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83的我25

    漢朝基業根深蒂固,幾百年,要想推翻非一朝一夕,都是漢朝老臣,而元朝蒙古入侵取代宋,對於當時這是被外族入侵,根不深,蒂不固,加上名族情懷,要拔之肯定比曹容易。在說,曹當初的志願並非取漢而代之,也沒誰敢說取漢而代之。而朱不同,因為趕走異族是當時很多漢族人的抱負和理想。就像後面的反清復明永沒斷過。因此曹不可能有朱快。曹連帝都不願意稱。

  • 2 # 寒鯤

    曹朱二人所處時代中央集權專制的成熟性不同

    朱元璋時代的中央集權政體與軍制,經歷了宋朝汲取漢唐經驗教訓基礎上的改造,已然實現了中央集權的飛躍,學術界專門用“唐宋之變”來概括這種飛躍,甚至還有以“唐宋之變”區分中國古代史的中古與近古兩個階段的。

    宋朝雖然外戰實績遠遜於漢唐,但內重外輕、強幹弱枝的制度設計,為日後的金元明清提供了堪稱典範的中央集權專制經驗。所以,宋元明清時期徹底堵絕了地方大員割據一方的現象,只見叛賊叛民與外敵,而不見割據一方之叛臣僭主。

    曹操所處的漢末,正是秦漢體制崩潰的時期,新的替代方案還遠遠沒有成型。郡守掌握地方全權是秦漢的常制,州牧掌握更大片區的地方全權更是漢末亂世逼迫下不得不採用的制度,再加上州郡長官與高階京官有權直接徵辟人才,這就導致了,曹操即便高舉漢帝旗號,也無法從制度上否認本來就是漢制的牧守掌兵用人權。

    莫說曹操,即便是兩漢、魏晉的其他政權,也未能實現較成熟的中央集權,以至於漢初有封國之患,兩漢有外戚之患,魏晉有霸府之患。

    曹朱二人所面對的敵手不同

    朱元璋所面對的蒙元王朝,是一個尚武殘暴且歧視漢人的政權,再加上元末天災救治不利,蒙元王朝直接就是整個華夏文明從平民到士大夫的敵人,朱元璋在奉行好“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方針後,充分動用更加成熟的中央集權機器,便能眾志成城地實現北伐一統。

    曹操所面對的則是南方號稱漢室的劉備與割據一方的孫權,以及內部的擁漢勢力,從道義上來看,曹操的一統是為了一家一姓私利的內鬥,而非明滅元式的外戰,自然需要面對更多的抵制。

    而且,蒙元是迅速衰朽墮落的舊王朝,孫劉則是初建霸業的新興勢力,蒙元保守而孫劉進取,曹操對付起孫劉來,自然要比朱元璋滅元困難多了。

  • 3 # 達瓦里希

    有這個差別,主要還是曹孟德沒有朱元璋那麼幸運。

    曹孟德所處的漢末,英雄輩出,劉備、孫策、孫權都是曠世英雄,又有諸葛亮、張昭、關張趙、周渝等傑出的政治和軍事將領,可以說這些人在大局觀和戰略戰術上都是極端精明的,沒有出現像袁紹那樣的明顯的領導人性格弱點和戰略戰術失誤,也沒有袁家兄弟的內訌。更為重要的是,劉備、孫權都是一代雄主,他們在政治上,把國際關係運用到了極致,在調整彼此間關係上,合縱連橫,把永恆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除了劉備火燒連營那一次,基本上三國關係的調整都極為準確和及時。而且孫權、劉備在轄地內,都能妥善行政,爭取民心,特別是劉備素以仁德之君著稱,以皇族血統加身,對待老百姓的攻心政策爐火純青,基本上劉備在收拾民心上是曹操的對手盤,曹唯才不求德,以無底線的陰謀權術治國,而劉備則把仁德放首位,以兄弟結義起家,治國上知人善用,大打感情牌。劉皇叔的眼淚一拋灑,任你是謀士還是武將,最後都是“執子之手,與子諧老”。

    天下格局瞭然於胸,政治力強的對手才是真對手,所以才有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抽冷子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佔據荊益之地,又拿到易守難攻的四川作大後方,絕不是一般人,隆中對提前預測出之後數十年的天下形勢,都是政治力的表現。

