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成武暢通

    雍正的在位時的幾大功績:

    整頓吏治、攤丁入畝、創立軍機處 、奏摺制度、開放洋禁、廢除腰斬、懲治貪汙、解放賤民、平定羅卜藏丹津、始派駐藏大臣。

    雍正皇帝在政治方面的為政舉措:

    1、強化密摺制度

    雍正帝擴大密摺的範圍和內容。密摺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密摺有助於皇帝更好地瞭解下情,掌握動態,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實施統治。為充分發揮密摺作用,雍正帝把遞密摺的範圍擴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等,內容則擴大到生計、風俗等方面。

    2、設立軍機處

    為了加強皇權,順治時期恢復明朝內閣。康熙成立南書房都旨在分散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瀉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定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雍正十年(1732年),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軍機處的大臣由皇帝挑選,由內閣大臣兼任,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跪受筆錄,他們的活動都是在皇帝的監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話記錄的。可見,軍機處本為辦理軍機事務而設,但因它便於發揮君主專制獨裁,所以一旦出現之後,便被皇帝抓住不放,不但常設不廢,而且其職權愈來愈擴大。軍機處成立之後,排除了王公貴族,也排除了內閣大臣,使皇帝乾綱獨斷——既不容皇帝大權旁落,也不允許臣下阻撓旨意。皇帝透過軍機處直接向各地方官員下達命令,努爾哈赤以來的議政處就漸漸形同虛設了。

    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就有了固定助手,可以及時處理政事了,所以他的權力比明太祖還要集中,以前的其他帝王的權力更沒法與他相比,他是真正的集權力於一身,總理天下庶務。軍機處的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誌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

    3、用人制度

    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堯和隆科多。年羹堯先後被任命為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赴青海征討厄魯特羅卜藏丹津叛亂,成功後封為一等公,成為實際的西北王。隆科多為吏部尚書、步軍統領、兼理藩院,賜太子太保銜,被雍正尊稱為“舅舅”。兩人都顯赫異常,但未過幾年,即被雍正整肅。年羹堯令自裁,隆科多被禁死,同時雍正興起文字獄打擊兩人勢力(汪景祺案和錢名世案)。

    雍正一朝寵信四位臣工:李衛(江蘇人)、田文鏡(福建人)、張廷玉(安徽人)、鄂爾泰;其中李衛、田文鏡和張廷玉為漢人,田文鏡為漢軍旗人,足見雍正確實瞭解並重用漢人。

    4、密建皇儲

    鑑於康熙帝在預立太子問題上的失敗,雍正帝於元年(1703年)八月宣佈秘密立儲法——將他的繼承人弘曆的名字寫好,雍正御筆《夏日泛舟詩》軸放匣中,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駕崩後從匣中取出宣讀。又以密旨藏於內府,以備核對。這個方法避免了皇子爭權而引起的激烈鬥爭。後世幾代都效法他。改善秘密選儲制度,即皇帝在位時不公開宣佈繼承人,而將寫有繼承人名單的一式兩份詔書分別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和皇帝身邊,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確立新君。這樣使得使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5、整飭吏治

    雍正帝重視吏治。雍正賞識執法嚴,作風雷厲風行,嚴猛行政,有開拓氣魄,政績顯著的官員。如田文鏡、李衛在河南、浙江清查錢糧做得好,被譽為“模範督撫”。康熙末年財政虧空嚴重,雍正位後雷厲風行地進行了一場錢糧大清查。他組織了一個得力的領導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總理事務,皇舅隆科多、大學士白潢、尚書朱軾會同辦理。清查虧空首先在中央進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進行。清查不力的官員,則予以調查處理。清查使財政好轉。

    但是,雍正也有嚴重的過失和侷限。雍正帝的鎮壓措施十分嚴厲。不論具體情節,抗官者即以反叛論處,斬殺不赦。甚至拒捕時,有人“共在一處,雖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觀,即系同惡共濟”,均斬立決。對民間秘密結社,囑咐官吏們“時時察訪,弋獲首惡,拔樹尋根,永斷瓜葛”。蘇州手工業工人要求增加工資,罷工叫歇,雍正帝嚴加懲處,立碑永禁叫歇。

    6、廢除賤籍

    雍正帝在人權方面有一項改革,那就是削除一類人的賤民籍。雍正元年(1723年),山西、陝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編入“樂戶(官妓)”籍的後代,雍正命令摘除其“樂戶”籍,使其成為民戶,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紹興曾反對朱元璋的那些人後代的“惰民”籍,使其成為民戶,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下令免除粵東“蜑戶”籍,使其成民戶。

  • 2 # 疼痛科侯大夫

    雍正在位十三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設軍機處,等等部門,改革統治。其次,大力懲治貪腐官員。他自己平日也很勤政。黃河決堤,加大治理,在他的時代,死亡人數是最少的。其後最重要的是他為大清國攢下的數以千萬計的國庫銀兩。

  • 3 # 舊時光老影像

    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雍正是一位十分複雜而傳奇的歷史人物,他是勇於革新、勤於理政的傑出政治家,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雍正是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透過雍正的勤勉務實、精心治理,清代社會經濟文化有了很大的飛躍,正是因為雍正的承上啟下,才有了“康乾盛世”的繁榮昌盛。

    雍正的六大歷史功績:

    一、 整頓吏治

    康熙往年吏治鬆散,貪汙叢生,官員腐化墮落,國庫空虛,在這樣一個虛假繁榮的背後,雍正早已看在眼裡。雍正一即位,便著手整治,要求文官不貪墨,武官不克扣軍餉,為此還專門成立會考府,對財政進行審計。制度上防止了腐化等現象出項的空間。

    二、建立軍機處

    原來清朝軍事上的工作主要有議政處來決議,平時國家行政事務則由內閣處理。雍正在議政處和內閣以外建立了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5—7人,共商軍國大事,進步在朝決議計劃功率。可是軍機處權利過大,位置在內閣之上,使得內閣原有的擬旨及其批駁皇帝錯誤決議等權利形同虛設,雍正大權獨攬。

    三、完善密摺準則

    新增能夠上奏摺人的數量,高峰時曾達1200人,擴大了資訊的來歷。奏摺只需透過奏事處直接抵達雍正手中,並能夠直接下發到奏事人手中,一起也強化了皇權。

    四、廢棄賤籍

    所謂賤民即在民籍以外,不屬於士農工商之列,不能讀書,不能參與科舉考試,生生世世為奴。雍正廢棄賤籍是一件功勞。

    五、攤丁入地

    中國古代幾千年來,都是土地和人丁分頭交稅,雍正將人頭稅攤到土地稅中。免除了困苦老百姓沒有土地還仍然繳納人頭稅的不公平局面,減輕了百姓稅負,客觀上也刺激了人口增長。

    六、改土歸流

    改動少數民族地區世襲的土司、頭人準則,對此中心沒有任免權。改土歸流準則在全國的推行,改動了這種狀況。流即為流官,由朝廷派遣,有任期,故而加強中心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

    雍正四十五歲即位,在位十三年,終身努力變革弊政,銳意進取,勤政為民,清代社會發展雍正功勞不可沒。

  • 4 # 一貳一橙

    雍正算是清朝被黑得最厲害的皇帝了,即使是整個中國歷史,雍正被黑的程度也足以排列在前三名。

    不同於父親康熙晚年的以仁德寬鬆,雍正治國用的是雷霆手段,動不動就是抄家,還贏得了“抄家皇帝”的美譽。在深受其害的文人墨客和政敵的筆下,雍正儼然成了一個弒父害母、殺弟謀逆的暴君,是文化界鐵打不動的大反派。

    可真實情況是這樣嗎?雍正在位十三年都有哪些政績,為清朝做出了什麼貢獻?

