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字再拽有個叼用
-
2 # 天鳥10
胡扯!你讓白居易寫一篇聲討李世民玄武門事變的文章試試?要知道開國領袖和後世繼承江山的皇帝是不同的,開國皇帝意謂著統治的合法性,既使李隆基也只能說他愛女色而使江山動盪人民生活遭殃,而不能說他發動政變政權不合法。任何言論都是有限度的,大唐也是如此!當今歐美也是如此!
-
3 # 棒槌襖襖
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都有“文字獄”,讀書人稍有不慎就會動觸禁網。歷代“文字獄”在明初和清朝康雍乾時期最為酷烈,因詩詞文章導致斬首東市、夷滅宗族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歷史上也有一個時期文禁稍疏,統治者不會以言語文字加罪文人,這就是大唐盛世。
唐朝是在隋王朝覆滅的基礎上崛起的一個新興王朝。立國之初,唐高祖、唐太宗就以其開闊的胸襟包容四方蠻夷的各種風俗習性。唐朝承襲前代尤其是漢晉以來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展成果,並且經過幾代開明君主的勵精圖治,把這些優秀成果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唐王朝的文治武功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唐高宗李治命令長孫無忌、李世勣、于志寧等人 ,在《武德律》、《貞觀律》的基礎上修成《永徽律》十二篇五百零二條,並頒行全國。公元653年,長孫無忌等人又對《永徽律》做了進一步解釋,編成《永徽律疏》,在全國通行。《永徽律疏》的序言中明確提出:“其有在俗非便,事縱省而悉除,勿使法網嚴密,致令言者得咎。”可以說是從法律的層面上保障了文人學子的話語權和創作權。
唐朝人在創作詩歌的時候,對於前代以及當時的敏感事件都是直言不諱的。甚至對於皇宮大內中的男女曖昧情事也是秉筆直書,並且大肆鋪陳,誇張渲染。唐朝歷代皇帝都秉承《永徽律疏》的法治精神,給予寬免包容,不以為罪。
比如白居易寫的《長恨歌》,開篇直書“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分明是在諷刺唐玄宗沉湎酒色、荒淫無道,致使安史之亂突然爆發,大唐帝國陷入危亡。如此赤裸裸的聲討批判,犯上不敬,大逆不道,如果放在明、清這樣集權專制的王朝,白居易肯定是會被夷滅九族的。
與白居易同時的好友元稹,也寫過一篇政治諷刺詩《連昌宮詞》。其中有一段直言揭露唐玄宗宮廷生活的奢侈糜爛。“開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漸漸由妃子。祿山宮裡養作兒,虢國門前鬧如市。弄權宰相不記名,依稀憶得楊與李。”短短三句詩裡面,直接點名批評唐玄宗、楊貴妃、安祿山、虢國夫人、楊國忠、李林甫這一幫權貴。膽子也忒大了吧!誰給他的自信?莫非他是孫小果穿越?他爸是特朗普也不行啊!這要是在其他朝代,估計元大才子十族都被抄斬了。
說回正題。大唐之所以沒人舉報白居易的《長恨歌》,是因為唐朝的法律制度沒有對文化思想領域做出過分干預。“言者無罪,聞者足戒”這句千古箴言被唐朝的皇帝們廣泛接受。正因為對各種文化思潮全面兼收幷蓄、開放包容,大唐才能成為一個影響世界一千多年的強大繁榮的帝國。
-
4 # 葉之秋
大唐為什麼沒人舉報白居易的《長恨歌》?
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宣宗作為皇帝,在白居易去世後,寫下如此詩篇,可見白居易在他心中,在時人心中的地位。白居易一生當中最為著名的篇章之一,《長恨歌》也被提及,為什麼他的這首詩沒人舉報呢?
其實原因也不算很猜。
首先和唐朝的風尚有很大的關係。魏晉南北朝,各民族加速融合,李唐王朝本身也有很濃的胡族血統,整個社會是很開明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是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這一點,滿清真的遠遠不如。想當年武則天上位,那駱賓王罵得多難聽,什麼“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什麼“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這是把武則天的臉抓了又抓,把李唐王室的臉面踩了又踩,可是呢,武則天最後也沒怎麼樣駱,倒是把宰相罵了一頓,說他竟然漏了這麼一個大才,一個女人如此氣度,如若後代的皇帝抓著寫了一篇有嫌疑詩的臣子,恐怕也沒多大臉面。(網路圖片)
其次,李隆基的玄字可見後人對他的評價,本身就是不太好,先明後暗,可不是在褒獎,除了同時代的臣子們說他,後代說他的有不少,甚至是李亨本人,也沒多誇讚這個父皇,兒孫們全都要收拾李隆基留下的爛攤子——要沒他胡作非為不理朝政,長安能被亂臣賊子攻陷?後代的一個文人說說他的壞話,又怎麼了?
