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零點1008

    這類問題其實就是隱形推波助瀾、惡化醫患關係的提問方式。

    醫生是負責救死扶傷的從業人員,是在固定醫療機構辦公室內為來訪的患者服務的,是被動者。患者是多種原因後生理或心理創傷的來訪者,是主動從家來醫療機構就診者,是主動者。

    醫生和患者的關係不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也不是公益與受公益的關係,而是道德約束下的契約關係。如果沒有這層道德約束的契約關係,醫者可以拒診,生命可以做價!

    關於題主所問誰是弱勢群體的問題,此問題本身就帶有誤導性,無論怎麼回答都會引起一部分人群的不滿,如果非要說出誰是弱勢群體,那麼請看看大山中光屁股的孩子,請看看西部貧困村落的家庭……

  • 2 # 魯迅的吶喊

    都是弱勢群體,立場不同。

    病人一輩子積蓄,可能一病返貧,自然心情不好,特別是有些慢性疾病,每年都要用很多錢,比如肝硬化,每年反反覆覆住院,輸血,套扎,肝昏迷,手術,最後可能面臨肝移植,但患者仍然緩慢加重,在過程中家屬及患者早就失去耐性,最後患者一但離去,人財兩空,這個時候也許在平時都不是事的事都可能導致患者變成醫鬧,雖然在治療過程中反覆溝通,但當時病人想活,家屬期望值高。

    同時醫生只是治療,醫院治療費用,藥費,都不是醫生可以左右。

    其實我們現在應該探討的是如何完善制度,不至於讓患者因病返貧,二,如何構建陽光醫院,提高醫院、醫生在人民群眾的公信力。

    現在人民不相信醫生,其實是在還債,還過去30年來在金錢至上,監管不到位,部分醫生無醫德的賬。

    我希望人民理性思考,如果我們今天不理性,苛責、辱罵醫生,也許將來也會面臨病無可醫的賬。

    我也不希望媒體把個別問題放大,導致輿論一邊倒。

  • 3 # 六維魔咒

    醫生和病人都在同一條船上的兩隻螞蚱,共同的目標是對抗疾病。

    醫生作為掌管生命健康的專職人員,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但醫生不僅要全身心醫治病人,還要照顧形形色色病屬的情緒。病人在不幸得病的時候,也要面對七大姑八大姨九大媽各懷鬼胎、各種刁難。禍不單行,不是每個病屬都希望病人很快康復,醫生卻最希望病人活下來。

    強勢弱勢都是相對來說,如果病人一直都很強勢,根本不用求醫治病。醫生對於疾病需要強勢出擊,肯定不能夠隔靴搔癢了,否則會耽誤病情貽誤診療。

    如果說打架,醫生有專業的人體解剖學,對人的要害部位瞭如指掌。但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救人要緊從不挑事,病人求醫治病也不想垂死掙扎還要大吵大鬧逞英雄。

    醫生最擅長背黑鍋,“某主任中秋收禮得鉅款”,好像貌似跟醫生一點關係都沒有,某些人依然藉機對醫生痛罵一頓。還有道聽途說連蒙帶猜的,只要跟醫生沾邊恨不能咬上一口。

    醫療環境惡劣,醫生急劇減少,最終實現了【看病難】醫生荒的目標。醫療產業化、市場化、企業化實現了【看病貴】的“宏偉藍圖”。

    強勢弱勢都是相對的。老人摔倒本來弱勢,訛詐扶者就變成強勢了。病人痛苦不堪本來弱勢,病屬心情不好打砸搶大鬧醫院就變成強勢了。碰瓷、訛詐,醫暴、醫鬧、車鬧成為主流,價值觀扭曲受害的還是人民群眾。

