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柯的煩惱

    談歷史用“假如”、“如果”這些詞彙沒有任何意義,也就是茶餘飯後扯扯淡罷了

    雍正比較勤政,執政13年,一直勤勤勉勉,被人稱為工作狂,每天平均工作10小時以上,滿清所謂的“康乾盛世”,個人認為雍正的功績最大,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因為雍正即位時的年齡比較的大,四十多歲的人,思想相對成熟,做事沉著穩定,為人處事經驗豐富。

    然後,你說讓一位四十多歲的人當皇帝,還讓其在位60年,就是要雍正活100多歲,這樣長壽的人現在都不多見,在年過60古來稀的清朝你覺得現實嗎。

    其實乾隆皇帝也有不少功績,並非一無是處,只是執政時間久了心態難免變化,很難保持一顆初心,縱觀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功勳卓著的偉大帝王,只要在位時間夠長,後期要麼花天酒地、奢靡腐化,要麼荒淫無度、醉生夢死。

    其次,雍正乾隆兩位帝王,無論誰在為時間長,誰在位時間短,對滿清歷史短期內可能有些影響,長期來說,沒有任何改變,既改變不了其閉關鎖國,固步自封的國策,也不會改變大清滅亡的命運,朕的大清該亡還是要亡,沒辦法

    當然你一定要問會有什麼改變的的話,那倒是也有,至少中學歷史課本和百度百科針對兩位皇帝的時間會改成:“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8年),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38年—1751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

    不知道這樣的改變影響算大嗎?

  • 2 # 爾靜橋

    你好,歷史不容假設,但是無聊的時候也可以暢想一下。

    如果雍正能統治清朝60年,乾隆只有十三年,那清朝會怎麼樣!答案是,還是會滅亡,只是滅亡的時間晚一點而已。因為清朝遇到了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所沒有遇到過的世界大變局,在清朝中後期,西歐列強逐步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化資本主義國家,而中國看起來很強大,卻依舊是以農業為主的封建國家,兩個區域,兩個世界,前者已經敲開了現代文明的大門,而後者卻依舊延續著兩千多年前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不在一個數量級了。

    縱向看,清朝可算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裡政治制度最為完善的王朝,皇帝的平均質量和執政水平也高於以前各個朝代,如果大清王朝早誕生個五百年,還真有可能國祚長久,延續個四百年以上不是問題,關鍵是清朝後期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清朝面臨的對手已經不是北方落後的遊牧民族,也不是跟中國政治制度相近的倭寇,而是工業化程度很高的歐美列強,他們不止是武器先進,他們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管理水平和對於群眾的動員能力都不是一個自詡為天朝大國的清朝所能匹敵的。

    就如同你現在帶領有充足彈藥補給的一個機械化步兵師回到古代,估計能把古代所有國家幹趴下是一個道理,這叫降維打擊,管他是雍正還是乾隆,你就是把努爾哈赤復活了也不是你的對手。

    所以,落後就捱打,決定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是先進的制度和技術,而不是幾個明君聖主。

  • 3 # 有得觀史

    雍正統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還會滅亡,而且滅亡時間和實際差不多。但是,對當時百姓來說卻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清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閉關鎖國,而閉關鎖國是清朝的一貫政策,不管是雍正還是乾隆都一樣。歐洲進入資本主義,必然會用炮火轟開中國的大門,掠奪中國的資源。清政府不能保護國家不受侵略,也不能保護國民安全,這樣的政府必然被人民推翻。

    雍正和乾隆在位年數對調,對大清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對大清的老百姓意義重大。雍正是個勤政敬業的好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官場清廉,老百姓安居樂業,雍正當皇帝是人民的福氣。

    乾隆好大喜功,愛花錢講排場,他當皇帝不但花光了雍正留下的老底,還弄個議罪銀製度敗壞了官場風氣。乾隆時期號稱飢餓的盛世,老百姓吃飯都成了問題,所以爆發了白蓮教起義。

    如果雍正在60年,乾隆在位13年,會為百姓帶來更多福祉。雍正當60年皇帝,大清的國庫會更豐厚。乾隆當13年皇帝,時間有限,會少敗點家。這一加一減大清財政不會崩盤那麼早。至少乾隆時期不會發生白蓮教起義,嘉慶就不需要用十多年時間,花去超過1億兩白銀去平定,老百姓依然會有好日子過。這樣大清從雍正到嘉慶97年,百姓都是好生活。

    要國家幹什麼?不就是為了保護老百姓,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嗎?把雍正和乾隆對調,可以為百姓換來近百年的好生活,你說意義大不大?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我希望雍正幹60年,乾隆13年。

  • 4 # 陸棄

    雍正在位時間長的話,清朝恐怕會加速滅亡。

    雍正雖然在位勵精圖治廉潔吏治,還給兒子乾隆留下豐厚的國庫。但是這位雍正帝是一位非常嚴厲的皇帝,嚴厲到什麼程度,只要敢對朝廷不滿發出牢騷言論,被人聽到舉報之後就被處死。在位期間為了鞏固程朱理學,穩定清廷統治的合法性和打擊政敵的需要,利用曾靜策反嶽鍾琪反清復明,後嶽鍾琪上京城告知,雍正藉此發起文字獄,就連已死去的曾靜的老師呂留良的屍體都不放過,開館毀壞屍體。