    而曹操這頭,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整合了漢家力量,但也面臨內部的派系衝突與價值觀上的衝突,被很多士的階層看不上,加上曹操公然以權術治家,以權臣自居,貶低道德的力量,猜疑反覆,這些都反而加大了外部政治對手盤劉皇叔的人才向心力。被挾的天子和心向大漢計程車人事實上也視其為董卓第二,也有矛盾鬥爭。

    且孫劉兩家聯合抗曹,且都有蜀道、長江這樣的地利的防守優勢,兩家政治穩固,人心所向,軍事上也不弱,孫權還有水戰優勢,這都是曹操不能順利掃平兩家的原因。

    朱元璋就比曹操幸運多了,朱的對手要麼是身為異族的殘元,要麼是政治上不那麼給力的各地割據勢力,比如陳友諒在政治上、民心上基本也不是對手,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時,戰鬥力重要,但政治頭腦是否清醒更為重要,政治力強的歸附的勢力就多,接收勝利果實就快,發展就快,一旦軍事優勢明顯,或者在政策上得人心,看得清形勢的人基本就會主動來歸附,搭上勝利的戰車。所以朱元璋只要掃掉主要對手,後面就是加速度發展。而曹操只能慢慢來,赤壁一敗,基本證明統一之戰很難靠一兩次決戰搞定,最後只能是等著這一代英雄都熬死了,二代目們上臺才迅速統一。二代時,曹魏漢室的鬥爭淡化了,曹家對北方人力的整合完成了,而孫劉的二代生於安樂,沒有父輩那種血與火的革命經歷,沒有人才上五湖四海心懷天下的格局,不斷向地土心態的地方割據政權蛻化,蜀漢不再是曹魏的對手盤,孫吳也沒有進取天下的雄心,在國內國際都沒有父輩那種雄心和謀略,最終才被曹魏各個擊破。

  • 4 # 泰坦107535021

    錯,不是幸運不幸運。而是漢與元將亡國時,第一是統治的認同感不同,元下統治暴力殘忍,漢人地位低,漢人也對來自草原的當權者不認同。二是元朝實行省縣制,中央集權,中央一旦失去根基,各地就如同散沙。而漢朝,分封下的諸王與郡縣結合,各地均手握重兵,錢糧病源自給,猶如一個小朝廷,。想統一基本一個一個打,當然困難了。

  • 5 # 孤燈燃客夢1

    曹操的軍事政治能力一流,但是在某些關鍵點上卻總是犯錯,赤壁之戰太過著急,應休養生息,整頓朝綱,三年之後大軍所向披靡,孫劉難敵。另外當年攻取漢中,沒有趁勢進取益州,實在是太無語了

  • 6 # 王重陽56

    天下大勢,天下反秦,劉邦在世一統,天下反隋,李淵在世一統,天下反元,朱元璋在世一統。秦始皇一統天下,奮六世之餘烈。晉武帝一統天下,魏晉兩朝積累。隋文帝一統天下,元家、宇文家、到他楊家四朝之力。

  • 7 # 沉睡中的魔龍

    朱元璋只需要掃清一群群由叫花子組成的烏合之眾就行了,那個時候與其說是爭霸天下,不如說是爭丐幫幫主,因為大家都差不多乞丐出生。曹操要掃平的才是群雄,各路諸侯,軍閥,這些人全是世家大族,有幾百年積累,累世經營,根深蒂固計程車族豪門,就是皇帝也要他們支援才能站穩,皇帝換了,他們也能屹立不倒,要搞定這些人難度可想而知。而朱元璋面對的是一個被蒙古人掃蕩過的中國,過去千年形成的宗族和社會階級被全部摧毀,所有一切全部重新洗牌,當然要容易的多

  • 8 # 漢唐宋明

    能力問題,曹操能力真沒老朱強,

    第一,軍事能力不如老朱,曹操勝仗不少,可是敗仗也一籮筐。反觀老朱根本沒啥敗仗。

    第二曹操個人德行不行,或者說控制不住自己慾望,好不容易張秀投降了,因為好色,把張秀逼反,害死自己軍隊不說,典偉跟兒子也被他的好色害死了,反觀老朱個人生活非常剋制,從不會因女色以及其他不良生活風氣耽誤事。