  • 4 # 醫療百曉生

    患者弱勢,資訊壁壘下缺乏自主掌控權

    很多患者之所以對醫生詬病、黑醫乃至噴醫,或多或少都是因為受到過就診傷害,因為缺乏對等的資訊,所以就會滋生過度醫療、小病大醫等個別亂象。所以患者對醫生是又忌又恨,因為生病離不開醫生,但是又對醫生不信任,總覺得醫生都是想辦法在其身上撈錢。所以,被動接受診療的患者,通常也會被稱作醫患關係下的弱勢方,這也是事實。

    醫生弱勢,過度勞累且沒有自主決定權

    而醫生也並非患者想的那樣風光,好像個個都收紅包手軟、賺大把錢似的。事實上超一半以上醫生年收入不足10萬,收入高的醫生只是金字塔尖極小部分。而且醫生普遍過度勞累、沒有固定休息時間,不被患者理解、忍受罵名不說,還得擔驚受怕,哪天突然來個人打死自己,還一堆鍵盤俠叫好。醫生沒有定價權、決定權,受醫院限制,也是弱勢群體。

    醫患都是弱勢群,應該相互理解和信賴

    醫患雙方都是弱勢群體,而真正強勢的群體反而是醫院、政府部門、媒體這些單位機構。所以緩解醫患關係,醫患雙方都應該相互理解和信賴,同時也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監管,醫院自律,媒體公正報道事實,多傳播正能量,這樣多方共同努力來推動陽光醫療環境。

  • 5 # 王樹林929

    我認為還是患者,優其是無錢無勢力的患者,我親身體驗了兩把了,二月二十六號住院以來由於沒認識人,又沒錢送紅包,造影時就得等著,後來的做完了一個一個的都走了咱才做上,當時我屋的主治醫生叫徐晗,三十來歲吧,我說了她幾句,這才壞事了,本來檔案中寫著,七天後來拿病歷,第八天,也就是昨三月二十日我去了,從我家到車站打的,七元,平莊到赤峰十二元,到了長青公圓下車,走到赤峰市醫院得十五分鐘,到了病案史抓了個五十一號排到跟前,工作人員說沒有你的病歷,你去找你的主治醫生,我趕緊上了十二樓找到徐醫生把情況說明,當時她說我上午沒時間去,下午兩點半給你辦,我說可以,傲到兩點半做為我一個六十七歲人來說,從上午到下午真難傲啊,可二點半到了,她沒來等了一會還不見影,我想可能她在給我做吧,趕緊到樓下又抓了個164號,排到跟前還是沒有,我又上樓問別的醫生說她下午休,我說即然休,為啥說二點半給我辦呢,總之吧樓上樓下我跑五次也找不到這個醫生,四點多了再不走沒車了,只好掃興而歸,這一夜啊,反覆睡不著啊,想想看得罪了醫生的窮人活在這個世世界上多沒意思啊,今天下雪了去不了啦,明天再去等待我的又是什麼命運呢,我茫然了,

  • 6 # 活著d知覺

    操手術刀的醫生反到成了"弱勢群體",任人宰割的病人卻成了"強人",這種滑天下之大稽的顛倒是非,令天下人無語。

    市場化醫療體制下的醫院以牟利為唯一目的,窮盡一切手段瘋狂斂財,"過度醫療、過度檢查、宰病人、收紅包"等不一而足。市場化醫療本質,使醫生淪為資本逐利的商人,病人則是等待醫生勘檢、生死命運全由醫生一手掌握的待宰羔羊。

    病人花血汗錢得不到滿意的服務,醫生處置不當、醫患雙方對醫療風險的認知差異,是釀成醫患衝突的根源所在。每位患者都是抱著求生、求健康的願望,來渴求醫者仁心的,沒有哪個人不怕死,願意鋌而走險做兇徒。

    有媒體抽離上述事實,斷章取義地認為"醫生是弱勢群體"的說法,是極其荒謬的,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 7 # 比鏡子多一點

    如果一定要說,在診療中,無可置疑患者是弱勢。

     

