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科譚主任
-
2 # 心血管王醫生
糖尿病對人體的損害,簡單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的糖尿病損傷,如果不及時搶救,會在短時間內危及生命。而慢性糖尿病的損害,一般和長期的糖尿病控制不好有關係。
一、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當血糖高於13.9mmol/L的時候,更容易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多數血糖在13.9-33.3mmol/L。會出現噁心、嘔吐或腹痛,極度口渴、尿量明顯增多等,並常伴有頭痛、煩躁、嗜睡,呼吸深大,呼氣氣味如爛蘋果味,面頰潮紅,口唇櫻紅。後期病人嚴重缺水、尿量減少,面板粘膜乾燥、彈性差、眼球鬆軟下陷、血壓下降、四肢厥冷、併發休克或心腎功能不全。晚期各種反射遲鈍甚至消失,最終昏迷死亡。
如果血糖更高,那麼這些危險情況發生的更快,更嚴重。
二、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心、腦、腎、微血管、四肢、眼睛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主要是長期的血糖控制不理想導致的,血糖雖然不是特別高,但也不理想。這樣長期的高血糖,會損傷各個臟器。
空腹血糖:≥7.0mmol/L,隨機血糖≥11.1mmol/L,就可以診斷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高於這個水平,那麼併發症的風險就會增加。
因為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只能代表一次血糖,而糖化血紅蛋白是一個更能反應長期血糖的指標,正常人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的參考值是:4%~6%。隨著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每升高1%,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1%。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的患者中,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49%。
當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會導致哪些常見的併發症:
1、心腦血管疾病
長期的糖尿病控制不好,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直接的後果就是冠心病、腦梗死、心肌梗死高發。而且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對血管的損害經常是瀰漫性的,也就是常常會損害多處血管。就拿心血管舉例,糖尿病導致的冠心病常常是多支血管狹窄,往往都失去了支架機會,只能搭橋。
2、腎病
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會出現糖尿病腎病。導致尿蛋白,腎功能不全,甚至腎衰。
3、眼睛
眼動脈動脈硬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糖尿病性白內障是主要危害。
4、糖尿病足
足部血管神經損害,傷口不癒合,容易破潰,嚴重者需要截肢。
5、神經系統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出現肢體麻木、感覺性共濟失調、亦可累及顱神經及脊神經。早起可表現肢體麻木或感覺異常,注意及時就醫排除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三、忠告
1、確診糖尿病一定要監測血糖,而不能靠感覺,誰也感覺不到血糖到底是多少。
2、沒有確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比如飲食不控制,有家族史,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等情況都需要定期測測血糖,看看有沒有糖尿病。
3、不僅要監測血糖,還要定期化驗糖化血紅蛋白。
4、確診糖尿病,一定要按照醫囑,健康糖尿病飲食,按時服藥或注射胰島素。
5、控制血糖不能只靠藥物,還得結合健康生活,包括控制飲食,堅持運動,戒菸酒等等。
總之,大多數糖尿病,可能短期內並不會導致惡性結果。就算血糖控制的不好,幾年內可能都沒事,可是沒事不代表沒有危害。這種慢性損害,是你看不到的。一旦讓你看到,感覺到,就為時已晚,就已經導致臟器損傷,而且這些損傷都是不可逆轉的。
所以,不要覺得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不好,也沒有危害,那是因為危害還沒表現出現。
-
3 # 營養醫師小麥姐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這是糖友們都知道的道理。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狀態可以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慢性進行性病變,嚴重可以導致腎功能衰竭、失明等,我父母都是糖尿病病人,我是高危人群。我爸爸病史最長,已經12年了,人比較執拗,在剛開始的時候,治療依從性不強,總是說我們在嚇他們,“血糖高到什麼程度才發生併發症?”類似問題也問過我們,幸好我們家裡做醫生的多,父母親還是比較聽話,12年過去了,他們血脂、血壓控制得不錯,也沒有併發症發生。然後大家都很關心,血糖要多高才有併發症呢?
糖尿病併發多系統損害,併發症雖然很多,但大體分為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兩大類,要說到血糖高到什麼標準才發生併發症,這兩類併發症大為不同。另外,除急慢性併發症以外,還常常出現感染,這個併發症不分急慢性。
1.急性併發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滲高糖狀態。急性併發症有兩種情況,分別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滲高糖狀態。
當血糖≥16.7mmol/Ⅰ可能出現酮症酸中毒,病死率5%。這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1型糖尿病有自發傾向,2型糖尿病常因一些誘因引發,其中最常見的誘因是感染,如敗血症、肺炎等等,其他誘因包括胰島素突然中斷或不適當減量,各鍾應激如重大疾病、外傷等,酗酒,或者使用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但有2-10%發病原因不明。主要表現為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具體表現為糖尿病症狀加重,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乏力、頭痛、意識障礙、昏迷等,其中最具有典型特徵是呼吸有爛蘋果味。補充一下:1型糖尿病指胰島B細胞破壞,胰島素絕對缺乏,年輕人多見;2型糖尿病指胰島素進行性分泌不足,中老年人多見,這種型別在臨床上最常見,具體怎麼分型由醫生診斷。當血糖≥33.3mmol/|可能出現血糖高滲狀態,病死率15%。主要見於老年的2型糖尿病病人,常見的誘因是急性感染、外傷、手術、腦血管意外等應激狀態,或者使用糖皮質激素、利尿劑,喝水不足、透析治療等等,主要表現為嚴重的高血糖、高血漿滲透壓、脫水為特點。具體表現為最初多尿、多飲、食慾減退,然後出現深度脫水、精神狀態改變如嗜睡、昏迷等。急性併發症與血糖值有比較明確的關係,但也沒有絕對,與個人耐受性、有無其他基礎疾病等情況相關,可以肯定的是血糖值越高,急性併發症機率越高,一旦出現,必須立即搶救。
2.慢性併發症:主要包括血管、神經、腎臟、視網膜損害等。從血糖水平來說,只要超過正常值,即空腹>6.1mmo|/l,餐後>7.8mmol/l,糖化蛋白>7%,血管、心臟、神經、腎臟、視網膜等組織就會浸泡在“糖水”裡慢慢被“腐蝕”損害,出現併發症。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可累及全身各個重要器官,與急性併發症不一樣的是,它與血糖值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慢性併發症的發病機制很複雜,與遺傳易感性、胰島素抵抗、高血糖、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等等都有關係,個人之間差異很大,不能一概而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血糖越高,持續時間越長,損害越重,出現併發症機率也就越高。
3.感染性疾病。糖尿病容易併發各種感染,但也跟血糖數值沒有直接關係,但血糖控制差更易發生也更嚴重。
易合併肺結核。易發生癤、癰等面板化膿性感染。易發生腎盂腎炎、膀胱炎,尤其是女性。易發生真菌感染如足癬、體癬,女性容易反覆發作真菌性陰道炎。小結:糖尿病急性併發症與血糖急性升高密切相關,當血糖≥16.7mmol/Ⅰ警惕酮症酸中毒,當血糖≥33.3mmol/|警惕血糖高滲狀態。但慢性併發症出現因人而異,與血糖資料沒有直接關係,但病程越長,血糖越高,合併其他基礎疾病,出現併發症機率越高。感染性疾病與血糖值也沒有直接關係,但血糖控制差更易發生也更嚴重。但不論哪種併發症,血糖控制不好都增加併發症風險,提示糖友們要重視控好血糖。 -
4 # 汐煒醫生
糖尿病的治療是一種比較棘手的,因為如果一定血糖達到一定程度指標,而且長期的高血糖就會引起急慢性併發症,特別是短期的血糖升高也會硬,誘發急性併發症,但是這種急慢性併發症都跟血糖的指標有一定的關係,如果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時間久了會出現慢性併發症,急性併發症,由於短期內的血糖居然升高,所以說就會誘發急性併發症。
●糖尿病急性併發症,一種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高血糖高滲狀態這種情況大部分是血糖超過33.3mmol/l,血漿有效滲透壓打過320mosm/l,血鈉的值也是明顯的增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部分都是由於一種血糖持續升高,胰島素絕對缺乏就會出現。出現大量的酮體生成,同時由於蛋白質合成減少分解增加血中的糖分以及氨基酸都會逐漸的增加,特別是一些血糖和血糖同時升高,這種急性併發症的發病率比較高,而且死亡率也比較高,容易同時容易合併離子紊亂以及酸鹼平衡失調。
●合併的慢性併發症就是隨著病程的比較延長,可能會出現各個組織和器官,特別是導致眼底,腎臟,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發生慢性病變,以及多功能的減退或者衰竭,在應急的情況下,特別是一些高滲狀態,感染髮熱,長期進食不好,進食,暴飲暴食,嚴重代謝紊亂,就會使別人的生活質量下降,壽命縮短,病死率比較高,一旦一般糖尿病的病程達到10年以上,可能都會出現一些慢性併發症.
