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閣閣主
-
2 # 倔強790
我不發朋友圈有時候有這幾種。我覺得沒有特別的事情,過的生活太普通了,就不發朋友圈。有時候發朋友圈發完後,沒有人點贊和評論,沒有存在感,會不發朋友圈。有的時候不喜歡將自己的事情和別人說,傷心難過的事情還是自己知道比較好,也不想憤怒的心情讓別人也不開心!
-
3 # 丞丞飛
第一,懶得打字,也沒有什麼心情可以分享
第三,上傳圖片總是壓縮,使得不清晰
上傳圖片不清晰就算了,還造成我心裡不平衡
…………
-
4 # 尾生19
我以前很喜歡發朋友圈,覺得自己做的事能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認可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這種心態強化了做出一件事情的成就感。但是後來發現想要安安靜靜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自己往往會被這種心態擾亂。對得到朋友承認的渴望讓我更多的考慮做一件事是否賺眼球,怎樣做才能維持、提高自己的形象。舉個小例子:把桌面擺成我認真學習的樣子,然後拍照發出去。最後其實真正用於學習思考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然而思考拍攝角度、濾鏡、配圖、文字加上不斷迴應朋友的點贊、回覆用了可能有2個小時。作業沒有寫完,到了學校敷衍了事。但是當時感覺很愉快,全然忘記了自己真正應該做什麼事。後來發現事情做不太好了,也被班主任罵浮躁了。隱約覺得是某種心態在作怪。思考了很多,然後一個月沒碰朋友圈,在實際生活中表現得浪的時候也少了。發現自己平靜不少,多了些從容,感覺穩重了許多。事情向好發展。後來試了試重新翻當年自己發的東西,順手也刷一刷朋友發的,感覺是刷的時候非常開心,時不時因為引發的各種情緒笑或者興奮然後刷完之後發現自己處於一種非常浮躁的狀態中,雖然興奮,但是仔細一考量發現沒辦法靜下來思考問題。而且刷完下來,仔細一想自己什麼也沒得到。只是浪費了自己的情緒、注意力在虛妄的東西身上。這才體會到浮躁的、消遣的文化氛圍對自己狀態的惡劣影響。對我而言,簡言之就是刷、發朋友圈的機會成本太高了,在時間上無端消耗(實際上在加強人際關係上有意義,然而相對於要做的事情本身來說微不足道),讓自己無暇工作、研究、學習;在心態上讓自己浮躁無比,狂妄萬分。朋友圈抹去了自己的黑點,習慣於這種思維,就會讓自己對自我期望過高。難以潛心思考,難以耐住孤獨與枯燥的研究、學習過程(實際上很多事都有這樣的組成部分)。不只是朋友圈,現實生活興許也是這樣,如果周圍圈子過於活躍、過於娛樂而缺乏嚴肅與深思(或是你自己就很靜不下來),你與其他人的交流也許沒有太大真正價值。這可能也是為什麼“一個人的工資幾乎等於周圍圈子5個人的平均工資”這句話會如此準的原因。
某天看到《目送》裡的一句話:“智慧必然來自於孤獨。”頓時豁然開朗。 -
5 # 凸難得孤獨凸
今年10月底我將朋友圈停用了,之前還遮蔽這遮蔽那,還分組,有些狀態只有指定的組可見~而且朋友圈裡除了家人和一兩個朋友之外,其他的不都只是所謂的好友麼,況且每天除了賣貨的就是發雞湯的,要不就是抱怨生活不如意的曬孩子的……漸漸的,發現這樣好累,並且我是個有點強迫症的人,看到朋友圈顯示小紅點,就必需點開,看不看內容都是次要的,只要沒有小紅點我就安心了,可是又覺得自己這樣很可笑,而且總是不自覺的抱著手機重新整理,算了,索性停用了朋友圈,不用遮蔽誰,不用總在意小紅點,終於“解脫了”!
-
6 # 崑崙山上的一根草8788
以前特別愛發朋友圈,現在不能說不發,只是少之又少!以前發心靈雞湯,發勵志話語,那會兒覺得讓大家看看,我是個多麼愛讀書,愛上進的人!後來才發現是個屁!正二八經的成功者,上進者哪有時間發這些虛偽的東西,人家都忙著賺錢呢!我也發自己的心情,發吃的,玩的!為了給自己在乎的他看,結果,撕逼以後!把我拉黑名單!我就再也不發了!因為沒有了看的人!通訊錄裡就沒有了注意你的人和你注意的人!發了何用?現在偶爾手賤發一條心情!不到五分鐘我就刪了!發了感覺沒用!有時時不時翻翻通訊錄,會發現好多人把你刪了,有時候我也會刪一些人!我遮蔽了所有的微商!朋友圈我不發了!我也刪了2012年到現在所發的心情,和一些亂七八糟!留下了屈指可數的幾條!我想,我再發朋友圈,那就再自己結婚的時候吧!
