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輝哥在廣西
-
2 # 農村小魏家
1、潰瘍病從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
幼苗染病,真葉從下向上打蔫,葉柄或胚軸上產生凹陷壞死斑,橫剖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髓部出現空洞。成株期染病常從植株下部葉片邊緣枯萎,逐漸向上捲起,隨後全葉發病,葉片青褐色,皺縮,乾枯,垂懸於莖上而不脫落,似乾旱缺水枯死狀。莖部出現褪綠條斑。莖維管束褐變,後期下陷或開裂,莖略變粗,生出許多疣刺或不定根。溼度大時,有汙白色菌膿溢位。果實染病,果面上形成圓形的病斑,呈白色,多隆起,單個病斑較多,大小基本均勻一致,中間有一褐色小點,病斑不可去除。潰瘍病嚴重時植株枯死。
2、潰瘍病莖、葉、果均可受害。
3、潰瘍病發病初期從下部葉片開始。
4、潰瘍病先是植株的下部葉片向上縱卷,幾天後葉片 變褐、枯死。莖杆上有明顯黃褐色的長條型病斑,果實上表現為鳥眼狀;青枯病發病為萎蔫狀,初期中午萎蔫,早晚恢復,多次反覆,最後枯死,葉片顏色變淡,植株仍為青色。
5、潰瘍病莖部產生空腔,下陷或開裂;青枯病橫切病莖,手擠有乳白色粘液(菌膿)。
6、潰瘍病發病持續時間長,從萎蔫到死棵有的長達一兩個月。
番茄潰瘍病預防措施
1.不使用帶病種子,生產上提倡與非茄科作物進行三年以上輪作,採用高壟或高畦栽培。
2.7-8月進行高溫悶棚。及時中耕培土,早搭架。農事操作要在田間露水乾後進行。
3.病株要及時拔除深埋或燒燬,並用生石灰對病穴進行消毒。噴施300倍鑫科植保爛根死苗120預防番茄潰瘍病的發生,殺菌預防的同時補充番茄生長所需的中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可噴施鑫科植保黃金搭檔養液肥。
4.定植期、緩苗期及花果期灌根或噴霧:可用300-500倍鑫科植保爛根死苗120。在番茄定植後,視病情每隔7天噴一次。第一穗果膨大初期,進入發病高峰期。若病情嚴重,可適當提高濃度,也可以進行灌根。
5.夏季高溫多雨季節,整枝打杈工作後要格外注意噴霧預防青枯病、潰瘍病,病菌從傷口、氣孔侵入,在植株體內的維管束組織中擴充套件,造成導管堵塞及細胞中毒致葉片萎蔫。
6.透過噴霧、灌根立體化防治,不僅能夠殺滅作物表面以及潛藏在體內維管束中的病菌,預防病害的發生,還能激發作物細胞自身的潛能,促進細胞快速分裂、修補損傷的細胞和組織、恢復植物的各種生理功能,促進傷口癒合;補充多糖類、氨基酸類、中微量元素等作物自身所需養分,參與代謝迴圈,維持作物健康狀態。
-
3 # 吳世煒
番茄潰瘍病是北方溫室近幾年流行且較難防治的病害,發病率高、發病週期長、病情嚴重,減產幅度大,是大棚農民最頭痛的病害之一。
番茄果實症狀:果實出現大量的泡泡,並且在中間還有針尖大小的黑點。這是番茄潰瘍病果實典型病狀,屬於細菌性維管束病害,高溫情況下發病較重。病斑似鳥的眼睛,後期果肉腐爛,並使種子帶菌,有的幼果皺縮停長。並且番茄幼苗至結果期均可發生潰瘍病。幼苗染病始於葉緣,由外向內逐漸萎蔫,有的病苗在胚軸或葉柄處產生潰瘍狀凹陷條斑,致病株矮化或枯死。莖稈受害時,往往會導致莖稈變空變褐色,下陷或沿著莖或果柄、葉柄處開裂,造成植株枯死。
成株期染病以番茄插架時最易看到早期症狀。起初下部葉片凋萎下垂,葉片捲縮,似缺水狀,植株一側或部分小葉出現萎蔫,而其餘部分生長正常。在病葉葉柄基部下方莖稈上出現褐色條紋,後期條紋開裂形成潰瘍斑;縱剖病莖可見木質部有黃褐色或紅褐色線條,致使木質部易與髓部脫離,後髓部呈黃褐色,粉狀幹腐,髓部中空,多雨季節有菌膿從莖傷口流出,汙染莖部。花及果柄染病也形成潰瘍斑,果實上病斑圓形,外圈白色,中心褐色,粗糙,似鳥眼狀,稱鳥眼斑,是此病特有的症狀,是識別本病的依據。潰瘍病在田間易與晚疫病、病毒病相混淆,應注意從莖稈、葉片、果實上的症狀予以區別。
該病菌喜歡在冷涼潮溼的環境中侵染番茄,高溼、低溫(18~24℃)適於病害發展,高溫時病害就會停止發展。該病可造成5%~75%的產量損失。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不顯症),在乾燥的種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隨種子遠距離傳播。播種帶菌種子,幼苗即可發病。由於該菌在我國北方冬季保護地番茄上可以平安越冬,因此往往直接來源於鄰作的病田。25℃以下的溫度和相對溼度80%以上的條件有利發病,因此對冬、春保護地番茄往往造成嚴重危害。
發病條件
感染植株或果實時主要是透過傷口侵入,也可從氣孔或果實表面直接侵入。而在番茄生長期內,溫暖潮溼,多陰雨天氣或長時間結露有利於發病,發病後偏施氮肥或大水漫灌,都會導致病害蔓延。發病特點
病菌可在種子和病殘體上越冬,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由傷口侵入寄主,也可以從葉片的毛狀體、果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後,經維管束進入果實的胚,侵染種子臍部或種皮,使種子帶病。帶病種子、種苗以及病果是病害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田間主要靠灌溉水、整枝打權,特別是帶雨水作業傳播。溫暖潮溼的氣候和結露時間長,有利於病害發生。氣溫超過25℃,大水漫灌多適於病害流行,噴灌的地塊病重。土溫28℃發病重,16℃發病明顯推遲。偏鹼性的土壤利於病害發生。
流行動態
番茄潰瘍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自1985年在北京市發現後,已相繼在內蒙古、山西、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自治區發生為害。嚴重發病的地塊番茄減產達25%一75%。我國已將其列為檢疫物件以防止和控制病害的發生蔓延。
檢測方法
在田間根據症狀選取植株的果實或莖葉做仔細檢查,如有果實,看有無鳥眼斑症狀;看莖杆上有無裂口和潰瘍斑,用解剖刀斜剖莖稈,看維管束部分是否變褐色。
防治方法
在播前要做好種子消毒處理,可用55℃溫湯浸種25分鐘後移入冷水中冷卻,撈出晾乾後催芽播種。
選用新苗床育苗,如用舊苗床,需每平方米苗床用逆生4號30毫升噴灑,蓋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種。
清潔田園與輪作:發病初期及時整枝打杈,摘除病葉、老葉,收穫後清潔田園,清除病殘體,並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以減少田間病菌數量。
土壤消毒:每畝用逆生4號300毫升加醫用鏈黴素100萬單位20瓶,在移栽前2-3天或者蓋地膜前地面噴霧消毒,每畝用水量120-200斤水,對病害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從苗期開始每隔12--15天葉面噴施逆生4號加鏈黴素預防(和氯溴異氰尿酸交替使用)
