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笑過,
-
2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皇權之爭總是在你死我亡的廝殺決鬥之中謀求帝位,成王敗寇,沒有什麼親情可言,縱使是手足相殘,那也是司空見慣的事。
李世民也不例外,建成、元吉不死,他能安心做皇帝嗎?反過來,建成順利繼位,李世民也難求活命,人死心才安,只有死人才最放心。
古代統治者是憑實力打殺出的江山,不象現在,全世界基本上大部分都是選舉制度,也就少了很多戰爭。
-
3 # 鑑史小保
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罪名是圖謀不軌,叛變,古代對叛變那是定義為罪大惡極。
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雖被李世民殺死,但是他們的部下馮立等以為沒死,在玄武門裡等著去救,所以在玄武門拼死戰鬥,一直遲遲打不下來,馮立等要改攻秦王府,尉遲恭見形勢不對,馬上把太子和齊王人頭砍下,在城頭懸示,以告訴馮立等不要做無謂的抵抗,馮立看到後就對著人頭,棄劍跪拜,然後逃到山林去了!玄武門之變才宣告結束
-
4 # 方圓論壇
雖然李建成在當了太子之後不可以掌軍了,但是李建成可以擁有2000的衛隊,而且李建成由於佔據太子的位置勢力日漸龐大。而李世民由於戰功越來越高,李建成就害怕李世民威脅到他的地位,所以李建成就處處針對李世民,而李世民雖然當時掌管著全國大多數兵馬,但是和平時期李世民無權調動,李世民可用的只有自己的幾百衛隊。李世民抵抗的是處處吃力,吃了李建成很多虧,後來李建成有許諾李元吉,拉上李元吉一起壓制李世民。這下子李世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好幾次險象環生。而當時的文臣集團多數都支援李建成。而武將們雖然支援李世民。但也不會直接把寶押在李世民身上。所以前期李世民被欺負的要多慘有多慘。
後來李元吉和魏徵都勸李建成殺掉李世民。但李建成覺得他已經完全壓制住李世民了,沒有必要再殺李世民,所以李建成決定要架空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前夕,太白星出現異象,天文學家傅奕告訴李淵,“太白見秦分,這就表示秦王應當擁有天下”。而這個時候的李世民正在和自己的家臣們商量造反事宜,這個時候李淵叫李世民進宮,李淵問李世民是不是要造反,李世民嚇了一跳連忙說不敢,之後又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所以李淵就命令他二人進宮問話,正好這件事被張婕妤聽到了,張婕妤把這件事告訴了李建成。而李世民被李淵問是否要造反嚇壞了,隨後就找了玄武門守將常何,因為常何之前是跟隨李世民的將軍,所以李世民要說服常何配合自己。後來回家後和眾家臣商議造反,決定兵分兩路,一路殺太子,一路囚禁李淵。
而聽到張婕妤訊息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害怕的要死,兩人就商量該怎麼辦。是造反還是請求李淵原諒。但李建成覺得自己早晚要繼承皇位,沒必要造反,所以決定妥協和李淵求情。所以兩人準備進宮,走到玄武門的時候被李世民伏擊個正著。李世民拉弓射死了李建成,由於太過緊張導致墜馬落地。隨後的尉遲恭也緊跟著拉弓射死了李元吉。雖然現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死了,但是危機依舊沒有解除,忠誠於李建成和李元吉計程車兵開始圍攻李世民和秦王府。他們根本不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死了。李世民等人高喊李建成以死但毫無用處,所以尉遲恭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給外面的軍隊看之後,圍攻李世民的軍隊才停手。
危機解除之後李世民和眾將就拿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進宮見李淵。尉遲恭滿身鮮血手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大聲喊到“太子齊王已死,請陛下立秦王為太子”。李淵也被嚇壞了。後來李世民趕到哭著請求李淵饒恕他,並且說自己的逼不得已。後來李淵見事已至此只能立李世民為太子。不就之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繼位皇帝。