而且併發症的發展的速度跟每個人對自己的病情的認識有關係,有的人可能變成10年的20年以上血糖控制的特別好,而且定期複查各個併發組織的病變,同時需要做好指標的監測以及藥物的治療,可能基本上沒有併發症的發生,如果有一些病人任其發展或者是由於血血糖急急性加劇,也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這種可能2~3年就已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了,所以說血糖的指標是一方面,所以說對疾病的認識也是疾病進展的最主要觀念之一。
另一方面與個人的體質以及耐受程度有關係,也有一部分人血糖達到30多也沒有任何的症狀,但是如果沒有症狀就容易漏診,一旦出現靶器官的損傷以後病人可能才能表現出來症狀,一旦發現都是中晚期。
糖尿病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由於血糖波動越大,持續時間越長併發症的機率也越高,所以說也需要減少一些低血糖的損害,因為一些低血糖誘發就可以減少腦,供血不足,腦卒中腦缺血,缺氧,腦乏氧的狀態,這個時候是一種不可逆的損傷。
-
5 # 麻醉醫生麻小花
我是一名麻醉醫生,平時手術的病人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患有糖尿病,作為麻醉醫生,我們需要對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情況、服用藥物情況以及有無併發症等方面進行了解。那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糖尿病的那些事兒。
血糖超過什麼範圍是糖尿病?人體空腹血糖正常值為3.9-6.0mmol/L(空腹是指至少8小時未進食任何東西)。
當空腹血糖≥7.0mmol/L時可以診斷為糖尿病。如果偶然一次空腹血糖高了不要驚慌,多測幾天才能確診。
患糖尿病的原因根據發病機制不同,糖尿病主要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但糖尿病患者中約90%-95%的人都是2型糖尿病,所以這裡主要說2型糖尿病。
遺傳因素:糖尿病的遺傳性比較強,如果父母、祖父母中有人得糖尿病,自己一定要多加註意。環境因素:如太過肥胖、營養過剩、應激原因等糖尿病的臨床表現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少。2型糖尿病常與肥胖症、血脂異常、高血壓同時或者先後發生。
糖尿病的相關併發症感染:患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如果不慎身上出現傷口,就不容易癒合,容易感染。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一般病程超過10年的糖尿病患者都合併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也可以表現為白內障、青光眼。心腦血管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病。周圍神經病變:上下肢遠端感覺異常,如疼痛,痛覺過敏等。自主神經病變:腹瀉、便秘,尿失禁、尿瀦留,心慌、排汗異常等。糖尿病足:這個在臨床很常見,表現為足部畸形、面板乾燥、發涼,嚴重的足部潰瘍、壞疽。很多病人最後沒辦法只能截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當空腹血糖高達16.7~33.3mmol/L時,在一定誘因(感染、應激、酗酒、藥物突然中斷)下,可能發生酮症酸中毒,嚴重的會有意識障礙、昏迷,可能危及生命。得了糖尿病怎麼辦如果患了糖尿病,一定要遵醫囑,堅持服藥或者用胰島素,有不舒服不能私自停藥、換藥或者減量,一定要去找醫生調藥。
要忌口,含糖量高的食物不要吃或者少吃;
自己可以備一個血糖儀監測血糖。
小結雖然糖尿病有這麼多併發症,但也不必太緊張,堅持服藥,管住嘴,邁開腿,控制好血糖,併發症不會找上你的!
-
6 # 男護士小胡
血糖高到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生併發症,這個不好說,我就從某些併發症,按照血糖高低的順序理一遍。
低血糖昏迷:<3.9mmol/l或<2.8mmol/l
我們知道血糖正常值在3.9-6.1mmol/l,高於7mmol/l,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在6.1-7mmol/l時為糖耐量受損,糖尿病患者低於3.9mmol/l為低血糖,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為低血糖。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血糖值>7mmol/l
1.糖尿病足 在生活中糖友們可能深有體會,如果不小心磕磕碰碰了一個傷口,這個傷口是比較難癒合的,特別是下肢或雙足。這也是為什麼在手術之前要求把血糖減至正常水平的原因。
糖尿病足的基礎是因為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血管病變下肢血管閉塞是主要原因,容易引發潰瘍和感染。同時神經病變,足部痛覺異常,自我保護缺失。
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 視網膜的微小血管病變,可以說從確診糖尿病開始就會影響全身微小血管,包括視網膜上的微小血管。臨床表現就有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甚至最後視網膜脫離至失明。
3.糖尿病腎病 這是糖尿病影響臟器的代表作。高血糖與腎素血管緊張素有關,同時高血糖導致腎臟代謝異常,最終致腎臟損害。
糖尿病急性併發症:>16mmol/l
1.糖尿病高滲性昏迷 這是由於血糖在短時間類急劇升高,糖代謝紊亂急劇加重,導致細胞內外滲透壓極度不平衡,細胞外液外高滲透壓,出現高滲性脫水。前期可能多尿、多飲,經常感覺口渴,隨病程發展,常常表現出神經症狀如嗜睡甚至昏迷。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島素缺乏不能控制血糖的代謝,同時在調控脂肪代謝方面也出現異常,使得酮體堆積,出現酸中毒表現。開始可能有噁心、嘔吐、食慾下降等症狀,隨程序發展尿量減少、面板乾燥、眼球下陷等脫水症狀,最後導致酸中毒。
-
7 # 李藥師談健康
血糖異常升高,會發生糖尿病的問題,但血糖升高本身並不是問題,更大的問題是血糖升高導致的各種糖尿病併發症發生風險的加大,面對糖尿病高血糖,很多朋友會問,到底血糖高到什麼程度,就容易發生併發症?問這個問題,不知道目的是什麼,如果是想要了解高血糖的具體健康危害,那麼這種對健康負責的態度值得點贊,如果是為了等到血糖升高到哪個程度時,才去控制血糖,這種想法就非常不值得提倡了。
糖尿病有可能會引起急性併發症風險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發生異常升高,如果升高程度較嚴重時,就可能會引起糖尿病急性併發症風險問題,通常說來,在醫學上對於急性併發症發生風險的評估,是有明確的血糖值資料的,通常在血糖急劇升高,重度升高時,糖尿病人發生急性併發症的風險會大大增加,當血糖超過16.7mmol/L時,就容易發生急性併發症的風險。
血糖升高出現的急性併發症主要有3類,一種是發生酮症酸中毒的風險,糖尿病不但血糖出現升高,血糖還不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為了為身體功能,我們的身體就會分解脂肪來為身體功能,這時候我們的血液中和尿液中,就會出現分解脂肪而產生的酮體,這種物質濃度升高,就會發生酮症酸中毒;二是乳酸酸中毒,乳酸是丙酮酸的還原產物,而糖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丙酮酸,如果不能及時地被氧化代謝,就會導致丙酮酸被還原為乳酸,如如果血液中乳酸的濃度過度升高,同樣也會引起酸中毒問題的發生;血糖急劇升高,超過33.3時,由於血糖濃度太高,會引起血液的滲透壓形成高滲,引發高滲透性高血糖昏迷,這種高血糖引起的急症風險更高,甚至有一定的死亡風險,值得特別注意。
對於高血糖引起的急性併發症,還有一個誤區值得糾正,那就是並不是血糖超過某個數值,急性併發症就一定會發生,但是前面我們談到的16.7和33.3這兩個值,如果血糖超出這些範圍,發生急性併發症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才是值得我們真正注意的。
除了高血壓糖引起的併發症以外,低血糖引起的急性併發症風險也值得注意,我們正常人的血糖是不低於3.6mmol/L為正常水平,而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如果血糖低於4.0mmol/L,就應該特別注意低血糖的風險了。糖尿病人身體對於血糖調節能力的變弱,不但體現在血糖升高方面,在血糖出現耗竭時,肝糖元的輸出,身體升高血糖糾正低血糖的能力也會大大降低,出現低血糖時,輕則會引起乏力,眩暈,心悸,四肢震顫,虛汗等症狀,嚴重者還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急性事件發生,還有可能導致休克,大腦受損等問題。