再者說了,白居易的詩,明明確確寫著“漢皇”,漢皇也,當然不是唐皇咯,自己對號入什麼座呢?何況《長恨歌》裡的帝王,是經過美化的情種,你看他,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姑娘,費盡心力“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怎樣?是直接選入宮中的,不是從兒子手上搶來的呢。重色怎麼了?難道扒灰更好聽?哪個皇帝不好色呢?好色不是皇帝的毛病。何況這個皇帝專寵一人,有什麼問題?沒有。他被迫與愛妃分離,“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他的心情是痛苦的“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多傷心啊,多長情啊,哪怕是很久後,他還讓人上天入地去招魂,滿世界地去尋覓曾經的愛人,發下宏願“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無盡的綿延的傷痛,縈繞在老皇帝的心頭,哎啊,好感人!
《長恨歌》裡罵了人嗎?罵的,但罵的主要不是皇帝,而是那個禍水楊貴妃。楊貴妃死後,大唐王朝即定性她為禍水——其實還在她活著的時候,就差不多是這個樣子了。在白居易生活的時候,沒什麼改變,把責任推到這個女人身上,如此,白居易的詩就安全得很了。
當然了,白居易本人,歷經九代帝王,在文壇的能量,還是有的,這樣的人,不能輕動,不能因為他諷喻了先皇,諷刺了當權就要消滅,這不合適,也顯得沒氣度。老百姓們樂於聽到這樣的八卦,當權者們也懶得去理論,如此,《長恨歌》流傳開來,到了連童子都能吟唱的地步了。
-
5 # 言懷影視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寫了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批判君王重色輕國導致的後果,為何卻沒有人舉報他胡亂評價君王的大不敬之罪?其實,這其中與唐朝民風開放不無關係
國風開放,令人神往談到中國古代輝煌的歷史,不得不提的便是唐朝時期。唐朝,作為當時鼎盛一時的大國,不論在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說到唐朝的文化,尤其要說明的便是生活方面。眾所周知,在古代,女子地位極低,三從四德是最基本,還要裹小腳,穿著更是一點不得暴露。而說到服飾這方面,尤其能體現盛唐開放的民風。唐朝時期,女子衣服設計的領口不用過高,甚至可以是抹胸的樣式。女子地位得到提升,這些不僅表現在穿著上,還表現在婚嫁上。在唐朝,女子可以決定自己的婚姻自由。女子可以休夫,可以改嫁,女子可以拋頭露面。人們不再一味要求女子夫死必須守寡。而這也說明了為何李隆基搶了兒子的老婆,卻也能被世人所接受了。“詩魔”-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繼李白,杜甫之後唐朝又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簡易懂。白居易出生於唐代宗年間的一箇中小官僚家庭,他從小聰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年紀輕輕,就白了頭髮。跟所有前輩一樣,白居易長大後,想要以自己之力報效國家。他時常直言上書,寫了許多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甚至親自指出皇帝的錯誤。815年,因直言不諱,被貶為江州司馬。820年,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直言不諱的諷刺詩作太多除了白居易,其實在唐朝初期也有許多諷刺社會現實的詩作。例如李白的《清平調》“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表面是是在誇讚楊貴妃,實際上是在諷刺她,將她與趙飛燕作對比。還有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前人作了許許多多的諷刺詩歌,無論是諷刺社會現實還是達官貴人,比比皆是。而且都是大作,所以白居易的《長恨歌》也不足為奇了。千古佳作《長恨歌》《長恨歌》是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的描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悽美愛情悲劇。有人說這首詩的主題是歌頌愛情;有人說這首詩是寫來諷刺唐玄宗貪色誤國;也有人說這首詩是有雙層主題的。