    打擊工商業的發展,只重視農業的發展。康熙年間鬆散的海禁政策開始嚴格執行,與之相對應的西方國家鼓勵出海毛衣,失去了與當時的先進的文化與技術交流,使中國開始全面落後於西方。加強官府的權威,平民只要敢上街鬧事對抗官府,無論對錯,全部處死。

    而乾隆自稱“十全老人”文治武功達到清朝的頂峰,一生耗費奢靡也不是什麼好鳥。雍正的文字獄延續到乾隆繼續保持、海禁政策也繼續保持,相比雍正,乾隆對老百姓還算寬容,而且還鼓勵工商業的發展,不然乾隆哪裡來的錢發動十次大的戰役和六次下江南,光靠老爹給的6000萬白銀根本不夠。

  • 5 # 張說之

    雍正應比他兒子強,內政方面,攤丁入畝、火耗公、整頓史冶、鄉紳一體等改革會繼續下去,基層百姓得到些微好處會有凝聚力,財政收入增加讓清庭強大。至於外交,雍正應會比乾隆開放,清庭的閉關自鎖始於乾隆,讓中國與世界發展脫節,造成劫難。雍正在位久會讓中國與世界更多接觸吧,至少也不會落後太多。

  • 6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可以自娛自樂的假設一波。

    得出的答案是清朝依然會滅亡。一、從中國的角度來講。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國古代三百年的封建朝代週期是不可違抗的。只要科技不進步,這塊土地上的承載極限就肯定會達到,農民起義肯定會發生,封建王朝肯定被推翻。

    二、從西方的角度來講。

    清王朝科技如此落後,西方瓜分中國,讓中國變成殖民地,這也是必然趨勢,這是西方資本主義貪婪的本性決定的,所以清王朝依然會滅亡。

    三、從歷史的角度來講。

    漢武帝幹久了就開始變糊塗了。

    梁武帝幹久了就想著怎麼當和尚了。

    唐太宗幹久了就開始放飛自我了。

    唐玄宗幹久了就只想和自己兒媳婦瞎混了。

    明太祖幹久了就開始隨便殺人了。

    嘉靖帝幹久了就想煉丹修仙了。

    康熙帝幹久了,呃,不僅自己開始腦殘起來,還把一干兒子逼成心理變態了。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在皇帝位子上幹久了,沒怎麼出格的,還真的只有乾隆。至少表面上沒出什麼大事(和大人表示贊同)。至少比上面那幾位的晚年災難好多了。

    所以你確信雍正帝幹久了會比上面那幾位強?

    四、從改革者的角度來講

    商鞅車裂了。

    趙武靈王活活餓死了。

    王莽自殺了。

    魏孝文帝莫名其妙的英年早逝了。

    王安石倒是沒死,但是自己的變法也廢了。

    張居正的後代多麼悲慘。

    一個個血淋淋的例子擺在面前,震懾作用十足。

    那麼問題來了,雍正帝幹久了(60年)會變成什麼樣子?而且他還是一個改革者,別人會對他怎麼樣?

    不說,大家心裡估計也有了答案。

    清王朝運氣好,雍正帝可能把清王朝延個幾十年氣運,但是依然挽救不了清王朝;運氣不好,雍正帝也學一學漢武唐宗,明祖康熙晚年那種做法的,清王朝更快的走向滅亡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大清國都是必亡的。這就是歷史趨勢,無人能違抗。

    因為社會要發展,靠的不是某一兩位傳統君主,而是先進思想、先進科學、先進技術。

    中國就像一塊蛋糕,中國人只擅長切蛋糕,但是西方人更喜歡把蛋糕做大,給別人漏一點,再自己佔最大的那份。

  • 7 # 李輝歷史

    如果雍正統治60年,乾隆統治13年,那麼清朝的歷史就會重寫。

    為什麼會這麼說?咱們先回顧下康熙晚年清朝的社會現狀。

    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晚年曾對月宣誓,寧願縮短自己之壽命換來大清的太平。康熙在位 61年,由於當皇帝時間太長,後來尤其是晚年每天聽到的都是歌舞昇平,歌功頌德的話,又因為喜歡聽好聽的,相當然的認為天下太平,百姓富足,生活無憂了。可他還是有一份覺察,逐漸認識到表面上繁榮昌盛的景象是被粉飾過的所謂盛世:官員腐敗,吏治混亂,貧富分化加劇,國庫空虛,社會矛盾尖銳,但已無力迴天了。再者 朝廷上下皇子,大臣互相勾結,結黨營私,黨同伐異等朝廷風氣日益敗壞。盤根錯節的吏治腐敗和結黨營私的結果是發生了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動搖了國本,作為帝國的統治者他更是心力交瘁,無法處理,這從側面也反映了康熙的無可奈何。 康熙看在眼裡,卻愁在心裡。國庫空虛到,當康熙死時,才有800萬銀,對這麼大的國家來說是怎樣的爛攤子!