糖尿病更應該注意慢性併發症的風險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風險雖然更為兇險,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能夠多加註意,出現這樣急性併發症的風險機率都是比較低的,而高血糖對身體健康形成慢性損害,逐漸發生的慢性併發症風險,才是更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
對於高血糖引發的慢性併發症風險,並沒有一個嚴格的血糖標準,其實只要高血糖超出健康範圍,高血糖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就已經開始形成了,通常說來,如果能夠嚴格的控制好血糖水平,並穩定的控制血糖達標,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就會大大減少,而這個標準到底應該是多少的,通常說來,對於身體較好的中青年人,如果能夠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控制到6.5%以下是更好的血糖控制標準,而對於病程較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身體耐受的情況下,也應該儘量地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控制在7.0%以下,這個糖化血紅蛋白7.0%對應的血糖值是多少呢,一般空腹血糖能夠穩定控制到7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能夠穩定控制到10以下才算達標。
說完血糖控制水平,再來說下慢性併發症的型別,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分為兩大類,一是大血管併發症,主要是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問題,血糖升高,會對血管壁內皮造成炎性反應和損傷,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地逐步發生發展,在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長期影響下,會加大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是有可能突發心梗等急性心血管事件,這些問題的發生,都與糖尿病高血糖的長期影響密切相關。有些朋友可能會說,我嚴格控制血糖了,到最後還不是發生了心血管疾病問題?實際上,高血糖只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風險因素,年齡,遺傳等不可控因素,再加上高血壓,高血脂等其他慢病因素,還有生活上吸菸,肥胖等不良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動脈血管才會逐漸老化,硬化,狹窄,以至於最後發展為心血管疾病問題,因此,我們控制了糖尿病,嚴格控制了血糖,至少減少了高血糖對血管健康的不利影響,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大血管併發症以外,糖尿病的微血管併發症更加多樣化,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疾病問題,都與高血糖長期對微血管的不利影響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能夠在血糖升高初期,甚至是還沒有發展為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異常階段就積極加強血糖控制, 並且一直堅持嚴格控制血糖的朋友,對於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風險,是最佳的血糖的方式,如果我們不注意控制血糖,非得等到出現相關併發症的時候,採取控制血糖和併發症,並沒有那麼一個臨界點,血糖超出這個值,就一定更容易發生哪些併發症,而血糖不高於這些值,併發症就不會發生。
綜上所述,糖尿病人當然是應該多注意相關的併發症風險的,但糖尿病對身體的健康危害和相關併發症,有的是由於血糖失去控制,重度升高或過度降低導致的急性風險,更多的還有糖尿病在長期病程發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這樣那樣的慢性併發症風險,儘早地、積極地、嚴格地控制好血糖水平,才能夠更好的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風險,血糖數值不是引發併發症的關鍵因素,只有綜合調理好血糖水平,保證血糖的穩定達標,才是做好併發症預防的重點和關鍵。
-
8 # 呼吸幫
當我們的空腹血糖大於七,或者是我們的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11.1的時候,就可以判斷為糖尿病。
有的血糖較高的患者可以達到30左右,還有就是血糖控制的不穩定,一會兒特別高,一會兒特別低,則會引發併發症的出現。我們常見的併發症有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引起的高滲性昏迷。主要是一種急性和慢性的併發症區分,治療不正確,或者是延誤了治療的時機,可危及生命安全。
-
9 # 胸外醫生
糖尿病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兩個因素共同引起的。
血糖多高才能診斷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符合其中之一即可確診。
糖尿病患者堅持服藥,保持血糖穩定,可以達到和正常人一樣的壽命,所以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糖尿病最大的威脅是血糖控制不佳而出現的併發症。
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一般在16.7~33.3mmol/L。有多尿、煩渴、乏力等症狀。如未及時治療,可進一步出現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少數患者可出現腹痛。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甚至昏迷。體檢時可發現患者有脫水現象,部分患者呼氣中有爛蘋果味。
高滲性高血糖狀態 :血糖明顯升高,一般在33.3mmol/L以上。早期表現為多飲多尿乏力等糖尿病症狀加重,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嚴重脫水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害。
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腎病
常見的症狀是尿白蛋白的含量比較高,一旦出現這種現象,說明腎小球功能出現了不可逆轉的下降。要積極控制,否則會出現腎衰竭。
糖尿病眼部併發症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相關的葡萄膜炎 、糖尿病性白內障。會出現視力下降、眼部感染等症狀。
糖尿病足
開始表現為足部麻木,逐漸發展為足部缺血、壞死,最後可能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
包括心臟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變、心肌病變、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併發症。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
2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會發生腦血管病,主要表現為腦動脈硬化、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出血、腦萎縮等。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發病率很高,主要表現為面板的感覺減退、麻木。
總結:糖尿病無法根治,需長期堅持服藥。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不影響正常壽命。糖尿病併發症風險多,急性併發症可能導致短時間內死亡。慢性併發症會引起全身多器官的功能衰竭。
-
10 # 虎說營養365
我們正常的血糖是3.89-6.11之間。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長期糖尿病會產生很多併發症
糖化血紅蛋白下降可以減少危害