-
7 # E_而歸
“因為過得很幸福,不需要傾述。”
前兩天剛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為什麼發朋友圈?很大原因是因為想把自己的感受曬給別人。為什麼不發,大概是身邊有可以傾述的人,不需要再朋友圈裡找理解或安慰。現實生活中,有可以聊天的人,發的朋友圈就會少很多,因為想說的話都已經說過了。就算不在身邊,也可以私聊。
“因為過得很繁忙,沒時間發。”
朋友講到以前閒的時候,可以為了發朋友,P圖兩小時,找合適的語言兩小時,還要思忖再三,發出去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整個下午都在手機中度過。等到忙起來的時候,根本沒時間想那麼多,發的次數也就少了。
“因為生活是自己過,與別人無關。”
-
8 # 媒球
原因一,生活過的平平淡淡,也沒有經常出去遊玩,也沒做過什麼稀奇的事,自然也就沒什麼可發的。平時也比較懶,也不喜歡整天曝光自己的生活。就實在沒有什麼可發的了。
-
9 # 彈球小姐Lydia
多麼可怕,朋友圈的前提不正是“朋友”圈麼,怎麼變味成扒皮的來源了,微信的強大之處也就是來源於比較私密的好友設定。不求能夠互相有什麼利益扶持,起碼別在風頭上出來踩一腳,出個氣吧。更何況,女主是否虛榮與老公的股份問題並不構成任何邏輯關係,這樣赤裸裸的道德批判,完全就是一副小人嘴臉,人性的陰暗,暴露無疑。
再進一步推測,當我們在分享我們的婚禮,蜜月,美食,寵物,寶寶的時候,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心地為你感到開心和喜悅呢,你的生活到底過得怎樣,又和他們有多大關係?真正和你親密並且會為你感到由衷的開心的人,真的沒幾個。
所以我趕緊把關係親密的死黨加了個標籤和分組,以後私生活的分享,我只會在這個分組裡秀了。無關人士,就看看我光偉正的新聞資訊連結吧,或者傳遞一些對他人有幫助的文章和圖片,朋友圈被我分割成了“利他”和“利己”兩種動機的用法,那麼顯而易見,利他的動態,一定是比較少的,人的本性,做不到聖母心氾濫。
這是對現實和人性的妥協,也是無奈,為了避免被不喜歡的人曲解,嫉妒,反感,就少招搖一些,言多必失,謹言慎行總是好的。
-
10 # Smile淡忘161517580
第一種人:
第二種人:
生活充實,但是不喜歡拋在網路上給別人看,這類人一般活的隨性灑脫,不迷戀網路世界,對電子產品的使用也適度。
第三種人:
-
11 # Run161508618
朋友圈是我們記錄日常生活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透過發朋友圈,將自己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記錄起來,這樣我們以後在翻看朋友圈的時候,也算是有一種感動與懷念了!我個人來說,並不是很喜歡發朋友圈,只是喜歡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點一滴的感動記錄下來,讓我自己以後能有個紀念!而我身邊也確實有不發朋友圈的人,但是這個並不能代表什麼,並不能就以此評論這個人怎麼怎麼樣,因為這個發不發朋友圈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個人喜歡有關係的!不發朋友圈的人不能寫證明他們沒有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發朋友圈的人也不能說他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我們不能以表面來評判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啦,至於別人我們不做過多評價哦!
-
12 # 寒木釣萌
我的經歷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看看哪些人回覆了?
這是個很耗時的過程。浪費了大量時間。這些時間集中起來,其實可以看一個精彩的電影了。
耗時只是其一。
容易得罪人,才是最大的因素。
難道不是嗎?
把人際關係弄複雜。
這是幾個意思呀?
你遮蔽我了嗎?
最後,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有的人想生孩子,沒生出來,正鬱悶煩躁呢,你卻天天曬你家的孩子,沒準那一天,他正煩躁間,急火攻心,就會以為:
你天天曬孩子什麼意思呀?
故意氣我嗎?