    一是資訊單向不透明。醫生了解病人的各種資訊,而病人對自己的病情、診療的方案、包括醫生內心的利弊權衡都並不可能真正理解。雖然醫生有講解的義務,患者有決安的權力,但是都是極期有限的,僅僅基本保證了患者的知情權,而這種知情權並不足以完成患者的自我保護。對患者的保護還是依賴於醫療規範,而醫療規範的執行實際上處決於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主觀意願甚至會受到當時身體、心理狀況的影響。

    二是在診療中,醫護人員實際上是做為一個整體、一個嚴密組織的機構站在患者前面。它因此有強大的服務力量,也因此對患者造成輾壓的優勢。我們常抱怨三分鐘見醫生三小時奔波排隊各種檢查,也常常傳出醫政科處理糾紛花樣百出,患者更是普遍不理解也不信任所謂的醫療鑑定。這都是患者一個人面對一個大機構的具體體驗。

     

    話說回來,醫療鑑定除了誠意碰瓷,不然有什麼意義呢?這實際反映了醫患關係中患者處於弱勢的第三點,也是決定性的核心內容——診療的結果主要是由患者承擔的。醫療服務與其它服務不同,其服務結果對患者的嚴重程度一般都超出患者的承受範圍。

    你到飯店吃飯,廚師煮砸了,沒關係,賠償與顧客的損失是可以基本對等的。一般比較不對等的也就是航班延誤了——但是診療關係中,患者承受的結果仍然遠高於此。

    你爭到了強勢,醫生弱到跪式服務、護士打針一針不見血就殺頭,可以了吧?但是解決患者的問題了嗎?

    “健康所繫,生命相托”,這句常說的口號反映了醫患這種獨特的關係的本質。用弱勢或者強勢來解決前面所說的一個人面對一個組織、資訊單向不透明等問題並不是一個好主意。跟醫者爭強勢的患者是愚蠢的。

     

    我們正從原來服務業個體對個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到專業分工社會大協作之下必然的個體與機構、個體與規範的關係。想一想吃連鎖店,你跟KFC說多放點辣有意思嗎?

    在這種服務業從個體關係向社會專業體系轉變中,有傳統道德過度、過快破壞的問題。大家不用直接負責了,那麼偷工減料等等就出來了,甚至用專業技術加三聚菁胺了。大家願意早餐去吃老街坊的小店就是這個原因。如何在現代服務業中重建人性是一個難題。

    但我想強調的是,絕不是要回到過去老中醫街頭坐診一世口碑的醫患關係中。檢驗科的小醫生出了問題一樣能廢掉主任的武功,外科高手並不能解決術後恢復問題。在現代服務業中對人的具體信任並不能解決問題。

    因而也決不是要在服務中回覆傳統道德。其實它之所以被破壞,根本上講是因為它並不適應當代社會,一個對孩子父親般感情和責任感的老師,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未必是好事,親戚借錢要寫借條今天也並不認為是不給面子。我們要做的是以新的社會規範為基礎重建新道德。

    題外話:在這一點上我是覺得90後,00後,特別是從小離開農村、小鎮的年輕人,有著天然的道德優勢。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天然比農村中、小鎮中變老、可能來到了城市但仍然不習慣現代生活、現代理唸的50後、60後來說,天然地更道德。60後往前要不就是打司機打不讓座女生的壞老頭,要不最多不走人行道。70後和80後則在糾結,吵吵嚷嚷的多半也就是這一批人,電動車違章撞汽車非要跟你講小車弱勢、孩子被老師罰會依法索賠……

     

    怎麼建立一個更好的,不是單方臆語的醫患關係,與怎麼建立新的師生關係、警民關係、官民關係、專業人士與專業物件的關係,是大話題,在此不論。但首先要明白這種關係的建立依賴穩定的角色規範。不管這種休繫好與不好,總得先陪著它走,在走的同時去調整。別想著去跟醫生爭強鬥弱,要想著在現行的醫療系統中怎麼儘量實現合理利益。不管對面的是醫生、護士、服務員、乘務員、小警查……這種個體與個體的爭鬥都是沒有意義的——最近上海仁濟醫院警查銬醫生也是一例。一個打遍天下的大俠,今天無非是給橋上的看客添一場戲。

  • 8 # 藍天上小云朵

    當然是患者!