長期血糖高是有很多併發症的,所以高血糖最可怕的不是血糖數字的變化,而是併發症的出現。異常的血糖升高不是簡單地吃糖多導致的,而是各種因素導致的糖的代謝紊亂。比如,長期高糖高脂飲食會會導致胰島分泌胰島素的能力降低,再就是糖脂通道淤堵胰島素受體減少,產生胰島素抵抗,出現高血糖,嚴重的出現糖尿病。一邊是細胞缺糖拼命攝入食物,一邊是糖無法被轉運入細胞,容易產生飢餓感要拼命吃,但是細胞卻嚴重缺糖。血液中長期高血糖會覆蓋在紅細胞表面產生糖基化,長期糖基化會導致組織器官缺血缺氧產生損傷,也就是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大家見過棉花糖熬過的糖漿黏黏糊糊的。糖基化意思就是這種黏黏糊糊的東西覆蓋在人體器官細胞上面。糖基化就是持續高血糖血液紅細胞會出現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是血紅蛋白的某些特殊分子部位和葡萄糖經過緩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應結合。糖基化是不可逆的,血紅蛋白一旦糖基化便會在紅血球細胞內積累,直到紅細胞完成生命週期被代謝掉,血紅蛋白糖基化還好些,因為紅細胞只有4個月的壽命,可以代謝掉,但是如果高血糖和其他動脈血管蛋白結合形成糖基化,那就麻煩了!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體內4~8周的體內血糖的平均水平,指標高了會造成糖尿病併發症。糖基化血紅蛋白10%時,提示有併發症出現.所以糖尿病不是可怕在血糖指標上,主要是糖基化可怕。糖基化可到哪個組織器官,哪個組織器官受到損傷。糖基化到眼睛就會出現眼底出血,視網膜脫落。糖基化到血管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糖基化到腎臟導致腎小球硬化,腎乳頭壞死,嚴重的可以導致尿毒症。損傷到神經組織,可以導致神經纖維發生節段性脫髓鞘病變,出現皮膚髮癢螞蟻走的感覺。 糖基化到大腦,嚴重的可以導致腦痴呆。損傷導致下肢可以導致腿部潰爛,壞疽。還會損傷心臟,胃腸,肝臟等幾乎全身各個組織器官。所以對待高血糖以及糖尿病,除了降低血糖之外,最主要的是提高胰島功能,提高肝臟功能,降血糖降血脂,低血糖指數飲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輕高血糖的危害。
-
11 # 哆咖醫生
糖尿病併發症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1、慢性併發症
由於長期高血糖損傷血管內皮,大量脂肪沉積引起脂肪沉積,發炎反應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血管狹窄堵塞或破裂,全身各組織器官受影響發生病變。
這樣的過程,空腹血糖值在6.1mmol/L以下,在7.0mmol/L以下,飯後2小時血糖值在7.8mmol/L以下,在11.1mmol/L以下的糖尿病前期發生,但損傷程度輕,需要介入血糖值的這兩個血糖值超過糖尿病前期的上限時,可以診斷為糖尿病,必須治療。否則,這種損害會加快。
2、急性併發症
主要是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狀態。當血糖高於16.7 mmol/L時,體內的糖代謝就會嚴重失衡,更加危險。
一般急性併發症患者的血糖高得驚人,大多在20-30 mmol/L之間,有的高達33.3 mmol/L,用家用血糖儀測不到血糖,即血糖已出圖表,血糖儀會顯示“hi”字。
化血紅蛋白與糖尿病併發症密切相關。
值越高,持續時間越長,併發症的機率越高,這是漸進的關係。
根據這些結果,專家們建立了以糖化血紅蛋白值為基礎的糖尿病控制標準。
我國的控制目標在7%以下,由於測試顯示,這個值從9降到7%,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機率。
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標準不一定。對於年輕、病程短的糖友,建議按照普通人的血糖標準控制,即空腹不超過6.1,飲食不超過27.8。
一般糖友建議空腹控制在7.0以下,飯後控制在10.0以下。
年紀大,病程長,有低血糖傾向,或併發嚴重心血管疾病,控制標準可適當放寬。
-
12 # 泌尿外科的黃大夫
隨著我國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經逐漸成為我國國內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其發病之普遍,已經足以比肩高血壓了。有些血糖已經明顯增高的患者,因為沒有明顯感受到身體上的不適症狀,完全沒有治療自覺性,藥物治療不積極,日常食物百無禁忌,等到多年以後出現多項併發症,痛苦而悽慘的晚年又讓人倍感唏噓。
在這裡,黃醫生就給大家系統地科普一下糖尿病的併發症有哪些,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些併發症。希望大家看完後,有所理解,為自己的身體健康多一份警醒。
(一)糖尿病的危害是如何出現的說起血糖升高的危害,很多人總是會問血糖高到何等程度會出現併發症?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十分膚淺的,高血糖的危害本身並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而是水滴石穿的水磨工夫,就算是稍微高些的血糖,只要持續的時間久了,併發症還是會如約到來的。
糖尿病的危害是分為急性和慢性的,要說明白其中的道道,我們就要引入“內環境”這個概念。
拋開專業術語的描述,在這裡就用比較容易理解的語言描述“人體內環境”。人體的整體結構是水做的,我們人體的所有細胞基本都是泡在水裡的,體表看不出來是因為有面板的隔絕作用在,在體表任何地方切開個口子,是不是都血流如注?燙傷了,過一會是不是就起個水泡?人體的所有器官功能要正常而穩定地運轉,就要保證“泡著所有的細胞的水”要足夠穩定。比如一輛車要跑,總要加汽油不是,汽油是不是還分為92#和95#,汽車尚且如此,何況複雜的人體呢,這就是“內環境的穩態”。
這些“泡著人體所有組織細胞的水”中含有多種物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電解質和葡萄糖。
電解質主要指的是鈉、鉀、鈣等金屬離子,他們的存在主要是維持細胞的生理電活動。是的,其實我們整個人體都是“電力”驅動的,沒有金屬離子在細胞內外轉運而產生電量,人體馬上就會像拔了插頭的電器一樣,瞬間熄火。這就是為什麼臨床上一旦出現惡性電解質紊亂,會瞬間要了患者的性命,其實就算患者身亡的時刻,全身的器官可能都是正常的。扯得遠了,書歸正傳,下面談下血糖的重要性。
血液中的葡萄糖,其作用是直接將能量補充給所有細胞,有點像給細胞“吃的飯”。就像你吃肉包,你一天三頓,每頓吃兩三個肉包大致比較合適,假如每頓吃五六個肉包,時間短了沒問題,時間長了也會出現健康問題吧?又假如讓你一頓吃上五六十個肉包,會不會撐死?這就是為什麼血糖的波動不能太大,長期過高的血糖會直接影響細胞的代謝習慣,細胞的代謝習慣一改變,直接的後果就是細胞功能衰減,就讓三高人群的身體一樣,“虛得很”。
帶著上面這些大白話的理論,我們就能很好地理解糖尿病的以下這些併發症了。
(二)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只有血糖在短時間內急劇升高並維持時才會出現急性併發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乳酸性酸中毒,就好比是“一頓吃了五六十個肉包,撐也撐死了”。血糖急劇升高的直接後果,就是人體內環境穩定的崩潰,所有代謝活動受到干擾紊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這種情況起病突然且進展迅速,常有多尿、煩渴、乏力感,後期可出現噁心、嘔吐和食慾減退,甚至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如不進行及時治療,病情就會加重,從而出現昏迷的情況。這種情況,患者常有脫水體貌,呼氣中帶有爛蘋果味,血糖一般在16.7~33.3mmol/L。
高滲性高血糖狀態這種情況發病較前者要緩和,主要見於老年性II型糖尿病患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僅僅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症狀稍加重,但是一到兩週後,患者就會出現嚴重的脫水和意識障礙。此時,血糖明顯升高,一般在33.3mmol/L以上。
乳酸性酸中毒這類情況多出現在合併多種慢性疾病的患者,或者是大量服用雙胍類藥物,起病較急,患者常呈現出精神呆滯、模糊,甚至昏迷。此時,血乳酸濃度是診斷乳酸性酸中毒的特異性指標,乳酸濃度多超過5mmol/L,有時可達35mmol/L。
(三)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人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會對全身所有組織細胞產生慢性損害,因此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也是廣泛的,主要歸因於全身微小血管和神經系統的病變。
糖尿病腎病在長期高血糖的影響下,腎臟的腎小球會出現結節樣病變和小動脈玻璃樣病變,隨著病變的加劇,會導致腎小球濾過膜蛋白屏障功能嚴重受損,當出現持續大量蛋白尿時,就形成了“臨床糖尿病腎病”。患者一旦進入這個階段,病情往往呈現進行性發展,如不積極加以控制,腎功能將很快衰減至尿毒症期。這類併發症出現時,往往伴隨著嚴重的全身水腫和高血壓。
