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見古今

    如果不爭地位,肯定可以平安終老的。畢竟劉邦的妃子很多,被呂后殺死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平平安安過完這一生的。不過容貌太好,不掙也沒有辦法,這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正所謂實力不允許

  • 2 # 葉飄刀

    由不得她

    從她成為劉邦寵妃的那一刻,命運就定了。

    她爭不爭不重要,重要的是劉邦寵她。

  • 3 # 鄧振華

    (1)既然是劉邦的寵妃,不管你爭不爭地位,都很明顯得罪了呂后。因為身為寵妃,劉邦必然經常去寵幸戚夫人,那陪呂后的時間就少了。以呂后的性格,能不懷恨在心嗎?所以你爭不爭地位,都不能保證呂后不找你麻煩。相反,萬一你爭贏了,反而得平安終老。那個時代,從來都是勝者為王的。

    (2)如果不是呂后贏了,而是戚夫人贏了,呂后的下場未必比戚夫人好。一山不能容二虎。

    (3)呂雉不是個一般的女人,她很有手段,朝臣裡有她的勢力,甚至她可以從劉邦死對頭項羽手上活著回去,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劉邦大概也知道他死之後根本沒人壓制得住呂雉。

    (4)戚夫人只是農夫之女,是劉邦寵妾而已,她所出的兒子一不是嫡子,二戚夫人受寵的時候根本沒有拉攏過朝臣,當時一個十五歲還什麼都聽從周昌建議的皇子也說不上賢能,這種毫無政治敏感的女人還作出慫恿劉邦廢太子這種事,完全觸碰了呂雉的底線。(5)別人也就算了,戚夫人是誰,是呂雉帶著兒子在項羽手下艱難求存的時候陪劉邦花天酒地的人,受寵的時候估計也仗著寵愛給過呂雉難堪,最後還挑撥劉邦廢太子,不共戴天的大仇啊,呂雉根本不可能放過她,廢太子失敗後的劉邦和戚夫人估計心理都有數了,所以才有最後一舞吧。

  • 4 # 恆空讀史

    如果戚夫人也像薄姬那樣不得寵,或許呂后才能放過她,薄姬正是因為不得寵,才躲過了呂后的迫害,最終成為贏家,成了漢朝的薄太后。

    戚夫人即便不挑唆劉邦廢太子,只要劉邦寵愛她,呂后就不會放過她。其實站在呂后的立場,她在劉邦一無所有的時候嫁給他,陪他吃盡苦頭,終於苦盡甘來,戚夫人卻霸佔了屬於她的位置和寵愛。

    即便如此,戚夫人還不滿足,還想奪了劉盈的太子之位,戚夫人這個舉動徹底激怒了呂后,以至於劉邦死後,呂后殘忍的把戚夫人折磨成了人彘,連劉盈看了都不忍心,所以呂后的行為也印證了那句最毒婦人心。

  • 5 # 木子

    我覺得不會,只要劉邦寵戚夫人,寵劉如意。呂后就會覺得她們母子是個威脅。也許戚夫人不會死得那麼慘。自古在皇家幾遍是一母所出也會斗的你死我活,看看李世民的幾個兒子吧,李承乾、李泰、李治就知道了。

  • 6 # 明離子

    其實呂后之所以殘忍殺害戚夫人,爭奪地位都是其次,主要還是呂后有些和如今在當街打小三兒的原配怨婦們一樣的心理:

    老公之所以不愛自己,都是小三兒的錯。

    呂后可以說是劉邦最早的支持者,在其不入流的時候便嫁給了他,在劉邦攻取天下的過程中,更是多次深陷囹圄,可以說是劉邦共同患難的妻子。

    但劉邦奪取了天下,成了大漢開國皇帝,呂后也人老珠黃,再不復當年的美貌,這時候,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便讓呂后妒火中燒。

    在呂后的概念裡,劉邦雖然也曾納了不少女人為妾,但都不如戚夫人可恨,因為她覺得之所以受寵,是因為戚夫人的狐媚妖豔迷惑了自己的老公,劉邦是“迫不得已”的。

    所以,即使戚夫人沒有奪權的舉動,呂后在劉邦死後,也不會放過她的,只不過可能會讓她死的痛快一些。

    但事實卻是,戚夫人不僅享受了劉邦的寵溺,還在劉邦病重時抱著自己的兒子在其面前花言巧語,企圖奪取太子劉盈的位置,這讓呂后的恨意更甚,以至於將戚夫人折磨成了人彘,才解了自己的心頭之恨。

  • 7 # 我不是易中天

    戚夫人不可能善終

    我這麼篤定的回答不是沒有根據,我們先弄明白戚夫人特殊地位。

    在劉邦眼裡戚夫人不同於別的姬妾,這個女人千嬌百媚、仙姿佚貌、溫柔似水,除了年輕漂亮最重要的是溫柔體貼。相比之下呂雉年老色衰,蠻橫嬌縱,連司馬遷都評價呂雉:

    ———性本剛毅

    形容爺們的詞語用在呂雉身上卻顯得恰當好處,劉邦當時讓呂雉當皇后也是形勢所逼,基於他以前對老婆的虧欠。面對這樣一個黃臉婆讓劉邦是又恨又怕又沒辦法,更別提什麼共患難,哪裡還有愛的深切?戚夫人的出現則填補了劉邦對愛情,對女性最美好的幻想,那種區別於呂雉,掏心窩子的體貼和溫柔,滿足了劉邦作為成功男士內心深處的虛榮,兩人自然愛的你儂我儂。

    戚夫人的出現是狐狸精對老公的魅惑

    呂雉作為大漢的皇后劉邦的正妻,怎麼能忍受戚夫人勾引自己的男人?儘管古代皇帝后宮三千,最多都是荷爾蒙分泌過多用來發洩,可是劉邦對戚夫人的態度完全不同。

    我唱歌來你跳舞,我吹笛子你賦詩,你張嘴來我餵飯,你噓寒來我問暖,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共天涯……

    戚夫人不懂,小三站不住腳

    戚夫人獨自享受著劉邦的寵愛,各種沒日沒夜的體驗讓兩人生下小兒子劉如意,劉如意秀氣俊美,聰明伶俐,更是讓劉邦高興的不得了。

    愚蠢的戚夫人仗著劉邦的寵愛,盡然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不停的給劉邦吹耳邊分,陷入溫軟的劉邦早就忘乎所以……多次提出更換太子。可惜祖制不容,天理不容,大臣不容,呂雉不容

    呂雉對戚夫人的恨再次升級,升級到水火不容,戚夫人原本想著利用寵愛隔山打牛,可惜是飛蛾撲火。

    死在呂雉手裡的大臣哪個不是一方諸侯?滿朝文武的大臣誰又買賬戚夫人?除了劉邦作為靠山沒有人支援。

    單薄的戚夫人又怎麼是呂雉的對手?等到劉邦死後,迎來的是呂雉的怒火。可憐的戚夫人落得做成人棍,兒子劉如意也被毒殺。

    再想想與世無爭的薄姬,呂雉為啥能多次放手?戚夫人不懂,劉邦也不懂!可是呂雉她懂,薄姬的本分才是最好的天分。

  • 8 # 讀春秋思無忌

    這個問題很好。

    思慮再三,答案還是不能。因為問題裡還是給出了條件,就是戚夫人仍是劉邦的寵妾。

    01 劉邦對戚夫人的過分寵愛讓呂后心生妒忌

    自從劉邦遇上戚夫人後,就常把他帶在身邊。劉邦這麼做是因為呂后給予不了劉邦需要的溫柔和乖巧。

    再看呂后,其為人剛毅,劉邦本就大男人主義,就性格互補來說,也希望妻子能溫柔些,所以即便劉邦當初和她還有感情,戚夫人的出現會讓他們這段感情提前畫上終止符。而呂后作為一個女人,怎麼可能不妒忌戚夫人?

    02 劉邦寵愛如意,卻對劉盈冷淡臣聞‘母愛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待御,趙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

    因為戚夫人長年隨劉邦出征,劉邦愛屋及烏,特別是劉邦病重時,戚夫人日夜伺候,如意常伴劉邦左右。劉邦感嘆:“不能讓不肖子劉盈位居如意之上。”雖然有戚夫人苦苦哀求的緣故,但是劉邦心裡也很欣賞如意。

    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太子劉盈於公元前210年出生,劉邦第二年就踏上了征程,並沒有陪伴他的成長。於是乎,公元前205年,劉邦率領56萬諸侯聯軍前去討伐項羽,結果在彭城被項羽的3萬精兵打得落荒而逃。逃跑的途中遇到了孝惠帝及魯元公主,劉邦就帶著一起逃跑。但是楚軍追得太緊了,於是劉邦便把兒女踢下車,趕車的夏侯嬰看見了,馬上又把二個孩子拉上馬車。如此多次,劉邦大怒,想殺掉夏侯嬰,也許命不該絕,他們最終安全逃至沛縣。

    從這裡不難看出,當時劉盈不過5歲,劉邦便忍心拋棄這麼小的孩子,明知這麼做凶多吉少,仍三番五次往下推,可見劉邦對劉盈並無父子之情。

    兩孩子看見呂后,把路上情形一說,呂后心裡怎麼能沒有陰影?之後看見劉邦如此寵愛如意,心裡沒想法才怪呢!

    03 呂后下嫁劉邦的初衷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原季自愛。臣有息女,原為季箕帚妾。”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與劉季。

    呂后出生名門,且比劉邦小15歲,甘願下嫁劉邦就是因為其父認定劉邦是人中之龍,將來必定飛黃騰達。

    呂后一心一意地輔佐劉邦,劉邦懷疑非劉姓王想要爭奪漢室的天下,呂后便幫其殺韓信、烹彭越,手段之毒辣令人髮指。

    所以,如果誰要想和劉盈搶奪江山,呂后也必不會讓他活著。既然呂后對戚夫人母子起了疑心,他們哪裡還可能善終?

