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倫敦上空的噴火

    人家本來的國名就是尼德蘭王國Netherlands,荷蘭Holland只是尼德蘭王國七省中一省的名稱而已。就像英格蘭England經常被指代為英國,但實際上大家知道英格蘭只是現代英國的一部分。荷蘭和尼德蘭的關係也是這樣,荷蘭省因為在尼德蘭內經濟政治都佔優,所以在國際上也長期被稱為荷蘭,尼德蘭對此也是預設的,但是其正式國名一直是尼德蘭,現在尼德蘭的行為應該叫正名行動,就像你本命叫張三 小名叫狗剩 很多人都只知道你叫狗剩 不知道你叫張三,本來你也無所謂,有一天你覺得這樣不對,就跟大家說 你的名字是張三,讓大家都用這個大名。

  • 2 # 縱橫觀智庫

    準確的講,荷蘭並沒有改名字,而是要推廣本國正確的名字。事實上,尼德蘭才是荷蘭的官方國名,而荷蘭一直是這個國家的別名。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被稱為北荷蘭,海牙與鹿特丹被稱為南荷蘭,而這兩個地區是荷蘭12個省份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久而久之,國際上就被尼德蘭稱為荷蘭。甚至於,在其國家內部也多稱呼本國國名為荷蘭。這一次,荷蘭政府正式宣佈要“正名”,耗費22萬美元修改國家標識,將其國家標識上面鬱金香圖案改為大寫字母“NL”。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荷蘭全國領土面積4.15萬平方公里,人口總量為1700多萬,是歐洲一個小國。然而,荷蘭卻依靠旅遊業與現代農業,發展成為一個非常發達的經濟體。2018年,荷蘭的GDP總量為9000多億美元,人均GDP超過了50000美元,經濟綜合競爭力排行世界第4名。所以,荷蘭不僅有鬱金香、大風車與足球,更是一個經濟十分發到的國家。其實,荷蘭能夠正名也得益於國小人少。試想一下,如果是法國、德國這樣的大國修改國名,恐怕成本是一個天文數字。荷蘭鬱金香

    荷蘭的旅遊業是其經濟支柱之一,此次荷蘭要正名為尼德蘭,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可持續發展旅遊業。荷蘭政府認為,荷蘭僅僅能夠代表阿姆斯特丹與鹿特丹兩個地區的簡稱,而尼德蘭才能夠代表全國12個省。2023年,荷蘭的遊客人數預計突破3000萬。如此大規模的遊客群體,勢必對當地環境造成壓力。尼德蘭有利於重塑國家形象,吸引外國遊客到荷蘭各地去旅遊,也不僅僅聚集在阿姆斯特丹、海牙與鹿特丹等少數地區。

    距離2020年1月1日還有11天,荷蘭就要全面正名為尼德蘭。屆時,影響的不僅僅是荷蘭國內。即使在我國,也要全面修改對荷蘭的稱呼。荷蘭政府已經決定,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會以尼德蘭的稱呼參賽。在2020年的歐洲歌舞大賽,荷蘭也將以尼德蘭的形象迎接歐洲各地的參賽者與觀眾。不過,觀察室依然覺得,荷蘭要比尼德蘭更好聽!荷蘭風車

  • 3 # 塵觀

    我們都知道,荷蘭的國名來自於“Holland”的音譯。但2019年10月4日,荷蘭政府宣佈,往後將不再運用“Holland”這個稱號,而一概運用官方的正式稱號“the Netherlands”。荷蘭外交部表明,以往荷蘭政府為求國名便於辨認,才繼續運用Holland,而在考量推動出口、旅遊及宣揚荷蘭文明與價值上,應該對外一致運用國家的官方稱號。如何區分The Netherlands、Holland、Dutch?“荷蘭”常用的幾個不同稱號:the Netherlands、Holland、Dutch。維基百科資料顯示,“Netherland”通常音譯為尼德蘭,直譯為“低地之國”。荷蘭的地形平坦而低溼,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而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工的。而“Holland”這個姓名,首要出現在哈勒姆周邊區域,到1064年被用作整個縣的稱號。到了12世紀初,荷蘭的居民在拉丁文字中被稱為Hollandi,非正式地用於英語和其他語言,有時包含荷蘭語本身,意味著荷蘭的整個現代國家。從15世紀開端,尼德蘭(Netherland)這個姓名就開端被運用。可是與英國或法國不同,這個稱號並不是起源於民族稱號,而是由地名轉化而來。在許多其它語言中,包含在加勒比海區域,常把“荷蘭”(Holland)當成這個國家的國名。這是一個常見的俗稱,但嚴格來說是錯的。因為“荷蘭”(Holland)原是尼德蘭(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中一個區域的稱號,也便是北荷蘭省與南荷蘭省兩地的合稱。在七省聯合共和國時代,荷蘭是其國內土地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富裕的區域,因此被用來轉喻代指尼德蘭(Netherland)整體。稱號此國家為“荷蘭”,在其國內並不被徹底接受,特別是對來自其他省份的居民來說,運用荷蘭來稱號他們的國家並不禮貌。在正式場合中,一般運用其正式稱號,尼德蘭(Netherland)。而“Dutch”是另一個常見的對“荷蘭”的英語俗稱,用於稱號荷蘭的首要族群,也便是荷蘭人(Netherlanders)。這個單詞由德意志(Deutsch)分解出來,最早來自拉丁語:Theodiscus,轉義為“部落的”或“公民的”。在英語傳統中,稱號荷蘭人為Dutch,德國人為German,他們同屬於日耳曼民族。目前來說Dutch這個詞,作為形容詞性的“荷蘭人、荷蘭的”,仍在被官方正式使用

  • 4 # 夏醬老師

    想沒想過,為什麼中國被叫做“契丹”,為什麼英國被叫做“英格蘭”?其實荷蘭本來就叫尼德蘭而已,被叫做荷蘭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我翻了一下答案,很多答主只是解釋了皮毛,並沒有深入來談論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牽扯到了各個國家的歷史,包括我們中國和荷蘭。

    荷蘭,自己原來的名字就是Nederlands, 意為“低窪之地”的意思。

    是因為這個國家27%領地(含60%的常住人口)的海拔高度,常年位於海平面以下。

    全國最低的海拔高度,是-6.7米!

    對,你沒看錯,-6.7米,=負6.7米!

    所以,荷蘭國家的歷史,等於是一部與海水作鬥爭的歷史!

    “低窪之地”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那為什麼被叫做荷蘭,而不是尼德蘭呢?

    這件事要從荷蘭的歷史說起。

    簡單來說,1579-1581年時,為了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荷蘭北部的7個省,成立了聯省共和國,因為荷蘭省是7省中聲勢最大的一個,所以又被稱為“荷蘭(Holland)共和國”。

    【即著名的尼德蘭革命】

    “荷蘭共和國”這個名字,就這樣慢慢滲透到了歐亞各國。

    【有一種傳說,荷蘭(Holland)的名字來自於日語中的“和蘭”。據說當初日本在翻譯荷蘭共和國的名字時,採用的是“和蘭”二字,後來傳到中國後,變成了“荷蘭”。】

    【還有一個關於福建人的笑話。因為福建人以“胡建”而著稱,所以他們稱呼荷蘭(Holland)為“佛蘭”,慢慢地就變成了“荷蘭”……】

    這種說法其實跟我們中國被稱為“契丹”,差不多是同一個道理。

    我們中國的英文名字China,是來自於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秦國(Chin),這個說法也已經得到了專家確認。

    【有人說China是取自長安(Chang‘nan),但是各位專家更傾向於秦(Chin),因為各方面相比而言,秦(Chin)更具有說服力。】

    在Chin(秦)後面加個字母a,是表示“地域”的意思,比如美洲(America)、非洲(Africa)等。

    ▲ 但是我們為什麼又被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稱之為“契丹”呢?

