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達瓦里氏艾艾

    《雍正王朝》中,雍正開科取士,目的就是為了國家招攬人才,給國家的行政體系注入新鮮血液,協助雍正推行新政。為了能籠絡新進仕子們的人心,雍正皇帝不僅為王文昭掌燈,更是力排眾議破格啟用了劉墨林。但是雍正的親兒子弘時,卻故向外洩露了考題,險些讓雍正的計劃徹底泡湯,最終李紱向李衛求情,帶兵清查考場,揭開了這個考場舞弊的事實,才沒有造成更為惡劣的影響。

    作為雍正皇子的弘時,為什麼要故意洩露考題出來,原因當然還是為了皇位,雖然弟弟弘曆自康熙朝開始,就受到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的青睞,但是作為哥哥的弘時也不想就此放棄對於皇位的爭奪,而這次就是他為爭奪皇位所做為。

    洩露考題,目的就是要籠絡一批新官員到自己身邊。

    雍正開科取士,要選拔人才,讓這些人才為己所用,並利用這些新上來的官吏來對原有的官僚隊伍進行一次換血,雍正對於這些人也一定會非常的重視。

    而弘時恰恰也是看到了這一點,但凡是能出得起錢購買考題的,一定是官宦子弟或者富裕家庭出身,這些人家的孩子不會像寒門學子一樣滿身讀書人的尖酸與迂腐,便於日後為自己所用,同時對於一些主動上門求助的人家,弘時定不會拒絕,因為這是籠絡人心、壯大隊伍的最佳時刻。而新進計程車子中,有了自己的人、自己的力量,特別是這些人也為雍正所看重,對於日後的奪位之路就是一種巨大的支援。

    弘時要將張廷璐拉下水,控制在自己這一邊。

    張廷璐是當朝首輔張廷玉的弟弟,從張廷玉與張廷璐偶遇的對話來看,張廷玉並不希望自己的弟弟與皇子有過多的交集。但是弘時正是看重了張廷璐與張廷玉的特殊關係,一方面,因為牽扯上張廷玉的關係,對於張廷璐,滿朝官員甚至是雍正處理起來都要留有餘地,另一方面,也是弘時看到張廷璐可以藉著這層關係一路高升,職務、地位也將遠不及此。因而要藉著這件事情把張廷璐拉下水,讓張廷璐站在自己這一邊,成為自己隊伍裡的骨幹。

    當然,按照弘時後續劇情中狠毒的性格,必然是對張廷璐利誘的同時,進行了威脅,不然張廷璐也不會除了想廉親王說明外,致死都沒有將弘時的事情對外公佈。

    當然,弘時也要考慮一下經濟效應。

    雍正是出了名的節儉和勤政,特別是《雍正王朝》中的演繹,所以對於皇子而言,並不會像康熙那樣縱容,也不可能讓他的皇子成為九阿哥胤禟那樣的富翁,況且,此時弘時還沒有被晉封,所領導的俸銀也是非常有限,因而也需要做一點經濟上的儲備和積累,所以選擇了鋌而走險,洩露考題。

    由於李紱的剛正不阿,主動揭發,最終弘時的計劃沒有得逞,也是因為如此,弘時失去了積蓄力量的好機會,因而選擇了沉默,指導廉親王胤禩找到了弘時,當眾銷燬了張廷璐的證詞,重新激起了弘時的奪嫡之心,而弘時也成為了胤禩對抗雍正的工具,最終落得了非常悽慘的下場。

  • 2 # 輕鬆依舊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張廷玉(1672-1755)其人,清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保,封三等伯,歷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進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父康熙朝大學士張英。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康熙朝歷任檢討、直南書房、洗馬、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張廷玉的辦事能力強,應是事實,清史說:“凡有詔旨,則命廷玉入內,口授大意,或於御前伏地以書,或隔簾授幾,稿就即呈御覽,每日不下十數次”。由此不難看出張廷玉很受雍正重視,能夠參與很多軍機大事。

    弘時洩露試卷怕不怕呢?這就像問那些造反的怕不怕呢?其實是怕的。但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因為他覬覦儲君之位。他拉張廷路下水是想讓張廷玉倒向自己。為自己的儲君之路加一個籌碼。

  • 3 # 騎馬看影片

    1.考試洩題,自古就有。即使弘時沒有洩題,也一定有別人做。

    2.弘時是皇子有機會接觸到考題,這是其中一個客觀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3.賣試題賺錢,李紱的考題就是買到的。

    4.至於為什麼要聯合張廷璐,可能就要要籠絡張廷璐背後的政治力量張廷玉。

    綜上,洩題的高風險同時伴隨著高收益,這也許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 4 # 90二月評

    首先三阿哥弘時是雍正憎恨老八胤祀把他過繼給他,這都造就弘時會向老八學的更多,更像。當他把手伸向考試的那一刻起,已經註定了他做為一個他的長輩們爭鬥的犧牲品的命運。

    弘時洩露考題,他的目的肯定不是為了獲利,他的追求還沒有這麼“低階”。他的根本目的還是想透過向特定的人員洩露考題來籠絡人心。

    雍正這個三兒子弘時,小時就和他的八叔感情很好,並且是處處向他八叔學習,所以他是想透過洩露考題來結交類似於張廷璐這樣的有實權的大臣。張廷璐夾帶考生肯定是從弘時那裡拿到了考題,然後“有償”的夾帶了幾個考生,既為了掙點錢,也為了結交一些他自己認為需要結交的有用之人。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弘時洩露考題的時候,他根本沒有想到這件事會失控到“買賣考題”的程度,因為一旦考題被公開的明碼標價的叫賣的時候,洩露考題這個事也就算是公開一半了,作為雍正朝第一次科舉考試,怕是他擔不起這個責任。

    收買籠絡人心的想法應該就是弘時洩露考題的唯一目的,他羨慕他的八叔在朝廷上下的人脈和人氣,他也想學成他八叔的模樣,這次學的不像,也為雍正除掉自己又埋下伏筆,簡直是找死。

  • 5 # 陽光影話

    雍正登基之初,朝中可用之人不多,尤其是自己人不多。希望透過這次考試選拔到優秀人才為朝中為自己所用。

    八爺和弘時其實也想通這次科舉考試來網羅門人籠絡人心。張廷璐是八爺推舉,八爺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示好拉攏張廷玉,二是想借張廷璐進一步控制弘時。而弘時又時常受到八叔影響,雖然知道弘曆繼承皇位的機率要比自己大很多,但不到最後機會總還是有的。弘時洩露考題當然不是為了錢財,一道考題買個幾十兩,可考試的就那麼幾個人能賣多少。他主要藉此機會增加自己的門人,以增大戰勝弘曆的資本。要說到怕不怕這會弘時應該顧不上了。只是年輕人總歸是年輕人,最後的結局也算是他八叔助力的後果。

  • 6 # 青龍影片剪輯

    《雍正王朝》之中的弘時,著實是一個悲催的皇子!