    結語:

    即使戚夫人從未想和呂后爭搶地位,但是劉邦對戚夫人和如意的寵愛必定會讓呂后妒忌和起疑,再加上呂后的心狠手辣,戚夫人母子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參考資料:《史記》

  • 9 # 唐代丹藥

    戚姬平安終老和她退不退出和她平安終老關係並不大。

    宋太祖在杯酒釋兵權前,召集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喝酒,喝到酒酣耳熱時,宋太祖直截了當的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讓眾人瞬間驚酒醒。

    “汝曹雖無異心,其如麾下之人慾富貴者,一旦以黃袍加汝之身,汝雖欲不為,豈可得乎?”

    這就意味著,身處皇家的戚姬,她的進退和她日後的存留不是她能左右的。

    她與呂后之間的矛盾不能避免。

    出身寒微的戚姬在人脈和政治軍事勢力上也的確不如呂后。呂后和劉盈的地位遭到戚姬和劉如意的威脅最為關鍵時周昌的冒死進諫,請張良出良策(力請商山四皓),諸兄弟皆掌握兵權,妹夫樊噲又是劉邦倚重的將軍,最為重要的是呂后的兒子劉盈身為太子數年。

    而讓呂后感受到威脅的,也就是戚姬本人具有的幾個優勢。

    戚姬年輕貌美能歌善舞頗得劉邦的歡心,生下的劉如意更是“類”劉邦。

    雖然有些微弱,卻能量巨大。

    劉邦難以選擇。

    戚姬的柔美,如意的“類我”。

    呂后的剛毅,劉盈的羸弱。

    最終抉擇人劉邦態度一直處於搖擺之中,這不免就產生大的矛盾。

    劉邦的猶豫不決,朝臣的緘默不言或據理抗爭,戚姬的狐媚,這既增加了呂后的心理負擔,更增添了呂后的仇恨。

    當然,戚姬在此時提出退出,或者不再逼迫劉邦廢立的話,戚姬是無法倖免的。

    話說回來,戚姬如果沒有爭立的舉動。

    那呂后的確有可能放過戚姬。

    但是,僅僅有可能而已。

    代王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他和母親薄姬,遠在代地稱王,低調的過自己的日子。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病逝。

    成為贏家的呂后迎來了劉盈的登基。

    在先後除掉三任趙王后,呂后提出來,將代王劉恆遷為趙王,劉恆婉言謝絕。不用描述劉恆政治上的老道,卻能辨識出呂后隱藏於其後的計劃。此事雖然不了了之,但是呂后對待任何潛在的威脅是都進行詳細的考慮的。

    也就是說,即便戚姬在劉邦死之前,或者是誕下劉如意之前就退出,戚姬能夠倖免的可能雖說會降到最低,但還是不能完全的排除。

    如果奔著平安終老的想法去的話,那麼擺在戚姬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一、遠離劉邦。

    至少和薄姬一般,誕下皇子,拋開名利之心,學習蕭何的做法,大肆揮霍鋪張來自汙然後出長安就國。但是她們母子一輩子將會活的膽戰心驚,隨時會被派任為第四任趙王。那就意味著,你的平安幸福取決於別人的心情好壞與否。

    二、滅掉呂后。

    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那只有退而求其次,拿掉劉盈的太子之位。

    一勞永逸。

    事實證明,戚姬選擇的第二種,積極的主動的出手,以此來獲得劉邦的歡心,獲取日後的平安終老。

    因為她知道皇帝只能有一個,皇權大的無邊無際。

  • 10 # 囡囡大臉貓醬

    不能。歷朝歷代,皇帝身邊的女人有幾個能自主選擇。即便戚夫人不爭寵,劉邦還是會愛她,呂后恨得其實不是戚夫人這個人,她恨得是劉邦所愛。

    不少人會拿代王劉恆的母親薄姬來對比,說你看薄姬多聰明,不爭不搶,全身而退不說,最後還撈了個太后來當。要是戚夫人有她一半低調,也不會被做成人彘這麼慘了。

    初期的呂雉愛的是劉邦這個人。否則她不會一個千金小姐,嫁給一個遊手好閒的小混混,還給他生孩子,照顧一家老小。從她前期的表現來看,呂雉是配的上賢惠二字的。即便是劉邦整日在外廝混不管家裡,甚至惹了禍直接拋下一家老小自己逃了,呂雉也不曾記恨過他。劉邦逃跑後,呂雉被抓進大牢中,過了兩年非人的折磨。可她這時還沒有恨劉邦,她心裡還是有念想的,不然一個女人沒有一點念想怎麼能承受住七百多個日夜的煎熬。好不容易得救了,拼了命終於能夠見到自己的夫君了,結果他卻懷抱著美人,早已忘記了獄中的糟糠之妻。

    戚夫人柔若無骨,能歌善舞,又撒的一手好嬌。這種年輕女人獨有的風情,是呂雉這種飽經生活磨難的女人所沒有的。可是很對劉邦的胃口啊。男人是視覺動物,年老有權的男人更甚。呂雉看著劉邦個戚夫人日日尋歡作樂,心裡對劉邦薄情以及自己多年付出的恨,越積越深,而戚夫人自己神助攻,想讓劉邦廢帝,這下呂雉的復仇之火被徹底點燃。