治療:發病初期用逆生4號300倍加醫用鏈黴素2--6支加肥萬鉀葉面肥混合噴霧。
生物方法:對嚴重病株及病株周圍2—3米內區域植株進行小區域灌根,連灌2次,兩次間隔1天。(用藥:逆生4號30毫升加100萬單位鏈黴素加水30斤)
-
4 # 潘小白
你好,番茄潰瘍應該是生病了,番茄臍腐病
症狀 在果實乒乓球至雞蛋大小的幼果期發病,有時也會在果實將要變紅時發病,開
始果實頂部(臍部)呈水浸狀暗綠色或深灰色,隨病情發展很快變為暗褐色,果肉失水,頂
部呈扁平或凹陷狀,病斑有時有同心輪紋,果皮和果肉柔韌,一般不腐爛,病斑多為圓形,
有時會因果實形狀不正使病斑呈邊緣平滑的不規則形,空氣潮溼時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
生,發病處長出黑黴。在土壤乾旱,空氣乾燥,連續高溫時易出現大量的臍腐果。
另一種觀點認為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供應失調。乾旱條件下供水不足,或忽旱忽溼,
使番茄根系吸水受阻,由於蒸騰量大,果實中原有的水分被葉片奪走,導致果實大量失水,
果肉壞死,導致發病百度知道
番茄潰爛是什麼原因
西紅柿爛了是什麼原因檢視全部2個回答
西紅柿爛了是什麼原因
西紅柿爛了是什麼原因
我來答
匿名使用者
2016-06-24
番茄臍腐病
症狀 在果實乒乓球至雞蛋大小的幼果期發病,有時也會在果實將要變紅時發病,開
始果實頂部(臍部)呈水浸狀暗綠色或深灰色,隨病情發展很快變為暗褐色,果肉失水,頂
部呈扁平或凹陷狀,病斑有時有同心輪紋,果皮和果肉柔韌,一般不腐爛,病斑多為圓形,
有時會因果實形狀不正使病斑呈邊緣平滑的不規則形,空氣潮溼時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
生,發病處長出黑黴。
病因 一種被普遍接受的觀點認為發病的根本原因是缺鈣。土壤鹽基含量低,酸
化,尤其是砂性較強的土壤供鈣不足。在鹽漬化土壤上,雖然土壤含鈣量較高,但因土壤可
溶性鹽類濃度高,根系對鈣的吸收受阻,也會缺鈣。另外,施用銨態氮肥或鉀肥過多時也會
阻礙植株對鈣的吸收。在土壤乾旱,空氣乾燥,連續高溫時易出現大量的臍腐果。
另一種觀點認為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供應失調。乾旱條件下供水不足,或忽旱忽溼,
使番茄根系吸水受阻,由於蒸騰量大,果實中原有的水分被葉片奪走,導致果實大量失水,
果肉壞死,導致發病。
防治方法
①科學施肥 在砂性較強的土壤上每茬都應多施腐熟雞糞,如果土壤出現酸化現
象,應施用一定量的石灰,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銨態氮化肥和鉀肥。
②均衡供水 土壤溼度不能劇烈變化,否則容易引起臍腐病和裂果,在多雨年份,
平時要適當多澆水,以防下雨時土壤水分突然升高。雨後及時排水,防止田間長時間積水。
每7~10天1次,效果很好,可避免發生臍腐病。發病後再噴施鈣肥效果較差。也可噴0.1
%~0.3%的氯化鈣或硝酸鈣水溶液,這兩種鈣肥價格低廉,但不易被植株吸收,防治治病
的效果相對較差。
-
5 # 唄農鄉趣
番茄潰瘍病是番茄毀滅性病害之一,屬於細菌性病害,高溫情況下發病較重。
番茄潰瘍病防治方法
(1)種子滅菌。浸種時要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200的農用鏈黴素浸種兩小時後,衝淨晾乾後催芽。
(2)苗床消毒。在播種前,用消毒藥液細緻噴灑苗床土壤可預防苗期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根腐病、莖腐病等多種病害的發生。
(3)實行輪作。要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同時要及時清除雜草,適當降低棚內溼度,通風換氣,要在植株結露時整枝打杈等操作。
(4)藥劑防治。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全田噴灑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倍液。
以上就是番茄潰瘍病的防治方法的介紹,種植番茄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上方法,及時地預防和防治番茄潰瘍病。
-
6 # 楚芳菲她爸
番茄潰瘍病
番茄果實上出現了大量的泡泡,並且在中間還有針尖大小的黑點。這是番茄潰瘍病,屬於細菌性病害,高溫情況下發病較重。病斑似鳥的眼睛,後期果肉腐爛,並使種子帶菌,有的幼果皺縮停長。並且番茄幼苗至結果期均可發生潰瘍病。幼苗染病始於葉緣,由外向內逐漸萎蔫,有的病苗在胚軸或葉柄處產生潰瘍狀凹陷條斑,致病株矮化或枯死。莖稈受害時,往往會導致莖稈變空變褐色,下陷或沿著莖或果柄、葉柄處開裂,造成植株枯死。果實染病,果面上形成圓形的病斑,呈白色,多隆起,單個病斑較多,大小基本均勻一致,中間有一褐色小點,病斑不可去除,嚴重影響果實的品質。
番茄潰瘍病
1
嚴重影響果實的品質
2
幼苗染病始於葉緣
3
屬於細菌性病害
番茄潰瘍病圖片番茄根腐病番茄潰瘍病防治方法番茄筋腐病番茄瘡痂病甘藍霜黴病番茄莖基腐病番茄灰黴病圖片茄子根腐病番茄白粉病
症狀表現
潰瘍病是細菌性維管束病害。病害在幼苗期即可發生,引起部分葉片萎蔫和莖部潰瘍,嚴重時幼苗枯死。成株期染病以番茄插架時最易看到早期症狀。起初下部葉片凋萎下垂,葉片捲縮,似缺水狀,植株一側或部分小葉出現萎蔫,而其餘部分生長正常。在病葉葉柄基部下方莖稈上出現褐色條紋,後期條紋開裂形成潰瘍斑;縱剖病莖可見木質部有黃褐色或紅褐色線條,致使木質部易與髓部脫離,後髓部呈黃褐色,粉狀幹腐,髓部中空,多雨季節有菌膿從莖傷口流出,汙染莖部。花及果柄染病也形成潰瘍斑,果實上病斑圓形,外圈白色,中心褐色,粗糙,似鳥眼狀,稱鳥眼斑,是此病特有的症狀,是識別本病的依據。潰瘍病在田間易與晚疫病、病毒病相混淆,應注意從莖稈、葉片、果實上的症狀予以區別。
番茄潰瘍病
病原
該病菌寄主範圍較窄,在自然情況下主要侵染番茄。在人工接種時,尚能侵染茄子、辣椒、龍葵、白花曼陀羅和毛曼陀羅等植物。
該病菌喜歡在冷涼潮溼的環境中侵染番茄,高溼、低溫(18~24℃)適於病害發展,高溫時病害就會停止發展。該病可造成5%~75%的產量損失。
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不顯症),在乾燥的種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隨種子遠距離傳播。播種帶菌種子,幼苗即可發病,幼苗發病後傳入大田,並透過雨水、昆蟲、農事操作傳播,以至造成流行。由於該菌在我國北方冬季保護地番茄上可以平安越冬,因此往往直接來源於鄰作的病田。25℃以下的溫度和相對溼度80%以上的條件有利發病,因此對冬、春保護地番茄往往造成嚴重危害。
發病條件
