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片陽光喲

    只要是市場經濟,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有可能出現這種倒奶事件。前幾年,中國的養殖戶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其它不能保鮮的農產品也有這樣的情況。

    在一個市場競爭環境下,尤產品過剩時,資本都面臨幾種選擇。

    一是降價處理。但這樣做會打破市場的平衡,價格戰會令整個行業無序競爭,中國幾乎任何一種技術成熟的產品,都經歷過價格戰的“洗禮”。官方稱:洗牌。

    二是規避風險。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沒有那個資本家不想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但這涉及到下游企業的規劃安排與成本核算。一旦某個產品滯銷,一定有其內在的供需關係的變化及市場或其它不確定因素,尤時令農副產品更為明顯。

    三是市場調節。既能是市場經濟,供求關係的平衡是個常態,價格是其調節市場供求失衡的最有效的手段,但也絕非可任性調價,貴了消費者會選擇不消費和或少消費。

    四是資本本質。說白了,就是利益最大化,這與道德沒有關係。還以牛奶為例,降價與免費送出簡單說會打亂整個行業的市場平衡,經營者首先考量的自己的利潤,再就是同行與上下游之間的利益關係,消費者的心態也是考量的因素。

    市場經濟就是這樣,從無序到有序再到無序再到有序,永遠都處在波浪式的調整中。任何一個資本家第一考量的是投入產出比,投入市場後究竟是掙錢還是賠錢?就是小商小販也不會去做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是您,你會嗎?

  • 2 # 頑皮的小老頭

    資本商業化後,資本家靠銷售商品,賺取差價獲取利潤,商品賣得越多,獲利越大。在牛奶過剩的情況下,銷售量下降,若再將牛奶無嘗給予窮人,更無人購買,那損失更大,所以倒掉,也不給窮人。

    資本家算盤打得最精,丟小賺大,那顧窮人死活。資本家從來不講道義,認錢不認人,為了個人利益,什麼缺德事都幹,你能拿他怎樣呢!這就是資本社會的特性。

  • 3 # 無冬之風

    倒掉的牛奶與飢渴的窮人,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凡事分兩面,辯證真理的唯一途徑是要多方面收集資訊,才能儘量做到全方位闡述與理解所面對的事件。

    一般人會站在食不果腹的窮人方面看待這個話題,會認為:牛奶既然賣不出去,還不如送給沒錢買牛奶的窮人,讓他們果腹,可以達到最大化的物有所值的目的。窮人們大概也在想,商家太狠毒,沒有同情心。

    從商家的方位看待這個話題,商家會這樣理解:牛奶既然賣不出去,說明沒有人來購買牛奶,意味者顧客們消費力有限,買不完所有的牛奶。或者是顧客們不喜歡喝牛奶了,改變了口味。於是就會選擇把過剩的牛奶倒掉,減少牛奶的供應或者更換其他口味的食品,以便於今後能夠繼續順利經營。

    這二類人的想法並沒有互惠互利的契合點,所以他們互不為對方考慮,只朝向對自己有益的方向前進。

    為窮人打抱不平的人,大多沒有考慮到事情表面後深奧複雜的現實狀況,沒有從另一個相反的方面研究看待問題。只抱怨商人沒有同情心,一味無底線可憐窮人是不正確的。人性都是自私自利,一味為他人而付出的行為是不可能長久持續下去,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劫富濟貧後,每沒有人願意做被劫掠的富人,這種劫富濟貧只會讓所有人都成為窮光蛋!

    窮人一直喝免費牛奶造成的惡果是:所有人都去等著和免費牛奶,商家虧本倒閉不做生意,大家只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從此世界上商品流通性為零,人與人之間缺少了利益追求,也就喪失了物品的創造力與發明力,從此世界經濟停滯不前,年深日久人類文明會倒退回原始社會。

    所以,看待牛奶與窮人,要有多方面的考慮方式。你是要窮人沒有牛奶喝,還是希望讓世界迴歸原始社會呢?一念之間,決定天堂與地獄!

  • 4 # 財智成功

    你對炒房客寧肯空著房子也不願意低價出租怎麼看?

    你對菜農寧肯讓蔬菜爛在地裡也不低價銷售怎麼看?