糖尿病眼部併發症持續的高血糖會引起視網膜病變(慢性)、葡萄膜炎(起病突然,急性炎症)、白內障(起病突然,多見於青少年患者),可導致嚴重視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糖尿病足部併發症早期的症狀是四肢感覺就像穿著襪子,從肢體遠端開始,觸覺、本體感覺、溫痛覺逐漸減弱,運動神經異常導致肌肉萎縮,組織韌性異常,面板易開裂。後期,這些病變加重疊加,就出現了難以治癒的“糖尿病足”,呈現持續化膿的足部潰瘍病灶,有時深可見骨,生活自理能力喪失。
糖尿病性心臟病長期的高血糖會引起冠狀動脈出現瀰漫性狹窄,導致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猝死等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這類併發症常常並無顯著症狀,僅僅表現為疲乏、活動後呼吸困難等輕微不適症狀。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五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多數會伴發腦動脈硬化,呈現各種神經衰弱症狀。同時,糖尿病患者還會伴發急性腦血管意外,主要是腦血栓的形成,引起腦梗死,長反覆發作,逐漸加重。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超過半數,後期都會出現面板感覺異常,可以是感覺功能減退,也可以是針刺燒灼樣疼痛,本質上就是感覺神經病變所產生的症狀。另外,在泌尿外科中,糖尿病膀胱病也是一種難以治療的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膀胱感覺功能和收縮能力的喪失。
結語糖尿病的致病過程往往都十分漫長,但是一旦形成各種併發症,往往也是近乎無法治療的,就像二手車市場的泡水車,你再怎麼修,也還就是泡水車,回不到原來的樣子了。
健康生活,從自我做起,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能負責,假如血糖升高,一定要引起十二分的重視。但是,也不要為偶爾一次的血糖過高而耿耿於懷,人體的調節功能足以彌補臨時的異常狀況,單次的高血糖並不會對身體產生多少不良影響。
-
13 # 朱蕭俊說健康
因為糖尿病可以由多種因素引發,並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同時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的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的併發症,不是以血糖高到什麼程度的時候,對應出現相應的症狀;而是指如果糖尿病人長期的血糖增高,就會損傷身體的大血管,微血管,並使得我們的心臟,大腦,腎臟,以及我們的周圍神經,眼足等等出現相應的症狀,即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人血糖要控制到什麼程度?我們知道,正常成年人的健康血糖數值標準是:空腹血糖應當不超過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不超過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不超過5.8%。
如果出現了糖尿病症狀,如多飲,多尿,多食,體重下降,面板瘙癢,視力模糊等,加上隨機血糖≥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7.0;或者餐後2小時血糖≥11.1,那麼,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了。
一旦被確診為糖尿病,就要透過飲食、運動、藥物綜合手段,把血糖控制在安全範圍以內,即空腹血糖不超過7mmol/L;餐後2小時血糖不超過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不超過7%。
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最易引發某些急性併發症在糖尿病併發症中,有急性糖尿病併發症和慢性糖尿病併發症。儘管糖尿病併發症是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但是對於某些急性併發症來說,短期內血糖高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直接發病。例如:
1.血糖短期內迅速升高至16-33範圍,極可引發糖尿病酮酸症中毒的併發症:臨床一些急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在對其進行實驗室檢查時,不僅可見患者的尿糖,尿酮體雙雙強陽性;而且血糖居高至16-33mmol/L左右。
2.血糖高至33以上,可導致高滲性高血糖狀態:同樣,在對臨床高滲性高血糖狀態的患者進行實驗室檢查時,不僅可見患者的尿糖呈強陽性,而且血糖升高明顯,通常超過33mmol/L。
所以,臨床一旦遇到這2類糖尿病患者,治療原則,第一是補水;第二是降糖,以降低病死率為首要目標。
總結:糖尿病併發症是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但是對於某些急性併發症來說,短期內,血糖高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直接發病。你同意我的觀點嗎?
-
14 # 孫醫生講糖
糖尿病的併發症分急性和慢性兩種。對於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滲綜合症,血糖一般比較高,通常血糖會在20-30以上,體內會出現急性代謝紊亂,導致噁心、嘔吐、昏迷等情況,一般需緊急處理,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而慢性併發症,則是由於血糖的長期慢性增高所致。研究發現,血糖的平均值是跟糖尿病併發症正相關的,所以在評估糖尿病時,單純一個血糖值不能評估血糖的控制情況,我們需要一個能反映平均血糖的值,這就是糖化血紅蛋白值。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液裡的血紅蛋白暴露於血糖時起了糖化的化學反應,它是最近3個月的血糖平均值,可以被測量。血糖正常,糖化血紅蛋白值是正常的。我們通常用這個值來衡量血糖控制是否達標,也以此來決定是否開始吃藥或調藥。
糖化血紅蛋白值與糖尿病併發症是緊密相關的。值越高,持續時間越長,得併發症機率越高,而且這是個漸進的關係。就像放在糖水裡醃製的大蒜。基於這些結果,專家們建立了以糖化血紅蛋白值為基礎的糖尿病控制標準。中國的控制目標是低於7%,因為試驗表明,把這個值從9降到7%,可以降低50-70%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機率。
所以對於慢性併發症,我們觀察靶器官也就是心腦神經腎眼等的變化情況,而不再僅僅看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出現了慢性併發症即使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恢復正常,併發症仍會持續存在。就像醃完的糖蒜,你把它放在清水裡,它也恢復不了大蒜本來的樣子!
-
15 # 糖人健康網
營養師小糖來為大家解答。糖尿病人的併發症有很多,總的可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下面小糖將分情況進行說明。
1.急性併發症主要是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狀態,當血糖高於16.7毫摩/升的時候,體內的糖分代謝就會嚴重失衡,這時就比較危險了。一般發生了急性併發症的患者血糖都高的嚇人,多在20-30毫摩/升,有的已經高達33.3毫摩/升以上,家用血糖儀已經測不出來了,也就是血糖已經爆表,血糖儀會顯示“HI”字樣。
2.慢性併發症就比較多了,常見的有眼病、腎病、糖足、神經病變、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併發症不是一朝促成的,而是日積月累慢慢發展而成的。一般當糖友的空腹血糖超過8.0,餐後血糖高於11.1,糖化血紅蛋白超過8.5%的時候,就被認為是血糖控制得不好,長期這麼下去,患慢性併發症的風險就比較高。
當然,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標準並不是恆定的,對於年輕的、病程較短的糖友,是建議按照正常人的血糖標準來控制的,即空腹6.1以下,餐二7.8以下。一般的糖友,建議把空腹控制在7.0以下,餐後控制在10.0以下。如果年紀較大、病程較長、有低血糖傾向、或併發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則控制標準可以酌情放寬。
溫馨提示:得了糖尿病不要緊張,積極透過控食和運動來控制血糖,並配合醫生用藥,是能夠將血糖控制好,並預防各種併發症的。糖尿病人只要控制好了血糖,跟正常人沒什麼兩樣,一樣可以健康生活!