    相信當初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雍正也是有著不少的子嗣,但是其中最慘的應該當屬身為三皇子的弘時了。有句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但是弘時最後還是葬身在了雍正的手中。不過今天我們不聊這件事,我們就聊聊弘時當初洩露考題的事情。想想雍正應該是十分重視科舉考試的,那麼為何弘時要勾結張延璐去冒險洩露考題呢

    第一,弘時想要拉攏張廷璐,想想張廷璐後面是誰,無非就是張廷玉了,那可是絕對資歷的老臣,如果將自己和張廷璐綁在一起,那麼張廷玉其實也就偏向自己這邊了。按弘時的想法,張廷玉即使知道科考舞弊這件事,也沒辦法站出來揭發,只能默默地接受事實,站到弘時一邊,成為他奪嫡的一大助力。不過最後弘時還是沒能如願,反而坑了張廷璐!

    第二,作為雍正的子嗣,其實在他的心裡最重要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奪嫡!雖然現在弘曆得寵,但是隻要是一個皇子基本就不會失去爭奪皇位的心。所以洩露考題,可以用來培養自己的勢力,畢竟洩露考題是大罪,如果那些考生真的考中了,最後還是和弘時綁在一起的,畢竟你的狀元郎是抄來的!這也算是一種籠絡人的方式,畢竟不可能看著弘曆一家獨大!

    還有很多朋友說是弘時缺錢了,所以靠著賣考題來賺錢。但是你換個角度想想,就算弘時很傻,他會用這麼大的風險來謀求那些財富麼?作為一個皇子,即便缺錢,也不可能拿雍正如此重視的科舉考試來撈錢,除非他真的傻了!

  • 7 # 歷史茶坊

    老十三胤祥臨終前,給雍正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我總覺得在他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這話並非空穴來風,病入膏肓的胤祥早已洞察出弘時跟老八胤禩的相似之處,處處結交朝臣、用名利籠絡人心、辦事狠毒老辣、野心極大……

    弘時洩露考題的真因

    雍正始終子嗣不旺,長子弘暉和次子弘昀先後夭折,於是排行第三的弘時便成為雍正實際意義上的長子。雍正帝皇后烏拉那拉氏在生下長子弘暉後再未生育,按照古代嫡長繼承製的原則,弘時具備了繼承皇位的優先權。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四弟弘曆因為在熱河圍獵大會上,一番有理有據的講話博得了皇爺爺康熙的青睞,將弘曆接入宮中親自撫育,儼然是把弘曆做為王朝的接班人進行培養。康熙此舉令弘時的優越感蕩然無存,繼承皇位的希望頓時變成了一種奢望。弘曆因康熙的青睞成為眾望所歸的王朝繼承人,雍正自然也不例外,自即位起便將弘曆定為繼承人,延請多位名士,加強對弘曆的文化教育,並陸續兩次派弘曆代表皇帝祭祀埋葬康熙帝的景陵。

    顯然,弘時想要與弟弟一較高下,必須取得滿朝文武和父皇雍正的認可,而拉攏朝臣的手段無非是名和利。弘時為了積攢自己在朝中的人望,秘密將雍正親手封存的恩科考題偷了出來,交給了正主考張廷璐,讓他照顧今科應試的四名舉人。弘時是想透過這種方式,來培植自己在朝中的黨羽。

    伯倫樓驚現恩科考題

    既然弘時籠絡朝臣用的是名和利,那麼把考題洩露給看中的應試舉子,使他們金榜題名,然後分到朝中為官,這樣形成了一批忠於自己的黨羽。可光有名只能籠絡他們一時,要靠利來鞏固這層關係。弘時不愧為龍子鳳孫,頭腦十分精明,他把從宮中偷來的考題,除了透露給張廷璐外,還派人到伯倫樓等舉子聚集的地方進行販賣,獲利頗豐。出人意料的是,恰好在伯倫樓喝酒的副主考李紱無意中購得一套考題,李紱覺得事態嚴重,趕緊向舊主誠親王允祉做了彙報。然而允祉覺得皇帝正在為山西官員欺瞞朝廷一案大傷腦筋,這種捕風捉影之事還是先不要上奏的好。於是,李紱就懷揣著從伯倫樓買來的考題進了貢院,擔任雍正任命的副主考官。

    李紱沒想到,皇帝親手交付的考題跟自己從伯倫樓買回來的考題竟然一字不差,他心知大事不妙, 連忙向正主考張廷璐彙報並建議立即停考和奏報朝廷。心懷鬼胎的張廷璐自然不會同意他的建議,兩個人當場翻了臉,李紱棄官奔出考場,跑到雍正寵臣李衛那裡搬來了救兵,揭開了這場震驚朝野的科場舞弊案。

    弘時根本不怕雍正追究

    弘時根本不怕雍正追究考題洩露之事,因為他了解自己的父皇是個極重臉面的人。鎖在宮中金櫃裡的考題洩露,必定是皇帝最親近的人中出了內奸。雍正繼位後所辦的兩件大事:先是清理各省積欠因為山西通省官員欺瞞朝廷而鬧得是灰頭土臉,顏面盡失;如果科場舞弊案再牽涉到皇親國戚,這讓剛剛登基的雍正臉面往哪裡擱呢?因此,弘時料定雍正不會深究此事,而是找個替罪羊把這件事做個瞭解。此外,弘時認為自己與張廷璐相互勾結的事做得極其隱秘,只要張廷璐不鬆口,絕不會有第二個人知道內情。他料定張廷璐不敢鬆口,只要這樁驚天大案東窗事發,身為主考官的張廷璐無論如何都難逃一死。既然免不了一死,那他何必要供出弘時這個皇親國戚,給自己的家人惹來滔天大禍呢?

    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精明的弘時沒有料到張廷璐雖然沒有當庭供出他這個主謀,但卻將內情全都告訴了老八胤禩。胤禩用張廷璐的供詞取得了弘時的信任,他鼓動弘時振作精神,與弘曆展開殊死爭鬥,最終被雍正識破,並親手除掉了這個逆子。老十三說得沒錯,弘時就是胤禩的影子,他收買人心、親近胤禩、組織暗殺,這一切都是為了爭奪太和殿上的那方寶座,這跟胤禩一直以來的企圖完全吻合。為了不讓九子奪嫡的慘劇重演,為了給弘曆鋪設一條康莊大道,雍正不得不痛下殺手,處死了自己的兒子……

  • 8 # 呈源媽媽成長記

    弘時想借助科考使自己的人順利進入官場,進而培植自己的勢力。弘時這麼做很有可能是廉親王在背後誤導他。他和廉親王之間也是相互利用。

    廉親王利用弘時當擋箭牌繼續和雍正作對。弘時則利用八爺的舊勢力培植自己的勢力。表面上看八爺給弘時出的主意都是為了弘時奪大位,但實際上還是在經營自己的勢力和雍正作對。

    紅石是有做皇帝的野心,但沒做皇帝的頭腦,最好成了犧牲品。

  • 9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話說的,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裁縫。弘時也是沒有辦法,不得不透過科考來謀求財富和支持者的官位。因為按照正常來看,弘曆從小就被皇爺爺康熙親手教導是最穩妥的皇位繼承人。弘時從小在八叔胤禩的耳濡目染下對於權謀和皇位的早就垂線三尺,如果不能出大招哪裡還有奪嫡的希望。所以藉助雍正元年的恩科來撈取錢財和夾帶嫡系只是第一步,沒有張廷璐這個副主考的配合操作起來也是困哪重重(正主考是清流李紱無法收買)。