感染植株或果實時主要是透過傷口侵入,也可從氣孔或果實表面直接侵入。而在番茄生長期內,溫暖潮溼,多陰雨天氣或長時間結露有利於發病,發病後偏施氮肥或大水漫灌,都會導致病害蔓延。
發病特點
病菌可在種子和病殘體上越冬,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由傷口侵入寄主,也可以從葉片的毛狀體、果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後,經維管束進入果實的胚,侵染種子臍部或種皮,使種子帶病。帶病種子、種苗以及病果是病害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田間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整枝打權,特別是帶雨水作業傳播。溫暖潮溼的氣候和結露時間長,有利於病害發生。氣溫超過25℃,降雨尤其是暴雨多適於病害流行,噴灌的地塊病重。土溫28℃發病重,16℃發病明顯推遲。偏鹼性的土壤利於病害發生。
流行動態
番茄潰瘍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自1985年在北京市發現後,已相繼在內蒙古、山西、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自治區發生為害。嚴重發病的地塊番茄減產達25%一75%。我國已將其列為檢疫物件以防止和控制病害的發生蔓延。
檢測方法
1、產地檢驗 在田間根據症狀選取植株的果實或莖葉做仔細檢查,如有果實,看有無鳥眼斑症狀;看莖杆上有無裂口和潰瘍斑,用解剖刀斜剖莖稈,看維管束部分是否變褐色。如有懷疑,進行病原分離。
2、種子檢驗 種子帶菌是引起番茄葉斑病田間流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強種子處理成為防治潰瘍病的關鍵。利用間接免疫熒光結合選擇性分離可簡單準確地檢測該病菌,如果免疫熒光結果為陰性時,就認為種子不帶菌;如果為陽性,能夠分離到病菌,就認為樣品陽性,若分離不到病菌,認為樣品陰性,還可以利用ELISA和PCR技術進行檢測。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嚴防病區的種子、種苗或病果傳播病害。
(2)引進商品種子在播前要做好種子消毒處理,可用55℃溫湯浸種25分鐘後移入冷水中冷卻,撈出晾乾後催芽播種。
(3)選用新苗床育苗,如用舊苗床,需每平方米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噴灑,蓋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種。
(4)清潔田園與輪作:發病初期及時整枝打杈,摘除病葉、老葉,收穫後清潔田園,清除病殘體,並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以減少田間病菌數量。
(5)土壤消毒:每畝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200-300克,在移栽前2-3天或者蓋地膜前地面噴霧消毒,每畝用水量120-200斤水,對病害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6)生物方法:對嚴重病株及病株周圍2-3米內區域植株進行小區域灌根,連灌2次,兩次間隔1天。
-
7 # 小利的農村事
好,我是一位農業技術講師
番茄的潰瘍病是種植番茄過程中一種典型的維管束病害,在植株的全生育期均可發生。番茄的潰瘍病對番茄產業危害嚴重,且呈逐年加重的趨勢。
一、番茄潰瘍病的症狀識別
番茄幼苗期至結果期均可發生潰瘍病。幼苗染病始於葉緣,由下部向上逐漸萎蔫,有的在胚軸或葉柄處產生潰瘍狀凹陷條斑,致使病株矮化或枯死。成株染病,病菌在韌皮部及髓部迅速擴充套件。下部葉片凋萎或捲縮,似缺水狀,一側或部分小葉凋萎;莖內部變褐,並向上下擴充套件,長度可由一節擴充套件到幾節,後期產生長短不一的空腔,最後下陷或開裂,莖略變粗,生出許多不定根。多雨或溼度大時,菌膿從病莖或葉柄中溢位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汙狀物,後期莖內變褐以至中空,最後全株枯死,上部頂葉呈青枯狀。果柄受害多由莖擴充套件進入,其韌皮部及髓部出現褐色腐爛,一直伸延到果內,致幼果皺縮滯育、畸形和種子帶菌。有時引起區域性侵染,萼片表面生壞死斑,果面可見略隆起的白色圓點,單個的病斑直徑3釐米左右,中央為褐色木栓化突起,有時連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區。番茄潰瘍病是病果的一種特異性症狀,由再侵染引起。
二、番茄潰瘍病的病原特點
病原為細菌,菌體短桿狀或棍棒形,無鞭毛,大小0.7~1,2微米x0,4—0,7微米。在523瓊脂培養基上培養96小時後,長出直徑1毫米的小菌落,一週後菌落呈圓形,略突起,全緣不透明,粘稠狀。革蘭氏染色陽性,適宜pH7,發育溫度1-33℃,適溫25~27℃,53℃10分鐘致死。
三、番茄潰瘍病的傳播途徑
病菌可在種子內、外及病殘體上越冬,並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存活2-3年。該菌主要由各種傷口侵入,包括損傷的葉片、幼根,也可從植株莖部或花柄處侵入,經維管束進人果實的胚,侵染種子臍部或種皮,致種子內帶菌。當病健果混合採收時,病菌會汙染種子,造成種子外帶菌,種子帶菌率一般為1—5%,嚴重時可達53,4%。此外,病菌也可從葉片毛狀。體及幼嫩果實表皮直接侵入,該病遠距離傳播主要靠種子、種苗及未加工果實的調運,近距離主要靠雨水及灌溉水,特別是連陰雨及暴風雨傳播。
四、番茄潰瘍病的發病條件
透過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進行傳播蔓延。病菌一旦侵入,透過韌皮部在寄主體內擴充套件。溫暖潮溼,結露持續時間長及暴雨多,發病重,有噴灌的大棚或溫室,番茄果實易暴發此病。
五、番茄潰瘍病的防治方法
對番茄生產用種嚴格檢疫,嚴防其傳播蔓延。番茄潰瘍病為檢疫性病害,應加強檢疫制度,避免病害從疫區向非疫區傳播。
-
8 # 小公主的影片看看吧
番茄潰瘍病是有細菌引起的病害,能引起葉片壞死,植株整株枯死,果實腐爛減產,建議選用抗性好的種子,種子消毒滅菌,發病初期可以用細菌類的殺菌劑噴霧防治。
-
9 # 田園小全
番茄潰瘍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自1985年在北京市發現後,已相繼在內蒙古、山西、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自治區發生危害。嚴重發病的地塊番茄減產達25%~75%。我國已將其列為檢疫物件以防止和控制病害的發生蔓延。症狀特點番茄幼苗至結果期均可發生潰瘍病。葉、莖、花、果都可以染病受害.