所以李世民割掉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首級不是有多恨他們二人。而是做一個憑證。明確告訴忠於李建成計程車兵李建成已死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也明確告訴李淵他們是真的被我殺了,不是騙你的。古代想要證明一個是是否死了,都需要拿人頭證明。總不能扛著兩具屍體來回跑吧。
-
5 # 軍文軍武
多數皇帝做上皇帝后會殺掉對自己威脅很大的功臣,而不會殺掉對自己沒有威脅的親人。而李世民是一個利慾薰心的人,在登上皇位之前,對他威脅最大的就是他親哥哥,所以他必須除掉他哥和他的弟弟,一個為了權利而逼迫父親,殺掉兄弟的人是何等的暴虐!後來他沒有殺功臣也是出於自己能順利統治天下的考慮,倘若他繼續殺功臣,那麼他就會被天下人稱為十惡不赦的暴君,不但不能統治天下,有可能會被手下的大將名正言順的千刀萬剮。
-
6 # 國史春秋
原因很簡單,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看似一句古詩,卻暗藏深刻的兵法韜略,李世民要轉敗為勝,只能靠出奇制勝。
玄武門之變,看似李世民完勝,實則險像環生。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實力還有很大的差距,李世民之所以挺而走險,完全是迫於無奈,因為太子之位的爭鬥已經白熱化,一場血腥的大戰無法避免。而李世民想要絕處逢生,只能出奇不意,提前下手。所以當李世民被李淵責問時,來了個惡人先告狀,說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倆淫亂後宮,李淵盛怒之下方寸大亂,於是下令第二天早上要興師問罪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此一來,李世民的引蛇出洞計策順利實施,因為他可以在上朝的必經之路玄武門設伏,殺李建成一個措手不及。
果然如李世民所料,玄武門一開,毫不費力,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兩雙雙斃命,但聞風而動的太子黨人馬上將李世民的200死士打的節節敗退。此時,東宮猛將薛萬徹又將軍隊引向了秦王府,如果秦王府被殺紅眼的東宮軍士攻破,對李世民將是滅頂之災。所以,玄武第一功臣尉遲敬德急中生智、力挽狂瀾,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人頭砍下,站在城樓上大聲呼喊,太子黨人發現主子已死,沒必要再做無謂的撕殺,於是一鬨而散。
隨後,李世民又派尉遲敬德闖入皇宮,將李淵挾持。李淵問清原由,只好向李世民妥協,把兵權交出,並以他的命義下令東宮投降。如此一來,局面被李世民被牢牢控制,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有驚無險,一氣呵成,兩個月後就登上了大唐的皇位。所以,李世民之所以砍下大哥和四弟的人頭,並不是窮兇極惡、喪心病狂,而是性命攸關時的一種急中生智,只有從容淡定、富有大智大勇的人才會作出的正確選擇。
-
7 # 耀眼觀世界
其實並不是李世民要砍了二人的頭,他也是情況緊急下被逼無奈!
玄武門之變其實李世民和太子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了,而李淵則非常明顯是站在太子這邊的,他也對李世民有所顧忌了,因為李世民戰功赫赫,而且對軍隊的號召力甚至比李淵還要強!所以有意識的李淵已經在削弱李世民的兵權,到了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所能掌控的兵力已經遠遠不如太子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完全是李世民孤注一擲的豪賭了一把!因為如果他不反也會被李淵慢慢分化掉,最後下場也不會比李建成好!李世民帶著親信部隊幾百人埋伏在玄武門,等著李建成李元吉,等他兩個進入玄武門之後立馬關閉城門,以很快的速度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是此時太子府的武將馮立聽說太子在玄武門遭遇襲擊帶兵過來救援了,幾千人打李世民幾百人很快佔據上風。另一路齊王的人馬則帶兵攻打李世民的秦王府!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稍有不慎馬上會被太子府的人砍成肉泥!危急時刻尉遲恭砍下太子和齊王的腦袋,提著血淋淋的兩顆腦袋登上城樓大聲高喊太子和齊王已死!太子府的人看到主子都死了,大勢已去,才紛紛逃散,李世民得以死裡逃生!而後才讓尉遲恭控制住李淵,威逼李淵立他為太子,並且交出兵權!至此李世民一方才算掌控了局面!