    因為當年遼國(含西遼)聲勢過於浩大,完全掩蓋了軟弱的宋朝的存在。

    老毛子就以為“契丹”就是中國,因此這個詞也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英國也差不多這個樣子,

    英格蘭(England)是英國的主體部分,除了英格蘭,還有愛爾蘭、蘇格蘭等國家。

    我們俗稱其為英格蘭,實際上人家的全名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總結:其實人家原本就叫“尼德蘭共和國”,只是因為歷史原因被俗稱為“荷蘭”罷了。

  • 5 # 老狼48440790

    荷蘭的官方國名一直是叫做尼德蘭王國。荷蘭政府決定從2020年1月1日開始使用新的國名尼德蘭,實際上也就是恢復官方稱呼。尼德蘭是日爾曼語,在日爾曼語中意為“低窪之地"。

    荷蘭的國土面積只有41864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500萬。說起荷蘭人們就會想起荷蘭鬱金香,荷蘭的

  • 6 # 食品觀察員9527

    人家本來就叫尼德蘭,叫了幾百年了,從大航海時代到今天,從來就沒改過。反倒是譯者不負責任,誤導了這麼多年![捂臉]

  • 7 # 二辻四畫生

    荷蘭只是尼德蘭王國七省中的一省,就像現在的英格蘭,泛指包括蘇格蘭、北愛爾蘭等地的英國。荷蘭也是如此,荷蘭省因為在尼德蘭國內政治經濟佔比大,所以長期被稱為荷蘭,就連荷蘭很多時候也默認了這個名字。

    據說這次尼德蘭為了給自己正名,耗費22萬美元修改國家標識,將其國家標識上面鬱金香圖案改為大寫字母“NL”。

    尼德蘭是“低地”的意思,它如實地反映了荷蘭的地理特點。荷蘭位於歐洲的西部,西北兩面瀕臨北海,萊茵河在這裡入海,國內河湖眾多,地勢非常地平,所以是低地國家。在總面積40884平方千米中,有27%的國土低於海平面,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足一米,如果沒有海塘和河堤的保護,全境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會被北海淹沒。

    荷蘭從很久就開始著手處理這個問題,他們透過修築堤防,建造堤壩,水閘等防水設施,進而圍海造陸,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本世紀初開始的須德海工程,工程分爛海大堤和5個圍墾區,工程完工後,須德海將消失不見,而荷蘭將多出一個省。

    也正因為如此,荷蘭人說荷蘭是我們創造出來的,也許以後就會是尼德蘭人說尼德蘭使我們創造出來的了。

  • 8 # 藍風破曉

    “荷蘭”是個美麗的“錯誤”,作為國家的名字,用了好幾百年。

    其實,這個國家的名字不叫“荷蘭” ,“荷蘭”只是人們叫習慣後的一個代稱而已,就像某某人來自美國,於是人們叫他“美國佬”,久而久之,真名已經忘了。

    說起“荷蘭”,這是國內兩個省的綜合名字,一個叫“北荷蘭省”,一個叫“南荷蘭省”。

    什麼時候開始稱呼國家名為“荷蘭”的呢?

    荷蘭所在的國家,曾經叫“尼德蘭”。

    從15世紀開始,尼德蘭(Netherlands)作為國名開始出現在歐洲大地。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地域名稱,僅此而已。

    到了16世紀初,尼德蘭國被西班牙統治。

    在1568年-1648年,爆發了所謂的八十年戰爭,這就是荷蘭歷史上的獨立戰爭。就在這個階段,人們開始用“荷蘭”兩個字代稱“尼德蘭”,久而久之,“尼德蘭”早被人們遺忘,而“荷蘭”響徹在全球各地,直到現在。

    為什麼要回歸原來的名字“尼德蘭”呢?

    (荷蘭曾經的標誌)

    (荷蘭新標誌)

    其實,荷蘭把名字改成“尼德蘭”,是為了重塑國家形象,讓國家正式的名字出現在全球各地,一直讓一個代號在世界各地飄揚,也不合適。

    2020年,東京奧運會要展開。2020年,歐歌賽要在荷蘭舉辦。這兩屆大賽在舉辦之前,透過“改名”,可以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讓大家迅速記住“尼德蘭”。

    除了名字改了之外,標誌也改了。

    代表國家的鬱金香圖案將被設計成鬱金香形狀的“NL”所取代。

    荷蘭政府規定,自2020年1月起,國內行政機構、國內公司、大使館和大學只能使用其官方名稱“尼德蘭”來指代該國。

    從此之後,官方場合之能看見尼德蘭,再看不見荷蘭了。

    整個“改名計劃”將耗資22萬美元,金額還不算太大。

    綜合來說,“荷蘭”換稱“尼德蘭”,不是改名,而是迴歸。

    這是荷蘭文化的一種自我修正,畢竟“荷蘭”二字更多代表兩個省。

    不過,在我等看來,還是“荷蘭”好,好聽,好記。

  • 9 # 大澤遺珠

    荷蘭政府的確打算從2020年1月開始,將花費22.3萬美元把國名從現在的“荷蘭”改為“尼德蘭”。與其說是一次改名,其實更像是一次“正名”。

    荷蘭的官方正式名字一直以來都是“尼德蘭王國”,他們也一直自稱是尼德蘭人。尼德蘭一詞在荷蘭語與日耳曼語中都有“低窪之地”的意思,而荷蘭一半以上國土都位於海平面以下的現狀也非常契合這個名字。

    之所以今天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管這裡叫“荷蘭”,是因為尼德蘭王國12個省裡最有名的兩個省就是北荷蘭省與南荷蘭省。我們所熟悉的海牙、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荷蘭大城市都位於這兩個省,而剩下的10個省幾乎毫無存在感。

    荷蘭這次改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外界知道,荷蘭除了南、北荷蘭省以外還有10個省。希望外國遊客在旅遊的時候,能夠去看看剩下的10個省,這些地方一樣有風車與鬱金香。

    荷蘭改名也是為了照顧剩下10個省居民的情緒,畢竟荷蘭這個國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與家鄉毫無存在感。這次改名之後,也算是對他們的一個交代。

    按照荷蘭政府的說法,從明年開始,荷蘭的政府組織、企業、使領館、學校等機構在對外交流的時候都必須使用“尼德蘭”這個名字。荷蘭政府也會在明年用“尼德蘭”這個名字,參加東京奧運會與歐洲歌唱大賽。

    不過我們也不必擔心熟知的“荷蘭豆”被改為“尼德蘭豆”、“荷蘭豬”被改為“尼德蘭豬”,畢竟荷蘭政府改的都是官方機構的名字,並不會改變我們這些約定俗成的用法!