    第三!不重視民心,很像陳友涼,總想靠霸道得天下,曹操還動不動愛屠殺百姓,反觀老朱走的是王道,從來沒有屠過城的記錄,軍隊所過之處對百姓秋豪無犯,百姓無不稱讚朱元璋是仁義之師。

    第四,關鍵時刻不冷靜,愛膨脹。曹操在赤壁太膨脹,才輸得那麼慘,直接導致,喪失了統一天下的機會。反觀老朱面對陳友涼以絕對優勢兵力侵犯的情況下,部下人人恐懼,他卻能臨危不亂,定下作戰方針,跟陳友涼決一死戰,最終一舉滅掉陳友涼。

    第五!曹操沒有老朱善於學習,以及培養手下的能力。雖然曹操詩詞文化完爆老朱,但詩詞歌賦對統一天下並沒啥幫助。而老朱所學卻全是實用的東西,還是從一文盲學成文韜武略的帝王,更主要老朱沒有曹操運氣那麼好,一開始身邊有那麼多人才,老朱一開始身邊全是目不識丁的泥腿子,像徐達湯和常遇春等一大筆功臣,開始都是跟老朱一樣的文盲,但是老朱能以身作則,帶領他們一起學習,最終把他們培養成一代名將。至於劉伯溫之類大才都是中後期才加入老朱的,老朱這種沒有人才自己培養人才的能力明顯比曹操厲害。

    所以老朱能統一天下,曹操卻不行,能力問題而已。

  • 9 # 使用者11916655178

    主要是曹操自己愚蠢,在赤壁之戰裡輸了,而朱元璋沒有,在和陳友諒的關鍵戰役時沒有犯錯誤,抓住了機會,最後統一天下,而曹操不聽人言,當時賈詡對他說讓他打完荊州緩一下,等幾年再打,曹操自己狂妄自大,如果打完荊州,轉而修養生息,謀劃四川的話就沒有三國了!在統一天下可以犯錯誤但是不能範關鍵的錯誤,而曹操經常這樣,第一次害死兒子,第二次赤壁失去天下統一,要不是對手太弱,可能天下都會失去!

  • 10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朱元璋用十五年一統天下,主要是朱元璋擁有超人的個人才華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老朱從脫掉袈裟到投身於革命隊伍,他從最基層幹起,從一名親兵到九夫長,再到將軍、元帥、主子,最後成為皇帝,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躍進,都離不開他勇冠三軍,敢於身先士卒,勇於擔當,憑著超強本領打敗強敵,征服隊友,脫穎而出,得已重用。

    而發跡後的朱元璋對外消滅元朝,對內吞併革命元嫋張士誠和陳友諒等不可一世的人物,最終獨霸天下,這裡更多的體現的是朱元璋的聰明才智和超級智慧。

    總之,朱元障在南征北戰中,靠著自己的超級才能及人格,做到了陰謀陽謀不斷,打敗各大強勁對手,笑到最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曹操傾其一生力量也無法改變三分天下的格局,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蓸操有致命命門。曹操的軍事才能有目共賭,東征西戰難逢敵手,其戰術之精深令人歎服,同時其政治修養也是非常人所能及,同時,他在書法和詩歌等方面也頗有造詣,並有流芳百世之名作。然而,曹操優點突出,缺點也突出,主要體現在其過於陰險狡詐上,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可以六親不認,無所不用其極,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他可以冷酷無情,大開殺戒。如此狠毒,後果是引無數英雄人物競離營,紛紛轉投吳、蜀。比如說蜀地精道地理的張松原本是想把蜀地圖獻給曹操,結果曹操看不起又矮又醜的他,對其怠慢之極,心灰意冷的他最後選擇了和老好人劉備"共結連理",結果曹操自食苦果,失去了一舉佔領蜀地的良好時機。

    二是時運不濟。曹操在赤壁之戰前,擁兵數十萬,踏平東吳、生平劉備近在咫尺,但赤壁之戰的結果卻太出人意料,以曹操脆敗告終,其中固然有孫權劉備聯手抗敵的原因,但還有天時的原因,比如說曹軍不識水性,比如說當時的天氣反常,曹軍染上溫氨等,因天不利我,終於敗北。

