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松仔有料
-
2 # 隨心視聽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孔明來為自己當軍師,諸葛亮一生為劉備鞠躬盡瘁,劉備最大的福氣就在於此,一支東奔西跑無處安身的人馬,居然成就了一大片蜀國疆域,這當中孔明功不可沒。諸葛亮如果不出山,情況會怎樣? 當時孔明27歲,英俊瀟灑,腦子特別好使,朋友也非常多,比如水鏡先生,徐庶,崔州平等等,都是飽學之士,家裡境況也不錯,臥龍崗上的居住條件看起來寬敞明亮,院子也特別大,相當於現在的高級別墅了,平時睡覺看書自由自在,標準的散淡悠閒信步人生,地方上的老百姓對他也很推崇,一路走過,田野裡農夫的歌聲此起彼伏,據說全是他作的詞,就連老婆也是丈人黃承彥親自送上門的,年紀輕輕不缺吃穿還受尊重,處處順心,小日子肯定非常滋潤。 後來劉備兄弟三顧茅廬,請他出來幹事業,面試結果居然可以做軍師,小說裡面是這樣寫了,如果諸葛亮堅持不去的話,按張飛的脾氣,說不定當時就會被殺了,或者燒了房子,那樣全家都討不了好去,也只能怪水鏡先生多嘴推薦了;但這樣的情況不大可能發生,因為劉備一直以仁者自居,臉面還是要的,應該不會過份去為難他,那麼此事就算黃了,不過有了這次重量級人物的親自邀請,孔明身價一定看漲,儘管還是一介布衣,但這個過程也著實夠他風光一陣子的了。 其實從個人角度說,不出去更是大智慧,繼續過閒雲野鶴的生活,把學問用在其他方面,比如教書育人,自己搞些創作之類的東西就不錯,空下來去會會朋友釣釣魚什麼的,簡直就是神仙了,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長壽,不至於後來在五丈原軍中咳血而亡,從客觀效果看,他輔佐劉備父子也就是增加了故事長度而已,鞠躬盡瘁也沒有完成統一大業,無非多了些戰爭對峙場面,所以,如果當時真想幹,還是幫曹操比較好,起碼可以縮短亂世過程,百姓也能少受幾年戰火苦難。 再說些馬後炮的話,就算諸葛亮想做大事,不願虛度一生,也應從基層做起,比如先弄個縣令之類的七品鄉官,做些關愛子民的事,培養自己善良的心地,憑他本事並不難做到,要知道為了幫助劉皇叔,他可是先燒新野博望坡,又夥同周瑜燒赤壁,最後在葫蘆谷還差點燒死人家司馬懿,不知多少年輕士兵在這些計謀下喪生了,而他後期輔佐的劉阿斗是個樂不思蜀的典型昏君,連對手司馬昭都感嘆諸葛亮不值,孔明盡了全力,最後連自己“借壽”也沒成功,實乃天意了。 換個角度說,孔明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看清了大勢所趨,他忠於劉備的原因很多,當時哥哥諸葛謹勸他跳槽,一起幫助治理穩定富足的東吳,看起來是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問題是去了最多讓他做個幕僚參議,肯定不如在陣營手握大權,也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了,從此意義上看,是非常自信而且有遠大抱負的人,簡單說,幫皇叔是艱苦創業,幫孫權是吃現成飯,如果只為舒服,還不如在鄉下做山野村夫了。 