所以,很累,而且這是自己給自己附加的。
開始的一個月不習慣,隔十幾天,會再次開通一下。
後來,間隔時間逐漸加長,從間隔一個月,到間隔兩個月,最後……
現在,我再也沒有去開通的慾望了,我已經成功地戒掉了它。
未來,極其特殊的情況下,可能會再次開通,發完後,第二天還會關閉。
我覺得是這些人:
這類人,就有點兒類似於明星的微博了。
-
13 # 攝影樹洞
她放棄朋友圈,是因為三個月前的一個週末,她心情不好發了一條朋友圈:“寂寞的夜啊,讓我看到了人生的真相,不知道為什麼,越長大就越孤單,現在的生活,似乎再也沒有了曾經的快樂,走進我生命中的那些人,走出我生命中的那些事,讓我感到困擾。簡單的生活好幸福,可是,我再也無法簡單了!”
她給這些文字配了一張女生抽菸的圖片。發完以後,就關掉手機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她早已忘記了昨晚那矯情的小情緒,可是開啟手機卻讓她驚了一下。
曾經的我們,都是不折不扣的話嘮。
看一部電影,要寫下長長的感想,吃到好吃的蛋糕,要@那幾個死黨約好明天再一起去吃;看到了一張老照片,要感慨一下回憶中的情感,即便是路上遇到秋風蕭瑟,都要為落葉感嘆一下,當然,偶爾也會有負能量,想要吐槽和抱怨一下......
尤其是在經歷了一次次的誤會和矛盾之後,你突然不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更是不知道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
那些深夜裡的痛苦情緒,那些不吐不快的難過心情,都被你默默關在了心裡,任其肆虐,任其吞噬你的快樂和活力。
我們開始學會了在發一條狀態之前,花很長的時間去設定分組,仔細篩選,認真思考,這其中的每一個人是不是應該看到自己此刻的心情。
可當你全部設定好的時候,卻發現在現在早已沒有了那一刻想要分享的衝動,就只好苦笑著點了取消。
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人生大概就是一場越走越孤獨的旅程,我們慢慢長大,學著忍住眼淚,學會什麼都不說,學會變得虛偽,學會隱藏真實的自己。
有人說,這是成熟的表現,可我卻覺得,這真是太心酸了。
你看他今天北京明天巴黎,參加各種時裝週,見各種明星,可是你不知道,他因為沒日沒夜地奔波,丟掉了心愛的戀人,沒時間陪父母,30歲有了50歲的身體
你看他每天都像個小太陽一樣,快樂風光,好像總是有使不完的勁,可是你不知道,他每天都在深夜裡痛苦,一根接一根地抽菸,不敢讓任何人看到。
你看他每天身邊都有很多人,親密合照,無限熱鬧,但你不知道,他其實永遠都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除了那些冠冕堂皇的話,就只能和寵物狗說說真心話。
其實我們都知道,沒有誰的生活是完美無瑕的,可就是有那麼多人只願讓別人看到自己光鮮的一面。這不是堅強,反而是脆弱,因為他們害怕別人的同情,更是害怕露出的這些弱點,會成為被別人攻擊的目標。
終有一天,我們會學會沉默,用一個個面具,去面對不同的人,卻忘了那個最真實的自己,被丟在了何處。
-
14 # 我將與你同行
1,無窮無盡的刷屏賣東西。沒有店鋪沒有產品,沒有真的只有假的。明白人都知道的,轉圖打廣告微商,沒有真實感,如天上彩雲飄來蕩去,無法阻止。
2,無窮無盡的推銷,包含一些低俗的圖片,一些保健品,一些美容產品。
3,賣萌,美顏,顯擺。人間天堂般的生活,美麗大方的仙女,富豪般的設施,讓人感覺心在跳,人在飛。
4,一些生活幼兒照,一些讓人感覺難以理解的照片,影片。
5,一些幫助拉票,美贊,刷單,搶紅包的遊戲。
所以,理性選擇,平淡看待。生活還是那樣,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忙別人的。
-
15 # 土土方元
1定時釋出自己的美好生活,曬美食,曬健身,曬孩子等一切讓自己和別人看起來很開心的事情。
3吐槽。實現自我滿足與自我批判尋找來自別人的安慰
第一種人,慢慢發現,其實發布了各種曬,之後會感到空虛,反問自己是真的開心,還是隻是希望過得更多人的關注和贊。
第三種人,慢慢覺得,自己慢慢活成了祥林嫂的模樣,自己只會更難受,並不會得到真正的寬慰,說不定別人正在嘲笑看扁自己。
第四種的話,生意不好就不發了唄。
-
16 # 水汙師那些事
4、出遊海吃,這些相對來說可以理解,畢竟作為我們生活中的日常,分享這些倒是挺好的,還稍微有些正能量的事情,我們也是透過這些關注朋友們的生活狀態,是應該給予支援的;
5、女神自拍,用美圖或者激萌或者612等軟體p圖,感覺都不知道本人究竟如何?這個社會太混亂,看不出,摸不透,說不清,道不明,總之很多神奇?