李世民砍下兄弟二人的腦袋一是為了給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人看的,所謂擒賊先擒王,這一招直接讓太子府的人馬失去了鬥志,成為了一盤散沙!二是給李淵看的,太子和齊王均被秦王所殺,皇位自然只能傳給李世民了,也起到震懾李淵的作用,皇帝要是不配合,這就是下場,只是這是潛臺詞,表面上則說是他兩個作亂,被李世民所殺!李淵直接嚇懵了,當場立李世民為太子,沒兩個月退位,當起了沒有實權的太上皇,養老去了,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
-
8 # 沉墨I方之城
廢物利用,震懾太子府親兵;太子鮮血逼迫李淵讓權。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是被逼無奈,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處處為難秦王,甚至打算暗殺了李世民,而唐高祖李淵的態度曖昧,估計也是忌憚秦王李世民日益強大的權勢。
李世民精心準備了玄武門之變的所有細節,收買玄武門的守門官常和,在李淵處誣告李建成與李淵的后妃通姦,李淵要李建成和李世民前來對質,準備了十八名強悍的將軍跟隨李世民進入玄武門等。
一切準備妥當後,李世民帶人先進入玄武門埋伏起來,等來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常何關上了門,李世民就動手了,他先是一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後在尉遲敬德的幫助下殺了齊王李元吉。
玄門門之變李世民其實真正針對的是唐高祖李淵,他總不能殺了自己兄弟,讓老爹出來主持公道,李世民乾的就是謀反的勾當,既然是謀反,那就必須要李淵給一個說法,把玄武門之變的政治性質給定下來,並確定李世民的合法繼承權以及朝政控制權,這才是合格陰謀家要做的。
但是,這玄武門內打得熱鬧,太子的人馬立刻得到了訊息,自太子進入玄武門,常何就把門緊閉,裡面只聽打鬥聲,傻子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太子掌管的長林軍和太子府親兵立刻出動,在唐朝名將薛萬徹的帶領下直撲玄武門,人數有好幾千人,情況緊急。
此時尉遲敬德砍下了死去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腦袋,擰著來到玄武門城樓上,對太子的人馬亮出太子和齊王的人頭,大喝:太子齊王已死。
太子的府兵一看,主子都死了,這個駕還救個啥,難不成搶個屍體回去開追悼會?趕緊逃吧,這江山妥妥是秦王的,再不跑,指不定秦王上位了會清算大家,於是大多數就多鳥獸散,此時的玄武門外的局勢得到了穩定。
尉遲敬德才從容的提著滴血的刀進皇宮去找李淵要政策(下敕令太子齊王謀反被秦王誅殺,朝中所有軍馬歸秦王李世民節制)。
-
9 # 史學達人
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那時候他之所以要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給砍下來,目的就是為了自救。
說實話當時若是李世民不這樣做的話,很有可能他就會變成刀下之鬼。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當時太子李建成的人,比秦王李世民的人要多很多,他是被迫無奈只能告訴所有李建成的人,你們追隨的主人,已經被我殺了,頭顱就在這裡。
當這些人,看到太子李建成真的被殺了。也就只好散開了,畢竟這個時候,再給李世民幹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有一個疑問,不是玄武門事變一直都是李世民一手策劃的嗎?當時李世民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時候,他們的人並不在身邊,為何會有李建成的人,比李世民多的這一說發。
說到這裡,大家一定要清楚一個概念。
正是因為玄武門事變,是李世民策劃的,所以,這件事他才不能聲張,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
畢竟這是最為機密的事情,關係到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成敗,以及李世民的腦袋。