-
16 # 愛心98695
如題
糖尿病診斷、控制等都有標準,非常靠譜,高於診斷標準就有可能發生急慢性併發症,這不是危言聳聽,嚇唬人的。為什麼呢?聽我道來。
一、糖尿病診斷標準
糖尿病目前全世界共認分為四型,除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血糖水平更低外,其他三型均是以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作為診斷標準。
確定這個標準的依據是,透過研究,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達到上述血糖水平,高血糖就會使高血糖患者出現眼底視網膜病變,為了防止高血糖對機體的損害,學術界普遍認為應該以此血糖水平,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及早地管控血糖,防止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這也回答了糖尿病人為什麼要開展降糖治療。
二、糖尿病人的控制標準
除妊娠糖尿病控制標準更嚴格外,其它三型糖尿病的控制標準,近幾年來,有些鬆動,中國規定糖化血紅蛋白不大於7%。近期美國醫師協會更放寬標準,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8%之間。為什麼要放寬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標準呢?緣於前幾年的一些臨床研究,發現糖化血紅蛋白控制越嚴,反而糖尿病病人病死率越高,提示更嚴格地控制血糖,會增加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風險!特別是老年、糖尿病終末期病人的死亡風險。但是,對於初發、年青的糖尿病患者,執行更嚴格的控制標準,似乎更有利,獲益更多。
綜上所述,糖尿病的診斷和控制都有標準,標準的背後都有大量的科學研究支撐,不是哪個人拍腦殼制定的,而是全球糖尿病專家權衡利弊,在讓糖尿病人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制定的,更不是嚇唬人!希望糖友們,在與糖尿病作鬥爭中,多聽聽你的戰友:糖尿病專科醫生的建議,用科學的智慧戰勝糖尿病!
-
17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糖尿病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糖尿病發生前及發生初期會發現血糖是逐漸緩慢升高的,如果未經治療,血糖還會呈現上升的趨勢,但上長的速度並不是很快;在確診糖尿病後,隨時可能遇到一些意外事件比如外傷、情緒激動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機體由於應激反應而發生血糖急劇升高。
這樣兩種情況都給對身體造成損害,也就是導致併發症的發生,前者是慢性的過程,稱為慢性併發症;而後者短時間內即可發生,即為急性併發症,兩種併發症發生的機制是不一樣的,發生時血糖的高低也是略有區別:
比如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大量的脂肪沉積其上引起脂肪沉積,進而發生炎性反應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堵塞或破裂,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到影響而發生病變。這樣的過程在空腹血糖大於6.1mmol/L而小於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7.8mmol/L而小於11.1mmol/L即處於糖尿病前期時即可發生,只不過損傷程度較輕,需要對血糖進行干預;當這兩個血糖超過了糖尿病前期的上限,即可診斷為糖尿病,是必須要進行治療的,否則這種損害進展加快。
再比如糖尿病人在應激時血糖快速升高,但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能及時增加分泌,血糖得不到充分利用,機體處於能量供應不足狀態,便會大量分解脂肪補充能量。在脂肪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中間代謝產物酮體,酮體是酸性物質,大量蓄積在血液中,可使血液變酸而引起酸中毒,此時血糖常在16.7~33.3mmol/L,患者出現頭痛、頭暈、煩躁、嗜睡、昏迷等表現,繼而可因腦缺氧、脫水而導致機體迴圈衰竭而危及生命,稱為酮症酸中毒。
此外,當血糖急速升高超過33.3mmol/L是,周圍組織器官的細胞會發生嚴重脫水,導致功能障礙,心腦等生命中樞異常,即會發生面板乾燥、眼窩內陷、煩躁、嗜睡、定向力障礙、昏迷等表現,即發生了糖尿病高滲昏迷,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即便救治成功,因腦細胞等受損嚴重,愈後較差。
因此,對糖尿病人來說將血糖努力控制在正常值以下是第一目標,是預防慢性併發症發生的基礎,而避免血糖急速升高,是嚴防急性併發症必須要做到的。
-
18 # 糖尿病養生大講糖
糖尿病併發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臨床上,也沒有準確的資料說當血糖高到多少的時候,一定會出現併發症。
患糖尿患病3年之後,出現併發症的機率約為46%;患病5年之後,出現併發症的機率約是61%;而患病過了10年,超過98%的患者會出現併發症。
想要阻退併發症,最重要的還是遵守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
(1)糖尿病宣傳教育:(2)糖尿病飲食治療(3)運動療法 :(4)藥物治療 (5)血糖自我監測
-
19 # 醫者良言
1.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有哪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急症,患者可表現為疲乏、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多尿、口乾、頭痛、呼吸深快、呼氣中可聞到爛蘋果味,患者血糖多在16.7~33.3mmol/L;高滲高血糖綜合徵:患者主要表現為煩躁、淡漠、嗜睡、抽搐等,血糖多在33.3~66.8mmol/L;2.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有哪些?當空腹血糖>7.0mmol/L或隨機血糖>11.1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時即可引起併發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屬於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包括各種各樣的病理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早期可無症狀,隨著病情的進展、加重,病人視力逐漸減退;糖尿病腎病:多見於糖尿病十年以上者,是I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患者可表現為蛋白尿、顏面部及下肢的水腫、高血壓等症狀;神經系統病變:可能很多糖尿病患者得病久了以後,會出現上下肢的麻木、感覺異常;其他:如糖尿病足、青光眼、肥胖、高血壓、腦梗死、老年性痴呆等;3.糖尿病患者患者還應該控制一些指標:血壓<130/80mmHg;糖化血紅蛋白比值<7%;低密度脂蛋白應控制<2.6mmol/L,若合併有糖尿病併發症需要控制<2.07mmol/L。最後小結:血糖如果超過正常值就會造成慢性併發症,如果血糖過高可導致酮症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
20 # 全科掃地僧
可以很明確的說,隨著血糖水平的升高,機體相應的也會出現一定的併發症。血糖升高的併發症主要有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我們要正確認識,聽從專業醫生指導,進行規範化的治療,以穩定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生活質量。一、血糖正常水平和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正常情況下,空腹血糖應在3.9~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應在4.4~7.8mmol/L。當我們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和/或餐後兩小時血糖超過11.1mmol/L和/或隨機血糖超過11.1mmol/L,即可診斷糖尿病。二、血糖水平與併發症
1、急性併發症:①低血糖:正常人群低於2.8mmol/L,糖尿病患者低於3.9mmol/L,即可診斷;②酮症酸中毒:血糖水平多在16.7~33.3mmol/L,血尿查見酮體,PH降低;③高滲性昏迷:血糖多超過33.3mmol/L。2、慢性併發症:常見的有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等)、 糖尿病腎病、 神經系統病變、糖尿病足、青光眼、肥胖、高血壓、腦梗死、老年性痴呆等。
三、如何預防併發症發生
面對糖尿病,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積極規範化的治療,主要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正規用藥,必要時可使用激素替代治療,同時要注意監測血糖變化和定期複查,以做出針對性處置,提高生活質量。
回覆列表