-
17 # 露之君
原因一
朋友圈在剛剛推出時還算是滿滿的正能量,每天都會有許多人在朋友圈發表正能量語錄,在當時還是撫慰了大部分人的心靈。但是凡事不能太過,朋友圈開始流傳著各式各樣的心靈雞湯,雞湯文處在供過於求的狀態,最重要的是其中的人誇張化的演繹,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反感。
原因二
原因三
-
18 # 陳方
好心的朋友總是提醒我儘量不要在朋友圈曬自己出遊的照片,在他眼裡,生活得越“低調”安全係數越高。我知道朋友所謂的安全係數,並非指在生活上,而是在職場中。但作為一個多少有些“分享強迫症”的人來說,我不僅喜歡曬旅遊照片,還喜歡用“定位”功能。每次遊玩完畢,同事朋友找我要攻略時,我總是嘻嘻哈哈:“要什麼攻略,看我朋友圈按照我定位的線路走就行,酒店都定位好了。”
從來不覺得自己無所顧忌地“分享”會影響到“職場安全”。一不耽誤工作,二不花費公款,活得清清爽爽,和朋友們分享這些美好的事情,又有什麼不安全的呢?相反,我很少在朋友圈裡曬和工作有關的內容,工作認真與否,是否具備職業精神,遠遠不是你曬幾條朋友圈就能證明得了的。
當然,我能理解朋友的好意。微信已成為主流的社交工具和資訊獲取平臺之一,“朋友圈”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圈,而成了“工作圈”。在職場上,一個人在其他同事眼中是什麼形象,取決於他人從你的資訊平臺上捕捉到什麼資訊。一個經常曬遊玩照的人,與一個經常曬加班內容的人相比,誰更“熱愛”工作?至少在不熟悉的同事眼中,後者一定比前者更“敬業”。所以,新媒體時代的社交工具不僅是純粹的社交工具,而是“塑造”自己形象的道具。你在社交工具上呈現的資訊越少,他人越不便評價你的直觀“形象”。所以,微信朋友圈發的內容越少,你的職場安全係數越高,也並非毫無道理。
近日《華商報》一篇“揭秘官員微信朋友圈”的文章稱,和許多老百姓喜歡在微信朋友圈裡分享各類資訊相比,官員、基層公務員的朋友圈顯得很“單一”,除了工作,他們的朋友圈裡大多是轉載類文字、圖片,甚少表露個人觀點、情感。而且職級越高,發的內容越少。
微信朋友圈被公務員“敬而遠之”,實在算不上“大新聞”。拋開職業身份,每個人的“分享欲”不同,社交媒體上對朋友圈敬而遠之的也不僅是公務員這個群體,只是公務員這個群體在中國多少有些“特殊”,基於這個職業群體具有“風向標”的特質,他們也許是所有職業群體中最不願意展示自我形象的一個群體。而職級越高的公務員發的朋友圈內容越少,更不奇怪。別說公務員群體,無論是公司還是媒體亦或其他職場上,哪一個組織中不都是“職級越高的人朋友圈越沉默”呢?