    醫生是單位人,他們的身後是醫院、衛生局,出了點什麼事,背後有一大堆人和組織為他出謀劃策,為他分擔。再一點,現在有個怪現象,把社會上的人分成了體制內和體制外,體制內的人即國家的人,所有的國家機器,幾乎都向他們傾斜。現在很多醫院,還自動組織了業餘護院隊,一旦有事,這些人就會採用各種黑社會手段,對待患者,讓你有理也不敢吭聲。而患者,則勢單力薄,除非你敢以命相搏!

    其二,醫生是專業人士,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加上每天面對各式患者,對患者的心理相當瞭解,他們即使是自已的錯,也可利用他的醫學知識和對患者的瞭解,很容易把患者忽悠的雲裡霧裡,只能任他們擺佈,被他們宰殺!

    其三,是患者有求於醫,醫生本身處於主動地位,用什麼方法治療,用什麼藥,都是他們說了算。加上患者及其家屬的焦急恐慌,對醫生寄予的極大希望,自然就把自已擺在一個被動的弱勢地位

  • 9 # 小醫生

    如今的醫患關係是非常緊張的,醫鬧頻發,醫療事故也是經常見諸報端,在以往的媒體報道里,病人往往被當做弱勢群體,病人往往以受害者的角色出現,但是在最近幾年的媒體報道上,我們可以見到很多醫生因為被打、被辱罵、被殺害,醫生也開始作為受害者的角色出現在大眾眼前,而媒體的報道相比很多年以前,也顯得更加公正,更加客觀!那麼醫生和患者到底誰才是弱勢群體呢?

    患者是弱勢群體

    在以前的媒體報道中,患者經常以弱勢群體的角色出現在大家眼前,而且大部分民眾對此也比較認可,為什麼呢?因為患者是身患疾病,而且在疾病的診療、護理、康復、醫療費用等方面處於資訊不對等狀態,患者掌握的資訊和權利相比醫生似乎要少的多,所以大家對患者作為弱勢群體的身份表示認可。

    所以,一旦發生醫療糾紛,輿論和大眾往往站在患者的角度,指責醫生和醫療單位,認為要麼是醫生不負責,要麼是醫療單位不作為,患者是受害者,必須得到應有的補償。患者在很長的時間內經常扮演著弱勢群體和受害者角色。

    醫生是弱勢群體

    但是最近幾年媒體的報道有所改變,因為隨著大眾知識水平和素質的不斷提高,逐漸認識到,在醫患關係中,患者不一定是弱勢,醫生在很多時候反而是弱勢群體,甚至是受害者,在以往的印象和報道中,一旦發生醫療糾紛,醫生和醫院往往是大眾指責的物件,但是隨著大家醫療健康知識水平的提升,以及媒體的客觀報道,我們發現很多時候其實不能怪醫生。

    因為有很多疾病就是治不好的,手術也是有意外的,患者不一定全都是好人,壞人生病了也是壞人!而且壞的患者還不是個例,一旦醫生有一點讓他不滿意,輕則指責辱罵,重則打人殺人,而醫院在醫鬧事件發生後往往選擇息事寧人,醫生往往受了很大的委屈,卻要忍著,讓著!再加上醫生的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沒有預料中的好,醫生作為弱勢群體的角色,也慢慢被大眾所接受!

    在病魔面前,所有人都是弱勢群體

    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是什麼身份,在疾病面前,任何人都是弱勢群體,我們只有被動反擊的份,這裡所說的疾病,不單單是身體的疾病,更多的是心理的疾病,身體的疾病或許能治好,但有的人心理有毛病,心理不健康,心理認知出現了問題,往往比身體的疾病還難治!