    即便戚夫人不爭搶,像薄姬一樣。可皇帝愛啊,只要是劉邦愛誰,呂雉就會把恨意轉向誰。她之所以放過薄姬,是因為薄姬並不被劉邦所喜歡,跟她自己甚至還有點同病相憐的味道。所以戚夫人的生死在她選擇帝王的時候就被註定了。

  • 11 # 竹林吟曉1

    既使戚夫人從未與呂后爭搶地位,戚夫人也不會平安終老。因為:呂后為人野心勃勃,深諳政治之道,性格剛強堅毅、嫉妒性極強,手段兇狠毒辣。她輔佐高祖平定天下,誅殺韓信、黥布、鼓越等大臣。劉邦死後,她密不發喪,陰謀誅殺所有大臣,只是因為陳平、灌嬰率領十萬大軍鎮守滎陽,樊噲、周勃率領二十萬大軍平定燕地和代地,如果他們聽說高祖駕崩,諸將都將遭到殺戮,必定聯合起來進攻關中,朝廷大臣也會在內造反,出於當時形勢所迫,她才放棄這一陰謀計劃。執政後,因為自已的兒子惠帝逝世,她要把劉家天下篡守給自已的孃家一一呂家,果然大肆屠殺諸劉子弟以及忠於劉家朝廷的文武大臣。

    戚夫人雖然很受劉邦寵愛,想讓劉邦立她自已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但是她僅是定陶的一個容貌美麗性格溫柔的女子,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沒有像呂后那樣的被封為侯的哥哥呂澤、呂釋之、侄兒呂臺、呂產、呂祿等孃家人,也沒有呂后那樣的政治才能、政治資本、政治盟友,兒子如意是位善良幼稚的趙王。她僅憑姿色,身受寵愛,沒有任何政治力量和軍事力量與呂后相抗衡。按照呂后為人,“臥榻之側,豈能容他人酣睡?”而嫉妒性強的人,別人既使不跟他爭,他也會給別人破壞的。所以,既使戚夫人不與呂后爭搶地位,呂后也非殺他不可。何況,戚夫人因劉邦關係,既使自己不願爭,但客觀上已對呂后造成過威脅。

    再說劉邦,安邦治國平天下,確實是天下第一,無人能出其右,但在處理家庭問題上可真是個“低能兒”。既然寵愛戚姬,既然想廢太子而立如意,就必須為他們準備一定的政治條件、軍事條件和安排必要的措施,但他僅是感情用事,一時興起,就想改變有關天下大事的已成定局的政治局勢。他做的這一切都為戚夫人慘遭呂后毒手,埋下了禍根。臨死之前,他也只能不無憂慮的把趙王託付給趙國丞相建平侯周昌;而一個諸侯王國丞相,豈能挾制執掌朝廷大權的呂后?他語重心長的囑咐太子,登基後保護照顧好庶出的如意弟弟。而太子的善良柔弱,他自已也知道的,對兇狠毒辣的呂后能有什麼辦法?自已乾的事情,卻把渺茫的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讓他人對他釀的苦酒負責,他人既使想負責也是負責不了的。他對戚夫人母子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是他一手造成了戚夫人的悲慘結局,既使戚夫人不與呂后掙搶地位,如《紅樓夢》的尤二姐一樣,呂后也不會放過她。戚夫人是不會平安終老的。從這一歷史慘劇可以看出,給人做“小三”,實在是非常危險的,連漢高祖這樣的皇帝也保護不了他的“小三”,何況他人呢?不受法律保護的痴男痴女們,千萬要警惕啊!

  • 12 # 腦洞歷史觀

    當然可能啊,呂后也不是瘋子,她也不是見人就咬的。她只收拾對她地位構成威脅的。你六畜無害,人家才不理你。

    比如當時就有一位特別低調的妃子,結果大漢朝折騰到後面,皇帝變成她的後代了。

    這位就是薄姬。

    薄姬以前是魏王魏豹的妃子。韓信滅了魏豹之後,把薄姬送進宮,成為劉邦的妃子。

    劉邦的妃子那就不要太多,估計薄姬就要歇菜,有一天,卻突然被宣了過去。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薄姬有兩個閨蜜,當年進宮時一起發誓,說以後誰發達,可不要忘記對方啊。

    結果這兩個閨蜜都成為劉邦的寵妃。只有薄姬依能給她唱一首涼涼。

    這一天劉邦跟這兩位寵妃吃飯,這兩位想著薄姬,不由得吃吃在笑。劉邦覺得奇怪,一問之下,這兩位妃子就把事情給說了。

    劉邦好奇心被勾起來了,說那把薄姬叫過來看看。

    薄姬知道自己的機會到了。這時候,她馬上講了一個故事。

    我昨天夢見一條龍盤踞在我的身上。

    劉邦大喜,今天就讓你美夢成真。

    可見,薄姬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這個世界是會講故事的天下,從原始社會的篝火晚會開始就一直如此。