  • 10 # 為者常成1000

    聽說荷蘭國家改名字了,真是震驚啊。我個人觀點,這沒什麼好震驚的,就像一條小狗,主人可以叫它小黑,也可以叫它旺才,至於叫什麼,人家主人改什名字,他們開心就好!

    這些又不是我們該關心,該操心的事。我們該吃還得吃,該搬的磚還得繼續搬,難道人家改了名字,也能影響你的心情,改善你的生活?以前叫的荷蘭豆,你也改叫名稱了?叫什麼是人家的自由,別人無權幹脅,我們只是看客,看看就好,不影響心情。

    有那個閒心,還不如干點有意義的事呢。比如想想你過年的錢準備好了沒有,相親的事準備好了沒有,今年的總結做好了沒有,明年的計劃做好了沒有?這才切合實際,人家外國的事,能自己說了算。一個名字而已,你愛叫什麼,該叫什麼,你還是你,他們還是他們,僅此而已。

    這是個人觀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看看就好,聽聽就好。他們開心就好,對自己來說再平常不過了,用不著震驚。

  • 11 # 昨思今明未武

    再有20多天就要過年了,這時候回河南的同學或者去荷蘭玩兒的同學,終於不用怕唸錯地名而買錯機票了。從明年開始去河南的也只能去河南了,去不了荷蘭了,因為荷蘭從明年1月1日開始正式啟用尼德蘭的名字,不在沿用荷蘭這個國名。其實荷蘭並沒有改國名,荷蘭對外的正式場合一般都稱自己為尼德蘭。尼德蘭這一稱呼其實從15世紀開始就被荷蘭所沿用,意思是“低地”的意思。由於荷蘭臨海,讓荷蘭很多的土地被海水倒灌,其實荷蘭之所有如此多的風車,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取海水,防止海水倒灌,畢竟處於低地的荷蘭如果不防止海水倒灌,荷蘭就沒有太多的土地可供自己利用了。之所以這次荷蘭給自己正名,是因為現在的荷蘭需要一個統一的和協調的國家形象,荷蘭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富有創造力和包容的國家。由於荷蘭一直以荷蘭為國名對外宣傳,這讓荷蘭國內的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受益頗多。因為北荷蘭省有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南荷蘭省有鹿特丹和海牙。鹿特丹為歐洲最大的港口,也是荷蘭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而海牙是聯合國國際法院和國際刑事法院等所在地,每年有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這給荷蘭省的當地民眾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但是荷蘭國內的其他省份都沒有這麼好的運氣,荷蘭省的怨氣讓荷蘭國內的其他省份表示非常的不滿。荷蘭希望透過這次正名,可以讓更多的資源向其他省份傾斜。隨著英國退出歐盟的步伐加快,荷蘭的這次正名可能也有擺脫歷史枷鎖的原因。17世紀英國與荷蘭的海上霸權爭奪戰,最終以荷蘭失敗而告終,荷蘭失去海上馬車伕的稱號。而在英文的世界裡,荷蘭還有個稱呼“Dutch”,這其實是在銀河戰爭期間,英國對荷蘭的一種貶低,尤其是在文化上。為了打破這種文化偏見給荷蘭帶來的負面影響,荷蘭將國名正名為尼德蘭,似乎有利於重振荷蘭的文化和歷史,畢竟國土只有4萬平方公里的荷蘭曾經擁有過非常輝煌的海上貿易史,連歐洲強國英國和法國都無法望其項背。雖然荷蘭政府希望透過正名來平衡國內地域的經濟發展,但是南北荷蘭省早在19世紀就成為荷蘭經濟和金融中心。荷蘭能有今天的成就,南北荷蘭省勞苦功高,而且之後南北荷蘭省一直就是荷蘭國對外宣傳的重點。雖然荷蘭將國名正名為尼德蘭,但是仍然不可能讓荷蘭國內的各省平衡發展,因為地域優勢是不可能被替代。荷蘭政府能做出這項妥協,更多的是照顧其他省份的面子,而不是給這些省份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不過荷蘭的其他省份應該也只是想達到這個目的。不過這次正名的代價有點高,荷蘭政府至少要拿出20萬歐元來為這次正名買單,不知道荷蘭國內的其他省份會不會為此提供經濟支援。

    因此,荷蘭正名國名並沒有多讓人震驚,畢竟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希望修改自己的國名,例如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就想將菲律賓的國民改為馬哈利卡,在馬來語中是貴族的意思,但是這項國名修改短時間內無法達成。

  • 1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近年來我們時不時就能在國際新聞中聽到某某國家改名的訊息:2018年03月16日白羅斯駐華大使館公開發文請中國人改用“白羅斯”的名稱來稱呼該國以取代原來的“白俄羅斯”這一稱謂。2019年2月11日馬其頓議會透過憲法修正案將國名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近期據外媒報道:自2020年1月1起以鬱金香和風車聞名世界的西歐國家荷蘭將正式停用“荷蘭”代指該國,而僅用“尼德蘭”這一國名。與此同時原來使用的鬱金香配“Holland”(荷蘭)的標識將變為設計成鬱金香形狀的“NL”加“Netherlands”(尼德蘭)的標識。可能在我們一般人的印象中這三次事件都是改名,可實際上只有馬其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改名,而白羅斯與荷蘭嚴格意義上是正名而非改名。

    白羅斯的國家全名是 Республика Беларусь(白羅斯共和國), 縮寫為 Беларусь(白羅斯)。Беларусь這一單詞的發音中本就沒“俄”字存在,因此所謂“白俄羅斯”這種稱謂本身就是一個翻譯問題。白羅斯方面認為“白俄羅斯”這種稱謂會造成關於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的一部分這樣一種誤解,因此要求國名的其他語種翻譯版本應當按白羅斯語的發音翻譯。根據這一原則使用Беларусь(白羅斯)進行英語、德語、義大利語、法語、漢語、日語、韓語和其他語言的翻譯,而使用這些語言的國家也都進行了相應的修改。由此可見白羅斯其實並沒改名,只是要求其他國家在翻譯自己的國名時按白羅斯語的發音將原來曾使用過的“白俄羅斯”改為“白羅斯”。