不管怎麼推測議論,歷史是不能改變的,諸葛亮一生光明磊落,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一番鼎足論,一篇出師表,充分體現了高瞻遠矚的韜略和忠心耿耿的胸襟,劉備最大的福氣就在於此,一支東奔西跑無處安身的人馬,居然成就了一大片蜀國疆域,這當中孔明功不可沒。所以,從事業追求方面看,諸葛亮還是應該出山,他的能量也只有遇到劉備才可以完全釋放,而和孫權儘管也愛才如命,物質條件也好,但沒那緣分,也就只能用些二三流謀臣了。 諸葛亮在中間,雖然提出過大的戰略方向,但實操起來還是要靠劉備主持大局,劉備才是建立蜀漢最離不開的人物。話說回來,是看準了人才,然後充分信任,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事業留人,感情留人。
-
3 # 漢闕故人
如果諸葛亮不出山,劉備將一事無成,被曹操追東逐西,東躲西藏,雖有關張趙等將,擁有萬夫不檔之勇,但也無濟於事。孔明如不出山,孫劉也無法聯盟,曹軍會先滅劉備,孫權勢力就單薄了。被消滅是遲早的事,曹操一統天下的理想就實現了。
-
4 # 大師兄回來了
天地萬物皆有定數,如果諸葛亮不出山,也許會有王葛亮,張葛亮。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那個人出現而去改變只是他屬於更合適的催化劑。世事如棋,你我皆是棋子
-
5 # 茫茫長夜
讓曹操統一算了,這樣戰火就會縮短,老百姓也會少遭罪,士兵也不會無辜的送命。可是,曹操那麼專橫,也實在讓諸葛亮看不下去了,不出山也就枉為"村夫"了
-
6 # 歷史山河圖
放心,不會不出山地,因為就算劉備沒來找他,估計也會被曹操忽悠走的。
你肯定說,諸葛亮隱居南陽,人家是隱士,無意外面功名利祿。
那你就錯了,大錯特錯。
說實話,換作是你,你學了二三十年的天文地理,兵法詩書,只能在田間種地,你不難受嗎?你能力再平庸,再沒有抱負,也想混個一官半職,一展身手吧。
何況諸葛亮這種心機boy,《三國志》裡面說了,諸葛亮在南陽的時候經常自比管仲、樂毅,你說一個一心種地讀書喝茶的小農民,沒事自比他倆幹嘛?還不就是認為自己是不世出的天才,就是沒有遇到“伯樂”可以施展手腳。
你說沒事發個牢騷不行嗎,可是發就發唄,非讓別人聽到,崔均、徐庶兩人都聽過諸葛亮吹過牛,諸葛亮也的確有兩把刷子,這兩人出去逢人就說諸葛亮是大才,可以經世治國。
這還不算,諸葛亮老師水鏡先生司馬徽更是會捧自己的弟子:“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完事後邊生怕別人不信,再加一句:“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好了,劉備時時刻刻不想著興復漢室,聽到這,你別說三顧茅廬,十顧都沒問題。
諸葛亮也很聰明,前兩次故意不見,吊足了劉備的胃口,其實可能是偷偷在研究巴蜀地勢和歷史。
劉備第三次來,馬上侃侃而談,巴拉巴拉一大堆,什麼三足鼎立,聯吳抗曹,劉備一聽,這就是我要找的人才啊,別說了,跟我幹吧,以後我是老大,你就是老二。
諸葛亮苦心經營的“自我營銷”這一刻得到實現。
其實想想古人就是牛逼,悶頭苦讀二十載,機遇一到就是封候將相。
最後回到題主問題,退一步說,假如諸葛亮真的真的不想出山,沒有跟隨劉備,一直隱居南陽的話。其實歷史很大程度都要改變了。
劉備應該不會難為他,只是張飛、關羽估計會把他綁了,劉備肯定當作沒看見,後面怎麼處理就不好說了。
後面的話,
鳳雛龐統死不死就兩說了。
龐統沒死,誰知道他能力和諸葛亮比是強還是差呢?