    再看

    雍正在位13年間的歷史功績整飭吏治。康熙末年,官場貪汙腐敗成風,社會風氣日益敗壞,國庫空虛。雍正皇帝即位伊始就對貪汙行為嚴懲不貸,其抄家追贓的手段也是雷厲風行,成就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官場氛圍。整頓財政。攤丁入畝,即廢除人頭稅,改為按土地多少收稅;火耗歸公,集中了徵稅權利,減輕了人民的額外負擔,這些不僅增加了財政收入,還起到了整治貪汙腐敗的作用。

    設立軍機處。加強了中央集權,真正的集權力於一身,總理天下庶務,這也標誌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

    平定西北叛亂。雍正重新劃分了青海和蒙古遊牧邊界,從此青海成為中央直接管轄的行政單位,墊定了西北穩定的局面。

    改土歸流。西南少數民族改土歸流對於減輕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有幫助,對清朝實施全國性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有重要意義

    強化密摺制度。雍正帝把遞密摺的範圍擴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等,內容則擴大到生計、風俗等方面。這也加強了中央集權。

    秘密建儲。徹底避免了康熙末年皇子競爭皇位引發激烈競爭的局面,此方法也一直被其後世延用。

    廢除賤籍。贏得了民聲,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官員地主也必須繳納賦稅,廢除官員免稅的特權。此舉犧牲了官紳的利益,但卻鞏固了王朝的統治,加強了清政府的統治,促進了清政府統治的穩定。

    對俄政策。劃定了清俄中段邊界,穩定了清俄邊界局勢,促進了清俄邊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貿易。

    乾隆在位64年曆史功績

    1、編修文化典籍。 2、維護、興建皇家園林。 3、寫詩。 4、蠲(juān)免天下錢糧。 5、統一新疆。6、完善治理西藏。 7、修砌浙江海塘。 8、中華各族一統。

    從以上雍正和乾隆的歷史功績我們可以看出,雍正勤勉於政,救清於水火之中。他時時為民,他處處為國之長久,整治官吏,整頓財政,廢除賤籍,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無不從最根本的國之本著想。它夯實了國基,他倡導了風清氣正,他給予了人民自由、平等、幸福。雍正登基的時候,康熙末年吏治衝散,國庫空虛,整個大清國庫不到700萬,但雍正嘔心瀝血地幹了13年, 13年之後,國庫存銀就變為6000萬兩。 清朝國庫 從700萬到6000萬,短短的13年時間。而反觀乾隆的64年,大多數是在雍正打下天下的局面下粉飾太平,做一些附庸風雅的事:作詩,大興土木,或者減免錢糧,營造了表面上社會和諧穩定,繁榮的景象。歌功頌德,寬政,仁政,這些都是國家的治理之策,但不是國之本。

    國家的治理之本是吏治。雍正很好地做到了。所以才有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得美譽,而乾隆顯然差些。所以如果雍正統治60年,乾隆統治13年,清朝的歷史必然是這樣的:清朝的吏治更加清廉,國庫更加充盈,社會更加平等,官員不腐敗,人民不反抗。60年延長了良好的社會風氣,人民安居樂業,統治更加穩定,大清基業必將鞏固,大清統治必將存續更長。

  • 8 # 宋安之

    一是縱觀歷史上在位時間長的皇帝,其實到了晚年就會出現昏庸的情況,說白了就是上了年紀,老糊塗了。

    諸如梁武帝還有唐玄宗,就是典型例子。

    如果雍正真的在位60年,那麼很難保證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二是雍正大刀闊斧的改革,已經觸犯了相當一部分的利益,他又是一個暴脾氣之人,不然也不會將改革持續下去的。

    所以雍正如果真的在位60年,那麼時間久了,勢必會激化這種矛盾,到時候引起巨大反彈,豈不是尷尬了?

    所以說雍正在位13年就很好了,在位60年的話,清朝不好的可能是遠遠大於更好的可能的。

  • 9 # 酒翁

    雍正與乾隆對調,雍正統治60年,乾隆統治13年,清朝會怎樣?這雖然只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但咱們還是可以稍微說說。

    要想說清朝會怎樣,那無非就是討論清朝是會結束的早,還是結束的晚,其實,在我看來,不管是雍正還是乾隆,從對清朝的結局影響上,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一個是清朝並不是在乾隆手上滅亡的,雖說乾隆時期是清朝的拐點,可在乾隆後面,還有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及宣統,所以,清朝滅亡不會因為乾隆一人導致,我覺得是清朝整體統治者的思想導致。

    沒錯,說到思想,那就會說到清朝滅亡最主要的原因:閉關鎖國,我們都知道清朝時期,各位統治者都覺得自己的國家是最厲害的,以至於外國使者面見,必須得磕頭,也正是這種自我封閉後的自我滿足感,讓清朝的統治者忽略了當時其他各國的發展情況,以至於到後來各國列強將大炮對準自己時,一開始都不清楚這是什麼玩意兒?一直在糾結為什麼比自己的八旗弟子們還厲害。乾隆是自我感覺良好,雍正難道不是嗎?

    所以,雍正和乾隆對調,對大清的結束,並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也就是說,雍正並不會阻止清朝走向滅亡。

    但雍正和乾隆對調,雖說無法擺脫大清走向滅亡,結果無法改變,但過程會有很大的改變,我們都知道乾隆盛世的形成,並不是靠乾隆自己,而是靠的雍正在位13年的努力經營,都說康乾盛世,但其實沒有雍正,康乾盛世能否存在都是個問題,由此可見,雍正在這中間起到的作用,並不能因為在位時間短,就忽略了。盛世盛世,那就是國富民強,人民富裕了,國家強盛的意思,這就是我說的過程。

    雍正比乾隆在位的好處就是國家是真正的“盛世”,乾隆自詡“十全老人”,但民間餓死的人不計其數,真正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情景,官場腐敗,官員昏庸,阿諛奉承,買官賣官,斂財享福,這是乾隆時期的最大特點,但若是換成雍正,官場雖說會繼續有貪官,但可以肯定的是貪官肯定比乾隆時期的少。貪官少了,老百姓也就更加安居樂業了,國家也就真的“盛世”了。