有很多朋友,明明發現自己血糖升高了,甚至都已經達到了確診糖尿病的水平,去遲遲不去控制血糖,偏偏要跑來問:血糖高到多少才會出現併發症啊?這種問法總讓我覺得,他的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併發症,沒感覺,就先不控制唄,等出現了併發症再說。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知,也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比如這樣一位朋友,幾次檢查空腹血糖都達到了7.5的水平,這樣的空腹血糖水平,已經完全可以確診為糖尿病了,這時候如果說還要等著血糖繼續升高,升高到不得不控制或出現併發症的時候才去控制,就太晚了!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代謝異常為基礎的慢病糖尿病的併發症之所以會發生,其實就是因為自身血糖長期的失控所導致的。而身體血糖達到多少的時候才會比較容易出現併發症哪,這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所關心的問題。其實,糖尿病有急性的併發症以及慢性的併發症之分。急性的併發症主要是和瞬時的高血糖有一定的關係,如果當自身的血糖超過16.7毫摩爾每升的時候,則比較容易出現急性的併發症;而慢性的高血糖則與長期的高血糖有一定的關,與瞬時的高血糖關係則不大。其最大的危害,就是長期不控制,會導致身體出現這樣那樣的併發症,比如對動脈大血管形成影響,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再比如對腎臟的微血管形成影響,就會影響腎臟的功能,形成糖尿病腎病,對視網膜微血管形成影響,就會出現眼底出血甚至致盲等問題;糖尿病足、周圍神經病變等等,都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一種錯誤的認知是:血糖高到某個值,就會發生某種或某幾種併發症。實際上,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與具體的血糖值並沒有必然的關係,糖尿病的病程發展,是一個高血糖長期影響身體健康的過程,由於體質不同,血糖控制的情況不同,糖尿病病程發展不同,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和早晚也各有不同,也不是糖尿病人也並不是一定就會發生相關的併發症。
血糖多高會發生併發症,首先要了解糖尿病的併發症有哪些從急性併發症來說,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高血糖引起的急性酮症酸中毒,另一個就是高血壓引起的高滲透性非酮症昏迷的問題,不管是哪個問題,通常都與血糖的急劇升高有著密切的關係,血糖急劇升高,會導致腎臟代謝的紊亂,也會導致電解質失衡的加劇,不管是因為高血糖引起的腎臟對於酸性代謝物的減少,還是高血糖導致的滲透性利尿,而使鈉、鉀、磷酸根等電解質離子大量丟失而導致的電解質紊亂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由於血糖急劇升高,而導致的急性併發症,往往一旦發病也都比較危重,嚴重者甚至有引起死亡的風險。對於急性併發症來說,通常發生在血糖超過16.7mmol/L的情況下,甚至有的急性併發症發病患者血糖高到了33mmol/L,甚至達到了50以上的水平。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一定要注意血糖的控制,特別是不要讓血糖飆升,加大引發急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血糖超過16.7,就屬於血糖嚴重升高的情況,不但急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會增加,同時對於身體的其他方面的健康危害也是巨大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失水,昏迷,休克等症狀,同時呼吸中帶有爛蘋果味的情況,就應該考慮血糖過高導致的急性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而如果患者出現嚴重脫水、昏迷或者出現嚴重精神障礙的情況,還應該考慮高滲透性糖尿病昏迷急性併發症問題的可能性,這兩種急性併發症,也要注意鑑別和分辨,及時的得到救治,是獲得良好預後的前提和基礎。
下面重點來說下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相比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往往起病更加隱匿,出現的過程也更加的緩慢和漫長,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主要分為兩大類,首先是大血管併發症,糖尿病影響大動脈血管健康,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的糖尿病慢性大血管併發症;而糖尿病長期控制不佳,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變,則種類較多,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疾病,都屬於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併發症。這些疾病問題,不管是心血管疾病還是周圍神經病變,或者是視網膜出血導致的失明等,都是在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的過程中,逐漸演變,逐漸發生的糖尿病併發症。因此,並不存在這樣的一個血糖值,如果血糖值高於這個數值,就一定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或者其他的慢性併發症,而血糖值低於這個水平,併發症就一定不會發生,這些疾病的發生,除了受到血糖的影響以外,往往也受到其他多個因素的綜合影響,比如心血管疾病的問題,不但受到高血糖的影響,高血壓、高血脂等慢病,肥胖吸菸熬夜等生活因素影響,都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方面,再比如慢性腎病的發生,長期的高血糖會有對腎功能造成很大影響,而高尿酸、高血壓等疾病,同樣也會影響腎臟功能,導致慢性腎病的發生和發展。
糖尿病的併發症並不與具體的血糖值相互關聯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血糖水平越高,控制的越差,控制得越晚,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發展就越快,發生風險就越大,因此,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於糖尿病的重視程度和血糖控制水平。
我們先來看一看醫學上面對於血糖的控制的目標值:
目前醫學上對於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標是空腹血糖4.4-7mmol/L、餐後的血糖控制<10mmol/L、隨機的血糖是<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比值<7%。這裡我們需要注意一下,空腹血糖指的是至少8個小時以內的不進食任何的食物,但是其中不包括水,達到這個標準的才可以稱為空腹血糖,否則就是隨機血糖或者是餐後的血糖。這些資料其實也並不是某一個專家說的,而是根據大量的調查以及研究來制定的一個目標值,如果真的可以控制自身的血糖到這個目標值,那麼糖尿病發生併發症的風險或許就會非常的小。慢性高血糖其實並沒有什麼比較明確的定義,主要指的就是自身血糖長期控制得不好。這雖然看似比較的溫和,但是對我們人體的危害卻不亞於急性的高血糖。
1、糖尿病急性的併發症:
如果當自身的血糖超過16.7毫摩爾每升的時候就需要小心了,這很有可能意味著我們的身體正在處於一種急性併發症的邊緣,比較容易出現酮症酸的中毒、高血糖高滲性昏迷等急性的併發症。因為此時自身的機體對血糖的利用率還是非常差的,就會分解出脂肪和蛋白質來供給能量。而血糖一旦超過了30.0毫摩爾每升甚至更高的時候,患者或許就會出現昏迷、休克甚至是死亡,但是一般來說血糖高到這種程度還是相對比較罕見的。對於自身血糖控制得不平穩,動不動就飆到十幾的人各位一定要當心了,應該加強自身血糖的監測,及時的進行控制。
2、那麼為什麼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略微高於正常人哪?
很有可能會有不少的糖尿病患者都會有這種疑問,這個主要還是因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會出現糖尿病其實也是自身體內的調控血糖的這種能力出現了一定的異常,既然容易高血糖,那自然也就比較容易出現低血糖。正常人的血糖值是3.9-.1mmol/L、餐後的血糖是<7.8mmol/L得,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糖尿病的控制目標是略微高於正常值的。可能很多的人對於低血糖反應沒有什麼樣的概念,其實這個併發症還是比較嚴重的,因為正常情況之下我們的大腦其實就是需要葡萄糖來提供一定能量的,如果真的出現了低血糖的反應,也會使我們的大腦功能不足,非常容易導致人死亡。
3、為什麼有的人自身血糖控制不好也沒有什麼併發症哪?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問題,人確實是存在一定差異性的,有的人基因就是非常的強大,雖然自身血糖平時控制得不好,但是也幾乎沒有什麼比較明顯的併發症。這個時候估計會有人反駁我說的這些所謂的目標值其實都是騙人的,但是我想說的是這些並不是我所制定的,那些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並沒有併發症相當於從三樓跳下去沒有事是一樣的道理。難道我們看別人跳下去沒有事,就可以得出所有人從三樓跳下去都沒事的這一結論嗎?這個肯定是不行的,我們不可鞥從特殊的案例去推出一般結論。這些慢性的併發症也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經過長年累月的高血糖作用之下導致的,一般都需要幾年甚至是上十年不等。所以一旦被確診成為糖尿病,就需要積極的控制,不僅僅需要控制餐前餐後的高血糖,還需要儘可的能的保持自身血糖的穩定,減少自身血糖的波動,在最大程度上面避免或者是延緩併發症的到來的。如果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7mmol/L、餐後或者是隨機的血糖>10mmol/L就比較容易出現併發症。
因此,既然擔心糖尿病會引發相關的併發症,也知道糖尿病會引起相關的併發症,那麼不妨儘早的把自己的血糖水平控制好,空腹血糖7.5,雖然屬於已經確診糖尿病的情況,但也應該是糖尿病初期,不太嚴重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能夠透過生活上飲食調理、加強運動,合理用藥等方面,做好血糖的控制,把空腹血糖儘量的控制到7.0以下,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控制到7.0%以下,甚至在身體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下,控制到6.5%以下完全正常的水平,才能夠更好地控制糖尿病併發症風險。對於糖尿病預防、強化控制的多項國內國際大型臨床研究都證明,儘早的控制好血糖水平,在身體耐受的情況下,儘量的保持血糖水平的達標,不但能夠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風險,而且能夠大大的減緩併發症的發生時間。研究證明,人體血糖代謝有記憶效應,越早控制血糖水平,血糖就更容易控制,糖尿病的併發症風險也更低。
空腹血糖到了7.5這樣的水平,可能您離併發症的發生還有很長的時間,但如果完全不注意控制,血糖也會越來越高,發生併發症的風險機率也會越來越大;而如果從現在就開始注意血糖的控制,在身體耐受的情況下,強化控制好血糖,身體的健康獲益會更大,甚至終生都不會發生糖尿病的併發症,這兩種選擇,您選哪一個?