誰又知道劉備入主益州後有沒有執行聯吳抗曹。
歷史無法猜測,不敢妄說。
-
7 # 海闊天空40207974
如果諸葛亮不出山,劉備將一事無成,被曹操追東逐西,東躲西藏,雖有關張趙等將,擁有萬夫不檔之勇,但也無濟於事。孔明如不出山,孫劉也無法聯盟,曹軍會先滅劉備,孫權勢力就單薄了。被消滅是遲早的事,曹操一統天下的理想就實現了。
-
8 # v江湖故人v
諸葛亮如果不出山,那就沒有後來的孫劉聯盟合力抗曹和火燒赤壁,戰爭形勢得不到根本扭轉,曹操統一中國的步伐將會進一步加快,三足鼎立的形勢不會出現。
當時的孫權是有兵馬有地盤,但是處在江東一側,除了長江天行以外毫無戰略屏障,劉備是無兵馬無地盤。而曹操則佔據天時地利,佔據著當時中國最為富庶的北方地區。
諸葛亮僅此一位,有人可能會說到龐統,但龐統出道以後的表現,格局和謀略還是差諸葛亮一籌。
赤壁之戰時曹操號稱有大軍83萬,是孫劉聯軍的好幾倍,所以以弱勝強是非常難打的。再加上曹操本身智勇雙全,手下謀士如雲戰將千員,可以說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諸葛不出,曹操將會以摧枯拉朽之勢統一中國。
-
9 # 老王頭談歷史
諸葛亮之於劉備,也並非“必欲得之而後快”。“三顧茅廬”的故事的含金量在於劉備,好像不在於諸葛亮。
諸葛亮畢竟是個讀的書遠多於其實踐經驗的“書生”。熟籌之後,談一談、講一講: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民熟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然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自然不錯,但也只是個規劃。難道劉備自己就一點也不明白?不可能。但多個明白個人在身邊,尤其是處於劣勢時,不算外行。
劉備是需要個幫助他謀劃的人、為他排憂解困擾的人、為他撥雲見霧的人,但也未必急需到離了諸葛亮就寸步難行的境況。
那時節,他處於幾無立錐之地、寄人籬下的境地,凡事得看人臉色行事,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一時間只能“潛龍”而處,忍待時機。
機會來後,真正攻城掠地的、真正排兵佈陣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劉、關、張等。不要受文學作品的影響,赤壁大戰、奪西川、定漢中等與諸葛亮幾無關係。劉備走後,諸葛孔明的“五出祁山”戰果乏陳。
諸葛亮形象的樹立,多在於晉朝的習鑿齒,可能也在於尊劉貶曹的需要。但諸葛亮也並非浪得虛名。陳壽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這樣看來,諸葛亮守成看家、提振經濟、發展社會,絕對是行家裡手。
劉備說諸葛孔明才能遠高於曹丕,可能指的就是他這方面的才能。三國鼎立的局面、曹魏的強勢、孫吳的穩固難拔,劉備都是瞭然於胸的。雖說“夷陵之戰”令他遺恨終生……
綜上所述,如果劉備無緣諸葛亮,蜀漢大局乃至三國之勢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
10 # 幾世浮沉幾飄零
諸葛亮對於劉備集團就等於在無邊的黑暗中,找到了一盞明燈指引前方的光亮。
劉備在沒有諸葛亮之前,一直都是被顛沛流離,雖然在陶謙死後擁有了徐州六郡,但是他沒有一個戰略性的能人幫他規劃導致徐州很快易主他人。自己也被曹操打的東奔西走,前半生一直寄人籬下。
在有了諸葛亮後才有了自己的方向,先取下荊州奪取益州,待天下有變則兩路出擊恢復中原。