    題主說雍正在位60年,其實,以雍正的性子,在位60年,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第一,雍正即位時已經45歲了,中年了,60年後,那就是105歲了,妥妥的一個老者,細數中國歷史上統治者活到年老的,有幾個還是勵精圖治,有幾個還能明辨是非?唐玄宗?康熙?沒錯,就連康熙到最後,也造成了國庫空虛,所以,雍正在位久了,不是件好事。

    另外就是雍正的性格,我們都知道雍正朝為什麼貪官少,最大的原因就是雍正“狠”,辦事狠,抓錯狠,處罰更狠。當一路“狠”走到底,官員就會反彈,這就是現在領導人講究的管人得“恩威並施”,但雍正明顯“威”的過頭了,而且雍正這人比較猜疑對方,說白了就是不怎麼信任人,所以,雍正13年,各級官員沒有反彈,不代表在位60年,沒有反彈,搞不好時間久了,就會產生矛盾,且造成矛盾激化。

    綜上,雍正在位60年,對大清的影響,我覺得不會有多大的改善,至少對大清的結束,不會有多大的改善。

  • 10 # 大清朝亡了oo

    別的不知道會怎麼樣,反正雍正會破記錄的,100多歲還在皇帝的位置,全世界沒有吧[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 11 # Ta柱哥

    歲數越大越明白精力不夠是什麼意思了,再來遍高三我已經做不到了,雍正老爺子13年每天都跟高三是的,已經很NB了,不從技術層面去講到底這樣統治60年合不合適,單純的講保持60年這樣的精力恐怕只有外星人

  • 12 # 大白讀史

    這是一個假設性問題,雍正和乾隆都是清朝的君主,按倫理來說,乾隆是雍正的子嗣,有著父子關係。兩個人都是皇帝,執政的風格也不一樣,雍正是康熙一手調教出來的,康熙是清朝最重要的以為皇帝之一。清朝有康乾盛世之說,康指的就是康熙,乾指的是乾隆。康熙幼年繼位,當時清朝剛建立還沒有多久,康熙繼位之後,朝內朝外危機四伏,稍微處理不當就可能引發天下動盪。

    雍正繼位,懲治貪官汙吏

    少年到青年時的康熙也是非常有謀略的鐵血君主,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不僅僅自己坐穩了江山,還讓清朝徹底成為了中原正統王朝。可是一個國家興盛了,自然就會出現很多毛病,亂世出現的大多都是能臣,而盛世就開始出現貪官了。康熙末年貪官的出現,成為清朝統治者最大的心病,康熙當時已經沒有能力處理了,只有選取合適的繼承人,才能處理。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雍正最大的特點就是鐵血,能夠懲治貪官汙吏,這也是雍正能夠成為皇帝的重要原因。康熙末年需要一個能夠懲治貪官的君主在位,雍正上臺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可惜的是,雍正在位沒有多久就去世了,在雍正在位的這些年,清朝康熙末年的貪汙風氣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也僅僅是改善,這就像治病,雍正給大清熬了幾副猛藥,可是還沒有根治就去世了。

    晚年的乾隆,開始貪圖享樂

    隨後就是長命皇帝乾隆上臺了,乾隆也是個有魄力的皇帝,剛剛繼位的時候,很有雍正的風采,也給大清熬了幾副藥,大清的局面有了一定的好轉,可是這個時候,乾隆卻已經變了。說起乾隆的變化,一定要提一個人,那就是和珅,一個千年難遇的大貪官,乾隆時期,和珅在朝,可想而知,當時的貪汙風氣如何了。正常情況下,水至清則無魚,但也不能太混亂,和珅位極人臣,成為了貪官汙吏的保護傘,清朝也開始走向了滅亡之路。

    乾隆活的時間很長,可是他也越來越注重帝王心術,注重權衡之術,沒有了雍正時期的殺伐果斷,雍正的努力也直接落空。最為關鍵的還是乾隆活的時間太長了,人一老就開始惜命,開始注重享受,雖然說乾隆為自己的兒子嘉慶留下了和珅這塊大肥肉,但他在位期間,貪汙已經開始不好控制了,常說清官是水,貪官是油,不能沒有水,也不能沒有油。可是有時候,水可以多,但油絕對不可多。隨著乾隆末年的胡鬧,大清到了嘉慶這裡,已經出現了危機,這也是為什麼到了嘉慶時期,清朝的盛世就結束的原因。

    如果雍正和乾隆在位時間反轉過來,乾隆活了13年,雍正活了60年,大清的歷史可能會有改變。經過雍正的鐵血治理,不說能夠讓清朝沒有貪官,但絕對不會再出現貪汙成風的現象,而乾隆在位13年,就不會出現和珅等貪官,大清有就可以多延緩幾年。

  • 13 # 李好趣說史

    不管是雍正統治60年還是乾隆統治60年,其實說到底結局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為清朝不是毀在乾隆手上的,乾隆之後的在位皇帝還有嘉慶道光等。導致清朝最終結局的跟某個人沒有關係,最主要的是一代代統治者的思想過於禁錮了。

    說到思想,對清朝影響最大的就是閉關鎖國了。我們假設雍正統治60年,回看到那會的世界是什麼情況,十六世紀六十年代的西方國家,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工業革命。先不說清朝政府能不能接受工業革命,就雍正的年紀也擺在那了,就算不管雍正的年紀,不算他在位60歲會成為百歲老人,雍正在位能接受工業革命嗎?雍正會注重西方國家開展的工業革命嗎?天朝盛國的思想,雍正就沒有嗎?