    雖然弘時弘曆是哥倆不假,但是面對高高在上的皇位自然不可能關係融洽。弘曆出頭較早,從熱河狩獵小弘曆就脫穎而出受到康熙的看重。所以康熙把小弘曆帶到宮中親手調教,在二月河的原著中雍正能夠奪嫡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外還用弘曆這個聖孫的重要因素。原著中方苞作為康熙的幕僚說了一句幾百年前解縉和明成祖朱棣說過的話:“觀聖孫”。所以康熙選擇了四阿哥胤禛做了繼承人,而聖孫弘曆就是妥妥的下一代繼承人啊。所以雍正繼位後弘時已經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弘時要透過雍正元年的恩科撈點錢、攢點人脈就不難理解了。為了科考舞弊的順利進行,弘時就拉上了副主考張廷璐。而張廷璐也想抱上皇子的大腿,所以與弘時一拍即可。

    從小被老八胤禩調教出來的弘時野心勃勃,從雍正登基就密謀在奪嫡中佔得先機

    在雍正登基之前弘時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除了跟隨鄔先生讀書就是弘時生病時老八帶著幾個兄弟去探望的場景。弘時並不是讀書的材料,在劇中場景多次出現弘時無法背誦或者利用尿遁逃脫考核的現象。如果弘時不跟老八走的那麼近的話,估計也會安分做個和弘晝一樣的太平王爺。但是因為和父親的政敵老八胤禩走的特別近,所以耳濡目染之下才變得野心勃勃對皇位充滿了渴望。歷史上弘時也被惱怒的雍正過繼給老八胤禩,可見這叔侄倆純粹是一丘之貉。

    孩子性格養成最重要的階段,弘時都在跟著八叔身邊自然學的充滿了野心。所以在九龍奪嫡時,八爺黨的狠辣的斂財和收買官員的手腕肯定學到了不少。雖然在雍正登基前沒有施展的機會,但是在雍正登基之後為了早點佔據嫡位就從雍正恩科開始了。而張廷璐與哥哥張廷玉不同,利慾薰心的他也想抱上弘時的大腿順便在科考中夾帶幾個自己的人。

    透過科考舞弊弘時撈錢只是第一步,學習八叔透過科舉安排黨羽出頭才是核心

    雍正剛剛登基就被山西藩庫虧空的諾敏案給弄了個灰頭土臉,而八爺黨還鼓動朝臣放馬後炮言外之意指責雍正執政能力。這讓雍正很惱火,還是十三爺胤祥提出要透過恩科培養自己人才。所以雍正元年的恩科承擔著為新朝培養嫡系人才的重任,從雍正親自手書題目、親自密封考題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

    而弘時毫無大局觀,絲毫不管這些。當確定正副主考後,立刻找到副主考張廷璐商量。兩個臭味相投的人一拍即合,張廷璐也想抱上皇子的大腿順便夾帶自己的幾個人。但他沒想到這會承擔多大的風險,即便碰到哥哥張廷玉的提醒也沒往心裡去真是利慾薰心。

    弘時迫不及待的利用科考為自己謀取好處錢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想透過舞弊讓更多支援自己的人透過科舉壯大自己的支援團隊。這樣他身邊就會像老八胤禩一樣逐漸積累更多的力量和勢力,在奪嫡過程中支援自己。但是由於李紱和李衛的阻攔,科考舞弊案事發。唯恐敗露的弘時沒有提張廷璐遮掩和求情,反而請求迅速處斬以達到滅口的目的。

    毒辣的弘時在科考案發後沒有收手,在八叔胤禩的鼓動下在奪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導致被雍正親手鴆殺

    雖然透過科考沒有達到目的,但是弘時在老八的支援下堅定了奪嫡的野心。老八其實並沒安好心,因為無論弘時成敗對於老八來說都是勝利者。弘時勝則雍正讓弘曆繼位的願望無法實現;弘時敗肯定也不會有好結果,同樣讓雍正傷心。所以說弘時只是老八報復雍正的一顆棋子,只不過身在局中的弘時沒有發覺罷了。所以老八拿到張廷璐的口供也沒揭露,反而把供詞交給了弘時就是為了堅定弘時奪嫡的心思。

    弘時沒有收斂,反而更加的變本加厲。最後和隆科多、八叔胤禩等人以整頓旗務的名義,傳統關外鐵帽子王爺武力逼宮。如果不是老十三機警再次帶兵平亂,也許弘時的陰謀就得逞了。最終隆科多把弘時招了出來,多行不義的弘時被鴆殺。走到這一步弘時才明白八叔包藏的禍心,所以在臨死前一邊抽自己一邊罵老八。

  • 10 # 孤舟釣江雪

    《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就搞砸了,原因是弘時勾結張廷璐洩露考題。

    不過,弘時此舉真的是為了賣考題賺錢嗎?弘時一個王爺,養尊處優,錦衣玉食,一輩子有花不完的錢、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電視劇中,一份考題也才賣一二十兩銀子(離考試時間越近越便宜),這麼點錢,弘時又怎麼會放在眼裡?值得他冒險嗎?

    那麼,弘時為什麼要勾結張廷璐洩露考題呢?

    我覺得,這件事情的邏輯應該是這樣的:弘時想成為儲君,將來繼承大位。不過,雍正顯然更欣賞弘曆(乾隆),弘時覺得僅憑自己是競爭不過弘曆的,要贏弘曆,就要有朝中宗親大臣的支援。換句話說,要想奪位,就必須結黨,結成一個弘時黨。

    要結黨,自然要先取得一些人的支援,怎麼取得他們的支援呢?拿到考題唄!然後把考題送給願意支援自己的一部分官員,這些官員的兒子們可能正要參加這一次的科舉,有了考題,考中自然容易的多,弘時送了他們這麼大的一份禮,對方又怎能不聽從於他?

    因此,弘時偷考題的目的不是為了賣錢,而是為了結黨。

    那麼,考題後來又是怎麼大規模洩露出去的呢?拿到考題的人本來應該保密的,但其中總會有一些紈絝子弟,這些人或出於炫耀,或為了賺點小錢,還是把考題洩露出去了,然後就像滾雪球一樣,一傳十,十傳百,鬧得沸沸揚揚,終於引起朝廷注意,最後在伯倫樓東窗事發,張廷璐被斬首。弘時雖然暫時保住了,但雍正只不過是引而不發而已,並不是真的不動他,也沒有原諒他,後來雍正跟他老賬新賬一起算,逼弘時自殺,只應了那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啊。

  • 11 # 媚之夭夭

    《雍正王朝》的確是部好劇!

    在劇中,作為雍正皇帝的大兒子弘時,竟然在雍正登基來第一次科舉考試中,就勾結主考官張廷璐(就是張廷玉的弟弟)洩露考題,但根本沒有想過雍正會深究他這個問題!

    為什麼呢?

    第一,弘時覺得自己做得天衣無縫,就是東窗事發也不會懷疑他!