假設諸葛亮不出山劉備可能會一會既往的寄人籬下,不是投靠孫權就是投奔劉璋等人。根本不會有他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假設諸葛亮不出山曹操統一天下的可能很大。雖然赤壁之戰失利但是在攻取漢中曹操還是比較順利。劉璋坐守之賊早晚會被曹操拿下。東吳孫權也是守成之主,對外戰爭一塌糊塗。我不認為孫權可以藉機拿下荊州益州。
到時候曹操已經平定關中馬超,拿下益州劉璋,天下九州以得其8,孫權如何跟曹操隔江而治。到時候曹操就會一統天下就如其詩一般: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11 # 費冠卿
可能會被張飛殺了,張飛脾氣那麼爆。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先例。相傳,姜太公在武王伐紂成功後,被封到齊國當諸侯。姜太公聽說,齊國當地有個叫華士的賢者隱居山林,想請他出山,但華士死活不出。姜尚為了樹立權威,最終竟然把華士給殺了。
-
12 # 大牙老師啃電影
鳳雛龐統不會死,輔佐劉備統一天下。
因為小說裡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而劉備卻得到了兩個,剋死了鳳雛,自己也病卒,導致諸葛亮最後也勞累過度而死,如果諸葛亮不出山,劉備勢必請鳳雛先生,到時候就是一個不一樣的交戰路數,諸葛亮穩重,謹慎,從不做無把握之事。而鳳雛龐統多出奇制勝。所以,如果諸葛亮不出山,很有可能是另外一個結局。
-
13 # 冰清玉潔9962
假如劉備雖然三顧茅廬,而諸葛亮仍執意不出山,我想,漢末的那段歷史將會重寫。諸葛亮不僅表現在軍事上傑出智謀,也更突顯對時局的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或說,也即不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這其中,也可看出,劉備不愧是一代梟雄,慧眼識英傑。
自從諸葛亮出山後,追隨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經營蜀國,雖末完成剿滅割劇,統一天下的大業,也算對得起劉備的知遇之恩了。[玫瑰][玫瑰][玫瑰]
-
14 # 2968186160
孔明躬耕南陽時默默無聞天下未知有臥龍,但他渴望有一番作為,諳"天生我材必有用″終有一日會有圖謀帝業亂世豪雄聘請出山。劉備雖非理想之主但成霸業不是沒有希望也是自己一展雄才大略機會故難拒三顧之誠而死心塌地襄助劉皇叔了。孔明不能不助劉,劉大耳已陷困局一籌莫展,若三顧孔明還不去可能三十顧,再不去,孔明也許會被張飛劫持下山,這叫做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
15 # 快樂66幸福99
不怎麼樣,蜀漢不是因為有諸葛亮才建立的,諸葛亮只是個管糧草、後勤的,劉備真正的參謀是龐統。取荊州是亂中取利,史書中從無任何諸葛亮作貢獻的記錄。取西川是張松邀請的,沒諸葛亮什麼事。龐統死了,諸葛亮來幫忙,圍攻雒城也用了一年多。收了西川,劉備的參謀也不是諸葛亮,而是法正。把漢中是法正陪劉備去的,諸葛亮在成都看家,還是管糧草、後勤。法正死了,劉備打東吳敗了,也沒帶諸葛亮,諸葛亮還痛心說,如果法正還在,劉備決不會打這樣的敗仗。三分天下論,是諸葛亮剽竊魯肅的。劉備在世之日,從沒讓諸葛亮當自己的軍事參謀,後來也證明,此公只善打敗仗,劉備眼毒,知道他不是軍事人才。所以死前他託孤給諸葛亮和李嚴倆人,因為也沒其他人可選了,他安排諸葛亮主政,李嚴主軍,但他一死,諸葛亮就逐步把李嚴的兵權奪走了,自己把所有權力都抓在手裡,還裝模作樣說要輔佐劉禪,把劉禪困在深宮,門都不讓出,還派蔣琬、費褘、董允等人看著他,美其名曰教導後主,可從沒記錄他們教導了劉禪什麼,只有劉禪想出宮看看都江堰,他教訓人家玩樂喪志,不許出宮。