所以,在發動兵變的時候,李世民就帶了不超過十個人的心腹,埋伏在了玄武門。
他們埋伏好之後,騙取太子李建成去見皇帝李淵。
去見李淵的時候,玄武門是必經之地,當李建成經過玄武門的時候,正好那一天李元吉也跟著李建成。
所以,他們兩個也沒有多想吧,就結伴而行了。
當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到玄武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大事不妙。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給射下馬,命中了要害的地方,李建成就一命嗚呼了。
李元吉見狀,先是大驚,然後打馬潛逃,最後被尉遲敬德給追上,尉遲敬德一刀把李元吉的頭給割下來了。
因為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打打殺殺的聲音過於太大了,所以,這時候就把太子李建成的衛隊給引了過來。
李建成的衛隊大概有數百人,李世民集團中國不超過十個人。
這些衛隊知道自己的主人被圍了,所以,他們就開始營救。一時之間李世民集團的幾個猛將和這些衛隊廝殺在一起。
就在萬分緊急時刻,尉遲敬德見狀,立刻把李建成的頭給割了下來。然後,尉遲敬德爬到了一個高的地方,大聲呵斥道,你們的主人,太子李建成已經被殺了。若是你們想活命的話,趁早早點離開。
這些衛隊向正在喊話的尉遲敬德看過去,果然看到太子李建成的人頭。所以,他們只好作烏獸散開了。
這就是為何李世民在爭奪皇位的時候,會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給割下來的原因。大家想一想,若是當時李世民他們應對不當,是不是就會被反殺。
所以,當時李世民他們這樣做,就是最為明知的一種自救的方法。
-
10 # 中國美6220
李世民能征善戰,為李家江山立下了很多又很大的汗馬功勞。開始,李世民不想當皇帝。後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故意刁難,報復打擊迫害下,才對李建成和李元吉有了怨恨之心,起了殺心,殺心四起,並有了爭奪皇位的打算。李世民有了當皇帝的野心,先下手為強,搶佔先機,提前行動。事發忽然,打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個措手不極,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沒有察覺,防備下,一個成了箭下鬼,另一個成了刀下魂。李建成和李元吉做夢也想不到,重情重義的李世民,怎麼變得這麼無情無義,絕情寡恩。李世民那麼善良,怎麼一下子變得心狠手辣,六親不認。李世民和手下謀劃已久,保密程度高,還絕對保密,不走漏半點風聲,否則李世民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李世民和手下猛將們計殺,謀殺了李建成太子和其弟李元吉。由於李世民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動靜太大,招來李建成衛隊營救和反擊。李世民帶的兵太少,無力對抗李建成的強大衛隊。李世民急中生智,計上心頭,為了自保,不得不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以打擊李建成和李元吉集團的信心,土氣,決心,徹徹底底瓦解其鬥志。李世民才得以轉危為安,脫離危險,無生命之優。李世民把李建成,李元吉的頭砍下,以震懾,嚇壞,嚇死,嚇跑李建成的衛隊。
-
11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場玄武門之變,既將大唐李氏一門的權力恩怨大白於天下,也完成了李氏皇族權力的移交。
問為什麼要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砍下來,是不是有點太殘忍?
人都已經被殺了,為何不給留個全屍呢?何況這兩位還是李世民的兄長和弟弟,即便有再大的矛盾,總也還是血脈同胞。
但是李世民就是將兩位兄弟的頭顱給砍了下來,儘管看似殘忍,但卻顯示出了李世民的殺伐果斷。
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這叫“傳首”。
什麼意思呢?