    但是,後宮鬥爭顏值第一,光靠講故事還是不成的。畢竟這不是一千零一夜。

    很快,劉邦就把薄姬給忘了,但薄姬卻幸運的懷上了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就是劉恆。

    到了呂氏掌權的時候,以前那些得寵的妃子可就倒大黴了,只有薄姬長期被冷落,所以沒有進入呂后的打擊序列。

    而劉恆也是相當低調的一個人。八歲的時候,劉恆被封為代王,封地在山西。

    到了呂后執政的時候,曾經一度想把劉恆封為趙王,這樣離中央更近,地理位置更好。但劉恆謝絕了,表示自己願意守在邊疆。

    劉恆本身孝順,脾氣好,人畜無害的樣子,他的母親薄氏又向來與世無爭,是個好相處的物件。

    那就他了。

    所以,呂后爭了一輩子,最後還是丟了,人家不爭,一切送上門。

  • 13 # 水一白聊歷史

    戚夫人最後的結局,一半責任在戚夫人,另一半則在劉邦身上。戚夫人不爭搶地位,想要平安終老,能不能?能!但是很難做到!

    為什麼說戚夫人結局的一半責任在劉邦身上?

    正是劉邦想要易儲的想法給了戚夫人自信,而不單單是戚夫人自己想的。

    如果劉邦沒有所謂的趙王劉如意“類已”,劉盈又如何如何弱的在戚夫人身邊說,戚夫人又怎麼可能後來一次次地吹枕邊風,想要改立太子,想要登頂爭位?

    所以說,即使戚夫人不想爭位,只要劉邦有心想要換太子,表現出來讓呂后知道,那戚夫人的結局就已經定了,而不單單是劉邦寵幸戚夫人有多深的問題。

    想要解這個局,首先是劉邦從沒有過換太子的念頭,或者只在心裡默默想過,而沒有讓任何人知道。

    呂后為什麼要殺戚夫人

    呂后要殺戚夫人的根本原因在於戚夫人有威脅,不單單是戚夫人受寵本身,還在於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是呂后的兒子劉盈的直接競爭對手。這個利益關係才是決定呂后要殺戚夫人的根本原因。

    如果沒有這層關係,那呂后對戚夫人也會跟對其他寵妃一樣,送到永巷一直做苦力,而不是殺之而後快。

    還有一個問題是,雖然史書上沒有明說,但是戚夫人和劉如意一定是有一個支援他們的群體的,假如戚夫人和劉如意不死,對於整個國家而言,永遠都是一個禍患。所以,此時,無論是任何人做君主,都會殺掉這個曾經的競爭對手,如今的潛在威脅。

    戚夫人的活路應該怎麼走?

    如果沒有爭地位,只是寵妃的話,按正常劇本走,那戚夫人的出路最好的就是跟其他的寵妃一樣在永巷做一輩子苦力,到死為止。

    想要像薄姬一樣,能夠出宮陪兒子代王劉恆安安穩穩過日子,最後還意外地被“皇帝”這顆幸運星砸中了頭,戚夫人是做不到的。

    想要活路,就需要演一齣戲,一出苦情戲,劉邦揮淚別嬌妻。臨終前一兩年,劉邦就需要充分表現出對戚夫人已經無愛了,並打算將其打入冷宮,在戚夫人苦求之下,勉強同意戚夫人離開京師去趙國找兒子趙王劉如意。但是鑑於戚夫人的表現,劉邦需要將趙王遷離富庶之地,遷往更加偏僻的地方,如代地。

    一個曾經受寵的妃子,如今孤兒寡母,偏居一隅,沒有爭位之心,無爭寵之意。當呂后認為威脅解除之日,才是戚夫人安穩度日之時。當然,劉如意可以善良,但不能睿智而有親和力,這也是消除威脅需要做的。

    最是無情帝王家,利益才是一切罪惡的源泉。

  • 14 # 希望星晨58298869

    如果戚夫人從不與呂后爭搶地位,也不能平安終老,這緣於劉邦是好色之徒,他垂涎戚夫人美貌,而戚夫人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儘管能歌善舞,貌美如花,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她的悲慘的結局是劉邦一手造成的。風華正茂的呂雉嫁給流氓劉邦後,溫柔體貼、賢惠能幹、任勞任怨,生下劉盈的第二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劉邦響應,帶領群眾殺了縣長,被推為義軍首領,此時劉邦已47歲了。隨後在反秦戰爭中,他的隊伍勢如破竹,迅速發展狀大,成為眾多農民軍中很重要的一支武裝力量;後來,劉邦與項羽爆發了彭城大戰,劉邦的56人萬漢軍被項羽的3萬多人打得棄盔丟甲,劉邦一敗塗地,帶著幾十個人上算三十六計,倉皇逃命。