諸葛亮死的早,否則,必是第二個安漢公王莽。諸葛亮的功勞主要是說孫權聯合抗曹,其實還是魯肅找上門的,人家原來本就是要打的,不過是探探劉備集團的想法,試試他們的決心,絕不是什麼諸葛亮說服的,聽者有心,說者有意,兩家一個心思。根本沒有什麼激周瑜、背銅雀臺賦;勸劉備稱帝;平定南中,但他走以後,南中又起過叛亂。所謂的五伐中原,有一次根本只是個防禦戰,老天爺幫忙下好久的雨,進攻的魏軍自已撤了,加上蔣琬、費褘的一次伐中原,儒生們硬給他吹成六出祁山。諸葛亮是中國的讀書人為了給自己吹牛,就吹出了一個諸葛神話。
-
16 # 淯陽侯
東漢學子心中,都有一顆“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士為知己者死”的理念,劉備三人頂風冒雪,從新野騎馬賓士八十餘里,三顧南陽臥龍崗,在當時的道路條件,沒有一定的誠意,一般人做不到,張飛也是滿腹牢騷,劉備的真誠與執著,感動了諸葛亮,再加上劉備又是中山靖王之後,漢室皇叔,輔佐劉備也符合諸葛亮的漢室正統理念,所以諸葛亮肯定會出山的,劉備得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一番《茅廬對》,為事業指明瞭方向,使處於寄人籬下、風雨飄搖的劉備,肅然起敬,從此君臣同心,開啟星火燎原之勢!
-
17 # 雲天瓶水一
這個後果要看是對時局來說還是對諸葛亮來說。
如果是對時局來說,不可能形成三國鼎立,因為諸葛亮是能使劉備從弱小走向三國鼎立的唯一設計人員,他給予了劉備建國封疆的戰略構想。所以,如果諸葛亮不出山,劉備只能東躲西藏的寄人籬下。
如果是對諸葛亮本人來說,在武侯祠的聯中已經有答案了,其聯是:
使先帝不三顧茅廬 笑布衣賤當似我
若後主可終承社稷 想巴蜀樂亦如人
先帝不三顧茅廬或者是三顧茅廬諸葛亮不出山,結局都像對聯中所說的一樣。
-
18 # 亮亮爸爸475
如果諸葛亮不出山,也是三國鼎立。劉備自有別人輔助,如龐統等。因諸葛亮沒出山已經分柝出當時的天下形勢必分三國,劉備必定也是一國之君。
-
19 # 微笑人生1234
三顧茅廬,只是個故事,作者虛構的情節而已,又何必認真呢?.真如現實中有這麼個人物(諸葛亮),他堅持不出山,做閒雲野鶴,只能老死山中,社會一點也不會變,因為當時高人太多了,你不出山,自有謀士出來的。因為社會沒有謀士改變時代運轉的方向,只有統帥才可改變時代,
-
20 # 沉浮15831
三顧茅廬,就是劉備三次拜會諸葛亮的典故,最終諸葛亮在劉備的感召下,走出茅廬,助劉備三分天下。
如果諸葛亮不出山,改變歷史會有兩個結果,其一是劉備不肯善罷甘休也許會四顧茅廬,五顧茅廬……總之,諸葛亮不出,劉備鐵了心,總會有一天感動上帝,感動臥龍先生。其二是沒有諸葛亮,地球難道就不轉了嗎?劉備請不來諸葛亮,也許能請來其他人,因為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天下謀士無不為之趨之若鶩!
猜測終究是猜測,歷史不容猜測,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的也許不一定全是英雄。[祈禱][祈禱][祈禱]
諸葛亮名聲在外,為什麼在劉備之前沒有聽說有人邀請他出山?如果他真的打算閒雲野鶴,堅持不出山,會有什麼後果,劉備會怎麼辦?後世會如何變化?
回覆列表
結果就是:
諸葛亮九死一生!如果劉備真是明君,那諸葛亮一定會被殺,他唯一免死的機會,就是劉備是個庸君。
劉備是不可能會放過一個不為己所用的聰明人。
如果諸葛亮沒有出山輔助劉備,劉備也不可能會有三分天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