    你對一些奶農為了透過蛋白質含量檢測往牛奶裡新增氮肥增加含氮量怎麼看?

    你對某地開發商降價6000元,被約談後又漲回去怎麼看?

    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視野會日益開闊,會有更多自己的判斷,發現書本上的一些東西也不一定是對的。

    前面提到的幾個問題,各有各的理由,與資本家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非常接近。

    實際上,奶農倒牛奶的例子也很多。如果細究原因,則往往是奶製品廠拒絕收購,牛奶保質期又短,一時間找不到銷路,運到城市還需要時間和路費,算下來不合適,就近零賣也不容易,最終只能倒掉。

    隨著物價持續上漲,人工費用也大幅上漲,對於一些菜農來說,由於沒有定價權,菜販子給的價格太低,僱人採摘的費用更高,與其虧本銷售,就不如直接在地裡爛掉更合適了。

    如果研究經濟規律,就會發現其實資本家倒掉牛奶比奶農倒掉牛奶有著更科學的考慮。

    資本家要維護商品價格,當產能明顯過剩時,如果低價供應牛奶,一方面會因為沒有利潤出現虧損,另一方面現有的價格體系會崩潰,重新提價的難度會非常大。在這個時候,倒掉牛奶就可以維護價格穩定,接下來就要分析供需關係變化情況,要麼為牛奶尋找新的銷路,做成奶製品,要麼宰一批奶牛減產,從而更好的應對市場變化。

    香港房價曾經歷過房價大跌的情況,當時採取的措施非常簡單,減少供地數量,減少廉價公屋供應等措施,最終房價企穩,然後一路上漲,終於在銀河系成功折桂。仔細看看,跟倒牛奶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 5 # damofeiying大漠飛鷹

    資本家將牛奶倒掉的問題,實際與資本主義無關,這個實際上是市場經濟商業社會的執行規則問題,維護市場執行規則,是每一個市場經濟參與者的責任。

    三資本家的選擇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最優抉擇,倒掉是資本家成本最低,使自己利益受到損失最小的選擇,使自己生存下去可能的機會增加,否則資本家也可能會一無所有,淪為赤貧,資本家不是慈善機構,他有權處置自己的財產,我們不要道德綁架,因為地主與資本家都消滅了,我們的財富確並沒有增加,生活質量並沒有改善。

  • 6 # 紫園道人修仙記

    雲漢鑫曰:在經濟接近崩潰,牛奶價格低到不足以給工人發工資的時候,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銷燬一部份產品進行保價,以維持最低程度的生產運營,為工人保留工作崗位。

    試想一下,如果將過剩的牛奶無償分給窮人喝掉,將進一步打壓市場行情,使整個牛奶生產鏈面臨崩潰,從奶農到工人到整個產業都會終結,更多的人將陷入悲慘的境地。

    同樣,由於牛奶產業的全面終結,在窮人享受到一次免費的牛奶大餐以後,窮人再想喝到牛奶就更難了。

  • 7 # 海螺008

    這裡邏輯有點亂,需要整理。

    “資本家倒掉牛奶”,是從行業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關係出發,是為了維持合適的供求關係。

    “窮人沒有牛奶喝”,是從自己 的生活需要出發。

    “資本家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這裡我們質疑的是社會財富浪費問題,是站在資本家和窮人以外,作為第三方立場來看問題的。

    市場經濟的原理

    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要素,是無序的,無序有可能錯配,錯配之後就會引起區域性災難,然後造成某些要素調整或離開,從而達到平衡。

    這個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供不應求,就漲價;供過於求,就掉價。”

    理想狀態下,牛奶生產應該剛好與牛奶消費需求一致,但是市場經濟是無序的,所以完全有可能生產過多了,也就是供過於求了。調整是用小災難來實現的,很多奶農虧損轉產,牛奶供應減少,奶價上漲,從而達到平衡。

    系統自私性

    將整個社會經濟看做大系統,其中牛奶產業是其中的一個子系統。

    每個子系統都希望自己執行良好,甚至自己佔便宜。那麼牛奶產業就只是關心自己子系統的利益,它不關心對大系統的影響。其他子系統也是一樣的。但對於大系統來說,它也是隻關心自己執行良好,不管子系統的利益。於是,子系統、大系統都很粗暴對待系統外的環境。