    整頓吏治

    自康熙晚年怠政後,吏治鬆弛,國家貪汙成風,內憂外患之下的清朝更需要一位剛猛理事、不怕得罪人的鐵血皇帝來扭轉局勢。雍正繼位當年,就連下十幾道懿旨,禁止貪汙,違者嚴懲不貸,緊接著又追加旨意,要求各省官員將康熙年間虧空的錢糧全數補齊,到期無法完成者降級革職。

    在雍正的強勢追繳下,清朝國庫從康熙晚年的數百萬兩,到雍正晚年時已累計到了數千萬兩,給後來的乾隆皇帝留下了一個充盈的國庫,也間接養出了一個“敗家子”乾隆。

    澄清吏治,裁革陋規,整飭官方,懲治貪墨,實為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鞏固邊疆

    雍正繼位時,國家外部很不安穩,青海、西藏一帶動亂頻繁,康熙晚年被此搞得是焦頭爛額,西北的準噶爾部雖然在康熙數次出兵後,形勢逐漸緩和,可小規模的衝突還是此起彼伏,經常侵擾清朝邊界,和青海叛軍遙相呼應。

    對此,雍正派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出兵青海,並設立軍機處專門處理西北事務,雍正二年二月,清軍大破青海羅卜藏丹增的叛軍,趕跑了羅卜藏丹增,俘獲其家屬,在青海設立青海辦事大臣,處理當地的蒙藏事務,將青海、西藏直接歸入清朝的管轄範圍之內。

    此外還以西南雲貴地區的土司制度,自明朝以來,朝廷對西南的統治方法就是以當地土司統治,名義上服從朝廷,實際上自成一家,互相爭戰。雍正平定青海後,派心腹鄂爾泰為雲貴總督,率兵平定貴州土司叛亂,鄂爾泰提出了改土歸流的設想,雍正支援,全權讓其負責此事。

    鄂爾泰自雍正四年秋天開始剿滅不聽話的土司,在雲貴地區設立州縣,派官員管理,查清當地戶口、田土,到雍正八年改土歸流基本完成,雲貴地區也被歸入清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勤政為民

    雍正是少有的有才皇帝,精通曆史、經學、佛學,同時也是少有的勤政皇帝,以現存的雍正硃批來說,漢文奏摺三萬多件,滿文奏摺六千多件,雍正每天批覆的奏摺至少十件以上,而且還是親自披寫,認認真真地回覆,經常熬夜開通宵。

    民國時期的史學家孟森對此給予雍正最高的評價:

    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此外雍正最讓人稱讚的,莫過於“廢除賤籍”一事,明朝永樂年間將一些宋元時期的罪人後裔,以及建文後代稱為“賤籍”,不入士農工商,地位於奴僕無異,而且世代相傳,不得脫籍。雍正繼位後,將其廢除賤籍,讓這些揹負了數百年家族恥辱的人重新獲得公民的身份,可以正常談婚論嫁、經商做農了。

    雖然關於雍正繼位的疑雲始終未散,而且他治國國家的手段也過於急促,甚至到他兒子乾隆繼位後,直接就廢除了父親的雷霆治國方式,而採取爺爺康熙的寬仁治國。但不可否認的是,雍正是真的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皇帝,正如孟森所說:

    雖於繼統事有可疑,亦不失為唐宗之逆取順守也。
  • 5 # 陌月講歷史

    愛新覺羅·胤禛(yìnzhēn),康熙的第四子,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病逝後,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正的主要政績有以下五點。

    一、攤丁入地

    這是一項重大的賦稅改革。幾千年來,都是土地和人丁分頭納稅,雍正將人頭稅攤到土地稅中,這樣就免除了窮苦老百姓沒有土地還依然繳納人頭稅的不公平局面,減輕了稅負(注:稅負是國家稅收對社會經濟發生影響的結果,是國家稅收所反映的經濟分配關係的一個表現方面),客觀上刺激了人口的增加。這項措施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地主,是中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

    二、整頓吏治

    康熙往年吏治鬆散,貪汙叢生,官員腐化墮落,國庫空虛。在這樣一個虛假繁榮的背後,雍正早已看在眼裡。雍正一即位,便著手整治,要求文官不貪墨,武官不扣餉,為此還專門成立會考府,對財政進行審計。但由於所處的特殊歷史環境,整頓又具有強烈而又鮮明的封建性和專制性,是一次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行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封建社會固有的吏治腐敗問題。

    三、創立軍機處

    雍正為了把權力進一步掌握在自己手中,創立軍機處。原來清朝軍事上的事情主要有議政處來決定,日常國家行政事務則由內閣處理,雍正則在議政處和內閣之外設立了軍機處,軍機大臣有5—7人,共商國家大事,提高執政決策效率。但是軍機處權力過大,地位在內閣之上,使得內閣原有的擬旨及其駁斥皇帝錯誤決定等權力形同虛設,讓雍正大權獨攬。但處理政事迅速而機密,軍機大臣直接與各地、各部打交道,瞭解地方情形,傳達皇帝意旨。此機構存在200年,直至清末。

    四、耗羨歸公

    中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徵稅時,銀兩在兌換、熔鑄中有一定損耗,故徵稅時有一定的附加費。此項附加費稱"耗羨"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縣徵收,作為地方辦公及官吏們的額外收入。因為“耗羨”沒有固定徵收所需的費用,州縣隨心所欲,從重徵收,有的抽正稅一兩、耗羨達五六錢,人民負擔沉重。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將附加費變為法定稅款、固定稅額,由督撫統一管理,所得稅款,除辦公費用外,作為"養廉銀",大幅度提高官吏們的分俸祿。這項措施減輕了人民負擔,又保證了廉政的推行。

    五、改土歸流

    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其職務為世襲,僅名義上接受清朝的冊封。土司們生殺予奪、驕恣專擅,這種制度妨礙了國家的統一和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雍正即位後,廢除各地的土司制度,改成和全國一致的州縣制度。"改土歸流"是一場嚴重的鬥爭,許多土司武裝反抗,雍正堅決派兵平定。在平叛戰爭中雖然也累及無辜,給少數民族造成傷害,但從長遠來說,"改土歸流"是進步的措施,打擊了土司的世襲特權和利益,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後性,減輕了西南少數民族的負擔和災難,促進了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進步,同時加強中央對西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統治。

  • 6 # 遊史無終

    導語: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可以說是政績卓著。在康熙帝統治時期雖然被稱作康熙盛世,但實際上由於康熙帝在晚年對待下面的大臣比較仁慈,對於整頓吏治、改革賦稅制度、整飭邊防這一系列重大的國事都有些力不從心。而且受到九子奪嫡的影響,使得國庫虧空、吏治腐敗。實際上康熙皇帝留給雍正的是一個虛晃的盛世。在這個虛晃的盛世之下一系列的矛盾正在逐漸激化。