    而呂雉、劉老太公等劉邦家屬都被項羽軍隊活捉並關進楚軍軍營,作為人質。 二十八個月的人質生活,讓呂雉倍受屈辱,古代的女俘虜地位比軍妓還低,普通士兵就可以任意調戲、姦汙、打罵、甚至砍殺!呂雉身處惡劣的環境中苟延殘喘,依然委屈求全,忍辱負重,還悉心照料和安慰呂老太公,為了將來與自己的男人劉邦團聚,她在屈辱中認真地活著。

    公元203年,楚漢議和後,項羽放回了呂雉及劉邦的親人,而劉邦在呂雉淪為楚囚的時候,又有了新歡,這人就是貌美如花,能歌善舞的絕色美女戚姫,人家與艱難困苦中盼了團聚,你卻捷足先登鳩佔鵲巢,與劉老流氓頭子夜夜笙歌,歌舞昇平,顛鸞倒鳳!這讓曾經純潔的呂雉心理徹底失衡,估計此時她對劉邦已心灰意冷,對趁人之危的戚姬在此時已恨之入骨了。

    暗地裡肯定有過咬牙切齒的發誓:要報復,要讓戚姬償到自己的厲害,這種思維的轉變是可怕的,應該是呂雉由溫柔、賢惠的女子變成心狠手辣的女魔頭的重要發端; 隨後呂雉為報復劉邦花心薄情,於劉邦在世時就發展了情人審食其,給風光無限的劉邦戴上綠帽子;顯然,兩年多的非人楚囚經歷讓呂雉脫胎換骨了,她一改自己的優雅、寬容、賢惠、大度、隱忍的品格而變得陰暗、算計、狹隘、兇殘、惡毒了;劉邦駕崩後,呂雉殘酷無情地把年僅30歲的戚姬砍去四肢,挖瞎眼睛,燻啞喉嚨,做成了慘不忍睹的“人彘”,扔進茅坑給人參觀,後來又殺了她!

  • 15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我認為如果戚夫人不和呂后爭搶地位,她肯定能平安終老。劉邦的後宮不只她一個美人,呂后對別人並沒做什麼,大部分是奉養宮中;薄姬還能跟著自己兒子去了封地當王太后。

    這說明呂后並不是一個殘暴的人,她之所以對付戚夫人,不只是因為戚夫人和她爭搶地位,更因為戚夫人觸碰到了她的底線。

    呂后的底線是什麼呢?是兒子!因為之前發生的種種事情,她對劉邦早已心冷,愛不愛的大概都不在意了,哪怕戚夫人是劉邦最寵愛的女人,她也不會有多少妒意。

    兒子才是她的全部希望,兒子登基為帝她才能揚眉吐氣。

    可戚夫人想讓劉邦換太子,她的兒子劉如意,從出生就深得劉邦的喜愛,戚夫人就動了心思,想讓兒子當太子以後好當皇帝。

    她的手段也很簡單,哭!一有機會就在劉邦面前哭,劉邦被她哭得心軟,加上又真的很喜歡劉如意,也想換太子了,常在大臣們面前說“如意類我”,試探大臣的態度。

    可大臣們堅決不同意,他們維護的倒也不是劉盈這個人,而是正統。

    呂后之子劉盈,乃是嫡長子,封為太子繼承大統理所應當,在他沒有什麼過錯的情況下,你說換就換?哪怕你是天子,這事兒也沒那麼容易!天子也有天子的規矩要守!

    你說你喜歡小兒子?可你那小兒子既非嫡,又非長,也沒什麼賢名,多給點封地就行,太子是萬萬不能當的!

    戚夫人還沒放棄,繼續哭。

    呂后怒火中燒,她可不是隻會哭,直接找來哥哥呂澤,讓他把張良給綁架來了,逼著張良想辦法——其實她根本不用綁,張良也是站正統這一邊的,出主意讓她請“商山四皓”出山輔助太子,她覺得好有道理,立刻去請了。

    商山四皓是四個很知名的隱士,當年劉邦去請他們都沒請動。但這次可能是呂后讓劉盈寫的信太真誠了,他們還真的出山了!

    劉邦看到他們出現在劉盈身邊,大感吃驚。我覺得如果他身體更好一點的話,劉盈就要遭殃了,皇帝請不動的人,太子請動了,這說明什麼?說明太子比皇帝更得人心,這是大忌!

    可他年紀大了,身體也差,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登天,沒精力再和呂氏母子鬥了。有個得到朝野認可的皇太子託付江山,也是件好事。

    從此劉邦再也不提換太子的話了,戚夫人繼續哭。不過這次她再怎麼哭也沒用了,因為沒多久劉邦就死了。

    呂后的好日子就來了。

    戚夫人總在蹦躂她早就不爽了,將其囚禁於永巷每日舂米,出出胸中的惡氣。說句實話,按照古代的習俗,主母這樣懲治失了分寸、一再威脅自己地位的小妾並不算過分。

    可戚夫人不服,每天唱什麼“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這不是明晃晃的挑釁嗎?要知道劉邦已經死了啊!你再這麼大膽不是自尋死路嗎?

    而且你還總提兒子,是怕你兒子好日子太長,怕呂后忘了你兒子嗎?