(1)幼苗期多從植株下部葉片的葉緣開始,病葉發生向上縱卷,並從下部向上逐漸萎蔫下垂,好似缺水,病葉邊緣及葉脈間變黃,葉片變褐色枯死。有的幼苗在下胚軸或葉柄處產生潰瘍狀凹陷條斑,致病菌株體矮化或枯死。
(2)成株期病菌由莖部侵人,從韌皮部向髓部擴充套件。初期,下部凋萎或縱捲縮。似缺水狀,一側或部分小葉凋萎,莖內部變褐色,病斑向上下擴充套件,長度可達一節至數節,後期產生長短不一的穿腔,最後下陷或開裂,莖略變粗,生出許多不定根。在雨水多或溼度大時,從病莖或葉柄病部溢位菌膿,菌膿附在病部上面,形成白色汙狀物,後莖內變褐色而中穿,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頂葉呈青枯狀。果柄受害多由莖部病菌擴充套件而致其韌皮部及髖部呈現褐色腐爛,可一直延伸到果內,致幼果滯育、皺縮、畸形,使種子不正常和帶菌,有時從萼片表面區域性侵染,產生壞死斑,病斑擴充套件到果面。潮溼時病果表面產生"鳥眼斑。,鳥眼斑圓形,周圍白色略隆起,中央為褐色木栓化突起,單個病斑直徑3毫米左右。有時許多鳥眼斑在一起形成不定型的病區。鳥眼斑是番茄潰瘍病病果的種特異性症狀,由再侵染引起,不一定與莖部系統侵染同發生於一株。
防治措施
1.加強檢疫,嚴防病區的種子、種苗或病果傳播病害。
2.種子用55°C熱水浸種25分鐘,後用新高脂膜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播種後及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溫保墒,防止土壤結板,提高出苗率。
3.選用新苗床育苗,如用舊苗床,需每平方米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噴灑,蓋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種。
4.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
5.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平衡水肥,追肥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磷鉀肥。適時通風透光,有利於番茄生長,提高抗病性。避免雨水未乾時整枝打權,雨後及時排水,及時清除病株並燒燬。適時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主梢旺長,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各噴施一次果寶,可提高授粉質量,增強迴圈坐果率,使番茄連年穩產優質。
6.土壤消毒每畝用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200~300克,在移栽前2~3天或者蓋地膜前地面噴霧消毒,每畝用水量60~100千克,對病害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
10 # 滬聯永相伴
番茄潰瘍後期果肉腐爛,並使種子帶菌,有的幼果皺縮停長。無論苗期和成株期都能發生,由於此病有一定的潛伏期,前期不易識別,發生比較突然並且來勢兇猛。
番茄潰瘍病是番茄毀滅性病害之一,屬於細菌性病害,高溫情況下發病較重。那番茄潰瘍病該怎麼辦?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番茄潰瘍病的防治方法。
番茄潰瘍病病斑似鳥的眼睛,故又稱鳥眼病,後期果肉腐爛,並使種子帶菌,有的幼果皺縮停長。無論苗期和成株期都能發生,由於此病有一定的潛伏期,前期不易識別,發生比較突然並且來勢兇猛。
番茄潰瘍病防治方法
(1)種子滅菌。浸種時要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200的農用鏈黴素浸種兩小時後,衝淨晾乾後催芽。
(2)苗床消毒。在播種前,用消毒藥液細緻噴灑苗床土壤可預防苗期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根腐病、莖腐病等多種病害的發生。
(3)實行輪作。要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同時要及時清除雜草,適當降低棚內溼度,通風換氣,要在植株結露時整枝打杈等操作。
(4)藥劑防治。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全田噴灑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倍液。
以上就是番茄潰瘍病的防治方法的介紹,種植番茄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上方法,及時地預防和防治番茄潰瘍病。
-
11 # 農民莫老三
番茄果實上有很多氣泡,中間有黑點。這是番茄潰瘍病,屬於細菌性疾病。高溫下更嚴重。病眼如鳥眼,後期果肉腐爛,導致種子攜帶細菌,一些幼果萎縮停止生長。同時,番茄幼苗也會發生潰瘍病。苗木侵染從葉緣開始,由外向內逐漸萎蔫。一些病株在下胚軸或葉柄處產生潰瘍性凹陷,病株矮化或死亡。當稈被破壞時,它常常導致稈變空變褐,沿著莖、果柄和葉柄下沉或開裂,導致植株死亡。當果實感染這種疾病時,果實表面會形成一個圓點,圓點呈白色,並且經常膨大。有許多大小一致的單點。中間有一個小褐斑,不能去掉,嚴重影響了果實的品質。
一、症狀潰瘍是一種細菌性血管疾病。該病可發生在苗期,造成部分葉片萎蔫和莖潰瘍,嚴重者幼苗死亡。番茄在成蟲期種植最容易出現早期症狀。一開始,下部的葉子枯萎下垂,葉子縮小,像缺水一樣,植株的一側或部分小葉枯萎,而其餘的則正常生長。病葉葉柄基部以下的莖上出現棕色條紋,後期裂開形成潰瘍斑;病莖上縱向解剖可見黃棕色或紅棕色線條,木質部容易與果肉分離,後果肉為黃棕色,在雨季,粉狀幹腐病、中空果肉和細菌性膿液從莖傷口流出,汙染莖。花梗和果梗的感染也會形成潰瘍斑。果實上的斑點是圓形的,外圈是白色的,中間是棕色的,粗糙,像鳥一樣。它們被稱為鳥眼點,這是疾病的獨特症狀和識別疾病的基礎。潰瘍病在田間容易與晚疫病和病毒病混淆。
二、病原此病菌寄主範圍窄,主要在自然條件下侵染番茄。在人工接種條件下,可侵染茄子、辣椒、龍葵、白花曼陀羅和毛曼陀羅。
病原菌喜歡在寒冷、涼爽、潮溼的環境中侵染番茄。高溼度和低溫(18-24攝氏度)適合於疾病的發展。當高溫時,這種疾病就會停止發展。該病可造成5%~75%的產量損失。
病菌能在番茄植株、種子、病體、土壤和雜草中越冬(無症狀),在幹種子上能存活20年,並能隨種子遠距離傳播。帶細菌的種子播種後,幼苗會受到感染。苗木感染後,會傳播到田間,透過雨水、昆蟲和農業作業傳播,從而引起疫情。在我國北方冬季保護區番茄上,由於真菌能安全越冬,常常直接來自鄰近作物的病田。溫度在25℃以下,相對溼度在80%以上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因此在冬春兩季保護區番茄常受到嚴重危害。
三、發病條件植物或果實的侵染主要是透過傷口,或直接從氣孔或果實表面侵染。在番茄生長期,溫暖潮溼的天氣、多雨天氣或長期凝露都有利於病害的發生。發病後,區域性施用氮肥或漫灌會導致病情蔓延。
四、病害特徵病原菌能在種子和病體上越冬,並能與病體一起在土壤中生活2-3年。病原體從傷口侵入宿主,或直接從葉的毛狀體和果皮侵入宿主。病菌侵入寄主後,透過維管束進入果實的胚,侵染種子的臍部或種皮,使種子受到侵染。種子、幼苗、果實等疾病是疾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農田主要依靠雨水、灌溉水、修剪和打鬥權,特別是有雨水的作業。氣候溫暖溼潤,結露時間長,有利於病害的發生。當氣溫超過25℃時,降雨特別是暴雨更適合疾病流行,噴灌小區病重。28℃時病情嚴重,16℃時病情延遲。鹼性土壤對疾病有好處。
五、流行動態番茄潰瘍病是一種毀滅性疾病,自1985以來在內蒙古、山西、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自治區被發現。番茄產量下降了25%-75%。中國已將其列為預防和控制疾病傳播的檢疫物件。
六、檢驗方法1、產地實地考察,根據症狀選擇植株的果實或莖葉進行仔細考察。如果有果實,檢查是否有鳥眼斑症狀;檢查莖上是否有裂紋和潰瘍斑,用手術刀斜切莖,看維管束部分是否變褐。如果有疑問,分離病原體。
2、田間番茄葉斑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種子細菌,加強種子處理是防治該病的關鍵。間接免疫熒光與選擇性分離相結合,可以簡便、準確地檢測病原菌。如果免疫熒光結果為陰性,則認為種子不帶菌;如果為陽性,則認為病原菌可以分離,則認為樣品為陽性;如果不分離,則認為樣品為陰性,也可以透過ELISA和PCR技術檢測。
七、控制方法1、加強檢疫,嚴防種子、苗木或病果傳播疾病。
2、進口商品種子播種前應消毒。種子可以在55℃的溫湯中浸泡25分鐘,然後轉移到冷水中冷卻。種子可以在發芽和播種前拔出並乾燥。
3、 使用舊苗床時,用40%甲醛30mlm2苗床噴灑,覆蓋4-5天后揭膜,晾乾15天后播種。
4、 清理田間和輪作:發病初期,及時修剪枝幹,清除病葉和老葉,收穫後清理田間,清除病體,並帶出田間深埋或焚燒;與非茄科蔬菜輪作3年以上,減少野外病原體的數量。
5、土壤消毒:每畝47%克,若農可溼性粉劑200-300克。在移栽前2-3天消毒或地膜覆蓋前噴灑。每畝用水量120-200斤,有利於防病。
6、生物學方法:對病重植物及病株周圍2-3米範圍內的植物,在小區內進行兩次澆灌,間隔1天。
-
12 # 隴西老李
番茄潰瘍病是細菌性維管束病害。病害在幼苗期即可發生,引起部分葉片萎蔫和莖部潰瘍,嚴重時幼苗枯死。起初下部葉片凋萎下垂,葉片捲縮,似缺水狀,植株一側或部分小葉出現萎蔫,而其餘部分生長正常。在病葉葉柄基部下方莖稈上出現褐色條紋,後期條紋開裂形成潰瘍斑。縱剖病莖可見木質部有黃褐色或紅褐色線條,致使木質部易與髓部脫離,後髓部呈黃褐色,粉狀幹腐,髓部中空,多雨季節有菌膿從莖傷口流出,汙染莖部。花及果柄染病也形成潰瘍斑,果實上病斑圓形,外圈白色,中心褐色,粗糙,似鳥眼狀,稱鳥眼斑,是此病特有的症狀,是識別本病的依據。
防治方法:①加強檢疫,嚴防病區的種子、種苗或病果傳播病害。②種子用55℃熱水浸種25分鐘,或新鮮種子用0.8%的醋酸、幹種子用0.6%醋酸浸種24小時,處理時溫度保持21℃左右,種子浸透後,立即使種子乾燥,避免產生藥害。③選用新苗床育苗,如用舊苗床,需每平方米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噴灑,蓋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種。④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⑤加強田間管理,避免雨水未乾時整枝打杈,雨後及時排水,及時清除病株並燒燬。⑥發病初期選用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DT)可溼性粉劑500倍液、60%琥乙磷鋁(DTM)可溼性粉劑500倍液、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5000倍液噴霧,對控制病害發生有一定的效果。
以上是自己結合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實踐相結合的一些經驗,希望對廣大三農人有一些幫助,希望大家點評交流!