    看看上面這件事的三方邏輯,資本家只關心銷售價格能夠覆蓋生產成本,而對社會其他方面是否有影響不管;窮人只關心自己能拿到生活資料,而對牛奶生產能否正常進行不關心;整個經濟的大系統,它關心各種產業子系統能執行即可,如何調整無所謂,哪怕很粗暴,比如牛奶直接倒掉,還有很多人沒有奶喝。

    這種系統的自私現象很多,比如,某個企業設立了很多部門,部門各司其職,部門之間相互配合,這樣公司的效率最高,對外競爭力最強。是嗎?在大公司待過的人都知道,有歷史以後,各部門都只關心自己部門的執行順暢,業績靚麗,獎金豐厚,並不考慮公司整體的效益,和其他部門的效益。

    那麼,公司如何改善這種工作狀態呢?大調整,大換血,重新制定製度等等,就是為了讓這些部門重新能為公司大系統服務。這些調整,換血,對具體部門是不是有利?不管。對具體的員工是否有利?不管。

  • 8 # 7682849907825

    資本家牛奶賣不掉,寧願倒掉,也不給工人是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一種剝削制度行為。這種剝削行為在十八世紀∽二戰之前最嚴重,不光是牛奶,包括過剩賣不掉的牛肉,羊肉,雞肉,糧食,衣服汽車等等一切衣食住行物品。這是資本主義嚴重剝削制度所決定的。

    有人可能要問了,為什麼現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福利制度那麼完善,比中國好的多。這是因為二戰後所有發達國家的自我反省和以蘇聯為首的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紛紛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高福利制度。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統治者為了加強國家凝聚力和竟爭力改善本國百姓生活不得不才採取的措施之一。這種高福利確實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矛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剝削制度是不會變得。

  • 9 # 收到訊號也

    去你大爺的!

    小時候被這個坑騙了!這一騙被騙的不輕,留下的後遺症直致最近才徹底完結!

    這個世界有些邪惡的傢伙,會用一個真真實實的事件,所謂"有圖有真相"欺騙、愚弄大眾,效果巨好,但是隱藏著巨大的邪惡!

    關於"資本家把牛奶倒入海里,窮人卻沒有飯吃"這是一個跨世紀的"巨坑!"

    "資本家把牛奶倒入海里。"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現實意味著這個"資本家"鉅虧!倒閉了!!一切白費了!緊接著就要破產!賣兒賣女了……

    傳播者的邪惡在於特意加上了"資本主義""資本家"這二個字首、名詞。

    換個頭銜、換個角度試一試:農民們今年農作物、水果全面豐收,但是"豐產不豐收"

    什麼意思?簡而言之:地裡收成好,但是價格稀巴爛!所以今年收入比往年減少!

    有果農看著滿園成熟、飄香的果實,哭了。為什麼?因為供大於求,釆摘、包裝、運輸的成本比銷售的價格要多!甚至多得多。只能看著成熟的果實掉落,腐爛!

    當然,種菜、種果、養殖的農民,都會怪自己運氣不好⋯

  • 10 # 真子大叔

    又在扯淡了。

    一個很正常的現象,食品,藥品,過期了不得扔嗎。留著幹嘛了?過期的都送給那些買不起的?吃死人算誰的?

    我們制定規矩,就按規矩來,天天懟天懟地有意思嗎。

    現在大家要做的是降槓桿,借了錢的,趕緊還上,或者保證有資金能還上。沒借錢的,千萬記得不要借了。會出問題的。

    這幾年的關鍵詞就是穩,國家要穩定,經濟要穩定,家庭也要穩定。慾望放低一點,學學人家日本,我們也會要進入低慾望社會了,沒事別糟蹋錢了,以後也沒錢給你糟蹋了。

  • 11 # 一馬青塵0612

    哈,有意思的話題。

    其實所謂農場主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給窮人只是當年大背景需要的宣傳手段,是一種曲解,為了突出資本主義的“劣根性”罷了。