    雖然說在古時候,皇帝是天下的統治者,但是皇帝真的能為所欲為嗎,即便雍正能接受工業革命,他要平衡各方的勢力,要考慮到各方的顧慮,他又能做出什麼行為,能帶領大家一起緊跟西方國家的腳步開展工業革命嗎?完全不可能。

    再說清朝,清政府是滿族,屬於馬背上的民族,在千年的戰爭模式中有著一定的優勢,工業革命是對千年戰爭模式的一種革新,讓清朝滿族的優勢化為烏有,即便雍正知道工業革命的好,工業革命的發展前景好,也能接受工業革命,他又怎麼會貿然接受呢?而雍正的不接受,與乾隆等皇帝在位除了歷史上的盛世之外,其他的又有何區別,最終清朝政府被推翻的歷史又怎麼會有變化。

    只能說,每一個封建王朝都不能不順應變化,時代的巨輪下,即便明君如雍正,又奈何?只能淚眼婆娑,接受現實。

  • 14 # 小馬談古今

    如果雍正統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會怎麼樣?

    大家都知道,清朝經過康熙的攘外安內,朝廷得以穩定,但康熙晚年怠於政務,導致朝中貪汙之風日起,國庫虧空。雍正繼位後,一心肅貪,整頓吏治。他在位13年,勤勞政務,實行攤丁入畝等政策,使清朝的國庫充盈,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可以說,是康熙讓清朝疆域穩固,是雍正讓清朝內部得到了安定發展。

    有了前面兩個皇帝幾十年的治理,待到乾隆時期,清朝已到了鼎盛階段,國家安定,人民安居樂業。但乾隆後期安於享樂虛名,獨裁統治,讓清朝貪汙之風日盛,竟然出現了和珅這樣的大貪官。雍正也是康乾盛世的重要締造者。

    康乾盛世既清朝的兩大盛世,康指的就是康熙,乾指的是乾隆。但實際到乾隆末期,朝中政風已經相當腐敗,這也為清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可惜雍正去世的太早,沒能徹底治癒清朝的頑疾。隨後就是長命皇帝乾隆上臺了,乾隆也是個有魄力的皇帝,剛剛繼位的時候,很有雍正的風采,也給大清熬了幾副藥,大清的局面有了一定的好轉,可是這個時候,乾隆卻已經變了。尤其出了一個千年難遇的大貪官,乾隆也是聽之任之。有了和珅做貪官汙吏的保護傘,朝中貪汙之風可想而知,最終,清朝也開始走向了滅亡之路。清朝的盛世就從此結束了。

    如果雍正和乾隆在位時間反轉過來,乾隆活了13年,雍正活了60年,大清的歷史可能會從此改寫。國力會大清有就可以多延緩幾年。

  • 15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有點意思啊!昨天俺在回答一個問題還說,雍正作為清朝最得勁的頂樑柱,在位時間太短了,還吧嗒味感覺可惜,要是將乾隆那六十年,咣嘰一下,整他三十年給雍正,指不定清朝還有點變化,今天就刷到這題了,這叫嘛呀?猿糞啊!

    既然猿糞到了,今個咱品嚐品嚐,就借題主這一畝三分地,說道說道這事。

    首先咱肯定一點,雍正就算是執政的年限再長一點,但依然阻擋不了清朝最終的覆滅,這是個歷史大趨勢,畢竟清朝和世界脫節太久了,久的都讓人糊塗了,躺在老祖宗的功勞簿上,天天的喊泱泱大國,泱泱大國的,其實大是大了一點,不強啊!

    發點牢騷咱接著說事。

    不得不說雍正是一個很務實的皇帝,勤勉的很,為人刻薄,但他刻薄的物件是那些個嘛事不幹,天天還想著吃點好的喝點好的廢柴階層。

    雍正和這幫人對立的結果,就是沒留下啥好的名聲,其實整個清朝十二位皇帝,老百姓活的最滋潤的還是人家雍正手底下的那十三年的時間。

    咱先捋捋,雍正都幹了點嘛?從這些個細節當中,咱推斷一下,如果他真的整了六十年的執政期,清朝會有點嘛變化。

    首先雍正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清朝這嘎達的錢糧虧空。

    這事咱看電視劇裡頭都能感覺得到,清朝國庫虧空的太厲害了,康熙都看著那窟窿發愁,讓雍正給收拾收拾殘局,結果拉出來一窩的蛀蟲,老八為了還國庫的碎銀子,拉著他們家破爛跑菜市口賣東西補窟窿。

    這橋段雖然誇張了一點,但康熙時期錢糧虧空確實已經到了點把火燒眉毛的地步了,這是真的。

    雍正之所以能做皇帝,康熙就是看對了他對待錢糧虧空的態度,就一個字——摳!兩字——摳門!缺一兩銀子,你也的補上,這都不帶講理的。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這為嘛會虧空的這麼厲害呢?”

    這其一是康熙對內已經對外的多次戰爭,這是正常開支,不算什麼,一切用度抗一抗也是沒啥大不了的。

    這裡頭最坑的就是康熙對待滿人官員太過仁慈了,犯點啥事也是雷霆大雨點小,這麼的讓一幫子官員掏了國庫。

    所以雍正一上臺,不出一個月,錢糧虧空這事就當他要辦的一件大事擱到案頭上了。

    首先就整了一個小喇叭給放了出去,別沒事找老百姓的麻煩,限期把那虧空給補上,不補?啊哈!掐死你!當然人家原話是從重治罪。

    接著整理了一個專門盯錢糧的機構會考府,跟咱現在的審計局的意思也差不多,雍正鐵桿老粉老十三親自把關,回頭就把戶部三庫踢給了老十三,一肩挑了起來。

    一旦查出來有虧空的,您也別這呀哪呀,別整那沒用的直接把官服扒了,一萬兩以下的把窟窿填上,送一個字——滾!不送!