    總之,曹操和朱元璋命運大不同,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 11 # 木木夕土竟

    從天下的政治結構來說,漢末魏晉南北朝是門閥政治,天下是由世家大族掌控的,曹操,袁紹,荀彧,許攸,司馬懿等等,都是門閥世族代表。而唐朝以後,天下的結構是單家獨戶的小農經濟時代。簡單來說,曹操面臨的天下是一個個集團公司,而朱元璋面臨的天下是一個個個體戶。

  • 12 # 萌大叔來了

    因為曹阿瞞沒有群眾的生活體驗!沒要過飯!他出身屬於富二代,年少時偷雞摸狗,還聯合袁紹偷人媳婦!喜歡人妻的毛病從小慣的!朱重八當和尚+要飯!曹操算能裝,也踩踏過良田啊!要是二人命運換一下!曹操未必有朱元璋的功績!朱元璋的心狠手黑,劉備就不一定逃得出出許都!朱元璋沒心情和劉備論英雄!直接一刀就給劉備剁了!

  • 13 # 泠蘿綢緞

    在裡面是有歷史背景的,古代能威脅到新生皇權的有很多,其中以世家集團代表的土地豪強,就是一個因素。曹操所處的東漢時代,皇權失威,各地豪強又是歷代世家,本身社會地位就極高,而且壟斷了知識階級,讀書人想要當官,就得看當地有聲望的,給一份推薦信,凡得此者,大官必得,而這就是世家聚攏人心的手段,所以當亂世起,各地擁兵起戈,得到了讀書人的支援,而且又是名門之後,錢就自然不用說了,接著一句討伐漢賊,匡扶大漢的口號,根本就不愁沒兵沒將,所以曹操哪怕是超人才能,雄居北方,也沒辦法三家歸魏。再來說說朱元璋這位皇帝,他所處的背景就是,蒙古入侵中華,還當了中華的皇帝,元朝,這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答案是明顯的,元朝想要在中華立足,就必須要打壓中華各地的豪強世家,而且經過了多年的戰亂,各地世家早失去了能和皇權pk的實力,所以很自然的,傳統階級破裂,世家威望不復存在,沒兵沒錢又自己打自己人沒有民眾的支援,怎麼可能能夠反元。朱元璋起兵時比較菜,所以元朝根本就不鳥他,而是對付朱元璋的對手,所以。。朱元璋就蠻輕鬆的了,元朝已經元氣大傷,對手又和自己不相上下,各地豪強支離破碎,所以一戰便奠定了結局,明朝建立了,所以如此分析,朱元璋因為借了元朝的禍端,一步一步的登上了皇座,而曹操,一代梟雄,儘管佔據北方地利,但是因為土地豪強,吳蜀結盟的種種原因沒有辦法完成統一。

  • 14 # 高山大海1945

    因為,朱元璋推翻的是元朝(外族,蒙古人已經不得人心),剩下幾個割據一方的軍閥,實力與之無法抗衡,不足掛齒。而曹操的對手,是打著匡扶漢室,滅漢賊旗號的劉備,而且又搞了一個孫劉聯盟,話說人家也算“出師有名”,而且曹操的老家根基未穩,所以必須用時間慢慢來。。。。

  • 15 # 杜郵春草

    曹操首先要取代四百年江山的大漢,又要戰勝各地的諸侯難度遠遠大於朱元璋。因為朱元璋的時代,元朝是外來戶,天下共同的敵人,打敗元朝後,中原是無主狀態,亂世草頭王和漢末各地經營好幾輩子的諸侯勢力是不能比的。曹操取代漢在當時就是於天下為敵,各地的諸侯也都是勢力龐大的

  • 16 # 小橘子148850896

    不對曹操之所以沒有統一天下是因為赤壁之戰曹操的老本賠光了,在後來甘肅的馬超造曹操的反,曹操沒有精力在打孫權了,在往後大家都知道曹操老了不久就去世了。另一個原因就是劉備孫權知人善任,劉備和孫權佔據的地勢好,朱元璋比起曹操來說真是太幸運了,朱元璋的對手好像都是袁紹的翻版,比如陳友亮殘暴無比,其實朱元璋的水平比劉備差一點,不用曹操是陳友亮,就是劉備是陳友亮都能把朱元璋打的落花流水。