    歷史上馬其頓更多的作為一個廣義上的地理區名稱而存在。這一地區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中南部地區,西臨阿爾巴尼亞山地,東接羅多彼山地,北靠歇亞山脈,東南臨愛琴海。地處巴爾幹核心,南下地中海的門戶,一直為重要的貿易和軍事通道。這一地區曾誕生過橫掃歐、亞、非三大洲的亞歷山大大帝,然而在此之後相繼被羅馬帝國、保加利亞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19世紀晚期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統治巴爾幹半島各國相繼獨立,而馬其頓則在這一過程中一分為三:屬於塞爾維亞的部分稱瓦爾達爾馬其頓,屬於保加利亞的部分稱皮林馬其頓,屬於希臘的部分稱愛琴馬其頓。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塞爾維亞與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的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國組建了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王國,後來這一國家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而早先被劃歸塞爾維亞的那部分馬其頓領土自然也就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二戰中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肢解,保加利亞趁機佔領了早先被劃歸塞爾維亞的那部分馬其頓領土。二戰後在鐵托領導下南斯拉夫建立了一個聯邦制國家,一度被保加利亞佔去的馬其頓地區又回到了南斯拉夫手中。不過這次南斯拉夫沒再將馬其頓劃歸塞爾維亞管轄,而是讓馬其頓單獨以一個加盟共和國的形式存在。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原屬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的馬其頓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獨立後的馬其頓將國名定為“馬其頓共和國”,然而卻因此與鄰國希臘糾葛不斷: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馬其頓共和國只佔有古代馬其頓地區的一部分,而同樣佔有一部分古代馬其頓領土的希臘認為馬其頓的國名暗示其對希臘北部馬其頓區存在領土要求,同時希臘將古代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視為本國曆史上的人物,因此始終堅持要求馬其頓“更名換姓”,不然就將在馬其頓加入北約和歐盟的道路上設定障礙。1995年希臘同意馬其頓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加入各種國際組織。2018年6月兩國達成協議:以馬其頓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作為希臘同意其加入歐盟和北約的條件。2019年2月12日馬其頓政府宣佈正式更改國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相比之下荷蘭的情況更類似於英國:我們知道英國實際上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部分共同組成的聯合王國,實際上“英國”這一稱謂只是一種通俗性的說法,因為如果要管英國叫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可就夠長了。事實上荷蘭的情況與此有些類似——本來荷蘭的正式國名在荷蘭語中寫作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在英語中寫作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直譯過來其實就是尼德蘭王國。所謂的荷蘭(Holland)其實就是類似於英國(England)一樣是一種通俗性稱謂。就像我們一個人同時有一個在公開場合正式使用的名字和一個親朋好友常叫的小名。就此而言:荷蘭不是改名為尼德蘭,而是要求在正規場合使用正式的官方名稱。這其實是正名而非改名,就像張三小名叫狗剩,於是他和大家說自己要在正式場合使用“張三”這個大名,這就給習慣叫狗剩的朋友們造成一種改名的印象。為什麼本來正式名稱為尼德蘭王國的國家會被人們習慣性稱之為荷蘭呢?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之所以被大家習慣性稱為英國是因為英格蘭被視為是整個聯合王國的主體,所以所謂的“英國”這一稱謂其實是用部分指代整體。尼德蘭的情況與之類似:“尼德蘭”一詞意為低地,最初“尼德蘭”一詞所指代的範圍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地區。在古羅馬時代這裡先後隸屬於比利時高盧行省和日耳曼行省,中世紀這裡由法蘭克王國統治。15世紀尼德蘭大部分地區成為勃艮第公國的領地,16世紀初統治奧地利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透過政治聯姻的方式取得了對尼德蘭的統治權。1556年哈布斯堡皇室的卡爾五世退位後將西班牙分給他的兒子腓力二世,將奧地利等地分給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至此哈布斯堡家族分為奧地利和西班牙兩大分支,而哈布斯堡家族原有的領地也分別劃歸奧地利和西班牙,尼德蘭就在這一過程中成為了西班牙的領地。

    13~15世紀尼德蘭出現了許多工商業發達的城市,其中佛蘭德爾的呢絨業更是馳名全歐。隨著歐洲通往亞非和美洲的新航路的開闢使歐洲傳統的地中海貿易航線日漸沒落,大西洋沿岸地區成為歐洲新的商業中心。位於大西洋沿岸的尼德蘭境內河流密佈水系縱橫,這種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尼德蘭在歐洲貿易航線轉移的過程中受益匪淺:當歐洲其他地區還在封建農奴制束縛下緩慢發展時在尼德蘭的17個省中出現了300多個工商業城市。經濟基礎的改變也深刻影響著尼德蘭的上層建築——尼德蘭各城市的市民們像購買貨物一樣從統治當地的封建貴族手中購買到了城市的自治權,從而成為歐洲率先擺脫封建生產關係的地區。尼德蘭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狀態的改變也反映在其宗教信仰上:新興的工商業資產階級以及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大多選擇信仰當時歐洲新興的加爾文教派,而仍依靠封建地租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舊貴族們則仍信仰在中世紀長期佔據統治地位的羅馬天主教。西班牙在統治尼德蘭的早期階段對當地的城市自治權和宗教信仰自由還是比較尊重的——西班牙派駐尼德蘭的統治機構在相當程度上仍需要同尼德蘭各城市的代表組成的三級會議協商才能推行自己的政策。不過西班牙派駐尼德蘭的官員對此其實是心有不滿的,於是西班牙派駐尼德蘭的總督在當地成立了代表西班牙利益的國務委員會,此後代表西班牙利益的國務委員會就和尼德蘭各城市的代表所組成的三級會議屢有摩擦。這種摩擦在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統治時期迅速擴大:查理一世無視尼德蘭的城市自治權,開始在尼德蘭徵收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由於尼德蘭經濟的相對富裕和西班牙的大力搜刮就產生了這樣一種結果:擁有龐大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帝國有一半的國庫收入來自於小小的尼德蘭。與此同時西班牙在尼德蘭設立宗教裁判所強制推行天主教,到了1522年查理一世頒佈敕令:凡從事新教活動者“男的殺頭,女的活埋”,這一敕令在尼德蘭被稱為“血腥敕令”。1559年西班牙新任國王腓力二世重申了查理一世的血腥敕令,任命其姐姐瑪格麗特為尼德蘭總督。生活奢侈的瑪格麗特以給自己兒子籌備婚禮為名在尼德蘭大肆搜刮,激起了當地人的普遍憤恨。與此同時西班牙取消了尼德蘭商人可與西班牙殖民地直接通商的特權,中斷了尼德蘭與英國的貿易往來。西班牙面對尼德蘭各階層普遍的不滿情緒加強了對尼德蘭的軍事控制,同時試圖徹底廢除尼德蘭的城市自治權,建立西班牙在當地的獨裁統治。這樣的高壓政策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激起了當地人更大的反抗情緒。