    一萬兩到兩萬兩除了還錢,掐著大脖子就丟到邊疆抗大槍去。

    兩萬兩以上的,這就是強盜啊!這還等啥,把錢補上,回頭就把大腦殼給剁了。

    還轉門弄了一個封樁庫,就是擱那些贓款的。

    所以整個雍正期間,吏治是很清明的,簡直就是一個大晴天,畢竟吏治不明,說道根子上就是錢糧有問題,把這管住了,吏治自然而然就明瞭。

    各級官員想伸爪子的,就得瞅瞅雍正那鐵青的臉,有膽碰碰雍正四十米的鋼刀鋒利不鋒利。

    還有那火耗歸公,大傢伙看電視劇都知道這事,各級官員拿所謂的火耗說事,說什麼,銀子重新鑄造,就有損耗,這虧朝廷可不吃,隨意的加錢補窟窿。其實這事是個人都明白,這不胡說八道嗎?就算是有,他這口子一開,私加上去的東西,能少了嗎?不能夠啊!

    雍正一瞅,過分了啊,既然是火耗,那都是俺的,其他人把那髒爪子拿開。

    你看又把一條剝削老百姓的路子給堵死了。

    什麼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這些事算下來,都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您就說吧,這皇帝好不好?康熙留下的爛攤子,國庫八百萬兩,雍正駕崩的時候,國庫可有六千萬兩銀子。

    到了乾隆崩了之後,國庫?這嘎達耗子都不築窩的,害怕餓死。

    所以您要是把乾隆和雍正的年限掉過來,這國庫俺感覺咋也的過億了吧,一個國家就是需要像雍正這樣守財奴式的皇帝,這守財奴可不是貶低,是對一個有作為皇帝的褒獎,因為他守財不是自己的小金庫,而是國庫。

    有錢好辦事啊!而且吏治清明六十年,是個啥情況,安定和富足這就離不開。

    您要知道當年乾隆接到英國使團,使團的第一印象,這個國家的老百姓貧窮的可怕。

    不然乾隆也不會去整什麼議罪銀,給自己七下江南修行宮弄銀子。

    再有一點

    雍正這人選官不挑食,只要你有能耐,他不管你是滿人還是漢人。

    舉個例子您感覺一下,歷史書當中都說了,雍正手底下四個寵臣,李衛,田文鏡,張廷玉,以及鄂爾泰,光聽名字您就能感覺的到三是漢人,咋說呢?其實這裡頭田文鏡算是漢軍旗的人,那也了不得啊!

    這也是為什麼?咱看有關雍正朝的時候,就發現他用的一些個官員很多都是漢人。

    當然雍正自己也說,這要是才能都一樣,一個是漢人,一個是滿人,雍正絕對會用滿人的,這可以理解,顯然滿人就沒有忒多入法眼的。

    那麼如果給雍正六十年的話,您感覺滿漢全席是不是就能整一塊了呢?就算是不能,也許漢人的地位就會有所提升,畢竟能開眼看世界的還是打漢人開始的。

    回頭您看乾隆,這傢伙身邊一水全是滿人,當然您也不要被什麼電視劇誤導,劉羅鍋啦,紀曉嵐啦,這二位在乾隆朝可沒那麼風光逗趣,他們要敢抖一個,活不過當天晚上。

    咱接著說

    乾隆時期打大小金川的時候,一幫子人收拾不了殘局,還是雍正手底下的嶽鍾琪被重新啟用才收的尾,你說打了那麼多次,結果嶽鍾琪帶著幾個隨從就把這事給擺平了。

    哎!

    這也是為什麼?雍正時期吏治會如此清明,完全是因為只要你有能耐,願意跟著他雍正幹,那說個啥呀,上就完了。

    再說下去,他零零散散的也多,咱就不說了。

    總結一下,總之六十年給了雍正,起碼清朝就可以維持一個長時間的穩定期。

    而整個清朝其實就是打乾隆手上衰敗的,六十年啊,把雍正的家當踢光了都不夠花,如果只給乾隆十三年的時間,呵呵,起碼他要用三年的時間去穩定手中的權利,開始也不會太過分,五年以後露點馬腳。

    也就是八年的時間下江南,這就大大的壓縮了,他虧空的速度。

    那麼到了嘉慶的手上,這位能力不咋樣,沒有雍正的那種明斷和果決,不過他還是很努力的,滿人漢人有才能的他也用,劉羅鍋就是在他的手上大放異彩的。

  • 16 # 江湖小曉生

    雍正做皇子的時候,就是治國之能臣,成為了君王以後,他更是成為了改革明主。可以說整個清朝最聖明的一個皇帝就是雍正皇帝,康熙也比不了。

    不過很可惜的是,雍正皇帝在位只有13年,反倒是他那個敗家兒子乾隆做了足足60年皇帝,還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

    大清朝的衰敗,也是從乾隆這兒開始的。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把雍正和乾隆掉個位置,讓雍正在位60年,乾隆在位13年,那麼大清朝的未來會怎樣呢?