    在這種情況之下,雍正皇帝臨危受命,挽狂瀾之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針對康熙年間的吏治、財政以及長期存在的社會腐敗的問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且在這些改革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下面我們就從行政制度、經濟制度、邊疆管理政策等方面對雍正皇帝的政績進行分析:

    行政制度方面的政績。

    對於行政制度方面的改革,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後被視為頭等大事。因為康熙皇帝對於吏治抓得實在是太鬆了,把眾多的爛攤子都留給了雍正皇帝。其實雍正皇帝也不是吃素的,接過這個爛攤子之後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1、秘密立儲制度――九子奪嫡的教訓

    在清初的時候對於皇位繼承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而且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一箇中央政權,在他建立之初並不像傳統的中原王朝那樣遵守嫡長子繼承製。在選擇儲君的方面也有一定的隨意性,而且很容易受到其他政治勢力的干擾。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因為皇位繼承製度的混亂,所以嚴重影響了整個政治格局。因為雍正皇帝親自經歷過九子奪嫡,所以對清初皇位繼承製度的眾多弊端是很清楚的。因此自雍正皇帝繼位之後,就開始改革皇位繼承製度。建立起一套比較嚴密的皇位繼承製度,這一套制度就叫做秘密立儲制度。秘密立儲制度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第一步:皇帝在位期間不立皇太子,但是他會把儲君的名字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下來,然後用小匣子密封起來。第二步:皇帝會把他選擇的儲君的名字寫兩份,一份藏在正大光明匾額之下,另一份則放在內務府,只有兩份相符才算有效!第三步:在老皇帝快要去世的時候,開啟放有儲君姓名的小匣子。如果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的小匣子裡的內容,和內務府收藏的皇帝的遺詔內容相同,那麼儲君就可以繼位成為新的皇帝。雍正帝即位後,吸取了歷代圍繞預立太子發生的皇子、后妃之間為爭儲位明爭暗鬥、傾軋不休、骨肉相殘、造成混亂的教訓,以及自己爭奪皇位的親身經歷,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從此,不再公開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儲,直到自己駕崩之後,由誰來繼承皇位才真相大白。――《中國通史》

    在雍正朝時秘密立儲作為一項制度被確立下來之後,再也沒有發生像九子奪嫡這樣的事情。雍正帝創立的秘密立儲制度,比中國古代以往的嫡長子繼承製進步很多!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皇帝可以全權決定儲君的人選,不受其他勢力的干預。外戚權臣難以透過參與儲君的競爭,而干預朝政。皇帝的權力進一步加強!在傳子之中有傳賢之意,不受嫡長子觀念的束縛,只要是皇子都有權利參與皇位的選拔,而且誰的才能更加出眾,誰就有更大的機率成為未來的皇帝。2、軍機處――清朝的中樞機構!

    在清初,清朝的中樞機構就是內閣,主要是從明朝繼承而來。但是內閣只是一個名義上的中樞機構,實際上的決策中心是議政王大臣會議。所謂議政王大臣會議實際上就是由皇室貴族組成的一個決策班子。實際上它的存在就削弱了皇權。從康熙帝開始逐漸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利。因此康熙帝創立了南書房。

    公(史貽直)在政府,時從容承召對,移晷乃出,而公謹慎周詳,雖子弟不得與聞。――《清史稿》

    雍正皇帝的權力慾望更加強烈,因此在雍正初年,為了處理西北的緊急軍務,雍正帝正式設立辦理軍機處。這就是軍機處的開始。軍機處成立之後對整個清王朝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軍機處成立之後內閣成為辦理日常事務的機構,不再作為中樞機構而存在。其實際的功能就是上傳下達,收發一下朝廷的文書。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實際權利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進一步削弱,實際上新成立的軍機處逐漸取代議政王大臣會議成為實際上的決策機構。並且在乾隆年間議政王大臣會議最終被廢除。皇帝的權利進一步增強,之前有議政王大臣會議時,是全體皇室貴族集體決策,實際上這是對皇權的一種限制。而軍機處成立之後,他們成為皇帝的秘書班子,沒有任何行政權力只有給皇帝提出一種參考意見的功能。軍機處的成立實際上是皇權的增強。經濟制度方面的政績!

    除了在政治制度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外,雍正皇帝還在經濟制度方面也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在經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包括:“清查虧空”“火耗歸公”“攤丁入畝”

    1、清查虧空――使得國庫殷實!

    在康熙時期,由於康熙皇帝對下邊的官員十分的寬容。很多大臣都向國庫來借錢然後再向民間放高利貸,以此來獲得利息收入。這就造成了國庫的虧空。而且除了中央之外,地方的官員也大多是謊報地方財政收入,地方府庫的銀兩也是大量的虧空。在雍正帝繼位之後,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雍正帝決定徹底清查國庫,補足虧空。

    雍正很清楚,止貪之法,不可專責之下吏,若是貪官,其位愈尊,其害愈大,而旁人愈不敢言。因此,即使是王公貴族、高階官員,他也決不放過。康熙第十二子允裪曾管過內務府事務,虧空錢糧,積欠甚多,事發後被責令將家中器物鋪列大街上變賣以賠補,真的是傾家蕩產――《雍正傳》

    估計雍正皇帝的性格我們也能大體猜個差不多,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可以說是心狠手辣的。而且在腹黑這一方面他有一定的手段。在清查國庫虧空的問題上,雍正皇帝決定以三年為期限,如果三年的時間交不上虧欠的銀兩就會從重處理。在雍正皇帝一系列的強硬措施之下,清查國庫虧空的事件基本完成。而且經過雍正皇帝清查虧空之後,也為後來的皇帝乾隆皇帝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火耗歸公――澄清吏治。

    在清初,吏治是非常腐敗的,上至中央的一二品官員,下到地方的九品芝麻官。只要有貪汙的機會他們絕對不會錯過。他們貪汙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徵收火耗,雍正即位之後,逐漸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此開始在部分省份推行火耗歸公。火耗歸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限制火耗的數量:規定沒量火耗不得超過二錢。同時對於什麼稅收可以徵收火耗也做出了規定。火耗歸國家所有,以前有官府的官員私自支配的火耗,統一由中央政府管理。官員不得在私下徵收火耗銀。徵收的火耗銀一部分用作彌補官府的虧空,另一部分則用作官員的養廉銀。3、攤丁入畝――稅制變革的最終成果!