  • 17 # 玉樹臨峰20

    朱元璋是靠自立更生打天下的,他的部下都是他一手組織起來的,而曹操則是利用漢的殘餘影響勢力起來的,先天就不足,他挾天子以令諸候,開頭是很容易的,但後面,他己戴上嚴重的道德嘉鎖了,他的部下有許多漢的臣子,內部就不是一條心。他拿什麼和朱元璋比!

  • 18 # hgsdhj

    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手太強,漢末的軍閥大多都被曹操搞定了,但是孫劉他是真的搞不定啊!孫權水軍強悍,老曹的大多是旱鴨子,劉備這邊易守難攻,!朱園長就只有一個對手老張,但是說白了和他一樣半斤八兩,他又有常遇春,徐達,劉伯溫這些頂級高手輔助,所以要好打得多啊!

  • 19 # 哎呦博物館

    時代與環境不同,推翻元朝被認為是民族之間的戰爭,所以就推翻這件事上來說,當時的各路起義軍目標是統一的。而三國時期則不然,並不存在推翻與被推翻的關係,所以各路諸侯起事的目標一直在發生變化,從打黃巾到殺董卓再到挾天子令諸侯再到三國鼎立。目標是發生變化的,所以時間肯定會比目標一致的人用的時間長。不過,其實這種問題只當是個玩笑吧,一種歷史的假設,雖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 20 # 龍久於池

    命運使然,曹操沒有皇帝命。

    首先,年齡問題。曹操的青年時代在和平歲月裡浪費了,不是曹操不努力,奈何漢朝氣數未盡,作為體制內的曹操也只是個按步就班的官員,出身不如袁紹,最大理想也就封侯。黃巾軍造反,曹操建功立業,還是沒有野心。刺殺董卓不成,多年體制內的努力付之東流。東山再起於四戰之地,南征北戰統一北方後已是五十歲的人了。在古代五十歲的人就得考慮生死了,幾乎就是晚年啊。曹操嘆惜: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又自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年齡讓曹操急切地進攻東吳,年齡讓曹操失去沉著冷靜,只爭朝夕的他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赤壁大敗而歸,損失慘重。

    而朱元璋有年齡優勢。朱出道時很年輕,一路打拼下來,統一南方時正值壯年,沒有老之將至的恐慌。因此沉著冷靜,準備充分,時機把握得好,北伐馬到成功。與曹操勉強地進攻東吳迵然不同。曹操像是臨近退休就時不我待地伸手的貪官,朱元璋像是年輕有為前程遠大的接班人,當然不急,吃相很好。故而曹操翻船於赤壁,朱元璋如願登頂。試想朱元璋擊破陣友諒時年愈五旬,還會廣積糧緩稱王嗎?

    其次是天下大勢。朱元璋勝陳友諒與曹操勝袁紹類似,但朱的領導小明王也是造反派出身,不能算正統,越來越沒什麼人追隨,但漢獻帝是天下正統,反對曹操的人很多,政變時有,連他的多年戰友荀彧都心向大漢。曹操因急切輸了赤壁之戰後,關中敗馬超後就回朝了,取了漢中得隴不望蜀,都因後顧之憂啊,也許有赤壁的陰影,不知心裡陰影面積多大。曹操擺不脫大漢死而不僵的局面,內部有人反對,對手以復興漢室為招牌;而朱元璋後期以恢復中華為旗幟,漢人一心,勢如破竹。

    另外,對手不同。三國時期,英才群湧。劉備孫權都是豪傑,孔明周瑜等皆是人傑。朱元璋的對手,陳友諒張士誠們性格缺陷明顯,蒙元內部爭鬥不團結,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差。

    曹操和朱元漳都是能人,但時勢和年齡決定了他們的成果。生於某個年代,何嘗不是命運的安排,雄主曹操就沒帝王命,但上天也給了他補償,讓他引領建安文學,成為文才最高雄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讀《三國演義》,覺得哪段描述的最精彩,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