    從16世紀60年代起尼德蘭人民群眾就自發起來抗爭西班牙侵害當地城市自治權和實行宗教迫害的行為。在群眾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背景下尼德蘭的貴族們以奧蘭治親王為首組成“貴族聯盟”,試圖利用高漲的革命形勢向西班牙總督呈遞請願書,要求廢除血腥敕令、停止宗教迫害、重開三級會議、撤走西班牙駐軍、恢復地方自治權利......西班牙當局不僅明確拒絕了他們的要求,更咒罵他們是一群乞丐。1566年8月佛蘭德爾的加爾文宗信仰者衝進天主教堂搗毀聖像、沒收教產,到了這年10月份尼德蘭17個省中有12個都爆發了群眾自發的搗毀聖像運動。搗毀聖像運動逐漸由打擊天主教會發展到全面推翻西班牙在尼德蘭的獨裁統治的地步,以此為標誌尼德蘭獨立革命拉開了歷史序幕。在革命過程中佛蘭德爾的海諾特森林裡誕生了由當地農民和手工業者組成的“森林乞丐”游擊隊,尼德蘭北部地區的水手、漁夫、碼頭工人則組成了“海洋乞丐”游擊隊,一南一北共同打擊西班牙,與此同時尼德蘭革命也得到了正遭受西班牙霸權威脅的英、法等國的支援。1572年4月1日尼德蘭北方一支由24只船組成的海上游擊隊解放了西蘭省的布里爾港埠,這一勝利成為尼德蘭北方各省普遍起義的訊號,布里爾港也成為北方起義的堅強據點。6月10日“海洋乞丐”游擊隊乘勝解放了荷蘭、西蘭兩省。次年尼德蘭北方七省全部從西班牙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奧蘭治·威廉被北方各省推選為總督。在北方革命浪潮的影響下尼德蘭南部的政治中心布魯塞爾於1576年9月爆發起義,起義者佔領了政務會議大廈,逮捕了政務會議成員,至此西班牙在尼德蘭的統治機關被徹底推翻。同年10月尼德蘭南北方革命的代表雲集根特城召開全尼德蘭的三級會議,11月三級會議討論透過並正式簽訂了《根特協定》:廢除西班牙總督阿爾發頒佈的一切法令,重申尼德蘭各城市的自治權,承認加爾文宗的合法地位,宣佈南北方共同抗擊西班牙。革命形勢的發展使尼德蘭南部信奉天主教的舊貴族驚恐不已,於是他們聯合西班牙鎮壓了尼德蘭南部的革命運動。1579年1月尼德蘭南部的封建貴族和天主教會勢力成立了“阿拉斯聯盟”,承認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是他們“合法的統治者和君主”,至此尼德蘭南部重新被西班牙佔領。1579年1月23日北方針對南方阿拉斯聯盟的成立以成立“烏特勒支同盟”作為迴應:由北方各省代表組成的三級會議作為最高權力機關宣佈北方各省是永不可分的聯盟,實行統一的軍事和外交政策,規定統一的貨幣與度量衡。1581年7月26日在烏特勒支同盟各省的三級會議上宣佈北方各省組建統一的“聯省共和國”,由於在尼德蘭聯省共和國中荷蘭省最大、經濟也最發達,所以也俗稱其為荷蘭共和國。

    至此尼德蘭地區一分為二:分別形成北方的聯省共和國與南方仍由西班牙統治的地區。從此“尼德蘭”一詞就有了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尼德蘭就是指包括南方地區在內的整個尼德蘭;狹義的尼德蘭則是指由北方各省組成的尼德蘭聯省共和國(俗稱荷蘭共和國)。1713年尼德蘭南部地區由西班牙劃歸奧地利,於是這一地區改稱奧屬尼德蘭。拿破崙戰爭期間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奧屬尼德蘭兩地均被拿破崙佔領。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歐洲列強在劃分戰後歐洲版圖的維也納會議上將原來的奧屬尼德蘭地區與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合併為尼德蘭王國,仍俗稱其為荷蘭王國。尼德蘭地區由此迎來了短暫的同一時期,然而1830年原奧屬尼德蘭地區宣佈成為獨立的比利時王國,至此“尼德蘭”一詞同時兼有廣義與狹義含義就成為固定常態。狹義的尼德蘭王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稱的荷蘭王國一開始是由尼德蘭北部七個省組成的聯省國家,如今這個國家的行政區劃已演變為12個省,而原來最大的荷蘭省已分為北荷蘭與南荷蘭兩省:北荷蘭主要是以首都阿姆斯特丹為核心的地區,南荷蘭則是以海牙和鹿特丹為中心。長期以來北荷蘭與南荷蘭兩塊地區始終是尼德蘭王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歷史人文、藝術氣息、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久而久之人們已習慣性地將尼德蘭王國稱為荷蘭王國,就像人們習慣用小名狗剩稱呼張三一樣。如今英文、中文、日文中均將尼德蘭王國的國名翻譯為“荷蘭”,甚至就連當地旅遊部門自己也從25年前起就在旅遊宣傳品中使用“荷蘭”一名。

    不過尼德蘭政府認為荷蘭僅僅只能代表阿姆斯特丹與鹿特丹兩個地區的簡稱,而尼德蘭才能夠、代表全國12個省,而只用“荷蘭”這一小部分去推廣整個國家的做法有點奇怪。因此尼德蘭政府決定趁新年打造新形象,全面將國家正名為“尼德蘭”,為此需要耗費22萬美元修改國家標識——將其國家標識上的鬱金香圖案改為大寫字母“NL”。據外媒推測:此舉旨在提升荷蘭的國際形象,同時也是吸引遊客到荷蘭其他地方的一種方式。旅遊業是荷蘭的支柱產業之一,而荷蘭這次正名為尼德蘭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可持續發展旅遊業。預計2023年荷蘭的遊客人數將突破3000萬。如此大規模的遊客群體勢必對當地環境造成壓力。政府認為正名利於重塑國家形象,吸引外國遊客到荷蘭各地去旅遊,而不是僅僅聚集在阿姆斯特丹、海牙與鹿特丹等少數地區。目前尼德蘭政府希望人們前往該國遊客較少的地區旅行。如今擁有100萬居民的阿姆斯特丹每年接待約1700萬遊客。今年5月荷蘭旅遊局表示:出於對荷蘭城市和景點日益擁擠的擔憂將停止積極宣傳荷蘭為旅遊目的地。

  • 13 # 考古者說

    相信這兩天國際領域最大的事情就是荷蘭準備改名字了,荷蘭準備把國家名字重新改回"尼德蘭"。

    荷蘭準備改個名字,網友們開始議論起來,那荷蘭豬,荷蘭豆是不是也要改名尼德蘭豬,尼德蘭豆?

    開個玩笑,好好的荷蘭叫著,咋非要改名字呢?難道是怕和中國河南撞了"衫"?

    與現在得到的一些資訊來看,荷蘭改名字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重塑國家形象,順便(或許是很大程度上為了)發展旅遊業。

    荷蘭在歷史上就是曾經的尼德蘭王國,在17世紀左右,尼德蘭王國的荷蘭地區(南荷蘭省和北荷蘭省)逐漸發展成為整個尼德蘭王國最發達的地區,因此,其他國家經常用荷蘭來代替尼德蘭王國的稱呼,但是對於當時的尼德蘭王國來說,用荷蘭來稱呼他們的國家並不是一件有禮貌的事情。在許多正式場合中,他們仍然需要使用正式的國名——尼德蘭。

    總之因為各種因素,在漢語中將荷蘭這一個本來是非正式的名稱延續了下來,作為尼德蘭王國的稱呼。

    他們把名字改過來,或許更加有利於宣傳整個國家,吸引觀光客到國家的其他地區參觀,同時也吸引更多的投資到這個國家的其他地區。

    其他的原因還有諸如推廣整個尼德蘭的產品,推廣整個尼德蘭的品牌等。

  • 14 # 澹奕

    首先澄清一點,那就是這回並不是荷蘭要改名,而是荷蘭要給自己正名,長久以來荷蘭的正式稱謂都是“尼德蘭王國”,只不過之前外界一直用“荷蘭”這麼個通俗的非正式稱謂來稱呼尼德蘭王國。由於尼德蘭人之前也不怎麼在意,所以也就將錯就錯,荷蘭這麼類似於外號的稱呼,就逐漸取代了“尼德蘭”,變成了這個低窪王國的名字。