    有的患者心理有病,不尊重醫生,一旦不滿意就要醫鬧,認為只要鬧就有錢拿,有的醫生心理有疾病,不為患者著想,眼裡只有錢,只有名利!更可恨的是這部分人往往還扮演者弱勢群體的角色,嚴重的破壞了醫患關係!其實在疾病的面前,任何人都是脆弱不堪的,都是弱勢群體,醫生和患者要攜起手來,共同面對疾病的威脅和挑戰!

  • 10 # 靜德忍

    我是學西醫的,按照弱勢群體來分的話,病人佔到的比例為更大一些。病人來到醫院是要把病治好為最要的目的,醫生看病也是要把病人的病看好。從這兩個角度上講應該是一致的,沒有任何疑問的。那為什麼說病人是弱勢群體的,因為病人相信醫生的專業素質,病人對自身的醫學瞭解程度不高,只想求救一個人。俗話說:“病急亂投醫”。從這就話上講就是病人的心態已經發生變化,在整個心態上已經是弱勢群體了。而醫生就是一個工作而已,病人看多了只能把他當做工作了,在救死扶傷這個理念就會減少,但不能否認一些好的醫生。說實在的就是兩邊資訊的不對稱造成了強弱勢的區別。

    但有些病人也有強勢的。比如我在醫院上班碰到的一個事情:一個病人在急診室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要轉到住院部,原來這個病人在急診室用的是氧氣瓶,但在轉室時候在通道中用的是氧氣袋,病人的家屬就要求要氧氣瓶,我們解釋是一樣的,但是最後還是出事情了,病人的家屬就認為我們是有問題的,沒有用氧氣瓶,使我們的主任都躲了好幾天。這個事情也是說明資訊的不對稱出事情了,那醫生就變成了弱勢。

    總之,強勢與弱勢之中,形成的還是資訊的對稱程度上與心態的區別上。弱勢中病人肯定為弱勢的群體。

  • 11 # 永不說不

    實話實說好醫生還是佔多數。運氣差的遇上一個醫德差的也夠你受的。我就遇上一個醫生讓我哭笑不得。拿著掛號單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終於輪到我看病了。我簡單的介紹了自己得惡性腫瘤的情況。並告訴了自己現在放化療後的不適。還沒介紹完。他很嚴肅的問我是想聽真話還是假話。我說當然聽真話。他說你這個腫瘤預後很差。他接觸的病人十年只活了一個。現在等六個年頭了。然後喊下一個。我問他你不需要了解我這個分期嗎?到底是早中晚期都是一樣的結果嗎?你不需要看我治療期間的影象資料。檢查報告嗎?這樣武斷的下結論是一個醫生的應該做的嗎?他滿臉疑惑的望著我。我告訴他從我得這個病開始就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對於早期。中期。晚期的生存率自己心中有數。作為一個癌症患者身心都揹負著巨大的壓力。到醫院就診就是想得到醫生的治療和熱情鼓勵。而不是冷言冷語。甚至是恐嚇的語言。我們在尊重白衣天使的時候,麻煩請你們也考慮一下病人的感受。我這種觀點只是代表癌症患者的一點需求吧!