社交媒體上,職級高的人幾乎都是“裝在套子裡的人”,別人很難從他們的微信朋友圈裡捕捉到工作以外的“生動”內容。每個人都沒有向他人展示自己生活的義務,只是很多在朋友圈裡“沉默”的人,“沉默”的原因並非他們不想展示,而是擔心自己真實的生活變成他人的談資,自己生動有趣的生活在另一個評價體系中變得“不正確”。於是,他們寧可隱藏自己的真性情,剋制自己的表達欲。尤其是對於職場上職級高的人,朋友圈裡“越沉默越安全”幾乎是他們的職場生存法則。
在一個豐富生動的社會里,每個人都不該只有一副“鐵板”的面孔,在遵守各種規則的前提下,每個人都可以活得多面有趣。朋友圈不需要粉飾的太平,不該有假裝的表象,想沉默就沉默,願分享就分享。如果連分享朋友圈都要瞻前顧後,這個社會又將是多麼無味且令人沮喪。在這個無法遠離朋友圈的時代,唯有不懼於分享表達,才能讓人真實地活著,體會到更多樂趣。
-
19 # 緣創視界
你好:
面對這些回覆,我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第二:越來越覺得沒意思
第三句:暗箭傷人
第四:越來越成長,就是越來越看淡
隨著成長,我們越來越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看透了,不管是得失還是壓力,我們都開始學著接受,就因為看淡人生了,所以我們抱怨生活也越來越少。這是一種成長。
如今,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發會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了。
怕人多想,怕人對我印象不好,希望在他們眼裡的我永遠是美麗的,青春的,自信滿滿渾身有使不完力氣的。
我不再頻繁地表露自己的真實情緒,不會再發那些負面的狀態和落寞失聲的消沉,甚至表達一個觀點前都要前思後想考慮很久。
太多人像我一樣,藏起了自己的心聲,每天發些不痛不癢的段子,曬曬沿途的風光,轉轉時下的熱點,人云亦云的說些無關緊要的話。
那些四下無人的難過,那些深夜裡失眠的輾轉反側,那些不開心的情緒想要抒發表達的內心,通通被我們關住管起來了,不許他們肆意的叫囂,不許他們狂妄的張狂。
我們都越來越不想把自己的脆弱展示給別人看了。
有人說,成長的標誌是把眼淚咽回去,不再哭。
而我卻覺得,真正的成長是永遠也不會再在旁人面前哭了。自己躲起來偷偷地哭,小聲抽泣,不會將這種情緒招搖過市了,不願意讓任何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和無助了。
嗯,你們只要看到我過得好就行了。
想起我的時候,聯想到的是夏日的驕陽,是空中的微風,是各種奢侈品包圍的樣子就行了。
記住我過得很好就好了,那些難受,我自己扛著就行了。
以前哭的時候,想被人關懷安慰。現在哭的時候,只想安靜的把自己藏起來不被打擾。
總有人讓我寫一些祝福給他,而我常寫的一句話是:
終有一天,我們會學會沉默,用一個個面具,去面對不同的人,卻忘了那個最真實的自己,被丟在了何處。
-
20 # 劍聖喵大師
然而隨著微信運用的範圍越來越廣,朋友圈已不僅僅是朋友。付個款人家也會要你加為好友,為了傳遞一條資訊不得和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為友。有些人好像見到個人都得加為好友方才顯得他熱情好客。於是微信朋友圈就多了同事、客戶、鄰居,還有什麼七大姑八大姨.......
以前可以把自己好看或是難看的照片毫無顧忌地發在朋友圈,逗朋友們開心,任朋友們評說,哪怕是買了件新衣服也要得瑟一番,就算陽臺上開了幾朵花也要拍上九張齊唰唰地發出去。現在不敢亂髮了,怕有人說你是故意顯擺,更怕隨便曬這張臉一個不小心還會惹禍上身。
那些對於生活中各種感想更是省了好多,明明自己是在寫感想,偏偏要有人找個事實來對號入座,以為你在悲天憫人,感傷某個人或是N年前的某段感情。這種無端的猜測殺傷力太大了,沒有誰會願意自尋死路,給自己找些麻煩。
回覆列表
很多人相比起現在,以前可能是個話嘮,
看了一部電影都會寫下長長的觀後感;
和朋友們吃飯,也會回憶曾經的相遇相識;
即便是一次花開花落,他們都會寫幾句抒情的話語;
還有不順心時的抱怨、吐槽、負能量……
寫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
那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更加充實了?
不是的,
家人、同事、上司、客戶或者乙方……
越來越不方便發而已!
不是生活充實,也不是話語少了,
而是通訊錄裡多了很多不相干的人,
而你的想法情緒潛意識裡不想讓他們知道。
有些甚至連面都沒見過。
其實我們也曾經激動跟感概過,
還記得舊友們加你時的激動,
還有心情不好時得到朋友們的安慰和鼓勵,
甚至偶爾因為朋友的關心而帶來的溫暖和感動!
但是由於通訊的更新跟進步,
我們加了各種各樣的人,
也被接受了各種各樣的資訊,
代購、廣告、心靈雞湯……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們開始學會了分組,
以致偶爾會讓朋友錯過了自己的訊息,
也就變得越來越沒聊天記錄了。
不要因為忙碌淡化了我們之間的友情,
也不要因為某些人隱藏了你內心的想法,
無論現在還是以後,
多打個電話給好友們,
多出來吃吃飯,
而不是在一張圖片下面,
留下唏噓的幾行字!
也不是聊天群裡一串串被刷掉的不了了之。
請你要多告訴好友們近況,
別讓自己消失在這個圈子裡!
請告訴他們,你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