    呂后果然被提醒了,對哦,你還有個兒子被封為趙王,現在封地呢。。。。。。那就叫回來殺了吧。

    於是劉如意就被呂后弄死了,接著更把戚夫人給弄成了“人彘”。

    戚夫人的結局是很慘,可瞭解了更多事情後,對她就同情不起來。

  • 16 # 觀景說史

    萬物皆有定數,世事皆有可能!如果戚夫人從未和呂后爭搶地位,她還是有可能安度晚年的。

    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也是她性格使然

    自從戚夫人成為劉邦的寵妾後,併為劉邦生下了第三子劉如意,從此她就沒有消停過。戚夫人透過劉邦對她的寵愛,不斷的向劉邦吹枕頭風,讓劉邦改立劉如意為太子,理由是太子劉盈仁弱,一點都不像劉邦的性格。

    劉邦欲要廢立太子之事,被朝中大臣堅決反對廢長立幼,但劉邦心意已決。張良給呂后出了一個計謀,讓人去請“商山四皓”出山來輔助太子。呂后依計行事,讓人攜帶厚禮去請“商山四皓”出山,太子劉盈的仁厚和呂后的真誠打動了“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出來輔助太子劉盈,這也讓劉邦大吃一驚,原來劉邦早些年一直想請他們幾個來輔助自己,但“商山四皓”都以各種理由拒絕了。最後他們哥四個告訴劉邦:“陛下輕視讀書人,還愛罵人,所以我們才不來。現在聽說太子仁孝恭敬,又愛護天下讀書人,所以我們就輔助太子來了。”因此才打消劉邦改立太子的心思。

    劉邦去世後,呂雉因太子劉盈繼承皇位而被尊稱為“呂太后”,她把劉邦的寵妾們都囚禁起來,不給出宮。代王劉恆的母親薄姬,因為不得劉邦寵愛,因此可以出宮,跟隨劉恆到封地代國。

    當初呂后並沒有打算要弄死戚夫人的意思,只不過是想著法子折磨她。呂后先是把戚夫人囚禁在一個小巷子裡,把她的頭髮剃光,給她在脖子上套上鐵圈,然後還讓他穿上囚服做舂米的苦力活。

    戚夫人一邊舂米一邊唱著歌兒:“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戚夫人作死的歌聲並沒有給她洗刷冤屈,反而讓呂后對她和劉如意痛下殺手。呂后先是把趙王劉如意殺死,然後把戚夫人的四肢斬斷,薰聾雙耳,挖掉雙目,還用毒藥把戚夫人毒啞,隨後命人把做成“人彘”的戚夫人丟入茅廁之中。

    得享安度晚年的慎夫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慎夫人是漢文帝的寵妃,地位也是和戚夫人有一拼。漢文帝的皇后是竇漪房,她也和呂后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失寵了,但她們的兒子都是太子,日後必定會成為皇太后,有秋後算賬的本錢。

    慎夫人原先也是持寵而嬌,竟然跟竇皇后平起平坐,完全忽略了尊卑有序的做人準則。在一次上林苑盛宴中,中郎將袁盎故意把慎夫人的座椅撤到下席,慎夫人和漢文帝都大怒離席而去。

    《史記·袁盎傳》:“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後,慎夫人乃妾,妾主豈可與同坐哉!適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陛下獨不見‘人豕’二字乎?”

    漢文帝聽了袁盎的進諫後,感到心驚肉跳,他趕緊去把袁盎的原話告訴給慎夫人聽,慎夫人是個聰明人,她聽了袁盎的話後也是後怕。從此慎夫人的形象徹底變了,她恭謹賢良,對竇皇后恭順有加,對薄太后十分孝順。

    宋璟《定諸王公主封邑名號奏》:“昔袁盎降慎夫人之席,文帝竟納之;慎夫人亦不以為嫌,美其得久長之計。”如若戚夫人懂得進退有度,有一半慎夫人的胸懷,對呂后保持起碼的尊敬態度,而不是處處去刺激呂后的神經,也許她和劉如意的結果也不會這麼慘!

  • 17 # 江上孤舟

    如果當初戚夫人懂得忍讓,那麼她不會落得這麼慘的下場,很有可能會得到善終。因為呂雉雖然心狠,但她卻不是一個殺人狂魔,若不是惹了她的怒,擋了她的道,她還是不會為難人的。咱們來看看當時的薄姬,這個女人就相當的聰明,知道該如何保命。劉邦並不疼愛這個妃子,寵幸她的次數極少,可她肚子卻是給力的,居然有了身孕,而且還因此生下了一個男孩,這便是後來的漢獻帝。

    有了孩子之後,薄姬過得是戰戰兢兢,她知道呂后的權勢很大,自己根本就不是她的對手,所以表現出一切以呂后為尊的感覺,在呂后面前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呂后看她如此識趣,這麼些年也算過得可憐,再加上她也沒有被寵愛,所以劉邦去世過後,她就讓薄姬去她兒子代王那裡養年老了。