    一、雍正的改革,如果持續60年,成果將令人歎為觀止。

    歷史上有很多改革派,如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等等,可是歷史上真正主導改革的,除了改革到一半就去世的宋神宗,那就是雍正了。

    雍正不僅像秦孝公那樣支援改革,他自己本身也是改革派的出謀劃策者,很多改革方針,是他做皇子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位的。

    所以說史上所有的改革,都應該沒有雍正改革那麼徹底。為什麼?因為雍正是皇帝,沒有人有能力阻撓雍正實行改革。可惜最後我們知道,改革在乾隆手裡,很多政策都被廢除了。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雍正去世太早了,他45歲登基做皇帝,57歲就去世了,在位時間只有13年。這13年時間裡,雍正不僅建立了健全的稅收制度,而且為乾隆攢了一大筆錢,足夠乾隆揮霍好多年。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雍正不僅給了乾隆魚,而且教會了乾隆如何去捕魚,可見雍正的作用是有多大。我們看看雍正都制定了哪些制度。

    1、攤丁入畝,實在是殺富濟貧的好辦法。

    這項舉措我認為是最人性化的。過去封建王朝收稅,是按照人頭收稅,家裡有幾口人那就收幾口人的稅。

    問題是窮人的家裡沒有田,人口比較多的話,那收稅就比較多。而富人的家裡田產特別多,可他們家的人相對來說就比較少了,收的稅自然也就比較少。

    也就是說丁稅能逼死窮人,卻傷不到富人。顯然這是非常不合理的,為此雍正決定按照擁有的田產來收稅。

    田產是不動產,你名頭上有多少田產,就要交多少稅,沒有田產的窮人,那就不用交稅了。田產特別多的大戶,就要交大量的稅。

    這就是所謂的殺富濟貧,朝廷有錢了,也就不會從窮人口袋裡掏錢了,所以說變相地使得窮人減輕了負擔。不管你生多少口,只要你養得起,家裡又沒田產,就不用交丁稅。

    2、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這項舉措我認為是膽子最大,也是反對聲最強的。過去封建統治者,為了籠絡天下士子們的心,所以表示只要考上了功名就不需要服徭役,也不需要交稅納糧了。

    清朝從關外進來以後,在一幫漢人大臣的指點之下,立刻也沿襲了這一招。結果很快就博取了大量漢族士人的認可,所以他們才能迅速穩定江山。

    到了雍正時期,雍正覺得這也太不公平了,那些考上功名做了官的人,全都是有錢人。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他們不交稅誰來交稅?

    從窮人身上弄的那點不僅費力,而且數量可憐。從這幫有錢計程車紳身上弄錢,那速度才叫快,而且對他們來說不痛不癢。

    就算是這樣,雍正也遭到了天下讀書人的謾罵,因為這些士紳本身就是讀書人,他們的老師和學生也都是讀書人,這是一個相當龐大且可怕的隊伍。

    因為當時的輿論導向,全靠這幫讀書人的筆桿子。你得罪了他們,那你的名聲可就不想要了!因此雍正的名聲其實特別差,關於他的滑稽故事也特別多。但是這一制度,對整頓吏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增加了國庫收入。

    3、羨號歸功,養廉銀製度。

    這就是直接動基層官員們的乳酪了,張居正時期產生了火耗。張居正改革的時候實行一條鞭法,不管地方官從老百姓手裡收上來啥作為稅收,他們交到朝廷裡的一定要是整錠銀子。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收上去碎銀子,把它們熔成整錠銀子豈不是會有損耗?這損耗難不成讓知縣這些基層官員們補上去嗎?當然不可能,自古官府都沒有這麼好心的。

    他們會讓老百姓提前把這些損失補上,這就是火耗。至於火耗的數量,不同縣區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規定。久而久之,這項收入,基本就成為了基層官員們的私人收入。

    到了清朝依舊沿用這一制度,這是不成文的規定。但是有些官員就比較貪了,他們會把火耗提高到五成,也就是一兩銀子得收半兩銀子的火耗,這太可怕了,必須要統一管理。

    因此雍正索性就讓地方官員們把所有火耗都交給朝廷,然後根據地方政績的不同,再以養廉銀的方式下發下來。朝廷當然要扣留一部分。

    這麼一來地方官就沒有收火耗的積極性了,因為養廉銀子給不給,給多少,全看朝廷一句話,這誰還那麼積極地去誆害老百姓呢?這麼一來,不僅增加了國庫收入,而且還讓老百姓們減輕了負擔,順便整治了官吏。

    二、給雍正那麼長時間,清朝應該能再延續個半個世紀。

    雍正的這些措施實在是太有作用了,這些措施使得乾隆做皇帝的時候,朝廷收入源源不斷,乾隆就是個正兒八經的富二代。

    不過他為了名聲好,很快就廢除了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政策,只是為了博取讀書人們的好感。結果他的名聲的確比雍正好很多。

    可是這傢伙是個敗家子,60年時間,把大清朝的家底都給敗光了。所以他如果只有13年時間,那估摸著能給清朝延續個二十多年的壽命。

    再加上雍正這些得當的措施,可以實行60年之久,還可以再給清朝延續個二十來年的壽命,這樣的話,清朝便能多延續半個世紀的國祚了。

    總結:清朝固步自封的步伐,是要害。

    雍正在位時間長,最多隻是延續清朝的壽命,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因為改革成功會讓清朝的國力增加,但是不能改變清朝整體落後的局面。