    這就和今天為何農民果子爛地裡也不送給窮山村吃一個道理,聖母婊們的指責隨到而來。

    稍微有點腦子就知道這是市場經濟的法則,供過於求價格暴跌,成本高於銷售收入。

    水果和牛奶一樣,都是保質期極短的快消品,比如價格已經低到幾毛錢一斤,採摘需要人力成本,裝箱需要人力和物料成本,運輸和消費渠道都需要成本,平攤下來成本達到一塊錢一斤,你賣得越多虧得越多,所以賣掉不如丟掉。

  • 12 # 黃金時代當家

    歸根結蒂:涉及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一、從提倡法治社會,推進法治社會,到同一法律關係面前人人平等。這已經是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下的人們共識。在【資本家←→窮人】對“牛奶”的處理方式。產生了兩種不同的“平等”主體法律概念。

    (一)資本家主張“貨幣面前人人平等”與窮人主張“生存權利面前人人平等”。是資本家“寧可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的根源。這首先需要解決“貨幣”對“市場流通”發生的“梗阻障礙”。人類發展歷史長河中,最早的“市場流通”是“物←→物”交換,直觀形象易懂。“倉儲”是“物←→物市場流通”的主承載體。在“貨←→幣”交換的“市場流通”環境下,“銀行”變成“幣”的“倉儲”;“貨場”沿習“貨物”的“倉儲”。

    (二)資本家“維富不仁”,應當依法懲罰。

  • 13 # 浮雲財經觀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資本本身就是逐利的,不論是創辦企業也好、經營商鋪也罷,他們的首要目標都是為了獲得盈利!企業家、店鋪所有者他們都不是做慈善的!

    ”資本家“把牛奶倒掉的事情時常有發生,不論是在我們高中的政治課本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並不鮮見。試想一下:牛奶保質期有限、即將過期,收購商的出價又太過於低廉,加上請工人的人力成本、長途運輸的運輸費用、冷藏保鮮的開支費用。。。當賣出一斤牛奶不但不能實現盈利,還會虧損自己本金的情況下,奶農們還有什麼選擇的餘地?

    而且奶農、瓜農能夠稱之為“資本家”嗎?在我國,大部分還是底層沒有任何議價權的小老百姓呀!把自己一整年來用於交換、賴以為生的心血倒掉也是被逼無奈呢,又有誰會去憐憫飽受虧損的他們呢?又有誰會換位思考,從他們的立場出發呢?

    我們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用自己固執又偏見的觀念對於他人進行所謂的“道德審判”和“綁架”,而從來不會以同樣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倒掉牛奶真正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

    1、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一個季度、乃至於一年的收成都付諸東流,任誰都不願意看到這個結果,假如把這部分滯銷的牛奶、水果、農副產品送給窮人,那麼還需要耗費人力、物力去運輸、還需要租用庫房、冷藏安置這批貨物。原本就是虧本的買賣,還需要為之付出更高的代價和成本,會有人願意去做嗎?

    2、降低市場供給,平衡價格下跌的走勢。影響商品價格最大的因素還是在於供求關係,“供過於求,價格下跌”形成買方市場的道理我們都明白。此時,賣家為了平抑自己的損失,減少市場過多的供給,透過這種方式“消滅”貨物,平衡供需,達到“中和”的目的,以此來提升銷售價格。

    其實,隨著科技、管理的不斷進步,勞動生產率會得到顯著提升,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會因此變得越發嚴峻,在農業上是如此,在工業上更是如此!

    還記得前幾年鋼鐵產能過剩是怎麼解決的嗎?——透過環保檢查的方式,關停不合格的企業、對於安全措施不完善的企業也進行整頓、整改,透過一系列的“組合拳”降低源頭鋼鐵的供給,人為去控制供應量,從而扭轉鋼鐵供過於求的現狀。

    我們也從未看到鋼鐵企業免費把多餘的產能捐獻給中西部地區去修建希望小學呢,所以又憑什麼要求處於價格鏈底端的農民去捐獻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流傳幾千年的為人處世之道,只是到現在很多人還是不能真正去理解。

    總結

    “資本家倒牛奶”的現象無關乎社會道德和責任,這是資本市場發展、勞動生產率提高之後的必然產物,不僅僅在農副產品市場,在我們的工業、能源行業也都非常普遍。透過控制源頭產量的方式提升價格也是大家慣用的手法。

    應對產能過剩同樣的舉措和方式,為什麼農業就會“挨刀”,而工業、能源行業就相安無事呢?