    實際上,“荷蘭”只不過是尼德蘭王國最發達的兩個省份的名字而已,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是有人用“江浙滬”來代指整個中國,類似這樣的意思。原本的“尼德蘭”意思是“低窪之地”,指的是一大片地區而並非是單一的國家,而歷史上被稱作“尼德蘭”的地區,就是如今荷蘭還有周圍的大片沿海低窪區域。尼德蘭在歷史上屬於西班牙帝國的管轄範圍,由於交通便利,商業貿易非常發達,所以曾經非常富有。然而當年西班牙人將手伸向了尼德蘭人的錢袋子,引起當地人不滿,最終尼德蘭脫離西班牙自立門戶。

    當時在當地建立起來的就是“尼德蘭七省聯盟”,顧名思義這是一個由七個省份組成的新生國家,而其中有個省份的名字就叫做“荷蘭”,也就是如今的南荷蘭省與北荷蘭省。歷史上的荷蘭省地處沿海,水運便捷,還是尼德蘭都城所在,經濟上也是整個尼德蘭最有錢的地方。

    正是由於尼德蘭聯省之中的荷蘭省非常發達,名聲在外,加上當時為了區分尼德蘭地區與尼德蘭聯省,所以外界乾脆就以“荷蘭”來代指整個尼德蘭聯省,而尼德蘭人也默認了這種稱呼方法。

    當年的海上馬車伕崛起之後,“荷蘭”基本上就完全取代了尼德蘭王國的稱謂,在海外,尼德蘭王國用自家省的名字,命名了南太平洋上的新大陸,稱為“新荷蘭”也就是如今的澳大利亞。荷蘭省在尼德蘭王國內部的地位之高,影響力之大,也是可見一斑。

    後來,如今眾所周知的荷蘭與比利時曾共同組建了荷蘭王國,而後比利時脫離,荷蘭又把名字給改了回來,也就是如今的“尼德蘭王國”。其正規的名稱雖說就是“尼德蘭王國”,可外界已經叫慣了“荷蘭”這個名字,而尼德蘭人也沒執意將這個習慣扭過來,將錯就錯了。

    後來,不僅僅是外人“荷蘭”“尼德蘭”傻傻分不清楚,連尼德蘭人自己也逐漸自稱“荷蘭”,在很多非正式場合甚至是正式場合,都以“荷蘭”這個非正式的通稱,作為自己的名字。

    荷蘭省在尼德蘭王國內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呢?竟然能夠取而代之。

    當年的荷蘭省,也就是如今的南荷蘭省與北荷蘭省,這兩個省份佔據荷蘭經濟總量的60%,荷蘭三分之一的大企業總部集中在北荷蘭省,而荷蘭六成以上的石化產業與花卉產業集中在南荷蘭省,而都城阿姆斯特丹、海牙與鹿特丹這三大城市,都位於南北荷蘭省的範圍之內。尼德蘭王國本土12個省份之中,南北荷蘭兩個省完全就是巨無霸等級的存在。

    荷蘭地區在尼德蘭王國內部的地位,比之東京都於日本、首爾於韓國、江浙滬於中國、加州於美國,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此強悍的實力,使得外界用荷蘭來指代整個尼德蘭王國,實在也算得上是情理之中了。

    以往,尼德蘭人也不怎麼在意,不過這並不代表王國之內除了荷蘭之外的其他10 省民眾心理完全就不在乎了。畢竟,大家都是一樣的省份,可尼德蘭其他地區都被叫做“荷蘭”,就好像四川、湖北、廣西等所有省區都被外國人用“江浙滬”代稱一樣,尼德蘭王國除了荷蘭之外,其他省份的居民難免心理不爽。

    另外,在實際利益方面,尼德蘭王國被“荷蘭”取代也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比如,外界對尼德蘭的認知幾乎都停留在了荷蘭省,對其他省區幾乎一無所知。每年大量的外來遊客、外國投資等,也幾乎都集中去了南北荷蘭兩個省,其他10省別說分一杯羹了,只能喝湯。

    如今,尼德蘭王國為了現實中的利益,開始為自家正名,要求大家不要再以“荷蘭”這個通俗的非正式稱謂來稱呼自己,所有的正規場合也要開始規範,使用王國正式的學名,也就是“尼德蘭王國”,當然,至於口頭上還是隨大家高興。尼德蘭王國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改善外界對其整體的印象認知,帶動其內部其他諸省的旅遊業等經濟領域的發展。

  • 15 # 李姓先生

    荷蘭(Holland)是一個位於西歐的國家,其領土面積只有4.19萬平方公里,這個國家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土地是透過填海造陸獲得,並且荷蘭國土有超過五分之一常年位於海平面以下,所以荷蘭又被稱為“低窪之地”,而“尼德蘭(Nederland)”就有低窪之地的意思,因此荷蘭的準確名稱就是“尼德蘭”。(“風車之國”荷蘭)

    “荷蘭”這個名字實際上只能夠代表荷蘭的一部分,因為荷蘭全國由12個省組成,而其中兩個最重要的省分別是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北荷蘭省擁有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而南荷蘭省則擁有歐洲最大的港口城市鹿特丹以及很多國際機構的總部所在城市海牙。荷蘭之所以會被稱為“荷蘭”,這跟這個國家的歷史存在很大的關係,在16世紀的時候荷蘭曾經爆發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抗爭,當時荷蘭北部地區的7個省一起組建了一個聯省共和國,其中又數荷蘭省的聲勢最為浩大,所以這個共和國也被稱為“荷蘭共和國”。(荷蘭地圖)

    在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之後,“荷蘭共和國”的名字被一些國家沿用,於是現在尼德蘭的國名會叫“荷蘭”。至於我們為什麼會把“Holland”翻譯成“荷蘭”,有一種說法是說這跟日本有關,因為日本翻譯“Holland”為“和蘭”,而“和蘭”傳到我們這就成了“荷蘭”。在過去幾百年的歷史當中,荷蘭人並沒有覺得“荷蘭”這個國名有什麼問題,但最近這些年因為荷蘭國內旅遊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導致一些荷蘭官員認為用“荷蘭”這個只能代表國家某一部分的國名推廣自己的國家有些奇怪,為了能夠更好地推廣自己的國家,於是荷蘭政府決定自2020年1月1號開始把國名由“荷蘭”改為“尼德蘭”。(荷蘭鹿特丹市)

  • 16 # 垂垂智庫

    荷蘭花巨資“改”國名為尼德蘭,看似目光長遠,但很可能會兩手空空!

    荷蘭是較為有名的歐洲國家,是歐洲舒適生活以及美好未來的代表。鮮為人知的是,該國的真正名稱其實並不是廣為人知且具有歷史和商業價值的荷蘭,而是更加又拗口且的尼德蘭(Netherlands)。對於這一正本溯源的尼德蘭更名決定,河南人民自然是非常高興,但對於尼德蘭來說,放棄荷蘭這個名字真的是件好事情嗎?

    @ 尼德蘭將會棄用荷蘭這個名字

    尼德蘭政府在詳細商議後決定,將斥巨資用於提升國家形象,糾正世界人民對這個國家的錯誤稱呼就是其中的關鍵一步(改掉荷蘭,改掉這個廣為人知的尼德蘭綽號)。套用西方媒體的話,此次耗資二十多萬美元的更名行動被稱為“尼德蘭不想再讓人叫它荷蘭”。

    這個比喻還是非常生動的。尼德蘭就像一個被欺負的中學生,它希望人們不要再用綽號荷蘭,而是用本名來稱呼它。

    @ 尼德蘭不想在被人叫荷蘭:它擁有十三個省份,絕不僅僅只有南北荷蘭兩省

    但這個看似明智的決定,真的會那麼明智嗎?尼德蘭會失去什麼?