血糖高的人,出現5種表現,或是併發症“報到”糖尿病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目前沒有徹底治療的方法,一旦查出糖尿病,將與高血糖“鬥爭”一生,因此被稱為是“慢性癌症”。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們都知道糖尿病本身不可怕,而是長期、持續性的血糖升高,會誘發多種的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主要是血管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中,造成了血管內皮損傷和增殖,誘發不同的併發症。
據世衛組織統計,糖尿病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而併發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隱匿性很強,很多人5年、10年後才發現,但是已經為時已晚。
血糖高的人,出現5種表現,或是併發症“報到”,趁早檢查一下
1、視網膜病變
長期血糖升高,使微血管、小血管出現硬化,而眼睛是人體微血管最多的部位,一旦血管硬化,眼睛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就會出現病變。
患者主要表現是視力模糊,出現視野缺陷,出現白內障,青光眼等,嚴重的可導致視力缺失甚至失明等。
2、尿有泡沫
糖尿病者會使腎小球硬化,出現腎臟病變,臨床顯示,3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會發生糖尿病腎病。
一旦出現尿中有久久不散去的小泡沫,稱為是“蛋白尿”,是腎臟損傷臨床標誌,說明腎臟已經發生病變,應該定期複查尿蛋白,切莫忽視。
3、足部發麻,刺痛
人體的神經系統對血糖是非常敏感的,如長期血管升高,就會損傷神經血管,尤其是足部末梢的神經病變。
起初會出現足部癢,麻,紅,腫,熱等異常表現,隨著疾病的發生,出現乾裂,疼痛,嚴重的就會有壞死,潰瘍,在臨床上稱為是“糖尿病足”。
4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足部病變,10%的人為了保命會選擇截肢,千萬不能忽視。
4、面板瘙癢難忍
面板瘙癢原因有多種,但如長期出現瘙癢的表現,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面板內葡萄糖含量過高,糖分無法被及時代謝掉,就會引起面板乾燥,瘙癢難忍的表現。
另一方面,長期血糖升高,會引起神經纖維不同程度的萎縮,致使神經功能異常,也就出現面板異常反應。
5、出汗異常
身體的糖代謝異常,出現阻礙,就會引起神經功能紊亂,也會引起汗腺分泌異常。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面板潮溼多汗,經常的汗流浹,可能是併發症來“報到”,儘早去檢查一下。
血糖高的人,出現併發症,身體會有“四個訊號”:訊號1、身體浮腫
糖尿病患者,一般在前期會出現身體各個部位有浮腫的情況,尤其是眼部和下肢。
這是因為當血液中的血糖不穩定的時候,就會造成身體的代謝異常,從而引起身體浮腫。
另外當糖尿病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的時候,身體的腎臟健康也會受到影響,“腎主水”所以糖尿病患者身體出現浮腫很可能是引起的腎臟疾病的併發症。
訊號2、雙腳麻木
當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的時候,身體長期的受到血糖的侵蝕,會引起下肢神經的損傷。
尤其是腳部,進而就會造成腳部神經會有反應遲鈍、出現麻木的現象,對疼痛和溫度的敏感性也會大大降低。
這時候要注意的是,洗腳的時候溫度不宜過高,也不易赤腳走路,以免出現損傷。
訊號3、眼部視物模糊
隨著年齡的增大,或者是用眼過度會造成視力的模糊,或者是視力下降,但是如果不是以上的情況,你突發發現自己的眼睛視力下降嚴重,則可能是血糖高引起了眼部視網膜的病變。並且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此症狀會越來越重,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複查一次眼底。
訊號4、異常出汗
當糖尿病患者異常出汗的時候,這也是發生了神經病變的一個重要的訊號。因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會導致汗腺分泌增加,從而引起異常出汗的情況。並且,糖尿病患者還會導致身體的各種平衡出現紊亂,從而患者會出現乏力,沒精神,虛弱等狀態。
血糖高的人,預防併發症,三件事要早戒:一、飲食不規律
平時三餐不規律,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這種習慣,會讓胰腺β細胞長期在高糖、高脂的“摧殘”下,更加的造成胰島素分泌異常。
所以還是建議,日常要保持規律的三餐,尤其是膳食纖維的補充,這話物質可以
減少血糖、血脂的吸收。
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
二、從不運動
現在的人,每天上班下班,都是坐車,幾乎很少有坐車的機會,這就導致了運動量長期的不夠。
而運動量太少,一是不能激發體內胰島素活性,不利於病情恢復;二是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引起併發症。
所以建議,想要防止併發症,每週要運動在四個小時以上,動一動,更健康。
三、常喝高糖飲料
“糖”不再是以前的“糖”,現在的人都喜歡吃甜味的東西,尤其是飲水方面,很少喝白水,都是用非常甜的飲料來解渴。
但是長期攝入高糖飲料,會促使血糖異常升高,誘發糖尿病。日常建議喝水還是以白水為主,或者是喝點茶,總之建議一定要儘量少喝飲料。
【少吃二物】
1、少熱量
控制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可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熱量過高會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代謝性疾病。
尤其是高血糖的人,更要控制肥肉,油炸食物,動物內臟等食物的大量攝入,會增加腎臟等併發症的出現。
2、少飲料
很多人不喜歡喝水,也是拿飲料當水,而飲料中多是食品新增劑,也含有大量的糖分,如經常飲用,會促使血糖升高,不利於穩定血糖。
同時長期喝飲料,也會導致肥胖,使胰島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做好三事】
1、別吃太飽
臨床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有50%以上伴有糖尿病胃輕癱。
糖尿病人不宜吃得太飽,不僅對血糖不利,飯後也會出現經常腹脹,打飽嗝,噁心等不良反應,容易出現胃輕癱的危險。
七八分飽是對人體最健康的食量,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應該合理控制飲食,管住嘴。
2、增加運動
俗話說“腰帶越長,壽命越短”,長期久坐不動,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適當的運動,可合理的控制體重,促進熱量的消化,加速血液的迴圈代謝,有降血糖,預防併發症的作用。
對糖尿病者,堅持適量的運動,還有利於增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可有效的控制血糖升高。
3、保持良好情緒
情緒對血糖的穩定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情緒波動大,也會引起血糖,血壓升高,對身體極為不利。
醫學研究發現,人在壞情緒中,大腦會刺激身體分泌一種拮抗胰島素分泌的激素,
引起胰島素不足,造成血糖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