    尤其是在科技上的落後,這是最大的硬傷。人家都用槍用炮了,你還在用冷兵器,當然搞不定對手。滅亡也就是時間問題罷了。

  • 17 # 靜裡水聲1

    雍正如多執政三十年,天下會更清廉,百姓的尊嚴會提高很多。乾隆也不錯,但對腐敗的問題上,沒有雍正爺來的強硬。故此有幾個寵臣,依然腐敗,而逍遙法外,在晚年才繩之以法。雍正時期,要是社會再有賢者,宏楊高尚之風,就更好了。

  • 18 # 綠色沙漠裡的彩虹

    滿清的衰敗無法避免:

    1.中國自宋以後,中央集權的趨勢愈演愈烈,元以後不能再稱為封建制度,而是標準的農奴制度,整個社會越來越保守,越來越倒退,同時經濟上走向了閉關鎖國。

    2.明朝時危機已現,只是當時西方資本主義剛剛發展,雖然國家整體已經落後,西方的熱兵器還沒有完全普及,差距一時表現不出來。

    3.雍正比乾隆更獨裁,更專權,在不可能有一套新的政治體系產生的情況下(專制制度下,無限的權力造成無限的腐敗,反腐更多的時候表現為一場運動。一邊反腐敗,一邊搞獨裁,事實是政治獨裁是才是最大的腐敗),他在位時間越長,估計對國家的發展危害越大。

  • 19 # 閱盡人間冷暖

    一個賺錢,一個花錢,俗話說得好,兒花父錢不心疼啊。

    雍正做為大清朝最勤勉的皇帝,在經濟上的做為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清朝的衰敗和滅亡,跟雍正乾隆沒有多大關係,他們只起到“加速”或“減緩”的作用。

    如果雍正統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會怎樣?

    我的觀點是:

    1、清朝的衰落和滅亡,不是皇帝能決定的,從順治入關開始,其策略就已經決定了。那就是“閉關鎖國”,不注重科學和發展科技生產力。

    2、雍正雖勤勉,日夜操勞,但其主要作用還是在農根文化,與工業生產沒有任何關係。滿族是遊獵民族,其思維還是侷限在溫飽。

    3、即便雍正再通知四十七年,共六十年,也無濟於事,最多是銀庫裡存銀多一點而已。而錢對帝國的壽命,並不能起到關鍵作用。

    4、乾隆是個會花錢的主,哪怕雍正老爹賺再多的銀子,他一樣會花光,哪怕是隻有13年。

    5、而當時的歐洲,已經開始進入工業革命,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力。這是一個興盛的潮流,可大清朝卻依然以天子的身份傲視,眼裡看不見歷史發展的趨勢。

    因此,哪怕雍正再統治100年,清朝的結局都是看得見的。以我們對歷史的瞭解,哪個朝代都挺不過300年這個坎,這正應了那句話:一代不如一代。

    如果在雍正或乾隆統治時期,也能根上歐洲工業革命的潮流,不管誰做皇帝,大清朝還能“挺”一段時間,或許能輝煌很多年。

    然而,他們沒有,甚至連想都沒有想到。

  • 20 # 託託萊v蘇夕

    雍正算得上清朝唯一的明君。在中國歷史上,也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帝王。隋朝的楊堅、宋代的趙匡胤、清代的雍正,都屬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帝王人物。

    隋文帝楊堅打破了“上品無寒門”的舊制,開科取士。最終因為得罪了士族集團,隋煬帝時被士族集團落井下石。

    宋太祖趙匡胤開啟了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的新局面。終宋一朝,多弄臣,但從未出現過歷代屢見不鮮的權臣。宋代算得上唯一一個解決了皇帝和大臣之間,權利分配的朝代。

    清代的雍正結束了自宇文泰以來,殺貪用貪的弊端。自康熙以來,官商勾結成常例,私鹽販賣猖獗。朝廷的鹽稅大半進了私人的口袋。

    雍正一上位,重用李衛開始整頓鹽務。藉著李衛清查販賣私鹽的問題,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反腐運動。雍正反腐不同於其他帝王,不只反腐敗官員,甚至連腐敗官員的家屬也不放過。

    在這種高壓反腐手段下,康熙時代積累下來的腐敗問題,很快得到了肅清。清庭的財政收入,也開始跟著水漲船高。後來史書上說到的“乾隆盛世”,實際上是雍正打下來的基礎。可以說沒有雍正反腐,根本不會有乾隆盛世。

    乾隆好大喜功,驕奢淫逸。幾次下江南,將雍正填滿的國庫,揮霍一空。為了為恥虧空嚴重的國庫,最後甚至不得不開始賣官鬻爵。乾隆死後,嘉慶迫不及待地抄了和珅的家,正是因為朝廷國庫空虛嚴重。

    雍正如果能夠統治60年,清朝可能會繁榮昌盛下去。但不可能改變後來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在反殖民戰爭中。清廷之所以屢戰屢敗,並不是因為缺錢,也絕非因為武器上的差距。而是因為統治階級的眼光,平民的思想,臃腫病態的制度,同西方社會相差巨大。

    這類差距有點類似印加帝國碰到西班牙人一樣。印加人把裝備火器的西班牙人,當成了神明。鴉片戰爭打了兩年,道光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敵人在哪裡。清兵將英國的火炮視為妖術,臨陣望風而逃。

    這種差距,並不是出一兩個能征善戰的將軍,或者英明的帝王就能改觀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居正奪情之謎,到底是神宗不讓他丁憂,還是他不想丁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