  • 14 # 帶花的仙人球

    過去不理解資本家為什麼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現在理解了,別說資本家,我有剩下的牛奶也不給別人,也會倒掉。

    牛奶倒掉沒毛病,你如果送給人喝了,喝牛奶的人病了你要治療,死了你要判刑,趕上喝完午奶正好老年痴呆了你要養著。

    牛奶倒掉沒毛病,你如果送了人,人們認為你送人的一定問題牛奶,沒問題你為什麼要送人?說明你這人品德有問題,或者是不知想搞什麼欲擒故縱,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牛奶倒掉沒毛病,你如果送了人,升恩鬥仇,你他媽前天送、昨天送,今天為什麼不送了,你把我的牛奶送給誰了,不會是把我的牛奶賣了吧? 咱得找地方說說去!

    牛奶倒掉沒毛病,你送了人不知會生出多少毛病,賣不掉的牛奶,還是倒掉的好,自己的牛奶,倒掉沒毛病。

  • 15 # 張春芳29

    這個問題牽涉到政治經濟學,牽涉到營銷管理學!可能太籠統只舉一例即可說明:所有產品因各種因素產生了“資本"倒掛、情願銷燬而不接濟"窮人”?接濟了“窮人"反而會使價質產生了質變,使產品進入一個靜等救濟的死衚衕。同時又產生了"心理"的等待或期待行為,天天會產生"天上掉餡餅"的惰性思維。退一萬步接濟‘窮人‘運輸、儲藏、管理、重要一點:產品銷售如有問題由產家、產商直接問責,接濟產品萬一出現問題由誰擔責?太多太多問題不是三言二語能說完的,碼字不易請指教!

  • 16 # 暖心人社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經濟現象。

    對,就是現實。

    可能過去很多人覺得資本家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非常的不道德。但這是一種社會化大生產繁榮後,生產過剩的現象。

    最近由於不科學的佈置生產,導致很多農民在種植農產品時虧損嚴重。

    比如大白菜,冬季集中產出的時候會出現大量積壓。目前我們的銷售模式都是,銷售商去地頭收購,這就叫地頭價,這種時候地頭價格一斤只有幾分錢。如果是自己採摘送到批發市場,一畝地幾萬斤白菜,採摘的人工成本都不止這個錢。

    那次岳母住院,一個農村的陪床的小夥,告訴我們大頭菜如果太便宜賣不出去,那麼就直接打碎了埋地裡。

    土豆不敢埋地裡,只能用機械刨出之後,選擇賣相好的賣掉。即使一兩斤重的大土豆,只要有一點傷,那麼就直接扔掉倒溝裡了。因為,自家吃不了,也吃的夠夠的。大白菜周圍的綠葉都不吃,只挑裡邊黃心吃。

    這種說辭,真的讓人詫異。畢竟田間地頭蔬菜便宜,真正在城市裡購買也是需要一兩元。現在基本上見不到一元以下的蔬菜了。

    中間環節的成本貴。也就形成了從農民到批發商,到運輸商,到銷售商,沒有一個賺錢的。這就是市場經濟造成的自然競爭的結果。

    資本家將牛奶倒掉,我們首先要考慮是不是牛奶得病了,如果是得病了按照我們現在的《食品安全法》要求,肯定是都要銷燬處理的。甚至從直接從奶牛處理開始。

    資本家將牛奶倒掉,如果是正常牛奶,應該是沒有足夠的銷售渠道將牛奶銷售出去,或者沒有足夠的產能將牛奶變成其他酸奶等二次加工產品。

    一般情況不可能出現工人喝不著牛奶,只能空著肚子看著牛奶倒掉的情況。這樣的資本家只會引起革命了。資本家要給倒牛奶的這些工人支付工資的。

    因此,資本家的工人絕對是可以任意喝倒掉的牛奶。如果窮人能夠去奶牛場索要即將倒掉的牛奶,肯定也是可以得到免費牛奶的。

    在沒有足夠的銷售渠道或處理能力的情況下,牛奶需要貯藏成本,奶牛不擠奶會得病的,因此最簡單的處理方法還是倒掉。

    如果我們想讓這些牛奶到窮人的餐桌中去,那麼就需要僱用人工進行運輸,然後要經過市場資訊調研,究竟哪些人是窮人,需要這樣免費的牛奶。如果想送窮人集中的地方或者國家(比如非洲)去,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慈善機構承擔這些成本,中間的流通環節費用比牛奶的價格要高好多倍。