    雍正皇帝在財政方面的主要功績就體現在攤丁入畝上。其實早在康熙年間,就因為稅收的混亂,導致了國家的賦稅收入一年比一年少,造成丁額無定丁銀難收的局面。而且好多官員在其中貪汙腐敗,雖然平民百姓交的稅負一年比一年多,但是朝廷收到的稅收卻是一年比一年少,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官員在其中腐敗。

    查舊例,人丁五年一審,分為九則,上上則徵銀九錢,遞減至下下則徵銀一錢,以家之貧富為丁銀之多寡,新生者添入,死亡者開除,此成法也。無如有司未必能留心稽查……且又相沿舊習,每遇編審,有司務博戶口加增之名,不顧民之疾痛,必求溢於前額,故應刪者不刪,不應增者而增,甚則人已亡而不肯開除,子初生而責其登籍,溝中之瘠猶是冊上之丁,黃口之兒已是追呼之檄,始而包賠,既而逃亡,勢所必然”――《清史稿》

    面對這種僵局,康熙帝也有過一系列的改革。最主要的改革就是盛世之丁永不加賦,規定以康熙50年的稅收為標準,以後人口增加也不再增加丁銀。在繼承康熙帝的基礎上,雍正帝決定攤丁入畝。所謂攤丁入畝就是將徵收的丁銀平均攤入田畝。攤丁入畝的實行有一系列的重要意義:

    攤丁入畝是中國稅制變革的最終成果。中國稅制的變革早在唐朝的兩稅法就已經開始行程,後期又經過明朝的一條鞭法,清朝推行的攤丁入畝是中國歷史上稅制變革的最終成果。將丁銀攤入田畝,促進了中國人口的增加。同時也減輕了貧苦農民的賦稅。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均平賦役。按照以往的稅制,都是貧苦的農民是賦稅和徭役的主力,而那些有錢又有勢力的大地主則繳納的賦稅很少。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之後,有錢有勢的大地主多繳稅,貧苦的農民則可以少交納一點賦稅。三、邊疆管理方面的政績

    對於邊疆的管理方面,雍正帝的成就雖然不如他的父親康熙帝那麼大。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政績的。

    1、西南地區改土歸流

    所謂改土歸流就是廢除以前世襲罔替的土官,改由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其實在雍正帝時期,哪些世襲罔替的土官,逐漸成為佔領一方的割據勢力。所以雍正帝決定痛下決心徹底清除這一隱患。

    雍正帝任命鄂爾泰為雲貴總督,在西南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在那些土官聚集的地區,設定府州縣。而且這些地方官員都是由中央政府統一任命。經過改土歸流之後西南地區基本上完全被中央政府所管轄。

    2、任命年羹堯為大將軍在青海打敗羅卜藏丹津。

    雍正初年在西北地區就有邊患,雍正帝任命年羹堯為大將軍,在西北地區打敗羅卜藏丹津。使得青海地區又回到了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這對於維護領土的完整和主權具有重要意義。

    總結:雍正皇帝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他功勳卓著!

    雖然社會上有很多傳言,認為雍正皇帝的繼位不正,是透過修改康熙皇帝的遺詔而當上的皇帝。這種說法上沒有可靠的證據能夠證明。我們先把這件事情放在一邊不考慮,請看雍正皇帝一生的所作所為,我們就可以發現雍正皇帝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如果沒有他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也就不會有乾隆時期的盛世。或許清朝也就不會有276年的壽命!

    參考資料:

    《清史稿》

    《中國通史》

  • 7 # 汪十月

    歷史上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是個還不錯的皇帝的,他在位期間有以下這些業績:

    政治改革,勵精圖治

    雍正登基的時候也很無奈,康熙撒手一去,留下諸如吏治不清,結黨營私,貧富差距,邊境不穩,國庫空虛等等問題,所以他就針對這些開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處置權臣、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割富益貧……總之一句話,你們都要給老子幹實事,否則都別想好好過了!

    “朕在藩邸四十餘年,凡臣下之結黨懷奸,夤緣請託,欺罔矇蔽,陽奉陰違,假公濟私,面從背非,種種惡劣之習,皆朕之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數者,較之古來以藩王而入承大統,如漢文帝輩,朕之見聞更過之。”

    廢除賤籍

    雍正在人權方面的所做的事情意義十分重大,明朝時因為各種原因被歸為賤籍的人永世都不得翻身,子子孫孫都沒有出頭之日,只能淪為最下等的那種人,做最下等的工作,想想看就知道有多可怕。雍正前後廢除了山西,陝西的“樂戶”(官妓)籍, 紹興的“惰民”籍,粵東的“蜑戶”籍,讓他們做自由人!

    雍正皇帝對權力簡直痴迷,他的很多措施都加強了中央集權,比如設立軍機處監視大臣……

    雍正皇帝還超級勤奮,每一份奏摺都親自批閱,每天睡不到四個小時,還出了一版《雍正御批》,有點懷疑雍正是把自己給累死了……

    沒錯,這就是朕!

  • 8 # 大黃扯點歷史

    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朝入關的第八十年,許多社會矛盾,盤根錯節,積累很深。雍正皇帝盛年繼位,年富力強,學識廣博,閱歷豐富,剛毅果決,頗有作為。康熙政尚寬仁,雍正繼以嚴猛。雍正在位短短13年,他最主要的特點是“改革”,可以說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雍正改革措施,列舉以下幾點:

    整頓吏治

    雍正帝重視吏治。雍正賞識執法嚴,作風雷厲風行,嚴猛行政,有開拓氣魄,政績顯著的官員。如田文鏡、李衛在河南、浙江清查錢糧做得好,被譽為“模範督撫”。康熙末年財政虧空嚴重,雍正位後雷厲風行地進行了一場錢糧大清查。他組織了一個得力的領導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總理事務,皇舅隆科多、大學士白潢、尚書朱軾會同辦理。清查虧空首先在中央進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進行。清查不力的官員,則予以調查處理。清查使財政好轉。

    密摺制度

    密摺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密摺有助於皇帝更好地瞭解下情,掌握動態,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實施統治。為充分發揮密摺作用,雍正帝把遞密摺的範圍擴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等,內容則擴大到生計、風俗等方面。

    由於以前的官文書批轉手續繁複,且經多人閱看,時間拖延且難於保密,而奏摺則向皇帝直接呈送,直達皇帝本人。雍正擴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摺的人數,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時反映情況,報告政務,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員們相互監督,皇帝得以瞭解他們的賢愚、勤惰、政績、操守。

    設軍機處

    明代權力集於內閣,故有權相產生。清雍正把權力進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創立軍機處,作為皇帝的秘書班子,為皇帝出主意、寫檔案,理政務,"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其特點是處理政事迅速而機密。軍機大臣直接與各地、各部打交道,瞭解地方情形,傳達皇帝意旨。此機構存在200年,直至清末。

    軍機處成立之後,排除了王公貴族,也排除了內閣大臣,使皇帝乾綱獨斷——既不容皇帝大權旁落,也不允許臣下阻撓旨意。軍機處的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誌著中國封建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

    改土歸流

    中國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其職務為世襲,僅名義上接受清朝的冊封。土司們生殺予奪、驕恣專擅。這種制度妨礙了國家的統一和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雍正即位後,廢除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許多土司,改成和全國一致的州縣制度。“改土歸流”是一場嚴重的鬥爭,許多土司武裝反抗,雍正堅決派兵平定。

    在平叛戰爭中雖然也累及無辜,給少數民族造成傷害,但從長遠來說,“改土歸流”是進步的措施,打擊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據和特權,對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有利,對於減輕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有幫助,對清朝實施全國性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有重要意義。

    攤丁入畝

    這是一項重大的賦稅改革。中國自古就有人丁稅,成年男子,不論貧富,均須繳納人頭稅。雍正實行改革,將人丁稅攤入地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是謂“攤丁入地”,一舉取消了人頭稅。這項措施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地主,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是中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