  • 12 # priest000

    說實話,還是患者是弱勢群體,我想很多醫生朋友不贊同我的這個說法。但是我要告訴醫生朋友,全國每天都有很多起醫患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中沒有哪一方是好是壞,其實都是受委屈的。但是,在實際的矛盾中,絕大部分的矛盾都是患者選擇忍了,才沒讓矛盾升級,偶爾幾個患者沒有忍而讓事情擴大化的都上新聞電視了。新聞一報道,顯得好像患者都無理。99.9%的醫患矛盾是以患者忍讓而結束的。患者忍了是不會報道的。醫生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處於絕對的優勢狀態的。

  • 13 # 護士吳華

    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醫生。因為我本人是護士,所以很多東西感同身受,很多時候覺得我們醫護人員是弱勢群體,因為大家都站在患者一邊。但是,仔細思索後,還是覺得病人是弱勢群體。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

    第一、病人疾病纏身,思維心態之類都會受到影響。

    作為我們常人,身體不舒服時,各方面表現都會大失水準,脾氣都會不一樣。那麼病人處於痛苦之中,更是如此,他們說出的話,做過的事,可能都不太理性。也許有醫鬧,有攻擊性之類的事情發生,但他們終歸是病人,我們是好人。我們可能會精神上受傷,但沒有疾病的折磨,而病人,他們承受的是雙重打擊。

    第二、病人醫療知識欠缺。

    不管怎麼說,再精明的病人,也敵不過專科的醫生。診斷檢查用藥治療方面,病人雖然有知情同意權,但始終以醫生為主導。醫生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選擇性很大,但病人往往沒有選擇,做吧,各方面的痛苦包括經濟的都來了,不做吧,影響治病怎麼辦呢。病人真是為難。

    第三、病人是個體。

    雖然現在說的是誰是弱勢群體,但具體到病人,其實還是一個一個的病人。他與醫生的關係,可以說是一個人與一家醫院的關係。就是說,醫務人員,還是有很多東西在保護著他,比如醫療機構,醫療保險,以及各種政策制度,這些都會相應承擔一定風險,並不會完全落在某一個醫生頭上。

    作為一個醫務人員,面對惡劣的醫患關係真是痛心。要說弱勢群體,我們都是。但我仍然願意儘可能多的為病人發聲,沒有為什麼,就因為他們是病人,他們已經比我們痛苦。

    不過,我更希望的是我們醫患雙方能彼此理解。雖然我們是醫生,看起來是站在強者一方,但再強的人,也有脆弱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病人的關心!

  • 14 # 劉三姐在太原

    到了醫院當然患者是弱勢群體因為他們什麼也不懂,一切都要聽醫生的,生殺大權就掌握在了醫生手裡!下面說說自己遇到的事!我就遇到了渣醫生女的,做了一系列的檢查之後她告訴我是腎病三期,我問她什麼是腎病三期,沒告訴我,還陸續做了別的檢查似乎跟腎病沒什麼關係的,而且開了好幾百塊錢的藥,看說明只是擴張腎血管沒有治療的作用而且吃了一盒就感覺腰疼了以前還沒有腰疼的症狀,不敢在吃,這幾天要換個醫院再檢檢視是否跟那個醫生診斷相符並一定要弄明白腎病三期是什麼意思!到現在一頭霧水,有點忐忑不安,你說坑人不?

  • 15 # 使用者50011399704

    不請自來,發表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醫生和患者都是弱勢群體。先說醫生,本能就是保住飯碗,要想保住飯碗就必須給醫院盈利,你的醫術再好,幾毛錢就把病治好了,醫院也不會用你,如果都像你,院長吃啥?所以不管大小病,只要你進醫院就得讓你檢查一遍,檢查完了該十塊錢的病咋也得讓你花幾百,這才是醫院認為的好醫生。醫生也有特別無德的,沒辦法,醫生有德也沒法生存。他們乾的就是無德的行業。患者更是弱勢群體,進了醫院就像生靈進了屠宰場,醫生拿起刀,隨便剌,就是剌錯了他們推卸責任比患者專業。再說有多個部門給他們擦屁股,出不了啥事。這些患者還能忍受,主要是不能忍也沒辦法。嘴不能讓患者和家屬接受的就是,醫生本來就是個庸醫,醫德還差,小病治大,大病治死,本來不要命的病讓他治死了。你說能不起衝突嗎?能不出現矛盾嗎?