就是把敵人的首級進行傳閱。
當時啊,玄武門之變驟然發生,東宮、齊王兩邊的勢力得知事變,卻不知道那邊具體的事態結果,都紛紛各做打算,不少勢力處於各種理由,想要帶兵參與到對抗當中。
這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被李世民的手下“傳首”到了這些“叛軍”的眼前,眼見自己的靠山已經身首異處,知道反抗也再無意義的各方勢力,就順服了。
這樣,就有效的防止了事態的擴大,將損失儘量降低。
傳首在戰爭中經常發生,兩軍激戰正酣的時候,突然,一顆首級砸到士兵們面前,一看,是主帥的首級,於是,士兵們紛紛放下手中兵器,戰鬥就此結束。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12 # 劍指歷史
玄武門之變中打鬥是非常精彩的。建成和元吉進宮後發現氣氛不對,轉頭要跑。世民喊太子留步,太子並未理睬於他。於是李世民就射了太子一箭中正太子後背。李元吉一看太子中箭,急忙抽出三隻箭,射向李世民。
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未想到世民要動手,所以倉促應戰,這三箭都射歪了。李元吉性如烈火,催馬就奔世民奔來。世民趕緊扭頭跑,一害怕摔倒了。李元吉抓住機會跳下馬來,上前用弓勒世民。
這時尉遲恭趕到,一槍刺倒了李元吉。世民脫險後抽出寶劍又刺李元吉。轉眼間世民提前埋伏的死士解決了太子的衛隊。李建成也死於亂軍之中。
然後世民逼迫李淵讓位。李淵雖不甘,但聞著殿外的血腥味,知道不讓位自己也活不了。世民經過血雨腥風登上大保。
那些日子世民也是坐臥不寧。自己的手足、侄兒都被自己剪除,總害怕他們來尋仇覓恨。徐績出了個主意,讓世民將建成、元吉的屍首刨出來,割下首級,然後換一個錫製假頭。錫沉重,屍不能載,以達到避邪效果。
後建成化作涇河龍王不依不饒,世民化作袁守成與其鬥法。涇河龍王不知是計違反玉帝聖旨再次被斬。
割下建成元吉的首級無非就是哥幾個仇太大了。最是無情帝王家,為了皇權爭得你死我活的。不管父子,兄弟,歷朝歷代相殘的太多了。其次古人迷信害怕報復,俗話說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沒了頭也就報復不了了。第三兩軍殺紅了眼了也不分清太子和衛隊了,一通亂砍,管他誰的腦袋了。
最後世民將建成、元吉的媳婦都納入自己宮中,無非是極盡羞辱之事,即便死了也不饒你,這得多大的仇呀。
難怪雄信說:“胡兒不鳥你!”
-
13 # 99北極狐
主要是為了震懾李建成的部下。
李淵稱帝,按長幼順序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李世民功勞最大被封為秦王。雖然貴為太子,當時李建成有2000多人衛隊,而秦王李世民只有幾百人的衛隊,卻掌握著全國大多數兵馬。
李建成拉攏李元吉處處排擠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正在和自己部下謀劃造反。
皇宮中的李淵,聽聞傅奕說太白星出現異象,斷定秦王將掌管天下,隨即召李世民入宮。李世民被李淵問的臉色發白,擔心謀反事情敗露,所以打算趁早動手。
正此時,李淵因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之事,準備召見李建成,所以李世民調兵遣將,分兵兩路,一路截殺李建成,一路囚禁李淵。
李建成被李世民拉弓箭射殺,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殺,但李建成的部下不知道太子已死,繼續圍攻李世民。
隨後李世民命尉遲恭砍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高舉首級喊話李建成已死,這樣他的部下才停止攻擊。之後李世民進宮去見李淵,李淵見狀也只好如此,最後封了李世民為太子。
李世民砍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並非窮兇極惡,而是當時的環境,為了讓圍攻的將士停手,和震懾那些忠於太子的部下。
-
14 # 歷史小公子
政變前背景和李建成的自白
首先要清楚玄武門政變的緣由,那時候高祖李淵在世,李世民大哥李建成正在摩拳擦掌,舉著大刀要向二弟李世民砍來。
那麼李建成為什麼又要向兄弟下屠刀呢?
很簡單道理:身為大唐帝國合法繼承人的李建成地位隨時可能被撼動,被自己二弟取而代之。
更何況前朝廢太子楊勇之事才發生不久啊,李建成如何能不警惕。
楊勇是怎麼死的?
他是被自己的親二弟楊廣,趕下儲君之位,楊廣登基之日下令殺害的呀!
李建成自白如今我李建成軍功不如你李世民,朝中威望也不如你,難道我還要允許隋朝舊事再發生一遍麼?
不,不可以,命運應該是在我手裡的,皇位是屬於我的,所以,即使你是我二弟也必須死,怪只怪你威望太重,影響到大哥我的地位,所以你必須死。
我不是楊勇,你更不是楊廣。
再見我親愛的二弟,願你來生不在帝王家。
即使內心有不忍,但也需要發動一場震驚千古的政變李世民很無奈,他不想與兄弟相殘殺,可大哥一步步的緊逼,他手下將領們的一次次失望眼神,他知道他已經不能再辜負身後的人了。
此刻必須做出抉擇了!