    第二,跟張廷璐合作,就是一箭之雕之策:既可以賺錢,又可以在東窗事發後有一個替罪羊——張廷璐。

    第三,這是雍正登基來第一屆科舉,萬一東窗事發,弘時認為雍正皇帝顧全朝廷顏面,不會興大獄,也不會深究。

    下面具體再分析一下!

    一,由於是第一屆科舉,雍正皇帝慎之又慎。

    雍正皇帝登基來,第一屆科舉考試非常的重視。

    那一屆的主考管是張廷璐,副主考官是李紱。

    在開考前一天,雍正皇帝特意詔見了張廷璐和李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公平,公正。還強調了不要洩露考題。未了,雍正皇帝親自把考題交給了張廷璐,還說從沒經過他人手。

    其實,在這之前弘時已經把考題內容偷到手上了!

    只不過是雍正皇帝矇在鼓裡。

    所以,後來東窗事發,雍正皇帝認定是張廷璐洩題了,其實大大的冤枉啊。

    不得不說,弘時有點小聰明瞭!

    二,東窗事發,事情的發展,幾乎是弘時預測到了。

    考試洩題終於東窗事發!

    作為主考官張廷璐負主要責任。因為他辜負了雍正皇帝的盛恩!所以在處以凌遲時,他都沒有供出弘時。這一點,弘時也料到了!

    不得不說,弘時還是揣摩到了張廷璐的心思:他不敢供出皇子。而且,雍正皇帝也清楚考題是自己親手交給張廷璐的。就算是張廷璐供出弘時,雍正皇帝不但不會相信。還覺得是張廷璐攀咬皇子。因為在雍正皇帝的心目中:弘時根本沒有機會碰到考題!

    其實,家賊難防啊!

    三,東窗事發後,雍正真的是沒有興大獄,只是處理了當事人——張廷璐!

    雍正皇帝也是萬萬沒有想到:真的是擔心什麼事,反而來什麼事!

    自己千叮囑萬告誡,可怕的事還是發生了!

    主考官難辭其咎。而張廷璐從事發,到凌遲,幾乎沒有供出半點跟弘時的勾搭。

    這一點弘時也料到了!

    張廷璐真的是成為了替罪羊!

    一聲嘆息!

  • 12 # 永不言敗申請取回

    《雍正王朝》中的弘時,據歷史資料說他是雍正帝在三個兒子中最賞識的一個,且文武雙全膽識過人,在心中皇位是第一位的,錢只是他的一個工具也是需要的,張廷玉是張廷璐的親哥哥,而且是雍正的心腹重臣,而八爺是總理王大臣一人之下,對弘時來說為了你自的皇位都是可以利用的物件。也可以說弘時因為太貪勾結張廷璐洩露考題,那為什麼他不怕雍正的深究呢?

    其實弘時在開始出現的很少,我們只能存八爺拿著張廷璐的口供來找弘時並將口供交給弘時時的對話中看到一點痕跡,八爺廷說""時兒啊,你皇阿瑪是很愛你的"",這就為雍正對弘時在這件事上下了定義。

    我認為弘時勾結張廷璐洩題事件,連弘時自己也是糊里糊塗,整個事件從推薦張廷璐開始就為弘時設下了一個坑,八爺利用弘時的野心設下此局把弘時握在手中成為將來謀政的棋子,而箭射向張廷玉,一石兩鳥,而弘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並不是勾結張廷璐而是八爺來走這盤棋。他認為我這麼優秀皇位應該是我的,而雍正在處死弘時時說的""也是我的一點愛子之心,沒有深究你"",印證了弘時和八爺在此事件中的判斷無誤。事業要想成功,望君不要違法努力。

  • 13 # 達摩說

    在《雍正王朝》中,弘時作為皇子,按理說並不缺錢,他如果想要錢,不知道會有多少奴才上趕著給他錢花,所以賺錢絕不是他冒險勾結張廷璐將考題盜出的原因。

    事實上,弘時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在朝廷恩科考試中收買人心,培植黨羽,為我所用。他將考題盜出之後做什麼呢?肯定是要把考題賣給一些出了錢的考生。這些考生提前得到了考題,自然會提前周密準備,並在考試中完成作弊,獲得較好的名次,由此進入朝廷做官。那麼這些人受了弘時恩惠,做了官以後也會自然而然地聚攏在弘時旗下,成為他“三阿哥黨”的黨羽,為他日後與弘曆奪嫡搖旗吶喊,獻計出力。

    當然,弘時也並不排斥金錢。所以,他還將這份考題秘密投放到社會上。所以,我們看到在伯倫樓上,考題被公開售賣,且十分搶手,弘時肯定在其中獲利頗豐。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弘時此次洩露考題,可以藉機將恩科考試主考官張廷璐拉下水,甚至由此獲得上書房大臣張廷玉的投誠。

    弘時洩露考題,得到了張廷璐的默許。張廷璐本身有私心,因為他答應夾帶幾個考生,但盜取考題這件事他是做不到的。考題是雍正親自密封儲存的,只有親近之人才能盜取,這件事也只有弘時可以辦到。但無論如何,二人是栓在一條繩上的螞蚱了,弘時可以藉此操縱張廷璐,甚至把他的哥哥張廷玉也拉下水,為他所用。

    那麼,弘時難道不怕雍正深究嗎?

    當時雍正剛剛繼位,先是出了山西藩庫案,令他大丟臉面,接著就是恩科洩題案,而且是自己親手謄寫密封儲存的考題外洩。雍正是極愛面子的皇帝,就算他發現此事是弘時所為,他也不願將這樣的皇家醜聞公之於眾,最大的可能也就是找個替罪羊解決問題,不會直接追究弘時的責任。

  • 14 # 跪射俑

    他是皇子,認為自己做事隱蔽,不會被父親雍正皇帝發現,即使發現他認為父親雍正皇帝不會為此嚴懲他,他為了斂財有僥倖心理。

  • 15 # 小小嬴政

    弘時本來是有希望繼承地位的,但是後來由於康熙皇帝喜歡弘曆,而且把弘曆接到自己身邊,重點培養,看那架勢就是要讓弘曆繼承皇位,所以弘時覺得這件事情困難比他想象的要大。

    換句話說,弘時覺得自己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於是他開始採取一些極端措施爭奪皇位,採取的措施就是加強自己的實力,擴大他在朝廷當中的影響。

    而具體的舉措,就是把雍正皇帝開恩科的科舉考試的試題,偷出來交給一部分考生,讓他們透過科舉考試,成為朝廷命官,進而對他感恩戴德,就等於是給弘時培植了一支親信勢力。

    但是光有官職還不行,畢竟弘時的權利,不能左右這些人今後的升遷和一生的仕途,而且既然要爭奪皇位繼承權就要做很多事情,做事情就要花錢,所以這些試題被他拿到伯倫樓去販賣,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們紛紛出錢購買。

    結果此次科舉考試的副主考李紱發現了,買上這個考題之後的李紱並沒有聲張,而是按照計劃進入了貢院,主持考試。

    雍正皇帝親手密封的考題,送到了貢院交給了副主考李紱和主考張廷璐,他們開啟試題一看,李紱發現自己在伯倫樓買的試題竟然與皇帝交付的試題完全一樣,李紱非常吃驚,害怕擔不起這個罪責。