小編清晰記得上學時背這首詩,雖然背的頭疼,但卻因此愛上了這個詩人。當時老師的講解偏向於批判唐玄宗好色荒淫,不思朝政的主旨。現在看來,我更覺得這首詩既是批判也是歌頌。整首詩的前篇,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批判的寓意,如“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說李隆基貪念美色,整日沉迷。又“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直白易懂的語句直接指出唐玄宗日日聲色犬馬,早已將朝政拋到九霄雲外了。“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即使萬千榮寵於一身,還是抵不過一句“紅顏禍水,禍國殃民”,那一年,爆發了安史之亂,玄宗帶著心愛的楊貴妃一路逃行,直至馬嵬坡,大軍上奏,要求賜死楊玉環,否則不再前行。最終,在江山與美人的取捨中,他選擇舍了後者。一代寵妃楊玉環死於馬嵬坡。“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不知道李隆基夢迴華清池時,再次見到心愛的女子還會不會心痛呢。比翼鳥,連理枝,多麼美好的誓言,最終不過也是一場空罷了。現在看來,不論批判還是歌頌。之所以這首詩不會被舉報論罪,很大因素是唐朝國風開明,對人多了些包容與寬容。我想,其中也有許多人讀懂了其中悽美悲劇的愛情故事,為之感嘆吧。 -
6 # 糟糕的衛道士
首先一個是因為唐朝的民風比較開放,不止白居易,還有很多的詩人都寫過反諷的詩,都沒有犯什麼忌諱。另外一個是因為白居易並沒有怎麼抹黑唐玄宗啊,只是輕描淡寫地寫了一些唐玄宗的小毛病而已,看過就算了,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詩句,不算是什麼負面評價,所以他也沒有因此給自己帶來什麼麻煩。
不得不說,唐朝文化的開放程度還是蠻高的,要是在清朝,敢寫這些暗諷的詩句,早就被拖出了,而在唐朝卻沒有什麼事。比如說孟浩然,曾經就寫過一首諷刺唐玄宗的詩,唐玄宗在看完孟浩然諷刺自己的詩句之後,氣得暴跳如雷,但是也沒有怎麼樣,只是說了一句你自己不求仕途,還要怪我不給你機會。
而孟浩然也沒有因此獲罪啊,之後還不是逍遙快活去了,連孟浩然這麼直白的諷刺都沒什麼問題,更何況白居易那樣的詩句,自然也是沒什麼問題的。
-
7 # 語文新思維
白居易寫《長恨歌》當然意識到直接寫李唐皇帝潛藏的風險。
所以首句就把這個嫌疑撇清了,來了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
你看,我講的是“漢朝皇帝的事”。這種手法叫“以漢喻唐”。類似的話《長恨歌》裡多處出現:
“昭陽殿裡恩愛絕”,昭陽殿,也是借用了漢成帝寵妃趙飛燕的宮殿名,代指楊貴妃住過的宮殿;還有
“太液芙蓉未央柳”中的“太液池”和“未央宮”就是漢朝宮殿建築的名稱等等。
這種手法在其他唐詩裡亦比比皆是:如曾參的《輪臺歌》中的“漢兵屯在輪臺北”,用漢將喻唐將;又如高適《燕歌行》中的“漢將辭家破殘賊”。
-
8 # 柳葉刀0806
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白居易太偉大了,詩寫得太精彩,而且寫成愛情的絕唱,既使有人舉報也是無用的。第二,詩是寫漢朝的事(唐代詩人多用漢朝做託,以避是非),要以詩入罪是不行的,第三,唐朝比較開放,海納百川,各種不同觀點可以並存,相容並畜才成就偉大的朝代,而且文字獄在宋代以後才漸出現,如蘇東坡的詩案差點丟命。
-
9 # 書寫者的嘮叨
詩句未曾說大唐,朝廷並非叫中央。文章何時傾過國,天下姓李不姓王!——非“李”不幫忙![捂臉][捂臉][捂臉]
-
10 # 長風浩蕩
說的是一時一事,是真實事態,是真實事件。沒有上綱上線,沒有含沙射影,沒有以偏概全,沒有建國方略,沒有與敵國勢力暗通款曲音聲相和,……
那麼,為啥要舉報?
-
11 # 神馳
大唐到底開明,與白居易這首詩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隨便舉兩個例子。
韓翃的《寒食》,寫百姓家吃冷食,王侯家舉燭火,顯然是對權貴的大不敬,但是不但沒有因言獲罪,皇上還因為他的這首詩寫得好表揚他。(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杜甫的《麗人行》,寫楊貴妃與其妹遊春之樂,諷意明顯,末句“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則直接把權傾一時的楊國忠也嘲弄一番。這膽子比韓翃更大!