  • 16 # 剪不斷的鄉情

    在醫患關係中,病人無疑是弱勢群體。人們到商店買東西還可以討價還價;領導幹部的指示,下屬也可以提自己的建議,唯獨在醫患關係中,病人完全是一個被人擺佈的木偶:醫生說你病重就住院,說你沒病就走人,做什麼檢查,吃什麼藥完全是醫生說了算,病人沒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十年前人們患了感冒,吃幾元錢的藥就好,現在患了感冒到鄉鎮衛生院就得輸液,七天輸液下來少說也得一千多元,合作醫療報銷80/100,自己也需付二三百元。輸液真的對感冒就是靈丹妙藥麼?輸幾十瓶液體到人體內,是害還是福,人們就不得而知了。因為不住院不能享受合作醫療補助,無可耐何啊!過去到鄉鎮醫院輸液的病人廖若寒雀,現在是人山人海。過去輸液的病人是別人送來的,生命垂危;現在是自己跑來的,滿面紅光,談笑風生。

    到縣級以上醫院看病,不管什麼病先做檢查。各項檢查下來,少則幾百元,多的幾千元。真的需要做那麼多檢查麼?病人不知道。有的人各項檢查完畢,沒有發現什麼病。沒病更好錢負了走人。人們定期做身體各項檢查是好,但大部分人還享受不上這種待遇。

    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現在好像有些偏離。人們多麼希望醫院、學校這些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能迴歸國有,別拿人們的生命和孩子們的前途開玩笑。

  • 17 # 用心觸控世界928

    可以肯定的說:醫生和病人相比較當然患者是弱勢群體。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患者是被動的接受醫生的治療,一切都要聽從醫生的安排,醫生只會按照自己的計劃對患者進行治療,而不會去聽取病人的意見和想法。所以,無論醫生的治療方案和方法是否正確得當,患者都無法予以認定和否定,只能是被動的接受醫生的治療。

    儘管醫生和患者經常發生醫患糾紛,有些病人或家屬由於情緒激動,發生了很多侮辱傷害醫生的行為,但是,究其原因並不是患者本身的責任,而是醫患雙方都存在不當之處,客觀公正的說: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造成醫患糾紛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醫規的不合理造成的;有些是醫生缺少醫德對患者不負責任造成的;而有些是來自於患者本身。總之,解決醫患糾紛需要不斷的修改法規醫規,真正做到醫院是救死扶傷的聖地,不是屠宰收斂錢財的機器。在此同時還要加強對醫生醫德醫風的學習教育,讓他們真正的認識到自己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而不是吸食病人的吸血魔鬼。

    其實大多數醫生都是在盡職盡責的工作,只有少數醫生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喪失了醫德良知搜刮和盤剝患者,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嚴重的損壞了醫生在人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醫生和病人是一種特殊的關係,雙方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治療好疾病。所以,作為醫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和自己的病人進行溝通,作為病人要理解和認可醫生所付出的努力,只有相互的配合才會減少或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人們對醫生和患者誰是弱勢群體的話題才不會有紛爭。

  • 18 # 匯雁1

    醫患關係指的是醫生和醫院相對患者而言的關係。

    當患者到醫院看病,實事求是講,是向醫生求助。怎麼可能在醫生面前,強勢的起來?

    舉個例子,感冒幾天,有點咳嗽,去趟醫院。

    ①你必須先預約或者排隊掛號;②在診室外等候叫號叫名;③醫生髮問,你必須實事求是,老老實實的回答。④讓你掀衣,你得掀開衣服。讓你張嘴伸舌頭,你就得伸出舌頭。⑤你需要化驗一下血,尿,大便。您得先去收費處交費;再到化驗等待化驗;化驗完了,還需要等結果。⑥回到診室,醫生看完化驗單之後,說你這咳嗽,得進一步排查,去照個片子吧。⑦又去劃價,交費,去影像室,再等候,再返回診室找大夫。⑧大夫看了看片子,“沒什麼大問題。開點藥吃吃看,不行的話,過幾天再來。⑨重新排隊劃價,交費。⑩排隊取藥。

    從大清早上醫院,直到大中午折騰一溜臭夠,拿回一盒新康太克和二瓶強力枇杷露。

    本人不厭其煩羅列去醫院找醫生看病的全過程,您說我這個病人,在醫患關係中屬於什麼群體呢?