    火耗歸公

    中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徵稅時,銀兩在兌換、熔鑄、儲存、運解中有一定損耗,故徵稅時有一定附加費。此項附加費稱“耗羨”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縣徵收,作為地方辦公及官吏們的額外收入。耗羨無法定徵收額,州縣隨心所欲,從重徵收,有的抽正稅一兩、耗羨達五六錢,人民負擔甚重。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將此項附加費變為法定稅款、固定稅額,由督撫統一管理,所得稅款,除辦公費用外,作為“養廉銀”,大幅度提高官吏們的俸入。這樣,既減輕了人民負擔,又保證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說:“自行此法以來,吏治稍得澄清,閭閻鹹免擾累。”

    廢除賤籍

    賤籍又稱賤民,是指士、農、工、商四民之列的中國古代的法定社會等級外,社會地位低下、受到社會歧視的人,被稱為賤籍。主要有浙江惰民、陝西樂籍、山西樂籍、北京樂戶、廣東疍(dan四聲)戶、浙江九姓漁船、安徽的伴當、世僕、江蘇丐戶等。這些賤籍人群有宋、元罪人後代,有朱元璋統一南方過程中的反對者後代,有朱棣“靖難之役”反對者及擁護建文帝的官吏後代等等。賤籍社會地位最低,賤籍世代相傳,不得改變,不得參加科舉,不能做官,不許購置土地產業,不能和普通民眾通婚,從事當時社會所謂的“賤業”,永世不得翻身。

    雍正皇帝執政時期,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這些樂戶、惰民、丐戶、世僕、伴當、疍戶等,命令除籍,開豁為民,編入正戶。很多賤民對雍正的這一舉措感恩戴德,以至於“令之下日,人皆流涕”。

    此外,雍正還有許多值得稱道的政績,如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始派駐藏大臣等,為中國的統一與發展作出了貢獻;與俄國簽訂《布連斯奇條約》,劃定了清俄中段邊界,穩定了清俄邊界局勢,促進了清俄邊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貿易。總的來說,雍正執政的十三年中,政績突出,堪稱中國封建社會時期難得的聖明君主。

  • 9 # 老傅聊歷史

    歷史上雍正帝在位期間有什麼政績?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定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強化密摺制度:雍正帝擴大密摺的範圍和內容。密摺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密摺有助於皇帝更好地瞭解下情,掌握動態,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實施統治。為充分發揮密摺作用,雍正帝把遞密摺的範圍擴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等,內容則擴大到生計、風俗等方面。

    設立軍機處:故宮軍機處內景為了加強皇權,順治時期恢復明朝內閣。康熙成立南書房都旨在分散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瀉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定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雍正十年(1732年),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

    用人制度:“正大光明”匾額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堯和隆科多。年羹堯先後被任命為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赴青海征討厄魯特羅卜藏丹津叛亂,成功後封為一等公,成為實際的西北王。隆科多為吏部尚書、步軍統領、兼理藩院,賜太子太保銜,被雍正尊稱為“舅舅”。兩人都顯赫異常,但未過幾年,即被雍正整肅。年羹堯令自裁,隆科多被禁死,同時雍正興起文字獄打擊兩人勢力(汪景祺案和錢名世案)。

    雍正一朝寵信四位臣工:李衛(江蘇人)、田文鏡(福建人)、張廷玉(安徽人)、鄂爾泰;其中李衛、田文鏡和張廷玉為漢人,田文鏡為漢軍旗人,足見雍正確實瞭解並重用漢人。

    密建皇儲:鑑於康熙帝在預立太子問題上的失敗,雍正帝於元年(1703年)八月宣佈秘密立儲法——將他的繼承人弘曆的名字寫好,雍正御筆《夏日泛舟詩》軸放匣中,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駕崩後從匣中取出宣讀。又以密旨藏於內府,以備核對。這個方法避免了皇子爭權而引起的激烈鬥爭。後世幾代都效法他。改善秘密選儲制度,即皇帝在位時不公開宣佈繼承人,而將寫有繼承人名單的一式兩份詔書分別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和皇帝身邊,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確立新君。這樣使得使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整飭吏治:雍正帝重視吏治。雍正賞識執法嚴,作風雷厲風行,嚴猛行政,有開拓氣魄,政績顯著的官員。如田文鏡、李衛在河南、浙江清查錢糧做得好,被譽為“模範督撫”。

    廢除賤籍:雍正帝在人權方面有一項改革,那就是削除一類人的賤民籍。雍正元年,山西、陝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編入“樂戶(官妓)”籍的後代,雍正命令摘除其“樂戶”籍,使其成為民戶,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紹興曾反對朱元璋的那些人後代的“惰民”籍,使其成為民戶,雍正五年四月下令免除粵東“蜑戶”籍,使其成民戶。

    雍正還有許多值得稱道的政績,如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始派駐藏大臣等,為中國的統一與發展作出了貢獻;與俄國簽訂《布連斯奇條約》,劃定了清俄中段邊界,穩定了清俄邊界局勢,促進了清俄邊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貿易。總的來說,雍正執政的十三年中,政績突出,堪稱中國封建社會時期難得的聖明君主。

  • 10 # 常棣tandy

    雍正作為康乾盛世承前啟後的皇帝,在位期間頗有作為,我來詳細說說雍正在位期間的政績:

    雍正在 45 歲時登基成為皇帝,在位12年。他生性嚴峻、 多疑、猜忌,但卻極其能幹,精力旺盛,這些性格清楚地表現在他的統治中。雍正覺得父親的統治太過寬厚,在晚年尤其如此。 因此他一登基就將權力集中到自己手裡。他不僅駁回宗室諸王想 封地稱藩的請求,還進而削奪了他們的兵權。

    軍事上,清初皇帝只直接掌管滿人『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而雍正則將 所有八旗盡數掌管在自己手中。

    處理政務上,雍正毫不懈怠地統攬行政管理事務,每天批閱無數份奏摺, 工作至深夜還在思慮國策大計。他也許是清帝國裡最勤奮的人, 對官吏的控制極其嚴厲專斷;其執法嚴峻冷酷,並向全國各地派 出了眾多密探,偵察官員是否翫忽職守。為提防秘密反抗,雍正帝把士大夫中間的朋黨活動斷然予以禁絕;1725 年雍正帝親書<朋黨論> 一文,警告那些結朋成黨的大膽之徒。

    在財政事務上,他將人丁稅和土地稅合而為一。他還確立了向官吏頒發『養廉金』的制度, 但同時嚴禁他們徵收多餘稅項或貪贓枉法,此類行為一旦發現必 予嚴懲不貸。

    社會方面,他推行平等主義措施,將乞丐、世僕和難民等遭人歧視的『賤民』,提到與普通人一樣的地位。

    制度方面,他作了兩項創新:一是創立儲位密建法,以防備 有人篡改皇位繼承程式。繼位者的名字被藏於一密匣內,密匣則 置於懸掛在幹清宮大殿前的一塊大匾額背後。建儲的密旨另備副 本藏在其它一些安全的地方, 以備大行皇帝駕崩時勘對儲選真 偽。這項措施一直到清朝末年仍在施行。另一個是 1729 年在徵 討厄魯特部期間,為協助皇帝起草諭旨及提供軍政大計決策,成 立了軍機處。軍機處起先有三名成員在宮中辦公,以便隨時應對。 這樣一個緊湊的小班子能迅速作出決定、提供快捷諮詢且高度保 密。由於效率卓著,軍機處在戰事結束後仍儲存下來。它搶奪了 內閣大學士的職權,大學士的權力降低到僅處理一些日常事務。

