷除。比如李林甫被拜相時,張九齡不同意。所以李林甫一直對他記恨在心。一次周子諒彈劾牛仙客沒成功,被流放了。因為周子諒是張九齡推薦的,李林甫就對皇帝趁機進饞。結果張九齡因此被罷免了。
安祿山怕李林甫
唐玄宗是個自小就聰明過人的人,他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政變,誅殺了韋皇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這些對他政治掣肘的大人物,把武則天時期遺留下來的黨羽和企圖模仿武則天的人殺得那叫一個乾淨。
然而,就是他這麼聰明的一個人,這麼會栽在安祿山的手裡?首先,唐玄宗到了晚年,窮奢極欲,當年的銳氣早就沒了。他信任楊貴妃,而楊貴妃信任安祿山,所以他也信任安祿山,他把安祿山當成了可以永葆大唐江山的功臣。是繁花似錦的大唐江山迷惑了他的眼睛。但是安祿山這個人,早就被人看透。之前張九齡就斷言過他必反,李林甫也能一眼看穿他在想什麼,甚至連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都說過安祿山這個人有反意。但唐玄宗卻都沒有相信。
要說安祿山,最怕的那個人還是李林甫。據說安祿山每次進京的時候,總說斜著眼不停地在觀察左右,甚至要把周圍都看過好幾遍,才肯進殿去。由此可見,安祿山其實打從心底裡就一直在覬覦著大唐的錦繡河山。
安祿山仗著唐玄宗對自己的無比恩寵,自以為無人能出其右。當初見李林甫的時候,他很沒把李林甫的那個老頭放在眼裡。李林甫不動聲色。當時大夫王鉷在朝堂上和楊國忠齊名,身兼二十多職,混得風生水起。李林甫就把王鉷叫過來問話,王鉷對李林甫態度甚是恭敬。這讓安祿山很是意外和驚恐,從此以後,他見到李林甫就再也不敢放肆了。
而在此之後,李林甫和安祿山的每次對話,彷彿李林甫都可以摸透他的心思,這更讓安祿山驚懼不已。安祿山把滿朝文武都不放在眼裡,唯獨對李林甫是畢恭畢敬。據說在和李林甫對話的時候,哪怕是數九寒冬,安祿山也會大汗淋漓。安祿山甚至直言:他這一生誰都不怕,就怕李林甫。而李林甫自己也知道,安祿山對他的忌憚,所以兩個人就這樣互相掣肘牽制。
安祿山謀反之心早就有了,這一點張九齡早就看穿了。當然李林甫也知道。不過出於安祿山對李林甫的畏懼,他不敢輕舉妄動。估計那個時候,安祿山就想等,把唐玄宗和李林甫兩個人都等死。誰知道等了十幾年,李林甫倒是死了,誰知唐玄宗七十多歲了居然還沒死。據統計,中國皇帝的平均壽命不超過五十歲。唐玄宗實在是長壽。安祿山再也等不住了,他身體肥胖,長瘡。說不定唐玄宗沒死,倒把自己等死了。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藉口清君側,剷除忤逆楊國忠為由,在范陽起兵,揭開了大唐王朝“安史之亂”的序幕。
-
20 # 遺產君
安祿山是突厥人,逃出了突厥後加入了唐軍,因驍勇善戰、機靈聰慧而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一路平步青雲,做到了平盧節度使、范陽節度使、河東節度使,這麼大的肥差使得他的身體富得流油,體重一度達到330多斤,走路都很困難。
安祿山身居高職,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更有著一肚子的壞水,但他這個人有點飄,別人一誇獎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誰,最後終於出來一個教他做人的人,他就是當時的宰相李林甫,要說社會經驗和城府,那李林甫肯定是世界重量級的拳王,每當見到安祿山時,他總是面帶微笑的把安祿山心裡那點小算盤和盤托出,這回安祿山可是見到了真正的對手了,這讓他在大冬天都能嚇出一聲冷汗來,那麼安祿山為何那麼怕李林甫呢?