    隨後,他對主考官張廷璐說,要求停止考試,立即將這個試題洩漏的情況報告雍正皇帝,但是張廷璐和弘時是同謀,所以他不同意李紱的建議。

    李紱沒有辦法跑去找李衛,李衛把這件事情報告了雍正皇帝,雍正這才開始下令追查。經過調查很快查清事實,原來就是弘時把考題偷出來交給了張廷璐,弘時的目的就是要籠絡張廷璐和新科舉人們,建立自己的親信班底。

    弘時沒有想到這件事情給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他被雍正皇帝處死了,他對形勢的估計是錯誤的,他覺得雍正皇帝是一個好面子的皇帝,不會對自己怎麼樣,為了自己的體面,為了皇家的體面,他會把這件事情壓下去,隨便找個替罪羊處理掉,沒有想到這個雍正皇帝會殺了他。

    雍正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心狠手辣的皇帝,做任何事情都是能狠得下心的,為了奪取皇位,雍正和自己的八個弟兄展開激烈鬥爭。最後,雍正奪取了皇位,奪取皇位之後,雍正對他的那些弟兄也展開清洗,圈禁的圈禁,削爵的削爵。

    後來,甚至連他的最親信的,也是他的大舅哥的年羹堯都被他殺了,所以說,雍正皇帝是一個在關鍵問題和關鍵時刻能狠得下心,做得出大事的人,他不會顧忌什麼體面不體面,他要的是皇家的安寧,他要的是帝國的安定,他要的是政權的穩定,他要的是國家太平,他要是大清王朝的永遠統治。

    所以,在這一點上弘時對形勢認識不清,做出了出格的事情給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這不是他不害怕雍正皇帝處置他,而是他認為以為雍正皇帝不會處置他。

  • 16 # 滿月尋桂子

    弘時當然怕,但他冒險以為沒人敢供出他,也沒想到會遇到李紱這個寧折不彎的清流。張廷璐也怕,但考題不是他洩露出去,而是弘時已經洩露後他才知道的!

    李紱在伯倫樓花七十兩銀子買了考題,去找三王爺胤祉求教。三王爺告訴他:你不看這裡面的考題是對的,不但你不要看,連我也不要看,皇上登基急著辦兩件大事,一是整頓各省藩庫虧空,這件事辦砸了,他正煩惱著呢!第二件事是恩科會考,為國掄才,這還沒開始,你就拿著這個來路不明的考題去向皇上奏報,不是沒事兒找事兒火上澆油嗎?

    三王爺要李紱回去安心地當好他的副主考官,耿直的李紱追問,萬一那天考試的題目與此相同怎麼辦。王爺說,若真是那樣再奏報皇上。

    考試開始,第一道題一模一樣,第二道目一下來,李紱一看又一樣就著了急,立刻找張廷璐,並且說出第三道題目是什麼,讓張廷璐開啟看,果然一樣。

    張廷璐問李紱從哪兒弄來的考題,李紱答是伯倫樓有人公開兜售。

    張廷璐說:這真是咄咄怪事,皇上親自書寫,親手封存在殿內的金櫃裡,為什麼會全部洩露於市井之中買賣於酒樓之上?但這考題是如何洩露出去的呢?難道是皇上身邊的人?此事追查起來只怕會牽出天潢貴胄皇子皇孫也未可知,或者有人未卜先知預先知道考題。

    李紱不聽他那麼多,要求立刻停止考試,奏報皇上,張廷璐堅持繼續考並搬出自己主考身份。李紱是寧可不要頂戴花翎,走出考場。

    李紱又來找三王爺,王爺建議現在能阻止考試的只有在京的李衛。李紱向李衛求救,李衛說進考場搜查出夾帶的證據才能罷考。李衛帶著兵丁封鎖搜查考場(也只有雍正寵信的奴才李衛才敢這麼做),果然搜出眾多夾帶,立刻封閉考場,奏報皇上。

    皇上雷霆震怒,張廷璐下了大獄!

    八爺胤祀故伎重演,又上演了一出當年審肖國興的戲,對張廷璐威逼利誘:不說出背後之人,會害了你的家人和兄長,會掀起駭人聽聞的天下大案,會誅連九族,殺無赦。

    張廷璐招供:是弘時。胤祀拿著供狀,叮囑張廷璐對誰也不能說。

    其實弘時洩露考題之事,事先必是受到八爺蠱惑,意在破壞這次科考。至於說賣考題,那能得幾個錢,就算有一百個人買到考題,能有多少錢,七千兩,到弘時手裡就算五千兩,他不差這點錢。

    八爺明知是弘時洩露,卻故作不知,威逼利誘讓張廷璐寫了供狀。然後騙張廷璐說他去通融,八爺則私藏供狀,以便握著弘時的把柄,為將來所用。

    八爺自然不去會給張廷璐說情,張廷璐等來的是菜市口問斬。可惜,他沒有機會跟任何人說了,八爺已經吩咐任何人不得接近張廷璐,行刑的前一刻,張廷璐喊冤,晚了,咔嚓一聲,人頭落地。

    所以多年後,八爺又找弘時去害弘曆時,弘時直接對通報的下人說,就說我不在家。見他八叔已經進來,讓下人們下去後說:

    你就饒了侄兒吧,太極殿那個位子是皇爺爺早就定了給弘曆的,侄兒鬥不過弘曆。

    八爺為了拉攏弘時,把當年張廷璐的供狀給了弘時,弘時當場撕的粉碎,又用笤把掃了又掃。

    弘時心裡一寬,對他八叔的遊說又動了心,關鍵是皇位的誘惑太大了!弘時最終做了他父親與八叔爭鬥的犧牲品,臨終罵:八叔,阿其那,塞思黑!罵什麼都晚了!

  • 17 # 秋媚讀史

    考場如同股市,既要靠個人能力,同時也是一門情報學,誰佔據有效資訊,誰就有捷足先登的優勢。一部古代科舉史,也是一部作弊與反作弊的鬥爭史。考生為了金榜題名,可以不擇手段;考官為了個人利益,也不惜大開方便之門。《雍正王朝》中的“科場舞弊案”,就是當時考場的一個縮影。按理說,考場是考官與考生的道場,可弘時堂堂皇子,既不用參加科舉,也不需要監考,他為何還要聯合張廷璐洩露考題呢?