    軍事及外交事務與康熙朝相比並無多大變化:來自厄魯特人 和俄羅斯人的雙重威脅依然存在。與俄羅斯的《尼布楚條約》沒有議定西伯利亞與外蒙古之間的邊界,而厄魯特部領主策旺阿拉布丹與俄羅斯人之間的交往, 再次使中國擔心起他們之間的密 謀。雍正繼承父親離間蒙古與俄羅斯人的政策,急於透過一項新 的協議來解決與俄羅斯之間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

    由此簽訂的 1727 年《恰克圖條約》為中國爭得了一條蒙古與西伯利亞之間的 明確邊界,而俄羅斯則獲得了介於上額爾齊斯河與薩彥嶺之間及 貝加爾湖以南和西南的近四萬平方英里領土。此外,俄國又取得 了一些貿易特權,並獲准在北京設立一座教堂。 在解決俄羅斯問題後,雍正對厄魯特部發動了征剿。但在此 期間,俄羅斯方面發來照會,控訴蒙古人在邊境的侵襲行為:蒙古匪幫一直劫掠馬匹、駱駝和牛羊。由於雍正不想中俄關系受到 破壞,並希望俄羅斯保持中立,於是在 1729 年派遣一位叫做託時的侍郎率使團出訪俄羅斯——這是中國派往『西方』國家的第一個正式使團。 使團名義上的使命是前去祝賀沙皇彼得二世加 冕,但託時抵俄後獲悉沙皇已死,新君是彼得大帝的侄女伊凡諾 夫娜(Anna Ivanovna)。1731 年 l 月託時抵達莫斯科,受熱烈招 待。他向俄國宮廷提議,如果中國的征剿 迫使厄魯特部人逃入俄羅斯境內,俄國政府應將其部領主及王公 貴族人等引渡給中國, 但可扣留其部民及約束彼等不要騷擾中 國;中國將割讓部分從厄魯特部那裡攻佔的領土給俄國作為報 償。俄國政府不作承諾,只說等問題出來時再討論引渡事宜。盡 管這次使命沒有獲得什麼具體的成果,但事情很快就明朗起來: 其時正捲入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的俄羅斯無意援助厄魯特部。派去 征討厄魯特人的清軍一開始被策旺阿拉布丹(死於 1727 年)之子 噶爾丹策零打敗,但清軍於 1732 年在光顯寺(即額爾德尼昭)一 役中獲勝,從而取得一項不致大損中國威望的和議。

    雍正經常被人指責過分獨裁專制,尤其是大興文字獄。有一 場著名的文字獄案牽涉了呂留良,他被告發寫了一部排滿書籍, 宣揚華夷(即滿人)畛域之異。呂留良被處以『凌遲』極刑,其子 及諸弟子均斬首。雍正皇帝甚至親自寫了一篇議論, 為滿清在 中國的統治作辯護,並警告漢人鼓動種族悖亂將造成的危險。

    如果康熙朝的特點是寬容、寬厚和寬鬆的話,那麼雍正朝的 特點便是嚴控、嚴懲和高效。他的這種治國之道反映在他寵信的大學士兼軍機大臣鄂爾泰的作風上,鄂爾泰以其固執、專橫而著 稱。誠然,雍正帝本人也宣稱寬嚴相濟是善政之要;但他的意思 並非是寬嚴調和而趨於適中,相反,他的意思是觀乎其時,審乎其勢,當寬則寬,當嚴則嚴,二者調和並無好處,總要寬嚴適『宜』。

    雍正可以被確切地看作是崇尚『法治』的政治家,在他的統 治下,君主專制達到了極頂,所有國家權力都集中到他手裡。他 的政權有時被描述為殘酷、獨裁和專斷——恰與康熙朝截然相 反;但這種相反顯然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使他們之後滿清統 治的輝煌可以繼續下去。

  • 11 # 遊逛歷史村

    康熙以寬仁的治國方略的弊端開始逐漸顯現了。吏治腐敗,國庫空虛,社會矛盾集中爆發。雍正皇帝勵精圖治,在他的13年的帝王生涯裡,做出了不少政績。

    第一,重新整理吏治。

    雍正繼位前,稱為冷麵王。這是有原因的。執法嚴厲,做事雷厲風行,相比太多其他兄弟,特別有開拓氣魄。康熙末年財政虧空嚴重,雍正繼位後實施了一場徹底的錢糧大清查。他指定由胤祥總攬全域性,隆科多、白潢、尚書朱軾等協同辦理。清查虧空自上而下,先從中央進行,逐漸進行到地方。對於清查不力的官員,調查後嚴肅處理。這次清查扭轉了康熙後期越來越嚴重的財政問題。

    密摺制度

    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就是幫助皇帝瞭解下情,掌握時勢動態,以便針對性實施統治的機構。

    而密摺制度就相當於明朝的東廠西廠。這個制度開始於康熙中期。幫助皇帝更好地瞭解下情,掌握動態,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實施統治。為充分發揮密摺作用,雍正帝把遞密摺的範圍擴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等,內容則擴大到生計、風俗等方面。密摺制度相對於錦衣衛那些明朝的特務組織少了血腥味,但效果更加明顯。

    皇帝要進行正確的決策必須瞭解到最接近真實的原始資料。而奏摺是向皇帝直接呈送,直達皇帝本人。雍正可以向不同身份的官吏及時瞭解情況。以便洞察下情,制定政策;這樣也可以官員們相互監督,皇帝得以瞭解他們的政績和操守。

    設軍機處

    透過設定軍機處,清雍正把權力進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軍機處作為皇帝的秘書班子,注意就是為皇帝出主意、寫檔案。軍機處大臣直接與各地、各部打交道,瞭解地方情形,傳達皇帝意旨。此機構存在200年,直至清末。

    軍機處成立的意義在於,排除了王公貴族乾澀政務,其中也包括內閣大臣。這樣使皇帝乾綱獨斷。避免皇帝大權旁落,也避免了一些權臣阻撓旨意。軍機處的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誌著中國封建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

    以上是政治方面的改革。

    改土歸流

    清朝前期,西南少數民族實行土司制度。職務世襲,僅名義上接受清朝的冊封。土司們生殺予奪,專制一方。這種制度妨礙了國家的統一和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雍正即位後,廢除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許多土司,改成和全國一致的州縣制度。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改土歸流”是一場嚴重的鬥爭,許多土司武裝反抗,雍正堅決派兵平定。

    從長遠來說,“改土歸流”是進步的措施,打擊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據和特權,對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有利,對於減輕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有幫助,對清朝實施全國性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有重要意義。

    攤丁入畝

    這是一項重大的賦稅改革。中國自古就有人丁稅,成年男子,不論貧富,均須繳納人頭稅。雍正實行改革,將人丁稅攤入地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是謂“攤丁入地”,一舉取消了人頭稅。這項措施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地主,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是中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