    綜上所述,這種行為可能是市場經濟的通病吧。希望隨著我們資訊科技的發展,能夠為大家提供更多的生產和需求資訊,儘量避免這種社會無效的生產,減少社會的浪費。

  • 17 # 熊貓投資

    資本家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

    很多人的這個思維理念來自於我國的中學教科書曾經論述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問題,當時舉了一個經濟危機中的例子——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給窮人喝。一般學習較為認真的學生都會在這句話後面加上一個註解: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現實確實如此嗎?

    為什麼要倒掉?

    其實倒掉牛奶的,很多隻是奶農而已,並一定是資本家,再者當初經濟危機為什麼寧願倒掉也不給窮人喝呢?

    經濟危機導致的市場蕭條,收入下降,人們的消費降級,因為市場上對於牛奶的需求量大大的下降,比如原本每日需要消耗1000萬瓶,現在變為100萬瓶,多餘的牛奶咋辦?

    很多人說直接送給窮人喝不就解決了,問題沒錯,關鍵怎麼送?運輸不用成本嗎?誰來承擔這個成本?再者大批次的牛奶全部免費送給窮人,窮人會不會低價轉賣給有能力的消費者?如果這樣的話,那麼這些有能力的消費者就不會繼續向超市等渠道購買牛奶,奶農們(農場主)連最後的100萬瓶市場都沒有了,豈不是更難生存?所以並非不想送,而是沒法送。再者儲存也是有成本的,因此最終賣不完的,只能白白倒掉。

    如果你是1933年的一個窮人,作為個人,你去拜訪一些奶農(或者農場主),並且詢問他們是否能夠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你一些牛奶飲用,我相信你可以找到不少願意賣給你牛奶的奶農的,因為你上門去主動購買牛奶,節約了他大部分的交易費用。甚至很多奶農,都願意讓你免費喝個夠。所以有時候並非不想送,而是沒辦法送。

    總結

    盡信書不如無書,任何事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即使非經濟危機,資本家倒牛奶也不一定是因為不想給窮人,而是可能產奶的奶牛生病導致牛奶質量不合規等等。所以看任何事物,還是要去進一步分析和了解其背後的真實背景方可下論斷。

    舉個例子:我媽媽訂購了我們當地一個奶農每日送1份現擠牛奶,每次當產量多餘的時候,我們自己沒說,奶農都會給雙份甚至三份,多餘的直接送給我們,說賣不出去也是壞掉了。

    綜上,多餘的牛奶,並非不給窮人喝,而是一則如何去判讀窮人群體?二則運輸成本誰出?三則運輸前後及途中的保鮮倉儲也是需要成本的,誰出?

  • 18 # 譚浩俊

    這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使用最廣的一個案例,也被認為是資本家剝削工人、追逐高額利潤最典型的案例。

    但是,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卻完全符合供求關係原理。也就是說,資本家為了保持市場供求關係不發生明顯變化,價格不發生明顯波動。特別是不因為供大於求而出現牛奶價格的大幅下跌,給未來牛奶市場帶來不利影響,寧可將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是符合價值規律的。

    譬如在過去1年內,Burberry就燒燬了超過2800萬英鎊(約合2.5億人民幣)賣不出去的奢侈品,而沒有降價。而2億多人民幣的奢侈品,是多少企業全年的營業額。可是,為了名聲、為了奢侈品地位、為了維持高價位,還是做出了燒掉也不降價的決定。

    所以,資本家做出如此舉動,真的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資本就是逐利的,而資本家是為逐利而活著的。怎麼可能把利益讓渡給別人呢?燒掉是自己的經營策略,讓利給別人,就會覺得是自己的失誤。