-
13 # 清江鶴
番茄潰瘍病最嚴重的後果就是直接導致植株死棵,帶有潰瘍病標誌的"雀眼"降低商品價值賣不出去,是番茄種植過程中比較難防而又難以根治的毀滅性病害,一旦植株染病對番茄種植的損失較重。
一,番茄潰瘍病在田間的診斷與識別。番茄潰瘍病是最典型的維管束病害,它的病情是隨著維管束的變化程度在植株上呈現不同的表現。
從感病部位上來說莖,葉,果都可以感病,但都是圍繞維管束這一病變中心呈現出來的。
但維管初期感病(不嚴重)時,葉片在植株上表現與青枯病症狀相似,從植株頂端葉片向下逐漸萎蔫,但是枯萎很慢,早晚沒有恢復正常的表現。
隨著病情侵染加劇,番茄葉片和葉脈出現小白點時,此時植株莖部開始出現異常:莖部出現腫脹,有瘤狀物由下向上莖部擴充套件。剝視莖維管束檢視,維管束變褐色。
當病菌沿維管束向上至植株頂端時,植株常常出現"半邊瘋",一側或部分植株(區域性)出現小葉調萎,其餘葉序正常。這個時候再看植株莖髓部,病斑空洞病部下陷髓部呈乾粉狀。當然維管束病部達到頂端時,植株也已進入"膏肓"無可救藥,不久枯死。
番茄潰瘍病在果實上的表現主是是出現"鳥眼斑",病果停止生長或者皺縮,出現畸形。
二,番茄潰瘍病與青枯病在田間症狀的區別。番茄潰瘍病在田間發病時與番茄青枯病在田間的發病病狀有幾分有似,有時特別是初期很不好鑑別。但是隻要認真把握田間的每一個細節,不放過每一個"蜘絲馬跡“,都可以找出其中破綻。
番茄潰瘍病與青枯病在田間的區別主要表現為:
(一),發病速度:青枯病發病快而潰瘍病發病平緩。青枯病從發病出現症狀,最多7~8天植株就出現死亡。而潰瘍病從發病初始,其病害的蔓延程度受維管束的病變影響。維管束病變快其發病就快,維管束病變慢其發病速度就慢。
(二),發病程度:青枯病基本上是整株枯死,而且在初期發病時中午表現症狀早晚還能恢復正常生長。而潰瘍病發病較慢,雖然也有萎蔫症狀但沒有恢復的表現,而且隨著莖髓的發病程度,可出現區域性植株萎蔫。不僅葉表現出病狀,而且莖,果都有較明顯病狀。如番茄果實上"鳥眼斑"在青枯病上沒有。番茄莖髓病變後,髓部中空呈幹腐狀。而青枯病則莖髓病變後,不中空且有白色菌膿,在莖中下部長不定根或不定芽,這一特徵番茄潰瘍病沒有。
(三),發病結果:青枯病整株枯死,而且保持綠色。潰瘍病整株或者區域性枯死。枯死植株上部呈青枯狀,下部葉片縱卷變黃枯死。
三,番茄潰瘍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種子帶有細菌。隨著種子流轉進入田間影響生產。病原細菌進入田間後,在合適的溫度(至少氣溫在25℃以上)和適宜的雨量(降水量達到1200毫升以上,特別是大暴雨)條件下,經流水透過植株傷口(如整枝打杈傷口,勞作傷口)和莖,花柄等植株幼嫩部位侵入植株體內,在植株維管束內增殖後分佈於植株各部位致番茄發病。
四,番茄潰瘍病田間綠色防控措施:(一),嚴格種子處理。對即將播種的番茄種子要進行病原菌處理。可以用55℃左右的溫水進行浸種半個小時,然後再用1.5%次氯酸鈉(又叫強氯精)浸泡20~40分鐘,取出種子晾乾催芽。(二),建議輪作。輪作目的是減少病原菌,降低田間發病率。透過生產實踐也證明這也是有效抑制和減少番茄潰瘍病蔓延及傳播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措施。
(三),減少田間機械損傷。細菌傳播入侵植株最快的途經就是藉助流水,透過植株傷口進入植株體內。因此減少對植株的機械性損傷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番茄潰瘍病發生的。
建議在給番茄植株整枝打杈時,不要在有露水未乾的條件下給植株整株打杈,也不要在陰雨天(露地栽培)給番茄植株打頂抹扠。儘量減少植株傷口,防止病菌侵入。田間出現中心病株,立即去除。
(四),坐藥定棵。在番茄移栽定植時,先用50%敵磺鈉可溼性粉劑500~600倍灌穴後再定植。也可以50%氯溴異氰脲酸鈉可溶性粉劑800~1000倍液灌穴後定植。
(五),必要時依靠化學藥劑進行防控。可以在潰瘍病的發病初期用30%氧氯化銅懸浮劑700~800倍液,或者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者50%氧化亞銅可溼性粉劑800~l200倍液,或者20%喹菌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者20%噻菌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灌根或者噴霧處理,對番茄潰瘍病防控效果不錯。
-
14 # 農村胖媽嬌姐
番茄潰瘍病又稱萎蔫病、細菌性潰瘍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由細菌引起,幼苗至結果期均可發生。葉、莖、花、果都可以染病受害。嚴重發病的地塊番茄減產達25%~75%。一旦發病較難治,目前,該病只能預防,沒有特效化學藥劑。
發病症狀:幼苗期多從植株下部葉片的葉緣開始。病葉發生向上縱卷,並從下部向上逐漸萎蔫下垂,好似缺水,病葉邊緣及葉脈間變黃,葉片變褐色枯死。有的幼苗在下胚軸或葉柄處產生潰瘍狀凹陷條斑,致病菌株體化或枯死。
成株期起初下部葉片邊緣褪綠萎蔫或向上捲縮,似缺水狀,症狀範圍漸擴大,葉片黃褐乾枯;當細菌侵染到植株頂梢時,有時一側或部分小葉萎蔫,其餘部分生長正常;後期莖稈、枝條上出現黃色或黑色狹長條斑,上下擴充套件,病斑長度可由一節擴充套件到幾節,後期產生長短不一的空腔,最後下陷或開裂,莖咯變粗,上生許多不定根。在雨水多或溼度大時,從病莖或葉柄病部溢位菌膿,菌膿附在病部上面,形成白色汙狀物,後莖內變褐色而中穿,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頂葉呈青枯狀。
防治措施:種子處理。加強檢疫,嚴防病區的種子、種苗或病果傳播病害。
合理輪作。與非茄科作物輪作2年以上,可有效降低田間病原菌的數量,控制病害的發生。
選用新苗床育苗,如用舊苗床,需每平方米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噴灑,蓋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種。
土壤處理。收穫上茬後對土壤進行翻耕,土壤深層有較多的微生物種類,這些微生物會抑制番茄潰瘍病的生長或加速附著在病體或土壤表面的病菌死亡。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摘除下部的老、黃、病葉。中耕除草,平衡水肥,追肥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磷鉀肥。避免雨水未乾時整枝打岔,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及時清除 病株進行焚燒或深埋。
適時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主梢旺長,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發病初期,可使用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毫升+有機矽一袋兌水15公斤,下午2時以後用藥。3天用藥1次,連用兩次,即可控制病情。
在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各噴施一次果寶,可提高授粉質量,增強迴圈坐果率,使番茄連年穩產優質。
-
15 # 手機使用者轉眼一萬年