    從這就能看得出,呂后這個人也並不是真的鐵石心腸,她也是有一點點仁慈心的。而她之所以會對戚夫人這麼狠,甚至將她做成了人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戚夫人自己太能作死了。當年她相當的得劉邦的寵愛,可以說是劉邦的心頭肉,在臨死前都還放心不下她,就怕她被自己的妻子給欺負了。可能就是因為皇帝對她太過於寵愛,導致她忘了自己的身份。她只是一個寵妃,並不是皇后。

    如果說皇后背後的家族勢力小,而皇后這個人能力又有限的話,那麼寵妃張揚一點也無礙。可是惹怒一個背後有著家族作為支撐的皇后,並且是一個厲害級的皇后,那麼耀武揚威,那就是嫌死的不夠爽。呂雉這個人本來就很要強,面對著一個搶走他丈夫愛的女人,她是恨的不行。而這個女人還野心勃勃,甚至希望搶走他兒子的皇位,這就更讓她惱怒不已。

    戚夫人藉著自己當年得寵,多次向劉邦吹著枕頭風,希望他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劉邦也更愛這個寵妃生的兒子,所以是有了改立太子的這個想法。可是呂后怎麼可能讓他這種想法實現,她背地裡拉攏了重臣,讓其追隨她的兒子劉盈。劉邦一看太子現在如此的人心,也不敢隨意換,否則惹了朝廷眾怒也是一件頭疼的事,故而這件換太子的事,後來才消停下來。

    可是這一下才真正的讓她給記恨上了,她覺得搶了丈夫的愛都還沒有什麼,但若想要搶她兒子的皇位,那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了。因為呂雉這一個人將權力看得很重,所以戚夫人的這一個枕頭風行為可以說是觸到了她的底線。如果當年戚夫人沒有做出這件事,她的下場或許不會這麼慘。

  • 18 # 宋安之

    應該可以的。

    不過這個不爭搶地位,還要包括不支援自己兒子成為太子,不以這種試圖母憑子貴的方式來與呂后爭搶地位。

    不然的話還是要被呂后收拾。

    當然以歷史來看,呂后在漢惠帝繼位以後,雖然對於戚夫人頗有些慘無人道,甚至嚇得漢惠帝說道這不是人乾的事情,嚇得其有點精神不正常。

    但整體來說,呂后這個人並非是一個殘暴之人。她如此收拾戚夫人,是因為他不只是劉邦的正室,更是因為劉邦的開國過程中,呂后及其呂家可是付出了很多,結果好不容易熬到開國了,戚夫人卻跳出來又是跟她爭寵,又是想讓兒子趙王如意取代呂后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

    這不是要呂后的命嗎,所以呂后在掌權以後,自然是瘋狂的報復戚夫人了!

    如果戚夫人老老實實的,有著自知之明,不跟呂后搶地位,也不想著讓兒子成為太子的話,就是再受寵,最多是在呂后掌權以後被打壓,也不至於自己還有兒子是雙雙因此送了命!

    只能說戚夫人這個人是標準的婦人之見!看不清形勢,不知道呂后有多大的勢力,擺不清自己的位置,所以才有那種淒涼下場的,不能全怪呂后的。

  • 19 # 逝去即歷史

    “成王敗寇”,女人的嫉妒心才是最可怕的,戚夫人只有爭奪成功,讓自己的兒子如意成為太子,登上帝位才能平安終老。否則爭與不爭都落不了好的下場。

    原因就在於呂后對戚夫人的恨不只是因為呂后和她爭位,最重要的是女人的嫉妒。

    劉邦死後,呂后的兒子劉盈繼承帝位,即漢惠帝。

    這時候,戚夫人和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已經不能對她和她的兒子構成威脅了,但是呂后仍然將戚夫人母子害死。

    呂后想要殺害如意,於是招如意進長安,惠帝知道呂后的想法,親自將如意接到自己宮中,和如意同吃同住,使呂后沒有機會下手。

    但是她明知道惠帝不想讓她殺掉如意,但她仍然鍥而不捨,終於趁惠帝出去射箭時,將如意毒殺,其實只是因為劉邦說過“如意像他”。

    呂后最恨的人是戚夫人,因為戚夫人年輕美貌,劉邦非常喜歡她,戚夫人經常隨侍劉邦身邊,而呂后只能留守,所以呂后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暗藥,使居廁中,稱為人彘。呂后殘忍的對待戚夫人,將戚夫人的美貌盡皆毀去,可見,女人的嫉妒之心多麼的可怕。

    呂后將戚夫人做成人彘,仍然難消心頭只恨,請惠帝觀人彘,並告訴他這是戚夫人。

    惠帝聽後大哭,使人告呂后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

    從此以後,惠帝終日飲酒作樂,再也不管政事了。 所以說,戚夫人只能爭才能有一線生機,不爭就是死路一條。可惜,戚夫人沒有成功,被虐殺成為必然的結局。

  • 20 # 帶刺的百合花2

    即使不正帝位,大概也要看劉邦對她的寵愛程度,如果劉邦對她只是一般的寵愛,或許可以保證後半生平安,如果劉邦對她專寵,估計夠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文筆特別好的網路小說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