如果再不有所作為,那麼註定他要徹底走向眾叛親離下的死亡。
李世民同樣是不甘心的,他的才華,他的抱負,還沒有來得及施展,他還沒有去看那最美麗的風景,如何可以飲恨而去。
所以李世民決定揹負上曾經並肩而戰的兄弟們期待,對大哥進行反擊,
大丈夫忍無可忍時,自然要橫刀相向,即使是親兄弟,那也只能戰場上分高低了。
建成欲要先下手,一著不慎,終飲恨就在雙方都各自謀劃如何擊敗對方時,
自以為一切盡在掌握的建成,帶著大軍進入玄武門,不料此時由於二弟李世民的策反,玄武門守備官,李建成的親信,居然此時叛變了,成了李世民的人。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一盤本要勝的局,卻在最關鍵時刻,那顆最重要的一枚子,成了敵方的棋,滿盤皆輸啊!
生死大逆轉
所以最終這場兄弟之爭以二弟李世民大獲全勝為最終結果。
不是我要殺兄弟,而是這個皇權容不得任何不穩定因素李世民的自白在已經俘獲到大哥,三弟時,他猶豫過,徘徊過。
兒時大哥那溫柔的目光,如今竟然不自覺的浮現在了腦海裡,
還有三弟那笨笨的樣子,也出現了。
一幕幕記憶在腦海中不斷出現著。
可那又如何?
那個位置是真的容不下你們,所以大哥,三弟,你們必須要死。是為了我,同樣也是為了這個新生的國家。
我會把大唐發揚光大,讓大唐成為陸地之上最強大的帝國,而這一切前提就是
大哥,三弟你們請赴死吧。
只有你們死後,在我的領導下大唐才沒有後顧之憂,才可以與屹立不倒。
所以在這裡,大哥,三弟,你們去死吧。
如果有來世,我再為兩位兄弟鞍前馬後。
是非功過留他人,今生只守大唐。李世民是在自保中進行的絕地反擊,他和楊廣很相似,都是以庶子成就帝王。更都曾發動過一場震驚世人的政變。
楊廣的政變是主動出擊,是以不義而伐有道,但李世民不同,他是再被逼迫到無路可走時才有這場玄武門之變。
他的出發點和楊廣是存在本質區別的。
那麼為什麼他們都要殺自己兄弟呢?
就像上文自白中說的一樣,皇位永遠只能有一個人來坐,其他有任何可能威脅的必須死。
所以李世民必須殺掉他的兄弟,即使不忍心,也要殺。
他能做的同樣只是為所有李姓族人守護好這片江山。
-
15 # 歷史的塵埃zhy
只有徹底剿滅了異己,才能永除後患,高枕無憂。留著他們的腦袋萬一哪一天他們翻盤了就麻煩了。所以一不二不休乾脆殺他個乾乾淨淨。還有就是留著他們的話李世民篡位的事實就會透過李建成李元吉的口流露出去,影響不好,只有死人才不會說話,嘴最嚴實。封建王朝立儲君要麼立嫡要麼立長,只要李建成還活著一天李世民的帝位都不會名正言順。從方方面面的角度出發都要砍掉他哥倆的頭。最是無情帝王家。沒有什麼親情,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
16 # 房產專家大兵哥
歷史上的皇位沒有一個不沾染著鮮血!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也不例外,他的皇位是用他兩個兄弟及其數百家人的人頭換來的!大兵帶你揭秘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話說唐高祖李淵能力平平,性格軟弱。但時勢造英雄,李淵雖無大才能,但是他有三個好兒子啊。大兒子李建成、二兒子李世民、三兒子李元吉。三人文治武功各個了得。李淵在有生之年能榮登大寶,是被他三個兒子抬上去的。往往事物都有兩面性,李淵的這三個兒子都很有才能,但是卻只有一人能繼承皇位。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皇位的爭鬥也就不可避免了。三人能力應該說不分伯仲,李世民之所以能最終勝出得益於他縝密的心機以及做事心狠手辣的手段。
李建成身為長子被李淵立為太子,而李世民戰功顯著對太子相當不滿。兩人手下都有一批能人扶持,李建成手下武將薛萬徹,在李建成死後為唐征討突厥等,馮立在突厥逼近長安時以少戰多,大戰突厥。而李世民結交江湖人士居多,最有名的幾位秦瓊、尉遲恭等。宣武門之變也正是在這幾位的極力說服策劃下實施的。