    當然,我們是不希望企業這樣做的。企業,除了經濟利益之外,還要有社會責任,這一點,必須與國外企業有所區別,要把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有機結合起來。

  • 19 # 筆記簿杏豆

    道理很簡單,我剛好前天有一個案例可以分享,和題主所問的是一個道理。

    前天下班後回到小區,邊走邊低頭玩手機,剛進小區的們,就聽見有人吆喝,沒注意人就走到了我面前,手裡拎著一提手紙,讓幫助掃個東西,可以送一提紙,很明顯天色已晚,他們還在工作,我同情心便開始氾濫,就過去幫他們掃了,替他們完成工作任務。

    我當時打心眼裡覺得自己工作一天了,晚上10點回去已經很辛苦了,大家同為北漂黨,我已經到了自己的居住小區,他們還在工作,能幫一把是一把,反正也沒什麼大的損失,掃了下載後看到他們又開心了一截兒,然後該買的我也買了,該支付的我也支付了,就在一系列動作快要完成時,他走開去吆喝下一個人去了,我問他搞好之後還做什麼,他說這就完事了,沒說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你可以回家等著了之類的。

    這個行為就讓我很不爽,其實也類似自討苦吃了,我覺得我很有愛心幫助了人,人家只拿你當一個使用者而已,所以我們有同情心就夠了,沒必要完全付諸於行動,有時候我們就是自作多情了。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上,資本家的牛奶為什麼倒掉也不給窮人喝,首先資本家的牛奶是自己的,怎麼得來的牛奶與窮人沒有關係,其次,窮人之所以窮是有原因的:

    1.窮人把懶惰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很多人窮都是懶惰導致的,從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就被灌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窮人但凡有一天是向上的都不至於窮,雖然窮人有原始窮的基因,但是方法總比問題多,如果不想辦法只會永遠淪為窮人,誰的幸福生活不是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所以窮人不光懶得動腦還懶的動手。

    我自己家就很窮,我在努力改變這個現狀,而我父親一是沒見過什麼大世面,二也是有些懶惰,我總有一些想法覺得可以試試,他總覺得任何事都有難度做不了,歸根結底我認為還是懶得原因。

    2.把別人的恩賜當成了理所應當

    生活中大家透過義務的資助或者幫助窮人家孩子上大學等此類事件不勝列舉,但久而久之窮人就會當成了理所應當,我是窮人你們就得幫助我,造成這種不正常心理。

    所以資本家的牛奶到底是倒掉還是給窮人喝,完全取決於資本家的態度,牛奶的所有權屬於資本家。

  • 20 # 孔方財經

    如果你是資本家你會怎麼做?

    在生產嚴重過剩的情況下,資本家既沒有力量,也沒有意願將這些牛奶送給窮人。

    將牛奶送給窮人,總得開車運輸吧?運輸必須是有成本的吧?在大蕭條那個年代,所謂的農場資本家,其實自己也是朝不保夕,因為商品價格斷崖式下跌,且跌過他們的成本線,他們自己也處於破產邊緣(甚至說已經破產),銀行還有鉅額債務等著他們償還,農場工人欠發的工資還等著支付,政府的稅收還等著繳納,農場的奶牛還等著飼料,他們哪裡還有多餘的錢用於運輸,將牛奶送給窮人?

    商品過剩,並非真的過剩,因為大量的窮人還在餓肚子,但他們又沒有支付能力去購買牛奶。最基本的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當商品供大於求,價格就會下跌。那麼,要提振商品價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減少生產。

    牛奶和工廠裡面生產的電視機不同,只要奶牛存活著,那麼就意味著仍然有牛奶生產出來,而工廠可以直接關掉不再生產。農場主也不太可能有那種魄力,將自己的奶牛全部殺掉,只能是勉力維持,期待市場能夠好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牛奶價格維持高位,他們的做法不是免費送牛奶——這會導致需求進一步下降,進而對價格進一步構成不利影響。

    所以,看似不太符合常理或者道德標準的經濟現象,不能只帶著道德標準去審視,而是要回到當時社會的場景當中,將自己還原成當時那個人,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為什麼這些人會做出反常的舉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有哪些電視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