還有膽子更大的是元稹,他的《行宮》一詩云:“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其時,玄宗的三兒子李亨在位,也不見把元稹怎麼樣。
另外想說,白居易針砭現實之作還有不少,除長恨歌外,《輕肥》揭露了行政官員的奢靡與冷酷,《賣碳翁》控訴了內官在宮市上欺壓百姓的惡行……
大唐,稱得上一個“大”字,她確實是大氣的。
-
12 # 讀亦悅乎
白居易寫的是“漢皇”的事,那是歷史傳說故事了。唐朝人大約還不知道指桑罵槐吧。頂多就是借古諷今。舉報就沒有意思了。
-
13 # 無憂硬筆書法
李皇失國,是件很醜的事情,需要有一個說法,需要一種開脫。如果把這一切描述成為一個悽美婉轉的愛情故事,這就是一個天才般的反轉!在這裡沒有荒庸,只有纏綿,沒有誤政,只見情殤。皇上的形象在優美感人的詩句裡又一次被重塑,整個皇室,都會在心裡暗地感謝白居易的,至於舉報嗎?想想吧。
-
14 # 阿砂之鄉
長恨歌開篇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這個是指著禿子罵月亮的手法,另外那個年代沒有思想犯,時代不一樣,不好跟今天對比
-
15 # 趙愛軍36
大唐朝廷非常“自信”,根本看不起文人,所以對文人說點啥滿不在乎。但同時也應看到,唐朝很多文人社會地位低下,窮困潦倒、借酒消愁的文人不在少數。宋朝是文人社會地位最高的朝代,幾乎所有有才華的文人都有官坐,有錢花。由於文人被朝廷“招安”,所以很少有文人批評朝廷的聲音。
-
16 # 動圓靜方
李白參與造反都只是流放,並且在路上就解除處罰了。小白的一首愛情詩值得舉報嗎?即使有人舉報,皇帝和朝廷也不會當回事兒。
這就是大唐氣象。
-
17 # 才鴻銘
直至唐代,中國計程車(這時候還不是大眾型知識分子)還是堅持底線和原則的,沒那麼多的黨同伐異,沒那麼多的文人相輕和互相的攻擊和討伐,所以輿論環境是寬鬆的,放肆如李白,都不會受到處罰,宋以後就不行了
-
18 # 緣木111
大唐很包容的,你看杜甫的詩
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幹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沈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這麼大膽,不也沒被禁?
-
19 # 萇蕗墁墁
唐朝是一個相對開放和包容的朝代,文字獄還不是那麼嚴重,所以即便是駱賓王寫的《討武曌檄》也能流傳千古。據說武則天看到後還嬉笑自若,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驚問是什麼人寫的?還說,這樣有才的人不能用,是宰相的失誤啊!所以白居易的《長恨歌》作為一首歌頌愛情的千古絕唱能夠流傳下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
20 # 西窗聽雨9
總體來說說是社會環境的保護。北宋以前中國的人文很好,格局也大。罵罵皇帝似乎真沒有人太過計較,文字獄之類的鮮有發生。讀《史記》就會發現,遷馬遷非議過劉邦,呂雉的黑歷史。劉砌也沒幸免。雖說司馬遷最後被處以鬮刑,也只能怪司馬遷有點腦殼不太開竅,對自己的經濟生活搞的太差,如果象現在的官方專家教授什麼的貪墨圓滑點,活的應該是很好的,交點罰款也就完事了。唐朝更是在言論輿情方面很少計校。李淵,李二,李冶,武則天,李隆基……被文人當做嘲諷目標的詩詞都有,好象作者被送坑到監獄反省的幾乎沒有。象社甫,駱賓王,白居易……只有盛名。到是從北宋趙匡胤盜奪孤兒寡母的江山後,帝王的玻璃心情節日漸濃厚,文人墨客們赿發相輕,再加上政治的參與簡直就是烏煙瘴氣,屎尿俱下了。各種手段層出不群。再到明朝的朱棣誅了方孝懦的十族,文人墨客的脊椎骨也算斷砌底了。演變到滿清那狗咬狗一嘴毛,最後還被熬湯煎骨的故事更是層出不群。其實所謂的帝王總統和普通人差不到,拉屎放屁也臭,玻璃心更是愚不可及。狗屎永遠是狗屎,就是在權力的包裝和淫威下也成不了芝麻糖。禁,管,控探也改變不了的。
回覆列表
白居易之所以敢在長恨歌當中,對於唐玄宗的一些行為提出批評就在於大唐盛世的寬容和包容。大唐盛世是一個開放和包容的時代,歷史上沒有任何朝代能比唐朝時期更開放的風氣,所以那時候的文人士大夫感更加敢於對發表一些個人看法。像《長恨歌》這樣內容敏感的詩文,在唐朝是非常多的。前人都沒有受到處罰,白居易又有什麼害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