宣武門之變發生時,李建成手下大將薛萬徹率兵來救,眼看就要攻破城門,李世民下令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人頭懸於城門,這樣以來李建成部下看到大勢已去也就停止了進攻。這樣殘忍的做法也是李世民被後世批判的原因,李世民不但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砍下來,還把他們兩人的十個兒子全部殺掉。把他們的妃子充入後宮,把李元吉的妃子佔為己有並且為自己生下一子,真可謂斬草除根。
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後來李世民晚上夜不能寐,只能讓尉遲恭和秦瓊為他守夜,也才有了這兩位門神的由來。估計也是做的事使自己良心上過不去。
-
17 # 頻陽影庫歷史劇
主要原因是,李元吉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反目為仇的罪魅禍首。李世民和李建成之所以反目為仇,主要是李元吉從中挑拔的結果。李建成是太子,是唐高祖李淵的法定接班人,也就是說,李淵的接班人首先是李建成,若李建成不行,還有李世民,在皇位的確立上壓根就沒有李元吉的份,他才是第三候選人。甭看李元吉年齡最小,但其壞心眼最多,先是和李世民爭功當元帥,因能力欠缺遭到失敗後,嫉妒李世民本事大,功勞高,然後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選擇站在李建成一邊,在太子面前說李世民心懷不軌,網路英雄,要爭太子皇位,活該李建成沒有腦子,中了李元吉一石二鳥之計,在李元吉的煽動下,遂對李世民進行傷害和打擊,若非李世民手下能人多,差點就要了李世民的命,直接把李世民逼到了絕路,不得不發動玄武事變,誅殺了太子和齊王。
-
18 # 老貓談史
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的一件事情,在這場燦烈的戰爭之後,李世民完全除掉了他的兄弟李建成跟李元吉二人及其附屬勢力,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李世民非但沒有給他兩個兄弟留下全屍,反而砍下了這兩兄弟的頭顱,畢竟是親兄弟,實在是有點殘忍啊。
後來我們也知道,雖然李建成跟李元吉二人一直詆譭李世民,但要真要淪動手他們還是差了點,畢竟當時唐朝大部分武將都是支援李世民的,尉遲恭、秦瓊等人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李世民最終獲得了玄武門之變的勝利。
但有一個細節可能要仔細說一下,雖然現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被殺死了都死了,但是危機依舊沒有解除,這二人都有著自己的勢力,忠誠於李建成和李元吉計程車兵開始按照之前的命令圍攻李世民。他因為們根本不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死了,局勢瞬息萬變,於是尉遲恭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給外面的軍隊看過之後,圍攻李世民的軍隊才逐漸停手。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李世民並不是因為恨割掉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才割下他們首級的。他的目的是要做一個憑證。意思就是要明確告訴忠於李建成計程車兵李建成已死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也明確告訴李淵他們是真的被我殺了,不是騙你的。既然太子已死,李淵也沒有辦法,只好把皇位傳給了李世民。
-
19 # 風正輕搖雨自飄
秦王集團在玄武門前突然實施的行動非常成功。東宮將領馮翊、馮立得知太子被李世民圍困,立即與東宮將領薛萬徹、齊王府將領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精兵兩千人,迅速殺向玄武門。
負責防守玄武門的禁軍將領敬君弘對秦王忠心耿耿,毫不猶豫地與中郎將呂世衡一起率部迎戰。由於雙方兵力懸殊,一番血戰,敬、呂二將終因寡不敵眾而相繼陣亡。