    二,當出現醫患矛盾或者醫療事故,患者更常顯出一個弱者的身份。患者可以告醫生,但幾乎沒有贏的可能。因此醫鬧的產生,並非都是患者和家屬的責任。

    以我親身經歷為例。

    幾年前,胸部不適,突然嘴裡卡出一口血。到一個著名的三甲醫院,掛一主任醫生問診。經照X光,發現有肺上有個結節。結節有0.5Cm。

    後去北京一家著名的腫瘤醫院,住進了病房。各種檢查,讓我真正經歷了另一番的人生體驗。

    一整套完整的複雜的諸項檢查之後,肺部上那個節結到底是什麼,依然確診不了。

    之後,我被送上手術檯。節結取樣送去活檢。原來是一個結核小濃包。

    住了半個多月醫院,到家沒幾天,區防疫站打來電話,要我到防疫站去一趟。那裡的人員通知我,市裡來電話,說醫院上報我患肺結核,要去通縣結核病醫院治療。

    一直還矇在鼓裡的我,此時突然感到如夢初醒。

    後來有專家對我講,你這個病可以不動手術。聽後,心中翻騰五味雜陳。

    我只能自認倒黴。我是患者,只要得病,進了醫院,只能聽醫生的,不聽行嗎?

    我算什麼?此時,我才明白,在醫生面前,我真就是一個弱者。什麼叫配合?我才明白,配合就是聽話。

    和我有類似遭遇的患者何其多。

    難不成醫生和醫院反倒算是弱勢群體嗎?

  • 19 # 手機使用者59499614328

    病人是弱勢群體。親身經歷,體現一:我老婆慢性疾病,經常住院。該院有幾個科室,因為我老婆第一次去是一科室的王醫生的主治醫生,二次去住院所以掛了一科室王醫生的號,結果去交住院費時,收費員非要安排到二科室,理由是幾個科室輪子排到二科室收病人,我表示對一科室王醫生的治療滿意,只去一科室,但收費員不同意,說醫院有規定,除非我把住院單拿到二科室簽字放人才行,否則每個人都自己選,那個新開的科室就沒得人去了。我當時冒火了,要收費員把領導找來扯,領導來後,我問領導"我到商場買衣服,看中了A顏色,但你們規定,ABCD顏色輪流賣,現在該賣B,是不是我就必須買B顏色"?吵多久後,領導才讓住了一科室。體現二:因為很多次後,王醫生也比較熟悉了,再次住院治療時,王醫生說,"這次時間比較短,有些沒必要的檢查就不給你做了"由此可見,如果不熟的話,有些沒必要的檢查也要做。以上兩點,足以證明病人弱勢

  • 20 # 使用者3810919260078

    是病人,我有親身經歷。我腰間盤突岀早些年左側在一六一郎主任治療下康復了,前年右側又疼的歷害,又上一六一,說要微創,我也同意,術前簽了字,術後錢花三萬,人受痛又誤工,找醫生,無醫德的骨科胖主任說我的病到了開創手術的程度,我只有啞巴吃黃蓮的岀院,後經原陸總的徐峰主任精心微創手術才徹底康復,真心感謝徐主任。網友們,你們說當時我能扯得贏一六一嗎?他們哪怕手術失敗了,免費幫我重做我也同意呀,當時同樣的手術郎主任為什麼做好了?自己醫術不如人,還編個理由,心太黑了。我當時能扯得贏一六一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人評價特朗普是美國曆史上最會發展經濟的總統,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