    以上是經濟方面的改革。

    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相互配套,齊頭並進。其實雍正才是一位中興之主。康熙雖是盛世,但康熙後期,吏治敗壞,國庫空虛。隆重接下這個爛攤子,銳意改革,勇於進取,不怕阻難,給乾隆皇朝掙下了一大片堅實的家底。

  • 12 # 風光藝境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故習稱雍正帝。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勵精圖治,厲行改革,力求革除康熙朝形成的積弊,國情出現好轉。

    雍正帝政績主要有如下:

    一、政治上:

    1、改革舊慣例,限制並嚴懲貪腐。雍正帝實行耗羨歸公和官吏養廉銀製度,定火耗,加養廉,使地方官將浮收賦稅佔為己有(火耗)之法制度化,成為合法收入(養廉),以此限制、減少官員的貪贓舞弊和橫徵暴斂。同時大力反貪懲腐,採取抄家手段追贓以嚴懲貪官汙吏;清理財政,對民間拖欠,嚴令短期內分年帶徵。

    2、加強中央集權,設立軍機處。為適應西北用兵之需,雍正帝因時制宜設立軍機房(後改辦理軍機事務處)。軍機處直接服務於皇帝,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處理軍國大事的效率。

    3、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加強中央對邊遠地區的控制。改土歸流是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自治世襲性質的土司之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即廢除自元代以來世襲之土官,而代之以流官(朝廷任命的地方行政官員,可流動)的統治。雍正年間的改土歸流力度最大,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涉及雲南、廣西、貴州、四川、湖廣五省。總計當時改流所添設的府州縣,約有六十多個,廢除過去土司的殘暴統治,杜絕土司之間的紛爭,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邊遠地區的統治。

    4、平定青海和碩特部貴族羅布藏丹津的叛亂和西藏阿爾布巴叛亂,確保了青藏的安穩。同時設定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唯對準噶爾部用兵失敗。

    二、社會經濟上:

    1、實行賦役制度重大改革,推行攤丁入畝制度。攤丁入畝可使地丁合一,田畝成為單一的徵稅標準,簡化了稅種和稽徵手續,減輕了那些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並確保了稅賦收入,充實國庫,在賦役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2、實行社會改革,下令消除各類賤籍。浙江紹興惰民、安徽徽州伴當、寧國世僕、廣東疍戶、江蘇常熟丐戶相繼開豁為良(平民),從而打擊了殘存的蓄奴制度。

    3、實行紳衿(鄉紳)、平民一體當差原則,限制紳衿特權(清代紳衿有賦役優免待遇)。

    三、對外,同沙俄訂立了《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劃定中俄中段邊界,在劃定中俄邊界及處理兩國通商問題等方面,維護了國家主權。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雍正帝駕崩,廟號世宗,諡憲皇帝。

    雍正帝勤於政務,大力清除康熙帝統治後期的各種積弊,取得一定成效。但其統治嚴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故後世頗有爭議。然雍正帝勵精圖治,力求改革內政以興利除弊;上承康熙,下啟乾隆,延續了大清的輝煌,是位頗有作為與政績的皇帝。

  • 13 # 昨夜北風起1

    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雍正是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歷史上出現的康乾盛世,雍正起到的並非簡單的過渡作用。康熙晚年,吏治鬆弛、、刑名敗壞、財政混亂、朋黨林立,錢糧虧空嚴重。雍正採取一系列措施實施改革、清除積弊,極大的延續了清王朝的壽命。乾隆時期,清王朝能達到封建王朝歷史的最高峰,都是在雍正時期夯實的基礎。

    一、攤丁入畝

    縱向看歷史,一個封建王朝從建立到衰亡,基本上有三百年左右的時間。大約在150年時,已經處於衰落時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土地兼併日益嚴重,新王朝的建立,會誕生一批新的地主階級。隨著人口的繁衍、土地兼併的加劇,大批農民因喪失土地而淪為地主的佃戶,容易造成“貧者避賦稅而逃逸,富者務兼併而自若”的局面。

    最典型的例子是明朝末年,李自成快要兵臨城下,崇禎命吳三桂回師勤王,可那時候國庫連將士的軍餉都發不出。為此,崇禎不得不向群臣借錢,結果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高官大夫一毛不拔,內閣首輔魏藻德僅僅捐出了500兩銀子。等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起義軍四處抄家,獲得鉅額財富,據清朝編修的《明史》記載,多達7000餘萬兩白銀。

    歷朝歷代,當土地兼併達到一定程度之時,為了王朝續命,統治者必須尋求改革。明萬曆九年,在張居正主持推動下全國實行“一條鞭法”,極大的減輕了農民負擔,緩解了階級矛盾,為明朝的延續作出了巨大貢獻。

    相較於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雍正時期大力推廣的“攤丁入畝”更為徹底,是對封建賦稅制度的總結,其改革深度與廣度是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

    清朝入關之初,一直沿用明朝的賦稅制度。但由於剛經過的戰亂征伐,百姓苦不堪言,人口銳減,各地出現了大面積的人員逃亡。然而清廷採用明萬曆年間的戶冊徵稅,百姓還要額外承擔逃亡之人的賦稅,再加上官府與地方豪紳勾結,巧取豪奪,造成“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的局面。

    康熙五十一年,清廷頒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詔令。雍正即位後,大力推行“攤丁入畝”,各地政府清查土地面積,把按“人”收稅,改為按“地”收稅。土地越多徵收稅額越多,減少了少地、無地的農民負擔,緩解了社會矛盾。放寬戶籍控制,農民和手工業者,可自由遷徙,加強了城鄉聯絡,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並極大刺激了人口的爆發性增長。

    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在封建王朝,官紳階層不服徭役、不納稅,隨著社會穩定,官紳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侵蝕了封建王朝的統治根基。為了解決這一弊端,雍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廢除官員、地主免稅的特權。官紳可以不服徭役,但必須用銀兩兌換。

    無論是“攤丁入畝”還是“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都極大的損害了士紳階層的利益,只有在皇權高度集中,社會穩定的高壓統治下,才能順利實行。為此,雍正又進行了政治和文化上的改革。

    三、設立“軍機處”和強化“密摺制”

    清廷入主中原後,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權力很大,同時朝堂之中,朋黨林立,滿清貴族內部紛爭嚴重。為了收回權力,加強君權,雍正率先創立了軍機處,天下庶務歸皇帝一人處理,軍機大臣跪聽筆錄,草擬文書,不經內閣,直接下達給官員。

    軍機處的設立,使得國家政務繞開了內閣,皇帝真正做到了獨斷乾綱,提高了處事效率,由中央集權轉向君主集權,皇帝權力達到了頂峰。

    同時,雍正還加強了“密摺制”,官員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不經他人之手,直達天聽。“密摺制”鼓勵官員告密,做到下情上達,增加官員選拔途徑,提高行政效率,減少了被部分大臣所矇蔽的情況,加強了皇權。另一方面,“密摺制”也使得官員相互猜疑、互相攻訐,人人自危。

    四、整飭吏治、控制思想

    學者楊亞東在《雍正年間整頓吏治研究》中提出:“雍正帝勵精圖治、銳意創新,對吏治進行大力整頓。”

    雍正在吏治改革方面可以分為四部分:

    1、 清查錢糧、設立會考府、懲治貪汙、褒獎廉潔;

    2、 整頓官風、澄清吏治;

    3、 打擊朋黨勢力;

    4、 火耗歸功、實施‘養廉銀’制度”。

    與此同時,雍正也在思想文化層面上加強了控制。雍正七年,設立鄉約,宣講《聖諭廣訓》。雍正重視儒家思想的傳播,主張用儒家的傳統道德觀念輔助教民,提倡君臣之道,推崇各守其道、各施其禮的觀念。

    另外,雍正大興文字獄,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思想言論,刑罰嚴苛。

    在其他方面,雍正也作出了許多貢獻,平定青海叛亂,設立駐藏大臣;廢除賤籍、創立密儲制度;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的改革等政策。

    總體來說,雍正是一個極為優秀的政治家,剛毅果敢、銳意有為。在雍正統治時期,封建皇權達到了頂峰,天下大事皆決於一人。如果像明朝嘉靖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國家早就亂套了。雍正十分勤奮幹練,個人精力十分旺盛,據統計,每天硃批的文字達到8000字以上,字跡十分工整。

    南懷瑾先生曾稱讚雍正是:“歷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為歷代職業皇帝中絕無僅有的一人。” 雍正即位之時,國庫只有八百萬兩白銀,到雍正末年,國庫銀兩增至六千餘萬兩。“倉庾亦皆充實,積可供二十餘年之用,真善為政理也。”

    雍正實施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國庫充盈。但卻因損失了士大夫官僚階級的利益,使得他的形象多被後人抹黑,而起功績很少被人得知。就文字獄來說,雍正時期有20餘起,乾隆時期卻多達130多次。

    另外,雍正的文學造詣也十分深厚,甩兒子乾隆幾條街。乾隆雖然號稱作詩四萬餘首,自稱“十全老人”,但很多都是靠著他身邊的槍手——沈德潛所完成。

  • 14 # 欣潮彭湃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簡單的好壞,來評價歷史名君雍正帝,無疑缺失了公正評判的標準。

    單從雍正的從政來看,他的勤政與改良,確是中國古代帝王中的少有者,甚至可以說是勤政第一帝,連大年初一都不休息。他做到了自許的“以勤於天下”,為清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同時探索軍機處,基本實現皇權集中和強化的巔峰。

    他自即位伊始,便以鐵腕手段扭轉朝綱,整肅吏治,進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體制改良:密建儲君、修訂大清律例、攤丁入畝、耗羨歸公、養廉銀、士民一體當差、改土歸流、興辦直隸營田、試辦八旗井田、改革旗務……他從康熙手中接過一個吏治混亂、國庫空虛的政權,交給乾隆一個制度嚴明、國力強盛的國家,以一系列重大改革改善民生,探索社會發展的新路徑。

    正是這種自上而下的改革,使得他在統治初期便已將康熙朝遺留的虧空基本追繳完畢,“凡一切贓款羨餘銀兩,皆貯其內,至末年至三千餘萬,國用充足”(昭槤《嘯亭雜錄》卷一)。而各省上繳的糧米隨漕而入,全國糧倉充實,“積貯可供二十餘年之用”。

    他還五廢賤籍,為樂戶等匍匐在社會最底層的五類人改變了千百年來的歷史問題。

    然而,由於雍正得位存疑,他打擊政敵及其支持者、同情者的手段,是極其殘酷寡恩無情的。即便是親兄弟,要麼拘禁至死,要麼死於非命,要麼長期打壓,甚至對死於康熙朝的異己分子,如曾議立胤禩的阿靈阿、揆敘,一個被立碑“不臣不弟暴悍貪庸”,一個被改鐫“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極盡侮辱與報復。就連他的親兒子弘時,也因與胤禩往來密切,而被開除宗籍,拘禁致死。

    也正是他這樣對兄弟兒子、宗室王公、勳戚後代和康熙重臣的嚴懲與追責,導致了民間傳聞其惡跡昭彰,揹負了“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的十大罵名。雖然他在《大義覺迷錄》中做了自我辯護,但他在寬容宣傳者曾靜彰顯大義時,又將死了近半個世紀的呂留良挫骨揚灰,著實殘酷。故而在清末民初之際,資產階級革命者拿他大做反清排滿的文章,宣揚他的殘忍而嚴重忽視了他偉大的歷史功績。

    雍正似乎有後眼,留下一聯“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力證自己的清白與無悔。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5 # 莒國胖哥

    雍正皇帝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在位十三年,整頓吏治,政治清明,充盈了國庫,給後來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 16 # 歷史指間沙

    雍正皇帝作為清朝最勤勉的皇帝(個人觀點)在位期間主要政績如下。

    1.攤丁入地。中國自古就有人丁稅,成年男子,不論貧富,均須繳納人頭稅。雍正實行改革,將人丁稅攤入地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是謂"攤丁入地",一舉取消了人頭稅。這項措施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地主,是中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

    2.耗羨歸公。中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徵稅時,銀兩在兌換、熔鑄、儲存、運解中有一定損耗,故徵稅時有一定附加費。此項附加費稱"耗羨"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縣徵收,作為地方辦公及官吏們的額外收入。耗羨無法定徵收額,州縣隨心所欲,從重徵收,有的抽正稅一兩、耗羨達五六錢,人民負擔甚重。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將此項附加費變為法定稅款、固定稅額,由督撫統一管理,所得稅款,除辦公費用外,作為"養廉銀",大幅度提高官吏們的俸入。這樣,既減輕了人民負擔,又保證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說:"自行此法以來,吏治稍得澄清,閭閻鹹免擾累。"

    3.創立軍機處,推廣奏摺制度。明代權力集於內閣,故有權相產生。清雍正把權力進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創立軍機處,作為皇帝的秘書班子,為皇帝出主意、寫檔案,理政務,"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其特點是處理政事迅速而機密。軍機大臣直接與各地、各部打交道,瞭解地方情形,傳達皇帝意旨。此機構存在200年,直至清末。與創立軍機處伴隨的是推廣奏摺制度。由於以前的官文書批轉手續繁複,且經多人閱看,時間拖延且難於保密,而奏摺則向皇帝直接呈送,直達皇帝本人。雍正擴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摺的人數,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時反映情況,報告政務,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員們相互監督,皇帝得以瞭解他們的賢愚、勤惰、政績、操守。

    4.改土歸流。中國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其職務為世襲,僅名義上接受清朝的冊封。土司們生殺予奪、驕恣專擅。這種制度妨礙了國家的統一和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雍正即位後,廢除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許多土司,改成和全國一致的州縣制度。"改土歸流"是一場嚴重的鬥爭,許多土司武裝反抗,雍正堅決派兵平定。在平叛戰爭中雖然也累及無辜,給少數民族造成傷害,但從長遠來說,"改土歸流"是進步的措施,打擊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據和特權,對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有利。

    5.廢出賤籍,為樂戶等匍匐在社會最底層的五類人改變了千百年來的歷史問題。

    此外,雍正還有許多值得稱道的政績,如懲治貪汙、平定羅卜藏丹津、始派駐藏大臣等,為中國的統一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17 # 書香苑精選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后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有鑑於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立秘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再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於以後乾嘉道鹹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好的職場電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