"潰瘍病是細菌性維管束病害。植株從幼苗到坐果期均可發生萎蔫,發病初期,下部葉片捲縮下垂,似缺水狀,往往植株一側小葉萎蔫,其餘生長正常,後期病株莖上出現狹長條斑,病莖增粗,常有氣生根長出,髓部變褐腐爛,莖中空,幼果受害後,可引起表皮皺縮、畸形、滯育,青果上病斑圓形,中央褐色,外緣白色,似“鳥眼狀”。防治措施(1)加強植物檢疫。嚴防從病區調運種苗。(2)種子處理。種子用55℃溫水浸種20分鐘。(3)苗床清毒。每667平方米用40%福爾馬林30毫升,加水2~4千克,噴灑消毒,用塑膠膜覆蓋5天,揭膜15天后再播種。(4)化學防治。發現病株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或90%新植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30%DT殺菌劑500倍液或70%DTM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噴霧;也可用1∶1∶200倍式波爾多液噴霧。(5)栽培防治。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輪作,徹底清潔田園,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燬。採用嫁接栽培。定植時和初果期清土分別灌根1次。加強田間管理,避免雨水未乾時整枝打杈,雨後及時排水,及時清除病株並燒燬。
-
16 # 千鴿坊劉曉慶
症狀:潰瘍病是細菌性維管束病害。
病害在幼苗期即可發生,引起部分葉片萎蔫和莖部潰瘍,嚴重時幼苗枯死。起初下部葉片凋萎下垂,葉片捲縮,似缺水狀,植株一側或部分小葉出現萎蔫,而其餘部分生長正常。
在病葉葉柄基部下方莖稈上出現褐色條紋,後期條紋開裂形成潰瘍斑。縱剖病莖可見木質部有黃褐色或紅褐色線條,致使木質部易與髓部脫離,後髓部呈黃褐色,粉狀幹腐,髓部中空,多雨季節有菌膿從莖傷口流出,汙染莖部。
花及果柄染病也形成潰瘍斑,果實上病斑圓形,外圈白色,中心褐色,粗糙,似鳥眼狀,稱鳥眼斑,是此病特有的症狀,是識別本病的依據。
防治方法:①加強檢疫,嚴防病區的種子、種苗或病果傳播病害。
②種子用55℃熱水浸種25分鐘,或新鮮種子用0.8%的醋酸、幹種子用0.6%醋酸浸種24小時,處理時溫度保持21℃左右,種子浸透後,立即使種子乾燥,避免產生藥害。
④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
⑤加強田間管理,避免雨水未乾時整枝打杈,雨後及時排水,及時清除病株並燒燬。
⑥發病初期選用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DT)可溼性粉劑500倍液、60%琥乙磷鋁(DTM)可溼性粉劑500倍液、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5000倍液噴霧,對控制病害發生有一定的效果。
-
17 # 三農參謀
番茄潰瘍病的田間危害及發病症狀
番茄潰瘍病是一種細菌性維管束病害。有棒狀桿菌屬的細菌侵染所致,整個生長期,葉、莖和果實都可受害,輕度萎焉,嚴重者枯死。大田發病時,可造成減產一半左右。病殘體上的病原菌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並能感染其它茄科作物,給蔬菜種植帶來困難。這種病原菌可潛伏在種子上進行長距離傳播。
幼苗。葉片自上而下逐漸枯萎,植株矮化或死亡。
成株。移栽後,成株下部葉片似缺水狀下垂、捲縮。病株枯萎緩慢,表現不出萎焉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葉片的葉脈和葉柄上開始出現小白點,莖變粗,外部形成瘤狀突起,內部變褐,自下而上擴充套件。發病後期,莖中空甚至開裂,有褐斑,易折,葉片枯乾,植株上部呈青枯狀,溼度高時,可溢位褐色菌膿。
果實。幼果發病,果皺縮、滯育、畸形,果實種子很小、黑色、不成熟。暴風雨多的時候,水果上常出現白色圓點。之後它們變成褐色,中心粗糙,稍突起,直徑約3毫米。斑點的邊緣被白色暈圈包圍,這是典型的“鳥眼斑”。
病原物侵染條件及發生規律侵染條件病原最佳生長溫度為25-28℃,最高溫度(極限值)為37℃,致死溫度為51℃。最適生長pH值為6.5-7.0。病原能在種子和病體上越冬,在土壤中存活2-3年。種子帶菌是主要初侵染來源。初次感染後,條件適宜可發生多次再侵染,逐漸加重病情。病原菌透過雨水和灌溉傳播,特別是連陰雨和暴雨,透過分苗移栽、修剪枝杈等農事作業進行傳播。
發生規律環境因素。高溫、大霧、重露水、多雨等因素都有利於該病的發生,特別是暴雨過後。
栽培因素。播種出苗後,前期多雨,後期高溫高溼,使病菌迅速傳播,甚至在幾天內造成植株死亡。農事作業造成的傷口,引發病原菌侵入侵。保護地內噴灌也會加重果實發病。連片種植、地勢低窪、排水通風不暢,都有利於病菌大面積傳播。
注:番茄莖潰瘍病的症狀與番茄條紋病症狀非常相似。按其特徵可分為:用手捏病莖,內部中空,變褐者為潰瘍病;反之,無這二症狀者為病毒病。病害的防治方法防治的原則是加強檢疫措施,保護無病區。疫區內採取以種子消毒為主要措施的綜合防治技術。
檢疫。做好種子檢疫,不選用疫區內的種子、幼苗等。
種子消毒。種子播種前用55℃溫水浸泡30分鐘,保持恆溫,連續攪拌,拔出晾乾後播種。幹種子在70℃儲存72小時,或80℃儲存24小時,乾熱滅菌。或者用1.3%次氯酸鈉浸泡種子30分鐘,然後用水沖洗乾淨,晾乾播種。鮮種子用0.8%醋酸溶液浸種,幹種子用0.6%醋酸溶液浸種24小時,然後用水沖洗,晾乾後播種。
栽培。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及時培土,及早搭架。各種農事作業應在露水乾燥後進行。發現病害應及時拔除掩埋或焚燒,並用生石灰對病穴進行消毒。採用高壟栽培,避免露水作業;病後注意肥水管理,避免大水漫灌不要偏施氮肥。保護地白天控制在22-25℃,夜間控制在15-17℃。下午,當棚溫降至13℃時,關閉通風口,儘量減少夜間棚溫變化。當夜間溫度超過13℃時,可以整夜放風。
化學控制。如果用舊床育苗,每平方米可用40%福爾馬林30ml和3kg水配製溶液處理床面。用塑膠薄膜覆蓋悶蓋5天,然後移開薄膜,15天后再進行播種。也可以將每平方米苗床,用20g40%五氯硝基苯摻入1kg細土中,均勻鋪撒在苗床上,鋪平,用塑膠薄膜悶蓋5天,然後播種。在發病初期,要及時施藥,可選用73%的農用鏈黴素3000倍液,或60琥•乙磷鋁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加瑞農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6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交替噴霧,每7-10天噴霧一次,連續3-4次。番茄定植後,噴施1:1:200波爾多液進行保護性防治,每7-10d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4次。
-
18 # 為農人昌哥
番茄潰瘍病,屬於一種細菌性病害,可以危害根系,莖杆,葉片和果實,一旦發病,輕則影響番茄的品質,重則可以造成重大減產。
首先要控制溫室內的溼度,溼度大,易發病,注意及時通風,適度提高棚內溫度。
防治方法,地上部可以採用葉面噴施銅製劑加中生菌素來防治,尤其是在摘葉和摘果後,會造成番茄傷口,要注意及時噴施,預防傷口被病菌侵染。
同時,地下部可以衝施噻黴酮和生根劑,以防治侵染番茄莖基部和維管束!