李林甫出身於官宦家庭,善耍政治手段,在與張九齡的鬥爭中獲勝,一路攀升為宰相,深得唐玄宗的信任。但他嫉賢妒能,一旦發現朝廷中有比自己能力強的人,他都會起殺心,勢必將他們打壓下去,因此朝中的大臣都很懼怕他,做事都得看他的臉色,其中也包括皇太子。
面對李林甫,安祿山一開始還相當驕橫,但李林甫很快就讓安祿山知道了厲害,一次安祿山進京彙報工作,李林甫預先在安祿山身邊安插耳目,結果等著安祿山見李林甫的時候,他想說什麼,李林甫全部算計到了,一字不漏的替他說了出來,這可把安祿山嚇的不輕。李林甫特別會觀察人的心理,其實安祿山說謊的本事蠻高,但往往都能被李林甫看透,安祿山在想什麼,想要幹什麼,李林甫都能知道,只要李林甫眼神一怔,安祿山立馬老實了,因此只要李林甫今天高興了,安祿山就才能高興。從那以後一直到李林甫去世,這個驕橫的胡將一直對李林甫畢恭畢敬,甚至稍微聽說李林甫在京城說了兩句安祿山的壞話,哪怕遠在邊地,他也會嚇得膽戰心驚,止不住的說要完蛋了。
狡猾的李林甫碰上野蠻的安祿山,那是一物降一物,李林甫以一己之力剋制住了安祿山造反,也算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樁功德吧。
安祿山這個人深受楊貴妃的信任,進而也贏得了唐玄宗的信任,而此人野心極大,一直在謀劃著造反,從李林甫進京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安祿山對大唐江山已經是虎視眈眈了,可由於一直忌憚著李林甫的存在,就只好將謀反擱置下來。李林甫每次都能看出他的心思,這就讓安祿山對他起了懼怕之意,而李林甫也深知安祿山對自己的忌憚,所以兩人一直相互制約。
於是安祿山就打算等到李林甫和唐玄宗都死了之後再發動謀反,天寶十一年,李林甫因心腹王鉷的弟弟參與謀反的事情受到牽連,於同年十一月病逝,死後,被楊國忠等人誣告謀反,家產被抄,家人流放,顯赫一時的宰相就此隕落。李林甫死後,安祿山再無懼怕之人,楊國忠等人中看不中用,對他來說只是小菜一碟,根本就沒有放在眼裡,此時他也身上長瘡,現在唐玄宗的身體還硬朗得很,沒等到他熬死唐玄宗,反而被唐玄宗熬死自己,因此他決定起兵,以清君側的名義拉開了安史之亂的序幕。
回覆列表
李林甫,是唐代玄宗皇帝時期的宰相。是唐朝由勝轉衰的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物之一。李林甫這人,有幾個很顯著的特徵。
一、文化程度不高。根據記載,李林甫從小精通音律,也就是很會填詞作賦。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文化水平不低。李林甫的文化水平確實比普通百姓好一點,但和他之前的幾任宰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有一次,他看到“杕杜”兩個,其中他不認識杕字,就問吏部侍郎韋陟說:“‘杖杜”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韋陟不好意思指明,只能低頭不語,因此後人就以“杖杜宰相”嘲笑他。還有一次,李林甫的表兄弟姜度生了個兒子。李林甫去表示慶賀,在賀詞上寫道“聞有弄獐之喜”。“弄獐”原因為“弄璋”。意思是將來這個孩子持玉做官。結果李林甫寫了“弄獐”的錯別字,別人知道後,後人又稱他為“弄獐宰相”。
二、閉塞言路。一次,李林甫對諫官們說:你們沒看到那些立仗馬嗎?他們不亂叫,就能吃到上好的飼料,如果他敢亂叫,就會被趕出去。之後他們要是再也不亂叫了,也不可能再被重新任用了。所以從此以後,再也不敢有人在皇帝面前進言了。
三、忌妒賢能、李林甫對於那些才能和名望比自己高的人,都會用盡一切手段將他們剷除。比如李林甫被拜相時,張九齡不同意。所以李林甫一直對他記恨在心。一次周子諒彈劾牛仙客沒成功,被流放了。因為周子諒是張九齡推薦的,李林甫就對皇帝趁機進饞。結果張九齡因此被罷免了。
安祿山怕李林甫