    原因無它,就為奪嫡排兵佈陣

    人生處處皆考場,求職、相親、投資等領域,想要脫穎而出,也要面對一場場“考試”。弘時即使不參加科舉,也要應付其他“考試”。

    在古代,幾乎所有的皇子,終極奮鬥目標就是君臨天下,甚至可以不擇手段。作為皇子,弘時從小就浸潤在宮廷鬥爭之中,雖然檯面上沒有顯示出來,但潛意識裡面都有奪嫡的心思。何況,虎父無犬子,雍正自己都熱衷於皇位,他兒子弘時多少也會有樣學樣。再加上弘時的老師鄔思道,是一位頂級的奪嫡諮詢師,有意無意也會影響弘時,弘時想不朝著皇位努力都不可能。

    想要奪嫡就要組建自己的團隊,單槍匹馬是難以坐上皇位的,勉強上去也坐不穩,因此,弘時也要有一批自己的嫡系部隊,他將目光看向了科舉考場。那些新科進士,就像剛畢業的應屆生,容易拉攏又比較聽話,弘時要搞定他們,只要給點甜頭。對於考生,最好的甜頭,無非就是標準答案,有了答案就能成為天子門生。

    此外,每一個考生的背後,代表著一個家族。那些考生中,有不少都是出生豪門,家裡有人在京城或地方任職。弘時吸收這些考生,其實也是為了將那些家族繫結一起,成為自己一黨。所以,在奪嫡的慾望驅使下,弘時很有必要洩露考題,拉攏他們。

    但要洩露考題,弘時僅僅一廂情願也沒用,他還要打通主考官才行。當時的主考官是張廷璐,弘時搞定他就能拿到考題。當然,他聯合張廷璐,還有另外兩個目的:

    一、張廷璐是張廷玉的親弟弟。張廷玉何許人也?康熙、雍正的兩朝中堂,桐城張家又是近百年來的進士專業戶,家族門生故吏遍佈朝野。毫不誇張地說,以張家的影響力,可以形成一個小朝廷。弘時只要能夠順利地將張廷璐跟自己捆綁,整個桐城張家大機率就成了他的後花園。那時候,別說是弘曆,就是雍正也會給他面子。

    何況,朝堂之上,一個蘿蔔一個坑,就那麼幾號人,而且大多都有派系。今天弘時如果不籠絡幾個自己人,明天這些人搞不好都會跟著弘曆花天酒地。他先把張廷璐拉入圈子,弘曆再來挖牆腳就難了。

    二、投石問路。張廷璐是張家人,但不是主心骨。弘時直接找張廷玉,恐怕不是很方便,畢竟人家位高權重,離雍正又近,萬一將事情報上去了,只會給自己添麻煩。因此,弘時先找張廷璐,可以試探一下他家的口風,為深入合作做準備。

    要讓張廷璐與自己成為一條船上的人,沒有什麼比大家一起做一件壞事更直接。這樣,你張廷璐就只有與我繼續合作,連討價還價的空間也沒了。

    面對無限收益,再大的風險也值得

    做任何決策,都有一定的風險,但權衡利弊之後,再大的風險也有人會賭。弘時要的是當皇帝,有無限大的收益,但在洩露考題那個階段,風險還比較低,無非就是三種可能:

    可能一:事情辦成了,而且神不知鬼不覺。這種情況下,弘時不僅可以收攏一幫新科進士,而且與張廷璐建立了密切合作夥伴關係。

    可能二:功敗垂成,最後還東窗事發。這種情況如果發生了,弘時很輕易就能找到對應方案。一來他是雍正的親兒子,而且又是初次犯錯,只要肯低頭認錯,然後求爺爺告奶奶,雍正不至於下手太狠,機會還是會給的;二來他可以丟車保帥,將主要責任推卸給張廷璐。張廷璐面對皇子,考慮到家族,大機率只會自認倒黴。

    可能三:事情被揭發,但弘時沒有被告發到雍正那裡。這種情況下,弘時得不到好處,也不會受到雍正處罰,只需要靜觀其變。

    所以,弘時聯合張廷璐洩露考題,最後不管出現哪種可能,他的風險都在可控範圍之內。

    秋媚說:皇子離皇帝,僅僅一步之遙。這一步,跨過去了就是九五至尊,跨不過去也許就是第二個阿其那。弘時有奪嫡之心,是人之常情,但第一步就暴露了自己的吃相。這讓居心叵測的胤禩給抓了現行,也導致弘時一步步滑入深淵。

  • 18 # 長城說歷史

    太史簡先來說說,為什麼弘時要拉攏張廷璐洩露恩科考題?

    雍正即位後,要做兩件大事,第一件是完成康熙遺留下的國庫虧空;第二件是召集人才,替代八爺黨的官員。

    對於追討庫銀,雍正已經做了詳細部署。那麼召集人才是雍正非常頭疼的事情,他想到的第一個人,便是他的鐵哥們十三爺。由於十三爺收起了往日的鋒芒,變的非常謹慎低調。雍正想讓他拿出以前的幹勁,很好的輔佐自己。

    十三爺心裡非常清楚,單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與八爺黨抗衡的,所以他對雍正說,恩科是選拔人才的機會。

    在雍正把目光放在恩科時,弘時也開始為以後奪嫡拉攏人才。弘時十分清楚,如以後奪嫡,沒有資金肯定不行。他想利用洩露考題,既得到資金,又拉攏人才,真可謂是一箭雙鵰。

    要實現這個計劃,必須要拿到恩科考題。能接觸到恩科考題的,有雍正、張廷璐、李紱這些人。一:以雍正的做事風格,弘時不可能從雍正哪裡得到恩科考題;二:李紱是三爺胤祉的門人,更是讀書人的楷模,做事公正廉潔,不可能與弘時合作,這點弘時非常明白;三:對於張廷璐來說,哥哥張廷玉是上書房大臣,但對他的幫助比較少,他自己又沒有靠山,再加上又是八爺胤禩舉薦的人。

    以上可見,弘時要是選擇張廷璐,來實現自己的計劃,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

    那麼八爺胤禩為什麼要舉薦張廷璐。

    太史簡認為原因有二:

    其一,胤禩想拉攏張廷璐,以達到拉攏張廷玉的目的。八爺也知道,張廷璐沒有靠山,也有心想往上走;其實八爺一直想拉攏張廷玉,只是沒有機會,剛好這次恩科需要主考官,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八爺這招真是高明,一箭雙鵰。

    其二,將張廷璐拉攏過來後,恩科所選的學子,自然歸於八爺門人。八爺每次出招都是恰到好處,這次也是如此。他利用雍正選恩科主考官的機會,來拉攏張廷璐。這樣雍正不會起疑心,因為張廷璐是張廷玉的弟弟,八爺知道雍正必定會給張廷玉面子,讓張廷璐做恩科主考官。

    這樣八爺很自然的將張廷璐拉攏過來,那麼恩科所選的學子自然會歸於自己門下。

    弘時在拉攏張廷璐時,必定向他說了自己與八爺的關係,更說以後給他高官厚祿。因此,張廷璐才能為弘時所有。

    有人會說,弘時與張廷璐洩露恩科考題,是八爺胤禩在後面操縱。太史簡認為,八爺根本不知道弘時也有參與。

    為什麼這麼說?八爺去看望張廷璐時,想了解一下實情,來達到幫助張廷璐的目的。讓他沒有想到,張廷璐是受弘時的指示。因此,對張廷璐說,不要說出弘時。

    太史簡再來說說,弘時洩露恩科考題不怕雍正深究嗎?