供參考!
-
19 # 重慶邱哥
番茄潰瘍病是番茄種植中遇到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其傳播快,危害大,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大規模爆發流行,非常難以控制,輕者減產20%~30%,大發生棚室減產80%以上,給種植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那麼番茄潰瘍病發病症狀是什麼呢,發病因素有哪些呢,該如何進行預防和防治呢?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說說。
一、番茄潰瘍病發病症狀:
番茄幼苗至結果期均可發生潰瘍病。
1.番茄幼苗期發病症狀:
始於葉緣,由下部向上部的葉片逐漸萎蔫,有的在葉胚軸處產生潰瘍狀凹陷條斑,致病株矮化或死亡。
2.番茄成株期發病症狀:
成株期病菌由莖部侵人,從韌皮部向髓部擴充套件。
初期,下部葉片凋萎或捲縮,似缺水狀;和青枯病、枯萎病不同,萎蔫發展很慢,從出現萎蔫到植株死亡一般經過一兩個月時間。之後葉片自上而下逐步萎蔫,直至整株枯死。
莖上先出現灰白色至灰褐色條形枯斑且髓部變褐,並迅速向上下擴充套件,長度可由一節擴充套件到幾節,在莖內形成長短不一的空腔,導致莖下陷、開裂,莖的表皮出現許多不定根。
在雨水多或溼度大時,從病莖或葉柄病部溢位菌膿,菌膿附在病部上面,形成白色汙狀物;
後期莖內變褐色而中穿,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頂葉呈青枯狀。取發病莖段置清水杯中擱置幾分鐘,肉眼可見許多渾濁菌膿溢位。
果實染病,果面上形成圓形的病斑,呈白色,多隆起,單個病斑較多,大小基本均勻一致,中間有一褐色小點,病斑不可去除,病斑似鳥的眼睛,致幼果滯育、皺縮、畸形,嚴重影響果實的品質。
潰瘍病在番茄莖上的症狀表現與番茄條斑病毒病極為相似,可憑下列特徵區分:手捏病莖,內部中空且變為褐色的為潰瘍病株;莖內不中空,髓部不變褐色的則為病毒病。
二、番茄潰瘍病病菌特點以及傳播條件
1.病原為細菌,適宜pH7,病菌發育適溫為25-29℃,致死溫度為55℃。
3.病菌從各種傷口侵入,也可從葉片毛狀體及幼嫩果實表皮直接侵入,侵染種子臍部或種皮,致種子內帶菌。
4.潰瘍病病菌的遠距離傳播主要是帶菌種子、種苗;近距離傳播主要靠雨水和灌溉水。
三、番茄潰瘍病發病時期: 第一個時期:發病在幼苗期,一般是在移栽10~20天后出現症狀,可造成幼苗枯死。 第二個時期:發病在第3穗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期,越接近採收期發病越重。
由於保護地輪作倒茬比較困難,長期連作加重了番茄潰瘍病的發生。
四、番茄潰瘍病發病因素:
1.高溫、大霧、重露、多雨等因素有利於病害發生,尤其是暴風雨後病害明顯加重。
2.結露持續時間長以及有噴灌的大棚或溫室,番茄果實易暴發此病。
3.發病後,偏施氮肥,大水漫灌,可發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情逐漸加重。
4.在進行整枝打杈、分苗移栽、除草等農事操作過程中,會對番茄植株造成機械損傷,為病原菌的侵染創造有利的條件。
5.種植密度過大,伴隨著大風,植株間的摩擦力度增大,導致傷口增加,為病原菌的侵染製造了機會,一旦病菌從傷口侵入,植株就會被感染。
五、番茄潰瘍病農業防治措施
1.合理輪作倒茬,避免與茄果類蔬菜連作,可與十字花科的甘藍、大白菜及百合科的大蔥、大蒜等實行3年以上輪作。
2.進行種子消毒以及種苗抑制消毒處理,避免種子和種苗帶病菌。
3.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以有機肥為主,施用磷鉀肥。
4.收穫後對土壤進行翻耕,土壤深層有較多的微生物種類,這些微生物會抑制番茄潰瘍病菌的生長或加速附著在病殘體和土壤表面的病菌死亡。
5.及時摘除下部的老、黃、病葉,清潔田園。及時拔除病株和附近的植株,將病殘體集中到一起進行焚燒或深埋,並對病穴和周圍的土壤施生石灰消毒。
6.早上葉片溼度大、露水多時,不要進行整枝、採摘等農事操作,避免病菌粘附在操作人員的身體或操作工具上進行傳播。
7.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有條件的可進行膜下滴灌,降低室內溼度。控制晝夜溫度的變化,減少病菌繁衍和侵染。
8.高溫悶棚消滅潰瘍病病菌。利用高溫季節密閉溫室15~20天,可殺死土壤中殘留的病菌,防止病害傳播。有條件的地區選擇氰氨化鈣、威百畝等土壤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番茄潰瘍病藥劑防治:
1.土壤消毒:每畝用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200~300克,在番茄移栽前2~3天或者蓋地膜前地面噴霧消毒,每畝用水量60~100千克,對潰瘍病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2.番茄植株未發病,進行預防噴藥:可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1500~20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47%春雷·王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12%松脂酸銅乳油500倍液等藥劑交替噴霧預防,每7~10天1次,連施3~4次。
3.番茄植株發病初期,及時清除病殘植株並施用藥劑:可用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 春雷·王銅可溼性粉劑1200倍液,或20%絡氨銅水劑500倍液,或者2%春雷黴素水劑500倍液,30% 琥膠肥酸銅懸浮劑500倍液等噴霧結合灌根防治,效果較好。銅製劑與其他藥劑輪換使用,防治效果會更好,同時避免抗藥性的產生。
推薦番茄潰瘍病“特效療法”:發現番茄潰瘍病,及時把莖稈劈開,中間夾上一個小木棒,以保證莖稈髓腔儘量乾燥,同時塗抹上甲託殺菌。同時給番茄噴施葉面肥,補充多糖類、氨基酸類、中微量元素等作物自身所需養分,參與代謝迴圈,維持作物健康狀態。