唐玄宗是個自小就聰明過人的人,他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政變,誅殺了韋皇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這些對他政治掣肘的大人物,把武則天時期遺留下來的黨羽和企圖模仿武則天的人殺得那叫一個乾淨。
然而,就是他這麼聰明的一個人,這麼會栽在安祿山的手裡?首先,唐玄宗到了晚年,窮奢極欲,當年的銳氣早就沒了。他信任楊貴妃,而楊貴妃信任安祿山,所以他也信任安祿山,他把安祿山當成了可以永葆大唐江山的功臣。是繁花似錦的大唐江山迷惑了他的眼睛。但是安祿山這個人,早就被人看透。之前張九齡就斷言過他必反,李林甫也能一眼看穿他在想什麼,甚至連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都說過安祿山這個人有反意。但唐玄宗卻都沒有相信。
要說安祿山,最怕的那個人還是李林甫。據說安祿山每次進京的時候,總說斜著眼不停地在觀察左右,甚至要把周圍都看過好幾遍,才肯進殿去。由此可見,安祿山其實打從心底裡就一直在覬覦著大唐的錦繡河山。
安祿山仗著唐玄宗對自己的無比恩寵,自以為無人能出其右。當初見李林甫的時候,他很沒把李林甫的那個老頭放在眼裡。李林甫不動聲色。當時大夫王鉷在朝堂上和楊國忠齊名,身兼二十多職,混得風生水起。李林甫就把王鉷叫過來問話,王珙進屋之後,刷刷刷地邁著小碎步走上前,規規矩矩地向李林甫大禮參拜,十分謹慎小心,誠惶誠恐,好像很怕說錯一個字,邁錯一條腿似的。當時王珙在朝廷中實際地位是僅次於李林甫的第二號人物,從來都和安祿山平起平坐。安祿山見王珙對李林甫如此敬重畏懼,不由自主地感到有些窘迫,雖然沒去補拜大禮,也立刻恭謹起來,不敢出大氣。王珙走後,李林甫才和安祿山說話。他把安祿山所作所為的意圖和心理活動都說得十分透徹,全說到安祿山心裡去了,安祿山大吃一驚,想不到自己的心靈深處的隱私也讓李林甫含而不露地點出來,立時汗流浹背,襯衣溼得粘在身上。這時,李林甫脫下自己穿的袍子給安祿山披上,用好話安慰他一番。從此,安祿山雖然經常侮慢別的朝廷大苫,卻非常恐怕李林甫。每次來到京城,他都要小心謹慎地拜謁李林甫,每次交談,李林甫和安祿山的每次對話,彷彿李林甫都可以摸透他的心思,這更讓安祿山驚懼不已。安祿山把滿朝文武都不放在眼裡,唯獨對李林甫是畢恭畢敬。據說在和李林甫對話的時候,哪怕是數九寒冬,安祿山也會大汗淋漓。安祿山甚至直言:他這一生誰都不怕,就怕李林甫。在范陽時,每當有使都從京城歸來,安祿山第一句話說是李林甫說他什麼了,如果有褒揚他的話就滿心歡喜,如果有警告他的話就用手摸著額頭說:“哦,我可得多加小心,不然,大禍就要臨頭了。”安祿山怕李林甫竟怕到這種程 度。李林甫也看出安祿山已蓄反心,但覺得自己死前可保無憂,反正安祿山不能取代自己的相位。只要生前能享受榮華富貴,至於唐朝江山如何,哪還顧得上管它呢?所以安祿山在李林甫死前始終未敢作亂。
李林甫晚年與楊國忠爭權,楊國忠背後有楊貴妃撐腰略佔上風。當時李林甫年老病重已成風中之燭。聽說李林甫已經生命垂危,楊國忠心中暗喜。為了探聽虛實,不親自去李林甫家中問候。不知為何,李林甫雖然病容憔悴,但目光還是那麼尖銳,楊國忠不由自主地腿就軟了,“撲通”一聲跪倒在病床前。李林甫見狀,流下兩顆淚珠,說:“林甫就要死了,我死後你必當宰相,以後我的家事就要拖累你了。”楊國忠早領教過李林甫的厲害,深知此人狡猾奸偽,懼怕李林甫設計詐騙,所以非常緊張,滿頭大汗,竟半天不敢說話。李林甫城府之深由此可窺豹一斑。
安祿山謀反之心早就有了,這一點張九齡早就看穿了。當然李林甫也知道。不過出於安祿山對李林甫的畏懼,他不敢輕舉妄動。估計那個時候,安祿山就想等,把唐玄宗和李林甫兩個人都等死。誰知道等了十幾年,李林甫倒是死了,誰知唐玄宗七十多歲了居然還沒死。據統計,中國皇帝的平均壽命不超過五十歲。唐玄宗實在是長壽。安祿山再也等不住了,他身體肥胖,長瘡。說不定唐玄宗沒死,倒把自己等死了。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藉口清君側,剷除忤逆楊國忠為由,在范陽起兵,揭開了大唐王朝“安史之亂”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