    弘時肯定怕,但他知道雍正與八爺有矛盾,一旦東窗事發,雍正必定會想到是八爺所謂。

    首先,張廷璐是八爺舉薦的,雍正肯定會想張廷璐也是八爺的人;再者,張廷玉是他的哥哥,雍正不會把事情鬧大,一旦事情鬧大,對張廷玉不好。

    其次,就算八爺知道此事是弘時所謂,也不會向雍正揭發。弘時幼年生病時,因雍正出差辦理賑濟之事,沒有在府中。當時,八爺過來看他,還說等他病好了,帶他出去玩。可見,八爺與弘時的關係非常好。再者,弘時這樣做,對八爺也是有好處的。什麼好處?可以讓雍正在恩科中,選不到可用的人才。

    因此,弘時才有把握敢這樣做。

    太史簡曰:八爺胤禩利用恩科拉攏張廷璐,進而想拉攏張廷玉,以達到不讓雍正透過恩科選拔自己所用之才,更加悄無聲息的挖雍正的牆角。弘時敢洩露恩科考題,主要是利用雍正與八爺胤禩之間的矛盾;張廷玉是上書房大臣,又是雍正的左膀右臂;八爺從小就喜歡弘時,即便八爺知道弘時是幕後黑手,也不會向雍正揭發,就是揭發了雍正也有可能不會相信。

  • 19 # 青燈問史

    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從電視劇《雍正王朝》來看,雍正的兒子弘時與老八允禩之間的關係都是神秘而微妙的。很多人一定還記得,康熙皇帝在世的時候,老八允禩去看望生病的弘時,說等他病好了,帶他出去放鷹。而那時候的老四胤禛,還在和老十三胤祥在江南籌款賑災。康熙一向十分重視兄弟父子之情,老八胤禩與弘時的關係,源於從小,是真心還是假意,只怕誰也說不清。

    經過殘酷的九子奪嫡之爭,任誰也難以相信的冷麵王胤禛奪得大寶之位,這讓滿朝文武和諸王皇子大吃一驚,尤其是以八賢王著稱的老八胤禩集團最為失望。然而,在朝廷,老四胤禛初登大寶,除了一個鐵桿兒老十三允祥外,裡裡外外都不是自己人。要坐穩屁股下的江山,老四胤禛還必須採取得力的措施,來完成皇權的絕對集中。

    故而,雍正皇帝胤禛在登位之初,先行封王,將自己的死對頭老八胤禩封為總理王大臣。這一分封,看似拔高了老八胤禩的地位,實際上是給八爺集團打下的一針鎮定劑,利用其它內閣成員對其進行監督,斬斷其“手腳”,名號很大,權力卻被嚴重約束。老八胤禩處於老十三胤祥,張廷玉、隆科多和馬齊的圍繞中,要想“突圍”,還得另謀他法。

    可以料想的是,就算老八允禩安安份份,竭誠為雍正實心辦事,最終的結果也是雍正在料理完八爺黨的“手腳”之後,必定拿允禩開刀。對於政治上的敵人,雍正並不會有半點心慈手軟。所以,老八允禩不會坐以待斃,必定想盡辦法,來博求一線生機。

    雍正上臺之初,也的確無人可用,人才的奇缺是他最為頭痛的事,開科取士,招攬一批屬於自己的人才隊伍,當然是每個皇帝都必須要去做的。

    說實話,在康熙傳位老四胤禛的當晚,老八允禩真的還想在今後的日子裡和老四胤禛繼續爭高下嗎?出生於清王室的老八允禩難道真的覺得還有機會翻盤嗎?

    我想以允禩的智商,不會如此之蠢。在皇太極時代,八旗推舉制度或者後來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或許還能讓某個皇子出現翻盤機會,但是到了康熙這一代,寄希望於推舉制或者政變來奪取大位幾乎沒有多大可能。一廢太子之後,康熙皇帝搞推舉皇太子,結果自己就否定了那個推舉結果。康熙時代的皇權已經處於眉肩之上了,一個落了第的皇子,哪還有繼續翻盤的機會?

    老八允禩對此焉有不知?只不過電視劇要變得精彩,所以將這種鬥爭放平衡了。允禩到景陵看望老十四允禵時說了一段話其實至為透徹,表明自己並不想當皇帝,這絕對是真話,因為按照滿清的政治制度,老八允禩永遠不可能由此翻身。他所祈求的,不過是利用弘時,希望弘時能保全自己的將來。這是一種無奈,是一種殘酷的現實。

    有很多人說,為什麼老八允禩不去抱弘曆的大腿?因為弘曆和雍正在當時的境況下,穿的是一條褲子。而從小就和老八允禩關係要好的弘時,是他將來的救命稻草。他不得不依靠他。

    看懂了以上的敘述和人物的關係,你就會明白,老八允禩利用弘時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是遲早的事,也是心機深重的老八早就未雨綢繆的一件事。可以說,只要有機會,他就會不遺餘力的來做。

    開科取士的結果是雍正力量的勝出,也是八爺集團即將被肢解之時。可以肯定的是,老八允禩給弘時做足了工作,希望弘時把握時機,為自己贏得主動,因為沒有人可用,再大的鴻鵠,也會困死。

    老八允禩推舉張廷璐為主考,有人認為其目的很顯然,張廷璐是張廷玉的兄弟,實則是拉攏張廷玉,解決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其實我認為不然,拉攏張廷玉並不是允禩的真正目的,而讓弘時結交張廷璐,才是允禩的目的。

    電視劇中雖然沒有表露出張廷璐的為人處世,但是張廷玉的擔心卻暴露了張廷璐的為人。張廷玉本打算和張廷璐談談,害怕他落入朝廷政治鬥爭,但是弘時卻先行一步,這成為張廷玉的心病。果不其然,張廷璐被弘時給收買了。這也才有了後來允禩利用張廷璐的口供,繼續蠱惑弘時的事。

    不是弘時不怕雍正深究,而是皇權的誘惑太過巨大,有人一生為其拼命一搏,比如老八允禩,老十四允禵。智商和情商遠不如老八老十四的弘時,就更不用說經得住誘惑了。

  • 20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第三子弘時,對於皇位的憧憬與渴望,並不只是由於八阿哥胤禩的不斷教唆與引誘才被激發出來的。

    早在雍正登基之初,弘時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並且也在積極的付諸行動,於是,這才有了弘時主動聯合正主考張廷璐,洩露考題的事情。

    只不過,由於李紱的過於正直與“較真”與李衛的不管不顧,弘時的“小算盤”最終徹底落空,與其短暫聯盟的張廷璐也被雍正問罪處斬。在這樣的情況下,弘時也只能選擇沉寂,進而就此放棄了與弘曆奪位的想法,直至八阿哥胤禩對其進行了主動的勸諫與招攬,才重新點燃了弘時的熱情。

    而這次的“科場舞弊案”,也毫無疑問成為了弘時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對於這次科舉考試,雍正可以說是異常的看重。

    雍正登基之後,立馬做出了兩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安排。

    其一,任命諾敏為山西巡撫,並以山西為試點,志在解決積壓了幾十年的地方藩庫虧空問題;其二,便是積極組織籌劃,舉行雍正登基之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

    前者是要解決的是自康熙朝晚年開始,一直存續的國庫虧空的問題,雍正希望籍此讓國庫充盈起來,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災患、戰爭等問題,使得整個國家不至於因此陷入危機局面。

    而相比之下,後者對於雍正來說,是更加的急迫,因為此時的雍正在用人上確實是捉襟見肘。

    雍正登基之初的朝堂上,雍正曾經的舊部親信,只有十三阿哥胤祥一人,至於年羹堯、李衛、田文鏡等曾經的故人,都在地方任職,而其他的官員,大致可以將其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以張廷玉、馬齊、隆科多為首的康熙舊臣。