-
20 # 上海12316三農熱線
番茄潰瘍病典型的病症為番茄青果上出現“鳥眼斑”,該病為檢疫性物件,屬上海地區露地栽培番茄所發生的危險性病害。據資料記載,嚴重發病時,常造成缺苗斷壟,番茄產量損失可達25%-75%。目前上海郊區發生面積雖然不大,保護地栽培中發生更少,但作為一種可以透過種子傳播的危險性病害,需要引起廣泛的注意,防止病害擴散蔓延。
番茄潰瘍病是細菌性維管束病害。早期症狀是下部葉片凋萎下垂、捲縮,似缺水狀,有時植株一側或部分小葉出現萎焉,其餘部分生長正常,植株從幼苗到座果期都可以發生萎焉甚至死亡。發病後期病部莖杆增粗,常產生大量氣生根,莖中空洞,剝開莖髓不變褐色。病菌透過維管束可侵害果實,青番茄上即會出現圓形病斑,外圈白色,中心粗糙褐色,似鳥眼狀。防治方法:
1.採取種子、秧苗檢疫,嚴防病區種子、秧苗或產品傳播病害。
2.由於該病菌可在土壤中的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而成為次年的初侵染源,因此在整枝、打杈和鬆土等作業時應儘量避免產生傷口。
3.從無病區留種,並用52℃溫水浸泡30分鐘,進行種子消毒。
4.田間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燒燬,全田用農用鏈黴素200毫克/公斤或用1:1:200倍波爾多液噴霧。
5.發病田塊實行2年以上輪作。
回覆列表
番茄潰瘍病又稱萎蔫病、細菌性潰瘍病,為番茄的毀滅性病害,由細菌引起,幼苗至結果期均可發生。特別是在番茄生長中後期發病,出現中心病株後,數日內病情迅速蔓延,一旦發病較難防治,輕者減產20%~30%,大發生棚室減產80%以上。目前,該病只能預防,沒有特效化學藥劑。
番茄潰瘍病-病莖發病中期
番茄潰瘍病-莖裂口和莖縱切面
番茄潰瘍病-病葉柄
番茄潰瘍病-病莖橫切面
番茄潰瘍病--病果初期出現鳥眼斑
番茄潰瘍病-病果發病初期,出現鳥眼斑
番茄潰瘍病--病莖基部長出大量不定根
發病症狀
幼苗:始於葉緣,葉片由下部向上逐漸萎蔫,有的在胚軸或葉柄處產生潰瘍狀凹陷條斑,維管束變色,髓部中空,致使幼苗捲縮、矮化或枯死。
潰瘍病莖部著生不定根
潰瘍病莖髓部中空
成株:起初下部葉片邊緣褪綠萎蔫或向上捲縮,似缺水狀,症狀範圍漸擴大,葉片黃褐乾枯;當細菌侵染到植株頂梢時,有時一側或部分小葉萎蔫,而其餘部分生長正常;後期莖稈、枝條上出現黃色或黑色狹長條斑,上下擴充套件,病斑長度可由一節擴充套件到幾節,後期產生長短不一的空腔,最後下陷或開裂,莖略變粗,上生許多不定根。多雨或溼度大時白色菌膿從病莖或葉柄中溢位或附在其上,汙染莖部,最後全株枯死,上部頂葉呈青枯狀。取發病莖段置清水杯中擱置幾分鐘,肉眼可見許多渾濁菌膿溢位。
潰瘍病果出現特異性狀“鳥眼斑”
果實:多由病莖擴充套件至果柄,一直可伸延到果內,致幼果皺縮、滯育、畸形,果實凹陷。種子不能成熟,種小、黑色。果面出現大量泡泡,果面上形成隆起的圓形外白、中褐病斑,以單個病斑居多,單個病斑直徑3毫米左右,大小基本均勻一致,中間有1個針尖大小的黑褐色小點,像“鳥眼”的形狀,俗稱鳥眼斑,為該病的典型特徵,病情嚴重時病斑連片。
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
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殘組織中可存活2~3年。病菌從各種傷口侵入,也可從植株莖部或花柄處侵入,經維管束進入果實的胚,侵染種子臍部或種皮,致種子內帶菌。當病健果混合採收時,病菌會汙染種子,造成種子帶菌。此外,病菌也可從葉片毛狀體及幼嫩果實表皮直接侵入。病菌的遠距離傳播主要是帶菌種子、種苗及未加工果實的調運,近距離傳播主要靠雨水和灌溉水,特別是連陰雨及暴風雨,透過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進行傳播蔓延。
番茄潰瘍病在番茄生長期有兩個明顯發病期,第1次發病在幼苗期,以子葉期至2葉1心時易發病,可造成幼苗枯死。第2次發病在第3穗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期,越接近採收期發病越重。由於保護地輪作倒茬比較困難,長期連作加重了番茄潰瘍病的發生。
溫暖、潮溼的氣候條件是番茄潰瘍病發生的首要誘因,發病適溫25℃~30℃,溫暖潮溼,結露持續時間長及暴雨多,發病重;土壤為中性,植株傷口多,病害易流行;發病後偏施氮肥,大水漫灌,病害擴充套件迅速,有噴灌的大棚或溫室,果實易顯症。反季番茄發病較遲,7~8月份為發病高峰期。
防治辦法
1.綜合防治。種子處理。對番茄種子苗木,嚴格檢疫,杜絕病菌傳入。選用抗病豐產品種。
溫湯浸種。將種子在涼水中浸泡10分鐘,再將種子放入55℃溫水中浸種30分鐘,不斷攪拌,並隨時補充熱水,然後將種子撈出後放入涼水中,室溫條件下浸泡4~5小時。
乾熱處理。將充分乾燥的種子放入70℃恆溫箱中滅菌72小時(一般含水量低於4%)。
2.農業防治。合理輪作。與大蒜、蔥、韭菜等非茄科植物輪作2年以上,可有效降低田間病原菌的數量,控制病害的發生。
深翻土壤。收穫後對土壤進行翻耕,土壤深層有較多的微生物種類,這些微生物會抑制番茄潰瘍病菌的生長或加速附著在病殘體和土壤表面的病菌死亡。
土壤處理。可在夏天高溫季節進行悶棚處理,對大棚中的土壤灌足水後覆蓋聚乙烯膜,日曬4~6周,能有效降低田間菌量,可使番茄潰瘍病的發病率降低72%;或者是選用威百畝在定植前1個月對土壤進行燻蒸處理,也可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
清潔田園。及時摘除下部的老、黃、病葉,清潔田園。及時拔除病株和附近的植株,將病殘體集中到一起進行焚燒或深埋;並對病穴和周圍的土壤施生石灰消毒,或用1克鏈黴素加水15公斤澆土,避免病菌隨病殘體傳播蔓延。
科學整枝。早上葉片溼度大、露水多時,不要進行整枝、採摘等農事操作,避免病菌粘附在操作人員的身體或操作工具上進行傳播。
加強肥水管理。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有條件的可進行膜下滴灌,降低室內溼度。或採用自控電熱增溫等設施控制晝夜溫度的變化,減少病菌繁衍和侵染。
高溫悶棚。番茄潰瘍病的病菌在53℃條件下10分鐘,可以致死。利用高溫季節密閉溫室15~20天,可殺死土壤中殘留的病菌,防止病害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