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劍書
-
2 # 吉恩瀚棠
非洲沒有野生大熊貓,主要還是因為氣候原因吧——氣候太過炎熱,或者缺少食物供給,所以,不適合野生熊貓的生存和繁衍。並且,某個物種的產生、進化和發展,都是有地域性的,所以,原產非洲的很多野生動物,中國也沒有啊——現在即便有,也是在動物園裡看到,而沒有在野外生存的動物。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於哺乳綱、食肉目、熊科,是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形臉頰,兩個大黑眼圈,壯碩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四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結果,野生大熊貓僅有1864只,其中80%以上分佈於四川境內,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5年底,全世界圈養單位共圈養熊貓425只。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分佈於中國甘肅,陝西,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區滅絕:湖北、湖南 。包括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山系。秦嶺山系分佈於南麓,主要分佈的縣是佛坪,一般分佈的縣是洋縣,僅有少量分佈的縣有太白、寧陝周至、留壩、寧強等。岷山系除甘肅文縣為一般分佈外,其餘都分佈於四川。在四川主要分佈的縣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縣,一般分佈的有九寨溝縣、松潘、茂縣等縣,少量分佈的縣有安縣、綿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崍山系主要分佈的縣有寶興、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佈的縣有大邑和蘆山,僅少量分佈的縣有邛崍、崇州、康定、瀘定等。大小相嶺除洪雅和冕寧為一般分佈縣外,僅有少量分佈的縣有滎經、石棉、漢源、九龍等。大小涼山除馬邊、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數量外,僅有少量分佈的縣有甘洛、峨邊和雷波等。據已發現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國雲南祿豐等地的熱帶潮溼森林的邊緣,就生活著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個體猶如一隻較肥胖的狐狸。距今400萬年前的被稱為“始熊貓”的化石是在雲南元謀發現的。地質時代屬上新世末。如果“始熊貓”被認為是中國大地上的第一隻大熊貓,則大熊貓比中國土地上人類出現還要早。
由始熊貓演化的一個旁支叫葛氏郊熊貓(agriarcros goaci),分佈於歐洲的匈牙利和法國等地的潮溼森林,在中新世末期即滅絕。而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型只有現生大熊貓的一半大,像一隻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為大熊貓的小種(ailuropoda micrta)。從大熊貓小種的化石牙齒推測,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這些小型大熊貓又經歷了約200萬年,開始向亞熱帶潮溼森林延伸,並取代始熊貓廣泛分佈於雲南、廣西和四川。以後大熊貓進一步適應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化石大熊貓武陵山亞種(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體型僅比現生大熊貓小約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貓巴氏亞種(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體型又普遍的比現生大熊貓大約1/8,而且依賴竹子為生。
在整個更新世,化石亞種大熊貓分佈相當廣泛,幾乎遍佈中國東部和南部,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臺灣島及緬甸、越南、泰國北部。當時的大熊貓與劍齒虎、劍齒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一起生活,構成典型的更新世大熊貓――劍齒象動物化石群。就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嶺及其以南山脈出現大面積冰川等自然環境的劇烈變化,特別是在距今約1萬8千年前的第四紀冰期之後,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衰落,大部分動物滅絕,僅留下無數化石表明它們曾經存在。北方的大熊貓絕跡,南方的大熊貓分佈區也驟然縮小,進入歷史的衰退期。
大約在中新世晚期距今約8~9百萬年時,始熊貓開始在地球上出現。隨後,在更新世早期,開始出現大熊貓小種,其化石發現於廣西柳城、廣東羅定、四川巫山縣、陝西洋縣和雲南元謀等地。到了更新世中晚期,大熊貓發展到全盛時期,大熊貓巴氏亞種出現,並廣泛分佈於中國西南、華南、華中、華北和西北十六個省市――北京周口店、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雲南以及國外越南和緬甸北部。在動物進化史上,大熊貓是佼佼者,在生存競爭中,大熊貓是成功者。 -
3 # 心語了無痕0936778
不是什麼動物想生活在什麼地方就生活在什麼地方。大熊貓是一種喜溼性動物,它們只適合生活在氣侯溫涼潮溼,其溼度常在80°以上的環境中。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的緩坡地形的森林中,這些地區箭竹生長良好,構成了一個氣溫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資源都很豐富的地區。雖然非洲也有大片森林,但是沒有大熊貓喜歡吃的食物,而且非洲氣侯炎熱,也不適合大熊貓生存。
-
4 # 驕然
謝謝邀請,我們經常聽說一句話叫適者生存,動物也是一樣,動物在長期的進化當中已經適應的環境。所謂適者生存,有些動物適應不了環境,甚至就開始滅絕。大熊貓也是一樣,並不是什麼地方都適合它生存,如果你把大熊貓放在非洲的沙漠上,他就會餓死渴死。因為熊貓已經適應了四川這個地方。
另外有一點要說的是,動物在什麼地方生存,還要考慮一個生物鏈的問題。大自然是非常有魅力的,他既要讓動物生存,同時又要制約動物無限的生存。避免某種動物,因沒有天敵,而氾濫成災,以維持一種生物的平衡。就如同當年澳洲引進野兔一樣,野兔沒有天敵導致野兔氾濫成災,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大熊貓為什麼沒有在其他方面生存?其實沒有為什麼,只有大自然的選擇。
回覆列表
地理環境決定了。物種都有地理限制了,不是你想生長在什麼地方就生長在什麼地方的。非洲的氣候不適宜大熊貓生長,別說非洲,世界任何地方,除了四川,都不適宜大熊貓生存。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有,中國只有四川有,獨特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大熊貓是華人國寶,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