馮立、薛萬徹等人繼續指揮軍隊猛攻玄武門,薛萬徹見部下多有傷亡而宮門久攻不下要轉攻秦王府,玄武門上的將士大為惶恐,此時守衛王府的都是些老弱殘兵,根本沒有防禦能力。
緊要關頭尉遲敬德手上高高舉著太子和齊王的頭顱,縱馬來到東宮和齊王衛隊的陣前。馮立、薛萬徹等人看到太子和齊王已經被殺頓時絕望,東宮和齊王的部隊士氣盡喪,士兵們開始四散逃逸。薛萬徹只好帶著數十名親信騎兵逃出長安城,亡命終南山。馮立隨即解散了軍隊,獨自一人落荒而逃。
當時秦王府的精銳傾巢出動,連長孫無忌這樣的文臣都要跟著秦王披掛上陣,即便如此與東宮、齊王府的兵力還是有較大懸殊。既然斬殺太子和齊王的目的達到,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砍下來展示於陣前,既能瓦解東宮與齊王府兵馬計程車氣,也讓自己的人馬知道大勢已成,玄武門之變本身就是政變,速戰速決才能避免橫生變數,為下一步逼宮爭取寶貴時間。
-
20 # 陽光初起時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為了日後統治的穩定,為了殺一儆百的政治需要,必須掃清障礙,特別是那些不服李世民而且敢於跟他針鋒相對的人,這是古之帝王基本的行事準則,而且在之前的政治鬥爭中,李元吉積極支援太子李建成,還多次安排人刺殺李世民,俗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連普通人都知道報仇雪恨,更不要說英武非凡的李世民了。
再者,我們都知道,秦王李世民多年領軍,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先後滅亡了好幾個軍事政權,而且李世民寬以待人虛懷若谷,他深知民間疾苦行軍在外對百姓宅心仁厚,在大唐上下官民的心中,無疑李世民才是他們理想中的帝王,可是李世民好不容易打下了大唐的錦繡河山,他父親不分輕重不顧形勢,硬要傳位他人,所以只有這兩個兄弟死了,李世民才能夠順利上位。
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陰險狡詐多行不義之事,他們除了經常在父王李淵面前詆譭李世民外,還處處針對李世民,時常算計李世民賬下的大將和謀士,意圖剪除分裂李世民的軍事勢力,跟秦王的幕僚和將士結下很多仇怨,就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世民的一些肱股之臣都還被關押在大牢裡,李建成夥同李元吉竟然意圖假傳聖旨將這些人賜死,所以秦軍上下對他們二人恨之入骨,皆欲殺之而後快。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玄武門之變實際上是建成和元吉謀劃已久準備坑殺李世民的陰謀,只不過被李世民洞察先機,及時調兵遣將,因為李世民久戰沙場賬下謀士勇將能力超群而且上下齊心,實際上當時大唐的主要軍事權力依然在李世民手中掌握,所以李世民後發制人很輕鬆地就扭轉了戰局,為了防止今後他人起兵作亂,也為了在皇親國戚中立威揚武,所以不得不痛下殺手。
再加上當時的形勢比較危機,雖然李建成和李元吉被圍困在玄武門內,但是他們旗下趕來救援的軍隊數千人也在全力攻打玄武門,而且久攻不下意圖轉移目標攻打秦王府,緊急關頭為了避免這場浩劫,尉遲敬德在李世民的同意下,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拿出去給他們的將士看,這幹兵將才紛紛逃散了,自此玄武門才完完全全被秦王控制。
凡此種種,李建成和李元吉本可作為普通的王子享高官厚祿,一輩子榮華富貴,但是他們認不清能力差勢力弱的形勢,竟然還連續多年陰謀算計李世民甚至也想以下犯上刺殺父王李淵謀得皇位,致使李世民心存的那點兄弟情誼到最後也被他們消耗殆盡,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他們自作孽不可活,最後也是必死無疑罷了!
回覆列表
狠毒的人就是為了權力不顧一切得到它,得到以後還會假裝對社會好對老百姓好,這樣的人要為了權力狠毒為了自己的地位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