    從官方意義上講。尼德蘭確實是這個國家的正式國名,而荷蘭只是這個國家的慣用名、是它的常用外號,唯一與荷蘭這兩個字有直接關係的只有該國的北荷蘭和南荷蘭省,廢除荷蘭這個外號似乎理所應當。

    但如果考慮到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傳承,荷蘭才應該是這個國家的真名,這個名字不應該動搖,更不應該被廢除。

    @ 荷蘭可不是因為風車和兩個省份,這個名字背後有著厚重的歷史和精神

    荷蘭的叫法可不僅僅是北荷蘭和南荷蘭省,更不是因為這兩個省份出名才廣為流傳,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精神傳授。

    十六世紀後期,在那個自由平等思想剛剛復甦的啟蒙時代,象徵著美好新時代的荷蘭各起義城市團結在一起,共同反抗西班牙王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且平等的國家——荷蘭聯省共和國。

    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之後,作為文明先驅的首個自由國家荷蘭黯然退出了歷史舞臺,在多次戰亂後變成了所謂的尼德蘭王國。但鑑於它身為世界人文主義先驅的偉大的開創性意義,人們依舊忘不掉荷蘭,忘不掉人類歷史上首個為追求自由和平等而建立的資本主義荷蘭聯省共和國,人們依舊用荷蘭稱呼並緬懷這片土地。

    對於這片土地來說,荷蘭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叫錯的名字,而是一段歷史,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終結封建制度的至高榮耀。

    毫不客氣地說,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可以成為尼德蘭最好的兩個省份,一定少不了荷蘭這個偉大單詞的幫助。不是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推廣了荷蘭,而是荷蘭這個詞,推廣了這兩個省份。

    @ 荷蘭不是簡單的外號,而是一種榮耀

    現在,尼德蘭政府認為,荷蘭的叫法讓世界對尼德蘭的認識僅限於南北荷蘭省,這阻礙了尼德蘭的發展,因此要廢除這個具有歷史價值且廣為流傳的名字。表面上看起來,這種說法和做法確實有一番道理,似乎像是那麼一回事。

    但如果尼德蘭和荷蘭這個詞語沒有關係,它又憑什麼吸引世界人民呢?宛如新生嬰兒,又沒有歷史底蘊的尼德蘭,如何同一眾生活水準大致相當的北歐國家競爭呢?

    尼德蘭此舉看起來目光長遠,但很可能會自廢武功,到頭來只剩下兩手空空。

    亂改名字可不是什麼好事,更何況是改掉一個流行,並且擁有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好名字。

  • 17 # 黎濤微世界

    國名的由來都有一定的緣由,各個國家的國名都具有該國的特徵。

    荷蘭呢,本是由荷蘭、阿魯巴、庫拉索和荷屬聖馬丁組成的君主立憲制的複合國。這個國家有點像聯邦制國家,政府的權力只有國防、外交、國籍和引渡等,4個構成國的自主權和自治權還是相當大的。

    其實,現在的荷蘭王國曆史上屬於尼德蘭,這個尼德蘭的地盤大得可以,包括了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地區,有17個省呢,大約300萬人口。

    尼德蘭本意就是“低地國家”的意思,國家境內四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需要用堤壩進行防護。

    這個尼德蘭可是當時歐洲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啊,商業和漁業是兩大支柱之一。

    被西班牙人欺壓了許多年後,1566年,尼德蘭從弗德蘭爾地區開始了自發的群眾起義,“就是破壞聖像運動”,這次起義的時間長達80年。

    1649年,西班牙承認了尼德蘭獨立,在語言上以荷蘭省的弗來芒語和書面語言開始統一了。

    而我們用中文說“荷蘭”,指的就是Netherlands,這種英文的叫法就是指的大尼德蘭,對於荷蘭來說,並非南荷蘭省和北荷蘭省這一塊地方,而是代表著原大尼德蘭人民的榮光。

    在“荷蘭”一詞的來歷。

    我國對荷蘭的名稱,應該是始於《明實錄》中有記載的“西南和蘭國遠夷”。而到了《明史》中也使用了“和蘭”的稱謂。到了清朝初年,“和蘭”成了“荷蘭”。17世紀明末清初詩人屈大均有詩曰:“海口控虎門,諸蠻多梯航。紅毛知荷蘭,黑齒惟越裳”。在屈大均的文章中,有時又改為賀蘭,“賀蘭舶亦嘗至廣州,予得登焉。”

    其實,就像韓國以前叫南朝鮮一樣,改國名是該國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民族屬性的需要,也是為了突出國家的特點,而進行的改動。我們只要記得這是西歐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小國罷了。

  • 18 # 妙語激揚

    這個有什麼震驚的?人可以改名字,國家當然也可以啦,何況是荷蘭這個小國家?

    荷蘭曾經是最早的“日不落帝國”,不過隨著西班牙和英國的先後崛起,荷蘭的“日不落”很快就落到地平線上了。甚至還不是地平線,因為荷蘭的平均海拔比海平面還要低一些,所以荷蘭就“築起防波堤,深藏功與名”了。

    荷蘭這個國家在英語、法語、漢語裡面都是被稱為“荷蘭”的。但實際上荷蘭只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而這個國家真正的名字卻是“尼德蘭”。

    荷蘭或者尼德蘭自從失去“日不落帝國”的地位以後,就開始靠其他本事過日子了。其中,種植鬱金香就是荷蘭的一個主要產業。那大片大片的鬱金香,紅的,紫的,簡直就是大的花園,再加上荷蘭有名的風車點綴,可以說荷蘭就是一個充滿了田園風光的國家了。

    所以荷蘭就吸引了全世界的觀光客,比如我們中國人。“荷蘭,荷蘭”,那就是“荷花”加“蘭花”,給你的暗示好的不得了。於是你就會日思夜想,想去這個又像荷花,又像蘭花的國家去看一看,這麼一來,荷蘭的旅遊業就自然發達起來。

    但旅遊業太發達了也不好,而且大家都往“荷蘭”跑,真正的“荷蘭”,那些光大的不是“荷蘭”的地區就被冷落了。

    於是荷蘭政府腦袋一拍,就拍出了一個好主意,何不趁著奧運會馬上就要召開的大好時機,把國名改一改,這樣也就花幾百萬歐元就可以在世界上大大的出一次風頭,讓世界上人都知道在歐洲的一個角落裡,在海水說灌就可以灌滿的一塊低地上,還有一個國家,本來叫“尼德蘭”的,可你們所有的人卻偏偏叫人家“荷蘭”,什麼荷蘭豆,荷蘭豬,荷蘭鼠,以後大家長個心眼,就叫尼德蘭豆,尼德蘭豬尼德蘭鼠好了。

    尼德蘭,就是你的蘭,啥都是你的了,還不快去旅旅遊?