    這些官員儘管對於雍正非常的忠心,但更多的是看在康熙的“面子”上,或者說是遵循康熙的旨意安排,在此之前,他們與雍正僅僅是工作、差事上的交際,卻沒有其他方面的情感往來。

    第二類,就是以孫嘉誠為代表的清流階層。

    這些官員是恪守“聖賢之道”與“忠君愛國”的意志品質,他們是將對於雍正的忠誠以及對於國家的盡責當作了自己的本分,並沒有情感上或者關係上的紐帶。

    第三類,便是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集團”。

    除了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等一眾康熙皇子,還涵蓋數量龐大的官員群體,而這些官員依舊對胤禩等人提供著支援,也成為了雍正施政的重要阻礙與隱患。

    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採取的是“區別對待”的態度與方式。

    對於張廷玉、馬齊、隆科多等人,雍正給予了極高的禮遇。尤其是隆科多,雍正是可以說是相當的給面子,對其保舉的諾敏,雍正當即恩准,並破格提拔。這些行為實際上都是在對這幾位上書房大臣進行示好和拉攏。

    對於清流,雍正也採取了積極而又謙和的態度,特別是在對於孫嘉誠的擢升與提拔,充分展現了雍正求賢若渴,努力培植忠心於自己的官員團體的急迫心情。

    至於“八爺黨集團”,雍正則採取的是“分化瓦解”的策略,既有“抬”,又有“打”,為的就是逐漸的削弱其政治影響力。只不過,在當前情況下,雍正沒有辦法徹底撕破臉皮,只能用將胤禩晉封為“總理王大臣”的方式,加以安撫,畢竟這個時候的雍正還需要這些人來處理政務,不然就真的是無人可用了。

    當然,除了對現有的官僚隊伍進行整改、最佳化之外,雍正也寄希望於透過“新鮮血液”的注入,來對現有的政治勢力格局來一次徹底的洗牌,透過一批有自己選拔,與自己有著情感牽絆的新晉官員,充實到官僚體系之中,從而從中獲取堅實的政治支援力量,更好的推進“新政”實施。

    於是,雍正在其登基之初,就迫不及待的舉行了科舉考試,足可見雍正的對於此事的重視程度。

    正是由於雍正的重視,也讓弘時看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個時候的弘時,實際上對於弘曆的態度是極為的不服不忿的。畢竟,兩個人同為皇子,並且都是師從鄔思道,而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皇位傳承製度,弘時甚至更具備“合法性”的優勢。只不過,他並沒有像弘曆那樣被康熙所看重,進而被其帶進宮中親自教導,差也就只差在了這份“隔代親”上,這必然令弘時有所不滿的。

    所以弘時便有了與弘曆一較高下的想法,並且也就此開始了籌劃,而其首要採取的方略便是培植自己的政治勢力。這一點與當年八阿哥胤禩的行為表現可以說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於是乎,弘時也自然而然的將目光放在了這次科舉考試之上。

    而弘時之所以會在這顆科舉考試上做文章,實際上也是與雍正對於這次考試的態度密切相關的。

    前文中也說到了,雍正之所以舉辦這次考試,就是為了選拔人才,打破現有的官員隊伍格局,同時輔佐其推行新政,促成改革。那麼,雍正對於這次遴選上來的官員,也必然是會另眼相看的,破格提拔,委以要職,這也將會成為是必然和常態。

    所以,如果能在這批考生中,拉攏到一批人為自己所用,培植成為自己的政治勢力,那麼無異於獲得了強有力的政治勢力。

    在進一步想,如果這些與弘時關係密切,且對其忠心耿耿的考生,能夠考取更好的名次,獲得更高的起點以及更好的發展前景,這無疑也將極大的提升弘時在朝堂上的政治地位與影響力。

    而這些人無疑也將最終歸為弘時的政治勢力,為其日後與弘曆一較高下,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

    為了更好的貫徹自己的這一想法,弘時還與本次科舉考試的正主考官,同時也是上書房首輔大臣張廷玉的親弟弟張廷璐締結了“政治盟約”。

    實際上,弘時與張廷璐達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兩人各取所需的必然結果。

    與弘時的光芒被自己的弟弟弘曆所掩蓋一樣,張廷璐也有著同樣的困擾,他的能力與成績,也被自己的兄長張廷玉所遮蔽,長時間處於“懷才不遇”的狀態。而這一次,有了弘時的支援,並且獲得了眾多考生“老師”的尊貴身份,這無疑是對其地位上的一種抬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廷璐接受弘時的邀約,共同實施考場舞弊,雙方也就此達成了利益上的一致。

    當然,弘時也不會為張廷璐牽連自己而感到擔心,因為他深知,張廷璐不會如此。

    一方面,畢竟弘時是雍正的兒子,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張廷璐貿然將弘時供出,是對雍正皇權威嚴的極大挑釁,於情於理以及張廷璐遵循的傳統思想來看,都會使其不可能而為之。

    另一方面,張廷璐不可能不顧及自己身份宰輔的兄長張廷玉的前程,一旦將矛盾擴大化,很有可能會將張廷玉牽連其中,這樣對於張廷璐來說是徹底的“雞飛蛋打”,“得不償失”了,而他也不會如此而為之。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弘時放心大膽的與張廷璐進行了聯合,共同製造了“科場舞弊案”,而這也險些將雍正的美好計劃徹底打亂。

    張廷璐伏法,弘時就此沉寂。

    回顧“科場舞弊案”的劇情,我們也可以看出,弘時與張廷璐計劃的敗露也是有著巨大的“偶然性”的。

    如果不是下人們的貪婪,不經過調查,不分青紅皂白般的隨意兜售考題,或許這一狀況不會為李紱所知;如果不是“較真”的李紱他那嫉惡如仇的性格與一查到底的決心,或許事情也可能會就此掩蓋;而如果不是李衛不管不顧的帶兵衝擊考場,也就不可能將所有的一切都徹查清楚,來了個人贓俱獲,證據確鑿。

    只不過,這一切的一切,就是這樣發生了,張廷璐也因此丟掉了性命。

    而也正如弘時所料,張廷璐自始至終都沒有將弘時供出,當然,這其中也有八阿哥胤禩的“功勞”,只不過胤禩這樣做並不是要真心幫助弘時,而是要拿捏住弘時的把柄,以此對其進行控制。

    而弘時也在“科場舞弊案”後選擇了蟄伏,畢竟,失去了這次機會之後,在想要透過其他方式培植政治勢力,已然太過於明顯,這樣反而會引發雍正的猜忌與不滿。更重要的是,雖然表明上張廷璐並沒有將其“出賣”,但是他對於自己的前途命途多少還是有所擔心,只能透過低調行事的方式,以掩蓋自己內心的惶恐,並且寄希望於時間將這件事情的影響就此衝散。

    只不過弘時最終沒有能夠耐得住這份寂寞,在八阿哥胤禩的挑唆下,開始了其奪位的征程,而這也是將自己置身於雍正以及弘曆,這兩代帝王的對立面上,其慘淡的結局也就此註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易中天中華史》能不能撐住《二十四史》的分量?易中天能超越司馬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