  • 19 # 蛙眼看天下

    由“荷花”和“蘭花”組成的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名荷蘭竟然要改國名了,看來這件事已經引起了大家的極大的興趣,吃瓜群眾納悶,荷蘭政府打算花費22.3萬美元給自己改一個國名,到底是啥意思呀?其實據中國駐荷蘭大使館在12月30日刊文指出,荷蘭改的只是國家徽標,而不是國名。

    下面是荷蘭舊版本的國家徽標,由鬱金香圖案和Holland字樣組成:下面是荷蘭各種語言新版本的國家徽標,由NL和Netherlands等各種語言的字樣組成:

    其中,英文徽標中是Netherlands(尼德蘭),這個才是這個國家的正式名字,但在中文徽標中還是使用“荷蘭”這個名字。

    下面是荷蘭旅遊局官方微博截圖:12月30日中午,荷蘭旅遊局官方微博釋出稱:“我們的官方名稱還叫‘荷蘭’哦!請叫我們‘荷蘭Netherlands’”。下面是Holland(荷蘭)和Netherlands(尼德蘭)的讀音:

    Holland 荷蘭

    英 ["hɒlənd] 美 ["hɑlənd]

    Netherlands 尼德蘭

    英 [ˈnɛðələndz] 美 [ˈnɛðərləndz]

    荷蘭和尼德蘭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我們一直稱呼為荷蘭的這個國家,其實名字並不是荷蘭(Holland),而是尼德蘭(Netherlands)。在荷蘭語中,這個名字是Nederland。在對外的正式場合,這個國家用的都是尼德蘭這個國名,而不是荷蘭這個國名。而“尼德蘭”卻被大家習慣性的稱為“荷蘭”,是有其特殊的歷史和地理原因的。

    尼德蘭(Nederland)和荷蘭(Holland)的來歷和含義:

    尼德蘭(Nederland)是低地的意思,即“低窪之地”,這是因為這個國家全國海拔都非常低,只有一半以上的國土面積在海拔1米以上,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在1米以下,四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是名副其實的“低窪之地”。尼德蘭王國在行政劃分上包括了12個省、三個海外特別行政區和三個海外屬地,其中北荷蘭省、南荷蘭省即為我們習慣說的“荷蘭”。把“尼德蘭”稱為“荷蘭”,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共同習慣,是用“部分地區”代替整個國家的一種現象。

    為什麼“尼德蘭”會被稱為“荷蘭”?

    荷蘭本來只是尼德蘭的一部分,而後來竟然成了尼德蘭這個國家的習慣名稱,是因為荷蘭省(北荷蘭省加上南荷蘭省)是尼德蘭國內最大的省,而且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在尼德蘭歷史上對外的交往中,往往是荷蘭省的人扮演著主要的角色。這些荷蘭省的人對人表明身份時都是說自己是荷蘭人,而不說自己是尼德蘭人,於是時間一長,世人就把荷蘭人當成了整個尼德蘭人的代表了。類似的例子其實是很多的。比如“唐人街”,其實是對華人的代稱,因為唐朝是我們國家歷史上的一個盛世,於是就用“唐人”來代替所有的華人了。再比如,我們一般會把美國人當成外國人,很多國人一說外國人,腦子裡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人,似乎“外國人”就是“美國人”一樣。

    對於尼德蘭的稱呼,中國早在明朝就稱之為荷蘭,不過由於音譯的問題,《明史》和《清史稿》對於尼德蘭的稱謂是和蘭,民間也有稱荷囒、賀蘭或者荷南。1794年,由乾隆皇帝拍板,將這個國家稱為荷蘭。尼德蘭改國家徽標的含義

    尼德蘭這次為什麼會想起改他們的國家徽標呢?這是因為在歷史上,“荷蘭”並不是一個“友好”的名字。在歷史上的1795年,拿破崙的法國曾經武裝佔領過尼德蘭,然後在尼德蘭的國土上建立了法國的傀儡國“巴達維亞共和國”。到了1806年,拿破崙為了更為更好的控制尼德蘭,就把“巴達維亞共和國”改製為“荷蘭王國”。這樣,在尼德蘭人的記憶中,“荷蘭”就代表了這段屈辱的歷史,這個就像我們有“漢人”、“唐人”,但沒有“清人”,是一個道理。

    當然,尼德蘭這次改國家徽標還含有其他的意思,而這個就和尼德蘭的國家性質有關了。大家知道,尼德蘭是一個美麗的歐洲國家,風景秀麗,不但有大風車這樣的標誌性建築物,還有那遍地的鬱金香花海,是一個特別喜歡種植花卉的國家,所以尼德蘭有著“歐洲花園”的美稱。這樣的國家自然會吸引大量的外國遊客來旅遊,但遊客過於集中在“荷蘭省”也是一件讓人有點頭疼的事。於是尼德蘭就打算透過修改國家徽標來起到一種分散遊客,平均旅遊資源的意思。另外,也有就著馬上就要召開的奧運會炒作一下自己的國家的意思。

    最後,值得說明的一點是,其實我們叫“鬱金香王國”為“荷蘭”和“尼德蘭”都是可以的,畢竟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個噱頭而已,荷蘭炒作自己的國名,無疑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不過大家熱議一番以後,“荷蘭”還是“荷蘭”,“尼德蘭”還是“尼德蘭”,大家習慣叫啥還是叫啥,由“荷花”和“蘭花”組成的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名字,荷蘭人要是知道漢語是這個意思,我敢肯定他們是絕不會把“荷蘭”改為“你的蘭”的。

  • 20 # 穿美國望世界

    我需要強調一遍,荷蘭這個國家並沒有改名字,它在聯合國名錄上的名字沒有改,它的官方名字一直都是“Netherlands”。所謂的改名字不過是荷蘭要棄用它的一個慣用名,或者是外號吧,那就是“Holland”。

    Holland是荷蘭最有名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地域,也以這個名字揚威世界,所以那時候中文裡就用這個詞音譯成現在的名字,荷蘭。所以荷蘭只不過是放棄了一個外號而已,沒什麼可震驚的。

    所以對於中國人而言,如果你願意你可以繼續叫它荷蘭,如果你想顯得正規可以叫它“尼德蘭”。這個名字讓我想到張益達那句名言:你的益達。

    在英語世界裡,長期以來,遊客們一直對荷蘭這兩個名字的區別感到困惑,有人說“Netherlands”,有人說“Holland”,但是這種混亂將在2020年1月結束,屆時荷蘭將不再被稱為“Holland”,所以以後在中文裡荷蘭的名字就不該是“荷蘭”了,不過這是官方的事情,我們看世界盃還是照舊用荷蘭的吧。

    當然這種混亂是荷蘭自己作的,你看它的國家旅遊網站域名就是

    Holland.com

    。實際“Holland”這個名字僅指該國12個省中的兩個。這些城市包括阿姆斯特丹所在的荷蘭北部,以及鹿特丹和海牙等城市所在的荷蘭南部。他們一起組成了被稱為荷蘭的地區。在19世紀,它是國家經濟和財富的中心,成為整個國家的代名詞。這個綽號至今仍在使用——包括荷蘭自己。荷蘭的官方旅遊網站是Holland.com。

    因此下次有人再跟你說荷蘭改名字你就可以跟他抬槓了,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希臘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嗎?